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垄栽培

2024-10-14

高垄栽培(精选4篇)

高垄栽培 篇1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是一项节水灌溉系统工程, 可以截留和保蓄雨水及灌溉水, 保护土壤结构, 降低土壤水分消耗速度, 减少株间蒸发量和养分损耗,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调节土温、抑制杂草生长, 适宜在高寒田、冷浸田、雷响田和缺水田推广应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由于云南省气候干旱, 会泽县部分水资源枯竭, 该县针对实际情况曾进行过多次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其结果表明:覆膜与不覆膜水稻栽培相比较, 一般可节水30%~50%。覆膜节水技术, 植株返青快, 分蘖早而壮, 抽穗提前5~7 d, 提早成熟10~15 d, 肥效提高13%左右, 产量增长3%~5%。现总结水稻高垄覆膜栽培技术, 以供参考。

1 良种选择

要求选择当地常规栽培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

2 育秧方式

采用旱育壮秧或软塑盘育秧方式。

3 田块选择与施肥

3.1 田块选择

以高寒田、冷浸田、雷响田和缺水田的种植效果最佳, 整地时把秸秆等易破地膜的硬物翻入泥中, 使田块达到田平泥融、墒足, 无大土块, 无根茬, 为保证覆膜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3.2 施足底肥

根据土壤养分亏缺状况科学配比施肥, 是地膜覆盖增产的保证。一般来说, 在土壤翻耕时要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 根据田块肥力采用一次性深施技术, 将农家肥22.5~30.0 t/hm2均匀撒施田中, 同时施碳酸氢铵300~375 kg/hm2、过磷酸钙300~450 kg/hm2、水稻专用复合肥300~375 kg/hm2。

4 理墒起垄

垄应做成中间高、两侧呈缓坡状的圆头高垄。一般垄高10~15 cm, 垄向以南北向为宜。垄做好后, 再轻轻镇压垄面, 使垄面光滑平整, 覆膜时地膜容易绷紧, 膜面能紧贴垄面, 增温保墒效果好, 而且还有利于土壤毛细管水分上升[1,2]。在干旱少雨地区, 大面积采用地膜覆盖时, 应在垄沟中分段打埂, 以便纳雨蓄墒。平整田块, 沿稻田四周挖宽20 cm、深20cm的沟, 有利于排灌。按墒面宽80 cm, 沟宽20 cm、深20 cm开沟理墒 (一个复合带为100 cm) , 开沟挖起的土要均匀铺在墒面并压平, 理完墒面后用50%丁草胺1 500~2 400 mL/hm2进行喷雾除草。

5 覆膜

覆膜质量直接关系地膜覆盖的效果, 是地膜覆盖栽培的关键。整地、起垄、喷洒除草剂后应立即覆膜。覆膜时, 要将地膜拉展铺平, 使地膜紧贴地面。地膜的两侧、两头都要开沟埋入土中, 并要压紧、压严、压实, 使膜面平整无坑洼, 膜边紧实无孔洞[3]。墒面平整后, 以滚动盖膜的办法覆膜, 使地膜紧贴床面 (地膜采用90 cm) , 膜四周入泥5 cm, 确保覆膜严实。

6 移栽

定植时间、方法、质量关系到秧苗长势的快慢, 是地膜覆盖的主要技术环节, 要选择适宜的移栽期。采用宽窄行双行移栽 (大行23 cm, 小行10 cm, 株距10 cm) , 根据茬口的不同将秧龄控制在40~45 d, 移栽期尽量提前, 移栽后要及时用湿土把播种或定植孔连同地膜一起封严压实, 以防风吹揭膜而降低土温和蒸发失水, 并可抑制杂草, 以利于提早分蘖。栽插密度为39万丛/hm2左右。

7 田间管理

7.1 覆膜管理

定植后, 覆盖在田间的地膜常会因风吹、雨淋和田间作业而遭到破坏, 有的膜面出现裂口, 有的膜侧出现漏洞, 如不及时用土封堵严实, 地膜会很快裂成大口, 使地温下降, 土壤水分损失, 杂草丛生, 盖膜失去作用。因此, 在田间管理时, 应注意不要弄破地膜;要经常检查, 发现破口及时封堵, 以防大风揭膜而造成毁苗伤苗[4,5]。

7.2 水分管理

在水稻移栽后保持沟中有水、膜面无水, 严禁串灌、深灌。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掉墒面水层, 确保覆膜对土壤的增温效应。在孕穗期和灌浆乳熟期这2个水分临界期若遇严重旱情, 应及时灌水。够苗晒田, 水稻覆膜栽培, 分蘖旺盛, 若不及早加以控制, 将会增加无效分蘖。对有水源保证的田块, 当总茎蘖数达525万个/hm2左右时, 排出沟水, 晒田以控制分蘖。晒田标准:墒面不发白, 沟中不陷脚, 地面见白根。后期容易受旱的田块不提倡晒田[6]。

7.3 施肥管理

看苗追肥, 对后期肥力不足的田块, 可用尿素溶液750~1 050 kg/hm2作根外追肥, 浓度一般以1.5%~2.0%为宜。对于严重缺肥的田块, 可灌淹深2~3 cm的水, 撒施尿素60~75kg/hm2, 让水自然落干即可。

7.4 病虫草害管理

水稻覆膜栽培, 病虫危害相对较轻。但由于其早发快发, 病虫危害时间提早, 要重点抓好纹枯病、稻疽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的防治。以当地的病虫预测预报为主要依据, 选择对口农药, 做到及时有效地防治。及时清除沟内杂草, 避免杂草与秧苗争肥争水。

8 适时收获

在收获前15 d排水晒田。水稻成熟后要及时抢晴天收割, 收割时要做到低留稻茬, 方便地膜回收。为防止地膜对土壤的污染, 水稻收获后要及时揭膜, 彻底清除田间残膜, 以减少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余芳, 张永华, 傅航.水稻新品种内5优5399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3) :94, 96.

[2]李本良, 汪洪洋, 刘劲兵.连粳7号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3) :100.

[3]高进军.大中农场水稻水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3) :101.

[4]沈琦, 周桃华, 占树科.国审水稻品种绿丰20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3) :102, 107.

[5]金石芬, 于晓红, 张微, 等.水稻新品种吉宏207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3) :125-126.

[6]单爱娟, 史斐, 李晶晶, 等.机插水稻有机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4) :91, 93.

旱地苹果园高垄覆膜集雨保墒技术 篇2

1.覆膜时间:覆膜时间分为秋末冬初覆膜和春季顶凌覆膜。秋末冬初覆膜在果园秋施基肥后立即进行,春季顶凌覆膜在土壤5厘米厚的表土解冻后立即进行。冬季比较暖和、冻土层浅、风大的果园以在秋末冬初覆膜为好;反之,以春季顶凌覆膜为好。

2.地膜选择:

(1)地膜的颜色。覆膜时要选择黑色地膜,地膜厚度在0.008毫米以上,质地均匀,膜面光亮,柔弹性强。

(2)地膜的宽度。地膜的宽度应是树冠最大枝展的70%~80%。新植的2~3年幼树地膜宽度要求1米,并且单面覆膜,树干在膜 面的中央,垄面两边膜宽各50厘米;4年以上的初果期树根据树冠大小选择1~1.2米的地膜,在树盘垄面两边双面覆膜;盛果期树根据树冠大小选择1.4~1.5米的地膜,在树盘垄面两边双面覆膜。

3.覆膜方法:覆膜前,首先沿行向树盘起垄。垄面以树干为中线,中间高,两边低,形成开张的拱形,垄面高差以10~15厘米为宜。起垄时,先用测绳在树盘两侧拉两道直线,与树干的距离小于地膜宽度5厘米,然后将测绳外侧集雨沟内和行间的土壤整碎后按要求坡度起垄,树干周围3~5厘米处不埋土。垄面起好后,用铁锨整碎土块、平整垄面、拍实土壤,3~5天后待垄面土壤沉实,再作精细修复后即可覆膜。覆膜时,以树盘两侧同时进行为好,要求把地膜拉紧、拉直,无皱纹,紧贴垄面;垄中央两侧地膜边缘以衔接为度,用细土压实;垄两侧地膜边缘埋入土中约5厘米。

4.开挖集雨沟:地膜覆好后,在垄面两侧距离地膜边缘3厘米处沿行向开挖深、宽各30厘米的集雨沟,要求沟底平直,便于雨水分布均匀。园内地势不平、集雨沟较长时,可每隔2~3株果树间距在集雨沟内修一横挡。

5.集雨沟内和行间覆草:为了提高集雨效果,减少水分蒸发,在集雨沟内覆盖麦秆或玉米秆等作物秸秆,玉米秆若不细碎应顺向覆盖沟内,覆盖厚度以高出地面10厘米为好。草源丰富的地方,最好是整个空白树行全部用秸秆覆盖,厚度以达到15厘米为宜,这样保墒效果更加突出。树行覆草后,立即用轻便碌碡又叫石磙将覆草滚碾压实,然后在其上喷布5%的尿素液,间隔1个月喷洒1次,全年喷洒2~3次,以加快覆草腐熟。另外,要严防火灾,也可在覆草表面撒一层2厘米厚的细土。

6.注意事项:严禁家畜等足蹄锋利的动物在地膜上行走,田间作业时禁止穿高跟鞋,疏花疏果和套袋时梯子底部应用废旧鞋底绑扎。如果膜面上发现破洞,应立即用细土封闭压实,否则大风灌入就容易撕破地膜,特别在塬面风大的果园更应随时检查膜面是否破损。

7.适宜区域:在年降雨量430~560毫米的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甘肃、陕西、山西、北京、宁夏),适用该技术。同时,也可在该区的梨、桃、葡萄等果树果园水分管理中应用。

高垄栽培 篇3

一、材料与方法

(一) 试验材料

本试验所用马铃薯品种为马铃薯脱毒原种荷兰15号, 地膜为幅宽120cm、厚0.004mm的黑色地膜, 均由陇西县农技中心提供。试验地块占地50亩, 位于陇西县文峰镇三台村黄家门社。

(二) 试验条件

试验区海拔1 720米, 年降水445.8mm, 年平均气温7.5℃, 土壤为耕种黄绵土, 质地中壤, 肥力中等, 前茬为油菜地.土壤类型是沙壤土, 每667m2施入农家肥2 000kg, 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0kg, 尿素20kg, 均匀撒施后利用利用洪珠牌2MB-1/2型大垄双行马铃薯播种机进行播种。

(三) 试验技术

播种:用洪珠牌2MB-1/2型大垄双行马铃薯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前调整好株行距、播种深度, 要求:垄顶宽50~60cm, 垄沟宽30~40cm, 垄高20~25cm左右, 株距30cm, 每条垄上种两行, 行距为25cm。在施肥箱内装入化肥, 化肥用量为每667m2施入马铃薯专用复合肥50kg。密度:早上市种植密度一般控制在3 500~4 000穴/亩。

覆土:用2TD-S2型马铃薯上土机进行膜上覆土。在马铃薯幼芽距离地膜2cm左右时2次覆土达到厚2~3cm即可。灌水:要根据田间土壤墒情进行灌水, 苗期和膨大期个灌水一次, 灌水量以半沟为宜, 每667 m2灌水40~45 m3;切忌过量或淹垄, 淹垄越早, 其危害越大。收获前20天停止灌水。

追肥:马铃薯现蕾期、薯块膨大盛期要随水追施或乘雨追施尿素15kg/667 m2或叶面喷施0.4%磷酸二氢钾溶液。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早、晚疫病, 病毒病, 黑茎病等, 可选用58%甲霜锰锌、72.2%普立克、64%杀毒矾、72%农用链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

二、结果与分析

(一) 测产数据 (如表1)

(二) 数据分析

本试验4月1日播种, 7月10日收获, 生长期100天。试验示范点平均亩产量为2 529.8kg, 按当年市场收购价格1.60元/kg计算, 亩产值约为4 047.68元。试验示范点平均商品率为81.3%, 平均亩产150g以上商品薯1 462kg, 单株结薯数平均为5.4个。单株结薯重量平均为0.69kg, 200g以上大薯率示范点平均为39%, 200g以下150g以上中薯率为24%, 150g以下小薯率为37%, 绿薯发生率为零。

三、总结

(一) 自然出苗省劳力, 保墒调温防绿薯

使用了黑色地膜, 依靠膜上覆盖土层的重力和薯芽自然向上的作用, 薯芽能破膜顶土自然出苗, 试验数据显示出苗率可达到95%以上, 出苗较露地早10~15 d (天) 。每667 m2较普通地膜栽培节省人工3个, 采用机械化生产, 起垄、播种、铺膜、一次性完成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地膜的保墒作用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 地膜上压土后土壤温度降低, 既能防止高温烧芽, 又可以降低水分蒸腾, 加强保墒作用, 后期土层温度稳定在20℃左右时, 更有利于结薯;黑膜加覆土双层保护作用也减少了裸露的薯块, 降低绿薯率。

(二) 高垄防淹土疏松, 提高产量促增收。

高垄栽培 篇4

1.1选地

小春马铃薯应布局于海拔2 000m以下的区域内, 在这些区域内选择前茬为非茄科作物, 地势平坦、方正、耕作层深厚、土壤疏松、pH值5.5~6.5的沙壤土或壤土。

1.2深耕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 地块应进行秋或冬深翻, 即播种前要提早深耕, 使耕深达到30cm左右, 捡净根茬并结合碎垡, 做到精细整地, 力求使地块达到平整、土细、松软的标准。

2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品种。以种植会2号为主, 搭配青薯9号、会薯8号、威芋3号等。

在播种前10天左右备种, 选用表皮光滑、无病虫斑的30~60适龄脱毒种薯整薯作种, 并要求种薯纯度不低于95%。选好后用银法利600倍液均匀喷雾杀菌消毒, 晾干后放置在室内催芽待用。

3播种

3.1适时播种

干沟坝子 (海拔1 900~2 000m) 最佳播期为1月中下旬播种, 干海子 (海拔1 500~1 600m) 坝子最佳播期为12月下旬播种。播种过早苗期易受霜冻, 播种过晚耽误后茬作物。

3.2规格化合理密植

高垄双行一膜一带种植, 垄距1m (大行60cm、小行40cm) 株距33cm, 种薯呈三角形摆放, 密度控制在4 000株/667m2为宜。

3.3测土配方施肥

播种时, 根据土壤肥力施腐熟农家肥2 000~2 500kg/667m2、NPK总含量35%的复合肥80~100kg/667m2作底肥一次性施入。为防烧苗, 化肥应施在距种薯5~10cm处。

3.4铺设滴灌管道

播种后覆土起垄, 播种时起垄, 垄高25~30cm, 垄面理成浅U型, 起好垄后将滴灌带滴头朝上平铺在两行马铃薯中间并拉紧拉直, 堵好末端。主、支管道与取水池、过滤器、控制阀门、泄压阀连接好, 最后将滴灌带与支管连接。连接完毕, 开闸放水, 检查有无堵漏现象, 并调整泄压阀压力, 使滴灌带处于正常工作压力范围内即可。

3.5覆盖地膜

滴灌设备安装好后, 喷施除草剂, 盖上幅宽90~100cm、厚度0.005mm的普通地膜。盖膜要求严、实、匀, 防止薄膜被风卷走。

4田间管理

4.1灌出苗水

播后出苗前要防止牲畜践踏, 大风破膜、揭膜;根据土壤墒情, 出苗水在播种后15~20天进行, 土壤湿润深度应控制在15cm以内, 避免浇水过多而降低地温影响出苗, 造成烂种。接合灌水检查滴灌系统连接是否可靠, 如有漏水及时处理。

4.2破膜放苗

出苗期要及时破膜放苗, 避免幼苗被高温灼伤。苗期要求每天上午破膜放苗, 然后在小苗周围用细土将膜口盖住, 直到幼苗出齐。当幼苗生长至5~10cm, 如发现有缺塘, 应将附近出苗较多的苗移栽到缺塘内, 减少缺塘数, 保证苗齐。

4.3适时灌水

根据马铃薯品种需水特性、土壤墒情、不同生育期需水规律安排灌水, 重点是马铃薯苗期和薯块膨大期。一般马铃薯幼苗期至团棵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60%~65%, 发棵期至结薯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5%~80%, 结薯后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60%~65%, 全生育期灌水10次左右, 灌水量130~200m3/667m2, 具体根据马铃薯生育期间降雨状况及生育阶段进行适时调整灌水周期和灌水量。注意马铃薯生育期雨水较多时应及时排水, 保证田间没有积水。

4.3.1幼苗期管理。出苗后需水量逐渐增加, 根据幼苗长势及天气状况, 一般灌水2~3次, 灌水周期为12~15天, 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

4.3.2发棵期至块茎形成期。即现蕾期、盛花期, 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灌水, 一般灌水2~3次, 灌水周期为7~10天, 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此时期可结合灌水进行追肥, 一般用尿素5~10kg/667m2、硝酸钾3~5kg/667m2。

4.3.3块茎膨大期至成熟期。在块茎形成期至淀粉积累期, 应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及时进行灌水, 保持土壤湿润深度达40cm左右, 一般灌水3~4次, 灌水周期为5~7天, 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 这一时期采用短时多频率的灌水方式。

4.3.4后期灌水。成熟期间灌水间隔时间拉长, 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 这一时期灌水不能多, 灌水过多会造成马铃薯皮孔突出, 影响商品性。粘重土壤在收获前10~15d停水, 沙性土壤在收获前7天停水, 以确保土壤松软, 便于收获。

4.4控制徒长避免消耗营养

现蕾期, 当冠层覆盖度达95%以上时, 叶面喷施浓度为万分之二的多效唑40~50kg/667m2溶液控制徒长, 并及时摘出花蕾, 避免消耗营养, 促进块茎生长, 确保高产稳产。

4.5病虫害防治

示范区病虫害采取统防统治, 在播种时统一采用2~4kg/667m2辛硫磷跟化肥混合施入种植沟防治地下害虫;现蕾期至收获前期用诺凡或银法利交替间隔7~10天统一防治马铃薯晚疫病2~3次;根据田间蚜虫发生情况用吡虫啉统一防治蚜虫1~2次。

5适时采收

根据生育期、市场需求和接茬作物播期适时收获。即大部分茎叶淡黄, 基部叶片枯黄脱落, 匍匐块茎与块茎容易脱落时, 即可收获, 一般在5月中下旬。也可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采收, 获取最高经济效益;若市场销售价不理想, 且不影响接茬作物播种, 可适当延迟收获, 让其充分成熟, 获取最高产量。收获前要及时拆除地块间支管和滴灌带, 清除旧地膜, 并将滴灌带和旧地膜整理好以便回收加工利用, 避免污染土壤环境。

参考文献

[1]韦冬萍, 韦剑锋, 吴炫柯, 等.马铃薯水分需求特性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 2012, 40 (4) :66-70.

[2]邓立军.膜下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 2011, (2) :45-46.

【高垄栽培】推荐阅读:

栽培环境07-18

矮化栽培05-09

药材栽培05-30

规模栽培06-05

上架栽培06-07

简易栽培06-23

栽培生理06-28

辣椒栽培07-06

设施栽培07-24

避雨栽培08-01

上一篇:底板应力下一篇:策划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