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共8篇)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篇1
自2005年1月-2008年4月笔者对胸中、下段食管癌进行小切口食管大部切除术, 胃经食管床颈部食管单层吻合, 受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50例, 其中, 男146例, 女104例, 年龄38~85岁, 食管胸中段癌33例, 食管下段癌117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9例, 吻合口狭窄5例。吻合口瘘应用填塞法短时间内愈合, 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
1.2 手术方法
一般以第七肋间切口为宜, 便于游离胃, 切口长度以腋前线至腋后线为左右长约15cm。顺肌纤维分离肌层, 切断部分肌层, 肋间肌切口长于皮肤切口, 进胸后切开弓下纵隔胸膜, 游离食管, 以长柄器械及电刀操作为主, 清理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如肿瘤与胸导管关系密切, 结扎胸导管, 游离食管上至弓上, 下到贲门。常规方法游离胃, 颈部切口长约2~3cm, 钝性分离肌层, 将食管弓上部分拔脱, 胃经原食管床同时拉出颈部切口, 食管起始部2cm切断之, 与胃底单层吻合。胸部切口常规关闭。
2 讨论
2.1 食管癌在我国为常见病, 本组胸部及颈部小切口具有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出血少, 减少并发症, 病人恢复快等许多优点。切口小要求以电刀长柄器械操作为主。本法以胸中段以下病变为宜。
2.2 关于食管癌切除长度的问题。近年来许多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对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应注意长度和广度。原则上应切除食管大部分, 更宜做全食管切除术。因此切除足够的长度是防止食管癌复发的一个重要措施。而且颈部单层吻合暴露好, 省时, 简单。如下段食管病变较长, 切除部分胃组织, 胃成形后行颈部吻合。
2.3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一种严重并发症, 其中常见原因有吻合技术缺陷, 局部血运不佳, 感染, 全身营养不良, 吻合口张力过大等。文献报导其发生率在3.4%~5%之间。本组发生率低于0.5%。单层吻合不必游离过多的食管。食管血运不受影响。食管胃在食管床与其周围创面短期内粘连形成血管网。血运丰富, 吻合口便于粘连愈合。胃管胃在食管床内为一直线, 对吻合口起到了减张作用。本法促进了吻合口的愈合, 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即使发生瘘, 应用填塞法很快愈合, 不影响病人的住院天数及经济负担。
2.4 吻合口狭窄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发生于早期主要有局部感染形成瘢痕。吻合口过小, 包埋过多, 过紧, 粘膜对拢不齐, 缝合边距过宽等。据报道发生率为0.5%~5.9%。颈部单层吻合显露好, 等边距等圆周吻合使吻合口直径较大, 粘膜对合整齐, 愈合好, 内翻少, 游离食管少, 缝针少创伤小, 血供丰富, 感染机会小, 纤维瘢痕形成少。
2.5 食管床内的食管胃, 为一直线, 食物垂直入胃肠, 更好起到了胃代食管的作用, 基本上保证了胸腔原有脏器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对心肺影响较小, 有利于肺通气功能的恢复。对小胃来说, 颈部食管床吻合至少可多延长2~3cm, 对于食管下段病变较长者, 切除部分胃组织, 只需稍加成行即可吻合。对食管床有压迫止血的作用, 术后胸腔引流量少。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小切口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单层吻合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2008年4月收治的250例食管胸中段, 食管胸下段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结果:食管胸中段癌33例, 姑息切除3例, 食管胸下段癌117例, 姑息切除7例, 其他均根治性切除, 切除率100%。其中术后并发吻合口瘘9例, 吻合口狭窄5例, 并发肺炎4例, 脓胸2例, 吻合口炎及残胃炎共2例。并发症发生率5.2%。无吻合口出血, 乳糜胸及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h20 min左右, 平均住院时间10.5d。结论:手术方法简单易学, 易推广, 手术时间短, 病人创伤小, 出血少, 恢复快, 切除癌肿组织彻底, 减少复发, 符合原生理结构, 保证吻合部位血运,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食管癌,小切口,食管床,单层吻合术
参考文献
[1]王敬华, 刘增坤, 辛绍平.食管贲门癌切除吻合方式与吻合口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J) .肿瘤防治杂志, 2002, 9 (1) :74-75.
[2]何宗战, 杨运启, 王东升.左侧开胸食管癌切除及颈部吻合126例分析 (J) .中华医药杂志, 2003, 3 (6) :43.
[3]李凤勤.胃食管单层吻合术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J) .肿瘤防治杂志, 2003, 10 (4) :419-420.
[4]袁卫东.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一层吻合术治疗食管癌256例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6, 10 (5) :65.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篇2
2007年6月~2010年5月采用食管癌切除左颈部胃食管黏膜深埋包套式吻合术135例,男102例,女33例;年龄36~78岁,平均58岁。其中食管癌位于胸上段15例,胸中段88例,胸下段32例,左胸、左颈部二切口122例,右胸、左颈、腹正中三切口13例。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
手术方法:①吻合口设计、制作:常规游离食管、胃,贲门口处闭合器断胃,缩胃呈管状,在胃底最高处切除胃浆肌层直径约3cm面积,沿黏膜下层再游离开2~3cm备做吻合用,常规经纵膈或胸腔上提达左颈部,距肿瘤上缘至少3~5cm处断食管,使肌层高于黏膜层2~3cm。在剥除胃浆肌层时应注意保护黏膜下血管及黏膜,若黏膜破损应修补,出血可用电凝止血。②吻合:第1层食管肌层与胃浆肌层缝合3针,第2、3层食管黏膜与胃黏膜层用0号线间断缝合,边距约0.3cm,针距约0.5cm,全周约16针完成,第4层食管肌层与胃浆肌层缝合3~5针,使黏膜
层吻合口深埋包套于胃腔内,且与浆肌层吻合口不在同一平面。吻合口附近放置引流管,外接负压吸引装置。
讨论
食管癌是常見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手术作为目前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措施,经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已日趋成熟。结合食管癌多源发病特点,河南省肿瘤医院以邵令方教授为首提出食管癌次全切除方式的提出,取得大家的共识。颈部吻合手术风险大,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尤其在吻合口瘘及术后狭窄、反流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愈合及生活质量。有报道食管癌术后胸腔内吻合口瘘发生率3%~5%,死亡率可高达50%[1],颈部吻合发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也较高[2];有报道高达10%~12.5%[3]。文献报道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发生可高达0.5%~10.5%,术后普遍存在吻合口反流现象[4]。本组病例采用分层深埋包套式吻合,有效地防止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其原因笔者认为:①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的愈合,黏膜下层是黏膜愈合的基础[5],分层吻合,使得吻合口黏膜对合整齐,黏膜抗感染能力强,愈合快,有利于防止吻合口瘘。②防止吻合口狭窄:两层吻合不在同一平面,吻合口缘对合整齐,术后疤痕组织少,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③抗返流:食管胃黏膜吻合口被包埋于胃腔内约3cm,当胃腔内压力高时起到活瓣作用,可抗反流。全部病例于术后门诊复查1年以上,对全部患者的烧心症状评分、胃镜检查反流性食管炎评分、X线钡餐检查的吻合口直径及透视所见不同体位反流情况均得到证实。综上所述,胃食管黏膜深埋包套式吻合法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及术后狭窄、反流。
参考文献
1 张效公.胸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80-316.
2 王允,赵雍凡.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分析.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0,57(2):94.
3 赵俊,薛奇,等.食管癌切除术颈部吻合口瘘分析.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2(6):534.
4 付茂勇,赵雍凡,阎齐,等.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分层吻合术患者生命质量评价.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3,10(2):101-104.
5 刘琨.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愈合过程的实验观察.中华外科学杂志,1990,28(6):378.
食管癌切除及食管胃吻合术的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病人, 男14例, 女9例;年龄52岁~73岁, 平均57岁;23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干食物咽下困难12例, 半流食咽下困难11例;无声音嘶哑, 持续性胸背部痛、呛咳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钡餐X线检查, 均有局限性黏膜皱壁增粗和断裂, 小的充盈缺损或小龛影。纤维食管镜检查:局部黏膜增厚、糜烂或有潜在溃疡。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本组23例病人对手术效果均持有怀疑态度, 对治疗缺乏信心。同时对手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因此, 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解释、安慰和鼓励, 建立充分信赖的护患关系, 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
2.1.2 补充营养改善全身状况
因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在进食方面存在心理压力, 故营养情况较差, 术前适当纠正有利于手术及术后康复, 给予足量维生素B、维生素C, 改善进食环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对有贫血、脱水、营养不良者酌情给予输血、补液、静脉高营养等。
2.1.3 加强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并发症, 对于有明显食管狭窄和炎症的病人, 术前口服肠道抗生素, 减轻炎症和水肿。
2.1.4 胃肠道准备
术前3 d进少渣流食, 术前1 d进无渣流食, 术前2 d口服缓泻药如番泻叶, 术前晚及术晨肥皂水清洁灌肠, 防止肠道内有干硬粪便潴留, 影响手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及胃排空。手术前12 h禁食, 4 h~6 h禁水, 以防麻醉或术中呕吐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致命的窒息。
2.1.5 术前指导
术前指导和训练病人做有效正确的咳嗽动作及深呼吸运动。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并且屏住气15 s, 然后缓缓呼气, 咳嗽时要按住胸部切口处, 从肺深处咳出, 还应指导病人床上排便。
2.1.6 其他准备
术前1 d遵医嘱做好皮肤准备, 注意病人体温变化, 对术前痰量较多病人常规作痰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或体位引流。遵医嘱备血、放置胃管及尿管等。
2.2 术后护理
2.2.1 接手术病人
向麻醉师及手术医生了解病人的麻醉及手术情况并交接有关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检查病人所带的各种管道的连接情况。
2.2.2 生命体征的监测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动态变化, 根据病情及手术情况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测、呼吸监测、连续观察1周。
2.2.3 体位护理
病人床头抬高30°, 病人清醒后根据病情可由平卧位改为半卧位, 以利胸腔引流通畅, 并且每2 h翻身1次。
2.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床边备吸痰器, 病人清醒后即开始鼓励或帮助作有效的咳嗽咳痰动作, 并注意观察记录痰的性质和量。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以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 使痰液易于咳出。待生命体征平稳后, 协助病人间断坐起, 定时给予胸部体疗及变换体位, 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2.5 口腔护理
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2.2.6 胃肠减压管护理
2.2.6.1 固定
首先向病人及家属讲清减压管的重要性, 并教会其防止胃肠减压管拔出的方法。将胃肠减压管固定于鼻翼及耳垂两边, 固定胶布有污染或松动时应及时更换。
2.2.6.2 注意观察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并及时记录, 一般术后2 d~3 d胃液由血性转为正常, 用一次性瓶式减压器时应定时挤压, 检查胃肠减压管以维持负压吸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2.6.3 冲洗
术后4 h开始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 防止凝血块堵塞, 冲洗时压力不可过大, 注入液每次不超过100 mL, 注入后及时抽出, 冲洗用物保持无菌。
2.2.6.4 拔管
在胃肠功能恢复后可拔除, 一般术后5 d~8 d拔管, 并需观察腹部症状及体征, 以判断有无腹部并发症。
2.2.7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2.2.7.1 妥善固定
按无菌操作法安装引流装置, 检查是否密封通畅, 防止漏气与滑脱。引流管固定前需留足长度, 搬动或下床活动防止衔接脱落。
2.2.7.2 保持引流通畅
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鼓励病人咳嗽与深呼吸, 水封瓶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 cm~80 cm, 防止引流管折叠受压, 定时捏挤引流管, 不宜用生理盐水冲洗, 以免胸腔内感染。
2.2.7.3 密切观察
在引流管近皮肤切口处做记号, 以便发现引流管有无滑出或伸入, 观察水封瓶水柱随呼吸波动情况。观察有无气体排出。观察引流液性质、量、引流速度、出血等, 并详细记录。观察切口情况, 每日更换水封瓶。
2.2.7.4 拔管
通常术后48 h~72 h拔除引流管, 指证是引流无气, 液体排出, 胸透示肺已完全扩张, 听诊呼吸音清晰。拔管时, 令病人深吸气后屏气, 迅速拔除引流管, 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无菌纱布封闭伤口, 以免空气进入胸腔, 防止继发气胸及切口感染。
2.2.8 饮食护理
拔除胃管后, 当日或次日开始进清流质或流质饮食, 酌情每次进60 mL、100 mL、200 mL, 逐日加量, 3 d后改为普通半流质, 直至出院。同时应宣教进食原则:细嚼慢咽, 以确保安全。
2.2.9 出院健康指导
首先应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 保持心情舒畅, 生活规律, 其次加强营养, 合理膳食, 3个月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富含微量元素的海带、蛋黄、动物肝肾等, 少量多餐, 忌进刺激性食物、禁酒。定期测体温, 了解营养状态。最后按时随诊, 坚持及时定期复查。
3 结果
本组23例病人除2例食管中段癌因吻合欠佳, 术后发生吻合瘘、肺部感染、其余21例病人经过护理人员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在出院后随诊满意, 未出现肺部感染, 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出院后经随访存活不足1年的1例, 1年多的2例, 达3年的4例, 达4年的3例, 其余13例达5年以上, 进而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4 讨论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一般农村高于城市, 男性高于女性, 发病年龄以50岁~69岁较多。食管癌与食物灼热和硬食物、饮酒、吸烟等刺激, 以及食管慢性炎症、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食管癌多系鳞癌, 以中段为多见, 食管癌分型中亚性程度最为常见的是髓质型。癌转移主要经淋巴途径, 晚期可经血行转移至肝、肺、骨骼等。早期病例无吞咽困难, 可有咽下食物哽噎感、胸骨后针刺样疼痛或烧灼感和食管内异物感;进展期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 先是难咽干的食物, 继则半流质, 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 病人逐渐消瘦及脱水;晚期病人出现明显消瘦、乏力、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可发生声音嘶哑、持续性胸背部痛、呛咳、肺部感染、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胸腹水等。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的主要手段, 其他诊断还有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食管镜检查、CT检查。治疗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
4.1 术前病人的心理支持
食管癌切除用食管胃吻合术属大手术, 多数病人担心手术能否成功, 担心术后的恢复情况, 同时确诊为食管癌病人及家属会存在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针对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 手术前护士应给予进一步的心理支持安慰, 主动给病人介绍手术室的先进设备、麻醉的安全性、手术医生高超技术, 使病人减轻心理压力, 主动配合手术。
4.2 饮食管理
食管癌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 术前营养的补充、术后的饮食营养在恢复健康上有重要作用, 饮食管理关系到手术的成败, 工作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4.2.1 严格查对
注意饮食种类和要求。
4.2.2 严格管理
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 自动进餐或由护理人员饮食, 进食后不要立即卧床休息, 防止食物反流和误吸, 每次进食应少量多餐, 而且严密观察病人进食后有无梗阻、疼痛、腹泻等症状, 出现异常, 应及时通知医师, 以便查明原因和做相应处理。一般情况下每日摄取热量应为120 540 kJ~14 630 kJ, 以蛋白质和糖类为主, 少吃脂肪和甜食, 多吃蔬菜汁和水果汁。
4.2.3 注意饮食卫生
隔天或隔餐的食物不要吃。
4.3 术后并发症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 其中吻合口瘘居首, 一旦发生有半数死亡, 我院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胸腔瘘继发机械性肠梗阻、包裹性胸腔积液等并发症, 经过积极治疗分别存活6个月和8个月。故术后应严密观察切口的渗出情况, 保持局部清洁, 密切注意有无切口感染、裂开及吻合口瘘的征象。乳糜胸常发生于术后2 d~10 d, 在此期间, 应注意病人全身情况、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 吻合口瘘多发生于术后7 d~10 d。
4.4 功能锻炼
由于开胸手术要切断胸部肌肉, 术后须防止肌肉粘连, 预防术侧肩关节强直及肌肉失用性萎缩。因此, 要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可做上腹抬举、过度伸臂、扩胸运动等。
4.5 复查随访
第1次复查一般安排在术后3个月左右, 第2次复查在术后1年左右。术后1年内复发率最高, 在此期间应特别注意病人有无吞咽困难、反流、声音嘶哑、胸背疼痛、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并定期去医院做食管钡透, 了解局部有无病变复发。一般来说只要术后1年随访无转移或复发, 就有存活3年的可能, 3年随访无转移或复发, 就有存活5年的希望。
摘要:探讨开胸行食管癌切除及食管胃吻合术的护理方法, 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我院2000年—2007年经开胸行食管癌切除及食管胃吻合术的病人23例, 经术前心理护理、营养补充、水电解质平衡调节、口腔护理、肠道准备、术前指导及术后体位、呼吸道、口腔、饮食、胃管、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和生命体征监测、出院健康指导等, 本组23例病人除2例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其余21例病人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疗效较为满意。可见术前、术后护理质量常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并发症的发生及病人的恢复, 故应予以充分重视。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26例, 其中男19例, 女7例, 年龄46~76岁, 平均54.5岁。26例病人均有吞咽困难, 病史1~6个月, 平均2.5个月。术前所有患者均行食管造影并行食管镜检查取活检, 病理结果显示:鳞癌22例、腺癌3例、小细胞癌1例;大体病理:髓质型11例、溃疡型19例、蕈伞型6例。瘤体大小为1.0cm×0.6cm×0.4cm~10.5cm×7.5cm×5.0cm。所有病人行左后外侧六肋间和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 行食管癌根治切除、吻合器食管胃吻合。不伴严重出、凝血性疾病或严重肺疾病, 除外恶病质晚期身体极度衰弱的临终期患者。吻合器为美国强生CDH25号吻合器。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 26例手术均采用左后外侧第六肋间切口进入, 探查并仔细分离游离出食管肿瘤, 将膈肌切开游离出胃仔细清扫周围淋巴结并提至胸腔, 清扫食管肿瘤段周围的淋巴结。然后自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做切口, 游离颈段食管并清扫周围的淋巴结, 将颈段食管由左颈部切口提出, 将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后上置颈部, 后将食管切断。后使用强生CDH25号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吻合。吻合好后放置好胃管, 将胃管和空肠内置于胃腔内, 应用间断缝合胃浆肌层与颈深筋膜固定胃体于食管床上, 冲洗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重建膈肌食管裂孔并确保为幽门位于膈肌下, 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手术后患者常规给予胃肠外营养和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所有的病人给予联合化疗以防止肿瘤转移, 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阿奇霉类+铂类, 化疗时间为4~6周。患者如果有肿瘤浸润透食管壁或有淋巴结转移给予相应的放疗。
2 结果
本组26例患者手术均一次吻合成功, 无吻合口瘘、血管神经损伤、乳糜胸的发生, 1例气胸, 1例颈部刀口感染, 经换药后痊愈;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 亦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示食管旁淋巴结转移18例、胃小弯及贲门淋巴结转移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 食管上切缘未见癌灶。术后随访1~2年, 无吻合口处狭窄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临床效果良好。
3 讨论
3.1 使用吻合器做颈部吻合治疗上段食管癌根治性强
由于食管癌存在多点起源和病灶的多发、散在、互相不连续的特点, 其术中的切除范围应大于距肿瘤边缘约5cm, 其中上切缘应尽量达到距肿瘤约10cm。以往行胃食管吻合需要保留颈段食管的长度, 术后常有切缘癌的残留, 术后易复发和再发[3]。吻合器应用于食管外科以来保证了可以在食管床的任何部位进行吻合, 包括颈部食管, 颈段食管只要有3cm的正常食管就可以应用吻合器进行吻合, 这样就保证了在进行上段食管癌手术时可以尽量的多切除食管, 扩大食管癌的切除范围, 保证食管上切缘无癌残留, 增加了食管癌切除的彻底性。本组26例患者术后行病理检查均未见上切缘有癌灶, 同时本手术扩大了颈部淋巴结的清扫, 本组26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淋巴结的转移。因此, 使用吻合器做颈部吻合治疗上段食管癌可以尽可能的保证彻底的切除和根治。
3.2 使用吻合器做颈部吻合治疗上段食管癌降低了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
以往行上段食管癌手术治疗行胃底食管颈部进行吻合, 方法是丝线间断缝合, 吻合口有较高的发生率[4];而且单纯的行胃底食管颈部进行吻合的手术方法中吻合口处的张力较大, 吻合口局部容易缺血, 这也是容易发生吻合口瘘的又一因素。应用丝线间断缝合容易引起食管胃吻合口处的炎性水肿反应, 并且吻合时需要造成人工内翻缝合, 均易产生吻合口处的疤痕性狭窄[5]。应用吻合器做颈部吻合手术降低了食管胃吻合口处的张力, 减少了丝线间断缝合的针术, 从而最大可能的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应用吻合器时避免了内翻缝合, 进行吻合的钛钉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这些均避免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本组26例患者术后无吻合口瘘的发生, 随访1~2年, 无吻合口处狭窄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合器做颈部吻合治疗上段食管癌降低了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
3.3 使用吻合器做颈部吻合治疗上段食管癌重建消化道更符合生理解剖的要求
以往行上段食管癌手术治疗行胃底食管颈部进行吻合, 常将胃体封闭于食管床上, 这样就造成胃体没有扩展空间, 术后容易出现进饮食后的胸闷、饱胀、呼吸困难等并发症。而应用吻合器做颈部吻合手术重建的消化道更加符合生理解剖, 解决了胃体没有扩张空间所引起的并发症, 术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6]。
使用吻合器做颈部吻合治疗上段食管癌还具有节省手术时间;对胃床游离较小, 保证了胃床的血运等优点。
通过本组2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 我们分析认为应用吻合器做颈部吻合治疗上段食管癌能够多切除食管, 增加了食管癌切除的彻底性;同时降低了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重建的消化道更加符合生理解剖的需要;还具有节省手术时间等优点。结合临床的放、化疗,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患者易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三申, 曹景峰, 魏林生, 等.食管癌的适宜切除长度的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 1994, 32 (5) :281~282.
[2]邵令方.食管癌外科治疗需要商榷的几个问题[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1, 9 (3) :143.
[3]Anikin VA, McManus KG, Graham AN, et a1.Total thoracicesophagectomyfor esophageal cancer[J].J Am Coll Surg, 1997, 185:525~529.
[4]潘铁成, 邱雪峰, 李军, 等.器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5, 12 (4) :253~255.
[5]丁定全, 姚湘澧, 王荣贵.消化道吻合器的临床应用[J].腹部外科, 2002, 15 (3) :171~172.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篇5
关键词:管状胃,食管癌根治术,并发症,肺功能,胃食管反流
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肺部并发症和吻合口漏最为多见,会导致围手术期患者死亡、增加住院费用、影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等,因此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传统的食管癌根治术是将食管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这种方法常伴有术后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食物反流、胃排空延迟及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2]。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是在传统术式上经改良的一种胃食管吻合方式,据报道该术式可以改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减少并发症。本研究比较这两种术式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巴中市中心医院确诊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后有手术指征者纳入本研究。食管癌的诊断均经术前电子胃镜及病理学检查明确。按入院时间顺序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分别接受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和传统胃食管吻合术。共94例,年龄(55.4±9.0)岁,其中男68例,女26例。分组后两组人口学参数、肿瘤部位、病理分型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方法
食管癌根治术基本步骤两组相同,在单腔气管插管并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手术入路均采用标准左胸后外侧切口第6肋间进胸。自膈肌水平至主动脉弓后游离食管,常规切断支气管动脉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弓上食管游离至胸腔顶。常规切开左膈肌,完成胃游离及腹野淋巴结清扫。改良手术组:胃游离完毕后,在贲门下方(至少距肿瘤远端5cm)断离胃,胃小弯处从胃右动脉第3分支开始游离,切割缝合器切除贲门和胃小弯,以胃网膜右动脉为营养血管,切断胃网膜左动脉、胃左动脉、胃短动脉和胃右动脉近端分支,保留胃网膜右动脉及静脉,于胃大弯处做成直径4~5cm的管状胃。管状胃经主动脉弓后食管床,在左胸顶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3]。对照组:胃游离完毕后,在贲门下方(至少距肿瘤远端5cm)离断胃,胸腔内囊状胃经弓前跨主动脉弓,在左胸顶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的变化;(2)术后肺部感染及吻合口漏的发生率;(3)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计量资料用
2 结果
2.1
手术前两组患者FEV1、FVC及M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两组FEV1、FVC及MVV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手术后1个月FEV1、FVC及MVV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手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改良组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4例出现术后肺部感染,各有1例出现吻合口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15%~30%的患者会出现肺部并发症[4],许多研究表明食管癌根治术后肺功能减退[5],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食管癌根治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FEV1、FVC及MVV均明显降低,说明减轻这类患者术后肺功能损害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发现改良组术后1个月各项肺功能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改良的管状胃食管吻合方式较传统胃食管吻合术能显著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后肺功能。与以往的研究类似,胡杰伟等[6]比较了改良手术和传统术式对肺功能的影响发现,管状胃组在术后1~2周时肺功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术后4周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另有报道显示,在胸上中段食管癌中,改良手术组术后3周肺功能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其原因在于改良手术后,代替食管的胃呈管状,重建的解剖结构与正常生理结构接近,胃无扩张空间,占据胸腔容积相对较小,肺不易受压[6,7]。
食管癌切除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LES)、His角、膈食管韧带、膈肌脚等结构破坏,而这些结构是防止胃食管反流的关键环节,因此食管切除术后常出现胃食管反流。本研究中对照组有63.8%的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而改良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仅为38.3%。可见改良的胃食管吻合方式明显可以减少术后胃食管反流。因为改良手术切除了胃小弯的大部,泌酸细胞大量减少,胃酸分泌减少;同时,管状胃直径与食管相近,消化道重建后更符合生理解剖要求,进食后胃排空加快,减少食物在胸胃的潴留时间[8]。
肺部感染和吻合口漏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中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改良手术是一项安全的吻合方式。一项大样本的研究显示,改良手术术后肺部感染、心脏并发症和胃排空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管状胃能明显改善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9]。
综上,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能明显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损害,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不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适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
参考文献
[1]Schubert D,Dalicho S,Flohr L,et al.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esophagectomy(J).Chirurg,2012,83(8):712-718.
[2]Whooley BP,Law S,Murthy SC,et al.Analysis of reduceddeath and complication rates after esophageal resection(J).An-nals of surgery,2001,233(3):338.
[3]伍传新,陈树群,等.管状胃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6):450.
[4]Feeney C,Reynolds J,Hussey J.Preoperative physical activitylevels and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ost-esoph-agectomy(J).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2011,24(7):489.
[5]Scarpa M,Valente S,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health-relatedquality of life after esophagectomy for esophageal cancer(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1,17(42):4660.
[6]胡杰伟,杨绪全,杨世兵.管形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0,22(2):122-123.
[7]曾玉山,黎萍.管状胃代食管在胸上中段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6):35-37.
[8]陈文树,付向宁,徐澄澄,等.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5):593.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例颈部吻合口瘘病人中, 男12例, 女5例;年龄43岁~76岁, 平均53岁;颈部吻合瘘发生时间:6 d~8 d 7例, 9 d~10 d 8例, 10 d以上2例, 平均9 d;均为中晚期吻合口瘘。
1.2 结果
本组17例病人, 除1例因并发肺部感染自动出院外, 其余16例均治愈出院, 16例病人随诊6个月~8个月均正常进食, 无一例再发生吻合瘘。
2 预防和护理
2.1 重视营养支持
吻合口瘘的发生与病人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食管癌病人术前因进食受限, 肿瘤消耗, 大部分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故术前应积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能进食的病人指导其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如肉末汤、鱼、蛋、牛奶等, 不能进食的病人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有低蛋白、贫血病人予输白蛋白、血浆、全血等支持治疗, 糖尿病病人应控制血糖在10 mmol/L以下。术后应做好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术后引流液的丧失加重病人的营养失调, 故常规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一般术后第1天肠蠕动恢复后, 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 可从十二指肠营养管缓慢滴入5%葡萄糖盐水500 mL+氯化钾2 g, 若病人没有出现腹痛、腹泻, 第2天即可增加瑞素等肠内营养液的滴入。滴入时速度不宜过快, 每分钟10滴~20滴, 观察有无腹胀、腹泻等不适。对经济困难及滴注瑞素不适应的病人可经营养管注入米汤、肉汤、牛奶、果汁等, 每次200 mL, 每日6次, 补充机体所需。
2.2 充分做好术前消化道准备
术前常规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庆大霉素及甲硝唑, 便秘者应用缓泻剂, 并常规口服33%硫酸镁以清洁肠道, 减少术后腹胀。注意口腔卫生, 饭后漱口, 睡前刷牙, 保持口腔清洁。幽门梗阻者术前1周每日生理盐水500 mL洗胃, 食管完全梗阻者每日予生理盐水100 mL冲洗食管, 以减轻局部黏膜炎症水肿, 防止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2.3 保持有效引流
术后胃肠减压管应妥善固定, 防止意外脱管, 定时挤压, 保持有效引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术后2 d内引流液较黏稠, 容易堵塞引流管, 应予生理盐水20 mL冲洗胃管并回抽, 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防止胃扩张, 减少吻合口张力, 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严格掌握拔管指证, 应待胃肠蠕动恢复后方能拔管, 防止过早拔管发生胃扩张。
2.4 瘘口护理
密切观察颈部伤口情况,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若出现颈部伤口红肿, 伤口周围疼痛、渗液, 压之有搏动感, 体温低热, 应高度警惕吻合口瘘。一旦发生颈部吻合瘘, 立即处理。
2.4.1 开放伤口, 充分引流
撑开伤口, 去除缝线和坏死组织, 清除脓性分泌物, 伤口敞开引流, 分泌物及时清除, 床边备有换药盘, 每日更换, 并备有消毒纸巾随时擦干分泌物。消毒纸巾的应用可节约资源, 减少费用。
2.4.2 保持瘘口清洁, 防止瘘口感染
密切观察瘘口情况及渗液量, 早期渗液较多, 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洗瘘口3次或4次, 必要时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口服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16×104 U, 每次30 mL, 2 h口服 1次, 可起到冲洗瘘口的作用。同时用0.5%碘伏消毒瘘口周围皮肤, 防止皮肤发生感染溃烂。
2.4.3 保持口腔清洁, 提高病人舒适度
病人术后禁食期间唾液分泌减少, 易滋生细菌, 细菌向下蔓延会影响吻合口的愈合。故术后应加强口腔护理, 协助病人1 h~2 h温盐水漱口1次, 可防止口腔炎症, 稀释痰液, 促进痰液排出。
2.4.4 体位指导
术后应防止头后仰体位, 病人坐起或躺下时应扶住病人头部, 保持头颈微屈, 以防牵拉伤口, 减少手术切口张力。避免头部左右旋转, 抬头或低头时动作宜缓慢, 幅度不宜过大, 避免剧烈活动。一旦发生吻合瘘, 应尽量保持头偏向吻合侧, 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
2.4.5 积极控制感染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发热时应及时查找原因, 取分泌物培养, 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2.5 饮食指导
经口进食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防止肠黏膜萎缩, 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通过食糜刺激瘘口处肉芽组织的生长, 促进瘘口的愈合。早期禁食, 开放引流3 d~5 d后, 分泌物少, 即可根据病情经口进食。可进食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 进食时用无菌纱布或消毒纸巾轻压住瘘口, 以利于食物通过, 减少食物经瘘口处流出。进食后漱口, 并用生理盐水擦洗瘘口以清除食物残渣, 保持清洁。
2.6 心理护理
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后, 局部伤口开放, 可见分泌物流出, 并伴有异味, 病人易出现悲观情绪, 应及时与病人沟通, 告知发生吻合瘘的原因及预后,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3 体会
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后应采取综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促进康复[2,3]。
摘要:对17例食管癌并发颈部吻合口晚期瘘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 从营养支持、充分的术前消化道准备、保持有效引流、瘘口护理、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等方面给予预防和护理, 结果16例病人治愈出院, 1例病人因并发肺部感染自动出院。
关键词:食管癌,吻合口瘘,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杜贾军, 彭忠民.胸外科并发症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199.
[2]叶永菁, 杨斌, 王海红, 等.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颈部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12A) :3155-3157.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94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 选取时间为2007年3月—2016年4月, 所有患者术前均知情同意, 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 分别为对照组 (47例) 和观察组 (47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2例和15例, 年龄36~74岁, 平均年龄为 (55.27±2.31) 岁, 其中28例为髓质型、8例为蕈伞型、5例为溃疡型、4例为缩窄型、2例为腔内型。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1例和16例, 年龄37~74岁, 平均年龄为 (55.94±2.82) 岁, 其中26例为髓质型、9例为蕈伞型、6例为溃疡型、3例为缩窄型、3例为腔内型。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手工吻合, 对于下段食管癌行弓下吻合以及吻合口浆膜化, 对于上段食管癌行颈部吻合以及胃底胸膜顶缝合固定, 对于中段食管癌行弓上吻合以及吻合口浆膜化。观察组:采取食管胃机械吻合术, 应用常州瑞索斯及常州新能源医疗设备公司所生产的改进型一次性圆形吻合器, 将胃食管弓上吻合及下段食管癌弓下吻合均作单层吻合, 吻合口不作包埋, 将颈部吻合、超胸顶吻合以及胃底胸膜顶固定应用于中段以及颈段食管癌患者[3]。两组患者均在吻合术后第7天进食, 术后第16天采用内镜观察患者的吻合口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食管癌患者经过治疗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胃食管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 用[n (%) ]表示两组食管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χ2检验, 用 (±s) 表示两组食管癌患者的胃食管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采用t检验, 当P<0.05时, 表示两组食管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3%,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65% (P<0.05) , 见表1。
两组食管癌患者经过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胃食管吻合时间为 (14.29±4.37) min、总手术时间为 (135.48±18.47) min、住院时间为 (20.46±2.37) d, 其数据与对照组患者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 若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如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 严重情况下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对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中, 食管胃机械吻合术是食管癌切除后重要的消化道重建方法[4]。以往传统手术中, 多采取的是胸腔内吻合或颈部手工吻合, 在手工吻合术中, 对术者的手术操作水平要求更高, 而且需要助手的配合, 在手工吻合术后, 可能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因素, 如针距不均匀、吻合口缺血以及吻合口张力过大等[5,6]。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 对于食管癌切除后消化道的重建方法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经过研究发现, 可采取吻合器进行机械吻合术[7,8]。临床研究表明, 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应用于食管癌患者, 其吻合钉为钛合金, 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通过实施两层或三层钉合, 不仅牢固, 而且对吻合口的愈合无不良影响, 在吻合过程中, 对患者的损伤较小, 因此患者的吻合口炎症反应较轻[9]。采用机械吻合能够增加食管切除长度, 从而远离肿瘤上缘[10]。因此在食管癌患者的吻合术中, 采取机械吻合术不仅操作较为简便, 在术中通过使用机械吻合能够完成高难度的吻合, 而且经临床观察, 采用机械吻合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吻合口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11]。
马俊杰[12]在《食管癌切除人工吻合术与机械吻合术的临床对比分析》一文中, 观察组患者采取机械吻合术后, 其住院天数为 (8.4±1.3) d, 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3%、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3.3%、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为6.7%, 数据均优于采取人工吻合术的对照组患者 (P<0.05) 。该文研究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 两组食管癌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吻合口吻合方式进行手术,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手工吻合, 观察组患者采取食管胃机械吻合术, 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 将两组患者的胃食管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分别为 (14.29±4.37) min、 (135.48±18.47) min和 (20.46±2.37) d, 将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患者对比, 均明显更短 (P<0.05)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63%,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65%, 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食管癌术后, 采取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不仅可有效缩短患者的胃食管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而且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适合将其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辉, 张永明, 杨文锋, 等.食管胃侧侧吻合术预防胸段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临床价值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5, 22 (17) :1397-1403.
[2]张建新, 罗宏.全胃切除改良围巾式食管-空肠吻合术在进展期胃癌术后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 36 (2) :57-59.
[3]胡风标, 邹志强, 袁耒, 等.半机械侧吻合和手工吻合两种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式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4) :95-97.
[4]冒志明, 顾晓华, 李昌炎, 等.Ivor-Lewis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治疗中段食管癌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3, 12 (10) :754-758.
[5]钱斌, 王道猛, 吴俊, 等.微创食管癌根治术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 15 (11) :968-971.
[6]马永富, 褚剑, 侯晓彬, 等.240例早期食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5, 42 (6) :419-421.
[7]甘露晴.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急性呼吸衰竭个案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 14 (27) :332.
[8]吴中平, 陈奇勋.预防食管癌手术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3 (36) :71-73.
[9]张千益, 曲艳, 赵颖, 等.食管癌患者机械吻合手术方式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 2015, 27 (21) :31-33.
[10]谭宁, 蒙伟平, 冯建, 等.颈部切口胃-食管机械吻合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 2013 (12) :1663-1665.
[11]李阳.两种重建方法在食管贲门癌切除重建术中的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31) :102.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行食管切除联合改良胃底折叠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其疾病类型的不同将其分成2组。食管癌组患者45例, 其中男29例, 女16例, 年龄在67岁~76岁之间, 平均年龄 (72.5±0.8) 岁;病程在2年~4年之间, 平均 (2.3±0.4) 年, 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切除术24例, 弓下吻合手术21例。贲门癌患者45例, 其中男27例, 女18例, 年龄在69岁~78岁之间, 平均年龄 (73.6±0.2) 岁;病程在1年~3年之间, 平均 (1.4±0.7) 年;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切除术25例, 弓下吻合手术2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器材
使用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型号为CF-I的食管胃管吻合器, 在检测的过程中禁止使用制酸药物, 尽量避免胃食管反流的情况;p H值检测仪是由北京维迪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型号为OrionⅡ便携式p H测量仪;食管测量仪的型号为SG-11, 提供厂商同上。
1.3 方法
首先将p H值检测设备放置于吻合口上端约5 cm的位置进行检测, 同时连接患者身上携带的检测记录仪, 检测患者的饮食情况和体位变化情况, 连续监测24 h后拔出检测仪器的电极, 并将所检测的信息直接导入到计算机中, 妥善保存到电脑文档中并将结果进行打印, 然后使用电子计算机食管测量仪器对患者的吻合口上端、下端各5 cm处位置检测其静息压。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p H值的数据、吻合口的静息压数值、手术治疗时间、出血或者穿孔等发生率情况, 做好详细的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手术治疗1 d内其p H值检测情况比较食管癌组患者p H值<4时, 其卧位时间为 (4.6±1.2) h, p H值<4的总次数为39次, 5 min之后其胃食管反流平均次数为 (3.0±0.4) 次;贲门癌组患者中p H值<4时, 其卧位时间为 (8.2±1.4) h, p H值<4的总次数为48次, 5 min之后其胃食管反流平均次数为 (5.4±0.7) 次, 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卧位时间=2.776, (t胃食管反流平均次数=4.285, P<0.05) 。
2.2 2组患者术后静息压检测结果对比
2组患者的吻合口端静息压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食管癌组患者的吻合口上下端静息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贲门癌组患者的吻合口上下端静息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食管癌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时间为 (71.5±15.6) min, 贲门癌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时间为 (73.0±11.4) min, 2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t=1.582, P>0.05) 。食管癌组患者的穿孔发生率为4.44% (2例) , 贲门癌组患者食管胃穿孔的发生率为13.33% (6例) , 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756, P<0.05) 。食管癌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为2.22% (1例) , 贲门癌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为6.67% (3例) , 2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923, P>0.05) 。
3 讨论
对于老年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而言, 切除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经常会伴有严重的胃反流情况, 为了抑制胃反流等并发症我们使用食胃管吻合联合胃底折叠技术,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胃反流的情况。导致胃食管反流的原因很多, 由于手术导致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都会造成其反流的发生[2,3]。
研究人员发现在治疗食管癌等恶性肿瘤使用食管吻合技术时同时联合使用幽门成形术能够显著抑制反流的发生, 本次试验中2组患者的吻合口上端的静息压均明显高于吻合口下端, 分析其原因发现导致静息压较高的原因有吻合口发生水肿等情况;另外食管癌组患者的术后出现穿孔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贲门癌组患者,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治疗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时胃食管反流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症状, 在手术过程中采用食管胃吻合联合胃底折叠技术能够降低反流的发生情况, 同时使用p H值检测和静息压检测能够显著有效的了解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的情况, 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措施能够进行有效的预防, 因此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珍.食管癌术后食管胃抗反流吻合手术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8 (20) :448-449.
[2]宋长山, 钟碧华, 吴祖培, 等.吻合器在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1, 10 (5) :182-183.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推荐阅读:
食管胃吻合术05-21
食管胃交界腺癌06-18
胃食管反流症07-11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10-29
胃食管反流预防与控制06-24
食管贲门胃底静脉曲张09-24
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哮喘10-25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护理06-10
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07-13
胃食管反流康复患者介绍经验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