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灵关怀

2024-10-12

护理心灵关怀(共8篇)

护理心灵关怀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心灵关怀对癌症患者居家姑息护理过程中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名癌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45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居家姑息医疗服务,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临床心灵关怀服务。对照组和干预组在研究开始前和结束后均采用HERTH希望调查表评定。结果 通过实施临床心灵关怀服务后, 比较两组的癌症患者希望水平, 干预组中癌症患者的希望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居家姑息癌症患者的希望值极低, 对进行居家姑息护理中的癌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灵关怀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情绪, 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关键词:心灵关怀,居家姑息护理,希望水平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而姑息治疗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1]。癌症患者晚期由于病情的恶化, 很多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精神状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姑息护理一方面为癌症患者提供全面的、科学的、积极的服务, 另一方面更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很多学者已经对癌症患者进行了心理方面的干预研究, 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4,5], 但是对于居家姑息治疗的癌症患者心理研究却不多。居家姑息癌症患者因为长期在家进行治疗, 不能及时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 其心理健康更应该受到关注。本研究对居家姑息护理的癌症患者实施心灵关怀服务干预, 探讨干预方法对患者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 结果显示对居家姑息癌症患者进行心灵关怀能够对患者心理健康产生有益的影响, 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病理学、细胞学和相关检查的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晚期癌症患者;②患者意识清楚;③调查期间均在家进行姑息护理;④卡氏评分>40分。排除标准:①有任何已知精神疾病或者记忆功能障碍;②调查期间服用精神类药品;③具有听觉功能障碍。将符合条件的9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对照组男性24例 (53.3%) , 女性21例 (46.7%) ;年龄31~79岁, 平均 (57.64±10.63) 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8例 (40%) , 初中13例 (28.89%) , 高中12例 (26.67%) , 大学及以上2例 (4.44%) 。干预组男性19例 (42.2%) , 女性26例 (57.8%) ;年龄41~76岁, 平均 (57.73±8.93) 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5例 (33.33%) , 初中15例 (33.33%) , 高中13例 (28.89%) , 大学及以上2例 (4.44%) 。所有研究对象中肺癌29例 (32.2%) 、肝癌9例 (10%) 、宫颈癌8例 (8.9%) 、乳腺癌7例 (7.8%) 、直肠癌4例 (4.4%) 、其他33例 (36.7%) 。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发病类型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居家姑息医疗服务,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临床心灵关怀服务。所有的患者在调查开始前和结束后均对人口学基本信息以及HERTH希望调查表问卷进行填写, 对照组和干预组使用的问卷相同, 问卷调查间隔时间为2个月。本研究发放问卷90份, 回收90份, 回收率为100%。

1.2.1干预组由取得资质并且经过统一培训的临床心灵关怀员对患者进行入户辅导, 心灵关怀服务分四次进行, 每次辅导时间为40~60 min。辅导完成后及时做记录。第一次心灵关怀内容主要包括辅导员的自我介绍、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给患者讲解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以及身体和心灵互相影响的关系。第二次的心灵关怀内容包括针对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紧张、恐惧等情绪提供情感和精神的支持、让患者了解思想的力量。第三次心灵关怀内容包括帮助患者探讨烦恼的根源、正确看待死亡、让患者尝试改变。第四次心灵关怀内容包括让患者学习驾驭情绪, 认识情绪和健康的关系、进行冥想联系、建立健康的生活或计划、分享美好的事物。调查方式为入户调查, 地点均在患者的家中进行。

1.3评定方法HERTH希望量表含有12项, 目的是为了方便临床使用。该量表分为3个方面, 即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 (简称为T) ;采取积极的行动 (简称为P) ;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 (简称为D) 等。每个方面包括4个项目, 每一方面的计分都是从非常反对、反对、同意到非常同意采用1~4四级评分, 总分为48分, 分数越高说明希望水平越高。其中12~23分者定义为低水平;24~35分者定义为中等水平;36~48分者定义为高水平。

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进行录入并分析处理, 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以及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希望评分比较, 见表1。

注:对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干预前两组患者希望评分比较, 见表2。

2.3干预后两组患者希望评分比较, 见表3。

3讨论

3.1癌症患者希望水平分析本研究中, 对照组和干预组希望水平干预前评分分别为 (25.289±4.90) 分和 (25.689±3.83) 分, 两组的希望平均得分比张静[6]及叶子悦等[7]的研究平均得分低, 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属于癌症晚期患者, 在医院经过治疗后病情并没有得到显著好转, 在与癌症抗争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灵受到了严重损害, 在家进行姑息治疗的同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 对身体的康复失去了希望。在对干预组进行心灵关怀分析后, 干预组希望平均得分上升至 (33.556±2.17) 分, 患者的希望平均得分得到了提升。

3.2希望对癌症患者的影响癌症作为一种危害生命的负性生活, 对个体会造成心理应激反应。而希望则是能够与癌症积极抗争的良好心理素质, 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源泉之一, 指导患者应对疾病的方式, 而强烈的希望则给予患者力量和勇气战胜疾病。有文献提出希望水平可以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 良好的希望水平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除此以外, 希望还可以让人对生命产生正向的价值观。癌症患者往往面临死亡的威胁, 由于患者消极的思想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甚至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除此之外, 患者内心的希望水平会对其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方面产生影响, 希望能使患者增强信心, 相信自己能够克服疾病, 继续健康的生存;能使患者躯体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 积极应对由于疾病带来的对生活的限制;能使患者与社会保持积极的沟通, 继续融入到社会生活, 感觉到自己被社会需要而产生成就感;能使患者正视死亡, 摆脱对死亡的恐惧, 积极乐观的生活。

3.3希望水平与健康的关系希望是指不管结果如何, 个体始终对未来怀有坚定地信念。有研究证明[9], 个体内在的希望水平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对于癌症患者来说, 对生活充满希望是增强其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 希望是应对疾病的积极心理因素。癌症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 可能面对身体、心理、社会经济、精神方面以及文化层次的问题。因此, 患者自身需要更多的积极心理资源来应对这些问题。希望还是帮助癌症患者有效应对疾病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因素[10]。希望对疾病起着不可否认的作用, 这些作用不仅能够增强患者对疾病疼痛以及身体问题的忍耐能力, 还能够增加患者的信心和信念, 提高患者的社会关系。所以, 保持和激发患者的希望是癌症患者护理的核心。

3.4影响癌症患者希望水平的因素影响患者的希望水平有很多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 外部因素包括经济收入、社会支持、患病时间与疾病的不确定感;内部因素包括性别、受教育水平、自身宗教信仰以及患者所患癌症的疾病类型以及带来的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包括家人、父母、子女、朋友以及医务人员方面的关心, 在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灵关怀的同时, 恰恰表达了对患者的关心以及重视, 心灵关怀人员及时地向患者提供有关病情的信息以及应该如何护理, 同时通过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 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 减轻患者的心理焦灼, 增强患者内心的宁静。廖芯等[11]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确实能够增强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

3.5心灵关怀在癌症患者姑息治疗方面的作用当癌症患者面临确定的死亡威胁时, 他们就会寻找信念、信仰来超越自己, 以此来找寻生命的意义, 最终达到内心的宁静。同时他们也会发现心灵是提供给他们生存力量的源泉[12]。在对患者进行心灵关怀交谈中发现, 很多患者在干预前后心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在干预之前, 癌症患者认为只有外界的具体的成就才能衡量成功, 内在的心理力量往往会被忽略。干预之后, 他们相信心灵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它影响了他们的身体状态、感觉、想法和社会关系。在对患者进行心灵关怀之后, 患者逐渐意识到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尽管他们不愿意因为疾病的死亡而从此离开最亲近的人, 但是接受死亡同时也保持了生命的完整。对于即将面临死亡的癌症患者而言, 只有把死亡看做生命的一部分寻找生命的意义才能获得内心的平和。马池芬等[13]指出, 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对癌症患者治疗和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能够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从而使得患者即便面对死亡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4小结

目前, 我国对于癌症患者在心灵关怀的干预尚处于起步阶段, 仍然面临着执行过程不规范以及与患者沟通不畅等问题。在目前的研究中, 对晚期癌症患者希望水平的测量很少, 对患者家属的希望以及压力等相关问题也不够重视。同时, 癌症患者在癌症发现初期、中期、晚期不同阶段的希望水平的差异还需要继续研究。在临床上, 医疗服务人员不仅仅关注患者躯体疼痛的变化, 同时更应该兼顾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高玲玲[14]等指出, 希望应该是对癌症患者护理的新目标。癌症患者作为特殊的患病群体, 医务人员应该同时照顾到患者的各个方面, 探寻能够同时医治患者躯体和心理疾病的最佳方法。

人性的关怀,心灵的沟通 篇2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后进生;离异家庭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60-01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只有深入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才能使他们正确面对自己的困境和不足,找到自信,获得重新跃起的机会,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数年的小学教学经验,初步分析这些“弱势群体”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形成原因,探讨疏导帮助、培养教育这一特殊群体的有效对策。

一、做好学习后进生的转化管理工作

1.“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对于“后进生”这个群体还是存在很多异样的目光,因为我们在更多的时候只把他们放在班级这个集体中进行比较,各方面都按照我们教师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而忽略了他们独有的个性,缺少了一把衡量他们的特殊尺子。其实,后进生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之所以后进,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纪律观念淡薄,成绩基础差,行为规范缺少自律,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这些学生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贪玩,不做作业,他们在学习上要么没有信心,要么没有兴趣,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长期的恶性循环。其次是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浪潮影响下,其父母外出打工,缺少了父母亲的月数和教育,使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再加上为了填补孤寂的心灵,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2.“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后进生”的形成固然是与家庭、社会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但是学校和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也不容忽视。前苏联教育教学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者男女青年。这说明,只要我们去耐心发现和观察,后进生都是有他的长处和闪光点的。如何发挥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并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我认为,首先要降低难度,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后进生学习成绩落后,基础水平都比较低,理解能力较差,所以要想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去教导,以“浅、慢、粗”为原则,从简到繁,从易到难,降低一定的难度让后进生慢慢适应,让他们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其次,后进生容易遭到同学的冷淡和歧视,不易得到理解、同情,普遍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在学习上有着自卑心理,因此,班主任要创造一定的条件让他们看见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自己的长处,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后进生的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师要用“压”的手段是很容易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的,应该用以“吸引”的方式引导他们自始至终参与知识的积累过程,增强意志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班主任要努力寻找学生知识的最近生长点,以旧引新,使其能分享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另外,班主任要动之以情,打开后进生内心的那扇门,走进他们的世界,与他们亲切交流。比起其他学生,后进生更需要班主任老师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其实,他们的内心更脆弱,平时,我们应细心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在各方面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激发他们进行自我竞争的动机。我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呆在一起,谈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电脑、体育、游戏、好听的歌等等。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

“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久而久之,他们就感到班主任老师是爱他的,是真心帮助他的,是为了他好的,自己不能让班主任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认真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

二、离异家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

1.离异家庭小学生的状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离婚率的逐年上升,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性格的后天培养期。父母离异对小学生若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发展。其具体表现为:性格粗鲁,在和同学相处时动辄就是粗言鄙语,甚至打架斗殴,易产生冲动行为;性格内向,对任何人都是怀着敌对的心理,关闭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使是面对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也是冷漠待之;性格怪癖,自卑感强,形成孤僻的个性,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唯恐被他人轻视和排斥;性格怯懦,做事被动,缺乏自信心;注意力不集中,好多学生父母离异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情感抑郁,容易产生强烈的被抛弃感;嫉妒心理尤为突出。

2.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教育策略。

班主任要关注孩子,给孩子以爱的关怀。班主任要给予孩子温暖的情感支持,将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降逐渐淡化,对学生担当起父母的教育责任,教育学生加强与父母之间的亲密感和一体感,减少学生对父母的抵触情绪以及严重的被抛弃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要让他们慢慢适应新的家庭氛围,让他们在班主任的关爱中长大。另外,还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父母离异的阴影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作为班主任,要积极鼓励孩子,让孩子在这些挫折之中锻炼自己,从而变得更加自强、自立,通过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多与身边的亲人朋友交往,这样,孩子同样也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人文关怀、心灵关爱训练的感受 篇3

凭着自己对幼教这份执著和热爱, 对工作的认真和刻苦。我2009年初, 从教师岗位这一职被派任园长一职。从那时, 我更明确了我的责任。明确了作为一园之长的重要性。同时我要感谢我的上级领导, 给我这样一个学习锻炼的平台。

一句话说得好, 不在其职不知它的重要及难处。当我站在这样的位置上时, 让我明白理论和实践在现实中更能体现实践的重要。于是我选择学习这一旅程。缘分让我们聚集在2009年的园长培训班。通过这样一个班集体让我了解到可以进行职业交流的更大平台。

我们这个班集体开课已四个周六日了。在第二个周六日的学习中, 是我们感受最深, 体会最深的一次。那次课实际是两天的拓展课, 老师说和我们考试没关系, 可我们有些同学一听没关系就选择不来。我认为有很大的关系。首先让我明白了, 如果选择了学习, 我们就要端正学习态度, 无论和我们考试有没有关系, 在哪个阶段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学习不是为了考试, 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更好的提高。记得这两天的课程中老师仅仅只是五六个游戏, 让我们看到人性的一面, 让我们体会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个游戏数数让我记忆最深。这个游戏是这样的:从1数到60这个数。分六轮进行, 每组有两名领袖。如果输领袖要承担责任, 第一轮要做10个俯卧撑, 以此类推第二轮20个、第三轮40个、第四轮80个、第五轮160个、第六轮320个。在游戏开始时, 我们这组以相差几秒的时间让我们的领袖为我们承担做10个俯卧撑的责任。刚开始第一轮输了, 领袖们体力能承受, 我们对着对方说愿赌服输恭喜恭喜。对方非常开心可我们的内心有些难受, 不知道是我们的技巧还是其他原因, 我们输到第四轮, 领导们要承受80个的处罚。这时我们领袖当中的一名男领袖真的是体力承受不了。几次趴下, 我当时哭了, 对方的队友也感动了也有些哭了, 有的上来帮忙鼓励我们的领袖, 这时我在心里还嘀咕老师怎么这么狠心, 还理论说:“老师让我们的队员代替我们的领袖吧。”老师狠狠地说不可以。带着愤怒, 带着不平衡我们当时不知道哪来的力量, 我们第五轮终于赢了。可这次我的心情不是喜悦, 不是开心, 而是沉重了。因为对方的领袖要承受160个俯卧撑处罚, 这时虽说中间出现了小插曲, 对方还是完成了处罚, 当时自己的心里真的不是滋味, 真不想我们各自的领袖承受这样的痛苦, 让自己来承受吧。但到最后一局我们的领袖要为我们承担320个俯卧撑, 那一刻整个场面让我感动了。同时也让我泪流满面。我们的领导敢于承担, 敢于付出。是呀!生活中很多事都是这样, 不是你来承担就是别人来承担。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承担责任。

护理心灵关怀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146例不孕不育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年龄在23~45岁, 平均年龄32岁;病程3~9年, 平均病程5年。其中原发性不孕不育症47例, 继发性不孕不育症99例。其中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患者38例, 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64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 不明原因不孕患者20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史、发病时间等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灵关怀护理, 由专业的心理医生协助完成。具体方法如下。

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向患者普及不孕不育的相关知识。在诊疗的过程中, 积极向患者说明治疗的各项步骤及注意事项, 避免患者没有思想准备而引起恐慌。同时介绍现如今辅助生殖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增强其信心与希望。

心理疏导:医护人员要充分给予患者理解与安慰, 保护患者的自尊与隐私, 使患者在较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 制定相应的心理治疗计划, 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的焦虑。同时追溯患者不良情绪的内在来源, 与患者共同进行面对。

心理互助:通过向患者介绍相似病例的预后好的患者, 以坚定患者的信心。培养成功治愈的不孕不育患者作为志愿者, 定期与住院患者进行交流, 分享他们治疗不孕不育的经验, 对家属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实际的帮助。

1.3 评价方法

于接受治疗前1天 (干预前) 及出院前1天 (干预后) 采用研究对象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I) 与医学应对问卷 (MCMQ) 进行调查。STAI由20项描述题组成, 半数负性情绪的条目, 半数为正性情绪条目, 得分越高, 焦虑程度越严重。MCMQ由20个条目组成, 包含3个分量表, 即面对或斗争、屈服或接受、回避, 各条目按1、2、3、4评分, 评分越高, 说明越常使用该项应对策略。干预前及出院前均发放问卷146份, 均有效回收。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 进行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状态-特质焦虑评分统计分析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医学应对数据统计分析

见表2。

3 讨论

在中国“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生育观念里, 不孕不育患者饱受着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各种精神压力, 加之其治疗过程中涉及隐私。患者长时间背负着巨大的心理负担以致产生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 消极回避治疗。我院对不孕不育女性患者采取心灵关怀, 普及健康教育知识, 及时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治愈信心, 建立心理互助帮助患者坚定治疗的决心, 积极引导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 以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 提高不孕不育的疗效。在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患者也更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因此可见, 对不孕不育患者采取心灵关怀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不孕不育患者焦虑的情绪, 转变其消极的应对方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艳.护理心灵关怀对不孕不育患者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影响[J].时代教育, 2013, 16:18+25.

[2]陈燕, 尤昭玲, 秦莉花.不孕症妇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4:119-122.

护理心灵关怀 篇5

一、班级文化创建的引导者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

(1)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传统的班级布置整齐划一, 缺乏活力和个性。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环境布置,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布置“自己的家”。例如,除了安排名人话语、学习园地、同学风采、竞争栏外,我班学生还自己动手用毛笔写下四个字:静、竞、净、敬,把它贴在后黑板上方, 并且设置“知心话语”平台和意见箱。这样既开动了同学们的脑筋,又锻炼了同学们的集体协作能力。

(2)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外,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首先,让学生自己订立班级公约。在制订班级公约时,要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制订出相应的激励制度。其次,组建班委会,作为公约的督促单位。第三,开展小组竞争,促进学生自律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师爱的传播者

班主任要以爱育人,以炽热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博爱。对于班主任,应确立全心全意为每个学生服务的观念,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要把爱带给身边所有的学生,对于学习好的,学习差的,都要一视同仁。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全面体贴和关注每个学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求以及反映的情况都要认真关注,并给予解决。班主任特别要把师爱作为后进生转化的润滑剂。

(2)真爱。班主任要以诚恳关切的态度,运用各种方式把自己的情感流露出来,以感染学生。更要注意在细枝末节之处以自己的热诚之心关心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以教师的真爱, 换取学生的爱心,打开学生的心扉,形成师生间爱的交流。

(3)严慈相济。爱并不是溺爱,一味地顺从学生,不忍批评学生,这并不是爱,而是纵容。也就是说,班主任不要走进师爱的“误区”,要把爱建立在一定的规矩之上:课内是严师,公正无私, 赏罚分明;课外是挚友,和蔼可亲,促膝谈心。班主任应该爱而有度,严而有格,严慈相济,把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统一起来, 对学校、对社会负责。

三、学生与平等对话者

作为班主任,应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放下师长的架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学生的平等对话者。

(1)学会倾听。班主任在与学生交谈时,要举止得体、落落大方,与学生面对面而坐,不能只是自己讲,一定要让学生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也就是说,班主任要有聆听的好习惯。首先, 要表示出对学生的谈话很感兴趣,并积极努力去听。其次,不能打断学生的话语,即使学生思路停顿。第三,要冷静,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不介意学生的语言和动作特点,而要能够抓住话语的主要内容,用心体验学生的情感。

(2)善于交流。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班主任就要作出辨析,并用语言进行交流。交流应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之上,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富有感情色彩。交流的结果不在于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表扬或批评,赞赏或惩罚,而在于激励和行为的指导。

语言在班主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时班主任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一个微笑,与交谈的语言配合贴切,就会相得益彰,取得更好的效果。

(3)能够宽容。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中应有同情、关注、呵护、尊重的情感。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不要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因此, 班主任在采取批评方式进行教育时,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不要为一点小事而小题大做,批评不休;要善于控制自己,理智地思考面临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做学生的心理导师,引导学生解除心理障碍,走出不良心境,健全学生的身心。

(1)正视自我,树立信心。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教育学生不要过高估价自己,不要以我为中心,更不要产生自卑心理, 合理调节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教给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方法,培养其承受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始终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同时,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形式与他们接触,善于营造温暖气氛,给他们安全感;善于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树立他们的信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班主任要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体育竞赛活动、主题班会、艺术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消除不良的心理障碍,战胜挫折,克服困难;并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开阔眼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每年3月学雷锋活动,班主任可借此对学生展开各方面教育,召开主题班会、出宣传板报、成立学雷锋活动小组、开展小组竞争、总结表彰等。

(3)做好家校联系。学生出现心理障碍,除了学校方面努力外,更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要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家长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既要利用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沟通思想,相互配合,又要通过家访和电话,就特殊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这样,通过家校联系,才能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

护理技能大赛与人文关怀 篇6

1 竞赛的特点

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已经开展了多次, 每次竞赛在内容上均有所创新, 在形式上也更加完善。本次竞赛与以往比较有以下特点。

1.1 竞赛内容加入了护患沟通

本次竞赛内容包括专业技能测试、操作、人文沟通等3部分, 与往届竞赛比较, 加入了人文沟通的内容, 体现出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理念。在病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沟通满足患者的需要, 考查了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心理素质等人文沟通能力。

竞赛中, 护生在沟通时, 形式上有的慷慨激昂像在表演情景剧、有的面无表情像在背诵课文, 内容上有的本末倒置像在进行健康教育、有的提纲挈领像在回答问题, 难以达到护患沟通、满足患者需要的目的。

1.2 竞赛方式引入了病例分析

在竞赛方式上, 引入了病例分析, 贴近了临床护理工作。护生结合抽到的病例, 分析患者的需要, 在护理操作中贯穿护患沟通, 以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 这需要护生有判断、分析能力, 需要护生具有人文关怀精神。

然而, 比赛所用病案是学生在赛前训练时用过的, 故不能完全反映护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但在竞赛中护生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却是可以体现出来的。

1.3 竞赛程序透明、公开

本次竞赛的评委, 均由各参赛学校报送;比赛所用病例先由各参赛学校选送, 再由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室筛选后提前发给各参赛学校;评分标准经评委讨论、统一后提前下发给各参赛学校。无论评分标准, 还是比赛所用病例, 均于赛前向所有参赛单位和选手公开, 做到了透明、公开、公平。由于评委来自于各参赛学校, 导致个别评委“宽以律己, 严以待人”, 使比赛不尽完美。

2 加强护生沟通能力培养, 期待人文关怀护理教育蓬勃开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实施, 护理的核心已不再是疾病或患者, 而是“人的健康”, 护理不仅注重满足个体生理的需要, 也必须满足其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被誉为“健康的天使”、“生命守护神”的护士, 要承担这个多元角色, 除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外,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素质和沟通能力。

2.1 目前中职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存在的问题

2.1.1 学校人文关怀护理教育流于形式

2007年出版并执行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护理礼仪 (36学时) 、人际沟通 (36学时) , 都明确列出了相关人文关怀课程。但是, 因为各种原因, 有的课程学时被压缩, 有的课程没有开设, 即使开设了的课程, 也是任何具有一定资历的教师均可任教, 授课形式和内容也非常随意, 使得人文教育流于形式。

2.1.2 教师人文关怀教育意识淡薄

人文关怀教育应该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 仅仅通过相关人文课程的教学是难以完成的, 同时教师是人文关怀教育的实践者, 必须具有人文关怀教育的素养。目前, 中职护理教育的教师, 很多接受的是临床医学教育, 多年从事临床医学教学, 而近几年才转向护理教学,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护理教育培训。尽管建立了人文关怀教育课程体系, 但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的依然是专业知识教育, 往往忽略了对护生人文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2 以竞赛为契机推动学校人文关怀教育

2.2.1 加强教师人文素质的培训[1]

护生人文护理教育的实施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因此, 学校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 加强对从事人文关怀教育的教师及医学教师进行关于人文学科的培训, 通过培训、进修、交流等手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鼓励教师在授课中有意识地把人文关怀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 使专业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相结合。

2.2.2 营造校园人文关怀护理教育氛围

应使护生从踏入学校的那天起就意识到自己角色的变化、自己应该具备的素质。中职护生可塑性强, 校园人文关怀护理教育氛围, 必然可以促进护生人文关怀素养的提升。学校校园环境、教室布置、护生宿舍等应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在“5·12”护士节, 组织一年级护生进行授帽仪式、宣誓仪式, 二年级护生进行护理礼仪或操作比赛, 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组织护生给灾区或贫困地区募捐, 加强对护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开展演讲、绘画等比赛活动, 培养护生的文学、艺术情感。

2.2.3 在教学各环节渗入人文关怀知识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爱不同于亲情之爱和世俗之爱, 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之爱。在整个护理教学中, 教师应从小事做起, 以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唤起护生的爱。教师必须具有得体的着装、端庄的仪态、文雅的举止, 以此来形成护生彬彬有礼的礼仪规范。在理论教学中, 创设“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健康教育”模式, 使护生在课堂上发挥人文实践的能动性, 得到人文素养的实践和升华[2]。在实践教学中, 采取角色置换扮演法, 通过沟通满足患者的需要, 使护生体验到护患沟通的价值, 沟通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在实践教学中, 以关切的眼神、亲切的语言、优雅的姿态细心巡回指导, 让护生感受一名优秀护士的职业素养, 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护生。

沟通能力、人文关怀是每一位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中加入人文沟通的内容, 必然可以促进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深化, 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田庆新, 李新爱, 郭庆河.加强人文护理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6:96~97.

护理心灵关怀 篇7

1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院从事肿瘤患者临床关怀护理人员41人, 年龄22~42岁, 平均 (31±3) 岁。学历包括中专15人, 大专21, 本科15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包括临终关怀要点问卷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内容包括:①临终关怀护理要点;②造成相关护理人员高压力的原因;③相关护理人员面对压力产生的压力反应;④改善高压的工作状态的对策。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1份, 回收有效问卷41份, 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2.1 临终关怀护理要点

①需要临终关怀的患者多为高危患者, 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护理期间应多注意生命体征, 尽可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抢救;②由于肿瘤患者治疗时间长, 反复多次的住院治疗, 使患者之间成为了朋友, 当他们看到往日熟识的患友日渐衰竭, 感伤情绪日积月累,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引导患者尽可能向好的方面想, 辅助患者找到生存的勇气和努力的方向;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在现有的医患关系上尽可能建立更为信任的朋友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患者的敌对情绪, 从而更加配合医生的治疗。

2.2 护理人员压力成因及对策情况

①由于晚期肿瘤患者死亡率高, 治愈率低, 往往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工作成就感;②对工作缺乏控制感;③患者对治疗有过高的预期;④缺乏患者的支持;⑤担心放疗及化疗对护理人员自身产生危害。

3讨论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 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的慢性疲劳综合征, 这与劳累和长时间心理紧张, 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2]。从事临终关怀护理的护理人员面对的患者病情特殊, 其情绪变化无常, 这使护理人员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 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3]。

近年来在研究肿瘤缓解及治疗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也有学者报道肿瘤治愈方面有所进展, 但临床依然没有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治愈方法, 因其治疗的不良反应, 且疗效不肯定, 治愈率低, 复发率高, 死亡率高, 故肿瘤仍是一种等同于无望、痛苦, 恐惧和死亡的顽症。护理人员每天面对的是痛苦而且无助的患者, 而不断的看着自己身边的患者痛苦的生存或死去, 或多或少会对打击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如果护理人员自身调整不当, 则会产生悲观的情况, 而且会在护理人群中蔓延, 而且还会反馈到患者身上, 最终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起到反作用。

患者到医院求医, 都是怀着治愈的期望而来的, 但往往是花了高昂的费用却得不到很好的疗效, 造成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不平衡, 表现出暴躁易怒, 而护理人员是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最多的医护人员, 因此会把心中的不满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 造成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剧增, 最终降低其护理热情。

长期的高压心理状态会严重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心理状况, 才能有效缓解压力,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①改善科室工作环境:应首先从固有的工作坏境入手, 掌握护士的心理状态, 开展展心理健康教育, 适时予以人文关怀, 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 尽可能依据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现状来选派、调整及轮换工作岗位, 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身体, 营造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②要正确对待生命和死亡:近年来医疗已从单纯延长生命转向关注生命质量, 希望在无法治愈患者的情况下, 也尽可能让患者安祥地、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而在这个人生最终的时刻, 临终护理工作人员是最直接的参与者, 应该正确引导护理人员, 让其感觉到自身的重要作用, 激发其对护理工作的热情, 从而提高对临终患者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敖薪.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7) :1-3.

[2]杨美丽, 蔡瑞宏.影响护士睡眠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当代护士, 2006, 2:24-25.

临床护理中的人文关怀 篇8

1 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

2005年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定义:护理是综合应用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 以个人家庭及社会群体为服务对象, 了解和评估他们的健康状况和需求, 对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提供照顾, 以实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的目的[1]。中国护理定义对我国护理学的属性、实施主体和客体、护理目标进行了界定, 明确地将人文科学作为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相关科学知识, 这顺应了世界医学界人文主义回归的主旋律, 充分体现了护理学以对生命的关怀照顾为己任的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关怀又称人性关怀、关怀照护, 关爱[2]。护理人文关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人道的精神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顾。即除了为病人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 还要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 以满足病人的身心健康需求;体现的是对人、对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 是一种实践人类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的、对象化的过程;其内涵和基本要素包括两个层面, 即护理人文精神的观念意识层和护理人文关怀的主体实践层。现代意义上的护理人文精神, 应以人类的身心健康生存与这种健康生存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理想, 一切护理活动实践都应是这种价值理想的物化和对象化的体现。一方面, 是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的健康与幸福的关注;另一方面, 是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与自然、社会及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3]。这是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重要内容, 也是现代护理的核心理念和发展方向。

2 临床护理人文关怀现状

目前, 医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人类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 但医学技术主义的倾向也随之增强, 加之利益的驱动, 使医护人员传统的“以人文为核心”的从医准则发生了倾斜, 忽视了病人利益的维护和感情的需求, 出现了以医术、技术、利益为核心的偏向。另外, 护理人员队伍人文底蕴不足, 致使目前临床护理人文关怀缺失现象较为突出, 具体的表现及原因归纳如下。

2.1 医学技术主义

随着医学技术科学的发展, 物理学的研究成果 (如声、光、电磁等) 在医学领域的大量应用, 医护人员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把病人当作使用这些仪器进行诊疗的载体, 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日趋明显, 许多医生给病人看病时更多地依赖机器, 人与人的交流被人与机器取代。而护士则是以疾病为中心, 见病不见人, 除了打针、发药、常规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之外, 很少能与病人交流, 更谈不上人文关怀。

2.2 利益主义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医疗制度改革的形势下, 许多医院面临生存和竞争的危机, 经济问题成了制约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据2003年卫生部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每千人口与护士的比例居世界倒数水平。根据床位与护士的比例, 美国是1∶1.6, 而我国的比例只有1∶0.4, 甚至有些医院的比例更少。所以, 市场经济形势下医院的发展与人文关怀产生矛盾, 临床护理实施整体护理模式, 往往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落实。某些管理者由于利益的驱动, 致使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人力严重不足。护士在以任务为主的情况下, 难以向病人提供主动的、连续的整体护理, 有时因工作繁忙, 而无精力与病人交流。因此, 应加大护理人力资源的投入, 切实保证临床一线护士的数量和素质, 按照临床实际工作需要、满足病人护理要求和保障病人医疗安全需要配备护士。

2.3 重治疗轻护理

在护理实践中, 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 即对病人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与需求、病人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它既可体现为整体护理内外环境所需要的人性氛围, 也可显现为护士个体的素养和品格;它是一种对护理真、善、美追求过程的认识和情感, 也是一种实践人性化、人道化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 而临床医学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较为严重, 致使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在现代科学技术面前渐渐失去了光彩[4]。护理人员多数只重视治疗所需的护理工作, 而忽略病人所需的人文关怀护理, 表现在除完成治疗所必需的观察病情、打针、发药外, 很少注重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健康需求, 更谈不上主动为病人提供身心方面的照顾与帮助。

2.4 人文底蕴不足

当前, 我国护理人员的人文社会知识比较贫乏, 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护理教育课程设置重于基础医学理论课, 人文社科类课程偏少, 护士在校期间忙于护理学理论的学习, 工作后又未再接受相应的培训[5]。整体护理的应用需要高素质的护理人员, 目前, 在医院工作的没有经验的、学历低的护士居多, 这些人员的人文知识相对贫乏, 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将人文知识与实际运用很好的相结合。

2.5 新的护理理念没有充分理解

人文关怀意识欠缺, 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对整体护理的实施缺乏深刻理解, 有些认为人文关怀仅是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没有将人文关怀全面理解, 更没有意识到人文关怀与护理质量息息相关。

2.6 人文关怀评价体系缺失

在制度上, 医院缺乏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的奖惩制度, 缺少人文关怀的监督机构, 引导医务人员注重人文关怀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导向不够等[6]。

3 人文关怀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3.1 社会的进步使人文关怀成为必然

中国传统文化中, 只强调精神奖励、集体主义, 所有的这些导致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缺乏[7]。随着社会的文明化, 在科技不断发展过程中, 从逐渐忽略人文关怀到今天关注人的生命存在的回归, 提出以人为本, 倡导人的完整性, 倡导人与环境的和谐性, 倡导科技的人性化。

3.2 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 护理人员应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视病人为一个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完整的人, 在护理过程中重视人文关怀。整体护理模式的核心是病人, 护理中运用护理程序, 解决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有关健康的问题。人文关怀是整体护理的重点, 是整体护理质量的保证。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疗制度的改革, 人文关怀是医院发展的立足点。因为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 服务内容是对人的生命本体的终极关怀, 所以不能有虚假, 人民群众在生活质量和医疗消费提高的同时, 应获得知情权、选择权、健康权等诸多人权的回归[8], 假如医院的人文关怀流于表面工作或者带有商业性, 就会失去病人的信任感, 那么就无法生存, 更谈不上发展。医院实施人文管理是顺应了形势发展的要求, 它通过强化人的主导作用,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整体与个人发展的和谐与统一, 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9]。

参考文献

[1]黄人健, 王红丽, 刘苏君.护理定义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7) :540.

[2]赵美娟.现代医学人文回归的学术性与现实性[J].医学与哲学, 2004, 25 (8) :25.

[3]王菊吾, 叶志弘, 蔡学联, 等.关怀照护的本质及内涵[J].护理研究, 2005, 19 (1A) :1-2.

[4]张慧君.试论现代护理观念与人文关怀[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2003, 31 (1) :52-53.

[5]王秀芹, 徐永凤, 赵英姿.重视整体护理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4, 17 (2) :21.

[6]王东红.人文关怀视野中的医院发展[J].医学与哲学, 2005, 26 (8) :47-48.

[7]王汉林.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观[J].科学.经济.社会, 2005, 23 (2) :88-89.

[8]赵喜田.刍议医院人性化服务[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4, 17 (1) :43.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下一篇:知识梳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