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成本管理

2024-08-15

采购成本管理(共12篇)

采购成本管理 篇1

采购行为无论是对简单一对一买卖还是集团性、跨国性的贸易行为来说, 都是不可或缺的。简单来说, 采购是对市场信息、供应商素质、以及产品性能综合性的判断、分析, 并最终选择的过程。

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说过:“采购和销售是公司唯一能‘挣钱’的部门, 其他任何部门发生的都是管理费用”。采购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采购成本将会占到最终成品价格50%~90%的份额。对于一般的生产型企业来说, 采购往往不是所采购产品的最终流通环节, 采购的产品需要通过企业的二次加工, 以提升附加值、改变形态等方式成为消费环节的最终商品。

1 采购行为

1.1 采购行为前期

采购大致分为采购前期、采购期、以及采购后期。采购前期主要是对市场进行综合考量的过程, 其中市场信息涉及到产品供求信息、产品供应商素质等方面。采购行为也主要集中在前期, 这是整个采购行为能够顺利成功的基础。

1.2 对市场信息的考量

传统的采购, 一般是需要采购的企业将采购产品的资料通过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的直接沟通完成。采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等的关系, 信息流通的完善、通畅与否, 是采购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前提。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 芜杂的各种信息来自四面八方, 采购模式也逐渐发展演变为订购点采购模式、原料需求计划采购模式、零库存采购模式及网络采购模式。供应商在采购行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与供应商打交道的过程中, 需要采购人员结合最适合的采购模式, 通过精湛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社交能力以及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对市场及产品进行分析。

1.3 供应商评估

供应商素质分为供应商的配合度、研发能力、对产品要求的领悟能力、交货能力、服务质量、产品多样性等。

如果产品做得再好, 供应商与公司不够配合, 所需要的产品总是数量或质量打折扣、甚至不按期交货;这样不但不能完成终端客户的要求, 更有可能造成索赔等后续麻烦。

在这里, 要着重强调一下供应商对产品要求的领悟能力。凡涉及到设计范畴的产品, 如新模具、家具设计、汽车零配件等等, 往往需要供应商根据草图或书面的产品描述进行试生产。这就需要供应商有足够的对产品要求的领悟能力, 否则很可能生产出的产品不合要求或者完全不能用。不但耽误了采购企业的做货时间, 也浪费了生产资源。

在传统采购模式中, 一般是多头采购。供应商的选择可以有很多种, 对采购企业来说, 更换不合格的供应商是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 但频繁更换供应商不但会消耗企业的能源、更会使采购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影响下一阶段的生产。

供应商的研发能力就是供应商的成长性。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固步自封可能能够保全一时, 但终归是要被淘汰的。为了保证产品和公司不被淘汰, 供应商的研发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具有先进创新能力、且处于行业领先产品, 甚至无可替代的供应商一般叫做“战略供应商”, 这类供应商对采购企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的产品甚至能直接导致采购企业的生死存亡或利润的高低。

虽然不能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 但是综合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对产品的理解力、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出货守时性、人员管理、服务来说, 都比同类供应商更优秀的供应商称为“优先考虑供应商”。和这一类的供应商合作, 是每一个采购企业都乐意而为的。这类供应商往往有良好领悟力和优秀的执行力, 更高层次的“优先考虑供应商”甚至能为采购企业想得更多, 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4 对产品的考量

产品的考量主要是从质量、性能和价格上。价格永远是采购行为中的焦点。采购企业能够接受的适当价格需要经过对市场价格的考察、多方对比、并经过和合适的供应商议价得出。采购人员和供应商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往往得不到真实的合同价格, 这需要与多家供应商长期商谈方能确定。

产品的质量需求是相对于采购企业的定位来说的。不同的产品质量相对不同的产品价格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不同接受层面的订单。合格的采购行为是要在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中取得平衡, 既要价格适中, 又必须质量过关。

对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产品, 即使价格再低也坚决不能要, 否则在后期的生产销售过程中, 不但可能造成返工、误期, 严重的还会导致客户退货、索赔。但是, 如果在没有前期布局的条件下一味追求高品质, 丧失企业的产品定位, 不但无法打开市场, 甚至有可能丢掉本已开辟的大好局面。

2 采购期

采购期是采购企业前期的市场考察结束, 已选定了适合的供应商、产品, 开始根据终端客户要求, 实施采购行为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与供应商打交道的过程, 选定的供应商的综合素质在此时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同时, 在采购前期所未发现的问题也会在与供货商的进一步接触中暴露出来, 采购人员需要对新供货商进行跟进, 为避免下一次采购出现同样的问题而准备。

2.1 采购行为后期

采购行为后期主要是指采购结束后, 产品发往终端客户手中, 并获取客户回馈的阶段。采购的完成, 并不代表采购行为的结束。采购后期的客户满意程度直接表明采购行为是成功还是失败。终端客户对产品的态度也决定了采购前期对产品、供应商选择的正确与否, 采购人员要通过采购后期的反馈来修正下次的采购行为。采购人员为提高供货商的配合度, 可将客户对产品的反馈转给供货商共同商讨。

在工程的采购中, 采购行为后期还包括工程的完成顺利度, 以及工程现场的配合程度。

2.2 采购成本与企业的关系

采购环节每降低1%成本, 企业利润将增加5%~10%。可见采购成本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工程来说是何等举足轻重。采购成本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构成:

1) 地域因素

采购前, 目标产品、甚至产品生产链越集中, 越能够节约产品变动、更新换代等信息的汇集时间;在采购行为发生时, 产品集中地的供货商选择性更大, 一旦发生问题, 更换供货商的行为不致会引起后续连锁性的大变动;相对于公司所在地来说, 供货商所在地离采购企业越近, 企业对产品或供货商的可控度越高, 物流成本也相应较低。

2) 产品因素

在采购过程中, 产品的废品率、废料率越大, 直接导致成本越高;同时, 废品率增加也使得返工率增加, 返工成本也直接体现在采购成本中;采购的数量也是构成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 批量生产和科学核算是采购者合理降低采购成本的必要手段。采购人员应该运用科学手段, 准确预估所需的采购数量, 这在原材料计划采购和零库存采购的模式中尤为重要。

3) 市场信息因素

在全球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 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分析产品的市场信息, 诸如产品的性能、质量、等级是影响采购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网络采购也越来越成为很多中小企业采购的重要手段之一, 尤其在中小企业的跨国性采购中, 由于地域限制, 实地考察的目的往往无法实现, 或因时间所限, 实地考察无法面面俱到, 那么通过所能够得到的一切信息, 包括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 进而获得所需的资料就成为采购企业非常重要采购的途径之一。

4) 物流因素

在考虑到经济性、时效性、安全性及客户要求的前提下, 正确选择合适的物流运送方式是影响到采购成本的因素之一。

5) 仓储因素

仓储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的占用, 这在采购成本中也占有不可忽视的部分。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仓储率, 需要科学的计算和对各个环节的统筹规划。仓储过程中的损耗包括折旧、损坏等都将成为采购成本的一部分。

在新型采购模式中, 零库存采购, 亦称“JIT采购”是由日本丰田公司发起, 讲求各部门的统筹协调, 包括供货商的稳定供应。它通过单一的供货商长期稳定的货源, 小批量、频繁采购, 通过减少采购前期的行为来减少选择供应商的成本, 再通过频次较高的小批量采购降低大批货物囤积、仓储的成本。同时, 人为提高采购的频次也会适当降低一部分由于意外而产生的缺少原料现象的发生。零仓储的采购模式必须在科学化核算、高度依赖高品质供货商、企业员工的工作精神高度集中的前提下进行, 否则零仓储采购很容易自乱阵脚。

6) 员工的素质因素

采购行为是一个客观主导主观, 最终由主观决定客观的人的行为, 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具备一定科学知识、业务能力和丰富经验的采购和仓库管理员工, 随着经济全球化, 采购活动遍布全球, 则更是如此。

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建立人才储备机制, 对采购员工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 同时在员工内部形成竞争机制, 提高采购效率。

3 采购的管理

采购管理不仅仅是对采购行为的管理, 它包括采购计划生成、采购执行、到货接收、检验入库、采购发票的收集到采购结算的采购活动的全过程, 对采购过程中物流运动的各个环节状态进行严密的跟踪、监督, 实现对企业采购活动执行过程的科学化管理。这不但涉及到企业的采购部门, 还涉及到仓储、品管、财务、销售等各个方面。综合采购对企业的重要性, 采购的管理对企业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3.1 对采购人员的管理

采购归根结底是对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其中主观因素占了很大作用。为减少因主观因素, 甚至是无关因素的干扰, 对采购部门的采购往来进行电脑系统化采购流程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市场的调研, 招投标公开透明地确定采购价格是减少人为因素的途径之一。

3.2 信息共享

由于采购环节所牵连的部门较多, 优化采购流程, 实现信息共享可以使各个孤立的部门都了解到企业目标, 整合企业资源。在共同的目标下, 采购后期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包括在采购行为结束后的销售环节, 采购人员可以直接从销售部门得到第一手的客户要求, 直接指导采购人员的二次采购。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采购不但影响着企业的其他部门, 也通过企业的其他部门的反馈, 不断修正, 共同提高。

3.3 采购手法的选择

不同的企业, 如生产型企业、贸易型企业等都有不同的采购要求和渠道, 选择适合的采购手法是企业需要进行的重要决策之一。除本文粗略涉及的几种较为成熟的采购模式之外, 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现货采购和远期合同采购、招标采购和网上采购都可以灵活运用, 以期降低采购成本, 减少采购企业的自身风险。

摘要:文章主要从采购行为、采购成本和采购管理3个方面, 简单剖析了采购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 阐述了生产企业中采购部门和采购人员需要重视及关注的问题。在网络社会中, 采购也要适应时代潮流, 从传统采购形式发展开, 运用更多的先进手段达到缩减企业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采购行为,采购成本,采购管理

参考文献

[1]罗伯特.M.蒙兹卡 (美)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

[2]王宗湖.连锁企业采购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3]谢勤龙.企业采购业务运作精要[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4]邹安全.企业物流工程[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

采购成本管理 篇2

采购流程 ,采购流程管理,询价采购流程,采购工作流程,采购的流程,采购管理流程

采购流程

一,下单:

1.一般情况下,采购人员接到缺料,获取缺料以下基本信息:存货编码,产品型号,数量。

2.分析缺料信息是否合理,再将订单下给供应商,订单必须含有以下信息:材料型号,数量,单价,金额,计划到货日期。

3.采购审核员按照具体情况进行订单审核

4.订单FAX给客户以后,采购人员需要与客户核对采购信息,同时要求签字回传。

采购流程

二,跟催:

采购订单完毕以后,采购人员按照采购订单上要求的供货日期,采用时间段向供货商反复核对到货日期直至材料到达我公司。

采购流程

三,入库:

一).实物入库:

收货员收材料之前需核对供应商的送货单是否具备以下信息:供应商名称,订单号,存货编码,数量;如订单上的信息与采购订单不符,征求采购人员意见是否可以收下。

二).单据入库:

采购人员按照检验合格单,将检验单上的数据入到中,便于以后对帐。但也存在些问题,表现为:1.外加工的检验合格单没有入库;2.采购入库订单号和数量比较混乱。

采购流程

四,退货:

采购填写退货单,进行订单退货。

五,对帐:

一),月结表:

每个月月初,各供应商将上月月结表送至我公司,采购人员按照我公司收货员签字的送货单,我公司的入库单据和单价表核对月结表。

目前月结表中出现以下不足之处:无订单号,存货编码,退货数量,上月欠款余额,发生额至本期欠款余额等信息。

二),增值税发票:

校对发票上的以下信息:我公司的全称,帐号,税号,发票上的材料名称,数量,金额。

在此发面我们也有欠缺表现为发票金额大于订单金额,特指一张订单只有一种材料的情况。

六,付款:

按照付款周期编制付款计划,安排付款。

询价采购是指对几个供货商(一般至少三家)的报价进行比较以确保价格具有竞争性的一种采购方式。采购流程

之 询价采购工作流程

询价采购流程

一、询价准备、计划整理。采购代理机构按照政府采购执行计划,结合采购人员的急需程度和采购物品的规模,编制月度询价采购计划。、组织询价小组。询价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单数组成,其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随机方式确定。询价小组名单在成交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编制询价文件。询价小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规和项目特殊要求,在采购执行计划要求的采购时限内拟定具体采购项目的采购方案、编制询价文件。、询价文件核对。询价文件在定稿前需经采购人核对。、收集信息。按照采购物品或服务等特点,通过查阅供应商信息库和市场调查等途径进一步了解价格信息和其他市场动态。、确定被询价的供应商名单。询价小组通过随机方式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同时向其发出询价通知书让其报价。

询价采购流程

二、询价、询价时间告知市招标办、资金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递交报价函。被询价供应商在询价文件限定的时限内递交报价函,工作人员应对供应商的报价函的密封情况进行审查。、询价准备会。在询价之前召集询价小组召开询价预备会,确定询价组长,宣布询价步骤,强调询价工作纪律,介绍总体目标、工作安排、分工、询价文件、确定成交供应商的方法和标准。、询价。询价小组所有成员集中开启供应商的报价函,作报价记录同时签名核对,按照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按照询价文件所列的确定成交供应商的方法和标准,确定一至二名成交候选人同时排列顺序。、询价报告。询价小组必须写出完整的询价报告,经所有询价小组成员及监督员签字后,方为有效。询价采购流程

三、确定成交商、采购人按照询价小组的书面谈判报告和推荐的成交候选人的排列顺序确定成交人。当确定的成交人放弃成交、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采购人可以依序确定其他候选人为成交人。采购人也可以授权询价小组直接确定成交人。、成交通知。成交人确定后,由采购人向成交人发出《成交通知书》,同时将成交结果通知所有未成交的供应商。、编写采购报告。询价小组应于询价活动结束后二十日内,就询价小组组成、采购过程、采购结果等有关情况,编写采购报告。

采购流程

知识

1、尽量收集多一点产品信息:我不熟悉这个产品,但是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寻找懂得这个产品信息的人,从别人那去学到自己本来不知道的东西。那怕是一丝丝信息都算是学习和进步。

采购流程

知识

2、做事情要有条理:我基本上会每天记录下来,我所做过的工作,处理的事,对没有处理好的事,要求次日,或紧接处理,尽量做到问题不推迟,尽最快解决。

采购流程

知识

3、工作有计划:在每一天结束前我会在头脑里打旋我什么事没完成,明天的主要事情是什么,做个计划。很重要的,或事情较多,我会记录下来,逐个处理。

采购流程

知识

4、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经常与车间,仓库,打样车间、品质的相关人员接触,这样便于自己了解产品,跟踪需要,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采购流程

知识

5、对工作的难点重点要有总结:对工作中的难点,事后尽量做个简短的书面总结便于自己以后总结经验。要求厂家处服务处理事得交书面说明。

采购流程

知识

6、尽量做好工作总结:对所做的工作,每个月至少做个简短的总结。从工作量、工作内容、完成事项,要事处理,问题解决,工作失误,工作计划等方面做个简短的总结。

采购流程

知识

7、做好供应商的管理:尽量用条款有效的文件去约束牵制他们,让他们能主动争取配合我们工作,及时解决问题,让其感受有压力又有动力。

采购流程

知识

8、要持续对订单的跟踪:工作要有责任心,要严谨,要主动出击,不要寄希望于供应商肯定没有问题,要及时做好跟催工作,要分析供应商的每一次看似合理的理由,是否隐藏着丝丝供货风险或其它东西。要做好记录,便于查询和统计,及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工作。

采购流程

知识

9、问题处理:反应要快,汇报要及时、处理问题要敏捷果断,要有自己较好的处理建议提供,同时能与供应商做个合适的谈判结论。

采购流程

知识

10、职业习惯:要让自己有一个好的职业习惯,有成本概念,有利润思维,有风险意识、有统筹能力、有交流沟通好习惯。这些都有助于自己向一个更优秀的采购靠近,做一名真正优秀的采购人员。

采购人员,在进行业务联系时,打业务电话的要点。

1、想好打电话的目的是什么?是询价、是讲价、是订价、是分析市场变化等。

2、组织好自身谈话内容的概要,做到谈话流畅,语言丰富,用语专业,亲切自然大方,热情大度。

3、对供应商所销售的这个品种及其它供应商(同种产品)的信息要了解,以此好回应对方的谈话。

4、要记住对方所销售这个品种现在的大约价格,及你上次所订购价格,或上次你报给对方你购的价格及你虚拟报给对方的价格。

5、在关心业务的同时,不妨多给予客户出了业务关心外,工作身体等也做个善意问侯。

6、对新客户多介绍同时展示一下自己公司的实力和优势等。

常用物料降价如何采购?

如果你是一名采购人员,接到一个客户来电,对方的报价比上次报价更低了。此时的你接下来会做些什么工作?要确保做好这个品种的采购工作,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首先应意识到此物料行情下降,价格下滑。接下会做如下事:、证实信息的准确性。具体就是去询问你所掌握的所有供此货的供应商,给他们以沟通方式的形式告知对方别人给你报价,如何如何的合适,价格降了。看他们的反应。

2、以订货的形式,强压价谈价,查知真实情况。如果真降了,没有不想有货不做点降价表示出货的商人。

3、找寻此物料的前生原材料,从网上,从前生原材料的商家去查实是否有降。

4、证实物料价格真是降了。就得做到要这些天勤询价,讲价,了解行情走势,做到需货时能购到最低的价格。

5、如果你暂时不需要这种物料,你也千万别放松警惕,有很多时侯会出现在降价期间你没购进价格又因某些原因而回升哟!你做采购的要是错过这种时机购货那就是你的失责。采购应该有觉察物料降中见涨的征兆。

6、勤看报表,了解库存量,少购货,缓购货,保持最低库存量。

7、越是降价时期采购人员应该更有信心购得更低的价格。越是降价,越要讲价还价,压价力度要加大,这时你完全可以这样规劝你的供应商:

今天你这个价格不卖给我,别人先做了,说不定过两三天你的物料还没找到出路,价格比这个降得更低。没有不心动的。

常用物料涨价如何购买?

采购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保证所购产品的质量,和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跟得上公司需要的前提下,能购得物美价廉的产品。最有能力体现的就是能把握好采购的度,能做好行情降价和涨价的物料供应。在大起大落的环境中能为公司降低直接原材料成本,搏得自己的产品多占领市场份额的机会,就是优秀的采购。涨价的征兆:

1、你打电话给供应商了解情况,供应商表现出惜售的状态。

2、有经常给你打电话询订单的供应商家(有长期业务的商家具有代表性)。近段时间变得在你的电话铃声中消失了。

3、你要订单,不是价格没给到位,对方对你的需货量打折的情况下。

4、你供应商对你大叫前生原材料涨得很多,或有什么意外情况,导致某一种市场走俏的原材料不能生产,或减少。等很多情况下,可能物料要涨价的局势比较大,你作为一名采购人员就是密切关心行情动态了。证明有涨,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分析现在行情涨,是你公司用量的淡季还是旺季,淡季有用就行,不给生产断货,旺季就得确保此时的低成本购进。

2、分析出涨价的具体原因:这种涨势会不会导致求大于供,有没有人为炒作,就是前生原材料紧张,能紧张多久。还波及的范围有多大,受不受国际因素的影响,与石油,人民币的兑付等问题关联有多大等到。

3、只有从根本找准的涨势的原因,才能对症想策。

4、信息肯定是知道得越早越好,当然你能下手得越早也越好,你完全可能在有所觉察的情况下,先与信息不好,或对你公司合作很好的客户手中购上一担货。这时你可以称你公司的用量加大,什么的,以能购得多点好,最好是价格不涨,或稍有表示。抓住时机,涨价时有时是需要分秒必争的。

5、涨价要沉得住气,不要一听供应要调价,马上就不知所措,或者说有的紧跟其上。要灵活运用,多家订购,越俏的货,越不能在一家做,万一供应商因为特别的原因推辞送货,或不送,到时急得人是你,卖了高价赚钱的是供应商。

6、涨价时订购一定有必要采取多项选择,不要让你对供应商的信任导致你需要的产品迟迟不能到库,越是涨价,供应商的前生材料还是紧,说不定供应不可能在你这拿了订单,但是你可能对自己能不能购上原材料心中一点底都没有。这也很正常。你不耗不起与他们赌或者说事后来处理的,为此越是行情不正常,采购人员越要警惕小心。一颗红心多手准备,胜多失少。

成功采购人员需具备七大要素

1.操守廉洁:

面对各种供货商,有些供货商总会想办法以金钱或其它方式来诱惑采购人员,以达其销售目的。采购人员若无法把持,可能不自觉掉入供货商的陷井,而不能自拨,进而任由供货商摆布,到底人类对财富之欲望是无止境的。有一句名言,很值得我们参考,那就是:“做事可以失败,做人不可失败。”我们深信大部分的采购人员都能洁身自爱,否则纸包不住火的,不应得之财富终会被曝光,这种人必遭公司与社会唾弃,而惹致个人身败名裂。

2.掌握市场:

流通业是将各种民生消费品卖给最终消费者的产业,故商品种类繁多,且日新月异,采购人员必须努力透过各种管道及方式(包含检讨卖场人员的建议与反应,因为他们最接近客户),了解市场之需要及趋势,而非坐井观天,如井底之蛙,自以为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究竟市场的变量太多,我们应尽量利用一切资源,掌握它们,做好知已知彼,则必能百战百胜。

3.精打细算:

有一商场名人曾说:“会卖不如会买”,这句话在流通业已成为至理铭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卖场人员若因为商品不对,或价格太贵,使再大的劲,也不如采购人员选对商品,又买到便宜的价钱,来得更轻松,因为顾客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被仓库卖场人员说服买下该件商品,事后发现被骗,他是不会再光顾的。采购人员必须能精打细算,供货商虽然牺牲了一点利润,但若销售量增加,供货商还是喜欢与这种采购人员或公司来往的。

4.积极认真:

现代流通业讲求的是速度及效率,否则就被淘汰出局,采购人员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工作,将可使本公司的商品能适时适地的推出,符合卖场的需要。与卖场的沟通更须要此种工作态度。

5.创新求进:

商场如战场,不进则退,输家可能成为羸家,赢家也可能变成输家。流通业尤其需要采购人员能有创新(非标新立异)的思考力,力求突破现状,随时以新点子或创意来改善个人的工作方法与效率,同时在商品组合方面也应力求创新,如此成功才可确保。

6.适应性强:

采购是个机动性很高的职位,对市场及供货商均须随时掌握,开发新的商品或供货商也是采购的重要职责之一,故东奔西走,甚至远赴国外采购有时也是必要的。采购人员因此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地区、或国家,否则一直坐在办公室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身为采购对其所负责之利润预算负全责,其压力可想而知,采购更必须能适应此压力。这是一项劳心劳力的工作,劳心指竭尽脑筋把工作做好的付出,劳力指辗转各地体力负荷,要做好采购的工作,须事先有此心理准备。

7.团结合作:

表面上采购工作似乎是单独作业,但人不可能脱离群居而单独生活,采购人员也不可能脱离公司的整体作业,采购必须与同事和谐共处,彼此合作,互相支持,采购的工作才可无往不利。身为采购应去除本位主义或独善其身的意识,凡事应以公司大局为重,待人处事,尤须注重团队的合作,同时以公司的利益为前提。团结生力量,这是很容易懂的,我们挥公司的整体的力量,与竞争对手在市场上一争长短。覆巢之下无完卵,公司全体每一位同事都应有此忧患意识.共 1 页 新手采购人员,刚进公司最主要的是要了解三个流程:

一、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流程

任何涉及到采购的公司,其部门相对来说都比较完善,如果贵公司有ISO质量体系,那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流程基本上可以在ISO的程序体系里进行系统学习和了解,这就比较全面了。随着物流成本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对采购等前置作业活动的质量要求和时间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采购人员不仅仅要了解自己的采购业务知识,更要了解生产工艺及经营活动的相关知识。

我们按普通的生产经营活动:即涉及到业务部、技术部、采购部、生产部、物料部、质量部等几个部门的简单流程,基本上是这样运作的。

首先业务部接单(或公司下单),生产部、技术部及采购部共同确定各自负责的相关资料,如生产部要确定上线期及交货期,技术部要确定相关的样品、工艺制单及材耗,采购部要确定物料到公司的时间。以上几个部门核对好了后,还要反馈至业务或公司,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成本及相关的时间,同时与客户取得联系(或公司相关负责人员),获得核对后,迅速将相关信息反馈至技术部、采购部及生产部。各部门按原定核对资料进行计划安排同时执行。

二、采购作业流程

在物料采购活动中,采购部门要按部门内采购操作流程,进行合格供应商刷选、采购资料内容传递告知给相关合格供应商同时要求其反馈相关物料质量及报价信息,然后采购人员进行比价和议价,同时最终确定物料供应商,传递采购订单合同。采购人员按照即定的合同要求对供应商进行跟踪,保证保质保量按时将物料供应到位。供应商按指定仓位将物料运送至物料部后,物料部要取部分物料样送至质检部进行进料检验(小公司由采购人员进行检验),或由物料部向质检部或相关采购人员发出进料检验通知。质检部对进料检验后要迅速将相关质量信息反馈至采购人员,采购人员按照物料质量情况对物料进行进仓、退货或特采等处理决定。每采购一批物料都要对相关的供应商供货的质量、交期及相关合作事项进行评价同时在各供应商档案留档,以备后查及对供应商的定期评审筛选。

三、个人岗位作业流程

一般情况下,新人到了新岗位后,要对本部门或公司的运作流程有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是很困难的,基本上也只是了解个大概的流程,所进行的工作任务主要是一些简单的事务。那么针对这些简单的事务处理,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或部门都有其内部日常事务的处理流程,个人一旦清楚自己每天的工作内容后,就可以按照工作内容设计其流程。

那么个人作业流程如何设计呢?

既然是一个正常运作的公司,其事务流程都有一套即定的或默认的程序。这就要求新人到新岗位工作后,必须多问、多看、多想。

多问:每接到一个新的工作任务后,你要问按什么样的流程操作,可以参考哪些案例或即定程序,需要与哪些部门或单位联系,需要使用到哪些表格或文件,需要向哪些人汇报沟通协调。

多看:工作间隙,可以看一下别的同事,有没有和你工作内容类似的,如果有那么他们是按什么样的流程工作的;自己业务稍熟悉后,也可以看别的同事每天都会有哪些其他工作内容,他们的工作内容是如何进行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同事,及一些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身上学习到更多知识。

多想:做任何工作,都要想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出创新,现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竞争中才更具有竞争力。

采购成本管理 篇3

关键词:企业采购;物资采购;采购成本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154-02

1 概述

近些年以来,随着社会的迅速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开始面临着一系列竞争与挑战,尤其是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物资采购管理往往会涉及到诸多环节,具体包括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以及储备管理等。其中,计划管理可谓是物资供应的起点,同时还是物资成本的开始;降低物资进价及控制成本是采购管理环节的关键、重点所在;储备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库存量不仅能够与企业的生产需要相满足,而且还能够实现最小化的库存,也就是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企业如果无法有效地监督与控制物资采购,那么便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且难以补救的资金流失。所以,在物资采购环节上,企业应当以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为重点,切实地将采购信息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构建起有效合理的运作机制,以便于提高企业效益,降低企业运行

成本。

2 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的重要意义

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从企业的整个持续经营过程来看,利润就是收入减去成本,因而企业利润的决定因素可以说就是成本。从企业成本的构成来看,物资采购成本是其中尤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其大小会对企业利润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企业时时刻刻均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层次也处于持续提升状态,所以,采购成本的控制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是非常重要的。按照杠杆作用可知,通常认为,企业采购成本每降低1%,能够提高5%~10%的企业利润,甚至提高的幅度更大,特别是采购资金在企业平均销售额所占比重不断增大的趋势下,采购成本的降低不仅是企业第一利润实现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现代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可以说是面向市场按时、按量、按质、以低成本采购企业所需的各类物资,其借助于采取有效、科学的管理方法,适当地调节库存,合理地安排购进物资,进而最大限度地将物资采购成本

降低。

3 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现状

从总体上来看,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有着许多问题存在,具体包括:其一,不能及时获取信息,最新市场动态了解不到位;其二,采购过程监督控制力度缺乏,监督机制有待于完善;其三,采购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其四,采取传统滞后的物资管理模式。在现代采购物流发展及现行规模化经济的背景下,企业摒弃滞后的供应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传统供应管理模式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是不利的,而且还会导致私自采购等不良状况的频繁出现,造成企业规模无法扩大,利润大幅度减少,企业效益也会由此而缩水。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物资采购中,通常一叶障目,一味地追求商品价格的大小,而对整个采购成本的高低造成严重忽视。部分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中饱私囊,无法协调合作与供应商,供应商的频繁更换使得企业采购成本大大增加。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因技术手段与信息系统的滞后,无法及时把握市场的供需情况、物资价格的变化规律等最新的市场动态,在购买时往往会买高价格的产品,使得采购风险与采购成本增大。企业监督控制采购过程的力度不足,监督机制缺乏完善性,使得采购业务以事后分析和讨价还价为主,而极大忽视了监控采购过程以及选择供应商。

4 强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有效途径

4.1 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

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是在对当前库存进行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恰当的物资采购数量、品种、到货时间以及预算价格等行为,是对企业组织内部稀缺资源和各项工作的合理配置。采购预算的制定是在物资采购行为具体实施前来预测及估计物资采购成本的一种方法,是理性的一种对采购资金的整体规划,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保证采购资金的稳定。只有真正地有了这些约束及管制,才能够实现物资采购成本有效控制。

4.2 合理经济地选择供应商

众所周知,供应商是物资采购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要提供均等的机会给全部符合条件的物资供应商,不但要将市场经济运行的有关规则体现出来,还要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降低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所以,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应当综合性地考虑运输成本、采购价格,既要最大限度地确保及时供应,又要防止渠道单一,以此实现采购支出的有力控制,促进采购物资供应质量的提高。

4.3 重视市场信息管理

企业应当对市场信息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要强化学习信息化管理技术,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物资供应系统,比如引入电子商务,搭建供应物资管理网络平台等,以便于对企业人员合理地加以配置,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最新的市场动态,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应当重视对物资供应的监察,加强约束制衡机制,也就是事前要做好采购计划,并且做到采购供应商信用等级的事前确认,事中要全过程地监督控制采购过程,充分地确保供应商与采购人员的正确交易,事后要分析采购中的问题,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4.4 加强采购过程的管理

首先,要将市场调研制度建立起来,尽可能保证价格的真实可靠性。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往往很难把握好价格的浮动比率,与供应商的现场洽谈是一种价格,电话咨询则是另一种价格,而期货交易和钱货即时交易却又是一种价格。所以,要将市场行业掌握好,建立起信息网络,优选价格于市场信息中;其次,要与资质好、物资质量好、价格优惠且信用等级高的经销商切实地构建起长久合作的关系,借助于经销商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来更好地了解市场,真正地做到统筹规划;再次,要主动积极地开展营销策略,新企业为了能够使产品打开市场,与有着较高知名度的企业相比,通常同等材料的价格相对较低,所以,在确保产品质量且抓好新企业上市心理的基础上,企业要积极地与其合作;最后,为了更为准确地对市场物资动态加以掌握,还应当对物资传真快讯进行订阅,并且由专门的人员总结分析,优选价格,实施限价控制,以此实现材料采购成本降低的目的。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往的物资采购管理方法已无法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所以,企业必须强化物资采购管理,要构建科学的信息系统,学习及掌握先进的信息系统,以便于尽快地得到最新市场动态,与此同时,还应当完善及规范物资供应监督管理机制,形成全过程的物资采购监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获取最大利润,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高现昌.强化煤炭企业集中采购管理努力降低物资采

购成本[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15):67-68.

[2] 李建生.强化物资采购管理对减少采购成本投入的分

析[J].管理观察,2012,27(10):90-91.

[3] 吴丽威.浅谈钢铁企业如何强化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2(2):167-169.

[4] 陈静.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降低物资采购成本[J].铁路

采购与物流,2011,7(6):36-37.

采购成本管理 篇4

当前, 企业正处于高度竞争且高速变化的环境之中, 而竞争使行业平均利润下降。企业依靠销售和生产环节树立或维持持续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而多年来一直被忽视的采购领域尚有操作和发展空间。采购是企业的成本中心, 企业有效地通过战略采购降低采购的总体拥有成本、整合供应商能力将成为领先企业持续降低采购成本, 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传统采购的重点放在如何和供应商行商业交易的活动上, 特点是比较重视交易过程的供应商价格比较, 通过供应商的竞争, 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传统的采购仍然是以价格作为业绩指标的一项评判职能, 同时在与供应商的互动及合作中采购方也偏于被动。

战略采购是指在公司战略指导下进行的, 计划、实施、评价和控制战略性和操作性采购决策的动态循环过程;是以采购部门为主、公司高层支持、其他职能部门协助、供应商配合行使的, 通过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 控制采购总体拥有成本, 为公司战略制定部门提供战略信息, 为其他职能部门提供战略物资的行为总和, 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公司实现长期目标的能力。

影响采购前景的各种发展趋势对企业的采购职能提出了挑战, 要求企业必须关注战略采购的价值, 这就需要做到:①将采购的战略和企业及其他业务部门的战略紧密结合;②与关键供应商建立起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③将采购重点从降低采购价格转向降低与采购相关的总成本。

从中我们发现, 企业战略采购的正确决策与否将直接导致企业的成本是否获得节约, 节约的这部分成本不仅包括采购成本, 而且还包括采购的商品在储存、使用和报废处置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

传统的采购模式存在下列问题:①没有明确的采购策略, 供需双方都不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互相封锁, 采购成了一种盲目行为, 缺乏采购需求分析、供应商的培养等;②没有注重长期供应商关系管理, 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 而且竞争多于合作, 只关注谈判和一味压价;③没有把采购管理上升到战略性高度考虑, 无法对供应商产品质量、交货期进行事前控制, 经济纠纷不断;④利益驱动, 暗箱操作, 舍好求次、舍贱求贵、舍近求远;⑤集团企业的分散采购忽略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⑥缺乏有效的工具和信息平台进行采购跟踪、评估、分析和智能化决策。

1 实施战略采购应采取的对策

如何实施战略采购, 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则从身边的实际出发, 采取了以下对策:

1.1 构筑采购战略

在企业的采购政策中要确定采购目标:以统一的采购标准和程序, 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 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基础, 以国际先进的管理水平为参照目标, 以集中采购、同步采购、双赢为战略手段, 在产品开发、质量、价格、物流四个方面实现最佳采购供应链, 用产品开发能力、质量保证能力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 用合理的价格、最低的储备和运输成本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如图1, 其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步骤, 建立了两大核心数据库:供应商数据库和绩效评估模型库。

而集中采购无论是在成本、运营还是战略上, 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如图2, 通过采购量的集中来提高议价能力, 降低单位采购成本, 这是一种基本的战略采购方式。

1.2 建立采购总成本模型

总成本建模是公认的非常重要的采购技能之一, 其重要性对所有的产品都是重要的, 任何一个正确采购决策不只是单纯考虑商品的采购价格, 建立采购总成本模型, 所包含的因素除了价格外, 还要考虑运输费用、质量成本、库存维护成本等。

在战略总成本建模中, 采购管理者首先应当考虑的是采购品种的分类, 通过深入分析原材料的供应市场, 全面收集供应商的数据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采购策略。总成本建模是战略采购中最重要的组织能力, 对采购过程的一切活动, 从制定战略到简化设计、改善供应商的成本和降低采购成本奠定了基础。

战略采购实施中的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对采购的环境进行分析, 需要对企业的采购件进行分类, 筛选出企业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的采购件, 常用的方法有ABC分类法, 我们是按照其与供应商的关系的性质和密切性程度来讲采购品种分成四类的, 如图3中, 是根据采购量和采购品种对企业生产的重要程度, 将企业的采购品种分为四类。战略采购中重点关注的是对Ⅰ、Ⅱ类采购品种。

1.3 建立和维持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战略采购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采购和供应双方共同努力寻找节省资金的机会, 这将比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努力都更为有效。通过总成本建模, 双方通过识别成本要素和驱动要素可以使共同的努力集中在某些关键的环节。创建采购战略, 就是与供应商一道来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规划, 并为在双方的关系发展创造长期价值而努力。建立并维持供应商关系需要做到相互依赖和目标一致, 建立有效和及时的信息沟通渠道, 签订战略合作文件和协议。战略采购是企业采购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在企业创业之初由于采购数量和种类的限制, 战略采购的优势并不明显, 但在企业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优势会日益明显。

2 实施战略采购的方法

2.1 按照战略采购策略, 实施比质比价管理, 降低采购成本。

按照战略采购策略, 优化采购流程就是将产品主体材料的“采购量”和“采购价格”这两个硬的客观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进行优化之后, 进一步将成本降低空间转向软的管理优化方面。以最低的价格采购到最好的物资。

2.2 依据战略采购策略, 建立供应商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 控制采购成本。

对产品主体材料的供应商建立价格档案, 对每一批采购材料的报价, 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 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对产品主体材料, 建立价格评价体系, 收集有关的价格政策、价格信息, 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 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 实行动态管理, 实施全程监控, 有效控制了采购成本。

2.3 运用战略采购的原则, 在事实和数据信息基础上与供应商进行协商。

战略采购过程不仅仅是与供应商的简单谈判, 而应该是一个商业协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总成本分析, 对供应商的评估及市场调研等为协商提供有力的事实和数据信息, 帮助企业认识自身的议价优势, 从而掌握整个协商进程的主动权。

2.4 与产品主料的供应商构建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双赢的理念一般很少用在采购中, 更多的企业管理者都喜欢单赢。事实上双赢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它在战略采购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许多知名企业一般都建立了供应商评估与激励机制, 通过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 确立双赢的合作基准,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战略采购是一种系统性的、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采购方法。它要求企业确切了解外部供应市场状况及内部需求, 通过对供应商生产能力及市场条件的了解, 企业可以战略性地将竞争引入供应机制和体系以降低采购费用。现代企业应该建立起战略采购系统以降低成本。它在企业的产品开发、质量保证、整体供应链以及经营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随着战略采购工作不断向深度发展, 其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社会效益也日益显现

3.1 为集团公司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益

随着集团公司改革改制的深化, 必须注重支出的使用效益。实施战略采购本身就是加强财务支出管理的一项制度, 把集团公司有限的流动资金用在刀刃上, 提高了采购资金的节约率, 规范流动资金的使用管理, 提高了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益。

3.2 有效地促进了反腐倡廉工

战略采购工作实施以来, 由于建立健全了采购制度, 规范了集团公司采购行为, 规范了产品主辅原材料采购的运行机制, 提高了采购的透明度。有效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从源头上防范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促进了廉政建设工作。

3.3 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随着战略采购实施的不断深入, 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 对集团公司采购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采购人员就要不断加强学习, 开拓创新, 积极进取, 苦练内功, 强化素质, 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提高了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 增强了依法采购、规范采购和廉洁采购的自觉性, 树立了集团公司采购队伍的良好形象。

综上所述, 实施战略采购策略就是提升我们的采购理念, 走出传统物资采购的误区, 指导我们正确定位采购、合理配置采购组织、优化采购流程, 有效降低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的成本, 最终到达总体采购成本的降低, 对降低产品主体材料的采购成本起到显著的成果, 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远见的企业就应该有组织地构建战略采购框架, 实施战略采购, 并纳入企业的物资管理制度中。

摘要:实施战略采购策略就是提升我们的采购理念, 走出传统物资采购的误区, 指导我们正确定位采购、合理配置采购组织、优化采购流程, 有效降低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的成本, 最终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通过采购流程改进来降低采购成本 篇5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传统采购流程弊端的分析,提出采购流程改进的目标,制定企业采购流程的略,优化采购运作模式,降低成本,提高绩效,满足顾客需求,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词:采购流程

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技术迅猛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多变等因素影响,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而中小制造业由一销售、资本规模的限制在直接面对欧、美、日等国先进企业的挑战面前,其竞争将更加残酷。

1.对制造业而言,企业经营活动主要有进、出及转换三个环节,分别以采购、销售及研发、生产为代表。采购是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生产、服务和运营,而向外界获得原材料和服务的行为,是企业产品增值过程的起点。采购流程作为企业业务流程的始端和重要组成部分,并不仅仅是从市场上购回所需的物料,而是一种“外部制造的管理”,也就是要把组织的生产能力和制造能力扩展到供应商身上,充分利用企业自身不具备的外部资源。

2.在全球制造行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中,企业花在采购原材料和零配件业务上的资金平均占到60%以上。由此推断,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和专业化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制造型企业将会做更多的采购业务,而内部增值活动将更少,因此在企业采购流程中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企业为了获取现实的竞争优势,实现市场响应能力、品质、成本与服务的集成优化,应向传统的职能管理方式挑战,促进企业采购流程再造,由传统的强调职能管理向强调过程管理转变,这已成为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企业采购流程的基本八大步骤

1、发现问题:此阶段由使用部门提出需求。只有具体的使用者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决策者。这是工业品销售的基层环节。

2、项目可行性研究:这个阶段使用者已经将发现的问题向上层汇报,客户内部在酝酿要不要采购计划、考虑预算等问题。

3、项目立项:这一阶段一般会组建有使用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决策部门等人员共同组成的项目采购小组。

4、确定采购的技术标准:在这一阶段,是客户关于采购标准制定阶段。通常由客户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分析需求,再把需求转化成采购标准。

5、招标:采购标准制定好以后,客户将以标书的形式发布出来,准备投标的厂家那到表述就可以制定方案了。此时,不管销售人员如何推荐本产品的优点,客户一般不会改动采购方案,除非发现了致命的缺陷。因为对他们来说,采购方案的改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成本很高。

6、项目评标:客户一般会与两家以上的销售厂家进行洽谈,以便进行评估和比较,得到更好的商业条件。这个阶段会确立首选供应商。

7、合同审核:这一阶段客户会通过商务谈判,努力争取一些附加价值。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规格、数量以及付款方式等都是合同审核的内容。

8、签订协议:本阶段是签订合同,交付产品,实施安装。合同的签订并不意味着交易的结束。真正的销售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销售人员要按合同认真履行承诺,准时交货,按进度完成。

二、制造业传统的采购存在的弊端。

制造型企业的采购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包括了从生产计划到制定物料清单、提出采购申请、发送并确认采购订单、验收入库、支付货款的整个过程,除了专门的采购部站以外,还需要其他部门的介入与配合,这些部门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技术部、生产制造部、品管部、财务部门、发货部等,还包括企业外部的供应商。在这个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有一自不同部门的人员来完成,这些人员包括采购员、技术员、生产需求人员、品管员、财务员、仓管员等,有了这些人员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采购流程的顺利完成。虽然传统采购过程在控制上是严密的,但由于分工过细,导致管理信息沟通上的困难。因此在制造业传统的采购过程中,明显存在着一些弊端。

1.传统的采购过程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在传统采购过程的信息沟通中,采购部门作为一个单独的职能部门,相以独立地开展工作,与公司内其他部门人员较少进行直接沟通,通常采购部门只关心物料的制造及供应,以产品开发、成本降低及品质改善等缺少关心和参与,无人对采购流程动作系统作整体协调。采购员只是在生产和供应商之间起了一个中介人的作用,在两者之间传递信息,一旦某个环节对信息的理解出现失误,将使信息传递过程经历反复的修改,极大的浪费所涉及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采购员与其他部门及供应商的沟通成本是很高的,正是这样的反复和单向交流,造成了采购过程在设计阶段的高成本。

2.物料采购周期过长。

传统物料采购周期长,尤其是采购提前期长。由于物料采购是跨部门的过程,涉及到的人员较多,县每一小都需要手工记录和发送,任何一个阶段的延迟,都会影响整个流程的效率,特别是流程中还包含了企业自身难以控制的供应商。这就使采购周期被人为地延长。在技术更新迅速,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市场需求变幻莫测的时代,任何环节低效都将导致企业整体竞争力下降。如此长的采购周期如何保证企业竞争能力的正常发挥、保证新产品的及时面市及推广?

3.存货积压和待料停产并存,响应顾客需求迟钝。

由于采购周期过长、供应商供货能力的局限以及生产计划制度不能准确反映月度物料需求等现实因素,大多数传统企业的物料库存量很高。加之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使企业自身的销售和生产随之波动,从而造成了生产计划与生产实际之间的偏离,因而也带来了物料采购计划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极易造成存货积压和断料待产的两难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很低,占用了大量资金,使期承受了较高的仓储成本和资金成本,同时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浪费了自身的生产能力。在时间观念日益强烈的今天,交货期的延迟,不仅会使企业响应顾客需求的能力减弱,影响企业在市场的信誉,而且最终会导致客户的流失。

4.职能式管理,供需关系松散,质量控制的难度大,在传统的职能式采购模式中,采购员的主要职责是保证订单的完成和及时到货。

由于与供应商缺乏协调,采购过程中存在很多扯皮及包怨现象,消耗了时间,同时也增加了供应商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另外,企业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督控制,只能通过进货检验这一事后把关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增加了采购部门对采购物料进行质量控制的难度。

三、采购方式

就制造企业采购来说,降低成本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

1.价值分析法与价值工程法。

即通常所说的VA与VE法,适用于新产品: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加以研究,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透过剔除、简化、变更、替代等方法,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询价、谈判法。

谈判是买卖双方为了各自的目标,达成彼此认同的协议过程。谈判并不只限于价格方面,也适用于某些需求,使用谈判方式,通常期望采购价格降低的幅度约为3%~5%。

3.早期选择具有伙伴关系的让供应商参与产品的设计及开发。通过供应商早期参与的方式,使新产品开发小组依据供应商提出的性能规格要求,及早调整战略,借助供应商的专业知识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杠杆采购。

避免各自采购,造成组织内不同单位,向同一供应商采购相同的零件,价格却不同,但彼此并不知的情形,无故丧失节省采购成本的机会。应集中扩大采购量,从而增加议价空间的方式。

5.为便利采购而设计,自制与外购策略。

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利用外协厂的标准与技术,以及使用工业标准零件,方便原材料取得的便利性。这可以大大减少自制所需的技术支援,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

6.价格与成本分析。

这是专业采购的基本工具,了解成本结构的基本要素,对采购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采购不了解所买物品的成本结构,就不能算是了解所买的物品是否为公平合理的价格,同时也会失去许多降低采购成本的机会。

四、采购成本管理的目标。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购货成本、仓储成本和待料成本。所以“以尽可能低的库存满足生产需要”作为物料采购目标,以于采购管理而言,是不够全面的。

1.缩短采购周期。通过对采购流程中各环节手续的简化、人员的适配、沟通的加强,以及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来缩短采购周期,从而以及时迅速的采购保证,满足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降低因存货积压和待料停产而造成的损失。

2.保证采购物料的品质。

采购物料的品质好坏与产成品的质量密切相关,只有符合技术标准的物料才能制造出合格的产品,任一零部件的低品质或缺失,都将会导致整个产成品成为废品。为了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就必须以优良的品质赢得客户的满意。

3.持续保证采购流程的低成本运行。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产品的售价日趋透明,在产品售价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较低的成本就意味着利润的增加,即使面对降价的竞争压力,也可以有更大的降价余地。因此,企业应尽可能地“开源节流”,保证采购流程的持续低成本运行,为企业利润的获得打下良好的基础。

4.增强市场的响应能力。

及时准确地把握顾客需求变化的信息,对于企业立足风云变幻的市场至关重要。企业通过迅速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把顾客需求的变化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供应商,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整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让顾客满意。根据市场变化所作的调整,应及时反映到采购流程的运作上。从产品增值的起点,就作出针对性的调整。

五、降低采购成本的策略 为了保证采购流程再造目标体系的实现,企业必须制订相应的策略,并加以实施。

1.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顾客需求而采购的转变。经过严格评审的供应商作为企业外部的战略资源,可以有效地参与企业的内部流程动作,并在商务条款、采购提前期、寄售管理(或降低库存)、应急措施、质量保证等方面与企业达成长期的协议,提高企业的柔性,使企业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供应商和采购人员的积极参与,也使新产品的研发过程进一步缩短。在这种合作模式下,采购流程是以顾客需求订单为驱动进行的。实现顾客需求→制造订单→供应商的准时化(Just In Time)的订单驱动模式,使采购流程得以准时响应顾客的需求,并有效降低采购流程的运作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2.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这是将事后控制转为事中控制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转变,可以进一步提高采购的柔性和市场响应能力,增加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和相互合作。实施外部管理也是制造型企业推行精细化生产、零库存生产的前提,也是企业从内部集成走向外部集成的重要一步。可以通过建立长期互惠的合作关系,提供信息反馈和培训支持、协调供应商计划、请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等措施,实现有效的外部资源管理。

3.MRP、ERP和数据互换(EDI)等信息系统的应用,是改善企业采购流程和物料流程的关键。这可以将供应商、制造型企业自身、批发商、分销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甚至零售商和最终顾客联系在一起,将关键数据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递给相关人员,从而大大降低同步作业的工作量,遏制供货提前期,降低物料库存,节约传递成本,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因此,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有效的运用,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率和绩效上的显著改善。

4.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网上采购平台。企业通过电子技术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报价工具、物料供给、便于供应商处理物料订单的流程、图形交换技术,可以使供应商分享技术设计信息、流程更改及停产通知的管理。其业务可以是简单的开发票或下订单,也可以是复杂的产品推介。通过网上采购平台,改善企业采购流程的运作模式,降低运作成本,缩短订单周期,更好地进行业务控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利润。这将极大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并能帮助企业与供应商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六、结语

采购成本管理 篇6

要:政府采购是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作为一项具有多种功能的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有二百多年的发展史,它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成熟起来的。

关键词:政府采购制度 采购资金 管理

1 政府采购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1.1 政府采购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采购的主体是政府,是一个国家内最大的单一消费者,购买力非常大。据统计,欧共体各国政府采购的金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政府采购决策,不仅影响供应商,而且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政府可以通过减少采购规模,实行缩紧财政政策,防止经济过热,也可以通过增加采购规模,刺激萧条的经济。政府还可以通过采购导向,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也可以通过购买国内企业产品,来保护民族工业,从而实现政府重大政策目标。正因为如此,政府采购对社会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采购规范的扩大或缩小,采购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公众生活环境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正是由于政府采购对社会经济有着其他采购主体不可规划的影响,它已成为各国政府经常使用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1.2 政府采购是节约财政支出的有效目的。我国的财政支出中办公设备、车等支出占有较大比重,控制财政支出必须大力压缩购买性支出。政府采购通过市场公开竞争的办法,采用规模采购、择地采购等手段,可以使政府获得价廉物美的商品和劳务,从而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

1.3 政府采购是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必然趋势。各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重要文件之一就是政府采购协议,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显现。因此,推行和完善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刻不容缓。它有助于利用从现在到正式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时间差锻炼和培训国内企业,逐步适应国际贯例,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国际的挑战。同时有助于我国从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1.4 政府采购制度是规范财经秩序的重要途径。政府采购制度其核心就是通过招投标方式,在财政、审计、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等全位监督的机制当中,在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中运行,将有效抑制采购工作中的各种腐败现象,重塑廉洁之风尚。

2 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

2.1 政府采购的原则。我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平等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2.2 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①公开招标。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决标;②邀请招标;③询价采购;④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2.3 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政府采购法》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与政府采购活动有关的监督管理职责,主要包括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采购范围、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政府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等。这对于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廉政建设、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继续完善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

3.1 协调好集中与分散采购的关系。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中,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集中采购为主体和分散采购等多种采购模式并存的格局。在集中采购模式方面,我国政府在强化政府集中采购的同时大力推行了部门集中采购模式,成效显著。两者所占的比重逐年增长,已经确立了它们的主导地位。包括政府集中采购和部门集中采购在内的集中采购模式有很大的优势:程序正规,流程规范;权责明确,易于管理;采购规模大,效益显著;质量好,效率高。因此凡是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所规定的项目都应进行集中采购,并加大实施力度,做细做精。而分散采购简便灵活,易于操作;成本低,门坎低,可以更多地照顾中小企业。

3.2 进一步加强招标方式的透明度。政府采购是一项阳光工程,公开招标方式的普及程度事关政府采购的性质、质量和形象,尤为重要;而且由此从根本上也决定了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我国已确立了公开招标方式的主导地位,应该继续巩固并进一步普及。

3.3 处理好效率与效益的关系。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下的一个强大的经济调节杠杆,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宏观调控作用,有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因此在政府采购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产业政策和战略方针。应该优先考虑采购本国的货物、工程和服务,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样我国的政府采购事业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大力推行的政府采购事业,除了能节约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按计划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各种积极作用和政策功能。后者也是我国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保障政府采购质量和规范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简化政府采购各项工作程序、运行规程和行政流程,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规范化管理等措施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在强调“抓机制,上规模”的同时,也要全面发展。想方设法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不断地降低政府采购成本,千方百计增大政府采购效益。

3.4 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和调查研究工作。在我国大力推进政府采购事业的过程中,各地势必会出现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而且为了解有关政府采购的方针政策和制度体制的贯彻执行情况和效果,就必须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多年的政府采购发展史相比非常短暂。同时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势必会陆续颁布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关政府采购的方针政策和制度体制,而且我国的政府采购事业要想获得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3.5 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一支合格的政府采购队伍。《政府采购法》规定,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因为政府采购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业务素质也要过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很强的业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加强队伍建设的时候,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学习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总结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

3.6 强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与其他财政改革的关系。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是孤立的改革,而是整个财政制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三个环节,各有侧重,又互为一体。三者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只有把上述三个环节都搞好了,我国的财政制度改革才能取得更突飞猛进的进展。

4 政府采购的资金管理

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 篇7

采购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编制需求和采购计划、制定价格目录、采购申请、供应商选择、货量价格谈判、运输方式选择、采购合同签订、验收入库、结算付款等环节。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既是企业“实物流”的重要部分,又与企业“资金流”密切相关。企业采购的物资和商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企业应对存货进行集中采购,实行物归一口原则,建立健全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加强采购业务的管理。

以八钢公司的采购管理为例,为了理顺采购管理系统中采购计划制定、采购计划管控及组织实施采购计划流程,八钢公司对各业务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1)设备工程部负责采购计划的管控管理,包括采购计划审定、采购计划实时跟踪。(2)采购中心负责组织采购计划的实施和采购计划执行结果反馈。(3)八钢公司授权部门负责组织工程建安物资采购计划的实施和采购计划执行结果反馈。(4)制造管理部负责制定大宗原燃料采购计划和采购计划实施跟踪。(5)资源公司负责国内大宗原燃料采购计划的实施和采购计划执行结果反馈。(6)国贸公司负责进口大宗原燃料采购计划的实施和采购计划执行结果反馈。

公司整体实行wzmis系统进行采购计划申报、合同签订、入库计量,货款结算等业务流程的处理。

一、编制需求和采购计划

需求部门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设备工程部依据公司年度生产经营目标计划和现有物资消耗水平,库存情况,根据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采购计划是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企业根据发展目标的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采购计划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严格执行。

二、建立健全采购申请制度

公司建立了采购申请制度,在物资系统中由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采购申请。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按照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办理采购申请手续。具备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应严格审批采购申请。

三、供应商选择制度

选择供应商是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公司建立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并建立企业统一的供应商网络。采购部门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应商,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四、采购合同管理

根据采购需要,确定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并与供应商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采购合同,该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情况作出明确规定。对大宗商品的采购采用招投标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一般商品的采购可以采用询价或定向采购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双方协商签订合同条款,并符合国家和企业的相关规定。采购合同有专人负责保管、整理、入档。

五、采购价格管理

每年初制定并下发当年最高结算限价的采购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确定采购价格。采购价格应遵循“三同三比”的原则,即同名称、型号规格比质量,同质量比价格,同价格的比费用,分别采取询价、招标、专家会审、最高限价等形式确定采购价格。

六、验收入库制度

设置物流库房,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各级验收部门及人员、收货验收部门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批准的合同订单、合同协议等采购文件,对采购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严格验收,以确保其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并录入物资系统,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务部门。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向有关单位进行索赔。

七、结算付款

物资系统完成收库手续并稽核无误后,数据传递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将入库数据与供应商开具发票审核无误后进行挂账、结算。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严格按合同协议的约定审核付款条件以及相关手续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严格按照资金计划的申报与审批进行付款。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防止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目前公司的管理流程存在以下不完善之处:

1.现场收货、验货时间过长,未能及时办理入库手续,无法进行财务结算。由于各部门职责分工不同,各部门之间协作显得非常重要,应加强协作减少职能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同时应加强制度的健全,加强相关工作的考核,只有各个环节互相配合,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要求办事,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2.对企业库存进行定期、全面的清查,使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整个库存状况,对库存信息及时共享,避免重复采购。

3.对积压库存物资,及时清理、变现,盘活资金,减少损失。

4.推进学习宝钢集团“阳光采购”工作,实行信息化采购,以电子商务、电子招标等方式在网络上实现交易。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采购成本管理 篇8

采购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提高电网企业采购管理水平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电网企业采购管理水平就必须有良好的企业内部运作机制, 电网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对组织结构设置方面并不完善, 对内部人员的职责、岗位规范及工作标准也没有具体明确的定义, 而职责分工和明确定义有助于防止各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错误。采购流程的控制和优化采购流程可以引导人员的行为, 改善企业对采购活动的统筹控制。

1 电网企业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 电网企业不断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管理, 贯彻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思想, 但是在探索的道路上难免会出现问题。国家电网目前颁布的文件中对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各部门职责分工安排较为零散, 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分配体系, 而且并没有对采购活动整体做一个明确的流程划分, 导致员工对自己的职责认知不清, 并没有完全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虽然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按照规定进行物资采购, 但是由于分工不明确, 各自对自己的职责没有认识清楚, 往往造成部分工作重复或者部分工作遗漏, 采购行为不当引起的后果没有相应的人负责, 难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 这与电力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战略目标不符。再者, 企业并没有专门的组织进行协调和引导物资采购, 很容易导致问题的发生或者发生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寻源-采购“两段式”采购管理模式的目的就是解决上述电网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寻源-采购“两段式”采购管理模式是指将采购活动划分为前期的规划准备阶段和后期的实施阶段, 采购人员根据寻源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采购。寻源阶段的具体做法是在物资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下, 按专业设立不同的采购专业委员会, 采购专业委员会应用供应商评估结果, 拟定采购策略, 由物资管理部门依法通过招标或其他采购方式, 选定合作供应商;采购阶段则是根据物资需求完成谈判、定价, 实现战术采购向战术采购与战略采购相结合的转变。寻源-采购“两段式”采购管理模式的运作流程可划分为寻找供应商, 收集供应商信息, 评价供应商, 拟定采购策略, 供应商确定和采购实施六个部分。

2 寻源-采购“两段式”采购管理模式构建

2.1 寻源阶段的内容

从图1可以看出寻源阶段的工作包括五个过程, 即寻找供应商、收集供应商信息、对供应商做出评价、拟定采购策略和确定供应商。

(1) 寻找供应商。不同种类物资的特性以及重要程度有所不同, 招投标管理中心在遵守招投标法规的基础上针对物资重要程度和特性选择合适的途径寻找供应商。

(2) 供应商信息收集。电网企业通过供应商提供的资料、存档资料及与某供应商合作过的公司及同行业其他供应商提供的资料及时且全面地收集供应商资料。

(3) 供应商评价供应商评价的目的就是在众多供应商中选择最优的供应商为电网企业服务。供应商评价工作从源头上对工程项目质量加以监控。由于大部分电网物资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采购, 所以下面仅讨论招投标过程中供应商评价流程, 见图2。

首先公司招投标管理中心受理集中规模招标采购的供应商的评价申请并编制评估方案。物资部 (招投标管理中心) 成立供应商评价工作组, 评价工作组负责具体的供应商评价工作, 如组织相关专家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 推荐合格供应商名单等。待合格供应商名单通过审核后, 省物资供应公司整理资料并将合格供应商按照产品类别、档次归档保存和等级动态管理, 安全监察部、相关技术部门以及省物资供应公司等对供应商及其产品在建设、运行阶段的情况上报至公司招投标管理中心, 招投标管理中心出具评价初步意见并通过公司主管领导的审核后报国网公司备案。供应商评价工作结束后, 安全监察部门、专业技术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和监造服务机构负责对供应商在履约期间的行为和供应的产品情况进行反馈。招投标管理中心收集对供应商的所有反馈信息和评估结果并对供应商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理和对其升降级管理。监督部门在招标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相关规定对供应商评价过程严格进行监督。

(4) 拟定采购策略。寻源阶段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根据供应商评价结果拟定采购策略等相关内容, 具体工作由采购专业委员会负责实施。采购专业委员会选择物资采购方式和供应商并制定合适的采购策略, 指导采购工作的实施。

(1) 采购专业委员会组成。

采购专业委员会按专业分为技术、财务审计、营销、法律和督查专业委员会, 采购专业委员会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 只在需要的时候召集成员参与策略制定, 采购专业委员会归管于招投标管理中心。

(2) 采购策略拟定流程。

拟定采购策略的过程可分为图3所示的五个流程:

采购专业委员收集采购策略需要收集的资料, 如供需量数据和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等相关资料由物资部提供, 各部门需配合资料收集工作。营销部门参与人员根据产品需求计划和供需量等相关资料对所需物资的市场形势进行分析。各采购专业委员会成员根据物资技术特性, 供应商评价结果, 市场形势分析表等信息发表专业意见, 委员会负责人协调各方意见, 使形成的总策略达到全局最优。拟定采购策略之后, 采购专业委员会将采购策略上报招投标管理中心审批。通过审批后, 招投标管理中心在公司内部信息系统中公布采购策略。

(5) 供应商确定。电网企业选择供应商采取的是以招标为主非招标为辅的采购方式。公司招标采购领导小组是招标和非招标采购工作的领导机构。招标采购领导小组下设若干招标专业工作组, 各专业工作组分别负责招标工作中的招标文件审定、资格预审及评标标准与办法等属于自己专业范围内的部分。

2.2 采购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

寻源阶段结束之后物资部门就需要组织选定供应商签订合同, 到货验收, 物资入库退货。公司物资部负责物资合同的承办管理, 协调处理合同签订、履约变更等重大事项, 由省物资公司具体实施。合同签订之后, 电力公司各项目单位、物资需求部门或单位组织对到货物资质量进行检查和到货验收, 对不符合产品质量规定的物资及验收中的其他问题应及时将情况反映至省物资供应公司, 经省物资供应公司汇总后上报物资部。物资到货验收合格后, 仓储人员清点核对无误后为物资办理相关入库手续。物资供应公司在验收过程中收到不合格物资的反馈后及时通知其供应商退回物资, 并要求供应商限期送货再次进行验收并对其处理和追究违约责任, 所有退货情况记录应并记入档案, 作为评价供应商的依据。

3 结论

物资采购活动是电力建设项目和电网正常运行的主要支撑。提高电网企业的采购管理水平对电网企业的发展有着去足举足轻重的作用, 寻源-采购“两段式”采购管理模式明确了采购工作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 不仅能促进物资采购的有效进行, 还可以节省采购时间, 增加物资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减少库存储备, 进而降低成本。通过改进采购管理来增加电力企业效益的潜力还很大, 未来还需要加强对物资采购管理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沈俊娜, 刘明.采购物流管理及成本控制[J].物流科技, 2006, (7) :73-75.

[2]刘睿.浅析构建完善的企业采购内部制度的重要性[J].当代经济, 2010, (20) :16-17.

[3]谢久明.油气田公司物资采购管理模式设计[J].四川石油经济, 2001, (1) :28-30.

[4]刘虹.职责分工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 2006, (6) :177-178.

[5]梁明华.浅议采购流程的优化控制[J].中国市场, 2013, (30) :25-26.

[6]孙艺新.大型电力企业采购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9, (4) :9-12, 38.

[7]赵建萍.电力物资采购管理创新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12) :69-70.

采购成本管理 篇9

关键词:TCO,模式,总拥有成本,采购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一、引言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 采购部门根据相关部门提交的采购申请, 制定采购计划, 按照原材料报价最低原则选择供应商进行采购, 对于原材料的质量, 尤其是原材料在采购及使用过程中所引发的检验成本、质量缺陷成本、停工成本、售后成本等则考虑的较少。这种只考虑价格的采购模式, 很容易导致供应商之间的恶性竞争, 难以保证所采购原材料的质量, 并且很难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可持续的战略伙伴关系。显然, 传统的模式未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发生的所有采购成本, 这可能使得企业据此对供应商进行的选择与评价造成一定的失误, 进而增加企业的采购风险, 使得企业不能有效地进行采购成本管理。

鉴于此, 本文引入总拥有成本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 的概念。总拥有成本由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构成, 其中, 显性成本由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储存成本构成, 隐性成本由质量检验成本、质量缺陷成本、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成本、采购员工的培训成本等构成。因此, 本文拟将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检验成本、采购管理成本、质量缺陷成本等隐性成本纳入采购成本管理的范畴, 分析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总拥有成本, 并将总拥有成本应用于SMIC公司锡锭的采购管理中, 通过建立锡锭的长期成本监测模型, 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并根据总拥有成本最小的原则, 合理选择与评价供应商, 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TCO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TCO旨在计算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真实成本, 包括上文提到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当前, 大多数企业的采购成本管理只注重显性成本的控制, 而忽视了对隐性成本的有效控制与管理, 然而,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 对一个企业而言, 隐性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一) 国外研究现状

1. TCO概念的提出。

1993年, 丽莎·埃拉姆 (Lisa M.Ellram) 和苏·斯法尔德 (Sue P.Siferd) 在企业物流杂志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上发表了“采购:总拥有成本概念的基础 (Purchasing:The Cornerstone of The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Concept) ”一文。文中, 丽莎·埃拉姆首次提出了总拥有成本的概念, 她认为, TCO是企业进行采购活动时, 与该项采购相关的原材料的订购、验收、保管、使用及缺陷处置的全部成本。同年, 她在另外一篇文章“总拥有成本:元素及实施情况 (Total Cost of Ownership:El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 ”中, 进一步阐述了企业采购成本管理中应用TCO应该考虑的相关成本要素, 以及TCO在企业采购中的具体应用问题。

2. TCO应用于供应商的选择问题。

菲利普·鲁道夫 (Filip Roodhooft) 等人也对TCO进行了研究, 他们的研究侧重于如何利用TCO进行供应商的选择问题。他们以案例企业的实际采购资料为研究对象, 通过作业成本法收集了与TCO相关的成本因素,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建立了TCO的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选择与评价供应商。丽莎·埃拉姆虽然提出了采购成本管理中应用TCO的很多理论, 却没有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菲利普·鲁道夫等人首次创建了基于TCO的数学模型, 从定量的角度对TCO进行了研究, 并利用TCO模型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与选择。

塞格尔·德格拉夫 (Zeger Degraeve) 和菲利普·鲁道夫 (Filip Roodhooft) (1999) 应用作业成本法 (ABC) 并基于TCO工具进行采购成本管理, 建立了原材料采购的数学分析模型, 并应用该模型对案例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同年, 在他们所研究的另外一篇论文中, 对之前的两个案例企业的采购成本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详细论述了企业如何计算TCO的各成本, 并比较各供应商的总拥有成本, 从而进行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

3. TCO应用于战略成本管理。

丽莎·埃拉姆 (Lisa M.Ellram) 和苏·斯法尔德 (Sue P.Siferd) (1998) 在研究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中, 也运用了TCO的概念, 并基于此对11家案例企业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在企业采购成本管理过程中, 应用TCO工具能够明显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文中, 她们还提出TCO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乔治·斯蒂森 (George A.Zsidisin) 、丽莎·埃拉姆 (Lisa M.Ellram) 和杰弗里·奥格登 (Jeffrey A.Ogden) (2003) 认为企业长期的战略成本研究包括以下三项管理活动:TCO成本研究、供应商成本的降低、目标成本法的应用。同时, 他们研究了采购成本管理与这三项管理活动的关系。研究表明:采购部门的地位、对工作的负责任程度和TCO成本研究、供应商成本的降低、目标成本法的应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采购部门的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程度与TCO成本研究正相关, 但不显著, 跟供应商成本的降低、目标成本法的应用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4. 在作业成本法中应用TCO。

1995年, 丽莎·埃拉姆 (Lisa M.Ellram) 发表了“作业成本法和总拥有成本:重要关系”一文, 论述了TCO与作业成本法之间的关系。她认为, 由于总拥有成本涉及企业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采用作业成本法能够比较清晰地分析与计算这些成本因素, 从而做出合理的采购决策, 例如采购数量及采购时间的确定、供应商的选择、各供应商份额的分配等等。至此, TCO工具开始与作业成本法联系起来。

(二) 国内研究现状

1. TCO应用于评价和选择供应商。

徐哲、冯喆 (2004) 应用作业成本法 (ABC) 并结合TCO工具, 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他们利用菲利普·鲁道夫 (Filip Roodhooft) 和约瑟夫·科林斯 (Jozef Konings) (1996) 创建的模型进行采购成本管理的研究, 并对各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缺陷所引起的采购企业必须付出的额外成本进行比较, 以此来进行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最后通过分析采购产品的特点, 应用TCO工具, 选择出若干个最优供应商, 并对其采购额进行最优配置。该方法弥补了菲利普·鲁道夫 (Filip Roodhooft) 和约瑟夫·科林斯 (Jozef Konings) 模型的不足, 能够为采购企业选择出几个最优供应商, 并能据此在每个供应商之间进行采购份额的最优配置。史学锋、徐国华 (2005) 认为菲利普·鲁道夫 (Filip Roodhooft) 和约瑟夫·科林斯 (Jozef Konings) (1996) 的模型只考虑了现有供应商, 而对于潜在的供应商却未涉及。因此, 他们对该模型作了改进, 建立了多阶段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该模型既可以选择某个阶段的供应商, 也可以对多阶段的供应商进行选择, 从而使整条供应链达到最优化。

2. TCO应用于采购成本管理。

陈志祥、马岚 (2006) 将TCO应用于采购成本管理过程中, 应用的结果表明:企业在采购中不仅仅要考虑原材料价格, 还应对成本进行全面分析, 并将供应商的成本分配到相关产品上去, 然后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 以降低这些因素的成本。他们将该理论应用到国内的一家制造企业, 综合考虑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价格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库存成本及质量成本, 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TCO的成本构成, 并据此提出降低采购成本的策略。

鉴于以上方法, 本文将TCO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型采购物资的成本管理中, 建立基于TCO的长期成本监测模型, 并据此进行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

三、基于TCO的采购成本管理分析法

(一) 采购成本管理

采购成本管理, 是为保证企业物资的供应, 对采购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遵循成本最小化的原则, 购入计划数量的产品和劳务所采取的管理活动。采购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即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控制必要的成本支出、获得额外的成本收益。具体来讲, 采购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 适当的采购价格。

原料的价格应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 从横向和纵向角度综合考察原材料的采购价格, 避免价格过高和过低情况的出现。价格过高, 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反之, 价格过低, 会迫使供应商降低产品的质量, 导致隐性成本的增加。同时, 保持合理的价格, 会使供需双方形成双赢的局面, 有利于供需双方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

2. 合理选择供应商。

企业采购活动中对供应商有两种选择方法:第一, 从原有供应商处采购, 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在综合价格因素的基础上, 选择供货及时、产品质量好的供应商;第二, 选择新的供应商, 企业选择新的供应商时应重点考察供应商的资质及声誉, 并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 优先从潜在供应商名单中选择。

3. 原材料质量的选择。

企业在选择所采购的原材料时, 并不是质量越优越好, 品质太好, 不但采购成本升高, 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反之, 质量不好, 会造成相关隐性成本的增加。因此企业应该综合考察各种成本因素, 进行原料的选择。

4. 在合适的时间采购。

采购时间的选择对于企业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至关重要。采购时间过早, 导致原料积压, 占用过多的现金流和仓储成本;反之, 会导致生产的延误, 耽误客户的订单。

5. 按计划数量采购。

在企业的采购成本管理中, 采购计划的制定至关重要。如果采购过多, 会占用企业大量的现金流, 并且, 对于保质期短的原料, 还会产生使用不及时而导致的浪费现象的发生;相反, 采购数量过少, 会增加企业的采购次数, 进而增加运输成本及采购管理成本。

(二) TCO的概念

TCO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是企业采购一件商品时, 与该商品相关的订购、验收、保管、使用及缺陷处置的全部成本。TCO作为一种计量工具, 其目的是计算与一项采购活动相关的所有成本, 并据此对供应商进行选择与评价。丽莎·埃拉姆 (Lisa M.Ellram) (1993) 首先提出TCO的概念, 将其定义为与采购商品相关的所有活动发生的成本。

(三) TCO的计算公式

总拥有成本, 除了原材料本身的价格外, 还包括:运输成本、检验成本、采购管理成本和质量缺陷成本 (这里包含质量缺陷导致的返工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

C:TCO总成本 (元) ;W:原材料的重量 (吨) ;P:原材料的单价 (元/吨) ;T:运输单价 (元/吨) ;Q:质量检验成本 (元/吨) ;M:采购管理成本 (元/吨) ;D:质量缺陷成本 (元/吨) 。

在这些成本中, 有一类成本是可直接获得的, 比如, 原材料本身的成本, 运输成本, 这类成本为直接成本。另一类是间接成本, 是指不能直接获得的成本, 可以通过其他因素间接获得, 如质量检验成本、质量缺陷成本等。因此, 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总结出TCO分类, 如表1所示。

(四) TCO模式下采购成本管理的特点

1. TCO是一种研究长期采购成本管理的工具, 而非短期的、只考虑原材料价格的工具, 用于全面评估采购的真实成本。首先, TCO成本包括采购过程中的所有成本;其次, 在应用TCO对一项特定原材料进行采购时, 采购部门必须全面考察供应商的资质;最后, 要准确计量采购原材料的TCO成本, 采购部门必须懂得并能计量所有与采购活动相关的成本。

2. 应用TCO工具可以准确地对供应商进行选择与评价。在选择供应商时, 除考虑价格因素外, 还应将供应商能否及时交货、供应的原材料质量纳入考察范围, 即通过计算各供应商的TCO成本, 对供应商进行优胜劣汰。

3. TCO工具要求公司管理层全面考察与TCO成本相关的部门及成本具体发生的环节, 通过分析发生成本的具体环节, 管理层可以辨别哪些环节为公司创造价值, 哪些环节不创造价值或者创造比成本更低的价值。据此, 公司可以考虑进行技术创新或流程调整。

4. 应用TCO工具对企业的采购成本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据此, 企业可以与总拥有成本最低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从而能减少供应商的数量, 降低企业的供应商管理成本。并且在采购过程中, 能够简化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采购流程, 缩短供货时间, 降低存货管理成本, 进而提高采购成本控制的效率。

四、总拥有成本在SMIC公司采购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一) SMIC公司采购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现状分析。

该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 主要从事焊锡棒、助焊剂、焊锡丝等电子材料的生产。本公司的采购量和采购金额最多的原材料之一是锡锭, 因此, 本文将锡锭看作本公司的战略型采购物料。选择锡锭材料作为TCO的研究对象, 同时将锡锭的三家供应商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供应商管理统一标准。公司目前尚未对现存的供应商进行战略细分, 即未将供应商划分为战略合作伙伴、长期合作伙伴、一般性伙伴和交易型伙伴等类型, 也未能采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择供应商, 未能对潜在的供应商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忽视了供应商队伍的建设和维护, 而是强调短期行为。二是未建立标准的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随着公司业务量的增长, 锡锭供应商从最初只有一家增加到三家。但是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考核时, 主要凭借采购人员的主观印象, 客观的、能够量化的考核标准尚未形成。三是忽视原材料价格之外的成本。在当前的采购过程中, 公司对供应商的选择仅仅根据原材料价格的比较, 而没有考虑原材料采购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其他成本。

(二) TCO在SMIC公司采购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1. 构建采购成本管理的TCO分析数学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 TCO总成本C=W× (P+T+Q+M+D) 。首先, 定义如下变量:

(1) 质量缺陷率。缺陷产品重量占产品总重量的百分比。

其中, Kq:质量缺陷率;WD:缺陷产品重量;W:产品总重量。

(2) 质量检验成本。质量检验成本由基本检验成本以及由于发生质量问题, 造成的额外检验成本组成, 另一方面, 基本检验成本又由公司内部检验固定成本和第三方检验成本组成, Q'=Q1+Q3rd。其中第三方检验费用固定, 公司每年将各个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送检一次, 每次检验费用为3 000元。综上分析, 质量检验成本可以表述为:

Q':基本检验成本;Q1:为公司内部检验固定成本;α:产品缺陷率对成本的影响系数;Q3rd:第三方检验成本。

具体地, 公司内部检验总成本:

(3) 采购管理成本。采购管理成本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与采购活动相关的直接成本Mg, 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原材料质量缺陷造成的管理成本, 与缺陷率成正比, 可以表示为:Mg×β×Kq。所以, 整个采购管理成本为:

β:缺陷率对采购管理成本影响系数。

(4) 质量缺陷成本。质量缺陷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与质量缺陷率成正比, 可以表达为:

D:质量缺陷成本;μ:缺陷率的质量成本系数;γ:缺陷成本系数。

2. 模型中相关系数的确定。

根据上述分析, 与采购锡锭相关的各成本的表达式已经确定, 接下来确定这些公式中存在的参数。本文将根据SMIC公司2010-2012年的历史采购数据 (表2) , 使用SPSS工具拟合这些参数。

(1) 供应商相关的参数。将TCO成本表达式展开。

在上述公式中, P、T、Kq是由供应商的生产水平、地理位置以及管理水平决定的, 是与供应商相关的参数;其他参数α、β、μ、γ可以根据公司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

(2) 公司年度内部检验参数确定 (表3) 。因为Qin=Q1× (1+α×Kq) = (Q1×α) ×Kq+Q1。在该公式中Q1、α相对固定, 可以将Qin看作Kq的函数, 即Qin=F (Kq) , 令Y=Qin, X=Kq, 可得到:

在该公式中, 历年的Y=Qin和X=Kq都是已知的, 使用SPSS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如表5, 由表5可得:Qin= (Q1×α) ×Kq+Q1=22583.73Kq+62.69。

(3) 采购管理参数确定 (表4) 。由公式 (5) M=Mg× (1+βKq) =

单位:万元

表中数据来源于SMIC公司 (β×Mg) ×Kq+Mg, 令Y=M, X=Kq, 可得到:

各年度检验费用与缺陷率

由表2可得到表4数据。

使用SPSS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得:M= (β×Mg) ×Kq+Mg=37 869.39 Kq+38.26

(4) 质量缺陷参数确定。由公式 (6) D=Kq× (μP+γ) , 令Y=D/Kq, X=P, 可得到:

使用SPSS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如表5, 由表5可得:D=Kq× (μP+γ) =Kq× (0.084P-29.265) 。

3. 锡锭的TCO公式。由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TCO相关的各参数值。因此, 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 只要知道供应商的锡锭报价、运输费用以及该供应商的质量缺陷率, 就可以计算其TCO成本。

4. SMIC公司各供应商的TCO成本分析。

根据上节的锡锭TCO公式 (7) 及SMIC公司的相关数据可以算出每年各供应商的TCO成本, 如表6所示。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 可以得出本公司2010-2012年从三家供应商处采购锡锭的缺陷率及TCO总成本对比情况。可以分析得出:HX和YX的缺陷率较低, 锡锭质量好, MY的缺陷率最高即公司生产产品的隐性成本最高。而YX的TCO相对较高。因此, 本公司应该制定如下锡锭采购策略:对MY公司提出整改策略, 在质量达到公司标准前, 暂停采购;保持与HX、YX两家供应商合作;选定HX作为锡锭的主要供应商, 与其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 可以看出在成本管理中, 应用TCO工具, 能够全面考察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成本, 据此制定的采购成本管理策略更有效。在以上案例中, 本文全面分析了锡锭在采购前、采购中和采购后的所有相关成本, 既包括采购时实际付出的成本, 又包括产品质量缺陷等导致的隐性成本, 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计算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相关成本, 为企业正确选择供应商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SMIC公司可以将公式 (7) 作为锡锭的长期采购成本管理模型, 根据此模型, 只要得到某一供应商的锡锭报价、运费报价, 以及原材料的缺陷率, 便可以计算其TCO成本, 并据此决定是否从该供应商处采购及具体采购数量。

在公式 (7) 中, 原材料的价格及运费较容易获得, 但是原材料的缺陷率是一个难以确定的变量, 由于采购前我们很难确定本次采购中产品的缺陷率, 因此, TCO成本确定的重点与难点就在于对原材料缺陷率的确定。对于成熟的供应商, 可以根据原材料的历史采购数据进行计算, 作为本次计算TCO成本的原材料的缺陷率;而对于新的供应商, 目前还无法获知原材料的缺陷率。此外, 各个供应商的缺陷率及其他参数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 企业需要定期依据以上方法, 对各个参数进行重新估计, 以使TCO模型的变化符合企业的实际状况。

五、结论及展望

在企业的采购成本管理过程中, 相对于只考虑原材料价格的成本管理, 应用TCO工具, 运用基于TCO的长期采购成本管理模型, 定量的对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成本进行分析, 能够清楚地了解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成本, 为公司的成本控制提供更好的方法。应用TCO方法除了考虑原始采购价格、运输费用之外, 还必须考虑所有与采购活动相关的隐性成本, 因此, TCO为企业正确选择与评价供应商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方法, 为企业进行采购成本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尽管TCO成本已经逐渐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 并且很多大公司在采购成本管理中也都开始运用, 但它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仍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和改进。例如, TCO涉及到的成本很多, 这对成本数据的分类、汇总和核算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 为使TCO模式下采购成本管理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采购成本数据的收集、核算技术的提高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徐哲, 冯喆.ABC法与数学规划相结合对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4, (4) .

[2] .史学锋, 徐国华.一种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多阶段供应商选择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 2005, (4) .

汽车企业采购成本优化管理 篇10

从汽车企业成本发生的类型来看, 主要有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等。供应商的采购成本根据所从事行业的不同, 分别占到总成本的55%~70%, 主机厂采购成本所占比例更是高达70%, 如果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就抓住了成本优化关键。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决定以增强供应链竞争力的采购成本优化管理为突破口, 全面实施成本优化战略。

优化管理方案

采用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成本法, 建立新车型配套件采购价格管理新模式。汽车行业通常采用成本加成法来制定配套件的采购价格和整车销售价格, 即在完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利润额, 构成所制定的价格。按照这种方法制定的价格很可能得不到市场接受, 也不容易满足新车型开发进度要求。因此, 长安股份公司决定用目标成本法取代成本加成法。

确定单车材料总成本。首先通过市场调研确定既能被市场接受, 又符合公司战略意图的新车型单车目标销售价格, 然后由成本管理人员计算出该产品必须承受的制造成本、期间费用以及可以接受的目标利润, 在上述指标基本确定以后, 就可以计算出新车型单车材料总成本, 如图1。

制定零部件技术系数。零部件价格系数是指单一零部件占整车材料成本的比重。技术系数是在基准车型零部件价格系数的基础上, 经产品开发部门根据结构、材料、工艺等技术因素的变化, 综合评估每个零部件的变化程度, 将原价格系数给予适度修正后确定的该零部件占新车型整车材料成本的比重。

确定零部件目标采购价格。将每个零部件的技术系数乘以单车材料总成本就得到该零件的目标采购价格, 如图2。

采用招、议标相结合, 价、量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已定点未定价”和改型配套件的采购价格, 建立价、量、点三合一的改型车配套件采购价格管理新模式。“已定点未定价”的零部件属于遗留问题。改型配套件的定价任务也很重, 虽然公司现在生产的车型只有一个平台, 但衍生车型品种却有数百个, 它是新品定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公司针对配套零件供货状态品质量状况的复杂性, 将招标和议标相结合。对配套供应商生产能力不均衡、“假两家, 真独家”或产品质量状况不稳定的情况, 采用以财务部主导, 相关部门参与的议标方式确定价格。议标方式的引入, 使得整个“改进方法”能够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对生产能力均衡、产品质量状况稳定, 没有特殊保护需要的零部件采用招标的方式制定价格。

对需要议标的零部件, 财务部先制定目标价格, 然后由供应商报价, 公开开标后按供应商报价高低排出第1标和第2标顺序, 依次和财务部谈价。经过这一轮谈判, 如果供应商接受目标价格, 就达到了议标的目的, 如果都不接受目标价格, 直接转为招标。

对需要招标的零部件, 确定以“价量结合”的方式来制定配套零件采购价格。对供应商投标价格最低的, 长安公司从订货数量上给予支持, 鼓励供应商依靠自身综合实力从规模中找效益。

若一个配套零件有二家供应商供货, 一般按7∶3执行第1标和第2标供货比例。有三家配套供应商的, 按6∶3∶1的供货比例执行。对一个配套零件存在既有国外引进又有国内供应商供货的情况, 首先明确引进数量比例, 剩余部份再由国内供应商通过招、议标方式投出的价格确定订货比例分配方案。

利用成本函数原理, 建立价量曲线指导成熟车型配套件降价运作管理新模式。单位产品成本会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 主要在于固定成本摊薄。如果能准确建立零部件的成本—产量模型, 便可以根据整车产量的变化, 准确测算零部件的成本下降幅度。

按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分类, 成立了以财务和技术为核心的机加、冲焊、电器、橡塑、总装杂件和发动机共6个调研小组, 抽调了财务、技术和配套处等部门40多位业务骨干人员参加。

调研小组按零部件价值排序, 分别从成本构成、加工工艺和技术含量三个方面分层逐步筛选, 结合产品重要性和降价潜力性分析, 选择了100个零部件进行调研, 其价值覆盖了采购总价值的70%, 保证了样本量足够大。

以公司的采购总金额和供应商的成本费用数据作为基准, 将所有采购零部件分为汽车、发动机两大系列, 每个系列再细分为机加、冲焊、电器、橡塑、总装杂件5大行业, 分别建立起分行业的成本—产量数学模型, 计算出当采购金额在各种不同增幅情况下固定成本的下降幅度, 就可以绘制出各个行业的价量曲线, 用以指导与供应商的谈判与合作。

实施效果

优化了供应链成本结构, 增强了整条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通过实施采购成本优化管理,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供应链成本结构得以优化, 和供应商的关系得以紧密, 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新车型开发比基准车型单车采购成本下降2 2%, 至今已为公司节约采购成本5000万元。运用目标成本法制定零部件价格, 客观上也促使供应商积极采取措施, 不断挖潜降低成本, 供应商在成本下降中获利30%。通过这样持续努力, 促使主机厂和供应商都成为行业的成本领先者。

增强了产品“性价比”竞争力, 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公司依托客观反映供应商成本状况的价量曲线, 随着采购数量的大幅增加, 逐年降低外购配套件的采购价格, 共节约采购成本17亿多元, 弥补了公司同期整车降价损失的50%, 有力支撑了公司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高校图书采购工作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图书质量

高校图书采购管理是高校对图书采购运作过程中一个监督,是高校图书的采购部门通过建立采购系列业务活动,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货进度、信用状况等进行管理,对采购活动绩效进行评价,从而提高采购活动的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一、图书采购计划制订

1.中长期采购规划的制度。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校生人数急剧上升,专业设置变化快速,新的专业不断涌现,文献资源建设亟待加强。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具体情况,确定各类文献总的采购数量、构成及比例,制订出一个中、长期采购规划,使藏书建设具有稳定性、计划性。

2.年度采购计划的制订。以图书采购中、长期规划为依据,结合年度经费指标,制订年度采购计划。

二、图书采购经费分配

在新的图书收藏体制中,图书馆的首页职责是科学合理地分配图书经费,它决定了资源配置的质量,关键要做到严格遵循科学的精确性原则。为此细化和深化经费层,逐步实行“三级分配,专款专用”制度。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师生经费分配。教师需求分散转移,较少有相互重叠,但大都有较强的科研资料经费支持和个人收藏能力;而学生个人收藏能力较弱,馆藏是其主要的阅读前提,但他们所具有的“群特征”,便于相互之间调剂共享。其次,知识及其需求的能级层次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教师需要的书刊,研究生也往往需要;适用于研究生的预读对象。因此,应当全面权衡师生双方的需求能力及其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确定合理的人均分配比例,既要向高能及层次的教师适度倾斜,又要避免资源的不公平。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应该适当拉开档次;教师之间也不应绝对平均,要向“一线”教师倾斜。

2.书、刊合理配置。知识需求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基础理论到专门研究的发展过程,基础理论是求学治学的基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常效性;而专题研究的思想观点、事实数据等信息的发展变化却非常活跃。随着能级层次的提高,对基础理论、系统知识类图书的需求逐渐下降,而对专门研究类学术期刊的需求则逐渐上升。因此,在书与刊的配置上,各类读者也应有所区别。学生应以基础理论类图书为主,以学术专著类图书和综合类期刊为辅;侧重于教学的教师,应当兼顾专业期刊与学术专著类图书;侧重于研究开发的教师,则应首先保证专业期刊。

3.以课程和课题为基本单位。课程设置和研究课题是高校馆读者需求最主要的基础的标志,是图书收藏的主要依据,图书经费应当以课程和课题为基础单位,分配到位、专款专用。

3.1.学生经费按各门课程的总课时分配:m2=M2Tn/(T1+T2+T3+ΛΛ+Tn)(M2—某门课程经费额,Tn—某门课程总课时,即课时与人数之积。若多个班级同期修习该门课程,且人数N与课时T不同时,则Tn=t1n1+t2n2+t3n3+ΛΛ+tnnn)

3.2.教师经费首先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分为教学科研两部分:M1=Mt+Ms(Mt——教学用书经费,Ms---科研用书经费)。二者分配比例可参考学校教育和科研经费的分配方法。

教学用书经费,同样要按授课时间合理分配:Mt=MtTt/(T1+T2+T3+ΛΛ+Tn)。(mt——某教研室的图书经费份额;某门课程的总课时Tn的计算方法与3.1某教研室的图书经费份额;某门课程的总课时T的计算方法与3.1完全相同。)

科研用书经费,首先按学科级别确定各课题人均分配比例系数,例如:一般1,学校重点1.5,省级重点2,国家重点3,然后,按各自的人数计算分配Ms=Mspnnn/(p1n1+p2n2+p3n3+ΛΛ+pnnn):(M8—某课题组的图书经费额,P—级别系数,N—人数。)

三、图书订购沟通环节

高校图书馆每年需订购数千至数万种图书,图书馆和供货商沟通磨合的程度,双方合作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采购业务。

(1)图书馆方面。对供货商的经营理念、规模、服务水平 、技术水平等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同时将图书馆的各项要求向供货商详细说明,沟通越好,合作就越融洽。对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向供货商进行反馈,共同磋商、协调解决。

(2)中标书商方面。应深入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图书馆藏书特点和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搜集图书信息、提供征订书目、开拓更多的增值服务。对图书馆提出的供书要求、加工配套服务等各项要求,必须了解清楚。特别是在图书馆方面有新的需求、服务项目增减的情况下,双方沟通、协商显得更为重要。

四、图书验收环节

(1)严格执行验收程序。分手工验收和计算机验收两部分。手工验收时要求认真核对到馆的新书与书目清单,查看新书的书名、册数、价格是否一致,新书是否缺页、污损或与馆藏原则不符等情况;进入计算机验收环节验收后,新书信息与书目数据要核对无误,再对每本书进行条码分配和馆藏分配,同时输出清单移交编目人员,整批验收完后核对发票金额。整个验收过程必须按程序严格执行。

(2)认真处理验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多卷书的验收、附带光盘或磁带等复合文献的处理,是否有盗版图书等。对于已实行业务外包的图书馆,验收关键问题是对书商派来的加工人员进行质量监督,防止加工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入库等问题的发生。

(3)认真撰写验收情况报告。定期撰写验收情况报告,详细分析每类图书所占比例、到书质量、到书时间长短、到书率的高低、送货服务以及加工水平等因素,有利于年度采购计划的调整和完善,也为学校进一步完善图书采购招标制度提供重要依据。

五、图书考核评估环节

对于图书采购合同分中期、末期两次对供货书商进行考核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书商。对未能如期完成的部分,提出进一步的改进计划;对不能很好履行合同的,按有关条款及时采取提醒、警告、限期整改等措施。

(1)网站服务。中标供货商要提供较为规范正常的网站服务,以便图书馆能通过网络得到便捷的书目数据服务。

(2)数据服务。从满足学校各学科专业的文献需求方面来看书目数据覆盖率;从所提供的数据准确性方面来评估数据质量:征订数据必备字段是否齐全、批次是否连续、时间间隔是否过长等。随书配送的编目数据与CALIS著录规划要求是否存在较大距离等。

(3)到书率及到书周期。考察供货商是否存在有选择供书情况;按出版社统计所购买的图书到书率,特别是适应高校收藏的一些大学出版社或专业性较强的核心出版社的图书到书率是否过低;考察到书周期是否过长等。

(4)图书结构评估。按《中国法》分类标准统计所购各类图书的比例,对照学校各学科的图书需求计划,衡量采购质量。

(5)加工服务。打包、送货、加工、验收等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等。

六、做好图书采购人员廉政建设环节

(1)筑牢思想防线。在图书招标采购的各个环节中,所有招标、评标、采购、验收、财务等人员,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淡泊名利,始终坚持“读者至上”的原则,诚心诚意为读者服务,自觉维护学校和读者的利益。

(2)强化法制观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规章制度履行职责。招标采购过程阳光操作,公正透明;文献采访要有法律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

(3)加强廉政监督。上级主管部门对采购工作进行财务监督、技术监督和党纪监督,进行全程监督。图书采购过程中的相关人员,应每年在一定范围内述职、述廉、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秉公办事,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

2006年10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工作指南》,为各高校集中采购文献提供参考,但各校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供货书商频频更换,不仅使图书馆与供应商难以深度合作,还影响图书馆藏书质量和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现在一些图书馆提出“培养书商”的理念,实行准入制度,因此,选取一些信誉好、业绩优良的书商,与之建立相对固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提高采购效率,实现双赢,不失为图书采购管理的一种好做法。

参考文献:

[1]周小嫣.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与今后工作的思路——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图书馆报,1997(6).

[2]张淑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中华书局,1982,171.

[3]彭飞.关于图书馆与书商关系的博弈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06 ,(12).

[4]温万虎.图书采购招标评价方法探讨.图书馆建设, 2006(3).

[5]洪涛.高校图书采购工作的质量控制.冶金信息导刊, 2006(6).

采购成本管理 篇12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 绩效考核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 采用科学的方法, 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 并且将评定结果有效地反馈给员工。只有设置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以及全面的考核体系, 并将其贯彻实施, 才能确保绩效考核的实效性, 否则无论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得多么的完美, 如果不付诸实践, 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相当于一纸空文, 不起任何作用。

另外, 绩效考核是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连的, 它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把员工的行为统一到战略目标上来。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性还对组织整合人力资源、协调控制员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采购考核的目的

完善的采购绩效考核系统, 更应是一种验证采购活动和采购战略是否与组织战略相一致的方法, 不能只用来监控采购部门业务的操作。采购的绩效考核标准应与公司的业务目标一致, 公司应通过考核评价系统和反馈系统形成适合公司发展的采购方案和采购战略。

二.采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 采购绩效的评估

要想了解采购工作的绩效, 进而对采购过程进行控制, 就必须先了解从哪些方面去衡量绩效。采购工作的原则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实现预定的采购目标, 因而衡量其绩效可以从采购效果和采购效率两个方面着手。其中, 采购效果对应采购工作范围各个环节的运作状况, 而采购效率对应采购部门的工作能力。

(1) 采购效果

采购效果是通过采购流程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够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

(1) 货物价格与成本

采购价格与成本这个衡量尺度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采购价格/成本控制。

采购成本降低。

(2) 采购货物质量

(3) 采购物流

这里的采购物流是指采购货物的订货、交货、库存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具体说来包括以下活动:

及时、准确的订货控制;

供应商供货可靠性控制;

交货与库存控制。

(2) 采购效率

采购效率是指为了实现预定的采购目标, 控制计划消耗和实际消耗之间的关系, 它直接决定于采购工作的能力。这就与为实现采购目标所需的资源及相关的采购活动有关, 并涉及采购工作组织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组织和管理越规范, 资源的功能发挥得越充分, 采购目标的实现就越有效率。实现采购目标所需的资源包括:

(1) 采购人员。

(2) 采购管理。

(3) 采购程序。

(4) 采购信息系统。

2.采购绩效指标

(1) 价格与成本指标

采购的价格与成本指标包括控制性指标和参考性指标。控制性指标是指展示采购改进过程及成果的指标, 包括采购降价比率、平均付款周期、本地化比率等。

参考性指标是计算采购相关指标的基础, 是展示采购规模、了解采购人员及供应商工作量的指标, 同时也是采购过程进行控制的依据和出发点。

主要包括单个采购人员年采购额、年人均采购额、年采购总额、供应商年平均采购额、各供应商年采购额、各采购物品年度采购基价及年平均采购基价等。

(2) 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主要衡量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的质量情况及供应商的整体质量水平, 包括产品质量水平和供应商质量体系两个方面:

(1) 产品质量水平 (来料质量水平)

(2) 供应商质量体系

(3) 采购物流指标

采购物流指标主要用来衡量采购物流各环节的工作情况,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指标:

(1) 涉及订货工作的指标, 包括平均订货时间、平均订货规模、最小订货数量、订单变化的接受率、季节性变化接受率、平均订单确认时间等。

(2) 涉及供应商供货的指标, 包括供应商供货可靠性、已交货数量/未交货数量、实行“JIT”的供应商数目与比例、供应商采用MRP (物料需求计划) 或ERP (企业资源计划) 等系统的程度等。

(3) 涉及交货与货物接收的指标, 包括准时交货率、首次交样周期、正常交货周期、交货频率、交货的准确率、平均交货运输时间、在途存货总量、平均报关时间、平均收货时间、平均退货时间、平均退货或补货时间等。

(4) 涉及库存与周转的指标, 包括原材料库存量、库存周期、存货周转率等。

(4) 采购效率指标

采购效率指标是涉及采购组织与管理, 与采购能力相关的指标。

(1) 采购部门人员。主要包括采购部门人数、各项工作分工人数、采购人员年龄、工作年数、受教育程度、平均培训时间、培训计划与实施情况、人才流失率等。

(2) 采购管理。主要包括采购人员时间结构 (在办公室处理事务时间、在外访问供应商时间等及各项时间的比例) 、采购部门人员的考勤、采购部门人员的薪酬制度等, 还包括供应商管理的各项指标。

三.考核系统的开发

企业应开发一个数据库, 用来收集考核所需要的数据。而数据库建成之后的维护也至关重要, 需要投入很多精力。毕竟只有有效分析和整理已经收集到的数据, 才能从中得到准确的信息, 最终用于企业的考核和绩效评估。

四.奖酬反馈体系

1.对于组织内员工的奖酬激励

公司为了使员工行为与采购目标相一致, 促进采购目标的顺利达成, 必须需要恰当的奖酬体系来鼓励员工发展。应有的主要奖酬手段包括:

(1) 员工荣誉激励;

(2) 给予员工更高的薪金或更丰富的福利待遇;

(3) 给予员工更大的决策权;

(4) 让员工有机会职务提升;

(5) 让员工持有本公司的一定股份。

2. 对于供应商的激励措施

制订有效的供应商激励体制, 以使供应商在与公司的长期的合作中保持一定的积极性, 使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更加顺畅, 最终实现共赢的目标。一般而言, 公司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激励模式:

(1) 订单激励:给予年度优秀的供应商更大的订单比例和订货批量;

(2) 价格激励:给予供应商相应的价格奖励;

(3) 信息激励:提高和优秀供应商的信息共享程度, 增强双方的合作的透明度, 通过信息共享的提高, 促使双方合作更加顺畅并降低运作成本;

(4) 商誉激励:商誉是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 是其它企业对公司的评价和公司在公众中的声誉。商誉能反应企业的社会地位。对于优秀的供应商, 公司可以给予肯定及适当的宣传, 这样有助于其提高市场竞争力, 从而增加利润;

(5) 新产品/新技术的共同开发:通过与供应商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可以提高产品开发效率, 缩短开发周期, 使双方配合更紧密, 有利于更好的开拓市场, 降低研发成本。

(6) 淘汰激励:优胜劣汰, 为供应商树立一种危机激励机制, 可使供应商能够跟上企业的迅猛发展并且使供应链的竞争达到较高的水平。

上一篇:大型炼化项目下一篇:《论语·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