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档案

2024-08-20

科普档案(精选3篇)

科普档案 篇1

近日, 辽宁省委宣传部、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行了首批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授牌仪式, 沈阳市档案馆被命名为首批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并颁发了牌匾。此次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确立的首批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共18家, 沈阳市仅有两家。

多年来, 沈阳市档案馆一直非常注重档案科普工作, 根据自身特点和公众需求, 始终坚持立足档案, 服务社会的宗旨, 开展了一系列传承社会文明、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百姓文化素养的科普教育活动。一是设立专门机构, 配备专业人员, 为科普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作为全市重要档案的保管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市档案馆领导班子给予高度重视, 在新馆建成之初就成立了社会宣传处, 负责举办展览、对外宣传、接待社会各界参观等工作, 从组织体系上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加大资金投入, 创造文明舒适的科普教育环境。市档案馆先后投入三百多万元, 用于改善服务环境:如提供5000多平方米用房, 作为进行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接待场所;精心设计展厅、声像档案演示厅和共享大厅, 配备了必要的设施;在休闲区配备沙发、座椅, 自动咖啡机, 出售档案文化产品、沈阳历史图书, 方便外来人员选购和休息。实行人性化服务, 为年迈或体弱者配备轮椅等。三是举办各种展览, 为社会公众奉上精美独特的文化盛宴。市档案馆以馆藏档案资料为重点, 把展览作为档案馆服务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先后举办多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感染力的展览。如“沈阳的记忆———沈阳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展”常设展览和“中国档案珍品展”、“沈阳市家庭档案珍藏展览”、“辽沈与奥运专题展”、“毛泽东手迹墨宝展”、“沈阳·伊尔库茨克日暨俄罗斯油画展”、“青罗裙带展新蒲———沈阳市蒲河生态廊道建设展览”等专题或临时展览。多年来市档案馆举办的展览吸引着各界社会人士参观, 有些单位到档案馆开展党日活动、团日活动,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和丰富历史知识。档案展览已经成为展示沈阳市档案馆社会服务形象、公共文化形象的一个品牌。四是走进档案, 亲近历史, 积极打造中小学生第二课堂。市档案馆作为东北地区档案系统唯一的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实践基地, 以争创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示范基地为目标, 积极开展档案教育实践活动。今年7月举办了10万中小学生档案教育大课堂启动仪式, 同时组建兼职教师队伍, 编印教材。到目前已有25所中小学6770名学生参加教育实践活动。五是利用声像档案演示厅, 宣传展示经典文化作品。市档案馆新馆建成后, 市档案馆斥资建设了集电影放映和VOD视频点播于一体的声像档案演示厅, 此后又进行了改造, 使声像档案演示厅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市档案馆馆藏400余部经典老影片, VOD视频点播区有700余部内存影片供选择观看, 还可以播放经典老歌。六是编研档案文化产品, 宣传和普及档案和历史知识。市档案馆以馆藏资源为基础, 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和纪念日, 自主编研高品质档案文化产品, 包括书籍、画册、宣传册等, 内容丰富, 视角独特。如《沈阳资讯》系列, 《沈阳旧影》《春天的故事》《老结婚证书》《老毕业证书》《馆藏人物档案人物简介》等, 这种铭记历史、宣传沈阳方式, 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七是依托网络, 普及档案和相关知识, 扩大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借助沈阳档案信息网宣传沈阳市重点工作、法制建设、业务指导, 同时开展网上展览、预约查档服务;沈阳市开通的中国第一个家庭档案网, 成为了百姓展示、欣赏自己和他人家庭档案的阵地, 是百姓咨询家庭档案管理的服务中心, 是家庭建档志愿者、爱好者的活动舞台。八是借助市档案学会桥梁作用, 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市档案学会充分利用市档案馆沈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辽海·沈阳讲坛举办点这个平台, 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档案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如举办档案科普咨询日活动, 在繁华地段或居民生活区举办档案科普咨询日活动, 制作档案知识宣传展版, 设置档案咨询台, 向居民发放宣传材料, 提供现场咨询服务, 或在社区科普工作站举办展览、讲座等。通过科普宣传, 人们对档案、家庭档案、沈阳历史知识的认知度有了很大提升, 沈阳市档案馆服务功能得到了新拓展, 档案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科普档案 篇2

一、当前科普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管理意识缺乏。

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不足是当前科普档案管理的首要问题。部分领导认为科普工作高于一切, 错误地将科普工作与档案管理进行割裂。从而忽略科普档案管理, 造成管理松懈、管理环境差、人员配置不足等诸多问题。一些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缺乏, 工作热情不足, 敷衍了事。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科普档案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二) 档案管理有待规范。

目前, 科普档案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 致使科普档案在资料收集分类、编号排序、储存保管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归档来源混乱。由于科普档案归档来源广泛, 一些人员在档案资料的收集中随意性过大, 致使部分未经官方认定的资料被纳入其中, 部分有科普价值的资料却未被纳入。二是编号分类有误。科普档案分类繁杂, 部分学科存在交叉, 致使档案分类时出现许多模棱两可的情况;编号时, 也存在着书写位置及方法不当的情况。三是档案保管混乱。一些人员并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档案保管, 一套档案存放分散或资料重复, 不便于档案的查阅使用, 而且极易造成档案丢失。

(三) 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档案管理也开始朝着信息化的趋势发展, 但是当前科普档案管理仍以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为主。具体表现为:一是科普档案仍然以纸质存储为主, 甚至到现在部分档案还存在着手写的情况, 电子档案的占比不足20%;二是信息的收集、分类工作只依靠手工完成, 没有利用计算机技术;三是档案的使用极少, 当地科普工作主要依靠科普大篷车下乡搞宣传, 科普档案的利用率极低, 更谈不上信息化的档案资源共享。

二、提升科普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的对策建议

(一) 积极树立“服务本位”的档案管理理念。

科普活动中心是面向社会推广普及科学常识的重要基地, 科普档案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工具。档案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科普工作的起点高低, 只有经过严格专业的资料采集、整理以及二次加工, 才能确保档案的科普性。因此档案工作者应当将传统的“档案本位”思想转变为“服务本位”的档案服务思想。以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提高科普服务水平为宗旨, 关心档案建设, 切实开展资料收集筛选、整理及加工工作, 确保其科普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 加强科普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的操作, 队伍素质的高低是科普档案建设水平的关键所在。人的思想落后陈旧, 人的专业技能水平低下, 档案管理的成效是永远上不去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职业素质:一方面, 领导是档案管理方向的决策者, 必须首先做到重视档案工作, 积极开展科普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 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 一是要积极提高其思想认识, 培养档案工作大局观;正确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档案工作成效的重要性;结合岗位职能, 通过单位培训、自学等多项措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为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此外, 科普活动中心还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机制, 积极引进、选拔和培养人才, 从而尽快建设一支高绩效的档案管理队伍。

(三) 推进科普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科普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档案的保存与查阅, 同时也能够依托信息技术扩大科普服务的覆盖面。信息化建设是科普档案全流程控制的辅助工具, 包括了科普档案形成、保管以及利用的整个过程。首先, 从思想上积极树立现代化的科普档案观念, 提高认识。其次, 积极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 根据科普工作实际及档案管理的发展思路, 科学合理地规划信息化建设步骤、措施手段以及预期目标等;再次, 大力开展宣传工作, 提高活动中心人员思想认识。

1. 采集归档的信息化。

科普档案的信息采集来源众多, 主要包括科普展览材料、科普培训及科技培训资料以及其他形式的反映科普成果的材料。在信息采集过程中, 档案人员应当在讲座、展览以及培训等科普活动中积极收集电子资料, 譬如录音录像、拍摄照片、多媒体资料等;同时积极将纸质资料应当尽量转换为电子资料, 通过影印、打字录入等方式, 提高信息采集的电子化程度, 确保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此外对于实物模型, 可采取实物和电子档案的两线收集。

2. 分类整理的信息化。

档案整理是对科普资料的二次加工, 主要包括了鉴定、分类以及立卷三个方面。在信息化建设中, 传统的档案整理也必须逐渐渗透信息技术。鉴定:档案鉴定主要依靠人工操作, 对于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采用电子档案平台后, 对于录入系统的资料可实现系统自动匹配, 首先由系统自动分析鉴别, 进行初筛后再由人工判断。这样既能节约人工, 又提高鉴定效率及准确率。分类:当资料涉及不同学科门类, 鉴定存在难度时, 可依据档案信息平台搜索 (下转第170页) (上接第122页) 数据库资料作为比对参看, 原则上一份资料的归类不超过两种, 可将资料同时纳入两个类别中。除展览、培训、讲座和展品研发这种按照科普形式分类的方法外, 还能够针对不同的档案种类进行二级分类, 如纸质与模型, 影像资料与电子文档等。立卷:开展信息化建设后, 立卷工作基本可以完全依赖档案信息平台, 通过预设的分类模式自动对录入档案资料根据不同科普主题进行立项。

3. 检索编制的信息化。

档案检索是档案管理及利用的重要方式, 利用电子档案平台, 能够充分确保检索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计算机检索避免了以往繁琐的查找过程, 减少了检索过程中的档案损坏, 也大大提高了检索的效果。在档案编制时, 只需要按照固定的模式对信息进行处理即可实现系统的自动编制。

(四) 创新档案科普服务机制。

目前, 科普档案的使用主要集中于科普展览、讲座等传统形式上。面对社会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 活动中心应当积极创新科普服务方式, 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与档案信息平台, 扩大科普活动面, 建立网络交流社区, 开通电话通知, 开放面向社会的科普档案平台, 部分档案可开放外借或下载, 为群众更好地提供科普服务, 并广泛收集关于科普档案工作的意见建议,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同时积极鼓励各行各业的群众学习科普知识, 开展科普实验等活动。

摘要:本文结合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科普工作实际, 主要探讨了当前科普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普档案,科普服务,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清亮.关于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02 (09) .

[2]雷艳玲.档案开放、档案公布和档案利用析[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07 (14) .

科普档案 篇3

当前科普理论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自从我国召开”2002全国科普工作大会“后, 一谈科学中心&科技馆功能, 必定先将科普功能给阐释清楚。然后操起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把小刀将科普概念生生的切之为二, 言必称宏观与微观之分;必定用“微观科普”放大镜下剖析之。有点像读政治经济学, 下定义, 定概念, 分好形态与特征, 充满着浓浓的洋八股气息。

笔者认为割裂开来的科普观是片面的, 静止的, 恰恰是和唯物辩证法相悖, 倒是和家乡过年杀猪情形几分神似。烧水, 退毛, 开腔, 分下水。一行行, 清清楚楚互不绞杂。屠夫张与小刀手王互相称之同行却又各自分工, 互不插手。各有其舞台, 却又不擅自越雷池一步。屠夫张与小刀手王各得其所。收获满满, 张拿了工钱和猪下水, 王赚了他的八两秤和功夫刀。然就在我们科普论文成果漫天飞扬时, 和谐发展一片大好时, 业态的有机环境却鲜有关注。

1 模型的建立

既然我们批评性的反对分裂的科普观, 那我们就将本文的重点落实于二者关系与联系, 从一个整体的有机环境来分析, 或许能够进行些探索。

笔者建立一个有机模型, 试图能够从科学中心所关注的微观科普置于整个科普环境中。

宏观科普——微观科普环境影响模型:

从本模型从可以型显看出, 观外环部境宏因观素环中诸多方向的影响是交互的, 如图01所示呈双向反馈 (绿色箭头) 。然而也存在不可逆的单向的压力 (红色箭头) 呈不可逆, 或者说是逆向反馈很小。

2 模型分析

单向不可逆的环境影响:

首先宏观科普环境对微观科普环境的政策影响。

我们在概览世界科技馆业界的分布以及世界人口科学素质分布图, 不难发现当地的政治环境以及宏观的科普认识对左右科学中心&科技馆 (下简称科学中心) 的发展与促进, 呈单向压力。一个地区的, 一个国家的政策许可是微观科普的准生证。放眼国内, 东部省份的政策支持与开放是以广东科学中心蓬勃发展为代表的前提条件。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 政府管理部门对个人, 私营团体投资的科普文化场馆的政策性许可也是丰富整个科普市场的绿灯。很难想像在改革开发的上世纪八十年底以前, 文革的红色岁月中, 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动乱年代,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发展科普事业几乎闻所未闻。

随着2002年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召开, 各地科学中心得到大力发展, 以及民间团体的专业类的科普文化场馆的兴起, 丰富了群主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其次宏观科普环境的禁忌对微观的影响

从微观的科普环境来看, 宏观的禁忌也是单向不可逆的, 这里可以分为名族宗教的禁忌和政治的禁忌。

以阿拉伯国家或者伊斯兰名族来说, 人体的生命起源是神圣的, 甚至妇女外出都得用布幔蔽体, 这种环境中, 如果擅自进行人体科学, 生命奥秘的科普展览, 必将遭来毁灭性的攻击, 虽然随着现代生命医学的发展, 但是宗教信仰的禁忌也是必须考量的范畴。

3 双向反馈可逆的内外环境影响

3.1 宏观整体科学素质对微观环境的影响

从世界人口科学素质分布图可以看出, 科学中心所关注的微观科普环境是与宏观环境的作用往往是交互的。通过网络调查数据显示, 外部环境的整体科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内部微观科普层次的高低。也可以这样说, 大环境高素质必然驱动这小环境的内容, 反之, 小环境的高层次的科普内容必然有反哺于整个社会。

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8年, 尚未达到初中毕业年限;15岁以上人口中的成人文盲率达到11.04%, 其中, 文盲率最高的西藏达到44.84%, 贵州、云南、青海、甘肃4个省的文盲率都在20%以上。 (7) 在从业人员中, 文盲占8%, 仅接受过小学教育占33%, 而接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者只占12.7%, 接受高等教育的仅占4.7%。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文发展报告显示, 1987-1997年, 我国每十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只有454人, 而日本为4909人, 美国为3676人, 俄罗斯为3587人 (1) 。

例如我国上世纪50年底主要科普任务是扫除文盲, 这个时候农村的广播站担负着最原始的科学中心科普的功能, 第一是识字, 第二是扫除迷信, 这个时候还谈不上科学素质的普及, 健康生活理念的倡导。二者水到渠成, 互相促进。

而同时期的美国电视的普及, 整体科学素质的提高, 科学中心科学场馆的成熟运作, 使得小环境就必然层次提高许多。例如美在50年底末就通过全美健康饮食与疾病协会在全美科学中心, 社区科技中心进行健康饮食的倡导, 直接有效的是, 美国70年代开始, 糖尿病发病率下降近70%。

3.2 宏观科普环境思维习惯对微观环保的影响

从整个外部环境来看, 微观的内部环境所关注的往往与外部有偏差, 究其缘故, 并非你情我愿。近30年,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国民的思维习惯往往根深蒂固, 封建思想并未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不分地域差别, 不论经济发达的浙江福建沿海省份还是西部乡风淳朴或者说闭塞的地区, 人们往往愿意带着孩子去捐钱祈福, 修祠堂盖寺庙, 请财神或者说是周末去做礼拜等个人宗教信仰活动, 也不愿花时间去趟科学中心。

江苏省古生物博物馆与南京名寺古刹鸡鸣寺仅一墙之隔。但二者客流量却天壤之别。

2010年10月4日笔者亲自对南京鸡鸣寺和江苏省古生物博物馆进行调研。

当天属于国庆黄金周, 每天平均鸡鸣寺的游客近4000人

古生物博物馆前天人数167人

2011年4月2日笔者再次亲自对南京鸡鸣寺和江苏省古生物博物馆进行调研。当天是农历清明节, 鸡鸣寺截至中午12点游客近3500人, 口头询问古生物博物馆参观人数不过200人。 (2)

其实这归咎于我们群众百姓的信仰的缺失, 物质生活的改善后往往想弥补内心空虚。2000年伊始, 社会上大力弘扬儒家思想, 重铸国学地位, 就是在让我们整个民族的理性的归位, 从“5。4”后,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教育, 破四旧的口号已经将我们整个社会打了鸡血式的强心针。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浪潮中, 高速的GDP发展, 使得我们社会日新月益。我们思想表现为天不怕地不怕, 与之适应的是时代的错位。如果将我们心态平静的审视我们自己的生活, 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 科学思想的培养尚需时日, 需要树立科学观的尊严, 让整个社会的科学思想浸淫在时代的发展中, 而非朝夕间, 一蹴而就, 那就更加需要外部环境和内部的科普人潜心工作, 耐住寂寞。

3.3 宏观环境市场因素对微观的影响

近年来, 各地科学中心的投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 茁壮成长遍地开花。我国科普市场一片热闹场景。同时各地已建场馆的运营无不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各地科学中心投资立项热火朝天建设之时大相径庭的是, 运营后面临的经费不足, 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形容是常态。如何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困境, 需要整个外部环境的市场机制的引入。

目前我国内近9成的科学中心是公益性的政府投资的事业单位编制, 铁饭碗, 同时又是清水衙门, 发展后劲动力堪忧。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科学中心, 大部分是财团投资, 企业赞助, 民间资本, 公益基金, 专业协会的多元化资本运行模式。同时越来越多企业集团的专业性科普基地&科普场馆的建立, 个人, 私营的等等不同性质的科普单元。以及市场化股份制的运作, 使得科学中心的资金结构更加多元化, 更加可持续发展。为科学中心的发展提高有力的保障。

同时还重视科学思维, 科学习惯的养成。重视科学中心同社区市民科学素养, 科学习惯的共同成长。并不像我国内科学中心的发展模式, 强调一步到位, 在整体环境, 群众习惯和内部软件实力尚未具备之时, 先动辄上万, 少则数千平米的场馆展厅建设。还言之凿凿明生工程, 形象工程。然而往往出现省会城市同城的科学中心重复建设, 周边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尴尬 (详见笔者《论科技馆集群竞争》) 。

科学中心的同质化是当前业内人士不愿触及而又不能忽视的现象。科学中心, 给科普受众大, 空, 同的感受是一线科普展教人员得到的反馈资料。

宏观环境下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 重复建设;如何进行特色科普, 个性科普;如何进行人性化科普, 游戏化科普是当前业内的难题, 更是期待市场化运作, 市场激励的需求。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可以说是给国人, 世界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更加是给我们宏观科普环境施加的催化剂;不仅让观众大开眼界, 更是对整个社会科学思维, 科学习惯的洗礼, 更是对科学中心为代表的小环境敲响的警钟。最简单去过世博会的小学生来的江苏科学馆, 逛了10分钟就要动物园, 为啥?“没劲, 没有世博好玩, 投影画面没有人家漂亮”当然童言无忌。但是天真的语言道出了实际问题。其实不是展项设置不行, 也不是展教水平不行, 更多的是没有资金的支持, 换言之是没有市场激励与市场思维。展项没特点, 设计没新意, 创意没水平。见过大世面的90后, 00后, 当然不会浪费时间。

3.4 宏观环境的热点问题对小环境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岛国日本发生9.0级地震, 并引发海啸, 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造成的恐慌波及南京。3月下旬, 南京市面上造成了盐荒, 一时甚至一袋500g的碘盐要买到10元一包。市民对如何面对处理核辐射的知识是空白。更加没有对江苏碘盐是否是海产盐还是矿井盐的认知。加上网络的传播, 一时呈现无序的恐慌状态。

其实笔者认为, 这恰恰是宏观科普大环境和小环境的一次机遇。如何利用这次市民的无序恐慌来进行有序的倡导, 科学普及相关理论常识, 以及是否有必要过量食用碘盐来仿制核辐射等相关热点问题。籍此契机, 大环境的需求包括小环境有意识的针对热点的专题营造。相互促进, 互相作用。将科学理念, 科学思维, 科普习惯植入市民心中, 必定能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论

从 (图01) “科普宏观——微观影响模型”来看, 也许单向的因素, 随着时代发展, 可能会发生变化, 从单向不可逆到双向可逆。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认识, 以及经受寂寞的事业的耐心, 勿骄勿躁, 静下心境对待之。

当然本模型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 考虑并不周全, 视角并不科学。只是简单的就身边所能考虑的问题涉猎其中, 如何解决, 怎样解决尚未有通盘的考虑。当然能够在一片大好的发展形式下, 为科普环境的健康发展提出些进步中存在的问题。必定诚惶诚恐。

摘要:当今科普业内科普观点有大小分裂的趋势, 通过对科普环境的研究, 着力于当前科普观点的宏观与微观的互相作用与影响, 试图建立“宏观科普——微观科普’环境影响模型”来进行科普大小环境的动态分析。

关键词:科普,环境,反馈

参考文献

[1]王元化.读黑格尔《美学》笔记 (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4.

上一篇:远程采集模块下一篇:语文课堂中的引导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