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知识

2024-07-07

护理学知识(共12篇)

护理学知识 篇1

摘要:通过对石河子卫生学校毕业生在各家医院实习期间的内科护理工作能力的临床调查和分析,最终实现中职《内科护理学》知识模块价值的分级,以期为该校制定合理有效的《内科护理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床调查,护理工作能力,课程体系建设

《内科护理学》是通过对病人生物特征、心理特点和社会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运用内科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以预防内科疾病,促进病人康复,并保持其健康的一门学科。对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内科护理学》不仅是一门临床专业课和主干课,而且是临床护理诸学科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在临床工作中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能规范地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本文对石河子卫生学校毕业生在各家医院实习期间的内科护理工作能力进行了临床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职《内科护理学》知识模块价值进行了分级,为石河子卫生学校制定合理有效的《内科护理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

专业能力调研主要包括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的监护、观察及判断能力,指导内科住院患者出院后进行康复训练、饮食调整、诱因预防等健康教育的能力,能独立督促、执行医嘱的能力,对监护室内各种监护仪器、管道的护理、使用、清洁及养护能力,正确配采集标本的能力,对重症病人进行监护、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独立完成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能力,指导内科疾病病人进行各类腔镜检查前准备的能力和指导内科住院患者出院后进行康复训练、饮食调整、诱因预防等健康教育的能力,以及内科常用药、急救药等用药指导及其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等十个方面。方法能力的调研则主要包括正确开展护理评估,收集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的能力,清晰的解决实际问题思路,遇事不慌乱的慎独工作能力,课余独立再学习的能力,以及根据护理程序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反馈的能力等四个方面。社会能力的调研主要包括能吃苦耐劳、尊敬师长、待人有礼、诚实守信,能巧妙应用沟通技巧,开展有效的护患沟通,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四个方面。各项能力的评价具体分为好、良、一般、差等四个层次。

二、分级结果

将《内科护理学》课程分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护理、血液疾病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护理、风湿性疾病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和急症病人疾病护理等9大知识体系,依次划分,共包括53个模块(为了描述的方便,依次用编号1-53表示)。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划分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护理,肺炎病人的护理,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和肺癌病人护理等10个模块;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划分为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胃炎病人的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肝硬化病人的护理,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肝癌病人的护理和胰腺炎病人的护理等7个模块;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划分为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心肌病病人的护理和心包炎病人的护理等9个模块;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划分为肾脏疾病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肾盂肾炎病人的护理,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和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等4个模块;血液疾病护理划分为血液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贫血病人的护理,白血病病人的护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和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等5个模块;内分泌代谢疾病护理划分为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人的护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护理和痛风病人的护理等5个模块;风湿性疾病疾病护理划分为风湿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和系统性红斑狼的护理等2个模块;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划分为神经系统病人常见症状护理,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癫痫病人的护理,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护理和帕金森病病人的护理等5个模块;急症病人护理疾病护理划分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和中暑等4个模块。知识模块价值(以教学侧重点划分)具体分为重点讲解、可供自学、可删除等3个级别,问卷结果(某个知识模块编号在折线上对应的数字,表示此知识模块在对应的价值分级的有效样本数)。

三、总结

石河子卫生学校毕业生和实习生内科护理工作能力总体表现良好,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临床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实习生内科护理工作能力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分布,总体表现出优秀的专业能力,但是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和强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参考该课程知识模块价值分级进行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蔡晋.内科护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7.

[2]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01).

[3]龚海珍,沈亚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错位发展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2,(20).

护理学知识 篇2

目前公认的是英国lower开创了动物输血的先河,法国denys是第一个在人体上输血成功者。那还是在1665年,英国医生lower首先将一条濒于死亡的狗静脉与另一条健康狗的动脉用鹅毛管连接起来,受血狗竟奇迹般的起死回生。这一实验证明了输血能够救命。1667年,他又用银管将羊的颈动脉连接到人的肘动脉上,把羊血输给了人,又获成功。同一年法国医生denys用同样的方法把羊血输给一名有病的男孩也获成功。以后denys又给一位愿意做实验的健康人输羊血,还是安然无恙。但当他把小牛动脉血输给一名梅毒患者时却出现了意外,输血后患者出现发热、腰痛,并有黑色尿,不久便死亡。死者家属状告denys有杀人罪。法庭判决自1668年4月17日起,未经巴黎医学部批准不得输血。以后法国议会和英国议会均下令禁止输血。在此后的150年间,曾一度轰动医学界的输血技术再也无人问津。

·是谁第一个将人血输给人的?

目前公认的是英国医生blundell首先开创了直接输血法,并第一个把人血输给了人。那是在1817—18,英国妇产科医生blundell由经常看到产妇失血死亡而想到用输血来挽救生命。他进行了动物之间的输血取得成功后,开始将健康人的血液输给大出血的产妇,一共治了10例,除2例濒死未能救活外,其余8例中有4例救活。国为当时还不知道血型不同的人输血时,红细胞会遭到大量破坏、所以无法解释为什么输血后有人出现致死性的输血反应,有人却活了下来。尽管如此,1818年12月22日他在伦敦举行的内科学会上所作的输血报告,还是引起了医学界的轰动。他还首创了重力输血器,利用重力来作输血时的推动力,这种输血方法一直沿用了1左右。

·目前临床输血进展如何?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以及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都推动着输血医学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在蓬勃发展: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怎么办?

《献血法》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然而,目前临床用血尚不尽合理和科学,对输血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少数医生喜欢用等量的全血补充所估计的失血量,并认为越是新鲜的血越是好;个别医生明知木中出血不多也要输上几百毫升全血以保病人“平安”;还有人认为输血能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等等,这些都是应改变的陈旧观念。

·临床医生应怎样对待输血?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手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出血量在10毫升/公斤体重以下者原则上不输血。积极开展手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稀释等技术。对估计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者,争取手术野血被回收,减少或避免输同种异体血,杜绝“营养血”、“安慰血”、“人情血”等不必要的输血。积极实行成分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的补充,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手术中适当采用控制性低血压等措施,减少出血。

·输血前应做哪些化验项目?

输全血前,必须做abo血型的正向和反向定型,以及患者和献血者之间的交*配合试验(含抗球蛋白试验),输血液成分,按成分血的要求配血。在rho(d)阴性率较高的地区,还应常规做rho(d)血型检定。对经产妇或有输血史的患者做不规则抗体检测,交*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必须相容才可输血。

·输血的途径有哪些?

常用的输血途径是静脉内输血,成人身上最暴露最容易穿刺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是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次常用的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对婴儿和儿童,较常用的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对1岁以下儿童可用头皮静脉。下肢静脉壁比上肢静脉壁厚,又容易发生痉挛,所以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为防止输入的血液在进入心脏前从手术部位的创面流失,故凡头颈部和上肢的手术,应选用下肢静脉输血;凡下肢、盆腔和腹部手术,应选择上肢或颈部静脉输血。对新生儿输血或换血可用脐静脉。

·输血应选择什么样的针头?

输血针头的规格为14—20gauge(g),常用18g。当静脉较细或给患儿输血时应选用较细的针头。当需要大量输血时则应选用较粗的针头;输注浓缩红细胞不顺时,可先加入30—50毫升生理盐水后再输注(一般不用葡萄糖液,因其可引起红细胞凝集而堵塞滤器或针头)。

·输血时应注意什么?

(1)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还要认真核对患者、交*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包括患者和献血者的姓名、性别、abo和rho(d)血型、交*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的结果、血袋号码、血类和血量等,并且应该有两人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护理学知识 篇3

方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着重强调现场急救最佳人员是患者自己或目击者,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宣传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实例、情景模拟、布置社会实践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及普及急救知识的积极性。

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急救意识及知识的普及。

结论:在教学中一方面从理论上引导学生学习和练习,另一方面以临床实践及实例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急救意识及知识普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学生意识急救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26-01

对于院外急诊患者,紧急急救处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及愈后极为重要的,此时最佳的施救者是患者自己或周围目击者。据文献报道,在发达国家,急救知识的普及率较高,我国的香港也有约1/10的人口接受了心肺复苏术(CPR)的训练,而国内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人群急救意识及知识的普及工作很不理想,甚至有的专业医师也缺乏CPR的基本知识[1]。为此,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突出时间就是生命,着重强调急救意识及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进入临床前,就着重培养学生急救意识及知识的普及。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1通过实例,突出时间就是生命

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引用急诊实例、多媒体课件演示、真实录像观摩,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如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最佳抢救时间是心脏停跳后的4-6分钟内,此时如能及时给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患者的成活率在60%左右。在现实中,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成活率极低。曾经有一位36岁的中年男子在上班途中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周围围观者很多,却没有人知道该怎样救,只能拨打120急救电话,等急救车10分钟赶到现场,患者各种生命体征消失,最终救治无效死亡。急救医生说,如果当时能有人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抢救的话,患者成活机率还是很高的。真实的例子,使学生惋惜不已,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及时的救治、正确有效的急救技能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而最能把握救治时机的就是离患者最近的人,他可以是患者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如果人人能够掌握自救及互救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以此也使学生主动认识到了急救意识及知识宣传普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情景模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根据急救护理的教学目标,结合临床资料,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生动具体的救护场景和病例,将急救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演化为直观、立体的救护场景和内容,展示救护全过程,有目地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感受和应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2]。而且通过情景模拟演练使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感受到事故现场的真实情景,缩短了课堂与急救现场的距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为将来急救意识及知识的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利用先进的网络急救系统强化学生的急救技能

先进的网络急救教学系统,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接近真实的场景下训练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注射泵输液泵的使用。这套急救系统由电脑控制,教师可以模拟各种抢救场景,然后通过正确抢救,模型患者会被成功“救活”,此时能真实观察到模型患者胸廓起伏、听到呼吸音、显示复苏成功后的心率及心电图。而且在练习中对学生操作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如心肺复苏术,要求学生吹气与按压完全符合标准,吹气过多或过少,按压深度、位置、频率任何一项不合要求,电脑就会显示抢救失败。当学生通过努力练习将模型患者抢救成功后,欢呼雀跃,很有成就感,学习情绪高昂,使学生扎实掌握了技术要领,为今后急救技术的宣传普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所学的急救技能走进社区对居民进行急救指导

据文献报道,在发达国家,16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公民国家规定,必须进入社区进行急救培训,我国的香港也有约1/10的人口接受了CPR的训练,且有很多居民自发加入院前急救志愿者,但国内在这方面还很薄弱,为了尽快提高民众急救意识及知识的普及率,在教学中,利用小长假或寒暑假,给学生布置社会实践,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走进社区,通过理论讲解、演示、群众配合等为社区居民宣传急救知识及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气道异物紧急去除法、淹溺及触电的急救、外伤的基本处理方法、火灾现场逃生技巧等等。这一行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有一位居民就骄傲的说他就用学到的急救技能成功救起一名落水的小学生,而且积极劝说周围居民主动学习急救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急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首先依靠接受过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第一目击者”。教师在教学中突出时间就是生命,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懂得急救意识和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期望未来民众急救意识及知识的普及率有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王一镗主编.心肺脑复苏.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4-308

护理学知识 篇4

1 明确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收集范围

护理学网络资源主要由四大类组成, 分别是以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等为代表的电子数据库;以百度文库、道客巴巴为代表的开源资源网站;以丁香园、天使之城为代表的网络资源论坛;以百度百科、谷歌百科为代表的护理学百科知识网站。其中电子资源数据库和开源资源网站的内容相互重复, 且各个医学单位基本都购买了数据库, 涉及不到浏览和下载权限的问题, 相应的省略开源资源的部分。

从收集护理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分析, 以上三类资源平台具有不同特点:如电子资源数据库的收集方向为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网络论坛以大量基础的实践知识和简单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百科类网站的实践知识数量较少, 但理论知识较为系统和完善。综合以上资源平台的优势, 本文将护理学理论知识的收集范围限定在电子资源数据库和百科类网站中, 将护理学实践知识的收集范围限定在电子资源数据库和网络论坛中。

2 护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组织

2.1 知识的组织方式

护理学网络资源主要的知识组织方式是基于信息元组织的, 这种方法的缺陷是知识组织程度过于粗糙, 如关键词、题目、摘要等显然不能代表文章的全部内容, 使许多有价值的知识被忽略了。知识元组织方式是最新的知识组织方式, 它是指不可再分割的具有完备知识表达的知识单位, 具有独立性、拓扑性、连接性、外显性和便于存储的特点。可见与信息元相比, 知识元的组织粒度更小, 也更具有智能性, 因此选择知识元组织方式提高知识链接质量[1,2]。知识元的具体提取过程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作者在相关文章中也有所详细论述, 在此就不多赘述。知识元提出完成后, 通过医学主体词表MeSH[3]进行规范和统一。

2.2 知识元的树形组织

2.2.1 护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划分

在护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收集范围中, 电子资源书库内存在资源交叉的部分, 对其划分的方法如下:知识元类型属性是其主要属性之一, 类型主要包括定义型、理论型、术语型、属性型、类别型、引用型、符号型、数值型、实例型、步骤型、方法型等十余种[4]。通过对类型的定义就可以直接进行初始的分类, 即前3类划分至护理学理论知识范围中, 后5类划分至护理学实践知识的范围中;然后对知识元具体描述的内容对属性型、类别型、引用型等无法直接分类的知识元分类。作者通过万方数据库、百度百科和大型护理学电子论坛的内容分析, 发现以下词语往往与理论知识密切相关, 如概念、原理、意见、指导、发展、分析等, 以下词语往往与护理学实践知识密切相关, 如操作、指南、方法、管理、应用、对策、体会等, 以此为基础分别构建护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类器, 将知识元的内容属性值与其对比, 分类至相应的范围中。同样将分类器应用于百科类网站和网络论坛中, 提取有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知识元。

2.2.2 第一层次划分

在护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划分的基础上, 进一步划分为中医护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心理护理、食品营养护理和五个分类器。构建中医护理分类器的目的如下:近年来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传统中医理论和方法, 但在整个医学领域, 中医学发展举步维艰, 在护理学理论和实践教育环节中, 更是难见其身影。为了减轻病患的痛苦, 振兴我国传统的中医学, 有必要专门构建中医护理学分类器[5];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分别针对教育机构和临床机构具体的护理工作设置, 是护理学最为传统原始的内容;心理护理和食品营养护理是由心理学、公共卫生学与预防医学两个学科与护理学较差发展的结果, 与传统护理学科的学习内容有极大差别, 因此集合以上专业的主要关键词语, 分别构建分类器。

2.2.3 第二层次的划分

根据护理学学科的自身特点进行下一步细化。其中护理学理论知识二级分类器的划分依据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 (一级学科) 、“专业” (二级学科) 三个层次来设置的, 经过多年的实践, 各个学科的设置日趋合理并处于完善过程中。同时也考虑到护理学是在2011年以升格为一级学科的, 升格时间较短[6], 其二级学科的设置远远没有临床医学等学科规范, 整体尚处于高校独自摸索阶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以临床医学的学科设置为主体, 重点参照以设置护理学二级学科的高校如北川医学院的设置经验[7], 划分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神经病护理学、皮肤病与性病护理学、眼科护理学、耳鼻咽喉护理学、肿瘤护理、康复护理学11类, 并由相关的关键词语构成分类器;护理学实践知识二级分类器的划分依据为:近些年来很多大型医院设置了疗区的管理机构和服务理念。通过疗区的设置, 可以细化科室的设置和增加不同科室之间的联系, 提高了整体的医疗质量。因此本文以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疗区设置为模板[8], 综合其他大型医院疗区的设置, 对护理学实践知识分为内科护理系统、外科护理系统、妇儿护理系统、五官护理系统、护理技能系统五大类, 收集相关关键词语构建分类器。

2.2.4 第三层次的划分

与前几个层次比较, 第三层划分最为简单和准确。如从产生理论知识为主的医学高校分析, 护理学的课程设置已十分合理和完善, 且很难再被细化。因此直接根据课程的划分设置第四层护理学理论知识分类器, 即分别构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医护心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十余个分类器;对于医院来说, 科室是最为基础的单位, 以科室划分能够保证护理学实践知识分类器的划分精度, 同样以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科室设置为参考, 如在内科分类器下, 设为神经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内科、血液内科、肾脏内科等分类器。受到篇幅所限, 其它三级分类器就不一一列举。

3 知识元的映射

3.1 知识元映射原理

如图1所示, 护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映射原理就是两者知识元树形结构中, 增加映射分析器, 以此作为链接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桥梁。知识元树形结构是实现链接的基础, 其划分越细致, 就越能够提高链接的精度, 这也正是前文详细论述知识元组织的原因所在;映射分析器是实现链接的大脑, 是核心的组成部分。

3.2 构建映射分析器

知识元在逻辑上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知识元与知识元之间存在多种关系, 这些关系对应系数的集合就构成了知识元映射分析器。知识元之间主要的关系如下: (1) 同一性关系。同一性关系是指知识元节点之间具备相同和相似的特性, 是判断知识关系最明显、最简单的关系。显然同一性的匹配程度最高, 系数设为1。 (2) 相关性关系。相关性关系是指知识元之间的相容度, 是描述知识元之间相互依存、制约的关系。与前者相比, 相关性关系最为复杂。由于相关性关系的种类繁多, 彼此之间的关联程度也并不一致, 因此在确定过程中采取专家法, 向各个教研和医疗机构收集医学、药学和护理学的相关的信息, 逐一具体的设定参数。 (3) 隶属性关系。隶属性关系类似于树形结构上级节点与下级节点的关系, 挖掘知识元之间个体与部分的内在关联性, 实现知识重组和再生。系数根据层与层之间的差异而不同, 如相差一级系数为1/2, 相差二级系数为1/3[9]。

3.3 知识映射过程

当某护理学理论知识要链接实践知识时, 映射分析器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同一性和相关性的关系, 即知识元是否存在某些属性完全一致和相互关联的情况, 若存在关系, 则赋予相应的参数。如理论知识元A包括a、b、c、d、e 5个属性, 实践知识元B包括e、f、g、h、i5个属性。通过映射分析器计算得出知识元A、B之间存在同一性的属性关系e, 系数为1, 属性a与f存在因果关系, 专家赋予系数为2/3, 其余不存在关系;然后通过知识元所在的树形结构的层次, 通过隶属性关系关系计算层次系数。最终将两项系数相乘的和作为最终匹配的结果。按此流程, 根据用户的检索需求, 逐一计算知识元的匹配程度。

4 结束语

通过对网络上护理学资源的合理组织和映射, 可以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会相互联系在一起, 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护理学资源系统或平台知识点较为孤立的缺陷, 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知识获取途径。

摘要: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但护理学工作者以往在检索理论知识或实践知识时, 由于受到检索途径等条件的制约, 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孤立的, 即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脱节。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对网络上护理学资源的合理组织, 在此基础上构建映射分析器进行知识链接, 可以将护理学理论知识与对应的实践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 为用户提供一个立体、全面的知识检索途径。

关键词:护理学,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知识映射

参考文献

[1]付旭雄.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地图〗中知识链接构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付蕾.知识元标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耿波.医学主题词表[EL/OL].2013-03-02/2013-11-08.http://wenku.baidu.com/view/6e6f2ec66137ee06eff91865.html.

[4]于秀慧, 李宝山.基于知识元的知识管理[J].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 (1) :12.

[5]百度百科.护理学[EL/OL].2013-07-15/2013-11-08.http://baike.baidu.com/view/62024.htm.

[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办2011年2月最新修订的学科目录[EL/OL].2013-03-20/2013-11-08.http://wenku.baidu.com/view/fcadc3f9fab069dc502201c3.html.

[7]刘雪梅, 樊国康, 游金辉.川北医学院临床护理学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22) :3505-3506.

[8]北京大学第一医院[EL/OL].2013-04-12/2013-11-08.http://www.bddyyy.com.cn/ksyl/.

基础护理知识:内镜检查护理 篇5

【术前准备】

1、说明检查目的,告知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合作。

2、了解血清hbsag及sgpt检验情况。

3、术前3 d进易消化饮食,术前晚8时始禁饮食、禁服药物。

4.术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并于检查前15min作咽部麻醉。

【主要用物】

1.按顺序检查纤维胃镜及附属器件。

2.用物纱布、消毒巾、口垫、润滑剂、活组织标本瓶、载玻片及固定液、橡胶手套、弯盆等。

【术中护理】

1.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两腿屈曲,取下义齿,解松领扣和裤带。

2.口侧垫消毒巾,巾上放置弯盘。嘱患者合上口垫,轻轻咬住。

3.协助医生将润滑剂涂于胃镜的弯曲部。当胃镜进入咽喉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使胃镜头徐徐插入胃部,如患者出现恶心症状,可嘱患者作深呼吸。协助术者对病变部位作摄影活检,留取标本。

【术后护理】

1.嘱患者禁食2h,待麻醉作用消失后才能进食。作活检者,当日进软食。

2.嘱患者若有剧烈腹痛,呕血、黑使即来院就诊。

3.标本及时送验。

纤维肠镜检查

【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术前3d进低脂、细软、少渣的半流质饮食。

(2)术前1d进流质饮食(米汤、豆浆等,不饮牛奶)。

(3)术晨禁食或酌情进少量流质。

(4)术前日晚或下午服泻药。

(5)检查前1—2h作温水清洁灌肠。

2.用物准备

(1)检查纤维肠镜及附属器件,线路及光源。

(2)其他用品纱布、润滑液、活组织标本瓶、载玻片及固定液、橡胶手套。

【术中配合]

1.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以取得患者合作。

2.协助患者脱去一侧裤腿,取左侧屈膝卧位。

3.插镜前在肛门涂些润滑剂。

4.手托蘸有润滑剂的纱布握持镜身,协助术者插入肠镜。

5.在插镜过程中,应根据检查者需要,协助患者变换体位。

6.协助检查者对病变部位摄影或活俭,留取标本。

7.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的表现,并注意观察脉搏和血压及腹痛情况。

【术后护理】

1.检查完毕,协助患者穿好衣裤。

2.观察患者一般情况,注意有无腹痛及便血等情况。嘱患者如出现出血较多,腹痛剧烈及时就诊。

3.作活检或切除息肉者,嘱3d内勿剧烈活动,避免作钡剂灌肠,进流质或半流质1—2 d。

4.标本及时送验。

护理学知识 篇6

对于各层次护理专业的学生和各级医院护理工作者而言,《基础护理学》是一门职业基础课程,涵盖了护士这一职业岗位所需的通用技能和基础护理技能,其知识点的科学性、准确性直接影响护理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也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历来,人民卫生出版社是医药卫生类权威出版集团,其出版教材为各级各类医药卫生院校首选教材和权威教材,对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有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教材一贯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严谨性为医学院校和医学学子提供引导。在对各版《基础护理学》教材学习及与其他课程相关知识点综合应用中,笔者发现关于“卧位”这一知识点有不甚严谨之处。

一、关于“仰卧位又称平卧位”的说法

笔者发现自第二版《护理学基础》出版以来,对“卧位”这一知识点阐述中,关于“仰卧位又称平卧位”的说法各版教材沿用至今。如第五版《基础护理学》教材,第37面,在“仰卧位”的叙述中提到:“仰卧位又称平卧位”。笔者觉得这个说法不甚严谨,应予更正。依据如下:“仰”本义:“抬头、脸向上,物体面朝上”;“平”本义:语气平和舒顺(《康熙字典》注)。在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对“仰”和“平”的注释分别为:“仰”1脸向上,跟“俯”相对,2敬慕,3依靠、依赖,4旧时公文用语,5姓;“平”1表面没有高低凹陷、不倾斜,2使用,3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4平均、公平,5安定,6用武力镇压,7抑止,8经常的,9平声,10姓。与“卧位”组合,应取第一个注释。故“仰卧”应指个体脸向上而卧,“平卧”则应指个体身体无明显凹陷,不倾斜的卧位。两种卧位的的重点不同,“仰卧”只强调面向上即可,身体可以凹陷,如:中凹卧位。而“平卧”则强调“身体无凹陷、无倾斜”。如此,抬高头部、抬高下肢的“中凹卧位”就不符合平卧要求。平卧位与仰卧位只是有某些交集的不同种卧位,故,笔者认为教材上关于“仰卧位又称平卧位”的说法不科学,应更严谨用词。

二、关于卧位的分类

在教材中,编者将卧位分为: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头低足高位、头高足低位、膝胸位和截石位九种。笔者认为,此分类法层次关系有误。依据:各种卧位的姿势描述分别如下:头低足高位:患者仰卧,将一软枕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床尾用支托物垫高15-30cm;、头高足低位:患者仰卧,床头用支托物垫高15-30cm或根据病情而定,床尾横立一枕;截石位:患者仰卧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于支腿架上臀部齐台边,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或胸前。从教材的叙述来看,此三种臥位的基础卧位应是仰卧位,是在仰卧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而将身体某部位的高度做适当的调整,归根结底应属于“仰卧位”。在分类系统中与仰卧位应是属从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故笔者认为应将“头低足高、头高足低和截石位”三种卧位归入仰卧位。将仰卧位由原来的三种增加到六中,分别是去枕仰卧、中凹卧位、屈膝仰卧、头高足低位、头低足高位、截石位。卧位的分类由原来的九种改为五种,分别是: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膝胸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

三、关于“中凹卧位”卧位姿势

在各版《基础护理学》教材中,有关“中凹卧位”卧姿描述均为:“抬高头胸部100-200,抬高下肢200-300。适用于休克患者。按此说法,在对各种类型休克患者实施抢救时,护士均应将其摆放为“头胸部抬高1100-200,下肢抬高200-300”的卧位。而在各版《外科护理学》教材中“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一章中,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中改善组织灌注之休克体位,对休克体位的描述却为:“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0-300,下肢抬高150-200”。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内科护理学》教材中,第530页,组织灌注无效的护理措施中,第二点“休息及体位”这样叙述:“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专人监护。病人平卧或置于休克体位(头部和下肢均抬高300)”。三种教材对休克卧位的叙述出现相互矛盾。休克是临床急危重症,一旦出现需要立即抢救,而抢救时卧位摆放是否正确,会影响到后续抢救措施的实施甚至患者的生命。笔者觉得,对重要知识点各级各类教材均应予以统一,且应科学统一。而科学严谨的休克卧位姿势如何,亟待各专家同仁进一步研究论证。

参考文献

[1]熊云新,叶国英.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杨立群,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护理学知识 篇7

关键词:护理学,本科生,知识管理

面对当下知识经济的时代, 信息和知识获取的效率, 知识的分辨能力, 将所其学合理应用的能力直接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效率、竞争能力[1]。面对新环境, 有作者提出了关联主义学习观[2]。认为信息时代下, 知识和信息增长的速度、数量和复杂度已超出了我们处理的能力, 我们的学习具有复杂、混沌和不确定性;我们的知识也是动态的, 时刻在被传播、挑战、创造, 所以知识的管理比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所谓知识管理, 我国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田志刚[3]认为它是基于个人的知识管理, 即从学习知识到保存/共享、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过程。本科生是祖国的未来, 培养具备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适应当下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世界势在必行。为适应人民对健康越来越高的追求, 医疗水平日益更新, 护理人才的储备愈发重要, 对本科护理学生的培养是护理人才建立的第一步, 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本科护理学生, 要求他们能够具备获取、整理、分辨、分享、应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以适应当下知识经济时代, 提高个人竞争力。由此可见, 对护理学本科生知识管理能力的现况调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于2014年7月对湖南省4所护理学本科院校的护理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自愿接受调查、全日制本科护理学生、理解能力正常、能理解调查的目的、无精神疾病。排除标准:助产护理学方向, 涉外护理学方向的学生。调查员实行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在调查问卷制作的基础上, 提取发放在湖南的四所本科护校的919份问卷, 收回879份, 回收率95.6%, 有效问卷804份, 有效率87.5%。其中男26人, 女778人。年龄17岁~24岁 (19.79岁±1.39岁) 。大学一年级学生203名 (25.2%) , 大学二年级学生298名 (37.1%) , 大学三年级学生222名 (27.6%) , 大学四年级学生81名 (10.1%) 。

1.2 研究工具

1.2.1 护理学本科生的一般资料调查

包括性别、年龄、家庭出生、年级、本科学校类别、对护理专业的兴趣、担任学生干部的情况、参加活动的情况、学习成绩、高中为文科还是理科、高中学校类别、选择本专业的原因、有无电脑。

1.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通过研究小组座谈和文献分析法, 在关联主义和知信行理论的支撑下构建护理学本科生知识管理能力理论维度, 通过36名专家访谈、初调查和项目分析形成知识管理能力初量表。通过对1 139名本科护生复调查, 用SPSS20.0和A-mos7.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分析形成终量表:包括3个分量表 (知识管理认知、态度、行为) 和8个维度 (内涵认知、意愿和信念、知识获取、储存、分享、应用和创新能力) 36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各项目的因素载荷为0.433~0.851;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拟合程度好。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3, 半分信度为0.873, 重测信度0.898.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5=完全符合, 4=基本符合, 3=说不清楚, 2=有点符合, 1=完全不符合, 由调查对象根据自己前半年内的情况进行自评。

1.2.3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完全自愿并取得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 调查对象可以随时退出。调查员经过培训, 要求调查对象在20 min以内完成问卷填写, 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录入数据, 双人核查录入结果。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率、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学本科生知识管理能力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护理学本科生知识管理能力的总得分为 (3.71±0.49) 分, 这与国内常模基本持平[4,5]。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来自农村还是城镇”“不同年级”“高中是学习文科还是理科”“高中学校是否为重点高中”“本科学校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有无电脑”这几个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护理专业的兴趣”“是否为班干部”“参加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频率”“学习成绩”“选择护理的原因”这几个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对护理专业不同兴趣的护理本科生知识管理能力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 对护理专业喜欢的同学知识管理能力明显高于一般喜欢和不喜欢的同学。但是一般喜欢和不喜欢的同学在知识管理认知和态度方面并没有区别, 而在知识管理行为和总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在得分方面, 三者的得分和国内的常模比较接近[5], 见表2。

2.3 护理学本科生知识管理能力和知识管理各层面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3)

各个层面和知识管理总分之间相关性较高大于0.8, 知识管理行为和知识管理态度的相关性为0.724, 和知识管理认知为0.662。

3 小结

湖南省护理学本科生知识管理水平和国内常模比较处于中等水平。来自农村还是城市, 高中学校类别, 高中所学专业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个应该是情理之中的结果, 因为知识管理主要是目前你对知识的管理程度, 它较少涉及以前的自身情况;年级没有统计学意义, 这和陈玉文[4]的研究结果不同, 原因可能是存在地域的差别和对象稍有不同, 陈玉文研究的是澳门理工学院的专科和本科护生;本科学校类别也无统计学意义, 原因可能是本次调查主要涉及个人的知识管理, 不管是一本还是三本, 均有学习好和差的学生, 所以不同学校的学生知识管理能力没有差别;有电脑和无电脑的学生之间知识管理的能力也没有差别, 主要原因可能是现在手机基本代替了电脑的部分功能, 学校图书馆上网也比较便捷, 所以有无电脑影响不大。

研究结果显示对护理专业的兴趣、成绩好坏、是否为班干部、参加社会实践和选择护理的原因和护理学本科生的知识管理能力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尤其是对护理专业的兴趣是影响知识管理的很重要的因素。表3中显示对护理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在知识管理认知、态度、行为和知识管理总得分中均比不感兴趣和一般感兴趣的学生要高, 这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时越是自己要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可能会越喜欢护理, 所以自己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比非自己选择的学生知识管理能力也要高;成绩优秀的学生比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得分要高, 反过来知识管理能力是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的;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影响知识管理能力的一大因素, 因为社交有利于同学之间分享知识、经验和教训, 同时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以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5]。班干部的知识管理能力比非班干部的知识管理能力要高, 这与本人之前在研究实习护生知识管理能力的研究结果一致[6]。可能是班干部在各个方面综合能力的要求比非班干部要高, 社交较广, 获取信息渠道多, 这正好有利于知识管理的整理、获取、分享, 所以班干部的知识管理能力较高。

本研究显示知识管理态度和知识管理能力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9, 其他知识管理各个层面的相关系数也在0.6以上 (见表4) 。由此可见知识管理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层面之间相辅相成, 相互影响。其中态度是影响力较大的因素, 这也正符合人们常说的态度决定高度。所以要提高护理学本科生的知识管理能力, 应该注意其知识管理态度的转变。

本研究的不足为此次结果只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某省护理学本科生知识管理能力进行研究。其他的相关因素还需要以后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任瑞仙, 张敬环.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调查分析与对策[J].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3 (11) :70-76.

[2]George Siemens.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Instructional technology&distance learning, 2005 (1) :3-10.

[3]田志刚.你的知识需要管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30.

[4]陈玉文, 刘廷扬.护生知识管理与临床实习表现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10) :34-36.

[5]张瑶.高校师范生个人知识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2:1.

护理学知识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来我院实习的30名护生为实验组, 2011年来我院实习的30名护生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入科考试成绩, 优秀 (85分以上) 、良好 (70~84分) 进行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1) 营造隐性护理知识交流共享的氛围

教学相长, 将隐性护理知识显性化。通过召开优秀护理带教老师座谈会, 将带教中与本科护生在沟通、学习、思想交流等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也可以通过非正式的活动来进行交流, 使带教老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汲取别人的经验。在这种氛围下, 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2) 加强实验组的知识管理模式, 建立和完善护理知识共享机制

护生转入小儿脑瘫科实习后, 护士长介绍小儿脑瘫科的专业概况、专科护理特点, 使护生对科室情况有初步了解, 减少陌生感。并由高年资优秀护士开展学术报告会、临床护理会诊, 定期由高年资护士授课, 内容为介绍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工作经验、技巧、与患儿家长沟通方法、传授心得体会, 实现知识共享。

(3) 建立小儿脑瘫康复优质护理服务手册

安排高年资护士交流和组织书写小儿脑瘫康复优质护理服务手册, 将不同类型小儿脑瘫护理方法及模式编辑成册, 成为再利用的资源。实验组护士通过事先阅读病案, 再进行小组讨论, 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按照护理程序更全面的地对疾病进行康复护理。

(4)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教学查房

每月组织护生进行一次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教学查房, 由带教老师布置任务, 护生重点负责护理一名脑瘫患儿, 对他的生活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逐一讲述, 并请科室的护士长及护士骨干参与。查房后由护士长对该护生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点评。通过康复护理教学查房缩短护生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提高护生的脑瘫患儿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护理、护患沟通、创造性思维等隐性知识能力。

(5) 增加实验组与高年资的护士的接触面, 如聚餐、竞赛、旅游相互交流工作体会;组织开展羽毛球、跳绳、踢键子等比赛, 减少或有效应对各种压力, 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3], 在增进相互之间感情的同时促进实验组对隐性护理知识的学习。

1.3 对照组

护理部进行常规的护理操作培训及专业理论授课外, 未进行专门的隐性护理知识教学, 由护生自己在实践中提高。

1.4 评价方法

护生小儿脑瘫康复护理隐性知识评价:护理部设计护生小儿脑瘫康复护理隐性知识综合能力评价表, 经护理专家审核后确定。评价内容包括小儿脑瘫理论知识、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方法、疾病观察判断能力、反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共6个项目, 每项按1~5分打分。好5分, 较好4分, 一般3分, 差2分, 很差1分, 满分30分, 标准化100分。在护生实习满6个月出科考核时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s,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康复护理隐性知识能力考评结果, 见表1。

3 讨论

传统的护理带教主要是强化显性知识的带教, 未将隐性知识纳入带教范畴[4]。在实际工作中, 各种护理操作技术, 用文字、图象、演讲也许一天就能掌握, 但要准确无误地熟练掌握却非一朝一夕。而这其中的奥秘只有操作者能体会, 也就是所说的隐性护理知识, 它占了人脑的80%, 而表现在文本、报告等外显形式的只有20%, 是知识宝藏的冰山一角[5]。由此可见, 隐性护理知识是护理人员在长期护理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结果, 是一种主观感受和判断,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通过主动参与、亲自实践、团结协作, 才能得到观察和体会。高质量的护理对保障病人安全, 挽救病人生命, 促进病人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专科护理有它的特色更有它的重要地位[6]。脑性瘫痪在我国发病率较高, 据不完全统计为1.8‰~4‰[7]。由于脑性瘫痪患儿的病程长, 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障碍, 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和家人的支持。康复护理作为基础护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康复护理是一项专业型很强的工作, 尤其是刚入科的实习护士, 很难开展工作。这就需要高年资护士将积累的隐性护理知识与护生共享, 在带教过程中注重隐性护理知识的适时有效传播, 使护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通过高年资护士的行为、讲课指导及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 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主动性, 激发护生的工作潜能并提高护生融会贯通的能力[9]。

摘要:目的:探讨隐性护理知识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临床教学中的运用, 提升护生临床操作能力及护理意识的方法。方法:将2010年来院实习的30名护生为实验组, 护理部进行常规的理论授课外, 组织带教老师之间、老师与护生之间进行隐性护理知识的传递、建立小儿脑瘫康复优质护理服务手册、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教学查房及组织各种护理活动等共享机制;2011年来院实习的30名护生为对照组, 护理部仅进行常规的护理操作培训及专业理论授课。结果:实习6个月后对护生进行小儿脑瘫康复护理隐性知识能力评估, 比较两组的小儿脑瘫理论知识、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方法、疾病观察判断能力、反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对护生进行多途径隐性护理知识教学, 能加快临床实习护士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隐性护理知识,护理教学,脑瘫,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凤荣, 宋丽娜, 郭莉.护理临床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4, 27 (1) :69-70

[2]颜巧元, 张亮.隐性护理知识显性化激励机制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7) :53-56

[3]林萍, 张学华, 许洪伟.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心理压力与应对措施[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 30 (5) :79-80

[4]李翠华, 汪秀云.隐性护理知识在大专生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J].河北医学, 2010, 16 (1) :111-112

[5]吕莉, 张敏.隐性护理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共享[J].护理学报, 2007, 12 (2) :43

[6]李杰.病例分析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效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 35 (5) :72-73

[7]李树春.提高小儿脑瘫防治科研水平[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3, 8 (5-6) :349

[8]陈辉丽.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 2009, 31 (11) :1739-1756

护理学知识 篇9

开班仪式由湖南省护理学会蒋冬梅常务副理事长主持。湖南省卫生厅医政处高纪平处长做了重要发言,他对全省护理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倡导“育职业素养、展天使风采”;省护理学会孙向明理事长做了重要讲话,她指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不但需要掌握精湛的专业照顾、治疗处置技能、病情观察、健康指导知识,还必须具备心理关怀和支持、沟通交流等人文知识和技巧。孙理事长要求学员们:一要通过人文知识培训,促进职业素质养成,塑造美好护士形象,提高医护患沟通能力和交流技巧,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展现护士的职业价值。二要认真踏实,勤学深思。三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希望大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贯穿在为病人服务的全过程,将人文关怀送到病人心坎里。

本期学习班课程内容有:复根归本—心理学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领导力的发展,悦纳进取幸福人生—护士心理减压,培养护士人文素质、建立和谐护患关系,2011年INS静脉输液实践标准等。学习班邀请到中国—澳大利亚卫生与艾滋病项目经理、生命科学中国办公室高级顾问董胜利先生,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怀敏先生,中南大学心身健康研究所所长邓云龙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蔡益民博士和同济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李素云博士等授课。老师们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具有深厚的理论水平和培训经验,授课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新颖,深受学员们的欢迎和好评;学员听课认真,互动踊跃,也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护理学知识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前半年在医院实习的专科实习女生76名, 年龄18岁~20岁。

1.2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8人, 对照组接受医院带教老师的常规教育;试验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教育外还采用小讲课, 定期开展相关护理伦理学讨论等形式进行教育, 还通过护理伦理典型案例, 并能反映当前护理现状进行小讲座, 如:①培养学生良好的护理观;②树立护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基础;③热爱自己的岗位;④树立职业的自豪感。我们对两组进行了分析、研究, 经过教育, 在专业知识方面认知比对照组有了很大提高, 见表1。

2 讨论

通过表1可以看出, 对专业知识宣教前认知程度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1) , 而对专业知识宣教后认知程度两组有明显差异 (P<0.01) , 由此看出, 对专业知识的牢固程度有明显的提高。通过两组分析研究, 得出试验组加强了专业思想牢固性, 并认识到道德行医的重要性。而没有培训的对象, 则对专业思想模糊, 专业的稳定性差。试验组对象由于在实习期间得到了护理伦理学相关理论的强化宣教培训, 再结合临床实践, 对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并有很强的专业思想、热爱护理专业。在面对相关问题时往往能头脑清晰地面对, 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应急应变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护生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 面对护理伦理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做好护理伦理决策[3,4]。具备良好的医德规范, 知道了必须用其所掌握的全部知识, 尽最大的努力为病人服务, 必须把为病人解除痛苦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认识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满腔热情为病人服务, 坚持病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夜以继日地为病人服务,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

实习期间采取小讲课的方法, 并注意内容的选择进行伦理学内容的强化。如道德义务是伦理学的中心范畴, 引申到医学上为医德教育, 使护士意识到医德义务是医护人员对服务对象和社会应尽的道德责任。在选择护理伦理案例上要选典型的案例, 能反映当前护理现状, 如尊重病人的自主权;病情真实告知;医、护、患关系的协调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护理伦理观, 树立护生全心全意地为病人心身服务的思想基础, 热爱自己的岗位, 树立职业的自豪感, 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救死扶伤的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视病人利益高于一切。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面对病人、医护人员恰当的言词和行为可以稳定病人的情绪, 消除顾虑, 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达到互相信任、互相配合、提高医护质量的目的。

培养读书的习惯, 使护生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及时掌握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 熟练规范护理技术操作。同时加强心理素质的自我培养, 逐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灵活的思维能力, 形成平稳的情绪, 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 明确自己的角色责任, 学会尊重护理对象的独立人格、权力, 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水平, 能有效地应用护理伦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丛亚丽.护理伦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 2002:10.

[2]卢美秀.护理伦理学[M].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0:106.

[3]杨丽, 何国平.我院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08, 22 (1A) :56-57.

护理学知识 篇11

现代文化传承中对中国千百年文化精髓学习最为直观的表现即对汉字的识别和记忆。识字作为文化启蒙的基础,识记的数量、质量、速度直接决定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程度,甚至影响到个体思维和智慧的开发强度。当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识字教学之于小学语文知识储备而言,一如基石之于堤坝,砂石之于大厦,零件之于机器,但是就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改革情况来看,无法快速点燃学生热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改革内容得不到学生应有的呼应等案例比比即是。

一、基于幼儿成长规律反推学生识字接受规律

幼儿心理工作者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自4岁开始,可以借助故事、动作情景、唱歌、游戏等方式来识字,而日本教育专家古井勋则表示幼儿在5-6岁年龄阶段时其已经具备基本的识字能力,但是此项能力随着年龄的日渐提升而逐步降低。事实上,据幼儿心理研究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在一到六年级其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存在阶段性,其中一二年级被归结为低年级阶段,此阶段的学生身体在平稳发育过程中,但是其肺活量、血压、心率等方面的生理指标发展均不稳定,尤其是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协调性尽管与幼儿阶段相比有极为明显的提升,但是小肌肉动作连贯性的不足,也容易导致一年级学生写字时字迹的不工整和速度慢。考虑到低龄阶段幼儿识字书写的科学性培养必须以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发展规律为基础,因此,基于增效小学语文识字课堂的要求,建议低幼阶段教师巧妙使用心理学知识,在合理配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和具象化反应的前提下,逐步逐阶段进行學生识字能力的针对性培育。

二、以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为基础,实施识字培育三步战略

1.韵文识字,合理构建学生识字生态环境

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课程上,教师多惯性使用韵文识字的方法。尽管此种运作方式的确符合汉字识记的规则,但是从具体执行情况角度来看,很多教师表示由于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互动沟通,教师所设定的改革内容和步骤,在实践中往往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存在差距,由此可见,拟提升识字教学效率,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歧义的应用时间,降低学生学业负担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需要从引发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沟通效果的角度人手,实行反推法,如巧妙借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调整教学方式,以达成教、学事半功倍的目标。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低龄阶段的识字写字要求给予了极为明确的界定,其指出“识字写字应该被视为一、二年级学生写作和阅读的基础,因此需要在此阶段得到教师的重视。”从此点出发建议教师合理梳理学生身心成长规律,重新创建学生识字生态环境。

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有词汇统一起来,按照词汇的类别进行划分,如苏教版《识字1》中夕阳、月光、荷塘、水乡、枫叶都属于名词,而金秋的“金”字则属于修饰词,归舟的“归”字可规划到动词的范畴。小学低年级学生脑功能的发育正处在“飞跃”阶段,其大脑神经活跃程度和兴奋水平在逐步提高的同时,其注意力保持水平却仅20-30分钟。在记忆的过程中其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发达,导致其很难记忆和理解抽象性的概念。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围绕词汇应用方式和属性,使用多媒体课件,来编织出具象化的画面,以引导学生在生动的画面感受过程中将词汇、生词和对应的场景一一对应,以强化学生记忆和词汇应用能力。

2.采字成歌,多样化运用活动手段吸引学生参与

不可忽视的是低龄学生自觉性和独立性较差,在活动、学习、生活等方面均需要成年人进行指导和监护。在识字学习中,他们所表现出的特征主要为,对教师具有特殊的依恋心态,几乎对老师存在无条件的信任和崇拜,此种崇拜性甚至会超过对家长方面的重视。在进行自我评估时,惯性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缺点,对别人进行评估却很容易被成人态度所左右。从本质而言,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相对较强,很少顾及外界与自身的相连性。如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改革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对教师的崇拜性心态,逐步借助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态和盲从,使用各类互动活动来引导学生将关注视角转移到识字中来。

考虑到幼儿在具象化教学中对抽象材料识别和记忆能力与教师实际设计之间存在的差距,教师可以由浅入深使用逐层推进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使用大声朗读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生词和字的记忆,继而将为学生进行生词释义与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应用结合起来,如“盒、房、人”等字的学习,教师可以使用FLASH软件的动态变形功能来生动展示“盒、房、人”等字的象形性,并完成字形和具象化事物之间的形象转移性。由于我国大量的文字都有象形性特征,因此此阶段的变形演示可作为吸引学生兴趣的重点。在学生对生词产生暂时性记忆之后,教师可使用编写诗、歌、民谣等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呼应性。比如“笔、尖、歪、尾、看”等生词的学习中,课本里已经将以上几个词汇整理成“丁丁是个小画家”的歌谣。教师可模仿该儿歌的编写方式将其他生词采编成儿歌,此过程同样可以邀请学生共同参加。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采字成歌的过程同样可以在课上改编成识字竞猜游戏,轻松、有趣、活泼、自由的识字课程气氛,可帮助学生快速融入竞赛过程中来,而教师在竞赛中给予优胜者的表扬和礼品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望。一些符合字谜设计要求的生词也可以改编成字谜的方式来邀请学生参与竞猜。竞赛的方式并不需要局限于一种或几种,多种活动并行的方式才能平稳保障学生的学习热望。

3.思文识字,激发学生联想能力引导自我探索

以会意、形声、指事、象形作为多媒体制作的基础时,可变相强化学生对图形和字之间相互转化的记忆度,学生对造字方式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其理解和记忆力。考虑到低幼儿童阶段对图形和动作的记忆往往优先于抽象概念,在识记课程中教师可按照儿童惯性的读图习惯作为进行字形转化设计的依据,从字的音、形、意三个层面人手,带动学生使用肢体语言来记忆词汇。比如“眼、鼻、耳、手、唇”作为人类五个器官,教师对此五个词汇的讲解可使用真人现场表演的方式,如邀请某个学生作为模特上台示范,教师唱着儿歌引领大家一起寻找“眼、鼻、耳、手、唇”与人体的对应点,以及“眼、鼻、耳、手、唇”詞汇与人体实际器官之间的关联性,如“点点头,扭扭腰,大家一起来做操,摸摸耳朵听得见,眨眨眼睛看得见,张张嘴巴唇两边,呼吸需要鼻把关,小手小手慢慢摇,眼、鼻、耳、手、唇要记牢”。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台上小伙伴动作的指引下,很容易跟随老师大声朗读,或者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此种讲解模式的应用,不仅化解了讲台存在带来教师和学生心理上的隔离感,生词和实际物体相互比对的记忆方式,更能让学生将抽象化概念引申到具象化的物体上面,从而增强识记的效率。

此外,在具象化比对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眼、鼻、耳、手、唇”的简易图形,并与全班同学一起对比“眼、鼻、耳、手、唇”词汇与图形之间的差距和相关性,从而借助学生的联想力来丰富学生脑海中的字形记忆库。在联想式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单元词汇的串联价值,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并不意味着单纯依赖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而是需要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行摸索词汇运用的规律,拉近课堂识字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识字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三、巩固落点,反思学生识字练习运作模式

前文中所提到的各类学生识字练习和学习方式主要以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客观规律为方案设计的依据,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基于有效识字的要求,可将生活带人识字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脑海中对生活与生词之间关联度的自我联系性,识字过程需要增加阅读、识记感悟等环节,以辅助教师随时随地掌握学生思维发展动态,以对学生随文识字能力、状况、障碍等对症下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识字是作为阅读写作基础的基础工作,在识字练习中教师不能人为割裂生字和阅读之间的关系,将生词和生字从阅读中提出来,单独讲解固然可作为学生生词和生字学习的一种方式,但是此种方式并非最具有优良性的学习模式,事实上字音和字形对照记忆的方式才更具有价值性。因此,建议教师在识字练习和识字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字形练习和书写的需要,分出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使用书写的方式熟悉字形,尤其是间架结构,以强化学生生词的运用和书写能力。

管理学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研究现状 篇12

1 知识交流研究现状

姚伟, 郭鹏等人通过检索ACM Digital Library等数据库, 发现关于知识交流的文章涉及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3]。邱均平, 杨思洛认为, 从图书情报的视角来看, 知识交流与科学交流和学术交流有很大的重合[4]。我国的知识交流起源于对图书馆学的研究[5]。近年来很多学者从期刊引证的视角, 利用引文分析方法, 从期刊层面上分析科研领域中的知识交流。

Zhang, Glanzei等用不同的计量指标研究了Web of Science中收录的期刊所形成的知识交流网络中的单个期刊角色[6];Linderman, Chandrasekaran等分析了1998—2007 年间运营管理类期刊与其他管理类期刊间的知识交流模式[7];杜奕才从期刊引文分析的视角向读者介绍了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领域在学科内部和学科间知识交流中的作用[8];张勤, 马费成基于核心作者互引网络指出了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知识交流中的权威, 并表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信息传播渠道不够顺畅, 知识交流结构有待完善[9]。期刊作为创新知识的载体, 对其知识交流能力进行评价可以正确反映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Francisco, Ortega等用随机前沿模型定量化分析了经济期刊的产出效率[10];George, Nickolaos等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分析了229 种经济期刊的引证效率, 并根据其效率值将期刊分为4 类[11];张垒用DEA方法对档案学和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进行分析, 通过选取合适的投入产出指标, 得出期刊影响力大、知识输出能力强的核心期刊, 知识交流效率高和办刊规模过大会降低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结论, 并指出了效率低的原因和改进的措施[12]。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可以很好地表征期刊的影响力和知识传播能力。

管理学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 但是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发展的。管理学是一门跨自然、工程、技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 管理学呈现出科研文献量急剧上升的特点。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管理学学术期刊是管理学科研成果发布和课题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 因此对管理学期刊进行研究对于确定管理学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有重要作用。张辉以2004—2006 年的CSSCI数据库为基础, 通过被引次数的分析对中国管理科学70 种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了研究[13];王建军, 杨德礼用引文分析法对CSSCI收录的管理学领域的25 种学术期刊进行了学术影响力的研究[14]。岳洪江, 李逸舒利用引文网络数据,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管理科学期刊领域内的知识交流模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管理科学领域在引证网络图中处于第二中心的位置[15]; 张自立, 姜明辉等以30 种重要期刊在1980—2009 年间形成的互引网络为分析对象,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期刊的异质知识交流能力进行了研究[16]。

2 管理学期刊知识交流效率

目前关于管理学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研究较少。文献之间的相互引用实际上就是知识流动的过程, 知识交流效率实际上表征着作为知识载体的期刊的传播知识能力。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一种在既定投入产出体系下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非参数方法, 在对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进行测算时, 选择可以反映期刊引用与被引用能力的指标, 分别选择来源文献数、平均引文数作为投入指标, 影响因子、篇均被引频次、被引刊数和学科扩散指标作为产出指标。正确评价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可以准确地反映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 并且为提高期刊的知识交流能力给出参考意见。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上的数据反映的是被统计期刊所刊载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的大致情况, 而期刊文献发表与引用存在一定的 “时滞”效应, 也就是说期刊在发表之后需要一年或者多年才会被引用, 期刊的评价指标之一 “影响因子”等于前两年发表论文数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在统计当年的数据, 也是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 可以将期刊的被引指标数据进行处理, 用模糊数来表示期刊的被引状况。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只适用于投入产出是精确值的情况。在实际评价时, 由于被评估指标的属性制约等原因, 数据往往是不确定的, 通常用区间数或者模糊数来表示这种不精确的信息, 在模糊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模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可以更加合理地测算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 这将作为以后的研究方向。

3 结论

上一篇:职业下一篇:健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