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食品安全责任书

2024-10-25

青少年的食品安全责任书(共12篇)

青少年的食品安全责任书 篇1

学生安全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责任书

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责任制,切实把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下来。根据教育局及上级单位创建平安的要求,学校与各班主任签订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管理责任书:

1.认真贯彻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法规政策和工作要求,做到安全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并及时反馈情况;

2.班级安全教育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方法得当;

3.建立和健全执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安全教育逢会必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教育格局及事事落实安全教育措施,时时都有安全教育意识,处处都讲安全工作规范程序的氛围。

4.班主任是班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注意分析班级的安全情况,及时总结安全经验,妥善地解决好班级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完善重大事故报告制。对于班级发生的学生非正常不到校等不安全因素严格按规章处理(模式:了解情况—联系家长—确定原因—以书面形式立即报告校长室—1天以上上报教育局);如有对不安全因素视而不见或互相推委的情况导致事态扩大,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5.加强住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关心爱护住校生,经常深入学生寝室,了解住校生情况,以人为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6.注重后进生的帮助教育,特别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隔代教育家庭和其他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帮助。积极与家庭、社会配合做好“双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减少青少 年违法犯罪。

7.各班级要确保校区治安秩序良好,严防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对校外无业社会成员进入校园班级要进行询问、了解,掌握基础工作,增加学校整体防盗、防破坏和防火灾等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本责任书自签定之日起生效。如责任人有变动,继任人承担前任的全部责任。

学校领导(签字):班主任(签字):

煎茶镇黄岛希望小学

2013年9月1日

青少年的食品安全责任书 篇2

1 “生态责任意识”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就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当前, 我国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屡遭破坏, 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关系被异化为单纯的物质关系, 自然环境被异化为人类的资源库和垃圾场, 人自身也被异化为动物性和物质性的存在, 人之为人的本质只剩下纯粹的物质规定”[1]。这种异化而成的“纯粹的物质规定”, 追溯到物质与意识的哲学层面思考, 根本上是由人们缺乏生态责任意识所致。 单纯追求GDP增长而无视生态环境, 追求生活“质量”而无视碳排放的指数式增长等, 都体现出了人们生态责任意识的淡漠或缺失,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坚持用科学的生态责任观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 使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在现实生活实践中, 将生态责任观内化为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 进而外化为积极的生态责任行为, 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础条件之一。

生态学阐述的基本思想, 生物机体与自然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而人作为自然界中最高级的生物机体, 也不是独立于自然系统而存在的, 而是通过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 “社会”, “与自然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复合的生态系统”[2]。 在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的“生态责任”, 可以理解为“人是地球上唯一的理性动物”[3], 即人作为行为主体, 在自身与客体 (生态环境)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应自觉承担的行为上、道德上的使命和任务。 “责任意识是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 是指一种自我约束的价值取向, 是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 是弘扬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4]。 基于以上论述, 笔者认为, 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青少年或青少年团体、组织, 在自身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考察和历史审视所形成的, 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社会为己任的”[5], 对生态环境应自觉承担的行为上、道德上的使命和任务的自觉意识、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

2 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培育的意义

马克思曾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 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 是青年代表的性格。 ”培育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

2.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是对社会主义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其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更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阐释。 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 必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和苏东“生态问题”的老路, 要真正将马克思关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 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建设美丽社会主义中国。 实现这一历史任务的关键在于全民族具备高度的生态责任意识。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是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科学发展观内涵的重要体现, 当然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重要指针。 所以, 青少年高度的生态责任意识, 对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乃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2.2 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

我国青少年广泛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 无论在工业、农业还是商业、教育、旅游等行业及领域中, 青少年都将成为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或领导力量, 他们是否具有生态责任意识, 将决定整个社会生产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程度。 青少年只有具备高度的生态责任意识, 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我国的生态现状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才能立足于基本生态国情, 从而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与生态保护、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进而为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 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培育的现状

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强烈的时代诉求。 经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当代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 但依然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对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要求, 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

3.1 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观念缺乏

“作为一种协调性和平等性的意识, 生态文明责任意识的培养旨在通过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 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6]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 旨在通过实践和教育, 将科学的生态观内化为青少年自觉的生态责任意识, 进而外化为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生态责任行为。 一项对青少年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显示, “34.6%的大学生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个人关系不大, 15.7%的同学认为是国家的事, 与己无关, 只要经济条件好, 将来有份好工作、好住所就可以了”, 这足以显示青少年大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上的偏差。

3.2 生态意识教育资源匮乏

当前, 针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的普遍性生态责任意识教育活动明显缺乏。 青少年群体生态责任意识教育活动, 一直处于一种自发性的感悟状态。 一是普遍的生态国情教育缺失。 缺乏权威的、主导性的、普遍性的基本生态国情教育资源, 是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培育的瓶颈因素。 二是教育对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教育缺乏重视、力度不够。 大学生是青少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青少年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问题, 是关注整个青少年生态责任问题的重中之重。 目前, 高等院校几乎没有开设关于生态国情教育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课程。

3.3 青少年生态意识培育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我国对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培育和研究的问题, 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加强, 教育资源投入严重不足, 使得许多行业和领域中的青少年, 因缺乏知识而在追求经济利益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 更倾向于经济利益的获取的意识长期存在。

4 培育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策略

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 它需要全社会协调各方面力量来共同培育, 从而使青少年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生态需求、增强生态责任意识。 青少年承担生态责任, 关键要使青少年形成理性的生态文明的荣誉感和判断力。

4.1 开展基本生态国情教育, 培育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

首先要加强青少年对生态环境基本现状的了解。 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 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 主要体现在相互密切联系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三个方面, 它们共同作用于整个生态系统中, 加剧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广大青少年应对这一基本生态国情有清醒的认识:资源约束趋紧, 其具体表现是, 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占有资源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消费资源量的现实。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如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25%, 人均森林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21.3%等。环境污染严重, 突出地表现在:原生态环境污染, 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次生态环境污染, 包括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工业废弃物污染、农村居住环境污染等。 正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等专家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 年年会PM2.5 (细颗粒物) 分论坛上表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PM2.5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生态系统退化, 主要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 森林和草原大规模消失、退化等。

其次是要加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困境的教育。 一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还相对落后, 科技水平还不高, 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 这就直接导致我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量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生态治理效果差等现实生态问题。 二是我国公民文明化程度还不高, 不能理性地认识生产和消费、生态保护和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 这就要求青少年要从自身做起,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在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中追求幸福生活;此外, 要让青少年将保护生态环境的现实意义和自身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有效地结合起来, 激发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意识, 进而在实际生活中将生态保护需要内化为生态责任意识。

4.2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 优化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教育环境

积极开发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动性, 是培育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关键。

首先, 教育要增加生态责任意识教育资源的投入, 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和实践的平台, 培育青少年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主要包括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种途经。 在理论教育方面, 学校要重视发挥学校创新、传播和传承文化功能, 通过编写相关生态文明教育教材、开设专门的教学课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数字平台, 以及开展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力争实现生态文明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在实践教育方面, 学校要积极实行实践战略, 即与相关部门展开合作, 在社会上广泛建立生态责任教育实践基地, 在实践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践行生态责任的乐趣和意义。

其次, 增加社会教育资源投入, 普及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教育。 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教育, 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生态责任意识教育的普遍性而单独开展, “系统的、全民的生态文明教育, 是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手段, 是协调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有效路径”。 一是要在主流媒体中开辟宣传和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题模块。 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 占领新型媒体信息大众化传播的“制高点”。 可以组织建立专门的“绿色网站”, 对保护生态的先进个人和团体进行宣传, 也要对破坏环境的案例进行曝光。 三是要平衡资源投入, 加强对农村等领域青少年的教育力度。 农村青少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要抓住当代农村青少年知识层次高、信息接受快的特征, 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 在对农村青少年开展农业科技教育的过程中, 增设专门的生态环境知识教育内容, 使农业科技有效地运用于农村生态建设之中。

4.3 加强社会制度建设, 为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培育提供制度保障

当今社会复杂多样、瞬息万变、充满诱惑, 这对广大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自我约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这就要求国家应当不断加强和完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以制度规范青少年的生态责任思想和行为, 以“约束”促“觉悟”, 从而达到培育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目的。

首先, 国家应对全国各个地区进行全面的生态环境评估和监测, 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要, 对各地区环境指标进行量化规定, 切实将绿色“GDP”战略落到实处, 并建立对各级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责制度, 出台针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相应的处罚机制。 另外, 国家还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对青少年创业项目中的环保、节能、治污等项目以及在此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进典型, 给予重奖和扶持。

其次, 建立健全生态法律法规体系, 使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 制定生态法律法规, 是在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背景下的应然举措。 一方面, 相关生态法律法规的制定势必将生态文明建设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 足以显示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另一方面, 在对全社会进行法律宣传和教育的过程中, 青少年作为受众群体, 必然会在学习中逐步强化生态法律意识, 而生态法律意识的养成, 又有助于生态责任意识的形成。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还需要付出很多艰辛的努力, 但是我们青少年不怕风雨, 坚持着我们的“中国梦”, 有朝一日必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摘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本质上是一种“责任文明”, 只有全民族上下具有高度的生态责任意识, 才能在处理人与资源、环境、生态等关系的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青少年不仅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 而且是整个社会“生态责任”思潮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加强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的培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生态责任意识,现状,培育

参考文献

[1]杨英姿.“人类本性”的生态蕴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界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0 (12) :14-1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9.

[3]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5) 190-19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83, 56.

[5]熊礼杭.青少年学生现代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J].中国青少年研究, 2007 (9) :77.

家庭-青少年责任教育的摇篮 篇3

一、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青少年責任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在人际交往中观察、模仿他人的责任行为的学习过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经常接触、观察、模仿的对象,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深,父母的责任感会通过生活小事、点点滴滴地传送给孩子。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长自身的问题,孩子不成器,往往反映出家教存在问题。因此,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提高家长自身的责任素质是对孩子责任教育的前提

二、教育孩子关心家人、爱护家人,激发孩子的责任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经验是可以“记忆储存,加工整理,提取迁移内化的”,在对孩子的情感教育过程中,有部分家长已注意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家庭教育,他们开始积极利用亲子活动所激起的情感传递情绪,感染影响孩子在感情上对责任观念的认同。引发他们处于情动感受状态,并使他们在原来的责任情景中积累的责任经验迁移内化到新的情景中去。因此要让孩子有“被需要付出劳动或关怀”的感觉,通常有弟弟、妹妹的孩子比较有责任感,因为弟弟、妹妹需要他们的照顾和保护,或者由于弟弟妹妹的存在,父母需要他们分担更多的家务,这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三、给孩子尽责的机会

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过程是创设责任环境,并促使孩子反复学习,反复实践的过程,也是其亲身体验、感受自己行为及其结果所带来的喜怒哀乐的过程。家长应将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提供给孩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设计工作岗位,创造责任情境,激发责任愿望,促进责任行为的产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未达学龄的时期,从心理上看来,是养成习惯的时期,也是树立人格的基础时期。若此时不加注意,不加良好的教育,听任自流,等他长大起来,就不容易教育了。”[1]

四、要教育孩子走出依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陈鹤琴先生说:“照杜威的思想,我们人的思想,平时无故不会发作的,思想发作必定在我们遇见新动境,新问题的时候...天下雨是一种新动境,儿童不得不发生思想的,就是怎样可以走到学校呢?不过做母亲的不待他们的思想发生而立刻代他们来解决这个问题,适应这种动境,这种溺爱实在厉害。”[2]。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父母为孩子做好所有的选择,这就使孩子处于很少有责任可背负的情境,包办产生依赖,依赖导致推卸责任,家长应有意识地使孩子在生活中处于自理的境地,如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洗袜子,自己控制起床时间,创造孩子走出依赖的条件。

五、加强与孩子的互动,共同商讨家庭事务

人人都有表现自我价值和参与的欲望,让孩子在共同分担家务,共同商讨家庭事务中体验到责任、快乐和满足,体验到一种价值感。一段时间以来,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鞋子,书包,换下来的衣服随手乱仍,总是每次都要强调放在指定的位置,其他物品也是随手乱放。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我们郑重其是的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共同商讨如何保持家庭卫生,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家庭环境,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保持家庭卫生,创造整洁舒适的家庭环境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在共同商讨的基础上明确了个人的责任,由孩子任总监督,结果,孩子尽职尽责,不仅自己做的好,还监督大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人要能够对自己负责,必须首先学会把握自己的言行,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遇事没有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就不能正确地指导自己的言行,也就不能承担任何责任。因此,我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从不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教育孩子只要是对的就可以坚持到底,教育孩子学会坚持,学会说不,学会拒绝。教育孩子懂得不随波逐流,这也是一种责任,是对人、对事、对自己的责任。例如孩子不想出去玩,碰巧同学来约,是违背本意随同学出去呢还是巧妙拒绝?你可以告诉孩子只要是在正常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违背自己的本意,可委婉的拒绝。这样,在类似的事件中不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七、在惩罚中,提高孩子的责任心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里所说的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不能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比如,对他说你确实很优秀,但是今天这件事,你伤害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办……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有一位母亲,孩子去夏令营,妈妈问,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孩子说都好了,你就别管了,妈妈一看,衣服带得不够,手电没带,就问孩子,那边的气候你知道吗?衣服够不够?晚上活动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孩子答,没问题。这位妈妈就没再说什么,第二天,孩子背着包走了,一星期后,孩子回来,妈妈问,玩得开心不开心?开心。有没有什么麻烦?哎呀,冻死了,没想到山里这么冷。还有呢?晚上活动没有手电很不方便,那怎么办呢?以后得像爸爸一样,出差之前列个单子,好好咨询一下。这个妈妈的方法就是自然惩罚法,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因为孩子冻一点,晚上麻烦一点,没有危险,但经过这一次,他就记住了。

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成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在十几年的学校教育生涯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之大,只有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有担当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以上是我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已为人父母和将为人父母们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一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518.

[2]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一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456.

关于青少年责任的高考作文 篇4

大课间,同学们都在班级里忙碌的打扫,但只有我在若无其事地玩着,我一边哼着歌,一边在班级里走来走去,当同学让我去打扫时,我只是拿起一把扫帚,在地上胡乱的扫了两下,就飞快的跑出了教室,我还听见同学们气愤的抱怨声。

终于到了评出班级卫生分数的时候,当宣布我们班没有得到流动红旗后,同学们先是失望的叹了口气,之后就不约而同地盯着我,在他们盯着我时,我的脸一下变得红彤彤的,同学们严厉的目光好像在责备我没有好好值日,我还隐约听见别人在责备我。我的头渐渐的低了下去,仿佛那时我的头有千斤重,怎么也抬不起来,我那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心想:我要是那时候好好值日就不会这样了。

回到班级里,我就回想起我值日的那一刻,我那时不但不值日,我还给班级添乱。要不是我,我们班就会得到流动红旗了,我越想越愧疚,心里一阵痛苦,好像肚子里充满了苦水。我决定,以后要好好值日,再也不添乱,帮班级得到流动红旗。

当又到我们值日时,同学们就开始叹气,伤心地说:“这次的流动红旗又得不到了。”但我听了这话,像上了发条一样,拿起扫帚,认真打扫,把班级的每个角落都扫了,把班级打扫得干干净净。我看见同学们吃惊的表情,我高兴地笑了笑,说:这是我的责任,我应该认真打扫。最后我们得了流动红旗。我承担了当值日生的责任,这让我成长了许多。

青少年责任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篇5

1、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做事要有责任心,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学会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

2、通过学习《中学生守则》的有关条例,规范学生的行为,使班级学生成为对自己、家庭、他人、集体、国家负责的新时代的好少年。

【活动准备】

1、拍摄校园短片。

2、学生排练节目。

3、准备形状各异的小卡片。

【活动形式】

引用案例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进行讨论并小结。

【活动时间】4月12号

【活动地点】中预(3)班教室

【主 持 人】黄奇伟、张清

【指导教师】张群

【活动流程】

主持人甲:责任心是金。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他的生命就会闪光。

主持人乙:责任心是美。当代人都追求美,追求外表的华丽、漂亮,

却忘掉了心灵美,其实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主持人甲: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灵魂。

主持人乙: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在别人心中就如同一座有高度的山,不可逾越,不可移动。

主持人甲: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世界才更精彩、更迷人!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甲宣读案例:

潘金海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是某局级干部,母亲在机关工作,他是家中的小皇帝。潘金海从小在学校里称王称霸,经常打同学、骂老师、逃学旷课,母亲却对他说:“以后谁惹了你,你就给我打,打不赢就跑,有妈在,你谁也别怕!”有了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权势给他壮胆,潘金海的匪气霸气越来越胜。转眼间,潘金海上中学了,他不好好学习,整天吃喝玩乐,在社会上称霸,几次被公安局拘留,都被父母找关系给保了出来。由于某些公安人员的不负责,他一次次地逃避打击,胆子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一个流氓团伙的头子,被枪决了。 主持人乙: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

主持人乙:对!缺乏责任把他引向不归路呢?你认为到底什么是“责任”呢?

学生:“责任感”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集中表现在日常学习有责任心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

二、《名人名言》集锦:

主持人甲:在读书月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责任感的名言 学生:雷锋说:一个人的责任,就是使别人获得快乐。

学生:朗费鲁说: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和责任。

学生:吴玉章说:人生在世,责任为重,一心向存,决不松劲。 学生: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善于工作,热爱工作,对工作有责任心。 学生:罗曼罗兰说:一个人的责任感越崇高,生活就越纯洁。 学生:高尔基说:人需要责任感,就像瞎子需要明眼一样。

学生:雷锋说: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的责任就是帮助人民解决困难。

学生:培根说:责任好比宝石,它在无数光影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灿烂。 主持人: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争做有责任感的好少年。

布山小学少年宫家校责任书 篇6

责任对象:年级学生:

家长(监护人)

父(母)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是社会、家庭、少年宫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自我控制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弱。少年宫、家庭应加强联系,强化教育,建立防护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制定“家校双边”责任书。具体内容如下:

一、家庭和少年宫密切配合,形成“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安全教育,宣传自救自护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二、双方安全教育和防范的重点是要求学生遵守以下规定:

1.上学、放学路上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车未停稳不上下车,走人行道,过马路走斑马线。不在公路上玩耍、追打。12岁以下的儿童不能骑自行车上学、放学。按时回家,不在路上逗留,不走偏静路回家。

2.遵守校规校纪,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逃学出走,不打人骂人,有病有事向老师请假。体育课、活动课、实验课听从老师指导,严格按老师要求开展活动,不违规,加强自我安全保护。不看不健康的影、视、书、画,坚决反对和禁止赌、毒、邪、黄。

3.校内外不做危险游戏及活动。不打架、斗殴,不逞强斗狠,不乱投掷物体,不舞刀弄棒,不吊树爬树,不猛烈追、跑、推。不在教室内打闹、踢球、游戏。不翻爬围墙、栏杆、篮架、校门,不攀崖跳坎,不玩弹弓。不到危险、僻静处玩耍。

4.防火防触电:不玩火、不玩易燃易爆的物品。不玩电,不碰拉带电设施。防溺水:未经家长允许和陪伴绝不玩水,不私自下塘、下河游泳和洗澡。

三、校内应以班主任为主体,科任教师配合对本班学生安全负责,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做到三勤:勤学(学习安全条例和教育法规),勤清(清查学生人数),勤查(查违反安全规定的人和事)。凡违反以上安全规定的学生,少年宫按规定予以批评和处分。学生不听安全教育违反安全规定,在校内外发生的安全事故一律由学生本人或家长(监护人)承担一切责任。

四、少年宫加强与公安、派出所联系,净化周边社会环境。

五、放学(假)应离校的学生,出校门后出现的一切安全事故由学生和该生家长负责,来校进入校门后按第三条执行。

六、少年宫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执行本协议情况进行检查、总结,保证责任书的有效实施。

七、有效期从签定之日起,学生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参加活动期间均有效。

八、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双方签定后,由少年宫和家长各保存一份。

被监护人(在校学生)签名:

监护人父(母)亲签名:

青少年的食品安全责任书 篇7

一、教化

(一) 教化的概念

1. 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

教育感化。《诗·周南·关雎序》:“美教化, 移风俗。”《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 其止邪也于未形。”

2. 指环境影响。使能从事, 习惯于或适应家内生活。

3. 从中指导传教或做传教工作。

(二) “教化”与“教育”的区别

“教化”与“教育”虽仅一字之差, 但其手段的高明程度却远非教育可比, 它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运用起来, 既有皇帝的宣谕, 又有各级官员耳提面命和行为引导, 还有立功德碑、树牌坊、传播通俗读物等多种形式;既向人们正面灌输道理, 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达事明理, 潜移默化, 其效果要比单纯的教育深刻而又牢固得多。人进行作用于人的全部行为是为教化。

教化是高级动物的人进行到人的形式的、人的行为的进行形式。人类进行的全部行为, 无论这种行为是在什么情况或以什么形式发生, 其本身都对人产生了各自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在人的思想意识的改变, 当人的某一行为在现实中与自然的赋予产生背离的时候, 人就会在人的行为中得到教训, 当人的行为与自然的赋予有了协调的关系时, 人就会在人的行为里得到启发, 只要是人的行为作用于人的本身, 就有人的教化进行。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 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广义上讲,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 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 (或阶级) 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或阶级) 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三) 教育实践

在课堂上, 老师把“责任”“责任心”的基础知识教给学生的过程也就是教化的过程。这就像园工把一粒种子种在土壤里一样, 老师把一些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种子种在学生心灵的土壤里, 在学生心灵里生根、发芽、就会开花、结果, 才会形成较完善的“责任心”思想体系。

我的做法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开展以“播下责任的种子”为题的读书活动。指导各小组分别上网或进图书室查阅资料。结果找到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料: (1) 人是社会的人, 责任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内在需要, 与我们如影相随。 (2) 责任是我们成长的内在需要; (3) 责任产生于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帮助和彼此承诺; (4) 责任有的重如泰山, 有的普通平凡。

(四) 实践体会

在主题班会上, 让各组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通过交流, 全班同学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甚至质疑对抗, 这些概念潜移默化而成为学生有关“责任”和“责任心”的思想观念, 为今后的思想道德发展奠基。相当于为他们的思想道德成长培植了肥沃的土壤。

二、感化

(一) 概念

对心灵施加影响, 扫除迷惑, 安抚创伤, 引导内心的积极力量, 塑造恰当的行为模式, 维护尊严, 让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感:是接受外在的信息。化:是内在的转化。感与化互相作用, 相互影响。用言行感动人, 使之转变。

(二) 教育实践

在这一环节, 我引导学生从图书、电视、网络或者观察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事件、或者班上优秀同学的事迹等, 把这些与“责任”“责任心”的基础知识加以比较, 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办一期“责任就在我身边”专题黑板报, 召开一次“责任就在我身边”主题班会, 在班会上开展三个方面的内容:“交流心得”——谈责任, “演进故事”——讲责任, “辩论质疑”——担责任。辩论活动把班会推向了高潮, 正反双方各持己见、针锋相对, 争持不下。最后由主持人 (我) 综合双方意见, 向着正面引导而达成共识。

(三) 实践体会

这些实践活动, 学生的心灵自然会相互感化, 在青少年纯洁的心灵播下了“责任心”的种子。

三、同化

(一) 概念

同化是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之一。同化 (英文:Assimilation) , 或同化政策在社会学上是指个人或团体, 被融入非原本, 但具有社会支配地位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同化原为生理学概念, 指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社会学借用此概念, 指不同文化单位融合成一个同质文化单位的渐进或缓慢的过程。在同化过程中, 个人或团体因与另一文化团体直接生活在一起, 采纳其态度与价值, 思想的模式, 行动的习惯。概言之, 采纳其一切生活方式, 与之形成共同的文化生活。

(二) “同化”与“异化”的辩证关系

异化:生物学上的异化是指把体内有机物转化为能量, 即代谢的过程。同化指把一些有机物消化吸收供给自己能量。也要注意接收主义与批判主义的灵活运用。学生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接收书本知识 (蚂蚁搬家式的接收) , 也不同于全部拒绝书本知识, 要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实践进行个性化的理解性的吸收 (蜜蜂采蜜式) 。这样得到的一定是真知。

(三) 教育实践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 通过老师、学生、教材、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互动, 最后达成共识 (心灵的共鸣) 的过程也就是同化。就是得到大家的认同了。教育中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 才成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联系。课标对思想品德的定性就有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 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四) 实践结论

让学生在遇到挫折或失败时, 老师要引导他们正确的看待自己, 找准自己的正确位置, 严格要求自己, 承担起自己的每一份责任。老师在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时, 要与他们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所在, 看看自己是不是担当起了应该担当的责任。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 老师要引导矛盾双方互相找自身的责任, 宽容、理解对方的过错, 与《中学生守则》对比, 使之同化而解决矛盾。

四、升化

(一) 概念

升华有多种含义。在物理学中, 升华指物质由于温差太大, 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在语文的解释中, 升华又可以比喻某些事物的精炼和提高, 思想境界的升华等等。此外, 在心理学等领域也可以用到“升华”这个词。人们利用升华的原理, 使科技变得更加发达;文章结尾处升华, 使文章的思想境界得以提高。

(二) 结论

本人认为升华就是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一些细小的行动习惯, 不需要老师监督, 不需要别人指正, 就能习惯性的做得更好。这就达到升化的目的了。这是一个漫长的由理论转化为行动的质的变化过程, 需要老师长期坚持不断向正面引导的过程。同时, 老师也要给自己提出高标准要求, 上课不以致早退, 课前准备要充分, 课堂上不出现 (少出现) 知识性错误, 批改作业要仔细等。因为“言传不如身教”“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把老师本身这部教材与各学科内容、初会实践活动等紧密联系起来, 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责任, 不仅是一种品行, 更是一种美德;不仅是一种道义, 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 更是一种资源。无论你高低贵贱, 也无论你是任何人, 都必须承担责任, 做到言必信, 行必果。让“责任心”这棵小苗永远根植在青少年心中, 并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成长壮大。

青少年的食品安全责任书 篇8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青少年问题;校园暴力

一、社会现象概述

近年来,青少年恶劣事件频频发生。“江西永新女生遭初中生围殴”,“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暴力三分钟,小学女生被扇25巴掌”,“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皮被切除”,“重庆女生被5同学围殴致十级伤残”……想必大家对这些新闻标题都不陌生。在络信息化的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些校园欺凌、少年暴力问题的曝光率、关注率都比较高,往往迅速在舆论的激烈讨论下成为热点问题。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致人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就意味着,未满十四周岁的人,无论犯什么罪都是不负刑事责任的。这些施暴的主人公也往往因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而逍遥法外,这无疑更加重了社会大众与青少年恶劣事件之间的矛盾。在还不能找到弥补刑事责任年龄短板的方法,或是所谓的这些教育、感化不能有效遏止青少年暴力事件的情况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越来越大,也的确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二、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普遍观点

“伤人不忌者罚”自古以来就和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一样符合人们最朴素的价值观,但这并不代表社会大众不能宽容青少年犯错误。青少年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年少轻狂犯下错误也是值得被原谅的,但是青少年真的对杀人、强奸、欺凌这些犯罪行为没有辨认控制能力么?普通老百姓对青少年知法犯法却又不受刑事处罚是不能理解的或者说不可接受的。甚至有的“懂法”少年在违法被抓之后公然叫嚣:“我没有满十四岁,你们不能拿我怎么样。”暴力事件的恶性程度和青少年们轻薄妄为的态度往往在事件披露之后引发民愤。对于这些严重侵害法益、社会危害极大的行为,仅凭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这个犯罪阻却事由,实在难平民愤难堵众口。在多人实施暴力事件的情况下,年龄相仿的人有人因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受到刑罚责难,年龄稍小的却能合法避免处罚,甚至出现主犯无罪,从犯获罪的情况,这些都是普通百姓不能接受的处断结果。社会普通老百姓也希望国家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可是在解决办法难以出台,各种青少年恶劣事件又持续不断发生的情况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这个最简单粗暴有效的办法,成为社会大众的普遍选择和呼吁。

三、专家、学界的看法

青少年暴力事件的频发也引起了法学界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专业法律人对该问题的看法显然理性很多,但也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1.第一种观点认为,现行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合理

首先,自1979年颁布的刑法就确定了“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是绝对无刑事责任人”并沿用至今,现行制度符合我国长期的国情,轻易改动将导致刑法乃至整个法律的变动,可能会导致各种法律的处罚范围扩大,国家权力的扩张可能压缩国民权利,应该谨慎看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感性用事可能造成严重的后续问题。

其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待少年犯罪应该教育、感化、挽救,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现行刑法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就比较合适,继续扩大打击面,让仍可改造教化的青少年带上罪犯的帽子,对青少年的现时的改造和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单纯诉诸刑法,不考虑犯罪主体的特殊性是武断的,刑法的目的本来就不在于惩罚。

再者,社会、家庭、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是有责任的,让年级尚幼的青少年单独承担刑罚,是否是在逃避责任?离异家庭、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和教育本身就极可能是有缺陷的,部分家庭教育方式也是存在问题的,溺爱、严苛、忽视,这些都可能导致青少年身心出现问题,然后走向歧途。学校也是存在问题的,在教育以成绩为准则,升学为目的成为普遍显现的今天,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被打上“坏学生”、“成绩差”等等标签,成绩优秀的同学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加之学校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的缺失,也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社会同样难辞其咎。社会普法、教育活动不够频繁,或者本身就没能深入人心,接二连三的恶性事件未受处罚又没有社会的正确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违法乱纪的青少年增勇添胆。

2.第二种观点认为,现行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不合时宜,需要改革

第一,刑法规定14、16周岁两个层次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出于保护青少年的目的,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本身就必然导致对青少年犯罪的纵容,甚至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我们需要明白保护、宽容不是放任、纵容,既要做到保护也要做到教化、挽救。从《刑法》第十七条来看,对待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犯罪又不处罚的,应当责令家长教育,必要时由政府收容教养。但是事实上,这些家长责令教育真的起到了教化、挽救作用么?政府收容教养的又有几个?从犯罪不断低龄化的事实就足以说明仅凭这些措施是不够的。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再出于保护青少年的目的适当减轻、从轻、免除处罚,或许更适应保护法益的需要,也能真正有效避免青少年误入歧途。就算被判处了刑罚,也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狱、出台相应的教育措施、撤销青少年犯罪前科等补救措施,既惩治犯罪教化青少年,还能避免所谓对青少年不利的影响。

第二,从新修订的《民法总则草案》来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0岁降低到6岁。这足以说明年龄制度不合适是可以改变的,也侧面反映了明现在的孩子比起85年制定《民法通则》时在心理、智力、知识面等方面都要进步很多。1979年,制定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时,那个时候网络不发达、科技不够先进、民风也比较淳朴,青少年对法律的认识程度、辨认控制能力远不及当今的青少年,他们也往往比较易于改造、教化。时过境迁,现行刑事责任制度在犯罪低龄化的紧迫现实下备受拷问。刑法专门保护的对象,还和以前一样么?这值得我们思考。

第三,社会法学派,强调法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同时强调社会对法律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多数社会法学学者一直将青少年犯罪的责任归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环境。这些因素不是没有,但是一味的把责任归于社会,归于家庭、学校是否科学?难道16岁、20岁的人犯罪了就没有社会、家庭、情感的原因了?笔者认为这是极不正确的一种价值导向,无疑是在告诉所有青年错都在别人身上,我没有错。如果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是源于这样的理论,是一定站不住脚的,最多算得上是一个次要的原因。既然只是一个次要原因,那么夸大社会责任来掩盖青少年自身出现的问题本身就言过其实了。承担刑事责任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根据时代的变化、青少年犯罪问题频频发生的客观事实和青少年心智早熟的主观现实来看,一些法学学者认为有必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第四,青少年人犯罪的对象往往也是青少年,是他们的同龄人甚至更年幼的人,如果说刑法制定刑事责任年龄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那么放任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去侵犯其他青少年的法益,是我们想看到的么?符合刑法最初的原则么?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既能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又能切实保护更多少年儿童的利益,不得不说是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

四、古今中外的立法给我们的启示

刑事责任年龄早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就已经产生,西周的“三赦之法”:“一曰弱幼,二曰老耄,三约蠢愚”。这三类人中的弱幼就是指的年幼无知的少年儿童,他们犯罪应当赦免。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源远流长,它的存在必然是合理的,但是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历朝历代都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除秦朝以身高为刑事责任承担的标准,各朝各代都规定了刑事责任年龄,但是严格说来,没有哪个朝代真正确立了完全免除刑事责任的制度。一般都有规定类似“缘坐应配没者不用此律”的条文,即连坐受罚的不适用刑事责任年龄规定或者犯谋反、谋大逆等重罪时往往也不适用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这也说明刑事年龄制度的确应该根据国情和时代发展做出一定的调整,尤其是青少年暴力犯罪情况恶劣的情况下。

从国外的一些国家来看,荷兰是12岁以下的儿童不负刑事责任,12~16岁的青少年依据未成年人刑法来审判。葡萄牙7~14岁就可负相对刑事责任。美国各州有所不同,有10岁、12岁追究相应责任的。这些都告诉我们,低于14岁负刑事责任是有先例的,是有国外经验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大多数国家仍然是以14、16周岁为节点的。因此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改革还是需要充分的思考和论证。

五、结语

青少年恶劣事件在近年来屡有报道,许多言行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殴打、侮辱、扒衣服、砍人……社会不愿意看到也不想相信这些耸人听闻的事件是花样年华的青少年们干出来的,但是事实就是如此,犯罪低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法律要保护未成年人,尤其是青少年儿童,但是保护不是在法律的庇护下肆意妄为,不是对青少年犯罪事件置若罔闻。在当前的形势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或许才是明智之举。

作者简介:

青少年的食品安全责任书 篇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好少年》。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让它滋润;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恩,很多很多!同学们,你们呢?我想也应如此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吧!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高尚品德,更是一份责任。

作为学生的我们,最要感恩的就是学校了。学校给了我们一个人生成长的大舞台: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以及多媒体设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窗明几净的图书阅览室,为我们提供了畅游知识的海洋;平坦美丽的大操场,为我们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好去处,还有电脑室、远程教室、宽敞明亮的饭厅、整洁温馨的寝室等等,无不是学校对我们奉献出无私的爱!

同学们,请你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扪心自问:“我感恩学校了吗?我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了吗?难道就用这一幕幕的不和谐因素去感恩学校吗?”,在我看来,对学校最好的感恩就是要爱护、维护和保护学校的公共设施,改掉那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当你用双手把教室里的桌椅摆放整齐时,你会看到一双双赞许的目光鼓励着你!当你

弯下腰捡起地上的垃圾时,你会看到不远处有更多得人也像你一样弯下了腰„„

我们还应该感恩我们的老师。在学校,老师是我们成长的领路人,是我们的朋友,老师尊重、理解和爱护我们,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终身,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教我们学会做人,教我孝敬父母!在老师的教育下,我们变得更爱学习,更守纪律,更讲文明,知道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了!更让父母高兴的是,胆小害羞的我一天天长大了!课堂上我们能大声回答问题,下课时和小朋友快乐地做游戏。

感谢老师,感谢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学校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欢声笑语,让我的心灵愈加阳光。亲爱的老师,感谢您陪同我一起长大,感谢您包容我的缺点和错误,让我在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本领!此外,同学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同伴,同学间应该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战胜困难与挫折,共同品尝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我们应该感谢天天与我们相伴的同学。

在家里,作为孩子的我们,还要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从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多了一项繁重的负担,那就是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一天天抚养我们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们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们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就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

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至少,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用良好的成绩去报答父母。而不是让父母整天为我们操心。

青少年的食品安全责任书 篇10

我是一个热爱跳舞的女生,学习舞蹈让我快乐,让我爱美,也教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新学期刚开始,老师宣布有一个舞蹈比赛要进行选拔,主题是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一周年,我终于通过层层筛选如愿以偿地选上了。

我的兴奋劲还没过去,就发现训练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和轻松。每周有三个晚上都要赶到少年宫参加从六点到九点的排练,写作业和吃饭的时间都很紧张,就更别提和小伙伴们尽情地玩耍了。舞蹈动作也非常复杂,节奏快,变化多,让人感觉枯燥,提不起兴趣。排练的时候还不能穿舞蹈鞋,要光着脚,练习久了脚磨得痛死了。此时的我真有了几分后悔,心想,我要是当初没被选上该多好啊!正当我想打退堂鼓的时候,一场电影改变了我的想法。

那天晚上,一个舞蹈队形反复几遍都没练好,有些同学还在嬉戏打闹,声音也越来越大。老师停止了训练,说让我们看电影,我们高兴极了,心想:太好了,老师终于大发慈悲了。电影开始了,老师给我们播放了《鸡毛信》和《小英雄王二小》,海娃的处境揪着我们的心,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的镜头让我们不忍直视,嘻嘻哈哈的我们再也闹不起来了,笑不起来了。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我们这个舞蹈讲述的是像王二小、海娃这样的儿童团的孩子为八路军送水的故事,你们能从中体会到他们的勇敢、机智和吃苦耐劳精神吗?你们所处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你们比他们幸运和幸福得多,却不懂得珍惜,不专心、不用心,将来能为祖国和社会做什么呢?”一席话说得大家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沉默不语。我也被深深地触动了,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训练,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参加比赛,为祖**亲七十一周年华诞献礼!“老师,我们回舞蹈室继续练吧!”我站起来说。“对,回去继续练!”同学们纷纷说道。

青少年的食品安全责任书 篇11

【关键词】偶像崇拜;娱乐明星;媒体;青少年;社会责任感

EnhancedSocialResponsibility ofStarEntertainment GuideTheHealthyDevelopmentofTeenagers

Cao Baoyuan

【Abstract】When learning the children are obsessed with some StarEntertainments, the parents should find a right moment to talk properly with them in order to find out who are the idols and the reason why the stars are adored.And then parents can collect som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stars,such as how to behave by learning from pain experience,how to strive for their achievement,how to overcome setbacks as well as their hard-working ,their blood,sweat and tears after stage and their public spirit for children to learn.By this,parents can exchange ideas in a common topic with their children.Then a deep mutual respect an understanding will develo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The children also accept parents’ advice naturally.

【Key words】Idolatry;StarEntertainment;Media;Young people;Social Responsibility

1.青少年追星现状分析

“偶像”是近几年来刚刚出现却飞速蹿红的一个词汇。在这个文化速成、信息交杂的社会环境中,各类偶像崇拜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处于青春发育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在这个大环境的熏陶下也整日倔强而又自负地标榜着自以为是的“偶像”。大多数青少年都有自己独特的偶像,其中有部分青少年还拥有多个偶像,其偶像大多数是娱乐明星、体育明星,允许他人和自己有不同的偶像崇拜,但不允许任何人对自己的偶像有丝毫不敬。

火爆的明星演唱会现场、人山人海的才艺展示舞台、震耳欲聋的呐喊欢呼声、房间里满贴的明星海报、刻意模仿偶像的穿着打扮、为了见偶像一面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付出惨重代价仍执迷不悟……近几年来青少年由于追星而付出生命的悲剧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足以看出偶像的一言一行对青少年的诱惑和威慑有多深重!于是,如何引导青少年摆正偶像崇拜的位置、把追星化为动力健康成长已成为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甚为担忧的问题。

2.可行性调研分析

面对青少年追星追到废寝忘食甚至耽误学业的地步,家长和老师为了纠正颇费心思,由苦口婆心劝说转变为言辞恐吓再到打压制止仍无补于事,反而使自己完全置于青少年的对立面上,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既然家长和老师呕心沥血地教育远不及偶像的一个动作影响来的深,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打破长久以来教育界和娱乐圈“井水不犯河水”、甚至在某些方面相互对立的局面,提高娱乐明星的社会责任感,让偶像教育走进课堂,化偶像崇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动力?

笔者就以上论题对西宁市两所中学及网络上共70名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7.5岁。男生21名,其中4人无偶像,6人崇拜体育明星,9人崇拜娱乐明星,1人崇拜历史人物,1人崇拜自己的父亲,文体明星偶像崇拜比例达71.4%;女生49名,其中5人无偶像,43人崇拜娱乐明星,1人崇拜历史人物,娱乐明星偶像崇拜比例达87.8%。在70名调查对象中,拥有偶像崇拜的为61人,比例达87.1%,其中12人拥有多个偶像,比例达17.1%。以下是调查结果及分析,见表1。

仔细探究,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并非完全如家长和老师所担忧的肤浅、任性、无思想、无品味。由以上调查数据分析,除了偶像的技艺、能力让其佩服、痴迷以外,意志坚强、不怕困难、勇于克服挫折以及品行好、有爱心、热心公益事业等原因也成为青少年关注、膜拜的重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利用偶像的力量引导青少年积极、健康成长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3.增强娱乐明星与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崇拜与拥戴的最直接的后续行为就是效仿。在社会各界有关当今的青少年“自私、自我、不懂得体谅别人”的评判越来越强烈时,从以上调查数据中我们却能很惊讶地发现:青少年对自己偶像的负面行为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体谅!足以看出偶像在青少年心目中有着不可撼动的位置。因而,减少偶像的负面消息对青少年是非辨别能力的影响也变得尤为迫切。

近些年来,由于演艺事业的发展、新闻传播业的繁荣和竞争,造成了媒体行为的太过“势利”,太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了吸引公众,大量充斥着明星隐私、走光的消息、“娱记”现象、虚夸炒作现象、假新闻现象也被搬上银幕,其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同时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对是非的判定和对世界的认知,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极大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称,如果一名电影明星吸烟的话,年轻的影迷们也跟着吸烟的可能性会高出3倍。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地区发言人哈萨朗•潘迪表示:“电影明星对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他们吸烟的话,很多人都会跟着学。”

偶像明星引领着青少年的时尚。偶像一句温柔的提醒也许就会影响“粉丝”的一生。因此杜绝娱乐、媒体的不良行为,提高艺人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利用艺人的力量来纠正一些青少年的行为偏差具有重要意义。艺人的社会影响离不开媒体这个重要的载体,在增强艺人的正面影响力的同时,媒体不应只关注明星台上的光鲜,多播出一些有关明星背后的艰苦奋斗、克服挫折的故事、成长过程中的感人经历、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等,以及励志方面的影视节目。实现娱乐明星与媒体共同携手,以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己任,承担起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大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并且此内容也已经引起了娱乐界部分人士的重视。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媒体把目光转移到明星台下的艰苦奋斗、公益事业等以激励追捧者。

例如,由SMG创办的明星慈善综艺节目《闪电星感动》,多位明星零报酬出席,不仅体现了更高层面的艺术追求,而且起到了唤醒公众爱心、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慈善事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1]

4.家长和老师的协助

伴随着娱乐偶像崇拜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化,与家长、老师之间的“代沟”也成为一个青少年嘴边的高频词汇。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成长经历不同,家长和孩子在思想上有着迥然差异,沟通交流存在着较大障碍,许多家长为孩子的教育煞费苦心却收效甚微。

理解和尊重是沟通的前提。首先家长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评判,对孩子的追星问题若一味制止,只会让孩子在心里嘲笑家长落伍,拉开与家长的距离,甚至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越来越对抗,倒不如来个因势利导:看见孩子痴迷某个明星,家长应静下心来找机会和孩子好好聊聊,弄清楚孩子对偶像崇拜的原因,主动搜索一些关于这个明星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料,如奋斗历程、台下付出的心血汗水、面对挫折如何克服以及他们的敬业精神、热心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内容让孩子学习,不但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借机教育孩子,而且和孩子有了共同语言,家长的建议孩子自然也乐于接受。当家长去理解孩子的时候,孩子反过来也会理解家长,愿意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时家长再耐心细致地加以疏导,告诉孩子崇拜明星不能只看他们的外表,要学习他们内在的品质和人格力量,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固然可钦可佩,但是他们在台下所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踏实的作风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最值得学习的。 

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榜样人物,比如为孩子提供一些科技英杰、商界娇子、艺术大师、政坛领袖的传记和报道,使孩子扩大眼界,纠正追星的“偏食”现象。[2]

此外,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也应适当改变观念,不能一味的将学生的偶像崇拜问题完全置于教育的对立面上,对学生的海报、CD没收、销毁,而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偶像。例如召开此方面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搜集明星的资料、踊跃发言,客观看待明星的成就和行为,从而摆正偶像在学习生活中的位置,化追星为学习的动力。还可以将偶像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将体育明星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顽强意志、良好的作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授课内容,有利于青少年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培养刻苦、拼搏、协作、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学会公平待人、互相帮助和团结友爱。[3]

5.结语

百年教育是大计,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增强媒体、娱乐明星的社会责任感,媒体、娱乐明星、家长、老师联手扛起青少年教育的大旗,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用真正富有人格魅力的文化给予青少年以理性的启迪和感性的教育,最终让正面的、健康的“偶像”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有合适自然的位置,同时让其尽快摆脱对偶像的信仰依赖,以偶像为动力,树立奋斗目标,努力实现自我,成为学习生活中令别人仰慕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吴为忠.为明星搭建展示健康形象的平台[N].天天新报,2009-3-2

[2] 王东华. 个案系列中国家长教子书 4 亲自互动篇 [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1

青少年的食品安全责任书 篇12

1 信息安全及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安全主要涉及信息传输的安全、信息存储的安全和对网络传输信息内容的审计三个方面[1]。信息安全范围很广,从国家政治军事等机密信息安全,到避免个人信息泄露、防范商业秘密泄露、防范青少年浏览不良信息等方面,它与国家和个人的安危息息相关。

信息安全意识是指在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以及对信息安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安全意识、知识、能力、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

2 青少年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

在网络时代电脑和智能手机已成为必要工具。2015年6月7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了《2015年青少年上网安全分析报告—案例篇》,详细描述了青少年易受骗的十大案例,包括虚假中奖消息、网上兼职诈骗、游戏交易诈骗、二手交易诈骗、虚假购物诈骗、兑奖缴费诈骗以及兑奖盗号诈骗等[2]。通过调查周围青少年利用网络的方式和习惯,总结出如表1所示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诈骗电话和诈骗短信现在很普遍,青少年由于社会经验少,对诈骗电话和短信等甄别不足,很容易就会上当受骗。

3 提高青少年信息安全意识的措施

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增强青少年自我防范意识,已成为现今教育的当务之急。

3.1 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营造良好环境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营造好的网络环境。学校可以开展安全学习讨论会,让学生就“上网安全”“诈骗短信”“电脑病毒”等一系列社会现象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来进行讨论。学生上网时需要有老师或家长监控,控制学生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时间,禁止访问不良网址。

3.2 积极引导,防止沉迷于虚拟世界

要让青少年意识到,网上的东西是虚幻的,如果有人伪装,是很难识别真伪的。在网上不应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不能轻易和陌生人见面。如果上网,主要以玩益智类小游戏为主。这些一方面靠学生自身判断,另一方面,还需要学校、家长等不断监督,提高学生自律能力。

3.3 提高辨真去伪和自我保护能力

互联网时代已到来,青少年完全远离网络不太现实,堵不如疏。要教育青少年,对于辨别不出真伪的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可向老师和家长问询。学校要在计算机或信息课堂,教会青少年利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来防毒,教会学生清理自己的上网记录。特别是在使用公共电脑时,不要采用密码存储、账户托管、自动登录等方式,以免被其他人利用。

3.4 加强青少年信息安全知识和素养的培养

重视中学信息课程的教学。信息安全教育需制定目标,确定内容,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有如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操作实践、角色扮演、宣传教育等多种方法,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学生只有掌握知识和原理,才能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同时保护好自身安全。

4 结语

网络环境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模式。信息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对青少年特别要加强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教育需要法律化、制度化,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培养青少年辨别信息的能力,强化青少年信息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有效保护青少年安全。

参考文献

[1]奚鸿良.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J].科教导刊,2013(6):83.

[2]未来网.网络安全周青少年日360发布青少年网络诈骗十大案例[EB/OL].(2015—09-22)[2016—07—15].http://news.k618.cn/dj/201506/t20150607_6008355.html.

上一篇:届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教师思想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