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运输项目

2024-06-12

公路交通运输项目(精选8篇)

公路交通运输项目 篇1

在我国的公路交通管理中,高速公路已经成为其中的主动脉,随着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在高速公路上的通行车辆也是迅速增加,故此也逐渐暴露出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为高速公路交通配备安全设施,不仅可提高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能,也可为国家高速公路的管理提供安全保障。以下就分析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

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

在公路交通施工项目中,针对交通安全设施工施工的工程,就是对人、车、路来做为综合考虑对象的工程,在该工程施工中,不仅是高速公路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具体上更是包括对高速公路护栏的施工、路面标线的施工、道路交通标志的施工、隔离设施的施工、防眩设施的施工、视线诱导标志的施工以及对其它安全设施的施工。在道路交通工程中,对于交通安全设施中,其安全设施施工工程的质量,不仅会直接的影响到高速公路的整体工程质量,还会影响现代运输中的公路美学,对于高速公路交通运营的安全、舒适以及整体功能等因素,都将发挥全面的作用。

2 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实际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中,其项目管理的内容中,主要就是思考怎样以最大效益实现项目施工目标,并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的基础上,对安全设施施工项目进行有一定逻辑规律协调管理,使安全设施可以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进行施工,且还可协调和控制施工中的内部及外部环境,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合理配置施工资源[2],利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与手段,通过项目管理工作使得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并针对公路安全设施施工进行项目管理管理,还可以使安全设施施工项目可以实现所要求的质量,在规定的工程时限中按进度完善安全设施施工工作,且可将施工费用控制在所批准的预算费用之内,能够全方面的计划控制以及协调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工作。

3 项目管理主要内容

在对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中,针对其项目管理中主要包括项目质量管理控制,项目风险管理控制以及项目施工进度的管理控制3个方面。

3.1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在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施工中,对于安全设施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因此针对该项目管理中,应该确保安全设施施工的整体性、安全性。在安全设施施工的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定期以及不定期到现场对施工进行控制与监督工作;并在安全设施施工的项目管理中,还应该做好对施工过程中的查漏补缺工作[3],对于容易出现损坏隔离栅及护栏被车辆撞坏情况等,及时处理及维护道路安全设施,并及时做好记录信息。

3.2 针对安全设施施工进度的项目管理

在对于实际中的交通安全设施工程中,其施工时间一般很紧,因此安全设施施工项目管理中,应该确保施工进度在预期内完成,对于提前工期的情况,还应及时调整安全设施施工的进度,并相应的作出时间进度计划,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的按期完成。在对施工进度管理中,应该在施工前就制定好施工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对于施工中的材料用量、安装要求及施工难点等问题,项目管理人员也应该对此作出相应的时间估算,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的因素,制定合理科学的安全设施施工进度计划。且在对于交通安全设施中的材料方面,还应该加强项目管理人员与材料供应商的信息传递,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都可很好的提高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进度。

3.3 项目风险管理

对实际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当中,还应该对于项目风险的管理工作,由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项目具有单件性、一次性以、不可逆转性特点,特别是针对安全设施施工项目的范围广、涉及单位多等因素,在施工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不可抗力的影响,从而增加项目风险管理的复杂性,从而也会给项目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在对道路安全设施施工中,应该做好相应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确保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在施工中有征服政策上的支持,并能够对安全设施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做好详细的备案,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并可以通过制订责任合同以及购买保险的措施区转移安全设施施工项目的风险,加强对安全设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可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让相关施工的人员可以充分了解项目施工中国的风险,提升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施工项目管理的风险预警能力,确保道路安全设施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4 项目管理在施工中的应用

针对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其项目管理施工应贯穿在安全设施施工全过程中,项目管理不仅可确保施工的质量、进度以及费用控制,还可极大的提高道路施工质量。因此在实际的道路安全设施施工中,应该规范化、标准化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强调在施工中的安全生产,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以下就对此做具体介绍:

4.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施工项目,其合同段为(K45+000~K92+900),主要途经长宁、龙溪、罗阳、龙华、小金口等地区,道路的全线长为50 183 km,工程项目中的安全设施施工中,主要包括对交通标志、路面标线、电焊网隔离栅、波形梁护栏以及刺铁丝隔离栅等安全设施进行施工。并且针对该项目,不仅线路比较长,而且其安全设施施工的时间紧,由于施工人员多,还导致施工组织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在安全设施施工中还具有难度大、标准高的特点,因此为保障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进度,对该施工工程进行项目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4.2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在对安全设施施工工程的项目管理期间,项目管理部应该发扬廉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重视文明施工,且应严格执行基本的建设程序,加强对关键工序的质量管理工作,并应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保证工程项目圆满完成。施工准备工作,在道路工程中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机构,并应编制施工准备计划,有序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还应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且实施检查制度,有项目经理定期以及不定期地对工作进展进行检查。

4.3 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强化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质量,在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前,应该加强对产品材料的质量检验,拒绝不符合设计规范的产品进入施工场地。并且还应该对安全设施施工工序流程的控制,把好质量关,消除工程中的事故发生几率,并且可以建立健全工程中的项目质量责任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例如针对安全设施施工中因护栏高度不足因素而产生的质量问题(图1)。

由图1可知,对于高速道路安全设施施工中,在护栏安装中,其高度也会关系到公路交通安全。若护栏埋入深度太浅,以及底部固定不牢,就会导致高速施工的发生,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应该确保护栏安防的合适的位置、合适的深度以及合适的固定的。

道路安全设施施工中,针对双向八车道的路段中,不仅应加固中央防撞护栏,还应确保立柱间距增为每隔2m就有一根,因此可以采取折叠式护栏的施工方式,不仅可以有防撞功能,同时还有隔离功能,满足道路安全设施施工需求(图2)。

4.4 控制工程进度并做好风险维护

对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中,在其施工项目进度的控制中,应该制定科学、严密的施工进度计划,合理进行施工安排,以确保提前完成施工任务。并且在施工中,还应做好风险维护措施,降低施工中的风险,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中的项目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实际中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大对安全设施施工的项目管理工作,以科学合理的形式去组织实际施工工作,完善项目管理,对提升道路安全设施质量以及整个道路交通安全的质量都将发挥重大的作用,应该在实践中推广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的项目管理工作,保障高速公路交通的安全运营。

4.5 成本控制管理

针对施工项目管理中,应该全面管理目部成本工作,能够及时根据掌握的盈亏状况,可迅速的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还应该应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提高工效的新工艺,以节省安全设施施工的费用开支。如针对道路安全设施施工中,采用伸缩式中央活动护栏,这样的防护方式不仅其隔离与防撞功能不佳,且施工成本费用较高,容易被移开而留下缺口,也容易发生高速公路碰撞事故,故此,不论是在安全性能还是在成本费用方面,这样的防护栏施工方式在高速安全设施施工中不应使用。并且也可实施人工费控制管理、材料费控制管理、间接费及其他直接费控制的控制措施,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比例,节约材料合理使用材料,降低工程成本。

5 结束语

经过研究交通安全管理实际问题,针对现有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改造项目中的弊端,给出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施工项目管理方法,不仅可满足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的标准需求,还可确保在国家行业标准基础上,有效组合交通安全设施,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更符合公众需求,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项目管理的水平。

摘要:从日常交通安全管理角度,分析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作用,并根据实际交通管理中的需求,分析如何管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项目,以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完善高速公路的路面通行条件。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施工,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恩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2012,07(18):41-42.

[2]赵永年.高速公路安全设施建设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12):76-77.

[3]田生,邱顺义浅析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2011,06(34):45-46.

公路交通运输项目 篇2

12月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出台有何背景?主要从哪些方面完善现有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为此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对《办法》进行了解读。

一、招标投标工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亟待完善制度设计

公路建设行业是最早全面开放建设市场,最先实行招标投标制度的行业之一。1989年,原交通部首次发布了《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先后制订颁发了一系列规范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涵盖了公路工程施工、勘察设计、监理、设备材料招标、评标专家管理等内容,对于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公路建设市场竞争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迫切需要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管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国务院于201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需要结合公路行业特点对其中的条款进行补充细化,使其更加具备可操作性。二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等改革措施,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招标投标监管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三是交通运输部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对规范招标投标提出了新思路,要求充分考虑“择优导向”、“加强信用评价结果在招标投标中的应用”、“坚持信息公开”等。四是目前公路建设市场招标投标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迫切需要创新监管方式,创新制度设计,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如招标人通过故意提高对投标人的资格条件要求等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某些单位参与投标;一些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相互串通、围标串标;评标过程中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领导非法干预、暗箱操作、权钱交易问题等等。

二、立法过程

正是由于这些外部环境和内在要素的变化,亟待对有关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的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自2012年起,交通运输部组织力量先后开展了公路工程施工、勘察设计、监理三个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多次征求有关纪检监察、法制、规划、发改、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建设管理单位、从业企业等数十家单位意见,共收到意见数百条。根据上述意见,进行了修改,本着精简、实用、合法等原则,结合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公路建设行业有关招标投标的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对《办法》进行了修改,并对三个管理办法进行统一整合成一个管理办法,同时一次性清理和废止了以前发布的已不再适用的与公路工程招标投标相关的13个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避免了规范性文件的效力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完善了公路建设招标投标法规体系。

《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一)明确了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监管职责,突出事中事后监管。

按照国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明确了交通运输部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依法行使监督权利,全面落实监督义务;对招标工作实行备案制度,要求招标人将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以利于监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简政放权、有利监管的原则,将公路工程招标备案权限下放至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体备案的部门、备案程序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确定。

(二)实行“五公开”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为进一步提高招标投标信息的公开程度,确保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每一步均在阳光下运行,借鉴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办法》首次在工程建设领域提出对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的关键内容、中标候选人关键信息、评标信息、投诉处理决定、不良行为信息的“五公开”要求,鼓励招标投标活动的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其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全面接受社会监督,从而进一步规范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等招标投标当事人的相关行为:

一是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的关键内容要公开。公开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对申请人或者投标人的资格条件要求、资格审查办法、评标办法、招标人联系方式等,避免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进一步规范招标人的招标行为;

二是中标候选人在投标文件中的关键信息要公示。除中标候选人排序、名称、投标报价等常规公示信息外,中标候选人在投标文件中承诺的主要人员姓名、个人业绩、相关证书编号,中标候选人在投标文件中填报的项目业绩等也纳入公示的范围,增强投标单位之间的互相监督,进一步规范投标人的投标行为;

三是评标信息要公示。在中标候选人公示过程中,同时公示被否决投标的投标人名称、否决依据和原因,实行资格预审的招标项目,要向未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告知其未通过资格预审的依据和原因,进一步规范评标专家的评标行为;

四是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投诉处理决定要公告。包括投诉的事由、调查结果、处理决定、处罚依据以及处罚意见等内容,加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透明性;

五是招标投标当事人的不良行为信息要公告。对于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以及评标委员会成员等当事人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违规或者恶意投诉等行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公告处理决定并将其作为不良行为信息记入相应当事人的信用档案。

(三)实行“三记录”制度,防止非法干预招标评标工作。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开标环节直接关系到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能否被接收、参与评标,评标环节则直接关系到投标人能否被推荐为中标候选人,因此这两个环节尤其是评标活动成为了所有投标人关注的焦点,也是最易受到人为因素干预、引起投标人投诉的关键环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处理投诉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开标评标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无法重复的特点,调查取证非常困难,行业监管难度很大。

根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实践来看,对评标活动的人为干预因素有可能来自招标人代表、评标专家和监管部门。因此,借鉴司法改革的经验,开标评标活动实行“三记录”制度,并在参与评标活动的人员之间建立相互监督机制。

《办法》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明确要求招标人要对资格审查、开标以及评标全过程录音录像,加强对招标人代表、评标专家、评标监督人员的行为约束,防止参加资格审查或评标的人员发布倾向性言论,同时使得“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做到有据可循;

二是强调招标人应当对评标专家在评标活动中的职责履行情况予以记录,并在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中载明,这样既有利于增强评标专家“客观、公正、独立、审慎”的责任意识,又便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时了解评标专家行为,对评标专家进行信用管理。

三是强调评标委员会对参与评标工作其他人员的间接监督作用,如评标监督人员或者招标人代表干预正常评标活动,或者有其他不正当言行,评标委员会应当在评标报告中如实记录,以此加强对评标监督人员、招标人代表的行为约束。

(四)优化资格预审方法和评标方法,增加“择优”的导向性。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招标投标制度是为了选择最优的参建队伍,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降低公路建设成本,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交通运输部在去年进行的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调研中发现,由于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些省份招标投标程序和制度设计出现了偏差,未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简单的以“抓阄”方式定标,没有将投标人的业务专长和建设能力作为重点考量因素,偏离了择优的基本价值导向,不利于公平竞争、良性竞争,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择优导向,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信和择优原则,尊重项目建设管理法人依法选择参建单位的自主权。

《办法》在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择优”的导向性:

一是加强信用评价结果在资格审查和评标工作中的应用,鼓励和支持招标人优先选择信用等级高的从业企业。对于信用等级高的单位,可以给予增加参与投标的标段数量,减免投标保证金,减少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等优惠措施;可以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资格审查或者评标中履约信誉项的评分因素。

二是公路工程施工招标评标新增技术评分最低标价法,对通过初步评审的投标人的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机构、技术能力等因素进行评分,按照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对排名在招标文件规定数量以内的投标人的报价文件进行评审,按照评标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推荐中标候选人。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市场上现存的围标串标问题,并增加了综合实力强、实行现代企业管理的投标人中标机率,有利于体现公平、公正、公开、诚信和择优的招标投标原则;同时在公路工程施工招标中增加“技术能力”作为评标时的评分因素,也有利于招标人选择到综合实力强的企业。

三是明确禁止采用抽签、摇号等博彩性方式直接确定中标候选人。

(五)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重拳打击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近年来,投标人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现象在我国成为各行业招标投标过程中最令人头痛的顽疾,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招标投标市场秩序,而且侵害了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甚至损害到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曾采取种种措施打击上述违法违规行为,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上述顽疾,部分投标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仍不惜铤而走险,而且相比以往更具有隐蔽性。

同时,投标人围标串标的表现形式也趋于多元化,包括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投标、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串通投标、投标人与招标代理机构串通投标等多种形式。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围标串标、弄虚作假行为,必须要在制度设计上下猛药。

《办法》拟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通过招标投标程序的设置削弱招标投标当事人形成利益集团的可能性。明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原则上采用资格后审方式进行招标,采用资格预审方式进行招标的,原则上采用合格制而不是有限数量制进行资格审查,采用资格后审方式进行招标的,无论采用何种评标方法,投标文件必须采用双信封形式密封,这样规定既有效避免了投标人与招标人的串通投标行为,使得招标人无法通过采用有限数量制的资格预审圈定参与投标的投标人名单,又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投标人之间的相互串通行为,使得投标人无法确定能够通过投标文件第一信封“商务文件和技术文件”的名单,无法再形成围“评标基准价”的利益团体。

二是增加评标环节,对围标串标行为进行重点评审。要求评标委员会对在评标过程中发现的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存在的串通投标的情形进行评审和认定,切实发挥评标专家在打击围标串标活动中的作用。

三是充分利用电子化信息和社会监督手段遏制投标人的弄虚作假行为。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填报的资质、业绩、主要人员资历和目前在岗情况、信用等级等信息,可以通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建立的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核实,如发布的相关信息存在不一致,使得投标人的资格条件不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否决其投标;通过公示中标候选人在投标文件中的关键信息,充分利用社会公众的力量进行监督。

四是在法律责任中增加了对投标人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还可以扣减其信用评价分数或者降低信用评价等级,提高了处罚措施的可操作性。同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对投标人不良行为的行政处理决定进行公告并记入其信用档案。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采取倍数递增的处罚措施;对于屡教不改、执意碰触招标投标道德底线的投标人,坚决将其清除出公路建设市场;通过对投标人不良信息的公告,营造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市场氛围,促使投标人回归到正常的竞争轨道。

(六)解决公路建设过程中违法分包、工程变更等突出问题

一是规范招标文件中的分包条款,招标人不得在招标文件中设置对分包的歧视性条款,包括以分包的工作量规模作为否决投标的条件,对投标人符合法律法规以及招标文件规定的分包计划设定扣分条款,或者按照分包的工作量规模对投标人进行区别评分等行为;二是严格限制招标条件,将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条件修改为施工图设计批复,有利于保证招标质量,减少后期工程变更。考虑到资格预审阶段不涉及工程量清单的编制问题,在初步设计批准后,招标人可进行资格预审,有利于项目推进;三是注重主要人员的选择。针对以往项目对监理提出过多、过高要求而履约率低的实际情况,考虑在招标文件中仅对主要监理人员的数量和资格条件作出要求,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仅需填报总监理工程师。

(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保护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一是《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了各类保证金的收取和退还程序,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将规范各类保证金收取行为作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监管内容;除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外,招标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增设或者变相增设保证金或者随意更改招标文件载明的保证金收取形式、金额以及返还时间。招标人不得在资格预审期间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证金。明确了投标保证金的最高收取比例。

二是对招标人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投标人的情形进行细化,招标人不得强制要求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特定人员亲自购买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或者参与开标活动,不得通过设置备案、登记、注册、设立分支机构等无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不合理条件,限制投标人进入项目所在地进行投标。

三是强调合同风险合理分担制度,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中合理划分合同双方风险,不得设置将应由发包人承担的风险转嫁给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的不合理条款,确保合同双方主体地位平等。

(八)深入推进电子招标投标和进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场交易,提高招标投标活动透明度。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进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招标投标工作。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大招标投标活动信息公开范围和深度,接收社会公众监督。

公路交通运输项目 篇3

山道弯直农樹路』重庆交通科技-项目名称:低造价县乡公路修筑技术研究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市公路局等单位承担的“低造·县多公路修贸技5&研究”项目, 针对我国西部县乡道路的技术现状、交通现状、轴载适应性以及存在「#题_行了广泛调研和分析, 在大量的室内材料性能试验、室内足尺路面模型菠劳试验、理论研究与分树钍算、大量试验路铺筑与验证的基础上, 针对西部二级自然区划, 首次系统的提出了我国县乡公路典型路面结构;ff对县乡道路薄弱路面结构和实际交通轴承, 苜次提出并建立了适宜于县乡道路结枸及交通特点的昼乡道路路面筒易设计方法;针对西部地区县乡道路低造价的要求, 全面、系统的研究廉价地方筑路材料、非标准材料、地方工业废渣废料在县乡道路中的应用技术, 同时研发了固化土、稳定I路面材料新技术, 研究并提出了这些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参数、材料组成设计方法和施工工2;针对西部的施17] (平提出了以碎石封层、稀浆封层、沥青表处和超薄沥青混凝土面层为代表的我_乡道路路面层结构形式及适用条件、材料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工艺;针对/」、交通量道路的交通组成、及特点, 提出了我国县乡P路路基路面宽度和横断面设计的建议。最后将低造价县乡道路筑路成壽关键技术编写为《西部县乡道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指导县乡公路建设。本项目研究期间先后在重庆、四川、内蒙古、—量%1个省市的18个工程顶目上铺筑试验路。近20公里的实体试验路工程应用顶目的经济分析表明:本顶技术的应用可413省16%~18%的路基路面建设费用。顶目鉴定后, 其研究成果在重庆、四川、内蒙古、新疆等县乡农村公路的建设中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应用。据初步统计, 在短短的几年中, 该研究成果推广应用里程近<1.0 000公里, 仅在重庆市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建设中应用里程累计就达3 000多公里, 共节约建设资金7 000余万元,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今土会效丘己。

公路交通运输项目 篇4

1公路项目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展开公路建设项目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公路项目经济效益产生机理入手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更好的计量、识别经济效益。

1.1经济活动受空间范围的影响

在对公路项目经济效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其对经济活动产生的重要影响。然而这一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空间范围的影响进而产生了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因此首先了解经济活动受空间范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学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学专家一度对经济活动受空间范围的影响持有不同的观点。最初阶段,经济学家杜能发表了区域空间结构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之间关联性的研究,有效奠定了经济活动与空间范围之间的研究基础,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勒什提出销售量是影响区位的主要因素。还有专家学者指出企业长期的发展同城市规模具有重要的关联等。同时李嘉图还曾提出,经济效益的创造同空间范围并没有必要联系,而是同该区域内的土地生产力向关联等。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克鲁格曼提出了重要的中心 - 外围模型,极大的说明了空间范围对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 现阶段,经济学任务空间范围越大,市场开放程度越大,产生的经济份额也就越大。

1.2公路项目对空间范围的影响

现阶段,人们普遍认同空间范围能够对经济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在对空间范围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是离不开交通运输的,这就极大的凸显出了公路项目建设的重要性。最初进行公路项目与经济效益之间关系研究的经济性专家们认为运输成本是决定空间范围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观点的提出同传统农业生产和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关系,但是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经过专家学者的精确分析得出,区域范围内经济增长最大的限制性因素不仅包含运输成本,同时还应当同经济的集中程度具有重要关联。现阶段, 社会经济的进步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促使运输过程中的方式、种类及规模在很大程度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运输体系不断变大的现象极大的扩大了空间范围,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2基于运输需求的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计量

2.1节约效益的计量

首先,降低运营成本效益。它指的是当公路项目投入使用以后带来的运输便利,促使运输成本降低而生成的效益。在对其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原有的运输成本减去现阶段公路项目投入使用后产生的成本来进行。具体公式如下 :Bj1=(C0-C1)(Qh1+ △ Qhz) L。Bj1在该公示当中所代表的含义是当公路项目投入使用以后,每年节省的运输费用而产生的效益;C0指的是在公路项目为投入使用以前,旅客和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费用;C1指的是在公路项目为投入使用以后,旅客和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费用;Qh1指的是在公路项目为投入使用以前,区域内实现的货运量;△ Qhz指的是在公路项目为投入使用以后,区域内实现的货运量;而L代表公路项目建成以后产生的辐射长度。

2.2传递效益计量

公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传递效益含义是在该项目使用过程中,在消费乘数效应的基础上所节约和创造的效益,以及其对空间范围内产生的消费乘数效益。该区域内相关工作者的收入同节约和创造的效益之间具有重要的关联。当工作人员收入提高以后, 就会扩大消费,增加社会需求。扩大生产在不断增加的社会需求下得以扩大,而收入将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更大的提高。以上各个步骤在实施过程中都将将大量的效益带给不同工作部门,而消费乘数效益就是这些不同部门创造效益的总和。在乘数原理的基础上,单位增加一个,就会拥有1/(1-c)个单位的GDP增加,如果边际消费倾向用c来代表,那么该值应大于0小于1,在这种情况下,消费乘数效益就可以应用以下公式来表达:Bp=(Bj+Bc)/(1-c)。

3结语

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加强项目经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而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强对公路项目经济效益形成机理的研究,对于加强计量,促进科学性和规范性在计量中进行充分体现具有重要功能。本文在加强运输需求研究的基础上对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形成机理及计量进行了阐述,希望对公路项目建设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基础上,我国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积极进行了公路建设,公路项目的有效实施,对于加强交通运输能力,促使区域经济的不断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进行公路项目的过程中,要想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需要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充分的了解。本文从运输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公路项目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以及相关计量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我国公路项目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公路交通运输项目 篇5

重庆交通科技-项目名称:高等級公路施工中路旁高层重要建筑保炉措施技术研究由重庆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重庆交通大学主研的“高等级公路施工中路旁高层重要建筑保护措施技术硏究”取得重要成果。该顶目技术以国道主干线渝长高速公路沙坪坝路段为依托, 研究路旁高层重要建筑设施安全保护的措施技术方案。在该路段内, 建筑物十分密集, 路基最大幵挖深度达18.0米。为确保路旁高层重要建筑在路基幵挖过程中的安全, 经过分析研究, 采用预应力锚索挡墙支挡技术方案。预应力锚索档墙主要由桩、预应力锚索、横梁和面板四部分组成。沿建筑物附近路基幵挖边线布置一排桩, 在地面处将各桩桩顶联结起来形成整体, 在桩顶与横梁交叉处设置预应力锚索。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在路基开挖之前, 完成对路旁高层重要建筑地基的加固工作。先对建筑地基进行支挡加固处理后, 再由远到近逐层向下幵挖路基, 这样可确保路旁建筑的安全与稳定。该顶目提出的预应力锚索挡墙结构, 技术措施先进, 保护了高层重要建筑的安全, 可在近郊高速公路建设及城市建设中房屋密集的地区推广采用。该科技成果应用于渝长高速公路建设中, 少拆迁房屋96S8平方米, 节省工程投资1039.7万兀,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和社会效益。:二项目依托工程:渝长高速公路沙坪坂重庆大学B区路段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篇6

a.公路运输的涵义

公路运输是指在公路上通过交通动载工具运送旅客或者货物的活动。公路运输按其利益目的可分为两种形式, 即经营性的公路运输和非经营性的公路运输。经营性公路运输从结算方式上看:有运费、装卸费与货价的结算方;运费、装卸费与工程造价的结算方式;运费与劳务费、承包费并计等结算方式。

b.公路运输管理的界定

公路运输管理是一种对公路运输行业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服务, 它包括客货运输、物流管理、汽车维修、搬运装卸等方面。

1 公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意义

公路运输行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公路运输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社会和生产生活。因此, 公路运输管理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保护合法经营, 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可以保障运输企业的利益, 为了合法经营者和广大旅客、货主的利益得到有效地保障, 避免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要对公路运输进行有效地、科学管理, 以确保我国公路运输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公路运输管理的经济意义。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进行, 实现公路运输行业管理的经济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2.1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新的社会经济形势要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改变原有破旧的公路管理机制, 要更好地发挥公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功能, 必须做到统一管理, 统筹规划, 协调发展。1.2.2公路运输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公路运输管理为了避免失控、不均衡发展、经济效益差等问题的出现, 应该协调好各种关系, 从宏观上综合地、系统地研究适合公路运输行业管理的方针政策, 做到科学、有效地管理。1.2.3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现代化交通运输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体系, 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这样只有对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综合运输能力。

2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交通运输状况来看, 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公路运输压力大。

随着社会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不断增多, 需要的运输量也会不断加大, 这样就会导致运输车辆频繁出现超载、超速等违规的情况出现, 给交通运输的安全带来很大潜在隐患, 也使得交通运输的质量大大下降。

2.2 公路运输发展不均衡。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公路运输的发展也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在发达地区的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 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而有些地区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形成很大的反差使得地区发展不均衡。

2.3 客货运站服务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公路运输的起步相对比较晚, 再加上经济发展的限制条件, 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 甚至有些地区缺乏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从而降低了我国客运站的服务质量。因此, 针对不同的地区特点, 要建立相对比较健全的服务机制。

3 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公路运输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

3.1 加强公路运输管理, 交通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因此, 应该重视交通运输的工作, 这对促进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提高公路运输服务质量, 目前, 我国公路运输正朝着现代化服务方向发展, 提高公路运输的服务质量, 是保证公路运输快速发展的前提, 也是必经之路。

3.3 注重交通运输发展和创新, 在高科技发展的影响下,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 建立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

3.4 完善客货运建设的体制, 不断完善公路客货运站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 是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3.5 协同交通运输管理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势, 使公路交通运输管理系统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 就需要交通运输管理协同工作。

3.6 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网络, 为了保证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运行, 提高对客货运站和驾驶人的监督和管理, 有效地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这就要求建立专业技能强、办事效率高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监督队伍。

4 新时期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原则

4.1 强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

管理部门的职责要起到实效作用, 即加强对公路建设、运营的日常监管工作。

4.2 建立与“两个公路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两个公路体系”是指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和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各级公路部门要做好管理高速公路网的工作, 使高速公路能够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 增强高速公路路网的通行效率。

4.3 做好公路收费工作。

公路的建设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个民生工作, 因此, 要清理公路收费和完善公路收费政策, 使普通公路彻底回归公益事业。政府可从高速公路收费所得资金中, 支持普通公路的发展。

5 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公路交通运输要求不断提高, 面对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现状, 其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需求会持续增长。

虽然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在不断地健全发展, 公路运输能力也得到了明显地提高, 但是, 仍然无法满足大量客运量和货运量的需求。

5.2 智能化运输系统。

随着智能化运输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科技的不断发展, 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也会逐渐应用到公路运输领域。智能化运输系统的应用可在, 且能够有公路安全运输、提高公路网络的通行能力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3 物流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网络的高速发展, 现代的物流行业已经在交通运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国内现有市场的需求, 也是经济全球化必然趋势。

5.4 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

随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飞速发展, 公路客运市场也将会发生具有大的转折性变化。因此, 我国未来的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应当是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结束语

公路运输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所需。它在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会存在着较大安全的隐患, 因此, 公路运输的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随着时代的发展, 设备、人员、组织方式等不断地变化, 公路运输管理工作也会随之而发生较大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常抓不懈, 不断研究, 通过实践制定并完善公路运输管理, 保障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 同时, 给国家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服务保障。

摘要:为了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适应现代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转变, 本文对公路交通运输管理进行研究, 使其公路交通运输管理更科学,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管理,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魏开明.公路交通运输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7) :244.

[2]月李宏伟.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0) .

公路交通运输项目 篇7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全球主要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来源于化石能源, 2011年化石能源消费占总一次能源消费的87.1%, 其中原油占33.1%, 天然气占23.7%, 煤炭占30.3%。美国与中国分别是全球第一与第二大经济体, 其一次能源消费占全球的18.5%与21.3%。鉴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速度, 能源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

根据国际能源局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 交通运输行业所消耗的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25%, CO2排放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4%。可见, 交通运输实际上决定着全球石油需求, 也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关键因素。因此, 大力推行低碳交通, 降低交通运输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是低碳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公路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我国年度能源消耗居于世界第一位, 石油消耗仅次于美国。我国石油供给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 石油消费大量依赖进口, 2012年对外依存度已达58.7%。交通运输是石油消费的重点行业, 是大气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预计到201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5.22亿吨和11.08亿吨。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 目前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中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占大气污染物的比例在60%左右。因此, 加强交通节能减排已成为缓解我国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之一。

2 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

公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是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

(1) 要积极发展综合运输, 积极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促进运输结构优化, 推动相关产业升级, 提高运输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公路、铁路与水路运输的各自优势, 最大程度上发挥综合运输的总体效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提高客运服务质量与水平, 引导公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完善公共客运体系。

(2) 在交通行业内部, 优化路网结构、推动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强化创新、提升运输组织管理水平。立足于公路交通内部, 围绕营业性公路运输领域, 提出了管理性节能减排、结构性节能减排、技术性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

2.1 管理性节能减排

管理性节能减排有三个任务:

(1) 提高公路货运组织化水平;

(2) 提升公路客运组织管理水平;

(3) 提高汽车驾驶员节能素质。

2.1.1 提高公路货运组织化水平

主要通过提高管理手段及方法, 优化运输组织, 引导运输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将现代企业管理技术运用于公路交通运输行业, 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合理地组织货运和调配运力, 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实现货物运输网络化、集约化、有序化发展, 提高运输效率, 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1.2 提升公路客运组织管理水平

以保障服务品质为前提, 完善客运组织的管理模式, 提升其组织管理水平。加快微笑交通建设, 强化宣传, 提升服务品质, 积极引导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占有率, 降低全社会的能源消耗水平。

2.1.3 提高汽车驾驶员节能素质

积极强化驾驶节能培训、管理与驾驶员适应性考核。编写适宜性强的汽车节能驾驶技术专业培训教材, 编制节能驾驶操作指南, 作为营运车辆驾驶员的必修课程。由行业主管部门推广应用驾驶模拟器, 强化运输企业节能驾驶的培训力度。对营运车辆驾驶员进行定期考核, 积极开展节能驾驶竞赛活动, 提升驾驶员的节能意识与素质。

2.2 结构性节能减排

2.2.1 优化基础设施结构

优化基础设施结构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加快高速公路网与农村公路建设, 强化枢纽与连接线建设, 注重断头路等薄弱环节, 达到提高路网通行能力的目的, 发挥公路运输网络的最大效益, 从而提高公路运输总体效率。

(2) 优化公路客货运站场选址规划与整体布局, 以公路运输枢纽为主、一般性客货运站 (点) 为辅, 合理布局并运用系统工程对公路网结构进行优化, 在达到提高公路运输效率的同时, 与其它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提高整体效率。

2.2.2 优化车辆运力结构

优化车辆运力结构是指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车辆, 引导营运车辆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加快形成以小型车和大型车为主体、中型车为补充的车辆运力结构。加快发展适合高速与干线公路的大吨位多轴重型车辆、汽车列车, 用于长途公路货物运输;发展小、快、灵的轻型货车, 用于短途集散及城市内部物流运输。

(2) 在大型车中推广厢式货车, 发展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车辆, 有利于公路运输与水路、铁路运输的衔接, 有利于发展多式联运, 提高运输效率。

2.3 技术性节能减排

技术性节能减排是实现管理性与结构性节能减排任务的技术保障。

2.3.1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技术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技术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公路运输领域, 逐步实现公路运输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使客货运输市场电子化、网络化, 实现客货信息共享, 为从管理的层面提高运输效率提供技术保障。

2.3.2 强化车辆节能技术应用

强化车辆节能技术应用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任务:

(1) 提高柴油车辆的比例;

(2) 推广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3) 大力发展车用替代燃料;

(4) 推广应用发动机直接喷射、发动机增压等先进节油技术;

(5) 加强在用车辆的定期检测、维修与保养, 改善营运车辆技术状况。

3 实现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任务的主要措施

3.1 发展甩挂运输提高公路货运组织化水平

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指出:为保障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 通过“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装备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汽车列车, 通过“节能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建设”发展甩挂运输等现代运输组织方式;通过“甩挂运输节能减排推广工程”构建甩挂运输发展长效机制, 提高公路货运业运输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2009年至2013年, 国家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 (交运发[2009]808号) 、《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交运发[2010]562号) 、《关于发布第1批公路甩挂运输推荐车型的通知》 (交运发[2012]27号) 、《公路甩挂运输推荐车型 (第2批) 公示》;2013年公路甩挂运输第三批试点工作启动。

(1) 通过大力发展甩挂运输, 逐步培育一批管理水平高、业务网络广、经济实力强、影响力大且质量信誉优的运输企业或组织主体。

(2) 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 培育集仓储、包装、运输等过程于一体的大型企业或组织主体。

(3) 加快发展第四方物流, 提供系统的物流解决方案或整体协调措施, 使公路甩挂运输与其他各种运输方式充分衔接, 加快货物周转速率、提高运输效率, 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3.2 运力调控提升公路客运组织管理水平

加强客运运力调控, 对于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线路, 原则上不得新增运力;大力推进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 通过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 提高企业集约化与规模化水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推广滚动发班等先进组织模式, 在保证服务品质的同时提高客运实载率;完善客运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由快速客运、干线客运、旅游客运、农村客运等组成的多层次系统性的服务体系;提高公路客运的总体组织管理水平, 从而降低能耗与排放。

3.3 优化车辆运力结构

3.3.1 准入淘汰制度优化车辆运力结构

车辆是交通运输的工具, 车辆准入和淘汰可确保车辆的高效低排, 是节能减排的基础。企业是交通运输的主体, 交通运输企业准入和淘汰可确保运输市场合理有序, 是节能减排的保证。因此,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严格执行运输车辆准入和淘汰制度。

(2) 严格执行运输企业准入和淘汰制度。

3.3.2 发展新能源车辆优化车辆运力结构

通过发展新能源车辆, 优化车辆运力结构, 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客运新能源车辆运力结构

(1) 公交车运力结构

逐步淘汰汽油车, 减小柴油车比例。发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与压缩天然气汽车, 并逐年提高其比例。

(2) 出租车运力结构

在试点城市或有条件的城市, 发展纯电动汽车;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提高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出租车比例。

(3) 城际客运车辆运力结构

短途城际客运发展压缩天然气汽车;中长途城际客运发展液化天然气汽车。

2) 货运新能源车辆运力结构

发展甲醇汽车、液化天然气汽车;发展柴油车用新能源, 比如生物柴油。

3.4 结构优化运输线网, 合理布局客货运站点

不同线路行驶路径、起止点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运输车辆的能耗水平。应以公路运输站场、枢纽为中心, 一般性汽车客、货运站 (点) 为辅助, 对站点、线路的布局进行结构优化, 并且与其它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以提高运输效率, 实现节能减排。

公路主枢纽站场作为是公路线网的主要节点, 也是公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进行有效衔接的场所, 在公路运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运输效率, 必须优化公路站场布局, 建设以公路运输枢纽为龙头、一般性汽车客货运站 (点) 为辅助, 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与其它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公路站场服务体系。

在客货运站场布局规划与设计中, 分析城市现状和产业布局, 并作为布局的基础依据, 按照站场布局一般原则, 以体现未来城市发展要求为目标, 研究客流与货流的分布规律, 设计各分区的功能, 分析用地可能以及对外交通状况, 做到点、线、网协调。

4 结语

公路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与排放的重点行业。我国行业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管理性节能减排、结构性节能减排与技术性节能减排来达到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里规定的目标。

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有:发展甩挂运输提高公路货运组织化水平;运力调控提升公路客运组织管理水平;准入淘汰制度优化车辆运力结构;结构优化运输线网, 合理布局客货运站点。

摘要:文章重点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运输市场发展、城乡交通一体化等方面, 提出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提高了公路运输和公路建设能源利用效率, 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Lin Lin, Zhou Cunshan.Saritporn Vittayapadung, Shen Xiangqian and Dong Mingdong, 2011.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biodiesel fuel.Applied Energy 88:1020-1031.

[2]BP P.L.C..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2.Retrieved January 31, 2013 from:http://www.bp.com/content/dam/bp/pdf/statistical-review/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2013.pdf.

[3]徐华.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确定[J].数据与预测, 2008.

[4]张辉.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实现良好开局[J].行业观察, 2012.

[5]曾德丽.道路交通运输结构性节能减排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 2012.

公路交通运输项目 篇8

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与中部相比, 经济实力也有所欠缺, 其交通运输行业受限于经济状况及地势地形等也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大力促进西部地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不仅是跟随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 也是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因地制宜的提出公路运输发展模式, 才能更好的促进西部地区公路运输发展。

1 西部欠发达公路交通运输现状存在问题

1. 1 发展现状

①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近年来西部地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取得很大进步。以西部欠发达省份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当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路网, 横向和纵向都有了等级公路覆盖。

②场站布局更加完善。西部地区的公路客运场站在数量上和布局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场站布局的进步节约了物流费用。

③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公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人员素质得到了提高, 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公路运输管理相关法规条例也逐步完善、合理。

1. 2 存在问题

①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西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基础设施不完善。西部地区受限于地势地形, 公路等级较低, 路况较差。很多偏僻地区的公路出现毁坏后得不到及时的修复; 得到修复的损毁公路的修复质量低。同时, 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设备也极其落后。客运车辆等级低, 货运车辆吨位小, 都是仍旧存在的严峻问题。货运车辆等级低不能开展较高质量的公路物流和多式联运来支持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给公路交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

②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低是几乎全国公路运输面临的相同问题。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西部地区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更加严峻。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的影响, 西部地区的信息平台尚未建立。信息化水平低下还体现在信息化意识较低方面, 很多交通发展主体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水平对交通发展的促进作用, 导致信息化进程成为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瓶颈。

③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上存在缺陷。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多, 如多头管理、管理部门职能部门设置不合理、管理部门自身的队伍管理和建设不科学、交通运输管理及服务人员素质较低等。其中, 多头管理现象和管理部门职能设置不合理是主要的问题。

2 西部地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的SWOT分析

运用SWOT方法能够在分析西部地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西部地区公路交通的发展战略组合、发展措施及发展模式。

2. 1 西部地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优势

西部地区交通发展的优势主要在于地区实际, 其主要优势有:

①公路运输适应性强。一方面, 西部地区与外部交流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说较少, 居民出行与货物运输多为赶场等目的, 西部地区居民出行、货物运输多为中短途; 公路运输适应居民出行需求及特点。另一方面, 西部地区多山地, 公路交通运输可以更好的适应西部崎岖复杂的地势地形。普通铁路、地铁等较难适应西部地区的崎岖复杂的地势地貌。公路交通运输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能够随时发运, 为货物和乘客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②公路运输覆盖面广, 通达性强, 具备其他交通运输都不具备的“门到门”的服务优势, 能更好的为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服务。③公路运输衔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无论是航空运输、水路运输还是铁路运输等方式, 最终这些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都离不开公路运输方式。

2. 2 西部地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劣势

①地形崎岖, 公路修建及运营维护成本大。虽然公路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能更好的适应西部地区崎岖复杂的地势地形, 但是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说西部地区修建和维护公路的成本更大, 增加了公路运输的单位成本。②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不旺盛。居民收入水平低, 内需不旺盛, 导致货物运输的需求和居民出行的需求都不是很旺盛。③公路运输信息化程度低。公路运输, 尤其是公路货物运输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和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发展, 催生了公路运输队信息化的需求。西部地区公路运输缺乏EDI、RFID等信息技术的支持, GPS普及程度欠缺。

2. 3 西部地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的机遇

①国民经济建设进入“十二五”时期。2012 年3 月21 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原则之一是合理布局和优化结构。在该原则要求下, 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②西部各省纷纷出台“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将公路交通运输发展列为重要发展对象。③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公路交通运输需求有所增加。同时, 电子商务飞速发展, 带动了对公路运输的“最后一公里”的需求。

2. 4 西部地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的挑战

①随着经济的发展, 铁路等运输方式速度提升、服务质量提高, 公路交通运输方式收到冲击。②石油价格不断上升带来的公路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直接带来票价提高。但是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偏低, 客车票的价格需求弹性大, 票价的提高极易影响公路运输的需求量。③公路运输服务市场发展程度低, 公路运输缺乏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根据以上分析, 西部地区公路运输发展的SWOT矩阵如图1。由以上分析和该SWOT矩阵可知, 西部地区公路运输发展应该抓住经济发展及电子商务发展的基于, 利用公路运输的各种优势, 探索适宜的公路运输发展模式, 大力促进西部地区公路运输发展。

3 发展措施

3. 1 完善空间布局规划

发展交通, 规划先行。空间布局规划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先行条件。西部地区发展公路交通必须结合经济发展需求, 针对未来一定时期的道路修建、道路升级、客货运输线路、场站建设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等方面进行尽可能完善的空间布局规划, 支持公路运输的发展。

3. 2 构建完善的运输业发展模式

创新性的探索多种适宜西部地区公路运输特点, 包括路线长度、运输量、运输方向等的公路运输发展模式也是西部地区发展高效、节约的公路运输事业的重要先决条件。适合西部地区的公路运输发展创新模式包括: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公路运输发展方式、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运输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下的公路运输发展模式、区域道路一体化公路运输发展模式、产业互动型公路运输发展模式。

3. 3 加强道路运输产业发展, 促进良性竞争

促进道路运输市场主体实力发展可以极大的促进西部落后地区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加强道路运输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于率先实现公司化经营的客货运输企业可以在线路、时间等方面的审批适当放宽; 引导客货运输企业开展包括车辆利用型共同配送、系统整合型共同配送等创新形式的合作, 促进公路运输市场的繁荣发展。

3. 4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系统是现代化的道路运输系统的灵魂。西部地区公路运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之后。因此, 西部地区应尽快开展建设公路运输信息平台的工作。公路运输信息平台可以在产业互动型公路运输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与物流、物流服务等产业合作, 由政府搭台、企业共同建设。

4 发展模式借鉴

4. 1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道路运输发展模式

城乡一体化的道路运输发展模式, 是解决当前西部地区城乡道路运输发展及管理二元分制问题的高效模式。西部地区城乡公路运输长期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 造成了城乡道路运输战略重点、发展措施、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脱节。但是就经济发展及公路运输发展的特点而言, 货物的流通不会因为城乡道路管理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与城乡一体化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 城乡一体化需要完善的道路运输体系进行支撑; 另一方面, 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又可合理引导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以良好的运输条件诱导产业在区域中的均衡发展。对现有运输资源的有效整合主要着重于“设施平衡、运行协调、辐射城乡, 统一管理”三个方面, 而对运输需求的管理则主要从制定和调整运输政策、运输规划、运输管理等方面人手。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道路运输发展模式构建的首要要求就是要求城乡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一体化。具体要求城乡道路日常管理、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等实行一元化管理, 由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只有实现了城乡道路运输管理的一元化, 才能真正实现西部地区道路运输统筹管理、辐射城乡、共促经济的发展目的。其次,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道路运输发展模式要求实现城乡交通运输发展资源配置的一体化。就个别区域而言, 城市公路运输比农村工作运输需要的资源要多; 但是, 就客货流在更广区域乃至全国的流动而言, 城乡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于资源的需求程度几乎是一样的。再次,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道路运输发展模式要求加大对农村客货运场站的建设。增设农村客运场站, 完善农村客运条件; 适度在郊区或农村设立货物运输中转站或货物装卸场站,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 增加农村就业人口, 平衡城乡经济发展。

4. 2 可持续发展下的道路运输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资源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 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被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提上日程。可持续发展下的道路运输要求做到资源浪费少、环境污染少。在这个要求下, 交通运输要进一步提高相关交通运输资源, 尤其是道路和车辆的利用率。可持续发展下的道路运输发展模式的技术策略是: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车辆利用型交通运输方式为主, 配合客货运场站的合理选址、车辆合理选择等措施, 最终达到减少车辆空驶、提高道路利用率的目的。

4. 3 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道路运输业是占用资源和消耗能源较多的产业。区域道路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强的促进和保障作用。道路运输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开放程度、区域竞争优势的增强, 也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区位优势, 吸引更多的投资。反之, 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运输需求和道路基础设施等基本条件, 对区域内的道路运输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指出发展要做到“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区域交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要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大发展的目的必须大力促进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的进程。

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要求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 发展整个铜仁市内的道路运输系统, 把道路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统一起来, 使整个铜仁市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要求相关部门遵循“集成规划, 分项实施, 及时沟通, 适时调整”的原则, 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整个区域的道路交通运输规划上来。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的基本技术策略是: 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步伐, 以标准化为技术基础, 建立以道路运输网络为依托的区域一体化道路运输系统。

4. 4 产业互动型公路运输发展模式

产业互动型公路运输发展模式是基于公路运输业和物流业、销售业、物流服务业等产业对于道路、设施设备、网点等共同的需求而提出的。除这些共同需求外, 公路交通运输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业存在一定的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这些特点决定了公路交通运输业可以与物流业、销售业、物流服务业等产业互动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共建信息平台、共建基础设施, 政府也可根据其共同的政策需求出台相关普遍惠及这些产业的政策等。

5 小结

探索新型公路运输发展模式是促进西部地区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 规划先行, 加强产业间的合作, 将大大促进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摘要:文中研究西部地区公路运输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结合对西南地区公路运输发展SWOT分析, 探究西部地区公路运输发展模式, 提出西部地区公路运输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发展现状,SWOT分析,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扬.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13.

[2]汪鸣.对公路运输发展战略问题的再认识[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9, (4) :68-70.

[3]卢毅等.省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职能调整与转变[J].综合运输, 2010, (8) :25-29.

上一篇:UV固化下一篇:工会组织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