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民间艺术论文(共4篇)
县级民间艺术论文 篇1
编排, 古有杜撰, 故意编造之意。如今的新闻编排可容不得半点主观臆造, 编排讲究的是循规蹈矩, 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作为县级广播新闻的编辑人员更是要遵循编排原则, 能够将广大受众聚集在电波旁悉心倾听节目。为此, 广播新闻编辑人员要创新编排艺术, 提升广播新闻的收听率。
一、广播新闻编排要与广播媒介的特点相结合
广播有听觉获取, 费用低廉, 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广播是靠声音来传播的, 所以在编排新闻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声音, 声音的魅力不仅在于传播信息效果, 还在于传播者对这些信息融进了主观判断, 能够便于引导受众理解和接受信息。例如, 以前编辑在编排人大常委会议时, 都很严肃, 不能有任何花哨的东西。然而在最近的一次人大常委会议上, 编辑将代理市长发言的录音剪辑播出后, 赢得了受众的广泛赞誉, 取得了良好的听觉效果。编辑在安排这个录音时有几个考虑, 第一, 议程合法, 人大监督。代理市长是怎样一步一步按照程序选出来的;第二, 声音获取, 主观能动。代理市长自己表态, 声音唯一, 让受众一听就知道新的市长上任了, 是男是女。除此之外, 广播新闻的采访制作, 相对于电视、报纸等媒介, 成本是较低的, 甚至有的时候一部电话就可解决广播新闻节目的采访与传输问题, 当然电子邮件、QQ也越来越多地被广播记者、编辑用于采访、编排, 归根到底一句话, 就是广播新闻的创作快, 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最新、最快的新闻编排、传递给广大受众。
二、广播新闻编排要讲政治, 更要讲编排艺术
县级广播新闻编辑人员在编排新闻节目时, 最核心的是要讲政治、要做到“守土有责”, 这个“责”主要指的就是政治思想方面。所谓政治, 就是国家大事, 是人民群众关心的事。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 作为县级广播电台新闻的编辑人员编排新闻时, 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采用编排艺术对市内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群众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报道。我们电台节目中心的编辑在编排新闻节目时, 第一部分就是时政, 按照市四套班子领导活动顺应排序。可是, 新闻编排总是这种“八股”式, 难免会让听众觉得厌倦, 打开广播一听都是领导活动新闻。这就需要广播新闻编辑人员灵活运用编排艺术进行“众口难调调众口, 佳音难觅觅佳音”的新闻报道活动。
第一, 广播新闻编辑的编排艺术要讲平衡、变化。新闻编排的各组成部分重量感在整体协调上要做到平衡统一。我们电台节目中心的编辑在日常的新闻编排工作中, 都会十分注重时政、经济和社会三大类新闻在整体布局上的占有率, 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均衡美感, 从而让整档新闻变得稳重、严肃。当然, 有的时候, 整体的均衡是需要多样的变化来增加听觉效果的。例如, 在编排电台新闻的节目中, 就曾遇到过没有一条领导活动新闻, 这时候编辑就会将经济、民生类的新闻往上压, 填充时政新闻的空缺。甚至有的时候经济、民生类新闻直接摆上头条播出, 2011年11月12日, 电台仪征新闻的头条就是《上海大众“30万辆整车”项目将获得交通快速通道》, 力压三条有关领导活动的新闻。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利用高位的突出来说明传播者的意图, 给人一种听觉的冲击。
第二, 广播新闻编辑的编排艺术要讲对比、调和。这里所说的“对比”就是广播编辑在新闻编排中要把两种反差很大的新闻放在一起, 使受众感到鲜明、醒目, 富于层次美。2011年8月20日的两条新闻《芍药花志愿者在行动:“孩子, 跟妈妈回家。”》、《社会新闻:慎选暑期培训班谨防遇到“李鬼”》, 孑然不同的报道, 向受众讲述了不同社会群体对未成年人教育培训的态度。“调和”则是将相同类型的新闻并在一起, 使人感到融合、协调, 在变化中求得一致。2011年10月12日的两条新闻《我市今年秋粮收购价格提高》和《市粮食等部门积极做好秋粮收购工作》, 很明显的就是求同:当下, 大家都在关心秋粮收购工作。还有就是每年的党代会、人代会期间, 电台新闻几乎都是党代会、人代会的新闻聚焦, 其它类型的的新闻只要沾边, 都会向党代会、人代会的新闻靠拢。
第三, 广播新闻编辑的编排艺术要讲比例、韵律。编辑人员常说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 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意思就是说广播编辑人员在编排新闻节目时, 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 掌握主动权。即便是曝光、批评等负面新闻, 在编排时依然要把握好比例, 要适时加上点评, 如记者感言、编后话等形式, 积极有效地做好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 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以上只是笔者对县级广播新闻编排艺术的一点薄见。当然, 时下, 越来越多的县级广播把自制的广播新闻节目传输到网络上, 这种广播形态就是所谓的“网络广播”。“网络广播”突破了广播的某些劣势, 广大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广播”的直播和点播模式, 有选择性地收听和保留自己感兴趣的广播节目, 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广播线性的传播方式。这些改变更是需要我们从事县级广播新闻的编辑人员潜心学习, 洞察编排艺术, 努力将广播新闻做成当地的权威最强音。
浅论县级电视台广告配音艺术 篇2
一、广告配音的重要性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 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所获信息总量的83%, 来自听觉渠道的占11%, 但若只有图像, 只能吸引人们的35%的注意力, 若配上声音, 则可以使人们的注意力提高到55%, 并容易记住。由于电视广告播出质量通常要求较高, 大多数情况下声音和画面是分别单独录制的。这就要把声音和画面分别录好和剪辑好后合在一起, 也就是把录好的声音拷在剪辑后的纯画面带上, 或者在纯声音 (如音乐) 的带上配画面。当然广告歌曲和配乐有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广告中没声音的配合说明, 效果将减少25%, 生动形象的有声语言可以通过听觉刺激促进人们的想象, 所以配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告的效果, 关系到客户的利益, 关系到全局的经济效益, 因此我认为重视广告配音, 提高广告配音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二、提高广告配音水平的方法
1、广告配音的声音选择标准
如何选择广告配音的声音呢?是不是越漂亮的声音就愈好呢?其实广告配音中声音的选择, 音质美只是一方面, 与主题、画面相和谐, 并具有独特的个性, 才应是广告配音选择的标准和追求的境界。每一条电视广告都有其不同的风格, 在广告中良好的配音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男性声音浑厚、粗放、有磁性, 具有一定的气势和力量感。例如广告“安踏永不止步”, “与狼共舞, 尽显英雄本色”, “身体倍儿棒, 吃饭倍儿响, 蓝天六必治”选用男性配音, 运用得当, 自然与广告相得益彰, 男性声音适用于机械、酒、汽车、名牌男装等。女性的声音形象、文雅、轻柔、清纯、温和。在县级电视台中, 广告段一般是3-5分钟, 广告类型也较多, 在给广告配音时, 得看广告商品的主要消费者的性别, 来选择广告播音形象的性别, 当然依据广告内容、广告表达的不同, 男性和女性的配音并不是绝对的, 要服从和服务于广告本身的设计。
2、广告配音还原生活高于生活
广告播音是一门艺术, 通过声音艺术的再现广告主题, 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 所以艺术化和角色化是对广告播音的基本要求。播音员在创作过程中应在突出主题的基础上, 运用不同的用声技巧。如通过对共鸣腔、气息、难咬字方法、语言走势等技巧的不同运用, 艺术的体现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们的声音形象。近几年来一直热播的广告之一“汰渍洗衣粉”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画面: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子玩得兴高彩烈, 衣服弄的脏兮兮的, 他的妈妈在一旁洗衣服, 一边洗一边夸自己使用的洗衣粉。画外音:汰渍洗衣粉就是好, 洗的干净还不褪色。为这个广告配音的是一位年轻女性, 如同普通的家庭主妇的声音, 发音标准, 生活味十足, 但又没有市井气, 易被人们接受。这个广告的配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广告配音方式的确定
广告的配音方式主要有三种:解说式、独白式、对话式, 解说式即对广告的产品进行简要的概括说明, 包括客观解说和主观解说, 客观解说广告播音直白明了, 开门见山, 如:某商场优惠打折, 某饭店开业酬宾, 时间地点, 具体的优惠价格, 广告信息直截了当, 观众也可从中知道自己到底是否值得一去, 广告配音不喊不燥, 平稳亲切, 把广告的信息和特点介绍给观众。独白式往往以第一人称出现, 名人推荐或普通消费者现身说法较多, 如王老吉广告, “怕上火, 喝王老吉”。对话式包括男女对播、同性别对播、多人混合播等形式, 如:脑白金广告, ”今年过年不收礼, 收礼就收脑白金”, 县级电视台的广告制作, 解说式配音应用较多, 所以播音应做到形象生动、感染力强, 突出商品求重点, 从而达到企业或产品的宣传效果。
4、广告配音前准备工作到位
任何一条广告的广告词, 都是创作人员经过反复思考、反复斟酌提炼的, 广告配音前, 播音员应和创作人员交流, 了解广告的目的、广告客户的要求, 了解广告创意的良苦用心和其中包含的深意。只有在充分了解材料之后, 说出的话才能真正使人感到有分量、有依据、可信赖, 相反, 如果只知字面, 不知内涵, 虽然主观上也想十分肯定的向人们宣传产品, 但最终却不能把话说的扎实有力。另外, 要掌握广告文案的字数, 一般来说30秒的电视广告包含65个字, 广告文案最有效果, 让观众收看广告没有选择的余地, 思维要紧紧跟上播讲的速度, 被动的听着播音员传递信息。
三、广告配音存在的问题
1、淡化备稿, 不重表达内容
播音员在对广告文案不了解的情况下匆匆配音, 甚至对拍回来的画面看都没看, 对广告所要表达的内涵没有深入领悟的情况下就照稿宣读, 一播了事, 导致广告声画分离, 达不到预期效果。
2、只重速度, 不重效果
为了满足客户要求, 一些客户的广告时间段短, 但文案字数多, 迫使播音员播音速度加快, 致使声音的播出与收看不能同步, 我就曾经播出一个一分钟而近400字的广告, 听起来就像要口令, 广告效果不理想, 对观众没有影响力和说服力。
3、配音单调, 只做形式传播
有时候广告段是五分钟时间但都是一个人播的, 那种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形式, 不能给受众带来新鲜感和好奇感, 这样的广告容易使观众产生厌倦感, 也影响广告表达效果。
县级民间艺术论文 篇3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县级民间艺术
现代社会的文化环境下, 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和审批工作的有序展开, 部分民间艺术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些原本不太起眼的和部分甚至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项目登上了大雅之堂, 为其他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塑造了成功的范例, 也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对于县级民间艺术来说, 使自身成功地融入现代社会, 实现自身的延续和脱变, 也就必然首先需要寻求合理的展示平台和对话路径。所谓“新媒体”, 简单来说也就是在现代社会新的技术支持下所出现的媒体形态, 其中的常见形态如手机信息、宽带网络、数字移动电视等, 另外有数字报纸杂志、数字广播、视窗传媒、触摸媒体等。这正是民间艺术所寻求的传播方式, 一些运作较为成功的民间艺术, 不管是政府支持还是自身努力的结果, “新媒体”已经在其中开始或者正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
一、新媒体技术在当下县级民间艺术保护和发展中的具体运用
当下多种影像技术的应用, 及其声光电等手段的结合, 尽可能完整而客观地记录, 关键技术环节的保护, 版权问题的协商, 传播途径的拟定等问题都被凸显出来, 但各种影像记录形式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县级民间艺术也不例外。
(一) 新媒体时代手工艺过程的照片记录形式。
很多民间艺术是以手工制作技艺作为其呈现手段和物化形态保存方式的, 其成品形成也必然是存在着多个步骤的过程, 要想使其中的各个细微环节得以客观真实地呈现在观众们面前, 照片功不可没并且仍在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新媒体时代手工艺过程的视频记录形式。
我们可以暂且认为视频是诸多静止图像的连续播放, 记录着大量信息的视频可以完整而真实地将手工艺制作的全过程都收入囊中, 其中还有声音和文字作为补充, 当然也可以将同一时间段内以不同角度和方式拍摄的相同场景视频通过剪辑合成更为完整的再现, 这样使观者更能直观的理解民间艺术的发展经历及制作过程。
(三) 新媒体时代手工艺过程的3D技术展示形式。
近些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3D技术不仅仅可以设计静态的实体模型, 而且可以通过矢量实体模型在虚拟空间的运动逼真地模仿现实生活的人或物的运动情况, 通过多种数据和命令调节产生精确微妙的动态变化, 通过各种贴图人或物的设计足以乱真, 将这样的矢量实体在虚拟空间的运动记录为动画其效果可谓巧夺天工。
新媒体时代下, 手工艺过程可以将3D技术也作为展示自身的一种形式。对于民间艺术而言, 一般可大致分为现存的可视部分和传说部分, 而无论对于现存的可视部分的使用和拆解, 还是对于传说部分的视觉还原, 3D技术都完全可以轻松做到, 不管静态的模型还是虚拟的动画制作其难度都远远小于游戏角色的制作、古建筑还原等。
二、关于未来中国县级民间艺术几种新媒体形式的拓展应用
(一) 建立实物和虚拟相结合的县级民间艺术博物馆
据笔者调查发现, 我国大部分的县级民间艺术的现存状态已经极其危险, 再不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它们随时可能青黄不接化为乌有。笔者对山东汶上县级民间艺术现存状态较大范围的简单调查和统计其状况不甚乐观, 建立县级民间艺术博物馆, 采用新技术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是一件亟不可待的事情。其次, 仅就民间艺术博物馆的规模而言, 不一定每一个都要与卢浮宫相比, 各级市县建立小规模的艺术博物馆同样可以有声有色。
许多世界级和国家级的艺术博物馆都采用了以实物和数字虚拟相结合的保存、展示和研究的模式, 实践证明这样的模式是成功的, 国内外的许多民间艺术博物馆也同样采用了此种模式, 那么县级民间艺术博物馆也完全可以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尝试采用此种两结合模式。在这种县级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实际筹划当中, 与许多大型的国家级民间艺术博物馆所遇到的问题一样, 有的实物不可能马上到位。如有的民间艺术继承者所拥有的实物工具在其生活的县乡村等地区仍然扮演着养家糊口的角色, 有的物件虽已经闲置保存情况也相对完好, 但经与现拥有者协商并没有捐献或出售的意愿, 或者有的民间艺术品实物的材质、工艺等存在较大的市场经济潜力或历史、考古研究价值等。基于以上种种情况, 一些民间艺术品暂时无法进入博物馆, 那么博物馆方就应该采取数字虚拟 (照片、视频、3D模型、声效、光影以及矢量动画等) 的方式将其尽可能全方位完整“复制”并使其进入博物馆的收藏之列。除此之外, 一部分县级民间艺术品在博物馆内存在实物, 通过部分照片和文字的补充叙述是完全可以将其来龙去脉讲清楚的, 但是将其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它们更为生动和直观, 这样, 博物馆可在形式上分成两部分, 也显得更为丰富和多样。
(二) 院校开展县级民间艺术数字化选修课程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 院校开设与民间艺术相关的课程是十分必要和明智的, 哪怕还没有酝酿出较为成熟的和涉及面相对较广的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或者将其列入考察课的一部分也未为不可, 起码民间艺术进入了院校范畴之列, 不再是纯粹的野路子。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提法在院校中已经流传开来, 但毕竟还有多类型的民间艺术没有被他们接受和认可。笔者认为, 以现如今的形式, 县级民间艺术要想在院校范围内站住脚和被人们认可, 当务之急是形式选择问题, 以新颖生动的传达方式代替其封闭保守才是负责和有远见的做法。在新媒体时代, 当数字化技术逐渐成为主流, 县级民间艺术也应当借助此技术作为自身发展的必要手段, 因为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才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到民间艺术, 特别是县级民间艺术, 为其保护和发展创造条件, 使其实际融入现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当中。县级民间艺术进入到院校教育体系之后,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包装”和传播, 被更大范围地接受和认可, 完全可以达到一种雅俗共赏的目的, 甚至可以完成县级民间艺术本身的华丽转身, 由技艺上升为学院艺术的一支。
(三) 县级民间艺术的商业网络拓展
笔者在此所指的“网络”并非是单纯的计算机网络, 而是使县级民间艺术项目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商业连贯模式, 或者说是多条横向、纵向贯通的覆盖范围较广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当县级民间艺术项目进入市场,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使之形成产业, 在资讯爆炸的今天, 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许多工具和手段都将成为这一“网络”正常运行和进一步拓展的必要条件。随着近些年来艺术品市场的繁荣, 艺术品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本身已经愈来愈显得成熟了, 有些民间艺术品种已经成功地进入市场并且形成产业有例在先。
县级民间艺术论文 篇4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都采用了主持人的形式,节目主持人在老百姓日常的文化娱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这就使得观众在欣赏到各具特色节目的同时,也欣赏到了独具特色的节目主持人。
但是,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已经不能给予我们许多的时间来慢慢培养出具备相当语言功底的主持人,把“语言游戏”当法宝,把某些著名主持人的语言转化为“套路、模式”加以克隆,并自以为是找到了提高语言功力的捷径。与此同时,目前的培养方式也已从“手工工艺”变成了“机器化大生产”。很多人都是在一味地要求长相、音色、搞笑逗人,从而使得主持人语言基本功的自我培养意识逐渐淡化。
二、主持人掌握朗诵艺术的重要性
(一) 主持人为什么需要掌握朗诵艺术
众所周知,主持人的工作环境大多是在话筒或镜头前,通过自己的语言、形态等与观众进行交流,具有封闭性、缺乏真实的交流对象等缺点。而主持人与观众交流的手段中又以语言为重,于是主持人的语言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节目的主持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夸张、含蓄等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掌握一些语言表达上的技巧,如节奏、语气、重音、停顿等等,使言语表达富有自己的特色。某台一位主持人在节目的主持过程中这样说:“自古英雄/出少年”、“祈祷好人/一生平安”,这样的语调好像是强调了亲切自然,然而却丢掉了语音的完整,失去了语言的美感。所以,如何准确地认识语法规律、懂得怎样“适当”地运用,以及怎样来根据节目的内容与形式综合运用重音、停顿等表达技巧,也是我们必备的基本功。
而在专题类中的文献纪录片、宣传片等对语言修养的要求就更高,从虹云、陈铎主持的《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到林如、方明解说的《让历史告诉未来》以及雅坤、岳彬、林如、方明解说、朗诵的大型文献《百年恩来》,都充分运用了朗诵艺术。解说者优美动听的声音、娴熟自如的语言技巧、充满情感的语言、极富思辨色彩的语调,为这些电视纪录片增添了不少色彩。
(二) 为什么县级台的主持人更加需要掌握朗诵艺术
由于县级广播电视台人员的缺乏,不能像中央以及省市的各广播电视台进行精细分工,往往出现播音、主持工作一肩挑、任何题材的节目一肩挑的现象。由只会播音或主持的“单打一”的选手变成了播音主持都能上的“混双选手”。当然,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这当中大多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真正从专业播音主持院校毕业或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人很少。于是在他们身上就出现了播音与主持语言基调的相互混淆,大大降低了节目的质量。
其次,县级台的主持人经常参与政府文件的宣读等工作,这些活动多以使用朗诵腔居多,要求大气、积极向上、振奋人心。在中央以及省市台中这样的活动多半由播音员参加,因为从整体情况看播音员的语言艺术修养要高于节目主持人。于是又出现了许多县级主持人在大型活动中,努力脱离主持腔调,运用朗诵腔。结果因为区别不开腔调的运用或者不懂得语言艺术技巧的使用,造成了一个“非播音腔”与“非朗诵腔”结合的怪胎,越听越难听。
三、怎样掌握朗诵艺术?
县级主持人队伍中大部分都缺少关于语言方面的修养与训练。随之暴露出来的就是因为语音训练少而普通话差、阅读量少、语感差、学历低而文化修养不高等问题。需要努力地夯实自己的语言艺术功底,需要加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所以对朗诵的训练是必要的。
(一) 通过朗诵锻炼过硬的语音功底。
朗诵对字音的清晰度要求极高。可以说,一部优秀的朗诵作品,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很有价值,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朗诵过程中做到“字斟句酌”。初期的训练可以找一些短小的古诗进行练习,着重字音的饱满,可以从夸张的、把字音拉开的训练开始,训练口腔的控制力,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当能够达到字音圆润饱满的时候,练习一些节奏变化比较丰富的朗诵作品,从而练习在节奏有明显的变化下的字音控制得游刃有余。
(二) 通过朗诵锻炼过硬的气息功底。
能否完成朗诵,气息的支撑作用尤为重要。当字音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就要对气息的功底和控制能力进行锻炼。训练初期,往往会感觉到朗诵到后半段气息难以支撑。通过基本功训练和长时期的大段作品朗诵能够得到解决。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就要进行对气息有目的的控制。根据作品的内容,气息也要随之变化,产生符合作品表现需要的轻重缓急、实虚强弱。
(三) 通过朗诵调动自己丰富的情感。
如果基本功的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稿件朗诵了,对此,我们首先要从表达入手。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以及重音、停连、语气、节奏都是表达的技巧层面。而朗诵的高层境界要达到“无技巧”的状态,即在自由表达训练功底的基础上,把这些表达技巧转化为表达习惯,从而在朗诵过程中完全从感情出发。经过多次的这种训练,就会形成快速的调动思想感情,在节目的主持当中处于感情充沛的兴奋状态的能力。
(四) 通过朗诵练习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一个成功的朗诵是基于对朗诵稿件内容全方位的高度把握,包括作品内容背景、写作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背景以及作品内在的思想精神境界。这就需要朗诵者本身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文化水平和感悟能力。
【县级民间艺术论文】推荐阅读:
县级中学论文11-10
县级公路论文11-25
县级教育督导论文12-13
县级调度oms建设论文12-01
县级农机学校教学改革论文12-25
县级区域07-20
县级疾控10-15
县级发展10-20
县级职能05-10
县级电力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