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旅游

2024-08-23

科普旅游(共8篇)

科普旅游 篇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国家对旅游文化的政策支持, 群众对旅游的多元化需求, 科普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科普旅游强调增长科学知识, 倡导科学精神, 突出吸引物的知识性、教育性。而科技馆作为重要的科普文化教育基地, 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窗口, 已成为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因此, “科普旅游”与“科技馆”相结合, 是一种双赢组合, 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展前景看好。

1 科普旅游与科技馆的关系

1.1 科普旅游的概念

科普旅游是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理解。狭义的科普旅游是指以旅游活动为载体, 以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形式。广义的科普旅游是指凡是通过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旅游形式均属科普旅游。它是以游览为主要目的, 在游览过程中普及科学知识, 寓教于乐、寓学于游, 集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身的旅游活动。

1.2 科技馆是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

作为科普旅游的重要阵地, 科技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科学团体牵头建立的 , 呈现出“科普知识密集”、“紧跟科技前沿动态”、“教育形式生动、寓教于乐”和“互动学习”的独特特点, 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窗口。因此, 科技馆自身的功能和定位非常符合科普旅游的要求和目标, 已成为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

2 推广科普旅游对发挥科技馆科普作用的意义

2.1 优势互 补 , 扩大科普辐射面

由于参观时间及参观需求等方面原因, 各地市级科技馆的参观观众基本上都是本地市民, 科普受众范围小。而且, 地市级科技馆的建设规模不大, 辐射范围有限, 展示功能不全面, 如果没有其他的吸引人的参观景区, 单是科技馆难以吸引外地观众。通过开展科普旅游, 可以组织更多喜爱科学的青少年与家长一起到科技馆体验, 将不同科技馆的资源结合互补, 更大范围的发挥科技馆的科普作用。

2.2 整合资源 , 完善科普设施

科普旅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 如科普旅游的发展使得很多科技馆选择申报旅游景区评级, 在申报之前, 申报单位首先需要按照《旅游区 (点)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17775-1999) 中的量化标准 , 进行自检、自评和各项整改工作。通过申报旅游景区评级的过程会促使科技馆加强自身的软硬件建设, 完善相关的科普及配套服务设施, 为观众提供更舒适的参观环境, 从而提高科技馆的竞争力。

2.3 科普旅游对科技馆发挥科普优势的促进带动作用

科普旅游是科技和旅游有机结合的高层次文化旅游, 是以旅游资源的科技成分和要素为基础, 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 形成新的旅游活动或产品的旅游形式。在人文景观中, 首当其冲的当属各类科技场馆。科普旅游是科普的极好载体, 可以增强科普的教育效果, 让人们人在休闲、娱乐中轻松快乐地学习科学知识, 提高科学素养, 使得科技场馆的作用和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 教育意义得以延伸和扩展, 二者相得益彰。

3 科技馆如何开展科普旅游

3.1 明 确定 位 , 确定发展方向

科技馆要发展科普旅游, 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讲, 我们就不能仅仅把服务对象定位为当地市民和青少年, 因为这对于发展科普旅游来说是不够的。想要为更广大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发挥科普主阵地的作用, 为科普事业做贡献, 开展科普旅游的目标市场需立足于全市广大公众, 同时面向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因此, 地市级科技馆目标市场确定的原则应是:立足市内市场, 开发省内市场和全国市场。

以临沂市科技馆为例, 根据科技馆的展出核心内容确定的国内目标市场有:一是市内各县区市场;二是相邻地市, 如日照市, 枣庄市, 潍坊市等;三是相邻省份, 如江苏省, 河南、河北等;四是国内其他地区。

3.2 开拓创新 , 增加展示内容

在保持科技馆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使科技馆的功能多元化, 通过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 特色的临时展览、主题展教活动、播放高质量的特效科普电影, 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让观众能近距离的了解科技展品, 动手操作科普展品, 使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科学知识。此外, 除大量的实物展品外, 还要增加文字、图片等形式的介绍, 通过增加这些信息量, 提升游客的参观兴趣, 扩展知识。开展不同的活动和展览, 也能成为科技馆现有功能的有力补充, 提升科技馆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通过此举, 提升科技馆对观众的吸引力, 发挥科技馆的科普作用。

3.3 提高服 务 , 完善配套设施

科技馆展示内容丰富, 游览时间长。为了给观众提供休闲舒适的参观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 科技馆应积极完善与参观、游览相匹配的软、硬件配套设施。硬件方面, 应完善参观、休息、用餐等设施, 如在展厅各处添置休息座椅, 供观众休憩;馆内要有配套餐饮服务, 供观众用餐;饮水处、存包处、洗手间等其他必备设施也应提供。软件方面, 要加强科技馆场所管理, 加强讲解、辅导人员的培训, 提高全体工作人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全体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科普旅游的策划能力, 提高全体人员特别是讲解员和辅导员的讲解科普知识水平, 提高全体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3.4 深入研 究 , 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购物是旅游六要素之一, 购物的重要内容是旅游纪念品。因此, 能否发展好科普旅游, 科技馆的旅游纪念品也很重要。结合科技馆的实际情况和展品内容, 科技馆的纪念品也应富含知识性。通过进行深入研究、特色开发, 可将科技馆内科技含量高、受观众欢迎的展品做成精致的、易于携带的纪念品。如将针幕、动量守恒等展品做成微缩模型等。还可放置其他一些有科学原理的物品。这样富有科技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会让观众加深对科技馆的印象, 也可满足购物的需求, 进一步强化旅游者科普之旅的体验。

4 科普旅游与科技场馆牵手共舞

科技馆为旅游与科普的结合搭建起了平台, 科普旅游引导公众实际参与, 这样可使人更深切地感受科技的神奇。丰富的科普展品、身临其境般的互动体验, 是科技场馆的优势, 也是吸引观众的魅力所在。这样的互动体验方式, 一方面利于激发参观者的兴趣, 为旅游产业拓展了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利用科技场馆这一重要阵地, 寓教于乐, 通过科普旅游的形式来传播科学知识, 也成为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径。

摘要:近几年, 科普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科技馆通过发展科普旅游, 能扩大科普客体范围, 完善相关科普及配套设施, 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进一步提升科普效果影响力。

关键词:科普旅游,科技馆,科普作用

参考文献

[1]段宁, 吴高盛.我国应当大力发展科普旅游产业[J].2008.

[2]郭宗亮, 丁娜娜.科技馆开展科技旅游的发展对策[J].2008.

[3]陈晓艳.科技场馆类旅游产品的游客体验质量实证研究[J].2009.

[4]杨铭铎.促进科普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效结合[J].2012.

[5]李志毅.科技场馆应成为科普旅游的重要阵地[J].2013.

[6]科技场馆类科普旅游开发研究——黑龙江科技馆为例[J].

科普旅游 篇2

蓬莱阁初建于建于宋嘉祐六年,明万历十七年、清嘉庆二十四年进行扩建,使其大具规模,后又得以多次修缮。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已发展成为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和休闲度假胜地。山海胜地,加之中国四大名楼的光环,蓬莱阁自古为名人学士雅集之地,阁内各亭、殿、廊、墙之间,楹联、碑文、石表、断碣、琳琅满目,比比皆是,翰墨流芳,为仙阁增色不少。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之朝代更叠,文化汇聚,促成了以神仙文化、海洋文化、精武文化等蓬莱阁多元文化载体的奇异景象。

蓬莱阁东南的观澜亭中有明朝诗人袁可立《蓬莱阁怀古》诗石刻,云:“夙闻蓬莱仙,今到蓬阁上。神仙杳难求,海水空漭潼。秦皇踪已沉,汉武终觖望。田横五百人,至今堪惆怅。”神仙、秦皇、汉武、田横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成为诗人吟咏蓬莱阁的鲜明文化符号。传说蓬莱、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神山,为神仙居住的地方,相传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荷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莱阁醉酒后,凭借各自的宝器,凌波踏浪、飘洋渡海而去,留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美丽传说。史载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为寻求仙药先后来此,传说秦方士徐福受始皇之遣由此乘船入东海去求仙丹。

浅析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 篇3

关键词:杨凌; 生态农业 ;科普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0)02-0102-04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目前仍然居住在农村。近些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利用旅游行业的介入发展生态农业并借助科技手段推广生态农业科普旅游,通过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普及生态农业知识,提高农业旅游的价值含量,增加农业发展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以实现生态效益为先,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实现。

生态农业科普旅游是结合了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为一体的一种新的旅游模式,是以游览为主要目的,在游览过程中普及生态农业科学知识,使人们在游乐中了解生态农业,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科普旅游是把科普和旅游结合起来,让公众在旅游场所游玩、休闲、娱乐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生动地接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进行科学思想的传播、普及和教育。生态农业科普旅游不具有完全的盈利性质,它是以普及为目标,在此基础上收取少量的门票费以及相关的费用。它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于推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地的交通、住宿、饮食等相关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所在。

二、杨凌发展生态农业科普旅游的优势

杨凌地处陕西省关中腹地,位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面积9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6万,东距西安82公里,西距宝鸡86公里,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线及西(安)宝(鸡)高速、中线公路从区内穿过,旅游交通十分便利。杨凌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中国农业史和农业科技文明史。《史记•周本记》记载,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因此说我国农耕文明史由此发端,杨凌在发展生态农业科普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丰富的生态农业科普旅游资源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绿色、环保、农业文化宣传推广示范的宗旨,因此杨凌地区的所有旅游示范项目均以其为指导思想,注重绿色、环保,目前生态农业科普旅游主要有以下内容:

1.具有特色的公园景观。杨凌的水运中心是一所具有特色的水运公园,在此不仅可以欣赏湖光山色之美,而且可以体验快艇、越野卡丁车、跑马、射箭、沙滩、浴场的刺激之感。

2.现代化的科技园。(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农业主题博物馆组群,有动物、植物、土壤、昆虫和农史5个展馆,积累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动物、植物、土壤、昆虫标本(实物)和农史典藏。其中昆虫标本120万号,植物标本55万份;动物标本数10万号,其中富有农林专业特色的珍稀动物样本8 000余件;线装古籍5万余册,其中收藏全国现存农业古籍284种,善本文献20余种。通过极为丰富的标本、实物、文物、模型和室外植物以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科学知识。(2)中国克隆动物基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胚胎克隆羊基地,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羊“阳阳”及其家族诞生于此。(3)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无土栽培技术和智能化温室大棚,为现代高科技农业作了生动而形象的定义,展示了现代农业文明的无穷魅力和绿色农业的高新技术和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过程。(4)节水科技示范园和人工降雨大厅。

3.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如夏家沟的猕猴桃基地,五泉镇的万头牛场、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上川口村的锣鼓制造基地,南庄村的大棚蔬菜基地,大寨乡的万亩花卉苗木、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及食用菌基地等。

4.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崔西沟是杨凌当地著名的民俗村,该村经济正是在尊重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引入了当地特色农家饭振兴起来的。

5.花园式的大学。该区内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两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在此不仅可以感受到优美宁静的大学环境,还可以看到各种具有特色和品种名贵珍稀树种和花草,又可以感受到有着历史底蕴沉积的大学文化气息。

(二)雄厚的科技实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示范区内两所国内著名院校,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称西北农业大学),是于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原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七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高水平综合型大学,是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大学,其农业科技实力在国内外享有声誉,所以,杨凌依托区内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围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农林牧良种繁育、生物制药、环保农资、绿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三)方向明确

示范区政府在建设初期就明确,在农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并联合科技部门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生态条件,发展生态旅游,大力发展各种现代农业示范村,实行“一村一品”;在工业方面欢迎无污染、环保、绿色企业在杨凌落户,现已形成农林牧良种繁育、生物制药、环保农资、绿色农产品加工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群,对我国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起到了带头作用,真正展现了示范区的农业示范作用。

三、目前杨凌发展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存在的问题

杨凌的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发展所依托的软硬件设施和环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旅游基础设施差

杨凌虽然旅游资源丰富,并且政府在大力推动,但是杨凌始终没有成为一个旅游城市的重要原因是旅游的基础设施差,道路不尽如意,住宿就餐条件也是参差不齐,缺少统一的收费标准;最重要的是旅游的线路设计不尽如人意,定位模糊,导致有些路线受欢迎,有些线路则无人问津。

(二)缺少专业的导游队伍

发展生态农业科普旅游最终需要能够向旅游者传授相关的科普生态农业知识,尽管农博园在导游讲解服务方面下了很大力气,要求导游必须具备相关农林专业学历,相对做到专业讲解,但实际中离专业还是有相当距离。而其他景点,大多数讲解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讲解能力,不能生动形象的向游客展示展馆的相关科普知识。杨凌整体还是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和管理办法。

(三)旅游收入过于依赖门票收入

科普旅游是一种带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旅游,目的在于使公众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青少年和广大农民应该是目标群体,但是,青少年和农民的经济承受力较差。以杨凌农业博览园为例,除了重大节日对部分学生的免费开放外,其他时候均要收取高达60元的门票费,导致人们对博览园的概念只限于庞大的外形,而极少涉足其中,从而造成资源极大地浪费。

(四)客源少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当地人的旅游需求相对小;由于宣传的不到位,杨凌并没有作为旅游城市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每年来杨凌旅游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客源少直接会影响生态农业科普旅游的推广发展。

(五)缺少必要的行业协会组织

杨凌旅游整体发展滞后,各个景点零散无序。示范区成立10年来,至今未成立一个旅游行业协会组织,致使旅游行业缺乏自律性,各家自行其是,无法规范管理旅游市场,这是制约杨凌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的发展对策

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国外的科技旅游,在近些年来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发展。在西方国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已不是区分科技旅游者与一般旅游者的显著标志,也就是说,科技旅游已不是少数旅游者特有的专项旅游活动,而是一种逐渐被主流市场接受并受到欢迎的大众旅游形式。杨凌要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在发展特色的生态农业科普旅游上寻找自己的出路。

1.政府重视,完善基础设施。政府应在政策和宣传上加大力度,完善基础设施。目前杨凌要不断强化道路建设,完善道路标识系统,加强宾馆住宿的管理,改善旅游线路模糊不清的现状,完善旅游的硬件,并积极与西咸都市圈接轨,力求为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加大生态农业科普旅游的宣传力度,做旅游目的地城市。杨凌地区位置相对偏僻,因此很多游人对此并不是很熟悉。鉴于此,我们必须通过政府牵头,进行营销整合,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持续性媒体宣传及策划活动,提高杨凌生态农业科普旅游的知名度。同时可以有效利用一年一度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借势宣传生态农业旅游,达到组合宣传目的。

3.充分挖掘杨凌地区生态农业科普旅游资源特色,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生态科技旅游产品。生态农业科普旅游的开发要迎合市场的需求,不仅要在旅游形式上满足游客求新、探奇的心理,而且还要结合本地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特色,打造杨凌农业科技旅游特色品牌。比如利用现代农科城的农业示范效应,发展绿色瓜蔬餐饮、昆虫宴、特色工艺礼品等,吸引客源。

4.提升生态农业科普宣传人员的素质。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科普旅游产品质量的高低,杨凌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必须要加强生态农业科普从业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导游人员的培训,不仅使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态农业旅游知识,还有具有相关的科普知识,因此从事科普旅游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并进行相关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教育。

5.成立旅游行业管理协会,认真开展旅游市场调研,查找薄弱环节,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积极推进旅游行业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塑造旅游目的地城市整体形象,以期达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宁,吴高盛.我国应大力发展科普旅游产业[J].科协论坛,2008(7):39-40.

[2] 于洪贤,何卓,朱井丽.我国科普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94-96.

[3] 彭建良,龚勤.旅游城市发展科普旅游产业的探讨[J].科技和产业,2009 ,9(2):17-20.

[4] 沈恬.浅谈生态旅游[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22(2):29-31.

[5] 谢雨萍,耿文辉.桂北地区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初探[J].大众科技,2009(3):127-128.

[6] 李绍刚,浅析吉林省科普旅游开发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320-322.

[7] 刘艳.沈阳科普旅游的现状及对策[J].沈阳干部学刊,2005(3):57-59.

[8] 曹军会,贾军战,海江波,等.陕西省“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24-27.

The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Eco-agricultural Popular Science Tourin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LEI He-tao1;LIAO Yong-cheng2*

(1.Museum Park,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

2.College of Agronomy,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Eco-agricultural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as a new tourism model,which integrate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science education together.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science eco-tourism of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and analyzes Yangling’s current tourism resources and potential resourc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and then it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eco-agricultural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in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辽西地区发展科普旅游对策研究 篇4

(一)科教功能

科普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区别于传统旅游方式的首要特点就是将科普与旅游紧密联系起来,以旅游为依托,注重在旅游的过程中普及科学知识,是一种具有科普功能的旅游模式。对于那些自身对科普知识有浓厚兴趣的游客,科普旅游为其提供了更生动直观的在游览享受的过程中了解辽西地区丰富的科普知识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对辽西地区科普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掌握。与此同时,对于那些自身对科普知识并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游客,科普旅游可以在为其提供休闲娱乐的旅游体验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推广有关辽西地区的科学知识,通过引人入胜的场景布置以及生动形象的讲解艺术激发游客对辽西地区相关的科普知识的兴趣,拓展游客的知识面,发挥科教功能,从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科普旅游景区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还可以与辽西地区的教育部门联合推出面向在校学生的科普体验套餐,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及学习体验。在旅游过程中将普及科普知识与旅游的休闲娱乐活动相结合,既可以使游客充分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熏陶,普遍提升我国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又在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推进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经济功能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辽西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结构不尽完善,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而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加之科普旅游作为科普与旅游紧密结合的产物,极具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发展科普旅游项目有利于辽西地区的资金引进,有利于加强辽西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辽西地区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既能吸引游客,增加游客游览量,又可以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带动餐饮、住宿等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全面提高辽西地区经济效益,带动辽西地区整体经济发展,促进辽西地区经济形态由传统经济向新兴经济转变。在就业方面,科普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势必会增加辽西地区的就业人数,缓解当前辽西地区存在的就业压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居民消费,从而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循环。

(三)文化功能

科普就是通过推广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提升国民素质的目的。在旅游过程中将普及科普知识与旅游的休闲娱乐活动相结合,既可以使游客充分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熏陶,增加旅游者与辽西地区居民对辽西地区文化的了解,拓宽文化层面,普遍提升我国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又可以在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推进了辽西地区以及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科普旅游在提升国民文化水平的同时,也丰富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多元性,形成了通过旅游的方式进行科学文化普及的模式,并且将科普旅游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科普旅游也有利于辽西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多角度的实现科普旅游的文化功能。

(四)环保功能

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辽西地区的环境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辽西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交接地带,多为丘陵、山地和坡地,土地贫瘠。由于历史原因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辽西地区不仅经济发展缓慢,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环境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草原退化现象严重,加之由于自然环境原因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科普旅游属于绿色的发展方式,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最大化的环境资源保护。科普旅游项目不仅可以保护和合理利用专项地区的环境资源,还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对周边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因此,发展科普旅游是辽西地区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并且能够满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辽西地区发展科普旅游的可行性

(一)丰富的科普旅游资源

在关于科普旅游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中将我国现有的科普旅游资源分为科技馆、博物馆游,科技教育中心游,自然、历史景区游,动植物观赏景区游,机构、实验室游,科技型企业游以及各类示范场地游七大类。辽西地区历史悠久,追溯到1亿2千多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辽西地区就已经成为各门类生物的活动栖息地,在这里,它们繁衍生息形成了完整的“热河生物群”体系。春秋战国以后,辽西地区成为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接融合的地区,也成为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经济政治联系的交通枢纽。随着朝代的更替,不同势力以及意识形态在辽西地区交流、碰撞,加之我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的战争、革命,都在辽西地区留下深刻印记,形成了丰富的历史、人文、社会、文化等不同形态的科普旅游资源。

辽西五市均具备丰富的科普旅游资源,在历史文化博物馆方面,除各市级博物馆外,锦州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萧军纪念馆、张作霖墓园,朝阳市的赵尚志纪念馆、北塔博物馆,葫芦岛的塔山烈士纪念塔、张作霖别墅、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兴城的张学良纪念馆等。在自然、历史景区方面,锦州的翠岩山、北普陀山、奉国寺、青岩寺、老爷岭、万佛堂石窟,朝阳的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惠宁寺、槐树洞、佑顺寺,阜新的宝力根寺、瑞应寺、千佛山,葫芦岛的望海寺,兴城古城等兼具历史建筑、自然植被以及宗教文化普及的旅游功能。在动植物观赏景区方面,锦州动物园,锦州世博园,朝阳清风岭,阜新海棠山,葫芦岛灵山风景名胜区、虹螺山等都能为游客提供及观赏与科普于一身的旅游体验。在古生物研究方面,辽西地区被称为“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库”,锦州中德化石地质公园、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宝贵的古生物科普旅游资源。在示范场地方面,阜新的海州露天矿则是辽西地区最具代表的工业示范性科普旅游资源之一,海州露天矿曾经是亚洲最大煤矿之一,也是世界级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之一,是对辽宁工业历史以及资源利用情况的生动记录,十分具有科学普及价值。辽西地区的科普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非常广泛,极具开发价值。

(二)政府部门的重视

当前,辽宁省旅游项目结构正在不断地进行优化调整,辽宁省政府大力推进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旅游产业功能面临着转型升级,其中辽西地区的历史文化科普旅游成为辽西地区首推的旅游项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都重视开展科普工作,计划增加科普场馆的建设、科普设备的引入以及对现有科普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维护,同时,还计划投入大量人力对科普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辽西地区科普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政府部门的极大重视。

(三)财政经济的保障

在2015年9月召开的辽宁省旅游项目工作现场会上,公布了今后辽宁省旅游项目投资重点领域,其中包括辽西历史文化科普旅游资源。辽宁省政府在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同时,还多次举办招商引资活动,为辽西地区发展科普旅游提供资金支持。除了旅游项目资金的投入外,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科学普及工作愈发重视,各级人民政府都会安排一定的科普经费投入到科普工作中。国家还依法对科普事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结合辽西地区科普旅游事业,于2003年6月开始实行的《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中,明确规定对于对公众开放的科技馆、博物馆等免除营业税,这也为辽西地区科普旅游的发展提供税收方面的财政经济的保障。

(四)市场需求的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民对旅游的需求以及需求层次都有明显提升。单纯的观光游览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精神文明层次的需要,结合科学普及与休闲娱乐于一身的科普旅游得到游客的广泛认可。加之近年来逐步完善的休假制度使得大众有越来越多的旅游时间,利用周末以及小长假进行短途旅游的游客数量剧增,辽西地区位于交通枢纽位置,客源丰富。所以,辽西地区日益增长的科普旅游市场需求也成为该地发展科普旅游的可行性因素之一。

辽西地区发展科普旅游的对策

(一)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开发

辽西地区科普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非常适合发展科普旅游,但是如何促进辽西地区科普旅游发展成为首要问题。当前,辽西地区各类人文、历史、自然景区众多,但是辽西地区大多数的旅游景区仅仅达到了量的积累,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一方面,多数景区各自为政,未能联合周边相关景区共同营造科普旅游氛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部分景区侧重发展该景区的休闲观光功能,未能将科普推广与休闲旅游紧密结合,亟需合理的规划与开发。以朝阳市清风岭为例,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清风岭被誉为英雄的山,也被称作“中国地”。“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军入侵东北,当地农民王文福带领清风岭的人民群众积极进行抗日战争,并且坚持进行了长达14年的斗争,清风岭也真正成为了从未被日本人占领过的“中国地”。1960年以后,国家在清风岭建成了“280厂”,其生产的高射炮在抗美援越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今天,清风岭在发展观光旅游的同时,科普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关于抗日战争以及兵工厂的科普知识推广方面应该在后续的规划开发中得到重视,同时对周边科普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开发,形成规模效应,达到对科普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化。

(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辽西地区科普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辽西地区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公路四通八达,大大方便了游客出行,但是,仍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首先,随着自驾游游客的增加,旅游旺季,辽西地区各景区普遍存在停车场车位不足现象,造成交通堵塞,势必会增加停车时间,减少观光时间,影响游客出游心情;其次,随着农家乐餐饮模式的备受欢迎,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在旅游的时候吃到当地的特色或者野味,但是部分城郊景区的餐饮行业未能让游客满意;另外,部分景区附近住宿设施不完善,住宿环境备品卫生难以保障,为游客游览带来不便;最重要的是景区讲解人员知识储备量不足以及景区科普知识推广不生动形象,科普旅游过程中的生动讲解对于科学知识的推广普及尤为重要,因此辽西地区在改善景区食住行配套设施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景区科普知识讲解培训,以及景区内科普展板的设计。

(三)突出产品专门性特点

辽西地区科普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内涵丰富,但各类科普旅游资源多以地点与景区类型结合的方式命名,从名称上就未能突出其独特性、专门性的特点。以朝阳市的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公元345年夏,燕慕容皝在那里建造了龙翔寺,使之成为东北地区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建寺70多年以后,寺内高僧远赴天竺西行取经,在时间上来看,比唐玄奘早了两百多年。从前燕至辽的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凤凰山一直是东北地区最负盛名的佛教道场,2009年9月12日,在朝阳市内发现的释迦牟尼佛祖舍利以及锭光佛舍利被共同安奉至凤凰山,自此,凤凰山被誉是为唯一一座同时供奉有两佛舍利的佛教圣山。且凤凰山存留的历史古迹众多,也是珍贵的宗教历史科普旅游资源。但是,朝阳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从命名上就未突出其具有的悠久的宗教历史文化特点。所以,辽西地区在发展科普旅游时,应该重视突出该地区科普旅游资源专门性、独特性的特点。在景区命名以及景区科普旅游内容塑造方面,强调整体协调发展的同时,突出其专门性与独特性。

(四)拓宽融资渠道

当前,辽西地区科普旅游景区建设多以政府带头、财政拨款的方式建设,投资结构单一。政府应适当放开科普旅游景区开发的融资渠道,发挥科普旅游建设过程中的市场导向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对科普旅游开发有着科学合理规划、经济状况良好的企业或个人对辽西地区的科普旅游资源进行投资开发。另一方面,可以对辽西地区科普旅游景区设立专项资金,通过面向国内外在科普旅游方面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众筹,由政府聘请旅游规划与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对景区进行规划和开发,参与众筹的企业或个人享有分红的权利,但没有对景区开发方面的决定权。

(五)建设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当前,我国部分旅游景区普遍存在景区内食品物价过高、乘坐的交通工具定价不明确、园内工作人员未能对景区景点进行详细介绍、景区内导游人员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辽西地区的部分科普旅游景区也普遍存在。商家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对商品进行高价销售,景区内工作人员并未接受系统规范的培训,服务水平低,未能形成全员服务的模式,景区内管理层却并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归根究底,景区内出现的大多数问题都是由于景区内缺乏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因此,辽西地区在发展科普旅游时,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团队,对景区内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整治,及时发现并解决景区内存在的问题及隐患。与此同时,政府也应重视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旅游业提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六)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游客的旅游需求层次越来越高,简单的自然观光和单纯的历史人文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游客的物质文化需要,辽西地区部分旅游景点难以吸引游客再次光顾,缺乏旅游资源创意。为了满足游客的更深层次需求,避免一次性景区出现。辽西地区在景区发展期间应该注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在科普知识推广的同时融入新的科普旅游项目,将历史、人文、宗教与高科技融合。例如在历史宗教科普旅游景区增加4D科教电影宣传,在化石公园中运用高科技手段对恐龙时代进行最大限度的还原等。各景区应定期结合新型科技拓展新项目,增加对旅游客源的吸引力,提升景区内在价值,为游客多次游览提供可能性。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科普旅游景区的监管力度,推动辽西科普旅游又好又快发展,促进辽西科普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文章从科普旅游所具有的科教、经济、文化、社会等功能入手,分析辽西地区发展科普旅游的必要性。从科普旅游资源,国家政策法规、财政经济支持等方面探讨了辽西发展科普旅游的可行性。针对辽西地区科普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辽西地区,科普旅游,研究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化石资源保护管理局.辽西地质遗迹分布规律调查评价报告[R].2007.

[2].于洪贤,朱井丽.我国科普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94-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普统计[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1-10.

[4].陶卓民,林妙花,沙润.科技旅游资源分类及价值评价[J].地理研究,2009,28(2).

[5].赵亮,李洪娜,卢晓君.辽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33(2):173-177.

[6].邓伟,苏阳.东北地区科普旅游规划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7].黄丹斌.从美国科普旅游的旺势看我国科普旅游的思路和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6):84-86.

[8].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中国旅游研究[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9].李冰.国外工业旅游开发方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1):68-69.

黔东南州地质科普旅游的开发初探 篇5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类型分析

1. 古生物化石及遗址

黔东南自治州古生物化石丰富,从震旦系至第三纪均可以发现化石。例如从江、黎平一带的震旦系地质剖面,迄今8亿~6亿年,化石层中有丰富的微生物化石;丹寨南皋地区中寒武统甲劳组的遗迹化石[1];岑巩县侏罗纪古动物化石等。有的成群分布,如寒武纪台江古生物化石群、凯里古生物化石群、杷榔动物化石群、凯堂—翁项—虎庄志留纪化石群、渔洞—万潮石炭纪化石群、凯里江口二叠纪化石群等。其中,台江和凯里化石群是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宝库,早寒武纪的台江古生物化石群含有9个门类,50余属,以及一些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其中的化石wiwaxia属于珍稀的化石;中寒武纪的凯里化石群包括11个门类100多个动物化石[2],以及一些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杷榔动物化石群,其中发现的迄今5.25亿年前的始海百合动物化石,是目前全球在下寒武纪地层中唯一发现的棘皮类动物古生物。

2. 地层及地质剖面

黔东南州地层从元古代的四堡群和下江群到第四系均有出露。贵州是研究中国震旦纪的地层(称为震旦系)的重要地区之一,震旦系主要分布于黔东。在黔东南州,震旦系分布在自治州西部的丹寨及台江—三穗、岑巩等地,黎平、从江一带亦有成片分布。贵州的寒武纪地层分布较广泛,发育完整,化石丰富,是中国寒武系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3]。而寒武系地层在黔东南州境内分布较广泛,镇远—凯里—丹寨以西有大面积出露。境内有凯里翁项剖面、台江番召剖面、隆里剖面等国内典型地层剖面。同时,有八郎中下寒武系国际层型剖面,且凯里古生物化石群被确定为国际寒武纪中下阶“金钉子”。另外,有丹寨南皋地区寒武典型的剖面、雷公山变质岩剖面、沉积岩剖面、从江火山岩剖面等。

3. 喀斯特地貌

黔东南州总面积30 337Km2,喀斯特出露面积占23.1%[4]。喀斯特主要集中分布于镇远县焦溪、台江施洞、凯里挂丁、丹寨的复兴这一线以西北地区,此线以东南地区也有喀斯特零星分布。著名的有:舞阳三峡、渔洞、黎平天生桥、金瓜洞、飞云洞及大峡谷等。这些可以进行形态成因、喀斯特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喀斯特水文景观、绿色喀斯特地质生态景观等科普教育。例如,州内石灰岩石漠面积28 126 ha,白云岩石漠面积19 894 ha,共计48 020ha,占贵州石漠化总面积的4.8%[5],这些石漠化景观有的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科普价值;又如绿色喀斯特地质生态景观如云台山、飞云洞景区等喀斯特森林植被,可以作为研究喀斯特发育的基本理论、喀斯特生态环境及重建喀斯特区生态平衡的基地。

4. 地质构造地貌和奇峰异岭

从地质构造看,黔东南自治州地跨扬子准台地与华南褶皱带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黔东南地区构造复杂,划分为顺层韧性剪切带、阿尔卑斯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过渡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及地垒—地堑式构造等组合类型[6]。主要形态有断裂谷、断层盆地、背斜等。例如革东—台烈断裂谷、施秉断陷盆地、榕江断陷盆地、西江断陷盆地等。背斜如雷公山复式背斜[7]。另外,还有施秉马号构造窗、飞来峰等。奇峰异岭主要有雷公山、云台山、月亮山等。

5. 土壤景观和农业生态地质

黔东南州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黄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等11个土类。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如丹寨硒米产区、银球茶产区等均与地质关系密切。所以,可以进行地球化学科考和农业生态地质环境旅游科普教育。

6. 金矿矿址地质

黔东地区是贵州金矿的重要产地。黔东地区处的构造位置为江南造山地带,属于雪峰山多金属成矿带之南西段。含金层位有番召组、清水江组及隆里组[8]。其中,天柱—锦屏—黎平地区及从江地区金矿为变碎屑岩中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床,丹寨地区金矿为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天柱—锦屏—黎平地区的变碎屑岩中脉型金矿床(点)暴露表生环境后可形成冲积型砂金矿床[9]。可以利用废弃的矿点及金矿址,增强金矿地质科普知识。

7. 地质灾害遗迹

黔东南州地质灾害遗迹如滑坡、泥石流、洪水等遗迹。另外,还有台拱冰川遗迹。据目前了解,地甲病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南半部,特别是黔东南和黔南两个州就有29个县、市有地甲病[10]。据资料统计,重病区有17个县、市,黔东南州有7个,约占41%;轻病区有12个县、市[11],黔东南州有7个,约占58%。地方性氟中毒在黔东南州局部地区存在[12],以及氟斑牙等。可以进行地质灾害考察与科普教育,培养灾害意识。

8. 差异明显的区域地质生态景观

黔东南州地质属于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区域。二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差异大,喀斯特地区往往植被覆盖少,有的石山裸露,旱地遍野;非喀斯特则是郁郁葱葱杉松林,水田波光粼粼,所以可以获得地质环境分异方面的知识。

9. 人文地质景观

与佛教文化有关的名山大寺地,如黄平的飞云崖、施秉的云台山、镇远的青龙洞、岑巩的鳌山寺、三穗的圣德山、天柱的金凤山、锦屏的回龙庵、黎平的南泉山等;佛教道场如凯里香炉山的观音洞、黄平的飞云洞、施秉的华严洞、镇远的青龙洞等[13];革命遗迹:如“五一广场旧址”、隆里“红军墓”、剑河“红军纪念碑”,以及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凯里“烈士陵园”[14]、旧州烈士陵园;还有与农民起义有关的黎平太平山、榕江八宝山、黄平太平洞、黄飘大捷遗址以及雷公山;纪念抗清将领何腾蛟的“浩气常存”摩崖;侗族石雕墓、中木召古庄园遗址、马家寨陈圆圆墓地、清朝思州宣慰司副使刘贵墓地、冷神圣婆碑、圣婆墓、周治群墓等;思州石砚;台江古生物博物馆;另外,还有“天人和一”苗岭梯田文化景观。

二、地质科普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黔东南州地质科普旅游已经有初步的开发,例如,台江古生物博物馆被全国科协确定为200家科普基地之一。1999年4月30日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多达20万人次的参观,并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

1. 地质科普旅游开发意识差,开发度低

例如,专家们认为,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保护区有望成为国家和世界级地质公园,但由于不够重视,2000年还是错过了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头班车”,至今还不是国家级地质公园。目前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主要停留在商业价值的开发,除台江古生物开发外,其他地质景观的科普价值开发很少。并且开发理念落后,例如,台江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室的化石不齐全,同时没有电脑动画展示等,八郎山的古生物化石遗址基本没有开发。

2. 宣传促销不足

当前宣传促销主要集中在苗族侗族风情及乡村旅游,而地质科普旅游宣传很少,例如八郎山古生物化石,其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大众宣传少。例如目前主要局限于地学尤其是科研工作者,而广大的普通观光游客和中小学生对其知之甚少。

3.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差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2004年民间资本投入8.65亿元,国家投入3.2亿元[15],投资相对较少,而投资到旅游地质科普的开发则更少,基础设施配套差。目前境内没有国家地质公园,未得国土资源部等的资金支持。同时,严重缺少地质科普导游资料和科普说明。黔东南州旅游局2000年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黔东南旅游导游》一书,客观上解决了这一空白,对黔东南的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黔东南旅游导游》涉及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特别人文方面比较多。除少数用神话传说等对其进行兴趣性的解释外,都没有科学的解释,并且没有单独的地质科普旅游的导游书,没有系统地对有科学价值的地质景观编写导游词,故对地质景观的成因等不能进行科学讲解,导游培训中又忽视这方面的内容培训。

4. 开发管理和科普水平低

经营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地学等科普知识欠缺,绝大多数对有关的地学知识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例如现有的解说系统的科学含量低,地方导游的科普素质低,景区管理者的科普意识差。导游词中有神话、传说、诗情画意成分多,如姜太公钓鱼、仙人田、恋人接吻、癞蛤蟆谈恋爱等。台江古生物博物馆虽然有了地质专业的人员讲解,但不能够满足需要,故严重影响科普开发。

开发管理科学性差,破坏原生态比较大,例如:调查发现,有的岩溶洞穴中布设有各种彩灯,故掩盖了沉积形态的真实色彩,易造成误导;又如,太平洞的开发中,有的石笋、石钟乳、边石堤等形态被破坏或者被游客敲走,如不加保护,很多的形态将消失;八郎山等的保护不到位,游客随意采集古生物化石等。

5. 地质科普旅游产品和商品稀缺

地质科普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处于初级阶段。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黔东南州地质科普旅游商品很少。例如,剑河八郎、施秉云台山根本没有地质旅游商品。

6. 区位优势差

由于所处的区域没有大城市如北京这样的高文化素养人群的城市支撑,加上是民族贫困地区,区域文化较落后,所以对其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三、开发对策

1. 提高认识,适当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黔东南州的旅游是政府主导的开发发展模式,所以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提高认识。科普旅游的开发可以深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增强竞争力[16],并且可以提高旅游的层次,故必须提高这一认识,并应该具有超前意识。同时,适当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面向大众宣传,积极加强寒武纪古生物等的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工作,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利用科普旅游地质资源,加强地学科研,提高影响力。

2. 适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普解说系统

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开发。积极开展地质科普资源调查研究,积极组织有关专家挖掘每个旅游地质景观的科普价值,编写地质景区有关的地质结构、形成机理等方面的地质介绍资料,并可在门票上、地质体边立牌、碑进行说明。完善科普旅游解说系统,解说词是一个景区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一个好的解说词可以大大提高景区的品位和档次[17],且不能过多用神话故事和传说讲解。这方面还将与其他相关部门相结合。

3. 完善旅游法规,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地学科普知识、意识和管理水平

有关部门要积极完善旅游法规,加强开发管理规划,保护好科普旅游地质资源,地质科普资源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破坏就难以恢复。所以开发应避免遭到破坏,同时,开发要科学、自然化、乡土化、生态化,做到开发与保护紧密相结合。

应积极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地学知识,可以通过办培训班、专家讲座等形式进行,甚至对特殊的地质景观要配有地学专家进行导游,用现代地学理论加以解释。同时,应该引进地学专业人员进入旅游部门系统,并且提高开发管理水平。

4. 适度加大区域合作,积极进行市场研究,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地质科普旅游产品和商品的开发设计

应当扩大视野,加强区域协作,联合拓展市场,实现各方面共赢,将区位劣势转化为优势。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分析等相关的研究,协调好价值定位和市场定位的关系,进行旅游地质科普的开发、线路的开发设计、促进其科学健康的发展。可以开发产品:地质奇观科考观光旅游的产品、教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旅游产品、自然地理考察旅游产品等。要重视开发矿泉水、地质科普图书及音像制品、古生物玩具模型等旅游商品。同时,更进一步加大雷山银球茶、丹寨富硒米、思州石砚等的开发。

5. 开发应以八郎古生物化石群为龙头的层次综合开发模式

凯里生物群、台江古生物群等寒武纪生物群的影响力大,已经在世界地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且现已初具规模,所以,开发应该以其为龙头的开发模式,加大开发深度,应该在古生物博物馆和遗址方面下工夫。例如寒武纪古生物旅游开发,应该增强其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使之成为学习地学知识、体验环境情景的场所。用电脑“三维动画”技术演示。同时,加快古生物的收集和馆(所)的建设。同时,使科普旅游更好地融入民族风情与乡村旅游中,主次开发,开发应该综合,不能一味开发科普,而降低旅游的愉快性。

摘要:对黔东南州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类型、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指出黔东南州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类型主要有古生物化石及遗址、地层及地质剖面、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地貌和奇峰异岭、土壤景观和农业生态地质、金矿矿址地质、地质灾害遗迹、人文地质景观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地质科普旅游开发意识差,开发度低;开发管理和科普水平低;区位优势差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质科普旅游开发的对策,为有关政府部门作为参考。

科普旅游 篇6

关键词:赤水丹霞,科普旅游,世界自然遗产,评价标准,旅游产品

一、背景

科普旅游是科技和旅游有机结合的高层次文化旅游, 是以旅游资源中的科技成分和要素为基础, 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 形成新的旅游活动产品的旅游形式[1]。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普旅游作为非大众旅游地一种方式, 日益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科普旅游在带领游客享受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更加侧重于景观深层次成因机理的科学表达。

二、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中国贵州西北部的赤水市境内南部地区, 紧邻习水与四川叙永两县, 105°47′39″E~106°2′33″E, 28°22′11″N~28°25′19″N, 总面积27 364公顷。2009年1月26日中国丹霞—赤水被世界遗产中心正式确立为第三十四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提名地。

本区位于贵州遵义西北部, 与四川南部接壤, 是黔北通向川渝的重要门户, 素有“黔北明珠”的美誉, 交通环境优越。作为贵州最大的通江港口, “黄金水道”赤水河绕城而过, 航运可达重庆至上海等沿海各大港口、码头;公路连接黔川渝, 陆路距遵义300公里, 距贵阳450公里, 距重庆250公里, 距成都350公里;赤水紧倚泸州蓝田机场, 重庆江北机场, 水陆空兼备, 可达性好。该区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的古川黔凹陷湖盆南缘, 以砂岩型沉积为主, 出露侏罗纪—白垩纪以红层为主的地层, 是丹霞地貌青年早期的典型代表。区内高山峡谷横纵交错, 海拔起伏在221米~1 703米间, 垂直高差大, 地形切割强, 属亚热带气候区, 年均雨量1 292.3mm, 年均温18.1℃, 雨热同期, 高温高湿, 植被茂盛。

三、赤水丹霞科普旅游资源评价

1. 赤水丹霞是高原峡谷型丹霞大观园。

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提名地, 高原峡谷型丹霞地貌极为发育。在峡谷区, 由于构造抬升, 侵蚀基面下降, 地貌回春, 河流处于强烈的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过程中, 这不仅造成发育高大的赤壁丹崖, 也造成峡谷区产生不同规模和不同形态结构的瀑布群[2]。

在经历古湖沉积和抬升剥蚀的过程后, 赤水丹霞发育了丹霞崖壁, 丹霞崩塌石、丹霞壶穴、丹霞石柱、丹霞蘑菇、丹霞沟谷和丹霞凹槽等多种地貌单体形态。这些单体形态是赤水丹霞地貌演变的杰出例证, 具有很高的观光价值和科考价值。

赤水丹霞在特殊的地质地貌背景及水文、气候环境下, 发育了350多条急流飞瀑, 素有“千瀑之乡”的美誉[3]。这些瀑布或气势磅礴, 声如擂鼓阵阵, 或涓涓细流, 勾勒丹霞山水的魂魄。如, 枫溪河上游的十丈洞瀑布高76.2米, 宽80米, 雨季时最大流量可达329m3/s, 湍流倾泻、堪称“中国丹霞第一瀑”;再如,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佛光岩瀑布, 相对高度近400米, 直线宽666米 (弧长1 000余米) 的巨大的马蹄形丹霞赤壁水平展布, 中央一柱状瀑布, 高200余米, 宽40米, 似银河落天, 十分壮观。崖壁在夕阳照射下红艳绚丽, 如同万绿丛中一幕壮美的壁画极具视觉震撼力和感染力。

2. 赤水丹霞是侏罗纪时代的生物避难所。

晚三叠纪巴蜀古湖消亡后, 侏罗纪、白垩纪沉积红层经第三纪长期剥蚀夷平, 在第四纪该区遭受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和快速流水切割作用的同时而未受到冰川的作用, 从而使得大量侏罗纪、白垩纪以来的古物种得以保存。

赤水丹霞拥有完整的孑遗植物类型。研究区内植物区系起源古老, 分布有大量的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中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罗汉松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共7科、12属、13种[1]。蕨类植物中, 裸蕨纲、石松纲、木贼纲和真蕨纲齐全[4]。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桫椤等国家珍稀濒危动植物及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 保护面积13 300公顷, 仅在金沙沟一代, 高山深谷、河流纵横、水汽充沛, 发育了以桫椤为代表的沟谷雨林层片, 是蕨类植物生长的乐园。桫椤, 作为一种和恐龙同时代的大型树蕨, 享有“活化石”的盛誉。金沙沟拥有桫椤4万余株, 堪称真正的侏罗纪时代的生物避难所。此外, 该区还拥有26种特有植物, 以山茶科、蕨类科、竹类植物较为典型。

四、产品设计原则

1. 独特性。

旅游行为是一种求异动机所驱使的行为, 而越具有独特性的旅游产品越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一个成功的旅游地一旦拥有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就更易开发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旅游产品。

享有“丹霞之冠”、“千瀑之市”、“桫椤王国”、“竹子之乡”和“长征遗址”等盛誉的赤水丹霞应将丹霞、飞泉、桫椤和竹海四大元素作为开发具有独特性科普旅游产品的着眼点。作为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六地 (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 中丹霞地貌面积最大的提名点, 赤水丹霞的地质旅游资源价值应得到重视。正如中国著名的丹霞地貌学家黄进先生在考察赤水的丹霞地貌后的感言:“赤水丹霞地貌面积之大, 发育之成熟典型, 壮观美丽之程度, 当属全国第一。”由此赤水丹霞地貌价值的独特性可见一斑。

2. 市场导向性。

随着自驾游, 就近游的兴起, 从前述研究区概况来看, 赤水丹霞的游客主要来自中国重庆市。根据[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重庆市内游客出游多以观光、娱乐为主, 在景点选择上偏好自然风光。因此, 针对重庆这一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客源地, 赤水丹霞的旅游产品设计应该针对市场推出能够集自然美与异域风情于一体的山水结合型观光产品。而作为西南片区丹霞发育面积最大最典型的赤水丹霞, 其异域性和独特性毋庸置疑, 同时丹山、白瀑、碧水在蓝天的映衬下所勾。

3. 游客参与性。

首先, 游客参与性旅游产品符合现代人追求体验旅游的心理。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普及, 和游客文化水平的提高开阔了游客的眼界。就以山水风光为主打特色的景区而言, 传统的观光游和单一的导游讲解已经不能满足游客体验旅游的心理。于是参与性旅游产品呼之欲出。其次, 游客参与性旅游产品可以满足游客回归自然地心理需求。如今的城市人生活在林立的高楼间, 饱受尾气噪声的污染, 而在赤水丹霞的丹山、飞瀑间开发诸如攀岩、徒步、戏水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恰好能满足城市人纵情山水的渴望。再次, 游客参与性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另外, 钟情山水游的游客大多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传统的观光游和单一的导游讲解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游客的旅游期望, 回归自然, 获取知识养分才是旅游的初衷。因此在赤水丹霞开展科普旅游应当更强调导游讲解和标识标牌内容的科学性, 只有这样才能使游客在畅游山水的同时又获得了地学、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五、科普旅游产品设计

1. 传统观光型科普旅游产品。

作为中国丹霞地貌高原峡谷型的典型代表, 赤水丹霞景观价值具有显著的世界性。山高谷深、飞瀑流淌的地貌形态本身就极具观赏性。因此, 针对大众游客尤其是老年游客的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新兴的代步工具和媒体系统可以为传统观光游提供便捷。如赤水国家级风景区王牌景区的十丈洞瀑布, 运用电瓶车等新型代步工具既能减轻游客的旅途疲劳, 同时又能使游客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山水美景中。再如, 可以在景区的游客中心内设置多媒体投影, 播放禁止对游客开放的世界遗产核心区的风光片。

2. 深入学习型科普旅游产品。

赤水丹霞地质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肯定, 组织以丹霞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和科学考察可以使赤水成为丹霞地貌专题研究的一个国际性基地, 从而带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赤水丹霞地质地貌和生态过程的关注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就为在赤水丹霞开发深入学习型旅游产品提供了契机。通过对步道沿线标识标牌, 展示中心多媒体和讲解员解说词中的科普知识进行丰富完善, 可以让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在旅游沿途观察丹霞绝壁、石柱、飞瀑及生态体系的同时对丹霞地貌有深入的学习。同时加强赤水桫椤博物馆、在建的中国丹霞—赤水展示中心建设, 完善解说牌、展品、多媒体、沙盘等硬件设施, 发挥其科普旅游的窗口作用。

3. 游客参与型科普旅游产品。

游客参与式旅游在强调游客自身体验感的同时也使游客自身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使游客的旅游行为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而非仅仅是旅游景色的看客。例如, 可以在景区内部休憩处设计DIY创意陶吧;在瀑布跌潭浅滩处设计摸鱼池;在提名地缓冲区边缘设计攀岩、探险旅游线路等, 让游客在身体力行中体会景区科学价值的意境、知识与魅力。

六、结语与讨论

在实施科普旅游项目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游客的破坏作用, 同时还应重视对研究区资源原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 限制游客数量, 避免景点的超负荷经营。本文是一个初步性的设计研究, 希望借此引发景区管理者的重视, 推动科普旅游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丹, 刘元晨.对沈阳科普旅游开发的思考[J].产业经济, 2007, (5) :239-40.

[2]杨明德.贵州丹霞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旅游资源评价[J].经济地理:增刊, 1999, (19) :19-28.

[3]陈建庚.贵州赤水丹霞地貌及旅游资源评价[J].经济地理:增刊, 1998, (18) :102-108.

[4]陈浒, 熊康宁, 任晓东, 刘寅, 汪小春.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的生物多样性及其遗产价值[G]//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 2009:161-166.

科普旅游 篇7

3月26日, 春日艳阳, 一扫阴雨雾霾。春暖花开, 花红柳绿, 桑果垂挂, “2016广州增城湖心岛首届桑果科普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湖心岛旅游景区隆重举行。本开幕式由广东省伦教蚕种场和增城市安达国际旅行社共同举办,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广东天勤蚕业有限公司、广东省伦教蚕种场、广东省蚕学会、广东省茧丝绸行业协会、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商会以及广州市增城区旅游发展中心、正果镇人民政府、增城区农业局、增城区文体旅游局、增城区科学技术协会、正果镇汀塘村委、增城市安达国际旅行社、广州市正果湖心岛旅游风景区、正果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正果亲子农场、广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等单位及领导和一千多名游客参加了这次盛会。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李惠华副总经理发表了重要讲话, 充分肯定了广东省伦教蚕种场在我省率先开始桑果观光采摘、健康食品品尝、科普文化教育、休闲体验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发展新模式探索的成功经验。他指出:湖心岛桑果科普文化园的建成与发展符合增城区北部“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的发展要求, 将直接带动正果镇及其周边旅游业的人气, 增加当地村民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推动增城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 蚕桑、丝绸文化的宣传和教育的普及, 将为蚕桑业更好地发展提供基础, 为深入贯彻“一带一路”的政治理念提供平台, 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亲蚕礼” (皇后亲蚕仪式) , 表演了系列舞蹈“蚕宝宝的故事”、“丝绸之路”等传扬丝绸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的传统节目。并宣布为期两个月的“2016广州增城湖心岛首届桑果科普文化旅游节暨青少年科普作文、绘画、手机摄影大赛”活动正式开始。开幕式结束后, 有关领导还现场参观了湖心岛桑果科普生态文化园, 并就桑果园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入合作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交流。

广东省伦教蚕种场携在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镇连续五届举办桑果文化旅游节的成功经验, 于2015年又在广州增城湖心岛旅游景区建成了100多亩的集农业休闲观光、低碳养生、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都市科普生态农业旅游桑果园基地。目前园区共建有80多亩的桑果采摘体验区、20多亩的科普文化教育区和1 000多平方米的综合产品展示区, 种植的桑果有紫桑果、红桑果、白果桑、无核桑果、长果桑等十多个品种。广东省伦教蚕种场希望通过农业生态旅游模式的探索和此次桑果科普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 进一步走出一条“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路, 通过深入挖掘蚕桑丝绸文化内涵, 用旅游体验传承蚕桑丝绸文化的同时,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几年的发展, 目前广东全省的桑果文化旅游已经是遍地开花, 实践证明这种创新模式是成功的。

科普旅游 篇8

1 阳原县泥河湾在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约在200多万年至2万年以前, 在今天的河北阳原和山西大同一带曾经是一个面积为9000平方千米的“桑干古湖”。湖边生存着远古时期的动植物和古人类。阳原县的泥河湾地区就位于这个“古湖”的东北部。

20世纪20年代初, 这一地区的湖积地层和动物化石开始被发现, 并用“泥河湾”命名。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我国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工作, 在阳原县发现了大量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存。目前, 阳原县泥河湾地区是世界上探索人类起源及其演变的经典地区, 也是世界上古人类文化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同时还是世界上旧石器文化最为连贯、考古序列最为完整的地区。地质学、古人类学领域的则把阳原县泥河湾地区称为“中国第四纪地质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的圣地”、“东亚地区的奥杜韦峡谷”、“东方人类的故乡”。

阳原县的泥河湾地区在古地质、古人类研究方面的重要地位, 使其在科普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尤其是在地质旅游和考古旅游两个方面。通过开展这两个方面的科普旅游, 在满足游客旅游好奇心的同时, 还可以普及有关古地质、古人类方面的科学知识。还可以通过来此地旅游, 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2 泥河湾科普旅游的SWOT要素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决策的工具。在这种分析方法中, S代表Strength (优势) , W代表Weakness (劣势) , O代表Opportunity (机遇) , T代表Threat (挑战) 。其中, S、W是内部因素, O、T是外部因素。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战略决策, 主要是通过系统罗列分析对象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的机遇与挑战等要素, 然后对这四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匹配, 从而形成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等组合方式。最后决策者依据战略目标, 选择适合的战略组合方式。

2.1 优势因素分析

2.1.1 科普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到目前为止, 阳原县泥河湾地区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共发现遗址160多处, 年代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和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之多、密度之高, 全世界绝无仅有。泥河湾地区还拥有非常完整的湖积低层的地质风貌, 是人们了解远古时期地质变迁的绝佳场所。

2.1.2 开展科普旅游的内容特色鲜明

阳原县泥河湾科普旅游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质旅游和考古旅游。在泥河湾地区有着许多非常壮观的湖积底层剖面和类似土林的景观。小长梁台地前缘因古湖湖底抬升后所形成的“千沟万壑”也是非常壮观。这些都能让那些爱好地质考察的游客“大饱眼福”。阳原县泥河湾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场所, 每年都有许多相关的文物考古部门在这里进行长期的文物发掘工作, 这也为那些爱好考古的游客提供非常多的近距离接触考古现场的机会。

2.1.3 具备了一定的开展科普旅游的基础设施条件

位于阳原县县城的泥河湾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旧石器时代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对泥河湾出土的动物化石、古人类的石器文物进行集中展出, 并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再现古人类生产生活的历史情形。在泥河湾的另一个重要遗址点——小长梁遗址, 则建有从台地顶面通往遗址挖掘点的490米木制栈道。另外, 通往小长梁、马圈沟、虎头梁等重要遗址点的柏油公路已经建成。这些都使得开展科普旅游具备了较好的交通条件。

2.2 劣势因素分析

2.2.1 旅游的可体验性存在明显不足

开展科普旅游的关键主要是如何让游客体验科学的乐趣。但这又往往成为开展科普旅游的障碍。就拿泥河湾科普旅游来说, 旅游体验效果与地质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直接相关。目前, 除泥河湾博物馆之外, 其他遗址点的相关专业讲解说明几乎没有。普通游客面对一个个的“土坡”、“土坑”, 很难从中看出什么“名堂”来。

2.2.2 当地旅游开发总体水平较低

由于地处偏远, 过去来阳原县泥河湾的主要是研究古地质、古人类考古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各方面的关注点也都在考古发掘上。近年来, 在发展经济的大背景下, 阳原县在开展泥河湾旅游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投入, 但也主要集中在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 而与旅游本身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还没有或没有建成。导游队伍的组建和培训、旅游纪念品开发等也都没有起步。

2.3 机遇因素分析

2.3.1 阳原县政府决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近年以来, 阳原县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产业, 投入巨资进行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这其中的“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计划投资38亿, 重点打造小长梁纪念广场、东谷坨知识性园区、马圈沟趣味性园区三大功能区。项目建成后, 将进一步提升泥河湾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动阳原旅游产业迈上新台阶。

2.3.2 与周边地区的旅游整合具有良好的前景

目前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辖区内有多个旅游的热点地区, 如崇礼县的生态休闲游、张北县的坝上草原游。阳原县与这些旅游热点地区都要公路相连, 因此, 通过与这些地区的旅游线路进行整合, 就可以把游客引领到阳原县来。

2.3.3 社会大众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游山玩水”式的旅游也越来越失去兴趣, 而像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新的旅游业态受到更多游客的追捧。这种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为科普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只要安排合理周到, 那些求新求异的游客自然就会对科普旅游感兴趣。

2.4 挑战因素分析

2.4.1 开展科普旅游与遗址保护之间存在矛盾

阳原县的泥河湾地区是探索中华民族起源的重要地区, 其首要任务是保护。长期以来, 由于主要是科研、考古人员来往这个地区, 整个泥河湾地区的保护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如果要发展旅游产业, 大量的游客来到这一地区, 如不加以严格规范, 就有可能给遗址保护、石器和化石的地下埋藏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因此, 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是阳原县发展科普旅游产业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2.4.2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阳原县周边有许多旅游的热点地区。这对于阳原县发展科普旅游产业来说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目前, 周边地区开发的旅游项目都已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因此, 阳原县发展旅游产业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

2.4.3 旅游开发所需的投资较大

阳原县是一个农业县, 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阳原县发展旅游产业所需要的资金也主要来自省、市或国家的财政拨款。这种依靠“输血”进行发展的状况, 使其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存在不足。

3 泥河湾科普旅游的SWOT组合发展策略

阳原县开展泥河湾科普旅游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其旅游产业的发展仍比较落后。通过SWOT要素交叉分析, 我们在认清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科普旅游发展战略的努力方向。

3.1 SO战略组合:制定泥河湾科普旅游宣传策略

阳原县具备开展泥河湾科普旅游的资源优势, 而周边县市拥有旅游的热门景点, 拥有大量的游客客流。因此, 阳原县政府要牵头制定有效的旅游宣传策略, 把泥河湾的“名声”传出去, 让更多的人知道泥河湾, 想来泥河湾。

3.2 W0战略组合:开展泥河湾科普旅游的项目设计

旅游要搞得好, 最重要的是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鉴于泥河湾旅游本身的旅游体验性不好的现状, 阳原县在大力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要根据旅游资源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项目设计, 让游客来泥河湾有“不虚此行”的感觉。例如,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再现远古泥河湾的风貌, 就可以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3.3 ST战略组合:与周边县市进行差异化旅游竞争

对于阳原县来说, 其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科普旅游资源。因此, 在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 就要把重点放在开展泥河湾科普旅游上。这样做的好处是, 一方面可以与周边县市的休闲游、草原游形成错位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进行泥河湾科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由, 获得上级政府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

3.4 WT战略组合:创新性地应对科普旅游发展中的挑战

目前, 阳原县的旅游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旅游开发与遗址保护存在着矛盾。由于泥河湾是东方人类重要的起源地, 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没有找到答案, 因此阳原县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这就要求阳原县要解放思想, 在旅游创新方面多做文章, 使开展的科普旅游项目既不影响泥河湾地区的保护与考古勘探, 又能使游客具有好的旅游体验。2015年6月, 在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中的一些让公众参与考古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总之, 阳原县拥有丰富的科普旅游资源, 也初步具备了开展相应科普旅游项目的基础性条件。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总体的旅游发展水平比较低, 且存在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面对这样的形势, 阳原县应该充分利用旅游越来越热的良好机遇, 通过进行科普旅游项目设计与开发, 提升游客的科普旅游体验, 才能把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际的旅游产业优势, 从而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拥有丰富的科普旅游资源。通过借助SWOT分析方法, 文章在分析了阳原县在发展泥河湾科普旅游上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 提出要制定积极的宣传策略、开展科普旅游项目设计、与周边地区进行差异化竞争、创新发展科普旅游等开展泥河湾科普旅游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泥河湾,科普旅游,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郗新明.SWOT分析应用[J].经济师, 2010 (4) .

[2]刘晓静, 梁留科.国内科普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3 (5) .

上一篇:语言与文化的结合下一篇:新课程下的英语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