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单

2024-07-18

学习活动单(精选12篇)

学习活动单 篇1

小学数学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很多内容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仍然难以理解, 如果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灌输的话, 效果往往事倍功半。高效课堂建立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带动学生去主动学习,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中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借助“活动单”的教学模式。

“活动单”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活动”, 指的是教师通过创造学习情境、启发学生、点拨学生、积极反馈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的内容包括引导兴趣、引导思考和引导行为等。“活动单”教学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 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 学习主动性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那么, 如何让“活动单”引入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们进行主动学习呢?

一、以教学重难点为基础, 以趣味性为导向设计活动单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熟悉所要教的内容并以教材中的重难点为主要根据来备课。另外在进行活动单教学的设计时要注意以趣味性为导向。现在各个学校越来越注重教学的趣味性, 都在努力构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 教师们在设计活动单时要注意加强教学的趣味性, 避免以往死气沉沉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比较枯燥和抽象, 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 这点在小学生身上尤甚。这些特点往往使得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效率低下, 老师们的教学形式应多样化, 尽量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

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活动单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是不再以教师为中心, 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相对处于次要的地位, 起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运用活动单教学模式教学时要改变过去教师讲, 学生听, 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 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让他们充分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当他们把这些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时也能够极大促进那些学科的学习。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 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三、加强课堂互动, 以课堂互动为导向进行教学

在活动单教学模式中, 教师应当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收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 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 引导其进行主动学习, 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 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 如何学好, 如何应用。活动单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合作探究和交流讨论。课堂互动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活动单教学模式时要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以及课堂讨论的方式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使学生寓学习于讨论中, 同时在讨论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设置一些探究性较强的学习内容, 不要给学生设置标准的答案。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打造高效化学习课堂。

四、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 在课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发言情况、参与的积极性、课堂学习情况以及成绩等方面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和反馈时应注意用语, 多注意学生积极的一面, 同时要明确指出改进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各方面的不足, 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也不至于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步, 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及时进行课后教学总结和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对活动单导学模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不断完善、改进, 从而建立一套成熟的、完善的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活动单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化的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也有它的优点, 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变得很成熟。但现在越来愈不适应新的教学目标, 不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 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 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 “活动单”教学模式正式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并展现出它的活力和教学成效。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及的。活动单教学模式特别受推崇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在如数学这样相对比较枯燥的课程中也能取得明显的成效。随着活动单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推广, 相信它会在更广阔的学科领域中取得更大、更引人注目的效果, 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学习活动单 篇2

13:()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3。

14:()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4。

15:(16:(17:(18:(19:(13:(14:(15:(16:(17:(18:(19:()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5。)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6。)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7。)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8。)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9。

学习活动单 篇3

【关键词】科学建组 分层 活动单 评价激励

近几年来,如皋整体施行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活动单导学”模式。合作学习理论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活动模型设计的核心依据。“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而高效,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改变学生单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问卷调查、沙龙研讨等活动,对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现状进行了观察,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了探索,也亮出了一系列困惑:合作小组是否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及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如何科学分组、分层设计,让每个人都“动起来”;怎样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我深入课堂,进行课堂实践,不断优化“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具体谈谈。

一、科学组建小组、适时调整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组建两种类型的学习小组。一种小组类型是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管理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成绩、性格特征、性别等均衡分组,确保各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这种小组模式,小组人数一般为5人,在新授课时适用。一种小组类型是按组内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根据学生学生能力、学习成绩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也就是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分别集中分组。这种小组模式,在活动单设计了分层任务、习题设计了分层练习时适用。优等生有优秀的思维素质、善于钻研、学习能力强,通过完成并讨论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思维更活跃、能力更强。学困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知识贫乏,基础差,通过完成并讨论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他们创造进步及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合作中分层,在分层中合作,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对话平台,课堂教学由外显的平等走向内在的均衡。

有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等适时调整学习小组,重新组建临时小组。如在作文修改时,将选材属于同一类型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由于学生的经验有更多的共鸣处,提高了学生合作修改习作的积极性和效率。如在课堂辩论时,可根据观点的不同来分组,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精彩地辩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内容和不同的课型科学的组建学习小组,适时调整小组,才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成效的,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二、精心设计活动单是合作学习的保证

活动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用以课堂操作的学生学习活动方案。

活动单的设计要遵循学科性原则。如语文学科的活动单要有语文味道,体现语文的规律。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学到一些语文知识,掌握一些语文学习技能,发展和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活动单的设计还要遵循自动性原则。学生看到活动单就知道要做什么、怎样做。这就要求活动单既要明确活动内容,更要为学生指明活动方式。如《本命年的回想》的活动2:组长带领组员朗读一遍课文(可集体齐读,也可分任务接力读),朗读后各组合作讨论第4自然段,作者具体回忆了家乡过年的哪些习俗?(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这几件事,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按顺序板演。例如:“守[动词]岁[名词]”。)

活动单的设计还可以分层。如《马说》活动3巩固拓展部分可以这样设计:学困生识记《马说》中“故”、“虽”等文言字词的意思;中等生回忆“故”、“虽”等常用文言字词在已学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同意思的句子,加深印象;优等生思考:如果你是这匹千里马,你想“奴隶人”说些什么呢?活动单上的当堂检测也可进行分层,按基础题,变式练习题和综合题,由易到难组成阶梯式的题组,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合作学习的核心

1.重视合作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智力水平相近,但非智力因素差异较大,初中生非智力因素与合作学习密切相关。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采用恰当的人际交往的方式,共同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合作学习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关注其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等。

教师从能否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听人发言是否专心,是否随便插嘴打断别人发言;向同学请教是否有礼貌;能否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小组讨论时,是否有次序地发言;能否主动帮助学习差的同学,或能否乐于接受同学的帮助;能否听从组长的安排等方面设计评价表。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要关注每一个小组组员,并进行记分。教师根据组长的记分,结合自己的观察,对每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出综合评价,一反面作为单项素质向家长及时反馈,另一反面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的内容,在总评成绩中体现。

加强合作学习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促使学生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情感,强烈的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合作学习有序化,规范化,高效化。真正避免合作学习中“只图热闹,不求实效”的现象。

2.加强学生互评与学生自我评价

在评价主体上,要改变以往只有教师参与的倾向,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并确立学生是评价主体的地位。评价时尽量先肯定别人,再委婉的指出别人的不足。加强自我评价也很重要,在小组展示结束时,我经常会让小组长就本组的表现进行适时评价。学生互评与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激发自尊、自信,更好地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处,相互尊重理解、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增添更为广阔的空间,创设更为和谐的氛围。

3.对于小组展示,采取记分制

对小组或者小组成员的课堂展示,教师进行记分。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可以有不同的分值,更加具有激励性的是,小组根据考试成绩进行编号,学困生回答问题进行多加分,这样调动了学困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参与度。除了教师记分外,组长及小组代表也参与记分,我们班每月语文小报评比一次,根据版面制作及内容,由组长打分评选出优秀小组。同时,语文小报中,全班每位同学都有独立的版面,由组长为组员的版面打分,评选出优秀组员,再由每组推荐的代表单独为组长的版面打分,评选出优秀组长。

4.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

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得分高低,以及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的情况,给优秀个人、优秀小组以适当的奖励,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发挥小组的最大功效。班级每周评选希望之星、进步之星,并发给他们奖励牌。学校每月评选最佳个人奖,优胜小组奖。被评选上的小组或学生,学校为其照相并将照片张贴在学校橱窗里。我清晰的记得每位获奖学生拍照时的激动与自豪,那是任何物质奖励无法替代的。

总之,如果教学中教师能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具体内容出发,科学组建小组,精心设计活动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组织有序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课堂教学便会进入另一重广阔天地。

活动单: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沃土 篇4

一、有效的活动单应关注搜索信息习惯的养成

活动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 做到形式多样, 途径多种, 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 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组织学生上网搜索作者介绍等资料。例如, 在教学《明天, 我们毕业》这一课时, 我们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搜集在小学六年中获得的奖励证书以及参与各项活动的照片等资料, 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 培养学生的爱校、尊师之情, 同时也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 对活动单优秀学生应予表扬。课堂上, 随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认为完成活动单上的内容不是一种负担, 从而让他们形成持久学习的动力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有效的活动单应明确重难点

明确了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 就会使学生课内任务明确, 课后有方向。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 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示 (如观察、对比、推理、归纳、讨论等) 。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 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培养学习能力。那么, 活动单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难点从何而来?我认为来源于我们的教学参考书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教学参考书中的提出的目标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目标, 本课的目标是整个小学阶段要完成目标的一个子目标。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是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提出来的, 是教学参考书中教学目标的灵活运用和细化。因此, 活动单中有效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应是以参考书为参照, 结合教师的解读和班级的实际情况而生成的。

三、有效的活动单应培养前置性学习习惯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前置性活动是一堂有效课的开端, 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在实践中, 我们可以通过“五步读书法”组织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一读全文, 要求读通课文, 找出文中不会读的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二读全文, 要求读懂课文, 通过查阅资料认读生字词,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三读全文, 要求标注章节, 领会文章梗概;四读全文, 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语句, 并写上批注;五读全文, 完成活动单中的作业。

只有前置性活动充分到位, 课堂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重难点, 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养成前置性活动习惯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 但好的习惯需要一个引导养成的过程, 前置性活动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

四、有效的活动单应培养学生当堂检测的习惯

培养学生当堂检测的习惯, 既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又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应根据本课活动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些常识性练习题让学生自我检测。在设计练习题时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 要注意好中差学生的知识基础, 重“双基”、选题型供学生检测。

例如, 在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 教师可以设计“我们还可以说‘爱’是什么?”这样的检测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理解的爱比做书本, 化作阳光, 比做自己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 并且表述出来;同时还可以针对优等生设计“小组合作完成诗歌”等题型, 让学生自主检测。这些题型的设计都是对前置性活动单尝试性自我检测, 是前置性活动后学生对爱的情感的积淀和升华。

五、有效活动单应培养自主质疑的习惯

如果我们放过了看似不重要的难题, 那么对于那些提出问题学生来说这些就是学习上的小症结, 这种小症结多了, 就会变成顽疾, 长此以往, 不但抑制了学生质疑的习惯, 同时还包括课堂学习时的质疑, 这些疑问往往是上课时小组交流讨论的内容。对于简单的质疑, 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就可以解决, 而对于在小组合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就要发挥班级的力量, 在班级整体交流时提出来。

在学习单韵母 篇5

1、把游戏引入课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拼音教学如果形式单一,势必会让孩子感觉枯燥。针对幼儿特点,我设计了“摘苹果”“摸一摸”“比比谁的耳朵灵”“邮递员送信”等活泼生动的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学的兴趣盎然。

2、运用儿歌,识记韵母。儿歌琅琅上口,适合低龄幼儿记忆,对于发音方法,我不是枯燥讲解,而是运用幼儿已有的经验,自编儿歌记忆发音。如:火车叫声uuu,乌鸦乌鸦uuu,乌云乌云uuu,等,这

样幼儿记得牢固,效果也很好。

学习活动单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 活动单导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活动单导学是江苏省如皋地区教育部门,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课程改革理念与地方改革特色相结合的产物,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在课改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活动单导学也与时俱进,更强调这一模式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力图通过活动单导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经过多次实践之后,形成了一些认识。但是由于活动单导学本身就拥有课程改革的诸多理念,因此即使对于未使用活动单的化学课堂来说,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活动单导学模式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系辨析

活动单导学的关键词有二:一是活动单,这是导学所用的载体;二是导学,强调通过活动单(当然也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从字面上来看,“导学”与“自主学习”似乎是矛盾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两者非但不矛盾,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以“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在笔者所设计的活动中,有这样三个要点:第一,自主学习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课本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自主学习心得;第二,自主学习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知识,并尝试完成实验的设计;第三,自主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描述角度,并尝试进行总结。这三个活动在课堂上是依次进行的,其中三个活动都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一种引导:第一二个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强调的是通过对教材信息的加工获取新的认知),第三个活动则面向学生的思维加工,力求引导学生总结出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活动单所起的导学作用,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是相呼应的:一方面活动单的设计明确指明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在活动单的引导之下,会在自主学习中生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自主学习的过程有效地与活动结合在一起,成为活动的一部分。这就使得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刻意与活动割裂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然,这种理论上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还需要教学实践来验证,下面试作一说明。

二、以活动单导学思想为指引,积极实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实,活动单导学的重要思路,也就是“导学”的真正含义,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最终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的标志就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结合上述教学设计,以及课堂上对学生在导学过程中的自学过程,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以阐述活动单导学思想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

在第一个活动中,学生在自主学习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时候,也能够像课本所描述的一样,想到生活中金属氧化变黑或者生锈的例子,而这些生活经验就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就有学生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生活中的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具体过程是什么?能不能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这些问题就形成于学生接触到活动单而没有开始自主学习教材之前,这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而这种意识还可以驱动后面自主学习的进一步进行。如在第二个活动中,有学生在学习金属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时候,与小组之内其他同学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活动单导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金属与盐酸或者稀硫酸的反应,可以反映金属的活动性?这一问题得到了组内其他同学的响应,他们还走出小组与其它小组的学生讨论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笔者调查分析之后认为,实际上学生是对金属的活动性理解还不够深刻,不知道其可由金属与酸的反应体现出来。当然,其中也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想进一步确认大脑中不太成熟的想法,其实他们当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将金属的活动性,与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剧烈程度联系到一起了。在这样的猜想之下,教师所演示的实验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就有了充分的学生基础。学生接受起来也就特别顺利!

三、树立导学服务于自主学习的理念,以实现模式教学演变

活动单导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早有课程专家指出,活动单运用的精髓在于“模式而不模式化”,模式是为了推广的方便,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建模入轨。而在此之后,就要注意模式的灵活运用,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有让学生学会了学习—— 自主学习的目标,活动单导学模式才会真正演变为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

就初中化学教学而言,自主能力的培养往往不是游离在学生的活动之外的,学生的活动中,很大一部分都应当是自主学习的活动。在笔者的研究中,进行教学设计时第一个思考的问题,就是本教学内容中,哪些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哪些是稍加点拨之后可以实现自主学习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设计教学,去实施教学,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够真正形成。

【参考文献】

[1] 阚俊山.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化学教与学,2010 (2):13-15.

[2] 沈林海. 初中化学活动单导学課堂模式实施的基本策略[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26(5):56-57.

学习活动单 篇7

一、从实际出发, 有效解读合作学习

1. 学习目标的可达成性

合作学习必须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必须符合该阶段学生的学习实际。因此,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于学习目标的选择要具有可达成性, 在基础上求发展, 在共性中找个性。设计活动单的学习目标, 除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上进行以外, 还必须考虑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性。例如, 设计的“平方差公式” (第1课时) 的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体会平方差公式是多项式乘法的特殊情形; (2) 通过观察、分析, 明确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并会用语言描述平方差公式 (3) 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 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 学生分组的异质性

合作学习中分组, 每小组通常由4~6个人组成, 分组时应全面考虑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成绩、思维习惯、性别、背景等, 尽量选取不同特质的学生, 以达到互补共进。

例如, 6个人一组, 学生配备为2名成绩优秀的, 2名成绩中等的, 2名成绩较差的。2名优秀的学生分别确定为正、副组长, 每名组长负责1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和1名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分组, 既可以发挥出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 又确保了每个学生都有主被动参与探究讨论的空间, 不至于使合作学习成为某个学生的独秀和其他学生走过场的这样一个无效合作过程。

3. 教师角色的多重性

合作学习中, 教师既是组织者, 又是参与者, 更是一个引导者。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来说绝对不是减轻了负担, 从某种角度来讲, 对教师的整体驾驭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教师在学生讨论探究的过程中要深入到每组中, 聆听他们的思维, 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例如, 运用活动单时一般应从师生两方面考虑:当学生自主学习时, 教师应进行观察指导;当学生合作探究时, 教师应进行管理促进;当学生成果展示时, 教师应进行点评提升;当学生自我完善时, 教师应进行引导评价。

4. 学习评价的整体性

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 不以个人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表现和最终结果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样, 能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促使小组成员的合作, 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尽其所能, 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例如, 每组组长每堂数学课都要填写《数学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评价表》, 分别从遵守纪律、服从分工、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见解、敢于质疑并正确解答等方面对组内每位成员进行打分, 然后算出本组总分, 再对各组总分进行评比, 从而有效促进了小组间的竞争, 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除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 还可利用数学活动单中的检测反馈环节,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教师提问时应选取成绩中下的学生回答, 若该学生能够较好地回答则基本上说明该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是成功的、有效的。

二、直面课堂实际, 不断提升合作学习

1. 尊重学生差异性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数学能力上得到同样的提高是不现实的。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 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强求学生一定要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扮演某一个角色, 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表现出他们的特长, 尽全力得到属于自己的进步, 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态度, 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搭车现象, 为今后的持续进步打下基础。

2. 总结归纳时效性

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结构上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合作学习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需注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技能及从中提炼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习活动单 篇8

根据有关调查表明, 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习兴趣水平也渐渐下降, 其中七年级与八年级, 七年级与九年级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兴趣的丧失导致了部分学生失去了继续学习英语的动力, 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 使得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可见, 在英语教学中, 要想使学生学的积极主动, 并能取得显著的学习的效果, 学生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说是学习英语的前提和保证。当前我们主要采用的活动单导学模式来组织教学的。

如何利用“活动单”导学,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目的性培养, 明确“活动单”导学下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 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 有了动机才能更好的确立目标。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 并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时, 这种学习行为才可迸发而成一种有利的学习动机。在活动单导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反复向学生强调英语的重要地位以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教师在设计活动单时从设计预习提案开始, 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易到难的, 让学生产生兴趣, 也可适当插入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了解到英语是当今世界上国际通用的语言之一。因此, 我们必须掌握英语这个交际工具, 以便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事务中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 作为当今的青少年尤要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学好英语。

二、利用活动单和多媒体的有机结合,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利用“活动单”导学组织教学已把过去由教师主宰教学活动进程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现象改变了, 因此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 要求我们教师以设计好每节课的活动单为基础, 以课堂为主要战场,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换句话说, 当前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师则应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 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现在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多媒体电教手段及多媒体CAI的介入, 使春意盎然的教改园圃, 更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教师结合活动单, 加入多媒体技术, 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技术的引导下,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然而,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课题, 它需要我们潜心地去探索与研究。

三、在现实生活当中, 培养融洽师生关系, 维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来源于认识和需要, 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又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使学生产生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 增强学习英语的内驱力。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效率。我们的初中生还未养成在高昂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中集中精力听课的本领, 即对某教师信任、尊敬, 便对该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反之, 他们则在课上易走神, 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扬民主,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尽量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做学生的朋友, 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信赖感, 这样才能产生“信其道”的教育教学效果, 才能把教学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教师应在教学中始终确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把学生真正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克服让学生讨厌的“满堂灌”和“满堂问”, 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少讲、精讲, 学生多练、多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应相信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 在提问、练习、操练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不同问题,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成绩, 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我们应该及时表扬, 让他们都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才能持久。

学习活动单 篇9

首先, 合作小组一般是把全体学生按照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的差异进行分组, 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是一种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分组原则的分组方法, 我们且把这种合作小组称作“异质型合作小组”.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 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假以时日, 这种分组方式也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 因小组成员本就不在同一层次, 少有共同意见, 因此各自为政.小组成员你说你的, 我干我的, 表面上围坐在一起, 实际上是一盘散沙. (2) 小组中一些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同学总能很快获得发言机会, 其他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 有时即使有发言的机会, 其发言内容也会成为“讨论热点”, 久而久之便逐渐丧失了讨论的信心和兴趣, 便产生依赖心理. (3) 有的小组装模作样应付老师, 表面上看讨论得非常激烈, 实际上只是在进行一些无关痛痒的问答, 逢场作戏.

针对以上情况, 我通过观察发现, 一些平时关系比较好, 学习成绩相近, 有着相近兴趣爱好的学生比较容易在一起.我让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同质分组, 由于学生层次相近, 组内合作十分融洽, 组内讨论十分热烈, 敢于质疑, 而优势学生也得到更多更广的思维碰撞, 更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这时, 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 教师则要把握好对各不同特质小组、不同层次的引导, 设计好各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环节, 以达到较好的组间交流目的.如对于这样一道题目 (见附题) , 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 则可能会出现:当一些小组成员还在边画边数时, 有些成员可能就提出找4, 7, 10, …这组数的规律即可很快得出结果, 从而压抑了一些成员探索的积极性.若同质分组, 则层次较低小组的探索时间和空间都可得到保证, 对于层次较高的小组, 则可以引导思考“如何直接写出摆20个正方形要用的火柴根数?”或“摆如图1的梯形呢?”之后再组间交流, 让较多的学生经历成功的体验.所以同质分组也是合作小组分组的一个重要方法.附题:亮亮用火柴棒摆正方形:

摆1个正方形用4根火柴;

摆2个正方形用7根火柴;

摆3个正方形用10根火柴;

请问:他摆6个正方形, 用多少根火柴?摆20个正方形, 要用多少根火柴呢?

其次, 小组合作的时间不能局限于课堂上, 也要强化课前、课后的小组合作.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上自然应该是小组合作的重要时间, 当然我们的研究也不应喧宾夺主, 本文只是拟通过对学生在课前、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以达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目的.这几年, 随着教育机构布局的调整, 各地九年一贯制学校也越来越多, 笔者曾经有幸作为代表参加过杜朗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观摩会 (其独特的授课形式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 我想在合作时间的确定上, 该模式能否给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一点启示呢?小组活动从课前预习开始, 给予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解决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课堂上, 为了便于学生能够充分地交流、合作, 教室没有讲台, 学生桌对桌、面对面地就座.各合作小组讨论的学习内容也不尽统一, 有的展示预习的重点题目, 有的反馈前一天易错的题目, 有的展示拓展提高题, 如果遇到难题可跨组询问、交流.老师则混杂于各小组之间, 进行点拨、指导.可见, 杜朗口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 从课前即开始, 并解决大部分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多数任务也是依靠小组合作解决.

事实上, 我们有许多教学内容是需要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相应的活动的.如教学“小数”时, 可事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超市去搜集一些商品的价格;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 从媒体搜集含百分数的资料;教学“数据整理”后, 让学生课后了解“你的身高在班级里是偏高一点, 还是偏矮一点?如果不知道, 你想想用什么方法便可知道”.另外, 在我们实际教学中, 总还是有一些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拖到课后.所以, 合作小组在课后也是要继续的, 除帮助一部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外, 还可围绕课堂内延伸的问题在课后作进一步的探讨, 也可针对课堂内某一问题, 进行实验或调查研究, 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由此可见, 对我们班已存在的合作小组, 加强课前及课后的指导是必要的, 对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持久性大有裨益.

此外, 还要注意处理好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 我国传统教育历来重视独立思考, 在小组合作前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 有所思考, 形成初步的认识, 然后要求学生拿出自己的意见参与合作, 事后亦要学生反思得失, 以求事半功倍.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后, 让学生思考:买一只55元的书包, 可以怎样付款?大部分学生能提出两三种方法, 通过小组交流, 学生的思路被打开, 有的小组能得出多达十几种方法, 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 假如每种面值的钞票数量足够, 哪些方法方便且贴近我们生活实际?有些方法是同学们为了追求方法多而想出来的, 实际情况很少出现.由此可见, 要通过教师的设计把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经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是不完整的, 只从合作学习中得到, 不重视独立内化过程的知识亦是不完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灵活运用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学习活动单 篇10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 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高中物理知识相对其他科目而言较难理解, 且很抽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更需要讨论合作。本文就学习小组的组建谈三点。

一、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根据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选修班男生人数一般是女生的两倍, 大多情况下男生比女生学得好, 理解得透彻。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 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 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 即小组中男生人数比女生要多。

二、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无论是在分班还是在分组时, 教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 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 如果不把外向内向型性格的同学搭配好, 那么小组内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地配合, 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所以教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分配到各个小组中, 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 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的展示自己, 把自己亮丽的一面显示出来, 只有展示才会有提升。

三、物理强的学生与物理弱的学生要结合好

小组合作, 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 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将基础好与差的学生搭配起来了, 有的学生自主提出所要讲的疑难问题, 学生没有要求讲的, 教师也要将答案报给学生。学生有疑问的, 教师重点讲,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假设猜测、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各小组的同学根据优势和劣势在物理课堂上重新进行合理微调, 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根据学生的要求及教学实践, 4~6人一组较为科学, 可以再分成2~3个小小组, 每人都有合作伙伴, 方便交流, 同时又能在合作小组内部实现组内交流。小组合作其实就是生生互动, 个体与群体互动。同学们积极参与, 在亲历的学习生活中体验愉悦感, 求知的满足感和学习的成功感, 使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内在需要和追求。既有自主意识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又有合作意识 (虚心接纳别人的观点和看法) 。特别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鼓励他们敢于争辩, 增强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教师对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 也要参与讨论, 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但决不是越俎代庖。

小组组建, “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 自愿结合在一起的, 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 而实现共同目标, 最终使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课堂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同伴的沟通与交流, 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到导向、参与、激励的作用, 为学生创造合作互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并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 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引导, 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明确学习任务、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懂得交流、分享合作的成果。

让学生具备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等现代意识,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终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这样, 既能提高学习成绩, 又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3053004.htm

[2]范建银.“活动单”设计与编写策略刍议[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30) .

学习活动单 篇11

一、“活动单”的内涵

凡是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有效教学理念,并将这样的课改理念落实到行动中的,往往都能取得良好效果,反之则不然。[1]“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和教学媒介,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一种活动预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记录活动过程与结果、分析得出活动结论并自我反馈的“菜单”化设计。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对“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活动单”的结构(课题→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活动模型(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点评提升)的设计起到了指导作用。

“活动单”不同于教案。教案的侧重点在于教师教哪些内容,用什么方法教,怎样教有最优化的教育效果等。“活动单”是对“学案”“教学案”“导学案”的继承和发展,更强调教学的“活动”性和“单”的作用。“活动单”要求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来,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侧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经验。

二、“活动单”的功能

功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效能,它是由事物内部要素结构所决定的,是一种存在于事物内部并相对稳定独立的机制。“活动单”追求的功能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

(一)育人功能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杜波依斯曾说过:“所有真正教育的目的不是使人成为木匠,而是使木匠成为人。”“成为人”不可避免地涉及品格的发展和理性的培育。[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所以“活动单”不应该仅着眼于学科知识,活动单的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部分,特别是活动方案部分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并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教师创编“活动单”时,必须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等实际出发,坚持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等共同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活动单”的终极功能——育人功能。

(二)导学功能

“活动单”只有凸显“导学”功能,才能实现其应有的效应。“活动单”是建立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遵循着其知识建构的循序渐进过程而设计的。“活动单”的设计要明确三维目标,符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具有一定程度的层次性与选择性,力求新颖活泼与灵动开放,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活动单”学习目标部分应该引导学生明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活动单”活动方案部分设计应使用涉及认知操作的行为动词,让学生拿到“活动单”后即可自主学习与探究。

(三)对话功能

布鲁纳主张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用自己的方式去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活动单”能较好地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多重对话的桥梁。“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坚持“以单导学,多元活动”,“活动单”活动方案部分一般由3~4 个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活动模块组成。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体验、感悟、探究教学内容,展示、交流学习结果,老师通过讲授、点拨、评价等来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3]活动模型的情境创设阶段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模型的自主学习、自我完善阶段则是学生与自己、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模型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阶段则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活动模型的点评提升阶段则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们强调学生与自己的对话,活动模型的所有阶段只不过提供了各种可能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教自己,其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四)反馈功能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是灵魂的回头, 是顿悟的艺术。虽然“活动单”课堂反馈部分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但这不应该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应当是一个多元化指标构成的体系,它至少包括学生的学业情况、课堂表现、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等。所以,“活动单”课堂反馈部分可以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学生自我完善的结果、对学生进行课堂检测的情况等。

三、“活动单”的作用

作用是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是事物与外部环境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同样的功能对外界的作用,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这要看功能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方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做苏格拉底所说的“助产士”,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活动单”的正面作用。

(一)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活动单 篇12

自从实施“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以来, 笔者以所教的初中英语为例, 着重就其中合作学习实施环节的激励性措施应用, 以课题形式进行了研究。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十分重要, 因为在所有学科中, 初中英语是唯一一个第二语言学习学科, 其需要学生在一定的群体中才能获得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 而群体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最可能成为现实的就是组建学习小组。对于习惯了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学习、接受评价的初中生而言, 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小组的形成并非将四至六个学生集中起来就能形成的,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小组需要他们有共同的学习理念, 有互助合作的学习习惯, 而这些仅靠学生的自发组合是无法达成的, 其中必须有教师有效的激励性措施, 这样的激励性措施可以让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形成比较好的凝聚力。

一、“活动单导学”背景下的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激励性评价价值再思考

何为激励?何为激励性评价?从学术角度来看, 一般认为激励就是对工作对象情感、态度的一种激发与鼓励, 目的在于促使工作对象能够以更为积极的心态、更为强烈的动机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去。激励性评价则是激励的一种手段, 对于教学而言, 激励性评价重在对学生提供积极性的评价, 以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符合教师的预期。

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际, 要想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要想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将“活动单导学”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就必须通过小组激励机制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

事实表明, 小组合作中的激励性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互助合作中获得全面发展,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亲近感, 当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 从而更好地融洽师生、生生关系, 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活动单导学”背景下的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激励性评价实施策略

无论怎样的理念或价值, 其作用都是通过具体的实施策略来实现的, 因此, 选择好实施策略, 对于“活动单导学”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笔者看来, 这些实施策略与传统的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联系在于同属激励性评价, 目的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激励性评价往往是个体性质的, 而小组合作中的激励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却在于促进小组合力的形成。根据笔者主持的课题研究, 要想有效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施激励性评价, 可以采用的策略有如下这些:

一是情感激励, 让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积极动机。一般情况下,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往往是个体性质的, 有利于个体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但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合力却没有明显的作用。因此, 如果基于对小组内所有成员的评价, 教师要时刻注意以促进小组合力的形成为目的, 发现小组内不同成员的学习特点, 如果是能够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长处, 那教师就要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一个简单的Good、Excellent或Cleverchild!等均可以促进小组合作行为能力的提升。有经验的老师也都知道, 教师的语言、手势、语气有时都能对学生产生激励性的影响。

二是对重点关注的小组和组内的部分对象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促进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水平的平衡发展。我们的课题研究表明, 就算在小组建立之初已经考虑了各组的均衡, 但一段时间下来, 仍然会出现小组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有时还会非常明显。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在小组均衡配置时还存在一些未能准确把握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也说明小组在运作的过程中, 还缺少激励性的措施, 因此合作水平得不到有针对性的培养。

既如此, 那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性评价, 具体地说, 应该具体分析班上不同小组之间的差异所在, 看看差距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应该分析每一个小组内哪些学生在合作方面存在能力上的不足, 教师除了在能力上进行培养之外, 更需要教师从评价机制上考虑, 以激励性评价来促进学生在合作的认识态度上有所提高, 这是一件奠基性的工作, 只有学生认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他们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 也才能在小组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关于课题研究的一点思考

上一篇:交联聚氯乙烯下一篇: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