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责任感培养

2024-06-24

青少年责任感培养(精选6篇)

青少年责任感培养 篇1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 这就要求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 必须树立相应的“生态责任意识”。

1 “生态责任意识”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就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当前, 我国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屡遭破坏, 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关系被异化为单纯的物质关系, 自然环境被异化为人类的资源库和垃圾场, 人自身也被异化为动物性和物质性的存在, 人之为人的本质只剩下纯粹的物质规定”[1]。这种异化而成的“纯粹的物质规定”, 追溯到物质与意识的哲学层面思考, 根本上是由人们缺乏生态责任意识所致。 单纯追求GDP增长而无视生态环境, 追求生活“质量”而无视碳排放的指数式增长等, 都体现出了人们生态责任意识的淡漠或缺失,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坚持用科学的生态责任观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 使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在现实生活实践中, 将生态责任观内化为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 进而外化为积极的生态责任行为, 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础条件之一。

生态学阐述的基本思想, 生物机体与自然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而人作为自然界中最高级的生物机体, 也不是独立于自然系统而存在的, 而是通过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 “社会”, “与自然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复合的生态系统”[2]。 在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的“生态责任”, 可以理解为“人是地球上唯一的理性动物”[3], 即人作为行为主体, 在自身与客体 (生态环境)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应自觉承担的行为上、道德上的使命和任务。 “责任意识是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 是指一种自我约束的价值取向, 是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 是弘扬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4]。 基于以上论述, 笔者认为, 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青少年或青少年团体、组织, 在自身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考察和历史审视所形成的, 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社会为己任的”[5], 对生态环境应自觉承担的行为上、道德上的使命和任务的自觉意识、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

2 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培育的意义

马克思曾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 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 是青年代表的性格。 ”培育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

2.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是对社会主义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其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更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阐释。 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 必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和苏东“生态问题”的老路, 要真正将马克思关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 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建设美丽社会主义中国。 实现这一历史任务的关键在于全民族具备高度的生态责任意识。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是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科学发展观内涵的重要体现, 当然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重要指针。 所以, 青少年高度的生态责任意识, 对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乃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2.2 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

我国青少年广泛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 无论在工业、农业还是商业、教育、旅游等行业及领域中, 青少年都将成为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或领导力量, 他们是否具有生态责任意识, 将决定整个社会生产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程度。 青少年只有具备高度的生态责任意识, 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我国的生态现状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才能立足于基本生态国情, 从而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与生态保护、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进而为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 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培育的现状

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强烈的时代诉求。 经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当代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 但依然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对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要求, 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

3.1 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观念缺乏

“作为一种协调性和平等性的意识, 生态文明责任意识的培养旨在通过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 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6]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 旨在通过实践和教育, 将科学的生态观内化为青少年自觉的生态责任意识, 进而外化为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生态责任行为。 一项对青少年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显示, “34.6%的大学生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个人关系不大, 15.7%的同学认为是国家的事, 与己无关, 只要经济条件好, 将来有份好工作、好住所就可以了”, 这足以显示青少年大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上的偏差。

3.2 生态意识教育资源匮乏

当前, 针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的普遍性生态责任意识教育活动明显缺乏。 青少年群体生态责任意识教育活动, 一直处于一种自发性的感悟状态。 一是普遍的生态国情教育缺失。 缺乏权威的、主导性的、普遍性的基本生态国情教育资源, 是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培育的瓶颈因素。 二是教育对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教育缺乏重视、力度不够。 大学生是青少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青少年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问题, 是关注整个青少年生态责任问题的重中之重。 目前, 高等院校几乎没有开设关于生态国情教育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课程。

3.3 青少年生态意识培育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我国对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培育和研究的问题, 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加强, 教育资源投入严重不足, 使得许多行业和领域中的青少年, 因缺乏知识而在追求经济利益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 更倾向于经济利益的获取的意识长期存在。

4 培育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策略

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 它需要全社会协调各方面力量来共同培育, 从而使青少年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生态需求、增强生态责任意识。 青少年承担生态责任, 关键要使青少年形成理性的生态文明的荣誉感和判断力。

4.1 开展基本生态国情教育, 培育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

首先要加强青少年对生态环境基本现状的了解。 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 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 主要体现在相互密切联系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三个方面, 它们共同作用于整个生态系统中, 加剧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广大青少年应对这一基本生态国情有清醒的认识:资源约束趋紧, 其具体表现是, 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占有资源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消费资源量的现实。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如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25%, 人均森林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21.3%等。环境污染严重, 突出地表现在:原生态环境污染, 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次生态环境污染, 包括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工业废弃物污染、农村居住环境污染等。 正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等专家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 年年会PM2.5 (细颗粒物) 分论坛上表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PM2.5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生态系统退化, 主要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 森林和草原大规模消失、退化等。

其次是要加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困境的教育。 一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还相对落后, 科技水平还不高, 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 这就直接导致我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量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生态治理效果差等现实生态问题。 二是我国公民文明化程度还不高, 不能理性地认识生产和消费、生态保护和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 这就要求青少年要从自身做起,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在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中追求幸福生活;此外, 要让青少年将保护生态环境的现实意义和自身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有效地结合起来, 激发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意识, 进而在实际生活中将生态保护需要内化为生态责任意识。

4.2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 优化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教育环境

积极开发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动性, 是培育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关键。

首先, 教育要增加生态责任意识教育资源的投入, 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和实践的平台, 培育青少年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主要包括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种途经。 在理论教育方面, 学校要重视发挥学校创新、传播和传承文化功能, 通过编写相关生态文明教育教材、开设专门的教学课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数字平台, 以及开展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力争实现生态文明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在实践教育方面, 学校要积极实行实践战略, 即与相关部门展开合作, 在社会上广泛建立生态责任教育实践基地, 在实践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践行生态责任的乐趣和意义。

其次, 增加社会教育资源投入, 普及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教育。 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教育, 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生态责任意识教育的普遍性而单独开展, “系统的、全民的生态文明教育, 是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手段, 是协调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有效路径”。 一是要在主流媒体中开辟宣传和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题模块。 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 占领新型媒体信息大众化传播的“制高点”。 可以组织建立专门的“绿色网站”, 对保护生态的先进个人和团体进行宣传, 也要对破坏环境的案例进行曝光。 三是要平衡资源投入, 加强对农村等领域青少年的教育力度。 农村青少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要抓住当代农村青少年知识层次高、信息接受快的特征, 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 在对农村青少年开展农业科技教育的过程中, 增设专门的生态环境知识教育内容, 使农业科技有效地运用于农村生态建设之中。

4.3 加强社会制度建设, 为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培育提供制度保障

当今社会复杂多样、瞬息万变、充满诱惑, 这对广大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自我约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这就要求国家应当不断加强和完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以制度规范青少年的生态责任思想和行为, 以“约束”促“觉悟”, 从而达到培育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目的。

首先, 国家应对全国各个地区进行全面的生态环境评估和监测, 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要, 对各地区环境指标进行量化规定, 切实将绿色“GDP”战略落到实处, 并建立对各级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责制度, 出台针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相应的处罚机制。 另外, 国家还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对青少年创业项目中的环保、节能、治污等项目以及在此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进典型, 给予重奖和扶持。

其次, 建立健全生态法律法规体系, 使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 制定生态法律法规, 是在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背景下的应然举措。 一方面, 相关生态法律法规的制定势必将生态文明建设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 足以显示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另一方面, 在对全社会进行法律宣传和教育的过程中, 青少年作为受众群体, 必然会在学习中逐步强化生态法律意识, 而生态法律意识的养成, 又有助于生态责任意识的形成。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还需要付出很多艰辛的努力, 但是我们青少年不怕风雨, 坚持着我们的“中国梦”, 有朝一日必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摘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本质上是一种“责任文明”, 只有全民族上下具有高度的生态责任意识, 才能在处理人与资源、环境、生态等关系的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青少年不仅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 而且是整个社会“生态责任”思潮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加强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现状,培育

参考文献

[1]杨英姿.“人类本性”的生态蕴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界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0 (12) :14-1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9.

[3]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5) 190-19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83, 56.

[5]熊礼杭.青少年学生现代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J].中国青少年研究, 2007 (9) :77.

[6][英]哈维.后现代化的条件[M].剑桥:波利第出版社, 1990:180.

青少年责任感培养 篇2

“责任心”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我们要养成强烈的责任意识。这主要通过各种履行责任的机会来进行培养。例如,必须对自己学习的环境负责,定时打扫清洁并能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做好;必须对自己的功课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要提出要求,学习要有计划,要认真做作业,要自觉控制学习和娱乐的时间等。同时,对履行责任的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出评价。同时,要逐步培养并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我们要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不但享受着别人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而且我们自己也肩负着为社会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的责任。一个不尽社会责任的人,是一个对人类无益的人。责任心增强了,就会更自觉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就会更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尽自己的责任,成为一个别人信任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人生活在世,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面对许多分内的事情,而且必须去担负,因为那是你的责任。军人的责任是保家卫国;老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你们的责任是什么?毫无疑问---成人成材。行行有分工,行行有自己的责任。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多少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勇于负责的仁人志士。弃医从文的鲁迅、为民请命不怕砍头的海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为科技发展甘愿放弃国外舒适生活的邓稼先,用努力与毅力使悲剧性的生命变得伟大的侯晶晶……

人应该有正视责任的勇气,有承担责任的气概。大学者梁启超关于“苦乐与责任”的精辟论述。“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便过着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从某种意义上说:“责任重于能力,执行成就未来。”

青少年责任感培养 篇3

社会影响家庭,许多家庭也都务实起来,处心积虑发家致富,小孩子难道不受感染?社会影响教育。唯升学率与社会上的唯GDP难道不是同出一辙吗?中考指挥棒、高考指挥棒就是把青少年往“唯有读书高”一条独木桥上赶,道德品质教育、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感培养等等都退而求其次。教育系统早就发现了应试教育带来的这些负面问题,1999年开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都在做努力。如今,青少年的责任感培养正在加强。近来很多中学都在开展责任感讨论的班会活动。我看还是要不断地强化这方面的教育。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能力的人,要实现教育的最高理念,而不是培养好成绩,好成绩仅仅是教育培养目标中的一部分。只有建立起这样的最高理念和目标,责任感问题才能得到顺理成章的解决。

为了使我们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改善,应当积极组织开展校园的阅读。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新标准就有课外阅读的任务,但是落实得还是很不够。中小学没有阅读课安排。每天老师布置一大堆作业,学生晚上能做完都要到夜里12点钟,还读什么课外书!我们知道,欧美国家的中小学是安排有阅读课时间的,安排学生就是在教室里读课外书。校园阅读课外书应当成为教育计划的一部分。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青少年多读书可以开眼界。开眼界不只是让他们知道几本经典作品的名称,而是要知道世界很大,生活很丰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

二、青少年读好书可以明志向。好书开卷有益,能够帮助他们拥有更多的同情心,很多经典著作是充满同情心的,是忧国忧民的,是具有理想主义的。

三、青少年善读书可以明责任,有担当。善读书就是能够举一反三,能够成为一个敏锐的人、勤于思考的人,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在新兴媒体风起云涌的时刻,还要引导青少年养成完整读书的习惯。新兴媒体使人们能够便捷地读到不少信息和精粹的文章,但是完整阅读一本书变得越来越难了。一个青少年,如果能够认真读完一本世界文学名著,他的精神境界一定会得到提升,这是一般的碎片化阅读所达不到的效果。要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会在他们健康的阅读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得到加强。

青少年责任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篇4

懂得作为学生应具有的包括自我,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使学生自觉承担并懂得如何承担责任感。

为今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内容及过程:

第一部分:什么是责任,为什么我们要重视责任感教育

1。责任感广义的定义。

2。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现在及未来积极而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联系实际:我们如今已是即将走向成年的学生,高考又是我们即将逾越的一道坎。放眼当下,眺望未来,我们需要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对家庭期望的责任感,对社会和民族进步的责任感。

第二部分:对责任感的具体展开,责任感包含的内容阐述,如何践行责任感带给我们能动意识。

一。对自己负责:

只有懂得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能力对他人负责。这是责任感的根基。然而,我们往往并不能够百分百做到“负责”二字。就拿学习来说,作业马马乎乎往往是学生的通病,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思路游移,也是我们的拦路虎。有的同学对于这些问题往往草草归结为自己平时太忙太累没时间。熟不知这其实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外在表现。我们不久就要踏入高考考场,面临人生转折。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对自己负起高度责任。

材料和形式:同学们自主发言讨论,PPT上展示一些同学们不负责任的图片,让同学们正视自己的弱点。

二。对家庭负责

家庭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这里有关爱我们的父母亲人。是我们温暖的栖息地。我们要对家庭负责,就是要懂得感恩他们。同时,好好学习亦是父母长辈对我们殷切的期望。我们应以实际的行动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材料和形式:以一段短小的小品作为内容,活跃班会气氛,让同学们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对社会负责

社会是我们相互依赖和联系的场所。从最浅层次上讲,遵守诸如七不规范的社会道德以及延伸的法律秩序就是一种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其次,关爱自我和身边有困难的人,就是对社会的负责。当然,以后为祖国乃至世界的进步作出贡献是一份责任意识。

材料和形式:有的`同学参加了志愿者活动,可以请他们来谈谈他们的看法。

第三部分:收尾班会内容,强调责任感的重要性,并突出强调“对自己的负责”是最值得关注的。

歌曲《改变世界》,班主任讲话,主持人总结。并宣布结束

做人的责任是合情、合理、合法;

责任是鲜花, 沁人肺腑、芳香居家, 城市美容、美化绿化; 责任是朝霞, 催人奋进、展示才华, 发家致富、兴我华厦; 责任是马达, 驱动机车、带动上下, 造福人民、当牛做马; 责任是法码, 量你品质、称你骨架,

责任

责任是人的骨架。 人没了骨架, 就变成了纸马, 就变成了一幅画。

工人的责任是建造高楼大厦; 农民的责任是种出粮食、鲜花; 军人的责任是保国卫家;

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消除伤疤; 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千里马;

学生的责任是陶冶情操、学好知识文化。

父母的责任是养育儿女、勤俭持家; 儿女的责任是健康长大、孝敬爸妈; 老人的责任是关爱下一代,把经验和教训抛洒;

年轻人的责任是奋力拼搏、振兴中华。

语言的责任是说话算话;

文章的责任是传播文明、分清纯瑕; 办事的责任是精益求精、不留尾巴; 情感的责任是严于律己、善待他和她;

当代青少年责任心的培育途径探析 篇5

重视细节、讲求效率、有始有终、善于合作、明确目标等方面。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对家

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青少年要学会涵养人文精神,学会读书提升人生,学会反思促进成长,学

会践行通向成功,培育强烈的责任心。

关键词:青少年 责任心 培育途径

清朝初年昆山人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保天

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句话后来被梁

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很快流传开

来。国家的兴旺或衰败,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什么

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一般责任时指

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你就有

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那都是

无所谓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责任”

的解释是:分内应做的事情;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

事,应当承担的过失。因此,责任的本质包括两方

面,其一为“必为性”,即必须做的事情,表示事理上

或情理上的必要;其二为“应为性”,即应该做的事

情,表示理所当然。当代青少年必须具有强烈的责

任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

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当代青少年必须具备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个人或民族前进的精神力量,是社会

发展的动力。“决定一个人成功最重要因素不是智

商、领导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等,而

是责任”。当代青少年必须具备的责任心表现在以

下几方面。

1.诚实守信

孔子早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

语·为政》),“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

渊》。当今社会,尤其需要每个人都养成诚实守信的

品质。只有人人讲诚信,守信用,社会才会越来越美

好,达到幸福和谐。媒体上曾有一篇报道:一个成绩

非常优异的中国大学生在法国留学,因为钻了公交

自动售票机的空子成功逃票三次,结果在法国任何

一家公司都找不到工作。一家公司告知这个大学生

求职失败的原因:一是你不尊重规则,善于发现规

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二是你不值得信任,而公

司许多工作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并提醒他“道

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

了道德的空白”。由此可见,诚信是为人之本,是处

事之基。

2.勤于思考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思考

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体现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

思想”的内涵,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事实

证明,善于思考会使人受益无穷,有助于正确认识

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拓宽自己的人生之路。思考也

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认知判断的需求,是提高修

养、增长才干、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更是时代赋予

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知识、

新技术、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与时俱进地不断学

习和思考,才能更加科学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促

进社会的发展。

3.重视细节

胡适曾经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的文章,讽

刺中国人做事马马虎虎的不良习惯。汪中求在《细

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

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

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

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

基础”。很多人都明白细节决定成败,但是具体落实

在行动中时往往得过且过,草草了事,在青少年群

体中也有这样的现象。一些青少年做事心不在焉,

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更不重视细节。这种不良习惯

一旦养成,就可能因小失大,造成“差之毫厘,失之

千里”的严重后果。当今的青少年要改变心浮气躁、

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4.讲求效率

当今社会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信息社

会,是讲求效率的时代。讲究效率,就是要最大限度

地发挥时间的作用。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如果没有全体国民“时不我待、只争朝

夕”的精神去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披荆斩棘,复兴

之梦就会落空。

5.有始有终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始终得其正,天下合于

一”(《苏轼全集·正统论三首》)。这句话说出了有始

有终对做事的重要性。只要是正当有益的事情,就

要有一种“一不做,二不休”、“说了算,定了干”的精

神,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不要半途而废。滴水穿石不

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贵在坚持,我们切不可有头

无尾,轻易放弃。

6.善于合作

古人说:“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endprint

咫尺为近”(《抱朴子外篇·博喻卷第三十八》)。它强

调了合作的重要性。现代社会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团

队和集体来共同完成。例如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之

所以发展得这么快,正是俞敏洪和他的合伙人一起

奋斗的结果;阿里巴巴之所以做成了电子商务帝

国,也是由于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齐心合力地干事

业。成功,需要克难攻坚的精神,更需要团结协作的

合力。

7.明确目标

生活没有目标,就像汪洋中的一条小船,不知

驶向何方。如果青少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

了可望又可及的目标,具有“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

绝顶我为峰”的气概,那对自己的成长是非常有利

的。因为一心一意朝着自己目标奋勇前进的人,整

个世界都会为之让路。

二、青少年责任心的基本要求

当代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如

“在理想追求上,重物质实惠轻理想目标;在价值取

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在思想观念上,重自

我实现轻社会责任等”,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

长。青少年应按照责任心的基本要求锻炼自己,强

化自己的责任意识。

1.对自己负责

当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有自己的

优势和长处,但也有先天的不足和弱点,责任心缺

乏就是其中一项,加强青少年责任心的教育刻不容

缓。一些青少年或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看韩

剧,或沉溺于睡懒觉、早恋、吃喝玩乐等,不遵守校

纪校规,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对

生活没有热情,混一天算一天。这样的学生就是对

自己不负责!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的学生,是不能

奢望他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对自己负责

任,那就要满腔热情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紧紧

盯住目标,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为个人

的成长增加砝码,为将来的幸福打下基础。

2.对家庭负责

很多青少年从小生活在蜜罐子里,备受家长呵

护,除了学习外,家务事基本不会做,为人处世也不

合格,尤其是个别同学,因为种种原因或伤害自己,

或伤害他人,给家庭造成莫大的痛苦和无可挽回的

损失。对家庭负责,就是要珍爱生命,时刻为亲人着

想,珍惜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刻苦学习,发愤图强,

为父母争光,为亲人尽孝,学会成长,少让长辈和家

长担心。

3.对集体负责

目前,部分青少年对集体活动不热心,喜欢独

来独往,离群索居,各行其是,宁可在网上寻找陌生

人交流,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性格孤僻,内向敏

感,没有集体荣誉感,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对集体负责任,就是要有热情,有激情,热爱生活,

热爱集体。凡事贵在参与,青少年应善于合作,团结

友爱同学,逐渐形成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带领

周围的同学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4.对社会负责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青少年总是要走出

学校进入社会的。当前一些青少年不遵守社会公

德,出现了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刻乱画、大声喧

哗、打架斗殴、轻信谣言、损坏公共财物、破坏公共

秩序等不良现象,这都是对社会不负责的表现。对

社会负责,就是要明确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

做。凡是道德和法律提倡和要求的,就坚决做到;凡

是道德和法律反对和禁止的,就坚决不做。

三、培养青少年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家庭和集体的和谐,

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每个人所承担的责

任。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呢?我们认为

青少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涵养人文精神

将尊重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头脑的科学

精神与尊重规则的法治精神结合起来,内外兼修,

就是人文精神。一方面青少年要尊重生命,摒弃马

加爵、药家鑫那种视他人生命如草芥的极端行为;

另一方面也要学会自悟,自觉培养责任意识。目前

学校在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也要加

强对学生做人的教育,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对修

身养性的文学、美学、哲学等课程也要认真对待。我

们也要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会净

化自己的灵魂,学会追求光明与正义,不要一味追

求肉体的愉悦和感官的刺激。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尊

重规则的法治精神,做到规则和法律面前一律平

等,不要有特权思想。

2.读书提升境界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仅是充满爱心、怀有真

心、秉持公心、出以慧心的人,还应是一个学而不厌

的学习者,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从“生

存——谋生”逐步发展到“发展—创业”,进而升

华到“修身——养性”的境界。读书,不仅要读有字

之书,而且还要读人生、读社会的无字之书;不仅要endprint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且要与时俱进,知万国情,

懂万国理。可环视身边的青少年,除了上课必须要

看的课本之外,课余时间翻阅其他书目的较少。一

些学生宁可一天到晚地玩手机,也不愿意抽出一点

点时间静下心来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和教育部门推

荐的课外书籍。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思想的

浮躁必然导致行为的浮躁,行为的浮躁又会加深思

想的浮躁,如此恶性循环,其结果只会是青春韶华

逝去,人越来越肤浅。只有认真读书,多读书,勤于

思考,我们的思想才会深刻,我们的境界才会提升。

3.反思促进成长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论语·学而》)青

少年要善于反思。每当夜幕降临时,我们要抽出一

点时间反思自己白天的所作所为,回顾自己一天的

生活、学习、工作、与人的交往、与自然的相处,反省

自己的成败得失。坚持写日记是反思的好方法,教

育改革家魏书生称它是“道德长跑”。通过日记,我

们可以看出自己心智的成长与发展的轨迹,使自己

的道德日臻完善。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反思,不善于

反省,那么他就不知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合乎道德

规范;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善于反思反省,

那么在发展的道路上就可能原地踏步不能前进。个

人通过反思,可以扬善去恶、去伪存真、化性起伪;

民族或国家通过反思,可以修正失误,匡谬正误、走

上康庄大道。所以,反思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必

须学会的提高自身的重要手段。

4.践行通向成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

认识的基础,也是责任心等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

源泉。青少年要学习理论,更要加强实践锻炼,通过

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重视亲身体验,促进正

确的思想观念和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做到“学、

思、记、行”相结合,学以致用,丰富自己,在行动中

提升自己,同时要持之以恒,反复锻炼,自觉形成践

行意识,从而养成一定的行为和习惯。正所谓“行为

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总之,一个有责任心的青少年应是一个充满爱

心的人,他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勇于担当,敢于

负责;一个有责任心的青少年应是一个真诚的人,

他真诚地面对自己,关心集体,关注社会,效力民

族,服务国家;一个有责任心的青少年应是一个秉

持公心的人,他既关心自己的利益,也关心他人的

利益,绝不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一个有责任心的青

少年应是一个智慧的人,不仅敢于担当,而且善于

担当,对自己的责任烂熟于心,朝着自己的目标持

之以恒地奋斗。当媒体上介绍“感动中国”的普通人

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时,为什么我们

会感动得热泪盈眶?那是因为这些普通人数十年来

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操守,不忘当初的一份承

诺和责任,践行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如果我们每

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都具有很强的责任心,那我

青少年责任感培养 篇6

中国关工委在京发布的《当代中国青少年公益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九成青少年认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该报告是目前我国第一份针对青少年的以慈善公益为主题的全国性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以来,‘80后’的表现,引发了我们对青少年公益行为的重新思考。”课题组组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陆士桢介绍说。课题组从河北、浙江、黑龙江、陕西、湖南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机抽取了6210个青少年样本进行调查,其中49.9%为在校生。

调查显示,在抗震救灾中,青少年表现积极,94.7%的青少年以各种方式支持救灾活动。调查中,有86%的青少年参加过公益活动,84.4%的青少年表示“将来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的频率有降低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对青少年公益行为影响最大的不是老师,而是家庭和同辈群体。41.7%的青少年受父母影响参与公益活动,56.9%的青少年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

天津:“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发布

在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办的京津沪渝2009年教育研讨会上,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发布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的内容令人触目惊心。这份刚出炉的问卷调查对象为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以及教师等,调查历时近一年,共回收有效问卷1214份。

调查发现,目前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缺乏专业感,缺乏以专业人员标准要求自己的方向感,因此在工作中难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责任心、进取心,这些将会直接影响教师工作质量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显示在教师的学生观上,特别是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上,有很多教师明显感觉不自信,也无从下手进行努力。只有33.5%的教师“相信通过老师的帮助,学生一定可以转差为优”,而65.7%的人对转变“学困生”信心不足,认为“教师可以努力去帮助他们,但是结果很难预料”。

北京大学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小学校的民众满意度调查

作为“中国城市服务与治理调查”项目的教育子课题组在上海、大连、成都、西安和深圳五个城市进行了近5000户居民的随机抽样调查,搜集了有在学儿童的家庭对于义务教育服务质量的五个方面问题的意见和反馈,包括:入学和择校问题、家庭教育支出问题、学校的信息提供与信息透明度、学校的质量与“客户”发言权以及对于义务教育的总体评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民众对于现实的评价总体来说是正面的,这表现在学校较高的满意率。研究也表明,学校收费和入学政策导致了公众较大的不满,同时公众意见的表态和投诉的制度不健全、不有效。在对于评价的各个方面,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这一研究的最重要发现是社会弱势群体在得到公共服务过程中有着多维度的“弱势”。他们得到的公共服务是质量较低的,同时,他们还有严重的“信息弱势”和“表达弱势”;富有人群掌握更多的教育服务信息,也更加有可能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进行意见表达。

郭华:名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有高而广阔的实践与展示平台。 (1)优秀教师的传、帮、带。新教师进入一所好学校,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下,在短时间内就能将教师几十年摸索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快速成长为一名基础扎实、教学规范的合格教师。 (2)大量的公开课展示。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得到来自学生的反馈,还能得到来自同行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公开课会成为教师成长途中的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成为他后续日常课教学的新起点。(3)有高水平的交流对象。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自己的实践和领悟,还需要与高水平的人交流。

个性化的实践与表达。(1)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创造性教学,是于习以为常中发现不平常的意义,并且把它放大之后呈现,使之成为教育契机。 (2)在潮流面前保持清醒。他们对教学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而且能够在巨大的潮流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3)形成自己的教育话语。名师由于他们对教学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以及基于此的创造性实践,同时也是由于他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话语。

在教学中体悟幸福人生。从名师的感悟和经历来看,教学不是外在于他们生活的他物,而是根植于其人生的、重要的生命内容。

毛齐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模式发展述要

传统德育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时期。这个时期从1978年至1992年,其德育模式形成了几个特点:第一,模式单一;第二,强调学生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第三,通常以知识学习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

新型德育模式的萌芽期。这个时期从1992年到2001年左右,是我国德育对于传统进行反思和试图重建新型德育模式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些新型德育模式开始产生,展示出三种不同的发展趋势:第一,强调主体性;第二,强调实践性;第三,强调整体性。

新型德育模式的深入发展期。进入新世纪,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模式基本延续了20世纪90年代的思路,具体表现在: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在模式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更为密切和深入;二是增加了一批新的模式研究。

霍巍、王泽亮:论学校教育责任的有限性

学校教育究竟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责任有多大?是不是学校要对学生的发展负无限责任?只要学生出现问题,就是学校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学校对学生素质发展只是具有有限责任,这是因为:每一,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第二,学校教育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进行的教育,只对个体的发展负有有限责任;第三,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其它教育形式都会对个体素质的发展起着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学校教育的独特价值,才能更好地完善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的特殊功能,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上一篇:舞蹈发展下一篇:局域网内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