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阅读方法论文(精选12篇)
小学数学的阅读方法论文 篇1
说起阅读, 人们只会想到语文、英语的阅读理解。不屑于数学的阅读, 其实数学教学也离不开“阅读”。但数学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始终认为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殊不知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否则好比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没有读懂题目, 谈何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本是学生了解数学世界的窗口和工具。数学语言虽然不像文学语言那样生动活泼、吸引人, 但是它精确、凝练, 有很强的概括力, 也具有其独特的美感。统观当下的小数课堂, 重练习轻阅读的现象盛行。这在相当程度上, 抑制了数学文本作用的发挥, 不利于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和规范, 也影响到了对小学生数学思想的启蒙。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1.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成长, 但许多数学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他们始终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就是不断地训练和记忆, 培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等, 殊不知能力培养发展的基础就是阅读感悟。试想学生连起码的问题都读不通、说不明、理不清, 又怎么会解得好?数学能力和素养又如何获得发展呢?数学问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学生在理解和把握中时而会出现含混不清的情况。要加强阅读, 拨开迷雾,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出现象背后的本质, 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领。
2.阅读是对文本的再加工和创新理解的过程, 小学数学学习也同样存在着文本阅读的问题, 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图表、解决问题、文字题, 甚至是填空题、选择题等等, 这些都是由编者和教师精心设计的数学文本, 它包含着诸如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 其中还不乏极度模糊的描述和多余成分的干扰。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及认知水平的差异, 必然会导致阅读和数学技能水平不对称现象的出现, 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往往会出现简单化的倾向, 进而演变成学习的困惑。
3.阅读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数学教学也需要阅读。古人推崇“好读书, 不求甚解”, 但作为数学的阅读则应该是必须读透,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实现其义自见的最佳格局。理解是数学学习的首要条件, 只有较好地吃透、吃准关键性的字、词、句, 把握好其要义, 才能正确理解数学语言, 掌握数学概念, 突破数学问题的瓶颈。
二、搭建平台, 让学生拥有阅读的机会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数学的语言非常简洁, 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 因此阅读数学文本需要大量的时间。当前的数学课堂全被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所占用, 学生很少有机会阅读。因此教师要留出时间, 每天腾出20分钟的时间专门用于数学阅读的教学, 给学生阅读的机会, 形成学生阅读的大环境。另外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 开展多途径阅读, 大力挖掘数学阅读资源, 让学生能真真实实地进行数学阅读。
三、活化数学阅读的概念结构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 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足够的知识解释文本信息, 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 但不能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并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 理解数学问题与题目的含义不一致。根据以上原因, 我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和“概念网络结构”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组织化。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
四、在阅读中理解、质疑、比较
从某种意义上说, 理解是数学学习的通行证。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画批, 咬文嚼字, 正确理解数学语言, 掌握数学概念。数学语言简练、叙述严谨, 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 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 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 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要主动, 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 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学会比较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 来掌握课本知识, 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比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难点, 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 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听课、讨论、解题中出现怀疑或困惑时的阅读, 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进程中, 自发进行的, 需要一种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立思考的品质来支撑, 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持儿童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 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五、带着兴趣进行数学阅读
教学时可以提前让学生查找、阅读相关内容, 并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整理出来。有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在课堂中不但可以交流阅读材料的来源、搜集资料的方法和自己喜欢的网站, 而且还可以跟同学分享学习、阅读的快乐, 使教学气氛显得十分踊跃。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接触数学的机会,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因此数学学习, 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 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 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
小学数学的阅读方法论文 篇2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例如在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通过计算,看到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不一样,而比值相等。有什么规律在里面呢?当学生纷纷汇报自己发现的规律后再问,怎样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个规律呢?那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如此根据教材创设阅读情境,必然会激起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主动性,阅读效果也会好一些。
2.充分利用课外数学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材料是指附于教材之后的数学小史料以及数学小知识等.这些材料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延伸和实际应用。材料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题技巧。
如新教材中,学习完负数后,教材就有“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我国古代使用负数的情况。还有学习了时、分、秒后,教材介绍了“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沙漏”。一方面介绍一种古代计时工具,同时还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探究活动总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主动学习的体现。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可以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为了使学生积极、有效的阅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应设置一些新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或是富有探索性的悬念等,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让学生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这种通过创设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二、加强阅读指导,掌握阅读技巧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大多数学生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阅读数学教材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读不出要点,发现不了问题。此时,教师的阅读方法指导显得很重要。阅读前,可以先出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阅读概念时要抓住关键词,弄清概念的含义;阅读定义、公式、图表时,要知道条件和结论是什么,要边读边思考,充分挖掘课本阐述的思想方法;阅读时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进行圈点勾画的习惯,边阅读边实践的习惯。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比例尺含义,并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课上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再次阅读,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
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阅读与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阅读的需求,学会从教材中学习新知,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提高孩子的数学理解能力
提升孩子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是一种“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了解。譬如数字里就有“自然数,分数,小数,有理数,无理数”之别,孩子必须清楚明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数学里还有许多符号
例如:“+,-,<,β,∑,×,”等,如果儿童不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则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无疑于跟读“天书”一样。孩子不仅需要一般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文字,而且还需要特殊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所以家长经常会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孩子,数学成绩却未必好,原因即在此。对于存在数学语言阅读理解困难的孩子,首先应提高他们的文字阅读能力,其次是培养他们对“数与符号”的理解力。
提示孩子的运算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理解能力,孩子需要对“数或符号”的运算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也离不开运算。儿童在运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有的儿童乘、除法会做
但加、减法常出错,这是因为乘、除法主要依靠听觉记忆功能,会背九九乘法表,即可能做对,而加减法因为计算时受进借位的影响,涉及视觉功能与记忆,因而更容易出错;再如,有的儿童计算正确,答案却抄颠倒,是因为由运动功能发展出来的垂直、左右、前后秩序等观念尚未牢固建立的缘故。
提高阅读效率
1.厚薄结合推敲法
“由厚读薄”即通过阅读,把问题的共同属性进行抽象、概括提炼,使之具有优化的结构、更一般的形式和普遍的适用性。例如在教学四边形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不断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归纳,由此总结出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是数学阅读的双翼,缺一不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
2.读记思写一体法
“读”“记”“思”“写”四位一体,数学阅读不能只是用眼孤立地阅览,读要与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应用整体和整合的观点与“记”“思”“写”结合来开展“读”, 促进整体推进。孔子曾强调阅读应注重学、问、思、辨、行的结合,从中我们也体会到多种学习方式结合的重要性。
“读”“记”“思”是内在隐含的心理活动;而“写”突出外显、表象,这样四位一体,将心理特征与生理机能,过程与结果,内部与外部学习有机地结合,使数学学习更有效。
3.融会贯通法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初探 篇3
[关键词]数学教材 阅读能力 课堂精读
提到语文等文科教材的阅读,学生们都非常认同,而数学教材阅读往往不被学生重视。近年来,根据笔者对历届职中生的调查,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存在障碍,又不能完全理解课上教师讲解。这使得学生获取的知识支离破碎,影响知识的应用。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探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根据教材内容确定阅读时机
教学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确定阅读时机, 挑选有可读性的章节,进行阅读练习,并按以下步骤:
(一)问题导读。即在学生阅读材料之前,教师根据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先巧妙地设置一些问题,用以突出重点内容,指引思维方向,提高阅读效率。
(二)划注引思。即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手不离笔,随时记录自己的领悟和疑问等,逐步学会标符号、列标题、写评注、举实例等,例如,标明重点词语,用“?”标出有疑问的地方,用“·”表示注意等。
(三) 重视“读后感”。在本章节内容课堂讲述结束后,让学生思考对比:课堂上从教师讲述所得信息和自己阅读所得信息相比较,哪些知识点是自己阅读教材所得,哪些知识点是教师课堂讲述所得。教师和同学积极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并要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
二、根据教学目的随堂精读部分章节
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学生能力等等方面的原因,整篇阅读常常无法进行,但是对重要的段落,比如,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或能引出新内容片段,能让我们探寻新方法的,能解除疑问和困惑的,能让学生领悟深刻内涵的,都可以设置为随堂精读部分。
上述内容,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逻辑性和精确性。往往更有助于挖掘学生潜力。教学时,遇到这样的段落章节。要求学生先行自己阅读,找出重要的字、词、术語等,并阐述自己的理解,教师辅以当堂小练习、举例、举反例、甚至变换相关字、词、术语等,让学生充分理解,深入探讨,加深印象。比如在学习函数时,教师可通过指导阅读,让学生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函数:
1.函数就是一个特殊的对应,只有一对一与多对一的对应可能构成函数。
2.函数是一个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特殊对应。
3.何谓特殊,即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唯一元素与之对应。
4.函数其实就是一个加工程序,它把来自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按固定的程序进行加工后,将加工结果送入集合B中。如函数y=x2就是将定义域R内的每一个值送入加工程序:自身平方中进行加工后,送入值域集合。
5.对于函数符号从映射角度去理解,对于以后理解诸如“已知f(x2+1)=2x2-3,求f(x)=______”类的习题会有很大帮助。
精读部分的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认真、细心的态度,锻炼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缜密的思维习惯,通过教师的分析启发,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点,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展现阅读魅力。
三、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的阅读有他自己的特点,需要全神贯注,需要深层思考,要求专心专注,手脑并用。首先要一个论断一个论断的去读,在弄清前一个论断的基础上去读下一个论断。其次,对于定理定义等的前提条件、注解等统统不能任意放过,重点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即教材中的黑体字)首要记住。第三,几何教科书阅读还要注意图形模式的记忆,结合图形将概念、定理“图形化”,建立起二者的统一联系。更值得一提的是例题的阅读。例题高度凝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求学生不但读懂本题的解题过程还要挖掘出他的代表性、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有什么。总之,例题阅读要做到三思:一思每步的根据和理由,二思解题思想和方法,三思有无其它解法。阅读数学教材,一定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实践证明,学生的数学教材阅读能力的提高,的确能快速提高数学能力,提高整体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兴趣,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激发学生有成就感,帮助学生翻越数学这座大山。更重要的是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学生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J].数学通报,1999(10).
高年级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方法 篇4
一、高年级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
高年级的小学生比起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其独特的特点, 他们的数学知识相对丰富很多, 思维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因此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所要接受的外界信息也提高了很多.所以, 高年级小学数学的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价值, 主要表现在:
1.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而言稳定性较差, 所以维持其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数学学科给大多数学生的感觉就是理性、公式化、抽象化, 学起来的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对其都有恐惧感,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基本都感到枯燥无聊, 很少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因此很多学生都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阅读主要运用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阅读, 学生可以自主地获取大量的数学信息, 不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另外, 一些较为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者是数学诗歌, 当中都充满了趣味性, 必定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契机
在过去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我国数学教学基本上都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即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 对于数学信息的获取大多数都来自教师, 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开发而通过阅读课外的数学书籍学习, 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就会大大减弱, 学习的方式也开始由被动的学习方式向主动转变另外, 过去被动式的数学学习方式, 学生很难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 可以说学习与实际生活是完全脱离的, 这也使很多的学生片面地认为数学知识没有用.但是, 数学阅读教学的方式则不一样, 学生通过查找和阅读相关的资料, 很容易找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点, 从而自觉地投身于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3. 有助于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阅读使学生的数学视野得以拓宽, 学会搜集、整理、描述相关的数学信息的同时, 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思考, 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很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更加有欲望去探索更多的数学难题, 从而自觉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而不需要必须在老师的看管下才能够进行学习.
二、高年级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方法探析
从上面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知道, 数学阅读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值得推广.笔者认为, 要在小学高年级中实践数学阅读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1. 在课堂上进行数学阅读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必须给予学生阅读的机会与时间, 课堂数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受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的影响, 很多学生都不习惯进行数学阅读, 因此, 数学教师必须注意发挥示范作用, 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其数学阅读的习惯.具体来说,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 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容, 注意创设相关的数学情境, 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 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年、月、日的学习, 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常识来教学, 每个月都会有什么节气, 怎样区分大月小月, 这些节气与农作物的关系等.第二, 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主要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来实现.第三,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2.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质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 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通过质疑能使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 思维逐渐严谨缜密.因此, 教师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比如, 人教版教材中的一道题:五年级五班学生进行队列表演, 每行12人或16人都正好整行, 已知这个班的学生不到50人, 你能算出这个班有多少人吗?像这种应用型的数学题, 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地提出其他问题.
3.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
在语文的阅读学习上, 也许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 但是对于数学的阅读, 很多学生是没有什么阅读方法的, 因为在很多学生看来, 数学根本不需要阅读, 学数学的关键在于记忆、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灌输学生数学的阅读方法, 提供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 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比如, 要注意加强对一些关键的数学符号的记忆以及一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例如, 平行线的“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分数意义中的“平均分”;直径 (半径) 相等的“同一个圆”;这些关键的词语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而学生却很容易忽视.
4. 加强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
数学是一门偏理的学科, 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创新的精神.阅读教学也应该是为此目的而服务的, 交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相互之间交换自己的阅读心得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 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另外, 通过交流阅读获得的知识, 还可以使学生实现相互的评价以及自我的评价, 借此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小学数学的阅读方法论文 篇5
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作用与指导方法
广西梧州市藤县藤州中学李其波
【摘要】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很好的使用教材,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2、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钻研精神。本文就以上三点及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消化教材;钻研教材;系统复习;形成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8.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12-0047-01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教材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另一个是如何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很好的使用教材,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数学教学来说,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消化与巩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必得有一个过程,认真地阅读与钻研教材,是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一些法则、定义、定理及某些结论的叙述和概括,学生总不是一听课就掌握了的`,但通过课后的认真阅读和仔细钻研教材,结合回忆教师的课堂讲解,一般能够加深理解,逐步学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去叙述它们,也能为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加上课外作业及不断的复习,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了,即使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似乎听了课后就能掌握,但如果不肯在钻研教材上花些工夫,掌握也会是暂时现象。
二、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解答习题是基础知识的初步应用。众所周知,只有在通过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钻研教材,牢固地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以后,演算习题才会得心应手、迎刃而解;同时,教材上所列例题,一般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指导学生课后认真钻研例题,反复推敲,也能收到广开思路之效;特别是在学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后,解题要点、书写格式等往往都需要以例题为样板,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就更为重要了。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钻研精神
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独立钻研的精神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数学教材虽然也和其他教材一样,是根据教学大纲用科学的连贯的叙述来说明教学内容,但也有它独特的词汇、不同的叙述格式和语言特点,因此,必须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这不仅能大大减少接受新教材的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因而得到提高,同时,还为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创造了条件,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扩大视野,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
在数学教学中究竟要怎样运用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呢?这里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教材,让学生合着书听教师讲解的做法不是在所有的课中都恰当的,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应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理解的能力,教师只加以检查,订正或重点说明。(当然,对某些应用题及几何题,为了不让学生看到应用题的列式或方程及几何图形的辅助线,以及引导学生思维,教学时不让学看课本是可以的);应该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复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在系统讲述以后,还应对照教材一一予以说明。对于那些容易被学生忽略的知识点,也应该对照教材着重指出,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式为ax2+bx+c=0一般学生都能记住,但其中a≠0却往往被忽略了,这说明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新课讲解以后,不要忙于布置学生演算习题,一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先叫学生阅读教材,提问疑难,然后通过举例、复述、解释有关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然后通过回答、板演等活动检查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情况,最后教师总结概括。对于作业的布置,应该布置学生首先阅读教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记忆知识,例如复习时合上课本,试着回答当天学过的基础知识或解答学过的例题,然后打开书本检查是否正确;为了养成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内容的习惯,除了布置一些练习题以外,还应布置一些思考题,如在讲了无理数一节以后,可以布置这样的思考题: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对吗?无理数就是无限小数对吗?像这样的问题,可以在下一堂课前提问学生;对于那些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的定理、公式、法则,可以布置学生用与教材上不同的方法证明或推导,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在课外辅导中,要了解学生是否及时复习了教材,在复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样,既督促了学生,也及时了解了教学效果;当学生解答某道习题遇到困难而来请教时,对有些问题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答,而用一些启发性的反问,层层追溯到基础知识上来,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一基础知识,问题当然就解决了,如果没有掌握,那就应该指定学生阅读教材上某些章节,这样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难,不仅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与钻研教材的重要性了。此外,在单元复习或期末复习前,更应组织学生系统地复习课本,这时对学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要指导学生对有关联的概念、定义、定理等进行对比分析和概括,真正达到复习的目的。为了完成上述工作,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特别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哪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哪些是难于记忆的,哪些是容易被忽略的,哪些是容易错混的,然后考虑如何相应地恰当地运用教材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2、课后作业量必须适当。根据我平时的调查了解,一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深刻体会到阅读教材的重要性,但有时作业太多,学生无法深入复习教材,因此课后作业量必须适当,既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复习课本,又要保证学生运算技能技巧的形成。
3. 要经常教育学生重视对课本的阅读与钻研,讲清它在提高学习质量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在学生没有养成这一习惯前,不仅要反复交代,具体布置阅读任务,课后还必须及时检查了解,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先复习教材后做作业的习惯。
浅析初中生数学阅读的作用及方法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阅读作用;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49-1
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谈及阅读,人们往往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文科类学科的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社会数学化”进程的加快,要求人们应具备较强的综合阅读能力,这种综合阅读能力当然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重教授学生数式的演算,逻辑的推理,还应加强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一、数学阅读的作用
1.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课本作用的充分发挥。对学生而言,主要阅读对象即为课本。数学课本是研究人员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但是,目前我们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课本,许多学生不会阅读数学课本,以为阅读数学课本就是看结论、背公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司空见惯,结果往往是“有师易、无师难”,学生对数学越学越没有兴趣。就算是那些所谓的优生也不过是公式篓子、题型篓子,缺乏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也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曾指出,要把课本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课本的阅读。《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因此,重视数学课本的阅读,充分发挥数学课本的教育与引导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大胆交流、猜想、探索,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已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2.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发展。数学交流是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无论从学习数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极其重要。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与课本标准语言的交流,来规范自己的数学用语,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有效促进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3.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这要求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自学的主要形式就是阅读,自学能力的核心就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阅读,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问题,也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进一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也就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真正转变,继而培养学生以良好数学阅读能力为主导的数学自学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
二、实施数学阅读的有效方法
数学阅读与其他阅读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它需要认真细致,手脑并用和积极思维活动的参与。
1.数学阅读需要细致分析。数学语言是一种精确、严谨和精心设计的语言,每个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数学阅读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认识数学材料中的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学生在阅读时必须细致分析,勤思多想,直至了解每个符号和术语的精确含义。
2.数学阅读需要手脑并用。数学阅读除了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有时还要手脑结合,动手演绎,作注释,标记号。要求在适当的地方,通过思维或推演主动预测或概括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去阅读结论。
3.数学阅读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数学语言是通常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所以在阅读时常需要把这三种语言灵活转化,形成一种易于自己接受的语言形式。例如在分析几何问题时,我们常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成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这样可以直观地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进行推理证明。总之,数学阅读常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而这也正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它阅读的最主要特点。
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篇7
但笔者在一次调查问卷中发现,许多数学教师认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自己无关。同时,在分析学生考试失分主要原因时,他们也不会将之归结为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盲点。
数学阅读是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与观念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及数学交流能力。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对其数学学习非常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从增强学生数学阅读意识、指导学生数学阅读方法、强化学生数学阅读习惯三方面入手。
一、增强数学阅读意识是前提
只有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其数学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学生阅读情况检查评定,才能使学生重视数学阅读,增强其数学阅读意识。
1. 比赛。
定期安排数学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与交流,并定时评比。如每读完一则数学材料,能复述材料主要意思加1分,能抓住材料,提取信息并进行推论判断加2分……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学生互相鼓励,增强其对数学阅读的意识。
2. 展评。
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数学阅读笔记,让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让数学学习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
3. 让学生现身说法。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数学阅读实践活动。如举例讲述数学阅读技巧,讲述数学阅读错例分析等,让学生现身说法,为其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阅读得失,进一步增强阅读意识。
二、指导数学阅读方法是关键
方法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教师指导学生数学阅读方法要做好以下三点。
1.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
首先是教师带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带领学生读,让学生边读、边问、边议、边归纳总结。比如,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这是一个判断句,中心语为“直线”和“数轴”。关键是对“直线”修饰语的理解。让学生给“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加上符号解读,让学生理解这三要素的作用,数轴是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直线。其次是指导学生精编自学提纲,自主阅读。自学提纲要体现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及关键,具有启发性和知识内容的层次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自学提纲引导下,经过粗读、细读与精读,掌握规律性知识,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指导学生学会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数学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把抽象表述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用符号或图表表述的关系转化成语言,或把用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加强理解掌握。比如,角平分线。
文字语言:OC是∠AOB的角平分线。
图形语言:
由于学生初学几何,必须将文字语言与图形和符号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相互转化。如把角平分线转化成图形语言,再将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角平分线的含义。
3.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与生活相关的数学材料。
生活中的数学材料鲜活,具有时代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要反复阅读并思考、判断、分析、类比、推理、归纳、转换,概括相关结论,提取有用信息,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形成数学观念,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意识,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比如,在一次救灾活动中,某商店为支援灾区人民,计划捐赠帐篷16800顶,该商店备有2辆大货车、8辆小货车运送帐篷,计划大货车比小货车每辆每次多运帐篷200顶,大、小货车每天均运送一次,两天恰好运完。求:大、小货车原计划每天每次各运送多少顶帐篷?
阅读后提取有用信息:
已知信息:(1)总帐篷16800顶;(2)大货车比小货车每辆每次多运送帐篷200顶;(3)大货车2辆,小货车8辆;(4)每天均运送一次,2天运完。
未知信息:大、小货车原计划每辆每次运帐篷的顶数。
然后对信息进行思考、分析、转换、推理,得到相关的结论:设大货车每次运送帐篷x顶,则小货车每次运送帐篷(x-200)顶;大、小货车各运2次;大货车运送帐篷顶数+小货车运送帐篷顶数=16800
从而列出公式:2x·2+8(x-200)·2=16800,问题自然得到解决。
三、培养数学阅读习惯是核心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是让学生形成数学阅读能力的核心。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不同课型,指导学生用不同阅读方法培养其数学阅读习惯。
如概念公式定理课,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一是概念是怎样得到的?有什么样的生活背景?二是这个概念的作用是什么?应用时应注意什么?三是公式定理条件结论是什么?如何用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表达?推导证明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四是这个公式定理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定理的结论是否可以推广?
习题课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后思考。一是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结论是什么?能否用符号或图形翻译转换?它们有什么关系?二是题目涉及哪些运算?三是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四是所有条件都用到了吗?五是你能规范书写解题过程吗?六是还有其他方法吗?还可以进行哪些变式?
复习课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和资料。一是本章节或单元的知识网络图是什么?二是本章节有哪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三是本章节的重点知识是什么?四是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你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加强数学阅读,优化学习方法 篇8
阅读在词典中的意思就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程, 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 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首先是把文字符号变成声音, 后达到对书面材料的理解.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 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在当前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 语文阅读与英语阅读已经被教师和学生们广泛地接受并且认可, 而数学阅读却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为何要数学阅读, 如何进行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究竟有何重要性, 这些对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问题.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对以上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新课程所强调的一个新理念是“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诸多能力”.因此这就给我们数学教师提了个醒, 数学阅读是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数学教育家张广厚在给母校同学做报告时更特别指出:“只做题不看书, 是学不好数学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传授课本的知识和习题的讲解, 而是要逐渐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育心理学表明, 正处于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高中生, 求知欲蓬勃旺盛, 思辨能力强, 他们不满足于填鸭式和说教式灌输, 而渴望挣脱呆板的思维模式的束缚, 渴望具有个性独立思考和反思.因此, 让学生有能力独立读题, 读懂题, 读透题, 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让学生能很好地发挥数学课本的阅读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反思能力, 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无疑是有益的.
二、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数学是一种语言, 但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字性语言, 它还包含了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感性成分, 因此数学阅读是综合性阅读, 具有严密性、抽象性等特点, 弄清楚这些特点, 对于我们的阅读将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首先, 数学阅读的严密性.数学中的每个定义、定理、性质都具有极其严密而精确的文字及符号语言.例如立体几何中关于线在面外的概念: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被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少学生始终非常肯定地认为:线在面外的意思就是整条直线都在平面外.对于这种个例举不胜举, 因此阅读的精确性不容忽视, 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并注意到这些严密的字眼.
其次, 数学阅读的抽象性.数学的抽象性是广泛的, 需要具有较强的文字、符号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甚至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图形转换能力.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 高中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对于教材表述比较清楚的地方与其照本宣科, 不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阅读, 在阅读中总结和得出结论.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 考虑到学生刚刚学习了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又有许多知识点与等差数列是可以相类比的, 故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阅读5分钟课本引入部分的内容, 并要求学生结合提纲所列的如下问题一一思考和回答:
(1) q对等比数列的增减与摆动有何影响?当a1>0, q>1时, 等比数列{an}是递增数列 (指数爆炸) ;当a1<0, 0<q<1时, 等比数列{an}是递增数列;当a1>0, 0<q<1时, 等比数列{an}是递减数列;当a1<0, q>1时, 等比数列{an}是递减数列;|q|>1时, {|an|}递增;|q|<1时, {|an|}递减.
(2) 有无既是等比数列又是等差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
(3) 你能发现正项的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联系吗?若正项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 则数列{lgan}的公差为lgq.
(4) 既然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必有相类似的性质, 你能猜想其性质吗?an=am·qn-m;若m+n=p+q, 则aman=apaq;等等.
(5) 如何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
不难看出, 通过上述带着问题的阅读和讨论, 学生对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有了清楚的理解, 并且在阅读和理解中, 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其次, 应该指出, 当下在受到功利主义教学思潮的影响下, 新课改教材的《阅读与理解》《探究与发现》这些阅读材料往往没有引起一些老师的重视, 笔者以为, 这些阅读材料往往是课本的重要延伸和补充, 其中有许多含有高品位的数学价值.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而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对其中内容的阅读与探究,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品位.如在必修2“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课后完成课本《探究与发现》栏目中“祖暅原理与柱体、锥体、球体和体积”这一部分内容的阅读, 并完成如下作业:
(1) 平面几何的祖暅原理的形式是怎样的?请你写出相应的命题.
(2) 为什么把上述结论叫作原理, 而不叫定理?请你用无限细分求和的方法证明平面图形面积的祖暅原理.
显然, 上述作业的完成, 能比较好地贯彻新教材理念, 发挥好新课标教材的教育功能, 长此以往, 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必定会产生质的飞跃.
四、在数学习题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很多学生觉得数学难, 学不好, 有的时候连题目都看不懂, 究其原因, 是由于学生读题不透彻造成的, 如何让学生的读题更有效、更深入, 在读题中挖掘题目潜在的已知条件, 以快捷的方式沟通, 从中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 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教育的一个教学目标.
首先, 改变原来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变“讲练结合”为“讲读练结合”, 在教的过程中把读题的理念渗透给学生, 让他们知道审题过程中不是单纯地看, 而是读, 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 主动去读, 真正做到会读, 乐于读.只有突破了“读”的障碍, 才能让数学学习变得轻松.
其次, 慢慢读题, 细细品题.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读题的时间应该充分保证.但由于作业压力大, “快”已经成为了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作业的唯一有效方法, 然而快快的读题往往又造成重大的审题失误.
例如, 已知函数f (x) =x3+ax2+bx+a2在x=1处取得极值10, 求a, b的值.
该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会感觉简单, 会不假思索的由题意得到
而对于认真读题的同学而言, “在x=1处取得极值10”却还有第三个意思, x=1是函数的极值点, 也就是在x=1的左右两边, 函数的单调性要相反.所以经过检验发现, 当
再次, 读题的过程中应该同时动脑、动手.数学是一种美, 图形是一个重要的体现, 边读题, 边动手, 写写画画往往又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 还应该指出的是, 每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 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有弱有强, 阅读的水平有高有低, 理解问题的程度有深有浅, 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不能千篇一律, 更不能教条式的照搬语文或是英语的阅读方法, 而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数学阅读, 使得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 应该把数学阅读作为一个基本课题来加以研究, 使数学阅读能更有效的走进课堂, 走进学生心里, 成为数学教与学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只有我们把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使数学教学走向高效合理轨道,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满足和充实.
摘要:阅读在词典中的意思就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程, 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 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为何要数学阅读, 如何进行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究竟有何重要性, 这些对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问题.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对以上问题的一些看法.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9
一、创设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做任何事都需要兴趣的引领。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 它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 需要认真细致, 需要读写结合, 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 更需要意志的支持。所以,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产生阅读的动机。
教材中的每一个情境例题图文并茂, 都是经过精心设计,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教学之中, 从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带有感情的解读图中的信息, 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可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另外, 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阅读外知识, 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 将课内迁移到了课外, 可使学生获取教材以外的知识, 起到“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的功效, 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方法, 提升阅读能力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正确的方法使人终身受益。那么, 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呢?
(一) 创造机会, 让学生能读
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在教学中, 教师应将数学阅读训练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凡是学生能够读得出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读。教师应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 有目的地观察、比较、思考, 并让学生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阅读。同时, 教师应大力挖掘数学阅读资源,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 可利用早午读时间, 专门进行数学阅读, 读数学概念、收集的数学故事、数学普及读物、报刊、师生自办数学阅读材料集等, 让学生能真实地进行数学阅读, 形成阅读数学的大环境。
(二) 巧妙引导, 让学生会读
1. 抓关键字, 以“辨”明读。
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有“历尽关山未解围”的苦楚, 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却显得束手无策, 究其原因, 大多因为学生没有把数学语言读懂、读透。在阅读中, 必须做到不添字, 不丢字, 不能凭感觉随意读, 造成知识理解错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 反复琢磨, 细细品读, 体会含义。例如, 在平行线的概念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用“圈一圈, 点一点”等方式圈出关键词。通过对“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的关键词的品读和联想,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 不能孤立地讲某一条直线就是平行线;再指出“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时, 可以借助实物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不相交”的正确含义则可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和删减, 使学生产生更直观、深刻的印象,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勤思多想, 以“疑”导读。
数学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指导阅读时, 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 养成勤思好问的好习惯。例如,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 读完题后, 学生知道了有余数的除法是怎样产生的, 以及什么是余数。如果只有阅读没有思考, 学生只能从表面识记, 只会模仿, 在解决问题就不会灵活应用, 不会创新。所以, 阅读时, 多问几个为什么: (1) 为什么叫余数? (2) 商是怎么来的? (3) 为什么题中只能商这个数, 其他数行吗? (4) 想一想, 余数是怎么求出来的?这样, 不仅让学生在结合具体分的过程中分析算理, 理解了知识, 同时也领悟了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久而久之, 学生在读题时也会抓住关键, 多问个为什么, 思维也随之发展和培养。
3. 反复比较, 以“辨”促读。
对于小学生而言,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是存在着一定的分辨难度的。为了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清楚概念、规律间的差异与联系, 避免计算方法的滥用、误用, 需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此, 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让学生在阅读中比较, 在阅读中甄别, 找出联系和区别, 对易混的因素进行辨析分化, 有效地克服思维定势。例如, 在学习分数解决问题时, 学生常常会出现数量和分率混淆, 如一根绳子剪去“xx米”和剪去“几分之几”的理解常常会出现偏差。对于这样相似度较高, 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 可以结合相似点, 设计“姊妹题”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较, 强化体验。如: (1) 一根绳子长6米, 剪掉1/6米, 还剩多少米? (2) 一根绳子长6米, 剪掉1/6, 还剩多少米?如此, 比较阅读, 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 去伪存真, 深入理解。
总之,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保持一个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动, 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进行一定的训练, 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使得他们会读数学书, 愿意读数学书, 让他们在理解中感受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摘要: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社会发展需要现代人掌握多学科的阅读能力, 包括数学阅读能力。为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 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 提升数学素养。
浅析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何为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的对象是数学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材料, 包括数学文本、图形、符号、数学语言, 也包括动态的数学活动、数学过程。数学阅读就是通过数学材料, 领会、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经历数学产生、发展、演绎、形成的过程, 是体验数学文化, 欣赏数学美的过程。它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未来数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中介, 是传播数学文化的重要途径。
从宏观的角度看, 数学阅读不只是从先人留下的。数学文本中解析出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从中抽象一种可以产生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社会形态的“数学文化图式”或“数学文化创造规律”。从微观的角度看, 数学阅读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 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 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数学阅读。
二、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数学教材讲究的是准确性和概括性, 有一定的条理性, 知识之间联系密切。每一课时的知识编排也要有一定的顺序, 从情境图、例题、做一做到课后练习, 一成不变。对学生而言, 没有什么新鲜感和吸引力, 学生无心去阅读教材, 觉得会做就行了。
2. 忽视教材文本阅读。
在数学常规课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一堂课快要到下课时, 老师便会告诉学生,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在课本第几页。学生纷纷打开课本, 部分学生粗粗地把例题瞧一下后, 便埋头沙沙地做起作业来, 有些学生连例题都不看, 直接做课后的练习。在笔者的课堂上, 也经常这样操作。教师不重视教材文本阅读, 学生就更不重视了。很少有学生去读例题, 结果学生的读题习惯越来越差, 个别学生甚至觉得读题是在浪费时间。长此以往, 本班学生的审题能力就不行了。
3. 厌烦畏惧。
有的孩子看到题目很长文字很多的题就厌烦畏惧, 我们班就有那个别小朋友, 他的计算题做得很顺, 正确率也较高, 但一看到那些有图有很多文字的题他就无从入手, 在心理上害怕了。这可能还是与数学阅读能力不够强有关。
三、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措施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人云:“授人以鱼, 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兴趣尤为重要。任何行为都因趣而生, 那么兴趣也就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阅读中, 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如果再缺乏兴趣, 就更容易退缩、逃避。因此,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只有对所提供的材料感兴趣, 才有可能去主动阅读, 用心阅读, 所以无论是课内阅读指导还是课外阅读推荐, 都应该用学生的眼光去判断和选择, 给学生喜欢的阅读内容, 给学生需要的阅读内容。
2. 加强阅读指导, 掌握阅读技巧。
古人说,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现在大多数学生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 阅读数学教材也只是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读不出要点, 发现不了问题。此时, 教师的阅读方法指导显得很重要。阅读前, 可以先出示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阅读概念时要抓住关键词, 弄清概念的含义;阅读定义、公式、图表时, 要知道条件和结论是什么, 要边读边思考, 充分挖掘课本阐述的思想方法;阅读时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让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进行圈点勾画的习惯, 边阅读边实践的习惯。
3. 明确阅读内容, 提升阅读素养。
数学教材是许多数学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 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 是学生最主要的数学阅读工具, 无疑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最直接而有效的蓝本。因此, 教师要用好课本,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效。一般说上课后五分钟至二十分钟, 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 教师讲完后给学生一段看书时间, 就是学生咀嚼消化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将概念、定义、公式反复咀嚼, 准确理解, 排疑解难。此外习题阅读, 除文字叙述外, 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 适当增加有多余信息和开放性的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内容, 培养阅读习惯。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 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 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 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美。
小学拓展阅读训练的方法 篇11
一、根据节选课文,阅读原著,进行泛读
艾登·钱伯斯说:“读者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儿童阅读需要带领,需要教师的推动与引导,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与行动决定着儿童阅读的基本面貌和形态。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是从名著中节选的,在教学节选课文后,教师可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原著。如学生学习了《少年闰土》后,课外阅读鲁迅的《故乡》;学习了《狱中联欢》后,阅读《红岩》;学习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这一组课文后,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学生课外阅读了原著后,老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读书的收获。如教学了《草船借箭》,学生课外阅读了《三国演义》后,及时设计“读‘三国、说‘三国、评‘三国”的主题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长,有的讲“三国”故事,有的补充“三国”歇后语,有的画、评“三国”人物,有的演“三国”课本剧……经历过这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实践活动,学生会在合作交流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
二、根据作者,阅读系列作品,进行泛读
美国人类学家斯皮罗指出:“文化上的获得是始于童年时期,而孩子们是从那些作为他们的‘重要他人那儿获得文化的,这些‘重要他人通常是父母或父母代理人。”语文教师自然是儿童阅读的‘重要他人。
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选自名家名篇。教师在课内教学了某一作者的文章后,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不同途径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如在学生学习了巴金的《海上日出》《鸟的天堂》后,让学生课外阅读他的《繁星》《一个车夫》《哑了的三角琴》等作品;学习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让学生课外阅读《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加深对安徒生这位世界著名童话作家的了解。
三、根据文章体裁,选读同类型文章。进行泛读
当我们教学某种体裁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选读同类体裁的作品,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生学习了《大自然的启示》这类科普性的说明文后,教师设计泛读主题“大自然的奥秘”,并向学生推荐《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或网络资源等搜集古今中外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文字信息、图片,再利用班级读书会,举办一次文章、图片展览,以丰富学生对宇宙方面的知识。学习了《纪昌学射》《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故事后,教师设计“走进寓言王国”主题,并向学生荐读《中国古代寓言选》。这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让学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阅读量。
四、根据描写同类事物的文章,进行对比泛读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的文章题材相似,但写法各异;有的文章结构相同,但内容不一样。比较是最容易启发思考,帮助领悟的。比如学习了王安石的《梅花》后,老师可让学生查找阅读有关写梅的诗文读物,比如王冕的《墨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等,然后让学生合作交流。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师生合作交流对不同诗文的看法,学生很快能明白:王安石的《梅花》,表现了梅花的不畏严寒和纯洁芳香的品性;王冕的《墨梅》,称颂了墨梅不以追求色彩艳丽来讨好人的品格;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表达了作者的政治遭遇和不得志的心情;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颂了梅花不畏艰难险阻,凌寒独放的品格和不居功自傲的精神,同时还表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五、根据主人公,阅读相关文章,进行泛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介绍了不同的人物,可阅读相应的与这些人物有关的课外文章。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让学生阅读关于李大钊的其他文章,学生就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和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有了更深的认识。
学生读名家作品和收集名人资料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名人·名作”为主题合作办手抄报、出黑板报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让他们的动手、绘画、排版等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而言之,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媒介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学生课外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12
一现状分析
笔者长期从事一线小学数学教学, 发现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对数学阅读含义不理解, 更没有数学阅读的习惯。据此, 笔者进行了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不阅读数学读物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93%, 偶尔阅读数学读物的学生占5.3%, 经常阅读数学读物的学生占1.7%。学生购买的书籍多数是《一课三练》《奥林匹克数学》, 属于做了就能立竿见影地提高数学成绩的那类书籍。学生的数学阅读仅仅停留在习题之类的书籍, 真正意义的数学阅读几乎为零。学生大多为做题而读题, 很少主动去阅读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数学书籍, 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对数学阅读有正确要求和引导。
数学课前预习是新授课的重要环节, 在调查中发现将近一半的学生从不预习或很少预习, 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在解答较难数学应用题时要画出关键词句, 这是学生准确把握解题思路的关键。但我们调查发现会边默读边画出关键词句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以上状况都可以看出多数学生不重视数学阅读, 甚至不会数学阅读, 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对学生数学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
二方法指导
小学生在数学阅读时, 教师不是放手让学生随意读, 而要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爱读、会读,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 提要求, 指导课前阅读
数学是一门内容抽象, 语言简洁的学科, 这就决定了数学阅读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在课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任务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并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的“年、月、日”时, 教师可以布置以下预习提示: (1) 通过预习阅读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 一年有几个月?几个季度? (3) 大月和小月有什么区别? (4) 请查阅图书、上网查找记忆各个月份的天数的方法。 (5) 怎样判断平年和闰年?了解平年和闰年的来历。通过预习还有什么疑惑?请把它写下来。有了预习提示, 学生预习就有章可循, 并逐步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2. 找准点, 指导课内阅读
通过课前阅读, 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知识已基本掌握, 课中的重点不仅要引导学生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 找准阅读的起点指导学生课内阅读。
第一, 咬文嚼字, 抓住关键。数学学科严密而精确, 概念、法则、公式等文字都具有很强的“压缩性”。它不仅内涵深刻, 而且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例如在教学“互质数”时, 教师出示几组数据让学生观察, “3和11”“7和13”“21和19”找出它们的公约数, 从而引出“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的概念。老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认真推敲, 然后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字词圈出来, 再在小组中讨论分析。学生们认识到“只有”“互”是重点字词, 理解了互质数的前提条件是公约数的个数只有一个, 深入透彻地解读了互质数的本质。互质数的相互关系由“互”这个字强调突出, 互质数不能独立存在。只有让学生抓住这些属性, 逐项剖析, 才能使互质数的特征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通过对互质数的详细解读, 深刻理解了互质数这个概念的内涵。
第三, 巧设疑问, 合作阅读。孔子曰:“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数学语言的表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 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数学阅读时, 要巧设疑问, 合作阅读。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合作性地去阅读, 从而发现问题, 并提出问题。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所设的疑问不仅要有层次性, 还要有启发性, 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 主动与老师和同学讨论交流, 探讨是非真伪, 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良好数学阅读习惯。
3. 激趣味, 指导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 而是阅读, 阅读, 再阅读。”数学课外阅读中不仅能让学生获取教材以外的知识, 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而且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阅读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数学素养。
第一, 课外阅读,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阅一些有关数学的课外阅读书籍, 比如《数学我爱你:大数学家的故事》《我身边的数学:巧破谜案》《魔法数学》《从此不怕学数学》……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出一些有关数学家轶事, 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的魅力, 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展示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的成果。在学习园地张贴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外阅读知识, 比如:《无穷的玩艺:数学的探索与旅行》《数学笑话》《数学智力游戏》……如果学生能长期坚持快乐地阅读数学, 就能逐渐将数学课外阅读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从而激发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的兴趣。
第二, 开展活动, 点燃激情。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开展以阅读为载体的丰富的数学课外活动, 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摘抄, 写数学日记, 做数学小制作, 经常开展“我与数学阅读”演讲比赛, 设立“数学状元挑战榜”, 定期评出“阅读能手”“阅读明星”, 通过这些趣味性的活动, 增强学生数学阅读的积极性,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点燃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的激情。
【小学数学的阅读方法论文】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的阅读教学论文05-22
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方法论文08-3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论文06-05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09-24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11-02
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方法07-09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总结08-25
小学数学说课的方法与技巧10-21
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论文10-20
小学数学的逻辑之美论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