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规范

2024-09-06

财务规范(共12篇)

财务规范 篇1

摘要:全面分析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抓住关键环节, 采取有力措施, 确实加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 积极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规范,农村财务票据,管理,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1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属性和收入管理的特殊性, 其收入和票据管理政策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除“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外, 基本不能适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且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存在着管理制度缺位, 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农村财务票据印制、购领、使用、核销、年检等缺乏统一管理准则, 不利于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1.2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主体、责任主体缺位

在农村财务管理实践中, 仍然存在部分县市区、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印制发放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农村财务票据。其次, 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难以发挥会计应有的审核、监督、管理、参谋的作用。再次, 管理措施落实不力。据调查, 绝大部分乡镇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 核销票据时均不审核资金是否入账, 导致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相互脱节, 造成农村基层组织财务收入管理的混乱, 使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1.3 现行农村财务票据远不能使用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的需要

目前可用的合法票据仅有云南省财政厅印制的“云南省农村集体经济专用收款收据”, 使用范围仅限于财政补助资金、“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国家征用土地补偿费、扶贫救灾款、上级部门专项拨款以及财政部门批准的收款项目;集体资源、资产发包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等经营性收入使用税务发票;其它财务会计收支凭证使用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造成“专用收款收据”、“税务票据”、“其他票据”等多套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社会认知度较低。

1.4 农村财务支出票据、结算票据规范化管理的道路仍任重道远

尽管《云南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农村财务票据的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村级财务票据包括收入凭证、支出凭证、资金申请单、支出报销单、费用审批单、付款证明单。但只对收入票据作出明确的规范。农村结算票据、支出票据尚未纳入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轨道, 因此农村结算票据、支出票据管理的任务仍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大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群策群力, 共同完成。

2 规范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 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制度

由财政部、农业部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情况, 及时修订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务制度, 完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适时研究制定专项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办法》;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办法或制度, 积极探索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使用监督的新办法和新途径, 确实加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 积极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2.2 明确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主体、责任主体

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部门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的主管部门, 农村财务票据的样式、规格、内容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农村财务票据的印制、发放、核销和年检工作;进一步明确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为农村财务票据的管理部门, 确实加强农村财务票据管理;进一步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村财务票据使用的责任主体,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覆分工合作的原则, 确实履行工作职责, 加强农村财务票据, 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2.3 开展农村财务票据使用情况清理, 杜绝不合法、不合规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

严禁不符合规定的农村财务收款票据在农村社会流通;对各县市区、乡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自2009年7月1日以来“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进行清理、核销和年检, 及时掌握“云南省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使用、管理情况, 及与其相关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对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的银行账户进行彻底清理销户, 由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及时开设新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专户, 确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管理, 以资金管理促进票据管理, 票据管理强化农村集体资金, 共同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

2.4 严格农村财务票据使用范围, 规范农村财务票据使用行为

进一步明确“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使用范围;税务票据主要用于归集集体资源、资产发包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等经营性收入资金;农村财务结算票据, 主要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外部单位和个人, 内部组织及个人之间的结算资金的管理与核算, 包括代收的水费、电费、新农合、新农保等代收代付资金的管理及结算;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支出票据使用范围。

2.5 强化农村财务票据核销、年检及监督检查力度, 积极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

完善核销手续;强化年检及考核措施;加强审计工作, 进一步完善票据管理;完善村务、政务公开, 加强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各统管会计在进行完会计核算之后, 将需要公开的财务情况一式两份列出, 督促各会计主体及时将财务情况向群众公开;各审计小组在审计工作终结后, 监督、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将审计情况向群众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

财务规范 篇2

1、出差借款:

出差人员应先到财务部领取一式两联的“借款单”,详细填写借款日期、资金性质、部门、出差地、出差事由、金额,经总经理签批;借款单交会计留存,待借款人归还借款后清款联还本人作为清帐依据。前次借支出差返回时间超过5天无故未报销者,不得再借款。

2、日常费用借款:各部门因办理业务需要借款,到财务部领取借款单,填写好资金性质(支票或现金)、部门、借款事由,所借金额,审批程序同第1条。

3、借款出差人员回公司后五天内应按规定到财务部报帐,报帐后所欠金额三天内补齐,对于不办理报销手续且三天内不能补齐所欠款项的,财务部有权从当月工资中扣回。

4、所有借款均遵循前帐不清后帐不借的原则。

5、严格禁止个人借款,特殊情况需由公司经理以上级别人员做担保并由经理批准后方可借支。

二、日常费用报销:

1、公司员工在日常费用支出时,需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2、日常支出时应必须取得原始发票,对于不能取得原始发票的情况,向公司领导说明事由后,经领导同意后用其他相同金额的发票代替。

3、报销时须由经手人在发票上面签字并简述事由,并经相应领导签字后到财务部报销。

三、关于收入的规定:

1、每月的销售收入必须在月底前开出发票,发票记账联送交财务做账。

2、销售收入原则上让客户打到公司账户,如有现金收入必须交给财务存入银行,严禁坐支现金。

四、关于现金管理规定:

1、出纳每天清点库存现金,现金日记账上的现金余额与手上的库存现金相符,月底现金余额和账上的现金余额相符,银行存款余额与账上相符。

2、严禁坐支现金,有现金收入必须存入银行。

财务规范 篇3

摘要:企事业单位用来记录或是反映具体经济业务极为重要的证据、史料就是我们所说的会计档案。就目前情况下,在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方面的管理工作方面,依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极大程度的影响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以及整体质量。规范财务档案管理,能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实现经济效益提升。

关键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管理水平

一.规范财务管理的意义

在企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企事业单位获得经济效益的管理环节。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出,自从有了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便出现了财务管理,而且随着企事业单位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财务管理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和加强。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兴衰史充分说明,重视并加强财务管理,才能充分获益,迅速发展。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兴衰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层牢固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企事业单位的各项日常工作中,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并不断创新,逐步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财务档案管理方存在各方面的问题

1、财务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财务档案工作是保存历史、服务现实,承上启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当前各单位财务工作人手少、工作繁杂、档案管理经费又较为紧张的形势下,对财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应付思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往往被忽视,以致单位形成的一些重要合同及文件等资料散失、霉变;有的甚至将一些资料据为己有,在工作调动、岗位调整、离退休时一并带走。

2、会计档案内容不全、不规范

应归档的会计档案不但包括各种凭证、账簿、报表,还应包括纳税申报表及税务的其他材料,各种票据的领用使用登记簿,财务人员移交清单及交接登记簿,会计电算化磁盘拷贝及光盘,各种经济合同、资产评估报告,借款合同及抵押合同,验资报告、审计报告及各种内部审计报告等。而大部分单位只将凭证账表等归档,对于一些重要的应永久性保存的合同却不整理,以致多年后查无实据。

3、档案室的设施不完善

有的企事业单位没有设专门的档案室,有的企事业单位将财务档案与其他档案混放同柜,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档案室条件差,以致有些档案潮湿、污损,也没有配备一些专用设备,国家规定的《档案法》中的防虫、防火、防湿、防盗、防尘、防霉、防光的“七防”要求相差甚远。

4.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不完善

由于企事业单位资金的限制以及信息化设备不完善的影响,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还未能实现财务的信息化管理。一方面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由于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并不十分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财务数据的信息化分析做得不够,数据没有被更有效的运用到管理中,严重影响了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专业知识不完善。

5.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不到位

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未能落实到位。一方面财务管理中缺少健全的财务监督制度。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审计工作未能落实到位。审计工作对于加强财务信息的监督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事业单位未能充分重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企事业单位中的审计工作仅仅是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1、实现财务档案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能力提升

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当适时开展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与指导,目的是为了促进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形成奖励机制,对从事该项工作业务能力突出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进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相应的监督管理的开展能够提高其档案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尽量减少疏忽,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的可利用价值。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不断加大财务档案管理硬件投入,配备了专门的档案柜、计算机、灭火器、湿度计、干燥剂、档案凭证专用装订机、切纸机等专用设备,原则上应有专门的财务档案室,如企事业单位规模小可统一归入一个档案室,档案室应由专人管理,外人不得入内,档案室内应通风好,保持干燥整洁,这样才能为财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

3、完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规范,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顺应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修正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以保证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相吻合。落实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责任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每个财务人员的岗位流程和工作职责,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提高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4、实现企事业单位财务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实现企事业单位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企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将财务信息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系统将财务数据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业务单元,可有效降低企事业单位的产品成本和费用,为股东增加财富。另外需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工作,促进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设备,为实现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5、加强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工作

企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监督制度,每一个财务岗位的设置都要体现相互牵制的作用。落实财务管理监督措施,提高企事業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在今后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和落实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对于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减少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需要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检查作用,及时发现财务信息不真实现象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随着现代企事业单位制度的建立,加强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日趋重要。财务管理担负着为企事业单位稳健理财,促进生产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任。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将原来守财、保值、记账型的财务管理转变为生财、增值、决策型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真正肩负起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淑杰.如何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10(18):89-90

财务规范 篇4

一、建立健全资金投入决策管理和经济责任制, 增强高校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

高校作为贷款的主体, 要转变理财观念, 从自身的角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我们应摒弃过去那种办学经费完全依赖政府、财务工作重点就是把好用钱关的旧观念,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纠正和强化理财观念, 坚持科学、效益的理财观, 依法理财, 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随着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深入, 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讲求资金的时间价值, 认真评估各种风险, 并设法控制风险的发生, 以求合理增强学校财力。要把握好支出增长与收入增长的关系, 使举债既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动力, 又不成为学校的沉重负担。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 认真制定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 做好每个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分清轻重缓急, 对贷款资金的投放时间、顺序、数量、效益进行科学地设计规划与分析, 以保证贷款建设项目地科学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二、优化贷款资金结构, 努力降低筹资成本

高校经费不足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 除向国家积极争取财政拨款等多渠道筹资外, 我们还应积极利用金融工具进行融资。高校要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 根据资金市场利率走势和项目建设进度对资金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 通过优化贷款资金结构, 降低贷款成本, 减少财务风险。

1.合理利用银行信贷资金

我们可以根据资金需求, 预计未来偿还能力来确定贷款额度, 以筹集高校在基本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等各项事业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但在使用银行贷款求发展时, 我们必须慎重, 银行信贷资金的利息较高, 大量使用银行信贷资金, 有可能使高校背上沉重债务包袱, 直接削弱高校发展潜力。因此, 如果高校欲大量利用银行信贷资金, 则需要对未来几年学费收入进行预测, 对风险进行把握;

2.利用组合融资贷款

银行的融资产品很多, 高校可灵活运用银行融资产品, 选择一套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具有较高可行性的组合融资方案, 达到合理调度资金、均衡负债, 以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例如, 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 选择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票据业务和信托计划等等。流动资金贷款一般期限短, 资金成本低, 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利用短期贷款进行展期;项目贷款一般期限较长, 资金成本较高, 学校可根据项目建设的进度情况将贷款资金分步到位, 以争取最大限度降低资金成本;在购买设备和项目建设时, 可根据情况向对方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此外, 还可使用信托计划, 委托信托投资公司获取社会资金。由于学校的信誉度较高, 加上支付稍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 可以吸引部分公众和机构投资, 这将比项目贷款节约一大笔资金成本。

三、将信贷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体系, 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科学性

目前, 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非偿还性资金和偿还性资金。非偿还性资金指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等;偿还性资金是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需要用非偿还性资金来偿还, 并要负担资金成本, 具有偿债风险的那部分资金, 如银行贷款等。虽然银行贷款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在资金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都属于高校资金来源的组成部分, 我们有必要将银行贷款的管理也纳入到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中来。虽然目前高校财务制度不允许学校将“负债经营”和“赤字预算”的思想引入学校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之中。但是扩招以来, 在校学生大幅度增加, 学校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矛盾愈加突出, 各高校为扩大办学规模, 在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学校基本建设对资金需求的情况下, 与银行建立“银校合作”关系, 从银行获得贷款以解决学校发展中的融资“瓶颈”问题, 已实实在在地产生了负债。这部分负债所引发的支出挂在应收及暂付款中, 虽然从高校的财务账面上来看, 遵循了“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 但实际上己出现了赤字, 只是该“赤字”隐藏在应收及暂付款中罢了。制度上的规定与实际上发生的结果是有差异的。预算的收支平衡不能保证决算的收支平衡, 在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 收入绝对等于支出的情况是很罕见的, 若一味的强调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那么目前高校的预算是不能真正反映学校事业发展计划的, 从而使预算失去客观性、真实性和严肃性。将银行贷款纳入高校预算管理体系, 增加透明度, 监督也就越有力—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高校银行贷款的监管。

四、引入市场机制, 推行集中采购制度

集中采购是指单位或机构为了满足开展自身公务活动的需要, 通过公开招标、公开竞争的方式, 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其实质是将市场竞争机制与财务支出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该项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集中采购制度是政府采购制度在高校内部的延伸, 是市场竞争机制与财务支出管理的有机结合, 这种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采购效率, 有利于强化财务支出管理与控制, 硬化预算约束, 也有利于促进高校内部管理功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高校每年用于设备、仪器采购等公用性支出金额巨大, 以前, 商校都是实行分散采购, 各个院、系、部门需要什么东西, 随时都能从市场上买回来, 这种采购缺乏统一性和规划性, 通常会多花钱、所购产品质量不高、售后服务不好, 进而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不高以致闲置浪费等问题, 给学校资产带来很大损失。节约资金、杜绝浪费、体现货币效益最大化是集中采购的一个主要特点, 高校实行集中采购后, 可以把有限的教育经费集中起来, 把所有物品通过公开招标, 让供应商公平竞争, 高校可以货比三家, 用有限的经费购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集中采购金额从商品单价、种类和数量开始编制预算, 一经批准, 就具有法律效力, 执行过程中不得随意追加或减少, 从而硬化了预算的约束。而且, 采购商品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 减少了资金流转的环节, 避免了各单位挤占、滥用资金, 加强了财务的监督力度。同时, 公共采购制度运作公开、透明, 便于减少公款采购过程中的“回扣”、贪污受贿现象, 减少腐败。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建设中所需的大量的原材料、劳动服务等, 使高校得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和劳务, 节约了资金, 提高了支出效益。

五、创建以综合风险管理为中心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

风险导向的高校内部审计是加强高校内审力度的有效途径, 是合理配备审计资源的有力举措, 它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预算审计、绩效审计等指明了方向, 也预示高校内审的未来走向。国际内部审计协会于1999年6月发布的内部审计新定义中, 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由监督拓展为保证和咨询;将内部审计的目标由帮助机构成员有效履行责任拓展为增值和改善机构的运营状况、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将内部审计的业务活动由以合理成本促进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拓展为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这一系列的转变突出了风险导向在内部审计实现组织价值及做出增值性的建议和措施方面的主导和核心作用.高校内部审计应顺应内部审计的发展潮流, 以风险为导向, 将高校内部审计转变为促使经营管理层有效履贵的动态管理控制机制, 致力于改善和整合高校各级管理部门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 超越各职能部门的约束, 由点到面, 创建以综合风险管理为中心的高校内部审计。如, 为强化对高等院校的贷款经费的管理, 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一是对每年投资的项目、规模进行反复论证, 通过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做到资源共享, 避免重复建设:二是在贷前对高校用于基本建设的贷款投资项目, 进行认真审核, 认定其贷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确定贷款的额度;三是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监督, 使贷款的资金完全用到贷款建设的项目上。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贷款投资资金的正确使用, 才能避免国家财力的损失浪费, 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完好完整, 真正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创建以综合风险管理为中心的高校内部审计, 通过向高校管理层提供风险监控评价及整合风险的意见和措施, 确保高校的资源被妥善运用, 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目标做出增值性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周复, 施建军等《: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 、范文濯, 马陆亭主编《:国际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财政拨款》[M], 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规范财务管理 篇5

近日,总经理任中审计工作组一行,到12进行了审计,工作小组严谨的工作作风,丰富的工作经验,认真的工作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审计结束后,我们积极正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审计整改工作的重大意义,要以审计为契机,不断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是积极落实审计决定和意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审计中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把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态度坚决、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整改到位。以审计为契机,达到以审促改,以审促建,以审促进的目的,切实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二是全面整顿和规范财务管理。成立由财务科负责人任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组织,进一步明确整改目标,坚持“审计—整改—规范—提高”的主线,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进行整改。同时,重点做好内控监督、预算管理、费用管理、资金安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秩序,并强化督促检查。

三是不断强化企业制度执行力。为此,进一步严明财经纪律,强化责任追究、狠抓制度落实、加强教育培训,整顿工作作风,严格各项管理制度,从而不断增强财经法规意识和业务素质能力,促进财务管理上水平。

财务规范 篇6

关键词 农村财务审计管理

一、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揭露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农村一部分人尤其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账目管理混乱和乱收乱支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削弱了集体经济力量。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制度,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全面地落实农村政策,促进农村干部依法、依规地执行政策和管理财务。

2.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强化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目前,很多行政村没有公开账务,或者存在公开的账务与账内的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因此,农村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工 作非常关键,定期对村财务进行审核、检查,及时将审计结果公开公布。这样,村民才能了解并掌握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让村民明明白白,利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3.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农村集体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有了一定资金的积累。然而,目前,在使用农村集体资金时确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问题。例如:没有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随意性较大,非生产性开支比重过大等现象较常见。农村集体资金额度有限,加之没有合理规划,导致乱挪、乱占现象经常发生,资金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如果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则能够合理建议农村集体资金的使用,使有限的资金用于提高农业科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壮大集体企业上,实质发挥最大的作用,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现阶段,我国普遍存在着农村财务人员年龄较大、业务水平较低的现象。甚至,很多农村财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直接上岗,“捆捆账”和“包包账”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随意处理账务,不遵守会计基础规范要求。

这样的财务人员会严重阻碍农村财务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因此,通过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从客观上督促农村财务人员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审计督促农村财务人员按照会计制度建账、记账和报账,保证会计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通过审计督促农村财务人员按照现代会计制度要求,完善会计科目、报表、凭证,确保账目规范。

二、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保障措施

自1991年开始,我同开始实行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之后,国家农业部、省、市相关的审计规章制度相继出台,各地区逐渐重视起农村审计工作,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作为新时期工作的一个切入点。

1.逐步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培训。要逐步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尤其要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审计机构,保证县乡级审计部门的工作職能。同时,由于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因此要求从事农村财务审计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素质,所以一定要切实加强对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考核、培训及监督,从根本上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2.努力克服困难,改善审计工作环境。过去,农村经济部门一直处于地位低,财务困难的状态,因此,阻碍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尤其在执行审计结果时,常常由于缺乏手段而听之任之。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应该加强与监察、纪检等权威部门的合作,积极主动地解决纠纷,调节矛盾,做好配合工作,主动寻找开展工作的突破口(加强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工作),以最终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任务,争取政府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支持。通过全方位努力与争取,逐渐使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3.严格审计纪律,树立审计权威。审计质量的提高是打开审计面,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保障,只有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的权威,才能使审计工作的效果得到最大的体现。要求审计人员一定要做到“四不”,即:处理问题不留情面;审计账簿不留死角;定性是非不偏听偏信;核查手续不留漏洞。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要拓宽思路与运用各种方式加强审计结果的执行力;我们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广泛合作,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树立审计的权威性。

4.着力加强审计力度,不断拓宽审计范围。首先要以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为目标,着力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力度,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其次拓宽审计范围。将审计的内容由过去单一的集体财务审计和农民负担专项审计,拓宽到现在的群众举报审计、重点财务审计、村干部离任审计、承包合同审计等。争取达到日常业务定期审、农民负担重点审、班子调整离职审、群众举报专项审、重点问题经常审的目标。

三、结束语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篇7

一、提高认识, 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财会队伍, 是搞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财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利益的高度,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领导, 为财会人员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 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农村财会人员开展法律法规、会计知识、会计职业道德和农经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农村会计工作的专业性、长期性和连续性, 稳定会计队伍。无正当理由,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调换农村财会人员。因年龄、工作需要调换的, 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新任人员需经乡镇考核, 县农部门培训合格, 颁发会计证, 持证上岗。县农经部门对农村财会人员实行备案制度, 台账式管理, 掌握基本动态。

二、严格账务处理程序, 规范村务公开

在财务活动中, 经办人要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 注明用途并签字;每月定期召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会议, 对村里的所有财务收支票据进行审核盖章, 村会计每月定期将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报乡镇主管部门审核、入帐。对于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退回补充、更正;对于违反财经制度的支出, 坚决不予报销。推行农村财务公开制度, 把财务公开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 纳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作为村级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形成干群同心、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财务公开要统一公开时间、形式和内容, 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县、乡两级应加大对财务公开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力度, 帮助和指导村组织健全有关制度, 检查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建立群众监督举报制度, 对财务公开不规范或违反有关规定的现象予以通报批评。

三、加大收款收据管理, 规范村级财务收支

农村收款收据是确定村经济收入行为发生的原始凭证, 是财务收入的法定凭证, 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始凭证。因此, 要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 对收款式收据进行统一管理, 建立票据的领用登记和使用销号制度, 杜绝村集体滥用收据的现象。农村税费收费后, 村级支出缺口较大, 按照“合理、必需”的要求, 多渠道、多途径地压缩支出, 规范财务支出的形式和手续, 实行重大事项开支审批制度。完善开支审批手续, 做到事前申报, 事后审计, 先审后支, 杜绝先支后审。规范村级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管理, 做到五个统一, 即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会计账簿、统一记账、统一档案管理、统一财务公开。

四、强化农村审计职能, 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建立并完善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各级农经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 组织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结合财务公开, 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组织专项审计;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组织村范围内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计;结合村干部换届, 组织村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审计结束后, 要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 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推选出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 再在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出理财小组人员, 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 两个小组成员名单要长期公布在公开栏里。二是加强民主理财人员政策、业务培训。民主理财人员既要能讲明政策、财务制度要求, 又要能说清基本账理。三是经常组织理财活动。原则上按月活动1次, 业务量较少的地方可按季活动1次。每次理财活动都必须及时规范登记。通过《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情况记录簿》及时将理财结果向群众公开。

五、理清村级财务, 化解不良债务

全面规范村级财务公开 篇8

关键词:村级财务公开,问题,对策

村级财务公开工作起步于个别村的自身发展, 以良好的作用很快得到了全面推广, 并作为一项制度成为农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至今执行已逾10年。

1 财务公开对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作用

通过实行村级财务公开, 促进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规范化[1], 把集体财务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有效防止了少数村组干部的随意支取, 减少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通过实行财务公开, 促进了基层村干部的廉政勤政, 改善了干群关系。多年来, 引发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不清, 管理混乱。实行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 集体的每项财务收支都向群众公开, 集体组织的重大财务事项都由群众参与决定, 提高了集体财务的透明度, 增强了群众对村组班干部的信任感, 进而化解了矛盾。

通过实行财务公开, 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 健全了村民议事和民主理财制度, 增强了群众参与集体事务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行财务公开是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必要途径。开展工作从清理集体财务和培训财会人员入手, 以全面摸清集体财务、明晰帐目、规范财务管理为基础, 采取先行试点, 再稳步推开的做法, 以点带面, 发挥典型的导向、示范作用, 加强规范管理, 统一规定公开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程序等, 提高了工作质量[2]。同时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强化监督约束机制, 把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作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2 实行财务公开的措施

2.1 加强规范管理

财务公开要求集体经济组织以便于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形式, 将财务活动情况及其有关帐目, 定期如实地向全体农民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只有做好财务会计工作, 才能保证所公布内容的真实性, 保证对集体财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否则, 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帐目混乱、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民主理财组织不健全等, 便使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失去了意义。同时, 财务公开有一定的专业性, 必须进行规范管理。如果没有相应的规范性管理办法和措施, 就难以做到全面、如实、及时地公开, 影响财务公开的质量。在各地开展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活动中, 要注重做好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民主理财组织和制度、强化审计监督、推行村账乡管、加强规范管理等措施, 完善基础性工作, 为推行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创造了条件。

2.2 树立坚定信念

财务公开和民主之所以没有取得长效, 就是因为没有一贯地坚持下来。如果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不能持久, 只是流于形式, 群众必然失望, 也就失去了财务公开的意义。坚持村级财务制度化、经常化, 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要求, 农民群众是否对这项工作满意, 关键在于村级领导的长期坚持。

2.3 坚持党的领导

财务公开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 其政策性较强, 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涉及到农村方方面面的工作, 需要基层组织和各部门的参与和配合, 因此要坚持党的领导, 按照各部门部署, 全力参与。

3 村级财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3.1 村干部素质较低, 思想认识有偏差

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 且变动频繁, 能力不适应工作需要, 且自觉遵守财务制度的意识差, 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经不起群众的检验, 村干部为追求业绩, 对实行产生的后果避重就轻。还有些干部存在违法违纪行为, 利用公共财务谋私。

3.2 农村经济发展程度较低

农村的区域发展水平低, 对引起引资没有过高的吸引力, 在发展区域经济时涉及洽谈项目,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交际费、招待费的问题, 不能确保百分之百商洽成功率, 投资高对自身资金的所用缺乏安全感, 与村干部的沟通存在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 如果做到事无巨细逐笔公开, 显得过于琐碎, 不利于合同、担保、银行存款贷款等商业秘密的保密, 给工作带来被动。

4 对策

4.1 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认识, 加强思想教育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充分认识开展财务公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村干部传统的思想认识, 打消管理人员对工作管理的思想顾虑, 充分调动自身管理的积极性。工作之余加强教育培训, 通过提高村干部对财务工作的正确认知度, 加大对村民的宣传力度, 使农村上下都树立起重视村级财务公开的正确思想。

4.2 明确规定财务公开内容和形式

统一规定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 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支明细、债权债务明细、村集体经济 (资产) 所得收益使用分配明细等;统一规定财务公开的形式, 避免出现公开过于频繁或松散。统一规定村务公开的主要途径, 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通过广播、有线电视、村务公开栏、民主听证会、村务公开册、村务简报、定期报告等有效形式公开[3,4]。

4.3 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

本着效益性原则, 明确村干部责任制, 在县政府的引导规范下, 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完善现行的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实行定期报账, 定期核查制度的管理工作和实施成效;加强村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 实行事前申报制度;深入开展农经审计;严格村级财务收支审批程序, 实行民主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共宁波市委.推行村级财务公开促进农村社会稳定[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2002 (12) :24-25.

[2]杨然.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所面对的挑战[J].农村发展, 2009 (12) :19.

[3]潘自强.农村财务公开与新农村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 2007 (10) :51-52.

财务规范 篇9

一、《内部财务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

《内部财务控制规范》所称的内部财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财务控制是内部财务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基本规范共7章50条,各章分别是: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基本规范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财务控制的基础框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科学界定内部财务控制的内涵,强调内部财务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利于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二是准确定位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要求企业在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着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三是合理确定内部财务控制的原则,要求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财务控制全过程中贯彻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四是统筹构建内部财务控制的要素,有机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财务控制的做法经验,构建了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财务控制框架;五是开创性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财务控制实施机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财务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财务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

二、《内部财务控制基本规范》的特点

1、充分与国际趋同

《内部财务控制基本规范》认为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但是,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至少应当考虑以上基本要素。同时,引入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重点关注风险,对风险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战略-目标-风险-控制”。实质上是体现了企业风险管理八要素框架的先进理念。

2、重点关注会计控制

《内部财务控制基本规范》贯彻了全面控制的思想,认为内控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的控制,将内部财务控制贯彻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始至终和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为完美的、完善的全面控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必须把握重要性的原则,重点关注于内部财务控制,再倡导有条件的企业根据市场自由竞争的需要建立全面内部财务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同时,提出对有义务对外提供则务报告的企业,至少须确保则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并着重就影响则务报告真实可靠的重要业务与事项进行了规范,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以则务报告内部财务控制为核心的内控机制。

3、有紧有松

突出引导性,在诸多方面的规定都留有余地,使得企业有较大的弹性,可以根据其情况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控制机制,因地因时制宜;并且明确了企业是建立和实施内部财务控制的主体,并负责对实施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这就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体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对规范的适用范围、责任人等方面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将责任细化,强化规范的实施效力和对企业的约束力。

三、《内部财务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1、为企业构建和实施内部财务控制提供了基本理念

内部财务控制是从内部牵制、会计控制发展起来的。内部财务控制更多的是强调一种理念,它要求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实施监控,使每一项经营业务都符合经营目标的要求,以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在构建和实施内部财务控制时,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经济业务进行梳理,分别企业层和经济业务层面的风险点,确定内部财务控制的关键点,分别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控制度;在此基础上,要求企业各层级全体员上在经济业务中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同时实施监控,保证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符合经营目标实现的要求。

2、强调内部财务控制是一个实现内部财》务控制目标的过程

从企业来说,内部财务控制不仅仅是下属员工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企业经理层等执行层面的事项,而是包括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企业经理以及企业全体员工的事项。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企业员工在内部财务控制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对于企业董事会来说,负有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财务控制的职责,即对内部财务控制负有最终责任,董事会既是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制定者、推行者,也是内部财务控制的对象。从企业监事会来说,对于内部财务控制的建立和实施负有监督职责。从企业经理层来说,负责组织领导内部财务控制的日常运行。而从企业员工来说,则具体执行与经济业务相关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具体实施内部财务控制的日常运行。因此,企业管理层不能认为内部财务控制仅仅是企业内部员工的事情,而将自身置于内部财务控制之外,置于内部财务控制之上。

3、提出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所谓合法合规性,就是通过内部财务控制,使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得到有效执行,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所谓资产的安全,则是要通过内部财务控制确定企业资产完整,不受损失。所谓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则是通过内部财务控制合理保证企业提供的信息真实客观、提供可靠的信息。这里信息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的其他经营活动方面的信息。强化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提供财务报告可靠性的重要措施,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可以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保障,而存在重大缺陷的内部财务控制则是难以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对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鉴证,其直接目标是使上市企业对外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以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内部财务控制实质上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内部财务控制使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得以执行,使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落实,使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按照预期顺利进行。

四、《内部财务控制基本规范》的实施建议

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和控制程序

一方面,科学的控制制度和程序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体现。是采取稳健的控制还是激进的控制,控制是靠前还是拖后,是在线控制为主还是离线控制为主,是目标控制为主还是过程为主,都取决于企业股东对其资产管理的要求,取决于公司股权结构和股东之间的目标差异;另一方面,控制程序和制度通过对线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反映,通过对点一—审核、检查、批准关上的调控得到实施,从而完成则务和非则务的决策,实现企业管理的各项功能。

2、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控制行为的积极方面;有效的约束机制,可以减少或消除员工控制的消极方面;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促使会计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并反过来强化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管理的良性循环,促进科学管理的完善。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作为内部财务控制的执行者,除了职业道德约束外,其行为也必须受到监督和控制,而此项任务就落到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主要在于评审各部门或项目的管理过程是否遵循既定的程序和目标,是否有执行上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要求。同时,对已有的程序和制度存在的缺陷或不适应新环境的地方,审计也有责任提出修订建议。这对规范内部财务控制,促进企业完善科学管理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要:《内部财务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是我国会计监督的新的里程碑。本文笔者就《内部财务控制基本规范》与企业财务的关系展开研究, 谈到了它的颁布意义、分析了其特点、并就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做详细讨论。本文的旨在就贯彻《内部财务控制基本规范》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探索, 以一孔之见, 抛砖引玉, 共同商讨。

关键词:财务,企业,关系,影响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基本规范》2009年在上市企业施行.2008年6月30日

[2]、黄义和.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设计问题之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 2008 (4)

[3]、叶江虹.我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现状探析【J】.企业管理, 2007 (5)

[4]、陈秀云、王继.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研究【J】.消费导刊, 2007 (5)

浅析高校财务制度的规范 篇10

一、高校财务工作的现状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 以服务和保障与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财务制度的规范性是高校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保障, 对高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财务制度的规范对高校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 我国个别高校财务制度的存在不规范, 管理不够科学精细化, 招聘的会计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 缺乏职业道德, 成本控制意识差, 无科学规范的信息反馈和监控体系, 容易出现差错等。

二、高校财务制度规范化的对策

高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 而非具有盈利性的机构, 高校也不是商业机构, 没有巨额的财政收入。高校财务制度规范化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属性和学校的机构性质, 由于高校的非盈利属性, 高校财务管理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于高校成本管理以及资金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因此, 高校财务制度如何规范是摆在高校管理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高校应结合会计规范化的管理要求, 以会计基础工作合格单位创建活动为契机, 按照省、市财政部门关于创建会计工作规范化活动的有关要求, 通过“强化基础、规范管理、自查纠错、整改完善、检查考核”等方法, 建立会计工作规范化常规系统, 促使学校会计基础工作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会计工作是一项相当细致的工作。作为会计工作者, 必须提高自身的会计工作能力, 以把握全局、合理规划的态度来思考问题。会计工作是一项繁复的工作, 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精力认真予以对待, 必须坚守原则, 如若稍有疏忽, 便有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过错和损失。作为会计工作者, 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会计基础知识、学习意识和沟通意识, 加强综合能力的提升, 制定条理清晰的财务工作思路, 以身作则,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高校创效益。

(二) 注重对招聘人员职业素质的考察

高校财务部门的人事每年应适当地进行改革创新, 及时调整岗位, 招聘优秀人才, 为学校带来新的活力, 这在保证高校会计工作不间断性的同时, 还充实了财务工作队伍的建设, 保障了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招聘人才的时候, 除了对人员的学历和基本办公财务知识的严格要求外, 还应督促人事部门充分考察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保证财务队伍的作风严明性。对新进的财务职员进行有效的技能培训, 从基础上落实财务严谨意识, 使之早日适应高校财务工作环境和胜任工作任务。

(三) 落实成本控制, 提高竞争力

高校里面的主体是学生, 水、电等费用的持续增长是高校日常运行费用持续攀升的最直接原因。水电设施、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在进行增容、扩建和改造基本建设任务中, 需要很大的经费投入。随着高校学生扩招带来的新校区的扩建、基础设施的完善, 同样需要大笔的经费, 必须进行严密、科学的考察, 对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测, 结合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以及学校自身的财务状况, 使新建校区在资金上面没有负担, 保证整个新校区工程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高校财务要想对成本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 需从教育用品的采购制度、设备保养、物品发放环节的人力、物力、水、电等方面进行全面性的成本控制, 涉及到高校的一整套流程, 而不是对某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全面的成本控制,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可以调动整个高校各个部门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各个教职工以及学生的成本控制意识。

(四) 建立信息反馈和财务监控系统, 落实责任意识

责任是最基本的财务职业精神, 它可以让一个人在所有的职员中脱颖而出。一个人的成功, 与一个高校的成功一样, 都来自于他们脚踏实地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在财务工作岗位上, 责任胜于能力,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 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大家共同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责任制。

三、结论

高校财务制度的规范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高校的财务制度规范化是一项基础工作, 从源头上降低风险, 提高高校财务的管理水平。随着我国高校的发展, 财务必须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 及时制定或修订校内各种财务制度, 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 用规范性的制度引导、督促各部门按照标准和制度开展日常的工作, 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使高校的财务管理高效化、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刘军.对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9 (31) :108-109.

财务规范 篇11

一、抓好财会人员管理,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1.街道经管站设审计员、出纳员、记帐员,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会计帐簿、统一会计科目、统一记帐方法、统一档案管理、统一财务公开。

2.村级财会人员包括村会计和出纳员。每村设会计、出纳员各一名。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村财务人员。村财会人员一般由村两委成员担任,村会计、出纳员之间不准互相兼职。农村财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无正当理由,不得随意调换;财会人员离职时,必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街道经管站要派人监交。

3.对街道财会人员和农村财会人员都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二、强化审计监督,规范财务收支

1.日常审计

坚持每月固定日审计,审计员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对各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审计合格的在原始凭证上加盖审计章,并移交记帐员记帐;审计不合格的单据,在原始凭证上加盖“不予报销”印章,由村保管员冲销现金日记帐,并负责追回付出款项。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由经管站下达审计决定,被审单位要认真纠正问题,并将纠正情况上报经管站。

2.就地审计

经管站对各村的财务收支、固定资产、库存物资等每半年到村进行一次就地审计。村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动时,经管站随时搞好离任审计。对农村集体发生的重大经济活动以及农民负担、惠农政策的落实等情况,随时进行专项审计。对财务管理混乱的村搞好重点审计。

三、加强村集体资金管理,杜绝违法支出

1.村集体资金全部交经管站代管

各村在经管站统一组织下设立银行帐户,村集体资金全部存入银行账户。实行“双印鉴”制度,街道经管站和村两级的印鉴章缺一不可。严禁各村私设帐户,严禁公款私存,严禁私设“小金库”。

2.实行备用金领取制度

500人以下的村留备用金2000元;500人至1000人的村留备用金3000元;1000人以上的村留备用金5000元,2000人以上的村留备用金10000元。

3.预算外资金的申请、领取程序

各村集体备用金之外的资金申请、拨付,必须严格审批手续。先由村两委提出开支理由,经支部书记、村主任签字、盖章批准,村民主理财小组签字认可,加盖村委公章,经分管领导签字批准后,方可到经管站拨付。各村集体的现金必须由出纳员专门管理,其他干部一律不得插手现金。

4.村集体的开支实行审批制度

对农村集体的大额开支实行审批制度,一次性开支1000元以下的,由村主要负责人批准;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由村两委研究通过;5000元以上的由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报街办批准、经管站备案。

四、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1.固定资产登记

使用期限一年以上、价值500元以上的办公设施和各种设备等列为固定资产,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登记“低值易耗品登记簿”,防止流失。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都要由专人保管。

2.固定資产的使用和维修

固定资产的承包租赁经营,采用招标形式,签订承包租赁合同,加强承包租赁者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与管理。

3.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或产品物资的盘盈、盘亏或损坏,必须查明原因,经村两委研究、村主要负责人签字后进行帐务处理。

4.经管站每年两次对各村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产品物资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实地盘查,做到帐实相符。发现无故缺失的,查清原因,由责任人赔偿损失。

五、完善监督体系,全面实行村务公开

1.各村设立监督委员会,一般由5~7人组成。监督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代表民主选举产生,每三年改选一次,与村委换届同步进行,可连选连任。监督委员会成员要思想端正、作风正派、群众信赖、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理财能力。监督委员会成员名单、签字底稿等资料须报街道经管站备案。

2.街道经管站定期对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理财水平,监督委员会成员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坚持正义,秉公理财。

3.村两委每月定期召集监督委员会会议,由村会计负责汇报当月的财务收支情况,监督委员会成员对本月发生的一切财务收支逐项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监督委员会成员逐人在《民主评议意见书》和《收支明细表》上签字。监督委员会未通过的开支事项,不得入帐。

4.以每月15日作为全街道的村务公开日,集中公开财务和其他村务。

5.街道记帐员于每月15日前,根据当月的《财务收支明细表》和有关单据,将上月的经济收支事项抄录在公开榜上,经审核无误后,在公开榜上加盖经管站公章、记帐员章,由包村干部到村张贴,接受群众监督。

6.群众对公开内容有疑问的,由街道审计员、记帐员、村财务人员负责解释。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要在查明事实以后,将处理结果再次公开。

7.村村设置财务公开栏、意见箱。公开栏、意见箱设在醒目的位置,由经管站专人开启管理。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思考 篇12

一、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财务审批手续不规范、不齐全

按规定村级财务实行 “一支笔”限额审批制度, 限额内的开支, 由村财务负责人审批, 超过限额的须经村合作经济组织管委会集体审批;审批人本人经手的票据须指定另一名村主要领导审批;凡属支出的凭证, 必须写明用途, 并由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签字, 做到手续齐全, 票据规范。但在实际执行中, 存在不少问题。

1. 审批不够规范。

支出凭证中“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三项手续不够齐全, 大额开支不经集体研究, 干部自用自批, 自收自支现象比较严重。

2.账款结报不够及时。

部分村财会人员经常外出脱岗, 结报不够及时;有的由于村主要干部违规干预财务, 造成无法正常结账。

3.报销凭证不够齐全。

收钱不开正式收据, 收款人不签名盖章;开支没有正式发票, 多以白条入账, 出差不填差旅费报账单;基建工程无合同、无验收、无发票, 以领据代发票入账等现象极为普遍。

4.账务处理不够规范。

主要表现在:①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 有物无账, 有总账没有明细账, 总账、明细账不一致, 现金与存款不分。②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账, 甚至不记账, 未能纳入总账之中。③会计、出纳自行记账, 对账不及时, 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 出了问题互相推诿。

(二) 集体资产发包欠民主、公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村级农田水利、土地整理、交通道路等建设项目日益增多, 而山林土地、果园渔塘、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也正成为集体经济主要收入的支撑点, 但在此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

1.程序欠规范。

个别村主要干部搞暗箱操作, 不进行招标、投标;有的不开“两委会”, 少数人说了算, 即使开了会, 个别干部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

2.手续欠规范。

主要表现在:口说为凭, 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 条款不明, 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

3.付款收费欠规范。

大部分工程项目的付款以领款凭证方式入账, 农村已成为工程承包商逃税的“黑洞”;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 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收取后, 私自保管挪用, 长期不报账;有的“寅吃卯粮”, 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多, 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 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三) 非生产性开支过大, 投资活动透明度低

1.开支大手大脚, 招待借公济私。

一部分村在资金安排上没有量力而行, 有的开支无度, 挥霍浪费, 借机中饱私囊。

2.多头开户普遍存在, 公款私存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金融部门吸储不正当竞争, 以及少数村干部私心作祟, 集体存款多头开户, 甚至采用个人名义存款, 该问题尤其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现突出。

3.集体资产被个别承包者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

一些村主要干部擅自出借或自借资金, 出借手续不齐, 造成有的款项无法回收;有的村集体土地、房屋、设施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 村干部或袖手旁观或有心无力。

4.投资活动随意性较大, 法律意识淡薄。

村级投资往往缺少可行性调查研究, 有的盲目上项目, 造成严重亏损;有的被投机者利用, 有收益时被经营者瓜分, 亏损时由集体承担, 最后银行贷款往往由集体偿还。

(四) 查处力度不够, 乡镇监管乏力

1.民主理财小组活动不够健全, 有的形同虚设。

法律规定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 许多村虽然成立民主理财小组, 但由于种种原因, 民主理财小组往往形同虚设。有的怕得罪村干部, 没有正常行使职权;有的贪图小利, 办事不够公正。

2.乡镇审计队伍不强, 权威不够, 监管乏力。

根据笔者调查, 目前许多乡镇审计组织不够健全, 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平时乡镇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个别村出现问题, 常常也只是息事宁人, 审计力度不强。

3.村干部违法活动查处力度不够。

基于法律规定, 由于村级财务管理相对比较混乱, 罪与非罪界定难等因素, 检察、公安机关对农村经济犯罪领域的查处, 往往存在怕难、怕烦而不敢插手的情况, 一旦村干部在财务上出问题, 除非触犯刑律或者触犯党纪, 否则也难以具体处理。

(五) 会计队伍不稳, 财务监督缺少长效机制

1. 会计出纳队伍不稳定, 人员变更快。

由于村民委员会换届等原因, 村会计队伍变更较快, 有的离职财会人员移交手续不齐, 有的新任会计出纳无上岗证, 形同虚设。

2.会计代理记账以后, 村干部财务活动缺少有效监督。

会计代理记账以后, 会计核算工作比以前确实强化不少, 记账也相对规范, 但会计人员对村级经济活动监督力度有所放松, 村级财务管理力量也相对削弱。

3. 财务档案不齐, 集体资产管理不严。

一些村办公条件差, 实行村账代理制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 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财务人员调整以后, 移交档案不全, 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 村干部也束手无策。

(六) 财务公开欠规范

1.乡镇代理记账以后, 一个代理会计往往同时担任多个村的财务核算工作, 顾此失彼, 很少参与村干部经济活动, 会计对村级财务活动情况不清, 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

2.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 科目处理方法过于草率, 核算不够仔细, 失误较多, 容易引起群众误解。

3.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 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 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

二、农村财务管理不完善引发的后果

(一) 违法违纪增多

农民目睹身边的贪污、挪用、侵占、受贿现象, 导致党群、干群矛盾激烈, 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二) 影响社会稳定

由于财务管理混乱, 违法违纪增多, 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不断, 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三)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管理不善导致集体资产流失, 违法犯罪导致集体经济被侵蚀, 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建设, 挫伤了群众对经济建设的热情和对党与政府的感情, 增大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人为阻力。

三、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 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

多年来, 我们一直在搞普法教育, 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 在教育方法上, 存在图形式、一阵风、不注重实际效果现象。要真正使农村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还需要做长期、扎实的工作。由于部分村干部不懂得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制度, 或者即使懂一些, 也是一知半解, 自认为只要自己不贪不占, 财务管理问题无关紧要, 有的以“老大”自居, 撇开制度, 撇开监督, 我行我素, 变村民自治为村干部自治, 甚至有的为自己想方设法捞点“实惠”, 明知故犯, 故意搞乱财务, 便于混水摸鱼。

(二) 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群众民主观念淡薄

一些财会人员年龄老化, 不注重学习, 业务水平低, 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农村财会工作;有的由于怕得罪人, 或确实难以坚持原则, 于是放弃职守;而个别村的财会人员本身是新一届干部调整上来的“亲信”, 要让他坚持原则更不可能。许多村民缺乏现代民主意识, 看问题凭好恶, 往往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 对公共事务关心较少, 对村级财务问题不愿管、不想管或不敢管。

(三) 查处力度不够, 乡镇监管乏力

由于法律规定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 但是在目前普遍存在村民自治能力缺乏的情况下, 乡镇如何在依法范畴内行使好指导权, 逐步培养和规范村民自治, 确实值得深入研究。由于乡镇有限的权限, 一旦村干部在财务上出问题, 除非触犯刑律或者触犯党纪, 否则也难以具体处理。

四、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做到依法治村

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 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 防止图形式, 走过场。首先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 对村干部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财经管理及法律知识的培训, 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真正知道什么是违法, 什么是合法, 切实做到按章办事。其次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 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向群众进行讲解, 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力有哪些, 如何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 切实增强参政意识;尤其要注重对党员、财监小组成员、村民代表的教育, 切实提高监督能力, 使他们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 以堵塞财务混乱的漏洞。

(二) 坚持和完善各类财务管理制度

要规范农村财务, 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 建议应尽快建立下列制度。

1. 工程项目建设、资产承包租赁公开招投标制度。

为避免村干部暗箱操作情况的发生, 凡涉及工程项目建设, 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及出让必须经两委会讨论, 重大项目必要时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方可实施, 且均应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向村民公开, 以彻底改变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

2.规范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对于各类合同文书, 建议由农经站和司法所协助审查, 以符合法定要求。

3.取消存折户、多头开户, 实行支票户管理制度。

针对滥开存折户、公款私存导致货币资金管理失控等现象, 建议规定各村只应保留一个账号, 杜绝存折开户, 实行支票结算, 坚持账、款、支票、印鉴分开保管原则。

4.制订计划, 规范审计, 强化审计监督力度。

首先乡镇农经站应严格把关, 对现金存款进行不定期盘库, 防止挪用;发现不符要求的票据、不应开支的项目必须坚持原则, 监督执行。其次, 县农经站可对村级财务实行轮流审计, 争取村干部任期内能轮审一次, 发现问题及时协助乡镇解决。

5.实行村干部过错行为民事赔偿制度。

对于村干部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的, 要求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

(三)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 稳定财会人员队伍,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 一般不要随意变动, 以稳定财会人员队伍。这里关键是要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财会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要切实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 有必要时,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考核。

(四) 加强乡镇监管, 做到服务于民

农村财务问题之所以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某种程度上说, 关键在于乡镇的认识态度上。由于现在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做, 如果脱离村干部或者得不到村干部的支持更是寸步难行。为此, 个别乡镇对于财务混乱问题怕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而不愿抓、不敢抓, 发现问题能拖则拖, 能保则保, 结果造成干部群众是非观念颠倒, “问题”干部有恃无恐, 从而使财务问题进一步恶化。因此, 乡镇应站在大局角度重视抓好农经员队伍建设, 应强化对农经员队伍教育培训, 强化检查考核, 以提高业务素质, 切实履行起审监职责。

(五) 加大惩治力度, 做到取信于民

在打击农村干部经济犯罪问题上, 也应当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一手抓预防, 一手抓打击。前面提到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只是其中一手。司法实践证明,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 不能指望所有的干部都能严格自律, 总会有一些干部经不住诱惑,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些人, 绝不能手软。一方面要提高认识, 要以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 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信念, 切实解决查处农村经济问题怕难、怕烦等错误认识;此类案件查结后, 还应重视查漏补缺工作, 针对引发犯罪的财务管理突出问题, 提出有关建议, 由乡镇村落实整改。另一方面纪检、检察、公安要加强协作, 充分发挥各自职能, 形成合力, 管辖权限内的案件不互相推诿, 以避免打击不力现象, 从而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华主编.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2].蒋成忠, 杨思贤等主编.农村出纳实务[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滨水生态公园下一篇:虾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