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需求模型

2024-06-05

用户需求模型(精选11篇)

用户需求模型 篇1

摘要:以朴素贝叶斯理论作为基石并结合信息增益、代价因子等方法, 尝试设计一种基于用户需求的垃圾邮件过滤分类模型, 在垃圾邮件一次分类基础上提出邮件先过滤后分类方法, 进而改进传统邮件分类一次阈值比较, 变为两次阈值比较, 且应用反馈技术以应对垃圾邮件的日益变化。该模型可能会对垃圾邮件多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朴素贝叶斯,信息增益,代价因子,用户需求,过滤分类

0 引言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 尤其是电信互联网产业的迅速成长, 促使电子邮件成为现代通信系统的一部分。然而, 在如今信息革命浪潮的强烈冲击下, 各种广告、宣传信息也通过邮件方式传播, 许多邮件中夹杂着病毒程序, 钓鱼网页信息, 攻击某些企业, 欺骗广大网民。这些邮件有着一个共同点———未经用户许可而强行发送到用户的邮件信箱, 称之为垃圾邮件[1]。

垃圾邮件泛滥对整个互联网系统造成了严重负面效应:从网络层次来讲, 它阻碍了互联网健康发展, 如今的垃圾邮件包含其他各种文件格式, 信息量更加丰富, 在网络上大量传输必然会占用大量带宽以及存储资源, 导致网络阻塞现象;从ISP角度来讲, 大量的垃圾邮件会损害ISP的市场形象, 因此可能会被加入到RBL中, 阻断ISP邮件服务器正常通信;从用户的角度看, 垃圾邮件会占据用户信箱的大部分存储空间, 可能会导致信箱空间已满而无法顺利接收正常邮件, 同时大量的垃圾邮件必然会浪费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和清理;从社会层次来看, 部分不法分子会利用垃圾邮件来宣传虚假信息或者是反动信息,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和威胁社会安全。鉴于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抵制垃圾邮件, 使其危害程度尽可能降低。

1 反垃圾邮件方法

为解决垃圾邮件带来的相关问题, 可以从政府立法和技术手段两方面入手。许多国家就曾经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来规范垃圾邮件发送行为, 力图减少垃圾邮件的数量。美国在2003年制定出反垃圾邮件法案———非请求色情及广告信息攻击控制法案 (controlling the assault of non-solicited pornography and marketing act, CAN-SPAM Act) [2];澳大利亚的电信法案第107条, 针对个人公司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规定, 只有得到了收件人的允许, 才能向个人发送垃圾邮件[3];欧洲议会在2002年6月通过了隐私和电子通讯法律规章, 禁止在未征得收件人同意的情况下, 向其发送垃圾邮件[4]。这些法律法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垃圾邮件发送的几率, 但是并不能够彻底杜绝垃圾邮件的产生。另一方面就是靠各种技术手段对垃圾邮件进行识别并加以过滤, 比如黑白名单技术、SPF源头认证技术、简单模式匹配方法[5]、以及智能垃圾邮件检测技术[6]———包括朴素贝叶斯方法[7]、Ripper方法、人工神经网络、人工免疫系统等。而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相对而言有比较高的准确率同时该方法简便、有效, 实用范围较广, 以下主要以该方法为基础加以讨论。

1.1 贝叶斯理论

①条件概率:A、B为两个事件, 并且P (A) >0, 称:

为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条件概率。

②乘法公式:两事件的概率P (A) >0, P (B) >0, 由条件概率定义式可得:

此式称为概率的乘法公式。

③全概率公式:事件A为实验E的样本空间S的一个事件, B1, B2, …, Bn为S的一个划分, 并且P (Bi) >0 (i=1, 2, …, n) , 则:

④贝叶斯公式:事件A为实验E的样本空间S的一个事件, B1, B2, …, Bn为S的一个划分, 并且P (A) >0, P (Bi) >0 (i=1, 2, …, n) , 则贝叶斯公式为:

在公式 (4) 中, 通常将P (Bi) 称为先验概率, 将P (Bi|A) 称为后验概率。若把A看做观察的“结果”, 把B1, B2, …, Bn理解为原因, 则贝叶斯公式传递出“因果”的概率规律, 并由此做出根据结果追溯原因的推断, 称之为贝叶斯决策[8]。该决策在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投资决策、环境检测[9]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该文以此理论来进行垃圾邮件的类别判断进而达到过滤分类的目的。

1.2 基于用户需求模型设计

传统邮件过滤系统将邮件主要分为两个类别, 一个是垃圾邮件类Spam和正常邮件类Ham, 对待分类邮件D进行特征提取后根据贝叶斯算法求得该邮件的后验概率P (Cj|D) (Cj表示的是邮件所属类别, 这里只能取两种, j=Spam or Ham) , 通过后验概率的大小来确定待分类邮件的最终类别。本模型将Ham类分为两个类别, Ham1和Ham2, Ham1类表示基于特定个人用户或者企业需求邮件类别, Ham2类表示一般性质的邮件类别, 其具体的模型设计内容包括以下步骤:

①收集大量的邮件, 建立训练集数据库, 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或者企业要求, 通过人工分析将其归分为Spam、Ham1和Ham2三个类别, 对训练集合中的每封邮件进行特征分析并且提取邮件特征, 建立特征向量, 计算各个类别的先验概率, 形成知识库。

②对新邮件来源进行检测, 同黑白名单匹配, 达到简单过滤效果。

③通过上步骤的邮件, 对其内容进行扫描, 得到该邮件对应特征项的特征值并结合贝叶斯理论和知识库将其送入后验概率计算模块, 求解出对应类别的后验概率。

④求得后验概率, 再引入代价因子, 由后验概率与代价因子的一次比较来确定该未知邮件为垃圾邮件还是正常邮件。

⑤经上一步骤验证的正常邮件再进行代价因子的第二次比较, 确定其最终接收类别, 存储于用户信箱的不同区域。

⑥整个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 再将已经鉴别过的邮件导入到训练集合中, 从而更新垃圾邮件集合中的特征项, 应对垃圾邮件的日益变化, 提高整个系统的分辨能力。

模型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3 模型计算实现

1.3.1 特征选择

对训练集中的邮件集中分析, 主要是利用分词技术对其进行分词, 将其作为特征项, 并引入特征向量概念, 每一个特征项对应向量中的一个元素, 对于邮件D的特征向量X可以表示为X= (X1, X2, X3, …, Xn) , 由于训练集合中邮件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必然造成了特征向量X中元素的数目庞大而不利于后期计算, 可采用停用词表和信息增益[10]方法来减少X的元素个数。所谓停用词表指的是那些对文本分类不起作用反而会因为该词数目过多影响正确分类的单词的集合, 当对一封新来的邮件进行特征向量化的时候, 若出现了停用词表中的单词可以直接将其删除。信息增益是描述特征能够为分类系统带来多少信息, 带来的信息越多, 该特征越重要, 它的公式表示:

公式 (5) 中P (Cj) 表示不同类别出现的概率, P (Xi) 指的是特征项Xi在训练集中出现的概率, P (i) 指的特征项Xi在训练集中不出现的概率, P (Cj|Xi) 为在出现特征项Xi情况下属于Cj类的概率, P (Cj|i) 表示特征项Xi不出现的情况下归为Cj类的概率。IG (Xi) 描述了Xi为整个分类提供的信息量, 本模型为三类问题, 若令C0表示垃圾类, C1为基于用户需求邮件类, C2表示一般性邮件类, 则以上公式 (5) 可以转化为公式 (6) :

通过公式 (6) 可以求出训练集中去掉停用词后每个特征项的IG值, 然后将所求的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取前面N个较大值对应的特征项作为特征向量的元素, 构建特征向量X= (X1, X2, X3, …, Xn) 。

1.3.2 邮件过滤———分类

贝叶斯原理本质是计算出后验概率, 将后验概率作为类别划分的主要参考因素。对新来邮件Dx进行特征分析得到对应的特征向量的特征值x={x1, x2, x3, …, xn}, 采用贝努里事件模型 (每个特征值取值有两种情况, 当Dx中存在特征项Xi, 则对应的特征值xi=1, 若不存在特征项Xi, 则对应特征值xi=0) , 按照贝叶斯原理对其求解:

公式 (7) 中x={x1, x2, x3, …, xn}, 则有朴素贝叶斯公式转化为:

由公式 (9) 可看出对于不同类别Cj其P (X) 都相同, 故此影响分类的主要取决于公式 (8) 中的分子部分, 由贝努里模型特性可将P (X=x|Cj) 转化为:

将式 (9) - (10) 代入到式 (8) 中可得:

将其应用在邮件分类上, 上面的种类Cj可以取三种, 即为CSpam、CHam1、CHam2

若已经求出P (CSpam|Dx) 、P (CHam1|Dx) , 可采用以下简单方法计算P (CHam2|Dx) :

在训练集合中, 邮件总和为N, 垃圾邮件为NSpam, Ham1类邮件总数为NHam1, Ham2类邮件总数为NHam2, 即N=NSpam+NHam1+NHam2, 以上公式中的各类先验概率:

待分类邮件的后验概率是作为其最终分类的重要判别因素, 传统的两类邮件分类系统只需要计算出P (CSpam|Dx) , 再和预先设置的阈值T相比较确定是否为垃圾邮件, 本模型以传统方法为基础采用过滤———分类两步骤进行。

①过滤

该步骤以垃圾邮件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 确定未知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 从而决定其最终是否过滤。因为在实际生活中, 考虑到垃圾邮件和正常邮件价值的不对等性 (接受一封垃圾邮件一般是不会给人们带来多大影响, 但是倘若系统将一封正常邮件误判为垃圾邮件而将其过滤掉, 就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 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企业) , 这里引入了代价因子λ[11], 它是垃圾邮件和正常邮件价值对比的一种数字化表示方法, 在过滤步骤中可以设定一个代价因子λ1 (λ1>1) , 对于数学表达式:

表达式 (16) 的值大于λ1, 即, 此时的T就相当于传统二分类中的阈值) 时, 可认为该未知邮件为垃圾邮件, 采取过滤措施。

②分类

经过滤环节到达分类步骤的为正常邮件, 分类步骤是以特定用户或者企业需求邮件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 确定该正常邮件是否符合用户需求邮件特性, 从而决定将其存储在用户信箱服务器的哪个区域, 便于用户准确、方便读取邮件信息。在实际生活中, 考虑到用户对这两种正常邮件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 可以再次引入了代价因子λ2, 它表示该正常邮件分别属于Ham1和Ham2的后验概率之比, 对于数学表达式:

表达式 (17) 的值大于λ2 (λ2>1, 即Ham1类邮件重视程度高于Ham2类) , 可认为该邮件为Ham1类, 将其存储在用户邮箱服务器的区域一, 否则认为该邮件为一般性邮件Ham2类, 将其存储在用户邮箱服务器的区域二。

1.4 模型分析

传统的垃圾邮件过滤研究一般采用贝叶斯算法进行特征识别确定邮件类别, 只是单纯将所有的邮件区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种情况,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也只需要计算出未知邮件属于垃圾邮件类的后验概率进行阈值比较后即可进行接收或者过滤操作, 这种方法比较极端, 而且被识别为正常类别的邮件也比较杂乱, 没有针对性, 不利于用户快速而方便地读取, 倘若系统设置的阈值不合理, 将会整体影响系统对未知邮件的判断结果。本模型在正常类别基础上建立基于用户需求分支类别, 将正常邮件按照用户重视程度再次分类, 针对性较强便于用户准确而快速读取所需邮件, 同时采用了二级阈值 (代价因子) 设置方法, 可以有效缓解传统阈值设置不合理导致整体性能降低的问题:

①传统过滤系统中, 阈值设置偏低, 将会导致部分原本为正常邮件而系统将其判定为垃圾邮件的概率增大, 用户可能因此而不能够正常收发信息, 甚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②传统过滤系统中, 阈值设置偏高, 将会导致部分原本为垃圾邮件而系统将其判定为正常邮件的概率增大, 垃圾邮件过滤效率不高, 花费用户时间和精力重新查找和清理。

二级阈值设置方法将两个阈值配合起来使用, 可以实现邮件更准确的分类, 比如在实验中可以将一级阈值λ1设置偏低, 二级阈值λ2设置偏高, 可以到达比较好的分类效果, 需要实验数据进一步验证。

2 结束语

本设计采用了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贝叶斯分类算法, 利用信息增益方法进行特征选取, 结合代价因子决定邮件最终类别的设计思想来构建模型, 在理论上存在可行性, 对邮件的多分类或者更为精细分类可能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后期研究中, 需继续细化该理论模型, 并以此模型为基础, 通过实验数据加以支撑, 借此来确定合理的代价因子λ1和λ2, 使整个系统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进而应用或推广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规范[EB/OL]. (2011-08-13) .[2013-04-10].http://www.isc.org.cn/hyzl/hyzl/listinfo-15601.html.

[2]SPAM LAWS.The CAN-SPAM Act of 2003[EB/OL].[2013-04-11].http://www.spamlaws.com/federal/index.shtml.

[3]RUNDFUNK&TELEKOM REGULIERUNGS-GmbH.Telecommunikationsgesetz 2003 (TKG 2003) [EB/OL].[2013-04-11].http://www.rtr.at/de/tk/TKG2003JHJp107.

[4]BLANZIERI E, BRYL A.A Survey of Learning-Based Techniques of Email Spam Filtering[EB/OL].[2013-4-11].http://eprints.biblio.unitn.it/1070/.

[5]陈志贤.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 26 (5) :1612-1615.

[6]谭营, 朱元春.反垃圾电子邮件方法研究进展[J].智能系统学报, 2010, 5 (3) :189-201.

[7]张铭锋, 李云春, 李巍.垃圾邮件过滤的贝叶斯方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5 (8) :14-19.

[8]陈荣江, 张万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9]王明芳, 谭骏珊, 朱明娥.贝叶斯理论在室内空气质量等级识别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 2010, 26 (2) :63-67.

[10]刘庆和, 梁正友.一种基于信息增益的特征优化选择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 47 (12) :130-132.

[11]翟军昌, 秦玉平, 王春立.改进的朴素贝叶斯垃圾邮件过滤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 45 (14) :145-148.

用户需求模型 篇2

注意:请认真准确填写,非著明的为单项选择。感谢您的参与!

1.经常上网使用QQ空间记录自己的日志()

A.是B.一般C.从没有

2.平常有写日记或随感的习惯吗?()

A.有B.不常有C.没有

3.你被输入错误密码困扰过吗?()

A.经常B.偶尔C.从没有

4.生活中有很多密码需要用,你的处理是()

A.用本子记B.用大脑记C.没记过

5.你认为自己需要一份电子形式的工作安排吗?()

A.需要B.一般C.不需要

6.信任网站上的管理系统吗?()

A.是B.一般C.否

7.你有那些账号?()*多选*

A.QQB.MSNC.163邮箱D.189邮箱E.人人网 F.土豆网G.优酷网H.爱奇艺I.Google

8.你愿意用你真实的身份信息在网站上注册吗?()

A.愿意B.看情况C.不愿意

9.你最信任的网络系统有哪些?*q请至少列举3个*

(1)

(2)

(3)

啪啪:用户的需求至上 篇3

啪啪的操作方法简单方便,登录后点击界面下方的拍照按钮,即时拍下一张照片,或是从相册中选择一张照片,在选定照片滤镜后,按住语音按钮,就可为照片配上录音,录音最长可以录制90秒。同时,内容可以分享至微博。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啪啪突然就火了,火得似乎在意料之外,不仅有开复老师的精致的美食,旅行中的游览;黄小蕾、小S、徐峥、佟大为、伊能静等明星纷纷在啪啪上晒新剧照,讲新动态。

市场决定啪啪的走红

许朝军是啪啪的创始人,在啪啪之前,他创立了轻博客“点点网”,并没有获得大的成功,而啪啪却让许朝军这个名字为人熟知。谈及啪啪走红时,许朝军表示,这主要是踩到点上,市场来决定啪啪的走红。

以Instagram为例。Instagram真正找到了人们不愿意把自己的照片分享上来原因,并进行解决。比如有人举办一个Party,有一些朋友不能来参加,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很漂亮的衣服,有这种挫败感。Instagram的CEO洞察到这个需求,通过滤镜解决了需求。很多“屌丝”照片搞得很“高富帅”,这使得大家愿意分享。因为人的内心还是愿意分享好东西,不愿意分享自己差的东西。

回头中国市场,要用存在的角度去分析应用背后的合理性,不是以前有的创业者说,坚信这个应用一定能起来,所以要硬推产品。中国这么多创业者做应用都有滤镜功能,一个比一个做得漂亮,甚至Q拍都没有火起来。许朝军说,点点团队想来想去,这个时候恰好声音慢慢火起来,觉得声音可能是唯一的一个催化剂,就像滤镜之于Instagram一样。

“啪啪最创新的地方在于把声音和图片做到很好的融合。你发现啪啪产品很简单,一进来发现很多好朋友在啪啪都可以互相关注。对于我们团队来讲,你告訴我一个想法,我基本上能做到,但前面的需求点是不是爆发出来,你只要踩对了,大家自然拥护。”

啪啪这款产品让许朝军兴奋,在于啪啪推出的前一个月有15万安卓用户到啪啪网站上去提交自己的手机型号,说有安卓版本发布让第一时间通知。无数人在微博上@啪啪团队,这在以前根本不可想象。许朝军说,自己以前也负责运营过人人网,那个时候人人网只开通了中国前一百所学校,其他学校学生则在论坛上呼吁人人网什么时候能够开通到自己的学校。“好的产品,像苹果排队一样,一个产品火了你是可以感知到的。”

“应该是产品、是用户推着往前走。产品问题如果没解决特别好,对于大企业没有问题,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讲,推着这样的产品可能比较吃力。我的体会,对于创业公司来讲,没有很多钱去推广,也没有精细化运营迭代开发,一定要做一个所谓女生穿起来都很性感的裙子,你要把握这个市场的需求,让用户感觉得到,让用户为你疯狂。”许朝军说。

实际上,啪啪仅仅是点点团队探索出来的一个产品,也仅仅是做了一个半月就上线,而且后台跟点点是一模一样,但前面产品发生本质变化,给用户新的感觉。

去中心化产品才有更多可能性

作为一款诞生不到半年的产品,未来该如何走,许朝军坦言,啪啪并没有想得太远,并非一定要定位成一个图片或是声音的产品。现在啪啪是既有图片又有声音的社区,有一些是以图片为主,声音辅助,有一些以声音为主,图片辅助。“我们要不要做纯图片?这个没戏,我们要不要做纯声音的?移动互联网是碎片化的,90秒已经很慢,每天让单田芳讲个评书,一个小时是可以的。但这并不是我们的产品所需要去做的,所以就我们来讲,我们是图片声音。”

许朝军说,啪啪的整个设计里很难讲哪个更重要,只要用户能产生内容,其他用户能消费就可以。啪啪也没有必要中心化,只推一些名人,啪啪也会挖掘更多的明星,这类明星和广泛意义上的明星不太一样,比如可能就是某一个村子里面的主任,或者是学校的老师,啪啪的声音要体现出区域化的特点。这有点类似东北二人转,东北有各种各样的二人转,希望啪啪一个小范围也可以很火。产品去中心化才有更多可能性,而啪啪需要做的就是定好规则。

最新版本啪啪上的图片体现了地理位置的特点,比如用户是在798艺术区拍的照片,回到家里在啪啪上传有声照片,啪啪还是提示用户选择798的位置,并基于一个POI互动。这一功能甚至可以在很多农村有广泛的需求,比如一个人在北京旅游,将旅游图片发出来后,村里面的人可以围绕这一声音图片展开互动,更加生动具体。

啪啪还会做很多其他功能改进,比如一些明星发出一个语音后,很多人回复的是语音,用户不可能把每个语音都点开,这些内容不可能像文字一样一目十行。对此,许朝军认为,过去十年整个语音技术进步是过去五十年进步的总和,语音识别会变得越来越好,对于啪啪来说,形成社区后通过语音识别功能识别完后,用户可以来纠错。这里面还有一些社会学的驱动力在里面,比如大家是领导和下属关系,是客户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一个70%的识别率,加上30%的社会学动力,最终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得很好。

实际上,啪啪推出后遭遇不少用户吐槽,比如用户抱怨啪啪没有快进功能,语音只能从头听到尾,也有用户质疑啪啪很费流量,以及图片加载速度缓慢,许朝军也坦言啪啪推出三个多月来,已先后发布6个版本,仍有不少领域需要完善。比如声音识别度要不要做,位置要不要做得更好,POI信息怎么样做得更全,怎么样防止用户去乱填POI信息。啪啪社区有一定规模后是否添加寻找附近的人的功能。啪啪团队每天也花很多时间征集用户建议:比如图片能不能放大,能不能保存,或者用户说能不能拍视频,比如说录音时能不能加一段背景音乐等。

先满足用户什么样的功能,对啪啪团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对此,许朝军说,这需要专业的判断,要分析背后的需求。对于啪啪来说,要做很多思考,要保持产品简洁,从系数角度讲什么东西更重要,只有内心比较安定,安定时才会产生智慧。

啪啪不会成为“约炮神器”

用户在分享在啪啪上分享各种包括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碎片化内容,啪啪除了提供带有声音的照片,还可以传递情感。不过,早有专业质疑,啪啪现在确实非常火,通过微博传播,带来了更多的用户,但用户需求有几种,有些是短暂的需求,有些是长期的需求,有些可能是跟风的需求,说到底,寂寞是所有社交问题都在解决问题,啪啪也是在解决一种寂寞需求。甚至有网友在啪啪上发现一些用户很露骨的语音互动,这让人怀疑,啪啪会不会像陌陌一样,披上一种约炮神器的色彩。

对此,许朝军回应称,未来啪啪可能会添加一种功能,比如回复可以直接点到用户微博中去,这能抑制一些用户乱发言,啪啪也会大力打压这种现象,类似情况属于个别现象,用户也可以举报。无论从点点还是啪啪,团队整个氛围精神面貌一致,不会允许这种现象。

此外,啪啪产品饱和能力一天比一天高,圈子一天比一天大,明星一天比一天多,新用户不同的增长,内容也在多样化,未来如果啪啪增长下降,可能有多种原因,要么同质化,要么有比更好的产品出现,啪啪要持续的在产品上做更多的创新。

实际上,许朝军在访谈中多次提及把把啪啪打造成正能量的移动图片语音社区,而不是语音图片,也不是“约炮神器”,核心价值是让“照片能说话”,让用户在其中分享彼此喜怒哀乐。

用户需求模型 篇4

然而, 移动搜索引擎的研究总量远远低于PC端, 研究方法、评价体系大多沿用PC端搜索引擎的方法、体系。其研究着眼于两者的共性, 忽视了移动端独特性的影响, 尤其缺乏对移动端市场与用户特殊性分析、移动用户的需求、行为分析。移动搜索引擎终端和网络都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用户需求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引导, 具体分析其规律性将为移动搜索引擎提供优化策略。

一、移动搜索引擎

移动搜索引擎是PC端搜索引擎在移动端的延伸, 也是搜索引擎发展的重要趋势, 其服务的核心是将搜索引擎与移动端结合成符合移动搜索用户需求、检索特点的搜索结果, 从而摆脱固定设备约束和固定通信网络限制, 实现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目前, 移动搜索引擎主要分为:基于浏览器、基于短信、基于手机APP的三大类移动搜索, 移动搜索融合了搜索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两种技术的特点, 与PC端搜索相比的特点在于:1.检索的便利性与便捷性;2.使用简约性和查询准确性;3.移动端用户数量庞大;4.强调用户体验与个性化。

同时, 移动搜索引擎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移动终端输入、输出设备、处理器性能的差异使检索效率容易受到信号的影响, 检索反应时间快慢不均, 搜索引擎服务工作很难为所有终端用户提供同样的服务;另一方面, 大多数的移动搜索引擎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限制了用户的使用。随着4G网络推广及其他技术的提升, 移动搜索引擎的功能及服务越来越完善, 其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市场现状

2014年, 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为587.2亿, 其中, 移动端搜索收入规模达92.3亿, 占中国搜索引擎企业总收入的15.7% (CNCC) 。搜索引擎运营商收入规模相较于去年增长了197.4亿, 其中来自移动端的增长贡献率 (移动端收入的增长规模/搜索企业整体收入的增长规模) 占到25.1%。移动搜索引擎从流量和商业化两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其重要性不断增强, 移动端收入的增长成为搜索引擎企业收入增长的最大动力。

2014年, 搜索引擎市场结构当中, 百度占比81.8%、谷歌中国占比10.4%、搜狗占比4.0%、360搜索占比2.8%、其它占比1.1% (IRESEARCH) 。与2013年相比, 2014年移动搜索引擎市场整体体现几大趋势:搜搜退出市场竞争, 谷歌份额有所收缩, 百度、搜狗及360搜索的份额均呈上升态势。专家预计, 短期内搜索引擎市场不会发生大的变动, 百度、搜狗及360搜索都还存在上升的空间。移动搜索是目前整个搜索引擎市场的最大变数, 这不仅是移动端市场的问题, 更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搜索引擎市场的格局。

移动搜索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一方面来自用户需求:我国手机用户人数庞大, 且用户已经熟悉互联网检索和网络信息访问方式, 更易接受和理解移动端搜索。另一方面来自服务商需求:作为搜索引擎运营商及其他期望提高关注度的网站/公司, 移动搜索是待开发的移动新媒体宣传平台, 可以跟踪用户的喜好, 使搜索结果更加可靠。

未来的移动搜索引擎市场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相对于PC端搜索, 决定移动搜索份额的因素更多, 移动搜索入口与渠道更加复杂, 使得其竞争环境更加开放。面对不断增长的用户数量, 其个性化和特殊性逐渐凸显, 如何有效的分析市场与用户关系, 预测未来用户群体的变化, 针对移动用户群体的需求、行为、动机等因素, 采取移动搜索引擎特有的设计、优化策略, 则需要对移动搜索引擎用户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三、移动搜索引擎用户需求模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6.5亿, 移动网民规模达到5.6亿, 占全体网民总数的86.15%, 手机上网比例首超传统PC上网比例。手机搜索使用率逐年提升, 在新增网民中, 使用手机搜索的用户占搜索用户的70%, 手机搜索已成为新增网民上网搜索的主要方式, 是近两年来移动搜索引擎用户增长的主要来源。手机搜索一方面来自于电脑搜索需求的延伸, 另一方面来自于人们随时随地、各种场景的信息搜寻需求。

从移动端用户的行为来看, 其行为特征主要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长尾化、场景化等特征, 移动搜索渗透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用户群体正在经历从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过渡———分裂和重组过程。对应市场出现分化和整合趋势, 2014年, 搜索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百度在搜索市场中仍一家独大, 地位难以撼动;同时, 随着腾讯、搜狗资本合作, 新搜狗整合力量可能会出现, 搜索领域将成为巨头之间的竞争;而谷歌等老牌搜索引擎若没有大的变革, 则被边缘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目前很多公司正在进行搜索方面的新尝试, 更多地依靠用户需求及大数据的支持。用户反向定义将成为智能硬件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用户反向定义产品的重要性, 智能硬件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把用户放在第一位, 向用户开放所有权。真正的用户反向定义, 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用户通过产品的体验, 获得对产品的认可, 从而购买和使用产品;用户在使用中, 与同类产品的所有者互相探讨, 对产品提出改进意见, 企业根据用户的意见对产品和功能进行改进;企业根据用户的需求, 重新定义产品。

用户信息检索目的主要涉及获取信息资源和获得信息服务两个方面, 具体包括对信息客体的需求, 以及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产生的对信息检索工具 (移动搜索引擎) 、系统的需求和对信息服务的需求。移动搜索与PC搜索在产品形态和用户需求有较大区别, 移动搜索引擎的用户需求除具备与PC端相似的基本检索需求之外, 其个性化及智能化需求、及时化及本地化需求、用户信心与忠诚需求比较突出, 本文期望通过建立移动搜索引擎需求模型反映用户需求变化规律, 体现移动搜索引擎用户需求的独特性 (图1) 。

基本检索需求定义为移动搜索引擎的根本, 是作为一种网络检索工具而存在, 源于用户检索的需要, 作用在于通过检索系统获取信息, 如各种索引、目录、文摘、检索系统和多媒体等, 满足用户对检索需求、检索目的、检索方式、交互界面、检索便捷度、系统稳定性、网站安全等基本要求。其中, 由于用户在移动端使用的目的性极强, 而所期望花费的时间尽可能少, 因此对检索便捷度、检准率以及交互界面的关注度较高。

个性化及智能化是现阶段PC端与移动端搜索引擎用户的普遍需求, 包括个性化、智能检索、信息推送、隐私保护、多媒体检索等。人工智能和搜索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对内容索引的关键词进行简单的抓取已经难以满足用户对搜索引擎的期待, 用户希望搜索引擎能针对特定的问题及时动态给出准确的答案。因此, 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和用户使用习惯、个人日志记录等信息或数据的融入, 为用户提供具备深度个性化和丰富交互性的服务成为移动搜索引擎发展的重点, 如:检索方式多元化, 语音、手势、图片、二维码等多种搜索形式, 人机互动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优化交互界面设计, 提升用户体验。

用户需求及时化、本地化是移动搜索引擎用户最大的特色需求。移动搜索用户搜索的内容强调极强的目的性、及时性, 如地图搜索、视频搜索、比价搜索等, 因为移动设备便于携带, 且一机一号, 定位位置精确, 用户希望能很快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 附近的餐厅、娱乐场所、团购等信息, 使更加方便地服务用户需求。百度移动搜索引擎综合网页的综合地域特征和相关性计算, 通过移动用户的搜索词、IP地址信息、网页文本中的关键词三个特性, 返回搜索结果, 不仅可以精确到省份、城市级别, 而且可以精确到经纬度标注的地标级别。搜狗希望与腾讯合作试水社会化搜索, 同时融入腾讯大的体系;神马则希望移动搜索不能像PC搜索那样追求大而全, 而是要精准、个性、去PC化。

用户需求的最高级是信心与忠诚, 忠诚度是指半年前首选使用某搜索引擎的用户中, 现在仍选择首选使用某搜索引擎的比率。搜索引擎公司都在致力于开发更个性化、智能化、多样化、全面化的搜索引擎工具, 目的是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搜索引擎, 并说服用户相信某搜索引擎的性能与服务。基于信心与忠诚, 用户能更方便快捷的选择所需要的搜索引擎, 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移动搜索引擎用户需求模型的各个层级依据满足程度的提升而爬升至更高的阶段, 这是需求规律的推动, 与马斯洛需求理论有异曲同工之意。随着低层次需求的满足, 用户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 不断交替与递升, 基层需求是高层需求的基础, 高层需求是运营商所需要努力的方向。需求层级变化中, 最高层次满足用户的忠诚和相信, 需要用户经历多次的低层次需求的满足, 慢慢的累积构成对某一搜索引擎的品牌忠诚。评价移动搜索引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满足用户需求, 依据用户需求层次构建模型, 将更加贴切的反应出用户的需求和行为, 为优化移动搜索引擎建设提供合理和更具实际意义的策略。

四、移动搜索引擎发展策略

(一) 基本检索功能是基础, 需牢牢把握

一个产品的发展需要把握其本质, 如果脱离了这个本质, 产品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移动搜索引擎的存在是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便捷地检索信息资源的需求, 任何附加功能或服务的提供都要以此为前提。而基本检索能力的提高和完善将是一个不断丰满的过程, 如检索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 在未来或可能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 因此, 尤其要不断提高检准率、便捷性、友好性等各项指标。

(二) 个性化、智能化是重点, 需不断完善

搜索引擎将推出更多的搜索形式, 改变用户搜索习惯, 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相比之前依赖于传统的文字输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其他一些新型输入方式的出现也对搜索引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两年用户在使用二维码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的用户比例大幅度上升, 不管是从二维码的认知度还是使用率上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准。2014年, 越来越多的用户、尤其是儿童在用语音和图像表达搜索需求, 语音图像搜索量增幅超过移动搜索大盘。

(三) 及时化、本地化是趋势, 需抢占先机

用户高时效性需求越来越多, 对本地资源需求不断提升, 在选择结果时更倾向于选择本地、最新内容。如地图服务:手机搜索用户中有56.6%的用户在过去半年中使用网络地图搜索过信息, 明显高于PC的43.0%。其中, 用户在进行手机地图搜索时最常用的是百度地图, 常用率为66.3%, 是及时化、本地化需求的最强体系, 将移动搜索与位置信息融合, 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提供搜索结果, 从而催生更好的生活服务。移动搜索的人机互动形式将变得多样, 生活服务、教育培训和新闻资讯是未来的三大需求缺口, 将成为移动搜索用户需求的重要体现点。

(四) 获得用户信心与忠诚是目标, 需致力实现

与国外相比较, 我国不论是各类产品还是企业的品牌建设都相对落后, 品牌意识比较淡薄。但最近几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快速向前, 大部分企业都意识到品牌这种无形资产的重要性, 开始创建并维护品牌。虽然Google逐渐被中国市场边缘化, 但是其品牌影响力还是很大, 依靠的是其强大的前端引流, 如Chrome、IOS系统等设置Google为默认检索工具, 因而在初中国外的市场中占有强大的地位。

建立品牌形象, 吸引用户、增加用户黏性, 需要通过多方面实现。用户首选的移动搜索引擎, 部分选择来自电脑检索习惯的延伸, 而手机预装搜索引擎、浏览器默认也是用户选择移动搜索引擎的重要来源。搜索引擎APP和浏览器是移动搜索引擎最主要的直接入口, 决定这些入口的前端入口———手机助手、应用商店、运行系统、输入法等设置对移动搜索引擎的选择至关重要。通过多样化的前端产品引流、通过社会舆论与媒体宣传、通过前三阶段需求的满足与未来需求的把握, 都能进一步提升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信心。

五、结语

暴风影音:用户需求的深层挖掘 篇5

暴风影音副总裁

多年软件、互联网从业经历,创过业,以失败告终,反复检讨自己后,加盟暴风,踏入网络视频行业,专注研究互联网营销和广告,现任暴风影音销售副总裁,江湖人称牛魔王。

在“限娱令”、“限广令”的政策下,广告主将更多的资金投入网络视频业,网站用户量不断上升,整个行业成翻倍增长态势,但目前各家“视频内容同质化”的问题相当严重,我认为应将深层次挖掘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其后才是独家版权。

2011年,暴风影音加强了品牌大众化地位,研发出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现有80%电脑的在线视频高清技术“左眼键”,“点一下,左眼会爆炸”的悬念宣传加上行业大佬们亲身参与,引起受众持续关注。利用这一技术,再结合自身的桌面媒体优势,暴风影音帮助很多广告主用有限的资金获得了最大化收益。

2012年,互动性、分享度、即时性是暴风影音面向广告主的关键词。我们将继续保持自己的核心优势并以此为拓展,增强视频广告互动性设计,帮助广告主量身定制桌面营销解决方案,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在营销方面的重点是专注研究桌面媒体广告的创新,包括形式的创新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争取能让传统电视的广告主快速了解并熟悉互联网桌面媒体的属性和应用,最大化地延伸或弥补传统电视广告的不足。

用户需求模型 篇6

光伏用户群是分布式光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由一定数量用户组成光伏用户群,一方面可利用用户间的用电行为差异[1],在集群内共享光伏发电量,减少向大电网倒送的功率;另一方面,这些共享的电能能够以内部电价交易,能使买卖双方获益[2]。因此,需要有合理的集群内部电价定价机制,使得各用户均能从中受益。同时,在考虑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的基础上,内部电价还能够有效引导用户的用电行为[3,4,5],进一步提高光伏用户群的光功率共享水平。

针对类似系统的内部定价方法,国内外已经具有了一些成果,总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使用边际成本来定价:文献[6]利用电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作为其定价策略,用以管理微电网的能量不平衡;文献[7]通过每个微电网的边际发电成本制定动态电价,解决互联微电网间的功率分配问题;文献[8]提出了基于内部电价的微电网用户侧需求响应模型,制定微电网的动态内部电价,根据用户对电价的响应,调整整个微电网的用电行为;文献[9]同样使用了边际成本制定工业型微电网的内部电价,用来减少整个企业的用电成本。另一类是根据给定的定价规则来制定内部电价:文献[10]从智能电网聚合服务商的角度,根据总用电量设定实时电价,在用户最大化自身收益的同时,使聚合服务商的收益最大;文献[11]对包含有储能的光伏微电网进行了优化运行研究。通过微电网内部的供需关系,提出了按定价规则统一定价和竞价定价两种定价策略,并给出了两种策略下的博弈模型。

根据具体需求,上述文献中使用了不同的定价策略和方法,并期望利用价格来优化系统的运行。随着光伏用户群和需求响应的发展,上述方法逐渐体现出局限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优化过程中,集群在整体上被看做是一个优化主体,或者是由运营商与用户侧构成的两主体。而实际上,某些集群可能是由对等的多方经济主体构成的,包括光伏运营商、光伏产销者和普通用户等。在优化过程中,需要注重整体与个体效益的有机平衡,由于各参与方是对等关系,且只对自身的需求侧资源具有调控能力,传统的集中式优化会出现困难。第二,电价机制与需求侧资源的动态调节特性未能体现。虽然文献[6,7,8,9,10]考虑到了用户对电价的响应,且边际成本定电价或给定规则定电价都是通过收集整个集群的发电量和负荷来制定最优的电价策略,但是简化了用户的动态响应特性,未能实现电价机制与用户响应的动态关联。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市场模式下光伏用户群的电能共享与需求响应模型。首先,根据国内的分布式光伏相关政策及规范,建立了适用于光伏用户群的内部电价模型;其次,综合考虑用户的经济效益和舒适度要求,建立了光伏用户的效用成本模型;再次,基于非合作博弈建立了光伏用户群的需求响应模型,并提出了相关的分布式优化求解算法;最后,针对分布式光伏用户群的实际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1 光伏用户群的结构与功能要求

光伏用户群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伏用户群由分布式光伏用户组成,每个用户包含有光伏发电系统和负荷。所有的用户通过光伏共享服务商(简称服务商)连接到大电网,且通过服务商进行电能交易。

对于分布式光伏用户,首选光功率自消纳,光功率过剩时由服务商按内部购电电价收购,光伏功率不足时从服务商按内部售电电价购电。对于邻近的分布式光伏用户,其光照和温度等外部环境相同,导致光功率输出特性大致相同,但是由于不同用户间的负荷特性普遍存在差异,因此净功率的差异为光功率互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服务商相当于是实现分布式光伏电能共享的代理,在集群中提供按照规则制定内部定价以及电量、电费结算服务。由于服务商提供结算服务,因而需保证每个时刻光伏用户群的功率和收支平衡。当光伏用户群内部功率不足时,服务商需要向大电网购电;而当内部功率出现盈余时,则需要向大电网售电。也就是说,光伏用户群内外的所有电能交易都是通过服务商进行。对于收支平衡,需要根据集群的整体运行情况分别加以描述。当集群需要从电网购电时,需要保证从购电用户处收取的购电费用等于支付给卖电用户的卖电费用加上付给电网的购电费用;当集群向电网卖电时,需要保证从购电用户处收取的购电费用加上向电网卖电的收入等于支付给卖电用户的卖电费用。服务商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为集群中的用户提供代理服务,收取固定的服务费。

在用户侧,为实现经济高效的用电计划,需要用户侧能量管理系统(use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UEMS)的决策支持。对于本文所述的模型,UEMS需要具有如下功能:①用户负荷及光功率的预测;②与服务商的信息交换;③根据内部电价对用户行为进行优化决策。UEMS与服务商的信息交互可通过高级量测体系(AMI)实现[12]。

2 光伏用户群的基本模型

2.1 用户模型

在光伏用户群中,用户拥有不同特性的负荷,遵循用户自治运营的模式,在各时段所消耗的平均功率可表示如下:

式中:n为光伏用户群中用户的数量;H为一个运行周期的时段数(如24h,可分为24个时段)。

对于用户所配置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其输出功率取决于配置容量及外界环境(如温度,光照等),在用户参与电能共享过程中需要获取日前24h的光功率预测值。对于用户i,其光功率预测结果可表示为:

综合式(1)和式(2),用户i的净输出功率可表示为:

2.2 集群模型

考虑到不同时段内用户的净输出功率Phnet,i的差异。根据Phnet,i≥0的条件,可以将集群中所有用户分为买方和卖方。各时间段的买方总购电功率(total buying power,TBP)和卖方总售电功率(total selling power,TSP)可表述如下:

集群的总净功率(total net power,TNP)可表述为:

3 光伏用户群电能共享模型

3.1 电能共享的价格模型

虽然大电网对于分布式电源发电功率上网全额收购,但余电上网电价还是远低于用户的购电电价。因此,在光伏用户群中,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价格体系,用以支撑内部的电能交易。在一个运行周期内,光伏用户群的内部电价可描述为:

由于光伏用户群和大电网之间的买卖电价不等,在同一时段需要确定内部购电电价phbuy和售电电价phsell,以保证集群的收支平衡。

光伏用户、服务商和大电网之间的交易关系和价格如图2所示。一方面,服务商作为用户的代理,按照购电电价为λbuy、售电电价为λsell与大电网进行电能交易。另一方面,服务商会根据集群内部的运行情况发布内部电价phbuy和phsell,集群内的电能交易通过服务商进行。

集群各时间段与大电网之间的电能净支出[9](net energy charge,NEC)可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为实现有效的电能共享,服务商需遵循两方面原则:①服务商是价格的制定者,需要保持市场中立性,不能偏袒买、卖方;②服务商发布的内部电价需要保证各时段集群内的收支平衡。因此,需要设计公平的电价机制,并合理分摊NEC的效用。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商品的价格均由供需关系决定[13]。对于本文所述问题,大电网的电能供给可视作无限量,用户的正常需求不会改变电能的稀缺性。而在光伏用户群中,有限的光伏用户需要售出的低价光伏电能则可以看做是稀缺商品。为了衡量其稀缺性,本文以供需比(supply and demand ratio,SDR)作为标准,有

通常,商品价格与其供需比呈反比例函数关系[13],因此可以按照该原则建立光伏用户群的内部电价模型。

定义3.1:光伏用户群的内部售电电价

根据市场模式下价格和供需比的关系,可定义内部售电电价:

当SDR=0时,说明集群内无共享光伏电能,所有用户需要以λbuy的价格从大电网购电。当SDR>1时,说明集群内部的光伏电能供大于求,剩余的电量需要以λsell的价格卖给大电网。为降低对电网的影响,需设置尽可能低的内部售电电价,通过需求响应促使用户增加用电,提高光功率在集群内的消纳率。当0<SDR≤1,说明集群内存在电能交易,且无过剩功率,此时的售电电价在λsell和λbuy之间,且随着SDR的增加而不断降低。

定义3.2:光伏用户群的内部购电电价

综合考虑NEC和卖电用户的收益,光伏用户群内的购电电价可定义为:

根据上述定义,内部电价和SDR的关系如附录A图A1所示。当0≤SDR≤1时,随着SDR的增加,共享电能越充足,内部购、售电价越低;当SDR>1时,供大于求,考虑到部分光伏电能将馈入配电网,内部售电电价设置为上网电价λsell,购电电价需考虑售电用户的收益和NEC要求,其值比售电电价略高,但远低于用户直接从大电网购电的电价λbuy。

由于内部电价受SDR影响,而SDR的调节取决于光伏电能共享和用户电能需求。一般意义上,希望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光功率不作为调节对象,能够调节只有用户的用电行为。

由附录B定理B1可知,通过内部售、购电价实现电能共享,可以保证各经济主体之间的收支平衡。

3.2 用户的效用成本模型

在需求响应模式下,由于电价的激励,用户会根据一天的内部电价调整自己的用电行为,使得各时段的平均功率偏离原初始值Pave,i,调整后的用户各时段消耗的平均功率可定义为:

式中:xih为用户i调整用电行为后,在时段h所消耗的平均功率,用户i的净功率值为xih-PhPV,i。

通常,调整用户的负荷特性会降低用电舒适度,给用户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14]。但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只要用户获得的经济效益能够抵消用户的不方便体验,用户则会愿意加入到调整负荷的需求响应当中。用户的不舒适度描述如下:

式中:di为用户i的不舒适度,当用户的调整后各时段平均功率xi偏离原始平均功率Pave,i越多,di值越大,用户的不舒适度越高;αi为用户i的舒适度系数,用于将用户负荷的调整量归算为用户的用电成本,αi值越大,用户对用电的舒适度要求越高。

定义3.3:光伏用户的效用成本

整合光伏用户的购电成本和不舒适度di,可得到效用成本函数:

Cih(xih)由两部分组成:电费pih(xih-PhPV,i)和负荷调整成本αi(xih-Phave,i)2,分别从经济性和舒适度的角度表示用户的效用成本。

各用户均被看做是自治的优化主体,以式(16)和式(17)作为优化目标调节用电行为,实现需求响应。pih为用户i在时段h的内部电价,其值可以是售电或购电电价,取决于用户i在h时段的净功率值:

当xih-PhPV,i≥0时,表明用户i为买方,电价为购电电价,用户的购电费用为正;当xih-PhPV,i<0时,表明用户i为卖方,电价为售电电价,其电费为负,相当于售电收益为正。

在内部电价确定的情况下,用户的效用成本函数(式(18))是一个凹函数。由附录A图A2可知,该函数梯度的绝对值随着α的增加而增大,这表明用户对于舒适度的要求随着α的增大而提高。效用成本的最小值也随着α的增加而上升,意味着用户需要为舒适性要求付出更高的成本。

为了最小化用户的效用成本Ci,用户会根据电价进行需求响应,调整用电行为,但仍需满足如下的约束条件:

式(19)是对用户的总用电量进行限定,用户可以将其可控负荷调整到不同的时间区间,但总电量需求不变;式(20)保证在调整的过程中不会切除用户的基本负荷,保证用户的基本供电不受影响,同时考虑到用户的供电容量上限,各时刻的功率值不能超过原负荷的最大值。

4 光伏用户群的需求响应模型

4.1 基于博弈论的用户需求响应

若一个决策情况存在多个决策者并存地追求各自的目标,可以看做是一个博弈[15]。用G表示一个博弈,包含有博弈方、博弈方策略以及收益等几个要素。如G中有n个博弈方,每个博弈方的全部可选策略的集合称之为“策略空间”,用{S1,S2,…,Sn}表示。sij∈Si表示博弈方i的第j个策略;博弈方i的收益用ui表示,一般ui是关于各博弈方的多元函数。n个博弈方的博弈G可表示为:

光伏用户群需求响应问题本质上来说是光伏用户群内部各用户追求自身用电成本最小化的一个博弈问题。由于光伏用户群的内部电价是SDR的函数,而用户则会根据内部电价开展需求响应,对其用电行为进行调整。因此各用户的用电成本函数和其他用户的用电行为密切相关。例如,当SDR很小的时候,相应时间段的内部电价就会很高。用户会趋向于调整其可控负荷,减少该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而这又会反过来导致SDR升高,内部电价降低。所以,用户可通过调整各时段的用电量,参与到该博弈当中,找到对自身最优的用电策略。

定义4.1:光伏用户群的非合作博弈

在光伏用户群中,所有的用户构成了博弈方。用户i的可选策略为其各时间段的用电量xi,Ei=-Ci为用户i的收益函数,该博弈可定义为:

4.2 GPVUC纳什均衡存在性证明

对于博弈中的一个策略组合,若每个博弈方的策略都是针对其他博弈方策略的最佳策略时,称其为一个“纳什均衡”[15]。

定义4.2:光伏用户群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

在博弈GPVUC中,当任意一个博弈方i的决策xi*都是针对其他博弈方的最佳决策时,则称此时的决策{x1*,x2*,…,xn*}为GPVUC的一个纳什均衡。

由附录B定理B2可知:Cih(xih)是关于xih的严格凹函数,因此可得Ci是关于[xi1,xi2,…,xiH]的严格凹函数并且GPVUC的收益函数Ei是严格的拟凸函数。从而GPVUC存在纳什均衡点[16]。纳什均衡点对应的用户用电策略及内部电价即为该定价问题的一个可行解。在内部电价的激励下,所有用户均达到了自身的最优运行,且不愿意单独改变自己的用电策略。因此,通过该需求响应模型,能够促进用户不断调整用电行为,最终达到GPVUC的纳什均衡点。

4.3 模型的实现流程及求解算法

在运行过程中,服务商根据内部各用户的净功率设定内部电价,并通过电价协调各用户的用电行为。需求响应过程通过交互的方式实现,根据内部电价模型,服务商将每一轮的内部电价发布给所有用户,用户则根据内部电价自治优化用电行为。用户的用电行为调整反过来影响净功率及供需比,从而需要重新设定内部电价。重复该过程,直到内部电价和用户的用电行为都不再变化为止。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电价机制和用户需求响应资源间动态调节,最终的电能共享价格是所有用户均接受的内部电价,并且各用户的用电行为均已在该电价的基础上达到了最优。

为了求解上述问题的纳什均衡策略,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优化算法对需求响应模型进行求解,过程如下。

1)所有的UEMS上传各时段的平均用电功率和光伏发电功率xi和PPV,i至服务商,服务商则根据式(12)和式(13)计算内部电价p,并将内部电价发布给所有的UEMS。

2)各UEMS根据内部电价p,利用内点法[17],求解效用成本模型(见式(16)和式(17)),获得电价p下的最优用电行为。

3)重复过程1)和2),直到相邻两次的内部电价pj和pj-1满足下式的约束:

式中:ε为收敛误差。

当内部电价收敛之后,各用户的用电行为也被确定,达到了该收敛电价下的最优。所有用户的用电策略组成了博弈GPVUC的纳什均衡。分布式优化算法的计算过程如算法1所示。

5 算例分析

5.1 基础数据

选取某实际科技园内多个分布式光伏用户组成的集群,包含公寓用户、商业用户以及办公楼用户(基础数据见表1)。该集群的所有用户均安装了屋顶光伏系统,其额定容量从150kW到450kW。选取夏季某典型日作为研究对象,光伏输出功率曲线如图3所示,各用户每小时的平均功率曲线如图4所示,日净功率曲线以及光伏用户群的总平均负荷曲线如附录A图A3—图A4所示。由附录A图A4可知,光伏用户群的总负荷峰值和净负荷峰值约为1 200kW,出现在18:00—20:00。虽然在07:00—17:00出现了光伏电能共享,但是依然有光功率过剩。

根据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分布式光伏上网电价,参数λsell取为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0.4元/(kW·h)。λbuy则采用商业电价,取为1.0元/(kW·h)。其他参数α和ε分别取为0.01和10-4。

5.2 需求响应结果分析

通过算法1,可求解需求响应模型,内部电价的收敛过程如附录A图A5所示,纵坐标表示相邻两次迭代的电价的误差。由附录A图A5可知,经过几十次迭代后,相邻两次电价的误差收敛于给定的最小收敛误差。这代表内部电价最终被用户接受后,用电行为将不再发生变化,实现了需求响应过程的收敛。

光伏用户群的内部电价如图5所示,在07:00—18:00之间,集群内出现了光功率互用,根据定价机制,该时间段内的内部售电电价比上网电价高,内部购电电价比电网电价低。其中,在07:00—09:00和17:00—18:00两个时段内,集群内的光功率互用较少,内部购、售电价均较高,接近电网电价;而在10:00—16:00,集群内的光功率充足,并在12:00出现光功率过剩,这些时间段内的内部电价较低。

在分布式优化的过程中,用户按照式(16)和式(17),根据内部电价最小化用电效用成本。如附录A图A6所示,用户的效用成本随着迭代次数增加出现振荡,最终随着内部电价的收敛而收敛于一个稳定值。为了放大用户效用成本的变化趋势,附录A图A6已经将结果归一化到[0,1]区间中。

当内部电价收敛后,用电行为也不再发生变化,光伏用户群的总负荷曲线如图6所示。可知,通过本文所提模型及算法,用户群能够有效地减少倒送功率,提高电能互用水平。

分析上述收敛过程,由于内部购、售电电价取决于每个时段的SDR,当某些时段内的SDR较高时,买电电价和卖电电价都会下降,用户会调整其可控负荷来减小其经济费用或者增大其收益。对于卖方,在电价低时期望少卖出一些电量,而买方则会在此时段多买一些电。他们的行为一方面会影响自身的用电舒适度,另一方面也会使得该时刻的SDR降低,从而使得电价升高。所以,在用户调整可控负荷来最小化其效用成本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纳什均衡,并且达到该均衡后用户将不会再调整用电行为。

5.3 用户效益分析

基于光伏电能共享和需求响应,用户的效益有所提高,各用户以及整个光伏用户群的用电成本如表2所示。

由结果可知,用户能有效地减少其用电成本。无论是买电还是卖电,均能从内部电价中获益。为了研究参数α对结果的影响,附录C对α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6 结论

本文针对光伏用户群的电能共享问题,提出了市场模式下的电能共享与需求响应模型,通过实际算例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模型适用于对等光伏用户群,电价模型基本体现了集群中光伏电能资源的供需关系,用户效用成本有效整合了经济成本和用电舒适度的综合作用。

2)通过光伏用户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建立了内部电价与用户响应之间的动态关联,分布式优化算法保证了用户需求响应的自治性,最终可有效降低用电成本并提高光伏电能的共享量。

由于本文的价格模型及用户侧需求响应均是基于光伏功率预测的结果而进行的,当预测出现较大误差时,会对内部电价造成较大影响。下一步将建立当用户的实际输出功率偏离规划功率太多的惩罚措施,并进一步研究用户在该惩罚措施下考虑光伏预测误差的需求响应方法。

档案用户利用需求分析 篇7

一、档案用户不同利用需求分析

1. 个体档案用户利用需求

不同的档案用户利用档案的目的不同, 其需求也呈现出个体差异性。档案部门要重视个体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 提供优质的服务。

(1) 个体档案用户利用心理。一是求实心理。个体利用用户希望通过查阅档案有效解决问题。这是档案用户最基本的心理, 也是将利用需求付诸行动的根本原因。二是求快心理。利用者需求欲望越强烈, 求快心理也越强。三是求准心理。只有提供全面准确的资料, 利用者的需求才可能得到满足。四是求尊心理。利用者希望在查阅档案过程中获得尊重。档案工作人员要随时观察、研究不同档案利用者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服务方式。

(2) 个体档案用户利用需求特点。一是个体档案用户利用需求具有局限性。个体档案用户需求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其自身的生产或是生活中的问题, 如婚姻、财产、学历等。二是个体档案用户利用需求具有迫切性。由于其利用需求与自身密切相关, 因而这类用户希望档案部门可以快速地满足其需求, 尽快获得档案信息。三是个体档案用户利用需求具有盲目性。多数个体档案用户在表述档案需求时不够清楚, 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协助其查询。

2. 群体档案用户利用需求

档案用户的需求虽各不相同, 但分析其利用行为的趋同性, 又很有关联。因此, 可以将档案用户大致分为三个群体, 即一般用户利用群体、实际工作利用群体和学术利用群体。

(1) 一般用户利用群体利用需求。一般用户利用群体主要是指普通群众, 其利用需求大多因为日常生活中信息的匮乏。这类用户群体是所有用户中所占比例最大的, 但利用需求相对较少, 只有在遇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时才查阅档案, 且查阅档案大多为会计档案、婚姻档案和文书档案, 查阅内容比较单一。此外, 一般用户利用群体的利用需求还呈现突发性, 其需求的产生很急迫, 且由于档案利用意识和相关知识的欠缺, 希望档案部门给予协助。

(2) 实际工作利用群体利用需求。实际工作利用群体包括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 他们多因为工作开展需要, 查询近年间政策文件, 其所需档案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同时, 这类群体需要的档案不要求很专业、很系统, 而是简洁明了的实用档案信息, 因而档案部门编纂的二次文献基本上能满足其利用需求。

(3) 学术利用群体利用需求。学术研究利用群体主要包括从事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员, 他们的利用需求一般都很专业, 且要求档案内容的全面和完整。只有这样, 研究人员才可全面、系统地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内容, 为学术研究提供一个完整的环境。

二、档案用户利用需求规律分析

1. 档案用户需求的普遍性。

虽然档案用户利用需求的目的性有所不同, 但是他们都有利用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档案意识逐步增强, 利用需求日益增加, 而且这种需求的普遍性将继续延续下去, 会随着文明的进步而进一步扩大。

2. 档案用户需求的层次性。

不同档案用户需求内容不同, 层次也不同。按照档案利用行为可将档案需求分为学术利用需求、实际利用需求和普通利用需求, 其中普通利用需求是最普遍的, 而学术利用需求是层级较高的。

3. 档案用户需求的地域性。

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情况的不同, 必然影响到该地区档案需求。以经济因素的影响为例, 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不同地区对档案事业的投入不平衡, 如我国东部地区的用户需求明显多于西部。针对这种地区差异,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档案部门要尽量加大宣传, 加大投入, 努力改善档案利用服务的条件。

三、提升档案用户利用需求的对策

1. 有的放矢, 了解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

深入了解档案用户的需求是提升需求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档案部门可通过问卷调查或调研的方式, 了解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从而总结出需求的一般形式, 提供最佳的服务。这种需求了解, 不仅要了解群体需求, 还要重视个体需求, 尤其是有特殊需求的个人的需要, 从而完善需求的种类。

2. 加大宣传, 引导用户利用需求的实现。

为了避免用户有需求却难于实现的局面, 提高用户的档案利用意识, 满足用户潜意识里的利用需求, 档案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举办知识讲座或咨询会, 提高人们的档案利用意识, 积极引导用户的需求, 能有效满足其利用需求。

3. 优化馆藏, 为用户利用需求实现奠定资源基础。

满足用户的利用需求不仅需要档案部门提供一个舒适的场地, 更重要的是档案部门的馆藏可以满足需求。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 适当扩大档案的接收范围和征集门类, 力争建成档案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质量优化并富有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为用户利用需求的实现奠定资源基础。

4. 提升服务质量, 最优化地满足用户利用需求。

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满足用户需求的直接参与者, 责任重大。档案部门应强化服务意识, 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使其服务质量、服务水平都上一个台阶。档案工作人员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马仁杰.邵华.论档案利用者利用行为过程中的利用心理[J].兰台世界, 2007.1

通信服务用户需求深入挖掘 篇8

想要提升通信服务提供方的市场竞争力, 其根本在于深谙用户的需求状态, 只有满足用户需求, 并且符合市场竞争状况的服务, 才能够在市场上占有相对稳定的一席之地, 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占有。有鉴于此, 作为通信运营服务提供方而言,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市场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1. 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每个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都会做的事情,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 技术和经济状况都会有所改变, 市场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 如果不能够及时对市场的变化状况进行掌握, 就会导致原有的市场战略失效, 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市场细分, 包括对于市场中相关经竞争对手的状态考证, 以及对于自由产品需求人群的定位。首先需要对整个市场中的竞争状况有一个全盘的了解, 对于铁通而言, 由于其移动带宽段需要服务铁路通信, 因此铁通的主要服务业务聚集在有线服务层面, 重点包括固定电话以及宽带服务。对于这种情况, 铁通完全没有必要针对其他运营商展开移动通信领域的市场争夺, 而应当专注于有线数据传输提供更为高效和专业的数据传输服务。同时可以考虑为用户提供基于有线数字传输深入服务。其市场细分也会随之产生, 可以定位为基于环境的通信服务。

2. 用户需求发掘

满足用户的需求是通信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而深入发掘用户的需求则是通信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以铁通公司为例, 前文已经提到了其市场, 将主要定位于基于环境的通信服务。这种服务更多的是针对于一个具体的环境而言, 让客户在这个环境中能够获取到流畅的数据服务, 而非基于用户而言的更大范围内无线数据传输。因此在进行用户需求挖掘的时候, 应当深入用户所处环境, 考虑提供相应的数据传输服务。

通常而言, 用户所处的环境可以大体划分为办公环境以及家庭环境两种, 除此以外, 用户都基本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环境之中, 因此在进行用户需求深入挖掘的时候, 可以从家庭和办公两大环境入手, 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家庭环境, 应当从分考虑一家几口共同生活的时候对于信息传输的需求。以三口之家为例, 半天通常不存在数据传输需求, 而到了晚上就呈现出数据传输需求激增的情况, 造成数据潮汐现象。同时晚上需要实现的数据传输, 除了网络和电话以外, 对于电视信号也有需求, 因此以铁通公司为例, 可以从家庭数据潮汐角度着手, 并且深入分析整个家庭中对于与外界沟通的各种需求, 并借以确定数据传输需求。虽然铁通在无线数据传输方面不存在优势, 但是可以将多个有线服务进行绑定制造套餐, 为家庭数据传输创造更为稳定的“在家时间”数据传输服务。

同样, 对于办公环境而言, 有线服务同样重要。企业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稳定的数据交换服务, 虽然目前移动数据传输意味着更大的商机, 但是稳定的有线数据传输的地位却始终不曾动摇。数据的稳定, 不仅仅可以为企业打造良好的形象, 更能够确保很多商业活动的顺利展开。对于办公系统而言, 变化比家庭环境相对频繁一些, 为此, 有线数据传输系统提供商应当注意整个数据环境的弹性建立。通常而言, 可以通过对各种网络接口预留冗余方面需要格外注意。此外, 虽然铁通无法提供移动通信服务, 但是在办公环境内实现小范围的无线局域网却是允许的。帮助企业用户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无线网络, 对于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来说, 与其弹性团队将会有更多契合。

3. 提升自身竞争力

每一个通信服务商都有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想要提升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必须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 不能盲目在市场上进行争夺。以铁通为例, 其核心竞争力就是稳定的有线数据服务, 因此其竞争力的提升, 也应当是围绕这一核心竞争力展开的。

从服务购买的情况看, 为家庭或者办公环境提供更为合理的数据服务是当前铁通公司应当着手的主要方面。所谓合理, 一方面是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并且尽量不形成浪费;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围绕这两个方面的潜在需求提供更为稳定的数据传输方案, 必要的时候可以在流量和时间方面采取更为灵活的缴费方式, 相信对于铁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总之, 用户需求的深入挖掘, 是通信领域数据传输服务提供商不能忽视的核心, 只有真正满足用户需求, 并且尽可能提供经济的方案, 才能够在市场中为自己赢取一席之地。在这个过程中, 当然不能脱离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优势, 因此不断深入的发现需求和自身优势, 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王国涛.浅析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1 (10)

智能家居用户需求调查分析 篇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商家的宣传、电视广告的增多,智慧家庭、智能家居等字眼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但大部分人对它的认知也仅限字面意思,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能够实现哪些功能?它能给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人们对智能家居的真正需求又是什么?有文献认为现在市场上的很多产品虽然功能很多,但是大多都不实用,有些产品还需许多培训和专业知识才能学会复杂的操作,这将会引起消费者的抵触。为了探明人们对智能家居系统的主要观点,找出现有智能家居系统的不足以及用户的真正需求,笔者以居住于北京的居民为对象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智能家居行业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2 调查方法

本次智能家居用户需求调查采用发放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内容包括受访者信息、安防、环境控制、视听娱乐、通信、费用共6个方面55个问题。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问卷249份,其中有效问卷217份,有效率为87.14%。

调查对象中包括男性95人,女性122人,参与者的年龄跨度从20岁至60岁不等,参与调查的人员来自机关、公司、服务业、餐饮业、建筑工程业、文教、公共事业、金融业等单位。参与调查者的主要信息如图1所示。

3 调查结果

3.1 安防系统

现在的业主在挑选房子的时候不仅是看中房子本身的品质,小区的环境、安全等因素都要加以考虑,尤其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调查显示,认为小区需要安装门禁系统的人超过40%(图2)。而关于门禁系统的形式,受访者更倾向于选择刷卡式的小区进出方式。遥控和面部识别方式因为价格昂贵、维修费用高、技术不成熟等原因,未得到大家的信任。而密码的形式,对老年人来说,由于记忆、视力等原因不太方便,也存在密码泄露导致安全性降低的担忧,没有得到很多人青睐。

图3统计了小区内是否需要周界监控系统。超过90%的受调查者认为非常需要该系统。受访者认为最为有效的监控方式为360°摄像机,与此接近的选择是保安巡逻。360°摄像机可以全方位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监控,还可以为事后调查留下宝贵的证据。由于周界报警系统有可能发生误报,摄像机也有可能存在监控不到的死角,所以需要保安巡逻来判断报警真伪。这两种方式相结合会极大提高小区的安全水平。

图4显示了受访者对于单元门禁系统的需求状况,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需要该系统,这说明单元门作为家的第二道防线也很受重视。关于单元门禁形式,刷卡型最受欢迎。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开启权限又兼具了方便性。不过这种形式很容易因为电子锁的故障而导致无法开启,加装在故障时可以采用钥匙等机械的方式打开门禁的构造,提高安全性、便利性的同时增加可靠性,是很多受访者表示出的需求。

在北京的部分中高档小区已经实现了专户专梯,即通过刷卡授权启动电梯,电梯只能停在自家所在的楼层。但是调查发现对这种设计有需求的人仅为40%,大部分人还对这个设计持观望态度(图5)。对于户门是否安装门磁进行防盗,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需要安装。这说明家庭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得到了大家的重视,而门磁这种报警手段为住户提供了安全保障。

由于窗户不像户门那样安装有防盗装备,所以成了窃贼容易入侵的薄弱点。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表示了很强烈的愿望。在为窗户选择安防措施中,金属防盗网依然是大家的首选(图6)。这是因为金属防盗窗的价格相对低廉,并且简单可靠。但是防盗网容易成为盗贼攀登跳板,侵入没有安装防盗网的邻居,而且视觉上并不美观。因此有些城市要求强制拆除防盗网,改装了红外感应报警器。这种依靠感温原理设计的报警器可以实现准确报警,但不足就是无法对入室者起到阻拦的作用。这是选择这一措施的受访者比选择金属防盗网少的原因之一。选择窗磁报警的受访者也比较少。

关于家中是否需要安装烟感报警器和可燃气体报警器,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这两种报警器都十分需要(图7)。而且如果家中的报警器可以与物业中心相联,还可以对于家中无人时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紧急处理。这一措施对于解决老年人容易忘记关闭燃气阀门而引起火灾的问题非常有效(图7),受到大多数受访者的青睐。

在北京的很多住宅小区中已经安装了户内报警系统,当户内发生危险时,可以进行报警。多达74%的受访者认为需要这一功能(图8)。

医疗救护一直是大家颇为关心的话题,当家中有人发病时可以及时通知医院做好接受准备,就可以减少等待时间,为病人争取到治疗时间,84%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户内紧急呼叫与医院联动的功能(图8)。

窃贼趁家中无人入室行窃的案件很多,有些受访者反映在他们将要离家时总是要反复确认是否关好门窗,生怕自己的疏忽而招致失窃。关于“家中是否需要安防监控设备,当您离家布防后,一旦发生情况可以及时给您发出信息并通知物业部门,进行紧急处理?”这一问题,77%的受访者选择了“需要”(图8)。

3.2 环境控制系统

我们生活的室内环境主要涉及声、光、热、湿环境以及空气品质。本节总结了用户对人性化、智能化、节能化的室内环境控制方面的需求。

图9显示了用户对家中是否需要安装人体感应器,以便实现灯具自动开关、节约电能。46.5%的受访者认为“需要”,这表明现代人不仅在追求方便的生活,节能的意识也在逐步增强。

不同的灯光环境会对人的情绪、想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图10显示了受访者认为最需要的灯光模式,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普通模式(客厅中基本灯开启,营造出温馨祥和的灯光氛围)、离家模式(家中所有灯具均处于关闭状态)和起夜模式(房间、走廊、卫生间灯光缓缓亮起)。这三种模式是日常家居生活所必需的,而选择其他几种模式的人相对较少。

在卫生间安装感应灯具本是出于方便住户以及节约电能的目的考虑,但调查发现需要此功能的受访者只有约1/3 (图1 1)。他们认为频繁的开启会缩短灯具使用寿命,出现故障后不易维修,反而会造成使用不便。受访者对于感应器与排风扇的联动需求,接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需要”。

对于是否需要安装自动窗帘系统以及灯与窗帘联动功能,60%~70%的受访者认为不需要。受访者认为如果连这等小事也要靠机器来完成,人将会变得越来越懒惰,甚至是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一旦有了这种依赖,恐怕会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图12)。

如果家中的窗户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差而自动调节开启幅度,将会给住户带来更贴心的保护。再也不用担心夜风太凉而使老人孩子生病,或是家里没人时下雨造成潲雨。夏天屋内闷热,自动开窗通风缓解暑气可为住户提供更宜居的生活环境。大家对这个功能的认可度达到了半数。对于是否需要在家中安装温湿度传感器以调节室内温湿度,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图13)。但是也有人担心家中的空调使用过频,会缩短使用年限,维修、更换费用会比之前付出更多。

水表、电表等的自动抄表功能,既可以为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省去人工费的支出,又可使用户不再需要家中留人或是省掉自行抄写表数的麻烦。因此该功能得到半数以上受访者的支持。

炎炎夏日,下班或是外出归家,如果可以立刻享受到丝丝凉爽,会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享受。这一功能可以通过远程启停空调系统实现。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需要”的受访者占到42.4%,认为“有没有均可”的受访者占34%,认为“不需要”的受访者占23.9%。如图14所示。

图15显示了“是否需要自动煮饭功能”,选择“不需要”和“有无均可”的人占到了60%,认为“需要”的受访者占41%。但对于“自动定时洗衣功能”只有39%的受访者认为“需要”,认为“不需要”的主要原因是:(1)如何控制洗衣量、用水量以及洗涤剂用量;(2)无法自行进行晾晒。关于利用峰谷分时电价启动如洗衣机等设备,在夜间电价便宜时运转,42.6%的人表示需要,有35.7%的人表示要根据电价差决定是否需要。

对于家中电器是否需要集中控制,63.5%的受访者认为“不需要”或“有没有均可”(图16)。这其中的原因有:(1)担心系统越集中,一旦一点出现故障,则全盘都处于瘫痪状态;(2)生活水平还未达到;(3)做家务也是一种锻炼,全部控制起来,人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对于自动打扫卫生的机器,老年人比年轻人更需要,尤其是腿脚不便的老人。但是他们也担心操作太过复杂,无法使用。另外就是担心这种家电的售价高昂,如果价格相较普通家电贵1 000~2000元还是可以接受的。

3.3 信息通信系统

图17显示了是否需要建立户内电话网的调查结果,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该系统并不需要。主要原因是:(1)该系统适合别墅一类的大型住宅,居家小户型不太需要;(2)有手机就已足够,而且价钱并不昂贵。至于将家中无人时来电转接到指定手机的功能,超过60%的人认为需要,而该功能也已经可以实现。

将家中的门禁系统通过网关与手机相联,以备有人忘记带钥匙时,可以远程开锁的功能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但是也有人担心万一手机丢失,被他人捡拾,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威胁家庭安全(图18)。

对于小区电子公示牌,物业公司可以刊登小区通知、维修通知,以及一些诸如娱乐、健身、饭馆的广告也可以在公示牌上显示,这样就不用在单元门口张贴纸质广告,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纸张。受访者对这一功能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65.5%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对于小区背景音乐系统,51.5%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因为这么不仅可以营造温馨舒适的气氛,更可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指挥小区居民做好疏散或准备工作。不过受访者也提出:(1)声音不能过大,最好放些纯音乐;(2)严格控制播放时间,以免影响小区住户休息。

3.4 视听娱乐系统

对于家中的各个视频终端是否需要通过家庭局域网相联接,以便客厅、卧室、浴室等各终端可以随意收看喜欢的节目,只有40%左右的人认为需要该功能,认为不需要的主要原因是:(1)担心电路受潮,导致洗浴时触电;(2)装修对线路进行改造成本太高;(3)一般家庭通常都是淋浴,如果不专心容易发生危险甚至受伤;(4)休息时需要安静环境,不想有声音打扰。对于电视是否需要预约录影功能和家中是否需要专业的家庭影院系统,约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图19)。

3.5 费用

图20显示了“是否会考虑安装智能家居系统”的调查结果,表示“需要”的受访者有41.5%。对于智能家居系统费用,55.4%的受访者的意愿是接受“1万元以下”,33.8%的受访者可以接受“1万~3万”的费用,这两部分的受访者占89.2%。

图21显示了“倾向于何种途径安装智能系统”的调查结果。倾向于“由开发商提供套餐,自行选择安装”的受访者最多,占52.5%。

调查发现受访者最关心的智能家居功能是安防报警、对讲、灯光控制和空调控制等,对一些超前的控制功能好像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兴趣。调查发现影响智能家居系统普及的关键因素是价格。有资料显示目前豪华住宅项目智能家居费用范围为30~100万元,一般在70万左右,开发商选购品牌多集中在国外知名品牌。这些品牌一般价格较高,但都有完整的一体化的智能家居系统产品,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兼容与稳定性。中高档住宅的智能家居费用范围为3~15万元,一般在10万左右,开发商选购品牌多集中在国内知名品牌。国内知名智能家居系统市场较为成熟,一般也都会有一体化的智能家居系统产品。普通住宅一般不考虑智能家居系统,即使安装部分系统,也大多会选取国内二三线品牌,价格0.5万以内,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难有完整成套的系统产品。

调查还发现了人们对智能家居的一些担心:(1)担心黑客入侵系统;(2)个人隐私泄露;(3)停电后,无法用机械方法打开;(4)维修费用太高;(5)售后维修跟不上;(6)家庭太过智能,人会丧失基本生存能力;(7)会造成房价更高。也有文献显示现在市场上智能家居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较差,有待进一步提高。一套功能完善的智能家居系统是很复杂的,综合布线施工过程以及后期调试都需要专业工程师进行,假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维修也是一项麻烦的工程。这些都是阻碍智能家居系统推广普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4 总结

本文介绍了用户对智能家居系统功能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对智能家居有需求的用户还是把家居安防放在了首要位置,此外比较关心的还有消防、对讲、灯光控制等功能,对一些过多的自动控制功能,如自动窗帘、家电集中控制系统,并未显示出很多的兴趣。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对于小区的安全防护方面的功能需求有:(1)小区门禁系统,刷卡式门禁最受欢迎;(2)周界监控系统,360°摄像机是选择最多的方式;(3)车辆管理系统,刷卡或牌照自动识别的方式最受欢迎。对住宅安防功能的需求有:(1)单元门禁系统,刷卡型和指纹型是最受欢迎的形式;(2)门磁和窗户报警功能,金属防盗窗和红外感应报警器相结合的形式是最受欢迎的;(3)烟感和可燃气体报警器,并且希望报警器可以与物业中心联动,以便家中没人时及时发现险情;(4)户内报警功能;(5)紧急呼叫功能,并能与社区医院联动,当有危重病人时,可以及时施以援救;(6)户内安防监控,当家中无人时发生入室盗窃等情况能及时报警。

对于环境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是:(1)感应灯控功能,同时希望频繁开启不会造成器件损坏;(2)灯光的情景模式控制功能,普通模式、离家模式和起夜模式是需求最多的三种模式;(3)温湿度监测及控制;(4)自动抄表系统;(5)自动打扫卫生的电器。关于是否会利用峰谷电价差,让电器在电价便宜时工作有40%的受访者表示有需求意向,但是要看电价差是否值得这么做,因为存在夜间电器工作噪声问题以及衣服晾晒问题。

在信息通信方面的功能需求有:(1)家中座机与手机绑定,随时转接电话;(2)手机远程控制家中门禁;(3)电子公示牌;(4)小区背景音乐系统。

在视听娱乐这方面受访者并没有特别明确的需求。

在费用方面,90%的受访者可以接受3万元以下的费用。关于阻碍智能家居系统推广的最大障碍,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是价格太贵,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智能家居系统起不到太大作用。

注:本研究受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课题《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1]智能家居产品技术与价格是成败关键.http://news.dichan.sina.com.cn/business/2010/08/30/206157.html,2010-8-30

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 篇10

李暾告诉我们,以视频拍摄为主的全幅微单TMA7S与传统DV定位是不同的,

“比如我们近期发布的小体积家用DV产品AX33,它的优势是具有超级防抖、10倍光学变焦以及更简单的操作方式。而A7S定位专业影像领域,并且可在极微弱光线下使最高40万ISO的高感值去拍摄视频素材,这是一般DV产品所不具备的。同时A7S还可以挂接到多轴飞行器上进行航拍,适用领域更广泛。”

赵苏海对此补充谈道,传统DV更适合家庭用户,对视频拍摄时长没有限制。而A7S需要更多的辅助专业设备以及专业拍摄人员操作才能拍出效果出众的视频素材。“当然,我们现在也在想办法把全幅微单的视频拍摄功能进行简化,让更多的普通消费者也能享受到拍摄视频的乐趣。”

赵苏海表示,A7S目前需要使用第三方阿童木4K录制设备才能拍摄4K视频,想要实现机内录制4K视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传感器或机身发热,以及怎样处理视频数据等问题。他认为,现在加装第三方4K录制设备是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但关于A7S下一代产品是否具备机内录制4K功能,他表示还不方便透露。

原来一直非常小众的运动摄像机近几年成为了一个大众热门产品,在这方面索尼也有进步。虽然面对GoPro这个老资历运动摄像机厂家,索尼是新人。但不可否认,索尼的运动摄像机产品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目前已经涵盖入门到高端三大类产品。李暾表示:“索尼HDR-AS系列运动摄像机更重视用户使用体验,我们的防抖功能和拍摄画质远远优于普通运动摄像机。在续航能力上索尼也要优于同类产品,并且我们在外形设计上也是考虑到骑行拍摄时的风阻问题。”

另外,关于索尼是否要研发5000万像素或更高像素全画幅相机产品,李暾这样回答:“高像素可以冲印尺寸更大、分辨率更高的照片,但消费者是不是真正需要还有待考证。而且,超高像素全幅相机对镜头分辨率和防抖技术要求很高,不少老款镜头难以满足要求。不过,如果未来市场有需求,相信索尼一定会有所作为。”

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探析 篇1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特点,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目标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 对用户信息需求的分析有利于优化图书馆服务,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有其自身的特点,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 这一需求也出现新的变化, 本文将结合新旧特点, 对高校图书馆的用户信息需求做初步研究。

1 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主体为教师与学生。首先, 我们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的信息需求定向意识强、对信息的识别力高, 接受信息的能力强。工作分为日常教学和学术研究两种方向, 教学型老师的信息需求具有阶段性、系统性和计划性等特点, 他们的信息需求主要集中在与自己教学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上。研究型教师对信息的需求主要是为了某项课题, 需要掌握的是课题相关的最新科技发展动向。不同工作类型的高校教师的信息需求具有差异性, 从事教学工作, 则希望获得成熟、准确、可靠的信息;如从事科研工作, 希望获得全面、准确、新颖的信息。

在校学生的信息需求与其学历层次高度相关。本专科学生用户的信息需求目标明确, 摄取信息集中在与国家、自身相关的社会焦点问题上, 对专业性学术需求次之, 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会短时间内较高频率地关注与专业对口的学术信息;研究生用户则对学科前沿、尖端、新知识及专业性强的专题、学术知识需求强烈, 论文撰写时, 文献资料需求量大。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还包括部分管理和决策用户, 这部分用户主要是高等院校的机关行政人员, 他们信息需求的特点是:注重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和稳定性, 对有关方面的管理经验和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情报需求比较广泛, 强调情报信息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作用, 重视信息的政治性评价, 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2 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的新特点

传统图书馆用户信息服务的最大的特点是封闭性和局限性, 其服务对象集中于本校师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本校用户, 还可以是网上的任一位访问者, 用户类型逐渐增多。这就意味着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满足本校用户的需要, 还要兼顾社会访问者的信息需求。

互联网使得传统用户的信息需求更具自主意识, 他们大多倾向于从电子出版物、网站以及国外各种数据库上获得资讯, 用户满足信息需求渠道逐渐多样化。在社会信息化的当下, 用户对于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等需求也不断增强, 除了专业知识需要外, 还需要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生活品位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对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做出深度开发。

同时, 学生用户对于文献的需求也凸显交互性, 既需要大量的实物信息, 也需要直观、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资料, 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容呈现广泛性、深度性、综合性的特点;与传统依赖馆员被动获取信息方式不同, 新时期下, 用户更希望运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便捷地从网络环境中直接获得信息, 这就要求图书馆将精力放在网络资源的开发、管理和提供上, 用户的信息需求形势将朝电子化、远程化、自主化方向发展;信息时代, 科学发展使各类学科的分支更加细化, 但是, 由于人们工作的创新性, 使得各类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 人们更愿意获得一种集成化的信息资源, 通过这种归纳、综合的信息更加快捷的解决问题。

3 满足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的对策

针对教师对图书馆信息需求的特点, 图书馆应该加强教师信息需求的研究, 完善“学科馆员”制度, 深入与教师合作, 切实了解他们的需求, 加大服务力度, 强化自身信息资源建设, 主动发现教师潜在需要。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高校毕业生对专业文献的需求, 加强文献检索的教学工作, 让学生学习到检索方法和技能, 开展文献利用的专题讲座, 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水平;重视专业文献的收藏工作, 统计历年来毕业生利用馆藏文献的情况, 制定核心书刊, 进行系统收藏;利用网络下载, 资源共享的方式,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检索服务;加强宣传通告, 向学生、老师介绍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现代化设备, 加强导读咨询, 辅导用户充分利用馆藏书目数据库和各类工具的书, 加强开发服务, 提高数字化建设、电子书刊的利用率, 加强外文文献的开发。

21世纪高等教育正向着信息化、网络化发展, 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也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借还模式, 网络环境下,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 对于图书馆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图书馆的发展不仅在于规模的大小, 关键在于服务质量的高低, 能否满足用户信息的需求。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该改变观念, 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加快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进程与水平, 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优势, 以用户信息为导向, 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前提, 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为最终目的, 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郑学艳.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研究综述[J].图数学研究, 2006 (10) :78-80

[2]张宏.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与培训策略, 图书馆论坛, 2004 (2)

上一篇: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下一篇:新媒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