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价格论文(精选10篇)
门票价格论文 篇1
景区门票价格是景区管理的一种简单、有效的调控和治理手段。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是否合理, 不仅仅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文明程度, 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旅游者的出游选择, 从而也牵动着经营者的经济利益, 决定旅游景区最终的盈利空间。因此, 学术界对景区门票价格研究普遍关注。
笔者以“景区+门票”为关键词, 对近20 年﹙1995~2015﹚我国的研究成果进行检索, 共获得文献记录515 条。以CSSCI来源为限定条件, 搜索了包含经济+地理+旅游+自然+资源+环境为关键词的83 个期刊, 只找到10 篇, 其中《旅游学刊》3 篇, 《经济问题探索》、《经济地理》、《资源科学》、《资源开发与市场》、《消费经济》、《人文地理》、《资源科学》各1 篇, 数量相对偏少;之后又以CSSCI来源所有学报为条件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又增加了9 篇, 共计19 篇。现主要对此19 篇文献就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对景区门票研究做一综述。
一、我国20 世纪90 年代后期旅游门票研究历程
(一) 起步探索阶段。20 世纪末以前, 旅游景区的门票问题并未引起学者关注, 这一阶段旅游景区是被视为公益性的福利产品, 景区票价普遍不高。随着20 世纪90 年代后半期开始的大范围的景区改制, 有关旅游门票相关的理论探索兴盛起来, 关于旅游门票价格的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但主要是对国家政策法规、门票制作技术的阐述、门票制定的思辨性探讨等, 试图分析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利弊, 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价格类刊物, 如《北京物价》、《价格月刊》、《价格理论与实践》等。陈光甫 (1999) , 邓荣民、肖敏鹏 (2001) , 张友生 (2003) 等对门票经济、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价格认同等方面有所研究, 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目标体系与研究方法等还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
(二) 快速发展阶段。迈进21 世纪, 国内旅游经济骤然发力, 旅游门票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对门票价格的分析也百家争鸣, 除定性研究之外, 对定量研究的需求也相当迫切。在此阶段, 学者们开始关注景区门票的定价原则, 探讨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制定的科学方式。于蒙 (2004) 指出:旅游景区作为公共资源, 门票定价的基础需要综合考虑旅游景区的投资、客源市场、居民收入、旅游消费支出等因素, 尤其要考虑国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三) 巩固深化阶段。近年来, 许多研究者注重将相关领域较为成熟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运用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之中, 形成了较为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在研究内容方面取得长足进展。面对景区普遍涨价的旅游市场环境, 研究主题逐渐转移到对旅游者的关注, 从旅游者心理和行为角度探讨景区涨价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杨美霞 (2006) 对张家界景区门票上涨前后的旅游者特征进行分析, 发现门票上调后游客量的增幅有所降低, 消费群体结构中, 低收入层级消费者数量缩减, 客流量也从原来集中的旺季逐渐向淡季移动。沈苏彦 (2013) 针对不同性别、教育水平和月平均收入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尝试对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支付意愿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分析的CSSCI来源的19 篇文章中, 有9 篇就来源于2010 年之后, 其研究主题也逐渐转移到对旅游者的关注上来, 通过对资源环境保护意思、资源的公益性回归认同出发, 对景区进行分类, 并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或数学建模的分析对环境效益、旅游者作为消费者的支付心理和消费者行为探讨景区涨价对旅游资源环境以及旅游行为的影响。
二、我国景区门票上涨的主要原因
(一) 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利弊。李小康、耿超英 (2000) 认为, 旅游景区门票涨价不仅可以提高景区的经营收入, 还可以缓解管理资金不足, 同时亦能促进旅游景区发展;黄金火、陈秀琼 (2005) 从博弈论出发, 认为我国要对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进行免费开放实行公共权利是有一定困难的, 要实现正和博弈是很难的, 如不加以有效约束, 最终会酿造“公共悲剧”;顾海波、孙学敏 (2005) 应用系统动力学基模分析方法提出游客增长上限基模的概念, 认为红色景区免门票政策最终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和国民旅游需求的增加, 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从2003 年开始逐渐上涨, 形成一股“涨价风”。王景露、石青 (2003) , 柏杨、王超 (2005) , 张朝枝 (2005) 等学者对“涨价风”提出警告与质疑;张文菊和杨晓霞 (2007) 认为, 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是一把双刃剑, 过高会打击游客的旅游积极性, 过低会影响景区的生存发展。刘锋 (2012) 、李宁 (2012) 、汪德根 (2015) 等人先后从公众福利和景区资源准公共性的角度, 提出门票价格的上涨并不能限制人流, 也未必能提高其服务质量, 并一致认为景区公益性回归的必要性。
(二) 景区门票上涨的原因分析。目前, 我国一些景区门票持续涨价已超出国际通行标准, 引起旅游学界广泛关注。学者对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进行思考, 向荣 (2005) 认为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实质原因在于景区管理体制的相对滞后性, 及由此而导致的过度商业化经营行为, 终极表现便是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曹国新 (2005) 从成本角度出发认为:景区的成本有不断膨胀的性质, 会持续积累涨价压力;戴继洲和徐升艳 (2006) 认为:门票价格上调的最本质原因是产业的不成熟造成的;刘名俭、甘雪娟 (2007) 从旅游门票收入经济化、旅游景区资源垄断化、门票价格管理多头化、景区经济收入单一化、调价听证会未合理化、国民假日过度集中化等方面分析门票涨价的内在原因。王华 (2008) 等人认为景区门票价格上调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垄断性;黄秀琳 (2011) 着重分析引起世界遗产地门票涨价的四种外部诱因:对遗产价值观认知的错位、遗产归属地政府夸大旅游业对GDP的贡献、遗产保护资金来源单一, 以及市场型景区门票价格高位的冲击;李飞、何建民、李玲 (2013) 以2002~2010 年重点监测的59 个公共资源景区数据为基础, 提出调节客流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管理机构利用景区强大的市场势力实行垄断定价的借口;牛海燕 (2013) 认为, 旅游资源稀缺性、投资运营成本、景区归属、市场调节、政府调节、服务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景区门票价格的重要因素;汪德根 (2015) 认为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价格高低, 而是体制机制的安排。
(三) 景区门票定价原则及机制。更多学者开始关注景区定价原则和基础, 探讨门票价格制定的科学模式。时慧来 (2006) 认为, 票价制定既要考虑其实际投入, 更要注重无形资产价值, 还要兼顾游览景点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郑玉凤、龙晓丹 (2011) 等人认为景区门票价格虚高、上涨过快只是表面现象, 门票价格的合理与否根本原因在于门票价格的定价机制, 不能单一的从某个方面评价景区门票的高低;曹宇飞 (2011) 提出定价机制的运行和管理措施, 用以解决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方面存在的问题, 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李宁 (2012) 将社会价值的指标引入准市场的竞争机制, 结合产业经济学的概念完善价格听证机制, 公开定价机制从而使相关各方达成和谐共赢的均衡格局;雷宏振、邵鹏、雷蕾 (2012) 结合杭州西湖景区案例对多目标门票定价机制进行了动态综合研究, 通过建立景区基于利润最优目标、生态承载力目标和社会福利最优目标模型, 证明了当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时, 景区应该以产业利润最大化来制定门票价格。
(四) 定价模型的研究。学者们引用不同研究领域的知识, 结合具体案例, 构建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定价模型。景区门票价格分为理想和非理想状态。田喜洲等 (2007) 认为构建模型可以对门票价格进行有效定位;顾海波、孙学敏 (2005) 为了突出旅游资源的公共性, 应用系统动力学基模分析方法;郭强等 (2010) 通过构建单阶段定价模型和多阶段定价模型来获得最优门票价格。张明新、姚国荣 (2008) 认为景区门票价格涉及两个主要利益相关者:景区管理者和旅游者, 构筑博弈模型, 并计算出该状态下景区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 在实践基础上提出改善这种逆向选择所导致的市场运行低效的策略;庞林 (2008) 结合条件价值法 (CVM) 的经济学原理和消费者支付意愿 (WTP) 分析如何科学制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禹贡、刘远征、胡丽芳、何慧、张河清 (2014) 对广州塔和白云山溢出价值量度表制作成问卷, 并由此建立了标志景区溢出价值景区标准价值的定价模型, 提出标志景区基于何种定价类型取决于模型中的溢出价值影响度。
三、展望
综上所述, 国内学者对门票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当前, 国内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原因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利弊、景区门票上涨的原因分析、景区门票定价原则及机制、定价模型的研究、相关利益群体关系研究以及其他对策研究等几个方面。
未来相关研究应注重结合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学、社会学、地理学、交通运输、城市发展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构建不同类型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者应采用系统的研究方法分析旅游地资源保护、物价水平, 客源地收入水平、教育结构, 景区融资渠道、管理细分等影响环境及价格的因素, 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博弈论、CVM技术、消费者意愿等科学理论与方法, 进一步完善科学的系统定价模型研究, 在研究景区门票涨价问题上, 把各种价格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量化, 全面综合测度不同类型旅游地的特征, 逐步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景区分类, 找出其共性和差异, 、建立权威评价机构并设定公正的评价方式, 使门票策略成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景区也可以在关注经济利益的同时突出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 使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林.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制定中CVM和WTP技术的运用与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5.
[2]刘锋.让公众享有更多的旅游福利[J].旅游学刊, 2012.12.7.
[3]杨小杰.四川省生态旅游补偿额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4.11.
[4]汪德根, Alan A.Lew.国家公园“门票经济”的公益性回归与管理体制改革[J].旅游学刊, 2015.5.11.
门票价格论文 篇2
XX省发改委:
为进一步整合我区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我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以及XX区政府的领导下,XX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XX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整体布局和合理规划,并注入资金对景区周围的旅游环境作了合理的修缮和改造。为了今后景区内旅游活动的有序进行和合理运营,现我公司特向贵委申请对景区门票价格进行核准。理由如下:
一、为了给游客创造美好的旅游环境,我公司不仅投资新建西北首家大型室内可供游客一年四季娱乐的室内水上项目游乐园--“XX水世界”,而且对位于景区内水世界周边环境进行了合理的保护和修缮,形成一条统一的旅游线路。同时,我公司还修建了包括洗浴、换衣、公共卫生间、餐饮住宿等项目的游客中心、大型有人看管停车场等,这些旅游环境必须要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人文景观的维护为后盾。基础设施比如公共照明、停车场、标牌、道路、环卫、安保、消防、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必须完善且配置合理;环境的保护和人文景观的维护将有利于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美的环境还将会提升景区的旅游形象,但运营成本也会随之加大。
二、为了景区内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公司还会对整个景区的旅游形象作多维度的宣传,比如:建立并运行本公司的官方网站,开通网上订票系统;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让景区走进游客心中(印制宣传画册、播放电视广告、制作宣传录像、墙体广告等)。针对景区旅游的宣传费在运营成本中的比例是也是比较大的。
三、为了突出景区的旅游特色,我公司将定期开展多种主题的旅游活动,比如:传统节庆假日游、民俗风情游等。开展各种民俗表演活动、传统技艺活动,这些活动都需要组织当地各方力量,必将占去公司一部分人力和物力资源。
四、综合上述原因,现将燕窝水世界门票具体定价为XX元。
以上申请妥否,请核准。
新规催涨团费 门票价格受限 篇3
《旅游法》动议近30年、于2009年再次起草,历时8个月三次审议,最终于2013年4月25日定稿。该部法律中,零负团费、强迫购物和自费项目、景区门票上涨无度、欺客宰客等四大乱象备受市场关注。
之前,旅游景点中的强制性消费以及旅行社的强制购物一直被消费者们所诟病。而即将实施的新《旅游法》将给我国旅游市场带来一次“大洗牌”。
旅游业面临巨大变革
今年的“十一”长假是新《旅游法》开始实施的第一个黄金周,在新法对于零负团费、强迫购物等行为明令禁止的情况下,国庆旅行社线路报价涨声一片。
短期来看,涨价会让普通消费者一时难以接受,但真正看清这是一种价格归位后,相信游客也会理性回归。
新法如果能够真正地落实,让消费者有了知情权、选择权、安全保障权,对消费者而言,将真正进入旅游的黄金期。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新《旅游法》实施将保证国庆长假期间部分出境游和国内游的价格透明度,但旅游线路的团费也将相应提高20%~50%。虽然在短期内会因团费提高失去部分客户,但从长期来看,对旅游行业构成长期利好。
价格上涨只是价格的理性回归。新法实施在即,旅游市场将面临诸多问题:其一,消费者该如何调适消费心理和调整消费选择。其二,旅行社又该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其三,新法实施后,政府要如何加大执法力度。依据新法的相关规定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将新法落到实处。这都将推动旅游市场变革。
部分公司门票上涨受限
景区门票价格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有市场分析认为,门票价格上涨受限将不利于依赖门票经济的景区类上市公司,如桂林旅游、张家界、黄山旅游等;但也有观点认为,这将使得景区投资减少,从而使得市场供给减少,反倒有利上市公司。
新《旅游法》中提出“严格控制价格上涨”的基本原则,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涨价需各方参与听证会,不得通过增加另行收费项目等方式变相涨价;有公益性特征的景区,规定逐步免费开放。这让市场对该举措给自然景区类上市公司甚至整个旅游行业带来的影响尤为关注。
另外,除了备受关注的“景区门票制度”外,“景区流量控制制度”和“景区连带责任制度”、“景区开放制度”等也为业界人士视为关注点。
不过,在黄金周愉快的节日氛围下,记者仅从娱乐休闲的角度,想与读者分享五个值得一去的上市公司旅游景区(详见P20)。需要补充的是,我们统计了13家公司均是拥有景区的旅游类上市公司(见表1)。
国内景区门票价格的问题与改革 篇4
景区门票是旅游景区以维持景区的正常运营, 对进入该景区进行游览参观的游客收取适量的费用。它主要用于景区的开发建设、维护, 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等等。景区门票一般可以分为单张票、套票、联票、儿童票、年票等。
然而, 近年来,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景区门票价格不断飙升, 引起全民关注, 人们不禁要问:我们是在发展“旅游经济”还是“门票经济”?
一、国内外景区门票价格比较
1. 国内门票价格简况。
最近几年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旅游景区已成为旅游业的主要创收来源, 以及游客游览停留的主要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同样也使得旅游景区的竞争日趋激烈。快速的发展也导致旅游行业的弊端日益增加。首先, 中国景区门票普遍偏高, 许多地区门票价格占当地职工工资的10%左右。在2011年对全国130家5A级景区 (共141个景点) 的门票价格进行了统计, 大多数景区门票超过100元, 部分甚至超过300元 (均为旺季价格) 。其次, 景区由政府主导转变为个体经营, 因此更加注重景区的经济效益, 而忽略了旅游业本身的关联性, 因而导致资源垄断, 陷入涨价怪圈。
2. 外国门票价格简况。
在旅游业与社会经济发达的国家, 旅游景区更加重视门票价格带来的社会效益, 而非是经济效益。许多国家通过政府及社会的多方调控, 降低或者减免门票价格, 以达到对国民进行教育的目的,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大多数国家按照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对门票进行定价。虽然价格表现的形势多种多样, 但是有规可循, 有法可依, 没有人情票、权利票。即使是政府机关人员也必须按规定购票, 遵循景区相关规章制度。当然, 也有一些国家对景点门票实行双轨政策, 譬如印度的泰姬陵, 本国公民和入境游客实行非同一标准的收费。以色列国家公园门票一般为10~20谢克尔, 最低为3谢克尔, 同期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 000谢克尔, 捷克名胜古迹和公益文化设施门票的基础价格一般是月收入的0.5%。
3. 对比分析。
以门票价格与所在国的国民工资占比来看, 国内门票价格占一般职工月收入的10%左右, 而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比率在0.3%~0.5%之间, 不难看出国内的景区门票远比国外许多国家高出许多, 这不仅是因为国内景区资金的来源与国外不同, 还包括我们景区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在国外, 为了降低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提高游客的游览质量, 国外很多政府利用环境容量对景区游客流量进行控制。例如, 美国的黄石公园每一个景点分时间段分别开放, 以此来调控客流量。然而, 在国内, 许多景区为了调节游客流量或弥补运营成本, 几乎一致地采取门票调高价格的方式来应对。
二、国内景区门票价格的主要问题
1. 门票价格高。
据《北京青年报》报告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得低于三年。2008年前后国内多数景区调价, 而2012—2013年恰逢这些景区的三年“解禁年”。国内便涌现了一批景区的涨价热。这也充分暴露了国内景区的“门票经济”。目前旅游景区的门票是景区旅游消费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不断提升的门票价将面临旅游经济效益增长的瓶颈。
2. 门票价格以经济效益为主导, 忽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0世纪80年代之前, 旅游景区被作为社会福利事业兴办, 在景区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 人民外出旅游日益成为大众需要, 尤其在节假日期间旅游景区更是人满为患, 2012年交通运输部下发了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通知, 使得出游的人如“井喷”之势。面对暴涨的游客数量, 有些景区简单地以门票价格作为调节游客流量的手段, 并同时可以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发展旅游业, 其实是发展旅游业经济, 以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获得整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是从21世纪初开始, 中国的旅游业便由旅游业经济慢慢转换为门票经济, 这是与发展旅游景区的初衷以及最终目标相违背的。
3. 价格灵活性低。
价格杠杆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控旅游客流, 但是中国旅游景区使用价格调控的手段及方法过于单一, 只是淡旺季实行不同的门票价格, 在游览时间, 不同群体、游览范围、游览季节等方面差异化较少。
4. 缺乏相关门票价格制定监督体系。
中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主要为:分散管理、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中国的风景名胜区是由国家统一管理, 各省政府分级管理。当管理权下放到各地方政府, 为了获取经济利益, 直接导致门票价格的上涨, 所以只有解决现有体制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这种情况, 国家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对景区进行统一管理。
三、国内景区门票价格的改革方向
1. 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必须规范化。
如果景区门票的价格制定过高, 会严重挫伤游人的游览意愿, 影响景区的经济收入, 而景区门票制定的过低, 会导致在节假日时游客人满为患, 很有可能超出旅游景区的最大承载力, 破坏文物和自然环境, 同时对景区的接待能力与基础设施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这种低价门票同样也会影响景区的经济收入, 造成运营成本与收入失衡, 所以过低的门票价格同样也不适合目前中国景区制定体系。景区的门票价格的制定不仅要考虑景区经营的成本, 也要考虑公众对票价的意愿, 所以景区门票价格要因地因时制价。在中国很多景区已经依照中国的相关标准制定出适合其景区收入的门票价格, 门票价格体系趋于完善, 景区门票价格趋于合理, 体现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性。
2. 制定科学可行的定价策略。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作为货币化的景区门槛, 影响着景区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以及游客旅游权利的实现, 其科学定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公益性, 其产品的定价要有制度化的规范和约束体系。在对其门票价格进行定价的时候, 建议参照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对文保单位、旅游景点的考核、验收标准, 对各个景点的资金投入额, 面积、收入水平、知名度、旅游满意度等条件, 制作一套可供参考的资料, 区别对待, 制定与之相对应、匹配的门票价, 有针对性的制定门票价格。
3. 建立健全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听证制度。
中国现有的听证会是“逢听必涨”, 原因在于参与听证会的大多为旅行社经理以及业内相关人士, 价格的上涨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只有不断涨价才会使他们的收益增加, 所以这也导致了景区门票听证会逢听必涨的恶性循环。所以景区门票听证会应该加大普通公民的比例, 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 针对不同的旅游景区进行区别对待。
4. 突破“门票经济”的瓶颈。
中国旅游景区的主要经济收益来自于向游客收取景区门票。统计数字表明, 中国门票的平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接近1%, 是其他国家的10倍以上, 居世界第一位, 这说明, 门票在景区的收益中所占比重过大。因此, 各景区应该做出转型, 由门票主导消费转向其他消费带动景区经济。例如, 杭州西湖从2002年开始免费开放后, 财政收入不但没有降低, 而且带来的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原因就是西湖门票的免费吸引来了更多的游客, 真正的带动了杭州市的旅游经济。只有突破门票经济的瓶颈, 各个景区才能获得更大经济收益, 从而使中国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
5. 价格灵活变通, 调节客流量。
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旅游行业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中。在旅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下, 景区门票的制定方案也日趋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景区门票价格也会被广大游客所接受, 实现景区和游客的双赢。景区门票的价格会更加的灵活, 来应对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不同的客流量的复杂状况。各个景区可利用门票价格来调节分配由于淡旺季带来的客流量, 从而减少景区旺季超载的游客给景区环境带来的压力, 也解决了景区淡季经营惨淡的现象。这样既满足了游客游览的需求, 又不破坏景区经营者的利益。
6. 提高社会效益, 带动经济及生态效益。
国内大多风景区或文物古迹属国家所有, 因此在保证景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应该更加注重景区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而非仅仅是经济效益。而部分景区的的门票高额化、贵族化、市场化, 改变了资源的公共性质。景区的资源应该供游人共享, 不能用高额的门票将中低收入群体拒之门外, 如果这样做的, 会弱化这些景区的文化辐射功能, 显然这都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所以景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朝着实施免票制的方向发展, 将社会效益最大化。
结语
综上所述, 景区门票价格上涨是景区控制游客数量, 保护景区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 也是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各个景区对于景观门票价格制定应该根据景区自身条件, 运营维护成本以及社会大众的建议, 多方因素比对最终得出合理的价格。科学的制定景区门票价格既能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又能不损害景区的利益, 还能有效地分配淡旺季的客流量,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所以, 中国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正向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制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建民, 袁淏.景区门票涨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物价, 2012, (12) .
[2]宋丁.突破中国旅游市场的门票经济瓶颈[J].旅游学刊, 2008, (5) .
[3]田勇.国外门票价格特征及其启迪[J].价格月刊, 2003, (7) .
[4]潘秋玲, 曹三强.中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比较研究——兼论门票价格的定价依据[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1) .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论文 篇5
一、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概述
(一)景区门票价格的概念
景区门票是景区准入制度,本质上是景区的一项管理工具。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狭义上是指游客为获得游览参观景区的观赏许可,向游览参观景区经营单付出的门槛费用。广义上的景区门票价格,包括自然景区、文化景区、大型活动、休闲、娱乐等观赏和参与费用以及景区内为观赏景观配套服务的载人运输工具费用、导游讲解服务费等。
(二)景区门票价格的作用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功能,景区经济价值是景区门票定价的经济基础;二是环境保护功能,景区门票价格作为可以引导游客消费的信号,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经济调控性,是控制景区游客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景区实行淡旺季差别定价的依据;三是社会功能,如世界遗产地等旅游景区具有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其景区门票价格承载着社会福利方面的非经济功能。
二、当前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从20世纪末至今,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其现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景区门票价格偏高,上涨幅度过大。
景区门票上涨幅度越来越大,多个景区近年来互相攀比,引发一轮又一轮的抬价大战,不少景区门票低则几十元,高则上百元,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当前这种提价之风仍在发展之中。
(二)非正当竞争手段泛滥
其突出表现就是目前我国旅游景区景点回扣现象严重。许多旅游景区景点为多拉顾客,采用组导游、司机回扣的做法,特别是一些人造景观更是如此,回扣有时占了票价的一大半,这种做法在客观上提高了票价,短期看来,由于导游、司机为了一己私利可能会拉来一些客人,但长期势必会影响景区景点的声誉,而且极易造成恶性循环,票价越高,游客越少;游客越少,票价就抬得越高。游客被骗至此,发现如此高价非常不值,就会产生极强的反感,同时也会意识到导游、司机的居心何在,对景区景点的高票价更觉难以接受。
三、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机制研究
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机制是指旅游景区根据其开发、经营和维护产生的成本以及利润、税金等内容,按照市场调节和政府指导的原则,综合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形成的门票价格的制定体系。其内容包括门票价格的制定原则,选择相应的定价模式,适当的定价方法。
(一)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原则分析
1.价格与价值相符原则
旅游景区景点对消费者来说,是因为其有价值才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每个景区景点的价值各有不同,消费者在市场上通过对比、通过选择,最后通过价格实现对价值的消费。而价值问题是极为复杂的问题,从自身的角度讲,它包括生态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教育价值、体验价值、服务价值等。
2.市场供求关系原则
我国旅游资源多为观赏类旅游产品,其供求关系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景点质量高低和季节需求量的变化两个方面。为了避免旅游热点和旺季景区内人满为患、旅游冷点和淡季景区闲置低效,景区制定门票价格时应采用需求导向定价法,实行优质优价和季节浮动价,使冷热点和淡旺季有明显的差价,以平衡景区之间、景区内季节之间客流量的分布,实现保护和增效双得益的目标。
3.保护与适度开发原则
有些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在经营开发时必须注重资源的保护。控制门票价格的涨跌变化有利于控制旅游客流量,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保护措施。
(二)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模式的选择
景区门票定价模式是指对旅游景区开发时,价格制定行为和经营过程中价格调整行为进行描述的总体框架。现有景区的定价行为可归纳为三种模式:
1.主体效益导向模式
所谓主体效益导向的定价模式,是指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和调整完全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通过经营成本、经营收入以及景区效益目标的差距来确定价格的行为方式。用公式可以简单表示为:价格收入-经营成本=景区效益。
2.功能管理导向模式
功能管理导向模式,又叫中性定价模式,是指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要以特殊功能的实现为依据,而不是简单地从景区的经济效益出发。
3.营销策略导向模式
营销策略导向定价模式,又叫柔性定价模式,最具有变通性和灵活性,是以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策略和发展战略为依据来制定价格。
(三)旅游景区门票的定价方法
根据景区门票的定价原则和定价模式,可知成本导向定价方法是基于成本、利润为主要依据的定价法,而需求导向定价法和竞争导向定价法都是在成本导向定价法的基础上,加以考虑市场需求而进行的。现在着重进行基于成本、利润的门票价格构成因素分析。
1.成本的构成因素
景区经营的成本是影响门票价格高低的关键因素,在景区门票价格确定中起基本的和主体的作用。其内容包括景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所需要的费用,开发和维护景区的劳动和资本的投入,还要考虑到景区资源的等级因素和影响力因素,即景区资源本身的价值。细化后分为人工成本,公用设施管理成本,专项开发建设成本,其他成本等。
2.利润的构成因素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景区需要自负盈亏,就必须适当地发挥其经济价值。所以景区拥有正常利润是正常的。景区的正常利润是指景区门票总收入扣除各项有关业务支出的剩余部分,扣除向政府缴纳税金、贷款利息、保险费用以后所获取的正常净利润,在景区门票价格确定中主要起价格修正和微调的作用。
3.景区门票价格的构成因素的比重分析
为了验证景区门票价格的构成因素分别在景区门票中所占的比重,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法,着重让调查对象对景区的经营成本、正常利润、税金、外部环境引起的浮动价格进行评价打分,本文采用的是叠加平均法进行计算:
比重(%)=∑(所选的分数i*选i的人数p)/1000*100%
i=0.5
其中i代表游客为门票价格的某一构成因素所选的分数(0
在门票价格构成因素上可以看出,景区经营成本所占的比重最高,为36%,其次是景区正常利润、税金、外部环境,分别占的比重是29.8%,19.25%,14.95%。由此可推出景区门票价格的计算公式:
P=0.36A+0.298B+0.1925C+0.1495D
这说明了以下问题:
1.游客是希望景区可以有正常利润的。表中可以看出景区的经营成本所占比重是36%,而景区的正常利润是29.8%,这表明在游客心目中,景区的利润和经营成本是基本持平的,他们也认为景区的利润在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中应占有很重的比重,并不反感景区盈利。
2.游客认为税金在景区门票价格中所占比例挺大。通过表1,可以看出,游客认为税金在门票价格中应该占19.25%,这反映了游客希望景区所收的门票应该多交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重视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结论
基于旅游公平的景区门票价格研究 篇6
由此可见, 国内景区门票价格的不断上涨, 虽然给景区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收益, 但却给旅游者的出行带来了更重的经济负担。
一、何谓旅游公平
旅游公平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持续旅游发展观中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二是全球化背景下旅游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公平问题;三是具体旅游实践公平, 如旅游利益分配公平、旅游价格公平等等。
本文所说的旅游公平, 主要指的是国民在旅游资源的利用、旅游权利的实现、旅游利益和旅游机会等分配和获得上是否公平, 其核心就是“人人有机会参与旅游”。那么在目前景区门票价格水平下, “人人有机会参与旅游”将必然受到影响, 因此, 景区门票价格的确定与调整值得深思。
二、中外景区门票价格比较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2013年我国4A、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分析报告》指出, 中国所有5A级景区平均票价为109元, 53%的景区门票价格在100~200元之间, 7%的景区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另外, 《经济学人》在2012年1月12日公布的最新的各国主要景区与中国类似景区的“巨无霸指数”都明显可以看出, 我国景区门票的价格相对偏高, 尤其是著名景区的门票价格平均在国民月平均收入的10%左右或以上。
经深入分析来看, 在世界上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一些国家中, 除去私人投资运营的景区, 国家所有的公园和自然景观一般都是不收费的, 历史文化遗产类的景区和人文景观也仅是象征性的收费。旅游发达国家在确定景区门票价格上的最大共同点就是:景区门票价格低廉, 通常都不超过国民月平均收入的l%, 这些国家在门票价格制定时主要考虑的是环境保护和国民教育, 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很低, 将门票收入仅仅看作是资源保护费用的一个补充。
相对比之下, 如此偏高的门票价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又将对旅游公平有什么影响呢?
三、我国景区门票价格偏高的原因
(一) 旅游资源的独占性与不可移动性
旅游资源的独占性和不可移动性使得景区产品是差别化产品, 无论是自然景观类的景区还是人文景观类的景区, 没有两个景区是可以完全替代的。因此, 可以通过制定垄断性的高价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 景区经营成本上升
近些年来, 不少景区为了完善景区环境、升级景区级别等都加大了投入, 造成运营成本和维护资金显著上升。例如丹霞山景区, 由于近年来员工工资和日常维护景区设施等成本不断上升, 另外在景区申遗和创建5A级景区上又投入了1.5亿元, 资金缺口非常大, 虽然政府提供了支持, 但每年需要向银行偿还的贷款本息就在千万元以上。如此看来景区运营成本的不断攀升是推高景区门票价格的直接原因。
(三) 景区和当地政府对景区门票收入的过分依赖
我国景区目前的经营收入比较单一, 门票收入占比很高, 据《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发展报告》, 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达到2658.60亿元, 门票收入达到1149.9亿元, 占整个景区营业收入的43%。甚至个别景区的营业收入全部来源于门票收入, 凸显“门票经济”思维。另外, 有些景区在当地还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因此有不少景区在某些权力部门的庇护下不断提高门票价格。
(四) 旅游产业发展理念落后
一是缺乏“旅游公平”观念, 景区 (尤其是公共产品类景区) 是具有公益属性的, 包括中低收入人群、学生等在内的所有人都应该同样具有游览的权利, 但高票价将使得很多人的旅游愿望无法实现。二是缺乏“大旅游”观念。旅游活动的实现, 需要“食、住、游、行、购、娱”等几个环节的联动, 景区收入只是旅游业的直接收入, 而由旅游活动所引致的其它环节的间接收入是旅游直接收入的几何倍数, 但景区所在地政府往往忽视了产业的联动效应, 过分看重景区的直接收益。
四、景区门票价格偏高对旅游公平的影响
景区门票价格偏高不利于国民旅游权利的实现, 对旅游公平会造成严重影响。首先, 不断上涨的门票价格, 抬高了景区景点的进入门槛, 致使旅游消费成为“贵族消费”, 许多游客在景区前只好“望票兴叹”, 这势必剥夺了普通群众游览祖国大好山河、接受历史文化熏陶的权利。其次, 旅游活动可以提高国民的精神文化层次和生活质量, 这是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终极目的, 但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使结果与目的背道而驰。再次, 偏高的景区门票价格导致普通家庭客源的出游率大大降低, 造成了社会上新的不公平, 这种现象与我国国情不符, 若不加以很好解决, 长期如此必将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
五、基于旅游公平的景区门票定价改革
景区门票价格偏高对“人人有机会参与旅游”的旅游公平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景区门票定价改革, 必须放弃固有的“门票经济”观念, 确立以旅游公平为理念的定价思想。
(一) 树立旅游公平观念, 保障国民旅游权利的实现
在现代社会, 旅游是人的基本需求, 也是人的基本权利。发展旅游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国民个人发展, 提升生活质量, 维护社会公平而非单纯的经济增长。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公平”的新概念, 也说明旅游公平势在必行。早在2009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 就提出要将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强调“要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的门票优惠政策”, 由此可见, 旅游公平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二) 公共景区回归公益属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门票价格的确定应顺应国民的基本诉求, 国有景区还要有序推进其公益化发展进程, 因此公共性质的景区实行免票和低价票是必然选择。首先, 相关部门要根据国民对免票或低门票的基本诉求, 加紧形成我国公共性质景区免票或低门票的政策计划, 相关管理部门应当会商相关部委形成关于公共性质景区的门票价格管理相关措施和实施路径。在门票优惠试点的景区选择上, 可以先从国内的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红色景区等中选择出一些景区进行公益性试点, 在景区所在地选择上, 应以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为主, 在门票价格优惠对象的选择上, 应该以残疾人、老人、军人、教师、学生和低收入者等群体为主。同时, 国家应在春节、清明节、国庆节、中国旅游日等特殊节假日扩大优惠的范围与幅度, 让更多游客受益。
(三) 突破“门票经济”的陈旧思维
有统计数字表明, 目前我国景区的平均门票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接近1%, 是旅游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 居世界第一位, 这充分说明, 我国景区的门票收益占比过大。因此, 我国的各公益性景区应该尽快转变思维, 由以前单纯依赖门票收入的思想向以综合消费带动景区整体效益的思想转变。杭州西湖就是比较成功的范例, 2003年西湖开始实行免费, 直接造成景区每年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 但西湖的免费带动了景区周边商业网点经济价值的提升, 当地政府通过对景区周边商业网点经营权的拍卖、出租或承包等方式, 不仅弥补了西湖门票免费造成的损失, 还使景区的整体收益增加上亿元, 并推动了杭州旅游业的整体前进, 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所以, “门票经济”的陈旧思维必须突破, 只有这样才能让各个景区获得更大经济收益, 我国旅游业才能进一步健康发展。
(四) 完善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的听证制度
目前, 我国各行业的听证会一般是“逢听必涨”, 因此, 必须完善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的听证制度, 使听证结果更具说服力。首先, 选取听证代表必须多元化, 即听证代表应包括能充分代表景区、游客、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相关中介企业和组织、专家学者等社会各方面代表, 从而保证听证代表的覆盖面。其次, 各界代表的比例应该合理, 以防止听证会结果被某方代表的意见所左右, 提高听证结果的公信力和公正性。最后, 要保证景区门票价格听证的公开与透明, 即将听证会全程纳入到多方监督之下, 必须做到过程公开、信息公开、结果公开, 并随时准备接受来自各界的质询。
六、结语
综上所述, “旅游公平”虽然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但在社会实践中, 它是群众旅游权益的切实保障。景区门票价格不仅关系到旅游公平的实现, 更关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 基于旅游公平来确定景区门票价格, 是保证“人人有机会参与旅游”的重要条件,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旅游公平的基本要求, 更是景区及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周建梅等.关于景区门票涨价现象的思考[J].价格月刊, 2006, (05) .
[2]黄秀琳.惠众与公平:未来旅游发展的终极诉求[J].中国软科学, 2011, (03) .
[3]徐克帅.实现旅游的公平转向,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EB].http://travel.ce.cn.
[4]唐晓云.惠众与公平: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管理诉求[J].经济理论与实践, 2012, (09) .
我国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博弈分析 篇7
一、完全且完美信息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博弈分析
先假设双方信息对称, 则两者的博弈是个完全且完美信息博弈, 门票价格制定者完全了解旅游者的行为, 即涨价旅游者效用变低甚至不旅游;反之旅游者也清楚地知道景区运营成本、盈利空间、维修费用以及所担负的各种人文、社会、生态和教育等责任等。旅游者有出游和不游两种行为选择, 门票价格制定者有涨价和原价两种行为选择, 其博弈结果有 (原价, 出游) 、 (原价, 不游) 、 (涨价, 出游) 、 (涨价, 不游) 四种, 可分别将双方效用量化为 (5, 5) 、 (0, 0) 、 (7, 5) 、 (-1, 0) 。
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为 (原价、出游) , 双方的得益分别为 (5, 5) 。可以看出景区不会涨价, 且随着社会的进步, 信息的完备及景区的社会、人文等效益的要求更加突出, 景区的价格将是下降趋势。但事实上全国景区门票价格“涨声一片”, 原因是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二、我国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完全但不完美信息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博弈分析
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并且双方在行动上也有先后顺序, 门票价格制定者决定涨价与否在先, 旅游者决定出游或不游在后, 本文采用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更能反映问题的本质。
门票价格制定者完全了解自己的行业情况, 而旅游者对景区门票上涨的原因却不是很清楚。当旅游者认可涨价时, 便会继续消费且效用不变;而不认可时, 就会停止消费或消费后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而效用下降, 当门票价格制定者作出涨价行为时, 旅游者可以选择 (涨价, 出游) 或 (涨价, 不游) , 效用分别为 (2, 3) 或 (-1, 0) 。
2、不完美信息动态模型的建立
门票价格制定者拥有全部信息, 而旅游者却没有, 门票价格制定者认为旅游者对涨价的合理性认可程度通过概率P反映。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双方的信息交流, 大多数旅游者不能对涨价理由提出质疑, 所以p>60%。结合上述博弈分析可建立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第一阶段, 引入一个虚拟的“自然”博弈方, 它让门票价格制定者对旅游者针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合理性的认可程度有个预先的界定, 即P>6 0%或P<6 0%。
第二阶段, 门票价格制定者根据自身的效用和P的大小, 有针对性地选择原价或是涨价策略。
第三阶段, 由于门票价格制定者在P>6 0%或P<6 0%时都可以选择原价和涨价两种策略, 因此旅游者在第三阶段无法做出针对性的选择, 从而使得博弈的结果可能出现八种情况。
参考谢识予 (2002) 提出的双价二手车交易博弈模型, 这八种行为是: (1) 当P>60%时, 有 (原价, 出游) 、 (原价, 不游) 、 (涨价, 出游) 和 (涨价, 不游) 四种情况, 效用分别为 (5, 5) 、 (0, 0) 、 (7, 5) 和 (-1, 0) ; (2) 当P<60%时, 也有 (原价, 出游) 、 (原价, 不游) 、 (涨价, 出游) 和 (涨价, 不游) 四种情况, 效用分别为 (5, 5) 、 (0, 0) 、 (2, 3) 和 (-1, 0) 。
可以看出, 在信息不对称时 (涨价、出游) 的支付效用为 (7, 5) , 这是双方经过博弈能够达到的相对最优的均衡状态, 这说明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环境中, (涨价, 出游) 是必然结果。
三、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调控建议
要解决景区门票价格上涨问题, 就必须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环境, 使得旅游者更多的了解景区运行和管理
1、完善景区门票价格听证制度
严格按照2002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的程序进行并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如在景区门票价格的审核过程中应邀各新闻媒体参与及设立听证会网站等, 从而使听证制度由不合理化向民主科学化发展, 为公众提供一个公开、透明、方便的门票价格调整信息交流渠道。
2、加大社会制约力
通过媒体和中介提供价格信息和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报到, 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和加强旅游者的维权意识, 增加社会制约力。
3、提高教育素质
提高门票价格制定者的素质, 使其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全面消费来提高景区的盈利能力, 而不仅仅是提高门票价格。同时注重旅游者素质的提高, 以改善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 增强讨价还价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新, 姚国荣, 陆林.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博弈分析和对策[N].皖西学院学报, 2008, 24 (2) :101-104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1, 305-306
门票价格论文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F1中国站门票价格所涉及的各种相关因素。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相关研究课题、论著和文献的基础上, 设计本研究问卷。问卷的设计经过两轮征询专家论证, 并对问卷中所列题项是否反映研究目的提出李建议, 问卷量表经信度效度检验, 最后确定正式问卷。调查的对象为F1中国站的现场观众, 共发放问卷1000份, 采用各类看台随机发放, 共收回956份, 回收率95.6%, 其中有效份数904份, 有效回收率90.4%。
1.2.2 访问调查法
走访了上海国际赛车场经营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专家、教授, 咨询相关问题, 了解F1中国站的门票价格及相关问题, 以获取有关本课题的第一手资料。
1.2.3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际互联网和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了有关体育产业和经济学文章100余篇。
1.2.4 数理统计法
调查数据采用SPSS 14.0常规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F1中国站门票价格制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2.1.1 现场观众的基本情况
调查表明, 年龄、性别、教育、职业等变量和比赛的出席率有关, 上海站比赛现场的观众中, 男性观众明显多于女性观众, 现场观众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大依次递减, 现场观众的收入较低, 学生群体、工人群体和企业干部群体是构成现场观众的核心群体。
(1) 性别:观众构成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现场观众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在被调查的观众中, 男性占64%, 女性占36%, 男性观众是现场观众的主流。
(2) 年龄:统计显示, F1大奖赛现场观众以青年为主。其中20及20岁以下占被现场调查观众的33.30%, 21岁~30岁占44.47%, 31岁~40岁占14.82%, 41~50岁占5.53%, 而51岁以上的仅占1.88%。
(3) 文化程度:在被调查者中, 文化程度大专以下的观众占14.71%, 大专、本科的观众占77.21%, 研究生人数占8%。说明F1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来支撑。文化程度高的人, 见识广, 思想开放, 容易接受新观念和新事物, 能积极努力从各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4) 收入:经济条件是影响消费者是否到现场观看比赛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制定F1票价的主要参考依据。
2.2 赛事成本
马克思在讲到资本主义商品价格时指出:“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决定的”。体育服务市场的定价也要以成本为最低经济界限。相关数据表明, 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要具备平均每年回收7亿元的能力, 才能收回建设F1赛车场的所有投资。因此, 门票的定价既要考虑我国赛车运动的社会化、市场化水平, 又要考虑F1中国站昂贵的成本。
2.3 赛事水平
根据英国《F1商业》杂志披露, 上海赛道的总投资高达3亿美元, 是目前F1各站赛事中最昂贵的赛道, 为提高比赛的精彩程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按惯例, F1比赛期间, 将安排各种其它比赛, 即“垫赛”。F1中国站的“垫赛”有四项, 上海雷诺方程式挑战赛、宝马方程式挑战赛、保时捷房车赛以及大众POLO的赛事, 而2006年只剩下宝马方程式和保时捷房车赛两项, 大赛组委会旨在压缩垫赛数量, 提高质量, 避免影响到F1赛事的质量。
2.4 竞争程度
竞争和成本、需求是“影响服务定价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F1中国站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越来越强, 使得组委会不得不考虑产品销量, 从而不得不考虑降低门票价格。
2.5 促销手段
许多促销手段直接与价格相关。如学生的半价票、团体票等。也可以直接采用打折来吸引消费者, 但此手段不能经常采用, 否则会强化顾客对降价的预期心理, 故意提早或延迟购票的时间。
3 F1中国站门票价格制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申办费用过高
据《F1商业》报道, 上海每年高达3000万美元, 而巴林为1800万美元, 日本为950万美元, 马来西亚雪邦为1500万美元, 摩纳哥和意大利蒙扎都为0美元。从报道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站获得举办权代价太大, 比其他十几站比赛都要高出很多, 高出欧洲各站三倍。这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高额的申办费大大增加了F1中国站的赛事成本, 为中国站的票价制定埋下了隐患。
3.2 市场运作不够成熟
据调查, 中国主办方在场地广告权, 收益, 转播费谈判方面急于求成, 损失了一定利益, 因为对F1商业运作和市场容量缺乏全面的了解, 对F1的谈判规则、保护规则和壁垒了解不够;市场运作方面, 缺乏长远的商业规划和初期的市场深度挖掘, 宣传还停留在低层次的炒作阶段, 没有针对发展起来的中国富裕人群做针对性的前期培养和酝酿, 高估了国内外车迷的消费能力。
3.3 价格“国际化”, 票价太高 (表1)
3.4 门票价格不能反映其价值
现场观众对F1中国站各方面的配套服务总体评价不高。
3.5 车迷群体薄弱
在2004年首届F1的热潮退去之后, 在缺少赛车文化的中国, 门票销售走低将是必然。上海国际赛车研究中心秘书长陈锡尧副教授的抽样调查显示, 在近5000个样本中, 表示会到现场观看比赛的群体不足一成, 超过40%的受调查群体明确表示不会到现场观赛, 近50%的受调查群体表示要视情况而定。
4 结论与建议
(1) 赛事水平、促销手段、赛事成本、组织目标、消费者情况、竞争程度等是F1中国站门票价格制定的影响因素; (2) 申办费用过高、市场运作不成熟、价格“国际化”, 票价太高、门票价格不能反映其价值、车迷群体薄弱是F1门票价格制定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3) 门票价格制定要考虑居民消费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 (4) 门票经济应及时向产业经济转换, 优化结构, 形成完整的F1产业及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陈锡尧.F1中国大奖赛在我国的消费需求及其对地区经济影响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8.
[2]李广宁.F1中国站大奖赛对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影响之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5.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博弈分析 篇9
旅游消费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都刺激着我国旅游消费市场不断扩张,同时,尽管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总体水平不断上涨,但近几年我国旅游需求市场却在不断扩张。从国家统计数据分析,我国旅游人均花费在不断上升,但旅游人数仍在快速上升。总体上,我国旅游市场呈现的是一种需求严重大于供给的状况。
1.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
不断上涨的门票价格,将限制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的旅游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上是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企业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政府的引导、监督和规范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同时,由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特色性等特点决定了景区管理往往涉及林业、宗教、文物、园林等多个部门,造成经营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再加上景区维护成本上升以及政府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我国旅游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2. 旅游景区经营发展
目前,我国精品旅游景区总数还是不足,尤其是5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与日益增加的游客数量相比存在着严重的供给不足。
而且从旅游景区经营发展来看,2011年全国A级景区接待游客人数25.54亿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658.6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同时,景区在营销手段、产品创新、经营范围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绝大多数景区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依靠门票(特别是自然和人文类景区),而且一般景区内能够吸引游客消费的旅游产品并不多,景区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又有来自景区管理成本和旅游资源保护的压力,造成许多景区经营效率不甚理想。
二、门票价格上涨的博弈分析
1. 外地游客和景区经营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
景区经营企业在景区开发经营过程中,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关注度并不会很高。在目前这种需求严重大于供给的市场情况下,景区经营企业选择上涨门票,并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游客减少,特别是对于5A、4A级旅游景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因此,如果旅游者数量不因为一定幅度的门票涨价而减少,可得外地游客和景区经营企业之间的得益矩阵,其中є>0。
以上博弈形成了外地旅游者和旅游景区选择的均衡点为(旅游景区涨价,外地游客旅游),即(b-є,d+є)。
2. 当地居民和景区经营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
类似的,当地居民和景区经营企业之间的得益矩阵如下:
可发现有两个均衡策略分别为(当地居民赞同涨价,景区涨价)和(当地居民不赞同涨价,景区不涨价),而(赞同,涨价)策略明显帕累托有效于(不赞同,不涨价),对于理性博弈方来说,最优策略应该是(当地居民赞同涨价,景区经营企业涨价),即(a+δ,d+є)。
景区经营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策略选择
在目前这种旅游市场供需情况以及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的条件下,增加门票价格一定可以使当地旅游业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据此,可得景区经营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得益矩阵,其中θ>0。
在两个均衡策略中(政府赞同涨价、景区涨价)明显帕累托有效于(政府不赞同,景区不涨价),所以对于政府和企业两个博弈方来说,最优的结果就是(政府赞同涨价、景区涨价),即为(e+θ,d+є)。
根据以上博弈分析,景区门票涨价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从旅游发展现状分析,造成门票上涨的原因主要有市场供给的不合理、管理体制上的不健全、以及景区经营模式的不合理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三、“门票经济”改革的建议
扩大旅游市场供给,提高旅游产品质量
政府要加大对旅游景区财政以及政策上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对旅游景区开发进行投入,为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拓宽融资渠道,帮助现有的景区进行旅游服务以及景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景区扩建以及景区升级,同时开发出更多优质精品的旅游景区。
景区要加强旅游产品创新,结合景区资源特色,不断革新现有旅游产品,提高现有旅游服务质量,赋予现有的旅游产品更多的内涵和价值,不断满足游客不断提高的旅游消费需求。
1. 改善景区管理体制,强化政府领导作用
景区管理要合理区分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职能,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引导、监督、规范和协调,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交通以及各种服务设施。对于门票价格上涨,要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以及物价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涨价的频次与幅度。
在鼓励和扶持旅游景区经营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将景区经营企业放到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更大程度的有效利用。
2. 改革景区经营方式,拓展景区盈利模式
首先,景区经营企业要结合景区本身的条件,构建景区核心价值,树立景区品牌,做好市场定位,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及加强景区旅游产品创新,真正做到以加强和改善景区本身经营为核心。其次,推动景区价值链向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外延服务延伸,做好旅游服务的各方面工作,拓展景区价值链的宽度。第三,推动景区价值链向旅游景区相关联业务拓展,比如节庆、会展、招商、影视、广告、房地产等,延伸景区价值链的深度。
总之,景区经营必须改变传统的“门票”经营模式,建立起以景区核心业务为基础,不断延伸景区价值链的宽度和深度,以全方位满足目标顾客的各种需要并实现景区利益最大化、具有可持续盈利能力的盈利模式。
门票价格论文 篇10
在我国的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中, 门票价格一直是敏感的话题, 2015年国庆前夕, 全国多个4a、5a级景区纷纷宣布涨价或者直接公布涨价预期时间表, 令众多旅游爱好者望“假”兴叹。为此, 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于2015年9月8日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要求相关部委从2015年9月起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 工作持续一年。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合理性, 影响着消费者出游选择的同时, 也影响着经营者的经济收益, 决定最后的盈利状况。门票价格根据旅游淡旺季调节、打时间差, 可以很好地均衡控制客流量。
1 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现状
1.1 价格普遍较高
就目前我国景区门票价格而言, 基本达到较高的水平, 这种现象在知名景点尤为突出, 越是著名风景区, 逐年价格上涨的趋势就越明显。以四川青城山为例, 门票为90元人民币, 折合约14美元左右, 已超过美国大烟山国家公园的门票价格 (10美元) , 此外, 都江堰门票90元, 长隆野生动物园门票250元, 雅安野生动物园门票260元, 普遍达到较高水平。
根据2015年5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5A级景区门票价格分析与国际比较 (2015) 》的报告, 截至2014年年底, 中国186家5a级风景区的门票平均价格已达112元。
1.2 增长幅度较大、频率过快
我们的旅游景区门票不光价格普遍较高, 增长幅度也很大, 频率也很强, 早在2007年, 国家发改委就明确规定要求全国各景区门票价格不能随意上涨, 明确设置上涨期限为三年, 至此, 2016年又到门票涨价的解禁年限, 各大景区蠢蠢欲动。而在实施“禁涨令”的这八年中, 各景区门票屡创新高, 让人不禁感叹旅游的成本越来越高, 让普通老百姓负担不起。本身随着物价不断上涨, 景区门票价格有适当调整是可以理解的, 但增长幅度与比例已经严重超出正常水平, 就不能视作正常现象了。
外国发达国家的国民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我国, 然而门票却和我们持平甚至低于我们,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旅游消费者选择出境游而放弃境内游了。以澳大利亚为例, 澳洲所有的国家公园 (比如:Cockatoo Island、Centennial Parklands、Royal Botanic Gardens and Domaind等) 均对公众免费, 而该国的国民收入截至2014年年底是60000澳币, 月平均收入是5000澳币, 而在中国, 以九寨沟自然风景区为例, 九寨沟门票为旺季220元, 淡季80元, 四川人均月收入截至2014年底是1312元, 门票分别占比月平均收入的16.76%和6.1%。
2 门票价格疯涨的后果
2.1 极大地损害旅游消费者的权益, 增强旅游消费者的不满意度
景区门票价格的规定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程序, 不是景区或者政府一句话, 随意上涨, 也不是说搞个公示, 就自行涨价了。这样既不尊重消费者, 也不符合法律程序, 极大地损害了旅游消费者的权益, 不断增长消费者对于景区的不满意度, 让消费者逐渐丧失信心。
2.2 减少旅游游历次数, 直接降低当地旅游收入
由表2、表3可以看出, 国内外旅游著名景区门票价格差异巨大, 尤其在当地居民收入背景下, 更显得国内景区门票价格的高和贵, 所占居民收入的百分比也很重, 完全不合理。可就是这个不合理, 居然愈演愈烈, 不断用行政手段加以干预都不能遏制这种势头。这样的高价格只会不断降低消费者旅游的热情, 近年来的旅游数据表明, 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 选择出境游, 一来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 二来也确实存在许多旅游消费者对国内景区失去信心, 包括对门票价格居高不下的无奈之举。这样继续下去的结果只能是国人放弃国内游, 都转而出境游或者不游。打着增加旅游收入的算盘, 最后却落得旅游收入下滑的下场, 真是打错算盘, 得不偿失。
3 合理建议
3.1 国家及地方政府给予一定支持
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维持景区正常运营, 全国除部分国家级景区资金支持充裕, 大部分景区还需要依靠门票收入来维持运转, 因此选择涨价是面对不断上涨物价而又要正常运营景区的不得已手段之一。如果国家和政府给予资金或政策支持, 能让景区压力小点, 相信也不用通过涨价的方式来实现运营。同时也需要对支持资金的用途加以监管, 保证资金用在运营和维护建设上。
3.2 完善旅游景区内部管理体制
首先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俗话说得好: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 而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由此可见科学制度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现阶段, 我们仅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许多配套法律法规还未形成, 需要构架和完善,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其次, 理顺管理体制, 做到所有权和管理权清晰。在我国, 旅游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景区管理部门只是代为管理和经营, 在旅游景区的开发初期, 国家和政府投入必要的资金给予支持是必要的, 但基于旅游产品开发和回报的周期较长, 国家和政府没法负担所有, 在适当时候, 做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将景区经营权让渡给有实力的投资人, 来建设开发景区资源, 但这种建设必须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条件下进行, 并且必须以公众的利益优先考虑, 投资人可以选择利益回报, 但不能以牺牲民众的利益来进行, 合理的追求利润回报, 使景区发展回归到正常的良性循环轨道上来。
3.3 让自然景区回归公共属性
从社会角度看, 自然景区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 我们每个人都对其享有享受的权利;从法律角度看, 依照我国《宪法》、《民法通则》等规定, 我国绝大部分景区都属于国家财产, 属于国有。而国家财产属于全民所有, 换言之这属于国家财产的绝大部分景区属于全民所有, 我们当然对其享有权利。而是否需要调价, 理应考虑这一公共属性。
3.4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由表2可知, 国外许多国家的风景区门票免费或价格低廉, 吸引很多国内外游客, 最终的结果是免费享受景区风景的游客带来了更多的旅游收入, 实现吃、住、游、购、娱全方位的旅游优质模式, 实现旅游经济的最大利益化。
不以国外作参考, 我们以杭州西湖模式为例, 从2003年4月起, 杭州市委、市政府兑现承诺“还湖于民”, 杭州最著名的西湖风景区全线面对对公众开放, 这一举措, 虽然让当年的西湖损失上千万的景区门票收入, 但却换来了每年不断增多的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旅游消费者和连带的不可估量的经济收益。这是当地政府因势利导, 真正遵循市场规律, 实现旅游业良性循环的绝佳案例。
4 结语
近年来, 旅游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旅游业的兴旺已逐渐成为服务业的龙头, 亦将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柱型行业之一。然而面对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 暴露的各种问题也日趋明显, 如何有序发展旅游业, 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健全法律法规, 构建合理运行机制, 定价合理合法, 国家政府给予支持, 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而旅游风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 需要我们思索, 以哪种方式才能实现有序的良性循环, 极大地促进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换位思考, 如果可以把门票价格利益让给旅游消费者, 参考西湖模式, 我们是不是能收获更多, 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呢?
参考文献
[1]陈婉玲.经济法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高海源.中外景点门票价格管理之比较闭[J].价格与市场, 2006 (4) .
[3]严岗.景区门票价格对旅游者消费的影响及认识误区[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3 (6) .
[4]陈信勇, 候作前, 杨富斌.旅游业发展的法制保障[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
【门票价格论文】推荐阅读:
门票价格调整05-09
景区门票价格11-05
景区门票价格怎么规划08-24
景区门票价格策略资料09-05
门票上涨07-20
门票经济11-01
旅游门票收入06-11
数学日记买门票07-20
有趣的门票教案10-12
门票代发合作协议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