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的心理学运用(共8篇)
作文批改的心理学运用 篇1
教师的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师对作文的总结和反思,又包含了教师对作文质量的整体评价,最终目标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给予最有效的指导。在批改作文的各个环节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心理学知识,就可以促进这个目标的实现。
一、批改心情宜轻松
老师心情欠佳时不适合批改作文,因为那样会使坏情绪影响到作文批语,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心情过于激动时批改作文,教师又容易看见优点就落笔,也不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这两种情绪都会影响作文批改的质量。所以,教师要选择心情愉快或心理平静时批改作文。
心理学关于注意的紧张度是这样论述的:人在需要的时候,必须把注意高度专注在当前的任务上,克服各种无关刺激物的干扰,从而提高工作或学习的效率。[1]教师批改作文同样需要专心致志,不要看电视或聊天,一心二用地批改作文,效果可想而知。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大脑兴奋时间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语文老师每次批阅作文的时间不宜太长,以五篇左右为宜。只有当大脑保持兴奋状态时,才有利于从较差的作文中发现闪光点,才有利于和较好的作文产生感情共鸣,才可以避免因大脑疲劳而导致批语粗糙等。否则,老师应付了学生,学生也会在以后的写作中应付老师。
二、批改次序有讲究
在批改作文时,教师可以先批较差作文或中等作文,从而形成合理的参照点。免得先批阅了优等作文后,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文批改的参照点就会提高,这时,再去批改差的作文,往往会因心理定势而无法发现后进生作文的闪光点,不利于后进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以上是对一个班学生同一篇作文的比较,是横向比较,而作文批改更重要的是纵向比较。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在其《学校学习》一书中提出:在学校情境中,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的需要和动机,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2]这里就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谈谈在作文批改时运用纵向比较的好处。所谓认知内驱力,实质上是一种要求了解或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要求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通过个体量化的分析和作文的纵向比较,学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而这种新的认识、新的经验和教训,又会使学生期望在下一次的写作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显然,这种期望,这种满足感,就成了他们写好作文的一种重要的、稳定的推动力。所谓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就其实质来说,就是指个体的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运用纵向比较进行作文批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因不同评判标准而获得了相对平等的评价。对于后进生而言,这种作文批改方式更为可取。通过与同学们的作文评阅结果的比较,后进生们不断地获得了与优生同样的优越感,逐步懂得了作文对于自己今后的学习,乃至今后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一种写作的动力,这种动力会不断地推动他们努力写好每一次作文。教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能满足学生这种成就动机中自我提高的需要。在下批语前,老师要和该生前边的作文进行对比,看看有哪些方面进步了,有哪些毛病又犯了,再写本篇作文的批语。纵向批阅,是与学生以前的作文比较,他们的心理就易调节,也易接受。到了学期末,教师还可让学生把所有的作文批语集中起来,做个全面的认识,或由教师写个较全面的批语。
三、情理交融写批语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从这个意义来看,学生作文不仅是写作能力的体现,而且是其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所以,教师在给作文下批语的时候,既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方法,更要对他们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方面进行引导。要挖掘出文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并加以评价,用真心、诚心打动学生。这是从做人的道理上引导学生。
作文批语还要从情感上感染学生。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中提出:“表扬是一种最为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以表扬为主的强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发展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批语要指出学生作文中明显的优点或缺点,以有利于发扬或改进,应该注意的是,不能光批评不表扬,尤其对于那些作文水平较差的同学,要善于抓住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发挥激励的作用。
批语还要谦和有礼貌,要采用平等协商的口气。例如:“我感觉这个地方可以这样改,你说呢?”“你想想,这样的结尾是不是牢骚太盛?”“以上意见仅供参考,希望你能说出不同看法。”这一类批语容易调节学生的心理平衡,易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语还可以利用一部分学生的好胜心理,故意说“过头”的话,故意留“空子”给学生钻,激发学生提出“不服输”的看法,激发他们论辩的热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据理力争的能力,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3]
四、作文评讲要及时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
具体到学生的作文写作也是这样,当他们刚写完一篇作文后,往往急于知道:老师会怎样评价我的作文?和别的同学相比,我写得怎样?和我的上一篇比较,我有进步吗?……学生这种期待的心理是作文教学的一种难得的心理资源。如果学生写作时间和评讲时间相距太远,那么这时,学生对自己当初的构思立意的过程早已忘得差不多了,拿到作文本以后,他们大多只是浏览分数或者评语而已,而对作文也没有再认真看一遍的兴致了。相反,教师若能将学生的作文成果及时反馈给他们,就可以有效激发他们下次写作的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记忆犹新,也有利于教师高质量地评讲作文。[4]
参考文献
[1]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205) .
[2]林崇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19-221) .
[3]张晓梅.让作文批语真正走近学生[J].语文教学通讯, 2005.12, (46) .
[4]周林克.也谈作文的批改[J].语文教学通讯, 2008.5A, (45-46) .
作文批改的心理学运用 篇2
A.习惯化B.去习惯化C.兴奋D.抑制
2.幼儿期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A.口头语言B.书面语言C.独白言语D.连贯言语
3.学前儿童言语发生的准备主要表现在()A.说出最初的词和掌握其意义 B.持续的自发的使用一些词 C.儿童理解的言语大量增加 D.说出词和理解词
4.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A.怕B.怒 C.悲D.爱
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A.0—1岁
B.1—2岁C.2—3岁D.3—6岁
6.5岁左右的儿童已能够借助一些小木棍进行简单的算术了,到了小学一年级,就可以摆脱小木棍进行口算,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A.从简单到复杂B.从凌乱到成体系C.从被动到主动D.从具体到抽象
7.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A.2岁~4岁 B.2岁~5岁 C.3岁~6岁D.3岁~8岁
8.第22题
情绪紧张和长期不愉快的儿童,其健康水平也会下降,甚至生理发育延滞,这说明()。A.生理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B.遗传因素对生理成熟的影响 C.环境和教育对生理成熟的影响
D.儿童心理发展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
9.使心理发展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是()A.遗传因素 B.生理因素C.环境和教育
10.婴儿感知觉的发展()。A.是被动的过程
B.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 C.过程非常缓慢 D.成熟较晚
11.第25题
视崖是一种研究婴儿()的装置。A.形状知觉B.颜色知觉 C.动作发展D.深度知觉
1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A.儿童智力的发展上
B.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C.儿童动作发展上D.儿童个性发展上
13.延迟满足是指()
A.能够按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出适宜的反映 B.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C.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D.抑制某些行动
14.()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A.情感
B.依恋C.亲子关系D.母子关系
15.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是()A.定向性注意B.选择性注意 C.有意注意D.随意注意
16.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B.高尔顿C.华生D.施太伦
17.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A.人群中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C.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
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
18.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A.2B.3C.4D.519.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A.客体永久性
B.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C.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D.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
20.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个阶段。A.3B.4C.6D.8
21.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叙述的正确的有
A.环境不会影响生理成熟
B.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
C.遗传物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D.对影响儿童心里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的和综合的分析 您的答案:B,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2.第2题
从心理物理学角度看,颜色视觉与颜色的哪几种特性有关
A.明度B.色调C.饱和度D.对比度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3.第3题
下面哪些是测量新生儿及幼小婴儿注意的指标 A.觉醒状态B.习惯化 C.心率变化 D.瞳孔扩大 E.吸吮抑制
24.第4题
幼儿的无意想象有哪些特点 A.想象的内容很逼真
B.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C.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D.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E.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25.儿童最初的想象表现为以下哪些特点 A.简单的相似联想
B.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C.没有情节的组合 D.想象出现了有意性 E.想象出现了逻辑性
26.以下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叙述正确的有
A.情绪是比较简单的体验,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东西
B.情绪一般比较稳定,带有情境性
C.情绪没有情感强烈,情绪有较多冲动性 D.情绪比情感有较明显的外部表现
27.幼儿的观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那几个方面 A.目的性B.持续性C..概括性 D.观察方法的完善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8.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有A.哭B.笑C.恐惧D.依恋
29.学前儿童的心理研究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可分为哪几个类型
A.纵向研究B.分析研究 C.差异研究D.横断研究
30.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其特点有 A.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B.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C.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D.对评价活动的态度积极
31.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讲解故事情节,边演示活动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答:教师能根据幼儿时期的感知基本规律,采用多种感知方式和渠道来进行教学,能强烈地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幼儿的感知特点:
(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2)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3)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4)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5)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二)结合案例进行阐述.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
位。以感知和思维相比,感知在3—6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中仍占优势。可以说,幼儿是借助于形状、(2)1岁到3岁,是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3)3岁以后,是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35.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那几点?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
36.简述弗洛伊德的学前年龄的人格发展理论 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在这节课中教师不仅绘声绘色的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还加上了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让学生能更好的倾听。
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
料。对直接感知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对直接感知过的形象的记忆,比对语词记忆的效果好。
32.结合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谈谈如何促进儿童词汇的发展?
答: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儿童最初掌握词时,往往对词的意义理解不确切,其有两个特点:(1)笼统。幼小儿童对词的理解是笼统的,常常是一个词代表多种事物。(2)非常具体。幼小儿童对词的理解把词的含义理解的过宽或过窄。3-5岁儿童常常自己造词,出现“造词现象”。这是由于前两个原因所导致的。但是幼儿对具体名词的理解基本上难以达到确切的概念水平。针对儿童这种特点,应结合日常生活活动教孩子掌握词汇,这是最重要而幼小的途径
33.3-6岁儿童记忆发展特点是什么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34.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有哪些?(1)从出生到1岁,是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问题中所提到的人格发展理论又称为人格性欲阶段理论,因为这个理论中人格阶段的划分方式是根据性兴奋的不同部位所提出的。整个理论将人格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口唇期:0——18个月,此时嘴唇、口舌是最主要的性兴奋点。如果这个时期个体获得的刺激不够或者是过头,就会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口唇期人格”。
肛门期:18个月——约3岁,这一时期肛门成为最主要的动情点,而且这一时期刚好是小孩子如厕的训练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受到创伤,则会形成“肛门期人格”。
性器期:3——6岁,此时,儿童已经注意到性器官的不同,并且伴随着以性器官作为性兴奋点的行为。弗洛伊德特别强调这一时期,此时男孩子面临着俄狄浦斯情节,又称恋母情结,并出现了阉割焦虑。同时,女孩子也面临这相似的问题。潜伏期:6岁——青春期,性欲表现不再那么明显。生殖期:青春期及以后,此时的儿童对异性保有浓厚的性趣。如果前面的发展正常,此时他们将面临正常的性机能。
37.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文批改的心理学运用 篇3
关键词:以文育人 培养兴趣 挖掘潜能 掌握钥匙
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作文教学,作文批改又是作文教学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围绕如何进行“作文批改”这一课题,广大语文教师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不少语文老师除了上课,几乎忙于作文批改,结果是“时间花了不少,精力用了不少,收效却甚少”。对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多数学生只看分数,不看内容;少数学生虽看内容,却不理解老师为什么作这样的批改;更有甚者连分数也懒得看。而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领导督查教学工作,常常将作文批改列为必查内容,往往以作文批改质量来衡量一个语文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教学水平。对此,笔者认为,要搞好作文批改,必须更新作文批改理念。
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同样适用于作文批改。运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的作文批改理念,是搞好作文教学和批改的关键。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作文批改中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是作文主人的思想。老师心里要装着学生,想着学生,为着学生,一切要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出发点。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作文成果,爱护学生的作文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挖掘作文的潜能,让学生看到写好作文的希望,从而自觉作文、自主作文、乐于作文。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在作文批改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理解能力、取舍能力、表达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获取大量、丰富的新鲜写作素材,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摆脱作文没有素材的困惑,使学生身在“宝山”能“知宝、识宝、探宝、用宝”。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在作文批改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根据写作素材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和表达方法,达到材料与观点协调,内容与形式协调,文体与表达方式协调,立意与情感协调,语言与风格协调,力求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文(文采)”。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不断的作文与批改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写好作文的能力。实现用一种文体到多种文体,一种表达方式到多种表达方式,一种结构模式到多种结构模式,一种素材的一种文体到一种素材的多种文体,由一种语言风格到多种语言风格的写作能力的不断发展,实现学生由“不会作文—学会作文—写出佳文—成为作文高手”的可持续式发展飞跃。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完整思想理论体系,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在作文批改中,切忌见“文”不见人,只注重作文内容与形式上的批改,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把教育、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作文批改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借助作文批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在作文批改中,要实施突显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关爱,注重“以文育人”的作文批改策略。
一、爱习作之果,让学生体会到自我劳作的价值
一篇文章的完稿,是学生智慧与劳作的结晶。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不论作文质量的优劣高下,教师都要把学生的习作成果视为自己的劳作成果,倍加珍爱。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当自己的劳作成果得到别人或社会的认可或尊重时,才能最大地激发劳作的兴趣和热情,更好地投身到劳作中去。同样,学生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认可,这不仅是对学生习作成果的尊重,更是对学生劳作与人格的尊重。学生必然会从老师对自己习作的认可与尊重中获得巨大的精神鼓舞,品尝到自己劳作的无限快乐,成为以后劳作的动力。让学生真正感悟劳作的意义:人只要劳作,就会有成果,这是人的价值所在;不劳作,就无成果,就丧失了人的价值。劳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一要务,让学生尝到自我劳作的甜头,从而树立终生劳作观,是老师进行作文批改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态度,也是老师作文批改成功的主要标志。
二、扬习作之长,帮学生发现作文潜力
在作文批改时,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不能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不足上,而要善于发现习作的优点。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更何况是学生的作文。尤其是始学之作,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是正常现象。发现习作优点比看到习作不足更困难,更有意义,老师要将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标点的妙用,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学生知道,使学生从作文中看到自己的成绩、进步和希望,从而增强写作信心,挖掘作文潜力,实现其从“要我作文”到“我要作文”,“厌恶作文”到“乐于作文”的转变。培养和发展学生作文的爱好与兴趣,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更自觉地投身到写作上去。
三、修习作之短,教学生掌握自开文门的钥匙
对作文批改,教师要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的态度、细致的作风,发现与寻觅习作的不足。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要像大人看见小孩学走路时摔了跤,老师既不视而不见,也不批评指责,更不取笑嘲讽,而是以平等的姿态、满腔的热忱与学生一起交流,商讨,修改,最好能让学生自己感知与发现习作中的不足,引导与支持他们进行修改。对学生一时难以发现或难以修改的地方,老师要就自己的见解与修改向学生征询意见,形成共识,便于使学生理解与接受。有时一篇习作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多,可以通过梳理分类列成专题。作文批改,每次重点解决一两个突出问题。作文批改可采用多种方法,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与学习,如老师面批教方法、同学互批添见识、学生自批找规律等等。这样,保证每次作文批改有专题,内容有重点,形式有安排,质量有保证,不仅修补习作之短,更使学生掌握了自开修改文门的钥匙。
四、正习作之误,让学生从作文中学会做人
在作文批改中,有时会碰到一些内容不健康,认识有偏差,甚至观点有错误的文章。如有的取材内容偏重于社会阴暗面,有的对扭转社会出现的不良风气缺乏信心,有的把大学生工作难、下岗人员就业难、社会分配不公、干部队伍中出现腐败等现象误认为是改革开放造成的,有的对人生流露出消极悲观的厌世情绪等等。老师发现后,决不能掉以轻心。文为心声,作文是学生心声的真实吐露,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客观反映。老师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种种短见、偏见或错误认识,要抓住不放,正面引导,正确疏导,及时化解,及时纠误,要把学生作文与作文批改的过程变成教育人、培养人、铸造人的熔炉,让学生百炼成钢,学习做人,学会做人,学做真人,把他们培养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可靠接班人。
作文批改的心理学运用 篇4
一.合理批语, 启发与疏导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过去教师往往会忽视作文批语的作用,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教师应该认识到批语不仅仅是对学生写作内容与方法的评价, 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阵地, 是一剂对学生展开心理辅导的良药, 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作文中, 学生或多或少会袒露自己的心迹, 特别是那些抒发真情实感的作文, 更是学生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 此时,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 灵活写下批语, 或启发, 或鼓励, 或引导, 或诱导, 或建议。这样, 利用作文批语, 让同学们获得教师的帮助, 豁然开朗, 调整心态, 增强自信, 也让学生提高写作热情, 更期待写作。
如以“真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记述文。有位同学写了一篇《她, 真让我着迷》的作文, 写的是班上的一位女同学, 字里行间中表现出他对她的崇拜与爱慕之情, 此时, 教师需要巧妙点评, 让学生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处理好相逢在花季中的问题:“文章以情为线, 语言细腻而生动, 表现出鲜明的人物特点。但值得提出的是, 习作所言之事在初中阶段很正常, 但不合适, 需要正确对待, 老师相信你, 可以理智而有效的处理你和她的关系。当然, 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这样, 既发掘学生习作的闪光点, 也巧妙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
另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每周写写心理日记, 释放情感。这样, 教师就可以透过心理日记的窗户看到同学们的心灵剖白, 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与问题, 然后利用相应的评改语言加以疏导, 如雨露滋润学生心田, 如阳光温暖学生心灵, 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心理品质, 健康成长。
二.课堂讲评, 多元评改
对学生而言, 习作是他们的劳动与创造成果, 甚至可能是他们认为的得意之作, 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但在传统作文评改中, 由于工作量大, 教师不能细细阅读学生的习作, 甚至有时候会“走马看花”, 以几句笼统的语句来“审判”学生习作。或以自己的角度, 审阅学生习作, 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性想法, 不恰当的批语, 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甚至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需要打破单一的批改形式与批改主体, 注重课堂讲评, 巧妙渗透心理健康。同时, 实施多维评价与多元评价, 让学生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袒露内心想法, 在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中完善认知, 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自信心。
如《那一次, 我很生气》的命题作文, 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先让学生自由说说让自己很生气的事情, 生气的原因, 生气后的表现及感受等, 交流讨论, 完成初稿。而后小组互换作文批改、点评。同时, 注意归纳本组作文中生气的类型与原因, 如因老师误会而生气;朋友之间产生摩擦而生气;因爸妈的不理解, 吵架, 感到委屈很生气等, 交给老师, 便于后面的讲评。然后教师选出几篇学生习作 (不提及名字) , 让学生由写作内容、结构、写法等方面进行评说。再提问学生若自己遇到类似的事情, 又会怎样的具体表现与感受?如果理智处理这些事情呢?提出相关建议。这样, 通过教师引导与启发, 让学生讨论与反思, 学会调节心理情绪, 及时疏导心理问题。如果学生所写作的事情涉及到了老师, 教师也可发现问题, 注意到自己的疏忽, 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情感交流之地。而后学生修改习作, 补充自己的感悟。这样, 以作文批改为契机, 巧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形成良好品质。
评语在批改数学作业中的巧妙运用 篇5
一、指导方法,激发兴趣,强化动机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如“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是在向学生指引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了为什么错、怎么改正.评语此时体现出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恰当的评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责骂作业质量特别差的学生,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了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等等,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对学习的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错与对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成功和失败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是能让学生从容地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二、积极引导,拓宽思路,自主创新
评语,不仅要反映学生解题的正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积极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能在留意学生解题正误的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给学生以点拨,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特别是“一题多解”的应用题,利用评语“解法多,方法妙”来肯定其见解的独特性,对只用一种方法的学生,则写上“还有其他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和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地去想去做,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三、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良好习惯
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仅要判断正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推理过程要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地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更简便的方法!”等.
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引起的错误,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其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学生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除了打上“优”外,还可以加上各种评语,如“你好棒!”“太妙了!”“Best!”“玍ery good!”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
当然,评语本身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评估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评估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
作业批改记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篇6
作业批改记录, 就是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 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登记、分析、归纳、小结和研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许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环节, 认为历史学科不同于数理化, 写作业批改记录是多此一举, 浪费时间。其实, 在历史教学中做作业批改记录有着其他教学程序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为什么记
(一) 作业批改记录是历史教师备课的好帮手。
作业批改记录记载着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采取的措施等重要信息, 有利于历史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为课堂讲评、改进教学提供了依据, 也为教师制订下堂课历史教学目标、重难点, 以及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等提供材料。
(二) 作业批改记录是历史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镜子。
作业批改记录不仅仅记载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 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措施。在写作业批改记录的过程中, 历史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活动进行反思。通过这些反思, 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为实践智慧, 成功地实现教育理论与自我提升的链接。
(三) 作业批改记录是历史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途径。
作业批改记录是简短的教学总结, 是发自肺腑的心得体会, 是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的论文, 它让教师研究、探讨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由此可见, 作业批改记录, 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作业问题的一个书面呈现, 它还是教师对教学问题深度思考的思想表达, 是历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四) 作业批改记录是历史教师爱的育人智慧的反映。
作业批改记录上的点点滴滴, 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教师笔记的印痕, 它是历史教师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的有力见证, 更是历史教师爱的表达, 为人师表的人格表现。通过作业批改记录, 历史教师可以培养自己爱的智慧, 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二、怎么记
(一) 历史作业批改记录表的设计。
作业批改记录的形式是多样的, 我从实际出发, 设计了“历史作业批改记录表”, 仅供参考。
(二) 历史作业批改记录的内容。
(1) 记历史作业的基本信息
首先记录作业布置的内容, 便于教师掌握历史作业数量和难度, 以便及时调整。其次记下本次作业做得很好及很差的学生姓名, 以便表扬和批评, 做到赏罚分明。最后记下缺交作业的学生名单, 以便督促, 防止个别学生逃避作业。
(2) 记学生在历史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这种错误可以是普遍出现的, 所谓“通病”, 也可以是某些学生的错误, 但较典型, 对其他学生有借鉴作用。记录学生典型错误时, 过程要照录, 特别是在错误的关键处要详细记录, 以便讲评。例如必修二 (人教版) 第5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作业中大多数学生都误认为“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其实这里的“近代”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3) 记录历史作业中反馈出来的教学缺漏
通过对作业中错误的分析, 辨析出哪些缺漏是属于个别现象, 哪些是普遍现象;以及缺漏部分是属于知识性、能力性, 还是属于观点或技巧性?由此对个别现象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 普遍现象则进行集体辅导。例如有一道选择题: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长期性地解决失业造成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举办公共工程, 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保护劳工权利。学生大都忽视对题目中“长期性地解决”的分析, 错误地选了B。通过此题, 反映出我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4) 记历史作业批改后记
每次批改作业后, 历史教师都要及时小结此次作业的得与失, 以便总结经验, 纠正不足, 不断改进, 使作业布置更为合理, 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 作业批改记录不可小视, 用好作业批改记录可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为师生共同成长提供沃土。
三、怎么用
(一) 用于每次作业后的集体讲评或个别辅导。
由于作业批改记录中记录及时, 内容翔实, 且错误均来自学生作业之中。因此我在下堂课开始时都要把历史作业中的典型错误进行剖析、点评、纠错。有时学生脸上会出现异样的表情:“呵!老师在讲我的作业。”因此讲评作业的效果较好。另外针对作业中的个别学生问题, 我会找时间“开小灶”, 对症下药, 这样就避免了教学中的盲目性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学生也就有了本文开始的感受。
(二) 用于收集素材, 供下轮备课或单元复习选用。
完整的历史作业批改记录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教学档案, 在下一轮备课翻阅以前的作业批改记录可以预先把握学生容易出差错的地方和难以接受的地方, 在备课和讲授中予以重视。例如, 学生在完成必修一 (人教版)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作业时, 暴露出对明朝的内阁和英国的内阁区别不清的问题。我在下轮备课时首先就给学生分析了两者的区别: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 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由于先入为主, 主动解释, 就减少了学生的错误。
(三) 用于考试命题。
一些教师在命题时往往忽视了学情, 在各种资料中找题目。我在每次命题时都在作业批改记录中找错误率高的一些题目作试题, 例如期中考试时我把易错题: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 不侵我主权, 不割我土地, 念列邦之见谅, 疾愚暴之无知, 事后追思, 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改为:“上谕以永禁设或人与诸国 (即列强) 仇敌之会, 违者皆斩”。该项规定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结果仍有少数学生不能正确选出答案。我抓住这个典型, 教育学生重视自己的错题, 学会活学活用, 学生经过两次讲评, 加深了对近代史上各条约内容的印象。
(四) 用于撰写历史教学论文。
其实, 学生在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 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素材。例如我把历史作业记录中所记载的错别字进行了归类, 分析原因, 提出对策, 最终撰写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中错别字的纠正》一文, 并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总之, 作业批改记录以其真实、具体的内容, 丰富多彩的问题解决办法, 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作为历史教师应恰当地运用作业批改记录, 让自己和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摘要:作业批改记录是教师在批改作业后对学生作业情况作的一个简单统计和分析。教师若能长期坚持此项工作,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而且有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在历史教学中怎么记作业批改记录, 又如何使用和升华作业批改记录呢?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作业批改记录,历史教学,有效性,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胡小华, 焦小芳.不可忽视的作业批改记录[J].教学与管理, 2006, (3) :79.
[2]徐永康.我的作业批改记录[J].中学数学, 1999, (3) :3.
作文批改的心理学运用 篇7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就必须培养学生评批、修改作文的能力, 而要想培养这种能力, 就必须改进传统的批改作文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运用多种批改作文方法, 让学生亲自参与作文批改, 这样才能起到作文批改的作用, 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批改例文法
首先, 教师对全体学生的作文认真阅读, 从中精心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 好、差各一至两篇, 复印出来后发给每位学生, 指导学生从如何找错别字、病句, 如何审题、立意、选材、安排结构等方面对例文进行批改。写好眉批、边批和尾批。看谁批得认真、仔细、准确, 批语写得恰当、精美。这样做的本身, 就又是一次分析、写作练习。然后教师再对例文及学生的批改情况进行综合评述, 经过多次这样的练习, 学生批改作文的水平会明显提高,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分析课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师也会从中得到很多有意的启示。
二、学生互批法
在指导学生批改例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行互批作文, 可以是同桌互批, 前后桌互批, 也可以是随机互批。互批除了按批改例文的要求做之外, 重点找出文章中的精彩之处, 如精美的语句, 恰当的引用, 别致的修辞, 新颖的开头, 漂亮的结尾以及巧妙的构思等等。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这些精彩之处。得到肯定的同学会倍受鼓舞, 而作文没有被读到的同学也会跃跃欲试。通过这种方式, 每个同学既充分学习了他人的长处, 又通过比较, 发现了自己的短处, 积累了经验, 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三、自批自改法
通过批改例文、互相批改, 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作文批改的要求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批改, 重点是对作文进行认真修改, 重新成文。并仔细比较前后两篇文章的差别, 从中吸取经验, 为以后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师重阅法
教师重阅作文, 重点找出修改后作文提高幅度大的同学, 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作文批改的心理学运用 篇8
关键词:小学教师 作业批改 儿童心理
医生在医治病人时,可以运用直觉、判断和创造性来解决许多医学问题,但他绝对不能置生物化学原理于不顾。同样,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无视儿童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学习规律,那么就如同医生无视生物化学原理一样,他们的行为将不可避免地耗时、费力,收效甚微。在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的作业。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小学教师都重视学生的作业布置,但是有不少的教师却忽略了对作业的“用心”批改。其实,关注儿童心理、“用心”批改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体性,也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那么为什么小学教师作业批改时会出现无视儿童心理的现象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反思的问题。
一、小学教师作业批改无视儿童心理的表现
1.批改不及时,挑战儿童的耐心
小学教师在学校除了备课、上课、复习考试外,还要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班级事务,进行家校联系,还要写各种工作计划、记录、总结,再加上有时喜欢拖延,所以总有一些时候,作业来不及及时批改。由于作业评价与反馈的间隔时间过长,等到学生再次拿到作业本时,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即使教师批改得很认真,评语很精美,也不一定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会再去深思作业中的问题。时间会冲淡很多东西,对儿童来说更是如此。一些教师还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学生完成作业后,须等到下次再写同样作业的时候,才将作业本发给他们,看到上次作业评价的同时,又要紧接着完成新的作业,他们根本就没时间去思考上次作业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长此以往,教师的作业批改对学生根本谈不上什么帮助。人的耐心是有限的,特别是儿童,等待的时间不能太长。行为主义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必须令其信服,并且在时间上接近要强化的行为,这样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同样,只有科学地批改加上及时的反馈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2.批改情绪化,导致儿童紧张
批改作业耗时、费力是事实。很多教师更多的时候是把改作业当做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怀着愉悦的心情、欣赏的心态去改作业的教师并不多,相反,情绪化批改作业的教师却很多。有的教师批改时会发脾气,恨不得将作业本撕掉;有的教师立马会喊学生到办公室面批,对学生来说,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既紧张又害怕。而对有所进步的学生教师很少会采用面批加鼓励这一方式;还有些教师直接就将自己的情绪反映在作业本上。比如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做十以内的口算,十道题对了九道,但有一题3-2=?,他的答案是3-2=5,教师就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叉。那学生会看到什么?学生会看到九个很小的勾和一个大大的叉,不仅仅如此,学生还会看到教师的生气、愤怒,学生也许会担心教师是不是不喜欢他。作业是学生的劳动成果,他们希望教师能够换位思考,以宽容的心态去体谅他们的书写,琢磨他们奇特的思维过程及方法,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甚至是同情他们目前的处境。而教师情绪化的批改,只会使学生感到苦恼、畏惧,长此以往,小学生也会害怕写作业。
3.作业批改权威化,无视儿童的主体性
在孩子们眼里,小学教师就是权威,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作业批改中,教师的权威无处不在。弗洛姆认为,权威可分为合理的权威和不合理的权威。合理的权威来自能力。只要人不压迫人,出色地奉献,他的权威就有合理的基础,不需要他人不合理的畏惧。合理的权威不仅允许他的追随者对它进行衡量、批评,甚至还会要求他们这样做。合理的权威往往是暂时的,它被接受正是它本身的作用。相反,非合理权威源于统治人们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是肉体上的,有时是精神上的,并且服从于这种权威的人们所产生的不安和孤独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建立非合理权威不外乎一方持之以力,而另一方则畏惧不安。它不仅不要求对权威进行批评,甚至禁止批评。合理权威者和其从属者以平等为基础,两者的差异只表现在处于特定位置上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不等。非合理权威本质上以不平等为基础。权威化就是一种不合理的权威。在作业评价中,教师的权威化也随处可见。这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做的数学填空题:在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除数与商的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我们试的(错)了,要改(商);如果被除数减去除数与商的乘积所得的差大于除数,说明我们试的商(小)了,要改(正)。老师批改时打了三个叉,孩子在旁订正为(大)(小)(大)。其实在孩子看来,他也理解了知识,所填的内容也不能算错,这道题如果出成选择题那就更好些。但教师根据标准答案来批改,并不考虑学生对作业也有自我评价的权利,对教师的作业批改有评价的权利。作业批改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处在被动状态。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不太可能样样精通,所以教师作业批改权威化,学生长期不敢质疑是不利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
4.批改单一、机械,无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是把批改学生作业当作是核对答案,只看结果是否准确,很少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一些教师走马观花,几十本乃至上百本作业一会子就能改完,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却无法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优点也没得到重视。一些教师把批改作业作为一件例行公事,对如何批改更高效考虑甚少。作业批改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一种途径。作业批改不单要给出对错的判定和等级,而且还应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学生作业中的亮点。想象一下学生拿回作业本后只看到简单的“√”“X”和分数,或“优、良、中、差”之类的等级,甚至就一个“阅”字,会有什么感觉?“无情”的“√”“X”或“冰冷”的等级,反映的只是学生具备的知识水平,缺乏对学生学习进程的引导。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行为进程的引导尤为重要。单一、机械地批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一些学生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作业批改无视儿童心理现象的成因
如对教师作业批改无视儿童心理这一现象没有全面、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就简单认为教师对作业布置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或者批评教师懒惰、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教师职业道德,这样的认识是幼稚的。不说教师,就连普通老百姓也都知道布置作业的意义。教师如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不上心,又怎能知道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怎能知道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想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对教学信息的清楚把握。另外,简单认为教师懒惰、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教师职业道德也有点以偏概全。本人认为教师作业批改无视儿童心理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可以说教师还处在关注生存、关注情境的阶段;二是教师没有真正重视儿童的心理,还未真正达到关注学生的阶段。
1.教师缺乏时间和精力,还处在关注生存、关注情境的阶段
网上曾经流行一个段子,说新时代的教师标准是这样的: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开得好班会,访得了家长;劝得了情种,管得住上网;解得了忧伤,破得了迷惘;Hold得住多动,控得住轻狂;受得了奇葩,护得住低智商;查得了案件,打得过嚣张;还有一点是,忍得住工资不涨。可见做一名教师确实不易。各个学校每学期要举行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项竞赛,教师都要积极应对。很多学校还要求教师参与听课、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外出取经等活动。学校对具体活动还制订了非常详细甚至是苛刻的量化标准。如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听多少节课、上多少次公开课,继续教育要达到多少学时、学生的各项测验一次也不能缺等等。教师如不积极应对将会影响当年的绩效工资、评优、评职和晋升。加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常年都要组织面向教师的各种检查、培训、考试等活动,教师们为了生存,常常身心疲惫。作业批改很耗时,如果批改一份作业花五分钟时间,50份就要250分钟,如果一个教师教两个班(教两个班的教师还是少的),那就是500分钟,批改一次作业要8个多小时,看看这些数字,再对照下小学教师一天要做的事情,就能理解教师的很多行为。教师并不是对作业布置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也不是因为懒或者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师德,而是确实太忙了,以至于只能应付了事。
2.教师没有真正重视儿童的心理,还未真正达到关注学生阶段
除了没有时间、精力外,还有一点就是关注儿童心理还没有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为什么会这样?一是教师根本不懂儿童心理,师范时期没有好好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二是有很多教师懂一些儿童发展心理的理论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不知灵活运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教师都不愿承认自己不懂儿童,但事实上很多小学教师离懂儿童还有一段距离,具体表现在:布置作业时不考虑儿童的实际情况,仅从教师的想象和需要出发,要求儿童完成过难、过量的作业;不尊重儿童的兴趣、喜好和特点,不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强调盲目地服从、听话;不考虑调动儿童自身的积极性,过多地强调外部的奖励和惩罚等。作业批改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重要对话,很多教师批改作业仅仅是批改作业,而忘记了自身行为对儿童的影响。
三、小学教师作业批改无视儿童心理现象的消解
1.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解放教师,要给教师减负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而现在我们不仅要解放儿童,还要解放教师。如何解放教师?首先要增加教师编制,多引进教师。现在很多学校都缺教师,师生比不合理。因为编制少,所以引进新教师存在很大困难。太多的工作集中在有限的几个教师身上,导致其不堪重负。今年两会就有代表提出议案要求增加教师编制,这是对的。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不能瞎指挥、乱行文。目前毫无科学性和人性化可言的各种教育教学常规的出台导致教师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不能自主创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无法真正贯彻落实,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比如规定数学作业天天批改,语文作业两天批改一次,还必须全批全改,这样教师就没有时间去看书学习、去拓宽视野。让他们教学轻松、确实心情愉悦、带着欣赏的眼光、及时地批改作业的要求确实太高了。
2.教师要放权,使批改主体从一元走向多元
教育是一门科学,并不是教师花时间越多越好。吕叔湘先生曾把教育比照农业,但现在的农民已不再起早摸黑地干活,一年还有四五个月的闲暇时间,农作物的产量也并不比原先低。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农民也在想办法提高效率。就拿作业来讲,首先教师布置的作业应是精心设计的,具有代表性,作业的数量、难易程度要适中,形式可以多样。而面对作业,教师要有所选择地批改,全批全改对教师来说负担太大,效果也未必就好,教师自己要想办法放权,使批改主体从一元走向多元。如把作业批改权交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花一些时间边讲解边让学生通过自批和互批来完成对作业的批改。当然,有一个前提是,教师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对自我作业或同伴作业的批改。事后教师要对批改后的作业进行抽查,对错题进行记录整理,以便了解学情。教师放权让学生自批或互批作业并不是教师“偷懒”或“缺乏责任心”,就像有些父母要求子女干家务,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子女的劳动观念和生存技能,而不是仅仅为了给自己减轻负担。可以说教师让学生自批或互批作业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特别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特别繁重、难以完成时,让学生自批或互批作业不仅可以减轻教师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纠能力和学习责任心。另外教师可将一部分家庭作业托家长负责,如每天阅读半小时、听读英语15分钟、做家务10分钟、听写字词、背课文等完全可让家长负责。家长不能只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什么事都不管,家校合作很重要,教师应对家长进行指导,使他们能承担应有的责任。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教师要亲自批改的家庭作业就不能让家长负责检查签字。目前很多地区的教师要求家长负责家庭作业的检查签字工作,这样做除了增加家长的负担外,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从测量学的角度看,家长先于教师的检查签字行为降低了作业测量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不利于教师了解学情,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批改主体从一元走向多元,教师自批、学生自批与互批,相得益彰。
3.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高效批改作业
作业能反映教师教学的得失,更是学生巩固运用新知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业不必全批全改,教师也不能不改作业,但是要有选择性地高效地批改。要高效地批改就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在具体运算阶段,运算离不开具体的物质材料和表象,脱离了具体事物和事物的表象,运算便无法进行,故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是“具体性”。因此,小学中低年级的教学不仅要强调“直观教学”,作业批改也要考虑到“具体性”。教师批改作业时可尝试用“赠送小图画”的方式评价低年级学生的作业。教师用带上笑脸的大拇指、苹果、向日葵、太阳公公,或卡通小羊、小熊取代简单的“优、良、中、差”或“A、B、C”的评判,很容易调动小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有些学生为了得到较多的礼物,对作业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由马虎粗心变成一丝不苟,长此以往养成了自觉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当然教师要学习简笔画,能根据作业情况随意设计花样丰富的花、鸟、虫、鱼、人物,并加上语言激励循环使用,这样也能满足小学儿童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也指出,小学阶段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世上没有“懒”孩子,梅尔·莱文说:“当我们说一个人懒惰时,是在给他定罪。”没有孩子不想好好完成作业,没有孩子不想赢得教师的赞赏,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教师的认同。如果教师慷慨一点,在作业本上留个笑脸,或几句鼓励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欢呼雀跃,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能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批改时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尽量扩大学生的“亮点”,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埃里希·弗洛姆.人性的追求[M].王健康,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
[2] 梅尔·莱文.世上没有懒孩子[M].周烁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刘金花,邓赐平.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 田虎.家长先于教师批改作业现象的教育测量学审视[J].教学与管理,2011(7).
[6] 李康耀.让学生代批作业现象缘何屡禁不止引发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11).
[7] 蒋群飞.让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J].课改前沿,2006(11).
[8] 谢云天.生命视野:让作业评价充满“人味”[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9).
[9] 秦淑蓉.“改革作业批改方式”之我见[J].教育论坛,2012(17).
[10] 孙卫胜,朱建伟.审视新课程理念下作业批改的走向[J].人民教育,2003(18).
[作者:孙丽华(1977-),女,江苏丹阳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科院副教授,硕士。]
【作文批改的心理学运用】推荐阅读:
作文批改中教师力量的运用10-27
小学作文的批改06-11
英语作文的批改06-18
批改作文的记号09-29
不能忽视作文的批改05-16
初中语文作文的批改08-03
小学生作文的批改07-25
作文批改的实效性07-31
英语作文的批改与讲评09-30
作文批改的几点体会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