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

2024-10-08

风湿免疫(共12篇)

风湿免疫 篇1

风湿性疾病 (Rheumatic Diseases) 是泛指影响骨, 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肌肉、滑囊、肌腱、筋膜及免疫系统的一组疾病。风湿性疾病很多都是慢性, 反复发作, 甚至致残的疾病。其原因可以是感染性的、免疫性的、代谢性的、退行性的或遗传性的等[1]。免疫性风湿病大多是原因不明的, 人们将其原因大致分为机体因素和非机体因素[2]。而其中感染因素在触发疾病和疾病的发展转归方面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为人们所注重。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临床总结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来自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病例总数38例, 其中女性27例, 男性11例。年龄在5~72岁, 年龄的中位数为40岁, 平均 (42±18.9) 岁;病程40d~40年, 病程的中位数为6年, 平均 (6.6±8) 年。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20例,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JRA) 4例, 强直性脊柱炎 (AS) 2例,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2例, 白塞病2例,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UCTD) 1例, 风湿热1例, 重叠综合征1例。按治疗前和治疗中有无合并感染分为两组, 合并感染组29例, 未合并感染组9例。

1.2 诊断标准

所有RA诊断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RA)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诊断标准;SLE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诊断标准;AS诊断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JRA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免疫学术会议上提出的目前国内JRA的诊断标准;白塞病的诊断符合国际白塞病研究组于1989年制定的白塞病国际分类标准;风湿热的诊断符合1992年修订的JONES标准[3]。

1.3 病情的程度根据关节受损情况及临床表现, 重症标准自定为:

(1) 高热反复难退; (2) 多关节破坏畸形, ≥4个关节; (3) 血沉>80mm/h, C反应蛋白>60mg/L; (4) 关节肿痛重, 难以自理, 必须陪护。符合以上四条中任一条或一条以上者既属重症范围。

2 方法

观察方法:临床主要观察发热, 重症及病情反复的异同。实验室指标主要观察C反应蛋白及血沉。

3 结果

合并感染组29例。发热22例 (76%) , 病情反复18例, 重症17例。血沉 (66.2±33.2) mm/h, C反应蛋白 (50.8±41.9) mg/L, 没有合并感染组9例, 发热2例, 病情反复5例, 重症3例, 血沉 (57.6±34.5) mm/h, C反应蛋白 (22.3±38.5) mg/L在是否发热和C反应蛋白这两个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4.1 虽然多数自身免疫疾病病因尚不明了, 但感染因素在触发或加重疾病方面可能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已为人们所认识。

在生理情况下, 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当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免疫机制的启动从多方面抑制病原体, 最终达到病原微生物的清除。但是, 在此过程中同时会出现变态反应, 引起组织损伤, 甚则则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4]。临床观察亦初步显示, 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发病常与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自身免疫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又常因感染而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影响着治疗效果和病情的转归, 故治疗中积极控制感染, 使感染得到控制, 则原发病随之趋于稳定, 否则, 病情常难以控制。因此, 警惕和控制感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 我们进行了初步的临床观察和总结。

4.2 在观察的38例不同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合并感染者29例, 占76.8%, 说明免疫风湿病合并感染的概率是很高的, 其原因可能:

(1) 免疫功能紊乱, 在出现自身免疫疾病的同时, 正常的免疫抗病能力降低; (2) 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 常可降低正常免疫抗病能力, 增加感染概率。

4.3 主要临床表现观察中显示发热较为敏感。

合并感染组29例中发热者有22人, 未合并感染组9例中发热者有2例, 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发热既常见于免疫风湿病, 更常见于合并感染时, 故临床对于发热患者, 治疗时一定要首先鉴别患者有无合并感染, 有感染者, 需积极控制感染, 感染控制后, 转为侧重治疗免疫风湿病。不可盲目因发热而加大加重抗免疫的治疗, 否则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加重感染, 使病情加重、恶化。两组重症及病情反复的患者, 其统计学处理未见显著差异 (P>0.05) , 可能与病例观察例数偏少有关。

4.4

在急相物的指标中, 可以看出合并感染时C反应蛋白的变化敏感于血沉, 临床观察也显示, 未合并感染的免疫风湿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多为低度或中度增高, 而合并感染的免疫风湿病患者常表现为高度增高 (>60mg/mL) , 其病情往往也较重。

4.5 在合并感染中, 最常见的仍然是呼吸道感染, 共20例, 占69%;泌尿系感染10例, 占34%。经病原学检查发现, 常见的感染因素有:

疱疹病毒、支原体、弓形虫、链球菌、结核菌等。重症患者17例中, 两种病原体同时感染 (即双重感染) 者6例, 占35%;3种或3种以上病原体感染 (即多重感染) 者8例, 占47%。故临床对双重及多重感染患者, 明确病因后应联合抗感染治疗, 方能理想的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栗占国.风湿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

[2]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3]胡绍先.风湿病诊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4]唐巍然, 游雪甫, 蒋建东.免疫T细胞在变态反应中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5, 2:97-101.

风湿免疫 篇2

一、风湿免疫科各级医师的职责

(一)、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负责本科的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做好病区管理工作及新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工作。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3.主持本科晨会并负责组织召开科务会及疑难,死亡病例,术前后差错事故学术讲座,病案分析等各种讨论会,做好文字记录并组织实施参加医院召开的有关会议,并负责传达贯彻。

4.领导和组织本科的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5.定时查房,研究解决危重、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6.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7.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8.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本科人员对挂钩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9.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组织临床病例讨论。10.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学习。

11.定期总结本科室的工作情况,及时纠正工作的不足,不断增加科室工作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和理论提高工作。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危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工作。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的开展基本功训练。 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5.定期参加门诊工作,除专家门诊外,参加一定时间的普通门诊。

6.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每年开展一项新技术、新项目或一项科研项目。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8.指导下级医师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9.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三)、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和正(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一定范围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工作。

2.按时查房,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疗和技术操作,经常检查本组(病区)的医疗护理质量。

3.掌握本组(病区)病员的病情变化,对重危、急症和疑难伤病员,及时检诊和处理,并报告科主任和上级医师。

4.修改住院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书,安排并审签特殊检查,审签麻醉药品处方和出(转)院小结。

5.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和本科值班。

(四)、总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实行二十四小时负责制,协助科主任做好科内各项业务和日常医疗行政管理工作。

2.带头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3.负责组织和参加科内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带领下级医师做好下午、晚间查访和巡视工作。主治医师不在时代理主治医师工作。

4.协助科主任和上级医师加强对住院、进修、实习医师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5.组织病房出院及死亡病例总结讨论,做好病死率、治愈率、化脓率、病床周转率、病床利用率及医疗事故、差错的登记统计、报告工作。6.负责医生排班及书写各种通知单。

(五)、住院医师职责

1.在主诊医师和副主诊医师的领导下,具体实施病人的诊疗工作,承担门诊、病房的工作。

2.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遵守职业道德。

3.必须参加所要求的值班任务。值班时需了解重危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在职权范围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4.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充分了解所管患者的每日病情、体征变化、医疗护理记录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负责填写化验单、其他检查单、会诊单等并开写医嘱,检查执行情况。

5.按照病历书写要求,认真书写病历,对新入院病人的病历一般于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于手术后24时内完成。病程记录按规定执行,危重病人病情应随时记录。认真记录上级医生的意见,及时完成患者出院、转科小结。对死亡病历应及时完成死亡病例讨论和死亡小结。认真填写传染病、危重病人报告卡。

6.在上级医师查房时负责汇报患者病史、体征的变化、生命体征,新的化验室及各种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病情的变化。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报告上级医生。

7.对所管的患者应全面负责。对所管患者每天上午、下午至少各巡诊1次。在请它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积极做好配合。

8.做好交接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患者应向值班医师进行重点交班,即时应答护士有关患者事宜的传呼和电话。

9.协调患者与责任护士之间的沟通。随时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病情变化或家属对患者的诊治不满意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护士长报告。

10.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医院科室的有关规定,覆行医疗安全责任状,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11.参加临床病例及术前讨论等,报告所管患者的病情、诊疗情况,并提出意见。积极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新技术,参与科研,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承担一定数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负责检查,指导进修、实习生的工作。

12.完成其他指令性任务。

二、风湿免疫科各级医师的权利

(一)、科主任的权力

1.人事管理权:对科室人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建议权;对违反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并经多次教育无效或给医院、科室造成名誉损害或经济损失者有退回医院人事部门的权力;有科室诊疗组数设置的建议权,以及诊疗组组建、聘任及解聘主诊医师的建议权、对诊疗组成员双向选择最终决定权等;有对本科护士长人选的聘任建议权。

2.业务决策权:对下级医师诊疗方案实施批准或否决;对各诊疗组质量管理有督查和否决的权力;审批科内院级或上级专家会诊的请求及病人的转院转诊手续;决定药品的进科及使用、耗材的使用等,以保证药品比例不超标或出现滥用药情况并保证耗材的质量,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3.行政领导权:负责科室的全面工作,对科内的各种审批把关,组织召开科务会议,对外交往的科室代表权等。

4.考核审批权: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根据医院对主诊组医师分配系数和科内实际情况,审批各诊疗组的分配方案和每月绩效工资的考核结果及科主任基金的使用,有对科内各级医务人员绩效实施考核分配的权力,审批科内人员外出或请假等手续。

5.奖惩权:依据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有对科内人员奖励或惩处的权力。6.报告权:有向院长报告的权力。7.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相应的其它权力。

(二)、主任(副主任)医师的权力

1.考核权:根据医院相关规定有权对组内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并奖惩。2.分配建议权:根据医院对医师分配系数和科内实际情况,有向科主任提交组内人员绩效工资分配的建议权,并在科室管理小组讨论通过后,实行二次分配。

3.为履行职责而行使的权力。

(三)、主治医师的权力

1.建议权:对本组的管理、建设情况有向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提出建议的权力。

2.督查权:对本诊疗组下级医师执行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有协助督查的权力。

(四)、住院医师的权力

1.管理权:为履行本岗位职责而行使的相应权力。

2.其他权力:接受上级医师的授权。

三、风湿免疫科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一)、我科设医师值班,原则上应由住院医师任一线值班,科主任(主治医师)任二线。值班医师条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可参加临床一线单独值班。工作达上述条件后由本人和科室提出申请,报医务科批准备案,药剂科签字备案后,方可单独值班。

(二)、值班医师应提前十分钟到岗,接受各级医师交班的医疗工作,交班时应巡视病房。危重病员,床前交班。每日下班前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交班时应巡视病室,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并做好床前交接。

(三)、医师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情况和处理事项记录于交班本,值班医师亦应将值班期间的病情变化、处理情况记于病程记录,并同时重点扼要的记入交班本。

(四)、值班期间急诊入院病员,原则上要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如需急救处理来不及写病历时,急救处理后6小时内补记病历。

(五)、值班医师在班期间,必须尽职尽责,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的临时处理,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上级医师处理。

(六)、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不得随便找人顶替,确有特殊情况时经住院总医师或科主任批准并交代工作后方可调换。

(七)、值班医师若有事需暂时离开,需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当病员有需要时应立即前往巡视。

(八)、值班医师一般不脱离日常工作,如因抢救病员或其他特殊原因未能得到足够休息时,过后可酌情予以补休。

(九)、每天早晨,值班医师将病员病情已处理情况向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代清楚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十)、值班医师每晚22:00与值班护士共同查房,包括对陪伴人员、病房卫生及安全等全面检查一次。

(十一)、值班医师负责值班室的清扫工作。

四、风湿免疫科门诊工作制度

(一)、科主任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

(二)、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

(三)、参加门诊的医师须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执业医师担任,实行医师兼管门诊和病房的医院和科室,实习人员及未授权的进修人员应上级人员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我科开展了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普通门诊由主治及以上医师每日定时出诊,专家门诊由副高及以上医师轮流出诊。

(四)、对疑难重病员不能确诊,病员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查。科主任、主任医师应定期出门诊,解决疑难病例。

(五)、对高烧病员、重病员、60 岁以上老人及来自远地的病员,应优先安排门诊。

(六)、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主治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七)、门诊检验、放射等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

(八)、门诊与住院处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情况,有计划地收容病员住院治疗。

(九)、加强检诊与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

(十)、门诊标示清晰明白,要做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

(十一)、门诊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我科室各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信息及服务。

哪些症状应看风湿免疫科 篇3

1关节肿痛或疼痛:多数风湿免疫病表现有关节症状,可轻可重,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同时伴局部发红发热,也可以仅表现为疼痛。可为游走性或固定性,也可呈发作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关节有明显的肿胀,那一定要就诊了。

2肌痛、肌无力:如皮肌炎、代谢性肌病及肿瘤诱发的肌病等可出现这种表现。

3雷诺现象:雷诺现象就是遇冷或情绪改变时出现双手或双足变白,得暖或情绪稳定后变红,最后转为正常颜色。很多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均可出现这种现象。

4口眼干燥:口眼干燥不仅可见于糖尿病、尿崩症及使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更多地见于原发或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5下背疼痛和交替性臀部疼痛:很多强直性脊柱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患者可出现这些症状,主要表现为夜间尤其是下半夜背部疼痛而醒,伴晨僵感,活动后症状可得到改善。

6足跟痛或其他肌腱端部位疼痛:很多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可出现这些表现。

7多系统或脏器损害:多数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均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或脏器。

8不明原因的发热:对于长期发热,经抗生素或抗结核治疗无效,并排除肿瘤者,一定要考虑风湿免疫病的可能。

9复发性眼炎、外生殖器溃疡和口腔溃疡:白塞病可出现这种表现。

10易感冒: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感冒。

11其他表现:如结节样红斑、光过敏、复发性血栓形成、关节或肌肉僵硬、复发性耳郭肿痛、复发性流脓性或血性鼻涕、复发性流产、腊肠指(趾)、局部或全身皮肤硬化、全身性疼痛伴失眠及肢体怕凉怕冷等均有可能为某种风湿免疫病的表现。

风湿免疫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 年2 月~6 月收治的80 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 观察组中男20 例, 女20 例;年龄20~67 (47.7±11.7) 岁。 对照组中男18 例, 女22 例;年龄20~67 (46.9±11.9) 岁。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符合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且排除重要脏器系统的疾病以及无肿瘤史。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病情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 观察组应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 主要内容如下: (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并耐心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交流,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其基本病情, 因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较难治且病程长, 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心理护理是必要的。 护理人员通过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 疏导家属紧张的心情, 促进家属配合医生参与患儿的治疗。 (2) 健康教育:向家属及患者普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注意事项, 尤其是合理饮食的搭配, 以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 帮助病情的痊愈。 由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特点, 病程长, 易反复发作, 且发作与缓解交替, 严重者还可导致脏器功能损害、衰竭, 并且这类疾病用药时间长, 种类多, 副作用大, 而患者也对此类疾病的了解甚少, 该病极易受温度的影响, 所以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做好保暖工作;对于具有特殊病情需要的患者, 如发生关节疼痛肿胀的症状等, 嘱患者保持卧床休息, 不要随意活动, 以免影响病情。 (3)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应向患者说明医嘱的重要性, 提醒患者严格遵守医嘱要求, 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心理状态, 坚持进行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 注意劳逸结合;定时进行检查复诊, 注重个人卫生, 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及少服用免疫类药物[3]。

1.3 观察指标在本次研究中, 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主要评价方法如下:

1.4 疗效判断标准

1.4.1护理效果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体温恢复正常水平, 各项生命指标恢复正常并趋于稳定;好转: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 体温有所下降, 生命体征各项数据接近于正常值;无效:患儿病情处理加重的情况, 对于其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以显效和好转计算有效率。

1.4.2护理服务满意度满意:患儿及家属夸赞护理人员服务, 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护患纠纷现象;基本满意:患儿与家属与护理人员关系恰当, 住院期间没有出现护患纠纷现象;不满意:患儿及家属与护理人员关系尴尬, 并发生护患纠纷现象。以满意与基本满意计算护理的满意度。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7.0 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7.5%, 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7.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5%, 97.5%, 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病灶主要集中于关节、肌肉、骨骼及各类软组织,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对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由于其抵抗力较低或处于免疫应激状态, 受到抗原的刺激作用下, 病情发展迅速、治疗周期长、治疗强度大及预后较差[4]。在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病情治疗的条件下, 对患者采取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协同提高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护理方案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研究认为对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健康护理及出院指导, 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水平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及常规治疗效果, 采取优质的护理服务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5]。研究发现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治疗护理依从性存在正相关性, 而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呈密切相关。本次研究探讨全面护理方式对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 由表1可知, 实施全面护理方式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基础护理, 97.5%/87.5%) ,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全面护理可显著提高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具有临床可行性。同时全面护理方式还能有效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97.5%/75%) ;提示全面护理可提高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 可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 全面护理方式在治疗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且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护理服务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左芳.全面护理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31) :186-187.

[2]向晓丽.对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7 (20) :100-101.

[3]周雪惠.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 11 (3) :125-126.

[4]陈天红.风湿免疫病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 2013, 32 (19) :1-2.

风湿免疫科护士工作心得 篇5

在**市中心医院培训的这些日子,让我感觉到我成长了,因为人只有经历了才会学会成长。所以我想讲两件我在风湿免疫科临床护理中的经历来阐述我的成长。

风湿免疫科的患者大都是慢性病。老人的血管很脆而且没有弹性,对于没有此类方面经验的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因为缺乏经验,所以我并没有一次性给老年患者穿刺成功,我的心情焦急又忏愧,看着老师们扎实的操作技能,给每一位患者静脉穿刺时,包括血管不好的老年患者也能一次性穿刺成功,我的内心更是忏愧,那样的心情是无法言语的。为了能提升自己的输液穿刺技能,我虚心的去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他们也都会很细心的给我讲解,在业余时间我也会拿着一次性头皮针在上面练习和总结经验,再加上在工作中这方面的操作,让我在原本的静脉输液技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面对给患者输液时,选择血管很重要,然后要绷直所选血管,根据血管深浅选择进针的角度,在进针时手一定要稳,其次有一个好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这是我在这些日子里,对自己给患者输液时的一个总结,同时这也是我在操作中所欠缺的,因为经历,所以让我发现了自己在给患者输液时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让我总结了经验。

不要怕失败,有些事情只有失败过才知道如何成功,我不怕失败,而我怕的是不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人生之路充满挑战和挫折,我们只有勇敢和不畏惧,我们才会越挫越勇,最后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并且获得成功。

最后一件事情是有关于书写护理记录。今天风湿免疫科的蒲春燕,蒲老师在写护理记录,我就在旁边看他们平时写的护理记录,当时我看的时候真的觉得挺简单的,然后蒲老师就给了我一张护理记录单让我先写写,不写之前我真的觉得挺简单的,当自己写的时候,才发觉不是所想的那样,因为我是第一次写这样的记录,内心还不免有些小紧张,以至于范一些细节上和思维上的错误,在写好后蒲老师还认真的给我修改,并且指出问题所在,真的很感谢她能给予我这次锻炼自己的机会,重要的是因为这件事情还耽误了她正常下班的时间,我内心感到很忏愧。很感谢她给我的这次机会,正因为这次机会,让我明白了有些事情看似简单,当自己真正做的时候才会发觉那纯粹只是自己的想象。越简单的事情,越容易存在细节之处的问题,正因为这次的失败才会让我有这些的收获。

中医卫气理论与免疫性风湿病 篇6

《内经》最早提出营卫气血理论,后世医家逐渐发展形成了营卫理论、营血理论、气血理论、温病学派的卫气营血理论。本文主要阐述卫气理论与免疫性风湿病的关系。

1 中医卫气理论

1.1 卫气的概念和功能 卫气是运行于脉外之气,“卫”为捍卫、护卫之意。相对营气而言,卫气属于阳,故又称“卫阳”,为人体正气之一。卫气的特性是“慓疾滑利”,也就是说在人体中活动力强,流动迅速,强悍有力,滑疾利落,守卫在体表、皮肤和肌肉之间,散布于胸腹包膜之中,具有卫外固表的功能,以抵御外邪六气的入侵,捍卫人体健康。卫气慓悍,驱邪才能强大有力;卫气滑疾,祛邪才能快速利落,从而使人体不易感受外邪的侵袭而致病。因此,卫气的作用只是针对外来的入侵,而不是针对体内的。《内经》还提出卫气的运行只在脉外,与脉内之营气一起运行,不进入脉内,如果卫气进入脉内,机体就会患病。

卫气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灵枢·五癃津液别》曰:“脾为之卫”,即说卫气是从水谷等食物中取得,脾气强盛,食物营气充实,卫气才能强悍,身体才能健壮;脾气虚弱,食物营气不足,卫气就会虚弱,容易致病。

1.2 卫气的病变

1.2.1 卫气虚实为百病之母 《内经》提出“卫气虚实为百病之母”的观点。《灵枢·禁服》曰:“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说明卫气有两面性,卫气虚弱与卫气实滞都能患病,都需要调节。卫气虚弱者,腠理开放,卫气不循其道,六淫之邪最易入侵而致病。卫气实滞也会引起体内的许多病证,因此人体的卫气不是越实越好。

1.2.2 卫气稽留而致病 《灵枢·口问》曰:“脉道不通,卫气稽留”,提出“卫气稽留”而致病的观点。卫气应中正平和,并与营气在脉外、脉内一起运行。如果阴阳相逆,卫气会进入脉道中,引起卫气稽留实滞,脉道不通,卫气失去正常的运行而致病。

1.2.3 卫气内伐而致病 《灵枢·营卫生会》曰:“营气衰少,卫气内伐”,提出“卫气内伐”而致病的观点,说明卫气在体内能够戕伐自身,卫气过实过强,在脉道内留滞逆行都能克伐自身而致病。

另外,卫气与正气、抵抗力是有区别的:抵抗力是抵御抗击外邪之力,是对外而不是对内的。正气充沛,抵抗力越强越不容易患病;反之,则容易致病,但正气和抵抗力不会因太强而致病。因此,卫气与正气、抵抗力既相同又有所不同。

1.3 卫气异常而致的病证

1.3.1 风湿痹病 《内经》提出风湿痹病与营气卫气运行涩滞或逆行有关,并且有专题阐述。《素问·痹论篇》曰:“卫者……不与风寒湿合,故不为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是说第一次外感风、寒、湿之邪时,由于营卫之气顺畅,没有与风、寒、湿之邪交合,不会发病;第二次及重复外感风、寒、湿之邪,并且与营卫之气交合相逆,才会发病。因此,《内经》提出风湿痹病的发生,并非卫气虚弱,而是卫气稽留逆向之实滞。不仁不用为荣卫虚证,不仁而疼痛为卫之实证。至今这些观点对于免疫病、风湿病的治疗仍有指导意义,不是增强卫气功能,而是疏通经络血脉,找到了《内经》的理论依据。

1.3.2 胀证 《内经》阐述了五脏六腑都有胀证,以及“营卫留止,寒气逆上”与之相合为胀的观点。《灵枢·胀论》曰:“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按:“分”为分肉,肌肉纹理的意思)。胀证有两种,①脉胀证:卫气不与营气循脉同行,卫气逆行可患脉胀证,脉胀证为血脉胀大胀粗之血脉病证,现代常为免疫病、风湿病栓塞性血管炎的表现;②肤胀证:肤胀为卫气血脉逆滞之肌肤病证,出现肿胀手、肿胀指、肿胀皮肤、肿胀关节等,现代常为免疫病、风湿病栓塞性末端微小血管炎弥漫性渗出的表现。

1.3.3 胁满证和喘呼证 卫气不行,留积腹中,能发生气滞胁满、气逆喘呼的症状。《灵枢·卫气失常》曰:“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苑蕴不得常所,使人肢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免疫病有胁满胁胀症状者,多为免疫性肝病;免疫病有喘呼症状者,多为肺间质炎、肺功能减退与支气管哮喘。

1.3.4 不仁证 不仁而疼痛为卫之实证。《内经》不仁证与麻木证是有区别的,不仁为皮肤没有感觉的意思。《灵枢·寿夭刚柔》曰:“卫之生病也……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素问·痹论》曰:“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王冰注:“不仁者,皮顽不知有无也。”不仁证既有卫之实证,也有荣之虚证,荣气虚而不仁为营养性废用性萎缩,但不一定麻木。麻木、不仁、疼痛三证,可能单独发生,也可能同时发生,大多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既有肾虚,又有脉络瘀滞,风瘀相搏,卫气留滞内伐。脱髓鞘症、多发性硬化症为神经系统免疫病,早期有皮肤感觉减退、麻木、不仁和疼痛的症状;晚期有瘫痪、不痛不仁的症状。

1.3.5 瞋目证和目不瞑证 瞋目为瞪眼,瞑目为闭眼。目不瞑为眼睛不能闭合,如失眠而夜不瞑目。瞋目证为患者瞪大眼,而不能闭合,临床上是存在的。《灵枢·寒热病》曰:“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眥,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稽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严重者不能闭合,为免疫病。卫气留于阳而不入于阴,阻滞于阳跷,阴虚阳盛,因而目不能闭合。这与卫气内伐而致病为一实证的观点是一致的。

1.3.6 睢目证 睢目为上眼睑下垂而睁不开来。《诸病源候论·睢目候》曰:“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睢目证显然是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是由风邪稽留于卫气,奇经八脉气血阻滞而致病。

2 中医卫气理论与西医免疫功能关系的探讨

nlc202309021600

《内经》提出营气卫气虚者和盛者都可以致病的观点,符合阴阳盛衰均可以致病的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但现代大多数有关中医的论著只阐述了营气卫气虚弱而致病的一面,却忽略了营气卫气过盛也可以致病的另一面。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中医教学上的不足,历史文献对营气卫气的论述过于简单;二是由于商业广告效应,社会上片面强调增加营养、增强免疫。营养不良性疾病确实是明显减少了,但营养过盛的系列疾病却增多了,如高脂血症、高血糖症、高尿酸血症、肥胖症等。免疫低下性疾病、感染和肿瘤没有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却在增多。现在很多人发病以后还在服用补药,用以补益卫气,增强免疫。其结果是增强了卫气,激活了抗体,加重了疾病的损害。

2.1 中医“卫气”与西医“免疫功能”的关系 笔者发现卫气与人体的免疫功能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可以作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2.1.1 西医免疫低下与亢进,中医卫气衰弱与实滞致病的观点是一致的 随着近代西医免疫学与免疫病的发展,西医认识到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B细胞系统,低下和亢进都可以致病。免疫低下抗体缺陷能引起严重的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免疫功能过强抗体亢进也可以致病,主要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西医免疫低下和免疫亢进都可致病,中医卫气衰弱与卫气实滞都可致病,说法不同,其观点的两面性是一致的。

2.1.2 西医认为抗体损伤自身,中医认为卫气戕伐体内 免疫功能亢进主要是抗体亢进而损伤自身,免疫复合物造成血管内栓塞,并引起血管内皮炎、结缔组织炎和关节炎,从而发生一系列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的如类风湿关节炎抗CCP抗体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抗dsDNA抗体亢进,干燥综合征抗SSA、抗SSB抗体亢进等一系列结缔组织病。中医认为这类疾病大多数属于痹病范围。

根据《内经》的观点,痹病是由卫气阻滞经络血脉,卫气内伐脏腑所引起,是个实证,而不是卫气虚弱所引起。患者有虚弱,但这是由先天不足和慢性病长期消耗所引起,主要是肾虚,待病邪祛除,经脉血脉疏通后,身体会渐渐康复,中医调理则康复得更快。如果以扶正为主,则不但不能增强身体素质,反而会补了病邪,增加了阻滞。

西医认为抗体亢进血管栓塞引起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内经》认为卫气阻滞血脉经脉,卫气内伐引起风湿痹病,理论虽然不同,但是观点却是一致的。

2.1.3 中医西医都认为免疫性风湿病是系统性损害 免疫性风湿病是全身性系统性损害,五脏六腑、皮肤黏膜、浆膜纤维、肌肉、骨骼、关节、腺体、血管、血液细胞、脑和神经系统等都会有损害,并且都可以通过理化检查以明确诊断。

中医认为痹病也为全身性广泛性损害,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关节酸痛。《内经》提出风湿痹病侵犯的部位有全身的皮肤、肌肉、血脉、经脉、筋骨、关节等,以及五脏六腑的损害。虽然比较宏观,但记载是明确的,有肢体痹、五脏痹等一系列的痹病。

现代中医引进了西医的设备和技术,也能进行各种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各种实验研究。笔者相信若干年以后,当中医高度发展时,中医与西医的某些理论观点,一定会殊途同归,一致起来,但也会再次出现更高层次的分歧。

2.1.4 西医抑制免疫,中医疏通卫气经脉 在治疗方面,西医使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多种药物,以抑制免疫,消除炎症,抗血管炎,抗栓塞,对各大类免疫功能都具有抑制作用。皮质激素的效果是显著的、快速的,可用于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但不良反应也是明显甚至是严重的;当剂量逐渐减少,或者停用后,病情会出现反复。

古代中医有大量的治疗风湿痹病有效的方药,为现代中医所借鉴,并进一步创新研制了许多新型的方药,协助皮质激素等西药减量和停用,在临床上,取得了使病情显著好转或完全缓解的效果。

3 现代中医有关卫气的争论

3.1 “增强卫气”和“疏通卫气” 由于中医过去对营卫理论阐述不足,现代临床上对于增强卫气还是疏通卫气发生了争论。增强卫气的主要方剂为玉屏风散、参苏饮,用以防治虚人外感;补中益气汤用以治疗气虚发热,其君药均为人参与黄芪。20多年前已有风湿病专家报道,人参能激活抗体,加重病情,因而免疫性风湿病不用人参的意见是一致的。至于黄芪,争论较多,笔者曾多次提出黄芪能激活抗体,加重病情,这是从临床上观察而来的。但许多中医专家认为这是一家之言。有人提出使用黄芪是病情的需要,也有人提出双方都是片面性的,用与不用应服从辨证论治。

《内经》认为,痹病、脉胀证等免疫性风湿病不是增强卫气,而是疏通经脉血脉。使用黄芪增强卫气,促进了卫气阻滞戕伐自身,加重了病情。因而,清初的叶天士、徐灵胎早就提出痹病历节使用人参、黄芪是错的。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人参、黄芪能全面地增强免疫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补体免疫、分子免疫、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古代中医认为人参、黄芪有扶持正气、增强卫气、扶正托毒之功效,其实质就是增强免疫功能。

在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方面,西医免疫理论与中医卫气理论观点是一致的。中药与西药相比,有相似之处,更有很多不同之处。

3.2 “抑制卫气”和“调节卫气” 中医没有抑制卫气的理论。对于卫气实者,中医理论是调节卫气,是说中医能使卫气虚弱者得到增强,卫气阻滞者得到疏通;而不是抑制卫气。因此,患者不会因为长期服用中药而引起卫气虚弱,使人体变得弱不禁风;而是恢复了健康,很少发生呼吸道感染。这是中医与西医理论上的不同。中药调节卫气的观点与西药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治疗理念方法上的最大区别。

中医有疏通经脉气血、疏通卫气阻滞的治法,养阴生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化湿等大类中就有一些中草药,如地黄、沙参、麦冬、黄芩、黄连、苦参、秦皮、金银花、忍冬藤、山豆根、土茯苓、徐长卿、丹皮、赤芍、白芍、川芎、郁金、姜黄、莪术、鬼箭羽、接骨木、金雀根、虎杖、羊蹄根、羌活、独活、制川乌、制关白附、白芥子、葶苈子等。这些都是笔者的常用药,经验方有红斑汤、清肾汤、羌活地黄汤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这些药物不仅可缓解病情,而且还有降低抗体滴度、阳性转阴,并促使高滴度免疫球蛋白下降至正常范围的效果。中药药理研究报道,这些中药大多具有抑制体液免疫、抑制抗体的作用,并且不影响细胞免疫和分子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不会发病,其中大多还具有消除炎症、抗血管炎、抗凝血抗栓塞、促进渗出吸收,以及镇静解痛等多方面的作用。中药的力度虽然不及西药强劲快速,但是不良反应也很轻微甚至没有,可以长期服用,远期疗效会更好,可以达到完全缓解的效果,这是西药所不及的。

3.3 风湿病和中医卫气的关系 有人认为所有风湿病都与中医卫气有关。笔者认为风湿病大致可分三类。除了免疫性风湿病以外,一类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关节肌肉酸痛的痹病,为退行性病变,也属于风湿病,如骨质增生症、骨质疏松症、肩周炎等。这些痹病与免疫关系不大,属于与抗体亢进无关的风湿病。许多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后,长期使用人参、黄芪,并与祛风活血药(如古方独活寄生汤、三痹汤等[1,2])同用,不但可以缓解关节酸痛,而且对于增强体质、增强精神、增强免疫、增强抵抗力、抗衰老、延年益寿等都是有帮助的。此外,还有一类为代谢性风湿病,如痛风性关节炎等,也属于与免疫抗体无关的风湿病。急性发作时红肿热痛,辨证属于湿热痰瘀的风湿痹痛,当然不是人参、黄芪的适应症。但平时调理,只要符合辨证,人参、黄芪并不禁忌。

由于痹病概念比较宏观,免疫性风湿病与退行性风湿病都属于痹病范畴(风湿阻滞关节脉络),祛风活血的治疗方法都是一致的。因而临床上常将两类风湿病混为一谈,在治疗上混淆不清。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卫气理论,将三类风湿病在理论上和治疗方法上作进一步的阐述,除了其共性外,在免疫方面尚有相反的理论和治法。

4 小 结

中医卫气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卫气作为防御外邪的藩篱,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但历史文献对卫气理论的论述较少,且大多数只强调卫气虚而致病,而鲜有论述卫气实致病者;更无论述因“卫气过实过强”在脉道内留滞逆行或克伐自身而致病的。笔者根据《内经》有关卫气理论,提出“卫气虚实”“卫气稽留”和“卫气内伐”均能致病的观点,并认为中医卫气理论与西医免疫理论有相似之处,特别是与免疫性风湿病的关系密切。而中医药能调节免疫系统治疗风湿病是临床和实验研究所证实的。卫气理论对中医药治疗免疫性风湿病有着指导作用,有待我们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5 参考文献

[1]杨旭鸣,沈丕安,苏晓,等.沈丕安治疗狼疮性肾炎验方解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4):46-49.

[2]沈丕安,陈永强,陈朝蔚,等.沈丕安教授羌活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5):56-59.

风湿免疫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60例, 主要疾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2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15例) 、干燥综合征 (8例) 和强直性脊柱炎 (16例) 。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方法对6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4,5]:

本组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程差异很大。有的患者病程急剧进展, 全身症状重, 几年内关节已严重受损, 多数患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最终皆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毁损。重的关节损伤及关节外表现多见于血类风湿因子效价高的患者。少数患者最初症状为少数或不典型对称的关节炎, 但多数患者早期为对称性的多关节红、肿、热、痛等关节炎表现。受累的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膝、踝部、跗骨关节等最为多见, 其次为肘、肩、髋、颈椎等关节。关节肿胀伴有疼痛、压痛和僵硬。有的手呈“天鹅颈”畸形,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 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肺通常表现为5种病变:弥漫性肺间质病变、肺内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肺尘埃沉着病即Caplan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其中, 5例出现类风湿结节。结节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处, 如肘关节鹰嘴突。有的结节还黏附于骨膜、肌腱或腱鞘上, 或出现于内脏中。结节发生的患者类风湿因子多阳性且效价高。目前治疗此病尚无特效药物, 经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有报道[6]穴位注射疗法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能有效地改善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 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吸收和消除, 减轻局部症状, 改善关节功能。

2.2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4]: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个有多脏器受累的炎症性疾病, 本组15例患者大多数起病缓慢, 但也有2例急性发作。15例患者100%出现疲劳症状, 其中3例患者疲劳乏力是早期疾病活动的唯一指标, 除血清补体有降低外, 没有其他血清学及临床证据表明病情活动。本组约有70%的患者出现以高热为多见的发热症状。约50%的患者出现伴有肾脏损害的体质量下降。临床上应注意鉴别本病患者的发热、乏力和体质量减轻与一般感染症状的区别。半数以上的病例可见由于日晒而诱发或加重的面部蝶形红斑。20%的患者前额、鼻、耳及躯干部见盘状红斑。疾病活动时明显见毛发稀疏、干枯、易折。30%的患者常在寒冷、吸烟、紧张等情况下发生雷诺现象。15例患者90%以上患关节炎和关节痛, 易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白细胞降低, 白细胞计数一般<3×109/L, 贫血、血小板减少、蛋白尿、血尿、抗核抗体常阳性、免疫球蛋白增高、低补体血症、Coob's试验阳性, 皮肤狼疮带试验阳性等, 部分患者出现较特异性的抗ds DNA抗体、抗Sm抗体, 对诊断很有帮助。肌活检可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很少见基细胞坏死。这类肌痛对激素反应较好。本病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是肾脏, 肾小球、肾小管及肾血管均可受累。肾脏受累者预后多不良。呼吸系统受累最常见的为胸膜炎, 其他尚有急性狼疮肺炎、慢性间质性肺病合并纤维化、肺泡出血等。

2.3 干燥综合征临床分析[7,8]:

本组8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均起病隐匿, 患者不能说出具体的起病时间, 每例患者病情轻重差异也较大。该病因涎腺发生病变, 涎液黏蛋白缺少而易引起常见症状有: (1) 口干, 但不一定都是首症或主诉, 严重者进固体食物时必需伴水或流食送下。 (2) 猖獗性龋齿是本病的特征之一。本组约50%的患者表现为多个难以控制发展的龋齿, 龋齿逐渐变黑, 继而小片脱落, 最终只留残根。 (3) 本组40%患者表现有间歇性交替性单侧或双侧腮腺肿痛。少数患者有颌下腺肿大, 但较少有舌下腺肿大。 (4) 舌部症状为舌痛。舌面干、裂, 舌乳头萎缩。 (5) 口腔黏膜出现继发感染或溃疡。此外, 局部表现除口干症外, 尚有干燥性角结膜炎, 出现眼干涩、异物感、泪少等症状, 严重者即使痛哭也无泪。本组部分患者有眼睑缘反复化脓性感染。患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发热等。约有2/3患者出现系统损害。国内报道约有30%~50%患者有肾损害, 本组病例与报道一致, 患者表现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近端肾小管及肾小球的损害相对少见。小管间质损害表现为:肾脏浓缩功能障碍、肾性尿崩症、肾小管酸中毒、低钾血症、肾石和肾钙化, 少部分为范可尼综合征。表现为肾小球肾炎者, 以血尿、蛋白尿为主, 少数可有肾病综合征, 病理常为系膜增生、膜性肾病、Ig A肾病。对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做好肾脏病理检查, 以了解肾脏病变。包括肾小管和肾小球损害的程度, 是以细胞浸润为主还是纤维化硬化为主, 通过对病理的了解可以正确地指导治疗。

2.4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9,10]:

本病男性多见, 且一般较女性严重。分为幼年型 (16岁以前) 和晚期病 (45~50岁以后发病) 。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本病的早期特点和主要表现是关节外或关节附近骨压痛, 这是由肌腱端炎症所致。本组16例患者常发生肌腱端炎症的部位有胸肋关节、肩胛骨、股骨大转子、脊柱棘突、坐骨结节等。胸痛并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加重可由胸骨柄胸骨关节的肌腱端炎症引起, 有些患者诉吸气时扩胸不完全。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 出现相应部位疼痛、脊柱畸形或活动受限。晚期病例因常伴有骨质疏松, 易发骨折。患者逐渐出现的腰背部和骶髂部疼痛常使其从睡眠中痛醒。部分患者有臀部钝痛或骶髂部剧痛, 咳嗽、打喷嚏、突然扭动腰部疼痛加重。疾病早期多为臀部一侧呈间断性或交替性疼痛, 数月后多为双侧呈持续性疼痛。本病的全身症状轻微, 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 可并发Ig A肾病和淀粉样变性。

3 讨论

风湿免疫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7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4±6)岁;类风湿关节炎9例,皮肌炎11例,系统性红斑疮10例,痛风患者7例。患者伤口面积大小不等,面积最大260 cm2,最小8 cm2。

1.2 护理方法

1.2.1 皮肤溃疡整体评估

患者出现皮肤溃疡时要对其进行整体评估,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确定伤口方位,包括影响伤口愈合的各种因素,如营养状况、年龄、用药情况,并针对皮肤溃疡做好护理计划。

1.2.2 伤口护理

1.2.2. 1 清除刺激源

当患者出现皮肤溃疡时,必然会在伤口处留下一些坏死组织,这些坏死组织不利于患者伤口愈合。在进行处理时,首先要清理已经坏死的组织,用含水较多的敷料给伤口补水,如水凝胶敷料。在每次更换敷料时,要时刻注意防止伤口感染,护理人员要戴一次性手套,将患者伤口表面已经坏死的组织或残留物质清除干净,避免在伤口留下残余物质,影响伤口的愈合。

1.2.2. 2 预防和控制感染

为患者清洗伤口,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坏死组织,然后将干净的敷料敷在伤口,防止伤口恶化,护理人员的所有护理操作都要求无菌。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补充营养,改善低蛋白血症症状,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伤口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2.2. 3 控制流出的液体和气体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大小各有差异,坏死症状也会有所不同,一些患者的坏死组织会有大量渗液,护理人员需要对渗液情况进行控制,特别是处理伤口的时候,需要使用能够吸收渗液的敷料,将藻酸盐轻敷在伤口表面,可以防止渗液对伤口的愈合产生不良影响。

1.2.2. 4 保护伤口及其周围组织处理伤口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清除坏死组织,保护好附近的健康组织,使用减压垫缓解伤口附近的压力。为了促进伤口的愈合,防止患者感染,需要调整患者的体位,让伤口愈合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1.2.3心理护理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其心理状态不佳,焦虑和紧张会使伤口持续恶化,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和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引用成功的治愈病例让患者安心,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

1.2.4 舒适护理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皮肤有溃疡症状时,可以使用舒适护理,处理患者的伤口缓解其疼痛,让患者心理顾虑得到消除。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在适合疗养的环境下恢复,保持病室内干净,为患者更换被褥,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饮食上让患者多食水果、蔬菜。

2 结果

37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除2例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外,其余35例患者伤口均愈合。

3 讨论

风湿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中是多种疾病的统称,包含了风湿骨病、风湿代谢等,不同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式均有所不同,效果也有所差异,所以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保障治疗效果[2]。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皮肤会出现溃疡破损,导致患者的伤口长期不愈合,增加了感染的几率,所以伤口处理是治疗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步骤。

皮肤溃疡在中医外科中的发生率高,患者的溃疡部位长时间不能够自行愈合,皮肤组织缺损,液化感染情况严重,溃疡面积大,伤口愈合缓慢,患者的身体承受较大的痛苦,心理承受较大的压力,经济负担沉重,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3]。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应该要评估患者的伤口溃疡情况,对伤口愈合的因素进行考虑,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护理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相应护理措施,让患者的伤口尽快愈合[4]。在此次研究中,37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除2例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外,其余35例患者伤口均愈合。

总之,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伤口提供积极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让患者获得良好的恢复基础,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忠云,郭桂兰,黄昭影,等.化疗中去甲长春花碱所致皮肤溃疡的护理.吉林医学,2001,10(2):101-102.

[2]Drs AndréCELERIER,Bruno ANASTASIE.激光治疗下肢皮肤溃疡的三种方式.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5,8(1):108-109.

[3]李文玲,梅克文.糖尿病患者下肢皮肤溃疡的治疗及护理.江苏医药,2001,10(12):105-106.

风湿免疫 篇9

关键词: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实验室,检验指标,应用价值

风湿免疫性疾病为我国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1],儿童较为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过敏性紫癜、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相关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逐渐趋于小龄化[2]。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的首发症状不具有典型性,较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对患儿预后造成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实验室检验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3]。基于上述现状,笔者所在医院本次研究对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常用实验室检验指标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接受健康体检的32例健康儿童和同期收治的32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儿设为研究组。研究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16岁,平均(8.2±1.1)岁;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1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3例,皮肌炎患儿13例,川崎病患儿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5~16岁,平均(8.5±1.2)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开展前,笔者所在医院已经向研究对象家属讲解研究目的及方法,研究对象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后,于清晨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按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的要求,准备相应的血液样本,送入实验室检验。具体检验指标包括Hb、WBC计数、ESR、CRP、SF、Ig A、Ig G、Ig M。Hb、WBC检测采用西门子SIEMENS A212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及同型配套试剂,ESR采用魏氏法检测,CRP检测采用U-touch金标数码定量分析仪,试剂由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SF检测采用贝克曼DXI800化学发光仪,试剂盒由贝克曼公司提供,Ig A、Ig G、Ig M检测采用西门子BNP特定蛋白免疫分析仪,试剂盒由西门子公司提供。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合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均由一名专业的数据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 21.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ESR、CRP、SF、WBC计数、Ig A、Ig G、Ig 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现阶段,我国临床用于诊断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指标除本次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实验室指标外,还包括尿液指标、补体、肌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溶解酵素、非器官或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等,相对于本次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指标,这些指标的应用频率较小,故并未列入本次研究范围内。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的ESR、CRP、SF、WBC计数、Ig A、Ig G、Ig 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b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现对本次研究得到上述结果的原因做出以下分析、讨论。

ESR是指红细胞在1 h内的下降距离,长期临床检验发现,该指标在机体炎症状态下会明显升高。这是因为当机体处于炎症状态时,体内纤维蛋白原产物量明显增加,导致红细胞的形状发生改变,改变成有利于下沉的缗钱状[4]。此外临床研究还发现,ESR虽然为机体炎症反应的间接指标,但也会受到多种病理状态的影响,如肥胖、贫血等均可导致该指标升高。儿童发生风湿免疫性疾病后,机体处于炎症状态,故ESR升高,但如果升高幅度超过100 mm/h,则应考虑为恶性疾病或严重感染,需要进一步接受临床检查[5]。CRP是机体受到炎性刺激时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物,是一种敏感的非特异性指标,与ESR相比,该指标对机体炎症状态的反应更为强烈,表达水平升高速度更快,随着患者病情的缓解也会呈现出快速下降的状态。CRP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川崎病患儿、皮肌炎患儿的血浆中呈高水平表达,但CR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血浆中则无显著变化[6]。分析本次研究得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本次纳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数量较少、整体波动性较小有关;另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CRP可以正常,但合并其他感染时CRP可以升高,至于合并何种类型的感染正在收集相关数据有待进一步探讨。SF具有维持体内铁稳定的作用,其表达受多种因子、激素的调节[7]。分析风湿性免疫疾病患儿SF表达水平升高的原因可能与血清中铁元素含量降低、炎症因子刺激肝脏导致代谢物量增加有关。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不仅在贫血患者中十分常见,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也较为常见,这是因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多并发贫血,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中,约有50%并发贫血,但通常情况下Hb的含量不会下降至70 g/L,若患儿的Hb的含量低于70 g/L则应考虑为溶血,应及时接受全面的临床检查。WBC计数为血常规检查指标,长期临床研究发现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的WBC计数明显增加,可高达(30~50)×109/L,并伴有核左移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WBC计数则会明显减少,提示临床应在对上述两种风湿免疫性患儿实施诊断时,注意分析WBC计数的比较结果[8]。由于本次研究纳入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较少,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的数量较多,故研究组的WBC计数高于对照组。Ig A、Ig G、Ig M均为免疫球蛋白,三者的表达水平可间接反映机体的疾病状态,其中Ig A在机体发生慢性感染时升高,Ig G在机体发生肝脏病变、炎症反应或急性感染时升高,Ig M在机体发生一些特异性疾病后升高,包括HIV感染早期、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儿童发生风湿免疫性疾病后,机体处于炎症反应状态,故上述三种免疫球蛋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医院认为ESR、CRP、SF、WBC计数、Hb、Ig A、Ig G、Ig M等实验室检验指标均可作为我国临床诊断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辅助指标,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也能为该类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具有客观性的参考依据,对于改善该类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茹晋丽,魏华,吕志勤,等.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膜DNA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0,47(11):820-823.

[2]陈天红.风湿免疫病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19):1-2.

[3]倪丽芳,王现芳.血清Ig G4检验在不同疾病中的价值研究[J].河北医药,2015,9(21):3269-3271.

[4]赵成广,吴玉斌.生物制剂在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3):253-256.

[5]崔红艳,王芳.65例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风湿免疫病患者检验结果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4):283-284.

[6]赵霞.抗中心粒抗体在儿童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6):1965-1968.

[7]黄建萍,都娟.常用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实验室检验指标解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29):109-114.

风湿免疫 篇10

关键词:风湿免疫病,糖皮质激素,临床疗效

风湿免疫病是一组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全身性疾病,调查显示全世界每7人中便患有1种风湿免疫病,几乎所有的老年人都有过风湿免疫病症状。风湿免疫病危害巨大,可致多种靶器官损害,治愈率低,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属疑难病范畴。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风湿免疫病的主要药物,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长期应用可出现高血压、骨质疏松、肥胖等,故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非常必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院风湿免疫科共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507例,其中男342例、女165例,年龄17~82岁,其中类风湿关节炎287例、痛风102例、银屑病关节炎36例、风湿性多肌痛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4例、系统性硬化症7例、强直性脊柱炎7例。病程6 d~27年。门诊收治310例、住院收治197例。

1.2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均为重症,入院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17例,4~6周减量,每1~2周减量5%~15%,并维持在5~10 mg/d,期间每隔1年复查1次骨密度,7例患者转ICU收治,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5 d,第2周持续冲击治疗4例。类风湿关节炎,210例单纯关节受累,病程5~22年,对其他药物治疗不敏感,给予小剂量泼尼松10~25 mg/d,联合DMARSD药物,2~4周后,减量至10 mg/d,并酌情延长疗程,控制症状后,给予其他抗炎、镇痛药物。风湿性多肌痛,给予泼尼龙10~20 mg/d,4周后减量,每隔2~3个月减量1.25 mg,期间随访调整,用药16~29个月。强直性脊柱炎7例,均为重症,并发眼炎,急性期给予甲泼尼龙,1~2周症状控制后停药。银屑病关节炎36例,周身关节受累,病情较重,复发33例,常规药物无法控制,且无法给予生物制剂,给予泼尼松2~3 d,急性期症状控制,出院后停用。痛风102例,患者以持续、剧烈疼痛入院,44例口服泼尼松0.5 mg/(kg•d),5~8 d,遵医嘱减量,48例先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无明显改善后口服泼尼松片,22例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关节腔内注射曲安奈德。

2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或门诊复查,用药后3~5 d,疾病相应症状均明显改善,急性期器官累及损害得到控制,以最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为例,用药1周后关节疼痛、肿胀明显改善甚至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恢复。住院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42例患者监测肝肾功能,8例患者出现ALT轻度上升,减量后消失。274例患者院外自行用药,用药时间在8周~29个月,并获得随访,其中105例出现不同程度肥胖,11例新发骨质疏松性骨折,7例出现肌肉萎缩。未见停药反应。124例患者因经济原因、不良反应等原因自行停药。

3结论

风湿免疫病危害极大,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可能与遗传、性激素、环境因素、社会、心理、生理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风湿免疫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物理治疗、矫形、康复锻炼、药物以及手术,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免疫功能紊乱、炎症是风湿免疫病的病理基础,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效果,可抑制多种酶活性、免疫反应,可降低滑膜血管通透性。从本次研究来看,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主要用途有三方面:(1)急性期或重症期,控制症状、器官受累;(2)利用糖皮质激素药效强、起效速度快的优势,冲击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3)对于部分采用其他药物难获显著疗效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研究中,门诊或住院患者3~5 d,相应症状均明显改善,有助于降低病死率、致残率。该院院内糖皮质激素应用较合理,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风湿免疫病病理类型较多,患者病情轻重各异,症状表现、致死性与致畸性各不相同,临床治疗应以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致畸与致残风险、控制症状、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主要目的。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应坚持个体化原则,据患者病情特点、需要用药,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并做好冲击治疗、大剂量用药者监护,必要时开展实验室指标监测,以保障用药安全。

需注意的是,许多患者带药出院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中不同程度肥胖38.32%(105/274)、骨质疏松性骨折4.01%(11/274)、肌肉萎缩2.55%(7/274),这仅为统计得到的数据,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际上可能更高。许多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缺乏足够的认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多伴有不同程度依赖。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仍为重症患者、急性期发作风湿免疫病患者常用药,可有效控制器官受累、急性期病理损害,但长期用药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仍较高,特别是院外自行用药者,需做好管理。

参考文献

风湿免疫 篇11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风湿免疫科;满意度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各家医院相继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相继确有提高。但在临床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有时即使责任护士提供了非常优质的护理服务,而患者却未必需要,因此患者满意度也未能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笔者所在科室在结合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了患者个性化护理服务,即“患者需要什么护理服务,我们提供什么护理服务”[1],对200例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住院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男108例,女92例;年龄35~82岁,平均(58.6±22.4)岁。对照组男104例,女96例;年龄38~80岁,平均(57.9±21.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问卷调查法 患者出院时两组均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发放调查表时先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研究目的、意义,让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和主观感受自我评定,在30 min内完成并当场收回。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级。

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治疗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和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发放个性化需求调查表,住院期间按照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个性化护理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病房需求:根据患者需求提供高干病房、单间、双人间、三人间及四人间,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不同房间的区别和价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经济能力、性格特征及睡眠状况等需求分配床位。②口服药发放需求:按照优质护理的要求,患者的口服药应由责任护士按餐发放并看药到口,结合本科室疾病特点,患者口服药种类较多,且部分患者回家后仍需长期服用,护理人员要求患者牢记各种药物的包装和药品性状特点等,每餐服用。另一方面,由于抗风湿药物大多会产生胃肠道副作用,常需要患者餐后服用此类药物;但风湿免疫科患者多为农民,平常进餐时间不固定,因此患者也希望能按其就餐规律自行服药;对于个别患者因为曾经有护理人员发错药而不信任护士[2],也要求自己服药,因此责任护士对每个新入院或修改诊疗计划的患者进行给药前评估,即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情轻重、自理能力、给药目的、药物过敏史等,结合患者需求进行口服药的发放指导。对于自理能力较好者按其需求采用个性化指导用药的方式,给予指导和督导服用。但是对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病情较重、自理能力较差者,责任护士则按照要求摆药并送药到口[3]。③患者时间段需求治疗:风湿免疫科患者因为肢体畸形常需行理疗治疗,在理疗、检查及静脉输注等时间上常发生冲突,为避免时间冲突,保证治疗、护理效果,责任护士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④患者点名服务需求:一方面患者再次入院时可申请选择前一次住院时的责任护士或管床医生及病床,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同时也可以让责任护士或管床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了解更透彻,服务质量更高。另一方面为保证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患者可选择穿刺能力强或比较信任的护理人员为其进行治疗、护理,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其满意度。⑤心理支持性护理:风湿免疫科患者,因长期身患疾病,其生理、心理及性格将发生变化,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因此责任护士应加强观察,在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初始阶段便开始进行心理安慰,避免因心理不良反应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康复,尤其老龄干部及心理负担较重者[4]。⑥静脉输液护理:因为风湿免疫科疾病的特点,需要长期、反复行静脉输液,因此对血管的损伤较大,部分患者害怕静脉穿刺,再加上老年患者本身血管条件差,因此我们根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采用静脉留置针、约束带等方式进行个性化静脉输液护理[5]。

3 结 果

对照组满意度为95%,观察组满意度为99%,两组间满意度比较,采用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表明采用个性化护理更符合患者的需求,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两组患者出院时满意度比较,见表1。

4 讨 论

4.1 个性化护理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针对风湿免疫科患者的个体差异为其提供病房需求、口服药发放需求、时间段治疗需求、点名服务需求、心理支持性需求、静脉输液需求的个性化护理,切实为不同患者解决实际需要,最大程度实现不同患者的服务期望值,使患者身心健康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满意度得到提高。

4.2 个性化护理需求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为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责任护士首先应评估不同患者的性格特点、饮食习惯、经济条件、个人需要等,从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服务计划。为使护理更加全面、细致、优质、高效,责任护士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广泛的知识面,要涉及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老年护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需要责任护士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4.3 个性化护理是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内涵 个性化护理较传统护理而言,是在医疗安全前提下,护理制度、措施是建立在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实实在在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它既符合护理程序,又符合患者的个体差异性需求,在实践中护理人员应使个性化护理与规范化管理目标实现统一,与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一致。

个性化护理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而且也能极大地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以人的需求和健康为中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5 参考文献

[1]郑艳芳,张利岩,陈秀荣,等.个性化护理服务进程及服务谋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66-67.

[2]渠慎英,周广玲.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95-7796.

[3]刘涛,王晓燕,刘益,等.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护理个性化需求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6):65-66.

[4]祝新宁,赵锦会.个性化护理在干部病房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17-118.

[5]陶风英,慈玉昆,侯静.个性化护理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31.

风湿免疫 篇12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吸附剂,应用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 (RA)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全身炎症性疾病, 以多关节和滑膜炎为主要临床特征,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病因尚未明确, 已有的研究认为其可能与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 易感个体出现免疫功能紊乱。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 近年来免疫吸附剂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体外循环, 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祛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吸附剂是以蛋白A为配基的吸附剂, 可清除患者体内的类风湿因子及其免疫复合物[1]。本文分析了免疫吸附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6例, 年龄24~65岁, 平均 (43.25±11.54) 岁;体重48~76 kg, 平均 (58.74±10.61) kg;病程1~22年, 平均 (8.57±2.73) 年;男20例, 女36例。所有患者均有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ESR>25mm/h、CRP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 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学会诊断标准[2]。经非甾体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等治疗>1年效果不佳, 入院时处于活动期。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 过敏体质, 未成年人, 妊娠期女性, 精神异常者。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吸附剂疗法治疗, 将患者动脉血流经RA免疫吸附柱吸附 (HA280全血吸附) , 吸附完成后由肘静脉回输至体内, 隔天治疗1次, 共3次[3]。对比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晨僵时间、ESR、CRP等指标的变化。

评价指标: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 以0分表示完全无痛, 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痛。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评分, VAS评分越高, 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针对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 治疗后患者VAS评分下降, 晨僵时间缩短、ESR、CRP等指标均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周围关节, 疼痛、僵直等症状导致关节活动能力受限, 致残率较高。类风湿关节炎一般多发生于女性, 其自然病程表现不一, 约10%患者短期发作后可自行缓解, 不遗留后遗症。多数患者发作和缓解交替出现, 逐渐进展至关节畸形、功能受损, 给患者的身心均造成巨大的伤害。

免疫吸附疗法是将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与吸附材料结合制成吸附剂。当全血或血浆通过吸附剂时, 可选择性吸附清除体内相应的致病因子, 既可特异性地祛除有害抗体或免疫复合物, 又能保留患者血浆中的白蛋白、凝血因子等有益成分, 对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病情、预防复发具有满意的疗效[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免疫吸附剂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可有效缓解疼痛、晨僵症状, 减轻炎性反应, 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傅辰生, 丁小强.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进展[J].复旦学报 (医学版) , 2005, 32 (5) :620-624.

[2]韩志武, 姚国乾.免疫吸附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3, 19 (3) :141-142.

[3]朱霞, 林金盈.免疫净化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 2 (5) :446-448.

[4]杨奕, 刘重阳, 刁建萍, 等.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14) :2376-2378.

上一篇:矿井地质工程地质研究下一篇:税务系统灾备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