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监控(精选9篇)
感染监控 篇1
近年来,医院感染病例监控的主要问题是监控技术落后,感染病例的发现主要靠医生主动上报,漏报率高 ;时实性差,主要是回顾性调查,专业人员通过手工查阅病历或电子病历,效率低,感染病例的确认要到患者出院时,很难早期发现感染暴发或及时采取感染控制措施。国内已有的医院感染监控测系统只是医生感染病例上报和专业人员的统计系统,感染病例筛查多是单一条件的提取,不能由计算机自动提取和判别,达不到实时监测与预警,更缺乏与临床医生的及时沟通并提示采取感染控制措施进行干预,达不到降低感染率的效果[1~5]。为解决上述问题,解放军总医院先后跟踪国际医院感染监测较成功的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 (NNIS) 系统发展来的美国国家医疗安全网 (NHSN) 和英国的ICNet[6],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与杭州杏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Real-time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System, RTNISS)。
1.RT-NISCS 设计思路
RT-NISCS采用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对HISLIS、RIS、EMR等系统中感染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形成感染信息基础数据库,制定感染病例筛查策略,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分析,对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危险因素的累加,提取出感染预警病例 ;感染防控专职人员每天对预警病例进行判断,筛查出感染疑似病例,使患者住院期间整个过程的可疑感染现象均在感染防控人员的监视之下(图1)。
通过建立交互平台,将感染疑似病例推送给临床主管医生进行确诊判断,形成感染确诊病例,并进行网络交谈与沟通,实现感染防控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共同确诊感染病例,共同实施感染病例的有效防控措施,将临床医生纳入到感染防控的体系内,实现实时干预 - 反馈与沟通,提高了监测准确性和防控效率。对病区感染病例的分析策略,建立病区感染暴发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感染暴发隐患,实现早发现,早防控,确保医患安全。
2.系统的主要功能
2.1 感染个案的筛查
感染专职人员每天上班后,通过对RT-NISS生成感染预警病例及患者住院期间的整个过程的感染要素时序图(图2)、患者病例摘要、化验报告等工具 ;以及关健词标识技术对原始病历和影像学结果界面进行标识,进行疑似病例的判定。
2.2 与临床医生的沟通
感染疑似病例判定后,RT-NISS后台自动推送至患者主管医生所在病区的医生工作站(图3)。医生可通过工作站直接联接RT-NISS平台,查看标红病例的提示,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时进行疑似感染病例的确诊。如果否定患者为感染病例,在交流对话框内提出否定的理由与感染防控专职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对患者感染诊断建议、防控措施进行针对性推送,实现通过临床医生对感染病例的防控干预。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实时记录干预、反馈的执行情况并实施效果评价。实现了临床医生参与感染病例的防控,并提高医生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自觉性,保证了感染病例诊断的准确性,防止感染病例漏报,实现了过程监控。
2.3 医院聚集性事件的预警
感染聚集性事件是医院感染暴发的前奏,通过对科室或病区感染病例的多因素分析和多年感染数据的积累,为每个科室或病区设置聚集性事件的阈值,某种感染病例超出阈值,RT-NISS提供报警机制(图4),以及预警病区的所有患者的时空分布图和感染因素列表。将聚集性事件的感染病例情况进行直观展示,便于快速判断,早期发现暴发苗头,进行有效防控。
2.4 监测统计分析及展示
全院感染病例确诊后,形成感染病例数据库,利用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按照医院感染监测标准和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要求,计算出各种指标和展示图,包括 :医院、科室、病区的感染发病率、例次发病率、感染现患率、医疗器械相关千日感染率、感染部位、主要致病菌、感染病例上报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术前2~0.5h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率等(图5)。
RT-NISS可根据使用单位的个性化需求,生成日报、周报、月报和年报等感染分析数据和图表,使医院管理者和感控专职人员全面及时地掌握医院、科室及病区的感染情况,随时与不同时间的数据进行环比和同比。
RT-NISS提供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功能,包括 :重点部门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病房,重点环节监测,如手术部位感染、细菌耐药性和多重耐药菌、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图6)等。监测基本数据从临床各系统中提取,能够简化监测过程,提高监测效率,并减少人工监测中的失误。
2.5 科研及其他辅助模块
RT-NISS具有较强的数据搜索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设定查询条件进行搜索(图7),为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特定组合的感染病例筛选,科研课题的临床病例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查询功能,不仅使系统积累的临床感染病例数据充分的利用,也使感染防控人员与临床医务人员的交流和联系增加了新的途径。另外,RT-NISS还提供医院感染管理所需要的其他辅助模块,如 :数据上报模块、环境监测模块、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监测管理模块、感染知识教育与培训模块、死亡病例上报模块和感染管理科网站等。
3.RT-NISS 提高监测效率与推广
3.1 监测效率提高
RT-NISS可在具有3600张床位综合性医院每天智能筛查出80~100例感染预警病例,一名感控专职人员2~3小时完成判定感染疑似病例,并由系统推送给主管医生的工作站,由医生进行感染病例的确诊,系统的应用使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率从5% 上升到95% 以上。每天全院感染病例确诊后,根据聚集性事件的筛查策略和预警,可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苗头。RT-NISS运行以来,每年能够及时发现6~10起病区内感染聚集事件,经过及时临床干预,很快得到了控制。且实现病人住院期间的感染防控干预,真正做到了实时监控,降低感染率。
RT-NISS实现对住院病人在院期间感染危险因素的全过程监测,使每一例医院感染病例的现患调查被查率达100%,从而每天监测到全院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对全院医院感染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做到心中有数,也为重点感染病例的干预、聚集性事件的预警提供可行。我院2011年至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是5.39%、5.14%、6.19%、5.53%。
3.2 数据导航和决策支持
RT-NISS系统可提供病原学送检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和I类切口手术2~0.5h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用药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类抗药物使用率和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等感染指标,使专职人员能够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反馈到临床科室、病区或面对面沟通,用数据引导临床医务人员加强感染防控意识,提高感染防控的干预水平。同时,为医院管理者管控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决策支持。
3.3 良好的兼容性
RT-NISS采取ORACLE数据库、JAVA语言和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具有良好的数据存储与运算能力,与HIS兼容性好,方便的与LIS、RIS、EMR和AIS等系统的对接软件。RT-NISS游离于HIS系统之外,对HIS影响小,每次凌晨对HIS等系统中感染数据进行采集,对3600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一次需时约15~20分钟。RT-NISS在多个HIS系统进行安装,均表现出良好的兼容性。
3.4 行业认可与推广
在国内同行的交流中,RT-NISS得到了感染管理专家的充分肯定。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邀请研发单位参加国家级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南》的编写工作。国家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邀请参加国家感染防控质量指标体系建设,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和国家医院感染监测平台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果。目前正在山东部分医院进行区域平台建设试点,解放军卫生部在全军110家医院统一安装RT-NISS,地方20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了应用。
感染监控 篇2
1.全面负责手术室感染监控工作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2.监督、检查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及手术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对违反操作规程或可疑环节及时纠正,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对手术室空气、手术人员的手、物品表面以及无菌物品进行细菌培养,每月一次。对空气尘埃粒子数,温湿度进行监测,对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
4.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有关监测结果,并将化验报告单按时间顺序粘贴在登记本上,保存5年。凡细菌培养不合格,应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直至培养合格。
基层医院感染监控汇总分析 篇3
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 从2006年—2008年我们对医院感染做了综合性调查和监测, 通过对3年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为我院深入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资料来自病案室2006年—2008年住院病人的13 826份出院病历及院感科的临床监测资料。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病历及统计资料, 根据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2]。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2.1.1 医院感染发病率
2006年—2008年住院病人共13 826例, 发生医院感染340例, 医院感染345例次, 手术共3 237台次, 无菌手术1 089台次, 手术部位感染68例次, 无菌切口感染3例次。
2.1.2 感染部位分布 (见表1)
2.1.3 各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见表2)
2.1.4 抗菌药物的使用
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9.9%, 其中治疗用药为52.9%, 预防用药为45.5%, 预防兼治疗用药为1.63%。联合用药以一联二联为主, 分别占38.2%和58.5%, 见表3。
2.2 消毒灭菌效果及卫生学监测 (见表4)
2006年—2008年全院共做各项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3 222件, 合格3 177件, 合格率为98.6%。
2.3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我院检验科细菌室从临床各项标本82份中分离出56株病源菌, 病源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如下:革兰阳性球菌9份, 革兰阴性球菌1份, 革兰阴性杆菌31份, 革兰阳性杆菌1份, 真菌14份。
2.4 主要致病菌
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19株, 革兰阳性杆菌卡奴氏菌1株, 黏质沙雷氏菌1株, 革兰阴性球菌卡他尔球菌1株, 洛菲不动杆菌1株, 革兰阳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4株, 液化沙雷氏菌5株, 草绿色链球菌1株, 肠球菌4株, 真菌14株, 铜绿假单胞菌5株。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1例
3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 (见表5)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率
3年内住院病人共13 826例, 发生医院感染340例, 感染率2.46%。医院感染345例次, 例次感染率2.50%。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低, 低于吴安华[1]报道的193所医院现患率5.22%, 其原因可能与临床医师病历书写不详、病原微生物检查不够、抗菌药物使用过高掩盖有关。其次我院住院病人大部分来自农村, 因资金问题住院时间较短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医务人员普遍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以及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的不够好, 可能存在漏记、漏查、漏报现象。科室监控小组应充分发挥作用, 监控组长定期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及诊断标准, 强化医务人员的感染意识, 督促本科医师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及时完善病源学检查, 诊断明确及时上报。
3.2 病原菌
病原学送检仅 82例, 这表明临床医师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借助微生物检测指导用药意识不强, 主要原因为:①临床医师对微生物送检的认识不足, 仅凭经验用药;②大部分病人来自农村, 因经济原因住院时间短, 而微生物检测培养时间长, 结果报告较慢, 对治疗指导帮助意义不明显;③检验费用较高, 部分病人难以接受。通过检验科细菌室病原菌检测资料显示, 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是我院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特别是真菌感染病例在不断上升, 滥用抗生素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因此, 一方面, 应强化教育临床医师的病原学送检意识, 提高微生物送检率。另一方面, 建议微生物室为临床医师尽快提高检测速度, 以及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3,4]。
3.3 医院感染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 我院内、外科与其他科室相比, 医院感染率较高, 内科由于病人自身的特点, 基础疾病较重、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免疫力下降、侵入性操作较多, 均易发生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外科在手术切口感染的68例病人中, 主要以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穿孔为主, 其原因为病人发病后来院时间较晚, 已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易发生切口感染, 但医源性感染的因素不可忽视, 特别是医务人员的手、室内空气、手术操作及技巧、换药等各项无菌性操作都是传播细菌的主要途径。因此, 加强病室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加强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 加强对尿道插管、吸氧、吸痰与侵入性操作的消毒管理, 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同时对患有基础疾病和老年性病人做好保护性隔离也是至关重要的。
3.4 抗菌药物使用
通过现患病率调查, 当天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5.9%, 超出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提出的“力争控制在50%以内的需求”, 其中治疗用药占52.9%, 预防和治疗兼有的占1.63%, 而预防用药达45.5%, 显示本院存在着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 部分科室存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过高、联用率较高和细菌培养率很低的问题。今后工作中, 应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培训, 强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2], 使其严格掌握抗菌药物适应证、剂量和疗程、联合用药指证, 强化医生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意识,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力求使用最恰当的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吴安华, 任南, 毛细细, 等.193所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8) :561-563.
[2]杨平满, 周建英.常见多重耐药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12) :1534-1437.
[3]任玲, 周宏, 茅一平, 等.实习护生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07, 21 (8B) :2101-2102.
肾内科院内感染监控组织及职责 篇4
肾内科院内感染监控组织及职责
一. 院内感染监控小组成员
组长;王红宇(科主任)副组长:孙雪梅(护士长)兼职监控医师;徐雷(住院医师)兼职监控护士;陈春兰(护士)二.科主任职责:
1、根据全院的感染监控计划制定本科的感染监控计划、措施和质量管理标准。
2、组织本科开展感染专题讨论,宣传预防感染的知识。
3、全面管理监督感染计划的落实。
4、了解本科医院感染情况。三.护士长职责:
1、管理和监督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施。
2、督促并支持监测护士搞好感染监控工作。
3、对护士进行消毒隔离方法和无菌技术的培训。
4、发现有医院感染问题及时向感染管理科反映或提出建议。四.院感监控小组职责;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体计划,结合实际,制定本科室相关制度,并落实到位。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控。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本科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感染病例时及时督促经管医生上报医院感染管理
利辛县人们医院
科并积极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
3.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4.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5.指导、监督本科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定期对本科多重耐药菌管理、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进行自查自纠,进行总结、分析、整改并记录。
6.监督本科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指导本科卫生清洁人员进行工作,做好陪护、探视人员手卫生等知识的宣教。
7.每月组织本科室人员积极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做好新调入、实习、轮转生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实践操作技能的传教。8.每月将监控小组开展工作情况及时进行记录。五;兼职监控医师职责;
1.在本科室主任领导下及专职监控人员指导下,负责本科室感染监控工作,及资料收集与上报工作。
2.经常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经常与主班护士、监控护士、护士长联系,随掌握全病区监控工作情况,怀疑医院感染发生时及时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要的检查以确定诊断。督促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24小时上报院感科,定期分析科室内医院感染情况向科主任汇报。
3.预防因诊治不当造成医院感染,督促检查本科室医师无菌操作技
利辛县人们医院
术及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4.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应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专职人员调查医院感染发病原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投入控制工作。
5.配合监控专职人员开展调查及科研工作。六;兼职监控护士职责;
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业务指导下做好本病房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
2.督促检查本病房预防医院感染制度的落实情况,3.每月按监测计划进行科室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的监测。4.预防因护理不当造成的院内感染,督促检查本病房工作人员做好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病房、透析室的消毒保洁措施。5.督促住院医师24小时内填好感染调查表,对疑有院内感染者督促留取标本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及时把化验单结果告诉床位医生。
6.负责对本科室病人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等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2013-3-9修订
利辛县人们医院
肾内科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1.一般医护人员
(1).培训范围:临床医生,护士,包括研究生、轮转生、实习生。(2).培训方式:讲课、座谈、观看幻灯片。(3).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6学时。(4).培训内容:
临床医生: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院感医生护士:临床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
全体医护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暴发和处理步骤、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医疗废物、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等
2、新进人员岗前培训
(1)、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学时不少于3学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培训内容:医院感染概念及诊断标准、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基本概念、手卫生、职业防护、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等。
3、做好培训记录,备查。
4、工勤人员
(1)培训要求:每年不少于2次的培训,不少于3个学时,人员调动时,须重新进行培训,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培训内容:环境清洁与消毒方法、手卫生和医疗废物处置等。
2013-3-9修订
利辛县人们医院
肾内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1.置管人员应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患疖、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5.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6.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7.置管后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8.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9.保持导管连接端口清洁,进行透析治疗,应用0.5%碘伏消毒
利辛县人们医院
管口及周围。
10.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尽早拔除导管。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2013-3-9 修订
利辛县人们医院
肾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1、认真学习消毒隔离标准预防等相关知识,并严格落实。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房屋改造时要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对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应24小时更换。
6、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
8、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对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防护面罩,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9、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2013-3-9 修订
利辛县人们医院
肾内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1、科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我科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当发现医院感染爆发趋势时按我院《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中的流程进行处理。
3、科室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4、医院感染病例由本科室医师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并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监测。
5、明确诊断后,由本科室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6、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7、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本制度第二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八、临床医生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列病历最后一页。
2013-3-9 修订
利辛县人们医院
肾内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监测、上报和控制制度
一.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明确医院感染和疑似医院感染的定义,掌握各系统、各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方法和要点,正确区分医院感染和非医院感染,及早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及时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治疗和上报工作。
二.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医师、护士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
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管理等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于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四.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当与12小时内向卫生局报告,并同
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三例以上感染爆发。
五.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六、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七.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除上述措施外,应严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生新的医院感染。
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利辛县人们医院
八.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必须协同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九.负责人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同时,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2013-3-9 修订
(一)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并执行控制措施。
利辛县人们医院
肾内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安徽省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管理办法》和《利辛县人们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等规定,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2.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分线管理制度和预警制度,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3.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提高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能力。
4.加强合理用药管理,重点考评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和预防性 使用抗菌药物。
5.积极参与科内医院感染疑难病例的会诊、讨论及病人的诊治工 作,以提高医院感染病例的治愈率。
6.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住院患者抗菌药 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20%。
2013-3-9 修订
利辛县人们医院
肾内科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2.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手设施和备有速干手消毒液。
3.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
4.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过消毒或灭菌处理。5.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管路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
6.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操作或接触血液时必须戴手套,一副手套只能护理一位病人。7.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当有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拖洗工具分区使用,标示清晰。8.严禁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消毒使用,对使用后的医疗用品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置入规范的医疗废物包装袋内,专人收集。
9.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利辛县人们医院
10.加强对病人的监测,如发现感染及时送检相应的标本,以尽早确定诊断,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11.严格医疗物品管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标记醒目。消毒液定期更换。灭菌物品有灭菌日期,并在有效期内。
12.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13.疾病流行季节要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探视陪护相关制度。
2013-3-9 修订
利辛县人们医院
肾内科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科室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字要求,由药剂科统一采购,科室不的私自采购和试用。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严禁重复使用或回流市场。
3.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保证标识不符合标准、包装有破损、过了有效期和产品有不洁等不得使用。对不合格或质量可疑物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报告药剂科或相关科室。不得自行退货或换货处理。
4.使用时若发现热源反应、药敏反应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做好详细记录,并报告医院药剂科及相关科室。5.物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距天花板50CM.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后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法》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运送、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2013-3-9 修订
利辛县人们医院
肾内科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1..科室必须配备合格的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设置洗手液、流动水。配备干手物品和设备。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2.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严格掌握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
3.下病房的治疗车、病例车应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手。
4.禁止佩戴手部饰物,指甲长度不超过指尖。医务人员遵照六步洗手法的搓揉步骤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认真搓揉双手最少15秒。5.工作人员在接触污染源之前应洗手戴手套,操作结束时,应脱下手套并洗手。
6.工作人员在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手;脱去个人防护装备后、静脉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7.以下情况应洗手并进行卫生手消毒;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8.每月对科室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并达到相应要求。
2013-3-9 修订
利辛县人们医院
肾内科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1.各类物品必须严格按无菌、清洁、污染定点放置。无菌物品应有明显标记及消毒日期。
2.无菌操作前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做引起灰尘飞扬的活动。3.无菌操作前应穿戴好衣帽、口罩、备齐用物。洗手,戴消毒手套。操作时手臂及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跨越无菌区,手臂必须保持在自己的腰部(或桌面)以上,不得面向无菌区大声谈笑、咳嗽、打喷嚏。
4.持无菌容器时,应手托其底部。不触及容器口边缘及内面,取用无菌物品要用无菌钳夹取,取出物品后应及时包好或盖好。并注明开包时间,超过24小时应重新灭菌处理,取出或用剩的无菌物品不得放回。
5.为透析服毒病人置管、治疗换药时,应按清洁、污染、感染,特殊感染的程序操作。被污染的组织、器械及敷料等,切不可与消毒物品放在同一器内,亦不可放在床上、桌上或扔在地了。6.严格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配备和使用医务人员防护用品。
2013-3-9 修订
利辛县人们医院
肾内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肾内科设立方便医疗废物收集的污物处理区,收集点应设醒目标示。
2.医疗废物要产生地应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
3.禁止医疗废物在非收集点倾倒、丢弃或混入生活垃圾。
4.科室应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放置,医疗废物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使用黑色垃圾袋。
5.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得混合收集。
6.值班护士应与专职回收医疗垃圾人员做好交接登记,双方签字,保存记录三年。
7.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储存的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并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标识。
2013-3-9 修订
利辛县人们医院
肾内科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一、职业防护原则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科室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隔离间的工作人员;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等。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利辛县人们医院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 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血透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三、发生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发生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后,医务科及时组织院内相关学科专家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
利辛县人们医院
则》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确定是否预防性用药,如需用药,制订具体的预防性用药方案。
5、发生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后处理和随访,见附件(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
四、报告、体检和随访
1、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在应急处理后,应尽快报告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
2、职业暴露当事人填写《医院职业暴露事件登记表》,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送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3、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见附件),医务处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当事人立即进行职业暴露评估并确定体检项目和相关治疗,体验科协助实施体检,预防保健科负责对发生职业暴露后的预防用药品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药品保障及随访。
五、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使用化学消毒剂时戴手套、口罩,必要时穿防护衣;口罩和手套要定时更换;尽量选择对空气污染小的化学消毒剂;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容器加盖;对化学消毒剂原液要正确贮存。
2013-3-9 修订
利辛县人们医院
肾内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
1.建立健全科室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落实到位。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全员教育,将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相结合。定期不定期进行笔试和口试,使医务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技能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3.科内每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有记录,其标准按《利辛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执行。4.定期开展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60%。
5.院感小组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位的检查,包括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督察整改效果。
6.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按相关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爆发。
7.根据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标准,科室每月进行感染管理小组活动,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手卫生和无菌技术操作执行以及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上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环境卫生学及透析用水的监测、医疗废物的正确的处置等讨论及分析。
8.院感质量督查结果与个人年度考核评选先进个人及劳务分配挂钩。
2013-3-9 修订
利辛县人们医院
肾内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以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证患者的安全。科室内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透析室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一、多重耐药菌的监测、诊断和报告
1、我科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
2、科室人员接到“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的报告或电话通知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小时内填科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爆发或流行可能时,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有关流行病学检查,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进行有关相应处置。
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正确患者安置:尽量首选单间,受条件限制不能单间隔离,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8m。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
2、病员病例夹有接触隔离标识;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隔离标识清楚:进行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应在床栏上或隔离房间门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及周围环境后、摘脱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4、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染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5、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用
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对耐万古霉素的金匍菌感 利辛县人们医院
后清洁消毒;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及消毒。对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其
8、标本运送: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
9、解除隔离时间: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隔离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10、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但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收治病人,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与评估。
11.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三、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引起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各种措施,保证医疗安全。
四、科室认真执行多重耐药菌控制感染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爆发和流行。
2013-3-9 修订
余的医疗废物均放置双层黄色垃圾袋中规范收集、交接及处理。利辛县人们医院
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需求设计 篇5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类患病率越来越高,医院感染问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感染问题不仅仅是医院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医学界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越来越发挥着总要的角色。医院信息化建设全面改善了医院的发展和服务水平,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对医院感染发生发展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建立医院感染监控系统是当今医疗机构的趋势。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在医疗机构发展中已经形成一种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医院感染监控系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整合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和趋势。
本系统需求设计的目的是为医院感染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通过接口实现从医院业务系统中收集数据、及时、有效的了解医院目前的感染状况。及时、有效的干预、预防以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由此而导致的损失。
2 总体设计
采用C/S三层架构,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前台三部分组成。后台采用ORACLE数据库,实现与HIS、EMR、LIS、抗菌药物管理系统无缝接口,能够实时对临床感染进行预警、监控,并实现智能化上报。
3 总模块设计
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包括:网络直报管理子系统、医院感染病例检测管理子系统、感染目标性检测管理子系统、细菌耐药性分析管理子系统、暴发预警及报告管理子系统、传染病检测管理子系统、医务人员感染检测管理子系统。
3.1 网络直报管理子系统
网络直报:是指将院感相关数据通过广域网或卫生专线传输到指定的区域中心进行汇总保存。对院感相关数据进行网络直报管理、以及查看上报结果的反馈,可进行网络直报。可定义网络直报的内容,可定义网络直报的时间间隔,可查询上报情况,可查询未报数据明细,可查询上报的反馈情况,可对一个或多个文件进行上报,可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前端数据校验,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格式、或逻辑有错误的数据进行警示。
3.2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管理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管理提供数据采集、查询、发病率、现患率、漏报率调查以及统计。分母、分子的取值可切换,来源数据自动获取,可综合目标性监测的数据,以全院数据为基础,及时分析和预警提示。
3.3 感染目标性监测管理
医院感染监测指的是收集、整理一定人群中的感染发生影响因素的资料,通过严格的分析将信息及时反馈,以便采取或改进防治措施,并对防治措施进行评估,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3.4 细菌耐药性分析管理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细菌耐药性是对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本系统设计为细菌耐性分析管理提供数据采集、分析、统计与管理、以及临床嵌入式提示。
3.5 暴发预警及报告管理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特定人群中短时间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超过基础水平的现象。
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全院感染动态、为医院感染爆发管理及时的提供预警功能和查询、统计。
3.6 传染病监测管理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3.7 医务人员感人检测管理
本系统为医院对医务人员感染监测提供录入、分析、统计报告功能。为医院对医务人员感染监测提供录入、分析、统计报告功能。
参考文献
[1]喻晓芬,王峥,过湘钗.数据挖掘技术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78-81.
基层中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初探 篇6
1 感染监控体系的完善
1.1 加强医院感染组织管理
完善监控体系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坚实基础, 建立一个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体系, 有利于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支持, 从根本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我院建立了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组织。选拔具备管理经验的相关专业专家担任医院感染管理科领导, 并根据医院医疗发展的需要, 及时增配相关专业人员, 保证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同时,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级监控组织的作用, 将医院感染各级监控组织管理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及质量控制目标有机结合。我院根据本医院的特点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院感染质量监控体系。院长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主管副院长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是全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目标的责任人;医疗、护理工作的主管领导是感染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 是所在部门质量控制目标的责任人;各科室主任、护士长是本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组长、副组长, 是本科室感染质量控制目标的责任人;并根据各科室具体情况, 挑选综合素质较高的高年资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兼任医院感染监控员, 承担本科室感染管理和监控的具体工作。并成立了以院长、常务副院长为组长、副组长, 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医院感染爆发事件领导小组”, 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
1.2 严格遵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卫生法规和规章制度, 确保医疗安全
医院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认真履行职责, 专职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 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 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加强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和督查;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制度, 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的培训, 实行不定期检查, 纳入每月的百分制考核;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建立了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和报告制度, 发生医院感染时,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对医院感染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指导、早汇报, 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严格落实医疗质量与安全责任追究制。
1.3 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将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检验科等科室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作为重点,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洗手制度, 加强对重复使用的器械、敷料、管道、设备等的清洗、消毒、灭菌的规范管理, 严格无菌操作, 遵守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 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管理[1]。加强对呼吸机、氧气湿化瓶、留置尿管、中心静脉插管等的消毒、灭菌及操作流程管理, 对换药弯盘实行独立包装, 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 包布实行一用一换洗。加强了对治疗室、换药室及病房的管理,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进一步规范医疗操作, 降低感染风险。
1.4 强化全员控制意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 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上的整体素质。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控工作, 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 与诊疗护理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 是需要整个医院上至领导、下至每个医务工作者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 中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 都有可能对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我院针对中医医院中医专业人员感染管理知识相对不足的弱点, 采取专业人员素质培养与非专业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和知识普及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对各级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了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用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指导各科室的工作。
1.5 树立良好的医德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
医疗工作有其特殊性, 在很多情况下是单独完成的, 处于自我监控的状况, 医疗行为的结果好坏无不与其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密切联系。因而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和良好的医德培养不仅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根本任务之一, 也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医德不仅是服务态度和奉献精神, 更重要的是质量意识。我院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之中, 对医务人员进行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现代质量管理科学理论教育, 使医务人员从科学高度认识提高工作质量的意义, 明白要做出高质量的工作, 就应该具备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医风, 忠诚于自己的职业, 在思想上树立“质量第一、病人至上、一切以预防为主”的观念,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 坚持预防为主, 严格控制感染源、即时切断传播途径、有效保护易感人群, 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认真对待医疗服务中的每一环节和每一步骤。
1.6 严格无菌操作
各种操作前认真洗手, 洗手一般用液体皂和流动清水冲洗, 使用脚踏式或感应水龙头, 应用七步洗手法充分搓洗双手至腕上10 cm, 每次洗手时间一般15 s, 并用快速手消毒液喷雾双手, 使之形成保护层,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2,3]。
1.7 定期进行监测
每周检查常用消毒液浓度, 及时更换并进行生物监测。对病房、治疗室空气及医护人员的手每月监测1次, 并且及时将其结果反馈科室, 以便随时了解病房内感染动态, 及早采取措施, 对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4]。
1.8 合理应用抗生素
使用预防性的抗生素药物时, 剂量要尽量缩小到最大的限度, 疗期要短, 定期检测血常规, 以免产生耐药, 诱发感染。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 加强营养, 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减少再感染的发生。
1.9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督查工作
医院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检查工作。加大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督查力度, 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每月开展1次自查工作, 查找隐患, 及时改进, 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 小结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既包含有技术因素, 又包含有管理因素。要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不但管理程序要完善, 隔离措施要落实, 而且监控手段要到位, 学术水平也要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的始终, 其长期性、日常性的特点决定了工作中不能有任何松懈, 稍有松懈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只有切实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院最基本的常规建设来抓, 克服麻痹和厌烦情绪, 做到常抓不懈、未雨绸缪, 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关键词:基层,中医院,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医院管理
参考文献
[1]黄秀英, 辛明珠, 郭秀全.病区医院感染的质量管理[J].家庭护士, 2007, 5 (3B) :61.
[2]张红梅.护理人员洗手现状及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9, 23 (4B) :956-957.
[3]胡耀红.做好基础护理控制医院感染[J].护理研究, 2005, 19 (8C) :1668-1669.
[4]牛素琴.影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4, 18 (7B) :1303-1304.
感染监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5月到2011年5月收住医院心血管监护病房的1528例患者感染情况监控数据。其中男性病例956例, 女性572例;年龄最大的78岁, 年龄最小的38岁;冠心病200例, 心肌梗死459例, 心绞痛214例, 心肌病368例, 高血压138例, 大面积心肌梗死89例, 严重心律失常25例, 其他35例。
1.2 方法
对1528例患者感染情况监控数据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2 结果
1 5 2 8例心血管监护病房患者有1 2 8发生院内感染, 感染率8.376%, 其中男性96例, 女性32例;年龄最大的76岁, 年龄最小的39岁;冠心病18例, 心肌梗死25例, 心绞痛24例, 心肌病13例, 高血压10例, 大面积心肌梗死24例, 严重心律失常12例, 其他2例;感染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 共发生52例, 占总感染人数40.63%;, 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25例, 尿路感染16例, 其他35例;医院的感染监控发现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为主, 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
3 讨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保障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从我们观察资料看, 心血管监护病房感染率高, 因此更应做好监控和管理,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建立健全心血管监护病房的监控体系
设立以心血管监护病房护士长和心血管监护病房感染检测员为一级监控, 主要负责心血管监护病房的感染自我监督;选取几名责任心强的心血管监护病房护士组成的消毒质量控制为二级监控, 对心血管监护病房的感染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本院感染管理科室为三级监控, 对心血管监护病房进行有计划性的感染情况监督检查, 对每个细节作出详细的细菌检测,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2]。
3.2 详细制定心血管监护病房感染监控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对心血管监护病房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感染监测, 主要包括心血管监护病房的感染发生率、发生的部位、引起感染的原因、病原体的种类、各项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重点监测使用呼吸机引起的肺炎、插输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静脉导管引起的相关性感染的情况, 还有对心血管监护病房中的医疗设备、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自身消毒情况等可能导致感染因素进行密切观察[3]。
3.3 制定严格的心血管监护病房的管理制度。
3.3.1 心血管监护病房探视管理制度。
规范、细化患者家属探视有关规定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防止由于探视制度不规范引发院内感染。
3.3.2 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管理制度。
对在职的心血管监护病房人员以及新进人员、护工、保洁人员进行系统的监护病房预防感染的培训, 指出患者在心血管监护病房容易发生感染的情况, 对一些细节例如如何洗手、如何进行正确消毒, 和感染源监测等问题和预防措施进行详细讲解, 让有关人员重视日常操作规范, 对不按制度规定执行引发患者感染的事件进行严肃处理。
3.3.3 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管理制度, 对一次性卫生用品如何进行
处置等事项进行统一规范, 防止由于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污染造成心血管监护病房病人的感染。
3.3.4 病床消毒、环境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制定详细的、规范的消毒
规程和考核制度, 要特别注意在进行无菌操作时的用品处置和在处理患者的一些排泄物、使用过的引流管、遗弃物等医疗垃圾的处置。
3.3.5 心血管监护病房的感染预防监测管理。
在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时, 严格按照各种医疗操作规程, 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发生院内感染。
3.3.6 对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抗菌治疗和建立保护、隔离制度。
3.4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3.4.1 对心血管监护病房发生感染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 要对抗菌药
物的开始使用时间、停止使用时间和更换品种以及超越说明书的范围使用等项目进行记录, 严密观察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并要分析、说明使用理由, 在患者的病历上进行记载[4]。
3.4.2 心血管监护病房发生感染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一定要符
合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规定, 如果越级使用时, 要按照规定时间使用, 或者履行医院相应规定的手续, 在患者的病程记录上有所记载。
3.4.3 心血管监护病房发生感染的患者在进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或者局部应用时, 要有指征, 有分析, 并在患者病程记录上有所记载。
3.4.4 心血管监护病房发生感染的患者在使用或者更改抗菌药物时要做病原学的检测以及药敏试验, 并且在患者病程记录上有记载。
3.5 需要重视的感染监控事项
心血管监护病房的医务人员在工作时间应该衣帽整洁。在进行操作时一定要戴工作帽以及口罩, 要严格遵守心血管监护病房无菌操作规程。使用合理的消毒剂和消毒器械以及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需要进入患者组织或者无菌器官的心血管监护病房医疗用品一定要达到灭菌的要求。凡是接触患者皮肤和黏膜的器械以及其他用品也要达到消毒要求。进行注射、穿刺和采血器具要一人一用, 用后马上进行消毒[4]。心血管监护病房内的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以及持物钳等用品, 要定期进行消毒、灭菌, 使用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
4 小结
本文对2008年5月到2011年5月收住医院心血管监护病房的患者监控数据, 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1528例心血管监护病房患者有128发生在医院内的感染, 感染率8.376%, 感染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 共发生52例, 占总感染人数40.63%, 感染监控发现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心血管监护病房目前感染率较高, 在监控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建立心血管监护病房的监控网络以及感染监测制度, 重点加强心血管监护病房医务人员对心血管监护病房内感染的认识, 要重视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加强患者的隔离护理, 加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的患者护理, 对发生感染和预防心血管监护病房患者时合理使用抗菌药。
参考文献
[1]蔡洪岩, 冯慧杰, 冯秀丽.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病房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信息, 2001, 18 (5) :27-27.
[2]吴桂琴, 吴清香, 刘春燕, 等.心外科ICU病房的感染监控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5) :8653-8654.
[3]谢素红.心血管病的护理与监护[J].现代护理, 2008, 5 (32) :129-129.
[4]于水, 温澄非.心血管病房护理资源统筹管理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4) :351-352.
感染监控 篇8
ICU患者的病情重且复杂, 95%以上的患者采用了根据导管植入法赋予的许多治疗。但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也随之增加[1,2]。因此本院设立了感染控制监控护士一职, 专门负责ICU病房内CRBSI感染的监测和管理, 本文把感染控制监控护士在预防CRBSI方面的实际操作介绍如下。
2 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
2.1 忽略对导管的护理
置管时间越长尤其是超出7 d以上的, 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概率就会越大, 本科确诊的CRI病例有16例, 其中男的有10例, 女的6例, 年龄段49~90岁, 平均年龄为64岁。本组有1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置管时间为7 d多。一管多用, 例如用一根导管来测中心静脉压、推滴注药物等, 都会提高感染的危险程度。
2.2 医护人员的操作
医护人员没有强势的无菌观念、操作熟练度不高, 不按规定操纵冲管或者封管, 导致遭污染的液体或药物进入患者身体中就会轻易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使得细菌在导管的定植感染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
2.3 患者的自身条件
患者的自身条件差, 如年老体衰、有基础疾病、合并多种疾病等几方面, 更加会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3 感染控制监控护士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方面的实践
3.1 引入和制定指南
引入美国CDC 2002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指南以及2008年美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拟定了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指南。内容: (1) 置管时无菌防御最大值:要求佩戴帽子、口罩以及无菌手套、穿好无菌防护衣、铺设大面积的无菌巾等。 (2) 碘酒和酒精绝对消毒皮肤并等自然吹干。 (3) 规范的手卫生措施:触碰血流导管穿刺部位前后都要及时清洁手部[4]。穿刺前后、更新敷料和静脉输液管都要清洁手部等。 (4) 按照导管的用处采取合适的导管材料例如抗感染导管的采用以及插管部位, 这里的中心静脉导管要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 这样可以降低采用股静脉的概率。 (5) 维持导管的密封性, 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打开输液通道的操纵, 根据规范的操纵流程实施导管的维护工作。 (6) 透明的敷料要保持每7 d更新一次。纱布敷料要保持每2 d更新一次。在更换敷料时, 要用75%的酒精以及安尔碘消毒皮肤每项都要3次, 消毒的面积要比敷料面积大。
3.2 制订护理操作和交接班的指南
交接班首先要查看中心静脉导管, 再触碰其他地方, 操纵要从干净区到污染区, 并制作操纵顺序表, 贴在床的边缘, 指定相关医务人员实施。要是操作从患者的其他部位到导管部位, 就必须严格洗手或者进行消毒手部工作。
3.3 组织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培训的具体要求包括:手部卫生以及中心静脉导管放置以及维护。例如七步洗手法、洗手方式、戴手套方式、导管放置以及维护进程。培训方法有集体教课, 模拟实践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其次, 带领科室外出进修的护士仔细观察其他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做得优秀的地方。再回科简介以及模拟。
3.4 导管的护理和观察
每班医务人员要加强病房的巡查, 如发现输液系统有漏液、漏气等现象时要实时更替, 三通、输液导管及接头更替1次/天。静脉导管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有其他的用处, 像抽血、输血等, 为了防止栓塞及加大污染的概率。滴注结束后用肝素稀释液 (50单位/毫升) 5~10 m L正压密封, 患者有出血症状时只用生理盐水封管。封管后要用无菌纱布裹好后得当的固定在皮肤上。无菌透明敷料每星期更替2次, 遇到出汗较多的患者时要实时更替。更替时先用安尔碘清洁导管入口和周边的皮肤组织2遍以上, 再用酒精来消毒, 等晾干后就可以贴上。察看感染症状:局部感染症状有皮肤发红、温热、肿胀、触痛及有分泌物淌出;全身感染的症状有菌血症、极致疲惫、轻微的发热颤动、持续高热待查。如果出现有关的感染现象就要拔管并进行检查。
4 ICU感染控制监控护士的设立对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意义
感染控制监控护士能运用在感染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患者供给护理服务.还能为患者及其家属传输相关的教育, 加快康复速度以及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对同行的医护人员可以供给感染控制监控方面的知识意见。辅导和监视其他医护人员切实搞好医院感染控制举措。
5 监控护士进行感染监测的意义
监控护士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实时预见性监管, 并把结果实时反应给临床医务人员, 能有效提高感染控制质量, 让医护人员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提高以及不足之处, 能继续改进质量。
6 总结
随着血管内装备运用的增加, 操作过程不合格, 导管材料质量参差不齐, 医务人员缺乏无菌观念, 让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出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进一步也让有关的并发症、病死率以及医疗费用明显提高。因此, 重视监督和剖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要素。选取有效的预防举措。增强临床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 完善监控系统, 这能提高长期有效和安全地运用中心静脉置管率。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艾宇航.静脉导管感染[A]//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360-364.
[2] 张朝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 2010, 24 (6) :1415-1417.
[3] 肖一珍.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因索分析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7, 13 (1) :94-95.
感染监控 篇9
1 系统建设目标及内容
依托医院已建立的网络与数据库平台,整合和利用现存病例及相关信息资源,建立统计分析、预警分析、信息共享、决策支持、协调高效的应急决策技术支撑系统,加强对感染因素、感染数量等综合信息的监测与分析,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为相关机构制定科学的监测手段、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和科学依据。医院感染监控及自动预警系统实现的目标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统一、完善感染业务数据管理,形成医院全范围内的监控及分析系统。
2)建立新的预警模型体系,对数据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预警分析。
3)建立多维的统计分析体系。
4)建立在线基础知识库,通过在线查找,在线查看,下载等方式对已有病例信息等资料进行信息共享。
2 系统建设方案
2.1 总体设计原则
综合对医院感控检测需求的理解与研究,该系统在管理层次上涉及到领导决策层、管理控制层、业务执行层、基础数据层四个层次,在业务上贯穿感染控制业务的整条跟踪链。其系统总体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
系统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把满足用户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
2)先进性原则
将基于业务的实际情况,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采用先进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为感染监控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先的、适应性强的软件系统。
3)安全性原则
从系统设计上解决监测数据同步、录入、维护、存储和传输各环节的数据准确性和保密性处理;根据管理职能和角色不同,其功能权限、操作权限和数据权限设置也不尽相同,严格实现权限控制功能。
4)标准通用化设计原则
由于感控业务的调整和变更是不可避免的,系统所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不能完全定死,进行通用化设计,以满足管理调整的现实要求。
5)注重基础数据规范化的原则
系统涉及多个层次、大量的监测数据的数据归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所以基础数据的规范性要求极高,无论是外部系统导入还是不同岗位的手工录入,必须保证所有基础数据规则、约束条件、数据应用方式保持一致。
除以上原则,系统还应满足数据高度集成和应用的原则,流程化业务数据管理的原则,灵活数据分析的原则,系统可维护扩充性原则等
2.2 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JAVA语言、基于J2EE架构、采用标准的基于WEB的三层体系架构;包括数据库层、应用层以及最前端的最终用户操作界面层,最大限度的减少中间环节,保证了系统处理的高性能、高稳定性和可移植性。
1)客户层
客户层包含各种端设备。端设备的用途是提供灵活多样的用户接口,用户接口,通过相关的服务渠道,使用户可以方便有效地访问系统。
2)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应用系统所需的服务渠道、业务接入子层、应用平台子层,并实现所有应用系统的全部功能服务。服务渠道子层:服务渠道子层建立、整合并管理Web等多种服务渠道,用户通过上述任何一种渠道,或多种渠道的灵活组合,方便有效地访问到应用系统的服务。应用平台子层:应用软件平台是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的核心和基础,该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功能:系统运行平台,系统开发平台,系统部署平台,系统维护平台,系统互联平台。平台级的互联能够提供更好的一致性、效率和灵活性。采用一定的标准,将遗留系统和外部系统连接起来,保证数据能够更加流畅地在各个系统中传递。
3)业务功能子层
业务功能子层实现用户具体的各项功能性需求。该子层提供的各项功能性服务,包括:数据访问子层,数据访问子层提供数据访问服务。通过数据访问服务,向应用系统提供相关的业务数据。数据访问服务是本信息系统的一部分,由应用软件开发商,在相关的中间件基础上设计开发。这部分功能由应用软件平台和相应的数据存储管理机制协同实现。数据管理子层,实现业务系统的存储管理,数据之间的交互,跨业务、跨系统之间的交易(事务)都通过应用软件平台予以支持,对用户而言屏蔽了数据存储机制之间的差异。
2.3 系统运行环境
采用典型的三层架构(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便于在以后对每层都可以进行横向扩展,提供负载处理能力。
3 系统功能分析
3.1 自动预警
为减少人工操作工作量和降低经营风险,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检验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传输系统(pacs)等系统接口对接,实现病人数据共享,及时自动采集、识别、分析病例中与感染相关实时数据,并且依据医院对不同预警结果设置的参数做出正确预警,功能灵活制定,满足医院业务需求;同时医院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设置自动预警项目,随时满足对不同监测目标的自动预警监测。
3.2 目标病例监测分析
为了详细记录院感及传染病人在医院内全部的发病、诊断、治疗,出院等信息,系统使用专用显示模块将系统自动发现或者上报的病人全部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显示出来,为临床及防控科室提供及时、全面、有效的信息。综合院感及传染病病人的各类医疗信息进行多角度、多维度单项及多项分析功能,提供医院需要的不同分析报表、图形。
3.3 填报卡网上报告
实现医院感染、传染、慢性病、死亡、卫生学监测中各类填报卡网上报告,退卡、反复提交及对话功能机制灵活,统计、查询便捷,功能灵活制定,满足医院具体业务需求。
3.4 防控措施干预
针对感染及传染病人发病特点、因素等,系统自动显示显示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感控专职人员床旁检查指导后对控制方案随时进行修改补充。该设置真正体现了监测是手段,控制才是目的的理念,实现了监测与控制有机结合。
3.5 感染监测
根据医院感染报告卡中信息,对医院感染监测各类信息进行多角度统计、分析,提供多种统计分析表,满足医院业务需求。
3.6 现患率监测
支持医院现患率调查各种业务模式,可以自动启动调查程序,定时关闭,对现患率调查信息进行多角度统计、分析,提供多角度统计、分析功能,功能灵活制定,满足医院业务需求。
3.7 抗菌药物管理
自动采集HIS中用药信息,提供多角度统计、分析功能,功能灵活制定,满足医院业务需求。
3.8 院内感染趋势分析
系统统计、分析后得到当前医院某个时间段内各类感染趋势指标,自动与医院标准指标或过去某个时间段指标对比分析后,提供医院各类感染趋势信息。
3.9 漏诊漏报查询
系统根据漏诊漏报参数值设定,定期对院感、传染病进行漏诊及漏报查询,同时支持直接浏览其他系统病人相关信息。
3.10 微生物监测
自动采集LIS中用检验结果信息,提供多角度统计、分析功能。
3.11 卫生学监测
对卫生学监测中涉及的空气、物表、手卫生、内窥镜、器械、无菌物品、压力容器、透析液、污水等监测结果提供多角度统计、分析功能。
3.12 传染病管理
对传染病报告卡中报告信息提供多角度统计、分析功能,满足医院业务需求。
3.13 慢性病管理
对慢性病报告卡中报告信息提供多角度统计、分析功能,满足医院业务需求。
3.14 死亡病例管理
对死亡病报告卡中报告信息提供多角度统计、分析功能,满足医院业务需求。
3.15 刺伤事件管理
对刺伤报告卡中报告信息提供多角度统计、分析功能,功能灵活制定,满足医院业务需求。
3.16 在线教育
对医院各类培训、会议、通知及相关学习资料等内容进行发布(显示在系统首页),同时记录医护人员下载查看信息。
3.17 信息反馈
对医院各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供发布平台,直接显示在系统首页,提醒医护人员查看,问题整改后会详细记录、汇总。
3.18 系统管理
对系统登录权限、功能使用权、选项字典、角色及各类功能使用参数灵活进行制定、维护。
参考文献
【感染监控】推荐阅读:
感染病例监控08-27
医院感染监控系统08-23
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总结11-30
肺部感染合并真菌感染论文07-04
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感染科)11-03
感染监测07-15
儿科感染10-14
感染知识10-14
感染程度10-17
感染状态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