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性试验

2024-10-07

皮肤过敏性试验(共9篇)

皮肤过敏性试验 篇1

1 原因

1.1 药物的自身因素

(1) 药物生产的问题。虽然与过去相比, 现在制药企业科技先进, 但是由于制药企业良莠不齐、水平千差万别, 有些药物生产厂家制作工艺差, 对药物的生产把关不严, 导致药品所含杂质多, 皮试后易出现假阳性反应。 (2) 储存方面的问题。皮试液一般都要求现配现用, 对青霉素的要求更是如此。有的时候护士为了省却麻烦而把皮试液存放在常温下或冰箱内, 但如果存放时间过长或储存温度过低亦可导致皮试阳性率的增加。

1.2 操作者的因素

(1) 操作者的心理因素。由于一些护士对某些药物过敏反应的后果有着太过严重的认识, 所以有些护理人员在判断皮试结果时过于小心谨慎, 对皮试可疑阳性者不做对照试验或对皮试后出现的应激反应不进行综合分析而是简单地一概认定为阳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皮试阳性率的增加。有的时候由于护理人员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心绪不宁、烦躁, 也会使其工作出现偏差。 (2) 操作者的手法因素。任何一项护理操作都有着严格的规范与流程。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也是导致皮肤过敏试验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原因。由于护理工作者的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不同, 有时会出现一些诸如:皮试液浓度过高、皮内注射针尖过长、过粗、对剂量把握不准, 导致注入量过多、皮试前未把针梗内残留的空气排尽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皮试阳性。

1.3 受试者的因素

(1) 受试者的心理因素.有些患者心理过分紧张导致皮试后出现面色苍白、恶心、甚至发生晕倒等“晕针”现象。极易与过敏性休克相混淆。 (2) 受试者的自身问题。有些患者身体虚弱, 其它疾病还未痊愈或在饮酒之后做皮试都有可能出现假阳性反应。有些病人则对乙醇消毒液过敏, 有的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在使用某些如阿托品、山莨菪碱、氢化可的松、葡萄糖酸钙等药物后, 全身或局部皮肤血管扩张、发红、皮温高, 也容易误判为皮试阳性。 (3) 受试者的外力因素。有些患者在皮试以后总觉着皮丘部位有异样的感觉, 因而时不时地去搔一下或挠一下, 或者有的时候袖口比较紧导致袖口在皮丘上摩擦引起皮丘变红或留下搔抓的痕迹而被判断为皮试阳性。

1.4 其他因素

夜间光线不足, 或是在冷光灯的照射下使皮肤变白, 则容易被判断为皮试阳性。

2 对策

(1) 保证药品质量。要求医院药剂科在进行药品采购时要选择那些产品信誉度高、质量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药品。要制定实施药品跟踪制度, 针对每一种药品的实际使用结果做好详细记录, 以便于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 还要严格规范药品贮藏制度。不同药品的贮藏时间、温度、感光度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一定要严格做好药品分类贮藏工作。

(2) 提高操作者的自身素质。 (1) 调整好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引导护士对待病人应有足够的耐心, 在皮试可疑阳性的情况下应用生理盐水重新做对照试验。要纠正她们那种“宁左勿右”的错误思想,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水平。广大护理工作者位于医疗一线, 其护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的高低。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 用心操作, 细心观察。对于注射针尖的长短、粗细以及进针的深浅、量的多少都必须严格掌握。对皮试后患者出现的全身反应要严格区分是过敏反应还是应激反应, 尽管两种反应有某些相似之处, 但就皮试结果来说是不一样的。

(3) 降低受试者自身对皮试阳性率高的影响。 (1) 仔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提醒患者不可隐瞒, 要把已知的真实情况详细告知护士。在使用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之前, 一定要接受皮肤过敏试验并尽可能避免空腹。 (2) 受试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皮试结果, 更有助于身体健康。因此, 受试者要心情开朗、自信乐观, 避免紧张情绪。护士则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工作。 (3) 做好皮试宣教, 告知患者皮试注意事项, 避免搔抓摩擦等影响皮试结果的动作发生。

(4) 合理安排皮试时间。积极与医生交流沟通, 在非病情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在夜间开皮试医嘱。我们相信,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更细心、更专业, 药物敏感试验假阳性状况发生率一定会有所降低。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2]汪复, 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林菊英.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4]余爱珍.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5]夏翠华.青霉素过敏反应机理及过敏试验研究近况[J].中华护理杂志, 1994, 29 (11) :682~683.

[6]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基础护理学》编写组.基础护理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79.

皮肤过敏性试验 篇2

脸部皮肤过敏怎么引起的 脸部皮肤过敏的发生和防治。Jin Fumin小编详细为您讲解,希望对您有真正意义上的帮助

脸部皮肤过敏,常常表现为面部皮肤发红,发炎,起粟粒样小红疙瘩,甚至脱皮、流黄水,细菌感染还会化脓,既严重影响美观,又造成病痛。

为什么会发生过敏反应,而造成每个人过教反应的物质又各不相同呢?医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对某种物质发生过敏的人,他(她)的血液里含有某种特殊的物质,从而造成他自己特有的过敏反应。专家们把引起过敏反应的外来物品叫做过敏原,把体内对过敏原起反应的物质叫做反应素。反应素是一种特殊的抗休球蛋白,叫做免疫球蛋白E,就是这种物质形成了某些人的过敏反应体质。人们在初次接触某种过敏原的时候,促使体内形成一些特殊的浆细胞,这种细胞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E分子,经血液循环散布到全身,附着在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喊性粒细胞上。当过敏原,比如羽毛,药物或花粉,吸进人体以后,就被弃粘膜的分泌物迅速消化为10多种抗原蛋白质。当过敏原被第二次吸入人体的时候,每一个抗原蛋白质分子就和一个免疫球蛋白E分子拉起“手”来,使细胞放出一种主要是“组织胺”的物质,从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人体就出现皮肤红肿等一系列过敏性反应。

有些青年不断变换化妆品的使用,使皮肤来不及调整,引起皮肤

焕活抗敏方案

Jin Fumin——过敏体质修复专家

过敏反应。特别是使用各种护肤霜、营养霜等发生脸部皮肤过敏时,应即停止使用一段时间,用温热毛巾洗敷脸部,让皮肤得到一段时间的休息、调整。要避免烈日暴晒和冷热风猛吹。严重时可请医生诊治,或服些过敏性药物。主要是服些抗组织胺药物,如异丙嗦、金芙敏等。经过治疗和护理,过敏反应会逐渐消失的。

皮肤过敏性试验 篇3

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6月我科共发生5例皮试不良事件,2例为未及时观察皮试结果而导致再次皮试;1例患儿住院第2天,医生改用β-内酰胺类药物静脉滴注但皮试医嘱未同时开出,护士在未予皮试的情况下即给予了该药静脉滴注导致不良事件;1例为未观察皮试结果,护士未仔细查对而仅凭印象执行该药物的输注(该患儿皮试结果判断为阳性);另1例为青霉素未予皮试即给予了静脉滴注。以上事件均因发现及时未对患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5例中3例不良事件的当事人为新入科护士,1名入科3个月,1名入科5个月,1名入科10个月。事件发生后护理安全委员会经调查、分析、讨论并制订了皮试安全管理措施,自2009年7月起在儿科病房实施后,未再发生皮试不良事件。

2 皮试安全管理措施

2.1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随着我国法制的完善和健全,人们的法律观念日益增强,医疗护理工作中碰到的纠纷与法律问题越来越多。为确保护理行为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避免发生纠纷,护士必须学习相关基本法律知识,在护理实践中真正做到遵法、执法,切实有效地维护患者和自身权益[2]。科室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责任意识及严谨的工作作风,规范护理行为。

2.2 加强新入科护士的安全教育,提高职业风险意识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名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3]。新入科护士年资浅安全意识不强,因此我们要把皮试安全教育作为儿科输液治疗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培训。指定在本科工作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业务能力强的资深护士作为老师,对新入科的护士进行包括查对制度、皮试液的配制及标准操作流程、皮试注意事项及安全管理措施等培训。培训后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考核,直至考核合格。

2.3 查对环节的管理

我院实行双输液卡双签名制度,即输液卡一式打印2份,1份在配药室按床号顺序夹在大板夹的一侧,另1份与输液瓶一起同时挂在患者床头。核对者应认真核对医嘱,对所有患者需先行皮试才能输注,对已行皮试者用蓝笔在该组液旁注明“皮试(-)”,未做者用红笔注明“皮试()”。并抄写皮试执行卡,一式2份,1份夹在配药室输液卡大板夹的另一侧,另1份夹在护理警示标识上,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性别、皮试种类。电脑班录入完医嘱后对全病区临时医嘱执行情况进行查对,下午检查当天皮试执行卡,并将皮试结果记录于皮试登记本及病历中,以杜绝错、漏。

2.4 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

统一制作大小8 cm×14 cm,厚度为0.3 cm的长方形过塑纸质护理警示标识,皮试类有“青霉素过敏”(用白底红字),“皮试中”(白底黄字)两种。执行护士并取回并保留1年以备查阅,治疗室输液卡皮试标记及执行卡也分别记录观察时间。

2.5 输液加药环节的管理

加液体前对所有需先行皮试才能输注的药物进行认真核对,该组液体旁均须注明有“皮试(-)”的标识,如有疑问者核实后才能执行。一式2份执行卡,分别夹在治疗室及病房的醒目位置,方便护士查看,也起到提醒护士及时观察试验结果的作用。

2.6 重视对患儿及家长的宣教

患儿对注射等操作普遍存在恐惧心理,护士应和患儿交流,给予鼓励,减轻其恐惧感。向患儿家属讲解皮试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并告知观察时间。如出现护士因护理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巡视和观察皮试结果,可按床头呼叫器及时呼叫护士。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反映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治疗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4]。皮试是儿科常用的且风险较高的护理技术操作,其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常因相关环节管理不到位或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因素而导致皮试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应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重视环节管理,包括从医嘱的查对、执行,到记录的各个环节,以杜绝错漏发生。周虹等[5]报道,在皮试中应用定时器报时,能起到及时观察试验结果的作用,但婴幼儿易被突发的声音所惊吓,且抗生素作为感染性疾病的首选治疗药物在儿科应用非常广泛,皮试使用率较高。因此我院儿科未使用闹铃提醒,而是充分应用皮试执行卡和护理警示标识,一方面警示护理人员及患儿家长该患儿正在皮试观察中,应注意勤观察、勤询问;另一方面也可起到提醒护理人员及时观察皮试结果的作用。实践证明,我们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切实可行,未再发生皮试不良事件,值得临床借鉴。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病房皮肤过敏试验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方法 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改进工作流程,应用皮试执行卡和护理警示标识。结果 自实施皮肤过敏试验安全管理措施后,无皮肤过敏试验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在儿科病房实施皮肤过敏试验安全管理,能有效避免此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儿得到安全的治疗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儿科病房,皮肤过敏试验,安全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9.

[2]周克雄.护理学导论[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65.

[3]黄英.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及对策[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17-18.

[4]唐秀花,张君红.影响护理安全的隐患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3):69-70.

皮肤过敏怎么治 篇4

过敏原是过敏发生的必要条件,离开了过敏原就可以避免过敏的发生,这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办法,但不是对所有的过敏病人都有用。

2、抗组胺治疗

医院常用的治疗过敏的方法就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敏克、开瑞坦等等。

3、使用激素

激素对过敏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但副作用太大,不能多吃。尤其是全身给药,会造成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骨质疏松等。

因此,只能在病情严重时暂时控制一下病情,常用激素还会严重损伤肝脏、肾脏等内部器官。

4、脱敏疗法

运用机体抗药性的原理,如果机体对某种过敏原逐渐适应了,那么这种过敏原就不会再导致机体过敏。

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皮肤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例1:患儿女性, 7岁7个月。不明诱因出现皮疹, 初期臀部及双下肢有皮疹, 1天后皮疹增多, 并出现双侧小腿硬肿疼痛, 2天后给与治疗无明显好转, 并出现双颧部小而分散的瘀点式荨麻疹样皮疹, 呈对称性, 高出皮肤, 伴双下肢渗出性水疱样皮损, 面积为4cm×6cm, 趾间有皮肤坏死。例2:患儿女性, 8岁。由不明原因出现双下肢红色斑丘疹。例1出院时, 皮肤无色素沉着, 水肿消失;例2皮肤已经结痂, 留有色素沉着。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病情急性期出血多应卧床休息。由于皮肤坏死、溃疡、部分有水疱, 使病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受到极大痛苦, 影响患儿食欲。应加强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其思想顾虑, 使其克服恐惧、悲观的情绪, 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治愈。

2.2 预防感染

2.2.1 保证营养供给。

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免动物蛋白饮食。食物中的某些动物蛋白和辛辣等刺激性调料常可使病情加重瘙痒, 故应酌情禁食鱼虾、牛羊肉、蛋类及辛辣食品, 或试吃其中某一种食物, 如不引起上述某一种症状, 方可食用。观察和寻找过敏原, 以协助病因治疗。腹型紫癜患儿应给予免动物蛋白, 无渣米汤或流食 (注意多补充植物蛋白) , 腹痛、肠道出血量多时应禁食, 给予静脉输液。肾型紫癜患儿应给予免动物蛋白低盐饮食, 对怀疑可引起致病的食物, 应避免应用。注意饭菜营养调配, 保证色香味俱全, 调动患儿的食欲。

2.2.2 注意保护性隔离。

由于病人治疗时应用了激素, 机体抵抗力低下, 故应减少探视人员, 探视人员应戴口罩, 必要时患儿住单人病房。急性期注意卧床休息, 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

2.2.3 保持皮肤清洁。

由于皮肤严重破损及应用大剂量激素, 因此防止皮肤破溃处感染尤为重要。过去我们只是在破损处保持皮肤局部干燥、清洁, 无破损处涂以炉肤洗剂。该2例病人均采用保持皮肤清洁, 洗漱时避免摩擦、碰伤, 破溃处应及时应用络合碘每日3次进行擦拭, 防止出血和感染。络合碘无刺激, 可用于粘膜, 有止痒、杀菌、消炎的作用。经过7天的应用, 破损、渗出明显改善, 有结痂形成。患儿夜间能安睡, 白天能配合护士的叮嘱不乱抓, 因为患儿年龄小, 易于用手搔抓皮肤, 易导致全身败血症, 晚上睡觉应保护水疱不要破损。及时为患儿更换柔软衣物, 清洁皮肤, 更换干净的床单, 必要时给衣物床单消毒。

2.2.4 药物。遵医嘱给与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治疗, 给与络合碘涂足部水疱。

2.3 出院后护理

2.3.1 饮食。

患儿饮食结构要严格按医嘱执行, 近期应避免异种蛋白的摄入, 切勿暴饮暴食, 含动物蛋白质的食物应一样一样来添加, 观察和过敏原。

2.3.2 适当增加运动, 注意增减衣物, 避免呼吸道感染。

2.3.3 向病人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3 结语

目前根据临床发现在大量应用激素及皮肤严重破损情况下, 应用络合碘可降低继发感染率, 促进破

消疤软膏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研究 篇6

消疤软膏系由牡丹皮等药味制成的复方制剂, 原方为临床经验方, 具有活血柔皮, 除湿止痒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灼伤或手术后的增殖性疤痕。为探讨消疤软膏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参照中药、天然药物刺激性和过敏性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2,3], 进行家兔皮肤刺激性和豚鼠主动皮肤过敏试验, 观察给药局部和全身性反应情况。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Leica RM 2145半自动组织切片机, OLYMPUS双目显微镜, 图象分析报告系统。

1.2 实验药物

消疤软膏、软膏基质, 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中试中心提供, 规格为20g/支, 批号080901。2, 4-二硝基氯苯, 化学纯, 上海试剂一厂生产, 批号2000-01-01。

1.3 实验动物

日本大耳白兔, 一级, 体重2~2.5kg, 雌雄各半;豚鼠, 英国种, 一级, 体重250~300g, 雌雄各半。均由四川省实验动物专委会养殖场提供, 动物质量合格证:SCXK (川) 2008-14号。

2 方法与结果

2.1 消疤软膏多次涂药对皮肤的刺激性试验

选用白色家兔24只, 雌雄各半。于给药前1天将家兔背部脊柱两侧用电动理发剪去毛, 去毛面积约150cm2 (15cm×10cm) 。将家兔分为6组, 每组4只, 雌雄各2只。采取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试验观察。将①~③组作为家兔完整皮肤试验组, 分别作为消疤软膏高、中、低3种剂量组, 将消疤软膏涂搽于试验用家兔背部左侧去毛区, 剂量分别为8g/kg、4g/kg、2g/kg (高、中、低3种不同剂量以不同给药频次进行剂量调整, 每天分别涂搽4次、2次、1次, 每次均为2g/kg) , 而在背部右侧去毛区同法涂搽相同剂量的乳膏基质作为对照。涂搽乳膏或乳膏基质后用层消毒纱布覆盖于涂药部位, 用胶布加以固定。④~⑥组在各家兔背部两侧脱毛区用粗砂布将皮肤擦伤, 仅擦伤皮肤表面, 以轻度渗血为度, 作为家兔破损皮肤试验组, 分组及给药同完整皮肤试验组。对①~⑥组家兔每天用药1次, 连续7d, 停药后再观察7d。除每天换药时仔细观察和记录每日的皮肤红斑及水肿情况并按照表1标准进行评分外, 还应观察涂搽部位是否有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或皮肤菲薄等情况。计算出平均分值, 按照表2进行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

试验结果见表3。

从表3可见, 在①~③组家兔完整皮肤试验中, 以消疤软膏高、中、低3种剂量 (8g/kg、4g/kg、2g/kg) 对家兔完整皮肤涂搽后, 与涂搽等量乳膏基质的对侧皮肤比较观察, 在皮肤连续涂搽用药7d及停药7d内, 均未见皮肤出现红斑和水肿等情况。经对家兔完整皮肤的组织形态进行病理学检查, 亦均未见有明显的毒性刺激性损伤作用。皮肤表皮完整, 未见炎细胞浸润、水疱、溃疡等病变, 真皮未见充血。在④~⑥组破损皮肤试验中, 以消疤软膏高、中、低3种剂量 (8g/kg、4g/kg、2g/kg) 对实验家兔破损皮肤涂搽后, 与涂搽等量乳膏基质的对侧皮肤比较观察, 在1~5d内, 各组家兔皮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和水肿现象, 尤其以皮肤损伤后24~48h内较为明显, 根据表2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属于中度刺激性。2d (48h) 后逐步减轻, 4d后明显消退, 6d后红斑和水肿现象完全消退, 未出现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或皮肤菲薄等情况。消疤软膏高、中、低3种剂量组在不同时间 (1~14d) 对皮肤的刺激性强度, 分别与涂搽乳膏基质的对侧皮肤比较, 经统计学 (t检验) 处理, 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说明消疤软膏高、中、低3种剂量组家兔破损皮肤在1~5d内出现的红斑和水肿现象是由于皮肤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 而不是用药所致。经对家兔破损皮肤的组织形态进行病理学检查, 亦均未见有明显的毒性刺激性损伤作用。皮肤表皮完整, 未见炎细胞浸润、水疱、溃疡等病变, 表皮角化层轻度变薄;真皮未见充血。

注:消疤软膏各剂量组在连续用药后不同时间对皮肤的刺激性强度, 分别与相应时间乳膏基质对照组比较, 经统计学 (t检验) 处理, 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2.2 消疤软膏对豚鼠皮肤的过敏试验

将白色豚鼠30只按体重及性别随机分成3组, 每组10只 (雌雄各半) 。第1组给予试药物消疤软膏剂, 第2组空白对照组给予消疤软膏的基质, 第3组阳性对照组给予1% 2, 4-二硝基氯苯。于给药前24h, 用电动理发剪剪去家豚鼠背部两侧被毛, 去毛区范围每侧约9cm2 (3cm×3cm) 。取受试物0.5g涂在动物左侧脱毛区, 用一层油纸及两层纱布覆盖, 再以无刺激胶布封闭、固定。将动物分笼饲养, 持续6h。第7天和第14天, 以同样方法各重复致敏1次, 共计3次。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作相同方法的给药处理。于末次给受试药物致敏后14d, 将受试药物消疤软膏0.5g涂于豚鼠背部右侧脱毛区;空白对照组涂搽消疤软膏的基质0.5g;阳性对照涂搽1% 2, 4-二硝基氯苯。各组保留药物6h后再去掉药物, 即刻观察, 然后于24、48、72h再次观察豚鼠皮肤过敏反应情况。按表4记录各时间豚鼠皮肤过敏反应分值, 计算皮肤过敏反应程度的分值, 按表5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评价消疤软膏的致敏性程度。

试验结果见表6。

从表6可见, 在激发接触受试药物消疤软膏 (或乳膏基质, 或2, 4-二硝基氯苯) 后6、24、48、72h, 第3组阳性药物对照组 (1% 2, 4-二硝基氯苯) 豚鼠皮肤出现明显溃烂、红斑或水肿;其皮肤组织形态经进行病理学检查, 可见表皮角化层变薄, 部分动物表皮角化层缺失, 少数动物可见到急性小溃疡灶、炎细胞轻度浸润等病变, 即呈现显著的过敏反应性炎症损伤性表现。根据表4皮肤过敏反应程度的评分标准和表5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 有高度的致敏作用。第1组 (消疤软膏剂) 和第2组 (消疤软膏的基质) 在激发接触后6、24、48、72h均未见豚鼠皮肤出现溃烂、红斑或水肿;其皮肤组织形态仅部分动物皮肤可见表皮角化层轻度变薄, 但未见炎细胞浸润、水疱、溃疡、充血等病变。结果表明消疤软膏及乳膏基质外用接触豚鼠皮肤后均无致敏作用。

3 结论

消疤软膏及基质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见明显的毒性刺激性损伤作用, 对豚鼠皮肤外用接触后无致敏作用, 研究表明, 消疤软膏用于临床外用是基本安全的。

参考文献

[1]贺光照.增殖性疤痕治疗及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1992, 17 (4) :321-324.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Z]GPT4-1.中药、天然药物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S].2005.

皮肤过敏性试验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4例过敏性紫癜 (皮肤型) 患儿, 其中男44例, 女40例, 平均年龄为 (6.7±1.4) 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和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 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患儿出现皮肤斑点、出血性紫癜以及多形性皮肤;通过血液学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和尿液均正常。剔除伴随有胃肠道炎、肾脏损伤、关节炎以及混合型过敏性紫癜等病例。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案

观察组患儿给予自拟中药治疗, 主要方药包括黄芩10g、蝉蜕12g、连翘10g、赤芍10g、牡丹皮10g、白芍10g、丹参10g、生地黄12g、紫草15g、川芎12g、白茅根15g、甘草10g等进行加减治疗, 用水煎服。4岁以下的患儿每天服用1/2剂, 分3次服用, 同时冲服1.5g水牛角粉, 每天1次;4岁以上的患儿每天服用1剂, 分3次服用, 同时冲服1.5g水牛角粉, 每天1次。1个疗程为10天, 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患儿给予氯雷他定5~10mg/次, 每天口服1次, 并同时给予2g维生素C+10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 每天1次, 静脉滴注, 1个疗程为10天, 持续治疗2个疗程。对上述两组患儿接受治疗时的紫斑消失情况、皮损恢复情况及皮肤出血点情况等进行对比观察, 并做好记录。

1.2.2 疗效判断

临床疗效判断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治愈:指患儿经过治疗皮肤的紫斑点消失, 没有新出血点, 皮损症状得到缓解。有效:指患儿经过治疗皮损症状减轻, 皮肤斑点淡化, 皮肤出血有所减少。无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皮肤斑点、皮损症状以及皮肤出血症状均未得到改善, 甚至加重。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使用t检验计量数据, 使用χ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存在显著差异性 (P<0.05) , 见表1。

观察组患儿紫斑消失时间、皮肤出血减少率、皮损恢复时间及疾病复发率上均优于对照组患儿, 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2。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n)

3 讨论

中药自拟处方中黄芩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等功效;白茅根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紫草具有止血、凉血功效;牡丹皮和赤芍具有活血通络以及凉血散瘀的功效;生地黄具有凉血止血和养阴清热功效;蝉蜕能对变态反应进行有效的抑制;丹参具有抗过敏和活血的功效;连翘可以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性;川芎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甘草能够对诸药进行调和。各方药联合使用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以及消淤散结等功效, 用于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较好[4,5]。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7%, 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4.2%,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存在显著差异性 (P<0.05) ;观察组患儿复发率、皮损恢复时间、紫斑消失时间以及皮肤出血点减少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 存在显著差异性 (P<0.05)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了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 (皮肤型) 疗效显著, 复发率较低,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 (皮肤型)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过敏性紫癜 (皮肤型) 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儿给予中药自拟处方口服治疗, 对照组患儿给予氯雷他定口服并同时采用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 (P<0.05) 。结论: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 (皮肤型) 疗效显著, 降低了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小儿过敏性紫癜,皮肤型紫癜,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荣艳霞.解毒化斑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 (皮肤型) 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31 (29) :312-313.

[2]黄亚平, 黄卫良, 张喜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45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 2011, 09 (05) :165-166.

[3]马森林, 宋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 16 (11) :217-218.

[4]王斌.山莨菪碱加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35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08 (05) :159-160.

皮肤过敏性试验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9 月—2015 年2 月我院接收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62 例, 其中男106 例, 女56 例;年龄在12 岁~75 岁, 平均年龄为 (34.9±7.2) 岁。

1.2 护理方法

1.2.1 入院时心理干预 护士主动接待患者, 帮助患者摆放好相应物品, 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和注意事项, 让患者尽早熟悉病房环境。对评估存在中度和轻度焦虑和抑郁的患者, 由心理护理小组成员作为其责任护士, 负责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

1.2.2 住院期间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讲解其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 叮嘱其切勿对皮肤进行搔抓, 不可用热水进行烫洗。饮食以清淡为主, 不可进食冰凉、辛辣食物, 戒除烟酒等。另外, 临床护理人员要为其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且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1.2.3 行为干预 临床护士正确指导其放松训练, 采取腹式呼吸, 并且让其听轻柔的音乐, 使其感觉到平静和放松。另外, 对于伴有焦虑和抑郁的患者, 要正确指导其肌肉放松训练, 进而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缓解。

1.2.4 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时, 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明确告知其坚持服用药物和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不可自行停止服用药物或者增减药物, 不可使用医嘱以外的一切药物。另外, 患者回到家中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 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使自身机体免疫力明显提高, 不可过度疲劳。例如, 在整个治疗期间的病情反复发作和病情随着季节变化的特点, 消除其顾虑和担心, 亲属和朋友要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寻求社会支持, 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

1.3 临床观察指标 焦虑自评量表:其一共包括有20 个项目, 主要评定根据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发生的频度;抑郁自评量:按照相关症状发生的频度进行评定。上述两种量表分别有20 道题, 共100 分, 重度抑郁或者焦虑:>70 分;中度抑郁或者焦虑:60~69 分;轻度抑郁或者焦虑:50~59 分;正常:50 分以下[2]。

2结果

162 例患者在进入医院时, 存在轻度和中度焦虑患者137 例, 占84.57%;存在轻度和中度抑郁患者130 例, 占80.25%。162 例患者在出院时, 存在轻度和中度焦虑患者41 例, 占25.31%;存在轻度和中度抑郁患者36 例, 占22.22%, 临床结果显示, 在出院时轻度以及中度焦虑和抑郁的患者明显低于入院时。

3讨论

过敏性皮肤病指的是因为过敏原造成的皮肤病, 可分为接触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吸入过敏原以及注射过敏原, 每一种类型的过敏原均能够导致相对应的过敏性皮肤病, 其中包括湿疹、荨麻疹以及皮炎等[3]。这种疾病年龄跨度非常大, 从儿童一直到老年人都可以发病, 因此, 从当代医学模式观点而言, 在治疗这种疾病的过程当中, 临床护理干预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对病情恢复和疗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报道表明[4], 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可以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促进病情的恢复。本文结果显示, 在出院时的轻度以及中度焦虑和抑郁的患者明显低于入院时, 和上述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总之,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 分析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状况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62例, 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分析研究, 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在出院时的轻度以及中度焦虑和抑郁的患者明显低于入院时。结论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过敏性皮肤病,心理状况,分析,护理

参考文献

[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音响电子出版社, 2005:213-214.

[2]姜国和.改善医患关系的伦理概念[J].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378-380.

[3]杜锦霞, 陈萍.卡马西平导致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8 (9) :39-40.

皮肤过敏性试验 篇9

1 临床资料

胸、背、颈部及四肢不同部位急性过敏57例, 病程1~7d, 年龄18~40岁, 均为男性;面部慢性过敏6例, 病程1.5~2.5年, 年龄25~32岁, 均为女性;躯干及四肢慢性局部过敏15例, 其中男6例, 女9例, 均为成人, 一般病程0.5~1年, 最长1例男性右下腹及右腰部过敏反应4年余 (慢性过敏患者全部经过皮肤专业反复抗过敏治疗) ;其他接触、虫媒、吸入性过敏6例, 病程1~7年, 均为成年男性。共计84例过敏性皮肤病。

2 治疗方法

2.1 火针

药物组成及制法:白鲜皮20g, 荆芥20g, 丁香10g。用75%的酒精浸泡15d, 过滤密封备用, 火疗时取适量放入一小的广口瓶内。操作方法:点燃酒精灯。操作者右手持1根用金属条特制的“棉签”, 蘸饱“浸泡液”后在酒精灯上点燃。用燃烧着的“棉签”瞬时来回擦过皮损表面, 同时左手持1块敷料也迅速地跟在右手后面从皮损表面擦过, 以将有可能遗留在皮肤上的“浸泡液”继续燃烧的火焰扑灭, 以免烫伤。火疗时以病人能耐受且不致烫伤为度, 每次火疗以达到一定的红斑量或病人感到痒感消失为止, 即可认为本次火疗有效, 达到了破坏或清除病灶的目的 (以痒感消失为止是因为治疗中发现, 正常皮肤火疗时无痒感而有痛感, 患病皮肤火疗时痒感加剧而痛感不明) 。疗程根据皮损范围的大小, 发病时间的长短或因病情需要而定, 一般轻者每日1次, 多数2~3次即可;慢性患者7~14d或酌情增减, 直到症状消失, 痊愈为止。另外, 面部火疗时需特别注意, 要求操作者火疗手法必须十分熟练, 以免增加病人的不适, 达不到火疗效果。

注:与治疗前相比, 疗效显著*P<0.05

2.2 辨证分型施治

热重于湿型, 治宜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中药有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黄、牡丹皮、泽泻、车前草、大青叶、白茅根、苦参、马齿苋、黄柏、柴胡等。湿重于热型, 治宜利湿解毒, 佐以清热。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 常用中药有萆薢、薏苡仁、泽泻、苍术、茯苓、茵陈、厚朴、车前子、木通、连翘、栀子、苦参、黄芩等。风热型, 治宜疏风清热利湿, 方选消风散加减, 常用中药有防风、蝉蜕、杭菊花、黄芩、大青叶、金银花、紫草、牡丹皮、生地黄、苦参、白茅根、栀子、生石膏、知母等。血虚风燥型, 治宜养血润肤, 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 常用中药有当归、首乌、麻仁、白芍、生地黄、麦冬、刺蒺藜、钩藤、夜交藤、鸡血藤、白鲜皮、陈皮等。脾虚型, 治宜健脾化湿导滞。方选除湿茯苓汤加减, 常用中药有茯苓、白术、厚朴、陈皮、太子参、泽泻、栀子、连翘、神曲、谷芽、麦芽、枳壳、大腹皮、茵陈、车前子等。肝肾亏损型, 治宜调补肝肾, 清热利湿。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 常用中药有生地黄、熟地黄、蚕砂、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十大功劳、龟胶、鹿胶、五味子、竹叶、知母、栀子等。

2.3 针灸治疗

根据不同的证型, 选择不同的主穴和配穴。风湿热型, 采用泻法, 中等刺激大椎、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风市5个主穴。血虚风燥型, 主穴有曲池、血海、膈俞、风门;膈俞用补法, 风门用泻法。水针治疗, 取穴足三里、曲池。灸疗法, 主穴为曲池、足三里。另外使用局部注射配合穴位注射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3 结果

治疗结果84例急、慢性过敏性皮肤病例治愈81例, 慢性者半年内未见复发, 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7.6%, 见表1。

4 讨论

过敏性皮肤病根据病程不同,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其中慢性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 易反复发作, 难以根治。给患者生活、精神上带来极大的痛苦与不便。

中医药在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中有显著的优势, 尤其是在控制反复发作性疾病, 减轻化学药物的副作用, 延缓病变进程方面。火疗法对其治疗能收到很好效果的原因可能为:白鲜皮、荆芥等浸泡液独特的杀菌、解毒、止痒及由于火疗产生的温度刺激 (据测局部温度可达90℃以上) 的双重作用。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变性坏死或使其他理化致敏因素的结构遭到破坏, 从而丧失了对机体的致敏性, 达到了清除病灶的目的, 而从病因上使过敏性皮肤病达到根治, 解决了过敏性皮肤病由急性转慢性, 及长期慢性过敏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的问题, 防止了抗过敏药物的滥用, 为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法, 值得广大皮肤科领域人士进一步研究和使用。

用中医药对过敏性皮损进行修复还没有过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在这一领域还是空白。中医药治病既从整体出发, 讲究辨证施治;同时不排斥对症用药、局部用药、辨病用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 其疗效独特, 作用迅速, 直接, 副作用较少, 价廉方便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过敏性皮肤损伤是过敏性皮肤病治疗中存在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以上的几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皮肤病均可以造成皮肤一定程度的损伤, 严重者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治疗过敏性皮肤病不但要缓解病情, 更要注重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 帮助修复受损的皮肤, 使患者得到真正“完美”的治疗, 把中药开发成为具有抗过敏性皮肤病且修复过敏性皮损双重功效的药物是中药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所在, 而且将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临床观察可知:84例急、慢性过敏性皮肤病例治愈81例, 慢性者半年内未见复发, 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7.6%。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金培志, 汪术梅.国维教授补肾法治疗难治性皮肤病经验[J].河南中医, 2005, 25 (2) :18.

[2]黄泰康.中医皮肤病性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184~185.

上一篇:中华龙文化下一篇: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