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建筑师协会(精选10篇)
国际建筑师协会 篇1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建筑产业发展中心2009年4月24日在浙江省慈溪市正式成立。参加成立会议的有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袁普、浙江省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国强、慈溪市市长徐华江、宁波市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郑醒尘、慈溪市副市长胡建国等领导;墨西哥驻华使馆公使、智利驻华使馆领事、越南驻华使馆一等秘书、日本、俄罗斯驻华机构总代表, 以及会员企业代表等150人参加会议。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建筑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趋势, 也为建筑企业开拓国际承包市场提供了机遇。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亚、非和中东地区的大多数国家认可, 价格水平也有较明显的优势。中国建筑产业在这些区域的国际工程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共同开拓市场, 联手开展国际合作, 形成集团军作战的优势。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建筑产业发展中心的宗旨是为会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推动资源整合服务, 规范发展。中心主任为协会副秘书长黄殿文, 副主任为慈溪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冯永泉董事长。
中心的主要业务为: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 重点针对建筑产业企业的生存状况、发展需求和促进国际化合作需求, 开展调研工作;通过举办推介会、研讨会、展览展示和考察等方式, 提高建筑企业经营者的综合素质, 培育建筑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为建筑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及咨询服务;积极促进企业参与国内外建筑企业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协助企业开拓相关产品, 扩大业务范围。
埃科菲国际厨师协会进驻中国 篇2
作为世界美食界最权威、最主要的协会,埃科菲国际厨师协会2008年全面进驻中国,在美食界无疑是一件令人期待的大事。埃科菲国际厨师协会中国分会主席Robert Fontana 先生表示,随着奥运会和世博会申办成功,近年来中国旅游业餐饮业发展迅猛,宾馆、餐饮和公共食堂等领域存在着巨大的需求,但是目前这些领域中有经验和受过专业培训的高级西餐厨师仍然匮乏。埃科菲世界厨师协会希望抓住这一最佳契机,为更多中国厨师提供最为专业的法式厨艺培训,为创造完美餐饮艺术添上更加瑰丽的色彩。
据了解,全面进入中国的埃科菲世界厨师协会计划与中国烹饪协会合作,在今年展开一系列的大型厨艺推广活动。今年3月,“埃科菲中国青年希望杯厨师大赛”在全国8个城市开锣,比赛中的优胜者将获得前往欧洲进行顶级厨艺培训课程,并代表中国前往法国参加“国际青年希望杯厨师大赛”。
5月,埃科菲国际厨师协会将与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SIAL)合作,在这一亚洲规模最大的专业食品展上特别设立一间面积达384平方米的埃科菲美食厨房。来自世界各地的埃科菲国际厨师协会旗下厨艺大师将在3天的展会中,进行分子分解料理、南非厨艺、肥鹅肝厨艺等不同主题的顶级烹饪秀。
国际建筑师协会 篇3
关键词:可变,充气建筑,空气交换,医疗护理
1引言
今年年初, 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多个城市空气质量都已经达到六级以上的严重污染, 引发了公众对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担忧1) 。空气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健康之本, 面对日益危机的城市空气问题, 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如何应对值得业界深思。
2011年笔者所在的学生设计团队在第24届UIA国际建筑师协会学生建筑设计概念竞赛中, 围绕空气展开设计, 提出“空气交换”的概念, 旨在通过一次概念设计竞赛反映出一种未来建筑 (尤其是医疗护理建筑) 的发展可能性。
2概况
本次竞赛主题的设计目标是建立一个隶属于筑波大学附属护理院的国际医疗及护理中心 (IMNC) 2) 。该中心将接受来自日本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和护理专业的人们, 同时, 中心也将致力于促进和支持联合国各有关组织密切合作。
该主题的竞赛研究范围位于筑波市桂木区 (该区将成为筑波市的新核心) 的北部, 面积约30ha (图1) 3) 。该地段区位良好, 与筑波Express Line的Kenkyo-Gakuen站十分接近。
文章将从问题的提出、基本单元建构、场地规划设计及医疗系统运作四个方面对获奖作品进行介绍。
3方案设计
3.1设计出发点
方案设计的起点在于回答以下三个面向未来的问题:
(1) 未来的医疗建筑如何从更本质的方面保证人们的健康?
(2) 未来的建筑的形式是否能对现有的医疗建筑模式进行改进?
(3) 未来的建设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对现有场地最小破坏如何可能?
对于第一个问题, 我们认为与人们密切相关的空气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定义, 清洁的空气是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基本需求。然而调查显示, 全球的空气质量正在逐步下降, 世界范围的空气污染现象越来越多, 同时由空气污染所诱发的疾病也在不断的增加 (图4) 。随着空气污染日益加剧, 到2050年将会有更多人因为空气问题而无法保证自身的健康。因此, 我们提出一种以空气为治疗媒介的治疗方法, 通过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气体环境使人们的健康得到保证,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大部分疾病的产生。
对于第二个问题, 我们从医疗建筑本身不可变性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 认为现有的医疗建筑的模式无法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对社会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例如, 当今以病床容量为基本单位的医院, 其在病人较多的时候能够维持高效的运转;然而当病人数量急剧减少时, 对于建筑资源及相应的社会资源都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 我们希望提出一种具有可变性的建筑形式, 它对于现有的医疗建筑模式能够起到改善的作用。
此外, 基地上具有相当可观的树木, 而树木又是维持良好空气质量的一个保证, 那么我们所提出的建筑形式应该保留对场地环境的尊重, 建筑应该能够与树木共同成长。
基于以上三点, 我们认为“建筑——场地——环境”的可变与适应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于是我们提出了可充气式的医疗护理建筑系统的概念, 即将空气本身作为载体应用在建筑空间的塑造和疾病治疗上。
3.2基本单元建构
我们把可充气式建筑的单体定义为两种单元, 一类是森林单元 (F o r e s t C o m p o n e n t) 、一类是建筑单元 (Architecture Component) 。两类单元类型在不同形态下代表着三种功能的载体, 它们分别是“森林 (森林单元) ”、“建筑 (建筑单元充气状态) ”和“活动场地 (建筑单元未充气状态) ”三类 (图5) 。这些功能载体可以通过互相的组合安排演变为到多样化的功能组团, 这些组团能够满足医疗及护理中心的各项要求。如健康公园、会议中心和治疗室等 (图6) 。
此外, 单元的多样化组合能够为场地的组织和安排带来极高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为了适应不同的条件, 我们设想了一种交换机制 (图7、8) , 使得建筑单元与森林单元可以通过简易的运输与安装进行转换。这种操作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场地得到最高效地运作, 另一方面也能对场地本身的绿化系统进行保护。
3.3场地规划设计
场地规划上方面我们引入两种交通组织模式:一种是人工模式 (Man Grid Circulation System) , 一种是有机模式 (Organic Sub-Circulation System) (图9) 。人工模式的优点在于交通效率高, 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输;有机模式的交通路网可以有效地避开树木, 同时使得行进中的人最大化的接触空气, 即其优点在于高效率的利用场地资源。因此在场地的交通组织上, 我们将两种模式结合, 在与外部交通的衔接上发挥人工模式的优越性, 而在场地内部交通组织上运用有机模式的自由性。
首先以人工模式为整体道路交通结构骨架, 保证外部交通到达基地的交通高效畅通, 同时与现状城市道路对接。我们保留了现有行车道并加入两条新行车道, 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未来城市中心更多的人流集散, 主要交通可在地下快速通过, 地面保留少量行车, 以减少行车对场地空气与空间连续性的破坏。这样一来整个场地被划分为了六个地块。
每个地块内部的交通组织以有机模式来布局, 保证场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机模式的道路结构体系类似于自然界的“根茎”结构体系。有机路网组织慢行交通, 在地块内分为两个等级, 一级道路形成“内环”, 承担接受护理疗养的人到达每个单元组团的输配功能;二级道路以步行、自行车为主, 是一级道路进入治疗单元的道路, 也是人们在场地内活动的路径。场地规划的方案生成如图10所示。
3.4医疗系统运作
在规划设计中, 笔者所在团队围绕医疗功能为核心制定了的两类设施体系:主要设施和辅助设施。主要设施包括信息处理中心、个人护理装置和健康公园等, 是参与医疗护理的主体;辅助设施包括为污染空气吸收装置、净化空气排出装置和环境监测装置等, 是整个医疗系统运作的必要组成。他们通过与信息处理中心的信息传递快速完成对污染空气的净化与个体的治疗 (图11、12) 。
医疗系统的运作模式是, 一方面, 环境监测装置对场地内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并将空气污染的状况通过信息传递给中心系统。一旦场地内的空气污染超过卫生指标, 中心系统便会向污染空气吸收装置传递指令并使其开始运作。污染空气吸收装置和净化空气排出装置, 通过中心系统的协调进行污染空气的吸收、净化和排出, 维持着场地内部健康的微环境。
另一方面, 当患者进入到场地的时候, 个人护理装置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信息采集, 同时将信息通过中心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匹配, 并经由个人护理装置将治愈疾病所需的气体信息传送给净化空气排出装置, 最终由净化空气排出装置向个人护理装置提供适宜的治疗空气来实现对患者的治愈。医疗系统是一个循环的体系, 循环的核心是交换, 通过空气的交换实现健康的恢复,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场地周边的微气候进行改善 (图13、14) 。
4结语
这次UIA的建筑盛会带给我们的思考不仅是建筑问题本身, 更多的是安全、健康、生态环境等关乎人类发展的基本问题。而本次设计竞赛更是一次畅想未来建筑形式与作用的舞台, 笔者所在的团队通过作品反映了一个独特的想法, 即建筑不仅应当满足其自身基本的功能, 建筑不仅应当拥有良好的空间环境和形式, 建筑还应改善甚至创造好的基本的物理环境 (温度、空气、适度等等) , 这样的建筑才是好的。笔者相信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 在包括空气在内的诸多物理环境的改善上, 建筑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泽阔.城市空气污染现状思考与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 2013 (01) .
国际建筑师协会 篇4
这些年来,来华留学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学校的高度重视,发展迅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作为教育部直属单位、专门从事国际教育交流的行业性社会组织能够为学校提供什么服务,如何更好地配合教育部做好来华留学工作,在这个方面我们主要有四点考虑:一是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在发展来华留学方面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满足学校需求;二是要充分考虑目前政府的政策导向,更好地配合教育部落实好来华留学方面的新政策新思路新举措;三是充分考虑到协会作为民间行业性组织的特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優势和专长;四是要充分考虑各兄弟单位目前在来华留学工作中业已形成的工作格局,更好地相互配合协作,在教育部国际司的统筹下大家共同下好来华留学这盘棋。
二、两个方面的工作
基于上述四点考虑,我们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为学校在对外宣传和招生服务、扩大规模方面打造合作平台,提供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比如,我们和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打造来华留学网(Chinas University and College Admission System, CUCAS)。这是一个留学生在线申请平台,为留学生提供留学中国所需要的一切帮助,包括留学计划和指南、在线申请和录取、住宿预订,以及接机等各项服务。这个网站很受学校和留学生欢迎,目前已经有300多所学校使用该网站的服务。再比如,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打造学生流动合作和服务平台。我们和英国文化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协助安排英国学生来华进行短期实习,该项目已被列为中英人文交流机制框架内合作项目。目前,还有多家外国机构和组织有进一步合作的意向。
(二)配合教育部的工作,开展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
在此,我想重点给大家汇报这方面的工作。
1.认证工作的背景
来华留学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质量成为来华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来华留学质量保障机制十分重要。有机制,才能保质量;有质量,才能出品牌;有品牌,才能更有吸引力。今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了要加强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建设,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完善来华留学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
在此背景下,按照由政府主导制定国家标准、学校依照标准开展来华工作、第三方社会组织独立开展质量认证活动的大思路,郝平前副部长作出专门批示,对国际司积极鼓励和重点支持交流协会在国家标准框架下,制定行业认证标准和认证办法、开展认证工作予以认可。同时,国际司也将质量认证工作作为保障来华留学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政府监管责任的切实举措,对此项工作予以重点支持。
在以上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协会在前期跨境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和实践基础上(2006年开始跨境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和合作办学试点认证,1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质量认证经验,培养了专业化队伍和人才),充分发挥第三方社会组织参与教育公共治理的职能,探索开展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工作。
2.认证工作办法和流程
认证工作是一项由政府宏观指导、第三方社会组织实施,以高校为主体,以同行评价为主要形式,以诊断、改进、发展、提升为目的,重在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模式。
依据认证工作办法,认证以学校自愿申请为基础,在学校自愿提交申报表的基础上,协会与其签订认证协议,进入认证程序。认证工作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性文件,主要包括自评、自评指导、自评审议、现场考察、集中评审、认证决定等环节。在每个环节,协会都可以提供咨询,并组织同行专家进行指导。
第一轮认证工作重在摸底、规范、找特色、推示范。对于学校而言,关键是在认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营造良性循环的来华留学管理机制和工作环境。
3.认证工作进展情况
去年,交流协会研究、制定了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办法、标准及相关配套文件,组建了专家队伍。目前,在院校自愿申请基础上,我们已完成了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28所高校为代表的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工作。第二批以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35所院校的试点认证工作也已正式签约启动。
通过首批试点认证,我们总结了12个字:立标准、重质量、搭平台、促发展。
第一,掌握总体情况,制定合理标准。通过试点认证,我们对全国不同区域和层次具有代表性的来华留学院校进行了摸底和了解,对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和特定阶段出现的特定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为下一步完善标准、开展分类指导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第二,注重质量建设,建立良性互动。在试点认证中,各院校领导高度重视,全校动员,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自评自查,对自身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梳理。学校上下形成了对来华留学工作共同参与和良性互动的局面,有效推进了院校内部质量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第三,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互学互助。通过开展通讯评审、现场考察、集中评审等活动,发挥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的作用,为参评院校找准定位、发现特色、查找不足、持续改进提供了同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试点院校之间、专家之间、院校与专家之间的立体、多维式交流,充分体现了同行评价的互帮、互助、互学、互进效应。
第四,培育特色项目,助力整体提升。通过试点认证,学校进一步找准定位、凝练特色、发现不足、持续改进、错位发展。例如,复旦大学积极推动趋同化教学与管理,实行留学生国民待遇全覆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加强校企合作,改革电子信息类留学生培养机制;天津医科大学创建“课堂教学、情景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等。同时,我们也通过认证,寻找和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深受留学生欢迎的教育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认证工作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在国际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协会将加强认证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1)以国家标准为依据,完善认证办法和标准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出台《来华留学国家指导标准》。《国家标准》充分体现了政府在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中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作用,同时,将成为协会等行业性组织和专业机构开展认证工作的基本依据。《国家标准》出台后,协会将以此为依据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已有的行业认证办法和标准。
(2)总结试点经验,探索和完善第三方认证体系
在《国家标准》框架下,协会作为第三方社会组织,将充分发挥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协助政府加强来华留学质量监管,帮助学校建立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协会将进一步通过试点认证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第三方质量认证体系,提升第三方认证的公信力。
(3)鼓励学校积极参与,不断完善认证机制
在学校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将通过鼓励学校积极参与认证活动,形成倒逼机制,不断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同时,进一步发挥学校和专家在认证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认证机制,包括逐步建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完善认证工作流程;完善专家库;开展认证专家培训、院校培训;完成认证委员会的组建和聘任;加强认证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证结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等。
国际建筑师协会 篇5
2009年12月19日,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地面供暖委员会年会暨“日泰杯”第五届中国国际地暖产业高峰论坛、首届中国国际壁挂炉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京丰宾馆召开。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哲、顾问杜宗翰、地面供暖委员会主任华明九, 地面供暖委员会秘书长刘浩、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认证处处长刘敬疆、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国家燃气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王启、河北日泰新型管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吉时出席会议并讲话。地暖施工企业、地暖产品生产企业、地暖产品经销商、代理商、各地市建设主管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商、媒体代表共计600多人参加了论坛。
会上,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作了题为“壮大行业做强企业”的讲话, 从提高地暖行业的社会认可度、增强地暖行业的科技含量、拓展地暖行业的市场领域、研讨地暖企业的做大做强、创新地暖的协会活动等五个方面对地暖企业、行业以及委员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希望在“低碳经济”的形势下, 把握市场机遇, 加大科技研发, 加强国际交流, 把国际上同纬度国家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内, 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国际建筑师协会 篇6
九月的青海, 秋高气爽。我们欢聚一堂, 迎来了第五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的隆重召开!我谨代表国际沙棘协会, 向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这次会议的各有关部门致以崇高的敬意!
首先感谢以水利部为代表的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国际沙棘事业的特别关注和大力支持!水利部历任领导都把沙棘生态建设作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 推动了中国沙棘事业的发展;对国际沙棘协会也予以了高度的重视, 2010年, 国际沙棘协会启动了在中国正式登记注册的工作, 水利部作为国际沙棘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 多部门参与、配合和指导, 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水利部有关领导连续参加了在2003德国柏林、2005中国北京、2007加拿大魁北克、2009俄罗斯别洛库里哈和这次国际沙棘协会大会, 还对本届大会在组织筹备上给予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充分体现了对中国和国际沙棘事业的高度重视。
其次感谢青海省人民政府作为东道主对本届大会的精心组织和倾力筹备!自2009年确定本届大会在青海召开以来, 青海省政府就积极组织青海省商务厅、清华博众沙棘公司等10多家单位, 多次召开会议商定和落实大会的筹备人员、设备和资金等安排, 在青海省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协作下, 本次大会才得以圆满开幕!
同时, 还要感谢国际沙棘协会理事会、秘书处所做的技术和组织管理工作, 以及全体会员的积极参与!秘书处一直积极开展大会的报名、论文收集等筹备工作。理事会和技术委员会为大会筛选出了合格优质的论文, 并首次评选出国际沙棘终身成就和杰出贡献奖的获奖人员, 这将极大地激发全球沙棘专家和学者对沙棘研发的热情、鼓舞他们做出更多的成绩。国际沙棘协会会员积极报名参会、踊跃提交论文, 本届大会有来自17个国家的690名代表参加 (其中外国代表85名) , 交流的论文108篇。成为历届大会参会人数最多、交流论文篇数最多的一次大会!
正是在中国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以及国际沙棘协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 国际沙棘协会才有了时至今日的蓬勃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沙棘的国际交流兴起于1985年, 中国、芬兰和前苏联等国家组织开展了诸多的沙棘互访和考察活动, 并于 1989年在中国西安举办了首届国际沙棘研讨会议。继1993年在俄罗斯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沙棘学术研讨会之后, 1995年在中国北京召开了第3届国际沙棘研讨会, 会上由俄罗斯、德国、印度、中国等13个国家共同倡导, 成立了国际沙棘协调委员会, 负责每年组织召开国际沙棘学术研讨会及协调委员会会议。随着国际沙棘队伍的不断壮大, 1999年, 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沙棘学术交流会上, 中外专家一致倡议成立国际沙棘协会, 组织和协调全球沙棘的建设、发展、交流与合作。2001年, 在印度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沙棘学术交流会和协调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通过了协会章程, 国际沙棘协会正式成立, 并确定每2年召开一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同时, 秘书处设在中国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 负责有组织地开展会议筹备、宣传、信息和技术交流, 以及双边和多边合作等工作。2003年, 第一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在德国柏林召开, 翻开了国际沙棘协会发展全新的篇章!
国际沙棘协会成立以来, 已成功组织召开了四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吸纳了近40个国家的200多名会员、创办了会刊和网站, 还积极组织开展了多个国际沙棘合作项目和培训, 为全球沙棘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新成果、探讨新理论、交流新技术、分享新经验的学术平台, 受到了国际专家学者及社会学术团体的广泛关注、积极支持与热情参与, 开创出全球沙棘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联合开发、国际合作的局面。国际沙棘协会充分发挥出其在政府、企业和公众间架起联络的纽带, 沟通的桥梁作用, 已成为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领域重要的国际组织。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沙棘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沙棘是一项慈善事业, 能够让广大的农民脱贫致富!沙棘是一项绿色产业, 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作为沙棘人, 我们应该为我们所从事的沙棘这一小小植物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而感到无比自豪和振奋!国际沙棘协会也将为大家开创更好的交流与协作平台, 一如既往地为创建全世界的和谐生态和全人类的健康生活而奋斗!这也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 更需要世界各国长此以往地对沙棘资源建设与产业开发予以支持。 让我们携起手来, 为改善生态环境、消除地区贫困、促进人类健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继续努力!
最后, 衷心祝愿本次大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和圆满的成功!祝愿与会的各位朋友在青海大会期间身体健康, 心情愉快!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I) 篇7
地址:GS1 AISBL Blue Tower,Avenue Louise,326 BE 1050 Brussels Belgium
电话:+32 2 788 7800
传真:+32 2 788 7899
电子邮箱:info@ancc.org.cn
网址:http://www.gs1.org
文种:英文
机构简介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是一个国际化的、中立的、非营利性的组织。1977年成立,是基于比利时法律规定建立的一个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原名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以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编码组织相继加入,1981年更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2005年更名为GS1。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
GS1在全球范围内有111个成员组织。为了解决对标准形成影响的商业挑战,并确保整个供应链的可见性,GS1促进贸易伙伴、组织与技术供应商之间的合作。GS1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最为广泛使用的供应链标准体系,为全球150个国家各领域和行业从事贸易工作的约200万个公司服务。
GS1的宗旨是加速开发全球性的物品识别系统,协调条形码的应用,确保会员组织在采用代码识别及符号表示规则上充分一致。
GS1的组织机构:1)会员大会,为权力机构,每年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修改章程、审查通过财务预决算、讨论通过年度报告及工作计划、讨论吸收新会员、选举主席和副主席等重大事项;2)会员组织领导人会议,负责技术咨询;3)战略委员会,负责发展战略研究;4)管理委员会,负责行政管理;5)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问题;6)秘书处,为常设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GS1标准的发展历史:
GS1经历了逾40年的全球标准开发过程:
1973年4月3日,美国的业界领袖相比其它7个选项,选择了唯一用以产品识别的标准——通用产品代码符号。至今仍在使用的通用产品代码是第一个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条码系统。
1974年,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标准组织(GS1US),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在美国成立。1974年6月26日,箭牌口香糖成为美国俄亥俄州玛希超市第一个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条形码进行扫描的产品。
1976年,基于原始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条形码之上的第十三个数位被设计出来,使得识别系统走向全球。
1977年,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AN)成立,该机构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国际标准组织(GS1)。EAN由来自欧洲的12个创始成员组织组成,其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同时,这些创始成员组织发起了国际物品编码的识别系统,旨在改进零售业的供应链性能。
1983年,GS1标准扩展了销售点之外的用户电箱,使其外壳带有ITF-14条形码。
1989年,GS1标准用GS1-128条形码扩大了物流单元。这些条形码包括GS1应用标识符,使其能对更详细的产品信息进行编码。以及GS1对电子商务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采纳电子通信标准手册的原始版本,它是一种电子数据交换(EDI)用的国际标准。
1990年,UCC(GS1 US)和欧洲物品编码国际协会(GS1)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式确定他们共同管理全球标准的意图。有了该协议,国际物品编码协会进入了45个国家。
1995年,GS1扩大了其标准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有了第一个医疗卫生合作项目。
1996年,创立了SC31,即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标准用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委员会,代表了围绕新标准开发和应用方面的国际合作。
199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自动识别中心,促成了电子产品代(EPC)的制定。同年,GS1数据条形码用的技术规范(一种约化空间符号体系)获得批准。
2000年,在新千年开始之际,GS1进入90个国家。
2 0 0 2年,正式推出了全球标准管理程序(GSMP),为GS1的成员提供了一个国际性的论坛,讨论和建立商务用的基于新标准的解决方案。
2 0 0 3年,G S 1制订了全球电子产品编码(EPCglobal),并发起了全球电子产品编码体系结构和标准的开发工作。同年,批准了GS1的数据矩阵(第一个被GS1所采纳的二维符号)。
2004年,GS1出版了商务信息标准(使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出版了第一个无线电频率识别标准(Gen2)。同年,创立了全球数据同步网络(GDSN),即一种全球化的基于互联网的倡议,它能使贸易伙伴有效地交换产品的基本数据。
2005年,该组织的新名称GS1在全世界正式推出。
2007年,世界海关组织和GS1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一致同意在海关部门对标准的协调进行支持和鼓励。同年,GS1进入企业对消费者(B2C)解决方案的领域。其目的是提供开放式标准,通过移动装置将产品信息与消费者和企业联系起来。
2011年,GS1在其协会的二维码(GS1 QR Code)获得批准后扩大了市场供应。
2013年,在进入111个国家的情况下,GS1庆祝全球商务语言走过了40周年。
标准简介:
为从根本上提高供需链的效率和可见性,GS1提供了一系列的标准、服务和解决方案。GS1标准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和行业。全球物品编码标准系统可以让全球所有的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唯一地识别所具有的物理事物,如:产品和服务、物业、物流单元、货物、和诸如公司的物理位置和逻辑事物、或供应商与接收者之间的服务关系。当这一强大的识别系统与GS1条形码、电子产品编码标签、电子商务信息、和全球数据同步网络(GDSN)相结合时,则在这些物理或逻辑事物与供应链需要的信息之间形成连接。在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将会出现同一个全球贸易世界。在使用诸如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可扩展标记语言标准和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电子通信标准时,会规定一种电子商务信息用标准化的和可预见的结构,使商务伙伴能够快捷、有效、准确地传递商务数据,而不论其内置硬件或软件的类型如何。
GS1的标准种类有:
电子产品编码(EPC)标准
全球数据同步网络(GDSN)标准
通用技术规范
全球数据字典
通用计算机标准
可扩展标记语言标准
查询GS1标准,登陆其网站,进入“Standards”栏目,点击“Knowledge Centre”可以查询GS1发布的所有标准。
出版物:
国际建筑师协会 篇8
魏源国际书画院、国际华人榜书协会于2003年1月24日在北京宝林轩国际大酒店举办联谊会。与会者七十多人。他们中有国家机关的重要领导, 解放军部队的将军、司令、政委, 著名的专家教授, 国家顶级的书画大师, 文化企业集团的总裁, 医学界的老专家, 新闻界的高级记者。书画院和书协的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张剑儒先生主持会议。书画院院长、书协主席魏恒斌先生做工作总结报告。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会长、书画院名誉院长、书协名誉主席林连通先生也出席了会议, 并做了重要的讲话。
魏恒斌先生在报告中说, 书画院和书协在去年做了许多实事, 健全了组织, 建立了专业网站, 极积参加了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建立培训中心和开拓《汉字文化》书画版的工作, 为书画家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艺的新平台。2013年的工作中心, 是办好培训中心, 做好《汉字文化》, 结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办好书画展览和“首届国际华人榜书艺术大展赛”, 精心制作好计算机对外汉语教学软件《辉煌汉语宝典》, 并做好各项的基础建设。他号召大家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的指示, 科学实干, 自觉维护汉语、汉字的地位权威, 努力推动汉语言文字的国际化。
林连通先生在讲话中说, 汉字是当今世界仅存的古典文字, 是中华民族伟大思想的结晶, 是东方文明的一座高峰。它具有三属性。一为工具性, 它可以穿越时空, 传递信息, 记载文明。二为技术性, 可为打字机、电报、计算机等中文信息处理服务。三为艺术性, 它是象形文字, 可塑性强, 可为书法艺术提供最广阔的天地。林先生说, 汉字的形体很美, 它的书法艺术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 他曾写过一首《六书颂》赞美它:“甲金典雅篆玲珑, 隶书犹如水流动。楷书端庄又大气, 草书狂奔马行空。行书使用最方便, 潇洒自由众不同。六书优美章法在, 潜心研究继传统!”他认为, 要弘扬汉字文化, 对汉字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开发, 只有语言文字学家还远远不够, 还要有计算机专家、书画家的参与。林先生希望书画家们, 多到《汉字文化》上发表作品, 使之成为杂志的一个亮点, 展示中华书画的一个重要窗口, 沟通世界人民心灵、推动汉语言文字国际化的一座金桥!
会议洋溢着团结、和谐和欢乐的气氛, 充满着活力、生机和希望!
国际建筑师协会 篇9
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主席兼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和副秘书长陈敬参加了7月中旬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达菲举办的圣达菲国际民间手工艺展,带着来自贵州、广西、云南、内蒙古、北京等地区、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的作品在当地进行展售活动。今年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名手工艺人参加了本次展会,很多参展者都是来自全世界贫困国家的手工艺者,参加此次民间工艺品展览对提高这些地区的收入水平和艺人生存状态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传承世界手工艺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文物穿上时髦的外衣
在山西文博会的文创精品展上,山西博物院展出了高仿艺术品、服饰、配饰、家居用品、文化用品和玩具6大类200余种文化创意产品。其中,由商代青铜器鸮卣衍生出来的最“萌”文化衫、陶瓷杯、笔筒、台灯、书包、笔袋、小挂件等系列物件深受欢迎。以往文物只是作为参观的一种载体,观众在了解其用途后很少能记得住。但将文物合理的创作成一系列创意文化产品,并走进了生活,可谓山西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瞬间给古老文化增添了一件很时髦的外衣。
阿福阿喜邀您游无锡
由无锡市旅游局主办的“阿福阿喜邀您游无锡”系列旅游活动从7月底拉开帷幕。这是无锡为了迎合假日旅游市场,旨在传播无锡传统文化推出的无锡两日休闲游度假产品。第一天参观中国泥人博物馆、惠山古镇,体验二泉品茗;第二天参观东林书院,薛福成故居,船游古运河,品尝无锡老菜馆。此外,还将中国泥人博物馆、无锡泥人厂等与灵山、三国水浒城、鼋头渚等景区串联。在青砖灰瓦的中国泥人博物馆内,参观5000多件不同大小、风格、流派的泥塑作品,累了还可以静下心来跟着工艺美术师体验制作泥人,并带走自己DIY的作品作为纪念。让游客触碰“非遗”,这样的旅游文化体验才是立体的、可感可触的,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天津印吧新花样
为了让篆刻艺术走近大众,天津市首批四家印吧日前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四家印吧分别是位于河西佟楼杨柳青画社凝翠轩、古文化街杨柳青画店、天津文化中心美术馆的“津沽印吧”和位于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园区智慧山内的“滨海印吧”。在印吧,人们既可以了解篆刻的历史和相关知识,又可以交流切磋印章文化,分享雕刻收藏心得。印吧还提供木料、石材、金属、树脂、水晶、亚克力、橡胶等材质,让人们亲自动手雕刻,还推出活动纪念、生日寄语、节庆留念及生肖星座等篆刻产品,具有了个人使用与收藏、馈赠等多种用途。
非遗传承人受聘高职教授
在太原技师学院民间技能艺术大师受聘仪式上,工艺布扎传人张雅婷、晋南花馍大师赵碧云、剪纸传承人郭梅花,木雕大师李艳军被分别聘为该校文化系、广告制作和城市旅游、中式面点等专业的兼职教授。学校同时还建立了“大师工作室”,传授学生民间工艺绝活。技师学院与大师们的“牵手”,将创新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也为大师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增加了将技艺推向市场的机会。
线上艺术交易受追捧
近两年,国内艺术品在线拍卖大有越来越热的趋势:成立于2011年的艺术品电商HIHEY上线第一天就达成10万元的成交额,而去年HIHEY交易额达5088万元;今年5月底,北京保利首度携手淘宝网试水在线拍卖,取得95.08%的高成交率,而双方于6月底联手推出的“书画专场拍卖”4天共成交1779万元;今年春拍,上海泓盛首次举行线上线下同步竞拍,收效甚佳,全场总成交额约4947万元,比去年秋拍增长60%,15个专场中,均有网络用户出价参与……于是北京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大拍卖公司开始盯上这块交易便捷、成本低廉的在线拍卖“蛋糕”。但有专业人士称,艺术品电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拍卖法》对于在线拍卖还没有规定,并不归《拍卖法》所管,这也导致许多藏家不敢轻易在网上购买大额藏品,发展受限。
2013首饰艺术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9月5日,“2013首饰艺术博览会”在上海市黄浦区豫园万丽酒店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及台湾、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饰企业和设计师在酒店客房里布展。这是我国首次在“五星级酒店”以客房作为展厅展示、交易首饰艺术品。
第三届蔚州国际剪纸艺术节在蔚县举办
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致辞 篇10
尊敬的席茹处长、尊敬的各位参会代表:
很高兴有机会能来参加这次论坛, 我们InWEnt能应邀前来参加2010中国职业学校校长论坛, 这是莫大的荣誉。
近年来, 中国在职业教育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关注, 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之路需要长期的关注、投入, 以及比较明确的目标定位。这次, 德国联邦政府对与中国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有强烈的兴趣, 特别是在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这既是一个荣幸又是一个很大挑战。到目前为止, 我们已经派出了大约80名校长来中国参与职教项目, 同时邀请了中国近500名校长到德国进行考察培训。我和在座的一些校长也比较熟悉。
今天这个论坛的主题对于校企双方来讲是很有趣的, 如何把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对于我们现在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的发展。经济动态分析的基础之上, 并且影响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它不仅是政策方面的一个引领, 还是一个双向性的促进。对于InWEnt来说, 今后5年, 我们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还需大大加强, 同时伴随中德政府在外交、经济方面合作的不断深入而同步进行。许多在华投资的德国企业在这方面也非常感兴趣, 他们非常想得到中国本土的受过专门职业教育训练的人才。
在接下来的论坛过程中我希望大家能得到一些收获和启迪。
谢谢大家!
2010年10月25日
【国际建筑师协会】推荐阅读:
国际建筑工程08-13
国际建筑业06-26
2017国际绿色建筑建材10-26
国际建筑日是哪一天12-09
国际大学协会06-30
2022中国国际生态建筑建材及城市建设博览会邀请函11-17
介绍国际开发协会的情景剧本08-11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工作计划09-28
年志愿者协会国际义工日活动方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