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2024-10-03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精选8篇)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篇1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医学诊断名称, 是指同时发生的临床或亚临床的上呼吸道过敏 (过敏性鼻炎) 和下呼吸道的过敏性症状 (哮喘) , 二者往往同时并存。借助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这一新的诊断名称对两病进行联合诊断和治疗, 可同时提高两病的诊断准确率和减少药物的重复使用, 从而大大减少了误诊率和提高了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威海市环翠区妇幼保健院门诊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威海市环翠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儿42例, 其中男26例, 年龄3至9岁;女16例, 年龄4~9岁。

1.2 吸入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吉纳公司生产的面罩式储物罐 (即筒式吸舒) (大、小号因人而宜) , 教给家长正确的使用方法及清洗方法, 教会患儿用鼻吸气及呼气, 并尽可能深长吸气。吸入药物为布地奈德气雾剂200μg/揿;同时服用H1受体拮抗剂及抗白三烯药物。

2 结果

42例患儿中, 38例在2周左右过敏性鼻炎及咳嗽症状控制住, 仅在接触过敏原时偶尔打喷嚏, 4周时完全控制;其余4例在4周时症状控制, 6周完全控制, 并且完全控制后在停用H1受体拮抗剂后亦未出现症状, 但每遇到病毒感染时会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 此时再需服用H1受体拮抗剂, 1周内均可控制症状。抗白三烯药物最短服用半年, 最长服用1年。

3 讨论

鼻腔和支气管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连续性决定了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病的关系。对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由过去的单纯气道平滑肌痉挛学说转变为上、下全气道炎症学说, 并认为无论在缓解期还是在发作期, 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上、下气道炎症始终存在, 并可由此诱发气道高反应性, 因此以往的单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为主要目标, 过多依赖支气管扩张剂的治疗方法是片面的。防治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重点应是消除整个呼吸道的过敏性炎症, 从而降低鼻和下气道的高反应性。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已知的最佳气道抗炎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 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避免过敏原的刺激是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药物治疗时, 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由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均是Ⅰ型变态反应, 二者在病因、免疫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均非常相似, 因此二者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 对两病进行联合诊断和治疗, 可同时提高两病的诊断准确率和减少药物的重复使用, 从而大大减少了误诊率和提高了临床疗效[1]。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 提高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减少发病次数, 减轻医疗费用。方法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威海市环翠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2例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治疗体会。结果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理想, 能在短期内快速控制上下气道的炎症反应, 最大程度控制临床症状。结论一旦确诊儿童哮喘, 若伴有过敏性鼻炎症状的应及早诊断, 尽早使用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控制上下气道的炎症。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

参考文献

[1]李明华.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药物治疗研究现状[EB/OL].http://www.hyey.com/Health/xywy/yysc/jbyy/200901/159970.html, 2009-01-26/2010-01-24.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篇2

进入秋季,我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惬意时,不要忽略对花粉这一无形的“美丽杀手”的防范,因为秋季许多植物进入花期,它们所散发出的花粉很容易引发过敏性哮喘和鼻炎等过敏性气道疾病。近年,过敏性疾病在工业发达国家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较以前明显增多,达到10%~25%。很多人认为,鼻炎是小毛病,也就是犯病的时候打喷嚏、鼻子堵,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过敏性鼻炎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为主,多在春秋季发病,秋季则从立秋开始至国庆节前后。空气中的花粉是主要的致敏源。此病病程一般在1~2个月左右,发病时患者主要有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等症状。过敏性鼻炎虽不是严重疾病,但可影响睡眠、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学习记忆力,给社交、娱乐带来麻烦。

过敏性鼻炎5个比较典型的症状

喷嚏:每天阵发性发作,每次不少于三个,甚至连续十余个或数十个。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过敏源后发作。

清涕:呈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地从鼻孔滴下,每天要用大量纸巾,甚为痛苦。

鼻塞:轻重度不一,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双侧或两侧交替,表现不一。

鼻痒:大多数患者感到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有眼睛、外耳道、软腭等处发痒。

部分患者有嗅觉减退,但多为暂时性。

过敏性鼻炎与哮喘是一家

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患者中约30%有哮喘史,而哮喘患者中约有70%有鼻炎。特别对于儿童来说,与正常儿童相比,在1岁时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到11岁时有2倍的危险发展为哮喘。过敏性鼻炎是上呼吸道疾病,哮喘是下呼吸道疾病,“同一个气道、同一种炎症”的概念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两种疾病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上下呼吸道炎症在流行病学、遗传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共性;同时,上下呼吸道炎症又互相影响,比如哮喘往往继发于过敏性鼻炎,而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产生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对下气道的影响会加重哮喘。因此,过敏性鼻炎被视为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过敏性鼻炎有利于对哮喘的防治。

过敏性鼻炎患者用过抗过敏药物之后,哮喘发病率降低了30%,症状减轻了40%。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实际上就是过敏反应发生在不同部位,有的是上下呼吸道都有,有的是从下呼吸道到上呼吸道或者相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经过合理的治疗,如采用鼻吸入表面激素加抗组胺药,或者口服抗白三烯类药加抗组胺药等治疗方案,一般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也能有效地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反之,良好地控制支气管哮喘,也能减轻或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总之,过敏性鼻炎是发展为哮喘的高危因素。因此,国内呼吸科医学专家都建议,在治疗当中,通过治疗过敏性鼻炎,可以减轻哮喘的症状、降低哮喘的发病率。过敏性鼻炎患者应该更加警惕,要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防止过敏性鼻炎诱发或加重哮喘。

(山东 祝建材)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 年6 月~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CARAS轻、 中度患儿113 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39 例,其中男18 例,女21 例,年龄7~14 岁,平均(11.3±3.0)岁;B组36 例,其中男17 例,女19 例,年龄6~14 岁,平均(11.2±3.1)岁;C组38 例,其中男19 例,女19 例,年龄6~14 岁,平均(11.6±2.9)岁。纳入标准[5]:1 有典型的家族性哮喘史或过敏史者;2有突然及反复发作的上下呼吸道同时过敏症状(鼻痒、喷嚏、鼻塞、流涕等)者;3经辅助检查符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度或中度症状者。排除标准[6]:1重度哮喘者;2喘息、咳嗽症状是由肿瘤或结核杆菌所引起者;3鼻腔通气功能障碍由鼻中隔偏曲及鼻息肉等引起者;4有先天性心脏病,或严重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及血液系统疾病者。 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本研究三组患儿均采用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商品名:普米克,由瑞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 m L∶20 mg,200 μg/喷,100 喷/瓶)进行治疗。 A组患儿采用经口吸入方式进行治疗,200 μg/次,2 次/d;B组患儿采用经鼻吸入方式进行治疗,200 μg/ 次,2 次/d;C组采用经口吸入100 μg/次(2 次/d) 与经鼻吸入200 μg/次(每次每边鼻腔各喷100 μg,1 次/d)进行治疗。 对三组观察组患儿均进行8 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经治疗8 周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儿咳嗽明显减轻、肺部喘鸣音显著好转或基本消失;有效:经治疗8 周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儿咳嗽减弱、肺部喘鸣音减少;无效:经治疗后无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症状评分标准[7]: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以及过敏性鼻炎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分别统计治疗前后患儿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的症状评分。 3通过辅助检查,分别记录三组患儿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呼气峰流速值(PEF)、 血常规中嗜酸粒细胞EOS绝对值以及血清总Ig E。 4记录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患儿性别比、平均年龄、平均体重、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2.2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患儿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A组比较,治疗后B组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有显著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t过敏性鼻炎= 4.367、t哮喘= 3.064,均△P < 0.05

2.3 三组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比较

三组患儿治疗后FEV1、PEF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FEV1、PEF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3。

2.4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总Ig E、EOS绝对值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三组患儿治疗后总Ig E及EOS绝对值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血清总Ig E水平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EOS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4。

注:与治疗前比较,均*P < 0.01;与A组治疗后比较,t总 Ig E= 2.828,△P <0.05;EOS:嗜酸性粒细胞

2.5 三组患儿疗效比较

B、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B组与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5。

注:与A组比较,χ2= 2.928,*P < 0.05;χ2= 5.319,△P < 0.05

2.6 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三组患儿不良反应率比较,B组明显较低,且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402,P < 0.05)。停药后以上症状均消失,治疗过程患儿均可耐受。见表6。

注:与C组比较,χ2= 11.402,*P < 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多用糖皮质激素作为CARAS的首选治疗方案,并结合抗组胺、茶碱类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进行辅助治疗。 相对于经口吸入的治疗方案,经鼻吸入可有效保护患儿上下呼吸道生理功能,且对鼻、肺部通气功能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8,9];除此之外,采用经鼻吸入的治疗方案对鼻部分泌的炎性物质(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的释放及下行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对患儿气管痉挛等可起到预防和减轻的作用,进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10,11]。 之前经口吸入的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案虽可对咽喉部及气管直接产生作用,但对鼻部炎症缺乏抑制作用,对于单纯哮喘患者而言的疗效不是很理想, 因此对于CARAS患者而言治疗水平有限。 而以闭嘴经鼻吸入方式进行的上下呼吸道联合治疗,疗效较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布地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分子构型, 使其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脂溶性稍差;布地奈德的肝脏首关消除率约为90%[11],这可显著减少其进入体循环的剂量。 与氢化可的松及地塞米松比较,布地奈德具有较强的局部抗炎作用,且可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尤其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抑制作用明显减少。 目前关于布地奈德药物使用的研究较多,吴莹等[12]专门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给予1.0 mg/次即可在改善肺功能的同时减轻患儿症状;王晓君等[13]对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了研究, 认为采用经鼻吸入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患儿哮喘发作程度,可更加有效地改善患儿症状。 也有学者[14,15,16,17,18,19,20,21,22]采用与其他药物联用对患儿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米娜瓦·阿巴斯等[23]则认为采用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提高免疫功能。 在本研究中将经口、经鼻、经口与经鼻联合使用吸入布地奈德进行对比分析,均符合上述机制及临床实践,B组与C组疗效相当,但B组经鼻吸入方式对肺功能、血清免疫学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具有明显优势,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C组比较明显较低。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篇4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护理干预

支气管哮喘属于呼系统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过敏性鼻炎,这种现象在临床上比较复杂,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需要加强治疗与护理的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以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58例,以下是具体报告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患者,选取58例,本文所选对象均经临床诊断、痰液和呼吸功能等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闷、发作性咳嗽等。利用计算机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每组各29例患者,A组29例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13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0.8±6.4)岁,病程0.4-3.8年,平均病程(1.9±0.8)年;B组29例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14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1.8±6.1)岁,病程0.3-3.9年,平均病程(1.7±0.9)年,A组和B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比较的意义。

1.2 入选标准

①均符合《支气管防止指南》中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排除有重大精神疾病的患者;④患者有完整的检查结果和随访记录。

1.3 护理方法

B组患者采取常规性护理,A组患者采取干预护理,具体方法:(1)对病房环境进行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清新,地面整洁干净,把能够引起鼻炎过敏的病原移走[1]。(2)心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讲解有关病理性知识,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告知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患者的信心;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给予其充分尊重,消除不安、紧张等不良情绪。(3)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把有关的过敏原找出来,避免让患者与过敏原接触。(4)发作时的护理干预,当患者的哮喘发作时,应该及时采取雾化吸入治疗,对其姿势进行干预,让患者保持半卧位,这样能够确保气道畅通;在体位引流过程中帮助患者排痰[2];并且密切关注患者的表现,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生,以免发生心力衰竭等现象。如果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在必要时可以采取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以此来缓解哮喘症状。(5)在吸入治疗时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闭口屏气、深呼吸进行适当的指导;并且在用药期间对其颈部适当按压,使患者放松[3],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x2检验;统计软件SPSS16.0处理数据,P<0.05说明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A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3.1%(27),B组总有效率是69%(20),A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显著(X•=5.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A组23例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临床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下表1是详细内容。

3 讨论

近几年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成逐渐上升的趋势,发病时患者常伴有胸闷、咳嗽等,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伤害,而且患者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方法也很重要,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本次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在进行护理干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需要经过系统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②需要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找出发病的主要因素;对过敏原进行评估,不能让患者接触病原体,使相关的诱发因素减少[4]。③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供临床治疗参考;特别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及时采取治疗。如果患者呼吸困难,需要进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④合理干预患者用药,把用药需要注意的事项详细告知患者,以免发生误用药物的情况[5]。⑤合理干预饮食,患者需要使用清淡,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禁止食用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治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尽快康复出院,在临床上有使用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段庆芳.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1):212-213.

[2]廉幼军.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的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1(04):212-213.

[3]张冬玲.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3):232-233.

[4]冯玉梅.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的护理干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17-118.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 所有病例均经血、尿、大便常规, X线胸片, 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等检查。符合2008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的诊哮喘诊断标准[1]和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的标准。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及其他肺部疾病, 排除先心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佝偻病、中度贫血, 不伴有其他感染性疾病如肝炎、肾炎或肺部疾病等。其中男31例, 女19例。年龄17岁~27岁, 平均 (21.4±2.6) 岁, 其中轻度持续10例, 中度持续15例, 重度持续25例, 病程3d~1个月, 将该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 奇数为对照组, 偶数为观察组, 每组25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 对照组:采用0.5%呋麻滴鼻液滴鼻加服酮替芬治疗。 (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 万托林 (0.5%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 加入生理盐水10m L中, 采用德国百瑞公司生产的85G1205型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机吸入, 1.0m L/次, 每次10min, 2~4次/d。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过敏性鼻炎体征评分及肺功能的变化。 (1) 过敏性鼻炎体征评分[2]:根据患者鼻炎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3分为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 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 或见不到中鼻甲;2分为下鼻甲与鼻中隔 (或鼻底) 紧靠, 下鼻甲与鼻底 (或鼻中隔) 之间尚有小缝隙;1分中鼻甲尚可见, 鼻甲轻度肿胀。 (2) 肺功能测定:由同一位技师于治疗前、后使用同一台肺功能仪测定如下指标:用力呼气流量 (PEFR) , 25%、50%、7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 (FRF) 。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 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结果, t检验做组间比较, 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 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过敏性鼻炎评分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过敏性鼻炎评分分别为 (16.2±5.4) 分、 (16.1±4.8) 分治疗后两者的评分分别为 (21.6±5.7) 分、 (20.9±5.5) 分, 两组之间的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的PEFR, 25%、50%、75%FRF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升高。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都是呼吸道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两者的发病机制类似, 两者的相关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以炎性介质释放和下呼吸道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 其中以气道炎症为最主要的病理变化。在过敏性鼻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递质是白三烯和组织胺, 组织胺引起患者上呼吸道痒感, 而白三烯则导致患者呼吸道充血和分泌物增加[3]。

目前现代医学采用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兴奋剂及糖皮质激素来对各种类型的支气管哮喘进行治疗, 现代医学上认为这些药物虽然临床上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效果, 但是因为疗程长, 而且反反复复, 所以也不是最佳的选择, 加上副作用还很大, 所以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 现代医学开始使用中药来进行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这种治疗目前看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疗效, 中医药分别从风、痰、瘀、虚及脏腑不调等多种病因病机, 注重中西医结合的研究,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中西并重, 内外合治, 突出中医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减少复发, 阻止其发展成典型哮喘的治疗优势。有研究显示, 过敏性鼻炎要对上、下呼吸道同时进行联合治疗, 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万托林是β2受体激动剂, 有较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 能减轻气道黏膜充血、水肿, 缓解气道梗阻和痉挛, 还能抑制肥大细胞等致敏细胞释放过敏反应介质[4]。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与对照组虽然在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改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治疗组的肺功能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这表明联合治疗有减轻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 减轻机体对致敏因素的应激反应。综上所述, 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有利于缓解患者的鼻炎症状, 改善肺功能, 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l (3) :177-185.

[2]胡郁刚, 林文伟.扎鲁司特联合信必可治疗伴过敏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20) :2386-2387.

[3]林士军, 王桂杰, 刘玉春.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1) :53-54.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患儿共86例, 均符合哮喘伴有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 轻度68例, 重度18例;男44例, 女42例;年龄3~6岁22例, 平均7.45岁, >6岁64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 (45例) 和对照组 (41例) 。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及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哮喘的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鼻喷剂进行局部治疗, 并口服抗组胺药。

1.3 观察项目

临床症状及肺功能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哮鸣音, 根据患儿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 (无、轻、中、重) , 评分分为0、1、2、3分。0分 (无) :无症状、体征;1分 (轻度) :有间断症状, 不影响生活、睡眠, 体征轻微;2分 (中度) :有明显症状、体征, 影响生活睡眠;3分 (重度) :症状、体征严重, 极大影响生活睡眠。给药前后各测定1次肺通气功能, 测定前休息10 min, 使用日产ST-75肺功能检查仪, 测定1 s最大呼气量 (FEV1) 、用力肺活量 (FVC) 、肺活量 (VC) 和呼气峰流速 (PEF) 。

1.4 统计学方法

处理数据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治疗后1 h症状、体征改善评分,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体征改善的平均天数, 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 。

2.2 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35例 (78%) , 有效10例 (22%) , 无效0例;平均治疗时间4.5 d。对照组显效12例 (29%) , 有效29例 (71%) , 无效0例;平均治疗时间6.5 d。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8.12, P<0.01) ,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毒副作用。

3 讨论

作为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 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已成为一个发病率极高且全球关注的问题。两种疾病因气道黏膜与鼻黏膜相连, 所以常常是并存的。所以近年来提出“一个呼吸道, 一种疾病”[2]的概念。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同是因外界刺激引起的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 累及上、下呼吸道黏膜。因此, 目前的临床治疗是把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同时考虑其中, 并整体对待上、下呼吸道黏膜。虽然有些患者上下气道一起发病, 但也有研究证实有些患者鼻炎先于哮喘发病。如婴幼儿期发生过敏性鼻炎, 说明患儿存在较严重的特应性体质, 较早对环境中的吸入抗原过敏。因此, 若对过敏性鼻炎儿童采取积极的早期干预措施及治疗, 可能会减少进一步并发哮喘的几率。也可以将哮喘和过敏性鼻炎作为一种综合征来联合治疗, 针对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全气道炎症进行联合抗感染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哮喘伴有过敏性鼻炎患儿在抗哮喘治疗同时应对过敏性鼻炎进行积极治疗, 可以使哮喘得到更好控制。经鼻吸入激素不但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而且也可改善哮喘症状并减轻气道高反应性;普通剂量的抗组胺药可用于治疗季节性鼻炎, 虽然不能显著改善肺功能, 但可明显改善哮喘症状[3,4,5]。

随着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治疗学等各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 相信不久的将来对两者的关系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并将有更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刘颖慧, 付蔷.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新概念[J].中国临床医生, 2006, 34 (12) :2-3.

[2]王灿敏, 张速勤, 李兆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关系[J].上海医学, 2004, 27 (1) :62-63.

[3]王宋平.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9, 26 (3) :117-120.

[4]鹿道温.鼻炎与哮喘中西医最新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48.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共80例, 上述患者诊断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 同时过敏性鼻炎诊断符合2001年WHO发表的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中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妊娠患者、哺乳期妇女、肺病结核患者、心脏功能障碍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 男21例, 女19例, 年龄18~73岁, 平均 (32.1±6.8) 岁;其中轻度持续患者15例, 中度持续患者19例, 重度持续患者6例。对照组40例, 男20例, 女20例, 年龄17~71岁, 平均 (33.9±7.1) 岁;其中轻度持续患者14例, 中度持续患者20例, 重度持续患者6例。两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 (舒利迭, 50/100μg或者50/250μg) , 每次1次, 每天2次。观察组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同时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 每个鼻孔1喷, 每喷64μg, 每天次每个鼻孔1喷, 每天2次。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1) 采用每隔胸科学会制定的哮喘控制测试表对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进行评定, 哮喘控制评分为25分, 显示哮喘完全控制;评分为20~24分, 为哮喘控制良好;评分为20分以下, 为哮喘未控制。 (2) 对过敏性鼻炎进行评分, 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过敏性鼻炎进行评分。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 见不到中鼻甲, 或者中鼻甲粘膜发生息肉样变, 息肉形成, 评定为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紧靠, 下鼻甲与鼻底之间有小缝隙, 评为2分;鼻甲轻度肿胀, 鼻中隔、中鼻甲可见, 评为1分。 (3) 生存质量评分。根据文献报道中的成人哮喘生存质量评分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定。包括评定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态、对刺激无反应。自身健康关心情况, 共5个因子, 有35个项目。每个项目评为1~5分, 1分为最差, 5分为最好。最后算出平均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哮喘控制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哮喘控制评定分别为 (16.1±3.4) 分, (20.3±4.2) 分;对照组患治疗前和治疗后哮喘控制评定分别为 (16.4±2.9) 分, (19.8±3.9) 分。观察组治疗前哮喘控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哮喘控制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鼻炎体征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鼻炎体征评分别为 (1.73±0.59) 分, (0.34±0.24) 分;对照组患治疗前和治疗后鼻炎体征评分分别为 (1.75±0.47) 分, (1.52±0.38) 分。观察组治疗前鼻炎体征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鼻炎体征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

观察组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2]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属于常见呼吸道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 两者在病理学方面有一定相似之处, 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发病率较高, 而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部分患者合并有过敏性鼻炎。所以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会发展为哮喘, 而过敏性鼻炎可导致支气管哮喘控制难度增加。世界变态反应组织 (WAO) 最近正式提出了过敏性鼻炎一哮喘综合征这一新的医学诊断术语。这一新的概念的提出, 为哮喘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依据。所以在治疗哮喘同时, 对过敏性鼻炎进行干预有助于哮喘控制, 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4]。

本文中, 观察组联合应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和布地奈德鼻喷剂吸入治疗, 观察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与对照组近似, 但观察组患者鼻炎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说明合并有过敏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布地奈德喷鼻剂与舒利迭吸人剂联合治疗不但能够显著控制哮喘症状, 同时能够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和体征,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喷剂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共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吸入, 观察组吸入上述干粉剂外同时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观察两组哮喘控制情况、生存质量、鼻炎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哮喘控制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鼻炎体征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布地奈德鼻喷剂能够显著改善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鼻炎症状,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布地奈德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 (3) :177-185.

[2]李凡, 蔡映云, 王蓓玲, 等.5分制成人哮喘生存质量评分表的检验[J].现代康复, 2001, 5 (12) :7-9.

[3]张二辉.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同一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2) :222-224.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篇8

关键词:鼻炎,哮喘,季节性,吸入性变应原,变应原测定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c,AR)、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AA)是我区夏秋季常见病,是变态反应门诊的多发病,随着环境污染的逐年加重,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增大,饮食习惯的改变,家庭装修的广泛普及,接触污染物的机会越来越多,使得上述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何有效防治疾病成为当务之急。我科自2004年以来,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抗体筛查及皮内试验,明确变应原,针对病因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我们现就60例患者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筛选

2010年7月—2010年9月,选择符合诊断过敏性哮喘[1]、过敏性鼻炎[2]标准,且具有:(1)地域性、季节性、发作性非常明显;(2)呼吸道症状明显,同时伴发季节性皮炎或荨麻疹;(3)先有上呼吸道症状或眼部过敏症状,继之出现哮喘发作;(4)逾时自愈或好转;(5)除外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慢性病。以上住院患者60例,其中单纯过敏性鼻炎37例,男性11例,女性26例;年龄12~35岁(平均28.12岁)。合并哮喘23例,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8~35岁(平均27.53岁)。

1.2检测方法

每位患者常规抽血检测血清中总Ig E(t Ig E)和特异性Ig E(s Ig E),同时对春季花粉(包括桦树、杨树、榆树、柳树、柏树、栎树、槭树等花粉)、蒿草花粉、夏秋花粉(包括向日葵、玉米、苍耳、灰藜、大麻、高粱、蓖麻花粉)、尘螨、猫狗皮毛、霉菌、棉絮、枕垫料、蛾子等常见吸入性变应原进行皮内试验或点刺试验。变应原溶媒和0.1 mg/ml磷酸组织胺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变应原试剂由北京协和试剂厂提供。皮内试验和点刺试验方法及其阳性判断标准参照文献[3],皮肤指数(SI)=0.5为+,SI=0.5~1.0为++,SI=1.0~2.0为+++,SI=2.0为++++。

1.3疗效评价标准

健康参考对照值tlg E<60 k U/L,slg E<0.35 k U/L(由Pharmacia Uin CAP-100 System自动检测仪、南京维康乐贸易实业有限公司提供)。20 min后,SI≥+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P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血清中t Ig E、s Ig E检测结果以及皮内试验结果,综合判定结果,见表1。

变应原检测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夏秋季过敏性鼻炎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蒿草花粉(78.3%)、夏秋季花粉(50.0%)、尘螨(31.7%);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蒿草为主(78.2%),夏秋季花粉(65.2%)、尘螨(51.2%)。3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季节性鼻炎、哮喘是特异性体质对空气中某些物质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是Ig E介导的急性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而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AR是由Ig 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鼻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及嗅觉功能障碍等,严重可导致支气管哮喘,长期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睡眠、发音功能、面部发育及生活质量。

根据临床结果显示蒿属花粉、夏秋季花粉、屋尘+尘螨是我市夏秋季主要的吸入性致敏原。蒿属花粉在我区各地分布广,花期7—9月份,相关文献报道,北方气传蒿属花粉浓度在Ⅲ级以上时间分布在8月下旬至9月初[4]。玉米、向日葵作为我区主要夏秋农作物,花粉期在8、9月份,检测结果中向日葵花粉占54%,是我市主要的夏秋季致敏花粉。由于我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别是秋季,气候干燥,各种花粉极易在空气中漂浮,不容易沉淀,是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的主要致敏原。预防的办法是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到野外,尤其是多杂草的地方。必要时可以戴防护口罩,或者鼻腔内涂抹隔离剂,以减少吸入鼻腔内变应原的数量。严重者采取季节前脱敏治疗,彻底改善症状。

尘螨属于疥螨亚目(Sarcoptiformes)蚍螨科(pyroglyphidae)。主要寄居于室内的尘土中,体积虽小如粉末,但分布数量惊人。尘螨及其代谢产物是一种强烈的过敏原,在人体身上可引起许多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皮炎、荨麻疹等。我区居民喜欢铺地毯、毡子,非常有利于螨的生活,资料表明,即使在干燥的环境下,深藏在沙发、地毯、或床垫中的少量螨要几个月才会死亡,室中的变应原水平才会下降[5]。所以尘螨成为我区又一主要气传致敏原。这类患者的居室内要避免铺地毯类物品,床上用品要定期清洗和晾晒,减少尘螨的繁殖。严重者可以采取变应原脱敏治疗,改善症状。

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哮喘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发病率可高达40%,过敏性鼻炎在哮喘中的发病率也高达30%~80%,有学者认为这个数据可能还低估了过敏性鼻炎的实际发病率[6]。过敏性鼻炎与哮喘致敏原比较,大多可检出相同的致敏原。此外哮喘的发病率与过敏性鼻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这与我们的临床检测结果相一致。

单纯性鼻炎各种致敏原阳性率显著低于哮喘组,尘螨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哮喘组,皮试反应强度也低于哮喘组,表明只有当机体对致敏原反应程度达到一定阈值时才会引导致哮喘发作,否则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对于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我们在常规哮喘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变应原脱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我们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要早期进行过敏原检测,在避免接触变应原、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特殊变应原脱敏治疗,提高治愈率。同时教育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强体质,降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病率,标本兼治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与呼吸杂志,2003,26(2):132-138.

[2]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8,33(3):134.

[3]顾瑞金.变态反应学[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27-268.

[4]姚丽娜,张宏誉.北京市气传蒿属花粉浓度调查[J].临床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20):913-916.

[5]文昭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治[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8-33,62-67.

[6]Simons FE.Allergy rhinobronchitis:the asthma-allergic rhinitis link JAllergy Clin Immunol,1999,104:534-540.

上一篇:责任传递下一篇:耶稣受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