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投药和剂量

2024-10-03

丙泊酚/投药和剂量(精选8篇)

丙泊酚/投药和剂量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对儿童麻醉深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40例进行全麻手术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丙泊酚的剂量为15mg/ (kg h) , 每20min按照15、10、8mg/ (kg h) 减量, 对照组采用丙泊酚的剂量为10mg/ (kg h) , 每20min按照10、8、6mg/ (kg h) 减量, 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 (T0) 、诱导后插管前 (T1) 、插管后即刻 (T2) 、切皮时 (T3) 、拔管时 (T4) 的心率 (HR) 、收缩压 (SPB) 、舒张压 (DPB) 的变化。并在注射丙泊酚后每2min记录一次脑电双频指数 (BIS) 。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深度能够达到手术要求, 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在诱导时、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气管导管时的HR、SPB、DPB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丙泊酚的剂量采用15mg/ (kg h) , 可维持较好的麻醉深度, 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

关键词:丙泊酚,儿童麻醉,麻醉深度,应激反应

丙泊酚是一种新型麻醉剂, 其麻醉起效快, 恢复迅速, 常应用于成人手术的麻醉。儿童的生理特点绝对了其麻醉的特殊性。气管插管及手术对儿童的机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儿童的年龄和体质量对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也较大[1]。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对儿童麻醉深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40例进行全麻手术的患儿, 均无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并排除其它慢性疾病, 无麻醉禁忌证。均为腹部手术的患儿, 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4~15岁, 平均 (8.2±3.5) 岁。ASAⅠ~Ⅱ级;体重15~44kg, 急性阑尾炎19例, 原发性腹膜炎10例, Meckel憩室8例, 急性肠套叠3例。将该组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疾病类型、手术方式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麻醉方法

所有病例的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术前常规禁食、禁饮, 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术前30min常规注射10mg地西泮, 0.5mg阿托品。诱导前20min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3 mg, 开放静脉通道。常规给予患儿保温, 并维持手术室温度在21~23℃, 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推注丙泊酚2.0mg/kg, 瑞芬太尼1.0μg/kg, 维库溴铵0.2mg/kg, 完成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术中按常规小儿补液原则静脉输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 麻醉维持采用维库溴铵0.1mg/kg、瑞芬太尼0.5~1μg/kg, 微泵持续静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观察组采用丙泊酚的剂量为15mg/ (kg·h) , 每20min按照15、10、8mg/ (kg·h) 减量, 对照组采用丙泊酚的剂量为10mg/ (kg·h) , 每20min按照10、8、6mg/ (kg·h) 减量, 在注射丙泊酚后每2min记录一次脑电双频指数 (BIS) 。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 (T0) 、诱导后插管前 (T1) 、插管后即刻 (T2) 、切皮时 (T3) 、拔管时 (T4) 的心率 (HR) 、收缩压 (SPB) 、舒张压 (DPB) 、血糖、皮质醇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以表示计量资料, 频数表示计数资料, T检验做组间比较, χ2检验做率的比较,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深度能够达到手术要求, 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儿的SPB、DPB、HR在T0时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组在诱导时 (T1) 、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气管导管时的心率 (HR) 、收缩压 (SPB) 、舒张压 (DPB) 在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围术期的任何刺激均可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 全身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对患者是一伤害刺激, 过度的应激反应会造成内稳态的失衡, 体内儿茶酚胺含量上升, 心血管变化可导致血压增高, 心率增快。心率增快, 可增加心肌氧耗, 进而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2]。因此, 平稳的麻醉诱导对小儿是有利的。丙泊酚静脉麻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无蓄积、无毒性等优点, 在成人麻醉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儿童麻醉中诱导及维持剂量若按成人剂量则不一定能达到理想效果[3]。丙泊酚是常用的静脉全麻药, 其作用时间短, 苏醒快且脑功能恢复完善,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3,4]。二者配伍使用可达到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

注:组间相同时刻点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维持丙泊酚的剂量在15mg/ (kg·h) 时, 患者的麻醉深度能够达到手术要求, 显著优于丙泊酚的剂量在10mg (kg·h) 时 (P<0.05) 。这充分提示采用丙泊酚复合用药用于全身麻醉可平稳的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起效快、麻醉效能高、持续时间短、术中可控性强、术后苏醒早, 是一种有效、安全、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且维持剂量在15mg/ (kg·h) 时组在诱导时、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气管导管时的HR、SPB、DPB均显著<10mg/ (kg·h) 时 (P<0.05) 。BIS代表相应的中枢镇静水平, 当BIS值下降至40~60时患者意识完全消失, 此时镇静深度符合麻醉要求, 当采用丙泊酚的剂量在15mg/ (kg·h) 时, 患儿的麻醉深度均在此区间范围内。这说明丙泊酚的计量在15mg/ (kg·h) 时, 患儿的麻醉深度、心率、血压等指标调整剂量可以适应手术需要。综上所述, 丙泊酚的剂量采用15mg/ (kg·h) , 可维持较好的麻醉深度, 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

参考文献

[1]马丽萍, 陈学新, 朱立宏, 等.不同剂量丙泊酚在全麻术中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 2008, 30 (12) :1104-1105.

[2]谢颖, 陈依君, 尤新民, 等.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小儿全麻诱导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8) :638-639.

[3]王洪, 涂生芬, 柏林, 等.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儿童麻醉深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2, 41 (4) :327-329.

[4]戴春洲.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儿童手术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07, 29 (4) :358-359.

丙泊酚/投药和剂量 篇2

【关键词】羟考酮;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肩关节复位。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91-01

肩关节脱位是骨科常见病,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患者因疼痛紧张,肌张力高,周围软组织肿胀,门诊复位很困难。本院2010年12月~2014年10月,用小剂量羟考酮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肩关节复位术中,分析比较两种药物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肩关节脱位患者44例,其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21~62岁,体重42~80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所有患者无麻醉禁忌证,心电图、肝、肾功均正常,既往无麻醉药物过敏史,所有患者都经过X线片确诊,无骨折。术前禁食8h禁饮4h,将这44例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组(A组)、瑞芬太尼组(B组)两组,每组22例。

1.2麻醉方法:进入手术室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BP,HR,SpO2,给予面罩吸氧,每分钟2.5L至术毕。开通健侧上肢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A组给予羟考酮2~2.5mg静脉推注;B组给予瑞芬太尼1~1.5μg/kg静脉推注,然后两组均给予丙泊酚2~2.5mg/kg静脉注射,两种药物给予的静脉注射时间均分别超过30s和60s。待患者意識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后,骨科医师立即用Hippocrates法[1]进行复位,根据术中肢体情况活动情况追加丙泊酚0.4~0.5mg/kg。

1.3监测指标:严密监测术前和术中BP、HR、SpO2、有无呼吸频率改变、有无呼吸抑制、有无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记录丙泊酚用量,麻醉效果,复位时间,术毕患者清醒时间,清醒后视觉模糊评分VAS。手术结束后在手术床待完全清醒,可辨认时间地点,直立行走时无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时出院。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团体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麻醉过程中BP、HR略有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呼吸抑制,苏醒时间和清醒VAS比较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麻醉效果、丙泊酚用量和离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肩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占全身关节脱位的40%以上[2],患者常因疼痛难忍及肩关节周围肌肉紧张性收缩,从而导致术者在非麻醉状态下很难复位。遵循舒适化医疗的宗旨,现今临床大都采用丙泊酚作为静脉全麻下行关节复位,因其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恢复迅速、镇静效果遗忘作用强及可控性性强等优点,但丙泊酚无镇痛作用,大药量又会引起短暂的呼吸抑制、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会加以少量的阿片类药物。而羟考酮是临床唯一可使用的阿片双受体激动剂[3],不良反应轻,静脉给药起效时间2-3min,迅速缓解暴发痛,半衰期3.5h作用时间大约4h有助于镇痛作用的持久性。瑞芬太尼是属于脂溶性阿片药物,μ纯受体激动药,具有起效快(药物达到高峰时间仅1.8min)、作用时间短(半衰期短)等优点[4],但其呼吸抑制的副作用大,停药后有痛觉增敏等不良反应。小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可以较好的满足手术的要求,麻醉深度可控性强,苏醒后疼痛缓解,患者和骨科医生的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光建.肩锁关节脱位.见: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生出版社,2004.762—765.

[2]张治华,张伟滨,王蕾.肩关节习惯怀脱位的病理特点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1):89.

[3]徐建国盐酸羟考酮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年5月第30卷第5期

丙泊酚/投药和剂量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无明显心肺疾病史自愿要求行无痛人流的孕妇100例, 年龄20~40岁, 体质量45~60kg, 妊娠45~69d。术前检查均无异常, 既往均无相关药物过敏史和手术禁忌证。患者随机分为F、D 2组各50例。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D组静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2组患者在体质量、身高、年龄、孕期、孕次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不接受任何术前用药, 术前常规禁食禁饮, 入手术室后接入多参数监护仪, 测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脉氧饱和度 (SpO2) , 开放上肢静脉, 输入复方乳酸钠液10ml·kg-1·h-1, 常规面罩给氧。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 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 2min后2组患者以2mg·kg-1·min-1的速度静注丙泊酚1.5~2.5mg/kg, 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持续推注丙泊酚20 ~30mg/min直至扩宫完毕, 若术中出现体动影响手术操作, 酌情追加丙泊酚0.5~1.0mg/kg至体动消失;若MAP<60mm Hg (1mm Hg=0.133kPa) 或HR<50次/min则加快输液、静注麻黄碱或阿托品;若SpO2<93%或呼吸暂停﹥15s, 则给予头后仰, 托下颌及辅助通气。

1.3 监测指标

记录患者入手术室 (T0) 、麻醉诱导后 (T1) 、手术中扩宫颈时 (T2) 、术毕意识恢复 (T3) 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 (SpO2) ;记录手术时间 (指放入窥阴器至取出窥阴器) 、丙泊酚的用量, 术毕清醒时间 (指用药完毕至完全清醒, 正确应答) 、呼吸抑制 (呼吸抑制时间≥30s或呼吸暂停) 和恶心呕吐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MAPHRSpO2的变化情况

2组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术中和术毕意识恢复后的MAPHRSp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及术中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2组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均无术中知晓和人流综合征发生。F组9例 (18%) 发生呼吸抑制, D组仅1例 (2%) 发生自限性呼吸抑制, D组明显低于F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F组比较, *P<0.05

3讨论

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 在麻醉镇痛药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与丙泊酚都具有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1], 本F组虽然SpO2维持在99%, 却有18%的人出现了呼吸抑制, SpO2的维持可能与常规吸氧及抬下颌和及时辅助给氧等有关。地佐辛是一种新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 对k受体产生激动作用, 对μ受体产生部分激动作用, 但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2], 是兼备阿片类激动剂和拮抗剂的药物。其特点是镇痛作用强, 呼吸抑制和药物依赖发生率低。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都能起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但地佐辛组对呼吸的影响更小, 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 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配伍。

摘要: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和地佐辛在无痛人流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门诊ASA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手术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2组。即1μ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 (F组50例) , 0.1mg/kg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 (D组50例) 。观察并记录2组入手术室 (T0) 、麻醉诱导后 (T1) 、手术中扩宫颈时 (T2) 、术毕意识恢复 (T3) 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 (SpO2) ;手术时间、丙泊酚的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麻醉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BP、HR、RR、SpO2均有变化,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的术中镇痛效果均满意,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2组无差异, 但呼吸抑制率D组明显低于F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1μ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0.1mg/kg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 2种方麻醉效果均满意, 但地佐辛组对呼吸的影响小, 更为安全。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地佐辛,无痛人流术

参考文献

[1]管忍, 李伟彦, 林宁, 等.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21 (10) :709-710.

丙泊酚/投药和剂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 00 7年9月至2 01 0年9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共进行2446例无痛胃镜检查或治疗, 其中男1413例, 女1033例, 年龄18~76岁。

1.2 方法

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左侧卧位于检查床, 鼻导管吸氧, 建立静脉通路, 监测并记录心率、呼吸、血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放入牙垫, 先静脉注射芬太尼0.5~1.0μg/kg, 1min后按2.0~2.5mg/kg缓慢推注丙泊酚40~60mg/min, 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肌肉松弛后约30min进行胃镜检查。如需活检或患者出现躁动, 则缓慢追加芬太尼或丙泊酚剂量。诊疗结束患者开始苏醒后移至复苏区直至完全清醒, 再休息30min方可离开医院。

2 结果

除2例 (0.08%) 因发生喉痉挛暂停检查, 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或治疗, 未遗留痛苦回忆, 自觉欣快舒适。检查中绝大多数患者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波动均在正常范围内, 不需处理。其中73例 (3.0%) 心率低于60次/min, 给予阿托品0.5~1.0mg静脉注射后迅速恢复正常;5例 (0.2%) 注药后脉搏血氧饱和度低于90%, 其中2例因发生喉痉挛停止检查, 3例经调整患者头颈位置加大氧流量恢复正常。1例 (0.04%) 患者检查结束30 min后才完全清醒, 余病例在检查或治疗结束3min内开始苏醒, 15min内完全清醒。

3 讨论

目前, 国内无痛内镜麻醉采用镇痛镇静麻醉性药物很多, 麻醉药物选择的基本要求为起效快, 镇痛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可控性强, 苏醒快, 醒后无不良记忆。丙泊酚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可控性强、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药, 血脑屏障的半衰期为1~3min, 停止给药10~20min患者清醒, 类似睡眠清醒过程, 在短时间即可恢复定向力, 且无头晕、四肢软弱感和恶心呕吐, 适合门诊短小手术, 如胃镜检查。芬太尼是当前最常用的麻醉药, 不仅能抑制躯体疼痛, 对心脏疼痛与不适也有拮抗作用。丙泊酚辅用小剂量芬太尼明显减少了丙泊酚用量, 比单纯用丙泊酚麻醉对患者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小, 低血压和呼吸暂停发生率低;同时, 也明显降低了呛咳发生率, 可能与芬太尼改变呼吸系统对刺激的敏感性有关[1]。

虽然无痛胃镜的应用技术已经很成熟, 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有些甚至是严重的并发症反应[2]。患者因胃镜检查发生严重并发症是难以接受的, 必须慎重对待, 严格按照麻醉技术规范操作: (1) 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详细告知无痛技术的风险。 (2) 术前适当准备使门诊手术更安全。了解患者病情, 评估重要脏器功能, 尤其是心功能状态, 50岁以上患者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对高龄、重度贫血、心动过缓、严重鼾症及过度肥胖者宜慎重选择;有药物过敏史、主要脏器功能严重减退及合并容易引起窒息的疾病者应放弃选择无痛检查[3]。 (3) 麻醉过程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并常规鼻导管吸氧;同时, 建立稳定的上肢静脉通路, 备有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械, 及时处理有关合并症。 (4) 检查结束后要有一定的留观时间, 即使对达到全麻离院标准的患者也要有可靠的陪伴人护送回家, 并且嘱患者至少24h内不驾车, 不操纵复杂的机器和仪器, 不参与工作讨论和决策[4]。

本文结果显示, 丙泊酚和小剂量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胃镜检查或治疗安全、有效。总之, 无痛胃镜的麻醉药物选择和应用剂量, 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确定。

参考文献

[1]Machotta A.Anaesthetic management for endoscopy of the pediatric airway[J].Anaesthesist, 2002, 51:668-678.

[2]罗贵松, 文燕, 刘传辉, 等.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的探研[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 (2) :192-193.

[3]姜希望, 欧阳文.无痛性消化道内镜术[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106-107.

丙泊酚/投药和剂量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早期妊娠孕妇, 所有孕妇均在自愿情况下接受人流手术, 且均无呼吸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系统病史, 物其他人工流产术禁忌。年龄19~34岁, 平均年龄 (25.4±2.4) 岁, 妊娠6~10周。将其按照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

1.2 方法

两组孕妇进行手术前均禁食8 h以及禁饮4 h, 术前不使用其他药物。

对照组在麻醉开始时给予0.1 mg芬太尼静脉推注, 之后立即给予总量丙泊酚静脉推注, 在孕妇呼之不应、睫毛反应消失后实施手术。其中丙泊酚总量按照1.5 mg/kg计算, 静脉推注速度为0.5 m L/s。

观察组孕妇在麻醉开始时给予0.1 mg芬太尼静脉推注, 随后立即以0.5 m L/s的速度给予丙泊酚 (总量-60 mg) 静脉推注, 在孕妇呼之不应、睫毛反应消失后, 用三通管将总量剩余的丙泊酚反推至静脉输液管中, 给予孕妇60滴/min持续静脉滴注, 同时实施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 如果孕妇出现表情痛苦以及体动者, 给予每次0.5 mg/kg的丙泊酚追加, 使孕妇术中保持麻醉镇静状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孕妇手术中丙泊酚平均用量、呼吸抑制发生率以及体动发生率等, 并记录两组孕妇苏醒时间。其中呼吸抑制发生指的是呼吸频率每分钟少于12次或SPO2:<90%;苏醒时间指的是丙泊酚停止供给到孕妇定向力回复的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孕妇进行人流手术过程中, 观察组丙泊酚平均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两组孕妇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两组孕妇接受人流手术过程中, 观察组术中体动发生率、呼吸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人工流产术是妇科门诊中常用的手术, 也是避孕失败后常常采用的补救措施。传统的人工流产方式下, 孕妇常常在处于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 对孕妇的心理造成极大的恐惧、紧张等负面影响[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对医疗服务条件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更加难以接受传统的人工流产方式, 无痛人流术正是在此背景下发展以及推广起来的。无痛人流术指的是孕妇静脉麻醉的状态下实施人工流产术, 孕妇在手术过程中不用感到疼痛感, 也不会发出声响, 医生可以在没有干扰的环境下实施手术, 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人流手术的质量, 还能减少手术综合征发生率[3,4,5]。

丙泊酚也叫异丙酚, 是英国一家公司在1974年研制成功, 属于短效静脉麻醉药物中的一种。在人体中静脉注入2 mg/kg丙泊酚后, 约98%的药物会与血液中的血浆蛋白结合, 静注后1 min后人体汇总血药浓度最大, 静注后2 min血药浓度约为94%, 而静注后10 min血药浓度下降为40%左右, 说明在静脉推注一定剂量丙泊酚后, 2~6 min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丙泊酚具有一定的镇静效果, 并且使用者能够在停药后能够迅速苏醒, 具有使用安全等特点, 不会在使用者体内蓄积[6,7,8]。但是这种药物如果单独使用, 麻醉镇静效果相对较弱, 并且镇静效果与给药剂量多少有直接关系, 所以临床上一般与芬太尼等药物联合使用。

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来说, 常常是诱导麻醉后采用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的方式给药, 但是人工流产手术时间很短, 所以一般采用静脉推注方式给药。据可靠研究, 采用静脉推注丙泊酚给药前期, 患者会出现呼吸抑制现象, 但30 s后逐渐恢复, 这就说明丙泊酚能够对人体呼吸中枢起到快速抑制的作用, 但呼吸中枢能够快速适应并自行恢复呼吸功能[9]。当丙泊酚给药量一定的前提下, 影响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的因素主要为给药方式以及给药的速度[10]。如果减少丙泊酚用量来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 孕妇达不到应有的麻醉镇静效果, 所以常常配合其他药物使用[11]。因此, 可以通过该表给药方式以及速度, 首先给予小剂量丙泊酚, 使呼吸中枢快速适应, 再给予大剂量丙泊酚, 这样不仅能够达到手术需要的麻醉镇静效果, 还能有效的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丙泊酚呼吸抑制有剂量依赖性, 故首次给药剂量减少60 mg后, 其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也明显减轻, 且小剂量维持给药并未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

该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进行静脉推注麻醉后, 利用三通管将丙泊酚余量反推到静脉输液管中, 以60滴/s的速度静脉滴注, 有效的维持孕妇体内血药浓度。研究显示, 观察组术中体动发生率为8.00%、呼吸抑制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术中体动发生率、呼吸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8.00%、34.00%,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另外, 观察组术中丙泊酚平均用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两组在苏醒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持续小剂量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中, 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镇静效果, 并降低术中体动发生率以及呼吸抑制发生率, 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郝建帅, 李辉, 张振晓, 等.丙泊酚持续小剂量给药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 2013, 53 (34) :61-62.

[2]刘家朋, 唐培佳, 谭冠先.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15 (4) :94-95.

[3]徐亚君.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2, 12 (2) :49-50.

[4]肖晓山, 周代伟, 陈彬, 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最佳剂量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0, 25 (38) :147-148.

[5]苏大勇, 刘琦.丙泊酚结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18) :255-256.

[6]陈红, 高齐富.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18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3, 34 (12) :2141-2142.

[7]苏红涛, 李国芳, 黄今, 等.小剂量肾上腺素辅助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 2010, 12 (3) :78-79.

[8]刘英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 2011, 22 (9) :344-345.

[9]吴艳, 张希.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2 (8) :2354-2355.

[10]林莉芬.小剂量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分析[J].海峡药学, 2012, 24 (8) :987-988.

丙泊酚/投药和剂量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行短小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进行全麻的患儿287例, 已排除合并有心、肝、肾及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的病例, 其中男225例, 女62例, 年龄2~6岁, 其中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97例, 鞘膜积液翻转术78例, 血管瘤手术43例, 阑尾切除术32例, 包皮环切手术37例。根据氯胺酮麻醉浓度的不同分为A组 (2 mg/kg丙泊酚+2 mg/kg氯胺酮, 95例) 、B组 (2 mg/kg丙泊酚+3 mg/kg氯胺酮, 98例) 和C组 (2 mg/kg丙泊酚+4 mg/kg氯胺酮, 94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麻醉方法:患儿行短小手术前需常规禁食6 h, 禁水4 h, 术前0.5 h肌内注射0.01 mg/kg剂量的阿托品和2 mg/kg剂量的苯巴比妥。手术治疗期间, 常规予以监测心电图 (ECG) 、血氧饱和度 (Sp O2) , 并按3~5 L/min的浓度吸氧处理。A组首次静脉途径给予2 mg/kg剂量, B组首次静脉途径给予3 mg/kg剂量, C组首次静脉途径给予4 mg/kg剂量, 上述各组同时静脉途径给予2 mg/kg剂量的丙泊酚复合麻醉。手术过程中如患儿出现体动等麻醉效果消减的情况, 则静脉途径追加2 mg/kg剂量的氯胺酮一直持续至整个手术完全结束。

观察指标:术中观察和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 (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呼吸频率和Sp O2) , 麻醉维持时间、追加氯胺酮的次数、单位时间氯胺酮用药量、术中患儿的体动反应、手术结束后患儿的苏醒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比较3组患儿的平均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呼吸频率和Sp O2等一般情况,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丙泊酚复合不同浓度氯胺酮的麻醉效果比较:与A组比较, B组麻醉维持时间、追加氯胺酮的次数、单位时间氯胺酮用量、术中体动反应及术后苏醒时间等麻醉效果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C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B两组 (P<0.05) , 见表2。

并发症:3组患儿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等症状, 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兴奋和躁动等表现, 3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丙泊酚是一种作用快速, 效果持续较短的静脉麻醉药, 复合麻醉可增强氯胺酮催眠、镇痛的药理作用, 并相应减少氯胺酮的使用剂量, 缓解氯胺酮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程度, 同时还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 减慢心率, 控制血压[2,3]。小儿采用丙泊酚麻醉恢复时间较快, 谵妄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苏醒质量较高[4]。此外, 采用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时, 可共同维持患儿的呼吸、循环系统, 保持平稳状态, 减少了因单纯使用氯胺酮进行麻醉时而产生的精神症状和幻觉等并发症[5,6];丙泊酚和氯胺酮持续性的静脉注射可保持麻醉处于一种平稳状态, 易于对麻醉的用药量进行调节, 较少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现象, 且术后患儿苏醒时间快, 过程较为平稳[7,8]。故本研究采用上述两种药物的复合麻醉方法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氯胺酮临床中常被广泛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 此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主要通过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以及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发生相互作用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发挥特异性的抑制和兴奋作用, 是目前唯一具有镇痛和镇静双重药理作用的静脉麻醉药[9,10]。临床麻醉工作中, 氯胺酮常用剂量1~2mg/kg, 静脉途径注射, 作用维持时间10~15 min, 但此剂量氯胺酮应用中存在着麻醉维持时间较短, 术中患儿体动反应较频繁, 麻醉效果不甚满意的诸多问题, 而且随着麻醉过程中氯胺酮追加次数逐渐增多, 患儿术后苏醒时间也出现明显延长的趋势[11]。因此, 本研究拟观察和比较2 mg/kg、3 mg/kg和4 mg/kg 3种不同浓度氯胺酮的麻醉效果。研究发现4 mg/kg剂量氯胺酮的麻醉维持时间、追加氯胺酮的次数、单位时间氯胺酮用量、术中体动反应及术后苏醒时间等麻醉效果明显优于2 mg/kg和3 mg/kg (P<0.05) , 但一般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 。

注:与A组比较, #P<0.05;与B组比较, *P<0.05。

综上所述, 4 mg/kg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可明显延长作用时间, 减少体动反应, 缩短苏醒时间, 明显改善麻醉效果,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可作为临床麻醉的一种使用药物浓度。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87例行短小手术的患儿分为A组 (2 mg/kg丙泊酚+2 mg/kg氯胺酮) 、B组 (2 mg/kg丙泊酚+3 mg/kg氯胺酮) 和C组 (2 mg/kg丙泊酚+4mg/kg氯胺酮) , 分别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 麻醉维持时间、追加次数、单位时间用药量、术中体动反应、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比较3组患儿的平均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呼吸频率和Sp O2等一般情况,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A组比较, B组麻醉维持时间、追加氯胺酮的次数、单位时间氯胺酮用量、术中体动反应及术后苏醒时间等麻醉效果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C组患儿麻醉维持时间、追加次数、单位时间用药量、术中体动反应和苏醒时间均优于其他两组 (P<0.05) ;3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4 mg/kg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可明显延长作用时间, 减少体动反应, 缩短苏醒时间, 明显改善麻醉效果,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丙泊酚/投药和剂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72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 其中男40例, 女32例, 年龄为40~72 (平均56.8) 岁。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 (31例) 和对照组 (41例)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胃镜检查前, 应先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患者具体病史, 排除存在麻醉禁忌患者, 尤其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 并在检查前, 告知患者胃镜检查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 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签署手术同意书。两组患者均给予禁水4h, 禁食8h, 建立静脉通道, 取侧卧体位, 给予患者常规鼻导管吸氧3~5L/min, 监测患者具体的血压、心率、心电监护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 叮嘱患者咬紧牙垫。对照组患者以4mg/s速度静脉注射丙泊酚, 直至患者意识消失, 待患者咽喉部处于完全松弛状态, 插胃镜对患者进行检查;试验组患者先实施诱导, 采用0.5~1.0μg/kg静脉推注后, 再静脉推注丙泊酚, 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术中根据麻醉实施情况间断性推注10~20mg丙泊酚。在实施麻醉后, 若检查发现患者血压低于基础值的30%, 给予10~15mg麻黄碱实施治疗, 若患者心率<50次/min, 给予患者0.2mg阿托品治疗, 若Sp O2<85%, 可实施面罩加压辅助通气治疗。

1.3 观察指标

苏醒时间是检查结束后结束胃镜至患者恢复意识睁开眼睛的时间。根据麻醉效果进行评判划分[1]:优:检查期间肢体无任何活动;良:检查期间肢体有活动未影响正常的操作;差:检查期间肢体活动范围较大影响正常的检查操作。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对比

试验组麻醉苏醒时间为3.32±1.78min, 优25例, 良6例, 对照组麻醉苏醒时间为4.91±3.10min, 优19例, 良22例。试验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胃镜检查可对患者胃部疾病进行明确诊断, 对于临床治疗胃部疾病, 疗效显著。但在胃镜检查过程中, 患者常出现疼痛、恶心等并发症。为减少患者并发症出现, 提高胃镜检查质量, 在实施胃镜检查中, 结合采用麻醉治疗, 效果显著。临床常用镇痛以及麻醉药物为芬太尼以及丙泊酚[2]。芬太尼为临床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物, 其见效快, 在实施静脉注射后, 镇痛及维持心血管状态稳定效果显著。且该药物长时间输注使用治疗不会导致药物蓄积, 患者用药后可快速苏醒。丙泊酚镇痛效果较弱, 但与芬太尼联合使用, 则其镇痛效果显著增强, 可对交感神经兴奋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轻微抑制心脏功能, 麻醉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麻醉满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 胃镜检查中给予患者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 操作方便, 麻醉效果显著, 有利于患者快速苏醒,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 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 (31例) 和对照组 (41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实施麻醉, 试验组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实施麻醉, 对比两组实施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痛胃镜检查中采用中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实施麻醉, 效果显著, 减少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无痛胃镜,芬太尼,丙泊酚

参考文献

[1]肖春儿.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7) :66-67.

丙泊酚/投药和剂量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1月~8月进行无痛人流的患者进行麻醉用药的观察, 选取80例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中女18例, 男22例;年龄20~37 (25.6±4.8) 岁;孕周6~11 (8.3±1.2) w;对照组中女19例, 男21例;年龄21~40 (27.5±6.2) 岁;孕周6~12 (8.4±1.5) w。所有患者均为宫内妊娠, 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无药物过敏史。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时间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孕妇术前需6h禁水禁食, 术前不服用镇痛镇静用药, 对孕妇SPO2、RR、HR以及BP等的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3], 并给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氧流量为2L/min。观察组采用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镇痛。先采用人工静脉推注芬太尼1.0μg/kg, 然后推注2mg/kg的丙泊酚。对照组单纯给予丙泊酚进行镇痛。先静脉推0.9%注氯化钠溶液5ml, 然后再推注丙泊酚2mg/kg。术中观察孕妇体动、痛苦表情等变化, 具有程度追加0.5mg/kg的丙泊酚, 在孕妇睫毛反射彻底消失后再进行手术, 术中认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麻醉镇痛效果分为3级, I级为完全无痛;II级为没有特别疼痛, 有短暂性疼痛;III级为感觉疼痛, 孕妇表情痛苦。总有效率= (I级+II级) /总例数×100%。观察指标: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数、术后苏醒时间和睫毛反射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结果t检验, 以P<0.05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镇痛效果达到I级的孕妇有38例, 比例为95%, 而对照组的镇痛效果达到I级的孕妇有25例, 比例为62.5%。总有效率上观察组高达1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观察指标比较

麻醉用药量、体动次数、术毕苏醒时间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四项指标的比较中, 观察组的患者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由于在人工流产手术的过程中, 疼痛会影响手术的过程和效果, 近年来无痛人流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该手术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 并且保证孕妇的身心健康。丙泊酚是门诊无痛人流最常用的短效性静脉麻醉药[4], 具有诱导迅速、半衰期短, 反复使用体内无蓄积、停药后迅速恢复等优点, 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常用于人流等小手术[5,6]。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镇痛效果弱的缺点, 而用量大则会对孕妇的呼吸、循环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因此, 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与镇痛药一起使用[7], 提高麻醉效果。芬太尼是阿片受体激动剂, 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并能够抑制作呼吸, 与丙泊酚合用可以增强镇痛作用。在临床上丙泊酚和芬太尼搭配使用可以弥补不足[8], 减少丙泊酚对呼吸循环的影响[9]。

本研究中, 麻醉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 对照组为85%,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麻醉用药量、体动次数、术毕苏醒时间以及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四项指标的比较中, 观察组的患者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采用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联合麻醉, 能够有效的加强镇痛效果。安全性较高, 术后麻醉恢复迅速, 适合在无痛人流手术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文梅.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5 (2) :30-31.

[2]董爱莲.不同剂量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4) :1982-1983.

[3]金毅, 徐建国, 林宁, 等.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1.21 (11) :700-701.

[4]易卫芳, 何金兰, 赵年芳, 等.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田.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 :62-63.

[5]邓立强.舒芬太尼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2) :40-41.

[6]王锋, 张雪芹.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对比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2 (3) :401-403.

[7]刘涛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1) :99-100

[8]胡海峰, 倪绍端.芬太尼配伍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9) :1368-1369.

【丙泊酚/投药和剂量】推荐阅读:

混凝投药09-07

吸收剂量06-10

剂量安全06-28

剂量监测06-29

剂量体积08-16

口服剂量08-22

镇痛剂量09-22

低剂量率05-10

不同免疫剂量05-13

小剂量肝素05-23

上一篇:互联网基金下一篇:口腔残根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