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分析(精选12篇)
监测分析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 大型桥梁的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些大型桥梁规模大、施工周期长、工艺复杂, 测量精度要求高等, 从而对测量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具体的桥梁监测方案与数据, 探讨了变形监测的方案, 并对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桥梁形变,施工测量方案,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在变形监测网的观测工作中, 无论垂直位移观测还是水平位移观测, 都是力求使基准点及工作基点保持稳定不动。但在实际上, 靠近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受到桥梁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地表变形的影响。此外由于其它地表外力的作用也可能使基准点及工作基点产生变形。因此在变形观测中要对基准点及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观测, 利用重复观测的结果进行分析, 判断出基准网是否位移, 网中是哪些点位移, 分清基准网不同期观测基准点位移向量是由测量误差造成的还是有点位移造成的, 这样才能为整个变形监测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为进一步的变形监测工作分析与总结提供可靠的依据。
1 变形监测基本概念
变形监测, 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 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变形监测工作是人们通过变形现象获得科学认识、检验理论和假设的必要手段
2 桥梁监测方案分析
控制测量工作的第一阶段就是控制网的设计阶段。论述控制网的精度是否能满足需要是技术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虽然对于评定控制网的优劣、费用的高低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但是, 通常首先考虑的是精度, 只有在精度指标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才考虑选择费用较低廉的布设方案。
2.1 某桥变形监测方案
本桥坐标建立与观测方法: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选择三个控制点, 分别位于石嘴滨江路、学坝片区郁江二桥左右侧河堤上。坐标系统:桥轴坐标系, 即坐标系纵轴 (即X轴) 正向为大桥桥轴线且指向北岸方向, 横轴 (即Y轴) 正向为垂直于桥轴线且指向郁江上游方向。
水平位移监测的测点按两个层次布设, 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及所联系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为保证变形监测的准确可靠, 每一测区的基准点没有少于2个, 每一测区的工作点基点亦没少于2个。基准点、工作点构成一定的网形。如图2。
2.2 本桥网型分析
影响测边网可靠性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控制网的网形结构, 具体地说有三个主要方面, 即已知数据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 整体网形结构和局部网形结构。
本桥水平位移监测的测点按两个层次布设, 为保证变形监测的准确可靠, 每一测区的基准点没有少于2个, 每一测区的工作点基点亦没少于2个。基准点、工作点构成一定的网形。这样已知数据的个数是充分的, 有充分的多余观测。
对于一个测边网来说, 整形图形结构好则观测值之间的相互约束力就比较均匀, 从而观测值可靠性分布也就比较均匀, 反之就不均匀, 而且可能会产生区域性可靠性降低现象。本桥的平面控制是一个大的三角网, 对于其中k01的区域的可靠性, 有可能出现降低现象, 但是, 由于网本身范围不大, 所以可以不考虑。
2.3 变形监测网的参考系和参考点的稳定性分析
(1) 变形监测控制网需定期进行网点稳定性检验, 以确保平差计算基准的相对稳定和统一。 (2) 变形网需根据多次观测的结果进行变形点位移的计算, 并利用所求得的真正位移及其精度进行变形趋势的估计。 (3) 常规网复测后需进行网点位移判定。
2.4 单点位移显著性检验
(1) 比较法。两期点位或高差平差值相比较, 其差值Δd若符合Δd<2u QΔXiΔXi, 则认为点位稳定。
(2) t检验法
其中:u—单位权中误差
ΔXi—两期点位形变量
—网中相对点位或高差的权倒数
以上两种方法适用于控制网图形简单, 点数较少的情况, 并且方便手工计算。
3 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监测资料检核的方法很多, 一般来说, 在野外观测中均具有本身的观测检核方法。进一步检核是在室内所进行的工作, 具体有: (1) 校核各项原始记录; (2) 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 (可以采用粗差检验方法) ; (3) 原始实测值的逻辑分析:一致性分析与相关性分析。
3.1 平面控制网数据平差处理
参数平差原理是设某平差问题中, 有n个独立观测L, 其相应的权为 (Pi=1, 2, …, n) ;设需t个观测值, 用X表示选定的未知数, 按题列出n个平差值方程。随着问题的不同, 平差值方程有线性形式, 也有非线性形式。以下公式是假设平差值方程均为线性形式。
设有n个平差值方程组 (a) 为:
式中, , ……, 为未知数前的已知系数, 式中已知的观测数值移到等号右边并令, 则方程组 (b) 为:
现设
则可写出误差方程的矩阵表达式为:
实际计算时, 先由法方程式计算未知数, 再把代人误差方程式计算现测值的改正数, 改正数与相应的观测值求求和即得被平量的平差值, 这些平差值之间已经消除了矛盾, 解决了间接平差中求最或然值的问题。
3.2 参数平差法求平差值的计算步骤
(1) 根据平差问题的性质, 确定必要观测的个数, 并选定个独立观测量作为未知数。 (2) 将每一个观测值的平差值表达成所选定未知数的函数, 即列出平差值方程式, 并写出误差方程式, 显然一个误差方程式中只有一个改正数。 (3) 由误差方程系数和自由项组成法方程式, 法方程的个数等于未知数的个数t。 (4) 从法方程中解出未知数。 (5) 将未知数的值代入误差方程式, 求得观测值的改正数, 以此求得观测值的平差值。
3.3 数据平差处理成果
将观测数据输入南方平差易2002软件, 以水平控制点K2和K3为起算点对水平观测网进行整体计算。
计算方案:平面网等级三等;验算前单位权中误差:1.5s;边长定权方式:测距仪;测距仪固定误差:2mm;测距仪比例误差:2mm。
4 结束语
根据某桥的变形监测方案布置与监测数据, 对该桥的平面观测精度, 高程观测精度, 桥网型可靠度, 变形监测网的参考系和参考点的稳定性, 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检验观测中是否存在超限误差, 利用统计检验的方法, 对原始数据进行了粗差剔除处理。进一步对变形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对数据化的分析, 为变形监测工作分析与总结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冯兆祥, 钟建驰, 岳建平.现代大型桥梁施工测量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2]朱海涛.桥梁工程实用测量[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
[3]《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 》[S].
[4]陈巍巍, 王挺, 南昌.八一大桥变形监测基础数据的建立[J].江西煤炭科技, 2009.
[5]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 2007.
监测分析 篇2
了解该疫源地动物鼠疫区域界限、分布范围、相关宿主动物、媒介昆虫构成和动物鼠疫流行规律等,为鼠疫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2001~2009年鼠疫IHA血清检测阳性179份,阳性率为7.21%,其中2002年阳性率最高,达17.45%, 2001~2009年鼠疫细菌学检验检菌率为0.63%,媒介昆虫组检菌率为0.66%,染疫动物有5科(亚科)6种,疫情主要分布在俄多玛乡和呷依乡,监测结果证实该县存在青海田鼠疫源地,可能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结论 石渠县青海田鼠动物鼠疫呈持续流行态势。
1889年,科学家Buchner在青海省折曲河一带发现了一些体形中等、耳小、尾短、爪强大、体背暗棕灰色,并适应挖掘活动的啮齿类动物,最终被确定为啮齿目、田鼠科、田鼠属动物。它们主要分布于四川、青海2省,栖息于海拔3700~4800m之间的草地,为青藏高原的特有种[1]。1997年,在四川省石渠县率先发现了青海田鼠间鼠疫动物病的流行[2]。2000年卫生部组织中国疾控中心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四川省卫生防疫站、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甘孜州卫生防疫站和石渠县卫生防疫站,对石渠县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并确定为国家级鼠疫监测点。为了进一步了解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性质和鼠疫动物病的流行规律,于2001-2009年间对该疫源地进行了系统监测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分析资料来源于2001-2009年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工作总结。
1.2 被检材料 2001-2009年动物鼠疫监测采集到的各种动物材料。
1.3 试剂鼠疫IHA检测试剂、干燥赫氏琼脂培养基、鼠疫噬菌体均购自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检测方法鼠疫细菌学检验和鼠疫IHA检测试管法,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鼠疫诊断标准(WS279-2008)》技术操作规范进行。结果
2.1 鼠疫血清学检测2001-2009年鼠疫IHA检测各种血清2484份,阳性179份,阳性率
7.21%;2002年阳性率最高,达17.45%(表1)。讨论
2001-2009年鼠疫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7.21%,其中2002年阳性率最高,达17.45%,有76.54%的阳性血清抗体滴度集中分布在1:640或以下,该结果与2001年青海田鼠鼠疫细菌学检验分菌率(1.82%)高有关,说明大部分动物系上感染、次年检出鼠疫F1血清抗体,且血清阳性滴度低易分离鼠疫菌。犬作为鼠疫疫源地监测中的指示动物,阳性材料分布区域与当年动物鼠疫流行的疫点分布相对应[3],牧犬在该疫源地数量多、分布广、且血清阳性率高,92.65%犬阳性血清抗体滴度分布在1:640以内,牧犬多为既往感染。石渠县青海田鼠鼠疫自1997发现以来[4],一直处于持续流行状态,但由于受鼠疫综合防控、草原灭鼠和退牧还草等因素影响,该地区动物鼠疫何时进入流行高峰、何时终止流行的问题有待长期监测和进一步研究。
随着鼠疫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疫源搜索范围的不断扩大,发现该疫源地的染疫动物种类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从血清学上证实的染疫动物有5科(亚科)6种:青海田鼠(主要贮存
宿主)、旱獭、藏系绵羊、牧犬、狗獾、家猫,从细菌学上证实的染疫动物有青海田鼠和长尾仓鼠[5,6]。青海田鼠血清阳性率(除指示动物牧犬外)和检菌率最高,说明青海田鼠在该疫源地内对鼠疫菌起着主要保菌和延续作用,也证实青海田鼠完全可以作为该疫源地的主要贮存宿主[7]。检验结果还表明,自毙材料检菌率显著高于活体材料(p<0.05),故检菌率可以作为判定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强度的指标之一。除青海田鼠外,2007年从长尾仓鼠中也检获田鼠型鼠疫菌,从病原学上证实了该疫源地并非单宿主鼠疫自然疫源地[8],但从长尾仓鼠在该疫源地的地位和作用看来,该宿主为次要宿主或偶然宿主,而该疫源地内是否还存在其他染疫动物有待进一步监测。细钩黄鼠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为该疫源地的主要传播媒介[7],虽然五侧纤蚤邻近亚种数量较少,但检菌率较高,其在动物鼠疫传播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油气管道安全监测技术分析 篇3
关键词:油气管道;安全监测;光纤传感
中图分类号:TE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4-0049-02
我国的能源来源分布比较集中,而能源消耗却比较分散,从运输成本和安全性上对比分析,能源运输方式首选油气管道。油气管道被比喻为“地下长城”,随着我国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的“地下长城”主干线、支线增加的长度将可能再绕地球一到两周。每条油气管道都有几十万个管道焊口,如果任何一道焊口在环境敏感区或者人口稠密区出现泄露,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会使管道上下游用户“断气”,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比如:2007年,沙特一条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并引发特大火灾,造成至少28人死亡。
1 油气管道安全现状
影响油气管道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如:管道腐蚀、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破坏等,油气管道日常承载的输送量大、压力负荷高,经过长时间运行后,管道焊缝只要存在丝毫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尤其是大庆至抚顺、抚顺至鞍山等油气管道是20世纪70年代建设投产的管道,运行时间长,输油量大,焊缝缺陷以及管道腐蚀老化,加之沿线的打孔盗油等行为,存在安全隐患较多,加大了泄漏风险。目前,新建的长距离油气管道,大多具有施工地质条件恶劣、管线施工难度大、自然环境恶劣等特点,一旦遇见诸如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出现管道泄漏的可能,因此,新建管线的自身质量以及能否长时间安全运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近几年,“打孔盗油”、“打孔盗气”等人为破坏因素导致油气管道事故频发。2009年9月中旬,中石化鲁皖成品油管道柴油泄漏,方圆百里的老百姓抢油,其原因就是盗油分子所致。2003年“12·19”兰成渝输油管道打孔盗油案中,喷发的油柱高达40余米,导致宝成铁路停运6小时,管线停输近15小时。事后,主犯被处以死刑。
目前,很多管线铺设好之后,地方随即开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直接导致管道与公路的交叉,增加了众多安全隐患。
2 光纤传感技术的特点
(1)抗电磁干扰,电绝缘,耐腐蚀:光纤传感技术是将信息通过光波进行传输,主要载体是具有电绝缘、耐腐蚀特征的光纤传输介质。因此,该技术在信号传播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的电磁干扰,也不会给外界的电磁场造成影响,非常安全可靠。这些特点使光纤传感技术在恶劣环境中、油气管道中、高压高温和强腐蚀环境中能进行快速准确地传感信号。
(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长光纤和光波干涉技术的灵敏度要比一般的传感器高,实践证明,在测量转动、水声、加速度、位移、温度、磁场等物理量时,光纤传感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3)具有较轻的质量、较小的体积、容易变形的外观:光纤在使用过程中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重量轻、体积小、方便缠绕。因此,外形各异、尺寸不同的各种光纤传感器可以方便应用于油气管道的检测。
(4)功能强大,测量的物理量多:目前已有性能不同的测量温度、压力、位移、速度、加速度、液面、流量、振动、水声、电流、电场、磁场、电压、杂质含量、液体浓度、核辐射等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的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油气管道中。
(5)利用该技术,投入成本较低,方便重复使用,便于成网。
3 光纤传感技术在油气管道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现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还具有比较落后的油气管道监测技术,大多管道以人工巡逻为主要的安检方式。虽然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却表现出了灵敏度不高、稳定性不好、定位不够准确、监测误差大、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光纤传感技术是一个新兴事物,是一种新型传感器技术,它的应用技术基础是光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
油气管道安全监测技术采用的是光纤传感技术,传感原件和信号传输原件的材料基础是普通通信光缆,当光纤和油气管道被外界作用遭到破坏以后,光纤会发生反应,主要表现在长度和纤芯折射率发生变化。光在传感光缆中通过时,光信号的相位会有所变化,信号处理中心接到相位变化信息以后,系统会处理返回的传感信息,从而根据光纤反应来判断故障发生点,进而判断事故的发生。
如图2,光纤传感技术在油气管道实际应用图,体现出了适合油气管道的独特优势,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可以埋藏在潮湿、水下等恶劣环境中;安装方式灵活,可以紧贴油气管道安装,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能够精确显示油气泄露事故地点,仪器工作过程中仅仅是监测终端需要耗电,其他不需要电能。
4 结语
油气管道运输是目前我国油气运输的主要途径,既经济又高效,但由于油气的高压、易燃特性,对运输管道要求特别高,因为,管道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危及人身安全。对油气管道的安全监测、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等技术始终是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所讲述的光纤传感技术在油气管道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能够对管道事故发生点进行精确定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周诗岽,吴志敏,吴明.输油管道泄露检测技术综述[J].石油工程建设,2003,(3).
[2] 张红兵,李长俊,罗刚强,崔勇.管道泄漏实时检测和定位系统[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4,(3).
[3] 冯健,刘金海,陶洪生,季策.基于LabVIEW的管道泄漏故障诊断系统软件设计[A] .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8.
[4] 朱建新,王历军,张金权,王小军.光纤管道安全预警系统在油气管道安全防范中的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09,(5).
监测分析 篇4
关键词:消毒效果,目标监测
血站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是预防血液污染和献血者感染的重要环节, 直接关系到献血者和用血者安全。为了解献血场所消毒工作实际情况, 采用常规监测和目标监测两种方法对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采血室空气、采血人员手、物体表面。
1.2 常规监测
由各采血点质量监督员每月送检。
1.3 目标监测
由质管科专职人员, 对常规监测对象进行针对性采样检测。
1.4 监测方法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 (2002版) 及《全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血站部分) 》进行采样和标本处理, 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及《全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血站部分) 》判定结果。
1.5 统计方法
两种监测方法合格率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监测采血人员手合格率为94.6%和目标监测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20.12, P<0.01) , 空气菌检合格率为92.2%和目标监测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27.84, P<0.01) , 物体表面合格率为86.3%和目标监测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16.52, P<0.01)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本次目标监测结果显示采血环境空气、采血人员手及物体表面细菌监测合格率均远低于常规监测, 两种方法监测结果差异显著, 表明献血场所实际工作中消毒执行情况不理想。单纯靠常规监测, 意义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应适当增加目标监测,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从而减少血液污染及献血者感染。
3.1 目标监测能真实反映血站环境污染程度
常规监测是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 即消毒后、操作前采样, 环境处于静态。虽然监测结果令人满意, 但却不是日常献血场所消毒质量的真实反映[1], 它只是一个消毒灭菌效果的结果, 即某种消毒因子对某种消毒对象达到了某种消毒水平[2]。而目标监测是质管科专职人员对献血场所环境动态情况下针对性采样, 它能真实反映日常工作中献血环境受污染的程度、消毒工作的薄弱环节, 为有效控制献血者及血液污染提供依据。作好献血环境的消毒、采血人员手的卫生管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献血者和血液污染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3.2 管理措施
通过问题目标监测、充分发挥卫生学监测的监督、威慑、指导、检查作用[3], 并将目标监测结果及时反馈, 让血站工作人员认识到献血环境污染的程度直接影响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的慎独性、连续性及重要性[4]。通过监测结果的反馈, 纠正消毒灭菌与隔离工作中的问题与薄弱环节及采血人员的不良习惯, 使消毒灭菌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采血人员手与献血者及血液接触频率最高。如采血人员手监测不合格, 及时查找可能的原因:对洗手不够重视, 献血场所洗手肥皂潮湿、未悬挂、洗手水龙头为手拧式等。应该及时加以培训, 使之认识到手污染是造成献血者感染和血液污染的重要途径, 正确的洗手方法、指征的掌握、洗手设施的合理性是保证洗手质量的先决条件[5]。
参考文献
[1]刘仲梅, 李荡, 金淑杰.医院消毒工作中的目标监测与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1) :48-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S].2002.2-194.
[3]唐丽萍, 董丽华, 李巍.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污染原因分析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1) :54.
[4]孙玉霞, 郭凯, 聂柔佳.护理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8) :768-769.
煤矿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制度 篇5
顶 板 支 护 质 量 及 动 态 监 测 分 析 制 度
编制单位:生产技术科
编制日期:2017年8月1日
顶板支护质量及动态监测分析制度
为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切实加强顶板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确保稳产高产和安全生产,结合我矿顶板管理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1条 成立专门的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石建明
副组长:汪禄生 谢玉康 邹新华
成 员:何纯益 余三华 丁梦江 丁鹏金 谭 鸿
毛 峰 邓东阳 龚六保
各采掘修作业点的副队长
1、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矿生产技术科,由何纯益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的安排落实。由丁鹏金和毛峰任专干,负责日常数据的观测采集。
2、检查和督促顶板管理计划、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对顶板管理工作作出决策和指令。
3、听取分管领导和总工程师及生产技术、安监部门关于顶板管理工作的汇报,对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提出主导性意见。
4、审批有关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项目和资金计划。第2条
分管领导、对顶板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
1、健全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管理机构,配齐人员,制定和落实岗位责任制。
2、安排和落实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计划及各项顶板管理措施,不断改进顶板管理工作。
3、组织对顶板隐患的排除和对顶板事故的分析处理,提出防止顶板事故的措施。
第3条总工程师对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负技术责任:
1、配齐技术力量,确定其岗位责任。
2、组织编制计划及技措资金计划。
3、组织制定措施,地质情况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安排编写相应的顶板支护措施。
4、组织矿压观测,及时分析观测资料,作为改进顶板支护的依据。
5、每月组织一次顶板隐患排查,提出处理意见。
6、组织开发和推广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方面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第4条
分管安全的领导,对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工作负监督检查责任:
1、按规定配齐人员,健全和落实岗位责任制,并严格考核。
2、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技术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湘能矿业集团公司顶板会战方案》,对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现场。
第5条 分管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做好分管范围内的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工作,对分管理范围内的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负责。
第6条有关职能部门对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工作负专业管理责任:
1、生产技术部门是顶板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顶板管理与矿压观测工作,要及时观测和分析岩层移动规律和矿压显现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顶板管理措施。负责顶板隐患的排查、制定有针对性措施,并组织现场实施。
2、地测部门要查清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变化,及时填图分析,提供地质资料,每月至少要进行一次地质预报。对贯通巷道要及时下达预透通知单。
3、生产调度部门要按时调度各类顶板隐患处理情况及初采工作面和老面撤除的顶板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并实行挂牌管理。对存在的顶板管理问题要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
4、安全检查部门要严格按规程措施规定,认真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严格把住安全检查关,不安全不准生产。对重大顶板隐患问题,要专门安排安监人员盯现场处理。
5、供应部门要保证及时向采掘工作面供给合格的、足够数量的支护材料、设备机具和监测仪器。
6、职工教育部门负责有计划的定期对工人进行顶板管理及安全方面的培训学习。
第7条 采掘队长对现场顶板管理支护质量负直接责任:
1、组织连队职工认真学习规程措施,按规定进行考试及补考,并严格在现场执行。无规程措施严禁施工。
2、合理安排劳动组织,排查薄弱人物,搞好职工自主保安教育。
3、对采掘工作面过断层、老巷、冒落区、压力集中区、大倾角、超高、处理悬顶、巷道新开门、大断面施工、巷道扩修及回撤等,要严格按措施规定施工,并盯现场处理。
4、对初采面和采面收尾、采煤面上下两巷和端头、煤壁线和放顶线、采煤机前后、支柱质量与支设质量、泵站压力、支柱初撑力、二次注液、支护材料质量与数量、掘进贯通、交叉门口、临时支护等,都要作为重点,按有关的规定、要求和措施,抓好现场落实。
5、严格按工程质量标准组织施工,严格执行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发现不合格的工程要立即组织整改。
第8条 队长(班、组长)对现场顶板支护质量负直接责任:
1、按照队长(班、组长)职责要求,严格按规程措施
规定组织和指挥生产,任何情况下都不准违章指挥。
2、按规定要求,合理安排人员分工。对安全薄弱人员不予安排工作。
3、对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的主要环节、薄弱地点等,要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威胁安全的隐患,一要立即组织力量排除,二要及时向区队汇报。
4、具体组织工人按工程质量标准施工,落实工程质量达标的责任。
第9条 施工人员负现场操作直接责任:
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技术操作规程》、作业规程、《湘能矿业集团公司顶板管理会战方案》及措施的规定,正规操作,按章作业。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先支后回、前探支架使用、巷道新开门和交叉口支护、现场条件变化特殊支护等规定,切实做好自主保安。
3、无规程措施或现场不具备安全生产的条件,要向班、组长提出先排除隐患再施工的建议,严禁强行生产和施工。
第10条 公司对顶板支护及动态监测工作,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矿每季要召开一次顶板管理会议,总结交流顶板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矿每周、采掘连队每班进行一次顶板隐患排查,并落实有关人员进行管理。
第11条 每年要从成本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资金,列入
安全技措用于顶板管理。
第12条 严格顶板事故分析制度。采掘工作面因冒顶影响生产8小时以上的事故,由矿长主持,所有矿领导参加组织召开分析会。凡垮面、巷道冒顶堵人或发生重伤的顶板事故;凡发生死亡的顶板事故,矿要召开大型事故分析会进行追查处理。
第13条 建立健全汇报制度。对工作面初压、撤面、巷道贯通、现场条件变化出现特殊情况、发现顶板重大隐患及采取的处理措施等,矿每天要向集团公司调度室、安监局分别汇报,重大问题向集团公司有关领导及时做专题汇报。
第14条 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设计应用顶板控制专家系统进行科学的计算。对选择出的支护设计,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审定。
第15条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个工作人员必须随时认真检查工作地点顶板、煤壁及支架情况,进行敲帮问顶,发现不安全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或撤离。
第16条 工作面使用的所有支柱,下井前必须逐棵进行压力试验,并有试压记录。固定支柱三用阀回柱要用上阀专用工具和回柱专用工具,严禁使用其它工具代替。工作面严禁使用失效、漏液、损坏的支柱,其它支护材料也要保证规格、材质合格。工段工作面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的支柱,必须升井进行检修,试压,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支
柱转面使用。严禁支柱超检修期使用。
第17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柱和支护材料,备用材料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办法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第18条 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一般不得使用不同类型、不同性能的支柱。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采煤工作面中必须使用不同类型的支柱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在选择支柱高度时,要考虑支柱的钻底量和钻顶量,并留有100mm的活柱余量,严禁支柱超高使用。
第19条 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对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要严格按质量标准要求安排专人进行监测。工作面所有支架必须支设牢固,迎山有力,所有支柱必须承载。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架。面前贴帮柱、临时柱和人行道两侧的正规柱必须采取拴绳等防倒柱措施(工作面采高≤1.5m时可不拴绳)。初撑力达到规定要求:泵站压力不得低于18MPa,缸径80mm和100m的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分别不得抵于60KN和90KN。要用增压式测力计对支柱初撑力进行检查,初撑力不足要立即进行二次注液。
第20条 底板松软的工作面,支柱必须穿铁鞋,铁鞋直径根据底板比压及其对应的刚度进行计算,钻底量不应大于100mm。穿鞋后仍达不到要求时,可在铁鞋下加垫条色或板
梁。采取垫底措施后仍达不到支柱初撑力要求的特殊情况,需制定加强顶板管理的措施,报集团公司批准后,可适当降低初撑力。
第21条 采煤机割煤时,要跟机挂梁,正常情况下拖后机组3~5m。炮采时,要分段放炮和挂梁,每段距离一般不大于20m,并支设临时柱控制顶板。当顶板破碎时,要采取预挂顶梁、加挂短顶梁、严密背顶、掏梁窝、挑板梁、套支长钢梁等超前处理措施。若炮采要减少装药量及每次起爆个数,每次放炮后及时支护,具体要求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第22条 金属顶梁要铰接使用,顶梁要接顶。严禁有单挑顶梁。严禁在无柱悬臂梁上再挂梁。
第23条 工作面煤壁要平直,伞檐超过规定要及时处理。靠煤壁要按规定要求及时支设临时支柱,其支设要求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对易片帮的松软煤层,必须制定防止片帮的措施。
第24条 严禁空顶作业。挂梁、背顶、支柱、清理煤粉等,必须地支架掩护下操作。严禁在控顶区域内提前或随意摘柱。碰倒、损坏和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移动设备或其它原因需拆除、更换附近支架时,必须先支后回,先支设可靠的临时支架。移溜子与支正规柱子的时间应尽量缩短,两者距离不准超过20m,期间应根据顶板情况支设临时柱或间隔支设正规柱。
第25条 不得任意丢失顶煤和底煤。当工作面煤厚大于采高,需留顶煤或底煤时,要根据煤层及顶底板情况确定,经矿总工程师批准。非特殊情况,不准既留顶煤又留底煤。
第26条 采用非长壁采煤法采煤的工作面,其支护方式、巷道开门、门棚支设、临时支护、回撤方法等,要专门编制规程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巷道开门门棚、溜头处开宽棚可采用单体液压支柱作棚腿,两端打成对柱,每棵支柱与棚梁均要用细钢丝绳套子等拴系牢固,并严格执行交叉门口管理制度。
第27条 对砂岩、灰岩、泥灰岩等坚硬顶板,初压前悬顶面积较大(一般沿推采方向超过8m)无垮落或缓慢下沉现象时,必须停止采煤,采取人工强制放顶和加强支护等措施进行处理。人工强制放顶的打眼、放炮等要求和使用丛柱、对柱、趄柱、戗棚等加强支护的方式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28条 受承压水威胁的采煤工作面,顶板为不易冒落岩层时,回采前必须在切眼及上下两巷提前打好放顶眼,回采后及时进行人工强制放顶。初压期间悬顶距测推采方向不得超过8m,平行工作面方向和不得超过10m,正常回采时悬顶距沿推采方向不得超过10m,平行工作面方向不得超过20m,如不冒落,必须实行人工强制放顶,防止因矿压影响导致出水。
第29条 当顶板坚硬,采空区出现悬顶时,要设臵顶板动态仪进行来压预测预报。具体规定如下:
1、顶板动态仪要在初压前采空区悬顶距沿工作面推采方向超过8m时设立。
2、每个工作面设立顶板动态仪的台数,要根据采空区悬顶沿工作面的长度确定。若悬顶长度50m以内,可设1台;悬顶长度100m左右,须设2台;悬顶长度150m以上,须设3~4台。
3、顶板动态仪一般应设在工作面支柱三、四排之间,相对较大悬顶的中部,顶底板平整、坚实之处。若底板松软,动态仪下端应垫硬质木板。动态仪使用前,要认真检查校验,确保读数准确。
4、顶板来压预测预报工作,必须由责任心强、掌握顶板管理知识和熟悉顶板动态仪性能、原理和使用方法的顶板管理人员担任。必须做到现场交接班,24小时连续监控。
5、顶板管理人员对顶板动态仪显示变化情况,必须如实作好记录。当顶板下沉速度变化不大时,应1小时记录一次;有明显变化时,须半小时记录一次;有较大变化时,须10分钟记录一次。每个初采面的顶板来压预测预报,要根据记录写成小结,做为指导今后预测预报的依据。
6、顶板管理人员根据监测的顶板下沉速度变化,结合工作面煤壁受压片帮和支柱安全阀溢流与采空区悬顶面积
加大、顶板响声等矿压显现情况,必须及时发出来压预报。一般情况下,当顶板下沉速度比正常下沉速度加大4~5倍,约15~20忽米/分,要向本班跟班队干、当班值班长及矿跟班领导汇报,并向矿调度室汇报;当顶板下沉速度达到100忽米/分左右,发出停止作业及准备撤人的信号,并向本班跟班队干、当班值班长及矿跟班领导汇报,并向矿调度室汇;当矿压显现明显,顶板下沉速度继续加快,达到150忽米/分左右,立即发出撤人警报,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迅速撤离工作面。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篇6
【关键词】环境检测;质量;因素;控制
【Abstrac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one of China's basic national policy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use of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control testing of content, features and control methods, hope more exchanges with you counterparts and discussed in order to make progress together.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Quality;Factor;Control
现今,环境监测是国内外非常重要的科学科研,包括管理和科技工作,它能保障环境的监测结果数据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对质量控制、策划、改进、保证和监督等内容。环保局下辖环境监测站,几乎每个省市县(区)都有环境监测站,例如:北京市环境监测站、深圳市环境监测站。
质量的保证对于环境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涉及的方面极为广范,必须要有严谨而踏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每项工作严格把关,做好检查工作,监测数据良好与否势必直接影响环境保护决策的正确与否,为此必须加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
1. 环境检测质量概述
1.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含义。
环境监测质量即为在监测过程中所有与监测结果有关的各项工作对监测结果的保证程度。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需要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强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通过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来进行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在我国的环境监测中评价监测质量的指标主要有监测数据的合格率、监测数据的产出率、监测仪器的完备性和利用率、监测过程中的事故率。
1.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内容。
在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对监测目标进行有效采样,并对采样结果进行科学的运输、储存和样品的预处理。其次提高实验室的清洁程度和安全性,对实验器皿、试剂、溶剂、仪器和设备进行科学选择和校准。要对实验过程进行科学记录和保存,做好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存档。最后加强各类技术人员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
1.3我国环境监测控制质量的特点。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加强了环境监测的力度,但由于环境监测发展的历史较短,使其质量控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较低。(2)监测质量控制的制度不完善。(3)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较低。
2. 环境监测中监测质量的控制方法
在监测工作中,保证监测质量在实验结论中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必须要牢牢把握,认真对待。因为环境检测对环境的管理非常重要,监测数据是进行环境评估与环境治理的重要依据,因此监测质量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后期的评估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丝毫马虎不得。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使其能够正确无误地反呈现水质的状况,以及正确指导水质的发展前景,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技术管理,引进先进仪器,加强监测的网络化进程,逐步实现全自动化高效高质的监测管理。把握监测系统的各个环节,保持其整体性和时空性,这样才能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精密性。
2.1监测方法的选择。
正确的选择检验方法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的前提之一。实验室优先采用国家、行业发布的最新有效标准方法。否则,可选用国际发布的成功经验或引进知名的操控技术或实验室自行研究的方法或客户提供的方法。采用非标准方法时,方法可靠性的确认可采用标准物质或用与权威方法进行比对试验或进行实验室间比对的方法,以确保非标准方法符合监测要求。
2.2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2.1.1样品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在采样之前,首先要检查所用检测仪器,仪器必须是经省计量监督局批准验证合格后才能在实验中使用。洗涤采样所需要的实验器皿,在一般情况下,塑料瓶和玻璃瓶要先经过清水加洗涤剂于毛冲洗,除掉器皿内的污垢和灰尘,然后再用浓度为10%的硝酸浸泡24小时,等其变干后用清水冲净,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三遍,器皿要专用,不能混用,以防相互间混合,发生变质状况。如果器皿不足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当准备事先对污染变质物进行特定的测验,以防相互交叉污染。
2.2.2对样品的保存。
(1)水质样品在运输前,要将容器的内、外盖盖紧后方能装箱,装箱时保障分隔距离良好。对于有特殊运输要求的,要按照要求来运输。并在运输过程中派专门负责人对特殊水质样品进行跟踪押运,如果遇到特发情况等不定因素要提前告诉相关工作人。在水质样品在采集、运输直至检验前,样品之间产生的变异变化要控制在最小程度,按照相关规定加强严厉保护,并尽可能减少运输的时间,根据水样的不同情况和特性实施保护措施,当待检测物的浓度变的很低時,要做好保护工作,并要尽快的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采样,要指定专人运送样品并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交接登记。
(2)实验室工作分析人员在接收样品的时后,要仔细观察样品的包装,确认样品的包装,看其是否跟所提供的说明不同,如果存在不相符的问题,要第一时间询问工作人员,在确认无误、符合要求后,方可签收并开展有效的分析工作。
2.2.3对样品的处理。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在执行计量法的同时,定期到省计量监督局验测计量仪器,实验器具定期要定期进行核查。确保称量器的准确度,灵敏性,示值的变动性;玻璃器皿的清洁度;实验试剂的纯度;分光光度器具的精准性、仪器的各部分摆动是否精确灵敏以及对光的受光完好程度;对样品进行统一的编号,针对不同实验需求,分组进行保存,要对样品附加详细的水样标签,标签的使用要事先做好设计图标,标签内容包含:所制作样本目的,在何时何地进行的监测、采集,要使用不退色的签字笔描述。展开观察检验,合格无误后才能使用,保证监测数据具有准确性。对于数据的变化情况,一般会将数据数值直接绘制成图案,以避免数据记录时出现错误书写的情况,使效果更加直观明显。
2.3数据记录的原则和报告验收。
(1)监测工作的落实实施是根据对样品的保存、运输、交接、处理、记录分析所得的数据来完成的,有特定的书写规范格式和样式,书写要清晰,要注意保护,分类保存,不得乱写乱画。
(2)墨水笔记录原始数据,要求字迹端正、耐认。在记录数据错误的地方划斜线;如有成片的错误数据,可将该片画框标明出来,这需要记录人员严谨的办事风格,但有时难免还是会发生记录错误的情况,对此,要在错误的数字上方标明后,再进行修改。
(3)分光光度法测定法是现今常用的几个测量方法之一,对于小数点的保留,明确规定到后三位,由于一些特殊原因通常只到第三位。现场采样记录中水温、透明度小数点后一位,单位分别为℃、米,溶解氧小数点后2位,单位毫克/升。
(4)监测物浓度的精密数值在表示时,有效位数只选择1位,最多使用两位有效数字。
(5)数据监测要执行三级审核制度,监测数据报告也执行三级审核制度。采样―分析原始记录;分析人员要将数据签名后送主任室,室主任审核签名无误后再交给相关技术负责人审核,一旦发现问题,负责人随时可以规定实验重新采样、做样、计算、审核。
3. 结语
总之,因为全程所有检测管理人员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认真实施了质量保障与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案,采用了軟技术和硬技术管理质量操控措施,让监测结果在发布地点、采样的时空代表性;保证了检测结果在实验的各个阶段的精密性和准确性,各监测有良好的团结协调完整性,为环境监测,提供了大量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保证了监测数据水平的提升,推进了和谐绿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金丽.谈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J]华章,2011(24).
监测分析 篇7
1常用的水质监测技术及方法
1.1水质监测是由环境水体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两部分组成, 水质监测技术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生活污水, 工业污水一起其他废水进行取样工作, 监测人员会对各类不同的污染水源进行标记, 并采用相关的监测技术对这些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 得出准确的检测数据, 监测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判断出水质的污染情况以及污染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水质监测技术。
1.2想要获取精确的监测结果, 就要针对不同的水质情况, 选择不同的水质分析检测技术, 这就对监测分析方法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 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很多, 例如, 分析的灵敏度是否达到监测标准要求, 选择的监测方法是否正确, 在实际的实施操作中, 该监测方法的难度问题, 实用性效率如何, 确保能够达到理想的检测结果等, 这有充分做好这些方面的要求, 才能真正保证监测结果数据的精确性。其次, 水样环境中会存在大量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的种类各不相同, 采取的样品中也会存在很多不明成分的物质, 这就加大了水质监测工作的难度。因此, 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样环境, 监测人员会对各类污染物制定合理的分析方法, 也可以采用国家所颁布的分析方法。但是, 目前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大多是采用化学法, 可以对水样环境中的污染物成分进行分析的定量, 以此来起到水质监测的作用。
1.3水质监测的发展前景。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国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 由此去推断一下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前景。目前, 我国是使用定时定点取瞬时水样技术区进行水质的检测.取的样品再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该种人工抽查式的监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该方法不能够及时、准确无误地获得水质不断变化的数据, 而进行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可以及时发现水质的异常情况, 在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解决问题, 根据水质的异常变化, 迅速的做出水源的下游水质污染预报措施, 然后及时有效的追踪污染源, 进行研究水的白净能力、河流的净化规律、周期, 完善实验室的水质检测。在使用人工抽查式的监测方法获取数据的同时, 我国相关的水质观测部门开始结合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检测需求, 发展水质检测的新技术.包括水质移动检测、自动监测系统等。以监测水质污染综合指际及其某些特定项目为基础, 然后通过在一个水系或一个地区, 再在该地点上设置若干个监测站, 这些是带有连续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 由一个中心站控制若干个子站, 检测人员可以随时根据需求, 对该区的水质污染状况进行连续自动测形成一个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这种系统就是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该检测技术的发展, 解决了人工抽查式的监测方法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水质污染的连续自动检测难度一般比较难, 这是由于水源检测本身的特点所界定的, 水环境中的污染种类非单一化, 成分复杂, 机体受干扰的情况严重。
2水质监测的数据处理及结果的表达
2.1数据的修约规则。
进行水质检测的各种测量计算, 其所得出的数据需要进行相关的修约时, 应该注意修约规则, 包括四舍六入五单双。五后非零则要进一, 五后皆零视奇偶, 五前为偶应舍去, 五前为奇则进一等等。
2.2可疑数据的取舍规则。
如果针对一种采集样品进行多数的监测分析以后, 将会得出不同的监测结果, 这些数据信息会存在很多的差异, 还会出现一些可以数据, 那么, 在处理这些可以数据的过程中, 监测人员必须要清除部分的离群数据, 因为这些离群属于已经大大超过了允许的标准范围, 不能计入监测结果分析中。之后, 再将一些准确性较高的数据集合在一起, 使得监测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进行剔除离群数据的判断规则包括Crubbs法、Dixon法、Cochran法等等。剔除离群数据应根据实际情况, 选定适宜的异常值检验规则。多组测量值的均值的一致性, 或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检验可以使Crubbs法。该方法可以检出异常值个数超过1。结果集中性好, 方便分析。检验一组观测值的一致性检验可以使用Dixon法。该方法可以检出一个或多个异常值, 可满足检验的需求。而Cochran法则适用于剔除多组观测值中精密度较差的一组数据, 检验多组方差的一致性。
2.3检测结果的表述规则。
对于所得出的监测结果, 监测人员不可以对其随意评断, 这就会监测结果的表述过程有着很高的要求, 监测数据不仅要保证绝对的准确性, 还要确保表达语言能够清晰、明了。其次, 样品的测定值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剂量单位, 还需要对存在水位的监测结果进行保留, 一旦监测结果出现了限数的情况, 那么, 检测人员在对其表达时, 就要注重对限数值进行标记, 所呈现的监测数据处理报告要详细完整, 字迹干净, 排版规范等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对常用水质分析监测技术及监测数据处理有了大概的了解, 随着我国水资源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 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进一步改善水环境污染情况, 而水质监测技术的出现, 能够彻底解决这以问题, 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源污染, 采用相对应的监测方法, 通过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 可以对水样环境中的污染物成分进行检测和观察, 从而最终的处理方案, 使得水质变得更加纯净, 这样不仅能够达到理想的监测结果, 还可以大大改善我国水资源污染情况, 不断提高人们日常饮水的质量, 促进水质分析监测技术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万峰, 徐立中, 徐鸿.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综述[J].水利水文自动化, 2010 (1) .
[2]叶晶.武汉市地表水资源水质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防洪, 2011.
[3]郑一华, 徐立中.基于支持向量分类的水质分析应用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 2009 (23) .
监测分析 篇8
1 什么是生物监测技术
生物监测技术来源于对生态监测技术。当有害污染物进入环境之后, 相应地会对平衡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相应地改变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在环境的分子性能上会抑制分子酶活性, 从而改变相应的蛋白质结构。在生物表象上, 会引起动物在行为上的改变, 甚至是死亡, 植物出现发育迟缓等现象。
2 在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范畴
2.1 对大气污染状况进行监测
生物监测技术在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测时, 是通过测定大气环境的质量水平所得到的。在生物进行的体系中, 由于受到植物生长固定特点的影响, 植物无法避免大气污染物, 植物往往更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因植物对大气污染反应比较灵敏, 所以大气污染检测主要是利用植物间接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测, 被用来监测的植物就被称为大气污染指示物, 被用作大气污染指示物的植物主要有下面几种。
2.1.1 监测SO2指示植物
被用来监测SO2的指示物主要有落叶松、杜仲、地衣等。指示物受到污染的典型症状主要有在叶缘或叶脉附近出现块状的伤斑, 且伤斑多呈土黄色或红棕色。
2.1.2 监测NO2指示植物
在监测NO2污染物时, 被常用作指示物的有番茄、烟草、向日葵等。受到污染时症状为在叶脉处有不规则伤斑, 伤斑的颜色多为棕色或白色。
2.1.3 监测氟化物指示植物
在监测氟化物污染物时, 被用作指示物的植物主要有金线草、大蒜、梅等。被污染的症状为在叶尖处出现伤斑, 且伤斑颜色一般为红褐色。
2.2 对水质污染状况进行监测
水生生物是和水环境之间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果水质被污染, 那么相应的水生生物就会产生反应, 通过对水生生物所表现出的变化就能达到对水质污染进行监测的目的。
2.2.1 针对微生物生物群落进行监测的方法
作为水质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微生物生物群对水质的污染情况具有十分灵敏的反应。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聚氨酯塑料块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可以将泡沫塑料块放进被监测的水质中, 通过泡沫块收集到的微生物对水质污染情况进行分析。
2.2.2 针对指示物生物法进行监测
在进行水质监测时, 此种方法一直是非常经典的方法。其利用在水质污染的情况下, 对水质中缺失的敏感微生物的种类进行检测, 进而监测到当前水质的污染情况。因指示物具有生命周期较长, 活动范围较固定的特点, 因此对水质污染监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在用于水质监测的指示生物中, 大都是无脊椎动物, 包括浮游动物、小颤草、脆硬刚毛藻等。
2.3 土壤污染进行监测
土壤受到污染时所产生的影响都是间接的。通过在土壤被污染之后, 土壤农作物、地下水以及人体会受到土壤污染的间接影响, 通过对农作物的变化进行监测, 进而判断出土壤的污染情况。
2.3.1 针对植物进行生物监测
在土壤受到污染之后, 会对种植在土壤之上的植物带来相应的影响。植物会反应出类似于叶片受损、呼吸作用加强、生长的速度迟缓以及植物中的某些成分发生改变等等。
2.3.2 针对动物进行生物监测
在此项技术中最常用的监测方法是利用蚯蚓对土壤污染进行监测。因蚯蚓可对污染土壤中的农药和镉发生变化。是一种对监测土壤中镉元素的最有效手段。
2.3.3 微生物的监测方法
微生物监测法主要是利用土壤中有关微生物的群落的有关变化进而反应出土壤受到污染的状况。人类的粪便和尿液是土壤污染中的主要污染来源。通过对被污染土壤中异养菌的计数和分离处理之后, 从而对受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所形成的相应群落中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 进而判断出土壤受到污染的程度。
2.4污染毒性监测
毒性监测指的是在自然界中的生物在受到污染之后, 其生理机能和相应的遗传物质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反映出环境污染的程度。
3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相关生物对污染物所作出的反应来对评判出环境质量的好坏以及被污染的程度。环境所产生的效应从总体上看是以人作为核心的主体生物系统。正因为如此, 生物监测对环境的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指示性, 但另一方面, 生物监测技术因其具有的复杂性又使生物监测技术面临各种问题。
4 结语
从国内外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史来看, 生物监测技术已经在环境监测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且在环境监测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生物监测技术拥有十分开阔的发展前景, 将长期并优先发展下去, 于此同时, 为了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该如何利用生物监测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 并充分发挥其优势, 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更深层次上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平.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监测水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J].北方环境, 2011, 23 (8) :65-67.
[2]周卉, 胡鹏洋.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J].能源环境, 2011:146.
监测分析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时间与地点
2009年—2010年3年中,分别在每年的4月、6月、10月各采样饵料生物样品一次。选取长江江阴段大庆港作为采样点(E 120°21.578′、N 31°57.890′),在该点每次均采定量样品和定性样品,并经现场处理后带回实验室分析。
1.2 评估方法
1.2.1 评估方法
水生生物评价是按照江苏省环保厅《水生生物监测评价及分级方法》中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评价方法进行(见表1)。
1.2.2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
一个地区的物种(植物和动物物种)多样性,既可以用物种的数量来衡量,也可以用相对种数多度(relative abundance of species)来衡量。本文是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分级评价标准(见表2),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s为样品中的种类数;ni尾样品中第i种生物的个体数;n为样品中生物总个体数。
1.2.3 鱼类鉴定与分析
按照《江苏鱼类志》、《淡水鱼类原色图谱》进行鱼类鉴定。优势种群的评价由相对重要性指标(IRI)来分析(Pinkas等1971):
式中:N为某种类的尾数占总渔获尾数的百分比;W为某种类的重量占总渔获重量的百分比;F为某种类在调查中被捕获的段面数与总调查段面数之比或为某种类在样品中的出现次数与总调查次数之比。
2 监测结果
2.1 浮游植物
2008—2010年长江江阴段面浮游植物数量密度、生物量分别为0.18×106 ind/L、1.612 mg/L, 0.143×106ind/L、1.45 mg/L, 1.39×105 ind/L、1.12 mg/L。
2.2 浮游动物
2008—2010年调查中,共检出长江江阴段面浮游动物种分别为22种、16种、18种,其密度、生物量见表3。
2.3 底栖动物
2008年调查中共检出底栖生物8种,其中软体动物门4种,环节动物门2种,节肢动物门2种,生物量为27.10 g/m2。2009年调查中共检出10种,其中软体动物门6种,环节动物门3种,节肢动物门1种,生物量为20.5 g/m2。2010年调查共检出9种,其中软体动物门6种,环节动物门2种,节肢动物门1种。全年平均生物量为18.8 g/m2。
2.4 鱼类
2008—2010年的3年中,在长江江阴段共监测到渔获物40种,其中鱼类36种,甲壳类4种。
3 分析与讨论
3.1 饵料生物
3.1.1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是长江经济鱼虾及其幼体和浮游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化将会影响到整个食物链中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以及渔业资源的波动,从而引起了长江生态系的变化。调查数据显示,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最高数值分别为0.18×106 ind/L、1.612 mg/L,按照省环保厅《水生生物监测评价及分级方法》,评价为贫营养水体,这与长江潮汐和强势径流有关。
3.1.2 浮游动物
调查发现:长江江阴段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并不复杂,最高年份为22种,常见的种类有:轮虫类的萼花臂尾轮虫、长肢多肢轮虫;枝角类的长额象鼻溞、简弧象鼻溞;桡足类的汤匙华哲水蚤、模式有爪猛水蚤等。3年的调查数据表明其生物量变幅不大,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时空格局对长江口水体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3 底栖动物
从生物量上看,优势种类为圆田螺。2011年调查底栖动物生物量为全年平均生物量为18.8 g/m2,与前2年相比,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均为园田螺,但生物量有减少趋势,分别下降了30.6%、8.3%。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级别由“一般”将为“贫乏”,主要原因可能是长江下游的人类活动较多,涨落潮明显,且江底沙底较多,不适合底栖动物的生存。底栖动物是重要的饵料生物,底栖动物的低生物量预示着以底栖动物为食的鱼类的渔产潜力较小。
3.2 渔获物
3.2.1 种类组成
采样渔获物经分类鉴定共有40个种(见表4),其中鱼类36种,甲壳类4种,且鱼类隶属于8目、11科,31属,其鲤形目20种占55.6%,鲶形目6种占16.7%,鲈形目5种,占13.9%,鲱形目、鳗鲡目、鲽形目、刺鳅目、鲀形目各1种各占2.8%。在上述36种鱼类中,鲤形目、鲶形目、刺鳅目和鲈形目的大部分种类是整年可在长江江阴段及其附近水域生活的纯淡水鱼类,共有31种。刀鲚、暗纹东方鲀、鳗鲡和窄体舌鳎等5种为具有周期性、定向性和集群性移动的洄游性鱼类,其中,刀鲚、暗纹东方鲀为短距离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它们是长江江阴段的季节性种类,而鳗鲡是长距离降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其他如香斜棘鱼衔、窄体舌鳎等均为河口性鱼类,他们在长江河口区完成索饵、繁殖和肥育等生活史。
3.2.2 优势种分析
长江江阴段不仅是长江水系入海通道,而且也是许多江、海鱼类的洄游通道、产卵场、索饵场,其鱼类相对优势种指标居前十位的优势种见表5。
渔获物的优势种类组成结果显示,居前十位的优势种中,重量百分比以鳊鱼为高,占40.74%,最小为刀鲚1.97%。尾数百分比以鳊鱼为高28.96%,最小为鲤鱼为0.77%。优势种平均体重60 g以下的鱼类占80%,最大的为鲤鱼,平均体重352.8 g,最小为蛇鮈,平均体重9.7 g。
在鱼类的优势种中,经济鱼类的比重近年有所增加,位次有所提前,反映出资源保护与增殖放流工作的效果在逐步显现。生物多样性指数近三年内变化不大,表明长江江阴段的鱼类群落结构比较稳定。
对渔获物的分析可以看出,长江江阴段3年均有出现的鱼类有13种,占36.1%,2年均有出现的17种,占47.2%。调查发现,经济鱼类中的某些种类平均体重依然偏小,预示着捕捞强度依然较大。有关部门可以结合每年的自然捕捞量趋势,考虑通过延长禁渔期,降低捕捞强度,逐步改变鱼类“小型化”状况。
3.2.3 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对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和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J″) 分别进行计算。结果见表6。
长江流域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3年监测的数据显示:由于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因素的作用,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日趋下降。
长江中下游在历史上原是干流、支流、浅水湖相互连通的网络系统,为包括4大家鱼在内的许多经济鱼类准备了良好的繁衍条件,幼鱼进入湖中育肥,再回到江中繁殖,通过江—湖洄游完成生活史。且日益增多的长江水工建筑和日趋严重的江湖闸坝的阻隔作用将使这一古老的复合生态系统逐渐片断化,切断江湖洄游鱼类生活史中肥育场和繁殖场之间的联系,从而直接威胁长江特有经济鱼类的种质资源的永续利用乃至世界淡水渔业的支撑体系。再者,原有生存环境的急剧改变,严重损害了原有丰富的物种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倪勇, 伍汉霖, 江苏鱼类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2]庄平, 王幼槐, 李圣法, 等.长江口鱼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2006
[3]顾树信, 沈林宏, 戴玉红, 等.长江靖江段鱼虾资源调查与分析[J].淡水渔业, 2006, 36 (4) :34-36
[4]唐文乔, 诸廷俊, 陈家宽, 等.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的鱼类资源及其保护价值[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3, 12 (3) :193-200
[5]向保明, 高成洪, 韦龙, 等, 长江镇江段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增殖与沿江现代渔业产业带建设现状问题对策[J].水产养殖, 2011, 32 (6) :38-40
[6]江苏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江苏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报告汇编[C].1975
[7]严维辉, 陈校辉, 彭刚, 等, 长江江苏段流域虾类资源状况调查[J].水产养殖, 2005 (3) :12-16
监测分析 篇10
1 对环境水质监测技术的概述及方法
1.1 水资源监测技术
环境水资源监测技术是通过对水资源进行采样、化验、数据汇总、分析、编写报告, 从而找出有害的物质和杂质。在监测过程中, 主要对有害的物质进行逐个分析, 从而使得能够判断某一地区的污染物来源情况。监测的主要物质有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等无机物, 砷、汞、铅等重金属以及有毒的物质。在我国, 当前采用的检测技术主要是远程检测技术, 此种监测技术主要由远程的监测系统组成, 通过利用监测软件对水质进行监测, 各级监测站将本地区水质监测数据通过上报软件逐级上报, 最终汇总统计, 找出水质污染源。
1.2 对环境水质的监测
在环境水质监测中, 对监测的准确率要求较高。要对水质的监测方法采用便捷以及简单的方式进行。在数据的监测中, 主要有三种方法, 包括滴定法, 重量法和仪器法。
在水质监测中, 滴定法, 又叫容量分析法, 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滴加到被测溶液中 (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 , 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 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 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 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 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
在重量法中, 分为两种方法。主要有直接分离法和气化法两种方法。在在重量法中, 是指对试样中的组成物质进行直接分离, 或者在待测组的成分中使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转换, 将转换后的物质进行分离, 即间接分离。通过利用天平, 进行对组成成分的称重, 通过对组成成分的称重, 从而计算得出组分的重量。进而测出其组分的含量。在重量法中, 不需精密的仪器, 相应的工具即天平。在操作过程中, 由于操作较为繁杂, 操作的使用仪器精确度较低, 因此此种方法对微量元素的测定不适应。
而仪器法, 是比较先进的监测方法, 在仪器法的使用中, 包括原子吸收法以及气相、液相色谱法等, 是在水质监测中是比较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仪器法分析出的数据精确度较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此种方法在今后的水质监测分析中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具有长远的发展价值。
2 环境水质的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环境水质的监测数据在水质分析中非常重要。在水环境的描述以及评价中, 依据就是水质的监测结果。因此, 水质的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环境水质问题的直接因素。为使得水质的监测数据在质量上得到保证, 对有效的数据分析也变得非常重要。在水质的分析中, 对数据的处理方法合理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在进行的水质监测中, 主要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数据的有效规整法, 无效数据的消除法, 数据的反复验证法以及时间序列分析法。
2.1 数据的有效规整法
在数据的有效规整法中, 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以及对采用的数据进行有效规整处理,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监测数据具有科学性以及可靠性。在数据的参考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将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 并将不同地区的水质数据进行分类规整, 从而为日后的数据分析提供更加方便的查找。此为数据的有效规整法。
2.2 对无效数据的消除法
在数据的获取和测得中, 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数据的监测时间过长, 在本质上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从而使得数据的参考价值失效。对无效的数据进行消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监测数据的参考性, 使得数据的参考存有价值。因此, 在数据的整理过程中, 要对时间较长的数据或失效的数据进行删除, 避免数据较多存在的查找不便以及其它问题。在数据的管理中删除无效的数据, 即无效数据删除法。
2.3 对数据的反复验证以及时间序列分析法
在进行水质监测时, 由于在监测数据中的采样过程不同, 从而使得监测数据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水质不能得到很好的反映, 为避免此种问题的发生, 就要采用数据的反复验证法保证监测数据的合理、精确, 具有可比性、公正性、准确性。即在对水质采样分析过程中, 要对一处的监测点进行反复的验证, 从而对地区的水样进行合理的分析。数据的反复验证法保证了水质监测数据在测试中的准确程度。
在水质的监测中, 由于监测的频次过多导致的人力负担和财力负担, 监测的频次过多, 使得财力的消耗相对较大, 同时严重的浪费人力;而监测的次数过少, 使得监测的数据失去代表价值, 同时也使得数据的监测可靠性降低, 因此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处理数据能够使得数据的监测频次合理, 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发生。
3 对环境数据监测的结果表述以及发展前景
3.1 对环境水质的监测结果分析
环境水质的监测结果表述中对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数据的可靠性进行重点分析, 在环境监测结果的表述中, 要对监测结果的表述语言简洁, 记录要规范并呈原始化, 对报告中的监测信息要书写规范, 防止因书面以及数据问题导致的报告内容缺失, 报告空洞, 报告缺少内涵等。在进行监测结果的标示中, 要使用法定的单位作为标注单位, 在报告中要根据环境水质的监测结果, 并比对此水质断面往期监测数据, 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比对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 对此水质断面污染情况作出合理的分析。
3.2 环境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环境检测技术采用方法主要采用人工抽样调查法, 在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中, 通过对指定的地点进行水质抽检监测, 通过对监测的结果分析, 从而对测验的地点周边部分环境作出断定。在我国的人工抽查检测法中,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检测中因具有一定的空间性以及时间性, 因此监测水质不能够连续实现。在使用方式中不能对水质的动态数据进行及时的监测。对实验室的水质监测完善, 就要采用相应的措施, 因此在进行水质监测中, 要有效的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在相关的检测部门中, 要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 对水质的监测数据以及监测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水质的监测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而引进新的监测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水质监测的效率得以提高。我国的水质检测技术在监测中要不断提高, 随着水质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 我国能在水质监测中研制出更好的技术, 例如水质连续自动检测技术。我国的水质监测部门要对水质检测技术进行重视, 通过对水质检测技术不断总结, 使得水质检测技术的发展逐渐变得更加完善。在水质的监测技术中, 技术操作人员要使用合理的方法, 对水质监测采取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通过对水质的监测数据分析, 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数值, 采用合理的处理方案, 以保证人民的生活饮水以及用水健康。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水的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 对水的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大重视力度。对水的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通过对水质的有效监测, 从而找出污染水质的原因, 针对水质的污染原因对水进行合理的处理, 从而保证人民的健康。环境水质分析监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水的污染越严重, 对检测技术的要求就越高。同时, 要加大环保意识, 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吴晓红.环境水质分析监测技术与监测数据的处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 (4) :81-81.
[2]邵威宇, 刘莎.环境水质分析监测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 2015 (31) :318-318.
铁道信号微机监测维修及分析 篇11
关键词:铁道信号 微机监测 维修
1 概述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时代,铁道信号设备运行过程中也需要大范围的推广铁道信号微机监测,通过这种技术设备的应用为铁路信号的整合提供科学保障。铁道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具备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全天候的在线监测铁路信号设备,各个信号设备的信息数据都会被该系统进行综合的整理和储存,若是接受到的信息有误还会自动的发出提示信号。该系统中储存的监测信息将会为设备故障的查询提供依据,即使设备的故障的出现只是间歇性的或者是不明显的,也会被微机监测系统排查出来。但是,若不是信息设备出现故障而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本身存在问题的话,那么信号设备的监测就会出现错误,记录的数据信息就不能够反映真实的监测情况。监测系统出现故障将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所以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本身的维护工作不仅是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的需要也是铁路安全运输的需要。
2 铁道信号微机监测常出现的故障与维修分析
2.1 信号的非正常关闭 信号的非正常关闭指的是信号设备在违反值班员意图的情况下,让处在开放状态的信号错误地关闭,并实现报警。也就是说即便是车站值班人员按照常规程序取消发出的信号或者是关闭掉信号的情况下,监测系统错误的认为这是非正常的操作而发出信号非正常关闭报警,属于误报。要避免这种监测系统的误报情况就需要在铁路电路中增加“取消信号”、“人工解锁”以及“区间解锁关闭信号”等过滤条件,让系统识别值班人员的正常的信号操作。
2.2 信号机灯丝的误报警 要是信号机的主灯丝发生断丝,信号机的灯丝转换继电器落下接点就会测到电阻串入的监测回路,并在灯丝的测试板上产生直流电压。如果不同的信号机主灯丝发生断丝,采集机就会根据电压的数值区别,判断信号机主灯丝的断丝位置,进而发生误报。信号机灯丝发生误报的情况一是由于信号机的安装没有按照次序进行,信号机和信号楼距离上的较大误差,另外就是铁路各个站的站场进行信号装置安装和维修的时候增设的信号机没有被修改相应的灯丝报警电阻值,信号灯丝按照原先的电阻值大小进行报警务必会导致误报。产生误报之后工作人员要及时的重新调整信号机的采集电阻值,避免误报再次发生。
2.3 信号电缆的综合绝缘测试不准问题 信号电缆的综合绝缘测试是微机监测维修的重点问题,由于测试的误差较大,尤其使用摇表测试合格的电缆,在微机监测情况下仍小于0.5M 而产生误报。要尽可能的避免或者减小测试中的误差,通常采用三种办法:一是增加微机监测点的测试电缆的时间,数据的精确度就会相应的提高,由此降低误报出现的可能性;二是提高测试电压的稳定性,将信号电缆的绝缘电阻控制在小于0.5M的范围之内能够对测试电路起到保护作用;三是对信号电缆本身电压采取的滤波方式。
2.4 集机故障的处理 采集机无法正常运转的时候系统会出现采集机的状态图并报警,主要的判断方法有这几种:①观察采集机的指示灯,指示灯没有亮就表明电源模块可能受损。②采集机的指示灯正常,开关板出现问题的话其工作灯是闪烁模式,模拟板出现问题的话其工作灯也会呈现闪烁模式,而全部的工作灯都处在闪烁模式则表明CPU板受损。③更换故障板的时候要统一新板地址开关和旧板的地址,地址有误会造成系统难以识别。④安装CPU主板的时候要检查主板有没有潜在的CAN总线电阻跳线问题,有问题的电阻跳线要及时的移到新板上,并在更换CPU板后将采集机重新设置。
2.5 软件的故障处理 软件出现故障处理办法通常有两种:一是NT操作系统的问题的处理,当系统不能进入操作画面的时候,要检查是不是磁盘分配表问题,若磁盘有问题则要对其进行重新分区并安装系统或微机监测软件,若磁盘没问题则要用NT光盘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并安装微机监测的相关软件;二是数据库故障的处理,数据库出现故障会导致数据检索困难,需要通过Interbase数据库修复工具实现修复功能,若是不能得到修复则卸载后重新安装,再重新生成数据库。
2.6 微机监测网络故障处理 网络设备主要由路由器和调制解调器组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路由器亮起2个指示灯、调制解调器亮起4个指示灯。如果指示灯的状态有误或者调制解调器发出报警响声,就说明网络通信有问题:一是虽然各通道处于开通状态,但是Modem不能连接,这可能是通道两端的Modem同时被设定主叫或者被叫形式,产生冲突或者是Modem的连接线误接到Phone口造成的。二是当网络开通后,Modem的接收信号与发出信号灯闪烁,但是却不正常,主要由于安装松动,需重新插拔,安装牢固即可正常工作。三是当网络已经连通正常一段时间,由于NT重新安装,而Modem的连接正常,造成网络不通。主要由于在重装NT时,MOXA卡的安装与原来配置不同,也就是不能和Commat.int的命令相对应。四是系统断电后造成的通信中断,各项功能的设置发生了变化,需重新设置后可消除故障。
3 结束语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作为电务维护的辅助工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在电务设备中的应用,有利于设备管理和指导生产,对铁路运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刚毅.微机监测系统在电务设备中的应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7(04).
[2]任荣.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典型故障分析[J].铁道通信信号, 2010(05).
应对水质监测分析 篇12
面对水质污染事件的监测分析,传统实验室通常远离取样点,难以覆盖广泛流域,不能满足在现场快速提供分析结果的需要。而将传统实验室仪器做一些改装来应对移动检测,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包括运输颠簸性、供电稳定性、环境温湿度等诸多问题,无法保证结果可靠性。
针对应急检测对于可靠、快速和现场分析的需求,安捷伦推出了基于5975T低热容 (LTM) 气相色谱 / 质谱检测仪(GC/MSD)的移动实验室解决方案。作为首款商用车载式气质联用仪器系统,安捷伦5975T LTM GC/MSD已经多次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中应用,在现场提供快速、可靠和实验室级分析结果,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做出科学决策,为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数据可靠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对于供水水质有严格标准要求,未知来源的水污染成分可能非常复杂。这些都要求监测分析结果必须准确可靠,否则就无法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价值。安捷伦5975T从设计理念上就坚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考虑到了现场检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5975T继承了安 捷伦5975系列GC/MSD和MSD Chemstation的高分析性能,保证在灵敏度、重复性和准确度等分析性上与实验室内GC-MS具有同样品质,从而在现场就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不必再送样品回实验室做第二次确证分析,真正做到了具有实验室品质的移动检测。
在未知物定性方面,安捷伦拥有全面的数据库和覆盖数百种目标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例如,安捷伦有包含796种的有毒化学品数据库 (含氯代二噁英和呋喃,多氯联苯,挥发物,半挥发物和农药等),对于饮用水安全分析具有重要价值。分析结束后,DRS(解卷积报告软件)和RTL数据库软件可以自动从谱图中找到样品中存在的有毒化合物,自动扣除样品基体干扰,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假阴和假阳结果出现,更加简便的同时进一步保证了结果的准确可靠性。
2013年雅安地震后 , 载有5975TLTM GC/MSD系统的移动水质检测车第一时间到达庐山,用于进行现场供水过程水样质量分析,提供了高准确度、高灵敏度和高重现的结果,为现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保障。
基 于 5975T LTM GC/MSD 系 统 的 安 捷 伦 移 动 实 验 室
快速分析满足应急需求
无论是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还是如地震灾害后的水质监测,快速及时地提供分析结果至关重要。例如在兰州水污染事件中,自来水出现异常后,必须以最快速度对水质进行检测分析,排查污染源,以及时公布权威信息,引导居民用水安全。为了满足应急需求,安捷伦5975T凭借出色车载性和移动性可以快速到达现场,节省来回送样时间,而且通过技术优势加速了整个分析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分析过程中,安捷伦5975T采用拥有四项专利的低热容(LTM)技术,不同于常规GC通过加热空气再加热色谱柱,而是直接加热色谱柱。这项技术使常规分析的运行周期从原来的30多分钟缩短至5到10分钟。
在样品前处理上,5975T可以配置多种不同的进样和样品处理装置,在现场快速、简便地处理样品。如热分离进样杆(TSP)与萃取搅拌棒结合使用,可以用于低浓度的有机化合物快速分析;再如此次兰州水污染中,就是运用吹扫捕集技术很好地检测到了水质中苯超标。
在数据处理上,安捷伦5975T配套的安捷伦的DRS (解卷积报告软件)和RTL(保留时间锁定)数据库软件使几小时的数据处理工作只需2至3分钟就能完成,并产生报告。
在开机速度上,5975T采用安捷伦的真空保持技术实现30分钟内现场快速开机和做样品。真空保持3天后,开机15分钟后能够连续做4个重复样品分析的实验,化合物匹配性良好,4次连续进样保留时间重复性低于0.05%。水的安全时刻关系到千万人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 稳定运行 。5975T LTMGC/MSD系统正是通过在现场的快速分析,为用户节省宝贵时间,提供最大化的价值。
提供的不只是仪器
安捷伦5975T LTM GC/MSD系统为现场车载应用设计,但是在许多方面还是保持和原有实验室仪器的关联度和一致性。对于许多熟悉安捷伦气质联用仪的用户来说,可以充分借鉴利用之前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这就为用户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更好地应对挑战,以体现安捷伦的价值。
对于用户来说,安捷伦提供的不只是先进可靠的仪器,更是从技术、方法经验和服务等各方面对用户强力的支持。在地震灾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一线,都有安捷伦工程师和用户并肩战斗的身影。2008年汶川地震,安捷伦工程师在余震不断地危险下,边负责大量水样检测,边在检测空隙为基层工作人员讲解气质联用仪器的使用和检测方法2013年雅安地震,安捷伦工程师随用户第一时间到达芦山,克服灾区恶劣条件,维护检测仪器正常稳定工作,保证灾区饮用水安全;在突发性事件下,很多用户往往不能够充分准备,安捷伦借助丰富的经验可以提供有力支持,保障及时拿到准确可靠的结果,最终解决问题。可靠的仪器产品,专业的服务以及训练有素,反应快速的售后服务工程师团队,是安捷伦为用户提供长期价值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