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学生就业季

2024-08-05

聚焦大学生就业季(共6篇)

聚焦大学生就业季 篇1

摘要:2013年被媒体喻为中国毕业生的“寒冬”、“史上最难就业季”。女大学生由于性别差异、就业歧视、传统观念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 就业环境更是异常严峻。要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困难,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 企业要消除性别歧视给予公平竞争机会, 学校要加强针对性的指导, 女大学生个人也要转变观念, 提高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挑战,思考

699万!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比2012年多19万, 而就业岗位却不增反减, 使得大学生们的求职期望值受到毁灭性打击, 其中女生找工作尤其困难。据《现代教育报》报道, 女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和男生相比处于劣势, 有些女生投出百份简历, 甚至连一次面试机会都难获得。据相关调查机构最近的调查显示, 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比男大学生就业率低大约8%, 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这种状况就越是明显。无论是遭受到性别歧视, 还是工作岗位受限制, 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然成为整个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一、女大学生在就业上面临的挑战

(一) 是女生自身情况

女性由于生理结构不同, 体能力气等明显不如男性, 加之生理的四期 (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 需要照顾。抽象思维、宏观驾驭能力相比男性有所不及。在就业市场中, 缺乏自信, 竞争力稍弱一些。

(二) 是企业用人特点

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部分企业认为女性在生理因素、家庭因素、成就动力以及生育保险费等方面存在弱势, 而且女性孕产期享受带薪休假, 比男职工提早五年退休。企业招收女性会付出更多的成本。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就业上的歧视。

(三) 是传统观念影响

在传统思想的作用下, 家庭和社会对女生的期望值以及女生对自己的期望值一般都比男孩低, 女性的培养方向跟男性是不一样的。大部分女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 多重文轻理, 在就业选择上, 多拣轻怕重, 于是就间接造成了某些专业或者行业女生过于集中, 同性竞争激烈。

二、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与建议

(一) 是政府方面, 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保障就业

今年4月份, 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 强调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 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这是女大学生求职的一个福音。除此以外, 政府还应当给予接收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企业减税、免税待遇;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政策、资金、信息、场地、培训等方面提供免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和人性化服务, 为女大学毕业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引导鼓励女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给予到艰苦岗位、城乡基层就业的大学生补贴;为待业大学生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

(二) 是学校方面, 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就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责任主体, 在帮助女大学生就业的问

题上, 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在确保女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提升全面素质的同时, 做好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与辅导。结合女大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 帮助她们制定合理的生涯发展规划, 进而实现生涯发展目标, 引导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 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并能坦然面对初次就业的考验。建立女大学生创业基金, 解决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

(三) 是社会关注, 营造男女平等的就业氛围——促进就业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这个问题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 全社会都要做出相应的努力, 树立起男女平等选择的观念, 创造男女平等竞争的集体。首先, 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 摒弃用人歧视, 特别是重男轻女的思想, 要给予女大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其次, 各种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加强对女性的正面宣传, 公正评价女大学生的工作能力, 使她们的社会价值得到认可, 以此消除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三、是女生方面, 增强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就业

女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 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 正确认识自身的长处与弱点, 以利于充分发挥自身的就业优势。在择业受挫是正常的事情,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应把挫折看成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机会。在心理上要有自信心, 要敢于竞争, 克服自卑、胆小的不良心理状态。在行为上, 要保持热情、端庄的仪表, 切忌过于随便。

青年失业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在高等教育普及度高的国家, 也不是大学生一毕业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近年来, 我国将大学生就业放在促进就业的首要位置, 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扶持措施, 这无疑会对今后大学生就业产生积极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高端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兴起, 会有更多适合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意愿的岗位被创造出来。“十二五”期间, 政府将更加重视调整收入分配, 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望建立, 这对于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就业人群都将是好消息。

信心要树立, 现实也要面对。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 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女大学生还是应调整自己的就业观, 进入政府部门、就职国企、自己创业, 都是证实自己能力的机会;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农村基层, 都会有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只要从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 努力工作, 困难总能过去, 美好的生活一定能到来。

聚焦大学生就业季 篇2

日月如梭,寒来暑往;山回路转,世事沧桑。在事与物的更替中,2013毕业季渐行渐远,但对“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思考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结束。

据官方统计,2013年毕业人数达到了699万,据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699万,什么概念呢?相当瑞士整个国家人口的总数。换句话讲:相当于瑞士这样一个人口规模的国家此刻正潜伏在我过的各个角落。将近七百万人,一下子跨出校门,站在社会的面前,一定有一个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面对这样的艰难的竞争,在校大学生在自己的心里究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把握和期待。

十年寒窗,为的就是能踏入理想的大学。然而,在进入大学的象牙塔之后,似乎已经没有了那股学习新鲜事物的动力,加之被大学中不良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对社会问题的关心,从而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也是暗昧不清。因此,导致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玩乐、恋爱上,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潮流”。

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面对不良因素纷扰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应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自己就业竞争力。

1、学好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质

作为工科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根本。工科知识由一系列的系统理论并加以综合创新而成,因此只有具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我们才能从容应对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浪潮;实践是实现理论设计的重要环节,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要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随着时代的信息化和高效化,对计算机软硬件的了解和相应软件的应用也成了不和或缺的基本技能。

2、拓宽知识面,做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为此,在校学生应竭尽所能拓宽知识面,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课程,所以在校学生要把握好机会,努力学习与自身职业兴趣相关的课程,需要时也可以去旁听其他专业的课程。此外,为适应就业市场的现状,应用知识也尤为重要,所以学生要接触函电、礼仪、市场营销、管理学等课程。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校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开拓视野,做到广泛涉猎。

3、锻炼统筹规划与交际的能力

统筹规划和交际能力在就业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校学生应充分利用大学假期参加实习工作、积累相关经验、学会交际与管理。此外,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学术和才艺比赛等也应受到重视。大量的参与、策划、实践与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统

筹规划以及交际的能力。

4、了解社会,制定职业规划

聚焦大学生就业季 篇3

再不创业我们就老了!

2013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而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错位、高校学科设置缺乏特色、大学生自身定位失衡等矛盾, 共同促成了“最难就业年”的诞生。在找工作大军中, 有一些另类人群, 他们不为找工作发愁, 而是毅然决然地走向了另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创业。并不是所有人, 都能鼓起勇气, 踏上那条布满荆棘的创业之路。然而, 在我们身边, 依然不乏诸多80后、90后的大学生创业者, 他们勇敢冲出“重围”,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和前途, 勇敢地迈出了自己的步伐, 不走寻常路, 开辟属于自己的事业。

那么, 这些年轻的创业者, 他们犹豫和彷徨过吗?他们失败还是成功了?他们有没有创业秘籍?年轻人创业需要注意什么?针对这些问题, 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说:青春不能被荒置

在这个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年代, 选择自主创业的80后、90后大学生越来越多了。对于他们,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淘宝上开网店, 这已是一种很平常的创业方式。今年即将毕业的“西瓜”是漳州人, 目前在淘宝上经营一家首饰店。“西瓜”形容自己每天的状态时说:“脑子时时刻刻在想网店的事。今年春节前那次, 我乘出租车到火车站去接在北京上大学的弟弟, 一路上想着进货的事, 差点把火车站都错过了。”“西瓜”说, 她的网店是去年3月开起来的, “刚开始创业都有股‘拼命三郎’的劲儿, 我想很多年轻创业者的状态其实跟我都差不多。”

天未亮就起床, 乘坐第一班晋江至石狮的大巴车, 到石狮服装城等地淘货;砍价、提货, 再回到店里整理、熨烫。小杨是一位看上去娇小柔弱的女孩子, 今年才23岁, 在市区振兴路开店已将近1年, 但她工作起来的那股劲, 一点也不“柔弱”。开店的起步资金是爸妈那里“借”的, 小杨说:“爸妈是农民, 这钱来之不易, 我要还的。只有加倍努力干, 才能给爸妈有个交代。”创业开店的将近1年里, 小杨只看过两次电影, 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 没有其他休闲活动, 她牵挂着的就是店里的生意。

与前两位“拼命三郎”不同, 在福州市城守前开了一家咖啡屋的85后大学生创业者“小朵”和“夏末”, 似乎有些“漫不经心”。此前, 这两位漂亮女孩一直在北京上班, 一日复一日的上班族生活令她们觉得无趣, 于是, 开了这家咖啡屋。“夏末”说:“其实咖啡屋并不赚钱, 但是我们觉得趁年轻一定要去做想做的事, 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青春不能重来, 青春不能被浪费和荒置。这些80后、90后的大学生创业者, 他们年轻有干劲, 他们将梦想照进了现实, 他们把创业当成一种人生经历。

有的成功, 有的失败

他们说:历经磨难也不轻言放弃

创业看上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但过程往往充满艰辛, 结果也不一定是成功。作为青年的创业导师、创新工场的创办人李开复就曾对莘莘学子提出郑重告诫:“创业成功的几率其实相当低。”另有一项权威机构的调查也表明, 国外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是10%, 国内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小于1%。

且不论这些调查和说法是否准确, 但至少说明一点, 年轻人创业成功是相对不容易的。

陈晓是一名80后的大学生, 从福建农林大学毕业后, 他做过移动公司的客服, 也进过写字楼当白领。2011年下半年起, 他在建阳建了一个香菇基地, 现有3个大棚。“这个基地建得挺不容易, 去年夏天遭遇了台风, 香菇大棚被摧毁, 香菇菌棒被淹没, 损失很大。好不容易熬到了次年, 本来想着重新培育更多香菇菌棒, 好弥补去年的损失, 哪里料到今年1月又遭遇了雪灾, 5个大棚有4个被压垮。”陈晓说, 这条农业创业之路真的很苦, 制作菌棒、下地干活、苦点累点, 这些他都不怕, 他怕的就是遭遇自然灾害, 可能瞬间化为乌有, “这个基地总投入已有70多万元, 但收益少之又少。好几次, 我都想过放弃, 但又不甘心。”

就是这份“不甘心”, 这份“坚持”, 让陈晓在农业创业路上勇往直前。尽管一路波折, 但他要建“食用菌王国”的梦想, 一直都没有放弃。“我已经征得父亲的同意, 准备拿房产抵押贷款, 建一个更好的香菇基地, 全部采用恒温钢化大棚。”

或许, 我们平常看到、关注到更多的是创业成功的年轻人, 其实还有很多创业失败的。又或者, 他们还走在布满荆棘的创业路上。陈晓就是这样一位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的年轻人, 令人赞许的是, 即便历经磨难, 即便“满身伤痕”, 他也绝不轻易放弃。

“朋友说我是打不死的蟑螂, 没错, 我就是这样的。”80后创业者小曹说。“2007年, 我大学毕业, 在上海打工3年, 总觉得缺少点什么。2011年, 我和丈夫办了家自己的建筑设计公司, 从此过上了朝九晚五、到处拉业务做设计的日子, 尽管很苦, 但很充实。现在公司已经稍有成就, 我感到满足。”“Albert”的老家在漳州龙海, 现在厦门办工作室, 她说, 短短两年的创业经历, 让她变得更加坚强和能干, 练就了“十八般武艺”, 同时也使她懂得了“人只要肯吃苦, 就没有做不成的事”的道理。“Albert”还说, “机会是让给那些时刻做好准备的人。”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 80后、90后自主创业的群体中, 如果说80后更多的是寻求出路的被动型创业, 那90后更多的则是追求理想的热情型创业。

这些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 很多都有想要创业的冲动, 但真正敢于尝试的还不到20%。让人欣慰的是, 记者在走访中还听到了一种理性的声音, 好几位青年创业者都说:“我们年轻一代, 有着创业的激情和梦想非常重要, 但也一定要面对现实, 不能好高骛远。”

“梦想被现实绑架了。”27岁的小何现是新店镇的一名小村官, 他说, 毕业那年的创业梦, 已经破灭, 因为他始终没有说服父母, “多少有点遗憾, 不过当村官也不错, 服务基层嘛。”

“创业还是需要更多的支持吧, 特别是政府和社会组织。没有一定的保障, 大家自然不愿意拿青春做赌注。”福建网友“何恺意”说, “国家应该鼓励更多年轻人去创业, 社会才会获得更大活力。地方政府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 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扶持政策, 同时给予青年创业者一些培训和指导。据我所知, 政府这方面的扶持政策和力度, 还不多、不大。”

创业不能光凭一腔热情

他们说:适合的项目+亲朋的支持, 这很重要

在创业过程中, 年轻人光凭一腔热情去干是不够的, 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有充分的认识, 一定要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 一定要选准适合的项目。

那么, 这些投身创业潮的80后、90后大学生, 有什么创业秘籍吗?记者综合各方说法, 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 要有眼光和胆识。要从市场中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商机, 而不是看别人怎么做、怎么卖, 就人云亦云;做别人没做的事, 是一种尝试, 成功的机会便有一半。第二, 要发挥强项, 挑战弱点。任何项目、任何行业都不是三天两天可以摸透的, 不要把一个行业想得太简单, 相关的行业经验非常重要。最好选择自己擅长的事情来干, 挑战并改变自己的缺点、弱处, 这样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名能力超强的人。第三, 要学会思考, 付诸行动。创业的路上会有很多波折, 要学会冷静思考, 选准适合的创业项目, 付诸行动并不断积累, 并且坚定地做下去。第四, 要调整心态, 学会分享。创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成大事者, 即使在最困难时, 也能看到一线成功的亮光, 一定要学会调整心态, 切忌让消极情绪伤害自己。此外, 年轻人创业还需要学会分享, 将自己看到、想到和学到的东西与别人分享, 这种时候往往能获得更多的东西, 并从中感到快乐, 这也能让自己更加坚定。

在走访调查中, 记者还问这些80后、90后大学生, 创业中是否得到亲朋好友的支持?答案大致相同, 他们多数都表示, 创业离不开亲朋的支持。

“我跟朋友合开过餐馆、酒行, 现在专做红木家具生意。当然, 这创业资金70%来自父母。”80后创业者胡强说, 创业其实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是一家人的事情, “有了亲朋好友的支持, 我不再孤掌难鸣。”

“就算没有得到父母的资金支持, 他们的精神支持也是很重要的。”90后创业者小郭这样说。

年轻人创业听听家长的说法

年轻人创业已不是一件新鲜的事了, 家长们又是怎么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说法。

家住市区工业路的蔡荷敏, 是一位对子女要求严格的母亲。她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两年前, 儿子在至诚学院毕业后, 也曾想和同学一起创业。他们在宁波拿到了某品牌健身器材的销售代理权, 准备在福州开一家健身器材店。我否决了这个主意。因为儿子老实巴交、不善交际的个性, 我觉得他不适合做这个。况且, 我还特意了解到, 儿子只是受了同学的怂恿。”蔡荷敏说, 自己的儿子自己最了解, 尽管忠厚老实, 但年纪轻轻的他, 也有一种叛逆和冲动, 想到美好的创业前景, 一定也是跃跃欲试。蔡荷敏认为, 年轻人创业是一件好事, 但不是人人都适合, 也不是人人能成功, 要谨慎对待。

“很多家长倾向于让自己的孩子去考公务员, 过安稳的生活, 从内心来讲, 我希望我家的女儿也是这样。但如果她自己坚持创业, 我也不会强烈反对, 要尊重她。”市民何建照算是一名开明的爸爸, 女儿还在念大三, 当年考大学填志愿时, 他就尊重了女儿的意愿和决定, “未来的路要她自己走, 父母不可能包办到底。因此, 是否自主创业, 关键看女儿自己。”

“二十几岁的男孩子, 单凭说道理是没有用的, 只有让他进社会去撞墙了, 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错误的。”潘女士说这话的时候有些沉重。她的儿子大专毕业后, 一心想着自己创业, 开奶茶店、卖建筑材料、与朋友合伙办公司, 但屡屡经营亏损, 屡屡失败。即便这样, 潘女士也不愿责备儿子, 默默支持着他, “毕竟他去勇敢尝试了, 就算失败, 也汲取了可贵经验。我总不能拖儿子的后腿吧。”

给年轻人创业支几招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不喜欢给别人打工, 然而自己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年轻人该如何自己创业?没有足够多的本钱, 该投资干点啥好呢?怎样才能以小搏大, 以小投资试水锻炼, 来成就自己的大事业?且看下面的招数吧!

方式一:在大卖场租个场地创业。

【案例】A先生到某市出差, 发现当地的松子质量很好且价格便宜。经过调查, 他发现本市松子只有很少的销售点, 且价格昂贵。因此, 他赶在春节前到某市定购了一批松子, 然后在本地人流量最大的卖场租了一块场地。春节期间, 他的松子被人抢购一空。

建议:1.因风险较大, 一定要对市场行情有所把握, 并且注意产品的销售季节和保质期。2.要考虑本地人对该产品的接受程度, 一样的商品, 不同地方的消费习惯有很多差异, 一切以市场为主。

方式二:找熟悉的环境和行业做。

【案例】B小姐本身是服装设计师, 从服装公司辞职后自己创业, 在一家服装市场转租别人的带照商铺, 经营批发零售业务。凭借自身的设计能力和行业经验, B小姐自己设计, 然后找服装加工, 再拿回成衣在自己的店铺销售, 业绩稳步提升。

建议:1.人流量是决定一个市场经营好坏的最关键因素, 宁可在人流旺盛的市场支付较高的租金, 也比经营较差的市场要稳健得多。2.隔行如隔山, 最好找自己熟悉的行业来做, 例如熟悉该类商品的消费者喜好, 商品进货渠道, 各方面价格优势等。

方式三:不妨开个自己的工作室。

【案例】C先生与D小姐是设计出身的情侣档, 在广告公司打工几年后想自主创业。于是, 他们一起开办了一家设计工作室, 接一些小品牌的设计制作业务, 慢慢地, 也积累了一定的行业口碑。他们还主动到企事业单位、学校等联系业务, 由于工作室设计成本低廉, 因而服务价格相当具有竞争力, 再加上多年的设计经验, 让客户感到很满意, 工作室的业务也越做越大。开个工作室的好处是手续简便, 工作环境随意, 创业成本较低。

聚焦大学生就业季 篇4

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由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也佐证了这一点。20的就业压力值为18.17,已经接近于全球经济危机时的最高点19.12。而北上广已经不再是大学生就业的热点城市。

地点:北上广不再热门

对于期望的工作地点,二线城市明显受热捧,46.9%的学生表示,希望在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作,只有19.2%希望在直辖市工作。而从连续三年的调查结果看,二线城市成为求职者的首选,直辖市已沦为第三选择。同时,期望在二线城市工作的求职者,压力的情绪体验显著低于其他类别,这与逃离北上广的趋势也相符。

薪酬:预期月薪降低近千元

调查显示,今年的期望月薪集中分布在3000至5000元范围内。其中,专科生期望月薪3444元;本科生期望月薪为3494元;硕士生为4879元;博士生主要集中在6000元。

比照去年,专科生的期望增加了500元,本科生与硕士生的期望薪金基本持平,而博士生的期望薪金下降1160元。

而从连续五年的调查数据来看,的期望月薪最高,平均达到5537.5元,在降到4592.5元,今年进一步下降到3683.6元,降幅近千元,主要由于博士生期望值下降的拉动。

压力:就业压力反弹明显

对于就业压力的调查显示,今年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为18.17,而纵观连续五年的就业压力值,今年的就业压力反弹明显,分值不仅高于20的最低值16.93,而且逼近20全球经济危机时的最高值19.12,进一步印证了今年的“就业最难季”的说法。

选择:考研人群下降明显

面临毕业选择,多数被调查者选择直接就业。对比去年的数据,毕业选择直接就业的依然为主体人群,就业与创业的比例都较前一年度有明显上升。而选择考研的人群比例却较去年有明显下降,降幅近半。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表示,在调查中发现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是“被考研”现象。在行为层面,今年实际考研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80万(占699万毕业生总数的25.8%);而在意愿层面,参与此次调查的求职者只有12%的人选择毕业后考研,内心意愿与现实行为相距甚远!

聚焦大学生就业季 篇5

一、展翅计划内容

“展翅计划”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在读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营造创业氛围, 围绕实习、见习、就业、创业服务等内容开展包括大学生走进省直单位实习项目, 大学生走进优秀民企实习项目, 大学生走进社会服务机构实习项目, 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助理 (科研助理) 项目, 大学生基层服务项目, 大学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实习项目, 毕业生见习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系列活动, 就业、创业宣讲团进校园活动, 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素质提升项目等活动。其中, 实习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7月~8月开展, 见习活动和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则贯穿全年。实习岗位面向所有全日制在校大学生, 时间为两周至两个月;见习岗位主要针对毕业后一年内尚未就业的毕业生, 时间一般不少于两个月。

二、展翅计划的特点

1. 公益性

公益是个人或组织自愿通过做好事、行善举而提供给社会公众的公共产品[1]。所谓“展翅计划”的公益性, 是指展翅计划的这样一种性质, 即是团省委等八家单位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 共同搭建一个平台, 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观察、体验和融入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机会。众所周知, 除了学校有组织有规划地开展就业、创业的相关课程, 安排教学范围内的见习实习外, 大学生若要提高就业意识, 增强就业能力的途径, 或是得到一个实习的岗位, 只能是靠学生自己。但在寻找岗位的过程中又会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获得信息的途径匮乏、岗位的安全性、合法性是否有保障、工作的内容是否规范对口等。“展翅计划”恰恰能弥补这些缺点, 在其官方平台上, 自五月份起就会陆续发布一些岗位信息, 学生只要登录网站, 选择合适的岗位投递简历, 通过公益配岗获得职位, 而且在这过程学生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 同时, 网站平台也会自动为上岗学生提供一份由中国人保财险公司提供的人身意外险。

2. 公平性

公平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合理的秩序正确地接物待人, 是制度、系统、各项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那么, “展翅计划”是如何做到公平性的呢?首先是信息的公开。信息的公开是达到公平的基础, 要清楚的是这里的信息不是学生的私人资料, 而是相关岗位信息的公开, 即每一个岗位的信息都在“展翅计划”的官网上公开, 任意一个想要参加展翅计划的同学都可以在公共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且, 每个学生的获得岗位的机会均等, 每个学生填写报名三个岗位, 而电脑会根据这些申请随机匹配, 并不会因为学生所就读的院校不同而区别对待, 985院校, 211院校, 普通院校和高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 除非用人单位确实有充分的理由需要筛选;最后随机抽签的结果都在网站上公布。

三、展翅计划开展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1.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力的影响

目标是成功的基石。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就业机制的转变, 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呈现出多样性, 其中不乏有一些厌学的情绪[2]。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来说, 刚进入大学校园, 没有了高中时的升学压力, 没有了目标, 在学习中很容易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大学的教学方式更是强调学生自学能力、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3]。同时, 大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在课后花时间去理解, 而非采用高中阶段“填鸭式”的教学。低年级的学生重要的一点是明确学习的目的。在对参加“展翅计划”学生的采访中, 普遍反映了一个问题, 就是对知识掌握不牢固, 专业知识面不广泛。而参加“展翅计划”, 可以在岗位的实践中, 更加深刻地了解自身专业情况以及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衡量自己的能力与职业所需间的差距还有多大, 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 增进学习的动力, 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可在接下来的学年之中增进学习的动力, 明确学习的方向, 提高学习成绩, 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据数据统计显示, 自高校扩招起, 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 2016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70万, 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加上往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 2016年全国近1000万大学生找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且, 有的用人单位更是要求应聘者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也是所谓的经验歧视, 经验歧视是指在就业市场上,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应聘者限定“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有一年工作经验”“有两年工作经验”或有“相关工作或实习经历”等歧视性条款[4]。由此见, 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对大学生来说是就业竞争的劣势。但是这并不是不能改变的, 参加“展翅计划”可以让大学生在积累自己工作经验的同时, 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 了解社会的人才要求, 不断思考, 不断改进。当实习期满的时候, 单位会为参加“展翅计划”的学生提供实习鉴定, 对他们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 这可以作为今后求职时用人单位的参考, 往往也是影响求职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 增加大学生在求职时的竞争力。

3. 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愈来愈高, 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展翅计划”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使大学生有多一点机会和时间接触社会。在实习的时候不怕吃苦, 多做事多学本事, 能力就在处理每一件事后一步步地提高。例如一些技术类、管理类、营销类等实习岗位, 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技能水平和工作适应能力;一些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岗位以及以公益服务为主的社会实践锻炼, 可以使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从校园扩大到社会, 在待人接物和服务意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创新创业方面提供一系列的扶持服务, 鼓励大学生创业, 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同时, 由专家学者、优秀青年企业家、大学生创业模范和名校杰出校友组成的就业、创业宣讲团走进高等院校, 为大学生宣讲就业、创业经验和技巧、就业、创业观念和思路, 推动校企合作, 促进就业、创业。

四、展翅计划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不足

据访问调查得知, 有些学生在实习时, 有的承担一些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甚至是没有具体的事务安排, 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抱着应付的态度, 认为大学生的实习就等于是随便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 并没有提供详尽的实习计划, 对实习生没有提出要求, 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这与开展“展翅计划”活动的初衷相违背, 使得效果不佳, 学生收获不大。

另外“展翅计划”相关通知中要求参与“展翅计划”的单位与参与项目的大学生签订一份见 (实) 习协议, 明确工作内容和双方责任义务。作为劳动利益的受益者, 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用工风险和责任[5]。但是, 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有些用人单位并没有严格遵守, 对学生的管理随意性较大, 学生的权益保障有待提高。另一方面, 这也与学生本身因素有关, 有的学生只希望得到一个见习实习的机会, 特别是在校生, 对应有的权益并不做过多的要求。

还有能否提供充足多样优质的岗位是“展翅计划”活动推进的关键所在。但在具体进行过程中, 有些地区提供的岗位过于集中在某些领域。岗位的多样化不足, 有部分的学生只能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岗位, 这就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实习见习的意义。

五、对展翅计划实施的建议

政府方面要加强各项通知的落实, 保证实行力度, 明确各单位的职责, 同时充分调动各方资源, 做好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 发展更多的优质岗位以供大学生选择;企业要完善对在岗大学生的管理, 如建立相应的管理小组。在对学生进行鉴定评价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考核, 综合平时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学校要加大对“展翅计划”的宣传, 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将学生实习见习上岗的情况与学生个人档案挂钩, 对其中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自身思想上要重视“展翅计划”的活动, 要按时上岗, 不无故缺勤, 认真完成任务, 有问题要及时请教及时解决。可以通过实习日志等形式, 总结每一天的得失体会, 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展翅计划”是历练大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提供各色各样的岗位让大学生参加准入社会实践活动,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为顺利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摘要:自2013年起, 广东省开展“展翅计划”, 内容包含见习、实习、就业、创业等各个方面,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业竞争力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学生做出各自的努力以不断完善“展翅计划”的制度, 使之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

关键词:展翅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钟一彪.大学生公益活动实务[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3 (10) :4.

[2]黄思, 王建国.浅议学习目标的确立对大学新生成长成才的影响[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 (6) :129-130.

[3]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06.

[4]肖云, 房立冰.严峻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 2013 (20) :304-305.

聚焦大学生就业季 篇6

一、领导高度重视, 健全就业工作体系

学校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每年召开全校就业工作会议;每学期校长办公会设立就业议题, 研讨当前就业工作突破点;就业目标纳入全校年度工作指标, 与院系办学质量考核挂钩;明确院系党政一把手就业目标责任制, 实施院系毕业生就业进展双周报告制度, 切实落实就业工作的过程管理。同时, 校院两级领导高度重视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每年校党委书记为新生上生涯启迪课, 培养“选择交大, 就选择了责任”的生涯价值观和“志存高远”的交大学生就业文化;每逢毕业学校都组织“远航教育”, 校党委书记亲自参加活动, 各院系党委书记也与毕业生进行相关专题教育;毕业典礼上学校领导班子集体会见和勉励到西部、基层和国家重要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代表。

在体制上, 学校形成了“学校领导统筹全局、就业中心具体牵头、相关部门通力配合、院系班级层层落实”工作格局:学校层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 具体职能由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统筹, 其下设的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具体承担及落实全校就业日常工作任务;院系层面亦成立院系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并设立院系职业发展中心, 充分发挥基层的智慧和主观能动, 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在985三期中, 设立“生涯学堂”项目, 三年累计投入1000万元加强就业工作。

二、紧密结合人才培养, 贯通人才输送链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 以就业联动教育教学改革, 形成特色人才输送链。一是结合国家需要和社会需要开设特班, 如成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航天航空学院, 开设“特班”, 软件学院等采取理事会和校企联盟形式, 引入企业优质资源深度介入课程建设, 促进校企人才输送的高效性。二是学校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成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实现高校与企业、市场保持零距离沟通, 培养高质量急需人才。三是结合研究生就业特点, 调整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 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四是关注未来人才需求:增设数学-金融本硕贯通试点班、工科-管理本硕贯通试点班, 培养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国际化趋势, 成立交大-密西根大学联合学院;借鉴法国工程师精英教育模式, 成立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五是调整学期安排, 实行暑期“第三学期”, 开设丰富的实践性课程, 联合企业提供的众多实习岗位, 加强学生就业力培养的实践实效。

此外, 学校持续完善从1997年建立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建立毕业生就业统计监测系统;并从2010年起增加与政府、重点行业和关键企业的信息沟通, 推出“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就业推进计划”, 及时更新各地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 形成就业和招生、教学的良性互动, 并促使就业工作不断改进和提升。

三、巩固就业核心市场, 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学校鼓励学生前往国家重要单位、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每年修订学生就业引导目录;召开重点单位座谈会;设立和拓展就业引导基地;建立校企人才输送合作的“翼盟”俱乐部;举办提前体验职场环境的“职业展”;持续开展“学生就业伯乐奖”评审, 引导毕业生到国家发展最需要的领域就业。每年对于就业引导单位, 开辟招聘“绿色通道”, 举办国家重要单位和重点地区的专场招聘会, 选派专人提供全程化的招聘支持与服务, 持续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投身这类企业。学校形成高质量的毕业生招聘市场:每年都将组织总数近1500家企业的大型招聘会4场、组织集团公司和地区专场中型招聘会100余场、企业招聘宣讲会近1000场, 到校招聘的企业数超过4000家, 岗位超过10万个。目前就业毕业生中超过50%的学生进入了国家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供职。

学校还积极推动毕业生海外实习和就业, 通过科研项目、奖学金项目、商业比赛项目、政府资助和境外大学联系等渠道, 向国际原子能机构、世卫组织等国际合作组织、跨国企业推荐毕业生海外实习和就业。

四、积极实施创业引领工程, 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2000年开始, 学校提出实施“自主创业工程”, 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自主创业。2007年推出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与创业大讲堂”。2010年6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创业学院, 统筹开展创业教育和服务, 在教育、培训、模拟经营、资金和场地扶持方面都建立了相关举措: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 与紫竹、漕河泾等开发区建立合作关系, 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等密切合作, 在江苏江阴设立见习基地。近年来, 先后在各类国际国内重要创业赛事中争金夺银。“上海交大天使基金”先后扶持指导150多个创业计划, 资助49个创业团队, 累计金额达1160余万元;上海瑞一医药、应届生求职网等一批大学生创业企业蓬勃发展;每年的上海市十大青年创业先锋和建功立业人物评选中, 都有我校毕业生当选。

五、全过程多维度强化生涯发展辅导强度, 形成三大课堂连动

学校明确“就业教育本科立足生涯发展, 研究生立足就业力提升”, 建成贯穿本科、研究生、职场前期的全程化和实现第一课堂生涯教学、第二课堂生涯实践、第三课堂生涯成长网络伴随的多维度生涯发展体系。

学校面向本科生建设从生涯启迪到自我效能提升的生涯系列课程;针对研究生构建从职业意识到就业力提升的职场培训系列项目, 形成全程化的教学培训体系。除生涯课程教学外, 学校还辅以阶段性开设的高度浓缩时代趋势的峰会、专项技能团体培训、行业企业现实发展的沙龙以及“一对一”的职业咨询等活动, 形成面上覆盖、点上突破的生涯辅导机制, 满足不同阶段的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与决策相关的需求。

学校不断完善多元化的实习实践实训体系,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首先, 学校明确学生党支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关注学生自身的生涯发展, 推动学生自主的开展生涯实践活动。其次, 学校建立学生职业发展总会统筹依据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建立不同领域和方向的学生职业发展协会 (如公务员协会、出国留学协会等) 和下设在各院系的职业发展分会, 推动学生走访企业、开展生涯访谈等接触职场的实践活动。为帮助毕业生更清晰个人的求职定位, 学校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翼计划” (“WING”) 职业发展训练营, 通过组建国企就业训练营、民企就业训练营、创新创业训练营、公共管理训练营、海外深造训练营和研友会等6大职业发展训练营, 提升学生就业潜力。

学校以就业中心为主体开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网络伴随体系建设。一方面, 学校已建成全面的生涯发展测评工具和丰富的网络职前课堂, 为学生提供生涯教育课程和重点专业课程的全课程视频在线点播服务。另一方面, 学校已开发了职业生涯发展个性化信息推送系统 (翼讯系统) , 每天为全校每个学生及时推送学校内外即将开展的依据其个人特质 (包括专业、年级、兴趣等相关维度) 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活动的信息。

六、全面建设就业信息化系统, 切实做好个性化就业服务

学校搭建集生涯教学与实践、就业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网络服务平台, 实现生源信息共享、就业信息管理、就业协议网上鉴证、网上毕业离校管理, 已形成以就业数据库为核心, 以就业信息网为主导, 以嵌入职业发展为实训平台, 以就业官方微博为即时展示, 以校园BBS和易班为交流平台, 以翼讯个性化推送系统为定制信息的个性化就业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模式, 每天都为每个学生依据其个人的专业、年级、地域、兴趣等特点推送相关职业发展相关信息, 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信息早餐”。

学校重点关注就业弱势群体, 形成求职津贴补助经济困难学生、求职教练帮扶就业困难学生的双覆盖就业保障:建立基本补助与求职路补报销制度, 每年为求职的经济困难学生发放10多万元的求职着装和交通补贴, 保证到毕业离校日为止, 家庭经济特困毕业生全部按时就业;为每一位就业困难学生建立求职档案, 制作简历合集, 通过大型招聘会企业赠送和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为学生推荐招聘信息, 并配套职业咨询师和企业求职教练形成多对一的有效帮扶, 促进学生就业。此外, 还积极联系少数民族地区优质企业, 为少数民族毕业生举行专场招聘会, 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七、加强师资梯队建设, 形成特色就业辅导体系

注重与优质的生涯教育机构战略合作, 系统开展接轨国际的就业师资培训, 每年投入30万元培养职业咨询师40人左右, 并成立国内高校首个职业咨询师协会, 利用企业资源, 借助专业机构, 建立学科方向教练组和发展方向教练组, 直接面向学生开展职业辅导。作为上海市就业创业示范创新基地, 已形成上海市高校最大规模的职业咨询师队伍, 并不断拓展企业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士担任生涯导师、职业教练, 加强学生就业力培养。

与此同时, 学校充分利用朋辈优势,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队伍系统建设, 形成推动职业实践的学生职业发展协会, 服务企业进校的“菁菁大使团”和实施就业自助管理的“学生助理管理团队”, 在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八、扶持和推动就业协作组工作, 联合开展就业工作前瞻研究

积极发挥在沪直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协作组作用, 持续开展招聘市场联合组织, 不断推进人才输送的校地合作, 并积极开展联动高校、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研究, 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 推动中国就业教育的新模式:先后承担包括教育部委托重点课题、全国就业中心研究课题、上海市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 并形成一批专著与教材。

上一篇:髋关节置换患者下一篇:新时期高校学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