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2024-08-22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共12篇)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篇1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常见的身体免疫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多发于手、足等小关节处,主要病症有关节红肿、关节僵硬、畸形等,并由肿胀引发关节疼痛,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必须及时进行治疗。类风湿的诊断不能仅仅依据关节肿痛来判断,不是所有的关节痛都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能仅根据不正规医院的诊断就断定自己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应到正规医院接受全面检查和确诊,在疾病早期接受治疗,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应在风湿病专科医院专家的指导下及时的、全面迅速的控制疾病,阻断发展,大部分患者是能够恢复健康的。我院对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及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9名患者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拟定的标准判断,均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A组对照组24名患者,男性13名,女性11名,年龄33~59岁,病程1~1.5年;B组治疗组45名患者,男性24名,女性21名,年龄36~58岁,病程1.2~2年。对A、B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研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从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选择69名为研究对象,分成A、B两组,A组24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洛索洛芬钠片医治;B组45名为治疗组,在A组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方法进行医治。将A、B组患者治疗后病症改善状况、疼痛感缓解程度、有效率等进行对比研究。

1.3.1 治疗方法

A组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传统洛索洛芬钠片医治。一天3次,一次55mg (1片);饭后服用[2],顿服90mg (1~2片)。依据患者年龄、具体病情适当调整用量,每天最大用量不应超过150mg (3片)。

B组治疗组治疗方法:在A组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方法进行医治。具体药方如下:全当归20g,赤白芍15g,炒桃仁20g,牡丹皮20g,生姜15g,川军15g,苏木10g,红花10g,紫草10g,乳香15g,没药15g,乌药10g,秦艽20g,汉防己10g,雷公藤20g,狗脊10g。将制作好的药方用布包好放入药缸中,加入清水2500mL,开始煮药。患者躺在熏蒸床上接受治疗,每天1以,每次25min,一周为1个疗程。

1.3.2 护理方法

(1) 开始熏蒸之前,对患者进行详细身体检查,确定患者有无其他疾病,特殊疾病如高血压等不能接受熏蒸治疗;提醒患者排空大小便[3]。 (2) 熏蒸时,适当调整温度,保持在38度左右为佳,使药物成分被患者充分吸收。如果患者出现不良身体反应,则应停止熏蒸,进行观察治疗。 (3) 熏蒸结束后,帮助患者穿衣,避免感冒或感染。

1.4 疗效评价方法

我院采用显效、有效、无效标准对A、B组患者疗效进行判定。显效:患者关节肿痛、关节强硬、畸形等症状明显恢复,接近正常水平,疼痛感明显改善或消失。有效:患者病症有一定程度恢复,疼痛感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关节肿痛、关节强硬、畸形等症状无改善,疼痛感无减弱,患者病情无好转。

1.5 数据处理方法

我院此次研究所得的所有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对69名患者进行为期10~12个月跟踪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经第二次治疗,恢复较好。经治疗,A组24名患者,评定为显效11名,有效8名,无效5名,总有效率为79.2%;B组45名患者,评定为显效33名,有效11名,无效1名,总有效率为97.8%。A、B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主要特征为对称性、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 (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 [4],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患者不只局限于关节的病变,此病还可能影响心血管,神经、肺及胸膜、淋巴结等器官。患者出现关节外症状或有类风湿结节的患者,病情程度较重,此类患者有可能在重要脏器发生类风湿结节,对于急性爆发性类风湿患者,全身症状严重,关节破坏明显的,预后较差,引起发热、皮下结节、胸膜炎、疲乏无力等一系列身体不良反应。类风湿关节炎病程长、难调理,患者长期忍受关节疼痛困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洛索洛芬钠片是一种前体药物,通过消化道被人体吸收,在人体中转变成活性代谢物,并能够通过对前列腺素形成产生一定阻碍[5],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起到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发现,疗效并不理想,关节肿痛、关节强硬、畸形等症状得不到有效缓解,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使患者得到较好恢复,患者有效率较低,满意度不高。

我院在洛索洛芬钠片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方法治疗患者疾病,并于单纯采用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中药熏蒸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肿痛、关节强硬、畸形等症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止痛作用较高,疗效较好,有效率为97.8%,相对于对照组79.2%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Ryan S, Hassell A, Carpenter E.Characterizing 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fessional behaviour of rheumatology nurse specialists:a pilot study[J].Musculoskeletal Care, 2010, 8 (3) :136-142.

[2]罗艳萍, 陈延, 马茜茜.中药.蒸治疗RA疼痛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10, 23 (8) :5-7.

[3]张月丽.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0, 23 (8) :206-207.

[4]周婕.康复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医学护理杂志, 2010, 20 (8) :1-2.

[5]王凤梅.类风湿性关节炎38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下旬刊) , 2010, 11 (5) :78-79.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篇2

小剂量NSAID有解热、镇痛作用,大剂量才有抗炎作用。国内NSAID的用量一般偏小,如布洛芬,抗炎时的剂量应为0.6g每日3~4次,国外最大剂量为每日3.2g,而国内只用到0.2~0.6g,每日3次。再如萘普生,抗炎时剂量为0.5~0.75g,每日2次,国内为0.25g,每日2次。剂量的不足显然限制了NSAID药效的发挥。

非甾体类抗炎药:个体化选择非甾体类消炎药,能有效地缓解症状,该药长期服用易出现肠道刺激和肾间质病变应引起重视。目前常用药有瑞力芬,扶他林。

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非甾类抗炎药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重非甾类抗炎药的种类、剂量和剂型的个体化;

②尽可能用最低有效量、短疗程;

③一般先选用一种非甾类抗炎药。应用数日至1周无明显疗效时应加到足量。如仍然无效则再换用另一种制剂,避免同时服用2种或2种以上非甾类抗炎药;

④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宜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或其他非甾类抗炎药加质子泵抑制剂;

⑤老年人可选用半衰期短或较小剂量的非甾类抗炎药;

⑥心血管高危人群应谨慎选用非甾类抗炎药,如需使用,可选择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类非甾类抗炎药;

⑦注意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该类药物较非甾类抗炎药发挥作用慢,大约需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这些药物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篇3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药浴;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60%-70%的患者在活动期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的患者病率为0.32%-0.36%,低于欧美国家白人的1%,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药浴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院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方法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75例;年龄在14-72岁,平均年龄45.5岁;病程在0.5-30年。

1.2临床表现多数类风湿病人起病缓慢而隐匿,轻重不一,常以全身不适,关节疼痛、肿胀,并出现晨僵甚至关节畸形、功能障碍而就诊。

1.3药浴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包括一般性治疗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药物治疗(改善症状的抗风湿药和控制疾病发展抗风湿药);外科手术治疗。以上治疗方法其中以药物治疗最为重要。药浴治疗:首先根据病情选择药液,将药液加热水稀释到合适浓度,水量以浸入患者躯体为度,放入浴盆中,患者以半卧位将躯体浸泡在药液中沐浴20-30min。

2护理方法

2.1适当的休息和合理饮食活动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护关节功能,注意体位姿势,缓解期应下床活动或床上进行辅助锻炼,宜给予高蛋白(如鸡、鱼等)和含丰富维生素(如蔬菜、水果等)饮食。

2.2观察病情,指导锻炼观察有无关节肿胀、疼痛、发热及关节功能变化,尤其注意关节的活动度、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等现象和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毒性反应。缓解期鼓励病人进行适当活动或按摩,促进关节局部血液循环。

2.3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数因全身不适、关节胀痛而备受折磨,加上疾病反复发作,担心致残而心情焦虑。护理人员应以友好乐观的态度接触病人了解其性格和对疾病的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关怀、同情、体贴病人,主动协助病人的生活,在语言、举止上使其感到温暖和亲切以消除孤独。向病人解释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应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缓解期尽可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激发病人对家庭、子女、社会的责任感,鼓励自强,消除依赖、抑郁和自卑。

2.4浴前护理饭前不宜进行药浴,以防低血糖休克,刚进食后也不要立即进行药浴,一般应在饭后1h进行,以免热水扩张周围肢体血管,使胃肠道血液量减少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药浴前可喝适量的温开水或饮料,以防药浴时出汗丢失水分而发生虚脱。药浴前应先淋浴,以清洁皮肤,防止药液污染

2.5浴中护理浴室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调节室内温度在24℃-26℃,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凉。药浴时应先测试水温,保持药浴水温在4O℃左右,过冷、过热均不宜。治疗时应将躯体完全浸人在药液中,防止药液进入口、眼、耳、鼻,浸泡时间为20-30min,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免缺氧昏倒,发生意外。洗浴后不要马上清洗,以保持药效。应严密观察病情,如患者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药浴。儿童、老人和病情较重的患者应避免受伤和意外。

2.6浴后护理治疗后用毛巾擦干,协助患者穿好衣服,以防感冒。有急性传染病、妊娠或妇女月经期不应进行药浴。药浴疗程结束后根据病情配合火灸、针灸、拔罐术等,以巩固药浴作用,并取得祛病除根的效果。

2.7健康教育避免各种诱因,如寒冷、潮湿、过度疲劳、感染等。强调休息和治疗性锻炼以保持和恢复关节功能。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减量或停服,如出现胃肠道不适、黑便、肝肾功能损害时,及时就诊。嘱患者定期复查,监测血象、免疫指标以调整用药。每半年拍x光片观察骨破坏的情况。

3讨论

该病由于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因此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和预防措施,主要治疗原则为减轻和消除关节炎引起的症状,控制疾病的发展:药浴兼有热水浴和药物性能双重作用,能扩张皮肤、肌肉及关节内的血管,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物质的清除,改善患处缺氧状况和理化环境,达到消炎止痛、缓解症状的作用。同时,还能防止关节强直,恢复肌肉功能,能使病人的关节肿胀、疼痛普遍得到减轻,关节活动获得改善。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不可焦虑、情绪低落。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1]措毛莉.藏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09):48.

[2]朱瓏.药浴减轻类风湿关节症状的疗效观察[J].现代护理,2006,(25):2416-2417.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篇4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其病理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性反应,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和软骨下层、韧带和肌腱等,造成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同时还可损害心、肺、肾、神经等内脏器官,多发生于女性,我国患病率为0.32%~0.36%[2]。该病呈慢性、反复发作,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在渴望治疗的同时却又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或对药物实际作用效果信心不足等诸多因素不可避免地给类风湿患者带来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故除了积极合理的药物治疗外,还应注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治疗。临床实践证明,通过建立有效心理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复发次数,减轻疾病为患者带来的痛苦,还可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而心理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重要部分有效地推动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对2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52例,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10例,女42例,女∶男=4.2∶1;年龄22~68岁,中位年龄45岁;病程2个月~18年;住院时间(14±7)d。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心理护理,针对不同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进行耐心交谈,并予细心观察、积极诊治后,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1)悲观抑郁:悲观抑郁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常见的精神症状。类风湿关节炎被称作“不死的癌症”,不能根治,需终身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住院次数增多,经济负担过重,久而久之,失去耐心和信心,再加上周围某些亲属、同事对其感情冷淡,缺乏同情或关怀,使患者易产生悲观抑郁的心情。(2)忧虑过度:主要表现为整日思虑重重,无望、无助、无价值感。患者得此疾病,尤其是年轻患者怕影响形象,怕被人另眼相看,担心自己的学业、工作、恋爱、婚姻、前途受影响,对疾病转归期待心理强,担心留下后遗症而忧心忡忡。(3)烦躁易怒:有些患者患类风湿关节炎后,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怨天尤人,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4)孤独自卑:有些患者听说本病不能治愈,就对战胜疾病失去信心,不愿配合治疗,常自闭独处,不愿与外界、他人相接处,待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甚至不能自理时,则常被“残废阴影感”笼罩。(5)过分依赖型:由于长期患病或并发症较重,需卧床休息,需要人照顾,形成过分依赖医护人员、配偶、子女、朋友和同事。另外,患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与类风湿关节炎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疾病的活动与否、关节病变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成一定的正相关,且女性患者心理问题明显多于男性患者,且较男性严重。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复发率和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均获随访0.5~2年,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讨论

3.1 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因素

由于疾病本身导致患者关节疼痛、担心残疾或已面对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失去进行激烈运动的自由,对其今后工作和生活顾虑重重;并在渴望治疗的同时,却又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或对药物实际作用信心不强[5]。本病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加重家庭负担,与周围朋友、同事关系的改变,社交娱乐活动的停止,家属时常在患者面前流露出对疾病的过分担心和对患者的冷嘲热讽,均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3.2 环境因素

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医疗环境对于刚入院的患者有重要意义。通过医院舒适、安静的环境,医护人员整洁的仪表、稳重的举止、高尚的情操、亲切的语言、精良的技术、和蔼的态度可取得患者的好感,消除患者入住医院的陌生感和离开家人的孤独感,使其产生信任,愿意与医护人员交谈,使医护人员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其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疏导。

3.3 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其信心

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初期[6],患者抱有一定的幻想,不切实际地认为疾病很快即能根除,恢复健康。随着病程和治疗的延续,反复发作,患者的期待心理受到挫折,会产生失落感,并对医师的技术和药物的效能产生怀疑,表现为情绪急躁、消沉、食欲减退、失眠,对治疗失去信心,造成紧张和神经过敏。因此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包括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及治疗方案,治疗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注意事项;举行座谈会,给患者沟通的机会,谈一些成功的经验;每周举行3次音乐治疗。国外医学报道[7],音乐对慢性疾病有治疗作用,可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与到疾病的治疗过程之中。

3.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

将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予以关心和照顾,同情、尊重患者,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说话态度和蔼,动作轻柔,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给予耐心的解释,彼此间相互信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使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保持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可使医护人员与患者拉近心理距离,增进理解,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轻其不良情绪反应,提高治疗医从性。

3.5 调动一切家庭与社会力量,共同支持患者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需长时间的治疗与护理,特别是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和残毁型患者,日常生活的照料及肢体功能锻炼方面需得到家属的协助;应嘱家属亲友经常探视患者,给患者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消除其孤独感,增强患者对亲人和社会的眷恋,激发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使其身心舒畅;生活环境要干燥,阳光充足,避免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坐息,要劳逸结合。另外,要让周围社会人员了解该病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同情患者,避免侮辱性的言语刺激,使其能正常的融入社会,快乐生活。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不但会使患者不同程度致残,更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重患者心理的护理,只有排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才能顺利地进行各种治疗,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 ( 10) : 2322.

[2]姜贵云,岳寿伟.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 ( 2) : 152.

[3]李桂兰.饮食对RA的影响[J].人民军医,2010,40( 8) : 167-169.

[4]张乃峰.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杜,2009,6 ( 4) : 118.

[5]邓小玲,王英,谭小波,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1( 5) : 54-55.

[6]陈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 16) : 2295-2296.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误区 篇5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疾病的发展可造成关节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是层出不穷,临床疗效也有了改进,不仅使许多患者症状减轻,也因关节功能的改善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误区:

误区一: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许多病人甚至医生也认为,关节痛加上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误区。因为类风湿因子本身是人体产生的针对变性免疫球蛋白G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由于首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血清中发现,所以被称为类风湿因子。5%~10%的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测出类风湿因子阳性,但滴度较低,只有滴度在1∶64以上才有诊断意义。同样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就排除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上有少部位病人类风湿因子始终都是阴性。

误区二:抗风湿治疗就是消炎止痛

很多病人包括基层医生也认为,抗风湿就是用消炎镇痛药。用些消炎止痛药物,关节不痛了,就好了。其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键是防止关节破坏和畸形。目前治疗类风湿药除镇痛消炎药外,还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

误区三:自服“纯中药秘方、祖传秘方”

在这里尤其要提醒患者一定要警惕这些所谓的“纯中药秘方、祖传秘方”等,用药一定要正规,不要自行服用没有药品批号、禁忌症、厂家地址等的药物,要用有国药准字号的药物,以免误服激素,长期服用含有大量激素的中成药导致股骨颈坏死的病例在国内常有报道。一般在急性期、免疫抑制药物尚未显效时或小剂量使用。一旦出现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副作用,就需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不能相信某些中药药酒,即使中药,也有毒副作用,其甚者可导致严重的中毒反应,危及生命。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上有独特的优势,当然也有缺陷,要取其利避其害,因此要在医生的医嘱的指导下应用中药治疗。

误区四:关节痛就不想动,不想动就卧床

类风湿病人要坚持适当的锻炼,可以保持体质和恢复关节功能,否则身体会日渐衰弱,四肢甚至全身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直、变形,成为终身残疾。病人在关节肿胀的急性期需要休息,过了急性期,可在床上做髋、膝、1

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也可理疗。逐渐增加穿衣、吃饭、洗澡等生活能力的锻炼,以防止关节变形。值得提倡的是在温水中活动,除了可以减轻关节疼痛、促进肌肉放松外,并可改善关节活动度、肌力及耐力。

误区五:症状缓解后,就自行停用药物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在规范、系统、有序的治疗下可以达到临床上缓解,使患者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因此类风湿患者必须坚持用药治疗,否则会使病情越来越重。

误区六:用药后不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特别是病史较长的患者,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自己认为自己对病情的了解好于专科医生,在用药的过程中不注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认为自己的症状很好,无需做那些检查,花冤枉钱,其实那是极端错误的,任何一个患者的对自身疾病的认识都是片面的,都是先从自身的疾患开始认识疾病的,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系统性,有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在出现症状之前出现。因此在规范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篇6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中医;三因制宜;护理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8.01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率较高的疑难病症[1-2],可发生于不同地域、时节和人群中。RA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因此固定的护理模式很难适用于每位患者。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是中医学的特色理论。将三因制宜的学术思想引入到RA患者的护理中,对制订个体化护理和康复方案尤为重要。

1 因时制宜

《黄帝内经》提出“谨候气宜,无失病机”的理论,在《素问·痹论》中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四时气候和昼夜晨昏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可产生一定影响,护理方法也应该随之发生改变[3],即RA护理中的因时制宜。

1.1 春季避风 春季多风,“风为百病之长”,易夹寒夹湿侵袭人体;且初春时节,各类细菌病毒开始活跃,人们的活动也逐渐转向室外,疾病传染机会增加。RA患者大多病程弥久,抵抗力差,极易感受外邪,加重病情。临床护理中应叮嘱患者,注意保暖,勿过早减衣,外出时宜佩戴口罩,少到公共场所,并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方面宜食用辛凉疏散的食物,如白菜等,与春季的生发之气相应[4]。

1.2 夏避暑湿 夏季炎热,易夹湿,再加之夏季人们多贪凉食冷,外邪袭于筋骨经络,病情易加重或反复。此时应嘱患者勿贪凉饮冷,睡眠时应覆盖患处关节,可适当服食偏凉、清热性质的食物,如绿豆、苦瓜等。但不要过多进食冷饮,以免伤及脾胃。夏季阳气充盛,人体腠理疏松,汗孔微张,适合敷贴、熏蒸等冬病夏治[5]。

1.3 秋避燥邪 秋季干燥,气候转凉,患者应及时添衣加被,宜食平补或滋润性质之物,如莲菜、梨等。秋季万物凋零,天地间萧杀之气更重,人的情绪受到季节的影响,会变得多愁而敏感,此时对患者情志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6]。因此,护士应开导和鼓励患者,尽量营造轻松愉快氛围。秋季燥气当令,阴液易耗,故秋冬要注意养阴[7]。

1.4 冬避寒冷 冬季严寒,五行属水,在体合骨。寒性主痛,收引凝滞,这使得患者更易觉得肢体麻木酸痛、屈伸不利。这个季节的护理,除室内定时通风及叮嘱患者保暖外,还应特别注意对关节功能的保护。部分患者为了减轻疼痛,往往长时间保持错误体位,这对受损关节的功能恢复非常不利,应及时予以纠正。饮食应多食温性食物,如羊肉、生姜等。此外冬季寒冷容易造成末梢循环不良,可指导患者晚上用热水洗脚。对长期卧床者,要防止发生褥疮。对于变形、行动不便者,慎防跌倒受伤。

2 因地制宜

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中提出:“人裹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东南之人,气浮而薄。”东方生风,南方生热,西方生燥,北方生寒,中央生湿。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之中,受地质环境、饮食习惯、生活条件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体质。因此,在开展护理工作时也应该区分对待。

2.1 东南避湿热 东南地区气温偏高,湿气较重,湿热之邪为四季主导邪气,RA的证型多以湿热证居多。若是以热为主,可指导患者多食用苦瓜、龟苓膏、绿豆汤、金银花茶等清热解毒;若是以湿为主,则应推荐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仁莲子木瓜粥等,亦可将白术、薏苡仁等药物煎水代茶饮用,并忌食辛辣等热性食物[8]。南方人较北方人脾胃功能虚弱,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脾胃功能。如果患者脾胃受纳运化功能较弱,不能强迫多食;若是病后初愈,饮食应逐渐加量,以防食复。

2.2 西北避寒湿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气温偏低,易外感寒邪,RA多为寒湿证。因此,饮食方面应提倡食用温热、生津、润燥食物,忌食肥甘厚腻。

3 因人制宜

《灵枢·寿天刚柔》曰:“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阴有阳。”诊治疾病须因人制宜,临床护理也当“从容人事”。

3.1 急性期宜静 对于RA急性期患者,以营造温暖、干燥、安静的休息环境为第一要务。急性期往往伴有发热和局部关节疼痛,护理中应定时测量体温,嘱患者保暖,多饮温开水,必要时可给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9]。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应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并尽量保持关节的功能位,同时配合穴位按摩减轻患者痛苦以利于日后康复。

3.2 缓解期宜动 在RA缓解期,要特别注意肢体关节的功能锻炼。嘱患者适量运动,不可急于求成而运动过量,以免加重疼痛;也不可因畏惧疼痛而不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10];即使关节手术治疗后也需功能锻炼[11]。总之,要重视慢病防残[12],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3 辨体质调饮食 RA急性期应忌食辛辣、海鲜。老年体虚者,嘱其适时食用补益食品,如人参桂枝粥等;体质偏寒者,宜食热性食物;体质偏热者,宜食凉性食物,忌热性及辛辣食物,戒烟酒等。女子以血为本,饮食应以补阴补血为主,尽量选择多汁多液食物。体质过敏者,不宜吃海鲜腥发之物。

3.4 辨心理调情志 对于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患者,特别是RA病程较长及女性患者,应言语温柔,予以开导,防其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13]。对于RA导致关节变形功能受限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应在日常活动中多予以扶持,协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结 语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三因制宜学术思想是中医学理论特色和精华,贯穿在中医的发展与实践中[14]。将这一思想引入到RA的临床护理中,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理论指导下,结合患者所处地域、体质、性别、证候类型以及季节轮转和昼夜晨昏的变化,灵活实施三因制宜的护理策略,辨证施护,因人施护,可提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对改善病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三因制宜的护理思想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15]。

nlc202309011437

5 参考文献

[1]付海香.风湿免疫科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2.

[2]仲涛,巴哈尔古丽·力体甫,张继东,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2):176-178.

[3]曾雪群.中医临床护理现状及特色护理对策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8):81-82.

[4]刘静茹,毛智慧,刘静姝.中医饮食护理的临床运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606.

[5]李满意,娄玉钤,潘宏伟,等.风湿病的“冬病夏治”[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6):53-55.

[6]王慧.浅谈中医七情的辨证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165.

[7]李满意.风湿病“秋冬养阴”初探[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5):65-67.

[8]周淑娟,陈丽萍,陈倩维,等.中医“三因制宜”健康教育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2(7):119-121.

[9]刘红艳,李满意.风湿病发热症状的护理和健康指导[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4):74.

[10]刘扬.辨证分型护理类风湿性关节炎[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12):74,76.

[11]张文鹏,刘红艳.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中护理配合及体会[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2):48-50.

[12]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治未病”[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4):30-33.

[13]刘健.风湿病中医临床思维[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9):753-761.

[14]王欣麒,程先宽.浅谈《内经》中的三因制宜思想[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3):16-17.

[15]李沛,潘富伟.娄多峰教授“治未病”思想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0):47-49.

收稿日期:2015-02-07;修回日期:2015-06-16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篇7

1 护理方法

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遵医嘱治疗和整体护理。严格按指定的临床路径表格实施诊疗和整体护理, 具体如下: (1) 由责任护士于患者入院时对其实施口头宣教, 介绍医院规章制度, 然后在疾病治疗期间, 无时间及计划限制, 护士利用各项护理操作间隙进行随即教育。 (2) 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格 (表1) 。以疼痛评估、基础护理、诊疗计划、用药指导、功能锻炼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护理手段为纵轴, 设计出适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表。 (3) 自患者入院开始, 医护患三方按路径标准化流程共同合作完成治疗与护理, 因每位患者治疗进展不同, 可依据具体情况稍作调整。让患者及家属入院后, 随时了解自己的治疗护理方案, 以便更好的配合。

2 评价方法

(1) 住院天数; (2) 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 心理状态恢复情况; (4)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顽固性病症, 患者长期遭受关节损害所致的疼痛、残疾、治疗不适反应、经济压力、心理压力等, 因此不断寻求更好的治疗护理方法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临床路径的开展,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保证了将健康教育贯穿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 使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均受到护理人员热情的服务, 精心的治疗和护理, 还学到了疾病的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知识[1], 增强了患者的信任感, 融洽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满意度。又可使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减少, 提高了疗效, 而且患者获得对本病健康知识的传授, 从而尽快地使本病恢复, 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RA分类标准;(2)患者均自愿接受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沟通困难,同时合并心、脑等严重并发症者;(2)服用镇静或抗抑郁药物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广元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血液内科收治的RA住院患者90例,患者均患有四肢对称性小关节疼痛,3个以上关节区关节肿,类风湿因子呈阳性,X线检查示关节改变。按入院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5年4—9月)与干预组(2015年10月—2016年1月),各4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43.6±6.4)岁;病程8个月~35年,平均病程(20.4±4.5)年;其中合并肺炎者26例,合并泌尿系统感染者12例,合并心脏病变者5例;未发现传染及严重药物性病变。干预组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2.3±5.6)岁;病程1~35年,平均病程(19.5±3.5)年;其中合并肺炎者22例,合并泌尿系统感染者15例,合并心脏病变者2例;严重药物性病变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中西医联合药物治疗,减轻关节炎性反应,达到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周期3~5个月。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遵医嘱用药、健康教育、环境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基础生活等院内护理。

干预组予以全程护理干预,实施院内常规护理下的用药指导、精神心理指导、功能康复指导、饮食指导、出院后随访及社区健康宣教,具体如下:(1)院内常规护理下用药指导:护理专员嘱咐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得自行停用药或加大减少药量,如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告知主管医师给予对症治疗。(2)精神心理指导:由于疾病给生活、学习、工作及家庭带来影响,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悲观等消极情绪,护理专员应多主动与患者沟通予以人性化的关怀、理解、体贴,增加患者勇气及治疗信心。(3)功能康复指导:对患者身体情况及具体需求进行准确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合理康复训练方案,在急性期叮嘱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每天可适当进行1~2次的小幅度伸展运动(运动前先热敷局部关节),增强关节伸展能力;在缓解期对关节进行主动或被动训练,每天患者起床时进行2~3次关节屈曲或伸展运动(通过手指操等方法进行功能性活动),鼓励患者独立完成,晨僵症状明显者,在夜间做好保暖措施。症状控制后让患者主动早锻炼及进行理疗,防止痉挛。(4)饮食指导: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不适合吃海产品及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忌茶叶、咖啡、柑橘、奶制品、刺激性强的食品等。(5)出院后随访:电话随访询问其药物剂量、方法、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控制饮食,嘱定时到门诊进行复查。(6)隔月进行1次社区门诊随访,组织社区宣教,指导基础健康等。若病情出现加重或无好转,则进行门诊治疗。(注:锻炼过程中,锻炼时间、强度要适中,发现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停止训练,稍作休息后再进行锻炼)。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3]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1)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8项。所有维度均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这一维度的生活质量越好[3]。(2)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检测指标。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评价量表,总分100分,其中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90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RA是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的慢性风湿性疾病之一,临床尚未研究出针对性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以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的综合治疗方法为主,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RA容易反复发作,且病情迁延不愈,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有些患者甚至因为持续疼痛而失去治愈的信心。相关研究表明,药物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疼痛及部分功能,防治关节被破坏,同时护理干预在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信心[4]。董巧云等[5]研究显示,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使其能够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和病痛,阻止病程发展甚至恶化,整体提高了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传统常规护理常以疾病为核心,忽略了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护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全程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综合评定其病情需要和心理状态后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帮助其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快速康复[6]。本研究在风湿免疫血液内科护理过程中予以功能锻炼,在患者肿痛改善时期,在不增加其痛苦的前提下进行锻炼可以使关节的活动度与活动耐力呈现上升趋势,缓解关节畸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以正常生活工作或者生活能够自理[7]。专科护士应多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亲人般的关怀,以增加其治疗信心。同时多鼓励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早参加适当的运动,膳食调补,注意保暖,多参与健康宣教活动,定时复查,可有效减少疾病复发。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与王冠等[8]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RA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敬雪明,李芸,罗万红,等.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1-13.

[2]孔小阳.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1):3523-3524.

[3]张琼予,孙李萍,向月应,等.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8):162-164.

[4]宁淑贞,汤亚萍,徐春华.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6(21):107-108.

[5]董巧云,李惠兵,岳红,等.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0):1438-1439.

[6]周冬梅,李映晖,丁涟沭,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1):3741-3744.

[7]赵晓军.功能锻炼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养生,2015,12(1):292.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8月入住我科室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20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43例, 女57例, 平均年龄45.78岁, 观察组男44例, 女56例, 平均年龄47.98岁。纳入标准: (1) 年龄18岁~75岁; (2) 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3) 病人同意参加本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有其他严重心肺功能疾病; (2) 依从性差, 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者; (3) 孤寡老人, 无家庭系统支持。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和功能训练, 包括生活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服药护理、心理护理、关节功能锻炼等措施, 由责任护士负责执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协同护理模式理论要求, 依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 由责任护士、病人及家属共同制订护理计划, 部署实施护理措施, 责任护士和家属对病人的行为方式进行动态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出并纠正, 最大限度地给予病人帮助。出院以后由社区护理人员、陪护、家属监督执行, 医院护士每月电话随访或家访1次或2次, 观察期均为2个月。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干预措施具体有5个方面。 (1) 加深疾病的认知度:取得主管医生的帮助与支持, 向病人及病人家属解释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关节致畸率等, 让他们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了充分的认识, 取得病人及家属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理解和配合, 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2) 知识指导:采取集中授课和个体床旁指导相结合的模式, 集中授课时给病人及家属讲解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的作用、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及安全性等;个体床旁指导时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 给病人及家属讲解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护理要点, 包括饮食注意事项, 如具体的中医食疗方;功能锻炼的方法, 如手指关节操、八段锦、太极拳等, 也可以是其中的某一个适合病人进行锻炼的动作。 (3) 心理指导: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发作与缓解交替进行的疾病, 无法治愈, 所以给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支持尤为重要, 有一部分病人来自农村, 家庭经济困难, 病人比较担忧治疗费用的问题;有一部分病人, 比较年轻, 担心疾病预后或关节变形等问题;还有一部分病人, 正是家庭的顶梁柱, 放不下家中的老小, 放不下自己的工作, 所以不同的病人在治疗时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 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缓解心理压力, 使其以一个乐观稳定的心态面对现在的疾病。 (4) 家属参与、社会支持:取得病人的家庭支持, 对一个病人的治疗尤为重要, 向病人家属强调他们的重要性,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病人的治疗护理中, 发挥家庭及社会的作用, 关心、体贴病人, 给予他们最大的情感支持。同时定期将病人及家属聚集到病区示教室, 举行病人及家属的交流会, 大家之间畅所欲言, 介绍成功的经验, 分享失败的经历, 互相吸取经验, 也让病人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 提高治疗信心。 (5) 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或家访:病人出院后通过电话或上门访视督促病人的日常行为管理, 包括休息、锻炼、饮食、服药、复查等方面。

1.2.2 评价方法

分别对两组病人在入院时和干预后2个月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ADL) 运用barthel指数 (BMI) 评定量表进行评分, 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小便、如厕、平地行走、床椅平移、上下楼梯等。评价标准为:总分100分表明病人可以完全自理, 不需要照顾;>60分:良, 表明日常生活基本自理;41分~60分:中度残疾, 表明日常生活需要帮助;21分~40分:重度残疾, 表明日常生活明显依赖;20分以下:完全残疾, 表明日常生活完全依赖。运用“痹症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病人的疗效进行评定。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通过研究发现, 在病人刚入院时, 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自理能力 (如穿衣、床椅转移、上下楼梯等) 缺陷, 日常生活能力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生活需要照料, 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在病人干预3个月后, 观察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明显, 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说明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协同护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模式, 将护理仅仅限于医院, 出了医院一切恢复到入院之前, 将以往护士生硬、书面的“灌输式教育”[3], 通过护士与病人的面对面耐心交流, 加之病人的积极配合、家属的参与, 共同建立“同盟关系”, 让病人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由原来的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 功能锻炼更具针对性, 增加了实际操作性。因为疾病的反复、关节的疼痛, 病人可能会放弃, 而这时家属给予鼓励和帮助, 使病人感受到亲情;护士的回访电话或家庭随访, 增强了病人自身存在的价值感, 同时给予专业指导, 共同帮助病人度过难关, 继续功能锻炼, 帮助病人获得好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 协同护理模式是责任护士、病人、家属因病人围绕在一起, 共同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护理联盟, 三角形的构造是一个最稳固的构造, 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有了这个稳固的三者循环,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

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 干预前后对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疗效进行评定并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 。[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运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能显著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 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有利于促进病人的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协同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85.

[2]Lott TF, Blazey ME, West MG.Patient in heMth eare:An underused[J].Nurs Clin NoAh Am, 1992, 27 (1) :61-76.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篇10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医学护理,理疗,自理训练,生活训练

我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高发国家,发病率在3%左右。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女性中尤以中年女性为主发群体,严重影响着她们的健康水平。晚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往往导致关节变形、功能受损、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限,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导致抑郁、自闭、顾虑重重,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痛反应,形成不良预期。科学施治,必须有良好的心理支持,为此,我院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医学护理与自理训练相结合的康复训练计划,在医学护理的同时,积极干预患者心态,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自理康复训练、持之以恒,从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生命质量得以明显改善。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5年我院收治的15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护理研究对象,护理过程将医学常规护理与自理能力训练结合起来,使护理治疗的外因与患者自强的内因相促进,实施重叠式复合护理,比对治疗效果。

2 方法

2.1 医学护理

2.1.1 个性化护理方案

从长期的医疗实践来看,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疗效十分有限,因此,在药疗基础上,多以理疗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而此病的临床表现往往不一,在部位上、疼痛程度上以及发作时间上、甚至在天气上都有差别,为此,我科根据患者的特殊性和病情实际,制定个性化的理疗方案。做到患者不同、方案不同。

从不同患者与病情出发,理疗过程进行了有差别的归类处理,设计了个性化方案。对于附带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出血倾向等较严重的疾病,选择比较保守的理疗方式、避免强刺激;理疗过程避免空腹,以免意外虚脱。理疗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对于心慌、头晕、出冷汗等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调整或者延停,并进行个性记录建档;由于理疗大多直接作用于皮肤,护理人员还要认真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有溃烂、红肿、发痒、皮疹等过敏现象,也要做相应处理并记录归档;电疗处理要以患者的感受适宜为标准,避免强电或者高温刺激,护理人员对此要有全面记录;另外,理疗需要适当的裸露,因此要注意防风与保暖,理疗期间要注意衣裤干爽,避免意外诱因。

2.1.2 理疗的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要努力调动患者的主动性与能动性,配合理疗。通过宣传手册或者临床讲解,告知患者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其中理疗在治疗风湿上具有特别的意义。认识到理疗可以疏通气血与经络,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对于侵蚀修复、关节粘连、阻止畸形关节发展有重要治疗价值。理疗过程中,由于施药在外,直接于患处用药,护理人员要宣教理疗无不良反应、作用直接、见效快、痛苦小等特点,消除患者顾虑,激发患者配合理疗、争取康复的信心。

2.1.3 中医理疗的具体方式

在本次护理实践中,我们分别采用了中频脉冲电疗、中药热敷、中药熏洗、蜡疗、TDP红外线治疗、中药封包、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推拿、拔罐、针灸等方式。

2.2 自理训练

2.2.1 个性化训练设计

在本护理研究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不同关节病的特殊性,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做到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龄而异。自理训练过程特别关注疾病程度、关节部位、器官受累情况并随时修改方案。对于具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诸如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等,基本排除主动性锻炼。对于关节炎急性期,锻炼主要以被动按摩为主,避免负重,甚至可局部制动,确保正确的姿势和功能复位;对于康复期患者要以主动锻炼为主,根据不同患者病情,设计不同的锻炼方式,诸如关节功能锻炼、伸展运动、需氧锻炼、娱乐活动等;对于日常生活训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要求患者借助于工具或者独立完成进食、步行、排泄、洗脸等动作。本护理研究为每个患者设计个性化锻炼作业,有效促进了患者身体康复,提升了治疗效果。

2.2.2 健康宣教

对于关节患者来说,适当的自理锻炼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护理人员要明确告知患者康复锻炼可以减轻或消除疼痛、扩大或者一定程度恢复关节功能,它对于增强体质与免疫力、改善关节运动特质有很显著的医学价值;要督促患者参加康复锻炼,并与病友主动交流、改善抑郁、自闭的不良心态;要鼓励自觉锻炼自理能力、自主完成日常生活事务。康复锻炼不仅治病,更在治心,它对于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改善治疗整体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3 结果

本护理研究主要是基于医学护理与自理训练两个角度,并侧重于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改善患者抑郁与自闭的不良心理,激发患者的自觉能动性。本护理实践取得了明显疗效,患者心态稳定、治疗积极、锻炼自觉,护理满意度为100%。

4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缠身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严重的全身性类风湿关节炎可对心肺功能、肾脏以及神经系统构成侵蚀损害。从病理学分析,患者血清中可见自身抗体,有理由认为该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目前医学水平尚不能对该病的病理机制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可认定的是该病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基于遗传易感性基因,结合外界因素的诱发而成病,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手段。

本护理研究从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出发,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一方面进行中医理疗,以此疏通气血与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阻止畸形关节发展;一方面积极进行自理训练来减轻或消除疼痛、扩大或者一定程度恢复关节功能。本护理研究尤其注重了健康宣教、强调了心理心态对治疗效果的积极意义,通过改善患者抑郁与自闭的不良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在康复锻炼上自觉主动,取得了明显疗效,促进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陈义瑛.优质护理服务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1):189-189.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篇11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107-01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病因复杂,可以出现多关节损害好多脏器受累病变。药物治疗、心里护理和健康教育对RA的患者非常重要。传统的观念认为RA是不治之症,是不死的癌症。因此多数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联合药物正规治疗RA效果良好,多数患者的病情是可以控制的。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临床上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药物治疗、心里护理和健康教育对RA患者的作用极其重要。

1 药物治疗

RA患者药物治疗包括早期缓解疾病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生物制剂和选择性低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许多中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1000万RA患者,以上药物治疗对多数RA患者有确切效果,大多数RA患者经早期药物治疗病情可以得到缓解,不会出现关节破坏及器官损害。但是也有部分RA患者对常规DMARD药物(如甲氨碟磷、来氟米特、羟氯喹、中药雷公藤、白勺等)治疗反应差,病情顽固,反复迁延,后期骨质疏松、关节破坏导致残疾多为不可逆改变,极难恢复。此类患者使用小剂量激素或生物制剂可以获得疗效。目前,临床日益重视RA疾病的骨破坏与炎症分离现象,人们一直在寻找有助于骨重建因子的药物来解决RA患者骨密度(BMD)下降问题。观察发现,云克具有调节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1]。应用云克(鍀-99-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治疗可以起到止痛、消炎、免疫抑制作用,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云克还具备延缓骨质破坏、抑制骨吸收、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对RA患者的骨侵蚀具有修复作用。其促进骨生成、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作用确切[1],从而发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作用 [1] 。该药物治疗RA的优势越来越被临床看好。

近年国内外许多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对RA疗效较好。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具有多效性:调节血脂和免疫功能,具有治疗RA的作用[2],同时可修复骨的显微结构,使骨强度得以加强,具有增加骨密度作用[3]。尤其是对于长期病情反复导致的骨质疏松关节破坏、股骨头坏死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他汀类药物应用还发挥着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等[2]。对于长期使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关节破坏、股骨头坏死也有治疗作用[3]。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对RA患者外周血和滑液中炎症因子的分泌和释放有抑制作用,能够降低RA 的活动度。

2 心里护理:

心里护理对提高RA患者的遵医行为,缩短疾病被诱导缓解的时间,减少或消除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临床观察发现,多数RA患者存在显著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 RA病人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66.2%,焦虑症状检出率为70%。这种焦虑和抑郁病情活动,也许是因疾病过程中的慢性关节变形等因素引起 ,也许是这些患者本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质 ,其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随着RA病情的进展,部分患者出现关节畸形,劳动力丧失,从而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由于RA不能根治,一旦停药或受到外界刺激容易复发,许多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应告诉患者RA的关节侵蚀破坏多数发生在发病的1-2年内。在发病初期如果得不到正规治疗,会很快导致关节畸形和破坏,功能受损,加大治疗难度,降低生活质量,患者在病痛和自身机能变化当中体验到一些灾难性的心理压力 ,这种灾难性的想法会增加疼痛、抑郁、残疾的感觉。另外 ,关节炎患者得到正性支持可能会降低抑郁情绪 ,负性支持可能会加重抑郁。告知患者应接受早期正规治疗,定期医院复诊,应加强用药指导。研究发现,疼痛越严重,患者的抑郁症状越严重。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评估患者的疼痛,并把减轻病痛作为评价护理效果的目标,以减轻患者的心理抑郁症状。如用行为治疗控制病人疼痛、放松训练控制疼痛以及必要时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临床医务工作者在处理病人生理症状的同时 ,应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 ,了解和掌握一般的心理治疗方法。这样可以加强药物疗效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很重要[4]。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在给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消除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通过加强对RA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认识疾病的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和自我保护意识。RA患者的治疗以口服药为主,需要长期用药,个别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应加强用药指导。不能擅自停药,服药期间注意检测药物副作用。生活宜忌潮湿、寒冷,过度疲劳、精神刺激、生活不规律都可致症状加重。RA的患者应注意保暖,防止寒冷的刺激。起居有规律,急性期注意休息。多吃鱼油、含高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摄入高脂、高糖、辛辣刺激性强的饮食。饮食治疗改善患者关节炎症状的可能原因是多方面的,疗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化瘀止痛、行气活血的许多中药对RA有独特的辅助治疗效果。RA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关节骨质较为脆弱,要注意防止关节损伤,有意识的保护好关节。定期复诊目的是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要盲目轻信虚假广告,避免滥用药延误病情。临床观察发现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遵从行为差异有显著性。健康教育后增加了患者认识疾病的知识,树立了正确的健康信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遵医行为明显增强,能够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减少或消除了抑郁和焦虑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不良情绪的调节能力,疾病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4]。因此关注涉及到心理健康及疾病的康复治疗方面的问题,对提高RA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张萌萌,等.云克(鍀-99-亚甲基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骨吸收、骨生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诊断学,2002.9(4):255-256.

[2] 張绍君, 靳洪涛,等.他汀类药物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 11(12):110-113.

[3] 杨建平,王黎明,等.辛伐他汀联合BMSCs 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3):290-294.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14例, 女26例;年龄最大86岁, 最小27岁, 平均 (53.31±4.74) 岁。对照组男16例, 女24例;年龄最大83岁, 最小26岁, 平均 (52.12±3.87) 岁。两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如疾病知识普及、锻炼关节功能、心理护理、环境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对观察组采用西医结合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中西医结合关节护理

关节疼痛是困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根源, 为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 可采用中医疗法减轻患者由于关节疼痛带来的痛楚。主要包括针灸疗法、关节按摩、刺激穴位、中药熏疗法以及中药外敷疗法等。另外, 护理人员还需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 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首先, 可根据西医理论, 使患者在相应设备的辅助下进行关节牵拉、伸展等动作的练习, 也可借助拐杖或矫形器进行关节的矫正。在关节基础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以后, 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进行中医方面的康复锻炼, 包括打太极、练习气功、静心散步等。所有关节恢复锻炼必须循序渐进, 要严格控制在患者的能力范围内, 避免对患者关节造成进一步损害。

1.2.2 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程通常较长, 治疗过程复杂, 并且病情反复, 长期容易导致患者抑郁、焦虑、烦躁、对生活失去希望等不良情绪的产生。针对这种情况, 护理人员可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并采用西医心理学方面的方法缓解患者情绪。其中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心理疗法、操作行为疗法、音乐疗法以及催眠疗法等。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助护理, 分散患者对疼痛的关注度, 从而达到心理疏导的效果。并使用准确、生动、灵活、亲切且合理的语言向患者解释该疾病产生的原理、本质以及特点, 并向其介绍治疗方法、康复疗程等。使患者能在乐于接受的基础上理性看待疾病, 并提高其对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病症的认识。另外, 根据中医辨证情志护理原理, 给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患者授以战胜心理障碍的方法, 帮助其完成自我认识、自我领悟, 从而对自己的态度、情绪进行理性调整, 以更好地配合治疗[4]。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使用两个观察指标, 包括焦虑水平和关节症状体征指标。其中焦虑水平参照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判定, 焦虑自评<50分为无焦虑, 焦虑自评≥50分则为有焦虑;关节症状体征指标的观察包括关节压痛指数、关节晨僵时间以及关节肿胀指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 观察组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晨僵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观察组的焦虑自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长期慢性炎症, 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产生免疫障碍, 导致关节受免疫系统的攻击。该疾病可能造成的后果包括关节变形、关节痛楚、关节磨损、失去部分活动能力甚至残废等[5]。除此之外, 类风湿关节炎将逐步对皮肤、心脏、血管、肌肉以及肺部等造成影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使用控制类风湿药物, 该药物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 可有效阻止关节内免疫细胞扩散从而导致慢性发炎。若关节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可使用消炎药和镇痛药, 缓解患者由于关节发炎带来的痛楚[6,7,8]。除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必要的治疗外, 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同样不可忽略。本研究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取西医结合中医进行护理干预后, 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 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西医结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40) 和对照组 (n=40)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西医结合中医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关节肿胀指数为 (1.98±1.03) 个、关节压痛指数为 (1.67±0.44) 个、关节晨僵时间为 (1.09±0.51) h, 对照组为 (3.31±1.71) 个、 (4.11±2.13) 个、 (3.19±1.33) h, 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焦虑自评分数为 (36.74±5.98) 分, 对照组为 (49.65±4.15) 分,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西医结合中医护理干预, 可有效减轻患者关节疼痛, 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护理效果较为满意, 可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类风湿关节炎,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谢丽琼, 谢祖艺, 陈丽, 等.改良温和悬灸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痹症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1) :22-24.

[2]谢双, 陈莲花, 况凤琴.骨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 12 (6) :50-51.

[3]宋彦.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 36 (1) :132-134.

[4]赵秀兰, 杨辉.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疼痛护理结局量表条目池的初步筛选[J].护理研究, 2014, 28 (4) :1531-1532.

[5]陈思.LEEP刀联合干扰素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4 (9) :2118-2119.

[6]黄静, 王桂林.类风湿关节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z1) :237-238.

[7]王秀静.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外敷治疗的效果及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 (10) :2661-2662.

上一篇:渗漏控制下一篇:财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