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折复位(共9篇)
胫骨骨折复位 篇1
胫骨骨折一般包括两种, 即胫骨干骨折与胫骨平台骨折[1]。胫骨干骨折以10岁以下患儿居多, 胫骨平台骨折比较常见。相对于一些骨折而言, 胫骨骨折的粉碎程度比较高, 治疗难度较大[2]。对于胫骨骨折患者, 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 或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失误, 极易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比如说感染、坏死以及骨髓炎等等。为探讨分析胫骨骨折复位的临床方法, 该院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胫骨骨折患者30例, 对其中的25例患者给予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 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胫骨骨折患者30例, 其中男20例, 女10例, 年龄在20~50岁之间, 平均年龄 (36.12±2.09) 岁。对于患者的受伤原因, 15例患者伤于交通事故, 7例患者伤于重物所砸, 6例患者伤于行走摔倒, 1例患者伤于高处坠落, 1例患者伤于击打过程。
1.2 治疗方法
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 要对患者的骨折移位情况有所了解, 一般要事先进行X线片检查, 并根据检查结果选择髓内钉, 髓内钉的长度与直径要符合一定的规格, 对于手术时间的选择, 一般为受伤之后72 h之内。手术开始后, 治疗医师要嘱咐患者取仰卧位, 对于主钉的长度, 要根据患者的健侧肢体来选择, 对患者患肢采用止血带, 将其屈膝90°搁置于托架上, 于关节线下方进行钉长的选择, 一般在1.00~1.50 cm髌韧带内侧缘处进行测量。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麻醉, 麻醉后要注意消毒以及铺巾的使用, 将患者的患肢抬高从而打上止血带, 对于骨折的复位该院选择牵引手法使, 并在助手的协助下对患者的骨折部、股下段以及踝部进行短暂而有效的固定。对于手术过程, 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对患者进行麻醉, 此种手术该院选择的麻醉方法有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腰硬联合麻醉;麻醉之后便是对手术切口的选择, 一般于髌骨与胫骨间选择, 将皮肤与髌韧带有效切开, 显露出胫骨平台下方斜坡;接下来, 便是进行复位, 此步骤要在两名助手的协助下进行, 其中一名助手将前臂放置于膝关节屈侧, 另一名助手握住患者的踝关节多而进行对抗牵引, 对于复位, 治疗医师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有效复位后, 是对患者进行扩髓插钉, 扩髓插钉一般是在复位状态下进行, 对扩髓器进行手动控制, 此时助手要选择好进钉点, 将开口器置于进钉点, 大小控制在8 mm, 开口器经进钉点后朝向髓腔远端;最后要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清洁, 并要对切口进行缝合。
手术之后, 对于不稳定胫骨多段骨折, 要考虑使用石膏进行固定, 时间控制在5个星期左右。对于抗生素的使用, 要根据患者血常规情况进行, 给予的时间一般为2 d左右。手术之后第2天, 治疗医师要对患者的骨折部位以及全身状况有所了解, 并指导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功能锻炼, 如果在锻炼的过程中, 患者感到不适, 治疗医师可指导其服用镇痛药, 如果患者下地负重, 帮助其采用夹板进行保护性固定。手术后第4~7天之间, 治疗医师再次对患者骨折处以及全身状况进行检查, 若未发现明显肿胀, 指导其对屈膝功能进行锻炼。在手术后的第1天以及第15天要对患者行X线片检查, 且之后第个月要进行一次复查, 直至患者患处全部愈合。对于患者患肢负重时间, 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来决定。一般在手术2个星期之后进行拆线, 并要对患者进行X线片的复查, 在此过程中, 可考虑让患者下地活动。
1.3 统计方法
该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2 结果
该组实验所用时间为50~95 min不等, 平均为 (62.25±6.85) min, 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50~110 m L不等, 平均出血量为 (79.07±14.03) m L。该组实验30例患者, 对其行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 25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 另5例患者因骨折粉碎情况严重而告失败, 考虑行小切口切开复位开放穿钉, 成功。手术之后对患者患肢进行检查, 没有缩短以及旋转等状况。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 (15.12±5.12) 月, 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4个星期, 且属于临床愈合, 且未发生畸形愈合;手术之后无1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与其它骨折相比, 胫骨骨折的粉碎程度比较严重, 治疗难度较大, 因多为高能量损伤, 极易造成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且中间骨折段不稳定以及缺乏血供, 骨折后容易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比如说感染、骨折不愈合或愈合缓慢, 以及发生畸形愈合等[3]。在该院日常生活中, 胫骨很容易受伤, 此时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 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比如说感染、骨髓炎、皮肤缺损、坏死以及骨质外露等, 一旦发生并发症, 无疑将加大治疗难度[4,5]。
该组30例胫骨骨折患者, 为不同原因所导致。30例中, 15例患者伤于交通事故, 7例患者伤于重物所砸, 6例患者伤于行走摔倒, 1例患者伤于高处坠落, 1例患者伤于击打过程。对所有患者行闭合复位髓内钉术。此种手术一般要在C臂机透视下完成, 这样有助于减少损伤以及骨折愈合,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 且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但此种手术的应用有其局限性, 即有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鉴于这一点, 在手术之前, 该院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如说事先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 对其进行2个星期左右的观察, 确定无异常现象后再行手术治疗。该组实验中, 25例患者行闭合复位髓内钉术治疗,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另5例患者因骨折粉碎较严重, 后选择小切口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 均获得救治。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 复位髓内钉术手术时间短, 手术切口小, 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小, 且术后患者愈合快, 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小, 该组实验平均所用时间为 (62.25±6.85) min, 平均出血量为 (79.07±14.03) m L, 且无1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可见, 在临床上, 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凯瑟尔·阿马努拉.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26例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 (6) :613-614
[2]张德常, 丁欢, 陆雄伟, 等.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干粉碎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11, 17 (4) :357-359.
[3]郭红, 江彭军, 任武春.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66例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2) :48-49.
[4]陈志光, 梁伟国, 叶伟雄.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32) :141-142.
[5]蔡平华, 蔡革, 曾颖.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60例临床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2, 26 (1) :473.
胫骨骨折复位 篇2
[关键词] 骨折,胫腓骨;外固定架;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147-02
胫骨远端1/3处并直接波及到胫距关节面的骨折即为胫骨Pilon骨折,此时出现骨缺损,并存在胫骨远端关节面的粉碎,情况严重,亦可发生远端松质骨压缩,其常合并有严重软组织损伤以及腓骨下段骨折,是较为严重且复杂的损伤性骨折类型。Pilon骨折多由交通事故伤或者是工伤造成,并明显呈现出逐渐递增的情况[1,2],若对该类型骨折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一般来说,多数会采用内固定技术或者是钢板螺钉技术治疗,但效果不够显著,本文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共162例,对其中81例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选择8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其中男58例,女23例;开放伤43例,闭合伤38例;左侧38例,右侧43例;年龄16~68岁,平均(35.2±1.5)岁。骨折原因:34例为车祸伤;8例坠落伤;4例绞伤;35例重物砸伤,从受伤入院至采取治疗时间为2 h~8 d,平均(19.2±4.3)h;对照组为同期选择81例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加骨牵引治疗,其中男55例,女26例;开放性损伤44例,闭合伤37例;左侧39例,右侧42例;年龄17~69岁,平均(36.1±1.7)岁。骨折原因:车祸损伤33例,坠落伤9例,3例绞伤,重物砸伤36例,从受伤入院至采取治疗时间为2 h~8 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先行全身检查,检查是否存在并发症,如颅脑损伤、脏器损伤等,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损伤要先行处理,处理好休克,对创面做好敷料无菌包扎,应用小夹板做好临时性固定,在术前可选择使用广谱类抗生素防止感染,与踝关节距离约下1/3处的腓骨折可先行内固定能有效避免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对腓骨下段骨折的固定处理后,助手行踝关节中立位手法牵引,术者根据骨折部位的外观,再给予侧方或者整复。待外观基本正常后,由助手维持,再对胫骨远端行跨关节固定并使用单侧的T形外固定架,再采取有限切开,延长固定架,对关节面与小骨块进行精确性的整复,随后行克氏针及螺丝钉固定处理,而对骨缺损情况,要依照创面组织来定,尽可能做到一期修复,其中11例行组织瓣转移覆盖,9例植皮处理,61例行减张缝合,行二期植骨内固定23例,3~6个月后可将外固定架拆除,术后1年可将内固定拆除,对照组则给予手法复位加骨牵引治疗。
1.3 疗效判定
依照Helfet评定标准,将结果分为优、良、差三个级别。疼痛消失、无畸形、关节活动正常、未见肿胀为优;运动程度过强出现疼痛、无畸形、关节活动方面有轻度障碍、踝关节见肿胀为良;行走即有疼痛感、跛行、见畸形、活动范围低于正常50%以上为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数据行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优65例,良11例,差5例,优良率为93.83%;对照组优33例,良21例,差27例,优良率为66.67%。两组并发症方面比较,观察组共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骨愈合延迟,关节炎2例;对照组10例并发症,其中4例骨愈合延迟或者不愈合,3例关节炎,余3例为皮肤坏死。
3 讨论
Pilon骨折在临床上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骨折之一,争议较大,其因为粉碎严重,造成了治疗上的困难,除采用细克氏针,无法应用其他类型的固定材料,同时骨折也造成了软组织的严重损伤,闭合伤与开放性损伤都存在着严重的皮肤坏死危险,本文针对这一点采用外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共治疗81例。对于其关节功能的恢复,踝关节骨折的解剖对位是关键,而行常规的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都需要先行内固定再应用外固定架,操作上带来了诸多不便,需要助手辅助牵引,对关节面的处理,较难做到解剖复位,一个小小的晃动就可以导致有限内固定的失败[3-5]。而本文则先行使用手法复位,再使用外固定架,对胫骨远端切开处理后,对外固定架做延长处理,可有效代替助手的牵引,在外固定架的稳定牵引下,加之此时骨折块已经不会再出现明显移位,就为复位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只要再经辅助器械等就可以做到精确性的复位,而治疗要点就在于手法复位时,要注意恢复胫骨的长度及力线,注意对踝关节的处理,应保证在中立位,整个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在C臂下对外固定架进行调整,直至整个固定结束,再将外固定架锁紧。
在对胫骨Pilon骨折处理复位后,一般会形成骨缺损,若不行植骨会发生再次移位,对愈合造成不利影响,会发生延期愈合等,因此在条件允许下应做好植骨治疗,但在一期不建议常规性植骨,因为一般一期有开放伤,易出现感染,此时植骨会增加失败的几率,同时注意植骨也要在条件允许下进行,多数情况下,不符合要求不建议植骨,对于治疗后3~6个月后,复查若发现有明显的不愈合倾向,则应将外固定架拆除,并采取钢板内固定。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缺点:①对于踝关节的活动会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部分愈合较慢的患者,因此跨关节固定不可长时间,若在6个月后愈合不稳定,应立即将外固定架拆除,并改为手术植骨内固定或者进行支具保护处理,②固定力度不够,还可在术中对踝关节处掰动时发现断端有轻微性的松动,因此术后患者需注意加强锻炼,注意合理适中。
本文结果显示,应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效果显著,其治疗优良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减少,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
综上所述,先行手法复位,再上外固定支架,然后精确复位加有限内固定是治疗Pilon骨折的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牟勇,黄东,胡春兰. 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J]. 广东医学,2011,32(24):3228-3230.
[2] 唐飞,晏林. 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J]. 重庆医学,2008,37(11):1156-1157.
[3] 张小兵.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48-50.
[4] 唐亮,卢弘栩,丁健,等.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J].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6):420-422.
[5] 付常国,刘国华,宋自昌.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4):298-300.
胫骨骨折复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20例,女13例;年龄24~65岁,平均40岁。所有病例均为单发,其中,左侧19例,右侧14例。受伤原因:车祸外伤28例,高处坠落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 h~12 d,平均6.7 d,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合并上肢骨折3例,轻度颅脑损伤2例,骨折按Schatzker分类法[1]分类:Ⅰ型11例,Ⅱ型5例,Ⅲ型3例,Ⅳ型7例,Ⅴ型4例,Ⅵ型3例。经临床及MRI检查,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入院后处理:Ⅰ~Ⅲ型患者入院后即行伸直位石膏托外固定,抬高患肢30°;Ⅳ~Ⅵ型患者术前行跟骨牵引,以尽可能使骨折复位,恢复肢体力线。所有患者入院后行输液止血、消肿等治疗。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或腰麻下进行,对SchatzkerⅠ~Ⅲ型骨折取前外侧弧形切口,Ⅳ~Ⅵ型骨折取前内侧弧形或直切口,切口位置近端至胫骨平台上方约2 cm;远端至骨折线约4 cm,一般切口长度8~12 cm。术中以注射器抽取关节内积血,一般均不打开关节腔。手术在X线监控下进行。各骨折类型术中复位、内固定方法要点如下:
1.2.1 SchatzkerⅠ型
显露远端骨折线,用1~2枚粗克氏针钻入骨折块,一名助手握克氏针,另一名助手握患肢踝部做对抗牵引,术者将骨膜剥离器插入远处骨折端撬拨复位,远端骨折端对位对线满意后用克氏针暂固定,经X线正侧位证实复位满意后放置解剖型钢板。
1.2.2 SchatzkerⅡ型
此型骨折塌陷与分离同时存在,可先将外侧骨折块撬开,自下而上向塌陷区以空心钻开一个骨窗,经骨窗导入冲击器进行复位后填塞植骨,然后再用上述SchatzkerⅠ型方法整复外侧移位的骨折块,X线证实满意后以空心钉或解剖型钢板做内固定。
1.2.3 SchatzkerⅢ型
对于此行骨折,可先将一枚克氏导针自外下方向骨折塌陷区钻入,行X线正侧位检查,导针位于塌陷区后以空心钻沿此导针钻一个骨隧道达塌陷区下方,用冲击器经骨隧道打击塌陷骨块进行复位,X线证实满意后,再经骨隧道填塞植骨,最后以解剖型钢板或2枚空心钉做内固定。
1.2.4 SchatzkerⅣ~Ⅵ型
复位方法基本同SchatzkerⅠ型。对SchatzkerⅤ型骨折,外侧骨折块复位不良时,可另取一外侧纵形小切口以相同方法进行复位,松质骨以螺钉或空心钉固定。内侧骨折块均用解剖型钢板做内固定。此三型骨折复位有时较困难,治疗重点是恢复肢体的正常力线及膝关节的骨性稳定,尽可能使关节面平整,并不强求解剖复位,对于SchatzkerⅥ骨折,术中特别注意纠正骨折前后成角畸形。
所有病例内固定后于手术床上行侧方应力试验及抽屉试验,检查是否有韧带损伤,有2例内侧副韧带严重损伤病例做Ⅰ期修复手术,是否有半月板损伤术中不予处理。
1.3 术后处理
除2例行内侧副韧带损伤修补,术后石膏托外固定4周外,其他病例术后3 d行患肢肌肉自主收缩锻炼,术后约7 d行患膝主、被动活动,常规使用抗生素4~7 d,一般不使用止血药。患者术后8周内每2周摄片复查1次,骨痂生长后每3个月X线复查1次,骨折愈合后逐步负重练习。
2 结果
本组3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随访31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0个月,根据Sanders评分标准[2],评估内容包括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畸形、行动、工作状况,分为优、良、可、差四级,本组31例中优12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为90.3%。随访31例均于术后12周内骨折愈合,术后无一例出现骨折较大移位,均恢复了肢体的正常力线。本组无一例出现深部感染,1例因螺钉过长致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将螺钉取出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与病例选择
邻近关节的手术内固定治疗,必须要有良好的皮肤软组织条件,否则极易造成深部感染而致内固定失败,如患膝伴有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则必须待损伤的软组织得到很好的恢复之后,才能施行手术。刘一等[3]指出局部软组织条件应作为选择手术时机的标志,一般选择伤后6~10 d进行手术,本组无一例发生深部感染。因本手术为有限切开复位,尽量不打开关节腔,因此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检查尽量完善,必要时行三维CT及MRI检查,仔细分析骨折移位情况,基本排除交叉韧带实质部完全断裂病例。对有半月板轻度损伤的患者,可暂不施行半月板摘除。Honkonen[4]对131例胫骨平台平均术后随访7.6年后发现,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很少有半月板切除术的指征。
3.2 解剖复位与功能复位
庞桂根等[5]认为,胫骨平台骨折的远期疗效并非完全取决于关节面是否解剖复位,下肢整体力线及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是两个更为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成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主导思想,但广泛切开势必造成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关节粘连严重,影响术后恢复,远期疗效并不十分满意,因而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注意,随着生物接骨概念的深入,许多学者强调在骨折治疗中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在强调解剖复位时更强调功能复位,尽量减少对骨折周围组织的二次创伤。本组部分病例尽管患肢术中关节面不平整,术中未达解剖复位,但下肢整体力线良好,也获得了优良的效果,功能恢复满意。
3.3 内固定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物选择上,解剖钢板仍是主流选择,它可使骨折块获得坚强的固定效果,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它比锁定钢板价格便宜,适合基层开展,对于SchatzkerⅠ~Ⅲ型骨折,空心钉也可取得良好的固定效果。传统切开解剖复位切口较大,术后膝关节易致广泛粘连,切口易感染,从而影响远期疗效,完全闭合撬拨复位又具有复位困难的缺点,因而本组病例采用在X线监控下有限切开,在骨折远端行撬拨复位,首要目的是恢复患肢正常力线及膝关节的骨折稳定,同时尽可能使关节面平整,同时减少骨折周围血运破坏,以解剖型钢板或空心钉做固定,达到切口较小、关节破坏少、手术时间短、内固定牢固等优点,术后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Schatzker J,McBroom R,Bruce D.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The Toronto experience1968-1975[J].Clin Orthop,1979,(138):94-104.
[2]Sanders R,Swiontkowski M,Rosen H,et al.Double-plating of commin-uted,unstable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part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Am),1991,73(3):341-346.
[3]刘一,徐莘香,张新,等.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6):364-366.
[4]Honkonen SE.Degenerative arthritis afte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1995,9(4):273-277.
颌面骨骨折手术复位方法 篇4
(梧州市苍梧县人民医院广西苍梧543100)【摘要】颌面部位于头颅前部,是人体最暴露的部位,在一些外伤因素的直接作用下常常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以颌骨骨折为最常见,且其损伤多为复合伤,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我们应当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避免产生难以估量的恶果。手术复位方法是针对颌面骨骨折很好的治疗法,针对不同的病症,可采取不同复位法,手术后的护理同样十分重要。【关键词】颌面骨;手术;症状;复位【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76-01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日益发达及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颌面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患者受伤的程度也越来越重,颌面骨位置突出,损伤后对口腔功能及颌面形态影响十分之大。由于颌面骨血液供应丰富,组织修复能力强,多数骨折能够愈合,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可发生骨折延期愈合或不愈合等情况,其中颌面骨粉碎性骨折的诊断、复位及固定存在一定难度,在进行手术复位治疗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一、颌面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在诊断颌骨骨折之前我们应该了解患者受伤的原因、直接受伤的部位和受伤过程,之后再对患者作局部检查和全身体征,在进行治疗时要明确判断患者是否骨折了,骨折产生的具体位置及属于什么类型的骨折,在条件允许时,可进一步作X线检查和CT检查,详细了解骨折线的部位、数目、方向及移位等情况。应当注意的是检查应详尽,不要遗漏对颌面部的多发伤和全身的多处伤的诊断,这样才能为制定完整的治疗计划提供充分的依据。根据解剖结构上的薄弱环节,颌面骨骨折分为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骨折。上颌骨骨折有三种十分常见的类型,1.骨折线通过梨状孔下缘和上颌窦下部,横行至双侧上颌结节;2.骨折线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下方,骨折到上颌骨后壁;3.骨折线通过鼻骨、泪骨,横过眶窝、颧骨上方,向后骨折到上颌骨后壁,致使上颌骨、颧骨与颅骨完全分离,又称被为颅面分离。下颌骨是头部唯一能活动的骨骼,在解剖结构上也有它的薄弱部位,如正中颏部、颏孔部、下颌角部及髁状突颈部,这些都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下颌骨由于其突出的位置与解剖形态,是颌面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的骨骼。颌面骨骨折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具体表现为:1.牙齿咬合错乱。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常因颌骨骨折段移位而发生错乱,这是颌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对诊断颌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义。2.骨折段异常活动。上颌骨是不能活动的骨骼,如出现活动,则为骨折的征象;下颌骨在正常情况下是通过关节作整体活动,出现分段的异常活动时,则表明存在骨折。3.感觉异常。上颌骨骨折时,如果眶下神经受伤,眶下部、上唇和鼻部会有麻木感;下颌骨骨折时,如果伴随发生下牙槽神经损伤情况,同侧下唇会出现麻木感,这时患者呼吸和吞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4.张口困难。颌骨骨折后,可因疼痛、骨折段移位、咀嚼肌运动失调等原因,使张口十分困难,下颌骨骨折对张口运动影响更大。5.视觉上产生障碍。上颌骨、颧骨骨折会影响到眶部,当出现眼球移位时会有复视现象产生,当动眼神经和肌肉损伤时,眼球运动会失常。颧骨位于颌面部的突出部位,外伤骨折易于发生,有研究显示对颧骨颧弓骨折即时手术复位治疗的占55.4%,而44.6%的病例未能早期外科复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比以往更甚,患者在要求恢复开闭口功能的同时又更要求恢复面形,所以医者应对颧骨解剖生理和影像诊断进行深入的研究,普及坚固内固定应用,提高该类骨折的治疗水平,满足患者需求。二、颌面骨骨折手术复位方法60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伴随着骨矫形外科临床技术的发展,西方各发达国家开始探索颌面骨折的治疗理论和技术,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治疗观念不断创新,并坚定内固定技术的应用,针对不同类型的颌骨骨折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颌骨骨折后发生骨折段移位主要取决于有骨折类型、撞击方向、肌肉牵拉和骨折段本身的重量。颌骨骨折后,因疼痛、骨折段移位、咀嚼肌运动失调和反射性痉挛、颞下颌关节损伤等原因,使张口受限,下颌骨骨折对张口运动影响更大,在治疗中要特别注意颌骨骨折复位后的固定环节,可采用以下手术复位法:1.夹板固定法:用直径2毫米的铝丝或带钩牙弓夹板固定成行,然后用较细的金属结扎丝穿过牙缝,将夹板固定在骨折线两侧或全部牙上。可固定骨折部分这种方法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2.颌间固定法:在上下颌牙齿安置带钩牙弓夹板,然后用小橡皮圈作颌间固定,使颌骨保持在正常咬合关系的位置上。此法很稳妥,可适用于多种颌面骨骨折,使颌骨的良好的范围内愈合,但它有缺点,做过此手术的患者不可以张口吃东西,保持口腔内清洁卫生也较困难,对此应加强护理,确保患者早日康复。3.骨间结扎法。此法是在骨折两断端钻孔,然后穿过不锈钢丝作结扎固定,也可在手术复位的基础上,将适当长度和适合形态小钢板或微型钢板跨置于骨折两断端的骨面上,用螺钉穿骨皮质固定钢板,达到固定骨折的目的。小钢板一般用于下颌骨,微型钢板适用于上颌骨。此法稳定可靠,小孩子颌面骨骨折和无牙颌骨骨折都可用此法进行复位手术。有一部分骨折患者在手术后由于骨质愈合的时间较长,加上自身解剖和生理上的原因,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但并发症可严重地影响骨折患者的健康,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关节疾病。有些患者为了使骨折后的骨骼在正常的位置上生长,常常限制患处关节的活动,这样就容易使肌肉、肌腱和韧带之間发生粘连,进而使关节变得僵硬;当骨折患者复位不佳或未经治疗时,其骨折部位就会造成畸形愈合,这不仅使外观难看,而且在负重时由于受力方向的改变,容易因畸形部位的关节发生过度磨损、退化、增生等病理改变而形成创伤性关节炎。2.缺血性坏死。颌面骨折复位手术之后血液流通不畅,容易使局部发生缺血性坏死。3.愈合困难。颌面骨折手术复位后局部偶尔会有疼痛和假关节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延迟愈合,严重的还可导致骨不连,骨折后6-8个月没有愈合症象,延迟愈合或骨不连都是患者发生骨折后由于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而形成的。四、手术后的护理 为预防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及其他并发症状的发生,患者在骨折的愈合期内要适当进行功能锻炼,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时,可采取延长固定时间、重新手术加压固定或植骨等措施进行治疗。同时也可采取心理护理、体位及休息、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等多种护理方式。1、心理护理法。患者对颌面骨折无思想准备,相关知识不足,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烦躁,对治疗护理不配合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影响病情观察。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应当关心、安慰患者,针对伤情及时给予相应处理,稳定患者情绪,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体位及休息。口腔颌骨骨折伤员经急救处理后,在转运时须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将头偏向健侧,便于分泌物流出,预防窒息;对于出血不多的清醒患者宜采取半卧位,以减少出血和利于吐出口腔内的分泌物,避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3、口腔护理。平常可用棉签或用镊子蘸取漱口剂轻轻擦洗口腔,对于颌间固定的患者,可用带橡皮管的大注射器,通过磨牙后上内冲洗;市场检查咬牙合关系是否正常及金属结扎丝是否牢固,发现结扎物折断﹑松脱﹑移位等,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在手术后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位与固定的复诊,以恢复患者原有的咬牙合关系为准,下颌骨骨折应固定6~8周,上颌骨骨折可固定4周左右,一般在拆除口内固定装置3个月、半年内复诊。4、饮食护理。为了促进伤口愈合,应给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多餐饮食,重度患者用鼻饲法或静脉补给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腮腺或颌下腺损伤在治疗期不食酸性饮食,以促使导管畅通。5、对居民健康教育。颌面骨折的损伤原因中,交通肇事、生产事故占据很大部分,故而我们应加强正规的交通安全法和系统的安全生产教育,利用患者的实例对其他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提高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生产的意识,从根本上来降低颌骨骨折的发病率。参考文献[1]王翠,李东柱,张姗姗.1051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护理. [M]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2] 张春梅.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及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J],2008[3]孙晓震,孙睿.115例交通伤致颌面部骨折病人围术期护理.护理研究下旬版[J],2009[4]张诚,孙绍,鲁伟,等.钛板在颌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评价. [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5]张益,孙勇刚.颌骨坚固内固定. [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6]杨学文, 东耀峻 ,李祖兵等.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M]口腔医学纵横杂志,1999
胫骨骨折复位 篇5
资料与方法
3年来收治患者124例, 男86例, 女38例, 成人118例, 儿童6例, 年龄7~72岁, 单纯胫骨骨折103例, 伴腓骨骨折21例, 胫骨中下段112例, 上段12例, 所有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 患足末梢血运、感觉及活动正常。
治疗及手术方法: (1) 患者入院后对非开放性骨折, 立即给予局部冷敷两小时, 患肢置于勃朗氏架抬高, 静滴消肿药物, 同时运用中药活血化瘀、消肿定痛, 严重粉碎性骨折, 软组织挫伤较严重的, 行跟骨牵引1周, 待肿胀基本消退后行手术治疗。 (2) 手术方法:患者腰麻后, 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手法牵引复位, 一人足部牵引, 一人膝关节上方对抗牵引, 术者行手法复位, “C”型臂下透视, 见骨折对位对线好, 同时将外固定架固定针位置定好, 依次将固定针钻孔拧入, 将针管架及横杆放植, 横杆距离皮肤约2cm, 活动上下关节无阻碍, 再次在“C”型臂下透视, 骨折对位对线良好, 拧紧各个螺钉, 若腓骨骨折在距踝关节10cm以内, 则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10cm以上者, 行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手术中行手法复位时, 患侧髋、膝各屈曲30°~45°, 近端助手双手抱握患侧膝关节上方, 远端助手两手分别握患肢前足及足跟部, 对抗牵引, 在持续牵引下术者双手环抱远端, 将骨折远端向内旋转, 纠正外旋移位;然后术者双手环抱远端后侧, 令助手用力向后按压骨折近端, 术者向前提骨折远端, 纠正前后方移位, 存在内外侧方移位者, 用双手掌相对挤压骨折处, 使之复位, 对横断形、锯齿形等骨折, 纵向叩击足跟, 使之嵌合精密。复位过程中要完全较正旋转及成角畸形, 若有成角, 可导致膝、距小腿关节面一侧过度负重;若有旋转, 将使膝、距小腿关节活动不协调, 最终导致膝、距小腿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1]。
结果
术中及术后情况:本组124例患者中, 术后3天出院113例, 院外每天用75%酒精滴针孔, 无1例发生针孔严重感染, 其中行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11例, 术前、术后给予抗炎治疗1天, 1周出院, 14天拆线, 均无感染。
术后功能变化及骨折愈合情况:本组124例患者术后膝关节、踝关节功能均正常。术后1个月扶双拐逐步负重行走, 2个月后弃拐行走, 3~6个月后均达到骨性愈合, 6个月后全部取出外固定架, 无1例发生骨不愈合。
讨论
胫骨骨折的治疗, 传统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和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多采用石膏和小夹板固定[2]。石膏固定虽然应用方便, 固定作用牢靠, 但多需固定患侧膝关节、踝关节, 限制关节运动, 长时间固定可引起临近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严重影响关节功能障碍。但固定时间太短, 范围不够, 又影响治疗效果, 过早拆除石膏还会发生骨折移位或致骨折延迟愈合, 甚至骨不连。
小夹板固定的松紧度需根据伤肢的肿胀程度随时调整, 管理比较麻烦, 常由于患者不能自己调整, 容易导致骨折错位, 或致缺血性挛缩的病例似较其他方法多而严重, 故小夹板固定治疗应由技术熟练者操作, 而且术后必须严密观察, 随时调整。
开放复位可采用钢板螺钉固定或髓内针、外固定架固定, 钢板和髓内针均需切开复位, 且待肢体肿胀基本消退后方可治疗, 手术本身较闭合复位出血更多, 软组织损伤更多, 有时有一定的感染机会, 而且容易导致伤口周围皮肤坏死, 会给伤员增加一定的感染机会和痛苦, 手术时分离软组织和骨膜, 必然损伤骨折处的血液供应, 比闭合复位愈合时间更长, 更容易造成胫骨骨折不愈合。鉴于上述因素, 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胫骨骨折, 避免上述缺点, 既可以使患者及早下床, 早期活动关节, 同时又不破坏骨折周围血运, 使骨折能早期愈合, 达到治疗目的, 避免二次手术,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但是外固定架固定有许多缺点: (1) 固定针容易松动, 既失去了控制骨折端对位的作用, 也会使骨折移位影响愈合, 所以固定针一定要通过双侧皮质, 避免松动。 (2) 钢针固定夹与连杆的松动。有一些万向固定架, 功能多, 活动度大, 易于松动, 因此要教会患者及时将松动的拧紧。 (3) 针孔感染, 感染比较多见, 必须特别重视。若发生严重感染将被迫拔针而终止治疗。我们采取每天用75%酒精滴针孔, 很好地预防了感染。 (4) 医生容易受放射线伤害, 需要很好的防护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3年来收治胫腓骨患者124例, 其中单纯胫骨骨折103例, 伴腓骨骨折21例, 手术中均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 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时间。结果:124例患者3~6个月后均达到骨性愈合, 6个月后全部取出外固定架, 无1例发生骨不愈合。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胫骨骨折既能维持骨折对位, 又不妨碍临近关节活动, 手术创伤小, 愈合率高, 并发症少, 疗效较满意。
关键词:胫骨骨折,闭合复位,骨折,外固定器
参考文献
[1] 彭太平.中医骨伤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75.
胫骨骨折复位 篇6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撬拨复位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法,切开复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2009年在本院就诊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 受伤后至入院时间3 h~9 d, 患者年龄18岁~72岁, 平均 (39.5±5.2) 岁。随机分组:40例为对照组, 女12例、男28例, 右侧23例、左侧17例, 分类:Ⅰ型13例、Ⅱ型15例、Ⅲ例12例;40例为观察组, 女14例、男26例, 右侧25例、左侧15例, 分类:Ⅰ型12例、Ⅱ型14例、Ⅲ例14例, 2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Ⅰ型骨折无移位者在抽出关节内积血或积液、加压包扎后行牵引治疗, 并在牵引中早日行膝关节功能练习;有移位且关节面下陷在2 mm以内、劈裂骨折移位在5 mm以内者可于局麻下行手法挤压复位, 骨牵引维持, 在牵引下练习膝关节的功能, 6~8周去牵引, 做活动练习。Ⅱ, Ⅲ型骨折且关节面塌陷2 mm以上、10 mm以下, 手法不易整复者, 应切开复位行内固定治疗, 将塌陷关节面及骨折块自骨折线用撬拔方法抬起, 使关节面恢复平整, 消除裂开的裂隙, 用螺丝钉或骨栓固定, 并用皮质骨支撑;术后给予石膏固定3~4周;合并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者于术中行探查修复;术后应尽早不负重活动膝关节, 以防止关节粘连, 待骨折愈合牢固后才可负重行走。
1.2.2 观察组
采用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无菌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 膝关节常规消毒铺巾。一助手握大腿, 一助手握前足, 屈膝15°牵引。在电视X线机引导下, 首先手法复位, 纠正骨折块横向移位, 根据骨折块大小及骨折部位, 经皮穿针撬拨复位。以胫骨内髁骨折为例, 在内侧平台前内侧, 沿骨折线部位, 经皮插入4 mm骨圆针2根, 骨圆针前径抵达平台塌陷骨片的下面, 利用杠杆原理或直接向上撬拨复位, 恢复关节面的平整, 术中能感觉到骨折移位的骨擦感, 外观畸形逐渐消失, 由助手持续牵引, 一助手持续撬拨钢针的位置, 再次挤压内外侧, 纠正横向移位, 在电视X线机的配合下经关节面下2cm处, 切开1 cm切口, 旋入1枚直径2.0 mm导针, 选好长度适中的空心钉沿导钉拧入固定, 空心钉尾部不超出对侧骨皮质, 使骨折端对合紧密, 经透视证实骨折复位好、关节面平整、内固定牢固后, 拔除撬拨用的克氏针, 缝合伤口1针, 包扎伤口。如骨折块接近关节面, 空心针无法固定, 可将撬拨用的克氏针撬拨复位后, 直接垂直穿入松质骨中, 起到支撑作用, 缺损部分靠骨膜化骨填塞, 若缺损部分超过5mm, 则需取局部小切口用人工骨或自体髂骨填塞。克氏针尾留在皮外, 6周拔除。
1.3 疗效评价
制定疗效标准: (1) 痊愈:膝关节屈伸度可达正常, 无内、外翻畸形, 平地行走及上、下楼梯正常, 无疼痛, X线片示关节面平整, 骨折愈合; (2) 显效:膝关节屈伸度可达90°~110°, 内、外翻畸形不超过5°, 平地行走基本正常, 长久行走后产生疼痛, 休息后疼痛消失, X线片示关节面平整, 骨折愈合; (3) 有效:膝关节屈伸度达60°~90°, 内外翻畸形超过10°, 上下楼梯需借助扶手, 平地行走产生疼痛, X线片示关节面欠平整, 骨折愈合; (4) 未愈:膝关节屈伸度小于60°, 关节行走时不稳定, 而且疼痛, X线片示骨折复位, 但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两组间比较,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详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撬拨复位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法中双头空心加压螺钉采用317 L型钢制成, 能承载高强度负荷和弯曲力矩, 它前段为松质骨细螺纹, 中段光滑面, 后段为带有皮质骨细螺纹的圆锥形体。由于骨折两端均有螺纹固定, 在拧入时前后螺纹进度不同, 加上尾部的圆锥形体, 能在骨折端产生轴向压力, 使骨折面紧密接触, 甚至嵌插。骨折端剪力变小, 压力增加。空心钉中心有直径2 mm孔道, 空心具有减压作用, 能促进骨折愈合。且该法能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无手术瘢痕, 住院时间短, 感染机会小, 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笔者采用撬拨复位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结果发现采用复位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法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 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疗效可靠, 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石英杰.胫骨平台骨折72例[J].中华创伤杂志, 2006, 22 (4) :252~252.
[2]瞿兴崇, 康芳宙, 方祖怡, 等.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评定方法[J].中国骨伤, 2006, 19 (12) :736~737.
胫骨骨折复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01月至2016年0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5例。试验组中男性20例, 女性15例, 年龄19~54岁, 平均年龄 (29±5.5) 岁;对照组中男性18例, 女性17例, 年龄18~53岁, 平均年龄 (28±3.8)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①对患处进行固定和消肿处理, 伤势稳定后行手术治疗;②患者麻醉之后, 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 应用X光机引导闭合整复骨折的部位, 并在胫骨结节和髌骨下缘部位作大约3 cm切口, 在胫骨前段斜坡处行开槽扩髓, 将之前安装好的瞄准干定位器直接击入髓内钉, 并旋入锁定钉;③术后给予口服头孢噻肟钠3 d, 2次/d, 2 g/次。根据骨折程度及预后效果, 指导患者做适当的功能恢复训练, 训练1周之后, 可扶拐做练习行走, 6周后可根据恢复情况做负重行走练习。
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治疗。患者麻醉之后, 将骨折部位作为手术切口, 把骨折部位完全暴露之后实行复位, 对骨折端可以看到部位进行捆扎, 并应用钢板螺钉固定。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X线片检查结果评定:①优, 骨折完全愈合, 骨折线消失, 患肢无畸形、疼痛且可负重;②良, 骨折端愈合, 但还有骨折线, 患肢有阵痛且难以负重;③差, 骨折间隙较大, 骨折线清晰, 患肢仍有畸形、疼痛且不能负重。优良率=[ (优+良) /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复位愈合状况;②并发症发生情况, 如肌肉萎缩、膝关节疼痛等[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
治疗后, 试验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皮肤坏死2例, 肌肉萎缩3例, 关节疼痛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试验组:皮肤坏死1例, 肌肉萎缩0例, 关节疼痛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 (P<0.05) 。
3 讨论
胫骨干骨折属于临床骨科中比较常见的骨折症状之一, 以往治疗主要是把骨折端全部暴露之后, 对其实行复位, 该方法创伤较大, 严重影响患者恢复, 而且膝关节难以实行早期功能恢复锻炼, 手术切口易引发感染[3]。
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法创伤较小, 术后并发症少, 有助于患者康复, 在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且效果显著[4]。闭合复位内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属于一种轴向型的固定, 可较好的维持患肢的肢体长度, 确保骨折端间足够稳定, 并刺激骨痂生长, 帮助骨折部位愈合。并且, 交锁髓内钉固定对骨折创面的血运影响非常小, 骨折端固定十分牢固, 对于旋转、扭转可承受较强的抗击能力, 患者的患肢能够进行适当的运动, 进而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5,6]。
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骨折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知, 胫骨干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有助于提升疗效,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胫骨干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5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治疗, 试验组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 评估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骨折优良率 (94.29%) 显著高于对照组 (77.14%) ,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5.71%) 显著低于对照组 (20.0%)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胫骨干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有助于提升其疗效,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
参考文献
[1]陈善豪.闭合复位髓内钉微创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 (4) :30.
[2]王磊, 赵力.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 (4) :33.
[3]王强, 李小磊, 王静成, 等.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5) :68-69.
[4]郭铁.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7) :123-124.
[5]徐红伟, 胡隽宇, 贾少华, 等.钛弹性髓内钉治疗锁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伤, 2015, 28 (2) :106-111.
胫骨骨折复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8例, 均为2周内新鲜闭合性骨折。将其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34例, 男23例, 女11例;年龄17岁~66岁, 平均年龄 (39.8±12.4) 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 高空坠落伤12例, 重物砸伤6例;Schatzker分型:Ⅰ型1例, Ⅱ型12例, Ⅲ型10例, Ⅳ型2例, Ⅴ型6例, Ⅵ型3例;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 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 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 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对照组34例, 男21例, 女13例;年龄19岁~67岁, 平均年龄 (41.5±13.6) 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 高空坠落伤10例, 重物砸伤7例;Schatzker分型:Ⅰ型3例, Ⅱ型10例, Ⅲ型13例, Ⅳ型5例, Ⅴ型2例, Ⅵ型1例;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5例, 外侧副韧带损伤7例, 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 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患者取平卧位, 给予硬膜外麻醉, 气囊止血带止血, SchatzkerⅠ型、Ⅱ型、Ⅲ型选择前外侧切口, Ⅳ型选择前内侧切口, Ⅴ型、Ⅵ型选择胫前正中切口, 逐层切开至膝关节腔内, 清理腔内积血及无用残渣并进行冲洗。修补撕裂的半月板及韧带, 半月板无法修补的予以切除, 暴露胫骨平台关节面, 于塌陷关节面下2 cm处开孔, 将塌陷关节面撬至正常水平, 骨缺损处进行人工植骨。C臂X线机透视下, 确保关节面的平整和胫骨平台的高度恢复, 解剖并复位骨折块, 根据情况使用钢板或螺钉进行内固定, 逐层缝合, 关节外置负压引流, 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采用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 C臂X线机透视下, 行牵引手法复位, 或做一小切口, 通过撬拨、捏拿、巾钳等间接复位, 必要时采用钢针操纵骨块复位, 确保关节面平整, 纠正旋转移位, 维持下肢力线, 使用Illiazrov支架进行骨外固定。2组患者术后均进行3个月~24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膝关节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主动活动能力评分、活动范围评分、稳定性评分及自我评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1。
2.2 观察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 对照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6%, 2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负重关节之一, 胫骨平台骨折早期治疗不当, 易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膝关节不稳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影响膝关节的正常活动[3]。关节面对位情况及固定牢固程度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预后的重要因素, 牵引手法复位具有创伤小、对软组织及局部血供影响小等优势, 但骨折块复位效果不甚理想[4]。骨外固定架具有可调节性, 可灵活调节关节固定角度, 维持良好的关节间隙, 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但易导致成角畸形、膝部不稳, 引发创伤性骨关节病[5]。而采用切开复位, 在手术视野下修复损伤的软骨组织、清理粉碎的骨块, 通过抬起塌陷关节面及人工植骨, 可以更好地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胫骨平台高度, 内固定的方式也更加牢固可靠, 骨折端不易移位, 且护理方便, 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较小[6]。
本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主动活动能力评分、活动范围评分、稳定性评分及自我评价评分均明显高于采用骨外固定架固定的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 对照组为17.6%,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因此,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少,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林, 郭龙, 白晓军.胫骨平台骨折62例手术治疗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08, 6 (2) :39-40.
[2]陈建琨.胫骨平台骨折118例手术治疗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4) :35-36.
[3]陈永田, 王超平.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100例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19 (33) :1-3.
[4]徐俊余.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观察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1) :194-195.
[5]李海峰, 顾三军, 寿奎水, 等.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外支架与内固定的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 (6) :797-803.
胫骨骨折复位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8例, 男70例、女58例, 年龄19~71 (43.36±7.71) 岁。致伤原因:交通伤62例, 高处坠落伤32例, 重物砸伤26例, 运动伤6例, 其他损伤2例。按Schatzker分型, Ⅰ~Ⅵ型分别为21、39、31、24、10、3例。其中合并骨折伴脱位4例, 侧副韧带损伤35例、交叉韧带损伤19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3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0例、半月板损伤32例, 血管损伤9例。开放性伤口6例, 皮肤擦伤46例, 新鲜骨折, 膝关节明显肿胀23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处理:
患者入院后常规摄膝关节正侧位片, 根据粉碎程度及手术需求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图像, 疑似伴有半月板损伤及关节韧带断裂者行MRI, 便于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患者入院后常规跟骨牵引, 开放性伤口行清创缝合, 合并严重内科病患者经内科医师会诊指导。对关节腔积血较多者, 行关节腔穿刺抽血。确保无手术禁忌后行手术治疗, 术前1 d抗生素抗感染。
1.2.2 手术治疗:
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透视手术床上全麻或硬膜麻醉, 平卧位, 驱血带驱血后于大腿中上部上气囊止血带。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切口, Ⅰ、Ⅱ、Ⅲ型骨折取前外侧入路, Ⅳ型骨折取前内侧或后内侧入路, Ⅴ、Ⅵ型取双侧入路, 打开关节腔, 半月板损伤, 均予一期修复;侧副韧带Ⅱ~Ⅲ度损伤行一期修复;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留待二期手术重建。所用患者均采用有限切开, 减少对软组织损伤, 常规探查半月板。Ⅰ型骨折空心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Ⅱ、Ⅲ型骨折在胫骨内或外侧用高尔夫型或L型支持钢板固定;Ⅳ型采用内外侧双钢板进行固定;Ⅴ、Ⅵ型骨折用高尔夫型或L型钢板予以内外两侧固定。术中出现骨折塌陷或复位后所致空隙处用自体髂骨或异体骨植骨, 再用钢板固定。
1.2.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留置负压引流24~48 h, 常规用抗生素5~7 d, 脱水剂消除水肿。术后2~3 d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踝关节屈伸活动;术前膝关节功能可以者3~5 d开始膝关节不负重屈伸活动或CPM机训练;术前骨折粉碎程度较高膝关节功能严重损伤者、合并半月板或关节周围韧带损伤者, 予石膏托外固定3~4周;6~8周开始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 12周后下地逐渐负重行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例数 (构成比)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18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2~18个月, 平均13.4个月, 术后通过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手术时间1~5 h, 平均2.3 h。1例切口感染 (开放性骨折) , 换药后痊愈, 无内固定物断裂, 血管神经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术后出现关节僵硬5例, 行关节粘连松解术后治愈;胫前皮瓣缺血坏死3例, 皮瓣转移覆盖后治愈。骨折愈合时间6~24个周, 平均13.5周, 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膝关节功能参照Rasmussen评分标准[4], 优67例 (56.78%) , 良35例 (29.67%) , 可13例 (11.02%) , 差3例 (2.54%) , 优良率为86.44%。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损伤程度较大的一类骨折, 骨折的严重程度直接或间接反映关节面骨折和周围软组织损伤状况[5]。手术治疗主要是将关节面复位稳定, 早期进行不负重训练, 避免关节炎等发生, 骨折类型是影响预后最主要的因素[5,6]。Ⅳ~Ⅵ型骨折的复杂骨折患者, 骨折移位明显, 关节面破坏严重, 常合并较严重的韧带、半月板及周围软组织损伤, 手术预后较简单骨折差[5]。随着现代手术学和内固定物的发展, 治疗观念地更新, 有限切开复位、坚强的生物学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方法。同时周围软组织损伤处理是否正确也是决定骨折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组患者严格遵循手术指征, 多采用有限切开, 尽量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及骨折血运的影响,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术后膝关节的粘连。手术治疗结果优良率也达到86.44%, 与文献报道符合[5,7]。
摘要: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2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膝关节功能参照Rasmussen评分标准优67例 (56.78%) , 良35例 (29.67%) , 可13例 (11.02%) , 差3例 (2.54%) , 优良率为86.44%。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仍然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梁军, 刘安民.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 2011, 19 (3) :202-203.
[2]陈录兴, 蔡学侬, 钟桥.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 (7) :65-66.
[3]李洪平.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27) :183.
[4]Rasmussen PS.Tibial condylar fractures.Impairment of knee joint stability as an indicator for surgical treatment[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3, 55 (9) :1331-1350.
[5]陈阳, 滕涛, 李学民, 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133例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 2013, 53 (30) :47-48.
[6]刘宇, 王静成, 施晓明, 等.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5例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1) :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