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对策

2024-07-26

养护对策(共12篇)

养护对策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企业都得到快速发展, 运输业也随着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运输业一般的运输方式有公路、铁路、船运、空运等, 其中公路运输在运输业中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公路运输质量的好坏对运输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路基做为公路的基础,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公路的载荷程度, 对于公路质量的好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 做好路基的养护, 对于提高公路运输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公路路基的养护内容, 有明确的要求, 作为养护机构与人员, 要严格按规范要求加强日常维护保养, 确保路面密实, 载荷能力符合要求, 同时, 要保证排水性能良好, 避免大暴雨来临时, 大量的积水给交通运输带来拥堵或其他不良影响。严格地说, 公路路基的组成不是单一的, 是由多种公路设施组成的。城市道路的路基表面多为全部覆盖, 包括人行道面绿带、分车带和排水暗沟。未全部覆盖的路基由路肩、边坡、护坡、挡土墙、排水明沟、截水沟等部位组成。对于公路路基养护, 主要按以下几个方面标准进行:一是保证路肩密实, 横坡适宜, 无积水或其他堆积物, 确保边缘平整;二是确保边坡平整、坚实、稳定;三是保证护坡与挡土墙完好, 泄水孔通畅;四是确保排水明沟与截水沟等排水设施完好与通畅, 保证路面无积水, 沟内无阻塞物, 坡度适宜, 利于排水;五是对于翻浆路段应及时处理或抢修, 避免由此给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公路路基养护的内容较多, 标准也严格, 但是要认识到公路路基养护的重要性, 重视路基养护, 对于养护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给出相应对策, 对于公路路基的质量和公路质量的控制都很有价值。

1 公路工程路基养护基本要求

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是保障路面平整度和强度的重要条件, 要保证公路工程路劲强度和稳定性, 不但要优化施工设计、控制好施工质量, 还要做好路基养护, 路基的养护应满足以下三项基本要求: (1) 保障路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 保障路基具有良好的刚度、强度; (3) 保障路基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

公路工程路基的养护包括对路基各个组成部分 (包括路肩、边坡、排水系统、防护物) 的日常养护。

2 公路工程路基日常养护对策

2.1 对路肩结构的养护

公路的路肩虽然不承受太大的压力, 但由于路面中间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路肩间接地会承受一些剪切力。正确合理的对路肩进行保护, 能够有效的防止路面不受损伤, 因为公路上行车时有时会遇到一些突发的问题, 这时如果不能驶出公路, 那么就得临时停在路肩上, 这样不至于影响交通, 这就要求路肩的质量要保证。再有就是路肩通常都会设置一些排水口, 只有很好的保养, 才能保证雨季时水会通过路肩上的排水口正常流走, 降低路面的积水量, 排除公路行车的安全隐患。

2.2 对边坡结构的养护

边坡是在路的两侧堆砌的具有一定角度的斜坡, 这样做可以使路面更加的牢固耐用, 保护路面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路边坡面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一定要选择是有丰富经验的施工单位进行设计, 施工时一定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后续的保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路边坡度的养护一定要细致, 一定要做好日常检查工作, 制定好详细的检查计划, 加大巡查力度, 发现问题, 及时整改。边坡的养护, 要结合路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 比如在路边坡的周围是否有水流经过、是否有防风树林或者其他的植被等, 这些外界因素都要考虑, 在实际中这些因素都会对边坡造成影响。

在石质路堑边坡的养护过程中, 对边坡坡面岩石、边坡危岩和浮石的养护要着重进行, 养护时可采取抹面、喷浆、勾缝、锚固等措施处理这些问题。此外, 土质路堑边坡的养护要根据其特殊的地质条件, 可使用种草、栽灌木丛、篱格填石、投放石片笼等手段抑制缺口、冲沟、沉陷等现象的发生。

2.3 对排水工程的养护

做好路面的排水对整个路面养护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设计路面的排水时要对路面的周围情况和所处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 取样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排水计划, 绘制出排水管道图纸。施工和后续的检查时一定要确保排水系统能够顺利的排水, 一旦发现有水路堵塞的地方, 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雨季的检查更是重要的, 如果做不好排水的养护工作, 就会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质量以及路面的交通情况。

2.4 对防护工程的养护

2.4.1 坡面防护工程养护

(1) 植物防护即在坡面种草、植树、铺草皮以达到防护作用, 广泛适用于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边坡, 植物防护操作简单、效果理想, 能够显著地减缓水流, 起到固结坡面土层的作用; (2) 坡面的处理, 软质的岩石和破碎岩石很容易被风化, 路堑边坡因此被破坏, 在运用植树防护受到条件限制的情况下, 可以运用抹面、喷浆、勾缝、灌浆和嵌补等方式处理, 确保路基质量的稳定性; (3) 护面墙, 该墙适用于边坡较陡的路况, 在比较容易引起风化的路堑边坡上设置, 一般不承受墙体后土体的侧压力, 所防护的岩面边坡应无滑动或滑坍现象发生, 路堑应符合于边坡稳定的要求。

2.4.2 有关冲刷防护工程养护

水流对路基或者是路面的冲刷力是非常大的, 采用合理的方法阻止水流的冲刷可以更好的保护路面或者是桥梁, 延长路或者桥梁的使用寿命。对路面的防护主要是采取对路的两侧坡面进行加固, 可以在路的两侧面用石头堆砌, 再用水泥进行勾缝, 这样就可以加固坡面, 有效防止水流冲刷。还有就是可以将冲刷路面的河流进行分流, 以减轻水流的冲击力。一些地方还在路的两侧种上树木, 用来抵御水流的冲击。

2.4.3 关于挡土墙的养护

挡土墙的日常养护措施有保持日常养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检查, 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北方冰冻严重的地区要高度重视对冰冻融化后墙身及基础的检查, 同时, 还要检查冰冻前所实施的防护措施所产生的效果, 此外, 在气候异常, 地震、重型车辆通过后, 要进行详细的检查, 如果发现裂缝、断缝、倾斜、鼓肚、滑动、下沉、表面风化、泻水孔堵塞、墙后积水等诸多问题, 要及时分析发生的原因, 对其情况的变化要随时观察,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并对工作情况做出详细的记录, 以便作为技术档案备查。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筑行业也得到飞速发展, 国家对于建筑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重视, 公路建设也得到重视, 公路质量的好坏, 与公路路基质量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在机械化日益发展的今天, 如何做好公路路基的养护, 保证路基质量安全, 对于公路建设科技工作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必须不断的钻研, 结合公路建设实际情况, 做好路基养护工作, 以保证交通运输安全。

摘要:公路路基养护对于公路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提高路基养护要求, 按标准实施养护, 对于公路交通运输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 且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文章主要分析了公路路基养护的基本要求, 并简单分析了日常养护对策, 希望与同行业工作学者共勉。

关键词:公路工程,养护要求,日常养护,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志宏.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的有效养护策略[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2, (10) :34.

[2]张国儒.高速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J].交通世界 (建养机械) , 2009, (6) :104-105.

养护对策 篇2

发展公路养护企业的对策

一、现状及成因 (一)事企分离不彻底,后遗症多,影响了企业发展 公路养护企业基本上是在公路管理部门原有的养护队、养护段基础上成立的经济实体.近年来,许多地方根据事企分离的要求,对公路养护企业进行脱钩改制.但由于各地的政策不一致,经济状况不同,除极少数企业改制后得到发展外,部分企业因劳资、社会保障、国有资产处置等原因职工上访等事件不断发生,企业正常工作难以开展,大多数公路养护企业由于人员性质、工资、改制成本无法到位等原因,只是表面上实行了事企分离,独立核算,实际上仍隶属于公路管理部门.因此在人员性质、劳资管理、人员使用等方面,养护企业与管理部门之间混用、兼职屡见不鲜,甚至一些养护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都由公路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在资金和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上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带来企业与管理部门之间、相关人员之间职责不清、责任不明,严重制约了公路养护企业的发展.

作 者:徐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公路管理处 刊 名:当代经济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CONOMICS 年,卷(期):2005 “”(13) 分类号:F2 关键词: 

浅析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全民推进交通管理的方针下,新建了大量的高等级交通公路,提高了我国的公路密集率。然而,随着公路的扩建和大力修建,随之而来的公路养护问题呼之欲出。高等级的公路需要高水平的公路养护,现代化的养护也就是机械化养护,是高水平公路养护的重要基石。使用机械设备养护公路,可以快速的完成公路养护的工作量,还可以推进公路养护工艺的改造和提升养护技能,并确保公路交通有一个畅通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在现实中如何使用和管理好公路管理机械,以及解决在公路养护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事项了。

1.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现状

1.1投入过低,设备更新缓慢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机械管理部门都处于公路养护的从属地位,是公路养护的辅助机构。机械使用单位并不关心养护工作的质量,忽略对养护机械的更新,甚至是减少在公路养护机械方面的资金投入,导致机械设备陈旧,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满足不了机械化养护的需求,也到不到安全生产的标准。

1.2设备使用率低下

因为机械养护公路的投入成本太高,导致基层公路养护部门对使用机械化设备望而生畏。并且,机械使用的高费用使得不发达地区的公路养护单位拒绝接受使用机械设备来养护公路,反而是继续采用传统的人工劳作的方式。再者,由于公路养护作业量的有限性,使得公路养护机械利用率非常低。

1.3管理人员职业水平普遍低下

政府公路部门的资金有限,限制了养护部门的机械化水平。管理层方面对机械化养护公路意识淡薄,对机械管理工作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并且,进行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的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而是其他岗位人员在空闲时间内进行兼职管理,这类人员往往不具备专业的操作能力和执业资格,只凭借着自己以往的一些经验来进行具体操作,这样往往忽视了在机械方面的技术要求,只使用而不维护,阻碍了机械使用性能的充分发挥。

1.4机械设备配置不合理和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公路养护具有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分散且流动性强等特征,使得公路养护机械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掌握每个机械设备的具体运行状况和分布情况,对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修理、保护、运作、核算也无法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管理模式。并且,受管理人员的主观意愿影响,机械设备的配备往往呈现出单一、设施不齐的状况,缺乏完整成套的机械设备。

2.公路养护机械管理对策

2.1加大投入,保持设备的更新

保持设备的及时更新,最主要的就是保证投入充足的资金。如果仅仅只依靠政府拨款这一资金量少、下拨时间长的传统集资方法,是跟不上养护机械设备推陈出新的步伐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政府拨款的基础上开创出新的集资方法,探寻多种集资方法和渠道,筹集到充足的资金,及时地更新公路养护机械设备。

2.2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機械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与机械管理的水平是直接挂钩的。各种养护机械设备广泛地运用于公路的养护中,因此也要求机械管理人员具有多样化的操作技能。养护机械产品的成本较高,如果有操作不当,直接导致的损失非常大,并且也将阻碍公路养护的日常工作。为了避免此问题,应该严格提高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门槛,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现有的机械管理人员进行积极的培训,扩充机械管理人员的知识面,提高其操作技能,从而形成一个人人知、个个会的优秀工作团队,进而发挥出机械设备的作用,使机械设备管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2.3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建立完善的机械管理监督机制

首先,要改变过去统一购配的机械管理方式,建立起一个“谁投资、谁治理,谁使用、谁获益”的新管理模式。机械养护管理组织一定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统一为分散,实行‘自给自足,自管自立’的管理模式,最终使养护机械的调用、维修和管理达到高效状态,从而避免机械闲置、机械管理不完善的问题,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

2.4转变观念,强化理论

及时更新公路养护机械设备,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配置合理的机械设备,建立完善的机械管理监督机制,这些方面都需要公路养护管理人员从思想意识上有所转变,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实科学合理的新型管理模式,推进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的新进程。

3.结束语

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的规范化、规制化、合理化不仅有利于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养护工作的质量、效益和速度,进而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管理水平,将公路养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陶言军.分析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的难点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6)

[2]唐桦林.浅析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现状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4,(2)

养护对策 篇4

通过对公路养护材料的质量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 我们了解到, 导致公路养护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基本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对公路养护材料的采购工作缺乏规范化管理, 养护公路材料质量没有把好采购关。

第二, 材料管理不严格, 养护材料随意堆放, 材料变质问题经常出现, 进而对公路养护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 对公路养护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存在欠缺, 从事质量检验的工作人员马虎大意, 缺乏工作责任感, 导致劣质材料进入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现场。

第四, 对公路路基施工所采用的土质材料欠缺必要的土壤成分分析, 采用不符合公路路基施工建筑标准的土壤作为路基施工基本材料, 将严重影响公路路基的坚固性与稳定性。

第五, 受其他内外在因素的影响, 同样容易导致公路养护材料质量出现问题。

2 对公路养护材料所具有的基本性质以及材料质量检测项目内容

公路养护材料的基本性质可以划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物理学性质三种。材料所具有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指材料的密度、材料堆积密度、材料的孔隙率以及材料的密实度等基本属性。而养护材料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指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公路养护材料的物理学性质主要包括养护材料的强度、硬度以及养护材料的塑性等基本内容。

若想确保公路养护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就必须确保公路养护材料的质量, 保障公路养护材料质量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物理学性质符合公路养护施工的基本要求。为确保公路养护材料的质量, 需要对各种常用养护材料 (水泥、砂石、石油沥青、回填土、粉煤灰等) 质量进行项目检测。通常状况下材料必检项目所包括的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 对水泥以及胶砂的强度进行检测, 同时需要对二者的安定性、初凝及终凝时间进行化验分析。

第二, 对砂石材料所进行的质量检测需要对砂石进行筛选分析, 对砂石材料的含泥量与泥块含量进行检验, 根据公路养护施工对砂石材料的基本要求, 必要的情况下, 需要对砂石的密度、硬度、紧密度以及堆积密度进行化验分析。

第三, 对回填土料多进行的检测工作主要针对回填土料的液液限、塑限、塑指以及回填土料的最大干密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测, 并对回填涂料的膨胀率、胀缩总率等内容经过检验加以确定。

第四, 粉煤灰是公路养护中一种非常普遍的应用材料, 对粉煤灰所进行的检验工作主要针对粉煤灰的细度、烧失量以及需水量等基本内容进行化验分析。

3 对公路养护材料进行质量控制所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公路养护材料的质量事关公路养护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水平, 为此在公路养护工作开咱之前, 必须确保公路养护材料的质量, 对公路养护材料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通常情况下我国公路养护部门对养护材料所进行的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入手:

首先, 按施工计划合施工方法要求, 组织各种材料进场, 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并准备好防雨覆盖设施, 特别是防止水泥受潮变质。对工程主要材料按部颁《公路工程试验规程》进行室内试验, 及时出具试验报告, 坚持做到用数据说话。

其次, 针对材料或半成品构件, 订货前要取得供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 进行采样试验, 验证其质量可靠性。

最后, 应在材料仓库、现场材料堆入处均设立标示牌, 写明品种、产地、规格、检验状态, 严格按“三检制”妨行, 工作程序认真妨行IS9000标准, 使原材料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 并做到可追溯性。根据公路工程质量要求, 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使用, 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安装, 及时提出工程质量的隐患和预防措施要求。

4 路青路面的初期养护

4.1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初期养护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必须充分压实, 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 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纵、横向的施工接缝是路面的薄弱点, 尤其应加强妆期养护, 铲高补低, 烙平压实, 消灭缝空隙, 保持平整密实。

4.2 入式路面的初期养护

开放交通初期, 应控制车速不超过20km/h, 直至路面完全成型。应设专人指挥交通或设锥形交通路标, 按先边后中控制车辆行驶, 达到全面碾压。应随时将行车驱散的嵌缝料回扫, 布匀、压实, 以形成平整密实的上封层。撒初期养护料时, 应顺行车方向少撒、勤撒、薄撒、撒匀;撒料宜在当天最高气温时进行, 同时控制行车的碾压。乳化沥青路面由于初期稳定性差, 压实后的路面应做好初期保养, 设专人管理, 封闭交通26h;在未破乳成形的路段上, 严禁一切车辆、人、畜通过;开放交通初期, 应控制车速不超过20km/h, 并不得制动和调头。当有损坏时, 应及时修理。

5 对沥青路面实施日常养护工作

保持路面平整、横坡适度, 线形顺直、路容整洁、排水良好。加强巡路检查, 掌握路面情况, 随时排除有损路面的各种因素, 发现路面初期病害, 应及早修理。禁止各种车和其他铁轮车直接在路上行驶。

6 对沥青路面采取季节性养护措施进行路面质量养护

在春季, 应做好沥青路面裂缝的灌封处理, 并及时快速修补坑槽、松散和翻浆等病害。

在夏季, 气温较高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的有利季节, 应抓住高温期处治泛油、铲除拥包、波浪, 及时修补冬寒、春雨期临时修补的破损, 恢复路面使用质量。

在秋季, 由高温逐步降温, 适时做好冬季病害的预防性修理, 如裂缝灌封修理, 冻胀松脆的修补坑槽和乳化沥青衡浆封层等。

在冬季, 继续做好冬季病害的防治, 做好防雪、防冰、防滑、疏阻、抢险及养护材料采备等工作。

7 总结

通过多年的公路养护工作实践, 我们对公路养护材料对公路养护工作的质量与效果所产生的基本影响, 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正确认识, 也充分的认识到了养护材料质量对公路养护工作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在开展公路养护工作时,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及实施质量检测工作, 对养护材料的质量进行化验研究, 确保养护材料符合公路养护工作对养护材料的质量标准。同时针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 必须对导致沥青路面出现破损的主要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与了解, 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 对沥青路面实施养护, 同时针对沥青路面养护在一年四季中要针对沥青路面的不同状态,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实施差别养护, 以此确保沥青路面养护工作的绩效。

参考文献

[1]刘尧, 刘传让.公路的养护与管理[J].安徽科技, 2005, (05) .[1]刘尧, 刘传让.公路的养护与管理[J].安徽科技, 2005, (05) .

[2]姚富江, 武建良.浅谈公路养护材料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5, (04) .[2]姚富江, 武建良.浅谈公路养护材料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5, (04)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对策 篇5

摘 要: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类型、原因分析入手,从养护技术和养护管理两方面对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强调了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路面养护对策选择是路面养护的关键技术之一,决定着养护措施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分析过程体现了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法的思想,并采用路面养护专家系统来辅助决策。最后针对主要的路面破损形式提出了路面养护的对策及建议提出了养护与维修的对策及建议,把现有预防性养护措施归结为裂缝填封、局部缺陷修补、表面封层和薄层罩面4类通过适用性分析总结形成了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对策集合。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养护管理;预防性养护。

一 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各种养护技术也必须的跟上,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目的:“经常保护公路公共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恢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养护工作一般分为两种:预防性养护和修复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工作旨在保护路面并减小路面质量下降速度,修复性养护工作旨在修复特定的路面破坏或损坏区域。及时的预防性养护能延缓在交通与环境施加的荷载作用下路面损坏的时间。延迟养护与延期养护增加了缺陷数量、增大了严重程度,以致在改建时修补费用增加。不断地推迟养护与完善修复措施,缩短罩面与改建之间的时间间隔,因而显著增加路,预防性养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简单概括为:在适当的路段、合理的时机对路面采取经济有效的养护措施本文首先对现有常用预防性养护的措施进行分类,分析各种养护措施的技术特点、适用条件以及期望得到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等,最终形成概念清晰的预防性养护对策,制定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决策框架,解决路段选定和养护措施的选择问题。

二 沥青路面典型病害记起原因

沥青路面的损坏所表现出的形态和特征是多种多样的,这是因为促使路面出现损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损坏的形态、特征和因素,可将路面的损坏形式分为裂缝、变形、表面损坏三大类。

(1)裂缝:横向裂缝为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裂缝起初大多出现在路面两侧的硬路肩,逐渐发展而贯通全路幅。贯通裂缝沿路面大致呈均匀分布。横向裂缝通常不是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的,而是由于低温收缩或半刚性基层收缩产生的。冬季低温冻缩是诱发横向裂缝的重要因素。纵向裂缝为与路面中线大致平行的裂缝。大多出现在半填半挖路基或路面加宽处。其原因是由于压实度不够,高填方路段路基土滑移,路基或基层出现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纵向裂缝。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不好,也会出现纵向裂缝。

(2)车辙:即路面表面沿轮迹的纵向凹陷。车辙严重是高速公路病害不同于一般公路的一个显著特点。沥青路面上的车辙,除了影响行车舒适性外,还对交通安全有直接影响。

(3)松散:即集料和沥青逐渐脱开并散失。松散可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但由于行车的作用,一般轮迹带处比较严重。产生松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合料中沥青含量偏低。沥青与集料粘附性差,或是由于沥青的老化,水的浸入也是产生松散的主要原因。

(4)坑槽:即路面上出现的坑洞,是龟裂、松散等其它损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由于表面水从这些损坏处浸入,停留在基层表面上,在车载反复作用下动水冲刷基层的细料并逐渐形成灰浆,使沥青面层与基层脱开,灰浆被车载挤压,通过面层裂缝或面层混合料中的空隙挤到表面,使沥青面层产生网裂,一些碎裂的小块面层或基层材料被车轮带走而逐步形成坑洞,并不断的扩大。

(5)沉陷:即路面表面的局部不均匀凹陷。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路基土压实度不够,导致路面在横向和纵向产生不均匀沉陷和严重的纵向开裂,同时由于路基压实度差导致路基强度显著降低和路面承载能力不足而产生路面早期损坏现象。

(6)磨光:即路面在行车作用下集料棱角被磨成圆滑或平滑状。路面表面纹理丧失,路面抗滑能力下降。路面磨光,是由于路面抗滑层集料组成设计和采用集料抗磨性能差所造成。

三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对策

根据病害、缺陷类型的不同和损害程度的大小,分析产生路面病害的原因,综合考虑各类沥青路面的使用周期及综合评价结果,确定采用不同的养护维修措施,具体分为:预防性养护、矫正性养护、路面大中修和路面改善。对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坑槽、松散、变形等常见病害应针对病害的产生原因,并根据路面的结构类型、维修季节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及时进行处治。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包含了多种具体的养护技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大体上归结为裂缝填封、局部缺陷修补、表面封层和薄层。破损类型 损坏程度 外观描述

裂 轻 初期龟裂、缝细、无散落、裂区无变形,块度20~50cm

龟裂 中 裂块明显,缝较宽,无或轻散落或轻度变形,块度大于20 cm

重 裂块破碎,缝宽,散落重、变形明显,块度小于20 cm

不规则裂缝 轻 缝细,不散落或轻微散落,块度大(>100 cm)

重 缝宽,散落,块度小(50~100 cm)

纵裂 轻 缝壁无散落或轻微散落,无或少支缝,缝宽小于25 mm

重 缝壁散落重,支缝多,缝宽大于5 mm

型 横裂 轻 缝壁无散落或轻微散落,无或少支缝,缝宽小于25 mm

重 缝壁散落重,支缝多,缝宽大于5 mm

(1)以裂缝为主的沥青面层破坏。根据FWD检测结果来判断该路段没有丧失结构承载力 ,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展,行车荷载、环境等因素在裂缝处会逐步引起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损失。而对于仅行车道产生裂缝现象处,有延伸扩展到超车道的趋势,这些路段有待进一步加强跟踪观测。另外,对路面裂缝严重处,建议可以先用优质的灌缝材料进行灌浆处理,再采用聚酯玻纤布贴缝或满铺,然后加铺一定厚度的薄层沥青混凝土罩面层。

对裂缝施工工艺要求有:a)对于小于13 mm宽的裂缝需使用一种装有碳钢切缝刀的 旋转式开槽机,尽可能按切割段的裂缝尺寸并对准中线切割出均匀的正、长方形凹槽。b)裂缝清理:待填裂缝切缝后,需采用高压气体喷射设备进行清理,该设备须配备能够有效清除空气中杂物的油滤,并可输出清洁干燥的、连续的、高容量的高气压气流的空气,每条裂缝周边和裂缝槽至少进行2遍高压喷气流清理。第1遍清除裂缝杂物时喷气棒嘴应把持在距离裂缝不少于5 cm的位置;第2遍距离可以较远些,以便清除裂缝中和裂缝周边的所有松散颗粒和杂物。c)裂缝填封:填封材料在清缝工序完成后应立即灌注,填封材料需在具有双层保温层,间接导热加热的锅炉内搅拌融化,该材料通过沥青泵输送出来,灌注在清理过的槽口内,灌注时要自下而上充分填满,应避免在填料下部产生气穴,每条裂缝的灌注工作是连续的。如出现未充分填封的裂缝须再次进行填封处理,如出现轻微龟裂可采用橡胶抹平板来摊铺填封材料,这些区域可在填封材料灌注完成后在表面撒沙子或细骨料。对于集网状裂缝、坑塘和车辙为一体,平整度下降的沥青面层破坏,应分台阶挖除病害范围内的沥青路面结构层或按一个车道挖除沥青路面层,检查路面基层的状况。若基层完好,在洒布封层后,铺筑8 cm AC-25 I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6 cm AC-20 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和4 cm AK-13 A沥青抗滑面层,恢复至路表面。

(2)以车辙为主的沥青面层变形的破坏。通常江苏省对高速公路车辙超10mm~15mm的路段进行养护维修。针对这种病害形式,目前京沪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主要采取现场热再生处理后加铺新的表面层,或者微表处的修复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修复车辙的效果不是很显著,在修复1~2年后,又出现新的路面病害。故除了应用这两种方法外,将研究应用一种新的车辙修补方法,即先用热沥青混合料填补车辙,再加铺超薄罩面层。超薄表面层沥青混合料对于修补车辙有很好的效果,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3)对于表面磨的破坏。沥青路面面封层材料可以是单独的沥青或其他封层剂,也可以是沥青与集料组成的混合料表面封层可以用来复原或延缓表层沥青材料的老化,防止集料的散失;恢复路面的抗滑能力,密封表面的微小裂缝,防止水渗入路面结构层,提高路面行车能力一目前常用的表面封层技术主要包括雾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和石屑封层等薄层沥青混凝土罩面是介于“传统磨耗层”与“厚表面处治”之间的一种处治技术法国是国际上采用薄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代表性国家,但是路网中约30%的道路使用薄层罩面养护,薄层罩面可以有效防止下渗水的破坏,有效地降低路面噪音,减少水雾,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在一定范围内校正表面缺陷,提高路面平整度薄层罩面结构分为表面磨耗层和豁结防水层2个部分表面抗滑磨耗层能够恢复路面的表面功能,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改善路面的平整度。豁结防水层能够保证薄层罩面与原路面结合紧密,防止雨水下渗,适度延缓旧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发展、随意性,技术上很难确定一个固定的养护周期,只能根据路面的实际状况随机安排养护计划,但是这些养护措施的实施却是发挥后期各类预防性养护措施作用的基础。把裂缝填封和局部缺陷修补定义为不确定性实施措施,把表面封层和薄层罩面定义为确定性实施措施。

四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对策

1)及时养护。许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经常出现一些小坑洞,特别是雨季过后,往往许多高速公路不及时补小洞,等到小洞变成大洞之后才补,造成养护资金的浪费。因此在养护管理时要加强日常巡视,及时进行日常性养护,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管理系统。

2)当沥青路面刚出现病害时,应及时考虑预防性养护,从而防止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加速损坏。许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3~5 a就出现大中修,因此高速公路养护部门每年应根据路用品质将预防性养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考虑,重视预防性养护,提高路用品质。

3)提高养护工程质量。养护工程质量太差,很多修补重铺沥青混凝土往往在使用不到1 a就重新出现了新病害。因此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要采用正规的监理队伍和施工队伍,并加强现场质量管理,特别是原材料和配合比、现场摊铺、压实的质量控制。

4)加强超载治理。众所周知,超载重载运输对道路的损坏十分严重,是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病害的“头号杀手”,但目前公安、公路管理部门对超载运输治理不力,许多查到了,也仅罚款了事,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超载治理仍是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5)路面养护对策的选择养护技术可分为三类:预防性养护、改正性养护和紧急养护。改正性养护是指在路面已经出现各种病害的时候采取的相应的养护措施,平时对泛油、较大的车辙、较宽的裂缝等进行的处治就属于改正性养护的范围。紧急养护是指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的养护。预防性养护主要是针对结构性较好的路面,防止路面病害的进一步恶化,减小各种路面病害对路面性能的影响,或者防止路面病害的发生。但是,基本上无助于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增强。当前,对使用中路面的养护、维修有多种不同的技术与方法可用,其处治范围也较广,涵盖了从局部处治到全路面处治的不同等级, 具体措施可见下表:

处理类型 裂缝处治类 表面处治类 其他

处理措施 裂缝填充

裂缝密封 雾封层

稀浆封层

微表处

碎石封层 薄层罩面等

五 结论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正处于起步阶段,应加强路面养护管理,特别应重视预防性养护工作。结合我国的需要,尽快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路面养护专家决策系统,是公路养护领域的一大新课题,也是促进我国沥青路面养护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沥青路面养护我们应该:

(1)把现有预防性养护措施归结为裂缝填封、局部缺陷修补、表面封层和薄层罩面4类。路面局部缺陷修补和裂缝填封的实施完全体现在日常养护活动中,没有固定的养护周期;表面封层和薄层罩面技术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周期性。

(2)根据各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技术特点,总结形成了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对策集合。随着养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护决策集合应该是开放性的,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3)所建立的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框架初步解决了预防性养护体系中路段的选定和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择问题,但给出的决策结果只是说明在某一年以前的所有时间都可以采取预防性养护,而确定最佳养护时机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决策方法,参考文献:

[1]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黎明亮.公路养护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程珊珊•沥青路面养护专家系统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2006•

[5]刘黎萍,孙立军•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的寿命周期费用分析[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02, 10

浅析市政路桥的养护管理与对策 篇6

摘要:路桥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路桥养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管理范围的扩大、设施类型的增多、桥梁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路桥养护和管理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路桥养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养护管理对策。

关键词:路桥工程;养护管理;对策

一、公路桥梁养护现状

(一)路桥养护体制存在的问题

1、路桥养护管理工作缺乏骨干队伍

某些管养部门业务庞杂,人员超编,却未能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化养护队伍,如一支精干的机动化桥梁巡检小分队。少数部门为了经济利益,不再按时按量的进行桥梁检查。养护管理大环境不顺: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自解放以来,经历了几次下放和收回,公路养护段时分时合,历经沧桑。但目前,各省市间养护管理体制不统一,某些省、市、区内的管理体制亦不统一;某些地区机构重叠、各自为政、权责不明,有省公路管理局,有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厅、局下的分支机构有公司,有处,有中心,有站;地域化养护管理阻碍了养护工程市场化;“条块结合”之弊,即某些养护部门人事、财政权不够统一;政、事、企不分。

2.路桥养护管理环境比较差

我国路桥在不断下放、收回中,各个地区的道路养护管理体系不统一,部分路桥单位的内部制度存在差异。除此之外,路桥管理部门中规章制度不完善,权力、责任不明确,无法促使路桥养护管理朝市场化方向发展。

(二)路桥养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路桥养护制度是保证路桥养护管理工作良好发展的基础,但是,在部分路桥养护管理机构中,相关制度不明确且不完善,对于技术范畴理解程度过于片面,并且在现行的路桥养护管理工作中,没有对各种养护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导致路桥养护管理工作技术作用不明显。因此,在路桥养护管理工作中,要将传统体制中的弊端割除,并根据当地路桥发展现状,积极做好养护工作。

(三)路桥养护资源存在的问题

1、桥梁养护行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一些养护者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不成比例,或是理论缺乏,或是动手能力較差,有时甚至从其它行业里拉人凑数;很多养护工人未经或缺乏正规培训,技能单一;管理人才的数量更是微乎其微。桥梁养护人员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由于收入不高,养护行业往往留不住人才,特别是那些优秀的养护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

2、养护资金问题

桥梁养护资金严重缺乏,远不足以完成所有桥梁的维修加固需要;待养任务和到位资金不成比例,往往造成了某些养护任务的一拖再拖;特别要指出:养护资

金有限,却不时会遭到挪用。某项工程资金链出现缺口时,通常首先想到的就是截留养护经费;某些历史条件下,因管理手段落后、决策不合理做出的一些主观判断,致使好钢未能用于刀刃之上,部分桥梁养护资金未能发挥救火作用。

二、加强路桥养护与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对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和养护人员的培训

随着道路桥梁构造系统愈来愈复杂,道路桥梁管理使用信息化、数字化的需求也持续提升,养护管理人员的素质也要持续提升。增强道路桥梁管理养护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道路桥梁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相对复杂的建筑物,做好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一定要增强对各级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经过技术培训提升对桥梁养护管理的了解水平,掌握道路桥梁检验维修和病害解决的一些基本办法。常常组织人才培训,对专职人员实施技术培训。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桥梁档案

桥梁档案是桥梁的历史足迹。公路竣工验收后,管理单位应及时要求建设单位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还要与建设单位技术人员一起,按照相关资料,对所有桥梁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检查。需要提供的竣工资料包括:每座桥的原设计、变更设计、竣工图纸、隐蔽工程图片和检测资料以及桥下河流的水文计算等。对桥梁的检查,应按照桥梁定期检查的要求进行,检查结果交管理单位留存。管理单位要按照桥梁管理系统的要求采集桥梁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建立数据库,输入计算机立档保存,这可为以后桥梁的维护提供资料支持。

(三)加大桥梁维修加固费的投入

为保证桥梁的正常运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每年的年度养护工作计划中,应该安排一定经费保证桥梁检查、维修及加固工作,保证桥梁养护与维修加固资金的合理与充足使用。同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目标与措施,从而促进桥梁改建、维修与加固工作。国家投资重点倾斜以及集资渠道的多元化,将为我国公路桥梁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四)加强路桥检查

为了保证路桥养护工作的质量,需加强路桥检查。路桥养护管理人员要对路桥进行巡查,密切关注路桥的实际情况,并且每日进行一次养护巡查,积极做好巡查记录。另外,路桥养护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路桥进行检查,首先,在路桥养护管理过程中,要由路桥工程师对检查结果进程分析,并且检查之后填写检查记录表;其次,在检查过程中,要拍摄路桥总体照片,积极填写路桥检查数据表,积极提交检查报告;最后,要实行专业检查,对路桥损害程度以及改造程度进行分析。

(五)全面落实危桥改造的措施

在检查后,发现的存在符合《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桥梁技术评定标准中四类危桥状态的桥梁均系危桥。主要包括桥梁重要部件出现严重的功能性病害,且有继续扩展现象,关键部位的部分材料强度达到极限,出现部分钢筋断裂,砼压碎或压杆失稳变形的破损现象,变形大于规范值,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能达到平时交通安全通行的要求,以及承载能力比设计降低 25% 以上的类型。这些桥梁必须尽快实施加固、维修和改造,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对于桥梁改造工程,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引入竞争机制,应当实行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严格质量管理,把好材料质量关,加大工程建设中的监理力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桥梁建设质量,减少使用期间的后顾之忧。

三、结语

随着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公路网也四通八达,通车里程大幅增长,大型桥梁隧道的建设水平、科技含量逐步迈入世界前列,公路的经济作用日益突显。随之而来对桥梁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交通管养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提高安全意识,全面贯彻执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在公路建设的全面发展进程中,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超亚.路桥工程养护管理工作要点 [J].技术与市场,2013(11):19

[2]杨磊,程健.浅谈路桥建设、养护与管理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191.

干线公路养护现状及其对策 篇7

1 干线公路养护工作的特点

干线公路从通行状况, 重视程度, 建设标准等方面都与普通的道路有所差异, 保养方式也必然不同。从养护方面来说, 有下列特点:

1.1 养护实施的强制性

在我国, 干线道路有国家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所以,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支持着社会其他工作的进程, 因此受到多方重视, 对于其使用、服务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保养工作也是支援道路建设的一项内容, 如果出现问题, 涉及的方面很多, 纠纷程度也较大, 因此绝对应从前期消除这种损害发生的可能性, 如若不然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大面积的拥堵, 导致多方面人员的生命财产损失, 后果难以估量, 因此要切实加强道路保护。

1.2 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干线公路保养所涉及的方面众多, 主要有公路、桥体、隧道等等, 保护的方面包括道路的畅通, 周围的美化环境, 保证周围器械的完整可靠。这需要设计的专业知识不但包括建筑业本身, 还包括多个层面。这对于人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各个方面专业相互综合才能为公路养护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

1.3 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

因为干线公路所承载的交通量非常之大, 重量也较大, 所以对公路的建设要求非常之高, 从材料的选择, 设备的采用都有高标准。涉及的科技因素也较多, 所以总的来说花费巨大, 这一切的目的都是取得道路工作能够长治久安, 通畅交通。对于这两点来说, 投入的巨大也是非常必要的, 必将换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回报。而对于道路维护人员的素质方面的要求也很高, 一方面要加强技术保证, 另一方面态度和责任心要有保证。

1.4 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干线道路一定要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平, 更要具备必要的管理水平, 好的管理促进新的方式方法的应用, 原料和设备向着更高标准方向发展。具体到各个工作就是对于修理原料的优化、加强道路弹性和裂纹修护、定期检查道路状态、意外伤害后的及时修护、排水和防下渗等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问题中都要重点讨论。对于道路的检查工作, 针对于道路范围较广、道路长度较大的问题, 要及时采用先进设备赶上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加强各种知识的综合应用, 用更高端更准确的工作来换得道路的安全稳定。

2 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2.1 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 一般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在干线公路事业发展初期, 对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顺应干线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 在建立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 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大力培育并开放干线公路养护市场, 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 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市场, 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 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 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干线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 才能完成干线公路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 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 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 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 充分发挥路况评定系统 (CPMS) 、公路桥梁管理系统 (CBMS) 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 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2 养护经费体制对策

将目前交通部门收取的公路养路费、车辆购置附加费、运输管理费、车辆通行费、公路建设基金、公路基础设施增容费等改征燃油税, 按现行收费项目增设税目, 按现行收费标准设计征收率 (额) , 入库级次及收税机关仍按现税种不变。条件已具备, 实行开征燃油税。理由是: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路养路费采取征收燃油附加费的办法。拥有车辆的单位和个人, 在购买燃油时,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燃油附加费。征收燃油附加费的, 不得再征收公路养路费”;这样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而且对规范收费也有好处。费改税:好理解, 多使用多付出。这次改革推进目的有三: (1) 对于消费者, 选择小排量减少私车出行是减负的途径, 同时也就给社会减负 (汽车污染) ; (2) 交通规费使用让社会诟病, 上缴财政 (也会有新的弊端) ; (3) 直接在生产环节提高征税标准, 同时采用价格杠杆限定今后的燃油最高价。养护经费已经是财政全额拨款。对于行业发展, 必需服从于国家和民众利益, 国家只能从最大局考虑, 不可能各个群体都照顾到。而公路养护经费的拨付一定要及时, 否则对于公路养护来说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二级公路收费逐步取消的政策, 将影响干线公路改造升级的进程, 因为财政对公路建设资金的审核拨付程序远比银行严格和繁琐。

2.3 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机械化作业渐渐成为公路保养的倾向性手段, 首先它的作业范围更加广泛, 作业强度更加大, 能够避免人的缺陷因素。道路的养护都要遵循向更快速更高效率的方向进行, 所以机械必须得到重视, 一方面准确度能够得到保证, 另一方面解放了人的操作, 对于机械化也要有一定的追求目标, 一个是追求它的自动程度, 一个追求对于环境保护的效率, 再者要注意它的能耗, 越节能越好, 另外更要考虑寿命, 流畅程度, 杜绝噪声。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公路养护事业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结束语

干线公路的技术要求决定了干线道路的保养的必要性。怎样能将这个工作更进一步推进是监管部门与投资人方面都要注意的一项工作, 能够有一个将公路建设与公路保护齐头发展的意识, 明白保护能够带来的更巨大的利益, 这一切是公路保护工作能够稳定落实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同时, 对于这种工作能够有效运行的各项附属条件应该做好, 维护道路事业稳定前进, 为其它各项工作做好铺垫, 使其最终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最终提高, 并使自身的事业达到一个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春凤, 朱玉杰.对干线公路养护现状及其对策的认识[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05-15.

桥梁病害成因及养护对策 篇8

1 桥梁病害及其机理分析

1.1 桥梁病害的主要形式

钢筋混凝土桥梁的病害主要有裂缝, 混凝土碳化及钢筋锈蚀、剥蚀, 结构构造破坏,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裂缝是钢筋混凝土桥梁中最普遍, 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不产生裂缝的桥梁几乎没有。而且裂缝往往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裂缝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危害程度不一, 严重的裂缝如网裂等将会严重危及桥梁的安全运行。另外裂缝往往也会引起其他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如钢筋锈蚀, 冻融破坏等, 这些病害与裂缝形成恶性循环, 会对桥梁的耐久性产生很大的危害。混凝土碳化及钢筋锈蚀现象在混凝土桥梁中比较普遍。调查表明, 当碳化深度接近或超过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时, 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多已锈蚀。但凡裂缝较多, 混凝土质量较差的桥梁, 其钢筋锈蚀程度也就必然严重, 产生的顺筋裂缝也特别多。剥蚀是从混凝土的外观破坏形态着眼, 对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的混凝土发生蜂窝麻面, 露石, 酥松起皮和剥落等病害的统称。另外在钢筋混凝土桥梁中, 由于结构的关键部位构造不合理, 施工中的问题或年代久远等而引起的结构构造老化, 失稳, 变形过大等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桥梁的安全运行。

1.2 桥梁病害机理分析

1.2.1 超载裂缝

(1) 局压裂缝:

当设计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够或超载使用时, 在承压应力大的部位, 由于出现局部拉应力, 常常导致产生局压裂缝, 甚至会局部压碎。

(2) 弯曲裂缝:

当受拉区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往往出现弯曲裂缝。

(3) 受剪裂缝:

当箍筋适当时, 沿梁端中发生约45°方向相互平行的斜裂纹, 临近破坏时, 斜裂纹发展至梁顶部, 同时沿梁下筋发生斜脚裂纹;当箍筋太密时, 沿梁端腹部发生大于45°方向的短而密的斜裂缝;接近破坏时, 斜裂缝处混凝土酥裂。

1.2.2 混凝土碳化及钢筋锈蚀

混凝土碳化及钢筋锈蚀现象在桥梁中比较普遍。随着钢筋锈蚀的发生, 混凝土开裂, 剥落, 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力就不断丧失, 钢筋截面积就减少, 承载能力下降, 从而降低了结构的安全度, 结构破坏事故就可能发生。

1.2.3 剥蚀

(1) 冻融剥蚀:

是指在水饱和或潮湿状态下, 由于温度正负变化, 结构物中已硬化混凝土空隙水结冻膨胀, 融解松弛, 产生疲劳应力, 造成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剥蚀的破坏现象。冻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效截面积减小, 并诱发钢筋锈蚀, 加速老化过程, 导致结构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下降。

(2) 冲磨和空蚀:

空蚀破坏一般表现为在有水流过的墩台上表面局部位置出现空蚀剥蚀坑, 但其他部位完好, 蚀坑深度有时达几厘米:冲磨剥蚀一般面积较大, 并具一定的连续性。在有冻融破坏的地区, 冲磨和空蚀可能与冻融剥蚀联合作用;冲磨和空蚀破坏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诱发大面积水力冲刷破坏。

(3) 水质剥蚀:

包括硫酸盐侵蚀, 酸类侵蚀和碱类侵蚀。

(4) 风化剥蚀:

这是一种普遍剥蚀现象, 危害不大, 均为轻微剥蚀。

1.2.4 结构构造的破坏

结构构造的破坏主要出现在伸缩缝和支座两个部位。伸缩缝由于设计不当, 材料老化和施工的因素造成接缝处不平, 跳车, 渗漏的现象。支座由于设计不当, 材料老化和施工的因素造成支座偏位至支撑不稳, 垫块压碎, 功能丧失, 甚至引起其他病害。

1.2.5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

这类病害除上述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桥梁墩台的裂缝外, 主要还有翼墙的下沉, 滑动, 开裂, 毛石墩台的贯通缝, 块石松动等。

2 桥梁病害事故的预防与确保桥梁安全耐久性的对策

(1) 从治理超载方面的预防桥梁病害事故发生。

最近交通部等部委联合治理超载已初见成效。但还需要提高全民对超载或偶发性事故引起桥梁垮塌事故的认识, 预防和杜绝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对桥梁的损伤。

(2) 从完善桥梁设计规范等设计方面预防桥梁病害事故。

国外桥梁规范修订的周期在7年左右, 而我国桥梁规范的制订周期为l5年左右。规范严重滞后于生产实践, 造成设计或施工无规范可循的情况。而对于桥梁设计, 一般应严格遵守现行规范及标准, 对运营状态及施工过程各个工况进行严密细致的检算。

(3) 从自然灾害预防方面预防桥梁病害事故发生。

①洪水造成的灾害预防。洪水会对某一地区的桥梁基础冲刷引起数座桥梁毁坏, 而河床受到的冲刷是难以计算准确的。因此, 设计前应尽可能详细地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外, 必要时应作水力学模型实验, 对河床动力作用要计算分析。②地震造成的灾害预防, 目前对地震的预报还处于实验阶段, 而对多震区桥梁的抗震设计又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应综合考虑抗震安全和经济等因素, 制定适宜的设防标准和工艺措施, 预防地震造成的桥梁损害事故发生。

(4) 从养护维修管理方面预防桥梁病害事故发生。

我国现有桥梁大多数已服役运营30年以上, 迫切需要进行维修保养, 甚至加固改造, 迫于维修保养资金短缺, 维修不及时, 加上超载服役, 导致一些桥梁很快就严重损伤和垮塌。因此, 必须重视旧桥的定期检测和维修保养, 对于长大桥梁应加强健康检测, 对于带病服役的病害桥梁要及时改造加固。

(5) 从法制和投资管理体制方面预防桥梁病害事故发生。

我国正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国内多座大型桥梁工程建设已进入市场经济运作。从国内近年来桥梁失事的案例看, 有一部分未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程序和有关法规办事, 勘测设计不规范, 招投标制度不完善, 层层分包, 缺少应有的质量监督和控制等。此外, 建设项目的资金大量流失, 往往造成了工程施工中的低价位和滋生腐败。所以这些无视建设法令法规与管理制度的做法, 难免会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和酝酿工程事故, 必须予以坚决纠正和重视。

3 结语

桥梁养护需求的增加迫切地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桥梁养护理念, 不断地提高桥梁养护技术水平, 不断地改进桥梁养护管理手段和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建立一套高效的, 集桥梁数据管理,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 桥梁剩余寿命预测, 桥梁养护措施决策及桥梁养护资金分配于一体的桥梁养护管理系统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桥梁养护管理水平的一条捷径, 对我国桥梁事业必将产生重要的促进意义。

摘要:文章对桥梁存在的缺陷和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 确定导致缺陷和病害产生的根源, 在研究养护维修措施时, 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可行, 达到养护维修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桥梁病害,养护对策

参考文献

[1]刘真岩.旧桥维修加固施工方法与实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刘自明, 陈开利.桥粱工程养护与维修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桥梁养护管理与对策分析 篇9

1.1桥梁养护管理的要素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 路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也在逐渐壮大, 路桥工程施工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强, 而桥梁作为路桥工程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也在不断进步。桥梁养护是保障交通运输通畅进行的前提基础, 同时也是延长桥梁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桥梁养护管理的要素主要有人员, 进行桥梁养护的工作人员要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 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按时完成养护工作;机械, 桥梁养护的相关设备和仪器都要达到标准要求才可正式使用;材料, 桥梁养护所涉及到的所有材料都要具备相关合格证书;资金, 只有在保障资金充足的情况下, 才能顺利并完好地完成桥梁养护工作;时间, 在正式进行桥梁养护之前, 要预先设定养护流程和时间, 并严格按照此方案进行养护, 保障养护的及时性。

1.2桥梁养护的原理与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桥梁养护也是如此, 要想养护结果达到预期效果, 就要设定养护原理和原则, 并在桥梁养护的过程中严格遵循。

桥梁养护的原理包括:第一, 人本原理, 养护人员是桥梁养护的核心力量, 要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养护意识, 使其认识到桥梁养护的重要性。并依据养护人员的各自优势, 合理分配岗位, 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第二, 系统原理, 桥梁养护工作范围不是固定的, 可能会由于微观或者宏观上的因素, 导致其不断扩大, 进而形成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 通过系统性的管理, 可以促使局部逐步向全局转变, 从而使养护人员易于接受。第三, 动态原理, 在进行桥梁养护的过程中, 由于其出现问题的原因不同,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养护管理方法, 完善养护管理工作, 保障桥梁养护的动态性。

桥梁养护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1) 能级分布原则, 在桥梁养护的实施过程中, 要按层次进行养护, 形成稳定的组织机构, 保障养护人员的岗位与其能力相适应, 恪尽职守, 各尽所能。考察养护人员的工作表现与环境变化, 并据此不断调整各层次的位置。 (2) 效益最佳原则, 这里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桥梁养护要做到二者兼顾, 缺一不可, 以此达到桥梁养护管理效果最佳的目标。

2桥梁养护管理理论对策

2.1桥梁养护集成管理对策

桥梁养护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性工程, 要想做好此项工作, 就要实行养护集成管理, 确保管理的整体性原则、非加和性原则, 以及整分合性原则。桥梁养护要从整体着手, 其并不是单纯的各环节工作的累加, 要通过局部看整体, 促进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进而优化养护的整体质量。桥梁养护管理集成, 包含组织、工序及知识集成等等, 它的实施可以在极大水平上发挥养护人员的职能效果。

2.2桥梁养护全寿命周期对策

一般情况下, 桥梁养护都是在施工完成后开始的, 经过一定时期的使用和运行并产生严重的老化现象后才开始加以养护。在进行桥梁施工时, 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相关构件的可视性及其更换的便利性, 以及其他设施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就会加快桥梁的损坏程度, 不利于养护的顺利进行。另外, 在选择桥梁材料时还要考虑到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施工过程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 进而压缩工期, 否则就会在极大程度上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只有重视桥梁建设, 才能为后期桥梁养护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条件, 从而延长桥梁的使用期限。

3桥梁养护资源管理对策

3.1桥梁养护人力管理对策

养护人员是桥梁养护的核心力量, 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智力人员, 另一种是体力人员。人力资源管理要与桥梁养护部门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合理分析养护岗位职责, 科学使用各类专业人才, 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以此提高他们专业水平以及工作能力。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发养护人员的积极性。

3.2桥梁养护设备管理对策

桥梁养护过程不仅需要人员的参与, 而且还需要设备的支持。设备管理要贯穿于设备的选购、使用及维修等全过程, 包含技术管理以及资源管理。对于技术管理方面, 首先要做好设备的选购、验收、调试、使用、维修、改造, 以及更新等等。而资金管理是指设备的投资和维修费用的管理。设备管理可以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运行, 推动技术改革, 充分发挥设备作用的最大化。

3.3桥梁养护材料管理对策

材料管理在桥梁养护管理中的占有重要地位和意义, 可以起到节约的作用, 保持材料的正常流通, 避免由于积压而出现浪费的现象, 降低桥梁养护成本,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为桥梁养护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资金保障。要想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就要有效控制材料采购、库存管理及使用, 根据养护的实际状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

4桥梁养护质量管理对策

4.1桥梁养护质量体系构建

构建桥梁养护质量体系是提高养护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将其作为工作人员的养护依据, 从而更好地实施质量管理, 有利于桥梁养护质量提升目标的实现。基于此, 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桥梁养护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质量体系, 为提高桥梁养护质量提供规范支持。

4.2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对策

对桥梁养护质量进行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 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 及时纠正不合理行为, 从而保障桥梁养护工作可以正常运行。通常情况下, 桥梁养护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分别是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对策主要是加强养护人员质量意识, 对其进行质量管理和教育培训, 让他们意识到桥梁养护质量控制的现实意义, 培养养护人员的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 完善质量责任, 不断激发养护人员的工作动力。在机械设备方面, 要严格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对于重要的设备, 要指派特定的且具有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在选择养护材料的过程中, 要加大力度对采购、保存、使用等环节进行控制, 做到科学养护。

5桥梁养护安全管理对策

在桥梁养护的整个过程中, 要将安全要素深入人心, 避免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因素而发生安全事故, 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 相关部门要对桥梁养护的所有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使其在工作中不受到伤害, 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做好桥梁养护的安全管理。需要注意的是, 安全控制不仅只体现在事后控制, 在事前及事中阶段也要有所体现, 从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普及, 我国的经济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并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随着工程项目的逐渐增多, 桥梁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施工工艺、类型, 以及桥梁结构都日渐多样化。然而, 桥梁建设在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缺陷题, 其中桥梁养护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乎着交通运输的需求。文章主要针对桥梁养护管理中的主要要素、原则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并分析了桥梁养护的管理理论对策、资源管理对策、质量管理对策, 希望可以为桥梁养护的实践提供帮助和启示, 仅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养护,管理,对策,养护质量,养护资源

参考文献

[1]袁万城, 崔飞, 张启伟.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同济大学学报, 1999 (4) .

[2]张劲泉, 李万恒, 程寿山.公路旧桥承载能力评定方法[C]//全国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交流会文集, 2002.

园林植物养护现状及改善对策 篇10

1 当前园林植物养护的现状

通常情况下, 园林的设计是园林绿地建设的首要内容, 而施工则是设计的继续。对园林植物进行维护和优化的过程就是园林的养护。从我国当前的园林建设情况来看, 园林植物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植物的养护远远比其他的2个环节要更重要一些,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很多园林工作者的认可。但大部分的园林工作者却还是更加重视植物的设计和施工, 对植物的养护关注度还不高, 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园林总的施工成本中, 植物养护成本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少, 仅仅占到了20%左右, 而在养护方面所投入的资金也只有总资金的10%左右,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 园林植物养护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现在在园林植物养护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相关的养护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的地域广阔, 拥有的植物种类也达到了3万多种, 在世界上位居第3名的位置, 这其中大概有2000种的植物是可以用于园林建设的。但是我国的气候差异比较大, 所以很多植物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就算是一个省市也会因为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当然也因为这个特征, 不同地区的园林公司所制定出来的规范也是不一样的, 这样就会让我国的园林市场出现不健康的状态, 混乱无序。我国的园林建设又只是出于初级的发展阶段, 所以相关的植物养护制度也不健全。

1.2 园林植物养护设计存在不合理现象

园林植物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有很多, 具体如下:在这设计的过程中盲目的借鉴别的地方的设计而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或者是只简单的按照设计图进行, 不考虑实际情况, 以至于在后期的植物养护过程中发现方案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现象。还有很多地方盲目的效仿欧美国家的绿化风格, 却不考虑自己城市的气候条件是否满足要求等;园林植物施工质量不好。在园林的绿地中, 施工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包含有生命力的植物, 还要包含相关的设施材料等。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因为对植物材料审核不严格的现象还有发生;设计的不够合理。一般来说园林主要的目的就是净化环境, 但是很多园林设计者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个理念, 而是单单凭借着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设计的, 从而在园林建成后就出现了很多人为破坏的现象。

2 针对园林植物养护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园林植物的养护制度进一步完善

想要解决当前在园林植物养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在整个行业中制定出比较具有权威性的规范, 从宏观的角度来约束园林植物的养护, 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适合当地园林植物养护的参考性规范。但是人们也必须认识到这个规范建立的过程是很漫长的, 需要一步步的来实现;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园林植物的养护中来, 从整体上提升整个行业的素质, 这样就可以减少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发生。最后一定要做到权责分明, 使企业、政府和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的划分, 使市场的不规范现象可以减少。

2.2 设计时要秉承新的发展理念

园林设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给人们的生活中增添自然的色彩, 也是为了美化环境, 给人们提供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既然服务的主体是人, 那么当然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整个园林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要以人为服务的核心, 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 让园林变得更加便利和舒适,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们保护它, 爱护它的意识。在具体的过程中, 要一切以人的需要为核心, 不但要注重园林的美观, 而且还要切实的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 从而为人们创造出一种更加舒适的生活娱乐空间。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园林植物要就是的进行修复, 对于园林中一些不合理的设计, 还需要重新的进行调整, 要避免破坏事件再一次的发生。

3 总结

虽然现如今我国的园林绿化事业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但是在园林植物的养护方面还是存在了不少的问题, 比如说受重视的程度不够、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 想要使园林植物得到更好的养护, 就必须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现存的问题。

摘要:当前我国的园林绿化事业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但是在园林植物养护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而园林植物却是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好园林植物养护现存的问题, 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进行改善。

关键词:园林植物,养护现状,改善对策

参考文献

养护对策 篇11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养护;资金

随着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村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难题,强化公路管理养护是保护和巩固建设成果,降低后续再建设成本的重要举措。目前管理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以制度来保障,同时要确保财政配套资金到位,目前农路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养资金来源不足,后续管养开展举步为艰

资金问题是影响农村公路管护的最大瓶颈。随着道路里程的延伸,管养所需资金越来越多,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的额度也越来越大,但受财力限制,实际到位的配套资金严重不足。同时通村硬化路建成后,经验收合格直接交付村级投入使用。相关政策明确要求农村公路村建村养,但绝大部分村经济状况较差,在化解村级债务,减轻农民负担等大背景下,使得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各级政府财力又有限,在农村公路建设时已经倾其所有,村级“一事一议”政策很难得到落实,出现“事难议、议难成、成难行”的局面,从而很难筹到常年用于通村路管护的专项资金,从而严重影响了公路管养工作的正常开展。

2.日常养护意识淡薄,部分未列入财政预算内管理

首先是宣传措施不到位,管养意识没有深入人心。按照《公路法》、《江苏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村级公路养护主体为村民委员会,但目前还存在指导不及时、督促不到位的问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给农民出行带来了便利,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无限生机。但部分农民为获得更大的种植收益,采用“拱地头、扩地边”的方法占用公路用地,甚至在公路两侧堆积建筑材料,倾倒垃圾,破坏植树,致使每年要增加一定的管护费用。其次是管养意识淡薄。目前相当一部分县、镇还没将村道公路养护管理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部分镇村着管护意识差,存在重建轻养的思想,认为农村通公路和路面硬化后,行路难问题解决了,无需浪费人力财力去养护,从而没真正重视管护工作;同时部分基层财政部门财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部门农路管养没有设置专户进行专款专用,而上级部门的养护配套资金一般是按年终考核打分一次性拨付,而要真正形成日常养护机制,仅依靠上级拨款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随着建设里程的累积,镇村财力更加捉襟见肘,部分镇村以季节性突击及应付检查为主,支付管养费用时采取拆东墙补西墙或者拖欠的而方式,从而呈现出无养护机构,无固定养护人员、无养护经费,无养护机具的“四无”状态。

3.农路管养分级监督管理方式不完善,核算不及时

目前镇村级技术力量薄弱,管护质量难保证,区级交通主管部门由于管理的目标越来越广,也无法全面地从技术、日常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及时专业的培训:一是缺乏专业管护人员。为便于管护及降低成本,大部分镇村聘请本村村民专人管护或临时雇佣,且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均偏低,在养护台帐、小修保养经费台帐均不能按规范程序及时登记核算。二是缺乏专业工程鉴定人员,对于病害路段,需要专业工程师及时鉴定、修理,目前镇级也设有农路办,但仅是一套班子换多套马甲,没有专门设置专业岗位,技术监督管理不能及时跟上,对一些大修工程资金预算也无法及时上报。

二、加强农路管护资金管理的对策

1.多措并举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充足的养护资金是农村公路健康发展的关键,是衡量农村公路管养重视程度的主要指标。目前农村公路养护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奋斗目标,要积极争取财政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公路养护。

(1)政府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真正认识到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意义,积极筹措资金,并将其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2)引导广泛社会资金汇集到农村公路。要深挖农村公路第三产业潜力:形成农村公路沿线企业代养、扶贫挂钩单位出资、个人自愿出资和民间机构集资以及其他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公路养护资金的氛围。

(3)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企业或个人捐助或领养,如试行沿线林木分段承包,以日常达标养护换取确权;知名企业或知名人事道路冠名等方式。

2.科学使用养护资金

(1)对责任领导政绩考核时实行“建设和养护捆绑”。要避免“政绩工程”,形成只建不养的局面,要既提高建设质量,又注重养护,确保公路质量,从而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2)专业养护与日常养护结合。大中修工程要以专业队伍为主,提高实际养护水平和养护质量,避免前修后坏。引导群众参与农路日常养护,提高农民爱路、护路积极性,在降低养护成本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养护工培训。编写简明实用、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农村公路养护手册,对养护工进行辅导培训,推广农村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

3.落实资金,加强资金监管

(1)借鉴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模式。在管养领域开展“七公开”,将养护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向公路沿线乡镇村定期公示,强化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2)制定资金使用办法,加强资金使用情况检查、监督和考核。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监管,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保证专款专用,要制订资金使用办法,进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并主动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定期进行审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结语

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养护,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建养并重,从根本上延长农村公路寿命,实现农村公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养护投资力度,缓解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与农村公路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实现农村公路正常化、规范化养护,发挥农村公路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丽,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的再思考.中国公路

[2]王松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介绍.中国公路

公路路面裂缝成因与养护对策 篇12

关键词: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养护处理

目前, 公路路面中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逐步成了我国公路的主要形式, 但是随着交通通行率及超负荷车辆的不断增加, 再加之当地气候、地形、地质条件的不同影响, 导致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出现, 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这样来看, 切实加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裂缝成因分析

1.1 温度对裂缝的影响。

我们知道, 在公路施工中所采用的混凝土一般是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一旦当外部或内部温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时, 混凝土就会产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内部温度变高发生膨胀, 而此时的外部热量散失而体积收缩, 最终就会出现裂缝。

1.2 沉陷对路面的影响。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的部分沉陷是由于超负荷车辆在行驶中行车道轮迹下陷造成的。这样的问题出现一般来说是最初的路基压实不够, 一旦车辆荷载时就会出现变形开裂。在这期间如果未及时养护处理就会在下陷地方积水, 逐步扩大裂缝。

1.3 设计施工对裂缝的影响。

这几年来由于交通数量的猛增, 在早先设计的时候设计标准就会跟不上, 就会出现路面路基的设计偏差, 使设计标准和实际情况不相符, 导致路面的裂缝。

1.4 原材料质量对裂缝的影响。

原材料是整个施工中最为主要的一个环节, 也就是水泥混凝土的标号。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一般来说, 水泥混凝土的质量与时间和厂家标号有关。不合格的水泥就会导致裂缝产生。

1.5 干缩变形对裂缝的影响。

一般地, 水泥混凝土受外部条件影响, 水分散失快就会出现变形, 这方面的原因是水泥中硅酸二钙、砼的水灰比不匹配造成的。

2 养护对策

一般来说, 在公路建成后, 要不定期地给路面做养护。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是要对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另一方面是对路面出现的各种病害进行修补。

在对其养护时候, 要体现科学性与规范性, 确定养护的措施技术和检测手段。对于路面病害要用适合的材料进行治理;对出现的病害要立即修补处理, 这样会减少路面损害, 还可以节省养护经费。

总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 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除了上面的养护措施之外, 还要具体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第一, 做好对沉陷采取的措施。这个问题应该追溯到在开挖路基时, 要用石灰土对原地基、路基等进行处理加固;对于那些排水不畅引起沉陷的路段应改善排水设施等办法对路面沉陷进行处治。第二, 采取压浆法在施工中的正确使用。在工程施工中, 我们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才能杜绝裂缝的出现。经过多年的施工经验, 现在压浆法还是比较常见的, 它是把水泥净浆压入, 在注浆的时候压力要控制在1.5MPa以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在施工中如果采取这样的施工方法出现了裂缝, 就要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解决。一般地纵向裂缝通常采用压浆处理办法, 将水泥净浆压入, 最好使用普通的硅酸盐水泥, 注浆的压力要控制在1.5 MPa以上。在进行压浆前, 我们要用环氧砂浆对裂缝表面进行有效封堵, 每过15m就预埋一根注浆管, 从一个端头开始, 依次进行注浆, 一直注到相邻的注浆管溢出浆再停止。第三, 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现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种类很多, 而且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要掺加外加剂, 如果掺加了不合格的外加剂, 混凝土就会出现早凝、慢凝等问题, 这就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所以一定要确保混凝土等的配合比, 确保施工的质量。现在以C25混凝土来作为案例分析其配合比, 具体见表1。再有就是要控制好水化热较低、强度较高的水泥, 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选择骨料时应选用粒径适当、级配合理、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含泥量符合规定的砂、石材料。第四, 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在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大于22厘米的时候可采取一次性摊铺。在大于22厘米的时候, 我们可以分二次摊铺。严防振捣不到位或过振;浇捣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模板变形及漏浆, 如果有发生这样的现象就应该立即纠正。同时需要做的还有在混凝土做完后尽快喷洒一层养护剂, 防止早期收缩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当天气异常时, 应采用运输车加盖篷布、施工现场洒水降温等保温措施;并根据混凝土强度增加速度, 尽量早开始锯缝工作。另外, 要确保拌和、运输、摊铺时的有效温度, 尤其注意控制好碾压温度。对于复杂的施工路面一定要尽量采用多台摊铺机械呈阶梯形队列摊铺, 而且采用热接缝。需要注意的是在碾压时尽可能采用初压、复压和终压的步骤, 保证压实度和表面稳定性以及表面平整度。在养生过程中, 注意渠化交通和检测表面弯沉值。

结语

综上所述,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确保在建设管理方面和交通管理方面的总体把握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路面的裂缝。

具体说就是在建设方面要规范好招投标工作, 要真正通过招投标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参与道路建设, 这其中还要做好早工、料、机等方面素的严格把控。在交通管理方面还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同时由政府牵头, 加强源头治理, 用经济杠杆引导区域运输市场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笔者还建议要结合当地道路运输特点, 细化工作措施, 科学地开展交通管理工作, 进行交通管制, 限制重载车通行。

结语

总之, 公路施工人员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及综合素质, 充分认识裂缝产生的危害, 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组成、新工艺新过程的学习了解, 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一起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工程中的重要部位、关键工序、施工措施, 与施工班组研究讨论, 共同努力实现控制质量目标, 有效地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亮举.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J].交通标准化, 2014 (04) .

上一篇:多循环教学模式论文下一篇:灰色模型(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