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条件(共8篇)
养护条件 篇1
1 保证移植树木成活的基本条件
树木移植就是将所需的树木从一个生态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生态环境, 经过一定时间来适应新的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 逐渐恢复长势、发挥效益。要保证移植树木成活, 必须坚持以下基本条件:
1.1 要维系树体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动态平衡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 茎、叶等地上部分所需要的水分、矿物质和养料等都是通过根从地下吸收并输送上来, 而根又得依靠叶的光合作用获得它所需要的有机养料, 所以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平衡关系。“根深叶茂”、“本固枝荣”, 正是说明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存在这种动态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移栽的植株被掘起后, 会丧失大量的吸收根, 并且全部或部分地脱离了原来的土壤环境, 造成植株体内以水分代谢为主的生理平衡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严重时就会威胁到植株的生存。但植株本身具有关闭气孔等减少蒸腾的自动调节能力, 并且在移植后根系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 在适宜条件下能逐渐长出新的根系, 增强吸收能力, 恢复树势得以成活。因而在栽植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和外部条件的作用, 维持和恢复树体以水分代谢为主的平衡是移栽成活的关键。
1.2 要维系植株生态环境的基本平衡
植株从小在一定的环境空间里生长, 就与当地的光、肥、水、热、土壤等环境小气候建立了一种动态平衡, 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和依赖性。所以在树木移栽时, 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 力求在短期内使树木与环境达成新的动态平衡状态。
1.3 要讲究科学真理、严格执行标准
树木移植是专业性技术措施, 对于大树古木在移植前一定要编制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和科学性的专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审批。方案中挖掘土球的大小、栽植的深度等一定要严格执行相应的操作规范。
2 树木移植后征状的诊断
树木种植后经过1~3月的时间, 其枝条、叶片、树皮等都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特征, 我们可通过观察叶片是否变绿、树皮颜色是否发生变化、枝条中的水分是否充足、木质部是否新鲜、根系是否坏死等症状来断定植株是否移植成活, 便于有效管理。
移栽后出现大量的落叶, 如小叶榄仁、鸡冠刺桐等品种表现最为明显, 主要原因是留枝过多, 植物水分供应不上。
叶片发黄, 用手摇动树干后就出现脱落现象, 主要原因是根部土壤中的水分过多。
部分枝叶出现干枯, 挂在树上不脱落, 甚至整株叶片出现萎蔫, 树势逐渐衰弱, 如樟树、小叶榕等品种。主要原因可能是根部积水出现乱根现象, 或种植土回填不密实致使根系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等, 或种植过深抵制根系的呼吸, 或土壤污染严重。
叶片和树皮失绿、无光泽、芽不萌动、新枝出现萎缩等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植株失水。
树皮呈绿色, 叶绿有光泽、芽眼饱满、切口顶端萌发新枝等是正常生长的现象。
3 树木移植后的日常管理
树木栽植以后, 需要良好的养护管理才能保证树木的成活和健康地生长发育, 达到绿化设计的效果。
3.1 水分的补控
俗话说, “活不活在于水, 好不好在于肥”, 水分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树木的成活。新移植树木, 根冠比一般不平衡, 特别是全冠苗。为了维护好树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 在实践中常采用以下方法:
3.1.1 包干。
包前用杀菌剂 (百菌清) 加杀虫剂 (敌杀死) 均匀喷洒树体, 再用此混合液浸湿的草绳从根茎开始向上覆瓦式缠绕到主枝分小枝处, 既保湿又可防树皮腐坏。若外加薄膜还可防止树体水分蒸发过快、浇水过多死亡或受蛀干害虫危害, 又可防止夏天太阳灼伤树皮, 或冬天寒害冻伤树皮。包裹材料应保留1年以上或让其自然脱离。目前, 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 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效果是好的, 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 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 尤其是高温季节, 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会引起高温, 灼伤枝干、嫩芽或隐芽, 对树体造成伤害。
3.1.2 喷水。
树体地上部分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 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 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 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苗木基地多将供水管安装在冠上方, 根据树冠大小安装1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 效果较好, 但较费工费料。在施工现场, 需根据天气状况等决定喷水次数, 多为每天2次, 一般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3.1.3 遮荫。
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 要搭制荫网遮荫, 以降低树体周围的温度, 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进行全冠遮荫, 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cm左右距离, 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 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 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 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 逐步去掉遮荫物。
3.1.4 土壤保湿。
树木定植后, 常环树设鸡窝坑, 以便于浇水, 当灌足第一次定根水后, 即可在堰面覆盖厚约10cm左右的稻草、碎木屑或者松针叶等, 既可防止堰面由于天气干燥的原因形成土膜, 阻碍根部的透气性, 又可减少土面水分蒸发, 降低浇水次数, 这对于干旱季节移植保潮效果更好。但也要定期在树穴不同部位分别取出自地表向下到穴底处的土壤, 察看含水量和土壤状况。如含水量过高, 则翻土晾晒, 必要时加入疏松滤水的基质如沙、草炭土等改良或挖排水沟排水。
3.2 树木的保护
3.2.1 病虫害防治。
新移植树木由于树势损伤过大, 树体抵抗力弱, 刚萌发嫩叶容易遭受病虫害。需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 抓住病虫害易发期, 以预防为主, 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进行防治。
3.2.2 设撑固树。
广东为沿海城市, 属于季风性气候, 常出现狂风暴雨现象, 树木支撑至关重要, 否则树体歪倒破坏土球, 影响成活。现场多采用正三角支撑, 最利于树体稳定, 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左右为好, 并加垫保护层, 以防伤皮, 要经常性地进行检查和加固。
3.3 养分的补充
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新移植大树, 由于吸收根系损伤过多, 养分在新根系长出过程中消耗过多, 加上水分供给不均, 养分不能充分利用, 因此多用输液法在栽植后及时给树体提供营养, 也可采用根外追肥来及时给树体提供养分, 一般半个月左右1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15%的肥液, 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 遇降雨应重喷1次。待根系萌发后, 可进行土壤施肥, 要求薄肥勤施, 慎防伤根。
4 结语
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是新植树木养护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最关键因素, 我们在实践中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时、因地、因树灵活地加以运用, 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摘要: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日益关注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树木移植已成为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中经常性出现树木移植后长势差、成活难等不良现象, 直接影响城市绿化质量, 而且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依据实践经验, 就树木移植保证成活的基本条件、移植后是否能成活的简易诊断和日常养护等内容与同行进行探讨。
关键词:树木移植,成活,条件,诊断,养护
养护条件 篇2
D.0.1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2.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3. 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4. 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D.0.2 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
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
D.0.3 同条件自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及相应的试件强度代表值,宜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
1. 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与不宜大于60d;
2.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确定后,乘折算系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为1.10,也可根据当地的试验统计结果作适当调整。
浅谈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 篇3
(1)留置方式不对,自行随意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没有经建设、监理单位共同认可的留置方案。
(2)取样数量不对,按标养试块的留置数量来要求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数量。
(3)养护方法不对,同条件养护试件不与结构实体同等对待。
(4)等效龄期不对,按标准养护试块28d同等对待。
(5)当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有任何一组不合格时,即要求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实体进行检测。
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中常见的这些有关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的问题,结合相关规范阐述以下之见解。
(1)留置方式:同条件养护试件应按规范要求,而不能随意留置。《规范》10.1.1明确规定“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同时根据10.2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中应具备的条件是:10.2.1“5”混凝土试件的性能试验报告10.2.1“11”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记录以及10.2.2“4”结构实体检验结果满足《规范》的要求,因此应对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高度重视,在实际操作中要有具体措施,严格按照D.0.1“1”规定“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1],制定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方案,报监理(建设)单位批准后付诸实施。并非所有的结构构件都要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在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结构实体检验的范围仅限于涉及结构安全的柱、墙、梁等结构构件的重要部位,如砖混结构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应选悬臂构件、现浇板及梁等关键部位;框架结构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应选框架梁、框架柱等关键的节点及悬臂构件,而结构构件的非重要部位如混凝土垫层无须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2)留置数量:在《规范》7.4.1“5”规定“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D.0.1第3条规定“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1]。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有关规定,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数量不少于10组,以构成按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条件。留置数量不少于3组,是为了按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有足够的代表性。而不是象有些施工人员理解的只要做同条件养护试件不少于3组就可以了。这是错误的,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及结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要求正确留置。
(3)养护方法:《规范》D.0.1“4”规定“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1]。“同条件”是指试件的组成成分与结构实体相同,所处环境与结构实体相同,养护条件与结构实体相同。同条件养护试件不能埋置砂堆或放入水池另开“小灶”,否则失去了“同条件”的意义,试件应与结构实体享受同等待遇,若给试件洒水养护,就应给实体洒水养护,若给试件覆盖保温,就应给实体覆盖保温,形成“不同条件养护试件”,而使试件失去对结构实体检验的验证性。
(4)等效龄期:《规范》D.0.2“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与结构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养护条件等相同,可较好地反映结构混凝土的强度。但由于同条件养护的温度、湿度与标准养护条件存在差异,故等效养护龄期并不等于标准养护试块龄期28d。《规范》中说:“同条件自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及相应的试件强度代表值,宜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1)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C.d时所对应的龄期,0°C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1]。试验研究表明,通常条件下,当逐日累计养护温度达到600℃·d时,由于基本反映了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影响,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的试件强度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气温为0℃及以下时,不考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与此时应的养护时间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当养护龄期小于14d时,混凝土强度尚处于增长期;当养护龄期超过60d时,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故等效养护龄期的范围宜取为14~60d。施工单位可利用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温度累计,也可自行进行温度测量累计,但自行测量数据必须真实可靠。自行进行温度测量累计不准确的,应向气象部门申请重新取得温度资料。冬期施工、人工加热养护的结构构件,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可按结构构件的实际施工养护条件,由监理(建设)、施工方按有关规定共同确定。
(5)强度判定不合格时的处理:当同条件养护试件有一组或二组低于设计值时,就给出要求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实体进行检测的简单处理方法,显然是错误的。在《规范》10.1.4中规定“当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的检验结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的有关规定时,混凝土强度应判为合格”。因此,我们在留置试块时一定要按照GBJ 107的有关规定。同条件养护试件的代表值除了应符合GBJ 107标准外,尚应乘以折算系数取用,常规取折算系数为1.10,也可根据当地试验统计结果作适当调整。对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试件按验收批进行评定,才能符合规范要求,确保结构安全。当同等条件养护试件强度经评定判定为不合格时,直接找设计单位复核验算的处理程序不符合规范要求,应按照《规范》10.1.6中规定“当未能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被判为不合格或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如经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方可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亦即10.2.3中3的规定:“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并确认仍可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1]。
通过以上5个方面问题的剖析,希望能对结构实体检测同条件试件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在实际工程施工中起一定的帮助作用,共同重视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试件的作用,真实反映混凝土强度,确保结构安全。
摘要:同条件养护试块不仅作为拆模的依据,而且也是判断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GB50204-200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与验收规范》中附录D《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检验》的分析,主要对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养护、龄期等技术环节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阐明了混凝土强度同条件取样、养护方面的正确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标准,质量规范
参考文献
养护条件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篇4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方面, 废弃混凝土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 我国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统计, 目前我国每年的废弃混凝土约为1360万吨[1], 这些废弃的混凝土对经济和生态环境都造成很大影响。利用再生骨料全部或者部分代替混凝土中的天然骨料配置而成的混凝土, 一般简称为再生混凝土[2]。如果能将再生混凝土运用于实际工程中, 将有利于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就能很好地处理以上问题。
抗压强度是再生混凝土最基本的力学性能之一。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影响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进行研究[1], 其中主要涉及再生混凝土的骨料的代替率、水灰比、颗粒级配等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3]。但在养护条件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早期养护对混凝土强度影响重大[4], 然而在以往对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对比试验中能看出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区别, 基于这一研究现状, 本文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研究了养护条件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再生混凝土养护龄期、养护温度、养护湿度等因素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这些工作对于推进再生混凝土进一步的研究以及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基本情况
⑴水泥:海螺牌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基本性能见表1。
⑵细骨料:普通河沙, 级配良好, 细度模数为2.75, 属中砂。
⑶天然粗骨料:连续级配的碎石, 性能见表2。
⑷再生粗骨料:用废弃的C30混凝土标准试块加工而成的连续级配骨料, 具体性能见表2。
⑸水:城市饮用自来水。
2.2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共分两组, 普通混凝土编号为NC, 再生混凝土编号为RC, 考虑到再生混凝土吸水率较高, 本实验适当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水量进行补偿。本文采用柯国军[5,6,7,8,9]等建议的再生骨料预吸水办法进行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即先用适量让再生骨料吸水致饱和面干状态, 再进行正常的配合。根据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设计。各组配合比详见表3。
2.3 试件的制作
将事先称好细骨料、水泥放在铁板上, 用铁铲将水泥和细骨料翻拌均匀, 然后加入称好的粗骨料, 再将全部拌合均匀, 加入拌合水翻拌均匀, 最少翻拌9min。按照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坍落度试验完成后倒入的钢模里, 然后将试模附着在固定的振捣台上, 持续振捣至表钢模里面出浆为止。
2.4 混凝土的养护制度和步骤
将浇筑成型的普通混凝土试块及再生混凝土试块, 24h龄期拆模, 部分普通混凝土试块及再生混凝土试块移入标准养护池 (湿度为95%以上) 里养护至7d、15d、28d、32d、36d、40d龄期, 测其抗压强度。为了对比普通混凝土及再生混凝土不同龄期的发展规律, 试验测出了上述龄期的普通混凝土强度及再生混凝土强度。每次每组取三个试块测试结果取平均值。
同时将另外养护的24小时龄期拆模后的普通混凝土及再生混凝土试块分三组, 第一组移入标准养护池养护到28d龄期;第二组, 在标准养护室养护3d后, 移入室内常温养护至28d龄期;第三组, 在标准养护室养护7d后, 移入室内进行常温继续养护至28d龄期。按测试方法测出各组再生混凝土强度, 每次每组取三块试块测试结果取平均值。
2.5 测试方法
试验按照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验加载速度为5k N/s。立方体抗压强度按 (1) 式计算。
式中:
fcu———标准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MPa) ;
F———试件的破坏荷载 (N) ;
A———试件的承压面积 (mm2) 。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⑴不同龄期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强度结果分析。
用100%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在养护早期和后期均低于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 (图1) , 对于28d时的抗压强度,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80.9%。由表4可以看出100%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在35d~36d时开始达到普通混凝土28d时的抗压强度。
说明:NC代表普通混凝土、RC代表用100%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的再生混凝土;养护温度为20℃, 养护湿度大于95%。
导致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再生骨料表面存在旧砂浆, 导致与新砂浆之间的粘结较薄弱, 也可能由于再生骨料表面孔隙较多, 在承受轴向应力的时候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等原因。
⑵不同养护温度下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强度结果分析。
养护温度较低时, 用100%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低于养护温度较高时的抗压强度, 且养护温度较低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速度比养护温度较高时慢一些 (图2) 。由表5可知在7d时, 养护温度维持在10℃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为养护温度维持在20℃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85.3%, 在15d、28d、32d此数据分别为86.8%、87.8%和88.5%。
由此可见, 养护温度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在养护前期有着更大的影响, 养护温度较高时抗压强度更高, 增长速度也更快,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养护前期, 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加快混凝土内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所以再生混凝土在养护前期更加应该注意控制温度, 避免低温对早期强度的影响。
⑶不同养护湿度下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强度结果分析。
养护湿度较小时, 用100%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低于养护湿度较大时的抗压强度, 且养护湿度较小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速度随龄期增长越来越缓慢, 速度明显慢于养护湿度较大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速度 (图3) 。相同养护湿度条件下在7d时, 养护温度维持在10℃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为养护温度维持在20℃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97.2%, 在15d、28d、32d此数据分别为95.2%、86.5%和82.3%。
说明:⑴A1表示养护温度维持在10℃用100%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的再生混凝土;⑵A2代表养护温度维持在20℃用100%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的再生混凝土;⑶两组的养护湿度相同, 均大于95%。
由此可见, 养护湿度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在养护前期的影响比较小, 在养护后期, 养护湿度较小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增长十分缓慢, 并且与湿度较大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差距越来越大, 即养护湿度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在养护后期的影响较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养护前期, 再生混凝土内部孔隙较多, 含有较高的水分维持水化反应, 所以强度发展大致相同, 而越往后养护湿度较小的再生混凝土内含水率越来越低, 水化速度也越来越慢。所以再生混凝土在养护7d后就更加应该特别注意保持一定湿度, 避免过干导致混凝土强度发展滞缓。
4 总结与建议
⑴再生混凝土强度低于同龄期同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强度。施工中, 在利用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的再生混凝土时, 标准养护35~36d可以达到同等级普通混凝土28d的强度。
⑵养护温度、湿度较低时,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会低于正常温度下、湿度较高时的强度, 所以在利用再生混凝土时, 必须避免干冷环境下养护混凝土, 否则会较大幅度降低再生混凝土的强度。
说明:⑴B1代表养护湿度大于95%用100%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的再生混凝土;⑵B2代表养护湿度约为55%用100%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的再生混凝土;⑶两组的养护温度均为20℃。
⑶低温对再生混凝土前期的抗压强度影响更大, 所以在低温环境下施工时, 要保证再生混凝土养护前期的保温措施得当, 后期可以逐渐放松保温措施。
⑷养护湿度较小对再生混凝土前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 但是后期会使得再生混凝土强度发展滞缓。所以在湿度较小的环境下施工时, 在再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前都应该注重保持湿度, 防止强度发展停滞。
摘要:将废弃混凝土加工成生骨料, 代替天然碎石骨料制备成再生混凝土。研究不同的养护条件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发展规律跟一般混凝土基本一致, 但增长速度较慢, 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不足以反映再生混凝土的标准强度;32d标准养护后, 再生混凝土强度接近稳定值;随着标准养护天数的减少, 28d龄期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较为明显;养护温度和湿度对再生混凝土强度有一定影响, 低温下养护再生混凝土强度明显降低, 干燥养护条件下再生混凝土强度发展滞缓。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建议。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养护条件,抗压强度
参考文献
[1]肖建庄, 李佳彬, 兰阳.再生混凝土技术最新研究进展与评述[J].混凝土, 2003, (6) :17-20.
[2]Nixon P J.Recycled concrete as an aggregate for concrete–A review[J].Materials and Structures.1978, 11 (6) :371-378.
[3]王江, 薛燕飞, 周辉.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J].混凝土, 2006, (7) .
[4]张波, 张晓光, 孙启斌.早期养护对现代混凝土的重要意义[A].中国混凝土进展[C].2010.
[5]柯国军.再生混凝土的实用性研究[J].混凝土, 2002, (4) :47-48.
[6]黄显智.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研究[R].北京:北京建材工业学校, 2003.
[7]邢振贤, 周日农.再生混凝土的进本性能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19978, 19 (2) :30-32.
[8]邓旭华.水灰比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03, 28 (2) :46-48.
养护条件 篇5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应混凝土的组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混凝土原来的四组分逐步演变为多组分, 不同矿物掺合料和多功能外加剂的引入加大了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难度, 使用传统的验收依据无法满足现代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求。对高掺合料的混凝土来说, 早期强度偏低, 后期强度增长较大, 但不同品种的掺合料对混凝土的前后期强度贡献不同, 比如粉煤灰对后期强度贡献较大, 而矿粉对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有较大贡献。针对这些情况, 根据国标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检验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本文结合山西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实际情况研究分析了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法, 为指导山西地区混凝土质量控制和验收提供了依据。
1 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方案
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混凝土材料标准的要求, 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 对冬季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方案作出明确规定。
1.1 留置混凝土试件部位的要求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附录D中规定了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检验方法, 以及数量和留置方式应由施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各方共同选定, 并进行有见证检验, 尤其是涉及主体结构安全的实体和重要结构。影响结构安全的柱、墙、梁等结构构件的重要部位是结构实体检验的关键部位, 对不影响结构安全非重要部位如混凝土垫层等就没有必要留置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 确定其重要部位应邀请建筑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来共同商定。山西地区冬季施工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要加大对截面面积小和体积小的承重构件的监控力度, 以杜绝质量隐患。
1.2 留置方法及养护方案的确定
1) 为保证结构与预留试件的同条件性和同条件试件丢失的事件发生, 同条件预留试件应放置在净尺寸800 mm×500 mm×300 mm的钢筋笼里, 其加工要求为用10钢筋双向单层间距150 mm焊制而成, 并固定在取样部位的结构上, 不得随意移动。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必须与所代表的结构实体进行“同条件”养护,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留置同养混凝土试件的目的。同养混凝土试件拆模后应及时进行标识, 标识应包括结构实体构件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浇筑时间等, 然后放在笼子里, 钢筋笼的放置位置要靠近结构构件实体或部位的规定位置, 其养护方法要与结构构件实体部位相同。
2) 浇筑完的各部位结构构件应在12 h内对混凝土表面和试件加以覆盖并养护, 对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所做的同条件养护试块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 d,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试块不得少于14 d, 日平均气温低于0℃不得浇水养护。后期的等效龄期应按照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
3) 混凝土同养试件留置数量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附录D中有明确的规定, 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留置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其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确定, 而且不宜少于10组, 也不应少于3组。按照国标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相关规定, 相同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留置数量不少于10组, 以达到按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条件;规定留置数量不少于3组, 是为了达到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但山西地区低温天气延续时间长, 给同条件养护试件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 由施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尽可能的减少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数量, 对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以集中在几个关键部位留置同养试件。
2 同条件养护试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 在施工现场由于管理不善及施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同养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其代表性的可靠度降低, 而且部分工程的混凝土实体强度富余系数低, 甚至低于设计强度等级。这充分说明以同养混凝土试件强度值来代替结构构件实体混凝土强度值的做法对施工单位的约束和压力不大, 这就可能造成混凝土构件实际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的控制应采用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法和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双重控制, 来实现对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的有效监控。
2) 施工单位对同条件试件的制作不规范, 导致试件的强度不能代表实体结构的强度, 造成误判现象, 为工程质量埋下质量隐患, 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 引入数据上传系统、视频监控和试件芯片植入手段, 实现有效的动态监管来避免作假现象的发生。
3) 如果根据施工现场实体结构外观及试件资料分析, 对工程质量有怀疑时, 应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来抽检, 不必要按频率检验, 具体方案由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质检站商定, 并作为竣工验收资料归档。
3 同条件养护试件注意事项
1) 为保证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真实可靠性, 应派专业试验人员负责监管, 并签订质量责任书, 以确保同条件养护试件的代表性。
2) 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相关地方标准由专业试验人员制作试件和监督养护制度, 确保试件与实体结构的同条件性。
3) 施工单位要加强管理, 提高质量意识, 改变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 适应现代化施工的科学管理节奏, 强化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品牌意识和竞争意识。
4 结论及建议
1) 对同条件养护试件重要性及留置方式、养护方法及取样数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2) 对施工现场同条件试件强度可信度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处理方案。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有效管理措施。
3) 同条件养护试件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规定, 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 对同条件养护试件的要求更高。建议施工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 质量监督部门加强管理, 杜绝工程质量存在隐患。
摘要:针对山西地区冬季同条件养护试件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家混凝土结构验收标准的要求, 提出了冬季施工的混凝土试件同条件养护留置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明确了留置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应注意的事项, 对山西地区混凝土结构验收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同条件,混凝土试件,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乔美丽.浅谈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J].山西建筑, 2011, 37 (28) :112-113.
养护条件 篇6
推行“管养分离”后, 公路管理机构和养护机构之间的关系不再是行政隶属关系, 而是合同关系。如果继续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养护生产管理, 一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 二是有失管理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我们现在制定养护工程计划时, 主要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判断, 缺乏分析数据, 不具说服力, 难以评估预算支出效益, 就可能造成资金浪费或维修延迟等, 必须通过数据分析来辅助制定公路养护工程实施项目计划,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另外, 我们现在对道路和桥梁技术状况的检测、路面服务质量等级评价、桥梁健康状况评定等主要采用简易的检测仪器和目测进行检测, 凭经验进行评价和诊断, 其结果一是道路、桥梁技术状况的信息量有限, 时效性差, 准确率低, 不能真实反映道路、桥梁的技术状况, 更不能满足信息化养护管理的需要;二是路面服务质量等级和桥梁健康状况的评定结果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 不但影响着养护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严重时还将危及道路、桥梁的使用安全。因此, 必须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专业检测机构对道路桥梁的技术状况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路面服务质量等级和桥梁健康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评定, 辅助管理部门做出科学正确的养护决策。
采用什么样的考评办法, 实现对公路养护公司的质量目标进行有效管理, 使其所养护的公路达到“通、平、美、绿、安”目标, 是公路管理者需考虑的首要问题, 也是关系“管养分离”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 着力培养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测评定公司和公路养护监理公司, 最终形成公路养护工程公司、公路养护监理公司和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测评定公司三个相互独立的市场主体, 全面引入社会监督机制, 是实现对公路养护质量目标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1 着力培养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机构
“通、平、美、绿、安”是公路养护工作目标, 准确、及时的路况数据是我们对公路养护质量目标进行准确评定的基础, 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 采用统一的路况数据采集标准和手段, 得到准确的公路路况数据是关键。
实行“管养分离”的公路管养模式后, 管与养之间不是隶属关系, 而是平等的合同关系, 路况检测数据及路况评定结果直接关系双方的利益, 因此要对路况进行合法、公平、准确地检测, 得到客观、公正、准确的路况评定结果, 任何一方均不能取代检测单位, 必须由路况检测评定结果不影响其利益并有公路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按交通部的相关试验检测规程采用准确、高效的检测设备进行路况检测和评定。
2 全面推行智能化公路检测设备
为保障路况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以路况评定结果为依据的决策的时效性, 传统的手工检测手段是很难做到, 而且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就现总段管养23591公里干线公路来讲, 每检测一次大约需21483个人工工日、1953个汽车台班, 直接成本达290万元以上, 按交通部最低要求每季度一次的检测频率, 每年检测需有341个职工85932个人工工日、7812个汽车台班全年满负荷工作, 需支出检测成本1160万元以上。若推行智能化公路检测设备, 23591公里每检测一次需85个台班、255个人工工日, 检测费用60万元, 每年只需检测费约240万元, 成本比用人工检测降低约80%, 不到四年就可以收回一辆检测车的投入成本400万元, 且检测数据的准确率更高, 数据处理更快, 并推进我省公路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提高管理水平。
3 建立以路况评定结果为主的公路养护质量目标管理体系
包含“通、平、美、绿、安”等方面路况评定结果是公路养护质量目标考核和评定的主体, 是公路管理机构支付公路养护费用、考核和评定公路养护机构公路养护质量的主要依据, 是管养双方合同的重要内容, 其重要地位必须得到巩固和加强, 因此必须建立以路况评定结果为主的包含合同通用条款和合同专用条款的公路养护质量目标管理体系, 实现数据管理、科学决策和公平、公正评定, 最大限度维双方权益。
4 在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和水毁动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 科学决策公路养护工程项目
依托已建立的公路数据库, 将我局原有的“路面管理系统”、“水毁动态管理系统”和“桥梁管理系统”接入, 建立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 该数据库包含路面和桥梁等主要构造物各种病害的变化情况、养护质量评定数据、交通量数据、养护统计数据、养护计划数据等基础数据。通过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专家决策系统, 提出最优的养护工程实施方案, 结合云南省交通厅颁布实施的《云南省公路养护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分析结果, 根据养护经费投入情况, 合理确定公路养护工程实施项目, 编制养护工程费用计划建议书, 提高养护工程计划编制的科学性。
摘要:“管养分离”是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方向, 但在现有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下, 在管理体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笔者结合云南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 提出了处理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思路。
养护条件 篇7
1.1 动物药品养护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动物用药品的质量安全, 我国已经实行了兽用药品的GMP认证, 并即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兽用药品GSP (Good Supply Practice) 认证[1]。兽用药品GSP认证即《兽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经营企业对药品经营全过程质量采用的法定技术指标。
1.2 GSP中有关药品养护的内容
依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制定的“药品批发企业《GS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 (试行) ”共132项[3], 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
1.2.1 硬件要求:
a.对于仓库与相关场所有面积的要求。b.库房条件。库房主体建筑应起到保温、隔热作用, 保证库房的恒温要求。内部应减少窗户数量并减少其面积, 门窗设计简洁、适用、易于清洁, 门窗结构应密闭, 保证库房内外环境的气密性, 有效防止雨水浸入, 冷库、阴凉库房应注意保温。c.设施设备。能够保持药品与地面的距离在10cm以上的地垫和货架, 且具有相当的结构强度。必要的避自然光线的设备、通风设备、检测温湿设备、调节库房温湿度条件的设备。
1.2.2 软件要求
a.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与权利。b.制定相应的药品养护记录规范, 针对库存药品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采用循环检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药品质量情况进行排查, 根究具体情况对存储环境进行调节, 从而保证药品质量。
1.2.3 人员要求
a.企业从事验收、养护、计量和销售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相应文化程度。b.企业从事验收、养护、计量和销售工作的人员应经岗位培训和地市级 (含) 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并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c.企业每年应组织在质量管理、药品验收、养护、保管等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工作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1.3 国内外GSP条件下兽药养护现状及展望
1.3.1 现状
由于各国药品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都存在着差异, 流通领域中的GSP在国际上尚未形成如GMP那样较为系统和通行的方法, 在世界还没有得以广泛推广, 但鉴于GSP在药品经营活动中的特殊意义, 有关国际组织对此一直保持积极的看法。
一些国家的养护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在兽用药品养护硬件、软件、人员等方面我国与之差距都是较大的。不仅仅是科技方面, 在组织形式上也相差很多。在我国兽药的供销模式中生产厂家一般充当药品批发的角色, 零售企业直接面向畜主, 所以在GSP认证中必须对二者都做出相应的规范。
1.4 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动物用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认证工作, 我国动物用药品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为了进一步保证动物用药品的质量, 我国将在2009年10月1起执行GSP认证。其意义在于使本省企业得到发展, 使药品在储运过程中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使畜禽的用药更安全, 提高全省养殖业安全水平, 并最终促进人类健康。
2 方法
2.1 实施方法
选择黑龙江省典型地区, 药品生产及零售企业相对密集的哈尔滨市;畜牧养殖大县望奎进行兽药相关企业随机走访、参观及参与仓库管理工作。随机选取企业进行调查, 并通过询问估计企业养护细节问题。
对生产企业通过学校组织的教学实习, 获得了相关企业在药品养护方面的资料。
对兽药零售企业, 采取走访调查及进行必要的询问、拍照获得有关药品养护的情况。
2.2 被调对象
2.2.1 生产企业
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哈尔滨市和平兽药厂;绿达生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2.2.2 零售企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及望奎县内随机挑选。
3 结果
经调查发现我省兽药相关企业GSP认证条件下的的兽药药品养护现状一般。
硬件:库房条件, 库房保温隔热效果不佳, 很难保证恒温。库房门的紧密性不够, 很那保障气密性。无库房或库房面积小于规定标准, 库房条件差, 无法保障温湿, 有些药店甚至是家、店合一。
所有药品 (除生物制品) 均在一库, 缺乏温度及计湿度计或摆放位置不对, 温湿度难以掌握。缺少药品地垫和货架。缺少澄明度检测仪, 标准比色液等。
软件:缺乏相应的药品养护记录规定。库房温、湿度监测记录规定不具体。
人员:有关人员未达到高中学历, 并且未经过相关培训、考核、发证。缺乏建立仪器检查、维修、保养记录的意识或流于形式。无养护工作的定期汇总和分析或其汇总分析和上报不具体, 缺乏实际内容。
4 讨论
GSP认证是我国依照法律规定强制实施的行业标准, 其中关于药品养护的内容在GSP认证执行后将成为认证的重要方面。
4.1 原因
通过对上述生产企业、零售企业走访调查而得的结果看, 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可能为:
4.1.1 生产企业
a.对GSP认识不够或理解有误, 未能够认真落实GSP规定的各项要求。b.药品生产企业不愿加大对仓库等实施改造的资金投入, 未能够增加控温、控湿设施来改善仓库条件。c.药品养护观念落后, 认为仓库药品管理只是对种类及数量进行的管理。d.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GSP意识不足未能够获取足够的相关理论知识。
4.1.2 零售企业
a.对GSP认证紧迫感、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甚至对GSP认识有偏见和误解, 把GSP只当作一种称号、形式, 以为做做样子, 走走过场, 找找关系就行了, 在这种心理背景下药品养护工作很难得到重视。b.我省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规模一般都比较小, 没有过多的资金用作仓库建设及药品养护。c.药品养护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 认为药品只要在有效期内就没事。
4.2 分析
从结果看这些企业将很难通过GSP认证验收, 这一现象在黑龙江省不是个别现象,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我省兽药相关企业将如何通过兽药养护的GSP认证。
企业应在加大仓库投资, 改善设施, 完善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药品养护人才的培养, 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做用, 一切外在设施、设备、制度都要通过人起做用。
5 结论
以省兽药生产、零售企业药品养护现状与GSP认证的硬件、软件、人员等要求对比, 二者之间有一定差距, 顺利通过认证困难较大, 所以必须加大对仓库的投入与管理, 根据GSP及企业自身情况灵活的制定养护制度, 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明确药品养护人员责任, 加强对GSP的认识与学习, 企业上下应给予GSP认证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晨曦.兽药GSP发展现状与实施意义[J].兽药市场指南》2007, 6.[1]晨曦.兽药GSP发展现状与实施意义[J].兽药市场指南》2007, 6.
[2]杨连春.GSP认证中的药品养护原则[J].医药世界, 2003, 3:45-46.[2]杨连春.GSP认证中的药品养护原则[J].医药世界, 2003, 3:45-46.
[3]邵瑞琪.药事管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年08月.[3]邵瑞琪.药事管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年08月.
[4]罗国生.药品养护三部曲[J].中国药店, 2002, 11.[4]罗国生.药品养护三部曲[J].中国药店, 2002, 11.
养护条件 篇8
本文以SRM80型全断面道砟清筛机为例,该道砟槽净宽度必须满足单线隧道、双线隧道的通行要求,单线隧道为4.4m,双线隧道为8.4m,机械净作业宽度为4.03m。以某段铁路线路为例,该线路开通初期,天窗时间为200min,1991年实施垂直天窗后,天窗时间调整为150min,2003年实施V型天窗之后,天窗时间重新调回200min。但是,随着铁路运输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天窗兑现率仅仅为7%左右,隧道内的养护维修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此外,再加上铁路隧道内的养护维修条件非常恶略,导致养护与维修工作并不能够按照《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进行维修,进而导致铁路隧道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与故障,直至形成严重病害之后,才不得已进行集中处理,这给行车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改善时速160km铁路隧道养护维修条件已经迫在眉睫。
二、时速160以下铁路隧道养护维修的基本原则分析
时速160km以下铁路隧道的养护维修工作应该始终遵循“预防为主,预防和整治相结合”的养护原则,采用经常保养和综合维修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隧道存在的病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消除危及行车安全的隐患,始终保持隧道建筑物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保证列车能够不间断、平稳、安全的运行。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其一,状态检修,是根据隧道的实际状况展开预防性养护维修,定期的对隧道的建筑物进行检查,评估隧道系统的安全现状,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需要进行维修的部分进行养护,缩小养护的范围与时间,以此降低保养与维护成本;其二,定期养护,指的是按照隧道运行时间、日历等确定预防养护的长短与周期。
三、改善时速160km以下铁路隧道养护维修条件的应对措施分析
1 无砟轨道改善方案
无砟轨道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改善隧道作业环境,铁路干线尤其是重载铁路线路,煤灰污染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该线路调查资料显示,隧道内煤灰的清理难度非常高,养护维修人员在隧道内清理煤灰时,往往会变成“煤灰人”,通过采用无砟轨道隧道,能够有效的改善隧道作业环境,便于煤灰以及其他杂物的清理;其二,保持行车平稳与安全,无砟轨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强,能够保证轨道结构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长大隧道内空间非常有限,一旦轨道出现问题导致出现脱轨事故,不仅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救援工作非常困难,由此可见无砟轨道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性,对于保证隧道行车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三,降低保养维护工作量,虽然无砟轨道的初期投资相对较大,但是其运行质量和效果非常好,并且保养维护工作量和费用相对较少,保养维护工作难度相对较低,同时对铁路运营的干扰相对较小,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铺设无砟轨道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践经验相对匮乏,想要将无砟轨道结构形式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其实用性还需要进行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2 加大道砟槽宽度方案分析
目前,国内时速160km以下铁路以重载铁路位置,主要包括煤运通道、货运通道等,通畅采用双线。加大道砟槽宽度的方案表现为:根据大型机械养护的相关规定,以Ⅲ型枕轨道为基础,双线侧加宽0.7m,断面总共加宽1.4m,增大断面的思路表现为:根据净宽与净高加大,水沟电缆槽顶面超过轨面0.3m,沟槽顶面单侧宽度为0.95m;降低内轮廓高度,增大净宽,电缆槽顶面超过轨面0.3m;保持内轮廓高度不变,增加净宽,保持水沟电缆槽和轨面持平。因此,为了改善时速160km以下铁路隧道保养维护条件,单线隧道道砟槽宽度应该为4.4m,直线段内轨存在35.48㎡的有效净空面积;隧道内道砟槽宽度为8.4m,直线段内轨存在65.30㎡的有效净空面积。
3 无砟轨道方案与增大断面方案的比较分析
3.1 无砟轨道方案的经济性分析:根据某重载铁路测算结果表明,如果不改变现行的双线隧道断面,以无砟轨道代替有砟轨道,每米平均指标增加3610元左右。
3.2 增大断面方案的经济性分析,时速160km以下各级双线隧道增加投资的估算表现为:Ⅱ级围岩:1144元/每延米;Ⅲ级围岩:2877元/每延米;Ⅳ级围岩:4079元/每延米;Ⅴ级围岩:3654元/每延米,通过计算得知每米的平均指标增加为2938元。
结语
结论一:为了有效的改善时速160km以下铁路隧道养护维护条件,应该始终坚持铁路隧道养护维修原则,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等理念,以此不断的改善铁路隧道养护维修条件。
结论二: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可以采用无砟轨道代替传统的有砟轨道,尤其是新建铁路隧道,主要是因为无砟轨道能够有效的改善隧道环境,便于隧道保养维修,保持行车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结论三:对于已经运行的铁路隧道,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变形问题,由于隧道内施工空间相对有限,在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应该采用隧道内钢圈综合修复技术、隧道内管片结构处理技术、隧道管片芳纶纤维加固技术、隧道内钢圈支护技术、隧道变形以及环境监测技术进行修复,以此保证隧道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马志富,杨毅秋.改善时速160km以下铁路隧道养护维修条件的应对措施初步研究[J].铁路标准设计,2012(0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