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风险论文

2024-09-06

机遇与风险论文(精选12篇)

机遇与风险论文 篇1

如果在若干年前,谁也不会想到分别在手机终端与软件领域叱诧风云多年的诺基亚与微软会走到一起进行合作,然而今天这事发生了。

虽然说“存在即是合理”,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对诺基亚与微软的合作表示了不解与质疑。然而,世界科技正发生着的巨变,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让所有的相关企业都感觉到一个真理:不进则退。合理的解释基本就是:虽然合作有风险,但不合作肯定没机遇。

算不算艰难选择?

一个人或企业在进行重大选择时,内心总是纠结的,过程也总是艰难的。然而,相比腾讯当时为“对付”360做出选择时的艰难程度,诺基亚与微软做出合作选择时的艰难程度绝不亚于腾讯。

也许诺基亚会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呑万里如虎”,也许有人会评价微软“遥想微软当年,Windows风靡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市场格局风云突变,也许诺基亚与微软两位“老英雄”尚未回过神来,就不得不感觉貌似“迟暮”。

通常,我们都希望“英雄不提当年勇”,但我们又相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实,不论是“英雄”还是“骆驼”,关键是在还未倒下之时如何赶紧站稳脚跟,积蓄能量?如何为了下次出拳而先将拳头收回来握得更紧?

一人能量势单力薄,那么就双剑合一。北京时间2月11日下午,诺基亚宣布与微软达成广泛战略合作关系,并将Windows Phone作为其主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对于诺基亚与微软而言,这的确是艰难的选择。虽然诺基亚在全球所有手机市场里仍然保持着第一的份额,然而它在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智能手机领域其份额却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虽然微软在PC机操作系统领域里仍然保持着相当的份额,然而它在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领域也被抛在后面。

其实,在智能手机终端领域将诺基亚抛在后面的与在移动终端领域将微软抛在后面的是同样两个强大对手:苹果及谷歌。

苹果在陆续推出iPod、iPhone及iPad等等产品的同时,率先开创了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商店的模式,这两个一硬一软杀手锏让竞争对手门几乎乱了手脚,几乎来不及反应,甚至最初许多传统大企业根本没把苹果当回事。

谷歌则借助其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大打开放操作系统的优势牌,与许多移动终端制造商进行了合作,从而让世面上出现了大量安装着安卓操作系统的设备。同时,它在应用程序商店方面也奋勇直追,从而与被苹果的应用程序商店保持着较近的距离。

然而,在苹果广受青睐、谷歌安卓全面开花的同时,诺基亚与微软却被挤到了尴尬的位置。诺基亚与微软同样的尴尬是:自己节节败退,但又很不甘心。在他们原来心理优越与傲慢还没有完全退去的同时,势头正猛的苹果与谷歌已经搅得天翻地覆。

所以,诺基亚与微软这对有点“难兄难弟”色彩的企业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合作,力图借助合力对抗苹果与谷歌。

是不是巨大机遇?

不可否认,无论是诺基亚还是微软,肯定是看到了双方合作存在的不小机遇才选择了合作。只是,不确定的是,这种机遇到底有多大?

为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看看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

从诺基亚方面,它将把W i n d o w s Phone作为智能手机的主要操作系统,并在该平台上对诺基亚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领域进行创新,如拍照等;但诺基亚仍不打算立即放弃塞班系统,在已经售出2亿台塞班系统手机的基础上,仍计划未来再销售1.5亿台塞班系统手机。诺基亚将协助推动和定义Windows Phone的未来。诺基亚将向微软提供硬件设计和语言支持方面的专业技术,并协助Windows Phone手机丰富价格定位,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并进军更多地区市场。诺基亚将在手机产品的未来发展上相互配合,在研发和营销上紧密合作,并共同制定产品开发路线图。

从微软方面,其搜索引擎必应(Bing)将为诺基亚各种设备和服务提供搜索服务,使用户可以享受下一代搜索技术。微软广告平台adCenter将在诺基亚各种设备和服务上提供搜索广告服务。诺基亚地图(Nokia Maps)将成为微软地图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例如,Maps将与必应、adCenter整合,以提供独特的本地搜索和广告体验。

另外,诺基亚与运营商拥有广泛的计费合作,这有助于消费者更为便捷地在信用卡使用率较低的国家购买诺基亚的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

基于双方的合作,微软的开发工具将被用于开发诺基亚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使得开发者能够方便借助这一生态系统的全球规模性。诺基亚的内容和应用商店将与微软的Microsoft Marketplace整合,提供更为完善的消费者体验。

双方合作的机遇就在于硬件终端与手机操作系统的互补。

虽然不能说诺基亚会因为与微软的合作就一定在抢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上立竿见影,然而我们仍然要看到诺基亚品牌的市场号召力,特别是在中低端市场,诺基亚在多数人脑海还是印象深刻的。更何况,诺基亚的支付与销售渠道优势是其与微软合作的坚实基础。

虽然不能说微软会因为与诺基亚的合作就一定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市场突飞猛进,然而我们仍然要看到微软的实力。即使其操作系统WP7目前的地位与其世界最大软件厂商的名号极不相称,但与诺基亚的合作必然会较大程度地扩大其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更何况它还在与其他许多厂商同步合作。

相对而言,微软占的便宜要比诺基亚要大。毕竟,诺基亚要放弃许多过去为塞班(Symbian)及Meego所投入的资源与人力,而微软则几乎在没有任何损失的前提下增加其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当然,诺基亚董事长也曾经放话:微软不是唯一选择还有其它合作伙伴。这难道意味着诺基亚与微软在合作方面都有点儿三心二意?

会不会暗藏风险?

对于诺基亚与微软合作的风险,谷歌副总裁维克·冈朵特拉曾直言:“两只火鸡变不成雄鹰”。虽然竞争对手有夸大其辞的味道,但的确诺基亚与微软对双方的合作远谈不上稳操胜券,反而可能有许多暗礁。

诺基亚自己的团队已出现了一些波动。MeeGo手机操作系统负责人阿尔伯托·托雷斯 (Alberto Torres) 已经于2月10日离职。部分股东与员工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抗议,毕竟,放弃原来的大块业务意味着不少人员将面临辞退。

诺基亚与微软双方合作暗藏的风险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双方能否在较短时间内顺利磨合?即使我们抛开双方企业文化上的冲突,我们也要关注双方企业技术上的磨合问题。诺基亚在近期提交的文件中表示,公司转移到Windows Phone平台需要大约2年的时间,诺基亚将2011年到2012年期间称为过渡期。问题是,两年时间是否太长?要知道苹果、谷歌等对手在两年内肯定不会闲着,之前苹果与谷歌在移动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其实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那么在今后两年诺基亚及微软与对手的差距将会缩小还是扩大?

第二,诺基亚原有的客户是否愿意过渡到WP7平台?相关报道称,诺基亚的最终目标是保留塞班平台的2亿用户并将他们全部转移到诺基亚的WP7智能手机上去。然而,WP7是一个全新的手机操作系统,原来习惯了诺基亚相应风格的用户是否愿意改弦易辙?况且,苹果及谷歌等对手正在产品设计及用户体验方面有将其他对手越拉越远的趋势。很可能的情况是,不少用户对诺基亚及微软都不感兴趣,转而投向苹果与谷歌安卓手机的怀抱。

第三,诺基亚面临着微软WP7成熟度不高的考验。诺基亚公司在当地时间3月11日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一份风险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了诺基亚与微软公司的合作中所要面临的潜在风险:WP7的成熟性。虽然将风险公布于众是业界中的惯例,或许还有为将来面对股东时可有所交待或推卸责任,或许目前有人称微软WP7与苹果iOS、谷歌安卓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要承认微软暂时还是与苹果及谷歌有相当的差距,其成熟度面临着不小的考验。

此外,虽然目前诺基亚品牌在中国等市场的认可度相当高,而在美国市场则始终无法融入主流。还有,诺基亚在与微软合作转向WP7的同时,还要照顾并继续销售其塞班系统的手机,双线作战必然要消耗其更多的精力。

鉴于以上各种原因,有人也提出诺基亚与微软合作是一种类似赌博的“押宝”行为,但也许正像有的人指出的那样,他们也是迫不得已。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双方合作失败了会怎样?笔者预计,如果合作失败,短期内更受伤的可能是诺基亚,毕竟微软还有更厚实的家底。

虽然可能有人会说:诺基亚与微软的合作是“找死”,但是立即会有人想到:难道让诺基亚与微软在苹果、谷歌的冲击下“等死”?为了抓住机遇,他们不得不去冒风险。也许诺基亚与微软合作可以算是铤而走险,但也许只有这种合作才能让诺基亚与微软在苹果与谷歌的夹击下杀出一条血路。

机遇与风险论文 篇2

——供给侧改革专题研究

来源:国泰君安 作者:任泽平张庆昌

导读:去产能被列为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我国传统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去产能面临就业、金融不良等风险挑战,同时将会带来并购、行业集中度提升等投资机会。

摘要:产能过剩行业的“散小乱弱”:行业集中度低、产能利用率低、亏损面广。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存在“散小乱弱”问题,产业集中度较低。煤炭行业,前3位的企业市场份额为21.3%,前10位的市场份额为41%;钢铁,前10大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份额约为36.59%;水泥,前10大企业熟料产能仅占全国52%。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6.99%,过剩产能约为4亿吨;煤炭行业:产能利用率68%,过剩煤炭4.2亿吨;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68%;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67%;化工行业,钛白粉产能利用率75%。煤炭行业,行业亏损面为95%;钢铁行业,全行业亏损面达到50.5%;水泥行业,行业亏损面达到33%;平板玻璃,行业亏损面近半数;有色金属:行业亏损面达到23%。

去产能的挑战:产权改革是核心,价格信号是关键。在产能过剩行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国企和央企,存在出清障碍。中央和地方责权不清容易导致做大是地方政府最优的策略。化工、水泥等行业存在结构性过剩,需要通过价格信号进行调整。产能过剩行业牵涉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就业及社会稳定等问题,容易导致地方护。边际成本低,沉没成本高,前期留存利润仍可坚持,容易陷入囚徒困境。

去产能的路径:行政命令+兼并重组+市场淘汰+严控金融风险。行政原则,控增量、去存量;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提高行业集中度;严控金融风险,积极处置企业债权债务。

去产能的机遇:并购机会增加,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利润提升。钢铁,《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重点推进产钢大声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退出部分过剩产能;煤炭,发改委提出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型企业,利用3年时间,力争单一煤炭企业生产规模全部达到300万吨/年以上;水泥,2016政策推动大企业“大整合”,约占行业40%的产能。

去产能的风险:失业、通缩、不良。需就业人员安置约300万人;拉低GDP0.4个百分点;PPI通缩缓解;隐性不良显性化,但系统性风险较低,局部风险可化解。中国经济的出路在于供给侧改革。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以供给侧改革为主,提出五大任务: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其中,去产能位列首要任务。

1.去产能的紧迫感

1.1.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

产能过剩就是总供给不正常的超过总需求,这样会造成资源浪费,使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小调压力,所以要淘汰僵尸企业,加大产业重组。

1.2.结构性减速期,产能过剩暴露,需求刺激失效

过去30多年,凭借人口红利和两次改革,中国经济获得高速增长。2012年以来,人口红利消失,投资需求下滑,叠加全球贸易萎缩,造成大量过剩产能,形成无效供给。同时,13.7亿的人口并不缺需求,而是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双十一,去日本买马桶盖、去韩国买彩妆、去澳大利亚买奶粉。

图1 增速换挡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产能过剩状况:行业集中度低、产能利用率低、亏损面广 2.1.行业集中度低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多集中于基础工业,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煤炭等。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下达2015年重点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及附加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2015年工信部公布的产能过剩行业有炼钢、炼铁、焦炭、水泥、平板玻璃、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造纸、制革、印染、铅蓄电池(极板及组装)。在工信部公布的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中,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一直被提及。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治理也是刻不容缓。

我国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存在“散小乱弱”等问题,产业集中度较低。2014年,我国煤炭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市场份额为21.3%,前十位的市场份额为41%;而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IEA)资料显示,2014年美国四大煤企供给量占全行业50%以上。2014年,我国10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总量份额约为36.59%。2015年,我国10大水泥企业熟料产能仅占全国52%。

2.2.产能利用率低

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6.99%,过剩产能约为4亿吨。2015年粗钢产能利用率为66.99%,依然存在下滑趋势。产能继续增长,在15年底达到12亿吨,同比增长3.4%,其中过剩产能约为4亿吨。粗钢产量为8.06亿吨,严重过剩。

煤炭行业,产能利用率68%,过剩煤炭4.2亿吨。2015年煤炭行业中的焦炭估计总产能为6.6亿吨,总产能有所上升,过剩产能2.1亿吨,产能利用率为68%,继续下滑。供需失衡不断加剧,预计2015年国内煤炭供应量超过需求量4.2亿吨。2014年全球煤炭产量大约82亿吨,需求量为75亿吨,其中,中国煤炭消费量全球份额达到51%,产量达47%。

电解铝行业,产能利用率78%,过剩产能约865万吨。电解铝行业2015年总产能估计为3893万吨,仍有上升趋势,过剩产能达到约865万吨。用开工率估计产能利用率,2015年底的产能利用率为78%,好于钢铁和煤炭业。2015年,全球电解铝产量5789万吨,中国产量为3141万吨,占全球产量54.26%,同比增长8.4%。

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68%。2015年平板玻璃产能为10.87亿重量箱,相较上一年有所回落,产量也下降至7.39亿重量箱。由于产量下降速度快于产能下降速度,2015年产能利用率仅为68%。

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67%。根据水泥行业协会,2015年全国熟料产能利用率仅约为67%,同比2014年下降5%,熟料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更加恶化。2015年水泥产量23.48亿吨,较2014年产量同比降幅达5.7%,2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5年水泥熟料产能约为18.1亿吨,同比2014年增加2.2%。

化工行业,钛白粉产能利用率75%。钛白粉行业名义产能利用率75%,实际有效产能利用率79%,前六大企业开工率高达90%,但中小企业开工率却在60%以下。

表1 中央及部委出台的相关政策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2.3.亏损面广 钢铁、有色金属、煤炭三大重要工业行业毛利率均呈下降趋势。钢铁行业毛利率最低,2015年9月钢铁行业毛利率为3.61,同比2014年同期54.67%,降幅明显;有色金属行业,15年12月毛利率为6.18%,相比2014年同期下降11.8%。煤炭行业利率也呈下降态势,毛利率绝对值远高于钢铁与有色金属,2015年12月毛利率为22.91%,相比2014年同期下降22.06%。

煤炭行业:行业亏损面为95%。截至2015年11月,全国90家大型煤企的利润减少了500亿元,同比下降91%,整体行业的亏损面已经达到了95%。根据已披露的28家业绩报告,28家公司中14家实现盈利,其中3家预增,11家预减,多数公司业绩同比降幅在60%-80%之间。

图2 钢铁行业亏损严重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3 煤炭行业亏损严重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钢铁行业:全行业亏损面达到50.5%,利润总额亏损645.34亿元。根据已发布的29家2015年钢铁企业业绩,其中仅有7家存在盈利,其余22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而2014年亏损面仅为17.24%。

水泥行业:行业亏损面达到33%。根据已发布的18家2015年企业业绩,6家出现亏损,部分企业为首亏,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14年18家公司中仅有2家出现亏损,亏损面仅为11%。截至15年11月,水泥行业实现收入8080亿元,同比下降9.6%。

平板玻璃:行业亏损面近半数。2015年前三季度,平板玻璃企业近半数亏损,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30亿元。2015年全年规模以上平板玻璃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96亿元,同比降低14.3%,实现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12.4%。

有色金属:行业亏损面达到23%。截至2015年10月,8651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965家,亏损面为23%,比2014年增长5.5%。企业亏损额为413亿元,比2014年增长27.7%。行业利润有九成来自民营企业,国企亏损15亿元。

3.去产能的挑战:产权改革是核心,价格信号是关键 3.1.国企机制存在出清障碍

民企出清快于国企。加入WTO之后,非但没有出现像市场预期的冲击,反而制造业得到快速成长,出口大增。在2014年之后,受国内国际因素影响,出口大幅下滑,相关的出口部门基本出清。国企涉及就业、政绩等利益方较多,较难出清。在产能过剩行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国企和央企。在煤炭企业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的市值占整个煤炭上市企业市值的90%以上。钢铁行业,国企产量约为45%。

图4 不良贷款双升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中央和地方责权不清导致做大是地方政府最优的策略。中央与地方责权不清易引发道德风险。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甚至会出现鼓励扩张的行为。因为,历次去产能的过程,中央一般遵循“淘汰落后产能”、“上大压小”的原则,地方则以“做大”、“做强”、“做优”的策略相应对,“大而不倒”的倾向较为严重。地方一旦把企业规模做大,由此可能产生的地方债务等风险,也可以不同程度的转嫁给中央。

3.2.部分行业价格扭曲

结构改革也是价格改革和价格调整。某些产能过剩行业为结构性过剩,需要通过价格信号进行调整。小川行长在50人论坛上提到,从结构性问题来讲,在产品市场,应该说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市场是有效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变动也决定供求关系。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价格信号提供激励,没有激励的结构调整也是很困难的。例如,化工行业,越是上游价格越是垄断。

3.3.地方政府保护

产能过剩行业牵涉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就业及社会稳定等利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内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竞争决定生死存亡。但是由于产能过剩行业对地方的财政收入、就业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地方政府为保证就业、税收等,并无动力推动去产能。有些政府采用各种措施阻碍市场化的竞争淘汰,强制落后企业或僵尸企业继续运行,恶化了行业竞争环境,加剧了产能过剩问题。例如,2010年,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要求推动水泥、稀土等行业内企业的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等。但是兼并重组步伐可能缓慢。一些地方政府不乐于将本地区企业兼并到其他地区,利益错综复杂阻碍了兼并重组的进程。

3.4.企业面临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迫使企业扩大产量。在钢铁、煤炭等典型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面临囚徒困境,都希望其他企业和地区去产能而保全自己,但结局是大家都进行继续生产抢占份额。

边际成本低,沉没成本高,前期留有的利润仍可以坚持。近些年在钢铁行业,还出现了越调控越过剩,越过剩越生产,越生产越亏损的困境。在钢铁行业中,钢材价格虽然低廉但是未跌破生产边际成本。但若停产,投资均变为沉没成本,损失更大。因此继续生产比停产的损失更小。同时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将会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一些企业为了摊薄单位产品成本,甚至继续扩大生产,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局面。而水泥行业,属于“一开张吃三年”的行业,2014年之前水泥行业有较高的利润,可以再坚持几年。

3.5.去产能可能引起金融、就业和社会稳定风险

去产能会引起银行不良上升。在产能过剩行业中,低效、高负债的企业占用了大量的信贷资源,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形成银行不良资产,挤占银行的盈利空间,减少放贷量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

多数产能过剩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众多。若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僵尸企业,将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社会将面临大量职工转岗和安置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361.2万人。若去产能比例与失业人员比例为1:1,去产能8%则会引起钢铁产业28.9-43.3万人失业。处置不当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和社会不稳定。

4.去产能的政策措施:行政命令+兼并重组+市场淘汰+严控金融风险 4.1.美国经验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的钢铁业同样经历过去产能的过程。为了应对钢铁业产能过剩,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政府引导加速折旧和引入竞争。美国先后实行了“汽车自愿限额协议”和“钢材自愿限额协议”,并为钢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如80年代美国政府提供的补贴超过300亿美元,钢铁企业的折旧年限从12年缩短为5年等,但仍无法减轻钢铁工业的经营压力。美国甚至开始鼓励外国公司在钢铁领域从事经营活动,这对美国钢铁工业的更新改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量兼并重组。美国政府对美国钢铁企业具体的结构重组并不介入,而是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由企业和投资者按照市场的原则进行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一方面,在市场压力下,那些亏损的企业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或关闭,从而减少钢产量,缓解市场供给压力;另一方面,那些幸存的企业积极通过联合和并购实施低成本的扩张。最终,实现了产业振兴,不仅使产业的产能利用率显著回升,同时也使钢铁企业重新盈利。

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以美国纽柯钢铁公司为例,它拥有十分精简的管理机构。1993年,纽柯产钢600万吨,员工5000人,总部人数仅有21人;2004年,产钢超过1900万吨,总部人数约有50人,管理人员与员工比例约在1:300。扁平化的管理层级和精干的管理队伍提高了决策速度,也为周期下行时成本费用的控制创造了条件。

环保倒逼。通过环保倒逼,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生产成本过高、市场竞争力弱的企业。

4.2.政策:控增量、去存量

从源头上严控新的产能上马。对于新建煤炭项目,政府的规定是,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对于钢铁业的要求更为严苛,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的钢铁项目,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办理土地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对违法违规建设的,要严肃问责。

积极化解产能。第一,依法依规退出。要求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可见,这一部分淘汰的是环保不达标,能耗较高,技术落后的产能,淘汰这一部分产能有助于资源优化利用与产业升级。第二,引导主动退出。鼓励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国际产能合作等途径,退出部分钢铁产能。这一做法有助于缓解供给严重过剩的格局,提升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改善企业的经营效应。多种方法并举。既有鼓励兼并重组,支持银行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打包转让不良资产等老招,也有盘活土地资源,地方政府在收回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后的土地出让收入可用作企业职工安置费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输出产能的新招。

4.3.以兼并重组为主,提高行业集中度

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实施兼并重组整合,可以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整合资金、技术、销售、品牌等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或互补,减少市场恶性竞争,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在去产能的同时推进了产业升级。

国际经验也告诉我们,兼并重组是一种去产能的有效方式。2001年,美国共有19家板材生产企业(7家为主要企业),其中有超过40%的企业处于破产中或处于严重的财务困境。通过一系列的兼并重组,到2008年美国板材生产企业数量减少到只有9家,其中4家为主要企业,产能减少,行业集中度大大提高,企业平均利润率也逐步提升。

4.4.严控金融风险,积极处置企业债权债务

由于银行的大量信贷基于抵押担保业务性质,主要投向的是重资产行业,因此,“过剩产能”的出清不可避免会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不良资产的上升,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为了避免金融风险的爆发,《意见》指出要加大金融支持:

一是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对化解过剩产能、实施兼并重组以及有前景、有效益的钢铁企业,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对违规新增钢铁产能的企业停止贷款。

二是运用市场化手段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落实金融机构呆账核销的财税政策,完善金融机构加大抵债资产处置力度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完善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政策,支持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度,支持银行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打包转让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三是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鼓励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创新产品和投资方式,参与企业并购重组,拓展并购资金来源。完善并购资金退出渠道,加快发展相关产权的二级交易市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严厉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依法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地方政府建立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协调机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5.去产能的机遇:并购机会增加,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利润改善 5.1.行业并购机会增加

钢铁: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意见表明,在化解过剩产能中,要引导企业主动退出。兼并重组为主动退出的方式之一,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重点推进产钢大声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退出部分过剩产能。

煤炭:针对煤炭企业主体分散,小煤矿过多、上下游融合度弱、利用度低等问题,发改委提出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型企业,利用3年时间,力争单一煤炭企业生产规模全部达到300万吨/年以上。转型方面鼓励发展煤电一体化,引导大型火电企业与煤炭企业之间参股,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等。

水泥:2016政策推动大企业“大整合”:未来围绕国企改革对央企“做大、做强、做优”的主导思想,占行业40%产能的大企业间整合或在2016年引起行业格局剧变。

有色金属:低效企业退出加速,过剩产能加速剥离。落后产能出清的同时,优质信贷资源和盈利产能有望伴随处置过程向龙头企业集,龙头企业份额提升,需求价格弹性恢复。国内电解铝产能成本差异显著。从成本角度考虑。从成本角度考虑,以自备电为主的魏桥铝业、信发集团吨电成本低于0.25元/度,吨铝现金成本约8600元/吨,显著低于中铝系0.35元/度以上的吨电成本和约11500元/吨的现金成本。伴随电解铝产能出清,优势电力资源有望向大型集团倾斜,企业成本端具备显著的边际改善。随着中小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企业退出,大型企业有望整合矿山资源提升矿石自给率

5.2.行业的业绩:集中度提高,短期阵痛,中期受益

钢铁:短期来看,预期去产能信用政策将会收紧,钢铁行业形势不会立刻回升,但从中长期来讲改革能够调整行业供需格局,提高产能利用率,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钢铁行业健康发展。产品竞争力强、区域优势明显、现金流状况好、债务负担低的大型龙头钢企或优质企业会脱颖而出。从日本经验来看,兼并重组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使重组企业获得了价格主导权,改善盈利水平。

煤炭:2016年煤炭供需两侧仍不乐观,需求侧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区间下限降至6.5%,经济增速仍面临较大下滑压力,预计2016年会迎来本轮供给侧改革阵痛期,此时旧产能在出清而新需求在孕育。水泥:政策推动大企业之间整合,将会提高产能集中度并产生规模效应。产业集中度提高后,大企业可根据需求变化情况,控制自身产能,使得市场价格保持在一定的利润区间内。需求主要来自于稳定的更新维护需求,较为稳定。集中度提升也会对优化产能结构起到明显促进作用。规模效应将会带来更强的议价能力和能源消耗率,这更有助于成本控制。

有色金属行业:有色金属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边际变化在于1)供给侧改革淘汰低效企业改善资源配置;2)加速产能出清提升定价能力;3)配套调控措施稳定终端需求。此次改革红利的直接受益者为龙头企业。落后产能出清的同时,优质信贷资源和盈利产能有望伴随处置过程向龙头企业集,龙头企业份额提升,需求价格弹性恢复。尤其是电解铝行业,由于行业过剩产能出清迫切,整合边际效益明显,需求弹性率先恢复。

6.去产能的风险:失业、通缩、不良 6.1.失业:约300万人

未来2-3年,约有300万人失业。煤炭和钢铁是去产能和就业的大头,这两个行业总就业人员约为900万人。按照产能下降幅度等于就业人数下降幅度计算,目前中央出台的文件要求是去产能的比例为10%,那么需要解决的就业人员为90万。如果钢铁、煤炭开采、水泥、造船业、炼铝和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降低30%,将会造成300万人失业。

第三产业吸纳人员能力上升,总体就业压力小于1998年。1998年下岗职工人数高达2100万,其中1300万人实现再就业,100万人得到内部安置。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加人数为1728万人,有可能吸纳产能过剩行业下岗人员。

6.2.拉低2016年GDP:0.4%

去产能10%导致GDP下调约0.4%。根据2015年工业占GDP的比重为0.34及使用线性回归方法估计,如果2016年中国去产能10%,将拉低GDP约0.4个百分点。

6.3.PPI通缩缓解

随着去产能的实施,落后产能供给减少,稳增长措施加大,物价降幅可能会逐步收窄。6.4.隐性不良显性化,但系统性风险较低,局部风险可化解

不良贷款率上升1.1%。煤炭、钢铁、有色和水泥四大产能过剩的行业债务总量约5.4万亿,其中银行贷款2.8万亿,债券1.6万亿,信托等非标约1万亿。2015年四季度商业银行贷款总规模76.14万亿。假定过剩产能企业银行贷款中有30%发生违约,不良贷款率会上升1.1%,到2.77%。而15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仅1.59万亿元。

2013春拍 机遇与风险并行 篇3

2013年春拍已相继落下帷幕。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华辰、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等拍卖行纷纷落槌,从今年的整个拍卖市场形势来看,中低档价位精品备受追捧,亿元拍品难入拍场,艺术品拍卖呈谨慎状态。虽然艺术品交易市场在时间上跨过了2012年的市场调整大坎,但不管是从前期的拍品征集还是最终的成交总额抑或是市场的购买信心而言,“市场调整后遗症”依旧是困扰2013年拍卖市场的最大生存难题。

市场稀缺

顶级拍品征集困难

早在年初,各大拍卖公司就在为春拍筹集拍品,但顶级拍品的收效显然不如往年。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就曾多次提及春拍征集难的问题,“今年的拍卖征集比起往年肯定是要困难很多,近现代水墨还好点,古代书画的难度很大。这种藏品是稀缺资源,再难重返市场流通。”

虽然董国强屡次在公共平台表示了对于春拍征集的不满意,但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匡时的成绩斐然。2013年6月4日,北京匡时2013年春拍正式举槌开拍,首日拍卖的6个专场569件拍品成交额近4亿元。其中古代书法专场总成交额取得了1.55亿元的骄人业绩,并有熊廷弼行书《七恸歌》以1840万元成为匡时春拍首日的冠军拍品;古代绘画专场拍品总成交额达1.189亿元;“方寸乾坤”金石篆刻专场斩获3811.61万元;“在山居”文房雅玩专场也交出2242.5万元的满意答卷;“福报·万千造化”佛造像专场成交率百分之百,成交额2524.8万元。

截止6月5日晚,匡时的成交额已经达到11.04亿元。最终,匡时以14.12亿元圆满收槌,其中过千万元的拍品有18件,过五百万的拍品有50件。不仅如此,北京匡时在此次春拍中首次推出的“澄道——中国书画夜场”不负众望地以4.1亿元的成交额成为本次春拍的一大亮点,其中傅抱石《后赤壁图》以3795万元高价拔得本次春拍头筹。当然,今年北京匡时的成功也与并购上海恒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单以上海恒利强项的近现代书画部分也让原本挣扎于“下滑”与“回暖”之间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变得平稳了许多。

经历去年拍场成交量大幅下降,加之艺术品市场的调整,多家拍卖行在拍品征集中都遇到了征集难的问题。而北京保利在8周年之际,推出“回归文人情怀”主题,以古典艺术为主,挖掘我国传承以来的正统文化精髓。苏富比在各板块的征集均以“贵精不贵多”为原则,以质量取胜,加上国际团队的配合,征集回来的拍品在各方面也实力平均。

随着各大拍卖行春拍工作的有序进行,市场显示理性回暖迹象,却也难见往年盛况。中国嘉德2013年春拍以总成交额25.71亿元落槌,亿元拍品难觅踪影,仅3件拍品以超过5000万元的价位成交。华辰历时8年培育的影像专场总成交额取得过千万元的成绩。北京保利8周年春季拍卖总成交额为28.3亿元。其中,由顾景舟制的“寒汀石瓢壶”以1495万元成交,创顾景舟单把紫砂壶的世界纪录;一件“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龙西番莲纹顶箱式大四件柜”以9315万元成交,刷新中国古董家具的世界纪录。而由于没有藏家愿意交付2000万元的保证金,被视为今春最贵拍品的傅抱石《云中君与大司命》未能在拍场露面。北京匡时总成交额14.12亿元,作为小众收藏的古代书法专场吸引了众多藏家的莅临,总成交额达1.55亿元;佛造像专场成交率达100%,成交额2524.8万元。而相反,北京老牌企业翰海拍卖则因拍品质量偏低在今年春拍的首场拍卖会上以46.58%的成交率创下历史新低。

名家书画主打

中低档拍品更受追捧

2013年春拍中,名家书画一如既往地发挥主场作用,而中低档的拍品更受藏家青睐而占据了相当部分的主流趋势。多家拍卖行书画专场以100﹪的成交率斩获佳绩。中国嘉德“老舍胡絜青藏画”专题、“惠风和畅——耕华堂藏百年书画集珍”专场成交率达100%。嘉德中国书画部分有18个专场,1200余件作品,总成交额达17.34亿元。其中包括以7130万元成交的张大千作品《红拂女》以及以8050万元成交、改写艺术家作品纪录的吴作人珍作《战地黄花分外香》;北京保利唐寅手卷《松崖别业图》引发场内外激烈竞逐,最终以7130万元成交,刷新唐寅作品的世界纪录;北京华辰“北启南沙——启功、沙孟海书画专场”和“古美术文献专场”成交率达100%;香港苏富比2013年春拍“中国书画”专场,呈献逾300件近现代名家杰作,总成交额超出估价2倍,共获3.6亿港元,5件拍品以破千万港元拍出。

除去高价成交的千万元拍品,在各大拍卖行所呈现的拍品中,仍以中低档价格拍品居多。在今春的拍卖市场上,很多超出估价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拍品并非“世界极品”。藏家对于拍品的谨慎态度和理性评估使得价位不高却具有收藏价值的中低档拍品广受追捧。今年时逢中国嘉德20周年,拍卖行在筹备拍品过程中采取了调整估价、加大学术的梳理、控制拍品的数量与质量、加大海外征集的力度等策略来保证拍品的质量。同时吸取去年的经验,多选择中低段价位的拍品,以保证成交率。

卖场和买家

据大部分业内人士见闻,2013年的春拍卖场气氛与去年相较显然形势大转,拍卖预展也一片热闹景象。多家拍卖行在早期征集拍品的过程中就已注意到了市场行情,作出调整,及时避免了诸多市场冷门。同时,拍品总体质量过硬也为市场回暖制造了良好的契机。适逢香港苏富比40周年和中国嘉德20周年,两个庆典拍卖也聚集了不少人气。

今春进入拍卖场中的买家里,很多都是从未见过的新面孔。北京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表示,保利在北京农展馆举办春拍预展,一开始就发现今年艺术品市场有了许多新买家:由于保利春拍所推出的50个专场覆盖了艺术品市场的各个门类,每天有上万参观人群,总的参观人数达到4万人次。统计显示,此次春拍超过40%的客户第一次进入拍场。

门类细分更趋专业

在西方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往往将最重要的精品专场放在晚上进行拍卖,颇得买家喜爱,也往往是赢得市场呼声最高的专场。这种形式被国内的拍卖行引进后,同样适用。自2011年春拍推出的“大观——中国书画夜场”赢得满场掌声。拍卖现场座无虚席,能容纳千余人的拍卖大厅被各地藏家及爱好者围得水泄不通,最终,单场成交额达6.42亿元。

除去夜场拍卖,2013年春拍在中国书画部分最大的“精细化”同时还体现在对私人收藏专场的推荐。对于买家而言,藏品流传有序,名家收藏更真实可靠。一方面,资深藏家收藏经验丰富、赝品少,免去了鉴定难的困扰;另一方面,多数藏家与艺术家交情甚笃,作品背后的友谊也给藏品另添一份可读趣味。

不过对于拍卖行而言,这不仅要靠常年和藏家良好的关系做支撑,而且还要依据自身优劣势选择私人收藏专场的门类。2013年春拍,嘉德20周年就是得到了众多老藏家的支持,才得以让嘉德更系统地推出多个私人收藏专场,这也是拍卖行多年来积累的藏家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案例。而对于北京匡时,从成立到现在也仅8年,藏家资源自然有限。不过匡时却在选择专场门类上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书法市场小众,但匡时场场拍卖必推精品书画专场,这一独有的特色也吸引了更多书法资深藏家无论是出货或者买货都愿意选择匡时。

平稳过渡期与未来展望

近几年的艺术品市场走势大有急涨猛跌之势。2008年受金融危机等各方因素影响市场疲乏。而自2009年拍出第一件内地过亿拍品《十八应真图卷》后,国内艺术品市场一路走高。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从2008年的183.37亿元涨到2010年的573亿元。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交额达2108亿元,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的30﹪,排名世界首位。而当国民正为身居国际市场前列叫好时,2012年的一股寒流让行情瞬间冷却。2012年536.9亿元的国内拍卖市场总成交额跌回2010年,相比2011年大幅回落。艺术品市场调整需要适应,宏观经济仍待回升,实体经济活跃度提升尚有空间,面对当下诸多境况有关人士表示,2013上半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恐会延续去年秋拍的市场态势,到下半年才能看到真正复苏。

旅游房地产的机遇与风险 篇4

旅游房地产发源于中世纪欧洲世袭贵族的度假城堡,70年代中期美国泡沫经济破灭后造成大量的房地产积压。为了处理积压与空置,美国从欧洲引入时权酒店这一概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77年市场上95%以上的度假物业是由其他项目改造过来的。1999年全球销售额达到6712亿美元,其中美国占全球的55%,出售的房间占全球的50.14%。540万个家庭参与了分时度假网络。

从国内发展而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旅游热和旅游房地产大量定制的情况下,分时度假开始真正受到旅游酒店经营者和房地产开发商的普遍重视。2002年4月17日,在海南三亚召开了“中国房地产分时度假联盟”成立大会,共有30家房地产企业加入。到2004年发展到七十多个城市,一百多家联盟成员。时至2007年,全国关于分时度假的投诉就有几千件,远远高于其它产品类或服务类投诉,分时度假市场美誉度极低,分时度假甚至成为了骗子的代名词,行业发展跌至谷底。但是另一类旅游房地产确发展的如火如荼,1997年兴建的大型主题公园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35万平米,总投资15亿.截止2013年,已经在上海、北京、天津、西安、成都、昆明、泰州、武汉分别开设了华侨城。2008年起,万达集团一个大投资、大手笔、大品牌的战略拉开了帷幕,近1700亿的总投资布局全国五地,电子院线、连锁娱乐、舞台演艺等强强融合,从金石滩到西双版纳,万达集团每一步都备受瞩目。

2 我国旅游房地产分类情况

(1)以提供第二居所为主要目的的景区住宅开发。(2)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度假房地产开发:(1)产权酒店;(2)时权酒店;(3)养老型酒店或公寓;(4)时值度假型酒店;(5)自营式的旅游酒店;(6)以运动为主题的度假村;(7)名俗文化度假村;(8)会议度假村;(9)旅游(休闲)培训基地;(10)温泉度假村;(11)旅游景区(点)的开发。

(3)与旅游相关的写字楼。

(4)以大盘形式出现的以旅游房地产开发为主的综合性项目。

3 旅游房地产的机遇与风险

3.1 机遇

3.1.1 旅游业发展迅猛、正在形成庞大的消费群体

世界旅游组织曾预测,中国旅游业在今后20年内将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奠定了我国在亚洲的旅游大国的地位.可见,旅游与房地产结合的相关物业发展前景广阔,以分时度假、产权酒店、休闲物业为主要形式的旅游物业,必将给旅游业房地产业带来生机与活力.

3.1.2 旅游房地产是旅游和房地产两大消费热点的叠加

众所周知,我国消费增长的四大热点是住宅、汽车、旅游、通讯,旅游房地产无疑是旅游和房地产两大热点的叠加。事实上,旅游房地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不仅仅来源于其他地产属性,旅游属性更为重要。

3.1.3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

我国1978年的城镇化率是17.92%,2011年是51.27%,预计平均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0%。城镇化的发展为旅游房地产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中国发地产行业自2001年到2010年走过了十年黄金发展期,在此期间上千亿的城市基础建设投入被称为“黄金十年”的发动机。很多人认为旅游房地产将成为房地产发展的“白金十年”的发动机。

3.1.4 旅游房地产兼顾消费和投资双重功能

旅游房地产除了适应人们休闲消费的心理需求外,更是满足了大众投资需要,真正实现了消费、投资两不误.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有投资的需求,那么产权酒店、时权酒店、时值度假型酒店、养老型酒店或公寓又兼顾了旅游和投资的需要。

3.1.5 国家政策的扶持

“十二五规划”将文化产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要求大力推动其与旅游、地产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从国家政策上,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刺激和拉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无形中为我国旅游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发展的平台,这是我国旅游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动力保证。

3.1.6 越来越便利的交通

从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发展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路网系统发展迅速;专家预言,在中国的大城市5年之内就会进入5个人一辆车的时代,对于建立在车轮上的旅游房地产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另外高铁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出行更加便利。

3.1.7 可以解决大量房地产积压的问题

房地产大量积压,可提供大量的房源.据统计部门调查,我国目前积压房率达8000多平方米,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这为改造产权、时权酒店提供了房源。

3.1.8 专家预测中国到2030年或可工作4天休3天

“在北欧一些国家,人们在一个星期里工作四天,休息三天。依据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哪怕经济增速低一点儿,如果每年能增长6%,到2030年,我国就可以实行工作四天、休息三天的制度。”

3.2 风险

3.2.1 平均居民收入还很低

我国大部分居民收入偏低,教育、医疗、住房等消费压力巨大,贫富差距巨大,很多的居民观光型的旅游对于他们来讲也是一种奢求。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具备旅游需求的居民,很多人还正处于观光型旅游阶段。很难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度假型旅游消费群体。

3.2.2 消费观念尚需改变

我国居民的传统思想和消费观念根深蒂固,而国民消费素质直接影响着消费的健康性。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黜奢崇俭”的消费观念。把“俭”视为人生三宝之一,视“节俭”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奢”则是”万恶奢为首”。绝大多数居民属典型的消费保守型。提倡多元化的消费观,根据客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需要,当“奢”即“奢”,当“俭”则“俭”,“奢”、“俭”并举,共同拉动内需。

3.2.3 盲目开发

现在中国的旅游房地产开发正出现一股热潮,越来越多的资金、项目纷纷涌入旅游房地产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大多开发商缺乏经验,对于市场的需求信息、竞争对手情况、自身投资及盈利能力、项目风险以及经营方法缺乏足够的熟悉,贸然进入,导致最终的经营不能持续。投资1,23亿元巨资,被誉为天下第一的跨汉江索道,在数百米的江面上空荡荡地回旋着,每天光临的游客不足十人;30名全国著名画家,耗尽4年心血打造的气势恢宏、堪称世界一流的三国武赤壁画馆,却难觅知音。

3.2.4 规模过于巨大

现在许多的项目动不动投资就是几百个亿,尤其以万达投资的几个项目,长白山项目200亿、西双版纳项目150亿、福建琅岐项目300亿、大连金石滩项目500亿、武汉项目500亿。如此大体量的开发,资金的回笼是重中之重,旅游房地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旅游带动地产,地产反哺旅游,形成良性的互动,那么地产项目显然是回笼资金的重要途径,然而如此巨大的地产项目最主要的客户群体还应该是以第一居所为主要购买力的客户群体,如果项目选址周边无大城市,最好要严格控制体量。。

3.2.5 借旅游房地产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

很多房地产企业假借旅游房地产的名义,大规模圈地搞房地产开发,对当地旅游毫无贡献可言,很多旅游项目要么应付了事,要么不了了之,这样的项目如果越来越多那么旅游房地产的名声将会越来越坏,十分不利于旅游房地产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3.2.6 法律制度的缺失

国家虽然大力扶持,但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滞后。现时我国产权制度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分时度假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商品住宅的销售方式只有按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和套内面积等三种方式销售并按照实际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年限确定产权,而按照时间段划分产权却是块“真空”,这成为分时度假的“硬伤”。

3.2.7 文化缺失

一些旅游房地产开发商不顾环境、条件、房地产项目贪大、求洋、缺乏个性、趋于同质化,乱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等,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粗制滥造使项目的文化品位大打折扣。没有文化或蕴涵肤浅文化的旅游房地产项目,很难在旅游业大潮中立足并站稳脚跟。

3.2.8 分时度假给行业造成的伤害

时至2007年,全国关于分时度假的投诉就有几千件,远远高于其它产品类或服务类投诉,分时度假市场美誉度极低,分时度假甚至成为了骗子的代名词。

3.2.9 行业呼唤成熟的旅游房地产品牌

按照国际国内权威机构的预侧,未来20年,中国的旅游业和房地产业都将会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相信中国旅游界和地产界的有识之士一定不会忽视这种重大的历史机遇,一定会把旅游住宅地产这个特殊的交叉型产业推向其应有的发展高度,并成功打造中国成熟的旅游房地产品牌!

4 总结

我总结旅游房地产其中有两点尤为重要:1、必须保证项目的赢利点是在旅游项目上,不能单纯依靠房地产开发作为盈利点。2、大力发展分时度假,只有分时度假发展好了,旅游房地产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我个人认为以提供第二居所的面积占总面积50%以上。就可以定义为旅游房地产。如果有真正负责任的品牌旅游房地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努力发展分时度假系统,那么旅游房地产的春天将为时不远,我们欣喜的看到万达通过收购旅行社等一系列举措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希望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胡浩,汪宇明.中国旅游目的地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2]黄秀微.旅游房地产开发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2008(02).

[3]祝晔,黄震方.旅游景区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21).

[4]石静.浅谈房地产与旅游业结合发展模式[J].经营管理者.2010(11).

[5]潘玉雷.旅游房地产:正在兴起的新型产业形态[J].浙江经济.2008(16).

[6]何冲.我国旅游房地产开发模式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6(12).

[7]张习祥,黄黔.消费观念与扩大内需[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04).

国际金融市场的机遇与风险 篇5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给全球带来了机遇。

3.1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化在网络计算机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使得全球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联系史无前例的紧密。

不断刷新的新技术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资金融通和资金划拨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根据统计所得,在20世纪的金融时代只有极少数国家真正的参与其中,并且由他们操纵着金融世界。

而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参与世界金融市场中,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资金资本能够最大化的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

同时跨国银行的发展使专属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慢慢也允许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入,实现了金融市场的新兴血液的融入。

自此,金融市场形成了涵盖各种不同性质的国家的金融市场以及各种不同结构的金融机构的一个完整的统一化局面。

3.2证券化的国际金融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回复发展,国际银行的贷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银行的信贷总额高达比例的85%,然而此时已经是信贷在国际金融中的巅峰时代,在次年信贷的同期比率成下降的趋势,在短短的其余的20世纪80年代里,国际融资的方式从银行贷款转变成了证券。

也即在这几年里,国际银行的贷款率在下降而国际证券的比率在上升。

而发展到如今,国际金融市场的证券化已经是势不可当,唯有顺从并且抓住这样变化的机遇才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3.3创新发展的趋势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唯有创新才能长久,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例外。

目前各种纷繁复杂的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并且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对其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尤其是全球性的次贷危机后世界经济虽然有一定的恢复,但是遗留许多后遗症,是的世界经济的真正恢复有了复杂的阻碍因素。

而金融创新将会是突破点,利用新兴的金融工具以及发展各种金融新兴业务,避其锋芒而行之,慢慢地缓解由于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发展疲软的尴尬。

4结论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带来各种机遇的同时也是危机四伏,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国际金融市场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敏感的环节,处于世界经济关键地位,受世界经济发展双刃剑的影响。

由于经济的发展是难以捉摸不定,而深受其影响的国际金融市场因此也难以预测。

因此在面对愈加复杂的全球经济,当我们在面对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候,应该更加谨慎地对待,以谋求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阳立高.基于R&D融资与配置优化的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刘冲.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中东欧转轨国家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3]杜晓蓉.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溢出的传染渠道检验[J].数理统计与管理,(6):1070-1079.

[4]贾凯威.新兴经济体金砖五国的汇率传递计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1):151-154.

[5]谢跃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和中国金融市场开放[J].中国市场,2014(29).

银行理财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 篇6

对整个银行理财市场来说,2015年是布满荆棘的一年。全年多达5次的“双降”迫使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几乎呈现没有反弹的单边下滑态势,从2015年年初的稳居5%以上一路下跌至年末连4%都岌岌可危的水平,跌幅之大超出市场预料。2015年上半年,A股牛气冲天,吸引各路投资者入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备受拷问。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大额存单发行、存贷比限制取消等监管政策的相继出台,“银行理财市场将被取代”“银行理财产品的存在失去意义”等言论甚嚣尘上。

然而,2015年对于银行理财市场来说也是转型腾飞的一年。虽然市场整体的收益率持续下降,但银行理财市场的存续规模却节节攀升。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5年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突破20万亿元,继续保持25%以上的增速。同时,大额存单推出、存贷比限制取消等政策也未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形成实质性影响,相反,随着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利润的收窄,理财业务极有可能将成为未来银行的利润支柱,因而受到了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视。另外,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端,产品端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展示了行业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刚性兑付难打破,产品转型力度加大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2015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通缩的风险迟迟不能消散,迫使央行采用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不断下行,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随之走低。

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富余的资金流向了股市,银行理财产品加大了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2015年上半年股市的“疯牛”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银行理财产品稳定了收益率。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银行传统的非结构性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从5.25%下滑至5.05%,仅下滑0.2个百分点,但7~12月平均收益则从4.95%下滑至4.39%,大幅下滑了0.56个百分点。2015年6月中旬,A股的暴跌导致对接A股的理财产品资金规模急速下降,大量资金外逃,市场上资金过剩的情况迅速加剧,引发了一轮资金再配置浪潮,但优质资产的数量却没有增加,而是呈现此消彼长的情况,资产端的收益下滑,倒逼资金端收益率下跌。相比其他金融机构,银行理财市场在资产的选择上对风险控制的要求更高,筛选更严格,因此优质资产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爆发了名副其实的“资产荒”。2015年11~12月,受年末效应的影响,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所稳定,甚至出现不少较高收益的产品,但年末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的上扬属于时点性的表现,进入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继续下滑的概率仍然较大。2015年年底,美联储实施加息政策之后,预计我国2016年降息的次数不会太多,但继续降准的可能性则偏大,资产荒的情况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收益率恐将继续缓步下滑。

在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过程中,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却持续上扬。在较低的收益率下,投资者有意愿配置银行理财产品的根本原因恐怕在于“刚性兑付”的潜规则仍然存在。银行理财产品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在2015年金融市场风险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成为投资者眼中实现资产绝对保值增值的重要投资品种。在利率市场化大幅推进的情况下,打破刚性兑付的美梦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都难以实现。普通投资者,尤其是缺乏经验的投资者有将银行理财市场的“刚性兑付”扩大至其他银行代销产品上的趋势。在传统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遥遥无期之时,净值型产品的发展就变得极为重要。净值型产品的“类基金”性质使得投资者能够理解其所要承受风险,将风险让渡给投资者后,收益率上限也能明显提升,增强客户黏性,有效应对资产荒带来的压力。因此,在2016年,银行可能会加大推进净值化产品或较为基础的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的转型力度。

银行资管业务备受重视

2015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基本完成,利差进一步收窄,传统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等因素,银行的黄金时代正式宣告结束,银行寻求新的盈利点的需求极为迫切。在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之后,银行理财产品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银行贡献盈利的重要业务类型。从数据上看,2015年理财收益率虽然持续下滑,但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仍然持续增长。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中,银行理财的市场规模仍保持高速增长,展现了该行业未来发展的无穷潜力。同时,2015年各类创新产品也层出不穷,将行业的活力展露无遗。

2016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各项优势将持续展现,同时,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也极大可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加强从业人员专业性及投资者教育

2015年,银行理财业务的高速发展及持续创新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和投资者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上多起投资者将代销基金等其他产品和银行理财混为一谈的事件给市场提出了警示。如今,银行理财市场不应该停留在“闷声卖产品”的阶段,如何正确引导投资者了解银行理财的基本常识,避免出现将代销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混淆的事件的再度发生显得极为重要。在2016年,银行理财市场应该配合其发展速度加大宣传力度,不仅仅是对产品本身的宣传,还有相关投资常识的普及、正确投资理念的培养。商业银行应当与各类媒体合作正确引导投资者,完善投资者教育。另外,产品创新的持续进行,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销售人员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也进一步体现,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产品结构将会越来越复杂,销售人员必须要充分的了解产品才能合理引导投资者。同时,销售人员的考核标准应该更加完善,流程执行要求需要更加严格,例如风险评定等步骤,需要更加严格且准确地完成。各商业银行应在2016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尽力避免相关风险事件的爆发。

混业时代即将到来

随着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的推进,银行理财部门对跨业经营的渴求程度剧增。但由于银行在金融行业中的特殊定位,跨业经营难以做到完全的风险隔离,这也成为阻碍银行实现跨业经营的重要原因。和信托、公募基金相比,银行理财中与《信托法》《基金法》具有同等地位的监管法律文件尚未出台,其地位仍然缺乏准确、权威的确定,存在先天的不足。这使得银行在大资管的领域的发展落后于其他金融机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完全达到风险隔离,资管部门成立独立子公司,进行法人化改革依然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考虑到2014年银监会年报中提到子公司制改革是重点之一,银监会促进资管子公司成立的可能性较大。

机遇与风险论文 篇7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与之遥相呼应的是来势凶猛, 席卷全国的民工荒。其实, “民工荒”的实质是“职业技术教育荒”, 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缺陷。近两年, “民工荒”对职业教育的负面影响已经不同程度地显现。

现各地职业学校普遍出现生源锐减、在校生流失率越来越高等现象。职业教育是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 “民工荒”的愈演愈烈与就业难并存对职教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1.1“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实质是供求错位

从表面上看, “民工荒”显现的是“用工荒”, 是劳动力市场求大于供, 它给职业教育传递了毕业生“就业无忧”的表象信息。然而, “民工荒”背后暴露的却是职教人才培养结构“底盘”过大与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升级之间的矛盾。所以, 从根本上讲, “民工荒”对职业教育的负面影响是深层次的、持久性的, “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实质是供求错位。

1.2 学生层次较低, 培养目标错位

源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巨额用工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导致很多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去从事技能要求低、劳动强度高、机械单调的流水线低层次劳动, 事实上成为与农民工抢“饭碗”的尴尬一族。而没有过硬的技能, 学生的就业层次也就无法提高, 令职业教育声誉大损、引力渐失。

1.3 培养目标错位也凸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不足

技能型、高素质岗位人才的缺乏, 也凸现了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足。而教育领域的高昂收费又制造了民工和贫困人口接受教育的高门槛, 形成民工群体的“教育荒”。大学教育高收费下出现的“教育使人返穷”的现实却让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在知识的高门槛面前望而却步。由于缺乏职业教育与培训机会, 使得许多劳动者或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 加入到劳动就业竞争的行列, 或客观上造成劳动供给有增无减, 造成就业压力不断加剧, 从而形成职教生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 给急需技术工人的企业制造了生存的危机。

2“民工荒”折射着职业教育的生机

2.1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与教育理念, 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齐头并进

传统的人才观与教育观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与阻碍作用。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技工与职业教育受歧视、受偏见的不利地位, 正确的人才观念与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树立起来。当前, 企业面临升级转型, 大批农民工和低位就业的员工迫切需要职后教育, 而80后、90后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特长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有远大的志向, 希望溶入城市生活并为城市发展添光添彩。作为职业学校理当顺势而变, 在师资、设备、课程等方面未雨绸缪, 备战企业继续教育, 抢占企业培训市场, 尽快回归职教本来属性, 在重视学历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开拓技能培训市场, 以实现双轮驱动, 协调发展。同时, 城市也要提供各种体制和制度, 提供各种服务, 让新生代农民工顺利地实现转变, 以实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说的:“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更加有尊严, 让社会更加公平, 更加和谐。”

2.2紧跟产业结构调整, 全力提升育人质量

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箭在弦上, 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结构将由以往上小下大、低技能低学历劳动力居多的“金字塔型”, 向中央大两头小, 蓝领、灰领人才需求量大增的“橄榄型”转变。企业要求职业学校将办学目标定位在“蓝领”人才的培养上, 通过加强内涵建设, 切实提高育人质量, 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 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 改变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 是解决“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这对矛盾的根本途径。

2.3 坚持优质就业, 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 促进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而言, 就是要通过资源配置机制的更新, 把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到市场需要的领域。由于仍受计划手段的影响, 职业教育与培训无法及时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资源配置, 导致供需失衡。改变传统的资源配置格局, 就必须积极引进市场机制, 培养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 赋予它们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资源配置的权利与责任。重视优质就业, 重树职教声誉乃职教发展的当务之急。以就业为导向, 以改革为动力, 不断强化政府行为, 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 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 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要求, 面向社会和岗位需求, 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突出职教办学特色。在办学模式, 课程设置, 师资力量建设, 围绕社会就业办学, 规范就业市场准入,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劳动者, 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 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框架, 乃职教发展的命脉。

2.4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打造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

2.4.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密切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的显著的特点是为社会服务更直接, 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更紧密, 培养的学生更能为社会需求而被直接接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经过自身改制及相互间的重组, 生产力布局和链接得到重新组合, 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促使企业在优化发展的过程中, 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环境, 而且也开始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化工作。在实施策略上, 长期与短期各有不同, 在短期计划内, 他们为了选择素质优秀的员工进厂, 在对一般民工、经短期专业培训民工与合格的专业职校毕业生三者之间的选择中, 往往偏向于后者, 在对后者的选择中, 既注重技能, 又更注重人的基本素质的挑选。于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为了要招收较高素质的员工逐渐走进学校;学校为了要推荐介绍自己的学生, 逐步走进工厂。学校在选择企业的过程中, 通过质量和数量上的基本保证, 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

2.4.2 以技能培养为核心,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实训技能是职业学校质量生命全部内涵的真谛。校企合作形式下的技能培养, 应该紧紧围绕企业对工人技能的要求展开。在内容上, 在“加强文化基础课、精简专业理论课、突出专业实践课”的框架下安排教学活动。对于专业理论课既注重基础性, 又注重实效性, 以“够”学、“能”学为第一考虑因素, 将过于深奥的纯理论删改, 同时增补新科学、新技术知识, 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突出专业实践课, 以实践作业模块为体系, 组织实训。学校实训还须有前瞻性, 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及时地增添先进设备, 开设相应的课程, 并进行对应的实训。同时, 推行“双证书”制度,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享受到更加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 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2.5 重视创业教育,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党的惠民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使得各地经济发展日趋火爆, 让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成为可能, 而大批返乡创业青年的成功经历就是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鲜活教材。一旦学校的创业教育跟上了, 学生学到了真本领、看到了希望, 职校的吸引力就会大增, “弃学先工”的短视之举自然会销声匿迹。

参考文献

[1]两会静距离:破局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EB/OL].中国经济网.

[2]王寿斌民工荒中国职教发展的危与机中国青年报[N].2010.4.12.

机遇与风险论文 篇8

根据RDC 27/2011法规, 有源医疗设备属于管制范围内, 必须取得INMETRO证书。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 而在递交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 (ANVISA) 评审前就必须先获得。申请INMETRO认证的流程较为简单:

首先, 产品必须持有医疗器械通用标准IEC60601-1第三版检测报告、专用标准IEC6061-2-X检测报告 (如适用) 、EMC性能IEC60601-1-2检测报告, 和平行标准IEC60601-1-X检测报告 (如适用) 。而且报告要求有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ooperation–ILAC (CNAS) 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出具, 且出具时间在两年以内。关于详细的标准清单, 请参考INMETRO发布的IN9文件指引 (2013年12月26日更新) 。

第二步, 递交申请。向OCP递交申请, 提产品相关信息:

·申请表Application Form

·产品说明书Instruction Manual

·图纸Drawings

·制造工序Manufacturing procedures

·铭牌Labeling

·安装程序Installation procedures

·测试报告Test Report

第三步, 巴西代表审查及产地工厂审查。OCP巴西会对本土的巴西代表进行审查, 以确认其经营资质。同时, 也会对生产地的工厂进行体系审查, 审查关注点如下: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详细解释

·公司组织机构图

·生产设备清单 (包括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设备生产厂商等信息)

·测试设备清单 (仪器设备台帐, 包括测试设备名称、数量、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型号、精度、测试范围、生产厂商、上次校准日期、下次校准日期等信息)

·公司质量管理手册 (提供英文版)

·厂区平面布置图, 需标识出生产设备的具体位置和实验室的位置

·公司宣传册以及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 (英文版/葡萄牙文版)

·质量计划及质量检验纪录

·测试设备校准证书及校准纪录

·文件及纪录控制程序

·产品设计和开发策划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和处理办法

·原材料及生产厂家清单

·原材料来料质检程序及原材料接收程序

·产品入库及仓库管理规范

·顾客满意度调查和售后服务

·实验室人员资质证书

·公司岗位培训纪录

·原材料采购流程

第四步, 文件审核。审核完成后出具INMETRO证书, 评审与发证约需一个月时间。

关于年度监督审核

INMETRO证书有效期为五年。有效期内, 生产商每年都必须接受OCP的监督审核, 并支付INMERTO年费。监督审核内容与初次申请审核内容相同, 如涉及技术信息变更, 则需重新审核技术文件。证书有效期到期需换证时, 测试报告也要重新提交。

关于没有BGMP验厂要求的产品, 在提交体系符合声明并获得INMERTO证书后, 方能真正开启巴西市场的大门。Intertek天祥集团在巴西市场深耕二十余年, 对巴西市场准入规则有深入理解, 能为有志于开拓巴西市场的中国企业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摘要:有源医疗设备被巴西纳入在强制认证产品范围内, 意味着该类产品都需要通过第三方机构OCP的认证, 在获得INMETRO证书后才能进入巴西市场。本文介绍了INMETRO证书申请的流程以及所需资料。

机遇与风险论文 篇9

繁荣发展民族文化, 不仅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而且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重要贡献。深入研究和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 提高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使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 也就没有生命力, 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 提升传统文化的质量, 创造性地使之转为现代型, 并使之生生不息, 世代绵延。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 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突显出其重要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文化产品的需求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 也越来越重要, 传统文化艺术品的开发是文化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奋斗和探索总结和传承下来的, 虽然存在一些形式上的适应性问题, 但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现代中国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他的精神支柱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物质文明已经相当丰富的今天, 人们更需要在精神与文化中寻得满足。于是唐装、“中国结”开始流行;古典硬木家具、艺术品热销;中式的装饰设计成为潮流……这些中国符号的大量应用, 充分说明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同时这也表明了此类传统文化制品的市场潜力巨大。

福字堂的系列产品研发计划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其总的产品定位旨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探讨现代人的精神回归, 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空间寻找长生的载体, 尝试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符号中, 选取最有文化价值的部分, 将其研发成为极具现代形式语言、材质和工艺感的雕塑与家庭装饰用品, 为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增加传统文化的气息, 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增加现代色彩。传统民间艺术品的产生和发展是在那个特定是的物质产物, 其材料、尺度及加工方式都受到时代的限制, 今天的人们虽然喜欢其纯朴的形式, 完美的加工技艺, 但是与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很难融为一体, 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如何精传统的艺术形式与今天的材料工艺融为一体, 创造出一种新古结合的艺术样式, 是福字堂系列产品开发的目标, 福字堂板雕就是用公司研发创新的特有材质与传统图案样式相结合, 由多名专家集体研究设计、专业监制, 经由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精心制作, 经过三十几道工序加工制成的装饰艺术品。福字堂板雕采用多样的质感搭配特色纹饰和色彩, 既可作为精致艺术品点缀居室空间, 又可大面积装饰于古典风格的藻井、墙壁, 是一种全新的装饰艺术形式, 其装饰效果能够与传统建筑风格的文化内涵和谐统一。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当代社会, 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新产品研发项目的实施是企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新产品研发成为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已经引起众多企业家的高度重视。在现代商业环境下, 新产品研发已经成为公司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核心内容。能否快速地、成功地开发新产品将对企业的生死存亡产生重大的影响。产品创新是企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失败者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机遇和时间, 同时面临被具有创新能力的竞争者淘汰的局面。因此, 保证新产品开发并商业化成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当今, 人们对产品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 对产品的功能、外观、质量、价格和服务要求越来越挑剔, 使产品市场寿命周期缩短, 企业那种依靠一种一成不变的产品, 可坐享一辈子的情况已成为历史。因此, 产品创新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但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如何降低风险并且成功和有效地进行新产品研发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美国经济学家韦伯斯特说过:

“新产品为工业品市场营销组织提供了新的希望, 同时也使企业面临新的困难”。

当代, 是装饰艺术品设计生产公司大有市场的时代。为了争取消费者, 公司在品牌经营策略上, 要不断有赋予品牌形象活力及创新的举动。在市场上打出新产品、新品牌或新配方等投入, 是转换不同的消费者的机会。一些研究表明, 在如此快速变化的环境中, 即使对于建设得很好的严密组织, 产品开发也会经常失败。大部分新产品失败的比率在25%。因此, 为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在装饰艺术品行业对新产品研发进行风险管理非常必要。

风险管理是一个全寿命的动态过程, 与管理的4个阶段, 即启动、规划、实施和结束阶段密切结合, 渗透在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之中。企业开发新产品失败的主要原因:

1.缺乏市场调研分析、前期开发、设计准备不足。2.新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方向和企业经营战略不一致。3.后期开发阶段能力有限。4.市场较为可观, 将有更多的品牌进入, 形成激烈的竞争。

在企业有效开展风险管理能够促进各单位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减少决策的风险性, 能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经营环境, 能够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说, 大胆创新、探索性地恰当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安全保障、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福字堂装饰艺术品的设计, 很重视寻因寻根意识, 系统地整理, 建立某一类装饰图形资料库, 实现文化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促进创作思维的活跃, 引发设计师对新内涵的思考, 促进和提升全民及全社会对传统装饰艺术的再认识。在具体设计中, 对传统艺术进行现代阐释, 赋予新的生命力。

福字堂的产品研发之初, 研发小组人员强化风险意识, 根据风险控制的理论, 首先要确定的是产品的销售目标定位, 在产品开发的每一个环节, 设定开发目标问题, 优选解决方案, 根据目标销售人群的生活环境、空间尺度确定产品的材质、尺度和艺术形式与风格, 装饰艺术品要和室内环境的完美融合, 是室内设计文化内涵的有机体现。一件雕塑, 一幅画或一个民间工艺品能表达出主人的艺术审美力和文化修养, 通过自己对空间装饰的创造和参与, 对室内的创造得到很好的满足。

这种室内文化的创造方式, 将是中国室内装饰的主流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 作为反映传统文化的装饰艺术产品进人国内外艺术市场, 作为反映传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进入国内外旅游市场, 作为室内装饰艺术品进入家居装饰市场。这样既起到了传承、发展传统艺术的作用, 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设计、创作、创新、发展, 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开展合作, 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装饰艺术时代文化产品。

设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 只要我们真正重视风险管理, 积极应对, 就能够做到把风险降低到安全水平, 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效益, 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樊丽娜.装饰艺术品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艺术百家.2008, 8 (105) :164-165

机遇与风险论文 篇10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80-2000年,我国主要处于“引进来”阶段,对外直接投资(ODI)规模较低,累计对外投资不足300亿美元;2001年至金融危机前,我国首次将“走出去”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同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走出去”进入加速期。如图1所示,200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首次超过百亿美元;2008年到现在,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海外资产估值较以往偏低,海外“抄底”机会来临,我国进入大规模海外投资阶段。其中,2008年投资规模比1980年到2005年的总和还多。截至2011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3642亿美元,涉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

资料来源:商务部统计数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CICC对外直接投资指我国国内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设立、参股、兼并境外企业,拥有该企业10%或以上的股权,并以拥有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

资料来源:商务部《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

资料来源:商务部《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

但是,与美、英、德等老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流量还是从存量来看,中国都是“走出去”的后发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最近才成规模。如图2所示,从流量看,2010年,美国海外投资3000多亿美元,德国也有1000多亿,而中国只有688亿美元。如图3所示,从存量看,截至2010年,美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存量有4万多亿美元,英国1.6万亿,德国1.4万亿,说明这些老牌的发达国家在海外投资的累计量还是比较大的。相对美国、英国、德国,到目前为止,中国现在在海外企业投资累积只有3000多亿美元,所以从存量上看我们与这些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虽然与老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是借鉴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 Dunning,1981)的理论,可以看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空间很大。如图4所示,邓宁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可分为四个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越高,ODI净额越大。当一国人均GDP达到四五千美元时,该国“走出去”的速度会加快。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发展经验来看,这一点是适用的。由图4的中国人均GDP与ODI占FDI的比重可知,我国人均GDP 5414美元,剔除通胀等因素影响,当前处于ODI大幅增加时期(邓宁理论中的第三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比较好的“走出去”的机会。一是欧美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接受并购和国际化的意愿增强。二是市场估值水平显著下降。如图5所示,当前全球发达市场股票估值水平虽然不是最低,但也算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阶段。尽管ODI不是投资到国外股市二级市场,但不管是兼并重组还是新项目ODI都是与股市估值相联系的。三是国外监管层对中国资本态度总体上是友善的。

全球化提供了“走出去”的契机,而我国经济实力的壮大为“走出去”提供必要保障。在重工业化发展使国内资源供给紧张后,“走出去”向海外寻求资源就成为了当然的战略选择。从“走出去”的构成来看,由于我国不管是能源还是铁矿石或其它金属等都比较缺乏,是资源、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国,所以对很多企业来说,“走出去”的初衷是为了获得资源。如图6所示,2000年以来,按交易目的统计,有51%的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取资源为主要目的。

随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发展,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将更加注重获取先进技术、品牌、市场和进行产业链整合等,“走出去”将由单一的资源需求,向多元化目标过渡。如图7所示,当前中国的比较优势包括相对便宜的劳动力、成熟优廉的制造能力和相对富裕的资本,这些都是企业“走出去”可以使用的要素禀赋。通过“走出去”,我们不仅可能获得一些资源、还能获得国际先进技术和市场、整合产业链、获得财务投资收益,同时分散和对冲风险。

资料来源:Cambridge Associate

资料来源:Deallogic、CICC,上述按交易金额统计分类。

也许有人会问,中国是一个在过去30年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也应该是投资回报最好的国家,完全可以投中国自己,为什么还要“走出去”?其实,我国民间和国有部门的投资大部分还是投在中国了,之所以要“走出去”是考虑到外汇储备这块金融资产要走出去,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意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而且从分散风险和对冲风险以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必要的。

以非洲为例,非洲最需要的是桥梁、隧道、铁路、高速公路、水网电网、移动通讯设备等基础设施,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比较优势,能够最有效地建设基础设施。欧美在很多年以前,也有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很多的桥梁专家、隧道专家。但是,他们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在五十年甚至更早以前进行的,当年参加建设并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已经退休,而对发达国家新一代工程师来说,由于当前没有太多大规模的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专家也就不多,他们的设计理念和经验也不一定适合非洲国家。相比之下,中国现成的桥梁专家、道路专家、电网专家很多,生产能力和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非常强,因而“走出去”的竞争力也很强,竞争优势非常明显。

资料来源:CICC;汤姆森金融

从“走出去”的区域来看,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走出去”第一步往往是香港,而亚洲(包括澳大利亚在内)是其海外收购交易金额中占比最大的区域。根据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交易金额的地理分布,亚洲地区占比为59%北美为25%,欧洲为10%,非洲及南美仅占6%(见图8)。未来中国海外收购覆盖区域会不断扩大,将逐渐向欧美等拥有先进技术、品牌和市场的区域扩张。

从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主体来分析,国有企业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力军。如图9所示,截至2010年末,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66%。在海外并购方面,1995年至2010年1.000万美元以上的中国企业对外并购案例600余个,央企占并购数量的1/3和并购金额的80%,是中国海外并购的绝对主体(见图10)。未来我国民营企业、非央企、非国企海外兼并收购增长速度也会加快,无论是在竞争力上还是在增长方面它们的表现都将更加突出。

二、国际经验与经典案例

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和德国,都是“走出去”的老牌国家,它们的经验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如图12所示,二战后至今,日本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70年代初期属于经济复苏阶段,名义GDP高速增长,平均增速约15.8%,但并没有“走出去”。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步入世界中等收入水平发达国家行列。这一阶段名义GDP平均增速为7.7%,经济增速逐步下降。由于《广场协议》后日元对美元升值,日本向全世界输出资本。从1986年到1991年,日本企业赴美大规模收购房地产等各类资产,日本的海外投资总额高达4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日本在资产泡沫破灭后,国内经济长期低迷,名义GDP平均增速约0.1%,但ODI依然强劲。

日本企业“走出去”有其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部分日本企业只得低价抛售在美资产。日本在80年代进行的15桩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中,只有4桩成功。例如,三菱集团收购洛克菲勒中心后不久,以半价卖给原主。其经验教训是,企业“走出去”对收益前景过于乐观,而对风险估计不足。此外,日本企业绝对服从观念和美国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产生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并购后整合困难。

虽然日本国内经济增长较慢,但它每年从海外能获得大量收益,也就是说日本的GDP比GNP小,GNP是很强劲的。从海外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来看,日本还是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譬如三井物产用几十年的时间整合其投资的产业链,从采矿到运输到冶炼一直到金融期货等都做得比较好,从中可见其战略研究有多么超前和多么长期。另外日本企业“走出去”时不求控股,开始往往以少数股权投资的形式进入,然后在合作方出现困难的时候逐步扩大股权。

美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全球第一,存量和流量均占据世界主导地位。同时,他们非常重视企业的发展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时不计短期利益,严格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德国的对外投资以发达国家和制造业为主要对象,多以自有资本为主,企业杠杆率比较低,投资项目控股程度高,70%以上投资为独资企业,大企业和大项目占绝对优势。在金融支持方面,美国、德国,包括日本在内,都会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国家层面的支持。

关于中国的经典案例中,相对成功的案例有联想、吉利和中联重科: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虽然盈利不是特别高,但是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平稳的;吉利收购沃尔沃,虽是刚开始,但总体来讲第一步算是走出去了;中联重科在意大利收购混凝土设备,三一重工在欧洲收购一些设备厂,应当说还是比较平稳的,有比较优势的,从财务上来看也还是不错的。教训的案例有中国平安、中铁建、上汽集团和中信泰富。中国平安收购富通银行,时机不好,正好在危机以前,损失比较大;中铁建在沙特修轻轨,由于对工程困难和成本估计不足,咬着牙修下来了,亏损40亿人民币出头;上汽集团在韩国收购双龙汽车,工会对其形成阻力;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寻找资源,由于对成本估计不足,对当地国家法律环保要求和当地老百姓可能的诉求了解不清楚,预计20亿美元,现在已经投资70亿美元出头,将来可能继续追加一些投资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企业“走出去”会面临诸多风险,包括宏观风险、政治风险、产业风险、微观风险、交易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后续风险等等。这里笔者主要想讨论一点对“走出去”拿资源的看法。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企业、公众舆论、业界及媒体都呼吁走出去获取资源,实际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可以再商榷和进一步提高。在海外投资,不管是买石油、铁矿石还是买农地种大豆等等,实际情况与我们的想象是不一样的。

资料来源:CICC;商务部《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按照工商登记类型进行分类。国有企业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资料来源:CICC:Dealogic

资料来源:WIND、CEIC、Bloomberg、白益民《三井帝国在行动》、詹姆斯麦克莱恩《日本史》,中金公司战略研究部,张宗斌《日本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教训》

以石油为例。假设在海外又发现了一个“大庆油田”,这与在国内发现几千万吨油田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海外资源的游戏规则基本上是在哪儿开采,就要在最有效的市场把开采的资源卖掉。我们可以在海外通过投资资源赚钱,可以通过投资资源形成产能后增加全世界的供给,但在海外开采的油或资源是不是要拉回中国,完全取决于市场格局。在距离远的地方,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当地市场卖掉,而不是拉回中国。所以,即便是我们在海外发现一个“大庆”,如果距离比较远的话,实际上我们还是会选择从中东往回运油,而在距离比较远的地方开采出来的油,即便是我们的份额油,还是会在当地出售,因为拉回来不合算。海外捕捞也是这样,远洋捕捞到的鱼也会在当地市场出售,不是要都运回来,因为保鲜以及运输都是有成本的,在某个半径以内可以运回来,在这个半径以外的都会在当地市场出售。

此外,不管是非洲、拉美、中亚还是我们的近邻,无论哪个国家,资源都是高度政治化、高度敏感的话题。如果大张旗鼓地说要去拿资源,那么这些国家的民众、媒体和政治家都会对这个问题高度敏感。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外国企业家在中国买了一块耕地、一块资源,中国的民众会是什么反应?所以,在涉及到与资源相关的“走出去”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另一方面应当尽量遵守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遵守当地法律,减少或避免将高度政治的话题敏感化。

三、“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对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ODI汇兑管理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取消ODI汇兑限制,实行登记管理,可兑换程度与FDI相当;国企、民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具体政策上,对于ODI事先允许前期费用先行汇出,事中则取消外汇来源审查和购付汇核准,企业只需办理外汇登记,同时允许国内企业以自有外汇资金、国内外汇贷款、人民币购汇或实物、无形资产、留存境外利润等多种方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事后加强对“走出去”的融资支持,允许境内母公司向境外企业放款,简化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等。

强制结售汇制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在许多场合不断有朋友问,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这么多了,为什么中国还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其实,中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已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强制结售汇制度通常被学界、媒体等使用,一般是指企业取得的外汇收入必须卖给国家指定的金融机构,使用时需经批准在国家指定金融机构购买的管理安排。实际上中国外汇管理官方文件和法律上从来没有用过这个字,大家都这么说也就约定俗成了。

有人说强制结售汇制度是1994年实行的,这样一说,好像之前管理还松一点。实际上,从1952年一直到改革开放,对外汇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从1978到1994年,虽然我们有了双轨制等政策,总体上外汇管制还是很严格。1994年之后,建立银行结售汇制度,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除外商投资企业外,其他企业出口收汇必须卖给银行,用汇时可以凭有效凭证到银行购汇。1996年12月1日起,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1997年1月14日,国务院修改《外汇管理条例》,明确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但仍要求企业外汇收入原则上须卖给银行。

2001年起国家逐渐放宽企业保留外汇收入限制,明确企业可以根据经营需要自行保留外汇收入,并在2007年宣布取消强制结汇要求。2008年以修订《外汇管理条例》为标志,法规层面正式确立强制结售汇制度的取消。2009年以来,笔者到外汇局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法规清理,宣布废止和失效400余份文件。过去这六七年,尤其是2005年以后,从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可以看出,实际上是企业和居民在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时候,尽量早的卖出美元,而不是强制结售汇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外汇积累这么快也可以反证这一点。当然我们服务工作还是有很多可以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在服务配合企业“走出去”时,我国还可以充分利用多边开发平台,通过多边开发机构投资可以减少和降低一些问题的敏感性。当前,我国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搭建了一些平台,主要包括举办商业研讨会,推介多边开发银行(MDB)商业机会;承办MDB各类活动,为中国和亚洲、非洲、拉美企业搭建沟通平台;利用人民银行牵头的“利用多边开发银行促进对非洲、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工作协调机制”,在部委、金融机构、企业层面进行政策协调;利用我国与MDB的双边技术合作协定,支持我国咨询企业和专家“走出去”。

四、“走出去”应遵循的原则

综合以上分析,以下提出企业“走出去”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第一,企业“走出去”应该坚持市场化原则、尊重市场规律,将本求利。很多企业说现在满世界都是黄金,别的国家情况不好,东西都很便宜。当前就是缺乏资金,有了资金就什么都可以买回来。但是在市场条件下,企业没钱就意味着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资本金不够,而资产负债率和企业资本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衡量一个企业风险和信誉最主要的指标。我们总结日本、美国、德国的经验,凡是高资产负债率高杠杆在海外收购的项目风险都比较大,因为高杠杆时企业都比较乐观,对后续危险和今后现金流能不能覆盖资金成本没有很好的认识,这才敢用很高的杠杆。一旦收购以后、“走出去”以后,发生一些没有料想的情况,高杠杆就使得风险非常大。很多企业在海外经历过的艰难阶段,往往是由于对风险估计不够,对当地工会、文化冲突估计不够,另外就是面临巨大偿债压力,现金流出现问题。此外,企业“走出去”要强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遵守游戏规则的形象,淡化政府色彩,避免外国设障、攻击,这样才能提高成功率。

第二,产权归属要清晰,责任明确,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谁决策,谁负责,谁承担风险,谁获得收益。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防范道德风险。部分国企和民企的企业家在海外投资时没有区分清楚产权主体,以给国家拿资源或者保障国家战略安全为由,要求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的支持,包括降低换汇成本等。但任何一个走出去的决策,谁决策谁负责,产权主体必须清楚,这一点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三,“走出去”项目应能承担合理融资成本,确保现金流覆盖资金成本。合理成本有利于筛选出优质项目,保证对外投资经济可持续,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有的企业认为,它们“走出去”是为国家拿资源,要求国家给予非常低的融资成本,甚至要求无成本融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融资是无成本的,那么很多人都可以做非常伟大的事情。我们企业在“走出去”时要充分考虑收益与成本的关系以及现金流如何安排的问题,以此来保证对外投资的可持续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保障流动性安全。

第四,保障资金安全与合理收益。安全第一,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

第五,要注意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企业形象、教育培训、当地员工等问题。比如,“走出去”时我们对当地雇员的培训教育没有充分准备,习惯于我的工程我自己干。虽然中国工人吃苦耐劳、具有很好的专业精神,但“走出去”时不能不考虑如何将中国工人和当地工人有效地结合起来,因为每个国家在制定外资政策的时候都会考虑外资给当地创造了多少就业。最近发生的一个案例是,一个国家的政权发生变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有很多中国工人需要撤回来。

第六,要特别注意对外投资的安全问题。审慎评估地缘政治、政变、恐怖袭击、海盗及绑架等投资风险。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正逢时机,在看到这个时机的同时也要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以平常心看待“走出去”。平常心就是不温不火,不慢不急,一个商业决策、一个稳健的经营,要把所有风险考虑到,以一个按部就班的速度,按照市场规律“走出去”。如果政策对口的话,我们会拥有一个比较长的战略机遇期,所以不能太着急,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非常稳健的以平常心看待企业“走出去”。

参考文献

[1]易纲,陈昕.中国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1984- 1993[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易纲著,译.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货币银行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易纲.中国的货币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4]易纲,张磊著,译.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国际金融[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易纲.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6]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1)

[7]易纲.我国应对QE2的最佳选择是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J].中国外汇,2011,(1)

[8]易纲.全面提升外汇监管和服务水平[J].中国金融, 2010,(5).

[9]易纲.国际金融危机三大启示[J].IT时代周刊,2011,(Z1).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机遇 篇11

互联网金融将深度改变中国的金融生态,不过,短期来看,人们有些过于乐观,但长期来看,人们又不够乐观。2013 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交易规模达6.91 万亿,完成去年全年交易量10.4 万亿的66%。而据支付行业第一阵营的汇付天下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 月,其交易规模和营业收入均已超过2012 年度全年。还有P2P 网贷,虽然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P2P 行业基数规模不大,去年可统计的P2P 平台线上业务借款余额仅为仅百亿元,但年增长速度超过300%。一切都表明,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于是,“颠覆”的另一种解读出现了:终结,互联网金融不仅是传统金融业的竞争对手,还有可能是它的终结者。但是,在采访过程中,多位从业者对此表示,这是种过度解读,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未来更多可能走向融合而非终结。对于颠覆,易宝支付CEO 唐彬有着自己的解读,在他看来,颠覆的真正核心在于打破垄断。互联网金融如此火爆,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垄断的深恶痛绝,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打破金融垄断,让金融更加民主化。“给我们三年时间,一定能打破垄断。”有何风险?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写中国的金融生态,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不但互联网本身存在诸多安全漏洞,而且大多数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业尚游离在监管之外,其中隐藏的各种风险也不容轻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30.4% 非网上支付用户是因为感觉不安全,担心被盗而放弃使用网上支付,11% 的非网上支付用户担心账户信息泄露。”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实验中心博士、BIT 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创始人谢尔曼表示,作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的一种结合,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安全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可能遭遇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有四种:信息泄露、木马病毒、账户被盗以及虚假仿冒网站。对此,谢尔曼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以金融行业审慎监管的态度来面对信息安全问题,切忌存有侥幸心理;其次,多方协同,共建安全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此外,关注用户数据安全,在易用性与安全性之间做好权衡。另外,提及互联网金融,由于目前多数业务模式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人们谈论更多的是它的政策监管风险。最典型的便是余额宝刚刚推出之际,因为未向监管部门备案,被指属于“违规”行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据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介绍,目前有四种说法,一是不需要监管;二是先发展再监管;三是创新协同监管;四是尽快立法,设立新机构,进行专门监管。而他本人也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先發展再监管。据黄震预计,一行三会未来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也是如此。黄震补充称,除了政府监管外,还可以通过企业自律、客户契约监督、行业公约、舆论监督等多维度对互联网金融实施监督。“互联网金融刚刚起步,需要大家呵护。”央行副行长刘士余8 月14 日参加中国互联网大会,公开表示,要尊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出互联网金融需要防范风险,尤其是对P2P 而言,有两个底线不能触碰、不能击穿,“一个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一个是非法集资”。刘士余的首次表态得到业界一致拥护。唐彬也是“两条底线”的拥护者,但是,唐彬坦言,与监管风险相比,其实他更担心的是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问题。虽然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但行业从业者良莠不齐,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盈利模式不够成熟,运营经验匮乏,更谈不上风控意识和能力。今年4 月,上线不足一个月的众贷网宣告破产,创办人卢儒化致投资人的一封信给业界敲响了警钟,他在信中称,“由于整个管理团队经验缺失,造成了公司运营风险的发生,在开展业务的时候没有把控好风险这一关,如今给各位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还有哪些投资机会?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产生了无限的可能,也必然存在无限的投资机会。目前,互联网金融共有6 种模式,其中,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互联网整合销售金融产品(如余额宝)等领域均已有互联网巨头进入,市场格局比较稳定,而P2P 网贷和众筹两个领域因其专业性,更适合后来的创业公司进行深耕。P2P 网络借款,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这一市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缘于个人经营贷款以及理财的巨大需求,近两年在中国迅速增长,迄今为止已有2000 多家企业,比较活跃的也有几百家。但是因为进入门槛较低,整个市场发展良莠不齐,“跑路”事件频频发生,信用评估成为发展瓶颈。网上众筹平台,即大众筹资,利用互联网传播特性,让小企业或个人对公众展示其创意,以团购+ 预购的形式,向公众募集项目资金。目前,众筹模式在国内尚处于萌芽阶段,客户群小,融资项目和金额也比较小,但业界多位从业者表示,未来三年将是中国众筹最好的发展时机。对于互联网金融,唐彬一直持有一种观点:如今,互联网金融异常火热,但是一两年之后它将走向低谷。“对于互联网金融,短期来看,人们有些过于乐观,但长期来看,人们又不够乐观。”机会在于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成功。

nlc202309011540

机遇与风险论文 篇12

巴西对主要依赖进口的部分医疗产品实行零关税, 大部分为医用耗材及敷料产品, 正好对接我国的优势产业, 巴西对进出口政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为中国制造商进入该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同时, 专家预测2016年巴西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将达80亿美元以上, 心血管疾病治疗器械, 尤其是介入和微创器械 (如各种植入性血管支架、血管内充气用气囊、心脏起搏器、心房除颤器等) , 烧伤或创伤治疗器械, 和各种家用医疗器械产品 (如电子血压计、电子血糖仪、体重磅、助听器和按摩器械等) 将是未来10年巴西医疗器械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Intertek天祥集团及Intertek巴西分公司, 作为巴西卫生部的授权OCP (Organization of Certification of Product) 认证机构, 一直致力于帮助客户快速进入巴西市场。

医疗产品进入巴西市场, 市场空间巨大, 但优质的巴西代表人必不可少。众所周知, 医疗器械产品进入欧洲和美国市场, 都需要向欧盟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提交制造商在当地的授权代表。授权代表所充当的角色, 更多是一个作为监管机构在当地的联系窗口, 无需直接参与产品注册和销售事务。在美国, 代表人甚至可以由自然人来充当, FDA有问题时能随时联系到相关人员即可。但是在巴西市场, 制造商代表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 (ANVISA) 的2006年5月31日第207号决议, 巴西的经销商不可以作为注册的申请人, 只有巴西本国制造商或巴西进口商才可以申请注册。所以, 注册活动需由制造商的驻巴西办事处或制造商的巴西代表人来完成。代表人中常见的有巴西进口商和巴西合法公司 (CNPJ) 。CNPJ的全称是Cadastro Nacional da Pessoa Juridica, 即法人国家登记号, 由巴西财政部颁发。

产品登记、注册以及上市后监管的全过程, ANVISA只面向巴西申请人一个窗口, 并不与制造商直接建立联系。所以制造商必须指定一个巴西注册持有人/巴西代表人 (Brazil Registration Holder–BRH) 作为代表, 负责与ANVISA联系沟通, 以完成登记、注册和处理后续实际销售中出现的产品质量投诉问题。制造商在选定巴西代表人后, 需与其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协议需准备中文、英文、葡萄牙文三个版本) , 协议在经过中国贸易促进会公证之后, 再送交巴西领事馆完成认证, 方为有效。当登记或者注册申请成功后, 巴西代表人就要接受ANVISA的审核, 服务的有效期与ANVISA证书同步, 在证书五年有效期内, 不可随意替换代表人。

巴西代表人主要职责:

·向ANVISA提交入口申请和技术文档;

·缴纳注册费;

·对器械产品注册过程进行跟踪和反馈。

巴西代表人必须获得由ANVISA颁发的公司运行许可证 (Company Working Allowance) , 以允许其在巴西进行产品的进口和销售活动, 但制造商却不能直接持有和使用许可证。从中可以看出ANVISA对巴西代表人的器重, 毫不为过地说, 巴西代表人不仅掌握着产品生产经营的全部信息, 更是控制了制造商在南美地区的整个销售通路。

医疗器械入口申请, 不管是进行登记或是注册, 都必须由巴西代表人进行递交。巴西代表人可分为三种:

(1) 制造商在巴西的分支机构:

制造商在巴西本土开办的分支机构, 获得由ANVISA颁发的企业经营许可证 (AFE) 和由地方工商管理组织颁发的营业执照 (LF) 后, 方可在巴西本地直接进行医疗器械产品进口、储存和销售活动。这是最有保障和有效的市场投放方法, 但是投入成本相较其他方式是最高的。

(2) 巴西进口商:

以进口商作为巴西代表人, 优点是便捷以及节省成本。但缺点也十分明显, 进口商有可能拒绝将产品转售给其他的经销商, 故销售渠道的开发主导权控制在进口商的手中, 令制造商的市场拓展受限。

(3) 授权巴西代表人:

授权一家巴西合法公司 (CNPJ) 成为制造商法定代表人, 让其承担与ANVISA联系沟通的事务, 接受ANVISA的产品监督。这个选择的优点在于授权巴西代表人不干预市场运作, 制造商可以自主发展开拓销售渠道。但每年均需花费一笔高昂的委托费。

以上三种选择均各有优劣, 制造商在选择巴西代表人前需全面综合考虑自身巴西市场发展的规划和策略。在利好的巴西市场前景面前, 风险更需仔细评估, 合作伙伴需要谨慎甄选。选择了忠诚得力的合作伙伴, 将令产品如虎添翼, 反之则如逆水行舟, 进退两难。

摘要:本文介绍了医疗器械产品在进入巴西市场时, 根据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 (ANVISA) 的要求, 所有注册活动需由制造商驻巴西分支机构或当地代表进行。产品登记或注册过程以及上市后监管, ANVISA也只与制造商的巴西分支机构或巴西代表人进行联系与沟通。故医疗器械制造商如何甄选巴西代表人, 显得尤为关键。

上一篇:EOQ经济订货批量下一篇:乡村教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