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性疾病(精选7篇)
皮肤过敏性疾病 篇1
临床研究结果认为[1], 针对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过敏原的检测, 是治疗过敏性皮肤疾病的关键和前提。鉴于此, 为了探究临床上有效检测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过敏原的可靠检测方法, 从而为过敏性皮肤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本文对本院的相关实践经验进行了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文研究的对象均为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患者中男26例, 女20例, 年龄最大44岁, 最小12岁, 平均年龄 (29.34±3.45) 岁。其中湿疹患者17例, 过敏性皮炎患者5例, 荨麻疹患者21例, 面部皮炎患者3例。分别采用生物共振检测法和血清过敏原检测法[2], 对患者的过敏原进行检测[3]。
1.2 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检出的阳性病例数和阳性检出率。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 针对数据分析过程所采用的软件以及统计工具均为SPSS18.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生物共振检测法, 检出湿疹15例, 过敏性皮炎5例, 荨麻疹20例, 面部皮炎3例, 合计43例, 阳性检出率为93.48%;采用血清过敏原检测法, 检出湿疹11例, 过敏性皮炎4例, 荨麻疹10例, 面部皮炎2例, 合计27例, 阳性检出率为58.70%。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 生物共振检测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过敏原检测法, 且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χ2=15.2935, P=0.0001) 。见表1。
注:两种检测方法比较, χ2=15.2935, P=0.0001
3 讨论
在临床上, 过敏性疾病是较为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之一。从相关临床数据分析, 其中大多数患者具有过敏史[4]。根据近年来的临床统计资料结果分析来看, 过敏性皮肤疾病的人群逐年扩大, 其发病率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增长趋势。因此, 临床上针对过敏性皮肤疾病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5]。
临床病理研究结果表明[6]:过敏性皮肤疾病的发病原因相对较为复杂, 发病机制尚未了解, 但是多数学者认为过敏性皮肤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主要措施是避免接触过敏原, 因此, 确定过敏原就成为预防与治疗过敏性皮肤疾病的关键。
目前临床监测过敏原的方法有很多, 在阳性检出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研究中, 将生物共振检测法和血清过敏原检测法应用于同一过敏性疾病人群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比较数据上分析, 生物共振检测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过敏原检测法。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在临床针对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实施过敏原检测中, 采用生物共振检测法的临床检测效果更好, 是临床实践的理想选择。
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上有效检测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过敏原的可靠检测方法 , 从而为过敏性皮肤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46例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分别采用生物共振检测法和血清过敏原检测法, 对患者的过敏原进行检测。观察本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检出的阳性病例数和阳性检出率。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 生物共振检测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过敏原检测法, 且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5.2935, P=0.0001) 。结论 在临床针对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实施过敏原检测的实践过程中, 采用生物共振检测法的临床检测效果更好, 是临床实践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生物共振检测法,血清过敏原检测法,过敏性皮肤疾病
参考文献
[1]李成德, 汤军宏, 吴小文.常见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中国医药, 2011, 6 (5) :613-615.
[2]苏伟团, 黎建海, 伦振新.云浮地区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海南医学, 2011, 22 (7) :124-125.
[3]储小燕, 毕志刚, 芦桂青, 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459例常见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及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 42 (10) :626.
[4]张燕, 史学娟.808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敏筛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重庆医学, 2013, 42 (10) :1142-1145.
[5]徐香淑, 金哲虎, 金春玉.特应性皮炎患儿过敏原检测及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 26 (9) :804-805.
[6]许颖, 张蕊娜, 赵俊英, 等.180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 30 (3) :170-171.
皮肤过敏性疾病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1例皮肤过敏性疾病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皮肤科。其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13~3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慢性湿疹36例,接触性皮炎42例,带状疱疹疱壁破溃渗出16例,固定性首疹4例,足癣继发感染1例。
1.2 治疗方法
61例患者均给予疮疡灵(河北本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湿敷,一天3次,每次15min;2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2个疗程间相隔2d。
1.3 观察指标
包括皮损面积、瘙痒、红斑、丘疹、浸润肥厚或苔癣样变。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为患者治疗2周、4周时的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X100%。
治愈:瘙痒消失,皮损完全消退,积分下降指数≥90%;
显效:瘙痒有所减轻。皮损有效消退,积分下降指数60%~89%;
好转:瘙痒有所减轻,皮损有所消退,积分下降指数20%~59%;
无效:瘙痒和皮损与治疗前相同或加剧,积分下降指数<20%。治愈与显效例数的百分比合计为有效率。
2 结果
治疗2周后,治愈11例,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有效率55.7%;治疗4周后,治愈38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有效率86.9%;6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皮肤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免疫应答的异常,其发生机体反应性过高,致此反应向不利方向发展,产生免疫性。由于湿疹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病,其病因复杂,受内在的和外在的多方影响,如过敏体质、化学刺激和精神因素均町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表现有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脱屑、浸润肥厚等多种疹型皮损常对称分布,反复发作,自觉瘙痒。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在治疗皮肤疮疡渗出期的患者,目前国内治疗的药物多为两药如非特异性脱敏疗法,虽有较好疗效,其不良反应多。尤其是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使用疮疡灵治疗,其主要成份为中药黄连、血竭、紫草、炮穿山甲等10味中药组成,功能清热解毒、化腐生肌,主治疮疡、手术、外伤等破溃,久不收口。用法外用,3d换药一次。血竭外用生肌敛疮,内服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崩漏、心腹疼痛、金疮出血、疮疡不敛等疾病阿。由于疮疡灵中主要含有黄连(又含有黄柏),药理试验证明有抑菌及抗病毒、抗原虫作用;紫草药理作用有抗菌、抗炎作用;血竭有生肌敛疮作用。又采用湿敷外用的方法来治疗各种渗出性的皮肤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几乎无不良反应发生,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一种中药剂型药品。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疮疡灵湿敷外用法治疗皮肤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疮疡灵治疗61例皮肤过敏性疾病患者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区别。结果治疗2周后,有效率55.7%;治疗4周后,有效率86.9%;结论采用疮疡灵湿敷外用的方法治疗皮肤过敏性疾病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皮肤过敏性疾病,疮疡灵,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赵锋.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1:604.
[2]常风鸣,朱照阳,蒋月景,等.疮疡灵的临床应用[J].武警医学,2002,3(4):33.
[3]赵锋.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1:604.
消疤软膏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研究 篇3
消疤软膏系由牡丹皮等药味制成的复方制剂, 原方为临床经验方, 具有活血柔皮, 除湿止痒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灼伤或手术后的增殖性疤痕。为探讨消疤软膏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参照中药、天然药物刺激性和过敏性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2,3], 进行家兔皮肤刺激性和豚鼠主动皮肤过敏试验, 观察给药局部和全身性反应情况。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Leica RM 2145半自动组织切片机, OLYMPUS双目显微镜, 图象分析报告系统。
1.2 实验药物
消疤软膏、软膏基质, 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中试中心提供, 规格为20g/支, 批号080901。2, 4-二硝基氯苯, 化学纯, 上海试剂一厂生产, 批号2000-01-01。
1.3 实验动物
日本大耳白兔, 一级, 体重2~2.5kg, 雌雄各半;豚鼠, 英国种, 一级, 体重250~300g, 雌雄各半。均由四川省实验动物专委会养殖场提供, 动物质量合格证:SCXK (川) 2008-14号。
2 方法与结果
2.1 消疤软膏多次涂药对皮肤的刺激性试验
选用白色家兔24只, 雌雄各半。于给药前1天将家兔背部脊柱两侧用电动理发剪去毛, 去毛面积约150cm2 (15cm×10cm) 。将家兔分为6组, 每组4只, 雌雄各2只。采取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试验观察。将①~③组作为家兔完整皮肤试验组, 分别作为消疤软膏高、中、低3种剂量组, 将消疤软膏涂搽于试验用家兔背部左侧去毛区, 剂量分别为8g/kg、4g/kg、2g/kg (高、中、低3种不同剂量以不同给药频次进行剂量调整, 每天分别涂搽4次、2次、1次, 每次均为2g/kg) , 而在背部右侧去毛区同法涂搽相同剂量的乳膏基质作为对照。涂搽乳膏或乳膏基质后用层消毒纱布覆盖于涂药部位, 用胶布加以固定。④~⑥组在各家兔背部两侧脱毛区用粗砂布将皮肤擦伤, 仅擦伤皮肤表面, 以轻度渗血为度, 作为家兔破损皮肤试验组, 分组及给药同完整皮肤试验组。对①~⑥组家兔每天用药1次, 连续7d, 停药后再观察7d。除每天换药时仔细观察和记录每日的皮肤红斑及水肿情况并按照表1标准进行评分外, 还应观察涂搽部位是否有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或皮肤菲薄等情况。计算出平均分值, 按照表2进行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
试验结果见表3。
从表3可见, 在①~③组家兔完整皮肤试验中, 以消疤软膏高、中、低3种剂量 (8g/kg、4g/kg、2g/kg) 对家兔完整皮肤涂搽后, 与涂搽等量乳膏基质的对侧皮肤比较观察, 在皮肤连续涂搽用药7d及停药7d内, 均未见皮肤出现红斑和水肿等情况。经对家兔完整皮肤的组织形态进行病理学检查, 亦均未见有明显的毒性刺激性损伤作用。皮肤表皮完整, 未见炎细胞浸润、水疱、溃疡等病变, 真皮未见充血。在④~⑥组破损皮肤试验中, 以消疤软膏高、中、低3种剂量 (8g/kg、4g/kg、2g/kg) 对实验家兔破损皮肤涂搽后, 与涂搽等量乳膏基质的对侧皮肤比较观察, 在1~5d内, 各组家兔皮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和水肿现象, 尤其以皮肤损伤后24~48h内较为明显, 根据表2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属于中度刺激性。2d (48h) 后逐步减轻, 4d后明显消退, 6d后红斑和水肿现象完全消退, 未出现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或皮肤菲薄等情况。消疤软膏高、中、低3种剂量组在不同时间 (1~14d) 对皮肤的刺激性强度, 分别与涂搽乳膏基质的对侧皮肤比较, 经统计学 (t检验) 处理, 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说明消疤软膏高、中、低3种剂量组家兔破损皮肤在1~5d内出现的红斑和水肿现象是由于皮肤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 而不是用药所致。经对家兔破损皮肤的组织形态进行病理学检查, 亦均未见有明显的毒性刺激性损伤作用。皮肤表皮完整, 未见炎细胞浸润、水疱、溃疡等病变, 表皮角化层轻度变薄;真皮未见充血。
注:消疤软膏各剂量组在连续用药后不同时间对皮肤的刺激性强度, 分别与相应时间乳膏基质对照组比较, 经统计学 (t检验) 处理, 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2.2 消疤软膏对豚鼠皮肤的过敏试验
将白色豚鼠30只按体重及性别随机分成3组, 每组10只 (雌雄各半) 。第1组给予试药物消疤软膏剂, 第2组空白对照组给予消疤软膏的基质, 第3组阳性对照组给予1% 2, 4-二硝基氯苯。于给药前24h, 用电动理发剪剪去家豚鼠背部两侧被毛, 去毛区范围每侧约9cm2 (3cm×3cm) 。取受试物0.5g涂在动物左侧脱毛区, 用一层油纸及两层纱布覆盖, 再以无刺激胶布封闭、固定。将动物分笼饲养, 持续6h。第7天和第14天, 以同样方法各重复致敏1次, 共计3次。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作相同方法的给药处理。于末次给受试药物致敏后14d, 将受试药物消疤软膏0.5g涂于豚鼠背部右侧脱毛区;空白对照组涂搽消疤软膏的基质0.5g;阳性对照涂搽1% 2, 4-二硝基氯苯。各组保留药物6h后再去掉药物, 即刻观察, 然后于24、48、72h再次观察豚鼠皮肤过敏反应情况。按表4记录各时间豚鼠皮肤过敏反应分值, 计算皮肤过敏反应程度的分值, 按表5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评价消疤软膏的致敏性程度。
试验结果见表6。
从表6可见, 在激发接触受试药物消疤软膏 (或乳膏基质, 或2, 4-二硝基氯苯) 后6、24、48、72h, 第3组阳性药物对照组 (1% 2, 4-二硝基氯苯) 豚鼠皮肤出现明显溃烂、红斑或水肿;其皮肤组织形态经进行病理学检查, 可见表皮角化层变薄, 部分动物表皮角化层缺失, 少数动物可见到急性小溃疡灶、炎细胞轻度浸润等病变, 即呈现显著的过敏反应性炎症损伤性表现。根据表4皮肤过敏反应程度的评分标准和表5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 有高度的致敏作用。第1组 (消疤软膏剂) 和第2组 (消疤软膏的基质) 在激发接触后6、24、48、72h均未见豚鼠皮肤出现溃烂、红斑或水肿;其皮肤组织形态仅部分动物皮肤可见表皮角化层轻度变薄, 但未见炎细胞浸润、水疱、溃疡、充血等病变。结果表明消疤软膏及乳膏基质外用接触豚鼠皮肤后均无致敏作用。
3 结论
消疤软膏及基质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见明显的毒性刺激性损伤作用, 对豚鼠皮肤外用接触后无致敏作用, 研究表明, 消疤软膏用于临床外用是基本安全的。
参考文献
[1]贺光照.增殖性疤痕治疗及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1992, 17 (4) :321-324.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Z]GPT4-1.中药、天然药物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S].2005.
皮肤过敏性疾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76例,其中男53例,女23例;年龄18~41岁,平均27.2±8.4岁;病程0.2~2.3年,平均1.3±0.6年。四肢与躯干呈现慢性局部过敏14例,颈、胸、背及四肢不同位置急性过敏49例,面部慢性过敏5例,其他8例。
1.2治疗方法
1.2.1 中药
一般过敏属于热重于湿者须凉血解毒、清热利湿,常用龙胆泻肝汤,方含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黄、牡丹皮、泽泻、车前草、大青叶、白茅根、苦参、马齿苋、黄柏、柴胡等;过敏属湿重于热者清热解毒渗湿,常用草解渗湿汤,方含萆薢、薏苡仁、泽泻、苍术、茯苓、茵陈、厚朴、车前子、木通、连翘、栀子、苦参、黄芩等;风热型过敏者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常用消风散,方含防风、蝉蜕、杭菊花、黄芩、大青叶、金银花、紫草、牡丹皮、生地黄、苦参、白茅根、栀子、生石膏、知母;血虚风燥型过敏祛风止痒、养血润肤,常用除湿汤,方含当归、首乌、麻仁、白芍、生地黄、麦冬、刺蒺藜、钩藤、夜交藤、鸡血藤、白鲜皮、陈皮等;肝肾亏损型过敏清热利湿解毒、滋养肝肾,常用六味地黄汤,方含生地黄、熟地黄、蚕砂、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十大功劳、龟胶、鹿胶、五味子、竹叶、知母、栀子等。
1.2.2 火针
丁香10g、白鲜皮20g、荆芥20g浸泡于75%的酒精中,15天后过滤密封,火疗时取适量放入广口瓶,将酒精灯点燃,医师右手拿着特制棉签浸泡上述液体后点燃,在病人皮肤上反复擦拭,与此同时,医师左手拿着敷料紧随右手擦拭,把可能残留在皮肤表面的火焰扑灭,避免患者烫伤。疗程依照病人皮肤损伤情况、病情及病程而定,一般来说,病情较轻者每天1次即可,稍重者每天3次左右,7天左右为一疗程;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直到病人治愈为止,通常2周左右为一疗程。
1.2.3 针灸
结合患者的证型针灸。风湿热型过敏行泻法,刺激患者大椎、曲池、足三里、三阴交以及风市;血虚风燥型过敏刺激曲池、血海、膈腧以及风门,膈腧用补法,风门用泻法。水针治疗者选足三里、曲池;针灸者选曲池、足三里为主穴。
1.3 疗效标准
治愈:瘙痒消失,皮损完全消退;显效:瘙痒有所减轻,皮损有效消退;好转:瘙痒有所减轻,皮损有所消退;无效:瘙痒和皮损与治疗前相同或加剧[2]。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2 结果
76例患者治愈31例,显效27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79%。半年后回访,所有患者无复发。
3 讨论
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延长皮肤病发展、控制反复发作性过敏及降低化学药物副作用方面。丁香、白鲜皮及荆芥等组成的浸泡液有良好的止痒、杀菌及解毒效果;火疗温度(相关测试发现火疗局部皮肤温度能达90℃左右)对过敏皮肤产生双重刺激,联合中药与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加速病原微生物的变性坏死或使其他理化致命因素的结构遭受破坏,其致敏性逐渐消失,病灶清除,从病因根治过敏性皮肤病,有效解决过敏性皮肤病从急性向慢性转变、慢性皮肤性过敏病人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与根治的问题,避免抗过敏药物滥用产生不良反应,对提升广大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火疗、针灸及中药联合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治愈31例,显效27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79%;且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半年内无复发。可见,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采取针灸、火针及中药辨证治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愈31例,显效27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79%。结论:过敏性皮肤病采用中药、火针及针灸辨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过敏性皮肤病,针灸,火针,中药,辨证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黄泰康.中医皮肤病性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5):184-185.
皮肤过敏性疾病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9 月—2015 年2 月我院接收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62 例, 其中男106 例, 女56 例;年龄在12 岁~75 岁, 平均年龄为 (34.9±7.2) 岁。
1.2 护理方法
1.2.1 入院时心理干预 护士主动接待患者, 帮助患者摆放好相应物品, 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和注意事项, 让患者尽早熟悉病房环境。对评估存在中度和轻度焦虑和抑郁的患者, 由心理护理小组成员作为其责任护士, 负责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
1.2.2 住院期间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讲解其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 叮嘱其切勿对皮肤进行搔抓, 不可用热水进行烫洗。饮食以清淡为主, 不可进食冰凉、辛辣食物, 戒除烟酒等。另外, 临床护理人员要为其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且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1.2.3 行为干预 临床护士正确指导其放松训练, 采取腹式呼吸, 并且让其听轻柔的音乐, 使其感觉到平静和放松。另外, 对于伴有焦虑和抑郁的患者, 要正确指导其肌肉放松训练, 进而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缓解。
1.2.4 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时, 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明确告知其坚持服用药物和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不可自行停止服用药物或者增减药物, 不可使用医嘱以外的一切药物。另外, 患者回到家中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 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使自身机体免疫力明显提高, 不可过度疲劳。例如, 在整个治疗期间的病情反复发作和病情随着季节变化的特点, 消除其顾虑和担心, 亲属和朋友要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寻求社会支持, 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
1.3 临床观察指标 焦虑自评量表:其一共包括有20 个项目, 主要评定根据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发生的频度;抑郁自评量:按照相关症状发生的频度进行评定。上述两种量表分别有20 道题, 共100 分, 重度抑郁或者焦虑:>70 分;中度抑郁或者焦虑:60~69 分;轻度抑郁或者焦虑:50~59 分;正常:50 分以下[2]。
2结果
162 例患者在进入医院时, 存在轻度和中度焦虑患者137 例, 占84.57%;存在轻度和中度抑郁患者130 例, 占80.25%。162 例患者在出院时, 存在轻度和中度焦虑患者41 例, 占25.31%;存在轻度和中度抑郁患者36 例, 占22.22%, 临床结果显示, 在出院时轻度以及中度焦虑和抑郁的患者明显低于入院时。
3讨论
过敏性皮肤病指的是因为过敏原造成的皮肤病, 可分为接触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吸入过敏原以及注射过敏原, 每一种类型的过敏原均能够导致相对应的过敏性皮肤病, 其中包括湿疹、荨麻疹以及皮炎等[3]。这种疾病年龄跨度非常大, 从儿童一直到老年人都可以发病, 因此, 从当代医学模式观点而言, 在治疗这种疾病的过程当中, 临床护理干预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对病情恢复和疗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报道表明[4], 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可以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促进病情的恢复。本文结果显示, 在出院时的轻度以及中度焦虑和抑郁的患者明显低于入院时, 和上述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总之,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 分析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状况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62例, 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分析研究, 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在出院时的轻度以及中度焦虑和抑郁的患者明显低于入院时。结论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过敏性皮肤病,心理状况,分析,护理
参考文献
[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音响电子出版社, 2005:213-214.
[2]姜国和.改善医患关系的伦理概念[J].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378-380.
[3]杜锦霞, 陈萍.卡马西平导致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8 (9) :39-40.
皮肤过敏性疾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我院诊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40例,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14~76岁, 其中皮炎12例, 湿疹7例, 季节性皮炎8例, 神经性皮炎6例, 其他7例。入选标准:临床上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符合过敏性皮肤病诊断标准;1个月内未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2w内未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皮损未累及皮肤皱褶部位。排除标准:对六神软膏过敏者;合并真菌或细菌感染的皮肤病患者;患神经、精神病而不能很好合作者;有糖尿病、柯兴氏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患者;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 同时可加用3%硼酸或高锰酸钾冷敷, 当渗出逐渐减少时, 可选用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霜剂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上海雷允上药业生产的六神软膏进行治疗, 每日早晚各外擦一次, 连续使用14d, 可根据患者皮损面积控制用药量。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瘙痒、皮疹、红肿等表现完全消失, 皮损面积改善100%;显效:瘙痒、皮疹、红肿等表现明显改善, 皮损面积改善≥75%;有效:瘙痒、皮疹、红肿等表现有所改善, 皮损面积改善≥50%;无效:以上指征均不符合者。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组间进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观察组患者痊愈11例, 显效4例, 有效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痊愈5例, 显效4例, 有效1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45%;观察组患者有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轻度刺痛感, 在未停药的情况下, 刺痛1~2d后自行消失,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出现皮肤瘙痒5例, 皮肤红肿3例, 烧灼样疼痛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过敏性皮肤病属于皮肤科常见病症, 其致病原因较为复杂, 如花粉、粉尘、食物、真菌等变应原均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 可引起患者皮肤红肿、瘙痒、荨麻疹及带状疱疹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及时阻断变应原变化过程, 对减轻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对过敏性皮肤病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适当选用外擦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可对皮损部位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从而减轻局部疼痛, 防止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六神软膏对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为75%,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仅为10%, 与常规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类比较, 总有效率明显较高, 效果显著。六神软膏剂型由牛黄、麝香、冰片、蟾蜍等多味中药组成, 是由著名古方“六神丸”的剂型改革演变而来[2]。有研究表明, 外擦六神软膏对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发挥抗病毒作用, 同时能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炎性渗出, 有益于消肿, 且不容易产生耐药性[3]。此外, 此药价格相对较低, 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
综上所述, 临床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采用六神软膏进行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出现的皮肤红肿、瘙痒、疼痛及荨麻疹等症状, 可保护皮损部位, 减轻局部疼痛症状, 防止出现继发感染情况, 对促进疱疹愈合及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芳玲, 钟山.广州地区1232例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 16 (4) :l24-125.
[2]李贵新, 徐功立.蟾酥注射液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对bcl-2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J].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 23 (3) :94-96.
皮肤过敏性疾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门诊收治的1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10例, 女76例, 年龄3~75岁, 平均年龄 (46.5±15.5) 岁, 病程2 d~20年。过敏性疾病种类:30例神经性皮炎, 15例接触性皮炎, 湿疹18例, 荨麻疹12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停用激素及其他口服药物, 治疗期间嘱患者不要口服其它药物。
1.2 治疗方法
1.2.1 过敏原检测。
首先对患者双手指上的20个信息点进行检测, 利用随机所带491种过敏原样本, 通过远红外线扫描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检测。
1.2.2 治疗方法。
186例患者均采用百康生物共振治疗仪 (厂家:德国REGUMED Regulative Medizintechnik Gmb H公司;型号:BICOM2000b15) 进行治疗。采取样本, 选择患者的体液 (血液、唾液、尿液等) 进行信息提取, 根据信息提取过程中获得的过敏物质, 进行生物波的放大, 将生物波再回输患者身体。每次治疗20 min以内, 每周进行1次, 单次治疗选择两种过敏物质进行治疗, 连续治疗8次, 急性期患者可缩短治疗间隔, 可选择3 d治疗1次, 连续治疗4次的方法[3]。治疗结束后, 复查过敏原, 巩固治疗后结束。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18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皮疹消退情况及治疗后3个月有无复发进行疗效判定。痊愈:皮疹完全消退, 停止治疗3个月, 接触过敏原后无复发;显效:皮疹完全消退, 停止治疗3个月, 接触过敏原后有轻微反应, 症状能自然消失;有效:皮疹明显减少, 皮疹面积缩小, 自觉症状减轻, 但停止治疗后复发;无效:皮疹无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2 结果
18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通过百康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2%, 痊愈率为75.3%, 治疗过程中及停止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表1。
3 讨论
过敏性皮肤病是皮肤接触了某些过敏原引起的炎症反应, 会出现红肿、瘙痒感、丘疹、脱屑等现象。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的黏膜组织接触到刺激性物质后造成的急性炎症反应[4]。发病原因除了强酸碱、毒虫和刺激性较强的化学制剂等原发性刺激外, 另一种就是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接触了过敏原造成的。前一种原发性刺激, 不管谁接触到都会马上出现炎症反应, 无个体选择性则无潜伏期, 即初次接触。后者接触后并不发病, 而往往经过数天, 在机体内出现的种种反应先使机体致敏, 当之后再次接触过敏原时, 就会在数小时发病[5]。大多数的过敏性皮炎都是这类具有特异性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表现为出现红色斑块、水疱甚至造成皮肤组织坏死等。因此, 对于治疗顽固性过敏的临床治疗, 首先是找到诱发患者出现过敏的因子, 即过敏原, 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 患者可能面对的过敏原有很多种, 且自然中存在的物质较多, 如何能在高达2万多种不同的物质中发现患者特有的过敏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黄勇[6]通过百康生物共振系统治疗仪 (BICOM-2000) 对1 52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结果排序为屋尘螨 (64.85%) 、粉尘螨 (55.32%) 、牛奶 (54.53%) 、羊肉 (52.17%) 、甲醛 (50.33%) 、鱼类混合物 (6.85%) 、动物皮毛 (41.00%) 、鸡蛋白 (36.01%) 、真菌混合物 (32.79%) 、牛肉 (28.38%) 。其中吸入类以粉尘螨、屋尘螨、动物皮毛为主;食物以及其添加剂类以牛奶、牛肉、鱼类混合物、鸡蛋白以及羊肉为主;接触性物质、化学类则以细菌、甲醛等为主。但目前临床上, 对100种过敏原均进行检查难度相对较大, 因此寻找一种可大量、快速筛查过敏原的方法十分重要。目前研究发现, 过敏体质的患者其体内的自由基的水平较高, 而自由基与人体免疫系统息息相关, 是过敏过程形成的基础, 自由基可通过氧化过程, 使得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死亡, 从而释放出组胺等化学物质, 诱发过敏的发生。因此, 在改善过敏的过程中, 及时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十分重要。在人体中, 自由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产生, 最为主要的是人体日常生理过程中的氧化代谢过程, 其次是患者所接触的环境因素、理化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等, 导致自由基的大量产生。自由基通过影响氧化还原反应, 导致人体不能有效协调的进行生理活动, 且可通过影响脂类氧化损伤细胞膜, 诱导衰老, 减慢代谢废物的排除, 导致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目前认为, 高血压、过敏性鼻炎、结膜炎, 哮喘、心肌梗塞等均与自由基有关。
百康生物共振治疗仪是德国进口过敏检测及治疗仪器, 基于1929年诺贝尔奖所报道的量子物质波理论进行研制的医疗器械[7], 是由德国科学家于上世纪70年代研制。由于所有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物质波, 也称为该物质的共振波。因此, 通过百康生物共振治疗仪可进行物质共振波的记录, 并且进行镜像转换, 改变过敏物质在人体中的共振波, 从而将共振波回输人体, 通过镜像转换的方式对人体过敏物质进行削弱, 从而逐步达到消除过敏物质的效果。在此过程中, 过敏物质所产生的共振波逐步恢复为正常波形, 人体受到的影响逐步得到消除。
SCHUMACHER等[8]研究发现, 通过百康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过敏性疾病, 半年期患者有效率可达到90%;11%的患者虽然在接触过敏物质时仍可发生过敏现象, 但是过敏程度得到改善。本研究中, 18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通过百康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 患者总有效率为89.2%, 痊愈率为75.3%, 患者脱敏过程中无不适。郝友宁等[9]通过分别采用生物共振检测法和血清过敏原检测法对过敏性皮肤疾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生物共振检测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过敏原检测法。对此, 我们可以解释为, 百康生物共振治疗仪工作原理为通过消除过敏物质与人体的异常的共振波, 从而减少共振波及自由基的产生, 进而逐步达到了消除过敏过程的目的。
综上所述, 百康生物共振治疗仪单次治疗时间短, 检测过程快, 患者无不适, 不需要增加药物治疗, 患者无创伤, 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适合于各种年龄段各种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筛查和治疗, 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雅芳, 左娟, 李英弟.脱敏止痒膜和生物共振序贯疗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 2011, 33 (3) :267-268.
[2]FRASER M.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llergic skin disease[J].Int J of Womens Health, 2014 (7) :841-850.
[3]严美芳, 陈红, 阮健阳, 等.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255例过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 2014, 36 (2) :123-124.
[4]储小燕, 毕志刚, 芦桂青, 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459例常见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 42 (10) :626-628.
[5]王卫亮, 陈燕, 林菊珍, 等.280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5, 12 (9) :1035-1037.
[6]黄勇, 李双庚, 崔雪娇.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 2014 (3) :183-184.
[7]陈明星, 胡玉婷, 王雪芬, 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常见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及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1, 23 (4) :38-40.
[8]SCHUMACHER P.Allergien gege Tiere sind beilbar[M].Stuttgart:Sonntag Verlag, 200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