中英文诗词

2024-07-13

中英文诗词(精选4篇)

中英文诗词 篇1

一、引言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的季节,古今中外的诗人都乐于歌颂春天,赞美春天。而且春天景色宜人,给大地带来盎然生机,春天的万物皆可入诗。中英的咏春诗词不在少数,但写作风格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中国的咏春诗歌当中,伤春惜春的词句比较多,例如,“流水落花春去也”,表达了诗人的伤怀情感,感慨春天如此美好却又太过短暂。在英美咏春的诗歌当中,多以各种意向及美好画面赞美万物重生的春天。比如,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William Wordsworth描写春天春意盎然景色的“Lines Written in Early Spring”。

二、中英咏春诗研究对象的界定

辛弃疾出生于北宋灭亡13年之后,时值宋金对峙,民族矛盾日益尖锐。(韩秋月,2012,p224)。《摸鱼儿》作为咏春伤春的经典之作,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以抒发作者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以含蓄婉转的语气,沉郁叠荡的手法,借咏春之题表达了辛稼轩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表面上作者写的是惜春宫怨,实则叙述作者的报国之心。全词分上下两阕,词人起笔就叹息只经历了几次春风春雨,春天就要匆匆过去。词的下阕是释意篇,诠释他抱负难以实现的苦闷和忧愁。

而英国的咏春诗歌当中,以Thomas Nashe的Spring最为出彩。Thomas是伊丽莎白时代活跃于伦敦戏剧界的“大学才子”之一。(刘守兰,2002,p306)。Spring一诗选自纳什的剧本《夏天最后的遗嘱》。本诗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诗人托景抒情,抒发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盎然生机和喜悦之情。纳什以诗人特有的敏感和洞察力,从形态、声音、色彩和气味等方面把春回大地的景象全方位地展示出来。诗人在每一小节的末尾都加上了各种鸣禽的啼唱,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活泼热烈的气氛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意象对比

词人在《摸鱼儿》中使用了多种伤春意向来表达自己的悲恨难诉的情感。例如上阕中的“落红”,“蛛网”,一切景语皆情语,给人一种春意阑珊,残春花落的萧条感和落败的感觉,生动描绘出词人触景伤情,惜春伤春之情。下阕中“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从而表达词人有志难申,苦闷抑郁的情感。

在纳什的《春》中,意向则更为丰富多彩,清新悦目。我认为诗人之所以能营造出春季乡村田野的美好境界,除了辞藻优美准确外,还要靠意象来完成。诗人运用各种感官意象来塑造他心目中甜美快乐的春天。视觉意象包括“blooms”,“maids”,“birds”,“palm”,“may”,“lambs”,“daisies”,“young lovers”和“old wives”;听觉意象有“sing”“shepherds”“tune”以及“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味觉意象如“sweet spring”。正是因为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抽象的春天变成了可见、可嗅、可听的生动而具体的春,为诗歌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并增强了艺术气息,使读者能切身体会春天的美好。

《摸鱼儿》多选用暮春残败的代表意象来寓情于景,表达感伤惆怅痛惜之情。相反地,《春》则选用典型的生机勃勃的意象来描绘春季万物复苏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色彩丰富,节奏轻快,更能抒发诗人对春季,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两首咏春诗都使用了“花”这一意象,但一个写的是落花,一个写的是绽放的鲜花;阳光也同时出现在两首诗词当中,但前者描写的是夕阳落日,残光余辉,后者着重写春日里的暖阳,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四、写作手法对比

《摸鱼儿》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表面看这首词的抒情主角是一个身居后宫失去宠爱的妃子,以她的语气来完成全篇。“上片写这个女子面对又一春天的逝去,伤怀感慨;下片写这个女子对与自己争宠的宫妃的幽愤。总体上寄托深远,有象征意义”。(韩秋月,2012,p235)。因此失宠宫女对夕阳残春的低声叹息,实则是爱国志士对祖国山河败落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此外,作者将春拟人化,直接与春对话,明知春天留不住,却道“春且住”,表达自己的不舍,惋惜与伤感,也暗指自己希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陈皇后、杨玉环和赵飞燕的典故也运用得当,委婉深刻,借古讽今。全词情景交融,望景生情,见落花便联想到国势衰微,进而忧心不已。这首词用字准确而巧妙,“消”和“惹”二字用的极好。起笔的“消”字,将词人内心的沉痛哀苦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若即若离的“惹”字,将词人难舍难分的心情勾勒的尤为生动。

《春》这首诗节奏优美,采用五步抑扬格,韵式为aaab cccb dddb a,每小节的前三行格律相同,三节中的最后一行都是叠句,重复使用拟声词“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格律统一,节奏整齐,读起来十分和谐悦耳,富有一种音乐美。此外,诗歌还使用了头韵,“sweet spring”的使用表达出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和期待之情。对比的写作手法也有效地突出了意象的巨大作用,“meet”和“sit”两个词语动静对比,使整首诗歌的画面感生动活泼。本诗还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诗歌开头一句与最后一句完全相同,使诗歌结构紧凑,读起来荡气回肠,强调了春天是个甜美的季节,加深读者印象,引起共鸣。

五、表达感情及风格对比

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词人,更是一位民族英雄。作者一生爱国抗金,致力于恢复中原,无奈当时的朝廷腐败昏庸,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得以辛稼轩为首的抗金派屡遭压迫,壮志不能酬,面对国家的局势,小人的排挤,作者自然是倍感苦楚,伤情无限。所以作者看到的春天经历风雨凄凉,蛛网沾絮,夕阳落幕。当他看到花落春去留不住的景象,想到自己的祖国,便感慨万千,直接以“春”为题,以“春”暗指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备受压迫的伤怀。诗歌的风格较为阴郁沉重,但属于婉约和豪放的结合体。“表面看,作品写美人、写伤春哀怨、写花园小径,完全是婉约派的特点;而深层上,写抗金、写报国无门、写英雄怀抱,又是典型的豪放派。”(韩秋月,2012,p237)。

在纳什的眼中,春季百花竞相开放,芳香沁脾,是一年里最最快乐的时光。鸟儿歌唱,羊儿奔跑,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是少男少女还是老妇,都很享受春日带来的美好。诗人正是由于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才会对生活和自然界仔细观察和品位,创作出富于浓厚生活气息的诗篇,诗中描绘的自然才会有灵性,有情感,有生命力。诗歌风格欢快清新,富有田园色彩和英国乡村气息。

六、结论

通过两首风格相异的中英文咏春诗的比较,本文具体分析了两首诗词在意象使用、修辞手法、遣词用字等方面的特色,并探究了造成两首咏春诗的表达截然相反的原因。虽然这两首诗以春为题材,使用的部分意象也相同,但呈现出的感情却不同,带给人们以不同的春的感受。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的手法分析中英咏春诗词的异同,虽然本文研究的两首中英文诗词题材相同,皆以春为题,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由于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诗歌所使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各有特色,风格迥异。

关键词:中英文诗词,咏春,对比

参考文献

[1]高民.中国古代诗歌概论与名篇赏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韩秋月.中国古代诗歌赏析教程:诗歌也可以这样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3]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李青果.诗歌理解[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5]吴思敬.诗歌基本原理[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6]李正栓,白凤欣.英语诗歌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中英文诗词 篇2

The Nightjar

We loved our nightjar, but she would not stay with us.

We had found her lying as dead, but soft and warm,

Under the apple tree beside the old thatched wall.

Two days we kept her in a basket by the fire,

Fed her and thought she well might live ? till suddenly

I the very moment of most confiding hope

She arised herself all tense, qivered and drooped and died.

Tears sprang into my eyes- why not? The heart of man

Soon sets itself to love a living companion,

The more so if by chance it asks some care of him.

And this one had the kind of loveliness that goes

Far deeper than the optic nerve- full fathom five

To the soul抯ocean cave, where Wonder and Reason

Tell their alternate dreams of how the world was made.

So wonderful she was-her wings the wings of night

But powdered here and therewith tiny golden clouds

And wave-line markings like sea-ripples on the sand.

O how I wish I might never forget that bird-

Never!

But even now, like all beauty of earth,

中英文诗词 篇3

“诗词创作网站中的格律辨正”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推出来的, 面向全世界诗词爱好者的, 为他们能够体味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他们能够便捷地开展诗词创作、交流与欣赏, 为他们能够掌握纯正的诗词格律要求, 所搭建的一个网上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展示窗口, 向所有爱好中华诗词的中外友人传播中华诗词格律的音、韵、形、义独特的内在美, 是世界上各民族诗歌大家庭的重要一员。

一、诗词格律网站能使格律要求得以程序化

中华格律诗词是指形式上符合特定格式要求、内容又相对凝练的汉语言文学作品体裁, “格律”一词即指“形式上的特定格式要求”。自唐宋以来, 经历代文人的创作、传颂、锤炼和积淀, 至今已形成了蔚为大观的一支诗歌文学支脉, 被人们称为诗歌中的上品, “皇冠上的明珠”。

中华诗词学会老会长孙轶青把中华诗词的格律扼要地概括为:“主要指篇有定句, 句有定字, 字有定声, 讲究平仄、对仗、粘对等。这是我们的先人根据中国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在长期诗歌艺术实践中的伟大创造。” (《论格律诗词的声韵改革》) 。这主要是利用汉字的形声字特点, 汉语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故发音、字形统一而成为中华诗词的基本单位, 中华诗词中的每行诗句的字数就同它的音节数一致, 这一特点便能够构造出中华诗词所特有的粘对句式, 在形制上产生美。在发音上, 由于古今发音的变迁, 古音分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今音分阴平 (第一声) 、阳平 (第二声) 、上声 (第三声) 、去声 (第四声) 四个声调, 其中古音中平声、或者今音中的阴平、阳平统称为平声, 而把古音中的上声、去声、入声或今音中的上声、去声统称为仄声。四个声调分平仄错纵使用, 古人《玉钥匙门法歌诀》有云:“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结合粘对的使用, 可使中华诗词节拍互为呼应, 在音节上产生美。

中华诗词的另一个特点是押韵。所谓押韵是指同一首诗中不同诗句的末尾用字要求使用同一个元音, 从而使韵脚更为铿锵有力。从创作角度看, 为便于创作者按相同的韵部选用恰当的字, 于是就有了韵书, 古人就为此搜集整理了《平水韵》《佩文韵府》《词林正韵》等, 其中南宋刘渊的《平水韵》 (一说为金王文郁著) 流传最广。随着发音的古今变迁和普通话流行, 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编辑出版发行了《中华新韵》, 这些韵书, 按当时的发音特点归类整理, 印行成册, 以利查询, 给诗人词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格律诗除了上述声韵方面的要求以外, 还有字数、句读方面的要求 (见图一、图二) , 还有用典、使事、对仗方面的要求, 还有谋篇、布局、立意、炼字方面的要求, 这些近乎苛刻乃至死板的要求, 不仅仅是文人雅士间的一种高雅文字“游戏”, 更是在不断要求创作者修改完善的过程中锤炼了诗的品质, 成就了诗的辉煌。对于初学者而言, 这些程式化的要求和众多的工具宝库正适合于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帮助创作者反复审查其作品, 督促其合律, 锤炼其立意。

二、诗词格律网站在辅助创作中展示中西方诗词文化美的精髓

与中华诗词相比, 西方诗歌 (以英国诗歌文学为例) 中的有韵诗也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其中以斯宾塞 (Edmund Spenser1552—1599) 、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riar) 、密尔顿和雪莱等人为代表的商籁体 (十四行诗) 尤为著名, 其作品无论从格律、内容、寓意, 还是遣词造句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一度成为世界性的诗体。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起也曾在我国兴起, 出现了一些名家名篇。

商籁体按其各行韵脚组合的不同, 分为三种体式。其一为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为代表的彼特拉克体。它由两节四行诗和二节三行诗组成, 结构整齐。其二是英国本土诗人斯宾塞所创, 它由三节四行诗和一节二行诗组成, 诗体情节叠起, 诗行词语、轻重节奏错落有序, 极富音乐性效果。其三是莎士比亚体, 又称伊丽莎白体, 它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诗组成, 诗体以感情丰富、词藻绚丽著称。

为便于全球华人和诗歌爱好者在中西方诗歌格律比较中进一步了解中华诗词, 特以中华诗词和十四行诗为对照列出表一, 从诗词创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

三、诗词格律网站能为全球华人和诗歌爱好者提供切磋交流平台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正变得越来越密切, 中华诗词以其悠久的历史, 简练的文字, 广阔的意象, 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哲理, 正引起东西方有识之士的极大兴趣。诗词格律辨正网站作为一个覆盖全球的现代化信息工具, 它可以全天候、无国界、自助式地为诗词创作者提供诗词格律辨正的便捷服务, 体现出它独特的优势。图三是借助网站完成的作品之前后对照。

运用诗词格律辨正网站进行中华诗词普及推广的工作在国内高校间已初步展开, 地区间的交流切磋已取得初步的成果。2009年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创新方法——中国职教课程改革”课题组专家对此予以高度的评价。相信在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共同推动下, 中华诗词走向世界一定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清) 万树.词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孔汝煌, 邵庆祥, 潘军.中华诗词曲联简明教程[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3].罗凤珠, 李元萍, 曹伟政.中国古代诗词格律自动检索与教学系统[J].中文信息学报, 1999, 13 (1) :35-42

[4]. (英)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十四行诗[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5].李宗蓥.汉英诗歌格律的对比与翻译策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3) :108-111

[6].翟莉.英、汉诗歌中音律和节奏的特征比较[J].文教资料, 2008, (22) :20-22

英文诗词翻译 篇4

I Remember, I Remember(我忆起,我忆起 )

(1) I remember, I remember 我忆起,我忆起

The house where I was born, 那栋出生时的屋宇,

the little window where the sun 早晨,阳光从小窗中

Came peeping in at morn: 偷望进去:

He never came a wink too soon, 他从不早来片刻,

Nor brought too long a day, 也不多留半晌,

But now, I often wish the night 但是现在,我常愿夜晚

Had borne my breath away! 带走我的呼吸!

(2)  I remember, I remember 我忆起,我忆起

The roses, red and white, 玫瑰花开,有红有白

The vi’lets, and the lily-cups, 紫罗兰,百合

Those flowers made of light! 那些由光辉构成的.花朵!

The lilacs where the robin built, 有知更鸟筑巢的紫丁香,

And where my brother set 有哥哥生日时

The laburnum on his birthday,-- 种植的金炼花,--

The tree is living yet! 依然常青!

(3) I remember, I remember 我忆起,我忆起

Where I was used to swing 经常荡秋千的地方

and thought the air must rush as fresh 迎面而来的风是如此清爽

To swallows on the wing; 飞燕也颇有同感;

My spirit flew in feathers then, 昔日意气扬扬的心灵,

That is so heavy now, 现在变得如此沉重,

And summer pools could hardly cool 就是夏日的池水也无法冷却

The fever on my brow! 我额头的热狂!

(4) I remember, I remember 我忆起,我忆起

The fir trees dark and high; 茂密高耸的冷杉;

I used to think their slender tops 我曾想象它细长的枝尖

Were close against the sky; 逼近天空;

It was a childish ignorance, 虽然只是幼稚无知,

But now ’tis little joy 但是,现在却少有那般快乐

To know I’m farther off from heav’n 因为我知道自己比孩童时代

上一篇:观赏荷花下一篇:《大自然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