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精选12篇)
风湿性关节炎 篇1
临床风湿性疾病中,风湿性关节炎较为多发和常见,可反复发作,为一种结缔组织急性或慢性炎症,且能够向心脏涉及。风湿热为风湿性关节炎的最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属变态反应性疾病,与溶血链球菌感染存在一定相关性[1]。该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0例,采用中医治疗(观察组),并就其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行单纯西医治疗的同类型患者40例(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现将结果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选择对象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33~67岁,平均(52±3.5)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全国第二次风湿病学会)。均在患者入院后行细致全面的体格检查,详细病史询问,以关节活动受限、大关节游走性、多发性疼痛,肿胀,晨僵,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沉增高。其中痛风性关节炎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1例,骨关节炎12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其它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西医的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均采用西医的方法常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通常包括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手术多在疾病后期应用,患者有严重功能障碍出现时。大部分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如免疫抑制剂、激素药物、消炎、退热、镇痛药等。
1.2.2 观察组
该组采用中医的方法辨证治疗。(1)风热湿浸型:临床主要症状:关节屈伸不利,红肿疼痛,局部有烧灼感,并伴有咽喉疼痛、恶心、发热、脉浮数、舌苔薄黄。治法:以化湿通络、透表清热为主,药物组方为:羌活15 g、连翘15 g、生甘草3 g、防风10 g、生姜3 g、赤小豆30 g、忍冬藤30 g、赤芍10 g、桂枝5 g。1剂/d,水煎,温服,分2次应用。(2)热邪迫络型:临床主要症状:肢体关节肿胀、疼痛剧烈,痛处有灼热,掀红,遇暖则程度加重,冷则好转,痛不可触,筋脉拘急,无法屈伸,夜重日轻,舌质红、脉数小滑、口渴烦闷、苔黄燥。治法:以气血调畅、通络解毒清热为主,热去络通,可缓解疼痛。药物组方为:石膏30 g、白花蛇舌草20 g、知母10 g、忍疼藤20 g、炙甘草10 g、络石藤20 g、粳米10 g、丹参15 g、桑枝3 g。1剂/d,水剪,温服,分2次应用,禁辛辣。(3)脾肾阳虚型:临床主要症状:关节变形僵硬,痹症牵延不愈,肌肉萎缩、骨节疼痛、面色淡白无华、明显冷感、肢冷形寒、腰膝酸软、弯腰驼背、脉沉弱、舌淡、尿多便痛。治疗:以益气温阳为主。药物组方为:当归10 g、煅瓦楞10 g、白芍15 g、蒲公英10 g、柴胡10 g、甘草3 g、瓜蒌10 g、陈皮5 g、枳实6 g、半夏10 g。1剂/d,分2次服用。
2 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中,总有效率为7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讨论部分没有针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
3.1 风热湿浸型分析
在湿邪风湿侵入,湿热发生交阻现象,于关节留驻而诱导发病,赤小豆利湿、连翘清热、麻黄祛风,三药配伍应用,可起到利湿、清热、解表的效果。羌活、防风胜湿通痹、祛风发表,再与桂支配伍,起到通阳舒筋和络的作用,忍冬藤解毒清热,止痛清风,全方共用,起到利湿和络通痹,清热祛风解表的作用[3]。
3.2 热邪迫络型
热在中医被定义为阳邪,具有急迫的性质,向人体经络关节侵入后,和人体气血出现相搏,造成脉筋拘急、气血郁滞。石膏偏清解,知母可起到清润的效果,两药共用苦寒清凉,作用较为理想,粳米属气寒中药,与知母配伍应用可养阴液。桑枝性平,忍冬藤甘寒,络石藤苦寒,三药配伍联合应用可起到舒筋、清热、通络的效果,对关节的恢复起到较好作用。白花蛇草解毒清热,丹参微寒、苦,可凉血除烦,活血补血,甘草对诸药进行调和,缓急止痛,该研究所采用的组方,全方通经络、清热毒,热去络通,调畅气血,减轻疼痛反应[4]。
3.3 脾肾阳虚型
患者痹症迁延不愈,造成脾肾阳虚,易受外邪侵犯,表卫不固。生姜、附子散寒温经;干姜、苍术、白术、党参温中健脾;公丁香入肾经温下焦可助肾阳,入脾胃温中焦;桂枝通阳温经,陈皮健脾理气,牛膝强筋骨补肝肾。羌活、苏梗、苏叶、独活疏通开痹、祛风湿,全方共用可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结果表明,观察组40例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中,总有效率为7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医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崔忠群,王丽.中药针药合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27例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4):358.
[2]王飞,史延瑞,乌兰其其格.通痹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0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5):548.
[3]刘亚东,盛建利.自拟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体会[J].临床医学实践B版,2010,19(8):1124.
[4]肖田,李菊花.中药.蒸治疗仪治疗风湿性关节炎52例[J].世界中医药,2011,6(1):43.
[5]李耀龙,冯卫星.温针灸配合拔罐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2例[J].吉林中医药,2010,30(4):332-333.
[6]张家金.针灸配合中药.洗治疗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9,26(6):50.
风湿性关节炎 篇2
1.木瓜汤
组成:木瓜4个,白蜜1kg。
做法:将木瓜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kg炼净。将两物调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2匙饮用。
功效:通痹止疼。
2.老桑枝煲鸡
组成:老桑枝60g,雌鸡1只约500g
做法:将老桑枝和鸡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喝汤吃肉。
功效:能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3.木瓜粥
组成:木瓜10g,薏苡仁30,梗米30g。
做法:木瓜与薏米、梗米一起放入锅内,加冷水适量、武火煲沸后文火炖薏苡仁酥烂即可食用。喜糖食者可加入白糖1匙,宜每日或间日食用。
功效:祛湿消肿,解热镇疼。
4.川乌粥
组成:生川乌头3~5g,粳米30g,姜汁10滴,蜂蜜适量。
做法:将乌头捣碎研为极细末,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川乌头末改文火慢煎,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温服。病人有热性疼疼,在发热期间及孕妇忌服。本方不可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等中药同服。
功效:祛寒止疼。
5.胡椒根煲老母鸡
做法:每回可用胡椒根60克(鲜品90克),老母鸡1只(约500~750克),红枣6个。制作时,先将老母鸡剖杀,去毛及内脏,洗净血污,斩成粗块备用;胡椒根洗净沙泥,斩成小段备用;红枣洗净去核。将老母鸡肉、胡椒根、红枣肉同放进沙锅内,加进适量清水,用武火煮开后,再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然后用食盐调味,待温分次饮汤吃鸡肉、红枣。
风湿性关节炎用药前须知 篇3
目前,应用抗风湿药物治疗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其目的在于控制炎症、缓解症状。但此法仅属于对症治疗,还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因此对风湿病应重在预防,如防止链球菌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关节炎发病,急性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及关节红肿热痛,此时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待症状基本控制后,可适当活动。因为过度休息和限制活动,反而会导致关节废用,肌肉萎缩,影响关节功能。休息或减轻工作应与治疗性锻炼相结合,再配合理疗增加局部血运以及食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这些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抗风湿药物属于非特异性对症治疗药,最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氨基比林、炎痛静、炎痛喜康、布洛芬等。这类药物作用各不相同,只有足量使用,抗炎和止痛的作用数日内方可显现。这类药物不但能减轻患者关节肿痛、发热的症状,还可缓解晨起后关节的僵硬状况。但此类药用量较大,疗程又长,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氨基比林、保泰松、炎痛静、炎痛喜康、布洛芬等除对胃有刺激外,还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患者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经常注意反应并查血象。消炎痛虽效果较好,但其副作用较多,主要是胃肠道反应,重者引起胃出血、穿孔,还可导致转氨酶升高,因此不能作为抗风湿的首选药,非用不可时则选择其栓剂为妥。
风湿性关节炎 篇4
1 分镜头稿本编写
分镜头稿本是视听教材的文字记录, 是拍摄时的蓝本, 也是后期编辑、配音等制作的依据。一部视听教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镜头稿本的质量高低。在该教材的前期制作过程中, 我们先进行集中讨论, 确定整部教材的基本内容, 并由各专业医师分别写出概述、中药、针灸及推拿等部分的文字稿本, 然后进行综合、精炼, 将文字内容所对应的需拍摄的画面或需制作的特技以及分镜头的大致时间在文字内容旁边注明, 并与制作人员一起探讨整部教材的颜色基调、节奏快慢、光学效果、声学效果、美学效果、特技效果等, 力求使该教材的视觉效果形象、生动, 解说凝练、准确, 主题深化。
2 拍摄
拍摄人员在拍摄前仔细阅读分镜头稿本, 在拍摄之前对整部视听教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在我们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拍摄, 避免遗漏重要的操作步骤, 适时应用镜头的推拉、摇动对一些细节、难点采取特写手法。例如针刺、电针、温针灸、艾灸、耳针、火针、皮肤针、穴位注射、拔罐、推拿等操作大都采用特写镜头拍摄, 使学生对各项操作的学习更加准确。整个视听教材画面以中近景和特写为主, 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保持自然流畅, 并考虑到分镜头的时间限制。
3 特技、动画、图片制作
在制作特技、动画、图片前, 我们专业医师先将其中涉及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知识向制作人员仔细讲解, 并用草图或直接演示的方式使他们充分理解。然后由技术人员对需要创作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 最后由专业医师进行把关。例如在穴位定位及耳穴定位的动画制作过程中, 专业医师先将穴位标定在人体和模型上, 使拍摄人员清楚所需要拍摄的位置及模特体位, 然后与制作人员一起将穴位标定在图片上, 保证了穴位定位的准确性。
4 编辑
在整部视听教材的编辑过程中, 专业医师一直在现场进行医学指导。编辑在画面的剪辑中应遵循声画同步的原则进行, 要求画面自然流畅、无跳跃感。当反差强烈的画面组接时采用叠化功能, 避免单纯追求画面的连续性而生硬地切掉重要的操作步骤和必要的细节。例如在火针操作演示时操作较快而解说词较长, 我们采取了慢动作重放处理, 保证了画面与配音的同步并更利于学生对正确操作的学习, 同时也使编辑后的教材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5 配音
本教材是请专业配音演员进行解说的, 解说清楚、准确、生动, 并按分镜头画面进行逐段解说, 然后将音频加入到视频剪辑中, 保证声画基本同步。因配音人员不是专业医学人员, 配音时我们专业医师在现场进行指导, 保证了解说的准确性。同时背景音乐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主要起烘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应避免其喧宾夺主。我们选的曲目是古典名曲《渔舟唱晚》, 起到了良好的衬托作用。
有关研究结果证实, 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 听觉占11%, 视听觉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最大[1]。研究证明, 在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的比率, 使用视觉媒体为81.3%, 使用听觉媒体为54.1%, 因而使用视听教材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详细讲解了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方法、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 包括中医方药、针刺、电针、温针灸、耳针、火针、皮肤针、穴位注射、拔罐、推拿等。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再组织观看该视听教材, 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生动的录像画面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当前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该视听教材在第二军医大学军医、海医、麻醉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2007~2008学年春季教学中进行了试用, 学生反映该视听教材通俗易懂, 重点突出, 讲解深入浅出, 使他们对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及各种治疗方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君宇, 王俊科, 许国忠, 等.麻醉学视听教材的研制及其教学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7, 4:48.
中医怎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篇5
【偏方组成】金刚刺15克,广地龙15克,蜈蚣1条,黄芪40克,桂枝12克,海风藤12克,威灵仙12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20剂为1疗程,一般宜服2~3个疗程。
【加减】若关节肌肉红肿热痛者,可加忍冬藤15克、知母10克、黄柏2克;若病程长,关节肌肉冷痛剧烈,痛处固定者,可加制川乌8克、制草乌8克;若肢体全身游走性疼痛者,可加防风12克、羌活10克;若久病关节变形,屈伸不利,伴头晕腰酸者,加熟地12克、狗脊10克、龟版12克。
家庭泡脚治风湿性关节炎 篇6
(1)一般的温热水泡脚。冬季每日泡脚2次,每次40分钟,上午和临睡前各1次;春、秋季每日泡脚1次,每次40分钟,上午或下午均可。
(2)威灵仙、蚕砂各100克,红花30克,米醋1000克。将前三味药泡于米醋中7天后,取汁泡脚,也可同时熏蒸患处。
(3)桑枝500克,海风藤、络石藤各200克,忍冬藤、鸡血藤、海桐皮各60克,碒莶草100克。水煎取汁泡脚,每日1次,每次60分钟,10日为1疗程。
(4)龙须藤、大血藤、羊角七风藤、阴钩藤、铁灯台、铁箍散、风球、水菖蒲、柚子皮、艾叶各等量。水煎取汁先熏蒸患处,待温时泡脚,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7~10天。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量化评估 篇7
1 几种常用关节计数RA临床评估方法
1.1 ACR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 50, 70响应标准
(Response Criteria) .20世纪90年代初期, ACR委员会为了对RA患者的疾病活动和预后的评估建立了一个ACR响应标准, 广泛运用于临床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试验中。具体包括: (1) 压痛关节数 (tender joint count TJC) ; (2) 肿胀关节数 (swollen joint count SJC) ; (3) 对失能的评定 (如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HAQ) ; (4) 患者的全面评估; (5) 医生对疾病活动性的评估; (6) 患者对疼痛的评估; (7) 急性期反应物 (acute phase response, APR) , 如血沉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和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 。每一个项目在两个时间点测量, 并计算改变百分比。与基线相比, 如果压痛关节数和肿胀关节数的改善程度至少在20%以上, 或者剩下5个项目中至少有三个项目改善程度超过20%, 那就达到了"ACR20"标准[1], ACR50, ACR70的分数计算相似。由于ACR响应标准不能对一个时间点进行评估, 只将RA患者分为改善和没有改善, 无法区分RA的恶化和稳定, 对于严重关节损害患者, 风湿活动性小的或者病情稳定的患者, 由于没有显著的临床改变, ACR标准几乎没有应用价值。同时对患者功能状态不能作出定性评价, 如两个改善都超过20%患者, 他们的功能状态相差很大, 这些因素都限制了ACR的临床应用和临床。
1.2 疾病活动指数 (Disease Activity Score)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Van Riel, Van Heijde等[2]制定了DAS指数。DAS包括TJC, SWJ, ESR, 和患者对患者的综合评估 (general health GH) 。关节计数标准使用Ritchie关节指数 (Ritchie Articular Index, RAI) 。Fuchs[3]在此基础上进修订并发展为DAS28 (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joints) 。DAS和DAS28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试验和临床诊疗中。DAS是从一个复杂的公式中计算出来,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DAS (3) 、DAS (4) DAS3 (-CRP) 和DAS4 (-CRP) , DAS28同样也是如此 (详见http://www.das-score.nl/www.das-score.nl/index.html.) 。DAS=0.54*sqrt (RAI) +0.065* (swollen44) +0.33*Ln (ESR) +0.0072*GH。DAS28= (0.56*sqrt (t28) +0.28*sqrt (sw28) +0.70*Ln (ESR) +0.014*GH。 (RAI=number of painfull joints calculated with the Ritchie Articular Index, RAI疼痛关节计数;swollen44=number of swollen joints from 44 joints, 44关节肿胀计数, t28=number of painfull joints from 28 joints, 28关节疼痛计数, sw28=number of swollen joints from 28 joints, 28关节肿胀计数;sqrt=square root, 平方根) 。DAS分数少于1.6认为缓解, 小于2.4提示轻度活动, 大于3.7提示高度活动。DAS28分数小于2.6提示缓解, 小于3.2提示轻度活动, 大于5.1提示高度活动。但是如果临床医生对评分不熟悉的话, DAS也就没意义。
1.3 简化疾病活动指数 (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DAI)
由于DAS计算复杂, 并且需要专门的计算工具, 为此为了简化计算, 在DAS的基础上, 发展为SDAI。因其简单的实用性和敏感性, 所以认为在临床占有优势。与DAS和DAS28相比, 患者的综合评估 (GH) 在SDAI中取代为患者的综合评估[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 of disease activity, PGA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0-10cm], 同时采用了医师的整体评价 (physician global assessment of disease activity, MDGA VAS0-10cm) 。急性期反应物由CRP取代ESR, 这是由于目前认为CRP是一个更加可靠的反应急性炎症变化和组织损害的指标[4], 并与ESR相比, CRP更直接反应急性炎症变化, 同时减少了混杂因素[4]。这使得SDAI与DAS及DAS28在疾病活动度上显示有显著差异, 对于SDAI应该慎用以避免误解和对疾病活动度的错误解释[5]。
SDAI=SJC+TJC+PGA (VAS in cm) +MDGA (VAS in cm) +CRP (in mg/dl)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分, 小于或等于3.3提示缓解, 3.3~20为轻度活动, 20~40为中度活动, 大于40为高度活动。
1.4 临床疾病活动指数 (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 CDAI)
DAS, DAS28和SDAI计算公式里都有变量急性期反应物 (APR) .但是在CDAI公式中剔除了APR (如CRP或ESR) 。首先, 对于随访的患者来说, 患者复诊时经常未做实验室检查这使得计算得分延后, 有些内科医生甚至使用上次APR的结果计算疾病活动情况, 造成结果出现偏差。所以在临床诊疗中, 删除APR有利于医生和患者交流, 通过体格检查和病史可对疾病活动进行快速评估, 这样就不会延误诊疗方案。其次与其他公式的几个变量相比, APR就不是那么的重要[5,6]。最后, 跟ACR响应标准一样, 并不一定需要APR的改善, APR只是五个衡量指标的一个, 有三个以上的指标改善20%以上就可以称之为"ACR20"。ACR响应标准同样显示了准确有效.在一项SDAI剔除CRP的CDAI早期研究中发现, 尽管与SDAI的其他的几个变量相比, 没有显示显著的共线性, 但是依然有15%CDAI无法解释。
CDAI=SJC+TJC+PGA (in cm) +EGA (in cm)
(EGA=evaluator's global assessment of disease activity, 检查者对疾病活动的整体评估)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分, 小于或等于2.8提示缓解, 2.8~10为轻度活动, 10~22为中度活动, 大于22为高度活动。
1.5 关节评估的局限性
上述几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Sokka[7]在一篇文章报道了有关关节计数的局限性。首先关节计数的可重复性差, 在后续复诊时有需要同一个医生观察而排除了其他医生的可能;在安慰剂对照治疗的比较中, 关节计数测量与其他5个RA核心数据集相比改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临床实验中发现与患者总体健康资料相比, 关节计数效果相似甚至不如;即使关节计数改善超过5a以上而关节破坏和致残仍可能发生;关节计数在监测炎症活动可能还不如超声检查敏感。Pincus[8]亦提出类似观点。Wolfe[9]等还认为DAS不适用于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RA的临床评估。最后, 关节计数在临床实践中既费时又乏味。
2 常用自我报告与观察性评估
2.1 SF-36健康调查量表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的概念自70年代引入国外医学界以来, 产生了许多生命质量测评量表。SF-36健康调查量表 (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10]成为全球应用最广的生命质量测评工具。SF236量表评价HRQoL的8个方面, 即生理功能 (physical functioning, PF) 、生理职能 (role2physical, RP) 、躯体疼痛 (bodily pain, BP) 、总体健康 (general health, GH) 、活力 (vitality, VT) 、社会功能 (social functioning, SF) 、情感职能 (role2emotional, RE) 、精神健康 (mental health, MH) 。另外还有健康变化 (health transition, HT) , 用于评价过去1 a内健康改变。从而得出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总体评分。是最常用的一般健康状况调查表。目前已有中文版的SF-36[11]。
2.2关节炎影响指数 (arthritis impact measurement scale, AIMS) AIMS是一个评价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综合性指数[12], 是风湿病学中最常用的功能评估量表之一。AIMS是一个有78个项目的问卷, 评估躯体, 社会和情感的健康状况。它可有患者自己完成, 过程大约需要20min。还有一个简短实用的AMIS, 它只涉及28个问题, 只要8min就能完成目。前认为AIMS是可用于评价患者功能状态的一种可靠和敏感的方法。
2.3健康评估问卷 (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HAQ) HAQ评分是一个最常用的评估机体功能的指标[13~15], 它通过细化八方面 (卫生、穿衣打扮、起立、吃饭、行走、探物、握力和户外活动) 的20个问题来评估机体的功能。HAQ评分从0~3分;高分值代表失能程度更高, 分值0.22是判断临床意义的重要临界点。常用的版本包括2个视觉模拟评分 (VAS) , 一个针对疼痛, 一个针对整体健康 (GH) 和HAQ失能指数 (HAQ-disability index, HAQ-DI) 。VAS整体健康评分不仅与关节结构破坏、畸残程度相关, 也与疾病活动、疼痛、焦虑和沮丧有关。目前HAQ有多个版本。多向度HAQ (Multidimensional HAQ, MDHAQ) 是根据重要的功能受限程度来认定患者的健康状况, 而不只是凭借高分值HAQ。而改良HAQ (Modified HAQ, MHAQ) 保留了少部分原工具中的评价内容, 增加了有关患者满意度及对于健康能力方面的自我感觉的问题。MHAQ用于评价疾病活动及预后与DAS28几乎一致, 可认为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疾病活动度评估方法并且预测致残的一个重要指标。
风湿性关节炎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收集患者共156例, 均采取门诊治疗, 治疗时间为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临床诊断为各种关节肌肉酸痛或肿胀, 年龄35~70岁, 男103例, 女53例;最大年龄70岁, 最小年龄35岁。
1.2 中医诊断标准
1.2.1 发病特点多与气候变化有关, 或感冒后诱发。
1.2.2 关节、肌肉、筋骨等部位疼痛 (酸痛、胀痛) 或肿胀, 局部畏寒或发热。
1.2.3 理化检查抗“O”增高, 血沉增快。
1.2.4 性别与年龄特点好发于青壮年, 女多于男。
1.3 鉴别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1.3.1 发病特点
关节晨僵, 尤以手指关节在早上出现僵硬, 活动受限, 一般要在30~60分钟以后才逐渐缓解, 而风湿性关节炎无此症状。关节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多有关节畸形出现, 或手掌指关节呈鹅颈畸形, 扣眼畸形, 鱼鳍形手。
1.3.2 理化检查
(1) 类风湿因子阳性 (>+) , 约占60%左右。 (2) C反应蛋白阳性 (>8U) (3) 体液免疫功能亢进或降低。 (4) X线摄片关节腔变狭窄或关节外软组织呈浸润性改变。
2 治疗方法
药用香血藤、三角枫、轮叶景天草、蛇不过等, 药物由我院制剂室提供。制重1g大小4×4cm膏贴, 选取穴位:取风市、犊鼻、次髎、腰阳关、疼痛部位等外敷。每次贴敷留置时间4天, 间歇一天, 30日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
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后会有部分患者感到不适, 极少数患者可能还会起水泡, 这是由于此类患者属于敏感体质, 耐药性不强, 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如果严重的感到不适不要随便用手挠抓, 可停用或者到去医院遵照医生嘱咐贴用, 并作相应处理。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关节肿胀或疼痛消失, 关节活动正常或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肿胀或疼痛明显好转或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关节肿胀或疼痛症状无改善或实验室检查无进步。
3.2 结果
共156例病例, 痊愈30例, 好转110例, 未愈16例, 总有效率为89.74%。
4 讨论
中医理论学识渊源, 古往今来众多案例表明穴位贴敷疗是中医外治疾病的一种良效方法, 穴位贴敷将中医理论基础很好的运用在抗风湿疼痛上, 这种根据经络学说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用土家药膏外敷, 疗效显著, 证明的确能减轻患者痛苦各种不适症状, 而其简便易用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崇的。
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的范畴, 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风湿性关节炎以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 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祖国医学采用温补肾阳, 滋养肾阴, 强壮筋骨疏散风邪活血祛淤通过经络的方法可直达病所, 病因风邪外袭, 邪留肌表、经络所致, 有些病人素有淤证, 又罹患痹证, 久痹缠绵, 气滞血淤, 或痹证痰结, 痰淤互阻者, 皆可至痹, 还有些病人淤血征象不明显, 但痛较剧者。临床多见于病久不愈, 关节肢体有明显疼痛[3,4,5], 状若针刺, 且部位固定, 夜间痛甚。或夜间定时痛者。脉象沉涩, 舌质暗、有淤斑或淤点, 苔薄。方中香血藤、三角枫、轮叶景天草、蛇不过等药, 土家医学认为具有赶气活血, 消瘀止痛散寒、驱风败毒驱湿、活血通络、消肿作用, 同时该方法简便、廉价、副作用少, 依从性好, 能够良好缓解关节疼痛症状, 并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减少复发次数, 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炜, 王丽平, 张树源.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6, 12 (26) :156-158.
[2]张晓明, 庞巧玲.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J].中国民间疗法, 2005, 13 (8) :18-19.
[3]马宝东, 陈岩松, 赵用.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培训难点分析及对策探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 22 (12) :11.
[4]王钱, 黄慈波.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 2 (02) :89.
风湿性关节炎 篇9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Roy适应模式,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风湿性关节炎是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属于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 多见于青少年[1]。其中躯体的膝、肩、肘等大关节常为受累关节, 发病时常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 疼痛部位呈游走不定, 可见于单一关节或多处关节同时疼痛[2]。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程常为2周~4周, 疼痛剧烈不能活动, 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同时还影响了病人的心理健康[3]。严重者病人心脏受到风湿因子活动的影响, 易引发心肌炎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变[4]。通过对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采用Roy适应模式, 旨在使病人适应环境中各种不同刺激, 保持积极心态对待疾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风湿免疫科进行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病人90例, 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修订的《风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5], 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采用“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3例, 女22例;年龄16岁~50岁 (26.7岁±4.8岁) ;病程2个月~20个月 (9.8个月±2.3个月) 。观察组男21例, 女24例;年龄17岁~52岁 (27.4岁±4.9岁) ;病程1个月~19个月 (9.5个月±2.7个月)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1.2.1. 1 对照组
给予病人常规护理措施, 除基础护理外, 还包括指导病人饮食要规律化, 五谷杂粮、鸡鸭鱼肉、瓜果蔬菜都应合理搭配, 可多食高蛋白、富营养、易消化之品, 禁食辛辣刺激、烟熏、煎炸等肥甘厚腻之品。疼痛发作期应给予关节制动, 减轻对关节的负重, 疼痛缓解期应给予关节功能锻炼。同时, 配合关节湿热敷、熏蒸、穴位贴敷、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遵医嘱正确给予药物治疗, 需服用阿司匹林病人护理人员应指导其每日3次将0.9g药物嚼碎后饭后温水送服, 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6]。服药期间注意观察病人的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指标, 同时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出血倾向。对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的病人,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药物过敏试验针, 并密切观察病人用药期间的反应,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注意观察病人潜在并发症发生情况, 如泌尿系统感染、肺炎、口腔溃疡等。
1.2.1. 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病人Roy适应模式护理干预。 (1) 生理功能的一级、二级评估。护理问题:疼痛、焦虑及恐惧、有感染的危险和有受伤的危险。护理干预:疼痛期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肢体功能位, 并给予肢体按摩、功能锻炼配合音乐疗法等缓解躯体疼痛;做好病人日常生活护理, 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使病人对疾病有整体认识, 以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嘱咐病人注重个人清洁卫生工作, 注意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做好生化指标的检测;提高病人的心理防御能力, 使其拥有乐观心理接受治疗。做好病人的保护措施, 为行动不便病人提供轮椅、拐杖等辅助行走用器。 (2) 自我概念的一级、二级评估。护理问题:自我形象紊乱。护理干预:协助病人做好清洁卫生, 帮助病人维持得体的仪容;激发病人自身的兴趣爱好, 鼓励病人多参与社交活动, 以自身不觉疲劳为宜;多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 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关爱, 并鼓励病人说出自身想法。 (3) 角色功能的一级、二级评估。护理问题:角色缺如、角色紊乱、角色冲突。护理干预:做好病人的心理辅导, 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与病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引导病人勇敢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并从各个角度解决病人现存的问题, 并防范潜在问题;开展家庭成员支持教育, 由护理人员为病人家属做好药物指导和家属应对疾病发作的技能知识讲座。同时, 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 凝聚家庭力量, 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制订康复计划, 帮助病人通过自身努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提高自我生存质量。 (4) 相互依赖的一级、二级评估。护理问题:陌生孤独感、缺乏安全感及自我价值无法实现。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时, 技能操作水平需精湛, 同时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需多关心病人, 让病人明白住院期间是一个特殊阶段, 较平时与家属的分离时间较多, 不应产生负性情绪;告知家属应理解病人住院期间负性情绪的发泄, 同时鼓励病人家属多陪伴病人, 邀请病人朋友多探视病人, 消除病人孤独感。
1.2.2 疗效评价
(1) 随访1个月, 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风湿生化指标的变化, 包括红细胞沉降率 (ESR) 、C反应蛋白 (CRP) 和抗链球菌素O (ASO) 。 (2) 随访1个月,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进行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评估[7], 该量表由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躯体化、强迫症状、精神病性及人际关系敏感9部分症状因素组成。每个症状因素都由1分 (无症状) ~5分 (症状相当严重) 的5级评价分值组成, 所得分值越低说明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越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
3 讨论
适应模式是美国著名护理学家Sister Callista Roy1964年提出的, 是一门研究人面对环境中各种刺激后所作出相应层次适应的过程[8,9]。据彭学叶[8]报道, Roy适应模式已在临床教学和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得到应用, 并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通过应用Roy适应模式在病人的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存4个方面进行一级和二级评估、诊断及制定目标,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和评价护理效果着手, 旨在解决病人的身心问题, 使病人达到一个最佳接受治疗状态, 从而改善病人心理状态,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SCL-90量表是德若伽提斯于1975年编制的, 共有90个项目, 涉及感觉, 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10个方面的心理状况, 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病人心理卫生问题[10,11]。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应用Roy适应模式干预后, 病人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负性心理, 并以较好的状态面对疾病给自身带来的困扰。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病人应用Roy适应模式后风湿各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 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Roy的适应模式能有效帮助病人适应各个环境变化, 并能消除病人抵触的心理, 辅助其树立克服病魔的信心。本研究充分利用Roy适应模式对风湿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一级、二级评估, 并针对病人的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存四方面进行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的分析, 并针对病人由健康人转变为病人角色, 由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变为需要他人照顾等生理、心理问题, 制定出各种角色适应中的目标, 使病人达成了适应反应, 从而获得了较好成效。由此可知, 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通过有效的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有效帮其更好地适应角色的变化, 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风湿性关节炎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 均为2010年11月份以来我科自行开展的手术病例, 男22例, 女38例。
1.2 纳入标准
(1) 各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内翻畸形不超过20°; (2) 年龄55岁~72岁; (3) 有明显的骨性关节症状及体征, 如上下楼梯, 下蹲起立时, 长距离行走时疼痛加重, 打软腿; (4) X线片及MRI检查证实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有关节软骨破坏及半月板损伤, 关节内游离体存在者;我科自行手术, 且有条件进行全程回访的病例。
1.3 排除标准
(1) 膝关节局部或全身有感染因素者; (2) 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导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者; (3) 膝关节变形严重, 内翻畸形超过25°者; (4) 严重糖尿病、心脑血管疾患, 不能耐受手术者。
1.4 术前准备
(1) 术前实验室检查, 排除手术禁忌证; (2) 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3) 应用30°及0°关节镜; (2) 术前禁饮食, 留置尿管, 准备皮肤; (5) 治疗全身性疾病及术前1 h静滴抗生素。
1.5 手术目的
(1) 应用关节镜进行膝关节的全方位检查, 评价关节内病变情况, 为术后进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疗效进行评估; (2) 去除关节内游离的软骨碎片及关节内游离体; (3) 刨削关节内增生的滑膜; (4) 修整破损的半月板; (5) 彻底冲洗关节, 改变关节内环境, 清除变性或血性的关节液。
1.6 手术方法
1.6.1 麻醉选用硬膜外麻醉。
1.6.2 体位采用平卧位。
1.6.3 皮肤灭菌及铺巾患侧大腿根部扎止血带, 碘伏消毒, 常规铺巾, 并于铺单后加铺一次性防水手术单, 贴膜护皮。
1.6.4 膝关节镜手术入路
麻醉生效以后, 驱血后止血带加压。取膝关节镜前外侧手术入路及膝关节镜前内侧入路为常用手术入路, 如需要可加用其他膝关节镜手术入路。
1.6.5 膝关节镜检查
屈膝90°, 在胫骨平台上方1 cm处, 顺髌韧带边缘, 应用手术尖刀刀刃方向背向髌骨方向切开一长约0.4 cm之手术切口, 翻转刀刃朝向髌骨方向切透关节囊。止血钳将切口稍加扩大后, 将钝头穿刺锥及套筒插入关节腔内, 伸直膝关节, 将穿刺锥及套筒送入髌上囊, 拔除钝头穿刺锥, 置入30°关节镜, 顺序检查髌上囊、膝内侧间隙、髁间间隙、膝外侧间隙、内侧间室及外侧间室。
1.6.6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
对于关节内增生之滑膜组织, 及破损关节软骨, 关节表面增生之骨赘, 我们采用刨削器进行刨削治疗, 将增生滑膜组织予以部分切除。
1.6.7 关节内游离体
对于关节腔内的游离体及悬浮颗粒, 游离漂浮之软骨碎片, 由于其对关节造成的严重影响必须予以彻底清除, 反复冲洗;对于髁间增生之骨赘, 虽未完全游离, 但对关节内交叉韧带的活动造成阻挡和交锁的, 也给予彻底的清除。
1.6.8 股骨髁软骨面
对于软骨面损伤, 软骨下骨外露的患者, 且软骨缺损达2.0 cm的, 我们采用直径1.5 mm的克氏针在软骨损伤区钻孔直至软骨下骨, 使得软骨下骨有新鲜血液渗出, 刺激软骨损伤区修复加速, 促使局部新骨形成, 改善关节表面情况, 为下一步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创造良好的环境。
1.6.9 半月板
对于破损的半月板, 原则上我们不进行完全切除, 而采取半月板边缘打磨修整术或半月板成形术, 尽可能保留半月板功能, 对后期关节的修复及关节恢复创造条件。
1.6.1 0 术毕处理
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 接通吸引器彻底吸干关节内积液后, 取出关节镜, 缝合切口, 厚层纱布加压包扎, 并松开止血带, 手术结束[1]。
1.7 术后护理
术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 并用冰袋冷敷, 术后24 h换药, 抽出关节内积液和积血, 开始进行床上膝关节功能活动锻炼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 术后48 h开始扶拐下床活动锻炼, 并开始下蹲练习及康复锻炼。术后2周开始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2.5 m L, 每周1次, 共5次[2]。
2 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50例有效, 术后恢复正常活动;10例效果不佳, 术后走路活动后短期内即出现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分析膝关节镜下进行膝关节清理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 (1) 严重的膝关节内外翻畸形; (2) 严重的骨质疏松, 关节下骨塌陷; (3) 手术过程选择不正确, 过分干涉关节内正常结构; (4) 患者患病后误诊误治, 关节内注射各种糖皮质激素, 造腔感染。
3 讨论
老年性骨性膝关节炎,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疾患, 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不断加重, 给患者造成痛苦,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劳动能力。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 以软骨的退行性变和半月板退化以及膝关节滑膜增生为主要病理变化。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使其对疾病的性质和治疗原则有所了解,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便能更好地应对慢性疼痛和发病所带来的痛苦, 接受和配合医生的治疗, 减轻精神上的焦虑和忧郁。对于患者来说, 减轻体重, 适度和正确的功能活动锻炼, 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增加肌力的训练, 增加耐受性和减轻疲劳的有氧锻炼, 口服止痛药物或氨基葡萄糖类药物, 对关节的功能恢复, 甚至是手术后关节的恢复, 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保守治疗无效, 退行性病变严重, 已经失去保守治疗机会的, 疼痛剧烈的, 膝关节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 应采取手术治疗。而除了严重关节变形, 关节面严重受损, 不能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 进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手术, 只要掌握严格的手术适应证, 可以明显地减轻关节疼痛, 增加关节活动度;并能取出游离体, 切除关节内增生的滑膜, 修复受损的半月软骨, 是关节置换手术以前修复关节功能的一个重要选择。而关节镜治疗的手术创伤小, 术后切口恢复快, 皮肤瘢痕小, 不影响关节活动, 更易为患者所接受。关节镜关节清理手术后进行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 也是保持关节功能, 维护手术效果的重要治疗措施。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手术过程中, 我们对关节软骨表面进行刨削, 对滑膜进行切除, 对半月软骨进行切除, 以及术中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关节囊进行扩张和冲洗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造成关节表面损伤和关节内环境的破坏。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膝关节本身的透明质酸钠含量、质量、分子量结构均明显减退, 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 可以直接补充关节内黏液, 改善关节内环境, 增加关节液黏弹性, 增加关节液润滑作用。而且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 可以明显增加关节内软骨的修复能力, 玻璃酸钠在关节软骨磨损面形成的保护层, 可减轻关节内炎性产物对软骨下骨的破坏作用。
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膝关节下关节清理术, 术后关节注射玻璃酸钠, 可以明显改善关节功能, 患者易于接受, 术后恢复快, 是患者进行关节置换以前的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1,2]。
参考文献
[1]刘玉杰, 王岩, 王立德, 等.实用关节镜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123-133.
风湿性关节炎 轻重缓急可看眼 篇11
眼睛是类风湿疾病的晴雨表
医生通过对杨女士进行测视力、验光、眼压及详尽的眼底检查发现,她的矫正视力只有0.4,且患有眼干燥症、巩膜炎和白内障。医生告诉她,她的眼病和类风湿关节炎有关。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除了关节外,它还可到处流窜,引起关节以外的各种病症。眼睛就好像类风湿疾病的晴雨表,类风湿病活动或复发时,眼睛常常会发生一些病变。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眼部改变主要有眼干燥症、巩膜炎、角膜溃疡、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这些眼病发展到严重程度时都可以致盲。
眼干燥症是由眼泪少导致的,比较常见的症状是眼部干涩和异物感,其他症状有烧灼、痒、痛、畏光、视物模糊、易疲劳、丝状分泌物等。患了眼干燥症,患者读书和看电视都会遇到困难。
治“眼病”要治类风湿疾病
眼干燥症的病根是类风湿关节炎,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是治疗眼病的前提。一些眼底尚没有出现异常的患者,要经常进行眼科检查。一旦发现早期药物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在眼科治疗的同时,医生应请类风湿疾病专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争取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视力。
风湿性关节炎 篇1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了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在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就诊的153例慢性腰痛患者, 其中男性84例, 女性69例, 年龄45~72岁, 平均年龄 (55.16±7.30) 岁。入组标准: (1) 首先CT发现腰椎小关节病变, 然后再行椎间盘CT扫描确诊椎间盘膨出或 (和) 突出; (2) 均符合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 (3) 下腰痛, 下肢可有痉挛性或放射性疼痛3个月以上者; (4) 患者年龄≥45岁,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腰椎肿瘤、感染、创伤、峡部裂及先天腰椎畸形等。
1.2 检查设备和方法
所有患者使用的检查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Emotion16层螺旋CT, 行常规椎间盘及椎体扫描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 扫描范围从腰3至骶1, 采用软组织窗 (窗位35 Hu, 窗宽80 Hu) 与骨窗 (窗位450 Hu, 窗宽1 500 Hu) 观察。扫描参数:130 k V, 270 m As, 层厚、层距4.8 mm, 连续扫描16层, 距阵为512×512。
1.3 影像评价和统计学分析
由一位副主任医师独立在PACS系统上逐层阅片, 选择关节突关节显示最清楚的层面观察腰3/腰4至腰5/骶1, 观察这几个节段的关节突关节面、关节间隙、骨赘形成及骨质改变情况;同时观察相对应椎间盘的CT变化, 并根据LFJOA病变程度将其分为4级[1]:0级:正常;Ⅰ级:关节突关节轻度退变, 关节间隙变窄;Ⅱ级:关节突关节中度退变, 关节间隙变窄和关节硬化或增生;Ⅲ级:关节突关节严重退变, 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硬化, 骨赘形成。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扫描显示, LFJOA累及3节椎间小关节90例, 2节42例, 1节21例;同时伴有椎间盘膨出和 (或) 突出, 累及3节椎间盘膨出63例, 2节57例, 1节33例。腰椎小关节改变表现为:关节突增生肥大, 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 部分关节间隙有“真空征”;关节面软骨下骨硬化和小囊状改变;上、下关节突关节呈环抱状态。根据LFJOA分级标准, Ⅰ级48例, Ⅱ级48例, Ⅲ级57例。腰4~5椎间盘膨出发生率最高, 其次腰5~骶1和腰3~4, 与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率具有一致性 (χ2=93.35, P<0.01) , 见表1。21例合并椎体滑脱, 其中腰4椎体滑脱13例, 腰5椎体滑脱8例, 腰椎侧凸的对侧和滑脱患者双侧关节突关节受累严重, 呈Ⅲ级损伤退变状态。本组病例发现, 椎间盘退变时间愈早, 椎小关节病变愈严重, 椎间盘膨出、突出与LFJOA病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 椎间盘膨出致病率明显高于椎间盘突出 (χ2=4.80, P<0.05) , 可能是因为椎间盘退变膨出, 整体高度降低, 重力负荷后移至椎间小关节, 长期积累性损伤而继发骨性关节炎, 而椎间盘突出局部面积损伤较小, 椎间盘整体高度变化不明显。体力劳动右利手患者, 右侧腰椎小关节病变更明显。
3 讨论
3.1 LFJOA发病机理
腰椎关节突关节属滑膜关节, 具有完整的滑膜和关节囊, 关节面上覆有透明软骨, 周围有致密结缔组织和大量的弹性纤维, 正常运动的生物力学均衡分布于椎间盘和两侧关节突关节之间, 复杂的解剖结构有利于抵抗各方向的负荷。椎间盘及两侧椎小关节构成三点稳定的框架结构, 正常腰椎屈伸活动, 小关节约承受1/3负荷, 椎间盘承受2/3, 椎间盘有蠕变功能和负荷松弛效应。当椎间盘退变, 厚度降低, 椎间隙变窄, 生理前凸增大, 腰椎应力负荷的支点后移至关节突关节, 小关节负荷增加, 长期积累性损伤造成椎小关节面软骨剥脱、表面凹凸不平、增生变厚, 导致关节的方向走行异常, 吻合关系失常, 发生椎体滑脱, 椎小关节损伤加重。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两侧椎小关节退变非对称性, 关节面呈矢状位一侧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较重[2]。腰椎运动节段承受扭转时, 其轴向旋转更倾向于关节面呈矢状位的一侧, 从而该侧关节面受力较大, 先于另一侧发生积累性损伤而退变, 文献报道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发生较椎间盘滞后[3]。脊柱运动是多方向活动的耦合或共轭, 椎间盘高度或小关节角度的改变, 导致共轭效应, 从而腰椎应力分布不均, 应力集中区小关节结构损伤而发生提前退变。
3.2 LFJOA临床及CT征象
腰椎关节突参与椎管和神经根管后壁的组成, 椎小关节退变增生可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引起腰腿痛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研究表明, LFJOA是腰痛或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 早期椎间盘或椎小关节退变, 其临床症状不典型, 难以做出明确诊断。最初可引起腰痛, 以下腰部、臀及髋部为主, 下肢可有痉挛性及放射性疼痛, 多累及膝关节以上部位, 晨起时腰部僵直严重, 活动后减轻, 而感觉无异常。
正常腰椎小关节CT表现为椎小关节间隙平行等宽, 软骨下骨密度均匀, 皮质和松质骨界限分明, 关节面边缘光滑。本组病例CT研究发现, 退变椎小关节早期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面硬化增厚, 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 膨出的椎间盘超过椎体后缘2 mm, 硬膜囊前脂肪间隙消失, 而硬膜囊无明显受压变形;中晚期为关节突增生肥大, 上关节突关节面呈弧形凹面增大, 下关节突关节面呈弧形凸面, 整体关节呈环抱状, 关节间隙狭窄不平, 关节腔有真空现象, 部分关节骨性融合, 关节软骨下骨质疏松并见小囊状改变, 关节囊钙化, 部分小关节呈半脱位, 椎体滑脱患者椎小关节面碎裂, 关节间隙增宽, 侧隐窝狭窄, 膨出的椎间盘面积扩大, 积气面明显, 边缘断裂而钙化游离, 明显压迫硬膜囊使其变形, 神经根鞘袖受累。本组病例中Ⅰ~Ⅱ级为早期, 96例;Ⅲ级为中晚期, 57例。L4~5和L5~S1节段椎间盘活动频繁易损伤退变, 受累最为严重, 一侧关节面退变重于对侧, 但上下关节面的骨性关节炎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统计结果表明, 椎间盘膨出导致LFJOA的病变率高于椎间盘突出 (P<0.05) 。文献统计, 随年龄增长椎小关节退变发生率增高[3]。本组病例患者年龄≥45岁, 均合并椎间盘膨出和 (或) 突出, 与文献报道相符。
3.3 鉴别诊断
LFJOA是临床上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并存, 对于治疗椎间盘疾病后症状仍不能缓解的患者, 应注意考虑LFJOA的可能性。临床中需要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及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相鉴别。 (1) 强直性脊柱炎病变开始于骶髂关节或颈椎, 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 X线平片显示脊柱呈竹节样改变, 与HLA-B27明显相关; (2) 类风湿性脊柱炎, 20岁左右女性多见, 多侵犯全身小关节, 脊柱侵犯也有报道, 但影像检查发现椎体骨质疏松明显, 易鉴别; (3) 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仅靠临床症状不易鉴别, 但CT扫描可清楚显示椎间盘破裂突出软组织, 而椎小关节正常; (4) 骨质疏松症以腰背痛多见, 影像检查椎体双凹变形, 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改变, 常见于胸腰段椎体。
多层螺旋CT扫描能清楚地观察椎体、椎管及椎小关节的横断面, 能直接显示椎间盘退变的性质及范围, 对椎小关节退变及神经根受累情况有独特的功能。常规CT轴位像与X线平片比较, 提高了对椎间盘及椎管内软组织的分辨率, 但对脊柱序列、曲度及椎间孔的显示不及X线平片;但图像后处理技术如MPR (多平面重建) 可有效弥补CT轴位扫描的缺陷, 尤其对LFJOA的评估和研究有临床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9月在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53例腰痛患者的腰椎CT资料, 采用观察CT骨窗轴位像关节突关节面、关节间隙、骨赘形成及骨质改变情况, 依据LFJOA的CT征象将其分级。结果 Ⅰ级48例, Ⅱ级48例, Ⅲ级57例。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累及3节椎间小关节90例, 2节42例, 1节21例;同时伴有椎间盘膨出和 (或) 突出, 累及3节椎间盘膨出63例, 2节57例, 1节33例。椎间盘膨出导致LFJOA的病变率高于椎间盘突出 (P<0.05) , 腰椎45 (L45) 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率最高, 其次是腰5骶1 (L5S1) 和腰34 (L34) (P<0.01) 。结论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程度CT分级与椎间盘退变具有一致性, 多层螺旋CT对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评估和研究有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多层螺旋CT,X线平片
参考文献
[1]柳万国, 唐成林, 孙莉, 等.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 21 (12) :981-986.
[2]朱永东, 许连光, 王清廉.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关节角关系的CT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2) :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