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的教法与学法(精选10篇)
识字的教法与学法 篇1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拓宽识字渠道,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关键词:识字教学,教学方法,低年级,识字方法
识字是学习的基础,是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识字过程安排得合理,字就能学得快,记得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再加上我们的学生基本都是维吾尔族学生,识字对于民族小学生来说就更难了。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必须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引导他们自主识字,大量识字。
一、在课堂识字教学中,通常采用的识字方法
(1)象形会意识字法。在教独体字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让学生看像什么。学生看懂图意后,自己试着画一画,再写出这个字,就很快发现这些字其实与图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口、日、田、月、山、网……”笔画稍多的独体字,如“鸟”,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是小鸟的眼睛。
(2)正反义词识字法。如在教“来—去”“高—矮”时,让同学做示范,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教“大—小”“前—后”“多—少”“上—下”“黑—白”“长—短”时出示图片,先让学生自己发现, 然后说出反义词,一个带一个串连记忆。
(3)猜谜语识字法。猜谜语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也能让学生长知识,开阔眼界。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双木不成林———“相”;两个王先生今天来弹琴———“琴”;王奶奶, 白奶奶坐在石头上———“碧”;花了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解”……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4)比较识字法。汉字中有不少音形相似或者相近的字,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经常弄错,为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字, 我常用比一比的识字方法加以区分。如:字形相似的字, 鸟———乌、己———已、令———今,可以对这些字进行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好记了。
(5)在识字教学中,“加一加”和“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我用得较多。如在教独体字时,“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字?我先让学生摆小棍,自己探索,结果发现并认识了“日”,给“日”字加一笔又是什么字?让学生自己发现,结果又认识了“旦”“甲”“田”“目”“由”“申”这些字。在教合体字时,有时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教学生识字。如:直+木 = 植、鸟+口 = 鸣、下+虫 = 虾, 学生很容易掌握。与此同时,老师再用减一减的方法继续加强识字,提问学生“植”去掉偏旁是什么字?让学生互相考考对方,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6)形声识字法。形声字绝大多数是左形右声,右形左声, 或上形下声的字,下形上声的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如“姑”“娘”“妈”“奶”等,左边表意,右边表音。女字旁的字和女人有关;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如“打”“抱”“拍”“抓”“摸”“拥”等; 草字头的字和草有关,如“草”“苗”“花”“荷”等。“湿”“潮”“汗”“江”“海”都是三点水的字,它们都和水有关;“口”字旁的字和口有关,如“吃”“喝”“喊”“叫”等。还有,虫字旁的字和虫子有关,木字旁的字和树木有关,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等。根据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
(7)字配“画”识字法。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给字配上“思维动画”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闪”这个字时, 可以让学生示范:一个小孩在门口闪了一下,学生既快速记住了字形,又灵活理解了字义。如:坐,可出示图片,两个人背靠背坐在地上。再如:闻,可出示图片,有个人听到门外有动静, 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
二、教给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借助拼音识记生字。汉语拼音是学习字音的工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借助拼音识字,多读,多认,反复认读,加深记忆,也可以多鼓励学生看一些带有拼音的课外书籍,以此来提高识字量。
(2)查字典识记生字。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多鼓励学生自己查字典识记生字。在学习生字时,让学生课前先查出生字,并给生字组词。这样能帮助理解文章内容,不仅加强了学生识字的自信心,还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识字
识字不能仅限于课本,学生识字要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 才能牢固记忆。平时,我让他们轮流收发作业本,逐渐来认识班上学生的名字。另外,我们校园里也有一些资源可以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校园中的告示牌,标语等都是识字的素材。
识字,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如:让孩子看电视识字,利用广告牌、商店名、食品包装袋等识字。我们的学生以少数民族居多,有的家长不太会说汉语。所以,我经常要求家长,当带着孩子去街上时,多问问孩子那上面写的是什么,以此来考察孩子的识字能力,从而让识字为生活服务。许多小学生都有爱吃零食的习惯,不妨让他们多注意,看看是不是过期了、食品的主要配料等。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不常用的字也认识了,还增强了生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好学,识字教学才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识字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举一反三,不断反思,不断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正确把握语文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篇2
一、科学的教法是高效学法的向导。
学习语文,学生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为此,语文教师必须致力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多,我针对自己善于与学生交流思想、情感的特点,常使用课堂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释疑——总结——延伸。
1.定向。教师提出或引导学生从文章体裁、考试说明等角度确定课文的学习重点。2.自学。学生根据既定的目标,参阅一定的学习资料,给课文作批注。3.讨论。学生在自学后把自己的见解或疑问在学习小组内交流。4.释疑。组长提交小组成员无力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或其他学习小组成员解答。5总结。学生自行梳理知识点,在脑中“过电影”或口头陈述,也可由教师作结。6.延伸。教师出示类文赏析题,进行迁移性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语文教师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个是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一个是具备较强的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像能力等)强,才可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个教师要使自己有一套好的教法,除了要有较强的一般能力外,还必须有较强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强,方法才能优化,成功才有保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和技巧,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二、高效的学法是科学教法的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看书写文章”,其目标就是让学生“会读会写”。所以,在处理教法与学法的关系时,必须以学法指导为重点。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一)教学生学会绘制语文知识树。
我们知道,零散的知识总是很难记准记牢,可是一旦在头脑中形成了一棵系统完整的知识树,却能老远就看清它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要求初中生按听、说、读、写四类,画出语文知识树,让他们从系统论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知道语文知识的总体结构,了解自己每天所学的知识在整个语文知识体系中所占的位置,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为适应高中生自学能力较强的特点,我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语文教材的读写训练分成以下三种二十类,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寻找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1.语基。(1)词语辨用;(2)病句辨析与修改;(3)语句的衔接;(4)句式变换与仿写;(5)语段压缩与扩展。
2.阅读。(6)诗歌的意境;(7)文言文词义推断;(8)文言虚词运用;(9)文言文信息筛选;(10)文言文句子翻译;(11)现代文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12)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13)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14)文章的艺术特色。
3.作文。(15)审题;(16)立意;(17)选材;(18)结构安排;(19)语言特色;(20)表现手法。
(二)教学生学会探求知识规律。
任何事物,只有认清了它的规律,才能掌握它。学生要独立思考,迅速地领悟某一课题,就必须掌握有关这一课题的规律性知识。例如我教学篇章结构时,就从单篇具体分析出发,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篇章加以抽象归纳,并找出组织材料的规律。
1.并列式。文章的各部分互为并列,如《金黄的大斗笠》:通过“风小雨稀”、“风大雨急”、“风雨交加”三幅风雨图的描绘,表现生活的欢乐和纯真的童心。
2.领属式。文章的内容层次间有领属关系,如《谈骨气》:先以“我们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总领全文,而后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方面加以论述。
3.串珠式。用一条红线贯穿全文始末,如《春》:以喜春、颂春之情作为行文的线索。
4.连环式。各环相套,一环连一环,如《守财奴》,围绕保住和骗取继承权展开一个连贯的情节:抢夺梳妆匣子——诱骗继承权——看守藏金室。
5.层进式。文章各部分有层层推进之意,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资本家的走狗”——“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文章结构层次的常见类型,学生就找到了打开各类文章结构层次这把锁的钥匙了。
(三)进行放开性实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半扶半放”的语文教学过于长久的话,势必影响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敢于大胆放手,多给学生提供尝试性学习的机会。我经常指导学生互改作文,按以下十个方面写出具体的评语,效果颇好。
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几个。4.有几处病句。5.标点明显错误的几处。6.中心是否鲜明、集中。7.文章的选材。(1)是否围绕中心;(2)是否有真实感;(3)是否有典型性。8.文章结构。(1)层次是否清晰;(2)过渡是否自然;(3)首尾是否有创意。9.表达方式是否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10.语言是否简洁、流畅、生动。
学法指导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加强学法的指导,决不能把学生视为做作业的机器,装知识的容器,而必须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较为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从而使语文教学逐步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第二中学)
苏教版一下《识字2》教法与体会 篇3
一、巧设课堂游戏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加上识字教学内容极为单调、枯燥,反复、一味地读写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在《识字2》教学过程中,针对词串内容都是体育运动的特点,我巧设了几个小小的课堂游戏,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识字2》中一共有三列词语,我从中选择“竞走”“射击”分别组织了课堂小游戏活动。“竞走”运动的核心是支撑腿必须伸直,不能出现两只脚同时离地的“腾空”现象。在电教视频的协助下,学生纷纷离开座位,圆形走、8字形走、直线走,多种形式的小游戏让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有效缓解了学生识字学习的单调、枯燥。
再如“射击”,我收集了几名学生课下常玩的“子弹枪”玩具,在教室前面悬挂了一个飞镖的标盘,让学生在一米开外的地方“射击”圆心。看似简单的游戏,但学生一个个几乎都不能击中圆心,这与视频中播放的奥运会精彩的射击比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少学生看起来有些气馁,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介绍了运动员平日里艰苦训练的情况,告诉他们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收获领奖台上的鲜花与掌声。学生似乎理解了老师的深意,在课堂上学习投入、专注了许多。
当然,这12个词语可以设计的课堂游戏会有很多,活动也不宜过于频繁。学习十几分钟后做一个小游戏,无论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教育他们从小热爱体育运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挖掘汉字文化
汉字以其特殊的构造方式,积淀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与资源。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要挖掘汉字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树立浓郁的文化意识。
《识字2》的内容虽以体育运动词汇为主,但还是有不少因子渗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经过深刻的思索,我认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偏旁部首。“排球”运动无论是一传、二传、防守,还是扣球,都主要以手臂动作为主,所以“排”字的偏旁是提手;“跳高”,自然主要以脚步的调整为主,所以是足字旁,这一点在“足球”中体现得更明显,就是一个“脚”的艺术。
2.多元比较。“铁饼”“铅球”都与金属有关,都是金字旁,这一点不难理解。有学生会疑惑,“标枪”也是金属的,怎么是木字旁呢?经了解,原来标枪运动起源于古时用长矛猎取野兽的活动,那时的长矛自然都是木棍削尖了头,木字旁也便不难理解了。
3. 演变历史。相比于形声字,学生对“竞”字的理解更困难一些。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竞”字的甲骨文、金文、楷体的具体的历史演变过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了“二人竞逐”的意思。尤其是金文的“竞”字,髋部摆动,就像是两个人在一起比赛“竞走”,甚是有趣。
4.积极拓展。足球是世界上最受欢迎,也最让人疯狂的体育运动,各中小学足球教育也日趋科学、完善。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介绍了足球起源于中国的体育常识,并播放了一些仿古蹴鞠的视频画面,很好地强化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识字教学中,文化渗透不能占用太多时间,但教师巧妙地穿插这些内容无疑对深化课堂效果,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三、妙用教材插图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设计了许多美丽的彩色插图,是教材内容的有效延伸与补充。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教师妙用这些教材插图,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第一个词语“篮球”时,我和学生一起认真观察、揣摩教材中的插图,比画着图中投球、防守的动作,在嘻嘻哈哈中享受着浓浓的快乐。接着,我还邀请学生两两一组,到讲台上模仿这两个动作,为整节课良好的课堂氛围、学习效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会本课10个生字,指导写好“足、走、竞、击”四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其中“击”这个独体字,笔画虽简单,结构却很不好把握,很多学生写起来总是横不平竖不直,歪歪扭扭,甚是影响字形的美观。在课文生字表的下方,有一幅气步枪的射击插图,我让学生模仿插图中的动作,强调肩、臂、手、腿之间的协调稳定性,在教室里保持姿势,坚持5分钟。一阵叫苦不迭之后,我给大家分析:中间的“一竖”好比手里的那杆枪,要托稳,坚决不能颤抖;“竖横”中的“横”就好比我们的两条腿,是整个“击”字的重心,更要稳如泰山,这样,整个字写出来才会横平竖直、沉稳大气。
这节课后,很多学生都对教材插图产生了浓郁的兴趣,更有个别学生开始将掷铅球、投标枪的动作以连续图画的方式加以阐释,这对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大有裨益。
识字的教法与学法 篇4
(编者)
在今天重修一门写作课程和30年前相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只有一本《写作基础知识》教材,写作教辅、写作教参的概念意识还没有产生呢;那个时候的写作理论、写作教学理论还停留在“8大块”(即静态地讲解文章的主题、题材、结构、语言、修改、文风等方面)的“文章学”的位置上。而在今天,就出现了云南尹相如教授主持的《基础写作》、四川马正平教授主持的《写作学》、广东杨文丰教授主持的《应用写作》等国家级精品课程;出现了广东刘海涛教授主持的《文学写作》,浙江程民教授、王正教授,山东刘敬瑞教授,黑龙江邢海珍教授主持的《写作》等省级精品课程。所谓精品课程,是要有5个“一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理论和手段、-一流的教学管理”。只要你登陆国家精品课程网,进入写作系列精品课程,你就会发现:那里面有写作名师的课堂实录,有各类写作的网络课程,有各种新鲜、有趣的写作训练系统和写作创作园地……写作个性化教学,写作的综合性特征提出了人的审美人格和语言能力的系列高要求,这不仅让你眼花缭乱,而且会让你感觉到,写作理论还是很重要的——它与人的素质培育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密切相关;写作理论还是很有趣的——这么多的第二课堂,这么多的写作实践、写作发表的机会,就好像你突然置身于一个众目睽睽的舞台,重返大学校园的你终于也盼到了一个一展身手的学习的平台和成长的平台了。
置身于高新科技时代,生活在信息海洋中的你不会像30年前的我那样——缺乏知识的信息,今天的你需要培育的是一种把各种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的一种现代新学习能力。置身于教育改革的时代,生活在各种新课程的海洋中,你也不会像30年前的我那样——缺乏新的写作理论,缺乏新的写作教材和新的写作教学手段。今天你的面前有1000种以上的写作教材可供选择,有几百种的写作教法、写作教参给你“武装”,你实际上最缺乏的是一种把写作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转化为你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写作训练和写作实践。
今天的写作课程并不难学,因为30年来创立的所有的写作学和写作教学的成果对你来说,已经够用了。你只要选定1000种教材中的某一种,真正把它的写作理论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特别是运用在自己真正动手的并拥有一定训练量的写作实践中,你就不会在写作学习的道路上半途而废,或者浅尝辄止,今天的写作课程还应该是快乐的,我很想告诉你——学写作没那么复杂,也没那么痛苦,写作也有一种玩“文字游戏”的快乐,你如果学会了用“游戏”的态度来摆弄文章和语言——在电脑时代,这种玩“文字游戏”的写作确实存在,要靠你自己去发现和体验。特别是还有一种理论——写作是一种人的审美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高级审美心智活动——你一旦在玩“文字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后的快乐和创造性喜悦,那么可以说,你写作成功,你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的那一天,真的就来临了。
你在听课(或者在阅读教材或讲义)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主讲老师的“CM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许多的写作理论的归纳总结,许多文体写作技法的抽象概述都将在案例教学中进行。通过对我们身边的有趣的写作事例的分析,会让你觉得写作学习并没有脱离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具体鉴赏某一篇文学精品,特别是通过建立这篇文学精品的文本模型来深入解剖作品的结构,使你深切地感到写作的学习是快乐的,你不仅仅学到一些写作技巧,你甚至还能从中感悟到生活的哲理。“读名篇,学写作,懂人生”是贯穿我们这门写作新课程的核心教学理念。学写作课程是快乐的,搞写作训练也是快乐的,当你的课程学习成果得到发表时,你的快乐指数就会飞扬起来。
学习写作前先要做一些准备。有教材、教参等的物质性准备,也要做一些准备吃苦、打持久战的心理、心态的精神性准备,还要做点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工具性准备。所谓写作工具性的准备,我将按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分层叙说:
如果你的家庭没有联上互联网,也没有购置台式的、或手提的电脑,那么你要准备5个以上16开大的“活页式文件夹”。文件夹分两种用途——一种用于剪贴你最喜欢的文章,一种用于把你的习作整理成你的“个人文集”。因为是活页,你选的文章;你写的文章,完全可以像摆扑克那样,按照某个专题、某个专栏来不断组合你选的文章和你写的文章。
如果你拥有电脑,但没有联通网络,那么你就要准备一个容量大一点的“U盘”。在“U盘”上你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命名若干个文件夹,将你收集到的不同类型的文章安置在你的各种文件夹中;也把你不同的写作成果装进不同的“文件包”中。当“U盘”的容量较大时,你可以装进超过100本的电子书籍,装进你的各种练笔习作和文章成果。你甚至可以用一些软件通过不断添加、修改目录来管理它们。
如果你不但有电脑,而且也联了网,那么你就可以在某个博客网站创建一个自己的博客主页,给你的博客起一个漂亮的、有诗意的、你喜欢的网名。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的特征会使你的写作博客建设就像申请一个免费邮箱一样容易。你将利用博客网站提供的模板,创建自己的个性化专栏,分门别类地安置你选的曾感动过你的文章,在第一时间里发表你写的文章成果。用博客来管理你选的文章和你写的文章,那就相当于你有了一个类似《读者》那样的“文摘性选刊”,类似在网上公开出版自己的电子版“个人文集”。
虽然“活页夹”“U盘”“博客主页”等是在不同情况下的写作准备,但实际上它们贯穿了一个这样的核心课程理念——当“活页夹”“U盘”“博客主页”的功能启动后,它们可能会让你获得一种阅读的快乐和写作的喜悦。你看着一篇篇感动了你的、并且是你最喜欢的文章依次排开,你会感觉到你的阅读和写作已开始拥有了自己亲手创建的写作资源,你看着自己的写作成果分门别类地整理成“个人文集”的模样,或在网上能即时发表,你会体验到类似农民、工人收获产品时的快乐。这种实实在在的阅读喜悦和“发表”的快乐会孕育一种学习过程中非常需要的“言语智慧的自生长机制”。
根据我30年来学习写作的经验,我个人认
为:中国的语文教育、写作教育只让较少的同学体验到了阅读的喜悦和写作的快乐,他们的“言语智慧的自生长机制”能够被培养、被激活,而相当多的同学感受到的常常是一种“语言艰辛”、一种“言不由衷、词不达意”,写作、演说不顺畅的痛苦,一种人生的学习、创作不能成功的失望。学习写作,如果是从做写作准备开始,就要树立一种过去没有的信念——从细小的写作准备工作中,你就要能看到自己一点点的进步,一个一个阅读的成果和写作的成果能够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成形和壮大。学习写作的兴趣和爱好就是在这一点点看得见的成长变化和进步中,逐步培养起那个在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言语智慧自生长机制”。一个人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言语智慧的自生长机制”,那么,他的写作兴趣和阅读积极性就会自动生成,即使没有老师,没有教材,他也会知道到哪里去寻找学习写作的资源,怎样根据写作目的,构思和修改自己的文章,逐步地走向写作的成功之路。
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探讨 篇5
一、初中数学教法的创新
科学有趣的数学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交流, 从而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数学教育, 因此, 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对此, 通过在数学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 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多媒体与课堂相结合, 实现电教教学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领域, 电子化教学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推崇。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不同,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以板书为主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 使得数学课堂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多媒体这种电子教学的应用,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新奇, 因此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直观形象的事物展现出来, 便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自然能主动学好数学课程。所以, 多媒体与数学教学课堂相结合, 实现电教教学, 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使数学与生活结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 还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 在几何知识的学习中, 对于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模型。在几何模型制造的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几何模型的印象, 有利于课上数学知识的讲解和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此外,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指出数学知识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对以后数学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
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交流与教育的基础。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注重题海战术, 关心数学知识的讲解, 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 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 学生才能将对老师的兴趣转化到课程的学习中来。教师通过沟通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树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数学学法的改革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会教”, 还要帮助学生“会学”。因此, 教师要在教法创新中对学法进行改革, 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1. 自主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比如, 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上鼓励学生上台进行知识讲解等, 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习惯, 进行自主学习。
2. 回想学习法
回想学习法就是让学生在每节课结束以后, 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 找出重点知识点, 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找到对应的题目进行解答。这种回想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印象, 增强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3. 螺旋上升学习法
所谓的螺旋上升学习法, 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循序渐进。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步到位的,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讲求由易到难, 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 初中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而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正明.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思考[J].教育界-2012.
[2].刘超.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探讨 篇6
一、初中数学教法的创新
科学有趣的数学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交流, 从而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数学教育, 因此, 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对此, 笔者通过在数学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总结, 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多媒体与课堂相结合, 实现电教教学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领域, 电子化教学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推崇。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不同,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以板书为主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 使得数学课堂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多媒体这种电子教学的应用,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新奇, 因此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直观形象的事物展现出来, 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自然能主动学好数学课程。所以, 多媒体与数学教学课堂相结合, 实现电教教学, 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数学与生活结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 还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 在几何知识的学习中, 对于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模型。在几何模型制造的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几何模型的印象,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外,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指出数学知识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继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这对以后数学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
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交流与教育的基础。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注重题海战术, 关心数学知识的讲解, 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 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 学生才能将对老师的兴趣转化到课程的学习中来。教师通过沟通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数学学法的改革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会教”, 还要帮助学生“会学”。因此, 教师要在教法创新中对学法进行改革, 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1. 自主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比如, 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上鼓励学生上台进行知识讲解等, 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习惯, 进行自主学习。
2. 回想学习法
回想学习法就是让学生在每节课结束以后, 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 找出重点知识点, 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找到对应的题目进行解答。这种回想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印象, 增强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3. 螺旋上升学习法
所谓的螺旋上升学习法, 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循序渐进。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步到位的,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讲求由易到难, 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门艺术。面对全班几十名同学, 数学教师更像一名指挥家, 掌控着全局的开篇和结尾, 所以只有我们掌握了合适的教学方式, 科学地授课, 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初中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而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正明.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思考[J].教育界, 2012.
[2].刘超.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法与学法 篇7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 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 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 用得好是好方法, 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 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 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 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 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 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 一般能力强, 才能有好的教法。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 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强, 方法才能优化, 成功才有保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技巧,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二、学生要有高效的学法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 语文课最有可能, 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是自主性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这些方法是:
1. 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 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 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古人提倡吟咏、朗诵, 目的也是在提高对语文的感受力, 通过咏、诵, 溶入情感, 感受会较深刻。语文课因其面广, 头绪多, 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汇, 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
2. 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 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
语文知识, 字、词、句, 有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 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 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 在阅读中思考, 在思考中写作, 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 句句关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 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 语文能力也会逐年提高。
3. 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 关心社会、关心世事。
有生活乃有语文, 语文是为服务生活、服务社会而存在的。离开生活、离开社会, 不能学到活的、有用的语文。
4. 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 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 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 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 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 基础打不好, 煮夹生饭, 到头来还要重煮, 还要从头学起。
三、教法和学法要有机统一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 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 学法里体现着教法, 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 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 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不可相互代替。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有机统一的, 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 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近年来, 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 学法、教法改革研究逐渐引起高度的重视。其实, 教学方法理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因此, 提出教法与学法的密切配合, 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 更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这种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 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会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 只有做到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 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 教法与学法的探究已成为教育科研的重要议题, 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被视为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是摆在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现对此谈几点浅见。
浅谈中学英语教法与学法 篇8
一、充分挖掘利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的语言材料的重要源泉之一, 我不仅利用它获取重点词汇短语与句型, 还要挖掘它。做法为:首先把它作为课前朗读材料。每节课前出声朗读五分钟, 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自选, 或者朗读课外美文, 基础差的同学建议朗读教材, 用以获得良好的语感。其次, 把教材中的材料作为话题处理。涉及某一话题时, 让学生假设写此话题的作文, 可以从中选取素材, 找可用句型和词汇。这样可以加深印象, 也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1) 英语教师本人应该加强各方面教育理论的学习, 特别是学习有关英语教与学的心理知识, 研读《中小学英语教学》等报刊, 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2) 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基础上, 英语教师应积极参加再教育学习, 接受再培训,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进行知识更新, 甚至是教育理念的更新, 不能再只是传授知识, 而更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 (3) 教师可以到校外观摩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亲身体验、灵活使用教学资源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技能。 (4) 在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多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经常进行听课、讲课、评课工作, 与同事们进行交流, 从而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三、教师进行教法研究, 更要进行学法研究
中学英语教学, 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 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达到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语言交流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英语教师不但要从听、说、读、写、译诸方面认真进行教法研究, 还应该注重五种能力并重培养过程中的学法研究。
(1) 努力创设听的语言环境。在我国, 汉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英语是一门外语, 我国没有讲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 困难重重, 障碍多多。因此, 教师就要采取措施减少障碍, 课堂上尽量少讲、不讲汉语, 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环境, 努力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课外,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每天收听英文广播, 收看英语电视教学, 坚持听录音磁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 只有定期地用英语不断地刺激学习者的听觉, 才能使学习者形成稳定的语感。
(2) 强化说的训练功能。为了使学生达到准确、规范、自如、流利的口语表达, 教师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不同心态, 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大胆开口说, 听懂是不够的, 看懂是骗人的, 只有脱口而出才是真功夫。因此,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每天坚持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和志趣相投的同学、朋友组成英语学习兴趣小组, 互相督促, 互相支持, 养成多讲多练的好习惯。
(3) 培养读的准确能力。读的准确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所掌握的词汇量和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 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 提高对词汇量和短语的辨别、识记和应用能力。同时, 给学生介绍一些英美文化知识, 从而克服、解决词汇量不足, 背景知识不明等阅读障碍。实践证明, 精读课对全方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极为重要, 每位教师和同学都要重视精读课。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每天读透一篇阅读理解, 读透就是不放过一个单词和句子;每周熟背一篇作文或完型填空;每天朗读30分钟。这是培养读的准确能力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4) 培养写作能力。写是语言的发展, 是对听、说、读的巩固和提高。写作在开始时, 往往是苦事, 不坚持就会放弃, 因而需要毅力。写作应辅以大量阅读, 写作中出现的错误, 能通过阅读自我纠正。因此, 对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法, 严格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每讲一篇文章都要对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写作技巧、文章结构等进行训练, 介绍文章开头、表述、结尾及起、承、转、合的表达方法, 增强和提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感性认识;坚持范文引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多练多写, 可以采用交笔友的方法, 努力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5) 学会译的准确无误。译是语言的再创造, 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化, 发生在听、说、读、写各环节之中。能够准确无误地译, 既是学习英语的基本要求, 也是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因此, 我们应该熟练掌握英语与汉语的使用习惯差别及变化规律, 这是做好译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四、培养学生表演技能
表演是指利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进行动作模拟、情景演绎。教师在表演过程中, 可以使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讲授课文之前, 教师应通过适当的表演让学生理解所学的语言材料。在对学生训练的过程中, 这样的表演课对学生的触动较大, 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英语演讲能力, 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五、传统做法结合自创
(1) 教师在教学中研究每单元、每课时的教学方法时, 同时要研究与之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而且必须严谨、科学、认真、细致, 然后才能展开教学。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习方法的改进, 好的学习方法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提高,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 (2) 教师的教法研究和学法研究以及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备课、上课到作业布置、测试, 都要尽量处理好教学内容, 使学生容易接受, 优化知识。 (3) 教师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 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教学水平, 更要让学生在获得学法的过程中, 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4) 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效果, 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积累经验, 促进更深入的教法研究和学法研究。
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探讨 篇9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教育方法 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方面的自然科学,虽然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初中数学无非是些方程式,只需要套套公式求个解,这些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这些问题摆在初中生面前时,对于逻辑思维尚在成型阶段、而且在家里都是小皇帝似的学生们,这些题目相对来讲还是需要耐心地培养学生们的思维和习惯。新课改后,教材上的难度降低了许多,而且也更注重在学生学习时的兴趣和开放思维的培养,但是这些教材对于以后面临中考的学生们并不足够,教师们也因为惯性思维于传统教学的重难点、多做题,觉得这些教材上的东西学生看看就足够了,课改了,心态却没有改变。下文从新课改后的现状出发,联系初中学生数学能力,从实际出发,提出我对现在初中教学教法与学法的建议。
一、课改后初中数学教育现状
当前,仍然有些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却对于新课程的标准认识不够深入,而且依旧重视对学生做题能力的训练,忽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比方说,以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式数学题为例,教师对学生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无到有解答出它的结果,但是很多教师因为缺乏耐心,以自己的思维揣测学生思维,认为这些很小的很细微的地方一看就懂,就直接把解题过程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思考,不懂的要学生自己问,可是作为初中生,他们年纪尚小,从小到大的学习早就让他们有些人产生了能不学就不学的厌学心理,这时更加考验的是教师换位思考的能力,从学生本身能力出发,参考他们的心里活动,细致的引导学生。
此外,有的学生本身对数学就没有太大兴趣,更是因为从小学开始数学基础就很差,更没有教师的帮助与鼓励,由此,升入初中,甚至产生放弃数学的念想,所以初中教育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每个教师都不应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每个学生都是需要教师去帮助去浇灌的对象,这时,教师更应该肩负起祖国园丁的任务,多多关照成绩不好的学生,下工夫下时间辅导学生学习数学。
二、对于初中数学的教育方法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初中是一个人性格和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数学学习方面应该做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理解并形成学习的过程,学生不能直视掌握几个数学公式、几套做题规律,还要学会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积极性,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巩固数学,进行自我检查、校正、评价。自然而然的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摇头背书似的醍醐灌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发挥自身智力提供并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需要
教师,不是好为人师,在我们的教师教育学生时,应该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要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为学生的智力和认识的发展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或帮助,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的习惯。
三、对于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认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尽其所能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正是因为学生作为主体的重要性和其中包含这的主动性,教师更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帮助学生找到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
(一)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内容
第一,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利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指导,其中包含有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诸多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对学生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第二,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法上指导,如要求学生自定学习计划的能力、强调学生对课程的预习的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第三,指导学生看书读书学书的方法;第四,学生不能只是听课,还要从中学会对数学知识的表达,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笔记、绘图表以及心得体会的方法;第五,面对数学公式这样的需要记忆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编成歌谣,背诵起来朗朗上口。
此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试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表达能力以及学生信心的培养,这些都是关乎着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原则
学习原则的要求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经验总结形成的,这些原则起着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指导改进,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作用。
1.自主学习法
作为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教师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教师可以拿出一定的课时鼓励学生上台做知识讲解;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面对数学题时主动动脑思考而不是第一时间寻找答案。
2.螺旋上升式学习法
顾名思义,“螺旋”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扎实稳当的学习。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而且经常受到社会环境中的天才之说,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天才,所以说教师更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偶尔还要出些难题给学生们,打击他们的不断膨胀的骄傲,进而达到量的积累,以期质变。
3.系统化的学习方法
作为学生每天都要上一整天的课,每天都在接受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就像绳子一样,要有规律的结合才能达到学习目的的最大化,可是面对各学科间的教材联系并不强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杂糅进各学科间的联系,把知识搓成麻绳。在教和学中体现为,把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系统化有机联合,加强各学科间基础知识的联系,统筹整体知识,完成由小系统到大整体的进化。
4.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实践出真知,初中学生整天埋头在题海、教材中,年纪轻轻就已经暮气沉沉,但是作为孩子的玩性还是存在的,教师应该把握学生这点,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实例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的牢固。比如,现在的学生喜欢快餐,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数字后的名字就可以拿汉堡、冰激凌、薯条来代替,事物在人的脑海中会产生印象,作为本能需要的食物要比间接需要的知识更容易被接纳。
参考文献:
[1]明经海. 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探讨[J]. 学周刊,2013,(05):74-75.
[2]程永林. 启发诱导 创设情境——优化中学数学教學教法与学法的探讨[J]. 新课程(中旬),2013,(11):33.
[3]顾峻梅.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法与学法的互促优化[J]. 数学教学通讯,2012年.
[4]谢文孝. 中学数学教学策略[M]. 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年.
识字的教法与学法 篇10
关键词:学生,改革教法,创新学法,习惯,意识
一、学生特点
根据智障小学生的特点, 他们虽然与常人不太一样, 但是他们天真、活泼、好动, 在某些方面爱表现自己、兴趣爱好广泛, 但在注意力方面, 时间不长。所以, 我们设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数学课堂, 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点, 也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交往中, 学生对教师会不断进行评价, 即对老师的情感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的评价。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在实践中, 我不断思考、探索、教学, 下面, 我结合教学实践, 谈一谈自己的想法[1]。
二、改革教法
(一) 课堂预习
所谓预习是指:我们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课堂所要学习的知识。预习一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主要原因是:老师不重视, 没有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来看待, 在思想上, 没有把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而预习, 对于个别学生来说, 是一种形式。
另一个原因:老师对预习没有当天进行检查。这对课堂的指导没有意义, 所以, 我们要重视预习的作用, 改变预习的方式, 在预习每天的新课时要有要求。
其一, 提前阅读数学教材, 例题做到读通、读清、读懂。
其二, 通过阅读, 谈谈我们的收获。
其三, 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加深印象。
其四, 提出我的不懂得地方是什么。
在课上, 我们可以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 进行检测, 这样就能知道有多少人做对, 而有多少人做错, 问题就容易发现, 然后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问题, 我们再对知识进行讲解, 这样有利于教学的效果。
(二) 课堂达到提升
对于每堂课的基本练习, 在预习中, 学生基本学会了, 而课堂剩余时间, 我们给孩子提供练习有难度的习题, 或者改变题型, 这样, 在知识的容量上, 达到提升, 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也变强了。
(三) 激活课堂
我们要把课堂气氛变得浓起来, 则我们要有新的创意。所以, 在教学中, 我们在设置问题时, 需要把问题放在具体情境中, 将固定的规律以幽默化的形式讲解, 或者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形象的图来表示等多种形式, 这样的课堂就变得充满活力, 充满情感兴趣, 老师用灵活的方式传达给孩子, 孩子很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三、创新学法
数学是一门具有理性、思考的学科, 但是, 数学也是一门具有感知、需要做题的技巧的学科, 它是一个读、思、做结合的学科, 所以, 在学法上, 我从三个方面, 去要求学生做:
(一) 多对数学这门课的练习题进行演练
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 只有通过习题才能加以巩固, 往往, 有的学生单一的知识点学会了, 一道做题就不会了, 或做错了, 这就说明他们没有很好地理解题的意义, 在做数学题时, 是有技巧的, 对于填空题, 找准关键字、词是关键。而判断题, 往往看的是重点词是或者没有, 总之, 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以及做题的技巧和策略, 那么, 学生对于学会知识点, 真正把知识串连成知识线, 知识线帘成知识面, 知识面拼成知识体, 真正做到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
(二) 数学思考
对于理性的思考, 在数学学习方面, 是一个中心, 所以, 我们要孩子真正的会学习, 会思考, 会动脑, 发动思维。对于每天做完的作业, 我要求学生把作业完成情况向老师或组长说一遍, 尤其是自己的做题方法, 这样一来, 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知识达到巩固、理解和学会。
四、强化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有很多, 如:计算好习惯, 作业好习惯, 补错好习惯, 做题好习惯等等, 这些好习惯需不断加强, 巩固。对于孩子的要求是“从细节开始, 从基础出发, ”因为, 这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基础, 而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 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 培养优生补差生也是一项重点的工作, 在班级中, 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多, 对于优等生, 我们可以鼓励其去做难度大的习题, 而对于潜能生, 则实行“第一辅导、第一提问、第一作业批改”的政策, 逐渐缩小差距的基础上, 不掉队, 共同进步[2]。
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的基本材料由教材组成, 我们要根据教材讲课,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 发掘教材内容, 从中, 理解所隐含的内涵和原理, 我要精心设计教学的结构, 在其中, 实施新的教学体系, 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
对教材的学习处理, 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 合理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处理教材。在教材中, 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处理教材。
提供给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 调整教材。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活动中,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而这种思维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 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
对于数学教学, 要真正提高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 而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也必须注重培养。从以下几各方面分析:
(一)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从正思路按照反方向, 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其表现为:“逆方向用定义, 公式, 法则, 来进行推理, 进行证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同时存在的。逆向思维, 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与培养[3]。
(二) 求异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 创新的思维, 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让学生用多种方法, 去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 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学生的发散思维上, 得到培养;在学生的解题思路, 得到拓宽;也增强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提高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中雷.让数学给聋生的思维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J].新课程学习 (综合) , 2010 (08) .
[2]甄素娟.浅谈聋哑儿童的人格行为特点与特殊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