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2024-08-19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共12篇)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篇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累及全身小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 可导致多个关节的畸形和功能障碍。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 老年性类风关较为常见。与其他各种老年性疾病一样, 老年类风关的治疗, 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应引起重视。以下就笔者几年来治疗老年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2~2005年在我科室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例, 女性13例, 年龄60~77岁, 病程3个月~22年。其中初诊时伴有发热者4例, 关节畸形者9例, 因关节肿胀不能行走者7例, RF阳性者15例, RF阴性者3例;血沉增快者14例, 血沉正常者3例。合并骨性关节炎者6例, 合并糖尿病者2例, 合并高血压病者4例。所有病例确诊后均应用强的松15~20mg/d口服, 甲氨喋呤7.5~10mg/周口服, 其中4例加用爱若华10mg/d口服, 同时并辅以非甾体抗炎药物、活血化淤药物及防治激素副作用的药物等治疗, 疼痛缓解时间在1~3d, 3~5d后所有下肢活动障碍者, 均能离床行走。所有病例7~14d门诊复查1次, 据患者病情的不同, 酌情调整强的松的用量, 1~2个月后, 除1例外, 所有病例强的松均减为5~7.5mg/d, 仅1例对激素依赖性较强, 激素减量后病情反复复发, 几经反复后, 目前仍用强的松7.5mg/d。所有病例每1~2周复查血常规1次, 未发现因应用免疫抑制剂而发生血细胞下降者。每1~3个月复查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 其中2例在治疗期间发生轻度的肝功能改变, 应用保肝药物后改善, 没有因此而停止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 复查血沉及其他免疫指标检验项目。在经1~2个月的治疗后, 临床症状缓解同时血沉恢复正常。在17例中, 4例失访, 13例仍在继续接受门诊治疗。其中5例病情反复, 其诱因有过劳、感冒、季节改变、自行更改用药剂量等。重新应用原有药物后, 均得到了较满意的缓解。13例患者中, 5例已完全停用强的松, 单用控制病情的药物。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由于应用了免疫抑制剂, 在疾病的不同时期, 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症状, 应用相应治疗后缓解。所有患者为预防感染, 根据患者不同的经济条件, 均在不同时期加用了胸腺因子静点及转移因子口服。收到一定的效果。

2讨论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 笔者对该病的一般情况进行分析, 并对治疗体会进行总结。 (1) 多数患者病史较长, 经多方治疗效果欠佳, 来诊前误诊者较多。 (2) 有些患者虽有明确的诊断, 但在个体诊所及个体游医处就诊者, 用药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导致病情未能得到及时的控制, 已造成关节的畸形、功能障碍; (3) 并发症较多, 脏器功能状态差, 正常剂量的药物难以耐受, 需随时调整用药, 并及时妥善处理好并发症。 (4) 有些老年患者, 没有子女及其他年轻人陪伴, 行动不便, 对某些用药的剂量难以把握, 需要比年轻人更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 有时需要及时的电话随访, 指导用药, 了解用药情况, 及时处理好药物的副作用。 (5) 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不死的癌症”这种观念比较根深蒂固, 导致放弃系统的治疗, 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此情况, 必须进行有效的说服, 并且列举疗效显著的病例作为范例, 使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获得信心。对已经出现明显关节畸形、功能障碍者, 需要耐心地解释接受治疗, 保住未出现功能障碍关节功能的必要性, 并在病情的稳定期, 尽可能地帮助恢复部分关节功能, 进一步增强接受治疗的信心。 (6) 治疗中需注意个体化用药。因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不同, 应在仔细观察病情演变经过的同时, 通过相关辅助检查, 判定病情所处的状态, 及时调整用药。特别是有些病人, 对疼痛较能耐受, 虽病情处于活动状态, 但主诉往往不是很重。如果没有仔细的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的证据, 难以判定其处于活动状态, 以致延误治疗时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 各种疾病在老年群体中的治疗问题都需要规范。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可以致残的风湿性疾病, 直接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真总结其治疗中的经验教训, 是风湿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职责。本文由于病例数较少, 尚不能对某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得出确切的结论, 但在治疗中遇到的一些有关健康教育问题及治疗中需注意的问题, 认为有必要提出并加以总结, 以利于更好地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病痛。

收稿日期2007-07-06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篇2

2.铁板一块,烧热,用厚毛巾包好,洒上米醋。待毛巾冒出蒸汽时,趁热敷患处。每日2-3次。注意防止烫伤。

3.蒲公英根适量。捣烂,装瓶至一半,加满烧酒,放置10天后可用。每早服1次,每次15-20毫升。

4.茄根24克,枸杞子15克,当归、松节、人参、鳖甲、龙骨、牛膝、羌活、蚕砂、独活、防风各6克。共为粗末,用高粱酒500毫升浸泡2周,去渣。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5.桂皮、牛膝、乌药各15克,松针一把,加180毫升烧酒,泡1周以上。每次服半酒盅,久服有效。

6.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各30克。加入50%酒精500毫升浸泡,2周后用之搽患处,每日数次。

7.穿山甲、全蝎、当归、僵蚕、麻黄、桂枝、牛膝、木瓜、杜仲各6克,川断、红花各10克,甘草3克。取乌鸡一只去内脏,将上药放鸡腹中,入锅内煮熟(不放盐),食肉喝汤。

8.桑枝500克,海风藤、络石藤各200克,豨莶草10克,海桐皮、忍冬藤各60克。共研细末,用纱布包好,加水煎煮,过滤去渣,乘热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1小时,7-10天为一疗程。

9.马钱子30克,地鳖虫、地龙、全蝎各3克,朱砂0。3克。先将马钱子用土炒至膨胀,再入香油炸至有响爆之声,外观呈棕黄色,切开呈紫药色时取出,与地龙、地鳖虫、全蝎共研细末,后入朱砂,制成蜜丸40粒。睡前用糖水送服1粒。(若服不周后不见效,可于每晨加服1粒)

10.木瓜、防己、防风、红花各30克,生地、威灵仙、当归、土茯苓各60克。泡入酒中,3周后取滤液。另用白花蛇1条、蕲蛇3条、乌梢蛇3条,泡酒3周后取滤液。两种滤液混合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3次。

11.生石膏50克,薏苡仁30克,防己、滑石、连翘各20克,桂枝、姜黄、黄柏、桑枝、苍术、海桐皮各15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12.附子30克,桂枝12克,麻黄、生姜、防风、白术、白芍、知母、甘草各10克。先煎附子2小时,后入诸药,每日1剂,30剂为一疗程。症状缓解后,方中加黄芪30克,以巩固疗效。

13.制川乌、制草乌、薏苡仁各100克,生地20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50克,制马前子50克。共为细末,过筛混匀。每次用温开水冲服3克,每日3-4次。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篇3

治疗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关节肿胀指数及晨僵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但关节压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有效率占90.32%,治疗组有效率占10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药汤剂、针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观察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老年;中药汤剂;针灸;常规疗法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1.00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逐步破坏性关节炎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初发症状发生在≥60岁的RA称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2],

约占RA的10%~33%。EORA通常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症状不典型、致残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青壮年发病的RA(younger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

YORA),笔者采用中药汤剂配合针灸疗法治疗EORA,经临床对照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EORA患者62例,男20例,女42例;年龄60~8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关节功能分级按Steinbroker标准进行分级。I级:能照常进行日常活动和各项工作。Ⅱ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和某种职业工作,但对参加其他项目的活动受限。Ⅲ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但对参与某种职业工作或其他项目活动受限。Ⅳ级:日常生活和参与工作的能力均不能自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关节功能分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采用2009年ACR和欧洲抗风湿

病联盟(The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联合制订的诊断标准[3]。

1.3 实验室检查 常规查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胸部X线片、心电图、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当定量检测出抗CCP抗体 > 5 IU·mL-1时,判为阳性。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EORA诊断标准;②患者同意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年龄 < 60岁;②严重畸形、残废、丧失劳动能力者;③治疗中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治疗者;④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1个月内曾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等改变病情药物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个别心理治疗及集体心理治疗,帮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忌食辛辣及肥甘厚味之品,禁饮酒、避风寒、慎劳累;病情活动期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病情稳定时应及时注意关节功能锻炼。

2.1.1 对照组 甲氨蝶呤,每周1次,每次7.5 mg,

口服;柳氮磺吡啶,每日3次,每周增加,日剂量0.25 g,

口服,至每日2 g时维持服药剂量,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美洛昔康,每日2次,每次7.5 mg。有胃肠道反应时给予保护胃黏膜对症治疗。

2.1.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以下治疗。①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药用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党参、甘草、当归、芍药、熟地黄各12 g。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熟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痹证属湿热实证者,去党参、细辛、肉桂,加石膏、薏苡仁、桂枝、络石藤。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2次服用。②针灸治疗: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每次选取3~4对穴位,均双侧取穴,行中强刺激。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关节压痛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ESR、CRP、RF等指标变化。

2.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标准[4]。ACR20:检查患者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及膝关节共计28个关节,压痛关节数改善(TJC)≥20%;以上28个关节,肿胀关节数改善(SJC)≥20%;且以下5项中有3项改善≥20%:①患者对自己疼痛的评定(VAS);②患者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PGA);③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PhGA);④采用健康评估问卷(HAQ),患者对自己(穿衣、洗漱、起立、进食、行走、个人卫生、取物、握力、日常活动和性生活)10个项目的21个问题进行评分,经计算得出功能状态评分;⑤急性时相反应物(ESR或CRP)。改善百分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ACR50、ACR70与ACR20相似,只不过各项相应改善的百分率分别为50%和70%。改善不足20%的评定为无效。

nlc202309042118

2.4 安全性评价 对患者每月进行1次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对服药的副作用进行记录,包括眩晕、耳鸣、头痛、皮疹、疲劳、脱发、胃肠道反应、心悸、血压升高等。白细胞< 3.0×109·L-1,转氨酶升高至正常2倍以上者,退出治疗。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3个月后ESR、CRP、RF、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及晨僵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组ESR、CRP、RF、关节肿胀指数及晨僵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但是关节压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4 讨 论

中医理论认为,RA乃因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三气杂侵机体,经络气血闭阻所致,出现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变形强直,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因难以治愈,又称为“顽痹”“尪痹”。

EOR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与YORA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性激素水平变化、年龄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老年病对RA的影响上[5]。失治误治可造成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和不同程度的残疾。甲氨蝶呤作为一种改善病情药物,从疗效考虑,被认为是治疗RA的首选药物,并将其作为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6],因为它能够促进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对免疫反应进行调控,新生血管的形成被阻止,炎性细胞在关节滑膜小血管处的集结也被抑制;同时对体液免疫也有明显的影响,可以抑制RA的病情发展,减缓对骨关节的侵蚀,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2008年ACR发表了关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使用的白皮书,明确指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NSAIDs在风湿病领域仍然是最有用的药物,但是须重视其存在的胃肠道、心血管、肾脏等不良反应。柳氮磺吡啶作为慢作用的抗风湿药,已被广泛用于治疗RA,其作用机制为口服后被肠道细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与磺胺吡啶后,可抑制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形成以及抑制肥大细胞放大炎症的作用,发挥抗炎效应[7],口服后可缓慢起到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血管增生效应,能减轻疼痛及关节局部炎症,改善晨僵、ESR和CRP。

独活寄生汤方药中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强筋健骨,为主药;党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补益气血,有助于扶助正气;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秦艽、防风祛风湿止痹痛;细辛、肉桂发散阴经风寒、搜利筋骨风湿,且能止痛;当归、川芎、白芍益气活血和血。各药合用,是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证明该方具有抗炎、镇痛作用[8],可消除或减轻RA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临床症状,对此类患者具有较好疗效。针灸取穴以疏通经络,理气消滞,解除局部症状,共达治疗EORA之目的。

根据以上观察指标,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疗法可明显降低EORA患者ESR及CRP,提高临床症状改善率。可明显延缓和阻止EORA患者的病情,更能改善关节肿胀及晨僵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参考文献

[1]Klareskog L,Catrina AI,Paget S.Rheumatoid arthritis[J].Lancet,2009,373(9664):659-672.

[2]Olivieri I,Palazzi C,Peruz G,et al.Management issues with elderly-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an update[J].Drugs Aging,2005,22(10):809-822.

[3]Aletaha D,Neogi T,Silman AJ,et a1.2010 Rheumatoid arthritis classincation criteria:an American Coilege of Rheumat0109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J].Arthritis Rheum,2010,62(9):2569-2581.

[4]Felson DT,Anderson JJ,Boers M,et al.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Preliminary definition of improvement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95,38(6):727-735.

[5]栗占国,张奉春,鲍春德.老年类风湿关节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9-101.

[6]王慧彬,周学平.中药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近况[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4):92-93.

[7]吕超智.柳氮磺吡啶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J].医药导报,2012,31(4):537-538.

[8]莫新明.独活寄生汤的镇痛和抗炎作用[J].中草药,1992,23(3):133-135.

收稿日期:2013-05-27;修回日期:2013-06-27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近6年来诊治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66例 (发病年龄60~80岁) , 男33例, 女33例, 其中有关节炎家族史33例占50.0%;非老年发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70例 (发病年龄20~56岁) , 男32例, 女38例, 其中有关节炎家族史30例占42.8%。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报告资料:包括起病方式、首发关节和受累关节等。实验室检查办法、血沉 (ESR) 用魏氏法, 血清C-反应蛋白 (CRP) 和类风湿因子 (RF) 用美国贝克曼Array特种蛋白剖析仪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特点比较:老年组关节畸形53例 (80.3%) , 非老年组关节畸形30例 (42.8%) ;老年组对称小关节受损10例 (15.1%) , 非老年组对称小关节受损65例 (92.8%) ;老年组疲倦、体重下降、营养不良63例 (95.4%) , 非老年组疲倦、体重下降、营养不良38例 (54.2%) ;老年组四肢小关节受损40例 (60.6%) , 非老年组四肢小关节受损68例 (97.1%) ;老年组皮下结节9例 (13.6%) , 非老年组皮下结节42例 (60.0%) 。发现伴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四肢关节畸形表现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 (P<0.01) ;四肢小关节受损、皮下结节发生、对称性关节受损老年组明显低于非老年组 (P<0.01) ;非老年组的风湿因子 (RF) 检出率高于老年组 (P<0.01) 。见表1。

[n (%) ]

注:与非老年组比较, P<0.01。

3 讨论

与非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相比,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病多见, 首发关节以肩和膝关节等大关节累计多见, 呈非对称性表现, 手指小关节损害较轻, 常伴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若不及时治疗可致关节功能损害,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老年组的关节畸形、疲倦、体重下降、营养不良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对称小关节受损、皮下结节明显低于非老年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为RA的一个亚型, 但在临床表现上同非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不同之处[2], 急性发病多, 首发在大关节者多, 尤以肩关节首发多见, 而首发在趾跖关节者少。蒋明等描绘急性发作是EORA的突出表现, 大关节特别是肩关节的受累十分多见, 与YORA相比EORA肩关节受累可达10%~36%, 本组EORA肩关节受累22%。关节发热、肌痛、枯燥综合征、肺间质纤维化、类风湿结节等表现, EORA组多于YORA组, 剖析EORA患者免疫炎症反应重, 易惹起关节外器官损伤, 老年人腺体萎缩, 分泌减少, 更容易继发枯燥综合征。EORA组男性患者较多, 吸烟患者比例高, 而吸烟与肺间质纤维化相关性已得到证明[3]。实验室检查结果中, EORA组RF增高者较YORA组少, 普通RA中, RF的阳性率为70%~80%, 但在EORA中, RF的阳性率明显减低, 约为32%~58%, 值得留意的是在普通人群中, RF的阳性率为5%, 在安康老人中其阳性率既往报道可高达10%~15%, 但通常程度低[4]。因而在老年人中, 对RF的解释应慎重。抗CCP抗体阳性率在EORA与YORA中无区别, 阳性率分别为91%与89%。2000年由Schellekens等初次人工合成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CCP, 以此为抗原用于ELISA检测, 对RA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理性, 并可在其早期以至临床病症呈现前即可呈现。2004年Lopez Hoyos等[5]对57例EORA患者, 49例风湿多肌痛患者和24例安康老年人血清中抗CCP抗体进行检查, 结果发现有65%的EO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 而在风湿多肌痛患者和24例安康老年人组中未发现1例抗CCP抗体阳性者。另有文献报道在一组300例正常老年人群中, 仅1例抗CCP抗体阳性者, 这阐明抗CCP抗体特异性很高。经过本材料比照发现EORA组中ESR、CCP增高比例分别为91%与96%;YORA组分别为67%与77%, 标明EORA组中ESR、CCP增高比例高于YORA (P<0.05) , 提示老年组炎症反应激烈, 但应留意ESR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至少20%~25%的老年人的ESR超越正常范围, 所以在老年人中ESR超越正常范围不一定异常。经过本组材料比照剖析, EORA发病男女比例相当, 大关节易发病, 发病急, 炎性指标高, 关节外损伤多, RF阳性率低。理解这些差别有助于对EORA的认识, 从而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曾惠琼, 何丹, 黄霞, 等.老年类风湿关节炎47例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12) :30-31.

[2]蒋明, 林孝义, 朱立平.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1458.

[3]杨宇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肺功能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 22 (3) :222-223.

[4]太善姬, 金相云, 刘艳奎.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17例治疗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 (2) :190-191.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篇5

1、类风湿关节炎可引发肾病:类风湿关节炎出现肾功能障碍,多与长期使用抗类风湿约和非甾体消炎镇痛约有关,虽然进展缓慢,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2、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类风湿患者因为关节肿痛和运动受限,所以关节附近的肌肉容易僵硬和萎缩,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甚至对患者的心里造成极大的伤害。

3、类风湿关节炎可引发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包炎可高达20%~50%,少数还形成类风湿结节,多数无症状,往往在心脏超声检查时发现。但也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可能。

本期话题:类风湿性关节炎 篇6

北京丰台彦小姐: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的、以关节症状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小关节起病,手、腕、肘、足、膝等关节最常受累,多为对称性,早期可有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晚期可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同时可损害心、肾、肺等内脏器官。如不能及时科学治疗此病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我国初步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3%,以中年女性为多,女性约为男性的3倍。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被阐明,然而在许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它的发病机理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水平、免疫异常以及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基础分泌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我今年36年,最近腿膝关节总是疼,有点儿担心自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请您详细说说得了这病会有什么表现。

山西太原宁先生:

类风湿性关节炎除侵犯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外,同时可累及关节以外其他组织和器官,因此,它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此病多见于女性,有70%的病人为逐渐发病,开始时只有少数关节有轻微疼痛,全身症状不明显。常于数周至数月内逐渐起病,表现为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对称交替性疼痛,并肿胀和僵硬,可伴全身酸痛、乏力、低热和食欲不振等。约有10%患者可呈急性发病,即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或突然发热、全身不适、血沉增快、白血球总数增高。还有20%病人为不典型起病,介于两者之间。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较为突出的特点是早晨清醒后,手关节发僵,握手困难,活动后好转,在医学上称之为晨僵,是病人休息后受累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引起肌紧张所致。晨僵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之一,其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程度成正比。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性关节炎病人也可出现晨僵,但很少有像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样持续1小时以上,甚至整个上午不缓解的。所以,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就诊时,应说明有无晨僵,持续时间多长,这对医生诊断病情是很有帮助的。随着病情的缓解,晨僵的时间会缩短,程度相应减轻。

类风湿性关节炎最突出的症状是疼痛,这也是所有患者活动期必有的症状。疼痛常有三种表现形式:触痛,即触压痛;活动痛,即受累关节活动时才感觉疼痛;自发痛,即安静状态下也有疼痛,有时睡眠中疼醒。明显的触痛与自发痛,提示病人处于急性炎症活动期。肿胀也是比较突出的症状,除活动期外,肿胀局部一般不红,呈常色。手指近端指关节的梭型肿胀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症状。类风湿性关节炎可累及人体187个滑液关节的任何一个,常见受累发病的关节为指、趾、跖、踝等,首次发病以手指关节为多。每个病人受累关节部位不同,数目不等,少则1~3个关节,多则可达30~40个。早期患者可因关节疼痛,肿胀不敢活动,而致关节功能受限,待疼痛肿胀缓解后可以恢复。病变到了晚期,由于关节破坏,关节挛缩、粘连,致使关节畸形,功能障碍,丧失生活、工作能力。

最后,如果患者类风湿因子持续强阳性(定量、高滴度),且病情发展快,程度严重则容易引发其他内脏疾病,如类风湿肺、类风湿血管炎、类风湿结节、类风湿性心肌炎等。

前段时间化验,发现类风湿因子阳性,当时没有注意到,回家后发现却因工作繁忙,一直未能去医院问个明白,因此心里总是不踏实。请问,我是不是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

广东汕头李女士:

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之一,因此有一些病人看化验单上“类风湿因子阳性”,就认为自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不全面的。类风湿因子只报告阳性或阴性是不够准确的,还应报告滴度是多少,因为各医院标准不同。比如北京协和医院1:16为可疑阳性,1:32为阳性,1:46以上才有诊断意义;而北京中医医院1:30以上就有诊断意义。第二:约5%的正常人也有类风湿因子阳性,老年人更高一些,阳性率达10%左右。第三:类风湿因子阳性还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以及肝炎、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痛风等疾病。

由上说明,类风湿性因子阳性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所独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有七项,符合四项才可诊断。而类风湿因子只是其中一项。因此,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阳性就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我母亲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几年了,最近发现类风湿因子是阴性的,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海南三亚林小姐:

一般来说,类风湿因子滴度高,意味着病情严重、预后差。但临床中有一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病情也较重,可在患病期间,类风湿因子始终阴性,这部分病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约占20%左右。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原因有三。其一,不同的检测类风湿因子的方法,其阳性率有所不同。其二,一些患者发病时间尚短,类风湿因子最快也要在发病三周后才显现阳性,只有用灵敏的方法才能检出。而一般的方法在6个月内也不易测出。其三,常见的类风湿因子有lgM型、lgG型、lgA型和lgE型。目前一般只化验lgM型类风湿因子一种,所以类风湿因子阴性只代表lgM型类风湿因子阴性。一部分病人的类风湿因子是由lgG和lgA组成,它们同样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只是用常规方法不能测出。因此有20~3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其类风湿因子始终为阴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会遗传吗?

河南郑州许先生:

类风湿性关节炎会遗传给下一代吗?这是很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家属关心的问题之一。临床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有家族易感性的,如同一家族中可有多人患病,或孪生子共同患病的现象,这提示遗传因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风湿病学者多年研究表明,中国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有一种共同的遗传基因(HLA-DR4),也称易感基因。因此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病与遗传因素非常密切,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遗传,因为其发病是家庭环境,营养状态,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快一年了,去过好几家医院看过。每换一个医院,医生都会给我开不同的药,弄得我毫无头绪。请您简单介绍一下都有什么药能治这个病。

河北石家庄顾女士:

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则上主要是早期治疗,尽快控制炎症,缓解疼痛。目前首选的是免疫抑制药加非甾体类抗炎药,视病情可加用一些辅助用药。非甾体抗炎药有消炎痛、布络芬、扶他林、怡美力等。免疫抑制剂有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此外还有甲氨喋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以及氯喹等药物也经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据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大法,临床大致为寒湿痹、湿热痹、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寒热错杂痹。目前临床常用中成药有益肾蠲丸、追风追骨丸等。

专家简介:周乃玉,女,国家级中医专家,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曾任风湿内科主任,风湿内科学科带头人。兼任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风湿病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委员会委员。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篇7

关键词: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属“痹症”之范畴, 以反复发作的关节滑膜炎为主要临床特征, 早期症状有关节疼痛与活动障碍, 晚期可致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中骨组织破坏, 严重者有残废的危险[1,2]。为了了解中医治疗老年RA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本文分析吉林市结核病医院中医骨伤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4例老年RA继发骨质疏松症病例资料,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分别施治,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吉林市结核病医院中医骨伤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老年RA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34例, 男13例, 女21例, 年龄61~83岁, 平均年龄 (70.6±6.3) 岁。病程1~29年, 平均病程 (7.8±2.0) 年。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标准[3]。所有患者均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畸形与关节功能受限等临床表现, 除此以外有伴有发热2例, 伴有高血压病6例, 消瘦7例, 食欲低下11例, 伴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2例, 伴有双下肢浮肿1例。病因主要有受寒冷潮湿5例, 外伤4例, 劳累5例, 感染6例, 病因尚不明确1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分别施治, 而对照组10例采用西医疗法。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萘普生片 (0.25g/片) 口服, 一日2次, 早晨口服0.25g, 晚上口服0.5g, 服药时间2~3个月。

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分别施治, 可分以下三型。

肝肾阳虚型7例, 症见关节疼痛、口干面赤、五心烦热、易饥纳少、时常低热、不寐心悸、脉弦数、舌红苔薄、X线摄片表明骨质疏松与骨密度低下。治则应为通络清火、填髓滋肝。处方组分一般为:知母、生地、桂枝、白芍、炙蜂房、鳖甲、秦艽、当归、麦冬、骨碎补、丹参、地鳖虫、补骨脂。

肾虚瘀滞型11例, 症见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痛处不移且持续难消、关节活动不便、骨蹉跎、舌瘀苔薄、脉弦滑、X线摄片表明骨质破坏或骨质疏松。治则应为活络蠲痹、益肾消瘀。处方组分一般为:鹿衔草、鹿角霜、仙灵脾、仙茅、刨甲片、干姜、桃仁、当归、苏木、红花、全蝎、蕲蛇。

脾肾阳虚型6例, 症见关节阵痛、畏寒时冷、易泄泻、胃纳欠佳、舌淡苔白、脉濡细、小便清长、X线摄片表明骨质疏松与骨密度减少。治则应为利湿健脾、益肾温阳。处方组分一般为:独活、羌活、威灵仙、桂枝、川苁蓉、仙灵脾、制川乌、牛膝、苡仁、骨碎补、小白花蛇、蜈蚣。

1.3 疗效评判方法

显效:体征症状改善程度超过75%, 关节功能显著恢复, 治疗后随访结果有显著改善。好转:体征症状改善程度超过30%但不超过75%, 关节肿痛症状减轻, 关节功能有所恢复, 治疗后随访结果有好转。无效:体征症状改善程度不超过30%, 关节无显著好转, 治疗后随访结果无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显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表示,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服药2~5个月, 治疗后疗效的比较见表1。可见, 中医治疗老年RA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疗法 (P<0.05) 。

注:*P<0.05, 与对照组比较

3 讨论

RA是最为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小关节对称性疼痛与肿胀, 若不采取及时有效合理的治疗, 一般在3年之内会因关节内骨组织破坏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甚至残废[4]。RA早期可出现骨质疏松症状, 伴随RA病情进展, 加之治疗RA时长期大量服用的糖皮质激素, 会加重骨质疏松症状, 而老年患者更易继发骨质疏松症[5]。所以, 在老年患者RA治疗的同时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国中医传统理论认为RA继发骨质疏松症属于正虚邪实之范畴, 其病机一般为肾脾亏虚, 风寒湿入侵, 从而阻塞脉络。肾生髓, 肾虚易导致髓亏虚, 骨软无力, 继发骨质疏松, 因而治疗应以调理阴阳、补肾益精等为主[6]。本文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RA继发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可有效缓解RA的并发症, 有利于的RA的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袁风红, 邹耀红, 俞可佳, 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与骨侵蚀关系的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9, 13 (12) :841-844.

[2]宋淑菊, 马骥良.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3, 7 (4) :244-246.

[3]林庆衍, 周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 2003, 19 (12) :1384-1386.

[4]朱秀英, 刘歆, 裴丽春, 等.中老年妇女203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病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39) :136-137.

[5]宋淑菊, 马骥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 2002, 41 (2) :128-129.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71例, 男46例, 女25例;年龄60~87岁, 平均年龄65岁, 病程5~10年;对照组71例, 男43例, 女28例;年龄61~89岁, 平均年龄67岁, 病程7.5~11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来氟米特治疗 (治疗组)

(1) 药品选择。性状为白色结晶或粉末, 无臭;化学名称为α, α, α-三氟-5-甲基异恶唑-N-酰基-对甲苯胺;分子式为C 1 2 H 9 F 3 N 2 O 2;分子相对质量为2 7 0.2;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550;生产厂商: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 (2) 治疗。口服, 由于来氟米特半衰期较长, 建议间隔24h给药。开始治疗的最初3d给予负荷剂量一日50mg, 之后根据病情给予维持剂量一日10mg或20mg。

1.2.2 骨肽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

肌内注射, 一次2mL (1支) 一日1次, 20~30d为一疗程。或者静脉滴注, 一次10~20mL, 一日一次, 溶于200mL的0.9%氯化钠溶液, 15~30d为一疗程。

1.3 诊断指标

(1) 腕、掌指、近指关节肿, 至少6周; (2) 对称性关节肿, 至少6周; (3) 晨僵持续至1h (每天) , 病程至少6周; (4) 类风湿因子阳性 (滴度>1∶20) ; (5) 有皮下结节; (6) 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 至少6周; (7) 手X线片改变 (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凡符合上述7项者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4项者为肯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3项者为可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1.4 疗效判定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标准主要有:显效、有效与无效。显效: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表现明显改善或消失, 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实验室指标ESR、CRP、RF等明显改善或正常;有效:临床表现部分改善或减轻, 受累关节疼痛减轻, 功能改善明显, 实验室指标有好转;无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无改善或恶化。显效与有效两者合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 卡方检验, 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 (SPSS的全称是: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 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 说明有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结果

见表1。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 卡方检验, 应用SPSS16.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P*<0.05, 说明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1例腹泻, 1例发热, 不良反应率为2.82%;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 3例皮疹不良反应率为7.04%。总体来说, 来氟米特临床使用更加安全。

3 讨论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ERA) , 大多数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亚型, 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之一, ERA以男性发病率高, 急性起病者较多, 很多以大关节发病为首发表现[1]。但在临床表现上ERA与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有不同之处, 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 反复发作, 呈对称分布, 可能与内分泌、心理、地理、营养、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等方面有关, 是一种高致残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的症状表现: (1) 关节摩擦音。类风湿性关节炎症期, 运动关节时检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细小的捻发音或有握雪感, 以肘、膝关节为典型, 有的关节炎症消退后, 活动关节可以听到或触到嘎嗒声响。 (2) 晨僵[2]。晨僵常是关节受累的第一个症状, 是指病变关节在夜间静止不动后, 晨起时出现较长时间的受累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起床后经活动或温暖后晨僵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 (趾) 麻木感和发冷。 (3) 关节肿胀。关节肿胀在四肢小关节最易检查出来, 而肩髋等大关节肿胀却不易发现。 (4) 关节疼痛与压痛。肿胀是由于关节腔内渗出液增多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改变所致, 表现为关节周围均匀性肿大, 关节疼痛的轻重通常与其肿胀的程度相平行, 关节肿胀愈明显, 疼痛愈重。来氟米特是一个具有抗增殖活性的异唑类免疫调节剂,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活化淋巴细胞的嘧啶合成。体内外试验表明本品具有抗炎作用, 来氟米特的体内活性主要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而产生[3]。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治疗方能及时控制ERA的病情, 减少骨关节的破坏、关节滑膜的改变及改善预后。因此, 早期诊断一直是各国学者关注的问题。目前, RA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及X线改变, 自身抗体是确诊RA的重要依据。临床医生在诊断ERA时还需行血尿酸、关节拍片、骨密度等鉴别检验检查了解全身脏器情况, 防止发生误诊。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 对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 加之老年患者易合并肺心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故在用药方面要慎重, 一旦确诊必须强调早期、联合用药及个体化治疗方案。ERA患者相对于NERA患者有以下特点: (1) 发病急促、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快; (2) 关节外表现中, 患者肺间质病变出现多, 伴发代谢性紊乱较多, 抗CCP抗体检出率高; (3) 女性多见, 男女之比为, 但相对于NERA组男性发病率高; (4) 首发于肩、膝关节发生率高。此外, ERA组关节病变相对温和, 其晨僵时间明显短于NERA组。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 REA主要累及关节滑膜, 以后可波及到骨组织、关节软骨、关节韧带等, 其次为浆膜、肺、心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 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 还有发热、皮下结节、动脉炎、疲乏无力、胸膜炎等[4]。随着病变发展, 患者有不规则发热, 脉搏加快, 显著贫血等表现, 病变关节最后变成僵硬而畸形, 膝、肘、手指、腕部都固定在屈位, 手指常在掌指关节处向外侧成半脱位, 此时患者的日常生活都需人协助。关节受累较多的患者更是不能动弹, 终日不离床褥而十分痛苦。此外少数患者在疾病活动期有淋巴结及脾肿大, 眼部可有巩膜炎、角膜结膜炎等。临床上采用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比较显著, 尽管对照组仅采用骨肽注射液也具有69.01%的有效率, 但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之, 应用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起效快, 疗效显著, 具有较高的显效率, 而且只有2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整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通过进行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观察, 可知其作用显著, 不良反应轻,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的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治疗组71例采用来氟米特治疗与对照组71例采用骨肽注射液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 显效43例 (60.56%) , 总有效率90.14%;对照组, 显效26例 (36.62%) , 总有效率69.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P<0.05,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效果, 使用安全, 副作用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来氟米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永杰, 尹建宝.老年类风湿关节炎50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 18 (10) :38-39.

[2]陈海娟, 杨春梅.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 (4) :433-434.

[3]赵清.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探讨及心得[J].中国医学前沿:学术版, 2008, 3 (11) :88.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1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患者, 年龄60~74岁, 病程均低于12个月。所有患者均经风湿专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其证型为脾肾两虚、寒湿瘀阻证。主证:关节肿胀疼痛;次证:晨僵、关节压痛、屈伸不利、关节发凉、夜间及阴雨天疼痛加剧、四肢厥冷、疲倦无力;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所有患者满足主症, 同时次症中满足不小于4项, 且舌脉象吻合。排除风湿性关节炎、脏器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过敏体质等情况。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s)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 口服甲氨蝶呤片, 每次10mg, 每周1次;依托考昔口服, 每次60mg, 每日1次。

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蚁参蠲痹胶囊口服, 每次4粒, 每日3次。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症状改善后即可将依托考昔科学减量、直至彻底停药。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应用临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4], 分数区间为0~10分, 分数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观察两组患者依托考昔减量及停药时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好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s)

2.2 两组患者依托考昔减量及停药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依托考昔减量及停药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s, d)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无因不良反应难以耐受而中断治疗病例。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 对照组为13.24%,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详见表4。

(n)

3 讨论

在临床上, 类风湿关节炎被公认为最棘手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之一。本病病程长, 症状显著, 患者常年饱受痛苦, 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5]。由于其确切发病机制无法阐明, 只表明本病是自体免疫反应引发, 因而西医临床治疗以抗风湿、遏制自体免疫反应作为治疗原则。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 均是能反映人体内非特异性炎症程度的敏感生化指标。

甲氨蝶呤片是抗风湿最常应用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该药主要通过遏制环氧化酶活性降低人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 从而间接地起到控制非特异性炎症、减轻疼痛的作用。依托考昔片系选择性COX-2抑制剂, 也具有非甾体抗炎镇痛作用, 被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急性期及慢性期的症状体征缓解干预之中[6]。然而, 非甾体抗炎药仅能通过其针对性的功效遏制患者的炎症反应, 减轻疼痛, 但其整体症状体征改善效果相对有限, 且疗程较长。

类风湿关节炎虽然在中医领域无明确病名, 但经由中医辨证可将其纳入“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指出“风湿寒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故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 即内里气血肝肾亏虚, 外受湿邪痰瘀雍滞, 因而必须以扶正固本、攻补兼施为主要治则[7]。蚁参蠲痹胶囊是风湿类疾病常用的中成药, 内含蚂蚁、人参、丹参、鸡血藤、制川乌、桂枝、透骨草、伸筋草、川桐皮、苍术、关黄柏、薏苡仁、泽泻、蜈蚣、乌梢蛇等[8]中药成分, 可发挥补肾健脾、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温经通络的功效,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属脾肾两虚、寒湿瘀阻证患者效果尤为显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合用此药, 可迅速地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症状体征的好转, 显著遏制骨关节炎症。同时, 还可促进西药尽早停药, 不会增加用药安全风险。

本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且研究组依托考昔减量停药更早, 两组不良反应也无显著差异。表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 给予证属脾肾两虚、寒湿瘀阻证的类风湿关节炎老年患者蚁参蠲痹胶囊, 可显著提高疗效, 遏制非特异性炎症水平, 减轻疼痛, 降低西药用量, 且不会降低整体用药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海然, 张欣, 丁静, 等.蚁参蠲痹胶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草药, 2013, 44 (3) :335-337.

[2]侯勇, 赵岩.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 8 (2) :8-10.

[3]王天舒.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45例[J].山东中医杂志, 2012, 31 (9) :663-665.

[4]接红宇, 吴启富, 丁朝霞, 等.痹祺胶囊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32 (2) :195-197.

[5]张士金.乌龙二活桂枝汤熏蒸浸泡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J].中医研究, 2012, 25 (7) :29-31.

[6]秦佰焰, 张波.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6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13) :284.

[7]刘建忠, 王春民, 刘舒堂, 等.蚁参蠲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8, 16 (4) :24-26.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篇10

关键词:关节康颗粒,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一种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免疫病。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双手、腕、足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 也可累及膝、髋等大关节[1]。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滑膜的血管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及滑膜炎导致滑膜、软骨乃至软骨下骨骨组织的破坏。我国发病率为0.32%~0.36%, 是造成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通常将60岁以后首次发病的RA患者称为老年RA。国外的一些文献报道指出[1], 约有1/3的RA在60岁以后发病, 发病率约为2.00%, 明显高于RA总体发病率。老年人的特殊体质决定了其对抗风湿药物的副作用敏感性较强, 为患者选择一种疗效好, 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治疗方案是当务之急。近几年我科应用关节康颗粒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老年RA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风湿科门诊及病房临床确诊的老年RA患者100例, 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 其中, 男12例, 女38例, 年龄60~72岁, 中位年龄66岁, 病程6个月~11年, 中位病程6年。对照组50例, 其中, 男15例, 女35例, 年龄62~78岁, 中位年龄67岁, 病程6个月~15年, 中位病程8年, 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 年龄60岁以上; (2) 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ARA) 1987年颁布的RA分类标准[3]; (3) 不伴有其他影响治疗和监控指标的疾病; (4) 有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 有心、脑、肝、肾功能不全或血液系统损害者; (2) 有严重的胃肠道疾患者; (3) 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 (4) 半年内使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其他中成药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的患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 (起始量为5 mg/周, 1周后升量至7.5 mg/周) , 治疗组加用关节康颗粒, 每次15 g, 早晚各1次, 水冲服, 两组均治疗12周后统计结果。

1.3.2 疗效评价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类风湿关节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 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ESR及CRP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 (2) 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ESR及CRP有改善或无改善; (3) 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 ESR及CRP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校正公式,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8.00%, 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 (P<0.05) , 见附表。

2.2 不良反应

以胃肠道反应为主, 对照组出现12例, 治疗组出现2组。肝功能异常对照组出现2例, 治疗组无明显毒副反应发生。

3 讨论

RA是一种慢性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RA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老年人肝脏代谢和肾小球清除率降低, 应该考虑药物因年龄变化而发生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增加等因素。因此, 选择疗效好而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案难度增加。在选择联合用药方案及确定药物剂量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影响因素[4]。

本方案选择的甲氨蝶呤, 属于细胞毒免疫抑制剂, 主要用于以损害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病, 因其在慢作用药中起效早, 疗效较好, 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线用药[5]。RA治疗指南中甲氨蝶呤的推荐用量是7.5~15.0 mg/周, 会增加老年人用药风险, 对于没有禁忌证的老年RA患者, 甲氨蝶呤的剂量限制在7.5 mg/周, 在6个月内一般是安全的[6]。同时有研究表明, 甲氨蝶呤对于湿热阻络型患者疗效显著, 可能是由于其抗炎作用于中医症型病机相符, 从而发挥较好疗效。但是对于寒湿阻络、寒热错杂、痰瘀互结症型, 单纯抗炎治疗临床疗效不显著[7]。本研究从疗效及安全性两方面考虑, 选用关节康颗粒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中属于痹证, 痹者闭也, 乃气机郁滞、气不化液、津液凝聚, 或阳气衰微, 无力蒸腾敷布津液或日久脏腑功能失调, 脾失健运、聚湿成痰, 或风寒湿三邪滞留经络、营卫失于流畅, 津液流通不畅, 凝聚成痰, 总之上述诸因致使类风湿性关节炎内生痰浊瘀血, 正邪相博, 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 且痰随气而行, 无处不利, 而出现肢体关节肿胀、疼痛、变形、僵直、活动受限等症状。关节康颗粒主要由天南星、白芥子、苍耳子、辛夷、山慈菇五味中药组成, 主要以涤痰、疏通为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南星有止痛作用, 可用于关节疼痛、抗肿瘤, 并可以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生。白芥子能扩张毛细血管, 本方有化瘀改善循环之用。山慈菇有抗肿瘤作用, 可把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生看作关节局部肿瘤, 取其作用抑制滑膜增生, 并可取散结作用而消除肿胀。辛夷的有效成分对类风湿引发的内皮细胞多种反应的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可控制血管增生和滑膜细胞增殖, 从而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进展, 而且还具有对慢性炎症, 尤其是对关节滑膜炎等选择性作用的优点。关节康颗粒的动物实验已经证明, 可以抑制免疫性炎症, 如TNF-α、IFN-γ、IL-8和IL-12等细胞因子。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本实验研究表明, 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应用关节康颗粒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后,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同时不良反应检测结果表明, 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 进一步说明了联合用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关节康颗粒联合小剂量的甲氨蝶呤治疗老年RA是安全的、有效的。同时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能有效的减少患者痛苦,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吴东海, 王国春.临床风湿病学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29-256.WU DH, WANG GC.Clinical rheumatology class[M].Beijing:People&apos;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8:229-256.Chinese

[2]国敏, 王代明.中西医结合三联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8 (5) :107-108.GUO M, WANG DM.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medicin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method of threeclinical observation[J].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Medicine, 2006, 8 (5) :107-108.Chinese

[3]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1999:125-160.ZHANG NZ.Clinical rheumatology[M].Shanghai:Shanghai Sci-ence Press, 1999:125-160.Chinese

[4]栗占国, 王惠.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 2008, 22 (1) :7-11.LI ZG, WANG H.Old ag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rheumatoid arthritis[J].Practical Progress of Geriatric Medicine, 2008, 22 (1) :7-11.Chinese

[5]孙龄云.风湿病临床药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150.SUN LY.Rheumatism clinical pharmacology[M].Beijing:SciencePress, 2005:150.Chinese

[6]刘升云, 高冠民, 刘章锁.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叶酸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研究[J].山东医药, 2004, 44 (17) :34-35.LIU SY, GAO GM, LIU ZS.Small dose methotrexate joint folicacid treatment of senile security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Shan-dong Medicine, 2004, 44 (17) :34-35.Chinese

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手术吗 篇11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尚无特异疗法,内科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炎症、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目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很多,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但是只能起到治标作用,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手术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常用方法,但是手术本身并不能使病人恢复正常,也不能抑制全身其他部位病变的进展,只能创造条件,使疼痛缓解、畸形矫正、功能改善。

不少学者认为可以把关节的滑膜当做一种免疫器官,具有像淋巴结一样的功能,滑膜切除术后可以有效地阻断机体的变态反应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就像一个扁桃体经常发炎的人,在多次运用消炎药物治疗无效后,而采用手术切除扁桃体的道理一样,对于有严重进行性的滑膜炎病人,经充分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病程在半年以上,持续肿胀、积液,而X线片显示尚无骨质破坏者可以进行关节滑膜切除手术,去掉慢性血管翳(滑膜由于长期受到慢性炎症物质刺激增生出的小血管组织),从而达到抑制病情发展的作用,因为在病变的滑膜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最多,而且这些物质对关节可能造成的危害最大,及时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从而起到良好地保护关节、控制疾病的目的。

慢性晚期患者,由于关节软骨丧失,韧带、腱鞘和关节包膜的破朝;或功能减弱、肌力的不平衡以及患者关节活动用力的不同,出现关节不同程度的畸形,甚至出现关节的纤维性强直,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活动,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此类患者可行关节清理 (清除关节软骨和骨头腐烂的部分),将关节中的一些残渣一并清除,以最大限度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对于有严重关节畸形的病人,则要进行畸形矫正,以恢复关节的外观和功能;对于不可矫治的关节,可以采用关节成型或人工关节置换以减少疼痛、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手术吗

周章武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为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慢性炎症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反复发作变化过程。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常表现为关节活动不灵活(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所谓“晨僵”):病人表现为清晨起床后较长时间内的关节活动僵硬,有一种像胶粘着的感觉一样;关节疼痛:关节痛往往从手腕、手指关节和脚趾关节开始,而后向膝关节、髋关节等弥漫,关节疼痛还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此外,还可以出现关节畸形、关节肿胀等;化验检查常常可以出现类风湿因子(RF)阳性,拍X线片可以发现受累的关节间隙变小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至今还不太清楚,可能是因为有一些遗传倾向的人再受到某种感染因素作用而致。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尚无特异疗法,内科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炎症、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目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很多,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但是只能起到治标作用,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手术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常用方法,但是手术本身并不能使病人恢复正常,也不能抑制全身其他部位病变的进展,只能创造条件,使疼痛缓解、畸形矫正、功能改善。

不少学者认为可以把关节的滑膜当做一种免疫器官,具有像淋巴结一样的功能,滑膜切除术后可以有效地阻断机体的变态反应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就像一个扁桃体经常发炎的人,在多次运用消炎药物治疗无效后,而采用手术切除扁桃体的道理一样,对于有严重进行性的滑膜炎病人,经充分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病程在半年以上,持续肿胀、积液,而X线片显示尚无骨质破坏者可以进行关节滑膜切除手术,去掉慢性血管翳(滑膜由于长期受到慢性炎症物质刺激增生出的小血管组织),从而达到抑制病情发展的作用,因为在病变的滑膜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最多,而且这些物质对关节可能造成的危害最大,及时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从而起到良好地保护关节、控制疾病的目的。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将患者采取动态随机化分组方式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2],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3]:以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T值≤-2.5为骨质疏松。排除标准:(1)过敏体质者,对所使用的任何一种药物过敏者;(2)重叠其他结缔组织病者;(3)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4)严重高血压及合并心肺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5)合并肿瘤及其他影响存在的疾病患者。观察组男15例,女35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3.81±5.78)岁,平均病程(4.15±1.74)年。对照组男12例,女38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4.85±5.25)岁,平均病程(5.84±0.3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心电图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清中的IL-I8检查。两组患者治疗以10~14 d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再选择加减药物和药物剂量。对照组采用常规慢作药治疗,其中包括给予患者甲氨蝶呤(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16)口服10 mg/次,1次/周,来氟米特(妥抒)10 mg,1次/d。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哈尔滨誉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001)治疗,将12 ml的鹿瓜多肽注射液融入250 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以10~14 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数、晨僵时间、CRP指标、ESR、血清IL-18指标、VAS评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数、晨僵时间、CRP、ESR、血清IL-18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数、晨僵时间、CRP、ESR、血清IL-18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1、2、3周后,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2.25±1.71)、(1.41±1.06)、(0.74±0.2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3±1.31)、(5.97±0.51)、(4.84±1.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组织增生、新生血管形成的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滑膜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软骨及骨组织破坏,且可累及周围软组织,从而造成患者出现关节变形和持续性疼痛[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临床采用较多的仍是传统的慢作用药,其起效慢,不良反应多,而近年来开始应用的生物制剂因价格高昂也不能被大多数病人所接受,所以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或药物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3]。

类风湿关节炎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早期即可出现骨质疏松,再加上老年患者因年龄大,机体生理活动减少、内分泌、性激素代谢等原因均导致老年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增加。且老年患者因基础疾病较多,非甾体类抗炎药容易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故老年患者可选用的药物更少[4,5]。本次研究中,采用常规治疗患者关节疼痛缓解不明显。而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后,患者疼痛减轻,晨僵时间缩短,CRP、ESR、血清IL-18指标等炎症指标降低。且治疗前后相比,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较小。

鹿瓜多肽注射液是由甜瓜子提取物、肽类生物因子提取物、磷离子、有机钙、多种游离氨基酸等组成的药物。其具有止痛、消肿、抗炎以及调节免疫功效,而且还能促进机体内骨源性生长因子的合成和骨组织形成,其中甜瓜子提取物可改善患者体内微循环、抑制前列腺素的释放,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6,7]。同时多种游离氨基酸可促进患者体内骨源性生长因子合成,促使患者骨容量得到充分补充[8]。除此之外,鹿瓜多肽注射液具有诱导新骨、骨痂形成以及骨折修复的功效,同时鹿瓜多肽注射液还可促进骨桥蛋白、骨粘连素以及Ⅰ型胶原的合成,并可缓解炎性反应,从而减轻关节炎及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9]。

ESR、CR是临床中常用的炎症反应指标,而IL-18为滑膜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炎性介质,观察组患者经常规慢作用药联合鹿瓜多肽治疗,其ESR、CRP指标明显下降,说明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减轻炎症反应有效,而且能减少炎症因子IL-I8的释放,鹿瓜多肽注射液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慢作用联用有较强的协同作用,不良反应较小,用药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数、晨僵时间、CRP、ESR、血清IL-18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3周后,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常规慢作用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所以其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被广泛使用。

摘要:目的 探索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动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数、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清IL-18指及治疗1、2、3周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数、晨僵时间、CRP、ESR、血清IL-18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周后,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2.25±1.71)、(1.41±1.06)、(0.74±0.2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3±1.31)、(5.97±0.51)、(4.84±1.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效果显著。

关键词:鹿瓜多肽注射液,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疗效

参考文献

[1]陈美玲,周学平.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中医病机探讨.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4):42-43,64.

[2]刘彦洁,杨慧君,王晓宇.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4(7):49-50.

[3]廖康汉.中西医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分析.中医临床研究,2015(7):56-57.

[4]王莉枝,王彩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机制.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68-70.

[5]李图力·古尔.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3(30):176-177.

[6]黎家楼,黄勇,梁景星,等.鹿瓜多肽注射液、鲑降钙素注射液结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1):3475-3478.

[7]沙艳梅.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老年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2):188-189.

[8]温克寒.地塞米松注射液和鹿瓜多肽注射液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佳木斯大学,2014.

上一篇:无公害鸡蛋生产技术下一篇:低浓度有机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