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

2024-09-29

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精选12篇)

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 篇1

1 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特性

纵览现代高校图书馆馆楼设计, 可谓千姿百态, 不拘一格。总括之, 图书馆外部造型集典雅庄重、美观于一体, 内部讲求通达、方便、舒适。既要坚持馆舍总体布局科学、适用的原则, 又要给人以建筑艺术美的享受。

1.1 高校图书馆建筑趋势的分析与正确把握

(a) 实行“以人为本”的宗旨。

(b) 体现开放型的总格局和网络化服务的资源配置。

(c) 突出图书馆的文化特性, 建设成为校园文化中心。

(d) 应用新技术, 提升服务水平, 满足各种需求。

(e) 努力走向“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1.2 尊重科学深入了解图书馆建筑客观规律

(a) 全面运用“适用、高效、舒适、灵活、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

(b) 注重各种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作为工具和手段, 目的是为人获取知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创造更好的条件。

(c) 对“现代化”和“标志性建筑”正确的认识和要求,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要求。图书馆采用共享中庭空间, 以自然通风和采光为主。

2 图书馆建筑的变革与进步

2.1 图书馆建筑文化的新理念影响着规划和设计创作

中国学者从大量的经验教训中加以概括, 提出:“适用、高效、灵活、舒适、安全、经济、美观”7项原则, 被图书馆界和建筑师较为普遍地接受, 在规划设计实践中发挥着影响。坚持、发展、创建了图书馆建筑文化的一系列新理念:现代观念、文化观念、人本观念、开放观念、网络观念、服务观念、功能观念、环境观念;适合国情面向未来, 立足于纸印书刊和电子文献协调增长的“复合型图书馆”。

2.2 以人为本, 多功能综合型的现代化图书馆建筑

随着社会与读者需求的发展和经济技术条件的跃升, 对于现代化图书馆及其建筑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和全面。新图书馆集文化积累功能、资料存取功能、网络传输功能、信息开发功能、科技交流动能、社会教育功能、服务产业功能及公众休闲功能于一体, 成为综合型的文化中心,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在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2.3 图书馆建筑走向网络化、智能化

新信息技术迅速度渗透、融入图书馆建筑与服务之中, 成为一个新的“生长点”, 两相结合即为现代化图书馆建筑的支撑条件。适应文献载体多样化和高密贮存、高速传输以及服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 将多种媒体信息传输、安全消防监控、中央空调、自动化管理, 统一纳入综合布线系统, 从而使图书馆建筑向现代化迈出大步, 甚至出现了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这样全新的智能化建筑。

2.4 单体规模庞大, 建设标准大为提高

新馆的规模呈越来越大的趋势。新馆建设凭经济实力, 打破了“行政级别”的概念。超大规模新图书馆的不断涌现, 因此建设标准也大为提高, 一座新图书馆投资数千万至超亿元, 对设备、环境与内部装饰很舍得花钱, 各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

2.5 注重环境, 造型多样, 风格各异

现代图书馆建筑已摆脱了以藏书为中心的传统格局, 一切围绕人的活动, 为人在其中阅读、研究、交流、休闲等创造舒适、卫生、文明、优雅的内外环境, 已日益成为新图书馆建设所注重的总体目标。图书馆的造型是最受领导和建筑师所看重的。

3 图书馆设计的原则

3.1 图书馆总体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原则, 内

部功能设计既要考虑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方向, 也要考虑众多读者对文献和信息的强烈需求, 在设计理念上, 应统筹先进性、超前性、新颖性、实用性, 以及现代化、智能化、特色化设计思想, 将图书馆设计成为具有标志性的现代化、开放式图书馆。

3.2 图书馆设计充分考虑六大基本功能:

印刷型出版物 (纸本图书、期刊) 的典藏、流通和阅览功能;档案文献信息的典藏、流通和阅览功能;各类电子、声像、缩微等出版物的检索和信息服务功能;各层次学生获取信息技能与手段的基地;各层次学生阅览区;具有各类教育、科技和文化交流、展览的功能。

3.3 图书馆平面安排与立体结构上要处理好读者流、文献流、馆员流的关系, 避免迂回曲折、相互交叉;

既要考虑使用功能上具有灵活性, 又要考虑为未来建设发展需要留有调整和发展空间。

3.4 建筑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通敞式大开间布

局, 除办公和业务用房以及楼梯、电梯间和卫生间外, 一般不设固定的隔断墙壁, 视实际需要采用轻质建筑材料等加以隔断, 以便灵活布局。该建筑宜设置半地下室用于藏书。

3.5 档案馆部分的设计宜相对独立, 设计单独入口, 内部应相通。

3.6 图书馆、特别是档案馆为重点防火单位, 应按国家标准进行消防设计。

3.7 藏书区应按温湿度要求考虑配置除湿设备。

3.8 阅览区采光宜以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 窗地比要求不宜小于1:

5;要避免眩光与直射光。室内的照明度, 按图书馆、档案馆规范要求设计。

3.9 图书馆阅览区宜设置中央空调, 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排风换气或空调通风相结合的方式。

3.1 0 水平和垂直交通满足设计要求及消防疏散要求, 电梯的设置应满足使用要求。

结束语

我们今天建造的图书馆, 更重要的是为明天使用, 明天的图书馆将会变成什么样?这是需要大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图书馆走向网络化, 越来越快地走向电子化, 这也是必然的;走向新世纪的图书馆建筑, 必须注入新观念, 寻求新突破, 获得新发展, 实现新跨越。充分发挥建筑设计的作用, 不断设计出更为科学更为创新的现代化图书馆。

摘要:现代高校图书馆应以人为本, 体现开放性、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针对其特点有一些体会,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网络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何朝晖.“新世纪图书馆建筑发表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0 (5) :21, 28-29.

[2]杜克, 刘经宇主编.夏国栋执行主编.中国图书馆建筑集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3]吴建中.国际图书馆建筑大观[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99, 2:2003.

[4]鲍家声.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李明华.中国图书馆建筑研究跨世纪文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 篇2

新世纪西部图书馆人的新要求

新世纪、新形势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改变了西部广大落后地区的地位,改变了西部图书馆的传统模式,从而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西部图书馆人的`重新定位.即不但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还应具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的紧迫感;充分发挥敏锐的信息意识,成为西部咨询的专家.

作 者:余丽萍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图书馆,云南大理,671000 刊 名:大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 COLLEGE 年,卷(期): 2(2) 分类号:B152 关键词:新世纪   西部大开发   图书馆人   重新定位   素质  

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 篇3

人心向善:中华民族的信仰追求

——《孟子》思想研读/徐小跃1:05

专栏:2016年世界读书日

书林玫瑰分外香

——《好书中的好书:2015年28家好书榜精选书目》

评荐/聂凌睿 王萍 赵春辉4:05

花香不如书香远:以读书随笔集《书来话多》和《书来话长》

为例/曹娟4:12

养颜美容书卷气

——以《书香女人:女性阅读养生指南》为例/

王成玥4:16

为儿童阅读“点灯”

——《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推介/龙晓蓉4:20

阅读的个性化与社会性及其对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的

启示/李海燕4:22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馆校合作研究

——基于少儿阅读推广合作的探析与启示/

张毅红 陈彦旭 顾丹华4:26

专栏:第七届南图阅读节

老子之“道”与宇宙秩序/董平7:05

道法自然/颜世安7:08

尊道贵德 因循自然

——第七届“南图阅读节”《老子》主题系列活动综述/

田丰7:12

文心微言

书写南京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徐耀新9:05

谈文化战线领导干部学习/徐耀新10:05

推广“图书馆+”模式/徐耀新10:06

制定好“十三五”江苏文化发展规划/徐耀新11:05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徐耀新11:06

实施文化精准惠民工程/徐耀新12:05

“子畏于匡”“胡服骑射”与文化自信/徐耀新12:06

第三届玄览论坛·主旨发言

我对“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认识/

徐小跃11:07

第三届玄览论坛·一带一路与人文交流

中文和阿拉伯—波斯文古籍中的“一带一路”/

华涛11:09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林世田11:15

第三届玄览论坛·创新出版与文化传承

关于图书出版与地方文化传承的思考

——以南京出版社为例/卢海鸣11:20

图书馆跨域整合加值服务

——以台湾图书馆为例/杨玉惠11:22

百年通图 再创辉煌/施冲华11:24

东亚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史上的价值/徐忆农11:26

第三届玄览论坛·中华古籍与文创加值

揭开古籍文献与历史图像神秘面纱

——谈古籍资源创意教育推广及文创加值/

曾淑贤11:34

校园文创品牌开发设计与行销

——以台湾师范大学为例/柯皓仁11:42

数位典藏创意加值与数位学习

——以台湾大学图书馆为例/陈雪华11:48

第三届玄览论坛·佛学典籍与文化融合

汉语“宗教”一词的语源与文化意涵/释慧开11:51

谈山西地区发现的几件早期雕版印刷弥勒经典/

李际宁11:58

第三届玄览论坛·经典研究与教育推广

馆藏活化与数位加值应用推广

——以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为例/吕春娇11:66

公共图书馆的社区文创服务

——以桃园市立图书馆为例/温琳琳11:71

理论探索

“程焕文之问”的法理分析/栗冬红1:18

我国图书馆法立法道路检讨/荣红涛1:23

新搜商公式及其构成因素研究/于新国 熊易1:28

数字阅读:媒介进化论视野下的阅读进化/吴瑶2:05

研究型图书馆变革与转型专业学术会议探析/

许军林 董泽淑2:09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发展研究/

王浩 刘冰 张琳琳2:14

图书馆微服务体系下的信息伦理困境及

解决策略分析/宁阳3:05

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文化与理念/

刘芷新3:08

分化特征:传统农民工信息搜寻行为的内在本质/

陈明星 钱鹏4:31

基于科学数据管理生命周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角色定位

研究/史艳芬 刘玉红4:35

基于大学图书馆文化的图书馆价值实现研究/

何宜强5:05

高校阅读推广组织的创新与启示

——以台湾静宜大学阅读书写创意研发中心为例/

郑昂 傅文奇5:09

构建图书馆未成年人设施安全标准框架/陈琦5:13

数字文化事业概念演变、服务形态及功能特征/

王涛 郑建明6:05

开放·多元· 融合:中小学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应然选择

——学习《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

应用工作的意见》的几点思考/吴玥6:09

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指导下的信息素养

教育实践思考/刘彩娥6:13

数字图书馆服务效能的研究/梅新娅7:15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专业化建设研究/张芳7:20

公共图书馆借阅证制度与弱势群体权利保障/赵心7:24

nlc202309090101

从平等表现力看公共图书馆盲人服务活动/

孙烈涛 刘筠 张小琴7:28

移动图书馆服务向图书馆微服务转变的思考/

杜丽莎8:05

民间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定位及参与途径研究/

范华8:09

海峡两岸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研究/

杨乃一 高俊宽8:13

试析民间图书馆的品牌建设与实践/王娇9:06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赵琨9:11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孙兴敏 王焕景9:17

互联网+农村中小学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

——以湖北省农村中小学图书馆为例/

王彩虹 张帆9:21

从西方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政策看用户信息消费的

安全管理/陆浩东9:26

基于众筹理论的图书馆众创空间构建/荣幸10:08

真人图书馆的特点与发展研究/滕杰10:11

跨界融合求发展

——基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创新社会

服务实践的思考/李寿媛10:16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亮点研究/

李新利 张冰12:07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定位探析/郭荣梅12:11

基于图书馆联盟的全民阅读推广优势研究/

陶功美12:14

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

思考/丁祖峰12:17

业务研究

新常态下馆配中文电子书发展思考/顾洁1:32

基于协同联盟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聂峰英1:36

基于个案的国内外同行评议比较研究/

张雅男 理娜1:41

“微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创新实践

——以上海青浦“清阅朴读”为例/张汇1:45

“微时代”图书馆移动服务对策研究

——以天津高校为例/韩玉巧 李娟娟1:49

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实践与思考/麦敏华1:53

图书馆微服务发展体系及策略研究/

赵发珍 魏清华 牛勇1:57

江苏网络地方信息资源保存探究/

全勤 张天颖 李玮 陈龙翔 耿健2:18

高校图书馆社交网络用户特点与服务方式研究/

杨文建2:22

论未来馆配市场对高校图书馆采书的影响/

宋玉艳2:27

国家一级少儿图书馆基于绘本的早期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段运2:31

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发展研究/孙东琴2:34

我国古籍数字化标准体系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张文亮 薄丽辉2:38

中山大学图书馆实行超期豁免政策的争议及启示/

贺雪平 黄帼婷2:43

基于社会化问答的高校内部知识共享平台的设计与

应用探究/师衍辉 马秀峰3:12

少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推进思考/陈溢3:17

公共图书馆和儿童早期英语阅读的实现/马小燕3:20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研究/

祝驿楠 王世雄 黄园3:23

基于全民阅读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保障体系构建/

王德银3:27

高校阅读推广的关联与创新:从读者发展角度进行的

探讨与研究/赵敬敬 张丽丽3:31

图书馆知识服务战略的辩证解析及其一体化模型论证/

徐红玉 王正兴3:34

知识自组织视角的创客空间发展研究/李策3:39

基于思维导图的文检课信息思维训练研究/

李莉芳 张玉慧4:40

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道德行为实证研究/

廖兰4:46

图书馆应对自助出版影响的策略探究/

吴国彬 何颖4:50

公共图书馆读者抱怨投诉管理的分析与策略/

吴光龙4:54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陈凤娟 孙雨4:58

香港高校图书馆网站用户隐私政策调查研究/

何宁宇5:18

微阅读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探索/刘博5:25

浙江省高校图书馆过刊合作储存机制研究/翟彬偲5:29

知识传播视角下的军校阅读推广实证研究/

翟东航 曹安阳 张继军等5:33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与运营策略初探/

单思远 王焕景5:38

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文献调配模式研究

——以深圳市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为例/万娜5:42

彝文古籍数字化保护及利用策略研究/

高建辉 李全华 李仲良5:45

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管理实践研究

——以佛山市图书馆为例/陈艳5:51

民国文献普查工作实践与研究/李婧6:17

试论合理使用制度博弈学术型数据库被垄断现象

——以我国高校图书馆为例/马毓6:21

出版物交换在数字环境下的嬗变与发展

——以Article Exchange资源共享网站为例/

nlc202309090101

刘洁 李伟6:25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家书屋众筹模式探究/

段玉昆 戴旸6:29

我国图书馆微电影营销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分析/

郭明环 段新婵6:33

高校图书馆OPAC书评服务研究/李明鑫 田丹6:37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新媒介研究

——以镇江市图书馆实例探讨/陶涛7:32

社科院图书馆智库建设服务研究/张雅男7:35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理念与服务创新/杨文建7:39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的有效途径

——基于云南省图书馆“伯格理读书会”的实践/

牛波7:44

国内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期刊采购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苏建华7:48

地方图书馆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建设

——基于广州图书馆的实证分析/黄妙贤7:51

Altmetrics视角下学术图书馆的服务策略研究/

陈丽冰8:17

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与服务工作创新/

朱志伟8:22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与MOOC的融合发展探析/

白明凤8:26

基于SL视角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推广路径分析/

章望英8:30

我国数据库权利行使的正当性分析/林方圆8:34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借阅权限设置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李品庆8:36

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网络舆情对比研究/尹楠8:41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以南京图书馆医疗科研创新服务研究为例/

朱纯琳 汤晓鲁9:31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姚音9:36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

雷红刚9:41

基于数字资源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可视化分析/

何晓萍 周小燕9:44

高校新兴学科发展态势及学科资源整合分析

——以北京大学海洋能源学科为例/

李峰 艾春艳 马芳珍等10:20

依托文化优势创新全民阅读服务

——江苏作协图书馆阅读推广新路径/刘煜10:25

公共图书馆引入助盲志愿者服务机制

——以金陵图书馆为例/张婕 周宽华10:28

地方院校馆员培训中的“软抵抗”分析/李金永10:33

我国公共图书馆为阅读障碍儿童服务策略研究/

许芸洁10:38

浅析公共图书馆绘本阅读推广/刘隽10:42

关于正题名选取及著录中的一些问题/邓福泉10:45

浅谈少儿图书馆的兴趣点建设/焦莉11:73

基于“全纳”理念的公共图书馆残疾人阅读服务研究/

郑琪11:77

“互联网+馆藏建设”

——读者决策采购/曹莎莎 徐岚12:21

库中库:书库分层管理模式探究/周德春12:25

图书馆口述资源的视听艺术研究/杨忠12:30

大数据时代下公共图书馆书目推荐套餐化服务/

王慧12:35

公共图书馆爱心图书漂流发展与管理

——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尹露霞12:38

少儿阅读创新服务的理性思考/吴冬梅12:41

技术方法

大数据环境下的政务智能:框架与流程/

李洪波 熊励 刘寅斌1:61

科技传播中大学机构知识库价值及服务功能探索/

傅倩 霍丽萍2:47

“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创新实践/庄琦玲2:52

机构知识库在内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毛瑞 谢岩岩 陈淼欲2:57

专家知识需求的推断及其模型构建初探/

周新跃2:61

量化自我技术支持的数字化阅读智慧形态/

张春兰 李子运2:65

图书馆大数据分析:挑战、设计和展望/

陈臣 马晓亭3:42

对国家图书馆外文编目RDA本地政策声明中责任说明

元素处理方法的若干思考/李菡3:47

双S 立体文化模型在图书馆组织文化及管理沟通层面的

应用/吴萌 庞恩旭 刘婕3:52

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服务模式研究/

童忠勇 刘术华 李东杰等3:57

基于WCI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内容营销策略研究/

张钰梅3:61

SOLOMO环境下O2O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闫瑶瑶 李永4:63

基于营销理念的读者培训实证研究/陈建红4:67

大学图书馆视频资源建设与服务中著作权危机防范探析/

谢智敏 王婷 郭倩玲等4:72

文献传递的C2C模式

——以百度学术文献互助为例/吴振寰5:55

嵌入科研服务的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

——以西北工业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为例/

谭英 师俏梅 王若琳5:58

UGC资源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王娇萍5:62

图书馆联盟的知识协同研究

nlc202309090101

——基于SICA模型视角/党洪莉5:66

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语义关联研究/司莉 贾欢6:40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徐飞 楚林 石义金6:43

MOOC在公共图书馆转型中的发展新思路探究/

宋嵩 崔月 蔡彦6:48

国内外图书馆营销推广实践模式研究/姜晓曦6:52

图书馆大数据技术应用及关键问题研究/刘星星7:56

基于分布式大数据的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探索/

高群7:60

电子资源引进的计量模式和问题探析

——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田晓迪7:64

“互联网+图书馆”转型建设机制与方法探索/

王兰伟8:47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维护策略/张若雅8:50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与出版社跨界合作/

张钰梅8:56

亚马逊网上书店对OPAC的启示/

孙雅欣 武丽影 崔新刚9:49

引入众包模式的阅读推广服务路径、策略及思考/

胡永生9:52

“全息技术”运用于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初探/

李珍连10:48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主题案例法的设计与实施/黄悦深10:52

基于SECI模型的开放式创新机制研究/

储节旺 是沁10:57

基于响应式WEB设计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陈静10:62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与应用/

史叶明10:67

基于“互联网+”视阀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贾双双 马秀峰11:81

微信平台下图书馆信息服务之我见/单元诚11:85

面向区域图书馆集群的学科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赵洪波12:45

移动阅读用户采纳行为研究/毛平 阚倩 李莉12:49

基于我国高校慕课建设可视化分析的慕课建设策略研究/

朱晟颖 万玮琪12:54

浅谈古籍数字化扫描工作需注意的问题/潘星耀12:60

事业发展

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差异性评价研究/杨海玲1:65

我国真人图书馆活动本土化实践的理性思考/潘欣1:69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的机制及路径

——以苏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为例/任贵州2:70

争取社会力量推动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品牌化发展

——以杭州图书馆为例/刘莹2:77

面向创业创新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周寅3:65

苏州第二图书馆总体功能定位研究/许晓霞 高清3:68

关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马详涛 王威3:73

江苏省地级市公共图书馆推广传统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对策/马晴4:76

创新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 实现高校图书馆良好治理/

聂倩莲 孟微4:80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思想演变分析/

刘喜球 王尧5:70

公共文化服务新常态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定位/

戴广珠5:73

台湾地区佛教图书馆的发展和启示/蔡益群5:77

携手共建信息无障碍平台 共同推进图书馆文化助残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情况及展望/

高恩泽 毛雅君 李健6:57

馆员视角下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展情况探究/

潘欣 林海6:61

民国图书馆学思想的国际借鉴/荣红涛7:67

国内高校读书会发展策略研究/万春珍7:72

我国信息社会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黄少宽 黄晓斌8:60

皖籍学人朱家治对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谌爱容 马利华8:66

图书近在咫尺 阅读触手可及

——论“鸟巢图书馆”在我国的推广与建设策略/

严贝妮 姜洁9:56

《图书季刊》的创刊及其历史意义/张敏9:61

传道 授业 解惑

——记吴晞先生/刘时容10:71

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期刊评价历程研究/

李显志 樊映影 何榕 杨潇10:74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完善建议探析/陈瑶11:88

关于城镇化进程中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实证分析/

牛勇平 肖红12:63

试析中俄图书馆交流现状及前景/袁澍宇12:68

基于全民阅读的公益基金会运行管理机制研究/

王彦芳12:71

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 篇4

1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特殊性

高等院校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 多数高校还承担着科学研究的重任。因此,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辅助教学, 还要为科研服务, 它在职能上就有别于一般公共图书馆。它的服务对象也有别于公共图书馆, 它面对的主要是中高级知识分子, 他们的需求当然也有别于公共图书馆读者。他们在做研究和写论文时经常发生信息不足、文献短缺、检索或获取渠道不畅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就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参考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不是简单的解答问题, 而是对教学和科研的有效参与, 是一种深层次的服务。

2 制约参考咨询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用户对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不了解, 咨询量少

传统的咨询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坐等读者上门, 咨询服务也是顺便进行的事, 工作人员只需要回答读者提出的一般问题或指导其借还书刊。所以工作人员的思维只局限于调动头脑中潜存的知识经验, 情报信息观念十分淡薄。许多用户查找资料遇到困难时, 首先求助的是身边的同学、老师, 解决问题时, 他们不知道找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部门;其次, 图书馆虽然设置参考咨询部, 但宣传力度不足, 用户不知道自己可以享受这项服务;再次,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层次不高, 不能帮助教师和科研人员解决疑难问题。这些都影响用户对参考咨询服务的利用。

2.2 信息源单一, 缺乏多元化的资源

目前, 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极大的扩展;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微缩载体、声响载体、光盘数据库、多媒体光盘图书等非印刷型出版物在参考信息源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我国图书馆以藏为主, 重藏轻用的传统思想, 长期以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许多图书馆信息源单一, 主要还是利用纸质工具书解答读者的咨询, 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影响用户利用图书馆咨询服务的积极性。

2.3 参考咨询人员服务能力差, 服务层次低

咨询服务工作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参考咨询馆员的素质, 针对于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信息服务, 当今高校图书馆需要一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目前,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发展还比较滞后, 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建设意识, 不能利用现代检索手段为读者提供服务, 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咨询服务发展的需要, 只能做些浅层次的传统咨询服务, 服务能力差、服务层次低、服务的效果和效率还不尽如人意。

3 搞好参考咨询服务的措施

3.1 更新思想, 转变观念

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是做好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前提。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咨询工作大多是简单询问服务, 咨询人员回答读者提出的一般性问题, 在思想认识上不明确, 观念陈旧。当今社会的信息资源浩繁庞杂, 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专职机构, 面对广大师生在科研、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深层次文献信息的大量需求, 就要求参考咨询人员必须更新“等、靠、要”消极依赖思想、转变陈旧观念, 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公仆精神, 转被动为主动, 充分发挥参考咨询人员的服务职能, 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3.2 加强信息源建设, 确保参考信息源的完整性

常言道:“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良好的信息源, 就不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充足有效的参考资料, 那么也就不能使教师很好地完成教学和科研。一方面, 在现阶段的网络条件下, 加大电子文献的采购和收藏力度, 也是做好参考咨询服务重要的资源保证。当前, 电子文献的种类很多, 对网络出版物, 应根据需求有选择地下载、组织、加工;对电子文献应侧重收藏, 因为电子文献传递方便、快捷, 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而且电子资源大有占据主导地位之势, 胜过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 所以当前一定要把电子文献资源的收藏工作做好。另一方面, 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也是参考咨询服务所依赖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因为在短时期还不能完全被电子文献资源所替代, 所以应继续搞好纸质文献资源的建设。理想的馆藏结构应该是印刷型文献与电子型文献合理配置, 互相补充, 在参考咨询服务中,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功能。确保参考信息源的完整性,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才能把参考咨询服务搞好。

3.3 高校参考咨询工作对图书馆人员的新要求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是一种智力密集型工作, 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在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应用, 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要想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 对参考咨询人员的知识、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发扬埋头苦干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检索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应用能力和信息筛选、加工和整合能力;具有对信息敏锐的判断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同时, 参考咨询人员还要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 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扩大知识面, 跟随计算机和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 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3.4 加强对用户的培训和研究

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高校图书馆在对读者进行咨询服务的同时, 还要注重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也就是对用户的培训。对用户的培训既体现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又体现了图书馆的服务职能。用户培训首先要告诉他们, 根据本馆的收藏、布局、借阅规则及开关时间等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其次, 尽管很多用户原来就有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但还是要根据本馆和用户的实际情况,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设不同专题的计算机操作、网上信息检索培训班;再次, 在大学生中开设文献检索课, 重点介绍搜索引擎使用方法以及光盘数据库检索技巧等。总之, 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学, 也可提高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质量。

4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于教学科研, 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 参考咨询服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应抓住机遇, 改变服务观念, 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 应注重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合工作。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 进一步推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把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詹德优.关于新时期参考咨询服务的思考.图书馆杂志, 2003 (10) [1]詹德优.关于新时期参考咨询服务的思考.图书馆杂志, 2003 (10)

[2]吴风华.高校图书馆咨询工作新特点的思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4) [2]吴风华.高校图书馆咨询工作新特点的思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4)

[3]吴晶娥.岳婷.对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反思.情报探索, 2005 (5) [3]吴晶娥.岳婷.对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反思.情报探索, 2005 (5)

[4]易建芳.对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思考.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8 (1) [4]易建芳.对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思考.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8 (1)

[5]刘荣.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探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 (7) [5]刘荣.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探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 (7)

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 篇5

书名:《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菲法评测的理论史纲》 作者:范并思 等 编著

出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一版

读者:XXX

19世纪70年代是现代图书馆学创立的年代,经过一个多世纪发展的现代图书馆学仍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而对于20世纪的理论史,即使不是图书馆学的全部历史,至少也是它的主要历史。《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菲法评测的理论史纲》是一部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角度研究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理论史的著作。正如作者所言,这本书是一部理论史著作,具有资料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它是一本很好的、较为完整的展示西方与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史的“清单”。

由于本书是基于德尔菲法评测而选出的人物、文献与事件,我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并不是按页码的顺序读的,而是先读了第三部分的课题说明,也就是本书材料筛选的过程、方法和调研结果。

①本书的课题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阶段:

1、搜集与筛选图书馆学重要文献、人物、事件的资料。该课题对记录在工具书、教科书中的20世纪图书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文献、人物、事件,进行了系统的标引,为了弥补教科书及工具书的滞后性,对我国部分期刊中的相关内容和国外书评、综述性文献也进行了二次补充统计分析,最终选出各个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人物、事件。

2、E-德尔菲法专家调查。首先选定德尔菲专家,然后将内容分析与引文分析所得到的文献、人物、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成表,用电子邮件寄送专家,由专家进行匿名评测,然后对收到的评测结果进行加权汇总,最后进行二次匿名评测来筛选重要的文献人物、事件、结果。

3、资料收集与研究。在对专家调查法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收集资料编写以入选文献、人物、事件为主线索德学术史。并对以往我国图书馆学忽略了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新的文献调研结果补充20世纪的图书馆学史。

②本书的课题调研结果共有两份资料清单:

1、基于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信息源进行内容分析与引文分析后得出的“20世纪重要文献、人物、事件。”

2、专家对前一清单进行多轮匿名投票后得出的结果。表单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通过了解本书内容筛选的过程和方法,使我能够窥探到作者编著该书的一些思路,也对前面中西方图书馆学史的内容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看这本书“清单”式的目录,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把国外和国内图书馆学界的文献、人物、时间串联起来,有种一览无余的感觉。而且本书的文风通俗易懂,作者并没有对一些专业词汇经行概念性的定义,而是像一本历史书或者人物传记一样进行记述,使阅读起来并不枯燥。

本书第一部分讲的是20世纪的西方图书馆学的内容。这一部分对20世纪西方图书馆学进行了纲要式的介绍与点评。按时期作者将其划分为五个章节:

1、继承与突破(1900-1927);

2、理性主义思潮(1928-1944);

3、图书馆与社会(1945-1965);

4、信息技术的冲击(1965-1989);

5、全方位的变革(1990-2000)。

本书第二部分讲的是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的内容。这一部分对我国图书馆学进行了概览式的介绍。按时期作者也将其划分为五个章节:

1、嬗变与萌芽(1900-1916);

2、新图书馆运动(1917-1936);

3、战乱、重建与**(1937-1976);

4、新时期的理论变革(1977-1989);

5、理论现代化(1990-2000)。

总体来看,本书的作者还是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和结果,并对人物的研究做了总结,指出其不足之处。在每一章节的最后,作者都有自己对这一时期图书馆学发展的评论,见解比较全面系统。但个人认为还有一些论述不恰当的地方,比如第一部分第五章的第一节: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作者说信息技术应用的大量新的实践素材出现,使得沉寂多年的“图书馆的未来”的讨论重新活跃,接着作者对1990-2000年出版的几部有影响的专著进行了概要式的介绍。我们说学科的基础理论是对该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起着指导和支撑作用的最基本的思想、原理和方法。在杨勇老师的课上,我们也讲到过现代图书馆学的几个重要理论思想,包括公共图书馆理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未来图书馆发展理论等等,然而正如作者在总结中

所述“上述不同时期有关图书馆未来学论的研究„”,作者把几部有关图书馆未来学论的研究专著作为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个人认为有所不妥。

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 篇6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

随着钢琴在我国越来越普及,我国高校的钢琴教育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之态势。在发展过程中,对国外成熟、先进的教学理论借鉴是我国高校钢琴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钢琴作为一门国际性通用学科,对国外教学理论的借鉴既是其专业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搞好我国高校钢琴教育事业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理论对外借鉴工作进展显著,成果丰硕。应对此做简要回顾,以便把握相关动态,对借鉴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我国高校钢琴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一、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钢琴教学对外借鉴的主要教学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关于知识与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思想的一种理论,对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对教学改革有着明显启示效果。

在20世纪6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经过长时间的完善与充实,成为了教育界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并在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引入我国高校钢琴课程教学后,极大的促进了传统教学观念变革,带动了我国高校钢琴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比如,张帆基于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在教学理念更新、师生关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龙逸从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钢琴教学带来的启示;高蕊根据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涉及语言、数理逻辑、空间、人际、自然探索、音乐、身体-运动等方面的能力,不仅包括数理逻辑能力、语言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但只会在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在传统教学中,学校只强调培养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对其他方面考虑不足。而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有效弥补学校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为教育教学带去极大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其对人类智能的多元化和组合性论述,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引入我国高校钢琴课程教学后,影响同样甚远,不少学者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展开了学术研究工作。如,王艺红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探讨了以往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分析了教学中智力结构与非智力结构不平衡现象,然后提出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领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为我国高校钢琴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三)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探讨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认为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因素影响。根据学习迁移理论,在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基于学生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由于学习迁移理论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上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引入到了高校教学中去。就目前看,这一种教学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如,王玲针对高校钢琴教学现状,提出要创造学习迁移的条件、途径,从而促进学习迁移;陈晓静从高校钢琴教学设计入手,基于学习迁移理论设计了钢琴教学模型,涵盖学生培养目标、学生情况分析等多个层面,为现阶段的高校钢琴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今后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理论对外借鑒工作建议

对高校钢琴教学来说,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教学理论是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教学理论引进来容易,如何运用,使之符合我国高校钢琴教学情况则需要深入的探讨。特别是现阶段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理论的对外借鉴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限,一些方法的适用性不够,需要着重考虑所借鉴理论在我国高校钢琴教学实践中的可操作性。除了考虑可操作性问题之外,还要考虑钢琴教学的民族化问题。钢琴教学的民族化建设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钢琴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在今后的借鉴工作中,应当注重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在钢琴教学民族化发展中的应用,这样才能尽快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钢琴教学体系。

三、结语

纵观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理论的对外借鉴工作,借鉴的国外教学理论是较多的。就借鉴内容而言,不仅有文中提到的理论,还涉及了研究性学习、发展性评价等教学方法。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学方法,引进来后都要考虑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可操作性问题,若不能很好的应用于教学实践,借鉴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国高校钢琴教学引入国外教学理论后,应重点研究实践操作,使之与教学实践相契合,满足实际教学需要,从而带动高校钢琴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九彤.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理论的对外借鉴[J].音乐研究,2011,(06).

[2]马云思.高校钢琴教学理论的对外借鉴[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5).

[3]刘晓萌.当代中俄高校钢琴教学体系比较初探[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作者简介:

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 篇7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对象分为两种, 用户和馆员。用户又分为大学生和教师。大学生是信息社会中信息制造和利用的主要群体, 良好的信息素养应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是高校素质教育和全面培养与造就人才的重要部分。目前, 大部分高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和文献检索课,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 但信息素养较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对信息素养的概念普遍感到很陌生。通过对山东工商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发现, 只有27.3%的同学表示了解信息素养的概念。第二, 信息意识较淡薄。学生的信息主要还是来自课堂, 很多学生除了写毕业论文, 平时一般不会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从山东工商学院2005年对学生读者利用图书馆主页的调查情况看, 只有12.7%的学生经常浏览图书馆主页, 有40.8%的同学偶尔浏览, 有35.3%的学生基本上不浏览。第三, 信息能力较低。不了解数据库的基本内容, 不知道检索方法和途径, 是大学生在使用数据库检索信息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教师的信息素养被认为是构成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元素之一, 是教师在未来信息化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1世纪国家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提出了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高校也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来展示自身新的形象与实力, 而信息检索和利用是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基础。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快, 知识的有效期短, 信息的科技文献载体呈现出多样化, 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 而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教师只有具备了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才能准确地发现和掌握新的成果、新的论点及新的发明创造, 使自己的学习和科研课题建立在“选题新、起点高”的前沿阵地上, 在学习和科研中始终保持求新、求异、敢于突破的创新活力。然而, 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不容乐观, 普遍存在着信息意识薄弱, 利用先进技术设备与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 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图书馆基本知识了解不足。尤其是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代表的分类工具不熟悉, 有些教师不知道怎样为写好的论文给出分类号等。第二, 信息检索技能较低。例如, 不了解数据库检索的基本方法, 对检索知识一知半解;不能掌握检索系统的检索语言、检索运算符以及相关的检索技巧等。第三, 信息道德意识有待加强。近年来在知识领域内剽窃、非法使用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图书馆员信息素养高低是信息服务的关键所在。要想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水平, 首先必须在图书馆员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只有提高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 才能更好地为高校的教育、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说过:“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 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 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现代图书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为主要特征, 不再以馆藏为中心, 而以读者为中心, 它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以网络为基础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而图书馆员也被称作信息导航员, 这就要求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一定的开发特色馆藏资源和提供网上资源共享的技能。然而, 目前高校图书馆员在整体素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接受过信息检索课程教育的在校学生和没有受过信息检索课技能培训的读者进行调查与访谈, 了解到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 信息素养教育对象的受众面有限

目前, 图书馆所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信息检索课教学和数据库培训及入馆培训。信息检索课教学受各院系课程设置的制约, 图书馆缺乏自主性。数据库培训虽由图书馆自主, 但是缺乏常规与计划, 并且培训规模与体系没有形成系统。新生的入馆教育其实走形式的居多, 真正能从中受益的较少。从调研中发现, 由于受传统学习习惯和观念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主要是通过借阅中文书刊获取信息, 学生们对互联网的利用仍局限于网络聊天、玩游戏、收发E-mai1、浏览娱乐新闻等, 很少懂得利用网络来检索相关专业信息资源。

2. 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足

从调查中可看到, 大学生认可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心的地位, 但在使用上却远离图书馆。这说明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有限, 高职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主要是为了消遣, 学习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的则较少。通过访谈也发现, 多数学生不知道课外该读哪些书, 在学习中不能有意识地、很好地利用图书馆, 平时很少有目的地自觉地就某个问题去图书馆查资料。学生利用图书馆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 这除了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关外, 图书馆自身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3. 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视不够

一些高职院校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也不够。有的认为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是资源建设、书刊借阅和信息服务, 而以信息检索课教学及数据库培训为代表的信息素养教育仅是信息服务的一小部分内容, 在图书馆处于辅助地位。然而, 从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来说, 人才培养是其唯一的目标和任务, 其资源建设与书刊借阅最终也应服务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这一大目标。如果说各专业、各院系进行的是学科教育与专业文化教育, 图书馆则理应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与环境, 承担起信息素养教育的任务。

4. 信息素养教育缺乏完整的内容体系与师资力量

目前, 信息素养教育是以信息检索课教学和数据库培训为主的, 缺乏规范性。同时, 师资力量薄弱, 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有限。另外, 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 由于有些教师本身缺乏信息教育意识, 没有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来培养, 对各课程中的信息源、信息资源检索、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的整合与组织, 以及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等不能让学生了然于心。所有这些问题都明显影响到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三创新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机制

随着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及服务功能、教育职能的加强, 图书馆角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成为集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借阅、文献信息检索、网上信息查询及知识传播、文化陶冶、能力培养、素养提高为一体的重要课堂, 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多层次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路径的信息素养教育机制来全面地推进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

1. 扩展教育对象与目标

在网络环境下, 为了应对激烈竞争, 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大信息教育观”, 积极主动地扩展其教育对象和目标, 牢固树立并落实“在现代社会, 人人应具有较高信息素质与技能”的理念, 以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相对丰富的信息教育资源。其主要扩展方向是从主要教育用户中的大学生向教师、管理人员和图书馆员, 特别是来校接受继续教育的短期学员等用户扩展。同时, 图书馆应深刻认识到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树立“用户教育多级目标观”, 合理确定分类、分级、动态的用户教育目标。其主要扩展方向是从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扩展到兼顾更好地利用整个社会信息资源体系, 从信息意识、素养与技能通识教育扩展到兼顾信息素养与技能专业教育, 从培养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扩展到兼顾培养用户分析、评价与利用信息的能力。

2. 优化教育过程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应坚持全程性、连续性、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等原则。对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主体——大学生而言, 首先应明确整个大学阶段用户教育的总体目标与任务, 然后按年度落实分解目标与任务。其中, 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 可开展较为系统的图书馆利用入门教育活动, 如参观指导、馆藏推介、图书馆基本知识讲座等, 重在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进行多方面的体验,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 可开展较为系统的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学, 重在对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通识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基本信息技能;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 可与院系专业任课教师合作, 围绕课程学习, 开展专业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专题培训, 重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评价与利用专业信息的应用能力;针对大学四年级学生, 可与院系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合作, 以论文写作为主线, 指导学生发现、分析、评价与利用论题信息, 并且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 重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图书馆用户教育的非主体——教师、科研人员和图书馆员等, 可参照上述四个阶段安排教育过程。概言之,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过程应由入门教育阶段、通识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有机衔接构成。

3. 创新教育路径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路径。但是,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以前的路径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用户的日益多样和复杂的需求。因此, 应特别注意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并且从我国高校实际出发, 同时做好两个方面的路径创新工作。

第一, 对传统路径进行创新。要继续对大学生用户的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信息资源检索讲座的形式进行创新, 尤其是文献检索课, 应纳入学校的总体教学计划, 争取设为必修课或在原选修课的基础上扩大培训范围和受训人数, 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教育, 教材最好应统一, 教学管理应实行有效的监督;信息资源检索讲座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 应逐步扩大讲座的范围, 重视向教师、科研人员等非主体用户拓展, 定期为教师开设基于学科专业课程的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对图书馆员应定期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服务的馆内系列讲座和有计划地组织外出培训学习。

第二, 继续探索新路径。目前, 值得关注的主要新路径有个体化用户教育、多媒体用户教育、网络用户教育和远程用户教育等。其中, 个体化用户教育是对传统群体化用户教育的有益补充, 强调满足用户日益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多媒体用户教育是对传统用户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 强调提高用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网络用户教育是对传统用户教育工具的根本变革, 强调实现现代用户教育的快速性、综合性和集成性等要求。

参考文献

[1]赵瑞刚等.论大学信息素养教育[J].情报杂志, 2004 (5)

[2]王俊杰.略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论坛, 2004 (4)

[3]汪雁.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4 (24)

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 篇8

高校图书馆工作, 可分为“资源整理”与“读者服务”两个方面, 前者是准备工作, 后者是服务工作;准备工作较多地体现图书馆的共性, 服务工作则更多地体现图书馆的特点和差别。高校图书馆工作不但要有高质量的“资源整理”能力, 而且要有高质量的服务, 服务工作是“资源整理”的前提, “资源整理”是服务质量的保证。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成效如何, 更多地取决于服务的质量。只有争取主动服务, 抓住服务质量, 才能快速推动图书馆工作向前发展。

要做好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 必须贯彻以“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的原则, 把为教学科研服务提高到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首位。这是因为高等学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的场所, 是教学科研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们也会竭尽可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抓住服务的重点, 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保驾护航。

1 21世纪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2]

1.1 以做好服务学生的工作为重点

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坚持教育创新, 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人才的培养已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新世纪的人才理念应该是:“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 并尊重国格、胸怀大志, 能够适应、积极推进甚至引导社会发展的大学生”。有了高质量的人才, 我们的国家才有腾飞的希望, 才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2 以做好配合教学科研工作为重点

21世纪高等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为适应国际竞争, 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日益与国际接轨, 呈多元化趋势。其主干专业课程的内容涵盖了所属领域系统、前沿的理论和知识点, 其广博、深厚的理论体系, 保证了学生完整知识结构的获得;而选修课的设置则为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弘扬创新意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九五”期间, 原国家教委加大了教材建设工作的力度, 在“抓好重点教材, 全面提高质量”方针指引下, 面向21世纪改革教材和国家重点教材顺利出版, 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保证。课程是为培养专门人才而设置的, 所有课程都是通过教材、讲课、实验、讨论、考查、考试、论文等教学环节来实现教学计划而达到培养目标的。高校图书馆应以课程和教材设置为重点, 抓住各教学环节进行分析研究, 在实践中找出特点和规律, 不失时机地开展服务工作, 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3]。

1.3 以做好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为重点

现在的高校图书馆, 不仅是文化、教育中心, 还是一个信息的殿堂, 是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机构。尽管目前社会上各种信息咨询机构越来越多, 但图书馆以其对以纸质为载体的文献的拥有量和以计算机网络终端连接建立起的强大的电子信息系统及大量的专业人才, 占据着信息机构中的重要地位, 起着信息中枢的作用。如何发挥它的作用, 为读者提供优质、快捷的信息咨询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又一重点。

以上是从总体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点。总之, 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读者, 一切为教学、科研的目的,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就会不断健康的向前发展[4]。

2 21世纪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2.1 深入优化人性化服务的宗旨

“以人为本, 读者至上”应该成为21世纪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人文宗旨与精神理念, 新时期的馆员不再只是图书文献的管理者和整理者, 而应该是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引导者和解读者。是营造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环境的实施者, 作为新世纪的馆员要本着真诚友善、主动引导的工作态度竭诚为广大读者做好服务工作。

2.2 实力践行引导式教育理念辅助教学科研

作为高校图书馆, 它所面对的人群的知识层面和文化背景都参差不齐, 所以每个人对高校图书馆的所用价值和实际价值的认识都不一样。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一员, 面对不同的人群, 必须要能解决来自各个方面的问题。针对不同人群的情况必须采取引导式教育, 从而使读者能够更系统、更深入、更形象的了解文献知识, 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科研辅助工作。

2.3 改革创新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5]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一般仅限于图书馆本身的馆藏, 只对本校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当今时代, 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资本都相对的有限, 任何一个大学的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都无法满足广大读者对信息的大量需求。为了弥补各个图书馆的资源不足的现状, 如今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方式正逐步走向“资源共享”, 各个大学图书馆通过广泛协作, 建立一个中心网站, 有机的将各个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无缝整合, 从而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 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

21世纪是高科技网络化时代, 作为21世纪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者中的一员, 我们肩上同样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高校图书馆为高端人才了解信息、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提供一个平台,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下, 生存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 应该与时俱进, 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迎接挑战, 把握机遇, 从而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摘要:本文从读者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方面探讨了21世纪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工作重点;从读者服务宗旨、服务理念、改革创新、自我提升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资源整理,读者服务,以人为本,读者至上

参考文献

[1]王玲.试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 :14-20.[1]王玲.试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 :14-20.

[2]熊光明.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1) :12-20.[2]熊光明.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1) :12-20.

[3]王云.以人为本读者至上——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观感[J].图书馆建设, 2004 (6) :79-80.[3]王云.以人为本读者至上——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观感[J].图书馆建设, 2004 (6) :79-80.

[4]周玉坤.网络环境与新经济关系下读者服务的转变及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报, 2004, 23 (3) :144-149.[4]周玉坤.网络环境与新经济关系下读者服务的转变及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报, 2004, 23 (3) :144-149.

关于新世纪图书馆发展的思考 篇9

目前, 手机阅读、电脑阅读以及各种书店的布置都使得读者更方便于看书阅读。针对目前的现实情况, 图书馆如何在这方面再继续做大做好呢?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图书馆的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是新的发展趋势, 这种变化改变着图书馆的服务形式, 同时也对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际上, 图书馆学及服务作为一门有两百年历史的学科, 在信息化时代到来的时候, 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发展。

目前高科技数字化处理技术和网络传播方式广泛运用, 图书馆也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增加新知识、增加新技能,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发展着的社会。因此在图书馆里, 有一个合作良好、关系融洽、情操高尚、诚信开放的班子非常的重要, 这关乎整个图书馆发展的质量。

在图书馆学界中, 图书馆学要求图书馆本专业者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文化、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2.熟悉我国关于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学和图书馆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掌握图书馆学与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4.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5.掌握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文献信息的搜索、处理、研究、开发与传递的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较强的中外文献检索、阅读能力, 以及人际交流能力。

上述这些能力的具备, 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具有专业气质, 能更好的服务读者和建设图书馆!当然, 再好的知识和能力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重复以得到加强和稳固。

一位诗人, 他 (她) 的作品如是人们争先咏颂的, 这位诗人的诗必定有鲜活的生命和生活为基础。同样, 一个图书馆, 如它让人们留恋, 腿脚经常不听使唤地向图书馆所在地走的, 那它就是一个良好图书馆。一个良好图书馆, 它要有必备的硬件, 如宽敞的阅览室, 丰富的藏书, 整洁的门窗, 高素质的班子, 还要再加上菩萨一样心肠的这个核心软件。如何搞好图书馆呢?

一、做好继承, 按部就班

(1) 现在到处讲创新, 而在社会中, 除了实用技术性的创新具有其实质性的意义外, 其它的所谓创新在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 是有很大的问号的?其实, 有些东西早已存在, 有些东西前人早已提到和总结出来。因此, 作为图书馆的人员, 懂得继承很要紧!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有各地方的特色, 都有各自的历史, 都有各自的文化历史价值, 图书馆要有这方面的意识, 及至还要有这方面的工作行为。这需要各馆长充份认识并按排合适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目前市一级的图书馆可能已经在做并卓有成郊。但在县一级的图书馆, 有的可能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就使得这项工作必须在县一级的图书馆中引起重视, 去收辑、记录地方文献和人文历史;见证地域人文, 这应当是县一级公共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如何收集、记录地方文献?这需要人事调整和安排。当有合适的人员和部门后, 就要配备必要的工作工具, 如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和工作笔记本, 最好还要有一套带有标志性的服装。这样, 当工作人员到各地方收集文献资料时会方便的多, 收集的范围和收集的内容质量也会广的多、深得多。在此过程中, 工作人员最好也要记录下收集过程中的对象, 如有关的人和情景, 这样一种工作, 在后人看来也是一种珍贵的历史文献。还有, 对图书馆文献收集有帮助的人员, 要做好联系工作, 使得他们能经常性地为图书馆的建设而要开通渠道。

对收集来的文献, 要井然有序的做好登记、编目、上架、入柜, 做到专人管理, 保护文献的价值, 争取使文献的使用价值能尽早的体现出来。来参考咨询的人中, 其实很多是有一技之长的, 在服务他们的过程中, 最好要跟他们发展成朋友关系, 这样能从他们哪里获得及时的有价值的信息, 这种的互动对工作人员的见识, 提高水平很有帮助。参考咨询室实在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所在, 馆领导要重视才能做得更好。

然而县一级图书馆中的参考咨询工作, 现实情况有的根本就没有入过馆领导的脑, 也从没有想过如何搞好参考咨询, 这种不作为的情况普遍存在。如何改变呢, 有的讲讲可能会有点用, 应付一下, 有的可能照样当耳旁风。

一个参考咨询室没有或开的不怎样的图书馆, 很难说是上档次的图书馆, 也很难说是有很深内蕴的。因此, 县一级图书馆必须重视参考咨询室的开发和利用。现在还没有的, 赶快去做!

(2) 外借室工作, 很多人总感到外借室是借借还还书本之类的机械性很强的工作, 尤其现在县级图书馆都有ILAS2系统在服务工作, 这就更增加了人们的这种看法。这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现象, 有很多读者到外借室, 遇到亲和的工作人员, 自然会问问这儿哪儿, 还会跟当班的工作人员交流各种知识。这种人与人情景交融的感性对话, 机器是无法感知的。任何机器只是人的工具, 当人熟练掌握机器后, 也就成为更方便人的使用工具!但机器永远是机器, 永远没有人的感情。

在外借室, 其实也可以象参加咨询室哪样带有点咨询的功能, 只要工作人员愿意, 可以把及其普通的借阅关系深入一些, 成为读者的导游, 用图书馆界中时髦的话叫做领航员!

一位好的领航员, 如同一位好演员或一位好心理医生, 能带读者迅速地进入情境、进入需要的信息中。

(3) 报刊阅览室是各种报刊的集合地, 有丰富及时的各种信息知识, 是各年龄阶段读者流连的阵地。因此每天要保持良好的卫生, 做到窗明几净, 及时收签、上架各种报刊。这种工作日复一日, 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才可能做得更好。而对一些读者提出的馆内欠缺的报刊种类, 要及时和馆内的有关人相通, 以便更好的做好订购。

这三个窗口部门, 都是对读者开放的标志性窗口, 馆员要按部就班、做好继承馆里的各项工作要求, 为读者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和方便阅读而工作。

二、不断学习, 有所创新

社会组合的要素五花八门, 组成的人员也五彩缤纷。有功利型, 有名利型, 有好地位的, 有好金钱的, 也有好传道型的。而图书馆的工作是传播知识, 附带潜移默化着人民的见识, 提升人民综合素质的功能。因此一个地方有个运作良好的图书馆, 实在是很重要。但是, 现实情况是各地域图书馆所处的环境不同, 人员结构的差异导致图书馆的参差不齐。这应视为正常现象, 正因为客观上的差异, 使图书馆学成为必要!

天地万物, 阴阳和合, 在古代人们早已发现事物的差异性, 经过和的作用会产生新的事物, 因此古人提出学而不厌之说。是的, 学而不厌之说出自儒家经典——论语, 带有永恒的人文色彩。

只有不断学习, 人的思想和情感才不断地进化丰富, 才可能会有创新的火花产生。君不见王羲之的兰亭序, 被千古国人传唱、被千百书家推崇, 为什么呢?不正是因为王羲之很好的学习前人的墨宝才创新出来的吗?因此明显可见创新是学习的结果, 也是懂得继承的结果。

那图书馆该从何处着手、如何创新呢?

(1) 整理旧书, 购置新书

图书馆里有许多旧书储存, 这是图书馆不同于书店的特长, 也是可能制约图书馆读者增长的一环瓶颈, 如果利用好的话反而会使之成为吸引读者的原因。因此, 图书馆最好在新书增添上要与书店同步购置新书, 这样图书馆的读者才会旺盛, 才不至于流失!而目前, 县一级的图书馆在这方面做的并不理想。这需要引起图书馆的警惕, 要注意如何购置有价值的新书, 并要去做如何用好书去吸引读者的宣传。

怎么能吸引读者, 这是图书馆界永远的学问。而图书馆在这方面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第一就是整理旧书, 现在图书馆都实行ILAS2管理, 对于旧书一般都有一些记录。但是, 主要的还是怎么利用, 一些图书馆做的并不好!其实如在外借室立一台可查书目、书名、作者等等的电脑, 让读者方便查询, 就是一件非常好的服务。这项简单的服务, 有的县级馆并没有搞, 这是很遗憾的。

(2) 调整领导班子, 做到人才有用

一个开放、开明的领导班子于事业很有好处!一个好的班子, 必定是一个带着整个馆里的工作人员共同进步、学习的好班子。那些个人一时搞上去了的小家子气的领导, 终究是搞不好整个单位, 终归对事业是有害的!这样的领导无论他主观如何自以为是, 也是搞不好事业的, 这样的人坚决要下去!他自己不下, 也要有人得让他下才对。一个单位内部的人员要能上能下方显健康。

能上, 则是让考虑周全、团结同事, 不辞劳苦, 能力健康的人上去领导大家, 这样大家心气才舒坦, 头脑才清晰, 干劲才足。

人不仅仅是经济性的, 还有社会性和自然性的, 总之人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人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在图书馆中, 尤其不要把人看的那么庸俗, 仅仅是经济性的人, 这就抑制了很多人其它方面的特性。

如人都有特长, 有的人就有些特长, 哪就想方设法让他的特长与图书馆特性结合起来, 让他在工作中运用出来。这样, 这种自发的行为, 往往会为图书馆创造效益!这是一举两得之事, 即发展了人又寓管理于无形, 于人于事业大有好处。

(3) 两头兼顾, 横向发展

两头就是上头和下头, 上头就是和图书馆有关的各领导。一个地方图书馆搞得好, 与上头很有关系, 也与地方的领导是否重视大有关系!如图书馆的领导不会跟地方领导介绍、汇报本馆的情况和需求, 那是很糟糕的。图书馆想要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必需想方设法取得上头的支持, 这很要紧!

下头就是员工和读者, 图书馆员工每天都接触读者, 图书馆里每天也都有大量的读者。怎么使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更好的服务读者, 这是需要馆领导班子要动脑子的。脑子动对头了, 则有益于员工和读者。反之, 则会干扰了下头。因此, 图书馆里的领导班子要两头兼顾, 不要轻视了任何一边!

横向发展就是图书馆在社会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在社会上, 图书馆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如乡村和一些企业要求图书馆为他们建造图书室和送书下乡活动等等就是图书馆在扩大自己的影响。横向发展其实还有很多内容可做, 如市级以上的图书馆中的查新、专项服务等等县一级的图书馆也可开展起来。

在这么多的社会单位中, 图书馆带有使大众增加知识, 潜移默化人民情操见识的功能。这不是一般意义上名利场, 哪些庸俗的名利不适合这里, 这里真的需要清明而高尚的人把持。因为世道人心大都需要一块清静之地以便修身养性。

参考文献

[1]常枫.图书馆学.1999年8月

[2]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4

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 篇10

1 医学院校图书馆队伍现状

1.1 人员学历偏低

长期以来, 由于对图书馆的偏见, 一些领导家属、亲属和其他部门的分流人员, 不论学历、能力硬行被安排进图书馆的情况较多见, 致使图书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 以我馆为例, 近一半人员为工人, 具有硕士学历的仅二人, 知识层次的低下使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作无法开展, 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1.2 知识结构不合理

(1) 知识单一, 老化现象严重。

目前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员, 图书情报专业和医学专业毕业生占多数, 计算机专业和外语专业的为数很少, 缺乏综合性知识。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缺乏医学知识, 医学专业人员缺乏图书情报知识, 而且知识老化现象严重。早就有专家下结论:人的一生所需的知识中, 大学阶段只能获取需要的10%, 而其余90%的知识都要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来获得。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知识老化周期缩短, 任何一个人在校学习的知识, 毕业几年后已大部分老化, 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对于信息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

(2) 计算机、外语水平整体偏低。

由于历史原因, 相当一部分馆员外语基础差, 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多, 而这两类专业的毕业生又不愿意来图书馆工作, 造成这两类人才的极度缺乏;直接影响了医学院校图书馆的自动化发展进程。

1.3 不思进取, 安于现状

图书馆队伍性别失调比较普遍, 女性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她们大多安于现状, 满足于图书馆传统的工作, 充当知识宝库的“守门人”, 而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2 新世纪医学院校图书馆队伍应具备的素质

作为一名新世纪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 要提供快捷、高质量的医学信息服务, 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意识, 同时还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和医学知识, 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 这样才能将馆藏文献中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开发出来, 为教学、科研、医疗更好地服务。

2.1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图书馆馆员主动完成本职工作最重要的主观因素, 馆员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不仅是学术性机构, 更是服务性机构, 馆员要热爱本职工作, 忠于职守, 树立“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宗旨, 才有可能把为读者服务作为思想与行为的准则, 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 发挥自身潜能, 自觉地为图书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2 创新意识

知识经济, 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勇于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 创新也是医学院校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是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 长期以来的经济体制, 造成图书馆管理思想的僵化, 服务多是被动的, 坐等读者上门, 这种状况不仅难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 而且严重影响了信息服务的开展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因此, 图书馆馆员应转变观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由封闭服务变为开放服务, 由单一形式转向多种形式, 有提供原始的纸制文献服务转向精细深加工的网上信息服务。馆员不仅要满足读者的要求, 还要主动了解读者的需求, 积极为读者提供所需文献信息服务。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博士曾对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是读者到图书馆来, 而现在则是图书馆到读者中去”, 形象地说明了图书馆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2.3 合理的知识结构

2.3.1 图书馆情报知识

这是图书馆馆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必备条件, 其掌握图书情报知识的深浅程度决定着文献收集、加工质量的高低。除传统图书馆业务外, 当今图书馆馆员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进行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 担负起对文献筛选、信息的组织和传递等工作, 这一切都要求图书馆专业人员应掌握图书情报基础知识。如图书情报概略、文献与主题标引、现代文献编目等。

2.3.2 医学知识

对于医学院校图书馆中专业人员来说, 医学专业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深入到文献信息的具体内容中去, 才能成为这一特定专业的文献信息和相应专业读者之间的中介和纽带, 才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的信息服务。当今医学科学发展迅速, 生物医学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成为医学科学研究的主导技术, 如何科学、及时、有效和准确地为教学、科研和医疗提供医学信息服务, 医学信息工作者首先要不断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 加速医学知识的更新, 才能捕捉医学科学发展的最新信息, 提高服务水平。

2.3.3 计算机知识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网的建设已经全面铺开, 电子出版物和多媒体层出不穷, 医学电子出版物和网上医学信息也大量涌现, 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不仅应具备图书情报学、医学方面的知识, 而且对于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必须有较深的了解与掌握, 以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为读者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医学文献信息, 对医学图书馆馆员来说, 不仅应掌握电脑专业技能, 还应具备网上检索能力, 书写Cminet (珍贵医学信息网络) 等。

2.3.4 外语知识

信息社会, 信息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读者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高, 单纯的中文文献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世界各国的文献信息都将成为读者利用的内容, 外语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文献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另外, 在计算机的操作中, 很多说明和提示都是外文, 因特网上大部分信息也都是外文。因此, 要做好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工作, 除了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外, 还须具备较好的外语水平。外语水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网络资源开发利用的高低。

2.3.5 其他相关专业知识[2]

随着科技的发展, 新的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的产生,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学科的相互作用和渗透, 使得学科在高低分化的同时, 又出现了综合化占主导的趋势。医学科学的发展也是如此, 医用数学、医用化学、医用物理学、系统生理学就是医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相互渗透所产生的学科。所以, 做为一名医学信息服务者还必须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 才能适应新世纪医学的发展。

3 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的途径[3]

随着科技的推进,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不断老化, 知识结构也不合理, 难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再加之医学的飞速发展, 图书馆馆员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 才能顺应发展。图书馆应根据发展规模和专业情况, 确定图书馆人才培养导向, 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 将具有医学专业知识、本科以上学历、良好素质修养的人员作为图书馆骨干列入重点培养对象, 结合工作实际及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可行性, 笔者认为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3.1 学历教育[4]

据调查, 我国目前的医学信息单位中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比例严重偏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 严重制约了我国医学信息工作的水平。因培养更高层次的医学信息人员已势在必行。图书馆应鼓励有上进心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深造取得更高学历, 对没有学历有上进心的人员鼓励她们参加自学考试, 单位在经费上适当给予优惠政策。

3.2 进修

对一些业务骨干进行欠缺专业的进修。如缺乏图书情报知识的进修图书情报专业, 欠缺外语、计算机知识的进行外语、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随着科技高速发展, 本专业知识也在日新月异, 所以对本专业知识也要进行定期进修, 不断补充、更新,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 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医疗服务。

3.3 培训

利用各种短期培训班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

3.4 旁听

医学院校图书馆要利用他们的优势安排人员在学校随堂听课, 系统学习, 提高馆员的医学理论水平, 扩大医学知识面。

3.5引进人才

对外语、计算机人才除安排进修或培训外, 引进专业人才是迅速改变图书馆传统专业队伍结构, 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最有效的一条捷径。

3.6 馆内辅导

知识层次高、经验丰富的高职称馆员对知识层次低或非相同专业的人员进行欠缺知识的辅导, 侧重实践性和提高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干中学, 在学中干。

3.7 组织参观学习

通过参观学习一些先进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先进经验, 开阔视野, 取长补短。

此外, 加强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 提高馆员素质还在于领导的重视, 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 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来保障继续教育的实施, 对此领导应有长远规划和切实可行的计划, 使之落到实处, 最终使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更好地为新世纪医学院校的发展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摘要:新世纪医学院校图书馆如何高质、高效地为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 关键在于图书馆馆员的队伍建设。当前, 培养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队伍是当务之急, 文章就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文浩.主导转型迎接挑战强化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思考[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 2002, 1:1-5.

[2]张淑田.加强医学院校图书馆人文社科藏书技术的思考[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 2000, 1:17-18.

[3]刘春红, 李伟国.信息社会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提高[J].现代情报, 1999, 6:43-44.

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法国图书 篇11

2000年,新世纪伊始,法国共出版和再版了39375种图书。各出版社都在调整出版策略和计划,争取在新千年取得好业绩。

2001年对法国图书市场来说是个好年份。全国共出版和再版44618种图书,营业额共达26.56亿欧元,比2000年增长了3%,其中图书销售额为22.542亿欧元,版权交易额为9800万欧元,图书俱乐部和图书函购营业额为3.03亿欧元。

2002年法国各类图书出版和销售情况好于往年。2002年法国共出版和再版了各种图书45787种,比2001年增加了2.6%。

2003年法国经济低迷,出版业一度停止不前。在全法国消费总体下降的形势下,图书市场还是高于平均消费水平。2003年共出版和再版了各种图书44145种,营业额达25亿欧元,超过电影和音乐,图书出版业绩居法国文化产业的首位。

2004年法国图书出版继续回升,共出版和再版了52231种图书。图书零售总额比2003年增长了3%。

2005年法国图书增长平缓,出版和再版了53462种图书,比起过去的一年增长率只有2.4%。业绩突出的图书种类是连环画、园艺、心理学、地理、游戏和艺术。

2006年法国共出版新书和再版57728种图书,全年图书的销售额为41亿欧元。2006年的图书种数虽然比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图书零售总额下降了1.5%,是近15年以来最不佳的年份。对比2005年,图书零售总额只下降了0.5%,而1997年下降比例也不过为1%。

2007年法国共出版新书和再版60921种图书。2007年的图书种数比2006年有所增加。2007年全国图书销售额为30亿欧元,去除通胀,比2006年增长2%;零售额比2006年增加了3%。2007年法国政治图书、连环画、口袋书和青少年读物业绩突出。2007年图书版权贸易增长较快,达10.3%,营业额为1.31亿欧元,占整个图书营业额的4%。各类数字化产品的销售也有较大增长,营业额达3690万欧元。

2008年法国共出版新书和再版63601种图书,出版种类继续增多。法律图书则发展态势良好,共出版了1850种。2008年法国连环画连续14年增长,共出版和再版了4413种。然而,法国小说种类增幅缓慢,2008年只出版了676种。

2009年法国出版业绩先低后高,年初起色不大,然而接近年底时逐渐好转,全年共出版新书和再版63690种图书,营业额比2008年增加了1.5%。2009年法国出版的4类图书业绩突出:青少年图书、实用图书、连环画和口袋书。在线远程销售图书状况喜人,而书店售书业绩下滑。

时光流逝,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法国图书市场在近10年里总体发展平稳。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法国图书出版一直“抗衡着”,成绩取得有诸多原因:

1.法国政府重视图书出版,把鼓励创作,促进出版,发展阅读作为政府文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与出版是每年制定年度文化预算的重要部分。比如2009年法国文化部的预算为28.21亿欧元,比2008年的27.50亿欧元增加2.6%。其中图书的预算为2230万欧元。

2.法国重视图书出口,从文化活动预算中专门拨款支持作者、大小型出版社和独立书店出口图书。法国举办各类书展促进国际出版业之间的交流。每年3月巴黎图书沙龙吸引着各国的出版商。2009年的巴黎图书沙龙,参观人数比2008年激增近4万人次。

3.法国重视青少年阅读,为此成立了专门小组进行调研。研究结果显示,人到20岁左右时可养成有规律的阅读习惯,并且可以保持终生。为此,法国各界呼吁,阅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2009年巴黎图书沙龙期间,法国国家图书中心就为前来参观的年龄不满18岁的少年儿童和年龄不满26岁的学生发放了1.6万张可以购买图书的“媒体支票”。受此优惠政策的鼓励,法国许多年轻人踊跃前往图书沙龙参观和购买图书。“媒体支票”价值50欧元。据统计,法国每年有75万年轻人获得“媒体支票”。

4.法国重视开展多种图书评奖活动,每年都要进行名目繁多的评选,获奖的作品琳琅满目,学院派的、新闻界的、出版界的、宗教界的等。这不仅为众多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传记作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也为各出版社打开了销路。一旦某出版社出版的作品获奖,图书印数就会猛增, 销售额随之上升。

新世纪的图书管理 篇12

关键词: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创新

一、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

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保存为主, 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想, 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图书馆设施的建设也是以更好地保证藏书、管理藏书为重点, 商品化上服务模式相对单一, 服务方法简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益性服务

我国图书馆的公益性, 是随着近代图书馆的产生而形成的。国家图书馆于1912年正式开放, 免费向公众服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图书馆需求的扩大, 仅依靠国家一方的投资, 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被动型服务方式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一般是等读者上门, 所有的服务基本是以图书馆为中心, 可谓是围绕图书馆馆舍展开的。由于机制、经费、人员、设备的限制、服务工作有许多局限性, 同时也束缚了服务人员的思想, 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

3、浅层次文献型服务

传统图书馆以收藏、加工、保存图书、期刊、资料等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为主。

二、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

现代图书馆, 拥有掌握和利用电子技术的水平和专业人员, 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不受馆藏的限制, 对图书馆的服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以远程通讯的网络应答式提供。

从总体上, 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的服务观念;从“读者服务”转向“协调、合作、共享”。

2、图书馆的服务形象:从热情、周到的“服务员”转变到迅速、方便的“信息导航员”。

三、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普遍行

为, 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 因而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项职能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创新的问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将不可避免地从根本上动摇各类组织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也概莫能外, 从一定意义上说, 这也正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所在。

1、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

管理上的创新能使图书馆打破常规, 改革管理工作流程, 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图书馆以敏锐的观察力, 密切关注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 从而能以超前的意识果敢决策, 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2、管理创新是深化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

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新的运行特点, 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扬弃和取舍。通过改革创新, 建立起一套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新世纪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可实现以下创新管理

1、图书馆在人才结构和思想观念上实行创新管理

在新世纪数字化时代, 图书馆的人员素质和人员结构情况在管理和服务中都非常重要, 这里不仅包括人员的学历和业务水平, 也包括他们接受适应数字化图书馆要求的管理机制情况。就目前情况看, 图书馆要实现创新管理, 必须尽快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的人才管理机制, 明确人才培养方向。这方面可实现以下创新:

(1) 人才战略对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数字时代, 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运作中需要高级管理人才和计算机人才高屋建瓴的长远眼光与决策能力, 因此图书馆首先必须引进一批专业人员, 特别是具有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人才和具有领导才能的高级管理人才。

(2) 打破当前图书馆人员大锅饭、铁交椅的传统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仅向读者提供收借服务的思想观念, 全面贯彻读者第一、精益求精的服务宗旨。

2、领导队伍在管理结构上实行例金字塔的创新管理模式

传统的图书馆组织是正金字塔的管理模式, 由高层实施命令控制型的领导管理方式, 难以激发迎接数字时代挑战所需要的创意和敏感度, 最底层的图书馆馆员直接与读者打交道, 最了解读者, 当领导旨意与读者要求出现不一致时, 最终必将服从领导旨意而不顾读者要求, 不利于“读者第一、精益求精”这一宗旨的实施。

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由正金字塔型变为倒金字塔型, 倒金字塔的上端是与读者直接接触的馆员, 这表明真正的顶层是广大读者, 馆员直接承担为读者服务的责任, 领导者则支持、指导馆员的工作, 激发馆员的智慧, 并为馆员服务。倒金字塔型管理形式, 可以大大提高组织效率和应变力, 且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

3、实现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

上一篇:定制技术下一篇:彩票销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