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炼化项目

2024-08-15

大型炼化项目(精选7篇)

大型炼化项目 篇1

1 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方法

单从时间上来说, 项目进度计划就是科学、合理的表述项目各阶段工作及相关工序的开始及结束时间、实施顺序和衔接关系的计划;同时它又关系到相应时间内的劳动力、工机具投入等资源性计划, 以及资金安排的成本计划。作为整个项目进度管理及控制的重要依据, 合理地编制进度计划, 能够使原本较为分散的诸多工作, 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项目实施过程也会变得更加顺畅。根据计划所涵盖的内容不同, 一般可将其分为专项计划、分项计划以及整体计划三大类。在进行进度制订时, 常见的制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甘特图

甘特图通常又被称为横道图, 它是一种根据时间进度标出工作活动的图表, 常被用于项目管理中。甘特图以其简单、直观明了、容易编制等特点, 被广泛用于项目进度计划的制订中, 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编制工具。然而由于甘特图仅能表示时间进度, 却无法体现工作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也不能指出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因素, 因此, 该方法不太适合用在大型项目进度的统筹控制上。

1.2 里程碑计划

该方法主要是以项目中一些较为重要事件的开始或完成时间为基准, 来进行进度计划编制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充分地体现出项目达到最终目标时所需要经过的条件及状态序列。里程碑实质上就是一个项目框架或者说是一个战略计划, 其通常是以可实现的结果为制定依据的。

1.3 网络计划技术

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对项目任务的工作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及控制, 以此来确保预定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网络图及网络参数是构成网络计划的重要部分。网络图又被称为统筹图, 其可以利用图解形式来体现出生产任务与项目中各要素的逻辑关系, 而且还可以形成时间的流程图。网络图不仅能够清晰、完整地展现出项目中各项工作的衔接关系, 同时还能够将完成项目计划的方案及构想表达出来, 从而便于统筹工作的开展。目前, 该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炼化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上, 并且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 炼化项目进度控制原则

在进行炼化项目进度控制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系统原则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项目的进度控制, 首先便要编制各种与项目实施有关的计划, 如资源计划、进度计划等, 计划中的内容应有粗浅到精细, 计划所涉及的对象也应由大到小, 这样便可以形成项目的计划系统。在炼化项目中通常会涉及到多个相关主体以及各类人员, 为便于项目实施, 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同时, 为确保项目进度, 应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 其主要负责的工作有项目的统计分析、检查及调整等。其中不同的人员责任是不同的, 通过他们的分工协作, 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进度控制系统。因此, 不难看出, 控制活动、控制主体、控制对象以及进度计划均属于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也是系统原则的最佳体现。

2.2 信息原则

在项目进度控制中, 信息是进度控制的重要依据, 信息的及时传递, 有利于计划的贯彻落实。项目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各相关部门能够凭借项目进度信息的及时反馈, 对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并适当做出调整, 以此来确保项目能够在预定工期完成。这就需要建立信息系统, 以便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 从某种意义上讲, 项目进度控制的过程中, 实质上就是信息传递及反馈的过程。所以, 炼化项目进度控制, 必须遵循信息原则。

2.3 动态控制原则

当项目进度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计划实施时, 如果实际情况与原计划相符, 则表示计划能够确保进度的实现, 反之就会产生偏差。一旦实际情况与计划不符时, 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此时项目则需要按照调整后的计划继续实施。然而, 项目继续实施的过程, 又可能受到新的因素干扰, 再次形成偏差, 那么还得重新编制计划对进度进行控制。因此, 项目进度控制实质上就是一种动态循环的控制方法。

2.4 弹性原则

炼化项目因其自身的特点, 决定了其工期一般较长, 并且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就要求编制人员在进度计划制定时, 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进度的实际影响程度以及可能出现问题, 以便给进度计划留有一定的余地。同时, 在进行项目进度控制时, 也可以对这些“余地”进行合理利用, 以此来缩短工期, 使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目标完成。

3 炼化项目进度控制的具体措施

3.1 编制详细的进度控制计划

炼化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总体统筹计划。该计划应有项目管理部门负责编制, 并以项目最终控制目标要求为编制依据。计划中应以以下内容为重要控制点:项目开工、施工图设计、长周期设备到货、土建施工、关键设备安装等等。

(2) 进度执行计划。该计划应由项目监理公司负责编制, 并以总体统筹计划为依据。其主要作用是衔接及平衡各炼化装置的采购、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关系, 以便制定系统的进度控制目标。该计划制定后, 应由项目管理部对其进行审批, 确认符合要求方可实施。

(3) 施工进度实施计划。该计划应由施工方负责编制, 计划中应详细列明施工控制的重点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协调和平衡材料、设备、施工程序等在现场的关系。

3.2 加强项目进度全过程控制

可将项目进度全过程的控制分为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事前预控的工作力度, 并做好项目风险分析, 针对项目计划执行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 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在事中控制上, 应加大跟踪检查力度, 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与项目进度有关的各类信息, 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应及时找出原因, 并采取调整计划等措施予以解决。

3.3 加强项目设计和采购进度的控制

(1) 设计进度控制。对于设计进度的控制,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 应编制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设计进度计划, 并认真贯彻执行;其二, 设计人员应对现场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和掌握, 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发生, 从而可以降低因设计变更给项目进度带来的影响;其三, 当设计过程中发生设计进度落后的情况时, 应认真分析导致落后的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以此来保证设计进度能够按照计划实施。

(2) 采购进度控制。由于炼化项目中, 需要采购的物资种类较为繁多, 其中还包括一些国外的设备, 为避免因物资供应不到位影响项目进度, 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 应以项目总体进度目标为依据进行采购进度计划的编制;其二, 按照总体进度要求, 及时组织订货;其三, 定期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进行检查, 以确保供货时间;其四, 对于比较关键和重要的设备, 应进行现场监造, 防止因设备制造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影响项目工期。

参考文献

[1]李永峰.石家庄炼化IT项目实施管理浅谈[A].2007年“促信息技术应用, 创企业效益新高”交流会暨第十五届全国化工大企业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7 (8) .[1]李永峰.石家庄炼化IT项目实施管理浅谈[A].2007年“促信息技术应用, 创企业效益新高”交流会暨第十五届全国化工大企业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7 (8) .

[2]韩飞.郭福文.马胜利.惠州炼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自动化博览.2010 (7) .[2]韩飞.郭福文.马胜利.惠州炼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自动化博览.2010 (7) .

[3]谈忠明.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信息化应用[J].石油化工建设.2010 (6) .[3]谈忠明.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信息化应用[J].石油化工建设.2010 (6) .

[4]王毅.某炼厂改造项目计划和进度控制[J].项目管理技术.2011 (5) .[4]王毅.某炼厂改造项目计划和进度控制[J].项目管理技术.2011 (5) .

[5]周博才.黄俊.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1 (3) .[5]周博才.黄俊.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1 (3) .

大型炼化项目 篇2

一、在工程造价费用管理中, 投资估算是费用管理的重要环节。

其关键性工作是对项目投资整体造价的合理情况进行确认, 将来的效益情况是否会达成预期或者满足国家参数及方法的基准。其关键性控制阶段分别在建议书阶段, 通过和类似项目实施对比后, 进行投资估算误差率的控制, 一般要求在30%下。工程项目的可行性阶段, 要清楚投资的规模, 设备及工艺技术情况,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效益的评估, 以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判断。在进一步估算后, 将误差率按照20%以下进行控制。在可行性阶段, 需要对拟建项目的投资方案进行最佳的选择, 并对其可行性提出最终意见, 并且将估算的误差控制在10%以下。因此, 在进行估算编制时要实事求是, 深入进行调查及研究, 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及整合, 尽可能做到准确。

二、在工程造价费用管理中, 优化设计是费用管理的重点。

其中的关键性工作是参与总体规划及设计, 并负责对基础设计的审查, 对于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并且组织相关人员对基础设计进行预审, 再给出预审意见后, 完成文件的修改。其主要控制措施是对设计概算工程进行审查, 如果工程量与同类工程相比要高, 则要求设计院进行优化, 对其中的不足部分进行核减。如果设备或者材料比同类工程高的话, 就需要采购部门进行物价的咨询。采购部门会根据当前市场情况提供较为合理的比价, 以保证工程设计概算中材料及设备核算的科学及准确。如果所涉及的设备及材料在价格上高于市场同类价格, 则需要设计单位进行重新核算。控制装置的规模, 对工程建设范围不能超越, 杜绝施工设计中乱搭现象, 必须按照原设计标准进行建设, 不允许随便更改。对于设备及材料的选择, 尽可能选择国产化产品, 其自动化水平也不能超出要求。因此, 需要根据实际, 确定设备及材料的标准, 对设计方案要不断优化。在这个阶段, 应掌握好设计院与专业之间, 设计与采购之间的接口条件, 对各方的职责要予以确认。不断提升协调水平, 以保证上下游之间不互相影响。

三、工程建设招标中, 造价费用管理的重点还有招标评标、签署施工合同及设备材料的采购等环节, 其中选择合理的招评标方式极为重要。

施工招标要根据文件的方法及标准, 对所有标书进行比较, 以选择最好的方案及投标人, 这也是控制费用的方法之一。评标的方法很多, 最为常用的是综合评价法及最低价法;针对设备采购方面的评标要以预算的价格作为参考, 不允许超过工程预算的最初审定价。如果有超出, 可以重新进行拟定或者分析, 。同时也要考虑订货进度。采购招标完成后, 就需要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招标。整个的过程要求公开、透明, 同时, 还要成立相关专业组或者技术评标组, 根据事先定好的规则自行评分, 后经汇总后进行中标单位的确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涉及部门共同参与, 并且将所有资料存档。一些通用设备要使用集中招标进行采购, 主要是因为材料及设备要统一, 减少日后的维护费用。同时, 可以利用集团采购的方式提升投标的竞争性, 以降低成本。在施工合同的签订上,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并且按照有利于合同完成, 有利于风险控制的原则, 可以按照总价及固定价进行开口招标, 也可以按照费率下浮招标等方式进行选择, 以有效控制成本及支出。最大限度按照人力及物料的价格予以消化, 努力使得投资不超预算。

四、对项目成本的控制, 对项目变更的控制以及签证的控制等, 对于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也极为重要。

其主要的任务是将工程费用以及设计等费用进行层层分解后, 逐一落实到每个标段中。分解后的概算既是作为设计、施工、采购及合同的最高额度。并且根据费用情况, 进行各级费用的逐层划分, 并制定合理的一级、二级等计划, 对工期进行科学的分配。因为工期分配的是否合理及科学将直接影响到该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投资。工期如果过段, 会造成工程质量的低下, 工期设置太长, 又会直接造成物力以及人力的负担及投资的增加。由于工程材料的费用权重很高, 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非常重要。因此, 必须要按照设计及定额进行使用。同时, 对施工的组织方案进行确定, 由于施工方案决定着人、材、物的使用量, 因此, 要不断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 尽可能使消耗降低。对于设计需要的变更及签证, 要及时予以确认, 并且要及时上报, 以免出现核算失误的情况。对于施工中的索赔管理, 也要及时上报, 并及时对造价进行调整, 对于各类费用以及支出, 都要拟定好控制计划, 对工作的内容要予以明确, 避免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加强各种费用款的管理, 各种支出要和工程进度要匹配, 实施费用编码制度, 将公司的概算进行分解, 以编码的形式提升费用的管理。

五、工程造价费用控制的重点还有工程的结算。

在这个阶段, 其主要的任务是对各种结算文件进行收集及整理, 并依据相关条款, 对不同的合同要求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 统一计价依据。对于工程结算的相关支持文件要审核其有效性及真实性。全面了解合同的内容, 对于变更项目及补充说明要做到心中有数。其他的一些资料, 比如竣工图、通用材料、预算定额、会审资料、预算定额、工程变更、技术交底、材料代用单等一系列与工程项目相关的资料、明细等都要进行审核。还有对竣工工程的审核, 其质量情况, 验收情况, 其变更情况是否符合合同规定, 是否属于变更范围等都要进行审核。还有变更费用的计价是否符合合同条款, 是否按照合同规定的计价结算。对各种结算票据的真实性及合理性进行审核, 以避免出现失误、错算或者重复计算等情况。对于使用材料的审核, 需要对其价格进行核算, 查看其是否符合行情, 其型号及规格等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在进行工程结算中, 要严格按照工程结算程序进行, 以保证其核算真实、有效。此外, 工程结算要遵循平等的原则, 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 符合相关法规及政策。

结语

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较长, 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预知的风险很多。很多时候工程的实际造价会偏离预期造价很远, 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及管理, 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投资限额内。对那些随时发生的意外偏差, 要及时予以纠正, 以保证工程造价的科学、合理, 按照既定完成。因此, 在工程施工中, 要合理配备人力、财力及物力, 以期取得满意的目标收益及社会收益。

摘要:对于大型炼化项目工程造价, 一般都需要限制在一定的投资限额内。为了实现对其造价目标的控制, 笔者分别从项目工程的决策、设计、招标、施工及竣工阶段费用的控制情况展开论述, 希望给相关项目建设在费用投资及管理上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程建设,费用控制,造价

参考文献

[1]张卫红;论开滦集团的投资管理[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年16期.

[2]周佳;M市通用清洁燃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大型炼化项目 篇3

动设备是炼化企业日常管理的重点, 炼化企业建立了大机组状态监测系统, ERP系统, 点检系统、EAM系统、HSE系统等设备相关的信息化系统。各系统的建立都是基于各自的专业需求设立的, 无法实现对动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系统间孤立存在, 综合系统需要摆脱帐表单的模式, 需要专业系统的支持, 专业系统需要综合系统的业务体现。

目前, 建立EAM系统的炼化企业以其为主要的业务管理系统, 相当部分EAM系统尚未与已建立的大机组状态监测系统、巡点检系统、DCS系统集成, 无法实现基于设备实时运行状态的专业分析与诊断, 尚未建立检维修辅助决策功能, 用以指导现场人员的检维修工作, 因此动设备管理功能在专业性上亟需进行提升。

2 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系统繁多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也是如此。信息化在炼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各管理部门针对各自的需求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如安全部门建立了HSE系统, 设备管理部门建立了大机组状态监测系统, 财务部门建立了ERP系统等等, 各系统的针对性不同, 规模大小不一, 但存在业务重叠, 重复工作较多。

各系统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 多套账户重复录入且不一致;部分对专业管理有价值的数据未被规范的采集或共享。

2.2 系统易用性不足

系统的底层设计、流程设计不尽完善, 存在系统反应时间过长、系统的不定期宕机、数据丢失等现象, 使得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BUG, 或流程繁琐, 导致系统的使用体验较差, 使得人们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2.3 结构化程度不足

结构化和标准化的数据是设备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由于与动设备相关的系统繁多, 各系统建设的主导部门不一致, 这导致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 数据的录入和结构标准不一, 给系统间接口建设, 数据共享带来了不便。

2.4 管理变革

设备管理的变革, 由事后维修、定期维修、预知维修 (CBM) 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RCM) 等几个过程。RCM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用以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工作需求、优化维修管理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管理的理念已经广泛被接收, 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试点RCM的管理方法, 但是让广大员工普遍接收这样的管理模式还需要一段较长的过程。

2.5 年龄老化与旧习惯

人们由于惯性思维, 总会觉得纸质材料更真实, 纸质审批更安全, 在旧有的观念的影响下, 设备管理的相关人员更愿意采用纸质材料。

在大型炼化国有老企业中, 普遍存在着员工年龄老化的现象, 在这部分老员工的意识中, 我已经老了, 没有必要再去学习新的东西, 用我的经验就可以应付好现在的工作。他们的经验无法在工作中进行留存, 故障记录、心得体会等宝贵的财富也可能随着老员工的退休而变得无法查找。维修历史、设备运行特征、维修要点等无法进行传承。

3 解决办法

通过提升现有系统总体架构与风险应对水平, 充分发挥专业化管理的思路, 参考国际先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建设经验, 改变现有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格局和架构, 为开展设备大数据应用分析、数据挖掘和智能化信息展示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并为开展设备可靠性管理和预知维修管理做好必要的基础准备, 更为今后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大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3.1 建立以EAM系统为核心的动设备全过程管理

目前, 围绕动设备高效管理, 大型炼化企业都建立起了以ERP、EAM、大机组状态监测系统等为代表的相关资产、检维修、健康管理等系统, 有效提升了动设备管理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为切实解决个系统的割裂状态充分利用各系统的信息数据, 建立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 以EAM为核心的, 实现信息流、业务流的整合, 通过数据的分享实现对动设备全方位的数据分析, 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减少在单个系统的二次开发, 减少信息系统业务重叠, 厘清各专业管理部门的业务边界, 有效提升炼化企业动设备管理水平。

3.2 系统升级与集成

系统将通过实时数据软件, 从大机组监测系统中获取机组状态参数实时数据, 从MES系统中获取装置开停工数据、DCS监控数据以及LIMS化验分析数据等, 实现动设备关键运行数据的集成;

建立企业级ESB总线, 将设备管理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过企业级ESB总线进行交互。把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数据在逻辑上或物理上有机地集中, 从而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

3.3 业务融合

MES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MES系统实时生产信息, 通过对现有系统功能进行提升与完善, 实现与MES系统紧密集成, 将设备运行状态数据、部分工艺参数信息、化验分析信息等通过接口进行传输与调用, 为设备可靠性分析提供数据保障。

3.4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RCM) 方法的应用

可靠性管理依靠对设备运行数据、相关生产数据以及化验分析数据等的采集与分析, 综合评价与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在动设备可靠性管理方面较为成熟且普遍应用的是大机组状态在线监测系统。通过系统融合, 将设备状态、化验分析、腐蚀测厚等数据进行综合有效的数据分析与判断, 实现设备故障预警、分析和诊断。

3.5 加强培训和运维, 建立考核机制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提高员工的能力就是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一是加强动设备管理业务人员的系统熟悉、加强对应用的考核, 将设备管理流程节点融入到信息系统中, 以考核促应用, 以应用促进信息系统的提升, 以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提高炼化企业的对动设备的管理水平;二是优化各系统的帮助功能, 以言简意赅的语句和图例对系统的使用进行说明;三是建立企业级的运维管理体系, 有效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和系统实施商业务沟通, 降低运维的响应时间, 提高运维的质量。

4 结论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为现场设备管理服务的,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通过信息化进程发展的规律, 实现动设备相关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 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为大型炼化企业动设备管理大数据的应用和专业化功能实现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葆文.现代设备资产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王玉龙.SAP管理技术探秘-设备维护[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大型炼化项目 篇4

1 可靠性指标分析

针对石油天然气行业, 企业供电可靠性指标主要分为输变电设施类和用户供电类。

1.1 输变电设施类指标

输变电设施类指标主要包括非计划停运率、可用系数、平均连续可用小时、平均无故障操作次数等指标。

(1) 非计划停运率UOR:非计划停运率指供电设施处于不可用而又不是计划安排停运的状态。UOR=非计划停运次数 (FOT) /统计百台年数 (次/百台年) 。

(2) 可用系数AF:可用系数指电气设施处于能够完成预定功能的状态, 包括运行和备用。AF=可用小时 (AH) /统计小时 (PH) ×100%。

(3) 平均连续可用小时CSH=可用小时 (AH) /停运次数 (h/次) 。

(4) 平均无故障操作次数AOT=操作次数 (OT) /非计划停运间隔数 (IOF) (次/间隔) 。

1.2 用户供电类指标

用户供电类指标主要包括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供电可靠率。

(1)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时间AIHC指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 用AIHC-1表示:AIHC-1=∑ (每次停电持续时间×每次停电用户数) /总用户数 (h/户) 。 (2) 用户供电可靠率RS:用户供电可靠率RS指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与统计小时之比, 用RS-1表示:RS-1=[1-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小时数) ]×100%。

2 影响企业供电系统可靠性因素

2.1 供配电网络结构

根据供电系统可靠性要求、变压器容量及分布、地理条件等情况, 供配电系统网络结构常见的类型有放射式 (无分段、有适当分段、有备用电源的单回路放射式) 、环式、双电源结构及其它组合方式。

(1) 单回路放射式结构:单回路放射式结构是从电源开始, 所有元件均为串联, 每一元件失效都将造成系统失效, 在元件可用率确定条件下, 元件越多, 失效机率越大, 所以此种结构可靠性最低。针对单回路放射式结构, 有选择性的增加线路分段可提升可靠性。

(2) 有备用电源的单回路放射式结构:有备用电源的单回路放射式结构是在单回路放射式结构基础上, 为了提升可靠性改进而来。备用电源通过隔离开关或断路器与主馈线连接, 当主馈线出现故障, 可通过闭合隔离开关或断路器来恢复供电。此种结构负荷点的故障率与单回路放射式结构一样, 但负荷点的每次故障平均停电时间及年平均停电时间将会缩短, 可靠性相比单回路放射式结构有所提升。

(3) 双电源供电系统:双电源供电系统负荷一般均分于两回馈线, 当其中一个回馈线故障, 系统会自动将故障回路负荷倒至另一馈线供电, 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4) 环网供电系统:环网供电结构一般是两回电源同时工作开环运行, 也可一用一备运行, 线路检修时可切换电源, 故障时可切换故障点, 缩短停电时间, 环网结构与双电源结构可靠性相近, 但投资较双电源结构少, 在几种结构中可靠性最高。

2.2 供电设备

供电设备优劣是影响供电系统可靠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供电设备问题, 都会影响到供电系统整体稳定性, 对于石化企业可能出现的供电设备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气设备老化, 故障率高, 可靠性差。 (2) 继电保护装置落后, 保护配置不完善。 (3) 各种自动安全装置, 例如低频解列、低周减载、振荡解列等, 由于维护、管理及装置本身问题, 导致各种事故发生时, 自动装置失去作用, 大大降低供电系统可靠性。 (4) 石化企业有效装机容量偏小, 负荷增长过快, 对地方电网依赖性较强, 降低了系统本身的可靠性。 (5) 绝缘化程度较低, 在一定条件化, 会引发污闪、雾闪、短路等事故, 造成大面积停电。

2.3 运行管理

对于石油炼化企业, 无论供电结构多么优化, 供电设备多么先进, 如果管理上没有形成很好的制度或缺乏技术支撑, 一样会降低系统的可靠性。

(1) 管理单一化, 只是侧重于对各种设备的维护和改造, 忽视了电网运行方式及配置的研究, 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配置和运行维护的措施, 可能会由于一点疏忽, 而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2) 日常管理中, 没有建立很好的系统维护、巡检及应急处理措施。

(3) 缺乏电力有效调度, 可靠性分析手段差, 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真实情况和各种故障状态不能及时反应, 给事故处理带来不便。

3 改善石油炼化企业供电系统可靠性措施

通过以上对企业供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分析和描述可以得出, 改善企业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应该要降低设备的非计划停运率, 提升电气设施的可用系数, 延长设备平均连续可用小时, 减少用户平均停电次数, 降低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等。

3.1 选配合适的供电网络结构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 从可靠性、经济性的角度选配供电网络结构, 也可是多种结构相结合使用, 若选用合理的供电网络结构, 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用户每次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 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3.2 优化供电系统设备

应该从多个方面优化供电系统的基础设施和设备, 例如尽量采用免检修设备, 降低线路、变电所的故障率;应选用维护少、故障率低、售后服务好、零配件容易采购、便于维修的产品, 保证供电系统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对于供电系统, 若选用各种自动化设备, 可以大大缩短停电时间, 有效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3.3 加强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本企业日常的运行维护、管理和巡检制度, 全面管理供电系统, 加强技术研究, 做好人员储备和日常培训工作, 建立良好的应急措施和应急流程, 加强可靠性技术分析的研究, 通过管理提升供电系统可靠性。

4 结语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为了提升石化企业供电的可靠性, 应该要对自身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优化供电网络结构, 改善供电设备, 加强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 以减少设备故障率、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 提高企业供电系统自动化水平为目标, 通过多种手段提升企业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当前大型石油炼化企业供电系统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分析了石油炼化企业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并从多个方面针对提升企业供电系统可靠性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石油炼化企业,供电系统,可靠性指标,供配电网络结构

参考文献

[1]陈飞宜.关于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34) :73.

[2]李虎, 张钊, 王强.油气田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分析[J].天然气与石油, 2006 (3) :22.

[3]彭贞祥, 刘晓文.石化企业低压供电可靠性的探讨[J].甘肃科技, 2006 (11) :151.

大型炼化项目 篇5

中国石油企业信息门户于2003年开始统一建设与推广应用。采用统一平台、统一标准规范、统一技术对其下属企业进行建设。历经十余年应用,企业信息门户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企业门户主管部门,始终把门户管理和运维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作为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举措。通过注重公平公正,强化激励约束,严格奖惩,不断深化门户机制创新,着力构建完善的门户运维工作体系。

随着门户管理与运维工作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原有工作体系存在着不足与短板,例如考核评价体系仍然需要完善,考核的力度、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过程评价不足,评价手段单一等。另外,通过门户评估,能够发现门户网站建设、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下一步门户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改进,有效引导门户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企业必须依靠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企业长久发展。而信息门户恰恰是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手段,因此需要最大限度发挥门户的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员工提供有效服务,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因此构建大型炼化企业门户管理与运维体系,实现门户管理和运维的闭合回路,是非常必要的。

2 信息门户实施内涵

构建大型炼化企业门户管理与运维的闭合回路,即是对现行门户管理制度、标准规范、运维流程等进行总结梳理,完善门户考核评价等工作,通过构建门户管理、运维、安全保障和考核评价等四个体系,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和指导,从而形成符合企业门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门户管理与运维工作体系,覆盖门户所有工作环节中,永远不会脱离PDCA管理模型: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策划,实现了门户管理和运维工作的闭合回路。

3 构建大型炼化企业门户管理与运维闭合回路的主要做法

构建完善的门户管理、运维、安全保障和考核评价等4个体系,每个体系都采用PDCA方法进行不断建设与完善,搭建形成覆盖企业门户管理和运维的闭环管理环境,推动企业门户的发展,提升门户服务能力,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3.1 构建完善的门户管理体系

3.1.1 门户管理体系的内容

门户管理体系是由制度、标准、规范、组织机构、人员和流程等内容组成。它是开展门户工作的前提,有效的管理体系将使企业的门户管理和运维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1.2 门户管理体系的规划与实施

(1)完善制度、标准和规范。制度是围绕门户工作各个环节而设计的一整套管理规范。立足公司实际,自上而下、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逐步完善,形成了企业统一管理框架,便于管理层、运维人员及用户参照和使用。如《公司信息门户网站管理办法》《公司门户建设与运行管理规定》等,规范门户管理和运维工作,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标准是围绕门户工作制定的一系列可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如《公司信息门户网站编辑规范》《门户信息发布格式规范》等。

(2)明确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分工,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机构设置上保证责任全覆盖。企业门户管理的组织机构包括公司信息化工作委员会、门户主管部门及门户运维部门。公司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由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信息管理部领导组成,负责研究和审定公司办法及管理制度,监督与检查管理过程中的、重大情况的决策等,加强了对门户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门户管理由办公室牵头,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使管理更加便捷和精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完善管理环节与工作流程。

(3)建立、完善管理流程是门户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明确怎么管,如何管。

3.2 构建完善的门户运维体系

3.2.1 门户运维体系的内容

门户运维体系也是由制度、标准、规范、组织机构、人员、工作流程等内容组成。它是做好门户工作的基础,主要涵盖运维全部工作,要确保门户稳定、可靠、便捷、高效和安全。

3.2.2 门户运维体系的规划与实施

(1)制定有关运维工作的制度和标准。在管理体系中已经建立和完善门户制度、标准和规范,因此,在运维体系下,主要是围绕门户运维工作制定相应的运维制度、标准和规范。同样也要立足工作实际,便于运维人员及用户参照和使用。例如制定完善《企业门户网站运维工作细则》《门户网站用户操作手册》《门户网站管理员日常操作手册》《门户网站功能模块维护手册》等,涵盖运维所有工作内容,要制定表单跟踪,规范门户运维工作,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2)明确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分工,构建有效运维机制。一般都是由企业信息部门承担运维工作,或者企业信息部门和下属单位共同承担。人员分为专责和兼职两种。

(3)完善和梳理工作流程,门户系统运维工作大体分为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门户建设和维护。主要包括门户网站的新建与改版、专题新建与维护、门户功能的扩展等内容。由用户填写《门户建设(变更)申请表》交由运维部门操作、执行、反馈并存档。

第二,门户系统权限运维。主要对信息采编、文档库、网站、网站集权限等进行变更、维护与管理。由用户填写《门户权限变更申请表》并由运维部门授权、反馈和存档。

第三,门户系统软件运维。主要对系统软件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进行运维。操作系统主要是对日志、补丁更新、接口等进行监控、优化和故障排查等。数据库主要是对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库优化、故障排除等进行运维。备份工作确定好增量备份和完整备份的时间、方式,以及数据保留周期等,填写《门户数据备份日志》进行留存。

第四,门户系统硬件运维。主要是对硬件设备(服务器、存储等)的日常巡检,定期检查和维修,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运维人员巡检填写《门户巡检记录》,维修需要填写《门户硬件维修表单》等存档。

第五,门户系统客户端运维。针对最终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保障其应用正常。运维人员根据日常处理情况填写《问题记录日志表单》。

针对整体运维情况,企业可统计《门户运行周报》或《门户运行月报》,进行分析总结,记录相应信息。

3.3 构建完善的门户安全保障体系

3.3.1 门户安全保障体系的内容

门户安全保障体系也是由制度、标准、组织机构、人员、工作内容组成。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能够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减少突发事件带来无法预估的工作量和影响。

3.3.2 门户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与实施

(1)完善门户安全制度和标准。持续完善《门户信息发布保障措施》《门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门户风险管控手册》等制度,实现安全工作规范化。

(2)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机构设置满足门户信息安全需要,一般参照上述管理体系和运维体系提及的部门共同承担,企业信息部门为主要责任部门。

(3)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监控平台。利用当前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安全保障系统,提高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性,逐步完善,形成稳定的安全保障体系。持续对门户网站进行漏洞扫描、挂马监测、敏感内容监测、域名监测、钓鱼监测、平稳度监测及篡改监测等安全监测,及时发现网站挂马事件、被黑事件、安全漏洞等问题,确保门户网站安全运行。

第二,风险管理。运维人员在做好门户基础运维工作的同时,还应该保障系统的软硬件及数据安全,加强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提前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针对较高的风险制定应急措施,保障门户系统安全;特别针对信息审核和发布,一定要严格按制度执行,做好舆情管理。

第三,应急处理。发生突发事件时,迅速发现并定位,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快速响应,使影响最小。同时应该强化运维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通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对演练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增强运维人员处理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3.4 构建完善的门户考核评价体系

3.4.1 门户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

将门户工作纳入公司信息化考核体系,制定考核和评价指标,分层次比照,加强考核与评价。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对用户、运维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对失误的地方予以批评指正,对提高、改进的地方予以奖励,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时发现问题,消除潜在的隐患,促进全过程价值创造,进一步提高运维管理的水平。

3.4.2 门户考核评价体系的规划与实施

考核不仅仅是评价和监督更是激励。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能有效发掘员工的潜能,提升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进而提升整体运维水平。

(1)全要素评价。对门户的考核不仅包含工作完成情况,还包含服务满意度、故障处理及时率、系统畅通率、设备完好率、维护及时率、培训情况等以及人员日常工作表现和素质能力的评价。

(2)全过程控制。贯穿整个门户工作中,结果性指标与过程性指标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将考核内容量化,按规定的程序和频率进行考核评价。

考核结果应扩大化、直接化、显现化,与绩效奖金直接挂钩。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考核制度公开、目标设定公正、考核过程规范、考核结果公平,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还要考虑激励约束并重,坚持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激励与约束相配套,责权利相统一,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培训发展等紧密挂钩。

4 结语

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支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运行平台,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降本增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门户作为企业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手段,企业应从管理、服务和业务发展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门户管理运维的闭合回路,提高门户服务水平和能力,保障信息系统高效安全运行,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企业信息门户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有效信息工具。门户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最基本的载体,如何做好管理与运维工作,推进门户的深化应用是摆在企业管理和信息部门面前的根本任务。本文结合大型炼化企业现状从实际出发,探索构建完善的炼化企业门户管理与运维的工作体系,实现门户管理与运维的闭合回路,从而确保门户安全稳定运行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优化,以期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

关键词:炼化企业,门户管理,运维,闭合回路

参考文献

[1]刘希俭.中国石油信息化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大型炼化项目 篇6

1 水热媒简介

1.1 水热媒基本原理及特点

水热媒空气预热器一般由烟气换热器、空气换热器、相应除氧水循环管路、循环水泵(有的不设)等构成。基本思路是将烟气换热器与空气换热器隔离,以水为媒介将烟气的热量传递给需要预热的空气,运用了水的传热系数大大高于空气和烟气的换热系数的基本原理,通过控制进入烟气换热的水温保证烟气换热器壁温始终大于露点温度。

1.2 水热媒的几种应用形式

目前应用的水热媒空气预热器大致可以分为2类,一是闭路循环系统,一是开路循环系统。闭路循环系统类似于以水为储热工质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通过循环水泵将系统中的除氧水在烟气换热器与空气换热器之间不断循环实现烟气与空气热量交换。它通过调节进入空气换热器中的除氧水量来控制进入烟气换热器中的除氧水温度,保证烟气换热器入口温度始终大于露点温度。

开路循环基本原理与闭路循环相似,不同之处是开路循环直接利用了锅炉给水作为传热工质。锅炉给水首先进入空气换热器,加热空气后再进入烟气换热器吸收烟气余热,然后进入锅炉本体省煤器。这种流程通常适用于锅炉给水通过高压加热器后温度较高(至少大于烟气的露点温度)的工况。这一流程与闭路循环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节约了2台循环水泵,简化了操作流程,节约了电能。操作要点也是通过空气换热器旁路调整进入烟气换热器的水温,保证进入烟气换热器的水温始终大于烟气露点。

当烟气经过省煤器后温度较高,而锅炉给水温度较低时,也可以选择另一种开路循环模式,流程简述为:经过烟气加热的一路锅炉给水抽出加热温度较低的锅炉给水→下级烟气换热器→上级烟气换热器→空气换热器→与温度较低的锅炉给水换热→锅炉省煤器。控制要点是控制进入下级烟气换热器的水温。

2 水热媒运行情况分析

某大型炼厂动力站锅炉将管式空气预热器改造为水热媒空气预热器,选择的是开路式循环模式,自改造完成投入运行以来,各项实际运行参数均达到了预想的安全经济指标。表1和表2分别是在锅炉高负荷和低负荷2种工况下,收集的水热媒空气预热器实际运行参数和原管式空气预热器运行参数。

从锅炉高负荷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相关运行参数可以看出,管式空气预热器排烟温度高于烟气露点温度,但是因为入口侧的空气温度较低,可以推算,在空气预热器最下层与空气交汇处的局部冷区,管壁温度t=(36+148)/2=92℃,仍然会发生露点腐蚀。而水热媒空气预热器尽管排烟温度只有130℃,但是因为进水温度达到了128℃,管壁温度仍然大于烟气露点温度,所以不会发生露点腐蚀。

而在低负荷工况下,管式空气预热器排烟温度大大低于露点温度,露点腐蚀严重,锅炉仅仅坚持了3个多月就无法维持正常运行,而且因为助燃空气温度较低,不完全燃烧增加,出现大量积灰。尽管排烟损失较水热媒空气预热器小,但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明显增加。而水热媒空气预热器仍能将排烟温度控制在烟气露点温度以上,有效避免了露点腐蚀,保证了设备长周期运行。

3 结语

大型炼化项目 篇7

关键词:国有炼化企业,干部交流轮岗,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Y炼化企业是隶属于中国石化的国有特大型石化企业, 成立于1983年9月, 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及烃类衍生物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现拥有年800万吨原油加工、65万吨乙烯、140万吨芳烃、105万吨精对苯二甲酸等45套大型石油化工装置, 每年可生产聚烯烃塑料、聚酯原料、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油品、合成橡胶5大类40余种产品1000多万吨,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纯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PTA、乙二醇、丁二烯和环氧乙烷生产供应商之一。多年来, Y公司认真贯彻中央和中石化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的有关要求, 解放思想, 创新机制, 着力破解制约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的瓶颈问题, 积极推进区域内干部“大交流”、“大轮岗”, 取得了较好成效。2010年以来, 共交流轮岗干部405人次, 占比50.2%;其中中层领导人员81人次, 基层领导人员324人次, 进一步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 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提升了干部的能力素质, 为“率先打造世界一流”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健全制度, 编制计划: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从“柔性”走向“刚性”

问题:目前, 干部管理相关规定对交流轮岗只做了政策性、原则性的要求, 缺乏可操作性。

在干部交流轮岗建章立制方面, Y公司着重在抓制度、促规范上下功夫。

(一) 健全干部交流轮岗管理制度

先后出台了《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实施办法》《关键岗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对交流轮岗的对象、条件、重点、方式、年限、程序等方面做了硬性规定, 做到“两个坚持”, 增强交流轮岗工作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坚持干部交流轮岗做到有规有矩。如明确把管人、管财、管物、管工程等“四管”关键岗位的干部特别是单位 (部门) 负责人作为交流轮岗的重点, 任职满6年应当交流轮岗;规定在同一岗位任职满9年的中基层领导人员, 以及在合资企业1个任期届满的委派人员, 应当轮岗交流;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中层干部, 因工作需要暂缓的, 需报公司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但暂缓年限不得超过1年。二是坚持干部交流轮岗有利于工作平稳。始终注意控制好“流量”、把握好“流向”和“流速”, 力争做到“小幅度、多频次”, 以交流增活力, 以适度保稳定, 防止遍地开花、大进大出。如明确规定, 干部每年交流轮岗面占全体干部的20%左右, 同一部门的干部原则上每年调整面不超过30%;干部轮岗交流一般每年2次, 结合干部考察任用工作进行。既确保了干部的合理流动和活力, 又保证了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做好干部交流轮岗计划编制

按照干部交流轮岗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 结合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由组织人事部门编制年度中基层领导人员交流轮岗计划并报党委 (常委) 会审定后实施。计划中包括:一是需要“压担子”培养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 公司层面每年从中层后备中优选30名“80”后年轻干部,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采取对口交流、挂职培养、党政兼职等方式, 强化实践锻炼;二级单位层面严格执行年度计划, 具体负责本单位基层后备人员的交流轮岗工作。二是在“四管”岗位任职满6年以及在同一岗位任职满9年的中基层领导人员,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 中层人员交流由公司组织人事部门在每年年初提出初步方案, 经酝酿后提交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公司机关基层人员交流由公司组织人事部门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沟通后, 提出具体方案, 经联合部务会讨论并提交公司领导审定后实施;二级单位基层人员交流由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制订具体方案, 提交本单位党委会讨论决定后实施。三是在合资企业1个任期届满的中基层领导人员, 结合年度干部考察任用工作统筹开展交流轮岗。每年年底, 在回顾全年度干部交流轮岗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 分类别滚动调整交流对象数据库, 确保交流轮岗工作的常态化。

二、创新机制, 理顺渠道: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从“零散”走向“系统”

问题: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往往由于实施的范围窄, 交流的渠道少等原因, 存在“碎片化”交流轮岗的现象;同时由于体制机制的约束, “围墙内”交流多, “围墙内外”交流少, 交流轮岗工作的系统性不足。

Y公司先后与巴斯夫、林德、伊士曼、碧辟等跨国公司组建了6家合资公司, 在2007年底全资收购了两家异地石油化工公司, 形成了“一企三地”的格局。在工作中, 坚持干部交流轮岗“一盘棋”, 把交流轮岗工作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部署中, 通盘考虑, 统一调配, 积极推动公司范围内的“大交流”“大轮岗”, 努力实现“两化”, 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干部交流轮岗新模式。

(一) 实现干部交流轮岗空间的“多维化”

一是积极推进合资企业与公司本部干部之间的交流轮岗。2010年以来, 派往合资公司工作的中层领导人员13人, 基层领导人员10人;合资公司回本部工作14人。目前公司中层领导人员中共计40人有合资公司工作经历, 占比25.3%。通过交流, 促进了经营思想、管理模式、文化理念的交汇融合, 公司本部利用合资企业的体制机制和管理优势, 为深化内部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参照系”;同时合资公司在安全生产、检维修等方面借鉴了公司本部成功的管理经验, 提升了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实现了合资双方的共赢。二是积极推进子公司与公司本部干部之间的交流轮岗。2007年两家异地石油化工公司并入公司后, 如何加快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融合和接轨, 是摆在当时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公司采取了选派本部二级单位“一把手”、设备、财务管理人员赴两家子公司任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职务, 抽调子公司正职后备人员赴本部挂职锻炼的方式, 在确保两家子公司干部队伍总体平稳过渡的基础上, 加快了接轨融合的步伐。目前, 两家子公司发展态势良好, 发展模式上, “不与大厂比规模, 要与大厂比特色”, 打造以高附加值溶剂油、石蜡为特色的精细化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思路已明晰;生产经营上, 已实现与公司本部“一企三地”的资源利用一体化, 生产运行协同化;管理改进上, 与公司本部同步进行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已基本完成, 多体系并存、重复交叉等问题得以解决, 制度标准化、信息化试点工作正有序开展。三是积极推进党政之间干部的交流轮岗。在重点抓好工艺、设备等主体专业干部培养的同时, 注重政工干部的成长。按照“不懂生产经营的不能担任党委书记, 不懂党建工作的不能担任行政一把手”的标准, 把有担任厂长 (经理) 潜质的副厂长 (副经理) 提任为党委书记兼副厂长 (副经理) , 实行“一岗双责”。2010年以来, 党政之间中层干部交流或兼职共计15人。目前Y公司中层领导人员中73人兼有党政相关工作经历, 占比46.2%, 较好地促进了领导干部在政治上、业务上的协调发展。

(二) 实现干部交流轮岗方式的“多向化”

根据干部成长规律和周期, 在规范干部交流工作的基础上, 科学确立交流轮岗导向, 实行分类推进, 实现干部多形式、宽领域的有序交流。一是立足于锻炼, 实行“培养性”交流轮岗。把握早压担子早成才、晚压担子晚成才、不压担子难成才的干部培养规律, 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能力提升的基本途径, 依据每年度制订的干部交流轮岗计划, 把比较成熟的后备人选放到合资企业、1400万吨炼油改造、科研示范项目建设现场接受锻炼和考验, 实施“应急性”交流培养;重点选拔一些有潜质的优秀年轻干部在机关部门和二级单位间对口交流, 接地气、长才干, 实施“系统性”交流培养;建立后备干部培养档案, 年底听取“三述”汇报, 把握其能力素质不足之处, 有针对性地实施“跟踪性”交流培养。二是立足于改善, 实行“竞争性”交流轮岗。在二级单位、部门岗位空缺且内部无合适人选的前提下, 通过面向全公司范围 (包括公司本部、合资企业、全资子公司) 开展公开竞聘的方式, 用“竞争性选拔”锁定优秀人才, 实现“互补性”交流。三是立足于教育, 实行“警示性”交流轮岗。对于表现较差, 不宜在原单位 (部门) 继续任职的干部, 从警示干部的目的出发, 实施强制性交流轮岗。

三、完善措施, 关心关爱: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从“要我交流”走向“我要交流”

问题:在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中, 往往存在交流轮岗个体不情愿的现象, 特别是那些从行政交流到党务、从关键岗位交流到辅助岗位、从本部交流到异地的干部, 或多或少有“被交流”、“被轮岗”的失落心态。究其原因, 主要是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 前期动员和后期心理疏导力度不够。

完善的保障措施, 是推进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工作中, Y公司重点在建立干部交流轮岗的激励保障机制和关怀帮助机制上下功夫, 努力实现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从“要我交流”向“我要交流”的转变。

(一) 建立干部交流轮岗的激励保障机制

在选拔任用方面, 将交流轮岗工作与干部的提拔使用有机结合起来, 在《竞争性选拔中基层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中, 积极引入业绩履历加分体系, 明确规定“有2个以上科级职位任职经历的 (含合资企业相当职位) , 加0.5分”。在配套制度方面, 按照中石化集团公司关于领导干部异地交流若干规定有关精神, 结合公司实际, 制定了《中基层领导人员异地交流任职配套管理暂行办法》, 明确了异地交流人员的租房补助、生活津贴执行标准。在教育培训方面, 将合资企业委派人员纳入公司培训体系。组织委派人员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类培训, 如中层领导人员赴延安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 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训, 公司一体化体系培训, 管理哲学、科学发展、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专题讲座等, 同时积极推荐委派人员参加总部、省市举办的各类高级人才培训班。

(二) 建立干部交流轮岗的关怀帮助机制

上一篇:脂溶性总黄酮下一篇:采购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