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指导的重要性(精选12篇)
数学阅读指导的重要性 篇1
摘要: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训练发散思维和体验情感。
关键词:数学阅读,学习技能,发散思维,体验情感
不少人认为只有语文学科才需要培养阅读能力,实际上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课标中要求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没有扎实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无异于一句空话。教学中, 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存在很大区别,语文阅读重整体,数学阅读重思维。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对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和培养发散思维有何作用呢?
1. 课前预习阅读是基础
阅读是感知概念的基础,通过阅读我们才能接收最基础、最表象的数学信息,才具备课前预习的前提条件。会学习的人注重课前预习, 高效课堂也注重课前预习,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应该怎样做呢?肯定不能随便读读教材里的文字,走马观花。在我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文字呈现的内容越来越少,尤其是低年级教材,大量的主题图取代了文字, 很多教师都感觉没什么可读的内容,何况是小学生呢?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正是因为文字少了,材料中出现的相关结论性文字就显得更加重要,不细细研读, 学生很难 体会到概念的真正内涵。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中对于面积的定义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面积。中间几个关键词: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物体的表面究竟在什么位置?封闭图形究竟是什么意思?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观察和实践,反复地读、感知和理解,学生才能理解面积的含义。
2. 课堂教学阅读必不可少
数学阅读不像语文的阅读,前者是枯燥无味、生涩的阅读,后者是富有情趣,令人回味的阅读,但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有大量的数学图表、公式等,这些数学图表、公式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只有全面、精准地阅读,才能获取解题的思路。因而数学阅读又有其特殊性,在教学课堂中针对其特殊性,采用相应的阅读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在组织课堂阅读时,对于数字、图表和公式,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其编排到情景剧中,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或是巧设“陷阱”,让学生深深懂得阅读的重要性,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或是巧设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的理解,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课后复习阅读要细致
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材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 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概念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地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我们目前所实行的高效课堂模式有课后巩固环节,也就是学生在复习时要查漏补缺,巩固所学。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能不能在复习时看到闪光的知识点,并结合知识点展开联想。课后复习阅读主要是在阅读学习中做到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即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
4. 课外延伸阅读要多样
课堂之外,教师充分利用数学教材资源,引领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如数学课外书、数学报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数学知识,拓展数学视野;家长利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创造设立生活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数学阅读。适当运用阅读方法,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加深其对数学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 体现终身教育的要求。
数学阅读指导的重要性 篇2
“理解重要的句子”是历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对它们的理解,有助于对整个文章的理解。“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
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2.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旨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全文的“文眼”;3.有着丰富内涵的语句;4.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结构或主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5.使用了修辞手法,内容比较含蓄,能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句子。
此考点的检测,有的以选择题的形式让考生直接判断对句子内涵理解的正误,有的以主观表达题的形式检测。
【知识梳理】 在考试设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以下几种句子。
1.起始句。它在文章的开头。往往有提示、总起、概括、转承的作用。或交代全文的内容以及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记叙文),或提出全文的观点(议论文),或介绍写作对象的特征(说明文)。
2.收束句。它在文章的结尾。或作结论,或作照应,或由此及彼,产生联想升华,抒发感情。如《荷塘月色》的结尾:“„„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的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照应了开头,而且使文章的意境更圆更美。3.过渡句。它往往出现在段落与段落之间及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连接处。能使文章的段落层次之间衔接、连贯紧凑;从内容的角度看,它往往标志着由一方面的内容向另一方面内容的转换,如《琐忆》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即是。
4.矛盾句。这里所说的矛盾句是指下面的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没有细致地领会原文,就觉得所提供的从文章中抽出来的句子,跟我们的理念或者生活的逻辑不符;二是文章的前后几句好像自相矛盾。在典范的作品中,真正的文理不通、自相矛盾是不存在的,如果碰上这样的情况,你必须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它。这类句子往往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5.比喻句。比喻句在文章当中的作用往往有下面几种:在议论性或说明性的文字中使作品的观点通俗好懂,容易被读者接受;在描写抒情的文字当中,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富有表现
用心
爱心
专心
力。对这类句子,解释的方法是,认真阅读原文,把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运用比喻的有关知识,找到本体、喻体。
6.结构较复杂的句子。现代文中许多句子的意思一看就知道,但是有些句子需要斟酌以后才能明晓其含义,如果缺少斟酌的功夫,也就会误解句子的含义。
【例题解读】
例1.(2004年广东卷第19题)依据下面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
[文段]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①、太庙②,依傍的是祖荫。
注:①天坛:在北京。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②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
[解析]此题正是考查重要语句的理解。对象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收束句。这句话有多种理解,至少应写出两种意思。一是表层意:“天坛、太庙依傍来自祖宗留下来的大树,而非短时间所栽植的小树”。理解表层意的关键是理解“祖荫”所指,因为其他几个词语的意思是单一的,而“祖荫”虽指“祖上留下的福荫”,可这“福荫”究竟是什么呢?在不同的语境中自然不同。此处既然是“天坛、太庙”依傍的,不是“大树”是什么?再说,它是承接前一个问句“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显然就是对这个问句的回答(如果是反问句另当别论)。还有,本段开头“前人种树后人凉”也提示了“树”这一答案。那么,答案是不是这样就“搞定”了呢?差矣!这还只是字面意。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收束句,我们仅仅从它的表层解读显然是不够的。做理解题有一个十二字方针: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用心
爱心
专心
我们仅从这一段话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多处在谈“树”其实也是在谈艺术;结合全文来看,就很容易发现文中的“树”是“故乡”的象征,是“艺术”的象征。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另一层意思——比喻意: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或“我们要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
不能不提醒一下的是,高考中凡是作为“理解”来考查的句子都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必须结合语境探究其深层含义。
例2.对文中划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B.美国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是无法对付害虫的。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文段]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害。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能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解析]此题用选择题的形式检测理解句子的能力。①抓中心句。这里要理解的两句,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句是补充说明的句子。②抓中心词。第一句的主干是“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害虫”。③对照选项。选项C的主干是“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害虫出现”。此主干与被理解的中心句的主干相同。再对照修饰语,原句与选项C项主语的修饰成分都是“能抗虫害”;宾语的修饰成分前者为“更难对付”,后者为“更不容易杀害”;根据以上对照可知C项正确。对照D项,其主干是“作物保护害虫”,显然与原句意思不合。B项的主干是“玉米和棉花品种无法对付害虫”,显然也是错误的。④注意关键词语的特殊义。如“雾剂”一词,上面用了引号,根据上下文,可知它有特殊含义,而A项却说“‘雾剂’污染环境”,将它理解为本义,显然有误。
【技巧点拨】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一、要了解句子作用,防止答题想当然。重要的句子都有其基本作用,弄清它们,答题时就可以用它们作为框架,避免答案偏离方向。
在“知识梳理”部分已经谈了“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矛盾句、比喻句”的作用。另外还应注意下面几种句子的作用。
1.深化句。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多为记叙、描写之后的议论、抒情句。2.警示句。对某些现象有概括、提炼的作用,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启迪。3.情感句。表达了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4.引用句。表达一定的思想,证明某种看法。
5.讳饰句。为了表达某种感情或为了避免直言带来的不妥。
二、不忘文章中心,不要生搬硬套。
1.重要句子或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或是文章中心的部分内容或间接地反映了中心,理解重要句子时如果忽视这一点,不仅丢掉了一把重要的钥匙还可能出现方向性错误。
2.有的同学喜欢拿同类型句子的基本作用“套”,也是不行的,必须有语境意识,有文体意识,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实战演练】
阅读贾平凹的《对月》,回答后面问题。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暂短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4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
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笋。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1.文章第三段“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七段““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从我的落疤里新生”在文中如何理解? 3.文章前后两次提到“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真是„„的明镜。”这两句话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234字)
【参考答案】
1.反衬人的生命短暂。2.活着,不求生命的长寿,而是块块乐乐地生活,踏踏实实的工作,而走完自己人生的半圆,为完成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自己的力量。3.开头一问句引
用心
爱心
专心 5
出下文对月亮照出世人的人生百态的描写,引发读者的思索;结尾一句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自己对世界的思考,二句首尾呼应。
用心
爱心
数学阅读指导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重要性;方法
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语言。人们习惯于将数学当作是一种简单的运算过程,其实不然,数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通用工具。小学数学是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最关键的时刻,是为今后数学学习打基础的时刻,小学数学中的许多问题涉及到了很多文本阅读的问题,如果学生只注重计算能力而不注重阅读能力,在面对这一类题型时,不免会犯难,不知道怎么应对。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1.最大限度发挥教材功能
加强数学阅读最直接的作用,在于加强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等多种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抽象概念较多,且数学语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概括性。小学数学中有较多的应用题和看图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在准确阅读后,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有效解答。
3.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既能使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时更加规范,促进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课时,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语言,合理组织自己想要表达的语言内容。在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方向辨别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加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教学,既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又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有效的数学阅读,在提高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加强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1.加强教师引导,把握有效阅读的技巧
為提高数学阅读效率,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全面阅读教材,找出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字词和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并在重、难点处做好标记。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先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2.形成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教师应利用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布置阅读理解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数学阅读。再次,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亲近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加强自主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自主阅读的力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阅读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数学阅读方法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学生积极阅读,提升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
4.在数学理解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的时候,应该分步骤进行针对性训练。比如:对于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数学表达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将题目的句子挖空来训练他们,桌子上有10个苹果,( )5个,现在有几个?让学生填空,括号里肯定是填“增加”“减少”“拿走”“放入”这一类的词语。这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表达的敏感性。再如:有的学生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相翻译,这时候教师可以将一道应用题文本中的几个可能用到的公式都拿出来,然后进行讲解,或者将各种数量结构列出来,让学生反过来编出题目。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区分不同的阅读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5.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中,每单元前都会列出本单元的主题图,学生通过读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单元学习的重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分清主次的能力,教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忽略掉一些内容,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
6.咬文嚼字,理解语境。数学教材中一些概念的表达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咬文嚼字,理解公式的意思。如这样一道题:甲乙两地相隔200千米,客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这辆客车多长时间能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如果学生没有咬文嚼字,很容易忽略“往返”这个词,计算出来的结果当然是错误的。所以,教师平时在课堂上就应该训练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让他们抓住问题之后反复读,这样做题质量才能提高。
综上所述,数学阅读对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展开数学阅读,使他们更好地吸收教材知识,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加强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总之,在加强小学数学阅读方法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进行数学阅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数学阅读指导的重要性 篇4
一、充分认识读者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的重要性
首先, 开展读者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目前, 一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无从选择, 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 这种现象在低龄读者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 加强阅读指导、开展阅读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加大力度认真做好, 帮助读者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其次, 开展读者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图书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读者的阅读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要做好读者的导读工作, 就要了解他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倾向。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及时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 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图书资料介绍给读者, 有的放矢地搞好服务。
二、分析读者结构, 进行重点导读
要使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更加扎实有效, 就必须从分析和研究读者结构和读者阅读现状入手, 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不同的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 (1) 少年儿童。儿童阅读主要以色彩鲜艳、内容有趣、语言简洁的画册和电子读物为主。开展导读工作时, 应向其推荐图文并茂, 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 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行为规范引导的读物。 (2) 青年学生。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 向其推荐的图书应该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催人奋进、启迪思想的作用, 使其阅读的过程成为一个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接受教育的过程。图书馆还应对其加强导读教育, 帮助其在阅读中掌握鉴别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使其学会找书、学会读书, 通过读书悟出道理, 不断地追求真、善、美。 (3) 残疾人。图书馆应在为其提供阅读指导、组织其积极参加阅读活动的基础上, 开展一些特殊服务, 如代借阅、送书上门等, 把送知识、送温暖活动落在实处。 (4) 老年人。从图书馆对老年读者群体的服务细节而言, 如何满足老年人对书刊大字号编印的特殊要求、如何满足老年人喜欢听读 (如讲座等) 的特殊需求、如何让老年人能够就近乃至居家得到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如何帮助老年人提高信息素养等, 应当摆上图书馆服务管理的议事日程。
三、以多元化的阅读指导方式实施延伸服务
1.“答疑解惑式”阅读指导。
图书馆员既要做好对读者的咨询解答, 又要在学习方法上引导读者,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读者向工作人员求助进行书籍查找时, 工作人员还应告诉读者找书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电脑进行图书检索;在给读者办理借书业务时, 指导读者如何在网上和电话中办理图书续借业务等。
2.“互动式”阅读指导。
凭借阅览室这个开放的平台, 图书馆员每天可以与不同的读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完全有条件创造一种更为积极的、自然的、主动介入式的双向互动咨询服务。这种方式通过主动的沟通, 发现或得知读者需求, 主动提供咨询与帮助, 以弥补在阅览室咨询台前被动接受咨询的不足。沟通的过程一定要自然、得体, 使人感到不突兀、不尴尬, 防止居高临下的口吻、语气、声调, 方式、时机都要因人而异。
3.“引导式”阅读指导。
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意识到, 服务方式的延伸不应仅满足于咨询内容的延伸, 还要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位初一的学生因见到其家长走近而慌忙将言情小说换成数学参考书, 工作人员见状就主动与该学生进行攀谈, 了解得知孩子因过于严格的管束而产生逆反情绪, 不愿阅读学习材料。针对这种情况, 工作人员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把孩子的情况向其家长如实反映, 提出中肯的建议, 并推荐了一些有关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的图书, 同时为该学生提供了正确的阅读指导, 推荐了许多适合其阅读的书籍。
四、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
1. 新书推荐与导读活动。
建立新书展示区, 将新采编的图书分类摆放到书架上, 并将热门图书的书目刊登到海报上, 做到第一时间向读者推荐, 让读者迅速了解最新的图书信息。
2. 开展征文、书评活动。
开展主题征文和书评活动, 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图书内容, 揭示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让每位读者在阅读之后能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把握图书的思想内容、政治倾向、艺术特点、语言风格, 引发读者对阅读产生兴趣, 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3. 开展专题书展活动。
将有关某一专题的图书集中展示给读者, 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节省了读者查找图书的时间, 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又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从2008年起, 我馆社科和科技借阅室相继举办了多场丰富多彩的专题书展, 获得了读者的好评与赞誉。其中, “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专题书展反响最大。书展展出了有关战争题材的图书和为新中国成立做出重大贡献人物的传记、纪实、回忆录等, 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记录共和国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图书。
4. 开展立体式阅读活动。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篇5
作者:王荣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小 大】
127
更新时间:2014/11/17 【字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是人类摄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自学,阅读就是自学的主要形式,阅读能力就是一个人自学能力的核心。其实随着社会数学化的发展,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更需要好的数学阅读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数学阅读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则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就离不开阅读。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数学阅读和一般阅读一样,是对文字语言、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材料感知、理解和记忆的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又由于数学里的方程式、图形等语言的符号化和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具有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这些内容同样需要经过认真阅读才能理解,所以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学会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思维的基础。
很多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数学教学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二、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及意义
根据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数学理解力也差。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1、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在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还是学习数学、使用数学活动中,数学交流都有极重要的作用,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做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2、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数学教科书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老师讲完新课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之后,总结、布置课下作业,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正是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说过: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阅读价值。国外早已如此,如法国《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前苏联《数学教学大纲》强调在组织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教材,即在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测验的问题自学一定的材料,阅读习题或定理的简短文字”。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也特别鼓励学生读数学书。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3、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值得指出的是,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综合性的百科全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4、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团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团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有研究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国内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改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无不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
三、数学阅读的策略
数学教材的每一章、节就相当于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作为数学教师应更多地成为学生阅读教材的咨询者和帮助者,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教材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如,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
阅读一本小说时,可以不注意细节或进行跳阅。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适合数学阅读学习。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 “言必有据 ”的特点,在数学阅读时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3、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
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做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还有,数学阅读时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这些往往要求学生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4、数学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
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可以说是通常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言语转化”,即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因此,数学阅读常要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用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成用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述的问题,即“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把用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言语的形式以及把言语形式表述的关系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表述形式;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表述正规定义或定理等。数学阅读常要求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而这也正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它阅读的最主要的方面。
浅谈数学课本的阅读指导 篇6
一、铺垫上力求坚实可行
从总体上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不断内化过程。前苏联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再说,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心境,是增强内驱力、增强冲破学习中一切磨难而积极进取的动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在要求学生自学或课堂上,配合阅读某一教材之前,必须吃透两个主要方面。
1.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方面的铺垫,必须首先吃透新知识的迁移点,保证学生在新知的内化过程中有一个扎实的基础,保障同化过程的顺利开展。比如,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意义莫名其妙,自学和课堂阅读又从何谈起呢?
2.情感方面的铺垫也是自学或课堂阅读课本时不可忽视的方面。师生的兴趣、情绪、心理、心境,当时当地的教学情境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自学和课堂阅读的效果。可以断言,情绪消极的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反馈绝不会尽如人意,更谈不上思维发散的积极性了。为此,我在新课的导入程序中,十分注重情感导入,以疑激思,以疑激情,以情激思。比如:
(1)“这道题试做后,不少小朋友都做错了,但我深信,聪明的小朋友认真看书后一定会解答出来的!”
(2)“这道题大家都解出来了,和写这本书的专家解得相同吗?我们不妨来看看书好吗?”
(3)今天的数学课是“打擂”课,(稍顿,出示课题)看谁能自学课本后解对它等等是我导入程序中的关键句。如此,让问题融于激情之中,诱导学生读书,有利于学生悟出门径。
二、思路上狠抓“三路”合一
一堂数学课应是师生双方围绕教材的目标,及其论述这一目标的思路而进行的意识性极强的交流活动。而教材的论述思路又是这场交流的基础。这无可置疑。而事实上,交流时学生的思路不一定与教材的思路相同,也不一定与教师的思路相同。对于同一教材,不同的教师教授的思路也不尽相同,教无定法。所以,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自学或配合课堂阅读过程中,必然存有教材思路、学生思路、教师思路这“三路”统一的问题。这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为此,教者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启发诱导学生思路上,使其在自学或配合阅读数学教材时,把自己的思路统一到教材思路上来,使三方面思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点上,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求解的。
1.深入细致地分析师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出现的思路特征,找出这些思路和教材思路之间的差异点,以便在思路统一的过程中有的放矢。
2.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交流过程,也隐含着思维情感的交流。所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或分析某一内容时的每一层次上都必须注意情感的激发,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愉悦、欢欣的氛围中进行。
3.寻找并利用旧知的最近发展区,组织启发性、针对性较强的尝试练习。比如,出示与例题类似的尝试题,消化教学内容中的关键词句,以消除自学教材中的难点、疑点,降低自学、阅读坡度,使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例题时有据、有效、有结果。
4.及时出示自学教材或课上配合阅读教材时的读书、思考题,组织定向思维,暗示导读作用。从接近性、类似性、对比性三个角度精心设计读书思考题。所设计的思考题必须有利于学生发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产生联想,有利于学生产生求达目标的思维,使其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从而激发其思维兴趣,增强思维能量,进行合理、有序的,与教材思路一致的思维。
三、在已有效果基础上力求余味浓重而延续
学生通过训练,已具有自学或课内配合阅读教材的方法和水平,成功的喜悦自然不必说。但是,如何巩固提高这一水平,则必须在已有效果基础上力求余味浓重而延续。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余味浓重的课堂小结。除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进行科学评估、赞赏外,还必须重视评估中的设悬。比如,①用富有哲理性的、鼓励性的话语作结:“吃别人吃过的馍没味道”、“科学的大门,永远朝着敢于攀登的学生”等等一些很富有哲理的话对学生的触动很大。②巧取教材内容要点,巧换例题条件,使学生必须重温教材才能作答,这样从反面激励学生阅读课本。
(2)注重余味浓重的作业布置。作业的内容或检测内容方面,要精心设计那些有利于形成读书习惯的题目。这一点,多数是在概念教学中出现,学生必须对课本熟悉或必须认真查阅教材后才能解答。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迫使学生自觉钻研课本,形成自觉阅读教材的习惯。
总之,抓住了以上三个要点,在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中,采取一诱、二导、三乐、四提高的程序,对提高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有效指导数学阅读的策略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数学阅读
阅读是小学生获得知识信息、正确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大胆质疑;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使他们掌握阅读技能;让学生分层次阅读, 读写结合, 在题目旁记下关键解题步骤和方法等, 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解题能力。
1.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合理地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情境, 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倒推策略”时, 创设大头儿子参观景观的情境, 展示去参观的路线, 接着问:“回来时应该沿什么路线返回呢? 这题目里隐藏着什么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书上的例题。”当学生阅读完后, 教师提问学生从书本中获得什么信息, 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与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大胆质疑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 也是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学“替换策略”时, 教师先演示把5角钱换成5个1角钱的过程, 使学生理解等量替换的含义, 为学生的继续学习降低难度, 再出示书中的例题让学生解决, 学生在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时有难度, 这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困难和疑问, 接着让学生带着困难和疑问阅读书中的例题, 让他们在阅读中感悟替换的过程, 在课本中寻找答案, 让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中交流自己阅读教材的收获, 完善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动画演示替换的过程, 并让学生阐述过程和感悟策略。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1) 让学生分层次阅读。第一遍通读条件和问题, 第二遍精读。精读时要注重对重要句、重要字词的突破, 厘清题中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形成解题思路。 对重要句、重要字词的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 “苹果比梨多百分之二十”和“苹果是梨的百分之二十”的对比。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可指导学生对关键性的词句作上记号。
(2) 读写结合。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的过程。教材编写得简约且具有引导性, 运算过程简略, 有很多“连环式”填空。为了顺利阅读, 可让学生用纸笔配合算一算, 这样能大大提高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3) 记下关键的解题步骤和方法。有些解题方法学生在学过后容易忘记, 所以教师可让学生在初学时就将一些关键步骤和方法在题目旁以注解的方式记录下来, 方便以后复习巩固。
(4) 语言转换、悟出“言外之意”。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包括文字、数学符号、图形等, 学生在阅读时常要灵活转化阅读内容。而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内部言语转化的过程, 是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在学习新知时, 需要学生能抓住关键词或句, 把文转化为图、图转化为文, 学生能大大提高其自主解决问题的效率。比如, 学生读到“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二十”这个条件时要能想到“乙数是单位‘1’;乙数若有5等份, 甲数就有这样的6等份;甲数是乙数的五分之六, 乙数是甲数的六分之五”等。
4.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解题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学生在做题时读题不完整, 往往句子没读完就开始动笔做题, 这样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而往往只要完整地阅读, 就能发现其中不正确的阅读地方, 也有助于学生养成检查、 验算的好习惯。教师只有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经常提醒、 注意渗透, 学生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谈初中数学文本阅读的指导 篇8
数学学科充满着符号、图形和图表, 数学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达数学意义, 交流数学思想.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过程中, 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指导方式.
一、截长补短, 断续结合———精读连续文本
我们把以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数学文本类型叫做数学的“连续文本”, 它的特点是数学信息往往处于句子 (或段落) 中, 需要通过筛选分析信息的特征、背景等基本元素, 才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定义、定理、公理及文字问题等, 都是以文字表述的方式呈现.
1.添、删字词, 形成句式
数学文本中经常出现一些专用名词和不完整的句式, 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往往感觉比较困难.如果恰当地添加或删除某些用词, 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式, 阅读思路就会变得顺畅.
案例1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定理.
将命题“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转换成“如果有一个点到一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那么这个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前者是句式的省略写法, 强调精炼, 补全句式后条件、结论清晰, 更加通俗易懂.再配上图形, 把文字表述转化成符号语言, 就更具体直观了.
这一方式不仅没有丧失数学定理具有的严密性、精炼性和科学性, 相反更衬托了数学语言的魅力, 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数学内容.
2.咬文嚼字, 理解句式
要正确理解数学用词在情境下的用意, 就必须仔细推敲, 形成正确思路.在语文教学中, “反义词”使不同的事物形成鲜明对比, 在数学课堂上适时巧用这些技巧, 效果也非常明显.
案例2非负整数.
正整数集合:{……}.
非负整数集合:{……}.
3.刨根问底, 完善句式
有些数学概念是以字母等符号的表述形式出现.因字母的高度抽象性及学生对这种表示形式的不熟悉, 一方面学生会产生拒绝心理, 另一方面学生会忽略括号内条件所蕴涵的深意, 造成误解.
案例3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形如ax2+bx+c=0 (a≠0, b、c为常数) 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这个概念是以字母等符号的表述形式出现.学生在读此概念时往往不能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另外三种特殊形式挖掘出来.
笔者指导学生阅读概念:抓住二次项系数a≠0的条件, 探究a≠0的含义.这样, 学生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时, ax2=0 (a≠0) , ax2+bx=0 (a≠0, b为常数) , ax2+c=0 (a≠0, c为常数) 三种特殊形式就会浮出水面, 完善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表达形式,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经纬分明, 突出重点———精读非连续文本
我们把通过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说明等方式呈现的数学内容叫做“非连续文本”.课堂上激活这些“非连续文本”可鲜活数学内容, 优化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1.追根溯源, 对号入座
简练方便的数学符号给书写、运算、推理提供了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便捷.为帮助学生对符号文本的理解, 笔者引导他们将简约的符号语言翻译成其他的数学文本, 通过转化再来探究问题的本质.
案例4绝对值的理解.
|a|=a, 那么a是 (%) .
A.正数B.负数C.正数和零D.有理数
正确答案为C, 但不少学生错选A.
纠错指导:先用文字语言分别叙述等号左边|a|和等号右边a的含义, 其次联成句式.左边:|a|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右边:a表示一个数;句式|a|=a即为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一个数.
完善句式: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 (学生1) ;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 (学生2) ;正数或零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 (学生3) .
2.涂涂画画, 解剖图形
直观、便于观察、富有想象是图形文本的特点, 是视觉语言, 所以, 破译图形文本也是很有必要的.“破译”图形文本,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 “着色”重点观察部分.对一些复杂的图形, 对重点要研究的部分, 用颜色或阴影突出这部分图形, 排除图形其他部分对视觉的干扰.
案例5判断平行四边形.
如图2, 以△ABC的三边AB、BC、AC向外分别作三个等边△ABD、△BCE、△ACF, 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读图指导:把△EDB、△ABC、△EFC分别用不同颜色表示, 探究△DBE≌△ABC≌△FEC, 问题即可得到解决.
(3) 动画演示分类状态.许多数学问题涉及动点变化所引起的图形变化, 为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整个运动状态, 笔者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 使学生从最初的“眼观”到“脑观”, 最后到自己动手画.
案例6数形结合求函数关系式.
如图3, 在Rt△PMN中∠P=90°, PM=PN, MN=8cm, 矩形ABCD的长和宽分别为8cm和2cm, C点和M点重合, BC和MN在一条直线上, 令Rt△PMN不动, 矩形ABCD沿MN所在直线向右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 直到点C与点N重合为止, 设移动x秒后, 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随着矩形的向右运动, 它与三角形重叠图形的几种变化及分界点如图3所示.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会尝试画不同的图代替动画过程进行分类讨论.
3.纵横交错, 破译表格
案例7阅读表格收集信息.
将正偶数按下表进行排列, 则偶数2006应该排在第_行, 第_列.
阅读指导:总体读表:数从第一行到第二行成“∽”形排列, 依次进行.
分栏阅读:第1行:从小到大;第2行:从大到小;第3行:从小到大;第4行:从大到小……
第1列 (首列) :奇数行中没有数, 偶数行中的数是16的倍数;第5列 (尾列) :偶数行中没有数, 奇数行中的数是8的倍数.其他列没有明显特征.
获得认知: (1) 奇数行:从小到大;偶数行:从大到小. (2) 首列和尾列都是8的倍数.
形成反思:若一个数是8的倍数, 那么, 它究竟在第1列还是在第5列呢?再分栏阅读第1列和第5列, 继续寻找……
表格中的“行、列”就是基本组成部分, 从这些部分中排除干扰的行与列 (第2、3、4列) , 重点阅读第1列、第5列.形成反思——是否与行有关系?找到结论:8的奇数倍在第5列, 偶数倍在第1列.整个阅读经历了:整体把握→分栏破译→化分为合, 思维经历了反思、批判, 最后得以顺利解决.
三、主干引领, 整体推进———精读综合文本
数学问题中, 有的题目可能文字、符号、图表等同时出现, 遇到这类问题时, 更要注意引导学生以“主干”为线, 分、整结合进行阅读.
案例8分类讨论建立函数解析式.
如图4, 在直角梯形ABCD中, AB=BC=10cm, CD=6cm, ∠C=∠D=90°;动点P、Q同时以每秒1cm的速度从B出发, 点P沿着BA、AD、DC运动到点C停止, 点Q沿BC运动到点C停止, 设P、Q同时从点B出发, 经过的时间为t (s) 时, △BPQ的面积为y (cm2) , 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为理清题目中涉及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笔者引导学生从运动状态、运动后图形变化、所求面积、面积的函数关系式、函数图象五部分让学生以填表的形式完成, 虽然题目对函数图象没有做要求, 但图象能很好地刻画函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P、Q两点在梯形边上的三种运动状态决定了函数关系式有三种, 体现了分类思想.把三个图象合在一起, 体现了点P、Q运动后△BPQ面积的整个变化过程.每一分支知识单一, 问题解决比较容易.整个读题、解题过程先分后合, 在填表读表中顺利完成.
四、转化形式, 建立联系———深度阅读文本
数学学习中各类文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通过比较可以建立联系,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正确应用.当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以后, 笔者就让学生探索描述函数几种数学文本之间的内部联系.
案例9数学文本形式的转化.
以行李费问题为例:
情境中同一个函数用了四种数学文本来描述.“表”清楚地将函数中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对应起来;“文字描述”有助于以一种有意义和有用的方式表达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图象”则将对应的元素转换成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形式;而“解析表达式”是用简洁有效的数学符号表示出联系每对数对的法则.这四种语言从不同角度探索同一个函数, 它们在解答这一函数关系时具有不同的优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不同的刻画方式, 阅读方式具有了广阔性和灵敏性, 满足了各类学生不同喜好和习惯的需求.在整个函数的学习中, 以此方式指导阅读, 促使学生多角度地审视问题.
数学阅读指导的重要性 篇9
一、少儿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指导的必要性
(一) 阅读经典的必要性
首先, 这是由少年儿童的成长需求所决定的。少儿身心都处在成长发育的阶段, 性格、行为习惯等尚未完全定型, 可塑空间大, 且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时期, 适合吸收优质的精神食粮。而经典读物凝结了人类文明数千年所积淀下来的最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最值得代代相传的人文精神。阅读经典不仅能帮助少儿形成广阔的世界视野、汲取丰富知识、提高人文修养;名人的事迹与思想也将感召他们, 对道德品格的养成产生积极影响;另外, 经典大多富文学性、逻辑性, 有助于少儿积累语言, 培养表达及思考能力。
其次, 这是由少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所决定的。与服务重心为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其它公共图书馆不同, 少儿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儿童阅读场所, 更承担着对少儿实施社会教育的职能。少儿图书馆因此有责任也有义务开展经典阅读指导, 激发少儿阅读经典的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从经典读物的阅读中汲取先人智慧、培养人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再次, 这是由社会的需求所决定的。经典读物是先人读过、祖辈读过、父辈读过、儿辈仍然可读的特殊读物。少儿阅读经典读物, 就与家中长辈有了类同的阅读经验。而家庭齐读经典、共同讨论, 有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了解、减少“代沟”、增进感情。如果形成家庭阅读经典的氛围, 就进一步促进书香社会的营造。与此同时, 在一代代人阅读经典的过程中, 人类文明的精华也得以绵延传承。
(二) 开展经典阅读指导的必要性
如上文所述, 少儿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象的性格、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尚处于发展阶段, 普遍比成年人缺乏辨别、鉴赏能力, 在选择读物上更易被从俗的社会阅读风气所影响;也较少有阅读计划 ([1]、[3]) 。因此少儿的阅读需要成人给予适当指引。同时, 经典读物作为流传久远的一种读物, 受到流行、影视、图像等读物的冲击, 因此需要由少儿图书馆加以推介、倡导, 把经典读物带到少儿身边。另外, 经典读物的富含知识及文化信息, 少儿在阅读经典过程中也需要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引导, 以便读懂经典。
二、少儿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 兴趣先导、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策略
经典读物和今天的社会生活有一定距离, 不比流行读物浅白易懂和具娱乐性, 因此要使少儿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 首先要从兴趣诱发起步, 先把经典读物有趣、易读的一面展现给少儿, 再从泛读到精读、再到欣赏、品味、思考, 一步一步地开展经典阅读指导。另外, 少儿在成长的每个阶段在阅读方面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 对不同年龄段的少儿, 还应视情况采取不同阅读指导方法。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儿童, 也存在个体差异, 在阅读指导时要注意观察, 不能一概而论。
(二) 建设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经典阅读文献资源
在具体操作上, 首先要建设合理的文献资源 ([1]) , 开辟专门的经典读物阅览区域。大体上尽量选入经久不衰、广为流传、文质兼美、内容有益、符合主流价值观、少争议等标准的古今中外经典作品 (包括传统国学作品) 。对如《金瓶梅》、《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之类普遍认为不适合少儿直接阅读原著的经典作品, 不选入或只选入针对少儿的改编本、简译本。同时, 要兼顾各学科类别的覆盖面, 除了文学经典名著 (包括儿童文学经典) , 还应收入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 (科普类) 的经典读物, 但理论性强、艰深晦涩的各学科学术研究专著则不宜选入。此外也可适当选入一些现当代大奖作品。由于少儿图书馆服务对象除了少儿, 还包括家长、儿童工作者等, 因此还应选入适合教师、家长阅读的与儿童有关的经典作品 (如教育名著《夏山学校》等) 。
为使经典读物更具吸引力、更易读懂, 并兼顾低龄儿童的认知能力, 还应注意文献资源的版本多样性, 应配备经典名著的改编本、简译本、注音版、插图本、改编影视及动漫作品等各种衍生版本, 以及作者传记、名著导读书籍、地图、辞典等辅助读物。
(三) 开展多角度阅读指导活动
除建设文献资源外, 为更进一步开展阅读指导, 还应举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如主题书展、经典阅读讲座、原著改编影视作品展演、读书沙龙、优秀读书笔记展示和评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增加少儿的阅读兴趣, 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图书馆员可与少儿读者直接互动、交流沟通, 实现直接有效的阅读指导。
(四) 建立专业化的经典阅读指导队伍
少儿图书馆进行经典阅读指导的工作人员, 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 了解各个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掌握与少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4]) 。其次, 作为承担少儿经典阅读指导工作的人员, 还应当具备较好的人文知识, 熟悉各种经典读物并能引导少儿正确理解经典读物。
综上所述, 少儿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指导是少儿的成长需求、少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只能以及社会的需求所决定的;而少儿图书馆要开展经典阅读指导应当采取兴趣先导、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策略, 建设丰富的经典阅读文献资源、开展多角度阅读指导活动、建立专业化的经典阅读指导队伍。
参考文献
[1]熊萍.浅谈少年儿童图书馆如何做好阅读指导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J].2009 (1) .
[2]熊钟琪.少年儿童图书馆 (室) 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
[3]邹育华.试论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及阅读指导和服务.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J].2005 (Z1) .
数学阅读指导的重要性 篇10
走进名师数学课堂, 今年的比往年多了一些元素:数学教材阅读。教师适时提出了数学阅读要求, 数学教材的阅读与理解在课堂中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充分关注;教师通过数学教材阅读, 教学实施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 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数学味道、数学情趣和充满人文关怀。
以下从刘松老师和张齐华老师的异师同课异构、贲友林老师的同师同课异构、夏青峰老师的同师异课同构为例, 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 总结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数学的一般方法。
一、异师同课异构中, 同一内容的不同阅读指导
刘松与张齐华老师, 同上《用字母表示数》的课。刘松老师浓墨重彩的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之后, 将“用字母表示数, 数学上乘法的规定”的内容请学生自学课本。张齐华老师在隆重推出:“a+5=a+5, 用字母式, 既可以表示算式, 又可以表示结果”后, 也同样在“用字母表示数, 数学上乘法的规定”这一内容上, 对学生进行纵向数学阅读学习指导。
片段一:刘松“用字母表示数”中的阅读指导
师:字母和具体的数可以在一起加法运算, 可以减法运算吗?乘法呢?除法?
师:数学很奇怪, 当字母跟具体的数, 或者字母跟字母一起加减乘除运算的时候, 加、减、除, 都没有特殊的规定, 唯独碰到乘法, 有特殊的规定。有没有哪位聪明的同学知道是为什么?
师:老师不想告诉你们, 你们自己看书吧?
师:请看教材P106例3, 请用1分钟的时间看完, 然后告诉我, 你看懂了什么?
师:看书有句古话叫:“不动笔墨不看书。”尤其读数学书, 该划的划, 该打重点号的打重点号, 该写的写, 这才叫读数学书。
(交流)
师:你看懂了什么?
生:我看懂了正方形边长用a表示, 周长用C表示, 面积用S表示。
生:如果a与1相乘, 就可以记成a。
师:如果是1×b, 就可以简单的记为什么?生:b。
师:对, 看书不能只看表面的东西, 要注意看重点。还有什么?
师:4·a不读四点a, 还是读4乘a;a×4可把乘号变成点, 写成a·4;但如果把乘号省掉4要跑到字母的前面, 写成4a, 书上的这句话很概括。
师:真正的好学生是自己会看书的人, 而不是老师教了你才会的。例3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字母乘字母, 字母乘数, 乘号可以变成圆点, 或去掉。
师:很奇怪, 加法的时候, 没什么规定, 就这个乘号的时候有特殊的规定, 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
师:真的没问题?你们没问题就麻烦了。学习一定要善于追问!为什么当字母碰到具体的数时, 加法、减法、除法书上都没有特殊规定, 只有乘号有规定呢?为什么把乘号变成一个点, 有时候干脆不要呢?同学们要经常这样思考问题, 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生:为了简便。
师:是的, 下面一个游戏, 你就能有所感悟。
【赏析】
1. 标注法
阅读不能“矮人看戏”, 要读出“平淡”下的“深刻”来, 要养成“一阅即读加思维”的读书方式。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全面, 易顾此失彼的特点, 适当勾划,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刘老师指导读教材时, 指出“不动笔墨不看书。”“尤其读数学书, 该划的划, 该打重点号的打重点号, 该写的写, 这才叫读数学书。”引导学生:“读书要去表面, 找重点”。
对于重要内容、数学术语和自己不懂的或感到含糊的地方作上自己规定的符号。还可以用“*”标明重点词语, 用“?”标出有疑问的地方, 用“·”表示注意。提倡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试写眉批, 将自己的一些灵感、心得及时整理在笔记上, 用提纲式标题摘出概括化的要义, 用小段文字注明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认识, 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解释教材中抽象的表述。手脑并用, 以写“串”起思维的“珠链”,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2. 质疑法
刘老师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的问题意识。“真的没问题了?你们没问题就麻烦了。学习一定要善于追问!”“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呢?为什么当字母碰到具体的数时, 加法、减法、除法书上都没有特殊规定, 只有乘号有规定呢?”“同学们要经常这样思考问题, 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引导质疑的过程是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 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 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课堂教学中, 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和规律的探求处, 进行质疑, 引导学生将思维逐步展开, 认识逐步深化。
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要教会学生主动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刘老师还善于运用富含哲理和情理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疑难铺路搭桥, 并组织学生说一说, 议一议, 穿插交流一下, 将阅读时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条理化, 培养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
片段二:张齐华在“用字母表示数”中的阅读指导
师:用a表示储蓄罐里的钱, 如果有3个这样的储蓄罐是多少钱?5个呢?8个?b个?n个?
师:刚才你们说出来的都是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 你们知道吗?在数学上像这样含有字母的还有更简洁的写法。
师: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数学上的规定, 一起来看看?
(出示表格)
师:这些规则内容非常多, 也很丰富, 所以张老师决定, 一条一条的读, 如果看懂了给老师点点头、如果看不懂就摇摇头, 待会儿再来帮助你。
师:第一条:字母和1相乘。第二条:字母和数相乘。第三条:字母和字母相乘。第四条:相同的字母相乘如:a×a。
师: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师:友情提醒, 错误一定会很多, 因为这么多知识, 一下都出现在眼前, 看的眼花缭乱, 但有张老师, 还有同伴在, 我们很快就能掌握。
师:出5道题, 而且张老师非常仁慈, 还把刚才的规则留在这边, 在做题时, 不知道答案是多少, 可以怎样?
生:偷看。
师:这不叫偷看, 这叫参考。比如:a×b省略乘号要怎么写?不知道怎么写, 可以怎样?
生:偷看。
师:换个词?
生:参考。
师:领悟的很快。我们可以很快的参考一下规则:a×c怎么写?a×b呢?
【赏析】
1.列表格, 提纲挈领法
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 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不易理解。提纲挈领法, 就是把一组学习材料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 并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 进行梳理和归类, 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 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 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指导时, 应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 着重引导学生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所表达的意义, 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
张老师把繁多而抽象的学习内容整理成表格, 分成四个格子:字母和1相乘, 字母和数相乘, 字母和字母相乘, 相同字母相乘。对教材提供的“原材料”进行梳理, 提炼重点、难点、关键, 使得阅读内容由“厚”到“薄”, 并以此为突破口, 理解其含义, 分析解决问题。
2.练读结合, 查阅资料法
练读结合, 在练中发现疑问、提出疑问, 通过读来解决疑问。让学生将阅读与练习结合起来, 读中明义, 练中理解内容;把练习和阅读结合起来,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出发, 设计巧妙的练习, 把难点分散, 学生带着疑问, 再有针对性地阅读, 提炼问题的本质, 深化认知。
张老师“仁慈”的把规则留在思考题的上面, 学生可以边做题, 边参考。这不正是人们认识新事物, 学习新技能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吗?古人的灯下、现代的图书馆里、网络里查阅, 边学边思考, 不懂再查阅, 再思考。这样的场景被张老师神奇的剪影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 可见其睿智、精益求精、无痕的教育艺术。
二、同师同课异构, 课前无阅读指导与有阅读指导的不同设计
贲有林老师把十年前全国赛课一等奖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课》, 自己跟自己同课异构。赛课中阿凡提赶羊的故事, 还在耳边荡漾, 精彩重现后, 贲有林老师同时奉献给大家一场“不是很精彩”的课。用贲老师的话说:“第一节课更具有观赏性, 而第二节课则把公开课上为家常课。”“把家常课上为公开课, 把公开课上为家常课”, 是他的一种追求。常态在哪呢?异同在哪呢?在于教师课前给学生一张预习、自主复习的表格, 表格中还有学生易错题的整理和友情提醒:“……最聪明的人是不再重复犯别人错误的人。”教师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 有层次的让学生在台上展示自己整理的复习成果, 并交流易错题, 最后教师把易错题进行有选择、有目的再修改和提升, 与学生一起质疑探讨。 (附:预习表格)
“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复习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__
1.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你能用表格或画图的方式将所学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整理吗?
通过整理, 我的体会:
2. 在学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 哪些题目容易出错呢?
收集一道题目, 整理如下:
题目:
解答:
我的提醒:
【赏析】
1.预习梳理法
恰当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课前预习离不开阅读, 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要明确预习的范围和要求, 还要设计相应的与旧知联系的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或与新知相关的有趣练习题, 促使学生主动预习。如:学会了什么知识?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新旧知识有何联系?还有哪些疑问?等等。新授前, 还应检查预习的情况。学生通过一定思维含量的阅读, 明确教材重难点, 为新课做准备, 同时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薄弱点, 便于有针对性地听课, 提高学习效率。
高年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平。教师让学生课前预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 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初步感知知识间的联系, 逐步理清脉络, 捕捉并整理了易错的数学问题。一方面学生可以复习所学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知识归纳、梳理的能力, 并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网。预习之后, 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多向交流, 学生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 感知知识间的联系, 通过联想, 理清脉络, 疏通思维, 消除了障碍, 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 同化形成自己新的认知系统。而在这整个复习整理的过程中, 教师只是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与促进者, 是学生复习过程中的伙伴与朋友。
2.对比联系法
真理越辨越清晰, 当我们对事物模棱两可, 分不清楚时, 对比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对比读, 就是通过读来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 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一般应用在知识形成的巩固阶段, 把知识进行有层次的、系统的区分和整理, 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 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 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比较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 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同时,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阅读时, 要善于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新知识, 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 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 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 减少思维的盲目性, 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 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 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课上,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所整理的问题, 进行具体的有重点的指导, 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复习中比较知识的异同点与联系, 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学生从自主复习整理中切实体会到:数学现象和问题可以千变万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还是能发现其中的很多共同点的。把讲台让给学生, 教师的退是学生更大踏步的进。“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不讲, 学生能讲;学生会讲, 学生讲了, 学生也明白了。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 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一样了, 学习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三、同师异课同构, 课中了解学生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时阅读
夏青峰老师在不同的两节公开课中, 都有学生自主阅读的环节。
片段一:夏青峰《分数的意义》中的阅读指导
师:我们今天学什么?分数我们原来学过吗?你还记得一点什么吗?
师:今天我们还学分数的意义, 书本又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咱们看一下课本, 好吗?自学一下课本, 看看我认为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把你认为的重点难点画起来, 咱们等会交流, 通过看书又获得了哪些知识。开始。 (1分钟)
(交流)
生: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 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师:你还想说些什么?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你解释一下。
生:相同的物体。
生:无论什么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师:请你举个例子解释什么是“一个整体”。生:圆形。
生:没有分开的。
生:可以把它们合起来, 叫做一个整体。
师:一些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什么意思呢?举例。
生:四个看作一个整体。
生:铅笔盒里的几只铅笔, 整盒看作一个整体。师:一个人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吗?8个孩子呢?师: (指一组同学) 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吗?看作一组人。一班人?一排桌子?
师:单位1什么意思?生:表示一个整体。
师:一个单位, 把一排看做一个单位, 两排就是?生:两个单位。
师:书上告诉我们, 可以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还有单位一的概念, 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是否真的明白了?考考大家好吗?屏幕上有一个“整体”被一块布遮住了一部分, 只露出一小部分是整体的1/4, 你能画画它的整体是什么样子的吗?
师:除了这种可能, 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也把它画出来好吗?
师:你是怎么想的, 能说说吗?
师:无论多少可能, 下面都是3个。
师:整体是不是一定要连起来?分散开来也是一个整体。
片段二:夏青峰《面积的认识》中的阅读指导
师:哦, 真好。你们能说出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可是, 说得是否正确呢?究竟什么是面积呢?课本上说得清清楚楚, 你们能不用老师讲, 自己看书就能把它搞明白吗?
(PPT:自学课本, 看究竟什么是面积?) 生:能。 (生开始看书)
师:好啦, 孩子们!看书以后, 你们对“面积”的认识, 又是怎样的呢?
生: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哈, 你把书上的这句话给读出来了, 不错。
(PPT: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可是,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有点读不懂。谁能做小老师, 来解释一下?
生: (有些犹豫) 。
师:这句话, 连起来有些难解释。我把它分开。 (PPT:物体表面的大小, 就是它的面积。)
师:现在谁愿意做老师, 来说说这句话?
生1:就是一个东西, 它的面的大小, 就是面积。师: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生1:比如, 书本这个面的大小, 就是它的面积。师:哦, 你能举起来让同学们都看见, 再说一遍吗?生1演示。
师: (也拿起课本) 课本封面的这个大小, 就是封面的面积。孩子们, 你们也这样认为吗?
生:是的。
师:那除了课本, 你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生2:课桌的这个面的大小, 就是课桌的面积。生3:黑板的大小, 就是黑板的面积。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 同时还应围绕教学目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生动有趣的比赛活动进行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指导 篇11
一、培養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直接因素,兴趣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过:“人与人之间有很少的差距,那就是对事物有无兴趣,这种很小的差距所形成的结果却是非常大的,那就是兴趣可能使你通向成功,无兴趣可能使你通向失败。”课本内容如能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往往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与激情,从而产生对课本知识兴趣,激发他们对课本的阅读。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就是要善于用好课本,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促使他们阅读课本。如:教学《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为了使学生产生对课本的求知欲,我编制了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路经火焰山,悟空为了解渴找来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其中的1份,也就是每人吃它的4份之1,贪吃的猪八戒说:我要吃它的5份之1。你说猪八戒聪明吗?到底4份之1与5份之1谁大呢?于是,学生充满了好奇,对这一知识产生了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本,寻求其中奥秘。
二、巧妙引导,让学生会阅读
1.以“读”理解
古人推崇“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作为数学的阅读则应该是不理解不罢休。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是数学学习的通行证。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咬文嚼字,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如“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对平行线的概念的理解必须抓住关键的词语,“同一平面内”这是前提,“互相平行”告诉我们平行是互相的不是单开看的。另外在解决问题时阅读显得更为重要,如: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一辆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这辆客车在甲乙两地之间往返一次要多少小时?往往有学生列成算式:400÷80。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常常是初略地读题,忽略了“往返”这个词。试想如果学生解决问题时,能抓住重点仔细多读,认识到“往返”也是一个要求,那么就不会出现上面的差错了。像这样抓住数学关键的词、句来读,通过多读来理解,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读”质疑
以“读”质疑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如,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学生阅读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他们进行推敲:①为什么说在除法里?乘法里行吗?②结论中的“同时”是什么含义?删除“同时”结论还成立吗?③为什么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同时扩大或缩小不相同的倍数会怎样?进而引出,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商的大小是否变化?这样通过琢磨、推敲,学生不仅明白了“为什么”,而且领悟了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
3.以“读”比较
以“读”比较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来掌握课本知识,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比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后,出示这两类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长20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几个小时?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求的是什么?它们在意义和叙述上有什么区别?通过反复读,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区别、联系就进一步理解了,解题错误也随之减少。
三、合作交流,促进阅读指导
在阅读学习后,指导学生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投入相互探讨。另一方面要引导交流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交流。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
浅论小学阶段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篇12
相对其他学科而言, 学生对数学学习显得较被动, 对数学阅读普遍缺乏兴趣.主要表现在:学生普遍没有自觉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通常拿课本当习题集用却很少钻研教材、对概念性的名词术语不能认真细致地阅读分析、对应用题的题意理解不透导致不能很好地解决数学问题等. 新课标提出: 通过数学学习, 学生要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一切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之后才能实现.因此,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 培养学生的相关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数学阅读及其特点
1.1数学阅读的概念。
从宏观的角度看, 数学阅读不只是从先人留下的数学文本中解析出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从中抽象一种可以产生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社会形态的数学文化图式或数学文化创造规律.从微观的角度看, 数学阅读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 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 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 数学的学习同样离不开数学阅读.
1.2数学阅读的特点。
1.2.1数学阅读重思维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 读者必须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理解, 然后建立起相应的数学逻辑关系.
1.2.2数学阅读重精确
数学阅读中, 每个数学概念或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 没有产生歧义的词汇, 它有一定的逻辑严谨性、 当学生试图阅读、 理解时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或符号的精确含义, 对其进行细致的阅读分析, 领会其内容、含义, 尤其是关键字词不容忽略.
1.2.3数学阅读重表述和转换
通过数学阅读,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可以口头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其观点, 也可以通过画图等进行书面陈述, 即学生可以将文字、图形、符号进行不同形式的转换.
2.数学阅读的作用
有效的数学阅读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的数学, 从而成为数学学习新的生长点.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 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2.1通过数学阅读, 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 敢于质疑的意识。
在数学阅读中, 学生必须认真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 而理解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
例1:在“加与减”的学习后, 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图上画了三种糖, 第一种每包有50块糖, 第二种每包有100块糖, 第三种每包有150块糖, 问:要买200块糖, 可以怎样买?
在阅读完这个题目后, 学生经过思考后, 都会找出一个自己最先想到的答案, 而事实上, 只要善于发现和思考, 应该可以想到更多购买方案.这种一题多解的题, 更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意识.
2.2通过数学阅读, 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手、 乐于实践的操作意识。
数学阅读课堂教学最好是引导学生边读边做, 边读边画, 倡导学生读做结合.针对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可以让同学们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是数字; 而针对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则可以让学生边审阅题目边画线段图、几何图, 或是简单的列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在数学阅读中, 学生会有意识地将阅读与动手操作联系起来.
例2:下列两个图形的周长是否一样?
方法1:对三年级初学周长的学生而言, 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周长的定义进行观察猜测, 然后进行动手测量, 以检验猜测是否正确.
方法2:在学习了六年级 (上册) 的图形变换后, 可以在理解周长定义的基础上, 经过适当平移, 将其转换成规则的图形, 再与之进行比较或动手测量验证.
2.3通过数学阅读,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解题能力。
数学阅读过程中, 学生会不时地遇到问题, 也会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进一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学生必须对题目进行充分分析, 再通过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理解, 然后建立起相应的数学逻辑关系.通过阅读理解题目意思, 对于解决问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4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是自学的核心, 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 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 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 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设定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阅读思考, 在阅读中寻找需要的答案.对于不懂的或者是不太理解的部分, 可以由教师在总结中细致讲解.
结语
【数学阅读指导的重要性】推荐阅读:
阅读数学教材的重要性09-11
数学阅读指导07-19
数学中的阅读06-15
中学数学的阅读教学06-12
小学数学的阅读方法论文10-24
小学数学的阅读教学论文05-22
中职教育中的数学阅读08-09
课堂中的数学阅读教学09-19
数学阅读能力09-30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