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2024-10-19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研究(精选12篇)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篇1

公路运输管理的相关概念:

a.公路运输的涵义

公路运输是指在公路上通过交通动载工具运送旅客或者货物的活动。公路运输按其利益目的可分为两种形式, 即经营性的公路运输和非经营性的公路运输。经营性公路运输从结算方式上看:有运费、装卸费与货价的结算方;运费、装卸费与工程造价的结算方式;运费与劳务费、承包费并计等结算方式。

b.公路运输管理的界定

公路运输管理是一种对公路运输行业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服务, 它包括客货运输、物流管理、汽车维修、搬运装卸等方面。

1 公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意义

公路运输行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公路运输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社会和生产生活。因此, 公路运输管理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保护合法经营, 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可以保障运输企业的利益, 为了合法经营者和广大旅客、货主的利益得到有效地保障, 避免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要对公路运输进行有效地、科学管理, 以确保我国公路运输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公路运输管理的经济意义。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进行, 实现公路运输行业管理的经济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2.1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新的社会经济形势要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改变原有破旧的公路管理机制, 要更好地发挥公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功能, 必须做到统一管理, 统筹规划, 协调发展。1.2.2公路运输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公路运输管理为了避免失控、不均衡发展、经济效益差等问题的出现, 应该协调好各种关系, 从宏观上综合地、系统地研究适合公路运输行业管理的方针政策, 做到科学、有效地管理。1.2.3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现代化交通运输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体系, 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这样只有对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综合运输能力。

2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交通运输状况来看, 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公路运输压力大。

随着社会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不断增多, 需要的运输量也会不断加大, 这样就会导致运输车辆频繁出现超载、超速等违规的情况出现, 给交通运输的安全带来很大潜在隐患, 也使得交通运输的质量大大下降。

2.2 公路运输发展不均衡。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公路运输的发展也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在发达地区的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 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而有些地区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形成很大的反差使得地区发展不均衡。

2.3 客货运站服务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公路运输的起步相对比较晚, 再加上经济发展的限制条件, 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 甚至有些地区缺乏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从而降低了我国客运站的服务质量。因此, 针对不同的地区特点, 要建立相对比较健全的服务机制。

3 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公路运输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

3.1 加强公路运输管理, 交通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因此, 应该重视交通运输的工作, 这对促进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提高公路运输服务质量, 目前, 我国公路运输正朝着现代化服务方向发展, 提高公路运输的服务质量, 是保证公路运输快速发展的前提, 也是必经之路。

3.3 注重交通运输发展和创新, 在高科技发展的影响下,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 建立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

3.4 完善客货运建设的体制, 不断完善公路客货运站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 是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3.5 协同交通运输管理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势, 使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系统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 就需要交通运输管理协同工作。

3.6 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网络, 为了保证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运行, 提高对客货运站和驾驶人的监督和管理, 有效地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这就要求建立专业技能强、办事效率高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监督队伍。

4 新时期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原则

4.1 强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

管理部门的职责要起到实效作用, 即加强对公路建设、运营的日常监管工作。

4.2 建立与“两个公路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两个公路体系”是指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和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各级公路部门要做好管理高速公路网的工作, 使高速公路能够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 增强高速公路路网的通行效率。

4.3 做好公路收费工作。

公路的建设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个民生工作, 因此, 要清理公路收费和完善公路收费政策, 使普通公路彻底回归公益事业。政府可从高速公路收费所得资金中, 支持普通公路的发展。

5 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公路交通运输要求不断提高, 面对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现状, 其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需求会持续增长。

虽然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在不断地健全发展, 公路运输能力也得到了明显地提高, 但是, 仍然无法满足大量客运量和货运量的需求。

5.2 智能化运输系统。

随着智能化运输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科技的不断发展, 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也会逐渐应用到公路运输领域。智能化运输系统的应用可在, 且能够有公路安全运输、提高公路网络的通行能力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3 物流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网络的高速发展, 现代的物流行业已经在交通运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国内现有市场的需求, 也是经济全球化必然趋势。

5.4 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

随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飞速发展, 公路客运市场也将会发生具有大的转折性变化。因此, 我国未来的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应当是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结束语

公路运输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所需。它在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会存在着较大安全的隐患, 因此, 公路运输的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随着时代的发展, 设备、人员、组织方式等不断地变化, 公路运输管理工作也会随之而发生较大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常抓不懈, 不断研究, 通过实践制定并完善公路运输管理, 保障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 同时, 给国家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服务保障。

摘要:为了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适应现代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转变, 本文对公路交通运输管理进行研究, 使其公路交通运输管理更科学,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魏开明.公路交通运输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7) :244.

[2]月李宏伟.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0) .

[3]吴晓敏.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 2012 (1) :132.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篇2

一、目前我镇乡村公路建设及配套设施的基本情况完成了村村(行政村)通公路,并全部实现了硬底化,彻底改变了“晴天灰尘滚滚、崎岖不平,雨天路滑泥泞,乡村行车难,农民行路难”的状况。

据调查,乡村公路实现硬底化后,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我镇所有实现了硬底化的乡村公路普遍存在设计标准低,弯多路窄,没有路基,没有标志标线,没有排水沟,会车困难,道路缺少养护,而且大多数乡村公路危险路段没有防护栏、防撞墙等安全防护设施。由于乡村公路配套设施不完善,路虽然通了,群众也方便了,但也给道路安全带来了许多隐患,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也呈逐年上升态势。

二、我镇乡村公路建设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的主要原因

我镇乡村道路建设这几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目前我镇乡村公路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配套设施不完善,主要原因是:

1、资金缺口大。乡村道路建设资金来源有三方面:省下拔15万元/公里,市2万元/公里,其余资金村民自筹。根据目前乡村道路建设价格,每公里道路建设资金均在25万元以上,一些偏远行政村、自然村由于人口少,自筹部分资金难已完成,不要说配套设施,就连村通公路硬底化都在多方支持帮助下才勉强完成任务。

2、乡村公路配套设施费用没有打入乡村公路建设预算。没有配套设施经费,是造成我镇大部分乡村公路配套设施不完善的主要原因。

3、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不完善。没有建成一条完善一条,很多乡村公路只建不养,乡镇没有相关部门及专职人员负责乡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

4、由于镇、村经济基础差,他们没有能力筹集更多的资金来完善乡村公路配套设施,因此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5、镇、村对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对自己直接受益的乡村公路配套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出钱捐资的积极性不高,办法不多。

三、完善乡村公路配套设施建设的建议

1、继续把修建乡村公路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村收入的重要举措,在实现全镇行政村100%公路硬底化基础上,建议县政府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逐步完善自然村的公路硬底化建设。

2、制定相关乡村公路管理方案,按照“修一条、完善一条”的原则,统筹乡村公路的错车港湾、路肩、边沟、护岸、防护墩、防撞墙、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促进乡村公路全面健康发展。

3、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同时,积极筹集建设资金,一方面加强项目规划申报,积极争取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发动、引导村集体和村民捐资投劳,加大投入。

4、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建立乡村公路管理专门机构。做到建路与管护相结合,以地方道路站为主,以镇、乡、村为辅,层层落实责任,加强村级公路养护管理,制订落实村级公路养护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保障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乡村公路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5、完善警示标识标牌标桩。要在公路沿线醒目位臵设臵标牌和宣传牌,在交叉道口和临河、临崖等危险路段设臵警示标牌、标桩等设施。通过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公路等级化、标准化和美化。

6、加强宣传教育,促进乡村交通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因此,要将乡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转变为政府工作行为,建立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并认真抓好落实。

要搞好农村社会经济建设,不仅仅只是修好公路,完善配套设施,更要着重农村做好农村交通运输事业,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做好农村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今年是“十二五”的规划年。制定一个科学合理、远近结合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十分必要。玉峰镇党委、政府自下而上做好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并提出年度工作目标,重点做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农村客运站点规划、客运线路规划和运力投放规划,做到路、站、运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路通车通。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交通采取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市场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同时,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交通规划得到实施,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见成效,年年有改善。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减轻农村运输经营者负担。与农村运输的票价和收入相比,农村运输经营者的负担较重,是妨碍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认真调查了解当地农村客运经营者的经营成本和收入情况,有针对性的研究扶持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降低经营者负担,适当减免交通规费,在营业税、工商管理费等其它税费的征缴上给予政策优惠。

四、推进城乡运输一体化,实现城乡运输有效衔接。统筹规划和调整城乡运输网络,引导公交客车向农村延伸线路、增加停靠站点,加快对农村客运线路的公交化改造,促进城乡客运统一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衔接,最大限度减少旅客中转次数,方便旅客出行,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五、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农村运输创造宽松环境。对农村客货运输市场准入,只要符合条件,可以采取登记、备案的方式,放松管制,开放市场;经营期限可以从宽掌握,经营期限届满需要延续经营的,应予鼓励。扩大农村客货运输经营自主权,要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鼓励城市企业经营农村客货运输。要重视农村运输配套设施建设,帮助解决车辆维修、加油等实际困难。

六、加强农村运输市场监管,保障运输安全。农村运输安全是道路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对经营者,特别是驾驶人员的管理。加强车辆管理,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防止报废车辆、安全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要严厉打击超载行为,坚决制止农村运输车辆严重超载现象;加强对赶集、庙会和其它大型集会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教育,使他们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超载车、客货混装车及其它非载客车辆。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 低碳交通 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202-01

随着我国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改变了很多,私家车越来越多,同时我国高速公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私家车等的大量增加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增加了,与此同时,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的工作量也加大了。为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号召,低碳交通逐渐被应用在高速公路管理中。为了提高高速公路低碳交通管理水平,实现节能减排,评价高速公路低碳交通管理工作非常有必要。

1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的概述

1.1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说明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高速公路建设情况说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是在高速公路使用过程中,为了更有效率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对高速公路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从而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包括两部分:一是高速公路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而行政管理主要有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与行业管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活动主要有路政管理、交通安全管理、收费管理、养护管理、信息监控管理和服务管理这6个内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在投融资上由国家财政出资到高速公路集团公司吸引社会资金转变,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发生了强制性变迁,目前高速公路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准公共产品逐步变为完全公共产品,近年来,国家还同意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免费开放高速公路。

1.2 低碳交通

随着人们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视,低碳经济诞生了。低碳经济是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动经济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机动车辆大大增加,车辆尾气排放增多,污染了空气。因此,低碳交通被提出来。低碳交通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地完成建设,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低碳交通是新的发展理念而不是新的交通方式,用“低碳化”的理念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与优化,逐步减少石化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交通运输能源效率,从而实现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3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

综合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和低碳交通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就是基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速公路运输需求,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石化能源消耗,对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的人流、物流进行管理,提供更安全、更公平、更舒适和更便捷的服务。高速公路的最基本功能是提高交通运输功能,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的速度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是高速公路低碳交通的发展重点。低碳交通这个理念也适用在高速公路上,并且在满足高速公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4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主要评价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是否有利于高速公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评价包括运营安全评价和运营绩效评价两个部分。运营安全评价是评价运营管理所提供的服务,运营绩效评价是评价运营管理部门运营的效益。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是监督评价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所提供的服务,从而保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服务质量,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加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

2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的评价

2.1 构建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进行低碳交通评价时需要综合评价,遵循全面分析综合构建的原则、指标容易量化的原则及指标简单有效的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系统分析、考虑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活动与车辆碳排放之间的联系,选取并制定合适的评价指标评价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容易量化的指标方便评价工作的开展,体现评价真实。由于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过程比较长,需要长期监控,所以在选取指标时尽量简单。简单有效的指标能够缩减评价所用的时间和成本,便于评价活动的开展。

2.2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高速公路基本功能的实现基础上遵循指标设计原则,建立围绕道路基础设施、道路服务水平、收费站服务水平、养护计划组织水平、运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在内的6个方面的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道路基础设施状况的评价主要从道路路面状况、路基状况和沿线设施状况这3个方面入手,道路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车辆运输的速度与安全,是评价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指标。道路服务水平反映高速公路道路拥挤情况,从交通流速度和交通流密度进行评价。高速公路一旦建成,被投入使用后,随着使用时间越长,公路的使用性能就越差,这就需要对公路进行有周期的有质量的养护维修。根据作业区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安全措施执行状况以及作业区段车辆的拥挤度来评价养护施工组织水平。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也会影响交通运输人员及司机等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很可能会发生交通堵塞,严重的话会发生连续多起交通事故。所以,把亿车公里事故率和交通恢复时间用来评价交通安全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广泛,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高速公路管理效率。信息化管理水平用交通信息发布状况、信息采集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来评价。

2.3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方法

根据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体系选定的评价指标确定了评价方法,即层次模糊评价法。运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水平进行评价,从而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完善管理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遵循指标体系的原则,根据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6个方面活动选取评价指标,用层次模糊评价法来评价道路基础设施、道路服务水平、收费站服务水平、养护计划组织水平、运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这个6个部分,发现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工作的不足,从而减少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上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交通。

参考文献

[1]张波.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2.

[2]李峰.低碳高速公路建设研究思路[J].北方交通,2015(2):117-119,122.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篇4

一、公路运输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1.缺乏全员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公路运输企业普遍缺乏全员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公路运输企业也没有实现全员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战略成本管理观念不强。公路运输企业员工普遍认为管理层及财务人员才是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职责范畴, 其他员工与战略成本管理关系不大。公路运输企业这样的成本管理氛围使得大部分员工对战略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对战略成本管理缺乏比较深入、全面的认识, 缺乏战略成本管理观念, 认为自己的工作对企业战略成本的影响不大, 没有营造出全员参与战略成本管理氛围, 不能发挥出公路运输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效率。

2.外部价值链分析不够

公路运输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比较充分, 注重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战略成本控制, 如对材料的采购到产品销售各环节的成本管理比较重视。但是公路运输企业对于外部价值链的分析就显得非常不足, 对企业外部价值链的分析运用不高, 比如, 公路运输企业对于供应商、消费者、供销商及企业之间战略合作关系分析研究的比较少, 没有从外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管理, 在日常战略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对公路运输行业、竞争对手及内部三方面的价值链进行分析, 没有家里比较科学的战略价值链, 影响整体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

3.战略成本管理系统不够成熟

公路运输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系统还不够成熟, 目前企业激励机制是以部门为核算单位, 这样就使得公路运输企业内部难以全面执行战略风险管理理念, 使得企业难以发挥整体的战略成本管理优势, 竞争力不明显。相比于其他企业, 公路运输企业具有较强的行业独特性, 、行业的特殊性造成公路运输企业进行系统的战略成本管理比较复杂, 进一步增加了公路运输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系统构建的难度, 造成战略成本管理系统发展不成熟, 影响公路运输企业基于价值链下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

二、加强公路运输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 提高全员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为了加强公路运输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应该提高全员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树立科学的战略成本管理观念, 首先应该树立成本系统观, 注重公路运输企业企业长远发展, 不能仅仅注重短期利益, 提高公路运输企业各业务流程、单元、产品、工序的价值创造及成本控制, 追求企业系统成本管理;其次, 加强员工教育, 让员工认识到成本降低是为了提高成本效率, 降低成本的绝对额, 搞好供应商的关系, 找对供货渠道, 兼并纵向一体化, 降低供应成本, 树立成本经营观, 改变成本经营是对现场制造成本的管理。另外, 公路运输企业应该营造一个比较好的战略成本管理氛围, 加快战略成本管理文化建设, 不断提高企业全员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二) 增强外部价值链分析运用

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分析工具, 公路运输企业要想提高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能力, 就应该有效运用价值链分析。为此公路运输企业特别需要加强外部价值链的分析运用, 特别要加强对企业供应商、顾客、销售商及合作企业的分析研究, 企业供应商、顾客、销售商及合作企业是虚拟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虚拟企业看成多职能组织的价值链, 并以多职能为中心进行管理, 取长补短, 实现产品价值、产品成本的最优组合。此外, 企业还可以通过重构价值链, 以达到同时降低成本和强化企业战略竞争地位的目的。

(三) 完善战略成本管理系统

公路运输企业应该逐步完善战略成本管理系统, 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首先应该加强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学习研究, 努力结合理论进行实践, 将实践成功的经验升华到理论中去, 实现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动态研究, 应对激烈的市场环境。其次, 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目标, 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是相同的, 战略管理是为了构建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 而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为了降低产品成本, 所以公路运输企业需要对内部价值链的动态情况进行分析, 对公路运输行业及竞争对手动态情况进行密切关注, 建立起比较科学合理的战略成本管理目标。最后, 加强成本信息系统建设。与传统成本管理方法要掌握的成本信息相比,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需要掌握的信息量浩如烟海, 并且需要进行实时更新和及时的动态分析结果。因此, 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于实行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样的信息系统必须可以提供企业上、下游价值链企业的信息, 及竞争对手战略决策的信息, 以保障公路运输企业的各项战略决策科学的提出。

总结

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可以了解企业在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竞争优势及成本状况, 这样可以有利于企业寻找有利的方法来降低企业成本。本文主要是对公路运输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进行研究, 分析了公路运输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出现的问题, 通过总结分析, 本文认为应该提高全员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增强外部价值链分析运用, 完善战略成本管理系统, 这样可以加强公路运输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 减低企业成本, 提高竞争力, 促使公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梁蓉.交通运输企业运营成本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 2013 (01)

公路运输管理制度 篇5

1目的

为保证产品的顺利发运,规范管理公路运输各环节风险及成本,特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路运输的管理工作。3职责

3.1营销部-市场部为公路运输主管部门,市场部主管负责运输单位的考察管理、运输费用的审核。

3.2营销内勤负责联系运输单位组织车辆、商谈运价。4流程

4.1营销内勤接到销售部发货通知后,1小时内开始询价,了解运费情况,询价遵循原则至少3家以上。

4.2营销内勤在掌握了市场运价的基础上与我司协议运输单位商谈运价,最终价格由运输单位以报价函的方式加盖单位印章传真至我司。

4.3营销内勤将上述价格信息填写到《公路运输审核表》中,连同报价函一并交市场部主管审核签字后,即安排承运单位组织车辆发货。

4.4协议运输单位被调派司机需携带《派车单》至营销部开具发货票,营销内勤审核无误交市场部主管在《派车单》签字同意发货后,营销部核算员即向物流部下达《产品发运通知单》,并通知物流部组织装货。5运输单位选择要求

5.1《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三证齐全。5.2 考虑到运输风险,承运单位需交纳十万元现金作抵押。5.3 两年以上工业企业合作经验,合作过程中没有不良记录的。5.4 行业内信誉较好、规模较大、服务质量良好、运价合理低廉的。5.5 货物在运输中丢失或损坏能力及时处理有关索赔事项的 6运输费用的结算

6.1营销部核算员及时登记运输费用台账。

6.2 每月25日之前承运单位持《发货通知单》运输联及对账单和营销部核算员复核。6.3 经营销部核算员复核无误后承运单位开据运费发票,营销部核算员负责办理付款事宜。7考核细则

7.1营销内勤未能在规定时间询价、联系运输单位组织车辆,导致工作延误的,罚款20元/次;未按照上述《制度》流程规范操作的罚款20元/次。

7.2总经理不定期对运输工作进行检查,如发现未严格按照本制度规范操作事项的,对市场部主管罚款50元/次。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公路运输;经济管理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的背景下,加快了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和管理,这一项目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急需打破空间限制,作为重要的沟通枢纽,公路运输充分发挥其功能,对于加强经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公路建设有助于促进某地区经济的繁荣。市场经济体制下,转变了传统的公路运输业,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加强管理,有针对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一、公路运输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公路是否畅通,运输是否顺利对于市场经济能够进步具有决定性关系,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应用通常的公路运输作保障。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从实践中我们能够看到,某区域如果拥有良好的公路运输状况,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会更高,其经济增长速度也更快。同时,在整体观察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公路运输及相关配套建设都非常完善,相比之下,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出现明显的不足。由此可见,在进行经济建设、促进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公路运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某地区地方交通运输状况,同时将公路建设积极同经济建设有效结合,才能够达到提高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目的[1]。

(二)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进步

我国在积极加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希望通过多种努力,促进我国各地区经济的整体进步,而针对单个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加强经济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好公路运输建设。这是因为,如果某区域拥有较差的交通运输状况,那么该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资源就无法有效的向外进行运输和销售,外部促进经济建设的资源也无法及时有效的向内传输,闭塞的交通必将导致经济无法起步。相反的,如果通过道路项目建设,加强道路经济管理,该地区各项资源就能够有效的同外界进行交流,投资者也能够更好的对本地进行开发,经济发展速度将会提高[2]。

例如,在唐山高速公路当中,京秦高速是重要的组成成分,在2012年底投入使用以后,京津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形成了有效的快速通道,迁安市同经济地的经济交流增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对公路项目的要求也有所转变,因此,新时期加强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成本控制

在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一味的只考虑加快区域经济的进步而进行盲目和不计成本的公路建设。例如,在进行公路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大量占用农田、破坏植被、迁移居民等。种种做法将导致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成本大大增加,同时很多时候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些损失应当计入公路运输经济成本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对涉及到的利益体进行成本这算,因此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在公路建设项目建设前期及竣工后的检验工作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当中,能够对各施工部门的保护环境及降低工程成本的职责进行有效的划分,还能够有效降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风险。

(二)提高电子信息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快发展,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我国相关部门应积极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当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使此项工作提高规范性和科学性。在日常的实际工作当中,各地区应根据自身不同的现状,构建不同的信息和计算机网络,促使公路项目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3]。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参数能够通过数学模型在计算机当中清晰呈现出来,同时不断变化的参数,不会造成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影响,这是因为,通过计算机,能够实时进行交通状况报告。现阶段,规模化是市场经济快速进步的主要形式,在进行公路项目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应用传统的管理手段,不仅效率低,对于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发展功能也无法进行充分的发挥。

三、结论

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也是我国公路运输条件不断转变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运行的过程中,公路项目时促使社会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的基础,公路项目能够将不同的城市进行有效的连接,在整体的运输网络当中,不断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因此,新时期在充分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重要性的基础上,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水平,为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秋雯.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应用与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14,08:112-113.

[2]翟献礼.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15,02:106-107.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篇7

1 市场经济与公路运输之间的内在联系

1.1 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繁荣的基础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路运输的发展, 只有好的公路运输环境才可以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某一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和所在地的交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现有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与之配套的交通情况可以看出, 发达的城市都具备便捷、通达的公路运输网路, 而与之相比, 偏远的经济落后地区的交通运输情况也就相对落后。所以说公路运输的管理模式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在本地区建立完善、发达的公路运输基础设施是各地区进行公路运输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便利的公路运输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各地区在发展本地区区域经济的时候, 公路运输都是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果本地区的公路交通运输状况较差, 就会对本地区资源的有效开发产生制约, 从而不利于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 如果本地区公路运输状况良好, 就有利于区域内各行业的对外活动与交流, 同时还可以对具有经济实力的投资者产生吸引作用, 从而实现本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形成高速公路产业带, 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 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乘数效应在3左右, 即每增加100亿元投资, GDP增加300亿元。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京秦高速迁安支线为例, 它是唐山高速公路骨架之一, 全长35.57公里, 时速100公里/小时, 总投资约为26.63亿元, 于2012年12月竣工通车。作为迁安市的第一条地方高速公路, 是对接京津的交通大动脉, 形成迁安出海高速通道和对接京、津等大城市的快速通道, 有效地解决了交通对迁安市发展的制约, 对于迁安的大城区打造和大产业发展, 促进其进一步开放具有深远的影响。

1.3 公路运输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因此人们对其所生活的环境及区域内的基础设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这些高要求的满足可以通过公路的运输建设来实现。因此公路运输环境的改善不仅满足人们对交通需求的本身, 还有利于实现人们对生活的其他需求, 体现出了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2 实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2.1 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

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之中,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因此市场经济改革成为各行各业都面临的一个趋势, 公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的一部分, 也就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经济管理改革。

2.2 实行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以适应交通运输业的经营体制改革

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公路运输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需要建立系统的、完善的、规范并且科学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 只有实现公路运输业的经济管理, 适应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体制改革, 才能最终实现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

2.3 实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可以提升行业竞争力

实施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可以推进公路运输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有效地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同时, 也有助于宝贵经验的积累, 实现公路运输行业竞争力的提升。而公路运输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可以进一步起到促进地区经济和总体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3.1 健全法律法规, 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开展

法制建设是保证社会经济中各行业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为了实现公路运输中经济管理的健康发展, 就需要健全法律法规来做保障。要在符合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 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 使其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2 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要求对公路运输进行经济管理, 为了满足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们就需要相应的建立系统化的管理体制。通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来为公路运输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保障, 进一步为公路运输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保证。为了更好地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适应, 就需要尽快地制定综合性运输管理体制, 以实现公路运输业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3.3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应结合行政手段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人们无论是进行经济活动还是进行正常的生活都离不开公路运输, 所以说公路运输几乎涉及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经济活动。由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社会性的公共事业, 因此就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 需要政府对其进行管理和扶持。一方面政府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 政府还在尊重公路运营规律的基础上, 将垄断经营权赋予给某些特定的企业, 使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与政府的行政手段相结合, 实现有效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 促进公路运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4 加强公路运输成本控制, 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可以在不影响公路运输质量的情况下, 对其成本进行控制和降低。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 要能够对各个环节的责任进行全面的考量, 通过监控和引导来实现行业内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成本预算管理是对公路施工企业所具有的管理水平的一个反应, 为了能够做好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 需要制定科学的方案并进行成本资金计划的编制, 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近年来, 我国的公路运输业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总的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还是有一些偏远的地区交通运输状况很落后, 因此我们的公路运输管理应该对落后地区的公路基础设施更加重视, 以此提高偏远地区与外界的联系, 促进其地区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以说我们要对如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公路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 交通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在高速发展着, 同时其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和公路运输是相互联系的, 两者相互影响, 互相推进。因此在市场经济下, 要求我们进行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 所以本文最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主要包括健全法律法规、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行政手段和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路运输经营管理。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运输,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秦忠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研究[J].中国外资, 2011 (12) .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篇8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与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 公路运输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极为关键的构成部分。灵活、快捷、便利及覆盖面广等都是公路交通的特点。公路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与新经济增长点, 其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当前我国路网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结构、布局、里程等, 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 都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各个地区在积极探索新融资模式的同时, 也增加了投资力度, 为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 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以市场为核心的市场经济组织将经济组织成一种生产形式, 按照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公路交通运输以城市为主要节点, 能够将所有城市纳入交通网络, 且对全部交通要点进行有效连接, 作为现代交通网络的主要构成成分, 公路交通运输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撑产业, 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 公路运输市场正发生着极大的改变, 运输市场经济管理方式也随着改变。为此, 必须对公路运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公路运输发展在整个交通运输业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 交通事业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如交通运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需求, 经济将拉着交通走“交替推拉关系”。也就是说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促进、影响的作用, 在实现良好循环后, 两者可共同发展。除此之外, 经济发展也可对交通运输系统起到反作用, 如公路工程大量建设, 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进而对当地经济发展、居住环境等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 公路交通运输在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同时, 还需符合经济发展环境需求。

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 如其中一方变化都会影响到另外一方, 在一定条件下, 两者存在相互关联性, 能够共同发展。公路交通运输发展能够对经济水平进行有效提升, 进而增强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等功能, 减少公路交通运输费用, 也可提升区域可达性, 提高经济发展优势与竞争力;在降低公路运输费用的同时, 还可对区域规模经济进行适当增加, 实现主导行业快速发展, 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2 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影响

1) 提升经济水平也就是增强经济活动, 增加原材料、产品与人员流动量, 在不断增多此类人员和物质位移的同时, 自然会增加交通运输需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增加公路运输需求对运输供给起到刺激作用, 以此推动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

2) 在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 将会有更多资金投入, 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公路交通运输对其经济投资发展极为重要。通过增加公路交通运输投资, 可对其地区系统功能进一步增强。

3) 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 公路运输市场管理改革极为重要。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相应环节的必然产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公路运输单位如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如何确保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运输市场的建立与市场环境相符, 都与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影响具有密切联系。

4) 市场需求扩大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门槛距离增加, 区域内各经济单元的交流更加频繁, 进而增加了人和货物对空间位移的需求。基于此, 在进一步发展经济时, 对公路交通运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将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满足运输经济发展需求。同时, 提升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水平, 可实现地区分工合理配置, 并能将区域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达到优势互补、整合资源, 实现市场一体化建设的目的。

3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措施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交通运输业是维系国家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正常运行, 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保障。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可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具体如下。

3.1 整合运算并控制好公路运输经济成本

某种程度上加大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力度, 可对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拉动作用, 但应避免盲目过度、不计效益膨胀化发展公路运输经济。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一般都会以相应牺牲为代价, 如破坏生态环境、占用农田耕地及增加移民成本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公路运输经济成本造成极大的影响, 甚至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因此, 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同时, 必须整合运算公路建设与维护成本, 各项工程施工都会涉及一定利益相关体, 此类利益需进行成本折算,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才能防止市场经济风险的产生, 才能对工作职责加以全面落实, 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管理方式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在市场经济前提下, 作为国家基础产业, 公路运输经济具有相应公共事业性质, 以此, 在面对国家经济命脉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时, 公路交通运输建设需通过政府行政力量进行宏观调控, 以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稳定。但不得以行政管理为管理主体, 应将市场经济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的管理方式。同时要求公路运输管理部门负责对运输经济发展进行协调, 对其主要责任加以明确, 确保在合理市场调控空间内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且利用适当行政调控, 发展公路运输经济。

3.3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作为先进的管理方式, 全面预算管理是建立在责、权、利相结合前提下的各责任单位预算体系, 其利用监督、激励与分配作业, 对企业内部管理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且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以完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现代管理理念的合理运用, 可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加以充分认识, 以此实现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不断提升。公路运输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推行中, 需对两大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如结合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 以成本控制作为预算控制的前提, 将现金流控制作为核心, 或结合目标成本管理。通过对目标成本管理的进一步深化, 可由实际情况出发, 及时找出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影响的主要问题, 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尽可能降低成本,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4 结语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交通运输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起到关键作用, 为此, 必须重视市场经济体制下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交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运输经济管理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与合理性, 才能有效提升我国交通经济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谷京梅.我国公路运输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交通世界 (运输·车辆) , 2015 (11) .

[2]汪鸣.对公路运输发展战略问题的再认识[J].物流技术与应用 (货运车辆) , 2009 (4) .

[3]翟献礼.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 2015 (2) .

[4]王译, 周国光.收费公路与经济发展协同关系实证研究——基于“一带一路”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 (1) .

[5]章秋雯.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应用与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 2014 (8) .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篇9

公路运输行业是湖北支柱行业,也是现在大力发展行业。 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岗位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课程。

2公路运输行业职业岗位调研

根据公路运输行业特有工种目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公路运输行业)和企业岗位规范确认职业岗位群,将“汽车客运服务员”“运输调度员”作为主要工种,引人“运输安全管理员”、“运输信息员”、“路政管理员”、“物流相关岗位” 等相关职业工种作为本专业毕业生的拓展就业岗位。

3公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3.1确定公路运输行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湖北及中部地区,服务交通运输行业公路运输与管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公路运输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具备道路运政管理、交通行政执法、汽车运输企业经营管理、道路运输站场管理、汽车运输安全管理所需的能力,满足运输企业生产、公路站务管理、运政管理等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2确定公路运输行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根据公路运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公路运输管理职业教育特色,实施“四个对接、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规格与企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相对接、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实习实训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相对接。通过四个方面的对接,为道路运输行业和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性专门人才。

4公路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4.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依据“公路运输专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的路径,针对公路运输实际工作的需求或任职要求,参照公路运输行业职业标准,遵循公路运输人才成长职业规律,构基于公路运输工作业务流程的课程体系。

4.2课程体系构建步骤

4.2.1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由专业教师和企业行业技术专家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组成专业课程开发设计小组,针对湖北及中部地区公路运输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采用访谈、问卷、研讨、论证等方式, 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工作任务出现的频繁程度、重要性以及所能承载的知识与技能水平,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4.2.2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整合,确定行动领域

通过研讨、论证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和学校等各方意见,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点不同,将相近工作任务按能力阶次进行归并和分层、分类,同时参照汽车客运服务员、汽车运输调度员2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归纳出本专业所必需要的行动领域。

4.2.3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解构与重构,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

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汇集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实际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专家,参照公路运输管理国家职业标准,结合教学资源的整合,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开发出公路运输专业主要学习领域。

4.3专业课程开发

4.3.1理论课程开发

理论课程开发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等。课程的开发上选取若干项目或任务作为情境教学的载体,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学习情境中。例如:汽车运输企业管理开发为这几个情景:汽车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汽车运输企业经营决策、汽车客运站务管理、汽车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运输安全管理开发为:驾驶员安全管理、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交通事故分析4个情景。

4.3.2实践教学课程开发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任职标准(要求),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技能与人文融通” 的理念,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以校内实训室、 校外合作实习企业为依托,建立符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实践能力与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

5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以学院“四方参与三级管理”(政府、社会、行业企业、 学院四方共同参与,院、系和教研室三级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为基础,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四对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不断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完善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有效改进机制建设,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5.1各环节质量标准

成立校内外教育专家、专业骨干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专家等组成的专业质量标准建设团队,通过广泛调研,分析探讨、实践操作、总结完善等过程,以优化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主线,构建包括课前环节质量标准、课程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践环节质量标准、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标准四大模块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5.2教学过程监督

建立了教学监控的“四保障”系统,分别为日常教学监控体系、教学督导监控体系、校内实习实训监控体系、校外顶岗监控体系。

建立了院、系、专业三级教学督导小组,执行各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列文件,各主要教学环节(备课、课堂、 作业、习题、答疑、考试、成绩、实践等)均有规范制度, 控制有效。教学信息员深入课堂,发现问题及时与授课老师进行沟通。将监控结果直接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级挂钩, 形成自觉遵守教学制度的氛围,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5.3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质量评价制度和反馈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

6结束语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篇10

1.1 概念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是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意义。公路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的一种常见方式,也是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道路为运行基础,以站场为作业基地,以车辆为主要工具,以实现旅客和货物位移为目的的生产生活活动。

1.2 特点

公路交通运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货物损耗低、运送速度快,灵活性较强,可点对点运输,不需要转运或反复装卸搬运;2)建设投入资金低,公路修建的材料和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简易、可行;3)适应性强,便利快捷,并且贴近人们的生活;4)运输服务弹性大,运营时间表可灵活制定,能满足不同性质的货运运输。

1.3 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需求将持续快速的增长。新形势下,我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公路交通运输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存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将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趋势;

2)公路交通运输系统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技术如信息技术、数据通道传输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将被应用于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中,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化。

3)公路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相互融合。现代物流是一种新型的经济运行方式,随着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公路货运过程中各种货物越来越多,对运输的时间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公路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相互融合将成为一种趋势,从而促进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2 新形势下公路交通运输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道路容量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的道路人均水平都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平。道路容量主要反映路网建设水平的高低,即路网容纳机动车的能力。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的拥有量以及运输车辆也在迅速增加,使得道路容量严重不足,对公路交通运输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2 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我国的公路运输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路密度低:按照国土面积来计算,我国的公路密度为38.86千米/百平方千米;按照人口总数计算,我国的公路密度为28.2千米/万人,远远低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公路网络不发达:目前,我国的公路交通网络还不是很发达,不仅干路公路交通网络的功能不分明,结构也不够合理,从而导致“断头路”、局部路段供需矛盾突出、交通拥堵的现象也时有发生;3)公路工程质量不达标:现阶段,我国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尚不能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需要,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从而导致工程的质量有所欠缺。

2.3 公路运输技术滞后,运输问题较多

现阶段我国的公路运输技术还比较落后,因此公路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运输超限的问题。《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了公路运输车辆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车货总重量,但是目前,超过公路限载标准的运输车辆仍然很多。车辆超限,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刹车性能、转向可靠度等都大幅度降低,并且爆胎的可能性较大,这些都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4 公路运输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

现阶段,很多公路运输管理人员的观念都比较陈旧,而运管机构也没有积极安排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导致运输管理人员对零担运输、甩挂运输、仓储理货、信息配载等方面的了解不够,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也不足。此外,在管理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如设卡、收费、罚款、超载等,严重限制了公路交通运输技术与管理的效率。

3 新形势下改善公路交通运输技术与管理的相关措施

3.1 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公路交通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管理人员应清楚地认识到公路运输技术与管理的重要性,积极转变传统的观念,更新并主动了解、学习专业知识。运管机构也应定期安排运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学习公路交通运输技术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及时进行考查、考核。此外,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应秉公办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3.2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基础设施的供给是实现公路交通运输技术与管理的有效保障,因此公路主管部门应加强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应提高公路密度,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及城乡规划的需要,适当、合理的开展公路建设;其次,应积极完善公路网络的建设,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公路网络的结构合理性及功能分明性,从而防止后续不良现象的发生;最后,应积极完善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机制,跟上现代化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需要,从而提高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

3.3 积极采用交通运输新技术

在公路交通运输的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是由于运输技术的滞后而导致。技术上的落后将会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的发展,因此公路交通运输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运输技术,如采用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ITS),将运输车辆、驾驶员、道路及相关的部门相互联系起来,使得运输车辆的运行功能智能化。这样不仅能改善交通拥堵、车辆超限等问题,还能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3.4 杜绝不良行为,确保公路交通运输安全

公路交通运输技术与管理人员应加强执法工作,杜绝交通运输不良行为,如车辆“大吨小标”、非法改装车辆等。对于这些,管理人员应集中进行整治,做好车辆管理工作,确保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

4 结论

公路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加强我国交通运输技术与管理,是确保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对于公路交通运输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公路主管部门应予以正视和重视,积极分析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进行管理工作时,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从而确保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将.经济新常态下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重要性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59.

[2]梁静.荆州市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28)92-93.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篇11

关键词:公路运输;超载;机制;治理

超载运输是困扰公路交通的严重问题,我国要成功建立治理公路超载的长效机制,就要对超载运输作全面深入的剖析,以引起全社会对超载的广泛重视。分析了我国公路超载运输的危害性;从利润计量与外部环境探究了公路超载运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治理公路运输超载的长效机制的具体途径。

1我国公路运输超载运输的危害性分析

1.1超载严重损害了公路基础设施

公路的设计和修建,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不同等级的公路都有相应的载荷标准和设计使用年限。公路若按标准载荷承载,在理论上公路的使用寿命接近设计年限,但若车辆作用于路面的载荷超过路面的设计载荷,那么公路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路面的压强一般控制在0.7以内,但是检测发现,我国目前检测到的超载车辆,对路面的轮胎压强高达1.2,超过飞机降落时对地面的冲击压强。车辆最大单后轴载重量达24吨,这种车辆行驶水泥公路一次,相当于标准车辆行驶121万次。美国道路实验所的研究表明,路面的破坏几乎完全是由重型车辆造成的,车轴对路面的破坏力随着重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大约按照4次方级数递增,即重量增加1倍,破坏力将增加16倍。超载车辆在公路上行驶一年对公路的损害相当于正常运输车辆行驶5年甚至10年的损害。

1.2超载运输造成交通规费大量流失。目前公路的养路费、车辆通行费、附加费等大部分交通规费的征收都是以车辆核定吨位来计算的。超载车辆装载量超过核定的装载量,使平均每吨位实际交费额减少,使国家漏征了大量规费,而超载运输者就可以获得比守法经营者更多的利润,“大吨小标”车辆漏征的规费就更多了。

1.3超载运输降低了公路的使用效率。超载车辆损坏公路,使路面和路基质量降低,影响车辆通行,对损毁路面的维修也大大影响了公路上车辆的正常通行。而超载车辆引起交通事故,造成交通阻塞,也使公路正常的通行能力大大降低。超载运输车辆的发动机是“小马拉大车”,行驶速度远低于正常速度,而且由于超载车一般车体庞大,影响后面的车辆通行,经常造成交通阻塞。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由于大量超载车辆的驶入,使平均车速大为降低,造成“高速公路不高速”的尴尬局面。

2.我国公路运输超载的原因探析

2.1公路运输利润计量缺陷

我国现行的公路通行费征收办法和养路费、运管费一样,是以车辆行驶证核定的载重量(也就是额定的装载货物的重量,即“标记吨位”)作为计费依据,并按标记的吨位分为若干档次。显然这种计费办法没有把通行费用与实际载重量挂钩。现做如下假设:一是公路设计承载能力为W0吨,如果运输车辆在这一重量之下,公路就不会被过早坍塌和沉陷,也可以在更长的时问内安全使用;二是依据市场规则,增加一个单位运输量增加的运费收入一般应该能够弥补所增加的燃油等费用,也就是VC'(q) W0时,q突破r公路设计承载力,随着q的升高,运输车辆对于路面的破坏猛烈上升,使得公路使用寿命急剧缩短,同时,维护公路成本也成倍增加,但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单趟运输运费并没有变化。

2.2运输市场混乱。在道路运输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由于政府在市场准入、运力和运价的宏观调控、运输组织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政策指导,使道路运输市场处于竞争过度、无序竞争、运价严重偏离运输成本的混乱状态,为车辆超载超限埋下了祸根。首先,就市场准入而言,目前国家对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主体的资质、车辆运营数量基本没有限制,任何个人或单位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进人道路运输市场,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道路运输市场的进入壁垒极低,客观上造成道路运输市场主体“多、小、散、弱”,运力盲目增长,供大于求。其次,国家对道路运输价格和运力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运输市场基本处于放任、自发的状态,使运价失去了调节供求关系的基本功能。第三,在运输组织方面,目前货物运输车辆大多采取个人所有或个人承包的分散经营方式,个体运输企业是道路运输市场的主体,而国有、集体运输企业也普遍采取单车承包、挂靠等形式,运输市场的集约化程度非常低,处于过度竞争状态。一方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单位运输成本过高;另一方面,车主为揽到业务竞相压价,造成市场恶性竞争运价偏低,不超载就无法赢利。在运输市场主体“多、小、散、弱”的同时,道路运输业缺乏有效的行业协会或组织,运输企业在与货主或货代的价格博弈中缺乏话语权,后者可以凭借手中的货物资源压低运价使运输企业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

3构建治理公路运输超载长效机制的对策讨论

3.1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管理部门要合理调控运力,规范运输行为,促进运输市场运力与运量的平衡。要采用多种调控手段和政策来引导公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可以调整车辆收费政策,2004年11月11日,交通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文,调整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以鼓励高效运力,降低运输成本,推动道路运输结构调整,取得很好的效果。

3.2实行超载计量规范管理

首先,建议由国家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国家技术监督等部门,对生产厂家出厂车辆根据车辆底盘、车箱容积和动力等准确核定承载质量(吨位)。目前我国各省制定的公路通行费征收办法,是按货车核定装载重量收取通行费,空车、重车一个标准收费,要改进和完善收费办法;其次,对于交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制定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中所规定的超限车辆,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统一标准,规定车身颜色,并强行要求车辆生产厂家执行,以便与一般车辆有明显区别,为路政执法人员提供方便;然后,公安交警部门应对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车辆不予挂牌,对私自改装箱板或增加弹簧钢板的车辆除给予罚款外,要限期拆除,对情节特别严重的要给予吊销行驶证。

3.3整顿运输市场,合理调整运价

国家交通部门要出台有关政策,加强运输市场管理和监督。建议物价部门适当提高公路货运运价(指导价)。这样既可避免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引发不合理的价格竞争,又可避免以“低运价多超载方式”在运输收入上找平衡的行为,有效解决本应由社会承担的超载部分运输费用,变相转嫁到由公路部门承担的不合理现象。

3.4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治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开展超载超限运输治理的根本目的是规范市场行为,创造良好的道路运输环境,使市场秩序规范有序,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不能因为治理而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二是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公路超限运输治理涉及部门多,治理难度大,交通部门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取得各方支持。三是与车主、货主的关系。行政管理部门在治理中要增强服务意识,以人为本,以车为本,创造良好的车辆运输环境,使运价趋向合理,车主和货主也能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陈荫三.运用经济杠杆长效治理超载超限运输[J].公路学报,2004,(2)

浅谈公路交通安全管理 篇12

由于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由人、车、路、管理组成的系统问题, 这四个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 任何因素出现问题, 都将影响到交通安全。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公路上的事故绝大多数都是由人为因素所引起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制动性能、转向性能等都对交通安全有很大影响。公路本身的构造设计、安全设施、标志标牌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交通管理, 对维护公路交通畅通、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一、人的因素

在路况良好尤其是高速公路的情况下, 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一般不需采用很多措施, 这样导致驾驶员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放松, 警惕性下降, 行驶速度过快, 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又不能很好的处理, 就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缺少公路行驶经验, 缺乏交通常识以及交通安全法规意识薄弱, 如:驾驶技术不达标、无证驾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违章超车、超载、车间距过小等。尤其是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路面结冰或雨后积水时, 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此外, 乘车人在公路上随意上下车以及擅自在公路上穿行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二、车的因素

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速一般较高, 所以车况要保持良好, 行驶前对发动机、轮胎、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进行维护和检查。轮胎爆裂、发动机故障、电路故障、燃料用尽、转向系统失灵等是我国公路发生交通事故的普遍原因。尤其是轮胎爆裂、转向失灵或不打转向在公路行驶时时有发生。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 要注意保持合理车速, 应与其它车辆保持一定距离, 车速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导致危险, 要注意合理占用行车道, 还需注意不要超载, 偏载造成离心力过大而发生交通事故。

三、路的因素

路的因素主要指公路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结构。其中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 如道路的曲率半径过小、直线距离过长、视距过小、纵坡过大, 平纵线形不协调等。此外, 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行驶的原因。由于公路车速高的特点, 路面上的一个小石粒或路面结构层部分破损都可能导致大的交通事故, 故公路的保养也非常重要。

四、管理的因素

交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在我国, 公路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 科学化管理水平低, 这也是影响公路安全的因素。在解决其对策上,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硬件对策———道路设施建设、交通工具改进、土地使用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等;软件对策———交通研究、观念更新、管理机制、交通政策、法规建设等。当前, 各城市对硬件建设普遍重视, 而软件建设则往往被忽略。公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对公路提供有效的管理, 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通畅、迅捷的行车环境, 从而减少交通事故, 保证通行安全。

1) 应对驾驶员加强教育和管理, 提高驾驶员的素质, 针对公路的行驶特点, 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 让驾驶员懂得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 使之从中吸取教训。驾驶员在行驶前应注意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 不要疲劳驾驶, 不要超速行驶, 对车辆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应按要求使用安全带。此外, 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安全法规教育,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单位, 应当经常对社会公众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发布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普及交通安全知识, 及时公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采取的交通管理措施。应当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和突发事件交通保障机制, 加强公路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校应当将纳入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从而杜绝乘车人在公路上随意上下车及行人随意穿越公路现象的发生。

2) 保持良好的车况, 严禁超速行驶, 注意保持车距, 严禁超载。对超速、超载的车辆进行必要的处罚, 并结合安全教育, 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加大力度查处非法生产、拼装、销售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成品、配件及非法回收报废车辆的行为。

3) 我国的公路设计是以汽车的计算行驶速度来决定线形标准的, 但是在公路上, 许多汽车都是以接近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行驶的, 所以, 公路的设计应以一个稍大于计算行驶速度的速度为标准来计算各种线形指标, 这样做, 虽然工程造价提高, 但交通事故却会下降。而且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 这样也适应汽车性能不断提高的要求。此外, 在道路设计时, 选用合适的线形标准, 注意道路的平纵线形配合, 道路的路面设计及施工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且在道路投入运营后, 注意养护与维修, 在线形不好的事故多发地带要设立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

4) 我国现阶段只是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建设, 落后的交通管理系统制约了公路的使用效果, 应研究智能运输系统, 将先进的检测、通信、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于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 使车辆和道路的功能智能化, 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行车安全、减少行车污染。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 道路工程建设已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我国社会汽车化程度和公路质量等级越来越高, 道路交通事故将会不断上升。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保障我国社会公共秩序有序发展, 改善公路交通安全已经势在必行。

关键词:公路交通安全,因素,交通管理

参考文献

[1]许洪国, 施树明, 李世武.交通安全技术研究的范围与发展趋势.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9.

[2]陈道军, 韦荣敏.现代汽车运输企业管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3]高荣进.跨世经公路交通发展战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

上一篇: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下一篇:感恩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