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普

2024-09-21

农业科普(共10篇)

农业科普 篇1

近几年来, 中央和地方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 实现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但不可忽视的是, 当前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程度依然相对较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 不利于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因此, 需要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来开展农业科学普及活动,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业科普的具体任务就是要把先进的科学思想、方法、知识、技术与技能, 通过科技报刊、广播电视、技术培训、网络等媒介或途径传播到广大农村,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使各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所具备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推进新农村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下面谈谈与农业科普文章写作有关的一些问题。

(一) 农业科普文章的特点

1. 读者对象主要是农村群众。

农业科普文章的写作, 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农业科普文章的主要读者对象, 应当是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干部、技术人员、知识青年与各种专业户, 并将他们作为普及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二传手”, 由他们再以口头方式或现场示范方式传播给文化素质较低的广大农民群众。所以农业科普文章的写作一定要按这些人群的实际接受能力进行写作, 根据他们的迫切需要进行选题, 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作。

2. 较强的季节性与时效性。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 可以分为春耕春播、夏管夏收、秋收秋种、冬季备耕等几个大的阶段。任何一项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总是与农时季节密切结合的, 绝不会在贻误农时的情况下去实施。例如, 要在广西普及推广抛秧技术时, 那么所写的有关抛秧技术的科普文章, 一定要在广西水稻播种前公布或发表出来, 这样广大农村读者就可以在播种准备阶段或播种时应用文章所介绍的技术措施。

3. 鲜明的地域性。

农业生产离不开生态环境条件。普及畜禽与农作物优良品种, 饲养管理、作物栽培、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时, 必须指明所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与适宜推广应用的地域范围, 并尽可能阐明应用这些技术的特殊要求。这就要求作者熟知各项农业先进技术适宜推广的地域与应用的范围, 各地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等。

(二) 农业科普文章的类型

农业科普文章按其内容及主要性质, 可以分为知识性农业科普文章和农业技术性科普文章两类。

1. 知识性农业科普文章。这类文章主要讲述各种农业科学知识, 尤其是一些基础理论与实践。

2. 技术性农业科普文章。这类文章主要是为了普及应用技术, 注重实用性与专业性。

(三) 农业科普文章常用文体形式

由于农业科普工作的广泛性, 决定了农业科普写作文体的多样性。农业科普文体可分为科普论文类、科普综述类、科普报告类和宣传应用类等。

1. 农业科普论文。

农业科普论文是指用书面形式表述在农业科普领域里进行研究、开发及其科普方面项目的技术性文体。由于科普论文具有专业性、创新性、理论性及规范性等特点, 因此在选题、格式及撰写上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及规范化要求。在选题上要有创新;要选择农业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也要量力而行, 选择自己研究领域内擅长的题目。论文格式一般包括:标题、作者署名 (包括作者所在地区、工作单位、邮政编码) 、摘要 (英文摘要) 、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

2. 农业科普综述。

农业科普综述是指对农业某一科技领域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情况 (包括发展水平、成果、动向等) , 做出综合性描述的科技情报资料。农业科技题材的文献综述, 应为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提高农业生产服务。因此选题应具有针对性, 优先选择在当前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或亟待发展的方向, 但是面不宜过于广泛, 以免面面俱到而不易深入, 也不要过于狭窄, 降低综述的影响力。

3. 科普报告类。

科普报告种类繁多。诸如可行性论证、调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等。可行性论证是指根据社会需求、现实条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情况, 从技术、资源、人、财、物等因素考虑, 在立项前, 对项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论证其可行性的报告性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撰写格式包括:封面、目录、正文。正文包括前言、项目内容、效益分析、结论与讨论等部分。可行性报告是否可行, 最终需经过现实性、科学性、综合性论证, 通过答辩最终确定。农业科普项目的经济、技术条件一般不太复杂, 协作关系较简单, 往往将可行性报告与计划任务书合二为一。调查报告是在对客观事物或社会问题调查研究后, 将所得认识和结论准确、精炼、系统地写出来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一般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典型经验调查、查明问题调查、新生事物调查等。技术总结报告主要是在某一科研或科普课题阶段或全部结束后, 将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进行回顾检查, 归纳分析, 得出指导性结论, 同时指出今后工作方向及改进措施等的文字材料。

4. 宣传应用类。

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语言, 阐述科学道理, 从而使深奥的理论和科技知识得以普及。按其内容及主要性质, 可以分为知识性宣传文章和技术性宣传文章两类。具体形式有科技新闻、科技通讯、科技简报、科技广告、广告标语等等。

(四) 提高农业科普文章写作水平的途径

1. 提高对农业科普文章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是农业大国, 但还不是农业强国。要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必须加快农业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和普及, 把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普文章的写作是向农村广大群众传播、普及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的有效方式与手段。因此提高农业科普文章的写作能力, 更有助于传播、普及与推广农业科研成果,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2. 注重知识更新与积累。

高质量的农业科普文章, 离不开作者自身较高的专业造诣、学术水平与渊博知识。从事农业科普文章的写作, 一般应从自身熟悉的专业与学科入手进行选题。因为在所学的专业与学科范围内, 作者本人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又对本学科近期所取得的新成就与发展趋向有比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再加上手头翔实的资料、准确的选题, 写作时必然会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由于农业科普文章写作涉及的知识面很广, 加之农业科学技术本身也在日新月异不断向前发展, 这就要求作者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随时掌握并积累大量可供写作的科技素材。

3. 勤于笔耕。

农业科普文章写作水平的提高, 应做到多读、多写、多改。多读既是知识不断更新与积累的过程, 也是学习借鉴他人写作经验的过程。首先应阅读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各类农业科技文章, 从中吸收知识营养, 积累所需科普素材, 借鉴他人写作经验。其次, 还应当下功夫精读一些著名科普作家所写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科普文章, 分析比较其写作特点, 学习其创作方法, 提高自己写作能力。多写才能具体运用科技写作知识与他人写作经验, 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达到熟能生巧。从某种意义上讲, 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经过千锤百炼改出来的。因此, 写作能力的提高, 实际上是修改能力的提高, 这就要求作者不断提高对篇章结构、素材内容、数据引用、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仔细斟酌、反复推敲的能力。

4.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农业科普文章尽管对文学性要求不高, 但起码也要求做到语言明快, 段落分明, 避免平铺直叙。在这方面, 应当多吸取文学语言的优点。著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说过:没有枯燥的科学, 只有枯燥的叙述。他曾经尖锐地批评那些语言刻板、枯燥乏味的科普作品让“读者的注意力休眠了”。许多著名的科普作家都是语言大师, 他们的科普文章语言精炼, 形象生动, 这样既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也可以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林红, 林更生.论科普写作的创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5.

[2]章静波.科普写作的体会[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9, 3.

农业科普 篇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省科技厅《关于举办2013年XX省科普活动月的通知》要求,今年三月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开展了以“科技服务农村发展”为主题的“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活动月活动,掀起了全县科普工作的新高潮。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局把科普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了以邓天祥局长为组长,李俊副局长和罗啓华副局长为副组长,及其他各站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订了2013年“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活动工作安排意见,布置“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活动的有关工作,要求全局上下精心组织,确保科普宣传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取得成效。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集中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我局2013年“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活动月以大力提高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为重点。把全县干部、农民群众和中小学青少年为科普宣传的重点对象,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活动。

(一)举办科普集中宣传活动 3月12日,木里县在乔瓦镇步行街掀起了2013年科普宣传一条街活动活动。县农科局、科协、教育、畜牧、文广局、卫生局、计生、司法、气象、地震等10多个部门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通过免费发放科技资料、科技咨询、义诊等形式展开。在各宣传点,前来领取资料的农民络绎不绝,现场气氛热烈。活动当天共向过往行人、干部、群众、农民和青少年赠送各种科技图书、科技资料、卫生、安全、法律法规等科普资料3100多份,赠送科普书籍500余册,科普咨询达620余次,议诊240余人,参与群众多达3600多人次。

3月15日是一年一度“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由县消费者协会、县工商局牵头,在乔瓦镇休闲广场集中开展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宣传活动,我局科技管理站、科教站、植保站执法大队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我局共印发各类以农药、种子、肥料、知识产权维权为主的法律法规宣传资料2000多份,提供免费咨询150余人次。

(二)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我局结合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活动,针对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讲座。一是组织召开了全县农技、农机和农能资源大会;二是召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培训大会;三是组织农技站、经作站的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和田间,在乔瓦镇下核桃湾组、李子坪、下麦地、列瓦等乡面对面的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进行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现场培训。共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5期,培训采取边讲解边操作方式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有设施蔬菜的种植规划、育苗、栽培及管理;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科学管理、防病驱虫”的技术要领;玉米的规范化种植及管理等。作了现场技术讲解和标准示范。通过培训,使广大群众都能找到一条致富门路,家家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三)举办法律安全知识讲座

邀请县安办、公安局、司法局的执法人员深入电站、学校和农村,对广大群众、企业职工和青少年开展法律法规、安全、环保等知识培训,使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增强了安全和法律法制意识,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引导和激发青少年“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四)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进行宣传

我局通过“科普大篷车”针对群众生产生活,每天利用早中晚的时间,宣传卫生保健、用工信息、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自然科学、疾病防治、节能节水等科技知识,针对现在是春耕时期,着重宣传农民最急需的农技知识。定期更换在休闲广场制作的科普宣传栏和板报的内容,把最新和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普知识及时宣传到群众中去。

三、工作扎实,成效明显

农业科普图书的创新尝试 篇3

选题坚持安全发展的政策导向,服务于城镇化战略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科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的素质普遍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提到的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将城镇化作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成为广大社会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作为中央级出版机构,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积极配合中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将开发农业科普图书纳入选题规划纲要中,作为重点开发项目,为服务“三农”尽一份力。

把握农村读者的真实需求,确立选题切入点

在确定选题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通过参加科技部组织的“科技列车行”和“科技下乡”活动,深入农村,与农民群众面对面接触,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涉及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农业生产安全、居家生活安全,特别是在天灾人祸情况下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确定了以农村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为主题来策划该套选题,将选题的切入点定位于农业、农村、农民对安全的需求这三个具体的“点”上,体现了为“三农”服务的定位、目标和原则,体现了选题视角的新意。该套选题找准了切入点,得到了基层农业科技管理部门的支持。来自基层的专家长期从事“三农”工作,了解农村读者的真实需求,使得该套选题的开发具备了可行性。

关注农村的实际问题,确保图书内容定位准确

内容策划是保证图书选题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的根本,没有实用的内容,再光鲜的表现形式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为了做好内容策划,我们对农村读者对象的文化背景、阅读习惯和实际需求进行充分了调研。邀请了一大批熟悉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的专家参加座谈。在调研和座谈的基础上,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从而明确了图书内容的定位。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留守在农村的大部分人群多为儿童、妇女和老人,他们文化水平低,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差,如何安全用电、防火防灾、科学膳食、正确用药、防盗防骗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需要掌握的知识,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把“实用、有效”作为内容甄选的首要原则。

考虑读者的文化基础较差,在内容编写时,只编写农村读者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的问题,避免深奥的理论论述,化简为繁,化难为易,突出实用性,突出“指导”的作用,以引导广大农民树立健康生活和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生产水平和抗灾抗害能力。

同时,在语言表现形式上尽可能地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有的还采用了朗朗上口的短句作为话题的标题,使读者很容易抓住中心内容。

创新图书表现形式,让读者喜看乐看

表现形式的策划包括内容结构设计、语言表达设计,内文和封面装帧设计等,出发点就是要将每本书设计成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完整的艺术品。

我们在表现形式的策划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在构建图书框架时,摒弃了章节的表现形式而采用了讲座的形式,每一讲中都设计了许多农民朋友最关心的热点“话题”,通过“话题”的设计使读者感觉在与作者交流,拉近了编者和读者的关系。

二是在版式设计方面多采用图和表的形式,使要表现的内容一目了然,减少文字赘述;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标活跃版面;还请专业美工设计了形象的插图,吸引读者,使读者能够轻松阅读。

三是在内容表现上设计一些小栏目,如“案例”“安全提示”“专家建议”等,以突出和强调该知识的重要性,提示读者特别注意。

四是在装帧设计方面,对该套农村图书进行统一设计,以形成套书的整体效应,突出品牌设计风格。

该套丛书出版后多次印刷,受到了农村读者的欢迎和广泛好评,产生了较为深远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系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建立农业科普传播的长效机制初探 篇4

1送科技和产品下乡要常抓不懈

我们一方面协调组织县内外行业专家,送科技和产品下乡。去冬今春,我们协调省内外农资厂家、经销商家、农村专业协会及本县各业专家,组织成科普服务团,在全县开展了科技培训、发放科普资料和选定科技示范户等系列科普惠农活动。共出动科普车60多台次,参加活动的专家20名,组成10个专家组,深入到我县各乡镇村屯进行培训和指导,讲课近百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2万多份,农村科学试验等科技刊物3 000多册,科技光盘2 000多张,推介致富项目6项、农作物新品种8个、农业生产新技术7项,培训农民25 000多人。课堂上专家们为广大农民详细讲解了玉米、水稻、花生及瓜菜等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农民朋友带来了新观念、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做到农民需要什么专家讲什么,所到之处,受到了各乡镇、场、村干部及广大农牧民的热烈欢迎。为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发挥科普工作队作用,把科技送到生产一线。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协调组织科普工作队成员和各业专家,组成科技咨询服务小分队,深入到田间地头、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家中,向农民群众提供现场农业生产技术咨询服务,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全年共组织各业专家30人次深入到查干花、乌兰敖都、王府、长山、八郎、乌兰图嘎等13个乡镇的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咨询指导服务活动33场次,为确保春季农业生产质量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另外,充分发挥了科普大蓬车功能与作用,为群众解决生产难题。我们利用科普大蓬车拉着专家深入到水田、旱田、鸡、鱼养殖场,瓜菜种植户,直接到田间地头和养殖户家中,为农民提供现场咨询服务30多次,发放科技资料2 600多份。为广大农民送去了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和新品种,受到农民群众普遍赞誉。

2定期开展科普周活动

2015年9月19日—9月25日,我们在相关乡镇和社区举办了科普展览和科普讲座活动。我们在八郎镇开展了农业知识竞赛活动,对50名种田能手进行现场答题竞赛,赛后,农业专家逐题讲解,对农民朋友提出的问题现场解答,并发放内容涵盖大田种植、农业机械修理、果树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科技书籍300多册。同时举办反邪教科普展览,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世界上各种邪教的危害,远离邪教,健康生活。在蒳荷芽社区举办科普知识讲座,邀请县中医院中医专家开展中老年秋冬季节常见病预防讲座和义诊活动,同时举办反邪教科普展活动。当天发放各类科普书籍500余册。

3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国科协、财政部实施的“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普惠农益民各类优秀典型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有效激发各典型示范带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辐射面,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我们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重点关注和支持积极开展科普工作且成效显著的科普示范先进典型,做到及时发现、有计划地培育。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媒体对各类典型的有效经验和做法进行宣传推广,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为不断提高全县广大公众科学素质、前郭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今年,全县评出省级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个,国家级优秀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优秀科普示范社区1个。得到省科协和财政厅,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的表彰和奖励,共获得奖补资金43万元。

4利用好科普服务网络

一是,全面抓好“一站一栏一员”工程及科普画廊工程,投资2万元在红旗农场社区建设标准科普画廊15m,使全县科普画廊总长度达到120m。我们还每个季度更换一次画廊内容,使广大公众在休闲散步的同时,到画廊前学习和了解相关生产、生活、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科技知识。二是,我们积极与省科协协调并达成协议,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全县农村“科技富民科普超市宽带终端进村工程”,今年6月份又为100个行政村安装科普终端电脑,使全县232个行政村每个村部安装一台计算机,省科协将开发的科普资源定制到计算机里,使其成为宽带科普终端播放器,形成一个覆盖全县农村村屯的科普宽带网络,建立起通过互联网实现定向传输科普节目的新型科普教育宣传平台,极大推进了农村科普信息化,增强了农村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为提高全县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目前,各村电脑使用正常,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总之,作为最基层县一级的科协,我们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农业科普传播,近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摸索、探寻提高农业科普传播效率的方法,在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认真地反思,我们逐渐认识到,解决农民思想认识问题是关键所在,而提升农民科技效能感是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普传播的认识的最有效的方法,经过实践考量,这样的方法也得到了验证。

参考文献

农业科普 篇5

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

为普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宣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我部于2010年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进一步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巩固宣传成效,我部决定于今年9-10月份在全国组织开展第二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现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方案》(附件1)(下称《方案》)发给你们,请根据《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细化活动实施方案;认真组织本地区的相关单位参加宣传月活动,并填写宣传月活动报名表(附件2)。请将报名表和实施方案在8月10日前寄送至宣传月活动办公室。

联系人:樊祥国 郭志杰 电 话:010-65086647 传 真:010-65823786 邮 箱:nawca@163.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路2号院盛宝大厦316室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 邮 编:100026

畜禽疫病类农业科普片创作研究 篇6

一、畜禽疫病类科普片

目前, 有关科普片创作的研究多以创作中使用到的某一具体知识与技术为研究对象, 缺少对大型系列科普片创的理论体系的建构。畜禽疫病类科普片相关理论研究则少之又少, 市面上可以免费或有偿获取的畜禽疫病类科普片虽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没有对此类科普片创作的理论基础与体系架构做系统深入的研究与阐述。

二、畜禽疫病类科普片的设计与制作

1. 设计思想与方法

本课题通过科普片创作者与学科专家的探索与研究, 结合畜禽疫病发病机理、病毒传播过程、疫病治疗与防治的逻辑关系, 结合科普视频创作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创新性地采用了不同动物不同疫病的发展发生纵向过程与科普片创作关键环节有机相结合的立体化方式开展, 不同环节注重不同关键技术与表达效果的实现。

以畜禽为大类, 每种畜禽的常见病为子类, 共计17种疫病, 片总长约200分钟, 分别制作了猪、牛、羊、鸡等畜禽常见疫病的病症表现、病因分析、治疗方案和防疫防控的系列科普片, 通过对创作过程中的相关理论体系的梳理, 提出了畜禽疫病类科普片的创作理论。本课题的实施, 可以为养殖户的日常养殖与防疫提供切实的指导, 同时也为同类科普片的创作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本课题的创作主要经历了文本撰写、素材积累、视频制作与音频处理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成功科普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一不可。

2. 文本撰写--表达方式通俗与专业并重

通常情况下科普片介绍的知识专业性比较强, 因此本片采用了科普片创作人员与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家共同参与, 相互配合撰写解说词的办法, 发挥各自的长处, 最终写出既通熟易懂又专业性强的好剧本。本课题在科普片的顺序结构上, 依照逻辑思维将结构定为“病症———病因———治疗———预防”结构, 分模块依次进行讲解。

(1) 撰写可视性与传意性的分镜头脚本。脚本分镜头中一个简便易行的原则就是可视性与传意性, 也就是让镜头具有画面感[2]。确定镜头拍摄的主题和拍摄内容是对头脑中镜头内容的组织和布局。有两种布局形式:一个是整体布局, 对整体形式的把握, 使作品层次分明, 结构完整;另一个是指内部的构造, 就是片子中各个局部的构成和转换的把握, 使作品上下贯通, 过渡自然。拍摄方面就要按照以上两种方面把握进行[3]。本科普片就是采用两种布局形式。例如, 在拍摄猪舍时, 先从整体上把握猪的生存环境, 然后再拍摄各个圈舍内猪的生存状态, 再具体到某个猪, 符合观众的视觉逻辑, 使观众易于接受 (图1) 。

分镜头脚本中的镜头在拍摄时就要以各种方式突出主题。例如:特写、对比、画中画等, 都会在撰写分镜头脚本时大致成型。本科普片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

特写突出主题。此效果在科普片的制作中经常用到, 本科普片也涉及颇多。例如, 在猪哮喘症状拍摄过程, 对其中某只猪进行追踪、特写, 以表现该病的症状 (图2) 。

画中画突出主题。画中画是解释主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表现方式。例如, 在《牛常见病的治疗及预防》视频中解释牛蹄的构造时, 就是用角质层图片进行画中画解释, 清晰易懂 (图3) ;在进行牛蹄病病症表现解释是, 用画中画表现病牛的特征, 让受众对所讲解的病症一目了然 (图4) 。

表现图形化突出主题。使数据表现图形化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制作牛常见病视频过程中, 疯牛病的波及范围单单用言语表述并不能在受众脑中形成很好的概念, 本科普片用地图展示, 让箭头在地图上依次指出疯牛病的发病区 (图5) ;另外, 有些观众对p H值的概念可能不太清楚, 在本科普片中, 也有相应的Flash作品用以详细展示 (图6) 。这种方式简单明了, 可以让受众在头脑里形成比较明晰的概念。

(2) 配备多种风格相协调的解说词。制作一个好的科普片, 写好科普片的解说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科普片的解说词主要运用口语化语言、平铺直叙、描述式与提问式相结合的形式和风格。例如, 在叙述牛蹄病治疗方法时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 先说出治疗方法, 再按照治疗步骤的顺序, 有条有理的讲述给受众, 养殖户只需要按照视频的指导进行治疗, 牛即可痊愈。又如, 在牛蹄病的开篇, "什么是牛蹄病呢?"以提问的方式开始, 可以让受众更有了解以上问题答案的意向。再如, 谈到家畜、家禽的圈舍环境时, 采用描述的形式将这些亮度、大小、湿度等表述给受众, 让观众对现场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

3. 素材积累--按需取材

素材积累是科普片创作的基础, 尤其是对科普片内容的宣传尤为重要。在文本撰写基本成型后,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网络资料、查阅图书馆书籍, 并在家畜家禽相关专业人士和本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下, 获得相关素材。由于该片制作所需素材量大, 所以本片采用的是中等时间长度影片形式。

(1) 图片素材积累--注重关键瞬间的把握。科普片的图片拍摄是重要的素材来源, 其质量影响作品的制作效果。本科普片的素材拍摄过程中,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忠于真实, 突出主题:这是摄影师最主要的职业道德, 相机所要记录的是见证人和旁观者眼睛所看到的真实事物, 画面必须力求真实、简洁, 主题突出。注重构图:要有明确的主体, 明确拍摄的目的和表现内容, 让受众对自己将要接受的信息一目了然。图片素材除了可以拍摄外, 还可以用一些工具从已拍摄的视频素材内获取图片。例如, 表现患流行热的牛眼睛充血的图片时 (图7) , 实地拍摄的图片没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视频中某一帧可以满足操作者的需要, 则在视频中获取该图片。

(2) 视频素材积累--真实性与典型性相结合。视频素材的积累是科普片素材积累的一个重要方面, 并且, 拍摄视频素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制作科普片的质量。该科普片的视频素材积累主要由两个方面:

本片的实拍录像主要是在经过养殖户同意后, 进行长时间的实地跟踪拍摄。例如, 《猪常见病的治疗及预防》的视频拍摄过程中, 由本组成员进入猪场圈舍内观察并进行拍摄, 针对病猪, 在保证不造成交叉感染的情况下对其症状发展过程及治疗过程进行跟踪拍摄 (图8) 。

拍摄时不全是圈舍的拍摄, 对于放牧类的如牛、羊, 要想更好的拍摄它们的养殖过程, 不光要进行圈舍的拍摄, 还要进行户外拍摄。例如:在拍摄羊的养殖时, 除了拍摄其在圈舍内部的养殖, 还要在养殖户进行户外放养的同时进行户外拍摄, 以更加清楚的叙述羊的养殖过程。

拍摄的素材虽然是重要的资料, 但是摄相机并不能记录所有的过程。动画形式不依赖现实操作和现实拍摄, 可以将现实情境虚拟化, 用鲜艳的色彩和逼真的形象呈现出预期的效果。因此, 当要表达的内容无法用现实的镜头来表现时, 动画无疑成了最得力的助手。例如:在表现鸡禽流感病毒入侵致使鸡患病过程时, 利用Flash制作病毒及鸡的肺部结构, 并用引导线动画模拟出病毒入侵的过程, 形象生动, 易于理解 (图9) 。

4. 作品制作--多种元素相结合表达

科普片的结构一般要求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组织紧凑、便于科学知识的讲述和传递。视频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图片的处理、视频的剪辑及动画特效的使用。

(1) 图片的调整与动态化处理。科普片中的图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应用:图片的动态化:将静止的图片动态化, 改变观众的观察视角, 增强展示效果。例如, 在表现病毒侵蚀鸡的不同器官时, 就是将其部分展示出来, 既让受众看到病毒侵蚀的过程, 又可以看到侵蚀的部位以及侵蚀后所导致的病症 (图10) 。

图片大小、亮度的调整:有些图片的尺寸、亮度等部分需要修改, 就需要借助Photoshop做一些简单的处理, 例如, 在牛视频编辑的过程, 需要用图片展示病牛的各种症状, 但是由于需要截取图片中的某部分以突出显示造成大小不一, 不利于后期的编辑, 于是就需要用Photoshop将其裁剪成大小一样或者将其亮度微调, 以为后期的编辑做准备。

(2) 视频剪出精彩的处理。作品的风格形态的确定。目前在视频创作中, 存在着两大对立的创作方法和美学观念。一个是蒙太奇, 另一个就是长镜头[4]。畜禽疫病类科普片最重要的特性就是科学真实性, 这就需要长镜头来发挥作用。长镜头主要是反映现实, 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事物的原有状态, 用长镜头进行创作可以保持时空的连续性。例如:拍摄猪哮喘病时, 就是跟踪拍摄, 利用长镜头记录病猪的状态, 反映了其真实的状态。另外, 蒙太奇手法在许多作品中都有应用。在本科普片中在拍摄放羊的过程时, 主要以拍摄羊在原野吃草的情景, 中间路上的过程只有粗略的交代。作品节奏的处理。对视频作品而言, 节奏指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长短、起伏、轻重、缓急、张弛、动静等有规律的交替变化, 它能给观众造成一种或激动或平静、或紧张或松弛的心理感觉[4]。而镜头的长度控制着作品节奏, 短镜头给人冲击感, 该片在展示牛病图片时, 用时较短, 能让受众感受到病势的严重;长镜头给人的感觉相对舒缓, 此种镜头在该作品的病症引入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

表现内容的取舍。让受众看清镜头所要展示的内容是视频剪辑最基本的原则, 例如:内容的重要程度:该科普片疾病的治疗方法是相对重要的内容, 所以用的长镜头也比较频繁。以便细致的将主要治疗步骤展示给受众。

镜头的组接。组接的技术手段主要有混合、扫换、键控、切换四大类[5]。除了要求画面的取代速度要迅速, 还要求组接时的干扰不要出现在播放屏幕上, 同时还要注意组接的节奏不宜过快或过慢。本科普片主要运用混合、扫换、切换的组接方式。例如, 在流行热的图片展示中运用的就是滚动翻页组接形式。

(3) 锦上添花的动画与后期特效。本科普片的视频处理主要采用Adobe公司的premiere2.0视频剪辑软件。Premiere是一款组接镜头、处理转场、视频剪辑、素材叠加等非常方便有效的专业视频编辑软件, 它有丰富的过渡效果、转场效果和许多逼真的特效。它可以完成视频的基础剪辑与基本效果处理。但单独使用Premiere编辑视频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同时利用Flash制作一些利视频画面无法表达的效果, 如在表现鸡禽流感病毒传播过程是, 用Flash绘制吸血昆虫并制作动画, 形象生动, 易于理解 (图11) 。

5. 恰如其分的声音处理

本科普片的音频由专业播音人员配音, 通过多次试用最终选取合适的录音软件Nero Wave来进行录制, 以求能精益求精。配音基本上都采用先录解说词、然后配音乐、最后混合在一起的工艺。

(1) 既专业又得当的配音。配音是科普片创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配音过程中, 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配音质量。首先配音者熟悉脚本, 由于不同专业有自己特有的专业术语, 有些字词难以准确把握, 容易造成误读。因此读前进行模糊读音字的查询, 力求准确。例如:头孢噻 (sāi) 呋。声音依照自然状态进行, 语言保持相对自然状态, 掌握语言的分寸感、注意语言的规范;另外, 应把握适当的语速, 由于本科普片是在向大众传授信息, 所以语速一定不能过快以利于受众完全接受片中的信息。

本作品属于畜禽疫病类防治科学技术的传递, 并不需要跌宕起伏的配音, 一般叙述性的语句描述即可, 但也要注意语句的速度、声音的高低等方面。同时还应注意与镜头场景切换的配合。在为影片匹配音乐过程中, 要寻找声音素材的频率、音色和音量应该同画面相呼应。

(2) 去除杂质的配音处理。音频降噪是音频处理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降噪处理的软件有许多, 例如:Addition、Enhanced Audio Diamond Cut Six、Coo edit等。本科普片运用Wave edit进行录音, 因此可直接运用其进行降噪处理, 方便快捷, 并且效果也很理想

(3) 声音与画面的完美结合。用画面展现艺术风光, 用解说词表达科学知识。画面可以在视觉上表现具体空间;而解说词可以传达视觉无法看到的抽象概念[6]。两者结合密切才能让科普片看起来流畅自然, 让受众乐意接受。例如:动物常见病症里面有许多药物, 在解说词说到某药物时用相应的图片展现出来, 就可以达到声音画面的紧密配合。建立解说词与画面的具体联系点至关重要, 仅靠结构的相关性是不够的, 必须有各个部分的具体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简单的建立声画之间的关系, 使他们发生联系。

三、结论与展望

高质量的农业科普片利用现代化的手段, 可以起到良好的传播与宣传效果, 使得农民或养殖户利用较小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本课题尝试开发适宜于养殖户的畜禽疫病类科普片, 为广大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于畜禽疫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该作品将动画与实拍画面相结合, 充分发挥科普片的艺术性, 给观众以美感;同时尊重科学的原则, 为观众提供科学的知识;以多样的表现方式, 使科普片寓教于乐, 使得科普知识得以广泛传播。该系列科普片制作完成后, 经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家的鉴定, 内容丰富, 知识性强, 形式活泼, 适宜于面向养殖户传播。

参考文献

[1]谭英等, 潘学标, 赵士文等.科普片的创作与受众认知规律的和谐性研究[J].科普研究, 2009, 2:24-29.

[2]冷嘉.卫生科普片分镜头脚本撰写的探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9, 10:85-87.

[3]罗桂湘, 黄玉梅.电视气象科普片的结构设计[J].广西气象, 2005, 4:, 53-54.

[4]吴徐君.浅谈视频剪辑中镜头长度的确定[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9, 10:83-86.

[5]梁丽, 杨晓宏.电视画面过渡与合成的技术手段[J].电视字幕, 2004, 8:73-77.

[6]王亚非, 别明源.电视科普片画面与解说词的关系[J].现代传播, 2002, 4:124-125.

农业科普 篇7

《现代农业》自1976年创刊以来, 30年来锐意进取, 与时俱进。在几代编辑人的努力下, 从一本32开本、铅印的小册子, 发展成为今天这本图文并茂、印制精美、集可读性与实用性于一体, 发行辐射全国30个省市的期刊。

一、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以服务“三农”为己任

1. 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

《现代农业》创刊之初 (创刊时刊名为《农业科学实验》) , 就确定了“以宣传党的农业政策、普及农牧林业科学技术, 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办刊宗旨。这个宗旨使我刊有了准确的市场定位, 多年来人员更替, 但始终是以这个宗旨为指导方针编辑出版刊物。

2. 宣传党的农业政策是我刊的第一要务

根据我刊的办刊宗旨, 我刊一直把宣传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当作第一要务。从“土地承包责任制”到“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农民合作社法》等法规都在我刊大力宣传。使农牧民朋友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法规。使农牧民朋友对国家政策法规心里有数, 做起事来有法可依, 明明白白。

3. 以“服务三农”为中心任务

由于农业的弱质性, 农业刊物在经济效益的创造上并不占什么优势, 所以我刊主要重心就放到了为“三农三牧”服务的社会效益上来。多年来我刊密切注意农业新技术、新情况的动态。及时组织农牧业专家撰写稿件。使农牧民读者得到了无数实实在在的技术。例如:有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根据小麦的不同生育阶段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总结当地的实际生产经验, 提出了一套增产方法在《现代农业》发表, 这就是模式化栽培的雏形。我刊编辑部立即认识到推广模式化栽培对提高农民科学种田、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马上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了一系列模式化栽培的文章, 对全区乃至全国的模式化栽培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 模式化栽培技术已在全国广泛的推广开来。据不完全统计, 仅内蒙古自治区推广面积就达到2000多万亩, 每年增产5亿千克, 增收2000多万元。

4. 开拓创新, 创造两个文明双丰收

近年来, 期刊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特别是农业期刊, 各家期刊社都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刊这两年来在抓好社会效益的同时, 努力探索增收的渠道。这几年来农牧业龙头企快速发展, 我刊主动联系我区的各大农牧业龙头企业, 与区内“蒙牛”“金鹿”“东达蒙古王”“通辽大华”“呱呱叫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一方面为我区的农牧业龙头企业的宣传做了很大贡献, 另一方面也使我刊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在“现代”两个字上做文章, 提升我刊的品牌效应

1.“现代农业”就是创新农业

为了体现“现代农业”, 我刊尤其注重刊载内容的创新上, 农业战线上的新技术、新论点、新方法、新情况, 都是我们刊载的首选内容。我刊2006年2期与内蒙古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农技专家约的系列稿件“自治区农作物五项核心技术”就是2006年我区的重点农业推广技术, 为保证全区粮食总产达到330亿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刊载后受到了读者和有关专家的广泛好评, 对区外各省的农业技术推广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刊每期连载的“全国农作物审定新品种”和“自治区农作物审定新品种”, 为我区及区外的农民读者购买良种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2. 农业需要最贴近农村实际的实用技术

我刊的办刊宗旨之一就是普及农牧林业的科学技术, 我刊一直遵循这个办刊宗旨, 把每期刊物80%~90%的版面用来刊登实用的农牧业科学技术。我刊按农时安排实用技术, 农闲时间登载良种介绍、春耕时节安排大量的大田农作物栽培技术、夏季安排果菜类技术、冬季刊载大棚等设施农业技术, 全年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强调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农业科技不像其他行业的科学技术, 它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而且出成果是非常缓慢和不易的。例如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研制了许多年, 试验了许多年才推广开来。推广以后就会在很长时间内发挥巨大的效益。我刊作为科学普及刊物, 针对农业科技的这个特点, 用80%以上的版面篇幅刊载多年来我国已经很成熟并已推广开来的农业技术, 有比例的在“科研动态”栏目中上一小部分正在试验示范的良种介绍和实用技术。有效的保证了我刊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4. 积极发挥刊物的导向作用

作为一个农业期刊, 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挥刊物的导向作用, 我刊开辟了“三农论坛”栏目, 请我区的农业专家和农业部门的领导撰写一些指导性的和前瞻性的文章, 使农牧民对农业的新动向有及时的了解。今年以来我刊还开辟了“博士硕士论坛”栏目, 邀约一些高校的师生为我刊撰写一些有学术价值的稿件, 在本行业、本学科领域多了一个研讨的阵地, 使刊物内容多了一些变化、多了一些清新, 也成为我刊一个新的亮点。今年我刊紧密关注新农村建设, 新开辟"新农村视点"栏目, 集中宣传报道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好典型、好经验, 充分发挥了农业期刊的导向作用。

三、高标准、严要求抓好《现代农业》的编辑出版环节

1. 抓好选题出精品

因为期刊具有提前性, 每年的10月份, 我刊的总编辑亲自根据调研、读者反馈 (我刊常年开设读者反馈表, 与读者、作者保持密切联系) 、农业战线上专家、领导的意见, 充分论证研究, 确定第二年的全年的报道大纲、表现形式、报道任务, 做到年有重点, 期有中心。并及时把任务分解到所有编辑人员, 使编辑人员心中有数, 提前组织稿件, 有的放矢。每年确定的报道任务由于目标清晰、责任明确、工作及时。2006年我刊确定的“良种”“作物栽培”“特色农业”“畜禽养殖”等几个主要选题都按预定方案完成了报道任务。

2. 像绣花一样做好编校工作

在编校流程中, 我刊严格按照三审制的要求, 实行责任编辑负责制和主题编辑负责制, 作者的来稿责任编辑在3个月内给与答复, 保证了稿件的时效性。在每期的编排上, 主题编辑保证每期的主题稿件内容精而全。在有限的版面中为读者提供最多最好的内容。在校对环节中我刊实行责任编辑一校, 二校、三校交叉校对, 编辑部主任统校, 总编总把关, 另外还聘请有校对经验的和农牧业专家外校把关。这些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我刊的差错率, 使我刊的差错率控制在了万分之二以下。

3. 特殊的文字加工

农业期刊的稿件加工就像农民种地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文学期刊的稿件就是错了几个字, 文法不好一点也影响不大。但农业期刊可是不行, 一个玉米品种的行距弄错了几厘米那就要影响收成。我刊的稿件加工不仅要注意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精练。最重要的就是准确性, 正可谓是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为此许多稿件编辑人员往往要和作者反复商榷, 很多稿件要请有关专家审阅把关。我刊的读者对象很多是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农牧民, 为了使刊物更贴近读者, 内容更通俗易懂, 编辑同志们在文字处理上还要力求简洁、通俗、易懂, 使农牧民读者一看就懂, 一学就会, 一用就灵。

4. 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的《现代农业》

2005年起, 《现代农业》的开本改成了国际大16开, 采用亚光腹膜, 印制考究。封面采用一贯的风格, 每期配以不同的精美图片, 在众多的期刊中一眼就能认出是《现代农业》。在内文的版式设计上, 我刊既考虑了内容的信息容量, 又考虑到便于读者的阅读, 在文章中插入了部分应题图片, 在标题字体的使用上力求富于变化, 使版面清新活跃, 和谐美观。

5. 按期按时出版, 准时把期刊送到读者手中

期刊的要求就是按期按时出版。我刊数年来, 每期准时出版, 没有出现过一次误期现象。为了防止误期, 我刊总是打提前量, 提前5天下稿, 准时交稿、校稿 (不因休息日而延期) , 提前3天印刷 (以防止印刷环节出现停电、机器损坏等原因而误期) 。

农业科普 篇8

12月6日, 为更好地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的科普宣传工作,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了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宣传专家座谈会, 邀请农业生物技术领域重要科学家和一线科研人员、管理专家到会, 就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科学传播对于转基因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农业生物技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家与媒体的沟通策略等内容座谈研讨。本次座谈会还是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开展中国科协会员日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座谈会上, 专家们表示, 转基因科普宣传工作要争取主动, 形成合力。要发挥好相关学会、科研院校、有关企业以及专家团体的优势, 组建一支由一线科学家和科普专家组成的骨干队伍, 进一步动员科技人员积极承担科普宣传的责任。提出以倡议的方式尽快成立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宣传专家联合组织, 以国家有关科技创新、促进生物技术发展的政策方针为指引, 争取有关政府部门和中国科协和指导与支持, 发挥好相关学会、科研院校和企业科技专家的集体优势, 共同促进农业生物技术发展与产业化。

农业科普 篇9

一、基本情况

2003年6月,为了解决过去农业业主在永安镇发展的200多亩红提葡萄的技术问题,在镇党委的倡导下,由红提葡萄种植爱好者苏炳中、陈贵彬等4位农民发起成立双流县永安红提葡萄协会,负责研究解决红提葡萄南方不宜种植的技术难题,首批会员66人。为使协会合法经营,根据社团登记管理条例要求,在县科协指导下,2007年3月协会到民政局进行了社团登记,登记会员622人,下属分会4个,并建立协会党小组,有党员10人。2007年9月,由协会11名理事组建了双流县永安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作为团体会员加入协会。协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按照协会《章程》规定,制定了《协会财务管理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协会知识产权制度》、《协会会员学习培训服务制度》、《协会会员农药化肥使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协会经社团登记成立后,工作范围更加广泛,一方面继续组织协会会员研究创新新技术,聘请科研单位的专家任科技顾问,先后研究了红提葡萄棚架一体化、双季葡萄、有机葡萄、葡萄延后采收等栽培技术,并成功选育出四川省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新品种,成为全国第一个成功选育品种的农技协。同时,通过协会建立的3个科普惠农宣传栏、3个科普惠农宣传站、11名葡萄科普惠农宣传员,迅速将这些创新技术向全体会员、全镇农民展示、宣传、推广。另一方面,继续做好市场销售这篇文章,连续4年协助政府成功举办红提葡萄节,并开办了“葡萄田间超市”,率先提出“打造成都吐鲁番”的口号,并积极实践。同时,协会派出技术骨干到巴中、德阳、眉山等地进行技术托管、科技承包,每年的技术托管收入达到10多万元,使永安红提葡萄基地向全川扩展。2010年初,协会成功协办了“四川省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启动仪式,受到了副省长李成云、省科协党组书记吴凯、副主席刘进等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永安年销售红提3 000余t,销售收入4 500余万元,协会会员比普通农户人均增加收入5 000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协会成立以来,以“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为会员谋利”的宗旨,以“把永安打造成成都的吐鲁番”为目标,充分展示了协会的示范带动作用。

1. 推行标准化,实施“五统一”为提高永安红提葡萄基地的标准化水平,协会在全体会员中实行了五统一,即“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永安红提品牌,统一质量等级标准,统一制作规范化营销摊位,统一使用电子秤”,集中展示了永安红提葡萄的规模优势和生产气势。特别是在双黄旅游快速通道两侧整齐统一的销售摊位和千亩标准化的葡萄钢架大棚、葡萄长廊,体现了“货卖堆山不愁卖”的规模效应,大大提升了永安红提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显著促进了永安红提葡萄的发展。

2. 规范财务管理,实施监督机制协会积极争取成都市科协、双流县科协和各级政府项目资金支持,先后获得各类资金100多万元。为管好用好这笔资金,更好地发挥这些资金的效益,在县科技局、县科协的指导下,协会坚持做到“一监督,二统一,三到帐”来管理协会财务。即:协会账目由会员和上级主管部门监督;账本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购买;财务人员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培训;协会开支由会员集体审定,使项目资金开支符合规定,效益发挥最大化。

3. 聘请专家做好技术培训,不断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协会聘请成都市农科院专家苏家烈、卢国富,四川省农科院专家江国良为技术顾问,从会员中选出11名懂技术、善经营的会员作为技术骨干,常年对会员和农户开展技术培训,解决了会员在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难题。2009年培训会员18期,不仅培训一般的生产管理技术,还进行营销技巧、营销礼仪、GAP和有机认证等知识培训。同时, 协会与四川省资源科学研究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定合作协议, 引进推广红提新品种、新技术15项, 逐步把全世界优质红提品种引种到永安, 建红提新品种博览园。

4.终结“南方不宜种植红提葡萄”的结论在专家的指导下, 2003年苏炳中、陈贵彬等人率先试验成功了红提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每亩红提葡萄卖了5 000多元, 带来了永安镇第一次红提葡萄大发展高峰, 当年种植红提葡萄800多亩。使“南方不宜种植红提葡萄”的专家结论成为历史, 带来了永安红提葡萄发展的大好机遇。经过几年的发展, 永安红提葡萄已经成为四川省红提葡萄的龙头基地, 协会会员已发展到成都、眉山、巴中等地区, 并建立红提葡萄科普示范基地5个, 面积2万余亩, 创造了“生产红提在全川, 销售红提在永安”的佳绩。在协会的努力工作下, 永安的红提葡萄销售价格逐年提升, 由2003年的1.5~2.5元/kg, 发展到2009年的5~10元/kg;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不足200亩, 发展到2009年的3 000余亩;亩收入由2003年的3 000~5 000元, 发展到2009年的12 000~30 000元。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段长青、顾问孔庆山、晁无疾等专家到永安考察, 对永安的红提种植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在成都这样的南方城市能够种植出如此品质好、产量高的红提葡萄实属不易, 并邀请协会在2009年全国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学术研讨会上做经验交流。

5.做好有机和GAP认证为提高永安红提葡萄基地的质量和水平, 早在2007年, 协会就为有机和GAP认证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2008年8月份, 永安红提葡萄就取得了有机和GAP规范双认证。协会按照“双认证”的要求制定统一操作规程。2009年GAP认证种植面积达1 000亩, 有机认证种植面积达500亩。

6.打造田间超市, 创新红提葡萄营销方式在政府支持下, 协会鼓励有条件的会员建红提葡萄观光长廊, 吸引游客在长廊休闲观光, 到红提葡萄田间自选。目前, 全镇已建PVC立柱长廊2km, 成为永安红提发展旅游农业的一道靓丽风景, 同时, 也成为葡萄田间超市的市场。在红提葡萄协会的规范下, 协会会员统一销售价格, 提升服务水平, 让游客在充分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 放心购买质量好、品质优、自己采摘、绝对正宗的永安红提葡萄。协会会员不仅免除了运输外卖的麻烦, 还获得了高额的收益。

三、主要经验

1.配合政府部门发展节会经济按照“政府搭台、协会唱戏、助农增收、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在永安镇党委的支持下, 2006年协会成功举办双流县首届葡萄节。协会沿双黄旅游快速通道修建了88个销售摊位, 免费提供给协会会员使用, 使协会在农户中有了很大的影响力。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4届红提葡萄节。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 协会统一制作包装盒, 统一使用“永安红提”品牌, 按协会统一规定的红提等级和指导价格, 通过田间超市和旅游通道两侧的88个销售摊位对外进行销售。每届节会期间, 销售红提葡萄2 000余t, 销售收入3 000余万元。

2.组织会员申报专利几年来, 协会积极组织会员科技创新, 把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 鼓励会员申请专利。目前, 协会会员已申请各类专利24件。为加快“成都吐鲁番”的建设速度, 协会研究了PVC廊架, 并申请了国家专利。2008年永安镇政府使用此专利技术建设观光长廊, 率先支付协会专利许可使用费2 600元, 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专利政府使用付费的典范, 人民网、中国知识产权报以“有了专利权智慧也卖钱”进行了报道。在政府的带动下, 协会鼓励会员利用PVC廊架建红提葡萄科普观光长廊, 促进了一、三产业互动, 实现了观光旅游农业带动现代农业进而促进产业农业的发展。全镇有9家农家乐运用该专利技术搭建了生态环保的PVC科普观光长廊2 000余m。每年6~12月, 每家农家乐PVC科普长廊下游人爆满, 农家旅游收入每年以500万元递增。同时, 这些使用PVC廊架专利技术建观光长廊的农民, 也主动向协会支付了专利许可使用费, 今年, 又有9家农家乐支付协会专利许可使用费4 000多元, 四川省知识产权局以“永安农民付费用专利成氛围”, 科技日报、人民网以“四川农民自掏腰包买专利使用权”进行了报道。

3.自主选育葡萄新品种农技协致力于自主研发新品种、新产品, 有利于农技协的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 协会与四川省资源研究院等合作, 选育红提葡萄芽变新品种“蜀葡1号”, 该新品种2009年7月已通过农业部和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的田间技术鉴定, 成为四川省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新品种。

4.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为充分发挥协会在本地的科技示范带动作用, 利用协会联系广泛和人材荟萃优势, 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 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 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 促进协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近年来, 协会与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国家葡萄产业体系成都试验站、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协会建设在永安的红提葡萄基地, 已被这些科研单位确定为联系点, 长年派葡萄专家驻点跟踪指导服务。由于专家的培训和服务, 为协会会员熟练掌握红提最新科技知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取得成效

农业科普 篇10

1 广泛开展科普宣传, 推广科学养殖技术

1.1 媒体宣传养殖技术和致富典型

在庐江县农委、县科协等部门的指导下, 通过县电视台专题科普栏目《绿野》和《新闻纵横》, 近3年来, 采编播放“大棚蛋鸭养殖技术”、“蛋鸭产业的致富典型”等专题32期。安徽电视台、安徽农业信息网、巢湖农网等媒体及时报道了合作社科普新成效, 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农民的关注。

1.2 自办宣传平台, 积极拓宽销售渠道

合作社创办了会刊《庐江蛋鸭》, 每月1~2期, 宣传国家产业政策, 刊登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知识。合作社还建立了6个蛋鸭养殖信息服务站, 配备了电脑, 安装了网上专家系统, 为鸭农提供网上服务, 发布养殖技术与市场信息, 发展订单畜牧业, 解决了鸭蛋销售难的后顾之忧。3年来为鸭农提供订单生产资料5万吨, 销售订单鸭蛋42万吨。

2 致力于农村科普事业, 认真做好惠农服务

2.1 着力做好“六统一”服务鸭农工作

合作社组织鸭农统一引进青年鸭、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治疫病、统一销售产品、统一培训技术、统一生产规程的全程服务。为提高鸭农养殖技术和服务质量, 合作社将全县大棚蛋鸭养殖划分为陈埠、柯坦、福元、同大、庐城等5个养殖服务小区, 每个小区各确定1名理事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合作社根据鸭农养殖情况由小区负责人提供订单直接批量从厂家组织供应养鸭生产资料, 按市场价现金回收鸭蛋, 畜牧技术人员编写科学养鸭全程技术资料, 定期上门免费技术指导, 定期开展技术培训, 定期组织免疫注射, 社员有困难能随找随到, 及时解决鸭农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由于落实了科普惠农服务, 赢得了鸭农的广泛信任, 全县大棚蛋鸭饲养规模由几万只发展扩大到近百万只。科普饲料、绿宝禽业、大成鸭业等一批龙头企业纷纷上马, 集良种引进、蛋鸭养殖、生产资料和鸭蛋加工销售等产、供、销为一条龙的“合社社+公司+农户”大棚蛋鸭科普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辐射带动周边20多个县、市蛋鸭产业的蓬勃发展。

2.2 与畜牧等部门广泛合作, 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

合作社在庐江县畜牧部门指导下, 组建了市级大棚蛋鸭养殖与加工专家大院, 派出技术骨干到示范大棚开展蛋鸭配合饲料科学喂养、程序免疫、高产蛋鸭养殖、鸭鱼立体生态养殖等试验示范和技术攻关, 把现代养禽的最新技术嫁接整合到蛋鸭生产中, 将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向全县鸭农宣传推广。此外, 通过县镇畜牧部门建立禽病监测实验室和蛋鸭养殖档案, 进行蛋鸭流行病调查和鸭病检测, 探索蛋鸭疫病流行规律, 制定科学免疫计划, 指导农户开展程序免疫, 建立蛋鸭生产数据库、资料库。

2.3 成立养殖社区, 强化服务功能

2004年12月合作社与国际小母牛组织 (HPI) 中国办合作在陈埠乡成立了“HPI庐江县陈埠蛋鸭养殖社区”, 40名鸭农进入社区管理, 讨论通过了社区章程, 制定了《疫病防治制度》、《饲养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提高了鸭农组织化程度。通过项目实施, 社区各项科普服务功能得到明显加强, 受到了社员和干群的普遍欢迎。

3 创新管理机制, 引导带动农民掌握先进实用技能

3.1 在养殖服务区建立企业化管理

为调动理事积极性, 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合作社创新管理机制, 组织鸭农建立以小区为单位进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合作社的9名理事和5名畜牧技术干部入股、参股, 吸收个人投资入股养鸭, 形成多元化实体。

3.2 服务实体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社员企业绿宝禽业有限公司, 引进现代企业的经营机制,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经营管理责任制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聘用员工, 员工工资收入分配实行以岗定酬、绩效挂钩, 增强了企业活力。总经理夏春杏被员工和鸭农称为“咱们的贴心人, 鸭农的财神爷”。

3.3 培育养鸭能手

“一花独放不为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经过广大社员的共同努力, 合作社已培育了诸多致富能手, 合作社也成了全县鸭农的娘家。2007年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 养鸭能手乐滋滋地道出了当年的收获。庐城镇鸭农葛某养鸭6 000只, 获纯利12.4万元;郭河镇鸭农王某养鸭2 800只, 也赚了6.5万元。目前, 广大社员发展蛋鸭产业积极性高涨, 对合作社充满信心。

4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1 举办培训, 培养养殖大户

近年来合作社在庐江县培训中心和基地乡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0多期, 集中培训鸭农和社员6 000人次, 技术指导万余人次, 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合作社组织开展农技干部与农村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扶活动, 目前已培育县市级农村致富带头人30人。合作社的技术普及经验被列入县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培训教材。

4.2 推广大棚蛋鸭标准化养殖技术

通过招商引资、争取项目等广泛支持, 兴办了科普饲料公司, 解决了鸭农统一饲料标准, 制定了大棚蛋鸭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 解决了标准化养殖问题, 产蛋率提高了3%, 增加了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钱正英.发挥资源优势发展蛋鸭生产[J].中国禽业导刊, 2008 (11) :48.

[2]李朝国, 王志芳, 熊贤涛, 等.湖北蛋鸭产业发展分析[J].中国牧业通讯, 2006 (24) :37.

[3]金容元, 杨其林, 黄兵华, 等.嘉善县养鸭生产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 (2) :96-97.

上一篇:简单数学下一篇:工程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