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舞蹈教育

2024-11-17

中学舞蹈教育(精选10篇)

中学舞蹈教育 篇1

“艺术教育”, 本身是一门多元化的教育的结合体, 它的多元化体现在很多方面, 它是形体艺术与思维艺术的有机统一, 也是现今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即使在两千多年前的平民教育中舞蹈教育也是不可缺的, 它已成为凝聚民族的一种力量。正因如此, 在当今学校艺术教育中, 舞蹈教育重新被人们所重视。

1999年6月, 中共中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正式把舞蹈教育列为了美育的范畴, 幼儿园、中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必修课。2007年教育部又推出《中小学校园集体舞》, 决定自2007年9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广, 可见舞蹈课的重要性之所在。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中学舞蹈教育进行阐述:

一、融情于理融会贯通

要让学生喜爱舞蹈这门艺术, 首先就是让学生了解舞蹈, 有关舞蹈起源之说已形成重大流派, 最广泛的理解是起源于劳动。舞蹈总是能与“情”编织在一起的.舞蹈能以优美的形态抒“情”感受“情”论“理”宣扬“理”, 使学生视听结合感受“情”认同“理”, 以强悍的艺术形态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在初二年级《珍爱生命》这一课中, 当时我播放了一段舞蹈《一片羽毛》伴随着音乐, 当同学们看到, 舞蹈演员用肢体动作展现出鸟因同伴离去时的悲伤, 鸟儿们对生命的渴望, 在生命垂危时候的挣扎, 很多同学都激动的说, 我们要向鸟儿一样不屈服, 勇敢, 坚强!由此而见, 舞蹈艺术是抒发“情”的艺术, 是“情感”的宣泄形式。要让学生在学习舞蹈, 体验舞蹈, 感受舞蹈的基础上, 提高审美目标, 了解中国舞蹈艺术所追求的艺术魅力——以人优美协调的身体动律, 来搭建与天、地、人之间和谐的情感桥梁, 追求“善”与“和谐”, 提高自身价值观。

二、以舞融情渐入佳境

以舞融情, 渐入佳境, 兴趣培养, 是关键。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握这一关键, 就是找到了开启舞蹈艺术教育宝库的钥匙。现代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曾在《对教育之意见》中提出了“美育”的思想, 对中国教育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育, 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接受正规舞蹈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与坚忍不拔的精神, 为他们以后待人接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舞蹈艺术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历史轨迹和人文环境。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校园舞蹈艺术教育行为, 能够作用于中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层面, 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 调节中学生正确的情感和心理, 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气氛。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责无旁贷地由舞蹈艺术教育来承担。可以说舞蹈艺术教育担负着通过审美活动, 培养具有正确审美观的人, 以及保持人性的完整, 使人和谐自由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 任何一件使他们产生兴趣的事情, 他们都愿意快乐的接受。2007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 把兴趣教育作为青少年舞蹈教育的核心内容, 对广大舞蹈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是舞蹈教育理性的回归。在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中, 我编排了群蹈“古城寻梦”, 在排练现场, 舞蹈开头以春游的形式出现, 排练了数遍都不满意, 效果也不好。第二天, 我改变了排练方案, 放音乐时告诉学生, 每个同学自由结合编排一组动作, 以“春游”为主题, 同学们感到新鲜, 很有趣, 虽然很多动作创作的不成熟, 但经过我的改动, 也得到了很好的排练效果, 在排练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一直都很高。在舞蹈教育过程中, 除了要调动学生的兴趣, 充分运用现有“声、光、电”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美的情境, 同时还要运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要素积极“启发”、“诱导”与“感化”学生的心理, 充分挖掘教科书上或活课外艺术活动中, 深层次的美感及其内容。

三、把握精髓整体推进

作为综合性艺术, 舞蹈与其他艺术门类发生着密切的关系。舞蹈的动静、悲喜在音乐的节奏与旋律的氛围中充分流露。舞姿的造型、画面的构图与颜色的渲染以美术的线条和色彩为审美基础。舞蹈的审美与想象又是在文学的思路和审美想象中进行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舞蹈进行精心雕琢的同时, 对其它艺术学科也进行了沟通与渗透。这就扩大了审美能力培养的范围, 从而深入挖掘和建造了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 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 舞蹈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 舞蹈的情感是与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所以, 情感是舞蹈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也是舞蹈审美感受的动力中介。又由于审美教育在形态特征上具有体验性、自发性和主动性, 舞蹈又以独有的肢体语言表现作品的内涵、作者的思想, 其情感体验是由直观的舞蹈动作审美自然的过渡到情感审美。因此, 舞蹈艺术的审美过程, 就是以舞蹈的审美体验为主线而展开的舞蹈审美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通过舞蹈这个审美媒介来焕发受教育者的美感, 使他们了解舞蹈审美知识, 在参与舞蹈艺术实践的过程中, 通过自由审美的观照, 得到感官的愉悦, 意象的感悟, 并超越功利意识, 而达到陶冶情操, 提升精神境界, 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认清形势多措并举

中学教育因所处特殊时期及在传统认识的局限下, 往往把除“正科”以外的学科都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内容, 更不要说是舞蹈教育了, 因而舞蹈在我国中学校园里的普及困难重重;舞蹈教学常常作为音乐教学的辅助手段, 如果不是参加演出, 或是有所需要, 大部分学校都不会开设单独的舞蹈课;舞蹈师资缺乏同样也引不起重视, 多年来, 中学的舞蹈教学一般就是由音乐教师兼职。目前, 在发达城市中的中小学舞蹈特长教育搞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中等城市舞蹈教育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其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与传统认识的影响, 发展情况令人担忧, 一些农村学校, 有关舞蹈方面的图书﹑音像资料匮乏, 舞蹈教学硬件设施缺乏, 从而使学生对于舞蹈教育受制明显。

基于以上认识, 推进和普及青少年素质的全面发展, 应从以下入手:首先, 把舞蹈教育列入中小学义务教育法。以美国舞蹈教育为例:美国的舞蹈教育是小﹑中﹑大学一贯到底的, 构成一条直线, 形成了一个体系。1994年美国通过了《美国教育法》, 确立了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并且将舞蹈教育列入艺术教育的重点。现在, 美国的舞蹈教育已经十分普及, 其舞蹈课程已经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 美国已由一个没有自己舞蹈文化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舞蹈的中心, 它对舞蹈普及教育的高度重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次, 提倡开展各种形式的舞蹈教育。比如, 业余舞蹈培训学校可以是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的补充。这些培训学校把受舞蹈教育的权利给了大众, 是普及青少年舞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如何普及我国舞蹈教育, 正如吕艺生教授所说:“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 是一种将舞蹈教育渗透在普通教育中的制度。它与普通教育同步进行, 教育覆盖面很宽, 这种制度对于提高全民舞蹈文化水平, 提高普通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对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综上所述, 舞蹈教育可以极大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 可以培养青少年身体协调性以及团结协作的品德。使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认识水平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它是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着脚点, 把舞蹈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入到学生日常艺术教育当中, 无论是在学生的感性发展, 还是理性发展上, 都能得到显而益章的效果, 达到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目的。

摘要:中学舞蹈教育日益成为我国素质教育内的一个重要内容, 伴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规范化, 中学舞蹈教育的内容得到不断的丰富与扩展, 正确把握其精髓并将其与时代性相结合使其勃发生机是摆个每个舞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我们试从理性感悟到方向性培养再到重点解析将该问题深入阐述。

关键词:艺术教育,舞蹈,兴趣培养,理性回归

中学舞蹈教育 篇2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 舞蹈表现力 培养

一、概述

舞蹈表演是表演者对自身情感和动作整体表达的过程,是对舞蹈艺术中所包含的情感、美进行表达的一个过程。舞蹈表现力是舞蹈表演中的灵魂,只有抓住灵魂,才可以真正的提高表演者的表演水平。在当前中职舞蹈教学阶段,很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舞蹈技巧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很多舞蹈表演者在完成表演之后,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在完成基本动作和技巧之外,整个表演的过程不够丰满,难以给人以较深的印象和心理上的感触。从另一方面来说,舞蹈的表演过程与诗朗诵的过程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诗朗诵在进行表演中,即便是朗诵的内容正确,但是没有合理的融入情感,也难以与听众产生良好的共鸣和互动。一个舞蹈表演的表现力,需要表演者在完成基本动作技巧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情感,真正的实现与观众心灵上的沟通和互动。下文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几个方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二、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

教师在对学生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舞蹈技巧培训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不同舞蹈风格,并且认识到人体律动与情感的对应关系,努力的让学生对动作与情感进行联系。学生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深刻理解,有效的结合自身所学的情感表现知识和技巧,让学生的表演动作充满张力。这种对情感的表现能力,也将作品中艺术美感进行了融入,实现了学生对审美感知过程的提高。这种情感教学的融入,需要表演者将自身实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自身想象力进行结合。一个人的阅历一般都是有限的,并且所经历过的生活也是相对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的,很多情感的表达需要通过想象力来实现。例如,对军旅题材的舞蹈作品表达上,很多舞蹈表演者可能没有军旅生涯的经历。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可以通过充分的想象和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对于军旅生活进行大致的体验,结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置身处地的将自己想象成艺术中的人物,将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进行深入的结合,从而更好的提高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2.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理解

舞蹈内容的编排,经过一整套艺术的创作流程,对于舞蹈中的动作赋予了深刻的艺术情感与内涵。舞蹈表演的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舞者通过对舞蹈内容结合自身的技巧进行表达,展现了舞蹈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蹈技巧只是表演过程中的基本内容,而不是主要内容。在实际舞蹈内容练习中,一般都从如何对舞蹈动作要求进行满足入手,从技巧的角度来完成舞蹈的基本内容。针对于这种情况,就很难对舞蹈的内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难以实现全面的表达。在拿到新的舞蹈内容上,我们要从全面的角度来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对某个具有浓重地区性色彩的舞蹈内容研究上,我们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并且领会创作者的实际意图,对各个舞蹈动作设计的缘由进行自我分析和理解。这种分析方式,可以有效的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舞者进行结合,更好的认识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理念,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方向。这样一来,舞者就可以对于一些舞蹈中的内容进行自我的再创造,通过简单动作的演示与反复练习,提高对作品认识的深度,在表演过程中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舞蹈内容当中,提高整个表演过程的张力和表现力,拉近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是对艺术学生培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保证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关键。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两者相互依存、相伴相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古代舞蹈就已经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进行实现。舞蹈表演者在进行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其本身要对于音乐的基本风格、内涵、节奏等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并且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为自己舞蹈的学习和表演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音乐本身不仅是背景和伴奏,从另一方面来讲,音乐更是舞蹈作品深层次的一种呼应,对于表演者的情感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并且引导关注产生共鸣。在进行实际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基础乐理的学习,对于音乐中一些音色、音高、和弦、调式等概念进行掌握,并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视唱联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悟。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采用一些标准的钢琴乐器来进行练习,并通过采用五线谱进行训练,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视唱和音乐辨识能力。

教师也要对于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分辨出音乐的不同风格,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对于一些经典舞蹈作品中的音乐,教师可以单独的进行提出分析,让学生自主的对音乐的风格与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再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观看,进而锻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广泛的,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对音乐历史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系统的环境中对音乐的流派、时代特点、艺术成就等进行学习,让学生对音乐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不断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训练和把握,才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更好的进步与提高。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舞蹈艺术是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并且是世界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艺术表达形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舞蹈艺术在表达的过程中,受到文学、美术、音乐等多方面学科的影响,对于舞者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针对于现阶段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来看,整体学生不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其本身难以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把握与理解。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提高,并且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现阶段很多中职院校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了一些选修课,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学习,进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艺术形式也在不断的丰富当中,如果不具备一个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真正的实现作品的艺术价值,这对于舞蹈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束语

论中学生舞蹈素质教育 篇3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及载体

1.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的内涵很丰富, 素质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人。所以说, 素质教育不全是蹦蹦跳跳, 不全是轻松活泼, 这要根据教育实施的对象展开, 同时, 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时也要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 我们要明确素质教育是为整体的教育教学服务的, 我们不能光强调素质教育却忽略了教育教学水平, 应该说素质教育与教学或者直白地说对提高升学率并不矛盾。

2.素质教育需要载体。提到素质教育, 它就需要一个载体, 通过这个载体达到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 目前这个载体主要是音乐课、美术课, 而舞蹈这个载体相对来说薄弱一些, 这与教育基础和教育习惯有关, 所以从舞蹈作为素质教育载体的角度出发, 首先, 要培养中学生对舞蹈的兴趣。而中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特别注意, 重视。因此, 教师要去耐心引导, 创造条件, 让学生尽量感受舞蹈美的旋律。中学生舞蹈教育是审美的教育, 一切美好的事物, 会让人赏心悦目, 感到愉快, 能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中学生舞蹈的素质教育中, 能让中学生快乐起来, 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这就达到了舞蹈作为素质教育一种载体的作用并利用它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舞蹈教育对中学生的作用

1.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生理素质。

舞蹈具有强身作用, 这在科学界早有定论, 具体包括强健骨胳、减低罹患骨质疏松的机会, 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大肠癌的机会, 增加关节的灵活和柔软度, 减少受伤的机会以及消耗热量, 维持适当的体重, 等等。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而有些学生的身体有陀背、歪脖子、椎体歪斜等现象, 但通过舞蹈的训练可以纠正由于不良习惯造成的变形, 舞蹈的快速和多样化发展, 使舞蹈完全可以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要。

2.舞蹈可以增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当众锻炼的机会, 心理素质差, 畏惧当众发言和表现自我。比如,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踊跃发言, 通常大多数学生会保持沉默, 不敢发言, 生怕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这些学生缺乏自信, 害怕表达, 而通过舞蹈训练能挖掘人体的美, 这种自信会在日常的训练中一点点的积累起来。因此, 进过一段时间学习舞蹈的学生, 不再畏惧当众表现自己, 并逐渐培养出一种表现欲望。

3.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力, 热爱生活, 情感真挚。

舞蹈是一门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艺术, 这种投入是艺术一种特有的现象, 它可以让你忘记一切的痛苦不安、悲痛不满和过度兴奋, 它通过不断的身体训练与心灵进行融合, 与大自然进行融合, 与社会与亲情与朋友进行融合, 它会让人更加的热爱生活, 并在生活中保持一种真情实意;同时还能了解感受各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舞蹈是一种艺术, 观看和亲身体验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只有参与其中, 才能更好地体会舞蹈的魅力。同时, 每一种舞蹈都集成了不同的文化, 因此只有亲身学习, 才能真正感受各种舞蹈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意境。比如, 少数民族的舞蹈可以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三、中学生进行舞蹈素质教育的建议

1.要选择适合中学生的教材或者说要选择适合个体的舞蹈

除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外, 在选择教材时, 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1) 要根据这个阶段的中学生的理解能力, 接受能力来施教, 在选择教材时要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舞蹈的动作要简明、活泼、形象。在教学中把所学的舞蹈讲给学生听, 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内容, 促使学生跳起舞来能创造性地表达各种舞蹈形象。如舞蹈《风》, 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 你想想和感受风的形体, 把自已当做风来表现, 再加上教师形象的讲解, 学生在跳舞蹈时会觉得很开心, 感觉自己就像风一样。 (2) 选择名家名校编辑的舞蹈教材, 这些教材都是经过实践证明, 符合中学生实际情况的。 (3) 音乐的选择, 对于中学生学习舞蹈来说, 音乐也是第一课。首先, 还是从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节奏开始。在教学中, 注意选择一些形象鲜明、优美热情、节奏明快的音乐和青少年歌曲, 毕竟大部分中学生可能是刚刚开始接触舞蹈。

2.准确的示范和正确教授动作

舞蹈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 是用身体和节奏来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 在教学中用生动的形象去启发学生。首先, 示范动作要准确, 节奏要鲜明, 要有充沛的感情。如舞蹈《蛇》, 老师在示范的时候就要感觉自己像一条游来游去的蛇, 在中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学生才会更投入地去表演。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定要将讲清楚动作的要求、要领。不能只图快而一下子教很多, 在教学生新动作时, 先让学生把教过的动作做到位后再教下一个动作, 如果一旦形成怪毛病, 纠正起来就困难多了, 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舞蹈艺术的美感是由舞者心理现象、文化素养集合于他们的身体动作之中体现出来的, 如果教师在运用示范法和讲授法的时候, 缺乏对舞蹈教材的理解和表现, 或是不能够由始至终地示范美, 并完成引导学生表现美的任务, 那么审美过程或审美中介就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反而会削弱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发展。

3.感情是舞蹈的灵魂

中学生往往只注意舞蹈步伐和动作而表达不出感情。感情是通过眼睛来表达的。在训练中, 要启发中学生的内在感情, 就要训练学生的眼睛, 让学生的眼睛随着老师所指方向移动, 能在空间利用假设目标而转动。舞蹈老师还必须懂得学生舞蹈的创作, 才能及时反映学生的思想和情趣。学生舞蹈的动作应形象、直观, 决不能追求难度。要不断地注意观察, 去捕捉学生动作的造型, 并进行提炼, 逐步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 设计学生舞蹈动作时, 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自然素质, 克服其不足, 力求舒展、开放、动作鲜明欢快, 丰满有朝气, 充分把握中学生思维形象具体性、好奇性、幻想性和模仿性。发挥其长而避免其短, 使他们的表演动作更有感染力。通过这样的训练, 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的面对人生和挫折。那么, 素质教育就不是一句空洞的词汇了。

浅议中学舞蹈队的有效教学 篇4

【关键词】舞蹈 训练 选拔 实践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242-02

一、引言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有效渗入,加之教师的队伍的丰富,很多中学都开始构建自己的舞蹈兴趣小组,一些学校还组建了自己的舞蹈队,吸引那些对舞蹈表演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意识。

二、中学舞蹈队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

现代升学压力使得很多家长、学生对智育学习的意识一直比较强,他们在学习语数外等知识的时候有着更多的积极性,然而在美育的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很多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几乎为零[1]。在舞蹈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相关舞蹈动作的诠释、对经典音乐的解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审美情操的提升,使得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二)改造学生的人生价值理想

社会问题通过多元化的现代方式渗入到中学校园之中,很多的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将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舞蹈教育渗透着很多积极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关的音乐解读,让学生受到很多正面的、积极的思想教育,从而提升他们对相关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因此,在改造学生人生价值观上,舞蹈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中学舞蹈队的选拔要求

(一)选拔是自愿的原则

中学舞蹈队是一个流动性较大的地方。每年都有毕业生离开,因此每年舞蹈队都需要进行新鲜血液的输入。舞蹈队的选拔需要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为只有学生对舞蹈感兴趣,才能在学习舞蹈过程中克服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强化自己的舞蹈素养。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正真的热爱舞蹈,学生才能持之以恒的练习舞蹈。因此自愿是舞蹈队选拔的前提。

(二)学生的先天条件

舞蹈练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天条件,高中生一般都是16到18岁之间,他们正处在青春期,身体还在不断发育。那些肢体的柔韧性、协调能力、平衡感的高中生都是可以被选进舞蹈队,这些能力都是参加舞蹈队的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这些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在进行舞蹈练习的时候能否将一些动作做到位,做出情感[2]。除了肢体的上述条件之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舞蹈是以音乐的背景,展示人体的肢体语言。因此舞蹈练习者需要对音乐这一舞蹈背景有着一定的感悟,可以有效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也是舞蹈队选拔学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学生的身体匀称,五官端正也是舞蹈队选拔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舞蹈队教学和训练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基本功的练习

中学生具备良好舞蹈基础条件的人数不是很多,很多的学生将参加舞蹈队作为自己陶冶情操、丰富阅历的一种手段。因此舞蹈队在接受的新生中,很多都是没有舞蹈基础的,他们在舞蹈领域就是一张白纸。因此,舞蹈队的训练需要从最为基础的基本功开始。强化学生在舞蹈基本功方面的练习和训练,因为这是舞蹈初学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以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和动作的感觉为主,腰腿能力和技巧练习为辅,“直、绷、软、开”基本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舞蹈动作练习的平衡性等。具體来说,教师需要突出零基础学生的舞蹈基本功练习。这种练习需要循序渐进,分层次开展,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快基本功练习的进度,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需要耐心开展基本功练习的指导。加强基本功练习,可以实现学生舞蹈基本素养的提升,从而可以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舞蹈角色。例如开设芭蕾舞形体课,训练方法把上可采用压腿、甩腰、踢腿等,把下可采用芭蕾舞手位、芭蕾舞脚位、擦地、蹲等组合训练。通过芭蕾形体训练可以“修饰”、“矫正”舞蹈队员的不良姿态,造就挺拔、优雅、协调的体态。中国古典舞教学也强化基本功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舞身韵最基础的基本元素。如:“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多种动律元素的训练,然后再让学生练习舞姿、体态、路线等。注重气息、意念、神韵等内在韵律练习。强化基本功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更加稳定的发挥自身掌握的舞蹈技巧,使得他们可以将很多的舞蹈动作更好的表演出来。

(二)舞蹈训练的多元化

学生舞蹈练习需要突出多元化的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克服舞蹈练习的困难,使得他们可以持之以恒的进行练习。首先,强化学生对经典舞蹈的鉴赏[3]。组织学生观看国内比较经典的舞剧,让学生从这些经典的舞剧中,体会到自己练习相关舞蹈动作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音乐感悟。东北秧歌讲究热烈、火爆、逗趣、诙谐,有一套完整的表演形式,“扭”、“绕”二字可以概括其动作的精髓;藏族舞蹈教学,在掌握了藏族舞的特殊体态后,要把握藏族舞蹈“颤、开、顺、绕”的四大特征,在鉴赏相关的舞蹈形式的时候,强化学生对他们舞蹈特点的把握。其次,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团队协作能力。因为舞蹈指导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难以兼顾所有的学生,对他们舞蹈动作的完成情况不能完全掌握,同学之间可以实现相互帮助。两个学生可以相互观察对方在相关舞蹈动作的完成情况,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对方将动作做到位。能力较强的老队员也可以指导新队员。训练方式的多元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练习兴趣,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坚持舞蹈训练。

(三)多参加舞蹈演出,拓展实践教学

演出是提升学生舞蹈素养的重要实践教学手段。舞蹈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教育系统文艺比赛等活动。一方面,加强固定舞蹈节目的排练。排练节目的时候,需要在换位、相互配合等方面加强学生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整个节目的观赏性。另一方面,多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演出。演出现场错综复杂,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指导教师将学生带到演出现场,不断感受现场氛围,实现他们实践经验的历练。多参加演出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降低他们的紧张情绪,达到高效实践教学。

五、结语

中学舞蹈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提升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训练方式,强化他们的基本功练习,拓展演出实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琴.四川省非中心城市中学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A].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search and Reform(ERR 2015),2015,04:132-133.

[2]杨红英.舞在其形 美在其中 意在其智——谈舞蹈教学中的美育特质[A].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s and Society(ICSSS 2012),2012,11:189-190.

浅谈舞蹈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中学生,作用

素质教育的提出并且实施在当今已经取得很好的成效。但是,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重视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让舞蹈教育帮助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 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在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 我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政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做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 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对学生进行政治观点的教育, 通过对学生意志、情感和品质的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讲解, 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3.劳动技能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生产、生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教育。4.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形成健全的人格。5.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已在全国展开, 尤其是中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惹人关注, 而舞蹈作为一种提高中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其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它与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舞蹈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拓展、发展舞蹈作用的途径, 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舞蹈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1. 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个优秀的中学生不光要具有积极乐观、团结互助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还更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时期是中学生们塑造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 是人生的第一大转折点。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所有综合素质中的灵魂, 而现阶段,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个体个性的弘扬, 使广大的中学生在接受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时产生一些抵触心理, 他们不愿意被动的去接受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 而更喜欢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所以, 在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中, 我们如果是通过简单的反复说教的形式, 中学生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而舞蹈是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让学生们欣赏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舞蹈, 教师讲解和引导, 使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舞蹈内容的学习和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 我们可以以舞蹈的方式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从而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 欣赏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 该剧中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 是100多位穷苦的农村女孩子, 为反抗封建压迫和争取男女平等, 在共产党组织领导下, 勇敢地拿起了枪。剧中人物不怕苦、不怕牺牲、相互团结战胜恶势力的拼搏精神以及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都具有很强的宣传性和教育性。又如, 舞蹈《让座》, 表现了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故事, 舞蹈中有让座、搀扶等细致的情节表演, 在排练过程中要求中学生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 而是通过他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 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

2. 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

中学生将来就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是每个中学生所必备的, 没有一副好身体, 就没了“本钱”, 没了“本钱”谈任何素质都是口若悬河。中学时期是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身高、体形、体重从少儿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期。在中学生时期身体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 许多学生由于缺乏认识而变得孤僻, 没有以前活跃了, 下了课也总是坐在教室里, 这种情况女生尤其明显。此外, 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 父母把孩子视为“宝”, 什么事情都不让做, 学生缺乏锻炼, 再加上许多高科技进入家庭中, 电视、电脑成了当代中学生的玩伴, 他们整天坐在家里看电视、上网, 身体缺乏锻炼, 造成视力严重下降, 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体育锻炼严重缺乏等不良现象。

通过舞蹈可以提高中学生的机体素质, 也能使中学生的形体得到美的训练。对于学生机体能力的提高, 我们采用“超负荷”训练, 当然所谓的“超负荷”是不要超出生理极限的, 在学生身体能承受的情况下增加一定的负荷。举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 如果一个学生在初次上舞蹈课时能跳十个小跳, 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他是很有可能做一百个甚至两百个小跳的, 这就是学生机体体能得到了锻炼, 也是中学生体质得到增强的一个表现。从形体美来看, 许多中学生有弯腰驼背的不良习惯。通过舞蹈教育中的形体训练课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学生在做伸展、拉伸的动作时将自己的身体慢慢打开, 从而纠正弯腰驼背的恶习, 也消除了学生生活中的各种不良姿势和习惯, 使身体逐渐形成挺拔、匀称、完美的体态。

3. 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许多中学生被动学习, 压力很大, 有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严重的甚至出现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中学生要具备怎样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心理呢?

首先, 要先正视自我。如果连自己都不肯定自己, 那别人也不会肯定。舞蹈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回自信, 从而正确审视自己。许多中学生胆子很小, 心理素质极差, 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舞蹈表演学习后, 他们习惯了在人前说话或者是跳舞。可以说舞蹈教育给中学生自信心的锻炼提供了一个平台, 多参加一些舞蹈演出, 经常跟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调节改变中学生的偏激、暴躁心理。

其次, 学会跟人沟通。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性格都比较霸道孤僻, 不懂得谦虚忍让, 所以在与人沟通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舞蹈教育中群舞的学习可以帮助中学生体验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乐趣, 并获得与人正确沟通的方法。例如编排一个生活化舞蹈, 将每个人平时跟人沟通的形式都演绎出来, 再经过讨论、筛选留下最恰当的一些沟通方式, 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气氛下学到知识、技能。

最后, 拥有正确的情绪表达、发泄方式。有些中学生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 如撕课本、扔东西、打人等, 这些都是很不好的现象。中学生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果任由其发展, 后果将不堪设想。例如, 傣族舞蹈音乐优美舒缓, 舞蹈动作缓慢优雅, 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及品质也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在心情浮躁烦闷的时候跳傣族舞蹈会很快将那颗浮躁的心安抚下来, 这样既调节了自身的情绪, 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

4. 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学时期也是学生心理从不成熟转变为成熟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学生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能力也是当前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我们经常说, 一个人美不美不在他的外表而在他的内心。如果他穿着华丽、容貌俊俏, 可拥有一副蛇蝎心肠, 那他也不是“美”的, 相反即使相貌丑陋但拥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 他就是“美”的。现在的中学生过分的追求明牌、相互攀比的行为实质上是审美情趣扭曲的一种现象。

通过学生在形体课中的训练, 使学生拥有高雅的气质和美的形态, 告诉学生这样的他们已经很“美”了, 不需要再追求什么明牌, 只要穿着大方得体就很好看、很精神,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教动作, 学生模仿动作, 让学生找到身体动作最美的那个姿势, 在不断的模仿练习中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模仿反应能力。在不断的舞蹈欣赏过程中, 学生会有最初的胡看乱看到学会欣赏并且点评, 这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的一个很明显的表现。

三、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效实施的途径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是存在很多弊端, 如应试教育制度仍然残留、许多人对素质教育的含义理解不清晰等。舞蹈教育作为中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形式存在着, 它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应得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1. 思想上要重视

素质教育是当代必须施行的一种教育制度, 它应该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而且要得到最根本的推行。当前存在一些教育状况, 一些地区为了提高升学率, 对教育部门下发命令、硬指标, 即要达到多高的升学率, 这样的情况就是“领导苦抓, 教师苦教, 学生苦学”, 这从根本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必须实施并且取得更好的成效, 就需要从思想上改变领导班子们, 让他们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不要将高升学率作为衡量工作效益的唯一指标, 不要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2. 课程改革

现在一些中小学院校根本未开设舞蹈课程, 忽视了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应该尽快改变这种现状, 尽快将舞蹈课编入中学生的课程中。

在一堂舞蹈课堂中,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在上课一开始准备一小片段舞蹈给学生欣赏, 让他们先感受、欣赏美从而激发中学生的表演欲望。教师在旁边也要鼓励学生, 如果经过持之以恒的锻炼或者学习, 也会表演出如此美妙的舞蹈的, 从而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和自信心。在紧接着的形体训练课中, 我们要注意学生是不是都跟着我们的步伐来做伸展、拉伸运动。不要忘了随时跟学生做交流、沟通, 纠正学生们的错误动作, 让学生尽量做到身体的极限, 从而使学生学习了一天的身体得到放松和拉伸。当学生掌握了一套拉伸动作以后, 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教新的形体训练组合。拉伸活动做完了之后, 就是舞蹈组合的训练了。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总体素质来选择舞蹈组合, 不能选的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在教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也不要一味的只教动作, 那样会很乏味, 学生学起来就缺乏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教学手段, 比如, 将学生分组比赛, 每组都有舞蹈素质好点和差点的, 让素质好点的学生帮助差的学生学习动作。这样还能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 培养中学生团结互助、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训练舞蹈技能, 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巡视, 纠正错误的动作。在下课前还要再跟学生沟通, 聊聊本堂课学生的感受如何, 学到了什么知识, 本课的内容掌握了吗, 以及学生还想学的舞蹈吗等, 做到深入到学生当中, 从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 用舞蹈教育将学生们“全副武装”起来, 向着具有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进军”。

3. 组织课外活动

利用节假日多举行一些演出活动, 让学生们自己来组织规划。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们的组织应变能力, 也能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例如, 十月一号组织一场“庆祝国庆节”的晚会, 主题就是“中国”。这样学生们就会从多个方面对这个节日展开调查和编排。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们还会学到不少历史知识甚至名人轶事等。在编排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有分工, 这样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培养学生间互帮互助的品格和相互团结的精神。学生们准备的各个节目以及上课作品的表演在得到观众们的肯定和鼓励时, 学生们的自信心、兴趣会提升, 同时也为以后的舞蹈学习增加动力。

总之, 舞蹈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舞蹈, 可以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塑造学生的外形美和内在心理美, 培养了中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同时采取正确的方法措施, 发挥舞蹈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培养出具有高智能的中学生, 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储备后续力量。

参考文献

[1]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2]温柔.舞蹈生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3]资华筠, 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5]郭振有.教育督导与素质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6]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国际论坛[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7]孙孔懿.教育失误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8]刘旭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本[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6.

中学舞蹈教育 篇6

一、广博的知识

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必备的职业品质, 是教师职业形象、文化知识、育人能力等涵养的总和。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舞蹈具有其它艺术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强体, 而且具有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和竞争意识、开发智力和提高能力的功能和作用。舞蹈教学活动是中学舞蹈素质教育实施的渠道之一, 在这过程中要使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头脑中应具备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功能”。作为一名舞蹈教师, 仅有精通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 还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要传授舞蹈技能, 还要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动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而教师对知识渴求的广度和深度, 对引导学生发展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实施有意义的学习, 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德育教育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舞蹈教学的重要任务, 也是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中学生的优良品德和行为、艺术修养、美的情操等, 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而是必须要经过长期的有目的的教育和培养方能形成。舞蹈教育的内容丰富, 表现手法和形式多种多样, 其本身就蕴含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如在进行舞蹈的各种演出实践与比赛活动中, 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准教材内容中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 并使其互为渗透, 落实在教学之中, 把德育教育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三、过硬的语言艺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训练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好的高尚的情感来。”由此可见, 舞蹈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 决定着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效率, 亦将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思维能力, 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因此, 教师在语言能力在舞蹈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过硬的语言艺术包括: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良好的身体语言能力, 良好的语言艺术感染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能的重要保证。如在舞蹈教学中, 单一动作及组成, 动作的要点、难点、方法的实施, 手段及改进等, 都需要口头准确表达。精炼、生动、有趣、高超的语言艺术能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挖掘学习者的智能与体能。同时, 教师语言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等变化, 能使学生通过听觉中枢, 刺激动觉中枢, 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到喜欢学习。

四、正确的动作示范能力

作为舞蹈教师, 既要一专, 更要多能。尤其舞蹈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 是融教师的技术、知识、技能、身体素质为一体的职业素质的综合体现, 也是衡量舞蹈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百闻不如一见”, 对于舞蹈技术的学习和动作的掌握而言, 正确的示范起着事半功倍的效能。例如, 教授“乌龙绞柱”时, 在没有示范前, 学生容易出现“担心”或“怕”的心理, 怕动作不到位或气质类型不对等心理, 此时, 教师若以富有感染的示范动作和熟练的舞蹈技能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就能消除“怕”的心理, 从而达到自觉地去学去练。因此, 要提高教学质量,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舞蹈教师必须具备正确、优美的舞蹈技能, 用自己美好的舞蹈形象去感染学生,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五、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

舞蹈教师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业务能力的强与弱, 是衡量一名舞蹈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舞蹈教师首先要掌握本专业的丰富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 同时还应掌握相关艺术学科的知识, 如音乐、戏曲、戏剧、影视、美术等学科知识, 并能把有关的知识与舞蹈教学相结合, 用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天职就是教好学生,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 只有善于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 刻苦钻研业务, 学而不厌, 积极探索和掌握教学规律, 精通教学技艺, 才能使自己的业务精湛, 使学生对舞蹈学习兴趣浓、信心足、主动性高, 更自觉地学习, 教学效果才更明显。

总之, 在深化学校素质教育教学中,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 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准, 以德育素质为先导, 以高超的语言素质为手段, 以娴熟的业务水平为前提, 以良好管理素质为保证, 才能成为一名思想政治合格、教学业务过硬、工作作风优良的中学舞蹈教师, 为更好地推动学校素质教育, 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寒梅.中学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3)

[2]龚倩.中小学舞蹈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中学舞蹈教育 篇7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表现力,培养

“舞蹈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宝贵、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实的表现。”这是闻一多先生对于舞蹈的理解。由此可见, 舞蹈是美的艺术, 是善于抒情的艺术, 是人们内心情感世界最动荡不安的时刻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 是表达人的内在心态, 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

近年来, 在许多舞蹈比赛中, 舞蹈技巧的难度往往被视为衡量舞蹈质量和水平高低的标准。这就使不少舞者只注重技术技巧的训练, 而忽视了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养。作为舞蹈教师,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从理论上培养学生的舞感, 更要让其深刻、细致地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从而让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能力, 提高身体素质, 增强艺术感染力

良好的舞蹈表现力是建立在规范准确的舞蹈动作之上的, 因此舞者个人动作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衡量舞感水平的根本前提。要培养舞感, 离不开扎实的舞蹈基础、全身各部位动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协调性。通过规范专业的训练可以逐步增强舞蹈技术技巧能力, 不断提高肌肉组织、关节韧带之间的协调性。

提高身体素质, 一方面是训练技能, 一方面是对自身动感准确性的培养, 它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和舞者全身心的配合来体现的。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舞蹈表现力的优劣往往就是透过手指、脚趾尖的延伸, 肢体转动的方向、屈伸的程度, 和对动作点、线、面的把握这些看似细小却最不能忽视的地方显露出来, 注意每一个细节, 动作便赋予感情, 舞蹈感染力也就随即增强了。

二、观察、体验生活, 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舞蹈想象能力是舞蹈最重要的创造能力之一, 只有靠舞蹈表演者的丰富想象, 才能激发表演者来自心灵的表演激情, 增强表现力。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将丰富的生活体验与舞蹈训练、表演结合起来, 对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舞蹈艺术的原型来源于生活, 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 舞蹈形象的塑造也是为了再现生活、反映生活。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只有经常深入到现实生活中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 观察人物的心理情感状态及外在的表现, 并对这些来自生活的素材进行理性的分析揣摩, 全身心地、深入地进行体验和感受, 并把这些切身体会和感受融入到舞蹈及人物情感之中去, 才有可能提升舞台表现力, 完美演出作品。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意利用生活体验, 启发、激励学生大胆的幻想, 丰富其想象力。如, 看见牵牛花, 就启发学生联想正在滴滴答答吹响的小军号;看到的春雨, 就启发学生想象小草破土而出的嫩芽……通过这样的想象, 能让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情感与意境有更深刻、更生动的领悟和体验, 进而将作品中具体形象的联想和自己的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自己的舞蹈动作更富表现力。

三、准确把握音乐节奏感,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古人云:“舞为乐之容。”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离开了音乐, 舞蹈就是体操。舞蹈音乐风格各异, 节奏鲜明, 旋律优美, 在音乐的伴奏下, 可以使舞者尽情自如地展现动作, 抒发出情感, 使动作、音乐和情感达到完美的统一, 从而提高其表现力。IDTA英国国际舞蹈教师协会考官王子文先生曾讲到:“你要达到舞蹈最高境界, 就必须让音乐与舞蹈结合一体, 用感情去欣赏音乐产生不同的表情韵味, 将音乐扩散到你身体周边, 这样, 你就达到了舞蹈最高峰。”在教学中, 我们不难看出, 对音乐节奏感好的同学比音乐节奏感稍差的同学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和情感语言以及整个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与流畅性都要强, 这证明了音乐节奏感好差是舞蹈演员表现力水平高低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高校舞蹈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音乐的节拍, 加强对音乐理解力的训练, 分析其节奏类型, 进而准确把握音乐节奏, 培养和提高舞蹈表现力。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升

高校舞蹈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还需要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方法, 变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主, 努力尝试将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例如, 在教授藏族民族民间舞时, 以情境教学法的方式, 引导学生。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 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藏族记录片的方式, 畅游西藏。通过学习舞蹈语汇, 亲身体验藏族的民俗、民风和特殊的感情表达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另外, 要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需要敏锐地观察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在舞蹈表现力中存在的问题, 对那些在舞蹈表演中表现得信心不足或缺乏兴趣的学生, 切不可放任自流, 而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感染学生, 及时沟通,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帮助学生从狭隘走向广阔, 进而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去提高舞蹈表现力和表演能力的意识。

五、加强学习, 培养综合素质, 提升艺术修养

舞蹈不仅仅是狭隘意义上的身体律动、舞台上光鲜的娱乐, 更是一个反映社会文化风俗的途径。纵观中外舞蹈历史发展, 不难看出舞蹈作为一门艺术, 是文化历史的一个入口和载体, 通过它可以了解不同时空下人们的风俗、观念、生活内容和历史风云。正是因为舞蹈的这一属性, 舞蹈表演者要想更好地表现舞蹈就必须拥有广博的修养, 以及文化知识、艺术功力和生活积累。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 我们教师必须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时关注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与自身涵养的提升。如, 除了要求学生加强对舞蹈、音乐、美术、影视等艺术科目的学习外, 更要涉猎人文、社科、历史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还要掌握舞蹈创编能力, 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培养创作能力, 以抒发感情, 提升表现力。此外, 也要让学生多接触社会, 参加各种社会艺术实践, 参与各类演出活动, 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舞台经验, 进而在实践中增强舞蹈和舞台表现力。

古人云:“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而是要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中日积月累完成的。产生舞蹈感觉需要身心机能, 构成舞蹈感觉需要综合文化素质, 我们要重视舞感、重视对舞感的开拓, 在丰富自身肢体语言的同时, 使舞蹈表演风格多样化, 使舞蹈不仅是动作的展示, 更是舞者内心感情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刘阳.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1 (05) .

[2]彭涛.关于高校舞蹈教学的思考——谈舞蹈表现力[J].才智.2012 (19) .

[3]曾珍.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研究[J].大众商务, 2009 (12) .

[4]符姗姗.论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 (12) .

[5]孔湘华.浅谈舞蹈教学对学生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07) .

中学舞蹈教育 篇8

舞蹈表演是表演者对自身情感和动作整体表达的过程,是对舞蹈艺术中所包含的情感、美进行表达的一个过程。舞蹈表现力是舞蹈表演中的灵魂,只有抓住灵魂,才可以真正的提高表演者的表演水平。在当前中职舞蹈教学阶段,很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舞蹈技巧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很多舞蹈表演者在完成表演之后,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在完成基本动作和技巧之外,整个表演的过程不够丰满,难以给人以较深的印象和心理上的感触。从另一方面来说,舞蹈的表演过程与诗朗诵的过程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诗朗诵在进行表演中,即便是朗诵的内容正确,但是没有合理的融入情感,也难以与听众产生良好的共鸣和互动。一个舞蹈表演的表现力,需要表演者在完成基本动作技巧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情感,真正的实现与观众心灵上的沟通和互动。下文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几个方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二、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

1. 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

教师在对学生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舞蹈技巧培训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不同舞蹈风格,并且认识到人体律动与情感的对应关系,努力的让学生对动作与情感进行联系。学生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深刻理解,有效的结合自身所学的情感表现知识和技巧,让学生的表演动作充满张力。这种对情感的表现能力,也将作品中艺术美感进行了融入,实现了学生对审美感知过程的提高。这种情感教学的融入,需要表演者将自身实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自身想象力进行结合。一个人的阅历一般都是有限的,并且所经历过的生活也是相对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的,很多情感的表达需要通过想象力来实现。例如,对军旅题材的舞蹈作品表达上,很多舞蹈表演者可能没有军旅生涯的经历。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可以通过充分的想象和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对于军旅生活进行大致的体验,结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置身处地的将自己想象成艺术中的人物,将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进行深入的结合,从而更好的提高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2. 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理解

舞蹈内容的编排,经过一整套艺术的创作流程,对于舞蹈中的动作赋予了深刻的艺术情感与内涵。舞蹈表演的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舞者通过对舞蹈内容结合自身的技巧进行表达,展现了舞蹈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蹈技巧只是表演过程中的基本内容,而不是主要内容。在实际舞蹈内容练习中,一般都从如何对舞蹈动作要求进行满足入手,从技巧的角度来完成舞蹈的基本内容。针对于这种情况,就很难对舞蹈的内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难以实现全面的表达。在拿到新的舞蹈内容上,我们要从全面的角度来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对某个具有浓重地区性色彩的舞蹈内容研究上,我们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并且领会创作者的实际意图,对各个舞蹈动作设计的缘由进行自我分析和理解。这种分析方式,可以有效的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舞者进行结合,更好的认识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理念,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方向。这样一来,舞者就可以对于一些舞蹈中的内容进行自我的再创造,通过简单动作的演示与反复练习,提高对作品认识的深度,在表演过程中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舞蹈内容当中,提高整个表演过程的张力和表现力,拉近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是对艺术学生培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保证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关键。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两者相互依存、相伴相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古代舞蹈就已经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进行实现。舞蹈表演者在进行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其本身要对于音乐的基本风格、内涵、节奏等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并且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为自己舞蹈的学习和表演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音乐本身不仅是背景和伴奏,从另一方面来讲,音乐更是舞蹈作品深层次的一种呼应,对于表演者的情感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并且引导关注产生共鸣。在进行实际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基础乐理的学习,对于音乐中一些音色、音高、和弦、调式等概念进行掌握,并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视唱联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悟。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采用一些标准的钢琴乐器来进行练习,并通过采用五线谱进行训练,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视唱和音乐辨识能力。

教师也要对于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分辨出音乐的不同风格,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对于一些经典舞蹈作品中的音乐,教师可以单独的进行提出分析,让学生自主的对音乐的风格与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再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观看,进而锻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广泛的,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对音乐历史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系统的环境中对音乐的流派、时代特点、艺术成就等进行学习,让学生对音乐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不断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训练和把握,才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更好的进步与提高。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舞蹈艺术是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并且是世界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艺术表达形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舞蹈艺术在表达的过程中,受到文学、美术、音乐等多方面学科的影响,对于舞者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针对于现阶段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来看,整体学生不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其本身难以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把握与理解。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提高,并且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现阶段很多中职院校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了一些选修课,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学习,进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艺术形式也在不断的丰富当中,如果不具备一个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真正的实现作品的艺术价值,这对于舞蹈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束语

中学舞蹈教育 篇9

【关键词】 中学;舞蹈教学;“人性化”设计

舞蹈被称作“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并非过誉之词。因为舞蹈在形体美的律动中,不仅有音乐的节拍,有绘画的造型,有文学的情韵,更有身心的协调与高度契合。这种生命化的舞蹈内涵,却在普通中学模式化的舞蹈教学中被抽空,教学脱离生活,教学过程缺乏美感,课堂训练变成肢体的机械运动……多数舞蹈教师只注重舞蹈排练的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应与学生内心感受结合,忽视了舞蹈教学中极富情感与人性的一面。可见,加强舞蹈教学的“人性化”设计,是提高舞蹈教学美感价值的重要一环。

一、突出舞蹈艺术“力”的特征,展现舞蹈的“生命化”色彩

舞蹈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语言”,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思绪。这是一种具有动态美、和谐美的艺术,决定了它的教育手段不应该是硬性灌输或强迫接受,而是通过美的人体动作、姿态、表情所呈现的一系列优美形象来象征生命的美。美国女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认为“舞蹈是梦幻的力”,是一种充满梦想的生命力的展示。

舞蹈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开设一些欣赏课,加深学生对理想与生命的理解。中国的著名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就是优秀的教学材料,学生看了以后往往都被吴琼花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生命意志所感动,被娘子军蓬勃的朝气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所吸引,生发出学习芭蕾的兴趣,以便在舞台上能完整地展示自己,展示生命的力量。这种欣赏、感染、启迪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生命的感悟。

舞蹈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开设一些观察课,加强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验。许多舞蹈的姿势都源于对大自然的模仿。如傣族舞蹈的动作、姿态和手势,很多是从模仿孔雀的吃水、嬉水、照水、走路得来的,其他如朝鲜族舞蹈模仿白鹤、蒙古族舞蹈模仿驯马、传统戏曲的兰花指模仿女红针线等。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明白自然形态的东西经过美化改造,可以变为舞蹈的“语言”,反过来,通过练习舞蹈,也可以体验到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无穷乐趣。

舞蹈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开设一些活动课,加大学生对自己生命潜能的开发。舞蹈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舞蹈基本知识、技能技巧;还要设计一些舞蹈组合片段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智能,让学生在不断模仿中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生命潜能。

二、遵循舞蹈艺术“真”的理念,体现舞蹈的“生活化”气息

舞蹈源于劳动,现在还有许多民族舞蹈就是直接表现劳动场景,本身就是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生活画面。在劳动中可以领悟到舞蹈姿势的真实内涵,也能体会到舞蹈表演的艺术真髓。在舞蹈教学中可以活动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精神、磨练他们的意志和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首先,舞蹈排练从艰苦的基本功训练到演出,本身就是一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过程,它能让学生得到克服困难、战胜疲劳、锻炼毅力的心理体验,从而使人的意志力经此过程的磨练得到提高;其次,在舞蹈演出中培养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我校舞蹈队在平日的训练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训练用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落实。舞蹈教室的布置及物品摆放,学生都会自行安排。因为在学生的心里已经养成了自理的习惯,以劳动为荣的观念促使他们把自己动手做好舞蹈活动的准备工作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生活规律。在演出时,孩子们自己准备演出服装、道具;有时一场演出几次换用服饰,他们都能做到自己动手,敏捷勤快、准确无误。这个例子说明,参与舞蹈演出是培养自理能力和劳动观念的良好机会。

三、忠实舞蹈艺术“美”的规律,实现舞蹈的“健美化”功能

舞蹈教师应从审美的三大特征为基础为学生设计教案,并通过科学的形体训练,让学生拥有健美的身材。

首先是审美认识的提高。在舞蹈教学这片宽广的天空中,我常常会带学生去看气象万千的舞蹈世界。让他们了解:朝鲜的长鼓舞、夏威夷的草裙舞、巴西的桑巴舞、里约热内卢的加菲拉舞和布宣诺斯艾利斯的米隆加舞等等,让学生领略完各国舞蹈风情后,和学生一起了解著名芭蕾舞剧和中国传统的古典舞,从《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的审美认识,促进学生学习芭蕾的决心,从古典舞的审美认识,引导学生注重到古典舞的规范性、严谨性、典雅性、均衡性、和谐统一性、传统性、经典性和那独具风格的代表性。

其次是审美情感的激发。西方近代戏剧家席勒早就指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用优秀的舞蹈作品感化、教育学生,是舞蹈以情感人、以美感人的重要特征,但实际的操作效果更为鲜明。在舞蹈教学中,可以抓住节奏美、音乐美,以律动、舞蹈带动听觉欣赏,就是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音乐,使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听音乐上。前不久我就采用了这一种教学方法,在无任何准备练习的情况下,给学生播放一段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律动,课堂会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如痴如醉地模仿骑马奔驰;会按乐曲高低起伏、节奏变化做指挥动作:会跟着音乐发出马的嘶鸣声;还会尽情地表演蒙古族舞蹈……这时的学生非常兴奋,已在律动中体会了乐曲的意境和情感;并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感到身心愉悦。这类活动并不要求整齐划一,但共同点是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感受节奏美,从而真正地聆听到了音乐之美、领悟到了音乐之美、享受到了音乐之美。通过其审美情感的激发,将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反映到舞蹈的学习中来。

再次是审美娱乐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参与欣赏与表演舞蹈的机会,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可见,舞蹈老师应从舞蹈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诸方面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除了审美情趣的培养之外,舞蹈在形体健美中的作用也不能忽略。舞蹈的本体是肢体运动。中学时代正是学生长身体的黄金季节,身体深处的意识在热情地呼唤着舞蹈教学。老师应该运用科学的舞蹈基本功进行常规训练,,使舞蹈学生的肌肉呈条形生长;以柔美的身体韵律训练,使身体曲线优美舒展;以欢快的动律训练和轻松的舞步,使骨骼、韧带、关节在灵活性和柔韧性等方面得到运动和发展,并通过舞蹈矫正不良的形体,改善过于肥胖或者瘦弱的儿童的形体,从而使学生的生理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最终拥有健美的形体和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舞蹈教学的“人性化”设计应该做到“润物细无声”。作为艺术教育,它的本质是首先是培养人,其次才是培养专家。我认为舞蹈教学应该在“生命化”、“生活化”和“健美化”的设计中促进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一堂舞蹈课的合理设计,会使舞蹈教学充分体现人性和人情的内涵,充满生动、活泼的气息,使舞蹈教学富有时代朝气和青春魅力。

参考文献:

①欧建平.舞蹈美学[M].东方出版社,1997.04

②胡经之.文艺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01

③[法]卡琳娜·伐纳.舞蹈创编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学舞蹈教育 篇10

所谓舞蹈表现力, 实质指舞蹈表演者将舞蹈内容和内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 然后通过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表现出来, 同时结合舞台效果和音乐, 使观众从这种表现力中体会到舞蹈所要表现的内涵1。当前, 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只培养学生掌握舞蹈技术和技巧的能力, 而忽略其舞蹈的表现力。舞蹈的灵魂就是舞蹈的表现力, 倘若一个表演者仅有娴熟的舞蹈技术和技巧, 无具备舞蹈表现力, 则只能称为匠人, 而不是舞蹈大师。所以,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 培养学生舞蹈的表现力, 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如何培养学生舞蹈的表现力

1. 增强舞蹈动作的规范性

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这是因为准确的舞蹈动作, 能够为良好的舞蹈表现力奠定坚实的基础2。表演者的舞蹈动作也可称为基本功, 是从事舞蹈艺术所具备的能力, 其中包括多种能力, 如身体力量、控制能力、软开能力和协调能力等, 对于舞蹈专业学生而言, 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才能够将舞蹈表现力进行快速提高。所以, 在舞蹈课堂上,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基本功的掌握程度, 严格训练, 尽量使学生了解基本功的重要性, 提高全身各部位动作的协调性以及敏感力, 特别注意舞蹈细节, 如手指或脚趾尖的延伸, 肢体屈伸的程度和转动的方向等。例如, 教学《傣族精灵》这一课时, 教师先向学生讲解傣族音乐的风格, 然后让学生掌握其节奏特点 (主要是二拍子) , 最后掌握傣族舞的基本动作, 特别是其中的“孔雀手势”及“踮脚走”, 教师务必加强训练。

2. 提高音乐节奏的准确性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能够促进学生提高舞蹈表现力。音乐在舞蹈作品中, 发挥着衬托作用, 若舞蹈作品没有音乐的支撑, 则属于一个既枯燥又令人乏味的肢体动作, 从而无法将舞蹈所表现的内涵进行体现出来。由此可见, 提高音乐节奏的准确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舞蹈课堂上, 必须将舞动的配乐详细讲解于学生, 尤其是舞蹈高潮的重点音符, 更加仔细讲解, 使学生跟上音乐节拍, 并充分把握主题音乐的节奏。例如: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可将学生分成几组, 接着编排不同的舞蹈, 与此同时, 配上相应的主题音乐, 让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掌握音乐的节奏, 由教师给予每组打分, 以此评价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掌握程度。如此一来, 不仅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而且增强他们掌握音乐节奏的能力, 进而进一步提高其舞蹈的表现力。

3. 提升学生对舞蹈的情感性

一般情况下, 某些舞蹈教师由于受到传统舞蹈教育的影响, 错误地认为舞蹈只是一种技术或技巧教学, 学生无需理解舞蹈作品内容, 仅具备娴熟的技能即可, 从而导致一些学生过度重视舞蹈表演, 而忽略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3。然而, 如何促使他们主动学习舞蹈理论知识, 则需要提升他们对舞蹈的情感性, 同时, 情感性对舞蹈的表现力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即良好的情感性可提高舞蹈的表现力。生活中的自然情感可随意的表现, 但是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艺术却不一样, 需要不断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通过加工自己体验的各种情感, 将其审美价值进行充分挖掘, 并以此表现出独特的情感。所以,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 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舞蹈作品内容, 进而提高他们对舞蹈的情感性。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关于藏族舞蹈的时候, 先指导学生了解藏族的生活习性, 接着深入观察舞蹈动作。在藏族舞蹈中, 其腿部动作不仅多, 而且也比较灵活, 这与西藏的生活习性相关, 因此, 只有全面了解作者创造意图和作品内容, 不断提高对舞蹈的情感性, 才能将其舞蹈表现力进行充分表现, 同时给人以美感。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中, 不仅需要增强其舞蹈动作的规范性、提升其对舞蹈的情感性、提高音乐节奏的准确性, 而且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然而,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则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和体验生活。舞蹈艺术主要来源于生活, 舞蹈作品以及舞蹈形象均产自生活, 同时, 舞蹈艺术也服务于生活, 即其舞蹈形象塑造的目的是反映生活和再现生活。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 是由创作者与表演者不断深入了解生活, 观察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心理情感, 并认真分析和揣摩这些素材, 并得出一定的感受及体验, 从而将这些体验融入到舞蹈中。所以, 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把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舞蹈训练充分结合, 极力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想象力, 进而表现出良好的舞蹈表现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藏族舞蹈的时候, 由于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去过藏区, 难以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藏区的一些图片或视频给予学生们观看, 让学生们根据图片或视频幻想自己就是一名藏族, 同时深入感受着藏区生活, 尽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于舞蹈训练中, 通过舞蹈动作和藏区生活的结合, 将完美的舞蹈姿态进行展现4。

三、结语

总而言之, 舞蹈表现力在舞蹈艺术教学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教师们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如增强舞蹈动作的规范性, 提高音乐节奏感的准确性等, 从而促进舞蹈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摘要:目前, 随着我国舞蹈事业不断快速发展, 舞蹈教育也不断深入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应用, 难以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舞蹈的审美标准也逐渐转向舞蹈本身艺术特质, 主要强调舞蹈编排的思想性及美感, 尤其是舞蹈表演的表现力, 需要加大重视。本文针对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表现力,培养

注释

11.曾珍.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研究[J].大众商务, 2009 (12) :23-30.

22.屈秀英.在舞蹈教学中如何挖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J].大众文艺, 2011 (01) :89-90.

33.李美虹.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 2010 (03) :56-60.

上一篇:企业宣传报道下一篇:高分子吸油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