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精选12篇)
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 篇1
一、关于英语跨文化知识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 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 (教育部, 2011) 。学习一门语言必须同时学习语言所依附的文化。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缺乏跨文化知识教学的意识, 忽视跨文化知识教学;同时, 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也不感兴趣, 认为学英语就是背单词、短语和课文, 以及进行大量的语法训练。这些想法和做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言学习的效果和实际运用, 制约着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二、初中英语跨文化知识教学的实践
(一) 以教材为依据渗透跨文化知识教学
1.词汇教学
英语单词和语篇一样, 同样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大餐 (何自然, 1997) 。教师可以在词汇进行中渗透跨文化知识的教学。如不少学生在描述人外貌的时候, 会用“fat”这个词。其实“fat”在英语中只能形容自己, 不能描述别人, 否则会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表现, 是对对方的冒犯, 尤其是女性。再如, 学习单词“elderly”时,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故事告诉学生这个词的用法:“一个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时在餐馆打工, 一对老夫妇经常在餐馆吃饭, 中国学生很尊重老夫妇, 总是最好的服务态度。老夫妇问为什么这样, 中国学生脱口而出, “because you are elderly.”老夫妇很生气, 后来还是餐馆老板解围。原来在美国你说对方‘elderly’, 就是说他很无用。”这场误会就是因为跨文化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的。单词教学中 的跨文化知识渗透, 可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 教师还可以在词汇进行中渗透谚语、习语的教学。如在学习生词“trouble”时, 可以扩充谚语“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 (不要庸人自扰, 自寻烦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trouble做动词和名词的不同用法, 再让学生大声朗读句子, 增强学生的语感。教师以谚语作为例句, 不但使学生学习的英语更加原法原味,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课文教学
《牛津英语教材 (译林版) 》每个单元都包含“Reading板块。教师需要加强跨文化知识教学的意识, 抓住课文教学的机会, 渗透跨文化知识教学。如9A Unit2 Reading是关于颜色所代表的含义以及颜色怎样改变我们的情绪。我以表格帮助学生区别中西方文化中关于颜色的不同之处 (见下表) 。
3.话题教学
《牛津英语教材 (译林版 ) 》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 如7B中的6个单元话题分别是Dream Home,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Finding the way, Amazing things, Abilities, Pets; 8A中的6个单元话题分别是Friends, School life, A day out, Wild Animals, Birdwatchers, Natural Disasters. 教师要挖掘话题中的跨文化知识, 在教学中加以渗透。如:在动物话题单元, 教师可以对比中西方文化中关于猫、狗以及其他动物的文化区别。如在西方国家中, 猫并不像在中国那样受欢迎, 在西方文化中, 有关猫的说法大都是贬义的, 如assick as a cat (病入膏肓)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热锅上的蚂蚁) ;相反, 与狗相关的说法大都是好的。如:a lucky dog (幸运儿) 、a clever dog (聪明的孩子) 、gay dog (快乐的人) 、work like a dog (努力工作) 、Each dog has its day (人皆有得意之时) 。又如在School Life单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学校的课程、作息时间、作业等的不同;在教授Dream Home单元时, 教师可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世界各地的城市、国家象征景点以及楼房建筑物, 旨在加强学生对各国的理解, 拓展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二) 以活动为载体, 加强跨文化知识的渗透
跨文化知识的教学应注重课堂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通过丰富的活动, 增加学生接触文化知识的机会, 真实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观看原声电影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原声电影, 以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促进学生的语感的提高。例如在观看影片《小鬼当家》时, 笔者要求学生边看边注意电影中的文化, 看完电影一起交流。S1: I have experienced Halloween celebration with my own eyes. Teenagers, even adults dress up on that day and people hand out a lot of candies and sweets. S2: In their schools, students can take part in all kinds of sport games, such as baseball, football, basketball, tennis and so on. S3: The old man in the park loves birds so much. He looks after them even when it’s terribly cold. And people are more willingly to help others in the film. S4: Western students are more inde- pendent than us. It’s better for us to learn how to do things for ourselves.
2.广泛的课外阅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各种英文书籍和报纸杂志, 鼓励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并获取更多的外国文化知识。笔者鼓励学生及时做笔记并在小组和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复述、角色扮演、故事续写等阅读活动, 为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表演平台, 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 展现他们理解的英语文化。笔者还组织学生讨论文章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 在讨论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3.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
我们可以组织多种英语活动, 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慈善募捐、慈善义卖等, 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和运用文化知识,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如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英语节活动、圣诞前夜的英语晚会、万圣节的南瓜灯比赛、万圣节的化妆晚会等等, 又如我校每周的英语日, 学生必须用英语交流;又如周二和周四下午的英语角, 学生面对面与外教交流对话。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能帮助学生使知识向能力转化, 学生体验着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做事”的成功感,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跨文化知识教学的思考
(一) 以生为本, 注重体验
跨文化知识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已有知识结构以及教学内容, 注重学生的体验, 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形成积极的文化态度和能力。
(二) 积少成多, 逐渐渗透
跨文化知识的教学应渗透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隐性渗透和显性教学相结合。教师要充分挖掘和使用多种资源, 在词汇、语法、课文、话题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渗透和拓展, 以丰富课堂教学, 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三) 多样性活动中提升学生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知识教学与能力提升相结合, 在多样性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 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有效的学习需要及时有效的评价。教师需要设计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以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 让学生喜欢英语、乐于说英语、乐于用英语做事,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四、结束语
“对所学语言中的文化和社会习俗感兴趣的语言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成功可能性更大 (Rod, 1999) 。”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探索跨文化知识的渗透与教学, 不但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 实现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 篇2
蕲春县白河中学 吴锦珍
【摘要】进行文化学习,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我国新时代外语教学的目的,应该贯穿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但现阶段我国中学英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跨文化教学应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还不足以实现文化教学的目标。文章从分析跨文化教学在理论研究和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揭示了初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一些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Intel未来教育;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作为国际主要交际工具的英语将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是中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这种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跨文化外语教学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培养“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交际和学会创新”的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在我国英语教育领域中,有关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论著和论文并不少见。但是相对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相关研究来说,我们对文化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不够。中国文化教学一直处于从属地位,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跨文化教育体制。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跨文化教学,以适应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摆在全体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英语跨文化教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国内对文化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
国内知名学者如胡文仲、高一虹(1997)、鲁子问(2005)等都先后著书立说,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进行研讨。另外,很多教学研究者们在刊物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这些都对中国文化教学起了推动作用。但是,相对欧美国家的相关研究来说,我们对文化教学的研究要么脱离课堂教学实践,要么就事论事,不够深入,缺乏系统。而且多是凭个人经验的小范围调查研究,获取的结果不够令人信服。欧美文化教学研究多是由政府教育机构、团体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形式和外语教学发展的需要而创导和发起、由多位知名学者集体主持参与、在全国乃至整个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研究项目,既有一定的规模、又得到权威支持,其研究更加切实可行。
1.2对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跨文化教学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整理现有文献,目前国内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阐明了科技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外语文化教学的优势推动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研究不深入的不足之处。比如从整合的模式来说,按照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后者按照学习内容的开放程度又可以分为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演示型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初级表现形式,也是目前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演示文稿之类的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知识结构,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片、录像等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是老师或学生共同建立教材单元主题的网站,为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的平台。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则可以引进国外的英语学习软件,或者选择利用因特网上现成的信息资源或者组织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研究者多在演示型教学模式上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研究,但是在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上却没有太深入地开展过研究。而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正是Intel未来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所以可以说Intel未来教育将在这个研究课题上日益显示出它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1.3具体教学方法指导的缺失
目前有关跨文化教学的论著多是阐述其概念、实施原则及实施跨文化知识教育的多种途径,但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可能、可行的跨文化教育实践的方法。而且对于跨文化态度和能力培养的理论阐述明显少于跨文化知识教育。
二、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笔者检索的与“跨文化教学”相关的4579篇文献中,直接对中学跨文化教学进行研究的文章有l0篇,而针对初中的仅有3篇。可见针对这个层次的现实研究极其匮乏。实际上,初中作为英语文化学习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尚浅,认知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着手,从而奠定文化理解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英语跨文化教学情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找到解决跨文化学习问题的对策,有必要也从教学实践中找到问题的成因。
2.1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有误区
尽管我国外语教育理论界对语言与文化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学生对文化学习很感兴趣,大多数教师也认同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文化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落实。原因主要是:
2.1.1教学观念偏误,轻视跨文化教学
在美国教育部资助的一项题为《二语教学课堂文化:中学教师的实践与需求》的调查研究项目中,曾对l6位中国外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态度做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外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理解和课堂文化教学实践与其他国家教师差距很大。举例来说,有69%的被调查教师很少或者从未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涉及文化教学,而其他国家的比例一般都在10%以下。这一结果引人深思。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因素:(1)课时不够,语言和文化教学无法兼顾;(2)缺乏足够的、令人满意的文化教学材料,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材料在中国图书市场上确实不多,另一方面,统编教材和统一测试限制了教师自由;(3)教师缺乏培训,对文化教学的意义、教学内容和方法认识不足;(4)没有文化测试和评价手段来对文化教学进行评价和督促。
2.1.2跨文化教育实践方法过于简单
当前我国跨文化教育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当前外语教学中文化处于附属、次要的地位,外语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零碎,缺乏系统性。在学校课程设计中,缺乏直接面对跨文化问题的教育活动,缺少直接的跨文化交往活动。学校教育只注重跨文化的知识教育,但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能力的教育活动却明显不够。教师往往只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学生谈及一些文化主题,开展一些文化学习的课堂活动,远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学。
2.1.3在文化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如何“学”
作为文化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权对自己的学习做出选择。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课堂一向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习者几乎完全依赖教师和教材进行学习,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材里有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被动的局面不符合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不能满足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需要,更不能为他们终身学习做准备。任何教学,包括文化教学,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涵盖一切学习者今后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学校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接触的交际情景相当有限,学习者不可能为今后可能会参与的跨文化交际场合一一做好准备。因此,面对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经济和教育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当今世界形势,外语教学应该同时承担起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重任。
2.2英语教材有待完善,教材中的文化要素需要深入挖掘
根据新课标精神编写的现行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充分利用这套核心资源,是我们教学及文化渗透教育的主要任务。现行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注重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实现将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创造了条件。教材专门通过两个单元介绍了跨文化的知识,如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介绍了在公共场合的礼节,九年级第十二单元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讨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礼仪和风俗文化的差异,如初次见面的礼仪、餐桌礼仪等,都包含了跨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这为开展跨文化教育提供了素材。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材在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这些不足:
l、因为文化不是静态的、不变的事实,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仅通过两篇课文向学生介绍文化事实不可能达到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理解的目的,无法使学生全而、系统地掌握异文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即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多方面去理解和感受目的文化的特点。
2、这些课文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的知识,但是却不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英语学习者的要求很高,能力的全面培养都在学习的高级阶段进行。在中级阶段,则以英语社会文化知识教学为主。但是,由于“态度”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在进行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可同时培养学生对英语社会文化持有正确的态度。不仅可为学生今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而且也会使学生在学习社会文化知识时持有正确的态度,从而使社会文化知识教学产生积极的效果。
2.3对师生互动的诠释有局限
师生互动是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以当代外语课堂教学观为指导的教师与学生互动是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外语跨文化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外语课堂,极少进行师生互动,20世纪后半期,随着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师生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课堂教学的重点转移至学生方面。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无可非议,但是一些课堂出现的学生活动失控现象无助于外语跨文化教学质量的提高。这证明目前我们对外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认识仍非常有限,对这一理念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具体表现在:
1.过分弱化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
“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课堂概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得课堂似乎变得无限广大。但是网络教学无固定的规律可循,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利用网络教学为跨文化外语教学服务。有些教师则在教学中出现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上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不但没有发挥出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未完成。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根本所在正是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但是以此为特点的文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充裕的时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同时组织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索,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教师实际上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顾问、向导、协调者以及知识和信息的来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良性互动的过程。可以说,“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不仅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也优化了教师“教”的方式。
2、穿新鞋,走老路,过分夸大信息技术手段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 Intel未来教育理念贯彻了学科整合的思想,让信息技术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以学生为本位,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将信息当成一种学习工具。有专家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方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积极互动,绝不是“两张皮”。但是时常会看到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仍按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成了课件放映员。既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效率又低,不能使教学技术手段真正为当代外语教学理念服务。所以这和传统课堂上低效、单向、接收式的教育技术手段无异。
三、基于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种基于网络教育资源和信息的现代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统一,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带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为教育现代化指出了一条快捷的道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全新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英语教育理念,对于课改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给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付诸实践提供了政策支持。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解决上面初中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3.1融无心于有意—— 借力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初中英语跨文化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广泛了解跨文化知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是初中阶段跨文化教育的重点,应该大量增加跨文化知识。但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英语教学,有必要借鉴英美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融合法和附加法,并在教育实践中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英语跨文化教育活动。融合法是把跨文化教育的目标系统地融入外语教学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跨文化教育,“貌似无心,实则有意”地做好文化嵌入。附加法是在外语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地系统添加、补充一些跨文化内容,作为外语教材的附加部分。教师可以在课文中采取融合法进行跨文化教育,还可以采取附加法开展课文教学活动与一定的主题实践活动。这些主题主要包括文化差异、代表人物、生活习俗、各种节日和历史地理等内容。基于我国学生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及其文化,缺乏对英语国家语言与文化的亲身感受,文化差异又增加了学习异国文化的困难。所以在开展活动时,就需要外部条件的配合和刺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通过资源丰富的学习网站展示实物与人物、事物的生动形象,提供实际的生活情景或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他们了解英语社会文化的表现和内涵。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水平和需要,实现更具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全新的未来学习和生活体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网络上获取资源,并把它们带到课堂中学习和讨论,这样做既能丰富跨文化知识教学的内容,也能帮助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总之,跨文化英语教学要求各种学习机制和多重外部环境和手段同时起作用,实现内因和外因的有机结合,才能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2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优势,选用恰当的动态跨文化教材
目前中国流行的外语教材大都是以提高学习者英语听说读写为目的,虽然选择了很多真实的、反映目的文化某些侧面的课文,但是由于这些教材的文化内容不够全面深入,缺乏系统,而且忽视了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和活动,所以不可能满足跨文化外语教学的需要。一套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教材必须做到:教学材料和语境真实化,教学活动个人化、多样化,文化种类和文化内容全面深入且具现实性和代表性,语言学习内容与文化学习内容
有机结合,合理安排,多次反复。教师和学生必须认识到文化是动态、发展的,为了保证
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和现时性,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教材可以选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和英特网丰富的信息载储和更新功能,采用动态的教学材料。
3.3授之以渔—— 与Intel未来教育同行,对外语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文化教学培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英语教材、课堂和英语教师的传授。要使学生成为跨文化的人,掌握新时代生存和竞争的武器,英语教师的英语文化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加强英语文化修养,才能认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意义,理解其基本思想,适应文化教学的要求。然而,我国文化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文化教学的态度、理解和实践都无法满足跨文化外语教学的需要。要弥补英语教师英语文化的不足,首先要求教师接受文化意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的培训,在个人素质上为文化教学做好准备,另外还需要教师接受一定的文化教学培训。对教师的文化教学培训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教学形式,理想的文化教学培训应该授之以渔,超越具体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强教师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探索能力。因为英语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机会和时间不足,我们可借助Intel未来教育全新理念来扫除英语教师进行文化培训的障碍。它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克服时间有限的困难,确定明确的文化教学目的,设计和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和教案来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优化教学过程。经过培训教师对教材的分析、选择和使用会更加理性化,会更加接近文化教学的需要,而且他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自己设计测试项目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总结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浅谈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
跨文化教育指对某一文化群体中的受教育者进行其他人类群体文化教育的教育活动。英语跨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它能有效拓宽学生知识广度,并提高学生英语素养。我国经济、教育的快速发展,给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跨文化教学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
1.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及问题
1.1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在教学渗透更多的人文文化教育内容,加强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教育,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要想真正了解一门语言,我们必须加强语言文化学习。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通过跨文化教育为学生搭建语言交流的平台,增强学生语言。初中生英语知识基础薄弱,许多人在英语学习中经常会受到母语环境、母语文化的影响,如果忽视文化学习而只从语言结构、单词释义、语法特征等方面去学习英语,只能使他们的语言水平停留在较为浅薄的层面上。从中可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教学问题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一)学生跨文化学习意识低下。初中生英语教材和教学内容知识面较窄,升学压力大,许多学生都将英语学习重点放在词汇、语法学习上,缺少跨文化学习意识。(二)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都以语法和词汇教学为重点,许多教师无论是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训练还是课后测试练习上,始终是围绕语法和词汇积累而进行,文化教育始终处于英语教育的边缘地带。受此影响,许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都存在“重语言输入轻文化输入”的心理,对学生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教师则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渗透跨文化教育,导致英语教学成为应试教育的练兵场。
2.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
2.1提高跨文化教学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国家、民族在文化上的不同会字节反映在语言这一交际载体上。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了解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地理风光、宗教伦理、生活方式和文学艺术的过程。在文化碰撞交流的时候,或多或少会产生意识冲突和误解,秉承求同存异、彼此尊重思想,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达成协议,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以此为指导,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也应秉承求同存异的文化教学理念,通过跨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动物词汇、短语如as strong as a horse(气壮如牛)、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lucky dog(幸运儿)、yellow dog(无赖)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别,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2发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初中英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通过教材分析和课堂延伸,挖掘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国家文化习俗与传统,体会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性。此外,在英语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还要捕捉教材细节,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教育。如在初中英语(牛津译林版)七年级下册Unit 1 Dream Homes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free talk”的形式,提出如下问题:How many countries do you know? How many countries have you been ?can you tell 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ur country with that country?让学生谈一下对他国的印象和看法,进而结合学生谈及的话题进行背景知识、文化差异知识渗透教学。
2.3优化教学方法,加强文化引导
如今,不同国家的文化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既出现了共同价值观的交互融合,也出现了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和碰撞。文化差异与文化发展一样给,人们带来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在卒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学生视野并做好差异文化的正确引导,以实现跨文化教学目标。如在 牛津英语(译林版)七年级Unit 1日常问候语、敬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讲述英语常用问候语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Good Bye、how are you的用法,同时结合“吃了吗(have you have your lunch)、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多大了(how old are you)等中式问候语,讲述英语国家对隐私的不同界定及中英风俗文化的不同之处,教导学生在英语交际中克服中式思维定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参考文献】
[1]刘永碧.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J].英语广场.2014.12.167-168
[2]张瑗.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7.113-114
[3]郭晏君.浅谈初中阶段的跨文化英语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3.06.159-160
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 篇4
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 对于文化的侧重和把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式。因为一种语言的发展, 往往是对于文化的承载和发展,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常常能看到一种文化发展的痕迹。在2000年出台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 对于我国当前初中生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流做出了专门的涉及和规定, 要求我国当前初中生对跨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意识, 能够以兼容并蓄的态度接纳异域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英语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要脱出一味的语法和词汇教学的桎梏, 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 加强对外国文化的介绍。在笔者的班上, 经常会出现那种学习很刻苦, 但是英语成绩却始终止步不前的学生。笔者在经过了长期的调查和分析后, 发现这些学生都只是在死板地对词汇和语法进行生搬硬套, 并没有深入地理解和活学活用, 因而陷入了出工不出力的怪圈。在笔者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有侧重的文化分析和引导后, 他们的英语成绩普遍出现了飞跃式的进步。由此可见, 跨文化交流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 意义重大。
2 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难点
(1) 跨文化交流中的个人隐私
在国外的文化交流过程中, 对于个人隐私往往具有较强的隐晦性, 尤其是在年龄、收入等涉及个人信息程度较高的话题中, 但是在我国, 则较为平常和普遍。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适当地启发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话题进行选择。在我们学校的一次外教来访中, 有一段有趣的对话, 一个女同学问一个外国女士, “Are you married?”那位女士则是很调皮地眨了眨眼说, “It is a secret.”通过这段对话, 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们灌输了国外的文化, 在同西方许多国家的人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 对于个人隐私信息应当进行合理的规避, 尤其是对于女士, 对于一些隐私性较高的话题应当尽量避免询问, 从而给人留下礼貌的印象。通过这种方式, 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跨文化交流的理解。
(2) 英语文化中的礼仪原则
在西方国家中, 对于“please”、“thank you”等词汇的运用达到了一个较为频繁的程度。在西方国家的人看来, “thank you”是一种必要的礼节, 并不因为关系的亲疏而有什么不同, 但是在我国人看来, 对关系亲密的人说“谢谢”, 则是一种生疏的表现。在收到礼物的时候, 中国人通常都不好意思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 而西方国家的人则会很理所应当地当面拆开, 并对着礼物大加赞扬一番。在收到别人的表扬的时候, 中国人通常的做法是对于这种赞扬表示受之有愧, 而西方国家人对于这种赞扬则是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这种种的不同都体现了文化的差异, 也是跨文化交流中的重点和难点。
3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的具体方法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已经对跨文化交流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 由此可见, 正确的把握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流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对于跨文化交流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 是初中生学好英语的有力保障。
(1) 在词汇教学中融入英语文化
在不同文化的发展中, 对不同的词汇具有不同的引申含义。要善于对一国文化进行把握和理解, 从而全面地了解一个词汇在一种文化中的含义。就以“DOG”这个词为例, 在西方国家的文化中, 狗是人类的伙伴, 是一种忠诚的象征, 是人类的宠儿, 因此出现了许多类似于“LUCKY DOG”这一类的词汇, 而在中国, 狗更多的作用是用来看家护院, 甚至于食用, 因而中国的狗出现在词汇中的时候通常以贬义居多, 例如“狗仗人势”等。对这些差异的把握,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来说较为重要。
(2) 在句型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
接电话虽然是一件小事, 但是在中西方文化体系来看, 却具有较大的差异。在中国, 通常接电话的过程中同日常的交流和对话并不存在任何的差异, 诸如“喂, 你好, 我是李明, 请问您是哪位。”而在西方国家, 在电话刚打通的时候则不会用“I”、“You”等词汇, 而采用“This”、“That”等词汇, 例如, “This is Li Ming”。这种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伊始闹出了许多笑话, 但是通过反复的练习和交流, 学生都纷纷纠正了错误, 采用了正确的方式。
(3) 初中英语课堂中跨文化教育的渗透
随着通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进步, 语言的交流是当今这个时代最为主流的交流方式, 由于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 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尚处于起步阶段, 其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 因而在教学中主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为主。跨文化语言能力的培养, 应当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 进行升华和归纳, 设定出同课堂内容相对应的跨文化学习步骤, 从而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做出促进和帮助。
诸如可以采用轮流的方式, 使学生在课堂上做出简短的跨文化学习认识, 通过这种方式, 对汇报本人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提高, 对其他的学生而言, 在倾听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在对于跨文化学习的介绍过程中, 学生可以介绍自己感兴趣的国外明星, 也可以介绍自己感兴趣的国外电影, 介绍的类型也可以是演讲、唱歌等多种不同的方式。通过这样的环节, 可以加强学生对跨文化学习的理解和喜爱, 从而使老师的授课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初中英语课外活动的跨文化教育的渗透
在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 除了要加强学生自己对于跨文化学习的学习能力。教师对此也应当予以一定的引导和激发。由于初中生学习资源和知识面的相对狭窄, 对于跨文化学习资源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接触和获取, 因而需要教师对于这些资源进行归整, 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便捷地取得这些资源, 从而提高其自身的跨文化学习能力和水平。
举例来说, 教师可以在班级和学校内开展英语竞赛, 以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开口说英语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英语能力和水平。同时, 还应当积极地将英文刊物引入到学生的视野中, 加强学生对于跨文化学习的热情额兴趣。同时还可以定期的给学生播放一些热门或者经典的英语电影, 让同学感受纯正的英语口语氛围。
4 结语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 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要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即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变为语言、文化并重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进入西方文化的殿堂, 领略异国风情,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内驱力, 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随着英语教学标准的不断提升, 以及英语在实际交流中的需求的不断增加,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 对于跨文化交流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在本文的论述中, 对初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流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 从而有力论证如何更好地培养初中生在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初中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 1997 (2) .
[2]陈琳, 王蔷, 程晓堂.全日制义务教育实验稿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许力生, 吴丽萍.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2009.
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 篇5
摘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这不仅对传承中国文化有帮助,还能促进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使得中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英语这们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挺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英语教学 初中 渗透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相互交流、传达情感的重要媒介。由于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中国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也成为了中国学生们学习的重要课程。语言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学习中,就必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用英语的语言方式进行理解与表达,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增添中国元素,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能力。
一、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初中生进行英语学习主要是为了能够与外国人进行友好的交流,并同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传播传统文化,初中生首先要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从中体会到英语的表达习惯,避免在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时将所说的英文被中文化,或者是对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不能够被他人准确的理解,从而产生了交流障碍。因此初中生首先要了解两方文化的差异,这样在表达事物或者感情的时候,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方式,使得语言表达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认可。例如老师在指导学生将中国的格言警句翻译成英语时,如果老师将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些词语直接翻译成英语,尽管我们能分辨其中存在的差异性,但是西方人却理解不了这其中的含义,也不懂这句话到底表达了什么,它的巧妙之处又在什么地方。因此老师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就要多给学生们谈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再将它与西方文化进行很好的对比,从中认识到差异所在,就能让学生们用符合西方逻辑的英语表达方式来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内涵。
二、运用翻译促进学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
目前大部分的英语老师不太理解为什么要让初中生做一些翻译类的题,因为他们觉得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很好的英语基础,并且掌握的英语水平还不能够达到翻译句子或者文章的水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翻译的同时,要意识到语言表达和语言翻译是存在差异的。当学生在用英语表述和传达对一件事物的想法时,使用的表达方式不正确或者太难表达时,就可以换一种方式,而翻译确是完全不同的。翻译的要求是要准确无误的体现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且要让需要翻译的人还能在翻译之后也能明白原文到底说了什么内容。尽管初中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应定的缺陷,但还是要正确面对,以期找出弥补缺陷的有效措施。
三、运用科学的英语教学方式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要借鉴学生已有的英语学习模式,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找到正确引入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内容,提高初中生对两种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水平。在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时,首先要立足教材,探讨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同时在讲授课程内容时科学的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根据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差异,英语的表达方式来对个节日的起源、内涵以及风俗进行阐述,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区别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可以将中西文化中存在的鲜明对比以及多种多样的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有效的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去,达到传播优秀文化,实现文化教学的目的。另外英语老师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内涵,夯实自己的文化语言基础,同时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与研究,增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认知。这样在进行英语课堂讲授时,才能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四、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英语老师在进行英语课程讲授时,要善于发现那些思想已经被西方化的学生,纠正学生普遍认为的要学好英语就要学好西方文化的偏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备课过程中深度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将其与西方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两者能够有效的进行对比。与此同时,要找到中国文化在艺术与其他领域向英语教学渗透的媒介,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向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另外还要把两种文化时刻进行对比,突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与优势,要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与西方人的交流,更是为了将我国的传统的民族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到中国文化,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魅力与活力。
五、综合实践语与运用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使用它,能否熟练的运用语言是评判语言掌握程度和水平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要进行实践运用,从而更加熟练的掌握英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平时英语老师要注重分析英语学习的运用和成果反馈的途径,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实践训练的的活动平台,同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策划一些互动游戏,是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还能将学习的知识加以巩固,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从中获得学习得充实感与愉悦感。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文艺汇演,选择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小故事将其编成英语话剧或者是组织英语竞赛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其中,提高英语交流的水平。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更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同时还能让初中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掌握一门外语技能,提升初中生跨文化学习与交流的能力,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 篇6
一、挖掘词汇中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授英语词汇时,要注意对词汇的文化意义多做一些介绍,包括词汇的来源和构成,词汇的指代范畴与感情色彩。一些很有文化内涵的俗语、惯用语、格言、谚语等来自神话传说、宗教故事、文学作品等,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可以适当为学生介绍一些文化背景,以便他们理解其深刻内涵。这个学年,我教的学生大多属龙,我借机对比了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的不同。龙是中国的象征,我们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在中国,龙是一种能在陆地上行走,也能在天空中翱翔,在大海漫游,腾云驾雾、神通广大的吉祥物。然而,在西方神话中,龙是一种形似蜥蜴、长着巨翅、会喷火的动物, 是贪婪、残暴、专制的禽兽,经常毁坏人们的村庄,无恶不作。在《圣经》中,把跟上帝作对的撒旦称为the great dragon,把杀死dragon的圣徒称为英雄。在现代英语中,dragon意指“凶暴的人、凶恶的人”。可见,中西方文化中,关于龙的概念和形象完全不同。通过对比,学生对自己的生肖有更多深的认识,了解到父母对他们寄托的美好祝愿。个别调皮的学生甚至还活学活用,把班上比较捣蛋的学生戏称为the great dragon.从此,他们对这个短语的印象特别深刻,还不时地拿出来开玩笑。
二、对比中外文化差异,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
《牛津英语(广州版)》七上Unit 4 “Seasons”讲到春节人们经常与家人一起度过,我提到了我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鼓励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吃大餐,互送礼物,表达美好的祝愿等。我们也比较了两大节日的不同,并从文化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谈及赠送礼物时,我告诉学生,西方人性格外露,表达情感直接,他们收到礼物会当面打开并大加赞赏。而中国人性格含蓄,接受礼物时一般要推辞一番,以免显得贪心,而且一般不会当面打开礼物。中西方节日文化各不相同,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吸收外国文化,但不要盲目跟风,忘了自己的传统。我还介绍了跟Spring Festival有关的英语表达,比如春联、倒福字、年糕、红包、舞狮、舞龙等,使学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
三、以Culture corner为依托,拓展教材,挖掘本土文化
《牛津英语(广州版)》中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Culture corner,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分别介绍了有关英语国家的地址、后羿射日、英国夏令时、中国航天梦、世界文化遗产、夏令营和明信片等内容,为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打开了一扇门。然而,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一些文化现象的介绍只是一带而过,教师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才有可能让学生加深理解。Unit 6 “World Heritage Sites”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中国文化遗产的数量及个别例子。我补充介绍了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同时以广东开平的碉楼为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样,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了解更深入了,知道了需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四、开设班级文化角,共享文化资源
初中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大多来自课本。然而,文化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课间进行广泛阅读,提高对文化现象的敏感度,并进行积累。在教授《牛津英语(广州版)》七下Unit 3 “A blind man and his ‘eyes in a fire”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后查找英文中有关狗的习语,每个学生查找一个,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同时比较中西方文化中狗的形象的文化内涵。狗在英语中大多数场合是褒义词,可用来形容值得同情或信赖的人,如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狗是屡遭谩骂的东西,代表卑劣可恶的品性,与狗有关的词几乎都是贬义的,如走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官等。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更好地共享资源,我在教室里开设专门的文化角,让学生把查找到的资料贴出来一起分享,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看一看,进行积累。意想不到的是,通过这次查找资料与分享,有些学生在每节课前做Presentation,讲到自己喜欢的动物cat, rabbit与bird时,也把与其相关的英语习语找出来,如rain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 cats do not eat dead mouse (猫不吃死耗子),its rabbit out of the wood (太棒了,简直是上天之赐),dead rabbit (没价值的东西),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箭双雕),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等。我同样要求学生做完Presentation后把找到的资料贴在班级的文化角与大家共享。现在,班级文化角的资料越来越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逐渐形成,也养成了在平时的阅读中关注资料中的文化现象并进行积累的习惯。
五、开发课程资源,体验西方文化
教授《牛津英语(广州版)》七上Unit 3 Grammar有关食物的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时,我对比了中西方的饮食差异,并利用学校的英语情景室,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外国餐厅点餐的情景,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会使用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介绍中西方在购物、问路、打电话等方面的不同,让学生在情景室中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了西方文化。
运用影视片段进行教学能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我在英语电影课上播放了一些电影片段,如“Ice age 3”“WALL-E”“Bolt”“Kongfu Panda”等,使电影课成为课堂教学以外的延伸。结合我校每年一度的英语节,我让学生把“A blind man and his ‘eyes in a fire”一课改编成英语剧本进行话剧表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话剧表演不仅获得了一等奖,而且马上在班里掀起了一股表演热潮,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有自己的亲身表演经历,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对本单元的语言知识也掌握得特别牢固。
(注: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能力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浅谈英语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 篇7
关键词:英语文化,英语教学,语言学习,学生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给学生传授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 让学生利用英语语言这一工具更好地去学习英语文化。一种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这样的语言环境往往渗透在其文化体系中。因此, 初中英语教学注重语言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其文化, 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
一、英语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所积淀下来的共同的心理意识, 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对于英语学习来说, 我们不仅要会运用英语这种工具, 更应通过这一工具去探索英语国家的文化, 通过对其文化的学习, 取长补短, 来弥补我们文化的不足。同时, 更要把语言的学习放到文化的具体背景中, 充分发挥英语文化对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把语言置于具体的文化中, 使英语的学习不再抽象和枯燥, 容易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学习, 能够提高对语言的实际操作运用能力。通过接触英语文化, 学生更容易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 更好地把握英语的规律。通过英语文化, 也能够让学生进行中外文化的思考, 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更好地找到奋斗目标。
二、利用英语文化提高英语教学实效的途径
1.利用英语文化培养学生英语兴趣。兴趣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教学中, 要运用英语文化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文化内容丰富多彩,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文化, 结合英语知识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渗透。首先, 可以利用英语节日来开展一些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例如, 可以结合西方的传统节日感恩节, 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对老师、家长的感谢之情。通过愚人节, 给学生以身心放松之机, 让学生体会英语国家的文化乐趣。其次, 通过日常对话让学生感受英语的文化魅力。英语学习必须融入日常生活中, 通过师生、同学之间的日常对话, 如谈论天气、问候等, 让学生形成说英语的习惯。学生在感受英语文化的魅力中, 逐渐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三是要充分发掘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 让学生在寻找差异中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在接受别人的馈赠时, 中国文化一般都是说一些婉拒的客套话, 且不能当面打开查看礼物。而英语国家的文化一般都是接受表示感谢, 且当面打开表达赞美喜悦之情。了解了这些, 学生必定对英语文化产生兴趣, 从而能够对英语产生兴趣。
2.利用英文电影积累英语基础知识。学生对影视及歌曲有着天然的兴趣, 在学习中, 可以借助英语语言的影视节目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音乐之声》是一首故事情节美好的音乐剧。里面孩子的纯真笑声, 感人的爱情故事, 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旋律中。学生在观看中会投入其中认真学习里面的单词及句子, 以便使自己听懂那些对话, 再加上插曲“Do·Re·Mi”“edelweiss”等都有着温柔的乐调, 学生听了之后都会被这优美的旋律所打动, 从而对这些歌曲产生兴趣并不断学习其中的英语内容。当然, 这一类的歌曲很多, 像《Yesterday once more》《My heart will go on》等都值得学生去学习。此外, 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著作, 如《双城记》《傲慢与偏见》等, 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文化, 积累英语知识。学生若能长期坚持, 对于单词积累、语言习惯表达具有质的提升作用。
3.利用英语文化促进学生交流能力。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是英语教学必须注重的重要内容, 也是对英语学习的较高要求。交流不单单是对语言词汇、语法的简单运用, 而是要在英语文化环境下的英语交流。英语交流必须要有英语文化做支撑。初中教学中, 教师经常会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在练习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英语文化的氛围, 让其自由地进行表达。例如, 在设置一个与陌生客户进行会晤交流时的场景, 在互相问好时我们就不能直接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等情况, 因为西方以个人为中心, 对个人的隐私非常关注, 注重隐私权。而我们是以集体为中心, 注重集体的利益、对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知道了这些就能很好地避免交流中的尴尬。
4.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知, 促进英语学习。文化学习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英语教学也避不开文化这个环境。初中生具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 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让其充分认识到英语文化学习的意义。让学生不断钻研中外文化的差异, 促进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让其意识到英语学习不仅仅是积累单词和语法知识, 更是对文化的一种认知和传承。其次要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英语文化的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主动去关注去积累英语文化, 在不断坚持中提升对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
总之, 初中英语教学在进行听力、单词、语法等常规教学时, 更要注重对英语文化的学习。文化对语言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在英语文化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 夯实学生的英语知识, 促进学生交流能力的提升, 通过英语文化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贺.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的激趣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1) .
[2]周丽.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学之文化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12) .
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跨文化,积极,迁移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 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意识的培养, 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语言感知和正确运用思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地道性。二语习得理论也认为, 利用外语的文化元素来引导学习者, 充分感知和运用外语, 更好提高语言运用的精确度。由此可见发挥好文化引导的正向迁移作用, 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英语使用中探寻运用规则, 提升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水平和学科人文素养。
一、总结英语文化特征, 积累知识底蕴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源于不同民族所经历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形成的价值观、民情风俗等, 与地理位置、变迁发展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联系。英语文化在表达上更加倾向于直线型思维, 而中国语言表达则是迂回型, 西方人在表达上往往有黑色幽默之感。这些文化特征在实践运用中应该予以注意。
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安排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来总结文化特征, 让学生能够在表达运用过程中知晓运用的规则, 提高语言运用自觉主动性。在总结英语文化特征时, 一方面, 形成一定的认知体系, 根据课程知识结构安排来分门别类地予以总结概括, 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整体感知印象;另一方面, 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自我归纳总结, 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运用的意识。总结英语文化特征, 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指导和探究运用, 形成多元化的学习策略。
从课程学习内容中概括英语文化特征, 能更好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理解记忆。像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8B Unit 6 A charity walk的“Reading Oxfam Trailwalker”教学中, 建议学生就Oxfam Trailwalker (乐施毅行者) 的有关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由此引申出其他的各种职业活动方式以及相应的文化故事。像在英美国家, 牧师 (Pastor) , 是在一般基督新教的教会中专职负责带领及照顾其他基督徒的人, 往往作为一种职业。教师不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利用互联网来查阅相关资料, 并能够概括出具有共性的特征。这样的运用,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知识眼界, 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运用过程中不断增强主动学习意识。
二、倡导对比鉴赏运用, 增强思辨意识
文化了解同其他学习方式一样, 需要通过对比理解记忆。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 不仅能够深化对文化的理解感知, 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理解的准确性。以母语文化为参照物, 运用对比鉴赏的方式来深入学习英美文化, 增强学习的思辨性和主动性。
通过对比鉴赏, 能有效提升语言文化的层次性和深度。特别是学生一些感兴趣的文化, 应该注重引导, 让学生在相互学习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思辨意识。找出中西方文化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 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领悟的方式来探寻彼此之间的相同之处。在此基础上, 可建议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辩证的方法审视和探析西方文化中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情习俗, 让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西方文化在实践运用中的价值意义。学生以对比鉴赏来学习跨文化, 更好发挥其积极迁移引导作用, 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这样的对比鉴赏, 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和理解运用效果。比如, 英语教材建议学生对西方文化节日有所了解, 开阔他们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像在新版《牛津初中英语》7上Unit 5 let's celebrate的教学中, 可运用对比鉴赏的方式, 要求学生能够针对“Halloween”“Christmas”等节日, 与中国的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文化习俗进行比较, 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再如, 重视一些特定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像dog在西方文化中代表忠诚、友好, 所以有Love me, love my dog的说法。而在汉语文化中, 狗多为贬义词, 像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等, 一般表示奴仆, 是低贱的追随者。以这样的形式来学习, 更能够体现中西方文化不同。
三、优化文化输入方式, 提升学习效果
跨文化的运用就是要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 让学生能够掌握其正确运用规则。教师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来优化文化输入方式, 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策略意识, 更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注意输入方式的优化。一方面, 在汉英语言文化发生冲突时及时进行分析和对比, 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灵活掌握;另一方面, 注意多样化的方式综合运用, 突出启发性和关联性, 帮助学生从母语学习思维中解脱出来。同时,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忆特点, 鼓励学生多运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方式来搜集跨文化相关学习资料, 以增强文化知识素养。
总而言之, 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母语的影响, 在思维认知和语言表达上需要一定的改变。要从英美文化特征及表达运用中实行有效迁移, 让学生在学习运用中相互对比, 成为积极引导和建设性参照体系。这种正面迁移的效应, 更利于学生在学习运用中增强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篇9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一直以来,教师都很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而文化意识却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师能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去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认识的直觉的敏感性,实现准确并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1.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材的讲授和课堂活动的设计中。现行的中学英语教科书是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极好材料。多数版本的教科书都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不经意间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只要结合教材,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显示文化差异的部分,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就可以同时兼顾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8B Unit5 Good manners –reading (When in Rome)的时候,除了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差异,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和中国的教育差异,婚礼差异,饮食文化差异,节日文化差异……
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在学习8B Unit5Enlish sayings的时候,如果运用直译的话,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意思都完全不一样,因而我们可以创设一定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文化失误”,寓教于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课外活动,多渠道地培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因而课外活动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其灵活多变的特点正好为我们所用。除了开设专题讲座,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歌曲欣赏、英文小品大赛、阅读英文小说和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或者播放录音材料,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把英语学习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汲取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开设多媒体视听的课程,定期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使英语教学活动达到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效果。让学生对英语的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感受文化的差异,享受学习语言的乐趣。此外,还应重视学生对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因为学生在阅读理解时,能吸纳一些相关的语言背景文化识扩大英语知识面,掌握词语运用的内涵和外延,了解西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文化,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之处。
3.借助测试手段引导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测试是各科学习和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重视考试内容和结果的心理,专门设计一些涵盖文化知识而中国学生又容易出现文化语用失误的题目,以考试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引导其有意识地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提升文化素养。
比如,语法教学一直被广大师生认为是最枯燥的部分, 但是如果我们能把跨文化教育融入到语法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更顺利地掌握语法知识,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富有成效,充满文化趣味。例如这样一个句子: “My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silver。”教师可以用把be动词正确形式“is”空出来,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这句话的正确判断。表面上看起来主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谓语应该是复数形式,而答案却是单数,学生一定会迷惑不解,这就为我们创造了进行文化差异介绍的好机会。西方人在用餐时的礼仪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双手齐用,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被看作是一个整体,这就好理解为什么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了。这种把文化教育渗透进语言教育的方法要比单纯讲解语言知识和单纯要求学生记忆语言形式要有趣也有效得多。
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 篇10
一、精研教材, 加强备课, 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
传统的备教材、备重点、难点的备课方式很明显开展不了跨文化意识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计划、设想, 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新课程中的备课要突出人的因素, 要渗透着跨文化意识的教育教学内容。那么在教学中教师是不是只教完这些语言结构就够了呢?显然不是。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对西方的饮食文化作一番介绍, 从而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餐饮文化和就餐礼仪。这对拓展学生的视野, 建立跨文化意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再如人教版Unit 3 Traffic Accidents, 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围绕着交通规则开展的。如果教师仅仅把这些规则当作语言知识, 语言结构来处理, 那么学生又如何能够充分了解西方国家的交通方式与交通规则呢?教师如果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 将西方国家的人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渗透给学生, 那在将来的某一天, 谁又能保证在中国的街道上, 在三更半夜不会出到一辆汽车在凛冽的寒风中独自等待红灯呢?
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学中的英语课本, 在编排上做足了功夫。在保证知识性的基础上, 巧妙的与趣味性链接在一起。在内容上更接近生活化, 更贴近学生实际的状况。在革新的教材面前, 我们应该创新与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法, 把传统的每节课单词、发音、语法等项目切合实际的分配在课堂的各时间点上, 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与此同时, 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让他们在交流中西方国家的交际文化, 进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也是现代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 我认为在我们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应用语言交际教学法。交际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知识能力, 锻炼了他们的反应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 以及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我们应该把语言就看成是交际, 而英语是我们学习的外语语种, 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外国的交际文化, 才能有利于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 而老师的责任就是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 避免了同学们在英语交际中的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尴尬。我们可以按部就班的来进行, 首先要保证基础知识掌握, 然后再深入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交际习惯、风土人情等生活方式。例如:湘教版Unit 1 Greetings介绍了打招呼的表达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可以假设出一个场景, 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让学生在交际中懂得这些打招呼方式的使用场合和使用范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逛街的时候碰巧遇上自己的同学, 如果您这时候用:“Nice to see you.”就会显得不够恰当, 因为这句话在打招呼时一般是用在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场合。通过语言的实际运用, 学生从中领悟到实际中所应体现的跨文化意识, 通过长时间大量的语言实践, 学生在掌握了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 也潜意识地具有了实际中的跨文化意识。
三、培养学生阅读外文原著和英文报刊杂志的兴趣
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 人们与外界交际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 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不断普及, 国际互联网日益被广泛应用的情况下, 学生能够阅读到外文著作与报刊杂志。许多学生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外文著作和报刊杂志, 学生就可以更多地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 历史地理, 传统习俗, 生活方式, 文学艺术, 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例如:在“What animal do you like best?”这一单元中, 笔者除了教学该单元相关的语言基础知识之外, 还要求学生到网上或报刊杂志中去寻找与动物有关的谚语、俚语或成语。如“cat”在西方是人们的宠爱之物 (Pet) 但令人奇怪的是, 在英语俚语中, “cat”的含义为“a spiteful or unpleasant woman.”在汉语中, 尽管狗在一些地方也是宠物, 但狗的形象总是不雅, 因而用来指人时多含贬义。然而在英语中狗的形象则一般都不差, 常可以指“个人”。因此, 通过阅读英语原著及报刊杂志, 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增加了阅读量, 又对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有了了解, 也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创建和谐的英语课堂, 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和谐的氛围, 有得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激励与竞争, 通过语言与表情,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英语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实也是西方文化的核心理念。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创设一个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如笔者所在的学校, 在圣诞与元旦期间就开展了一个以“迎圣诞, 庆元旦”为主题的游园活动,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了解了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圣诞节。同时, 与中国的元旦和春节进行了对比, 使得学生对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节日文化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为了深化活动的主题, 还组织了圣诞文艺晚会, 编排了英语短剧《白雪公主》, 开展了作文竞赛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New Year and Christmas Day?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学生了解异国文化的热情, 使他们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全校英语学习的氛围也随之高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开展学习活动的主体。然而, 由于受年龄的限制, 认知水平毕竟有限。因此在新一轮的课改浪潮中, 教师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润兰.小议发展性评价与个性化发展[J].中小学管理, 2006, (S2) .
[2]季同根.对英语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探讨[J].中学课程资源, 2008, (12) .
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渗透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跨文化交际意识淡薄的问题,教师一定要重视跨文化意识的提升,在教学知识体系中逐渐融入情感、文化,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创设良好的教学文化语境,通过课外文化及各种活动的展开,实现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渗透的现状及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出了语言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形成主动思维、积极态度、大胆实践、自主学习、跨文化交流的过程。跨文化交际指的就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展开交际的活动。通过跨文化交际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并且予以相应的接受,可以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尊重不同文化,进而提高了学生评判性的思想技能,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初中教材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涉及范围越来越广;重视学生思维训练与知识灵活运用,充分展现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以话题为主线,增加了输入量;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及合作学习的意识。然而语言背后的文化及社会背景知识也是不容忽视的。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英语学习,不只是对词汇、语法的学习,也是对文化、社会背景知识的学习,这样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进而认为纽约就是美国的首都。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了解一些文化、社会背景知识,进而更好的运用英语语言。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渗透措施
1.重视词汇文化内涵挖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词汇教学中,主要就是围绕单词拼写、读音、含义、用法等展开。同时,挖掘词汇文化内涵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些词汇的含义理解也存在着不同,用法也不同。比如,“dragon”这一词,在中国人理解中,多代表“勇敢”、“正义”的意思,而在外国人眼中,其与“凶狠”、“残暴”联系密切。除此之外,一些词汇除了本身意思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延伸意思,比如,“boss”这一词,本意就是“上司”、“老板”,延伸意思就是“使唤”、“支使”;“slave”这一词,本意是“努力”,延伸意思就是“劳动”、“辛苦”。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词汇文化内涵的挖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技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重视句子文化内涵挖掘。学生要想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要正确理解句子内涵,并且掌握正确表达方法,这样才可以正确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多,比如,礼貌用语方面,外国人比较喜欢运用一些情态动词,如What would you like?、Can you help me?等,而中国人比较习惯运用Excuse me!Thank you!等。除此之外,外国人比较重视隐私,反感询问年龄、体重、婚姻等问题,而对爱好、天气等问题较为畅谈。
3.重视教材文化内涵挖掘。教材中选用的文章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不仅能够学习语言基础知识,还能够了解一些外国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的渗透一些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学习“Let’s celebrate”这一内容的时候,在外国有很多节日,如,New Year's Day,为了庆祝”春分点“的到来以及一年的开始,人们会举行各种晚会,到处充满了辞旧迎新的气氛;Easter Day,街上到处出售彩蛋、兔子等。在中国,有春节、中秋节等,人们主要就是通过看春晚、吃饺子、放鞭炮、吃月饼等形式予以庆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导入,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文化知识,让学生明白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进而更好的运用英语语言。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渗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值得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黄超群.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2).
[2]游腾新,石才匠.浅析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校园英语(中旬),2014(06).
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 篇12
一、挖掘文化知识,互动交流渗透
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跨文化知识,作为英语教师,要将这些知识挖掘出来,并以互动交流的方式渗透进教学当中。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新课改强调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为此,教师要改变跨文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7A Unit 7 Shopping这一单元时,笔者通过挖掘跨文化知识进行渗透性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购物”是这一单元的主题,主要涉及如何运用简单的英文进行购物交流。大家都知道,商场中每逢节假日都会有促销活动,在促销中很多商品的价格都会较低,都是以打折形式出售的。但是,中英文中对打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为此,笔者播放了一个中国人在国外商场购物时的视频信息,主要内容为:这名中国人看到商场写着“30%off”,于是开始疯狂购物,谁知结账时令他大跌眼镜,怎么价格相差这么多?由此,引出问题:“What happened?”有部分英语较好的学生关注到了“30%off”,于是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S1:难道他把30%off理解成“打三折”,所以疯狂购物?S2:那30%off到底是几折?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已经讨论到其中的重点。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以现实中的案例作为基础,引出国内外折扣信息表达方式的差异,从而让学生很好地了解跨文化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引出正确的表达打折的方式,并引导学生理解,从而达到文化渗透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对比,强化文化理解
中西方的文化具有巨大的差异,这是多种因素,如思维差异、饮食差异、地域差异等影响的结果。在跨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引进对比教学方式,通过对比,强化学生对各国文化的理解。在展开对比教学时,二者要具有可比性。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8A Unit 2 School life这一单元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的阅读内容是:life in a British school和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结合这些内容,笔者设计了如下对比学习任务:Please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among life in a British school,in an American school and in a Chinese school.学生需要结合中国学生的校园生活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英国、美国、中国的校园生活,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跨文化知识。此外,以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也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因而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对比学习结束后,笔者还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表达:If you have a chance,will you study abroad?Where will you go?Britain or America?Why?学生可以根据对各国校园生活的了解进行作答。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通过利用对比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文化教学效果。为了增强教学实效,教师还可以课前布置一些任务,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寻找更多有关英国、美国学校生活的资料,从而在对比讨论中能够碰撞出更多的知识与观点。
三、设计情景体验,增强学习效果
要想深入了解跨文化知识,一定的体验是必要的。教师可以结合跨文化内容,设计一定的情景,以情景吸引学生参与,以情景促进学生的模拟体验,以情景增强文化学习的效果。在设计情景时,既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也要注重其与跨文化学习的衔接。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7A Unit 7 let’s celebrate这一单元时,笔者设计文化情景体验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Halloween”,这是西方的重大节日之一。通过单元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节日信息。为了强化学生对万圣夜的理解,笔者引导学生自主组合,以万圣夜为中心,设计情景活动,以突出万圣夜这一节日主题。学生既可以选择玩万圣夜的游戏Trick or treat,也可以模拟万圣夜欢乐的场面,如dress up、wear masks、make pumpkin lanterns等,还可以模拟party中的狂欢等。在这个情景任务中,学生的选择性很多,因而学生都非常乐于参与到情景活动中。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拟Christmas、the Spring Festival等,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以学生体验为主,让学生在情景中表达,在情景中体验,从而拓展对不同文化的认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在学生情景体验后,教师要进行即时评价,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推荐阅读: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08-19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10-21
初中英语文化测试07-01
英语写教学初中英语11-10
有关介绍河南文化的初中英语作文09-01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学12-26
初中英语会话教学06-07
初中英语趣味教学08-06
初中英语作文教学08-07
初中英语语感教学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