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价格(精选12篇)
景区门票价格 篇1
景区门票价格是景区管理的一种简单、有效的调控和治理手段。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是否合理, 不仅仅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文明程度, 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旅游者的出游选择, 从而也牵动着经营者的经济利益, 决定旅游景区最终的盈利空间。因此, 学术界对景区门票价格研究普遍关注。
笔者以“景区+门票”为关键词, 对近20 年﹙1995~2015﹚我国的研究成果进行检索, 共获得文献记录515 条。以CSSCI来源为限定条件, 搜索了包含经济+地理+旅游+自然+资源+环境为关键词的83 个期刊, 只找到10 篇, 其中《旅游学刊》3 篇, 《经济问题探索》、《经济地理》、《资源科学》、《资源开发与市场》、《消费经济》、《人文地理》、《资源科学》各1 篇, 数量相对偏少;之后又以CSSCI来源所有学报为条件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又增加了9 篇, 共计19 篇。现主要对此19 篇文献就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对景区门票研究做一综述。
一、我国20 世纪90 年代后期旅游门票研究历程
(一) 起步探索阶段。20 世纪末以前, 旅游景区的门票问题并未引起学者关注, 这一阶段旅游景区是被视为公益性的福利产品, 景区票价普遍不高。随着20 世纪90 年代后半期开始的大范围的景区改制, 有关旅游门票相关的理论探索兴盛起来, 关于旅游门票价格的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但主要是对国家政策法规、门票制作技术的阐述、门票制定的思辨性探讨等, 试图分析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利弊, 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价格类刊物, 如《北京物价》、《价格月刊》、《价格理论与实践》等。陈光甫 (1999) , 邓荣民、肖敏鹏 (2001) , 张友生 (2003) 等对门票经济、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价格认同等方面有所研究, 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目标体系与研究方法等还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
(二) 快速发展阶段。迈进21 世纪, 国内旅游经济骤然发力, 旅游门票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对门票价格的分析也百家争鸣, 除定性研究之外, 对定量研究的需求也相当迫切。在此阶段, 学者们开始关注景区门票的定价原则, 探讨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制定的科学方式。于蒙 (2004) 指出:旅游景区作为公共资源, 门票定价的基础需要综合考虑旅游景区的投资、客源市场、居民收入、旅游消费支出等因素, 尤其要考虑国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三) 巩固深化阶段。近年来, 许多研究者注重将相关领域较为成熟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运用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之中, 形成了较为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在研究内容方面取得长足进展。面对景区普遍涨价的旅游市场环境, 研究主题逐渐转移到对旅游者的关注, 从旅游者心理和行为角度探讨景区涨价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杨美霞 (2006) 对张家界景区门票上涨前后的旅游者特征进行分析, 发现门票上调后游客量的增幅有所降低, 消费群体结构中, 低收入层级消费者数量缩减, 客流量也从原来集中的旺季逐渐向淡季移动。沈苏彦 (2013) 针对不同性别、教育水平和月平均收入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尝试对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支付意愿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分析的CSSCI来源的19 篇文章中, 有9 篇就来源于2010 年之后, 其研究主题也逐渐转移到对旅游者的关注上来, 通过对资源环境保护意思、资源的公益性回归认同出发, 对景区进行分类, 并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或数学建模的分析对环境效益、旅游者作为消费者的支付心理和消费者行为探讨景区涨价对旅游资源环境以及旅游行为的影响。
二、我国景区门票上涨的主要原因
(一) 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利弊。李小康、耿超英 (2000) 认为, 旅游景区门票涨价不仅可以提高景区的经营收入, 还可以缓解管理资金不足, 同时亦能促进旅游景区发展;黄金火、陈秀琼 (2005) 从博弈论出发, 认为我国要对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进行免费开放实行公共权利是有一定困难的, 要实现正和博弈是很难的, 如不加以有效约束, 最终会酿造“公共悲剧”;顾海波、孙学敏 (2005) 应用系统动力学基模分析方法提出游客增长上限基模的概念, 认为红色景区免门票政策最终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和国民旅游需求的增加, 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从2003 年开始逐渐上涨, 形成一股“涨价风”。王景露、石青 (2003) , 柏杨、王超 (2005) , 张朝枝 (2005) 等学者对“涨价风”提出警告与质疑;张文菊和杨晓霞 (2007) 认为, 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是一把双刃剑, 过高会打击游客的旅游积极性, 过低会影响景区的生存发展。刘锋 (2012) 、李宁 (2012) 、汪德根 (2015) 等人先后从公众福利和景区资源准公共性的角度, 提出门票价格的上涨并不能限制人流, 也未必能提高其服务质量, 并一致认为景区公益性回归的必要性。
(二) 景区门票上涨的原因分析。目前, 我国一些景区门票持续涨价已超出国际通行标准, 引起旅游学界广泛关注。学者对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进行思考, 向荣 (2005) 认为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实质原因在于景区管理体制的相对滞后性, 及由此而导致的过度商业化经营行为, 终极表现便是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曹国新 (2005) 从成本角度出发认为:景区的成本有不断膨胀的性质, 会持续积累涨价压力;戴继洲和徐升艳 (2006) 认为:门票价格上调的最本质原因是产业的不成熟造成的;刘名俭、甘雪娟 (2007) 从旅游门票收入经济化、旅游景区资源垄断化、门票价格管理多头化、景区经济收入单一化、调价听证会未合理化、国民假日过度集中化等方面分析门票涨价的内在原因。王华 (2008) 等人认为景区门票价格上调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垄断性;黄秀琳 (2011) 着重分析引起世界遗产地门票涨价的四种外部诱因:对遗产价值观认知的错位、遗产归属地政府夸大旅游业对GDP的贡献、遗产保护资金来源单一, 以及市场型景区门票价格高位的冲击;李飞、何建民、李玲 (2013) 以2002~2010 年重点监测的59 个公共资源景区数据为基础, 提出调节客流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管理机构利用景区强大的市场势力实行垄断定价的借口;牛海燕 (2013) 认为, 旅游资源稀缺性、投资运营成本、景区归属、市场调节、政府调节、服务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景区门票价格的重要因素;汪德根 (2015) 认为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价格高低, 而是体制机制的安排。
(三) 景区门票定价原则及机制。更多学者开始关注景区定价原则和基础, 探讨门票价格制定的科学模式。时慧来 (2006) 认为, 票价制定既要考虑其实际投入, 更要注重无形资产价值, 还要兼顾游览景点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郑玉凤、龙晓丹 (2011) 等人认为景区门票价格虚高、上涨过快只是表面现象, 门票价格的合理与否根本原因在于门票价格的定价机制, 不能单一的从某个方面评价景区门票的高低;曹宇飞 (2011) 提出定价机制的运行和管理措施, 用以解决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方面存在的问题, 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李宁 (2012) 将社会价值的指标引入准市场的竞争机制, 结合产业经济学的概念完善价格听证机制, 公开定价机制从而使相关各方达成和谐共赢的均衡格局;雷宏振、邵鹏、雷蕾 (2012) 结合杭州西湖景区案例对多目标门票定价机制进行了动态综合研究, 通过建立景区基于利润最优目标、生态承载力目标和社会福利最优目标模型, 证明了当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时, 景区应该以产业利润最大化来制定门票价格。
(四) 定价模型的研究。学者们引用不同研究领域的知识, 结合具体案例, 构建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定价模型。景区门票价格分为理想和非理想状态。田喜洲等 (2007) 认为构建模型可以对门票价格进行有效定位;顾海波、孙学敏 (2005) 为了突出旅游资源的公共性, 应用系统动力学基模分析方法;郭强等 (2010) 通过构建单阶段定价模型和多阶段定价模型来获得最优门票价格。张明新、姚国荣 (2008) 认为景区门票价格涉及两个主要利益相关者:景区管理者和旅游者, 构筑博弈模型, 并计算出该状态下景区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 在实践基础上提出改善这种逆向选择所导致的市场运行低效的策略;庞林 (2008) 结合条件价值法 (CVM) 的经济学原理和消费者支付意愿 (WTP) 分析如何科学制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禹贡、刘远征、胡丽芳、何慧、张河清 (2014) 对广州塔和白云山溢出价值量度表制作成问卷, 并由此建立了标志景区溢出价值景区标准价值的定价模型, 提出标志景区基于何种定价类型取决于模型中的溢出价值影响度。
三、展望
综上所述, 国内学者对门票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当前, 国内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原因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利弊、景区门票上涨的原因分析、景区门票定价原则及机制、定价模型的研究、相关利益群体关系研究以及其他对策研究等几个方面。
未来相关研究应注重结合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学、社会学、地理学、交通运输、城市发展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构建不同类型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者应采用系统的研究方法分析旅游地资源保护、物价水平, 客源地收入水平、教育结构, 景区融资渠道、管理细分等影响环境及价格的因素, 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博弈论、CVM技术、消费者意愿等科学理论与方法, 进一步完善科学的系统定价模型研究, 在研究景区门票涨价问题上, 把各种价格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量化, 全面综合测度不同类型旅游地的特征, 逐步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景区分类, 找出其共性和差异, 、建立权威评价机构并设定公正的评价方式, 使门票策略成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景区也可以在关注经济利益的同时突出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 使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林.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制定中CVM和WTP技术的运用与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5.
[2]刘锋.让公众享有更多的旅游福利[J].旅游学刊, 2012.12.7.
[3]杨小杰.四川省生态旅游补偿额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4.11.
[4]汪德根, Alan A.Lew.国家公园“门票经济”的公益性回归与管理体制改革[J].旅游学刊, 2015.5.11.
景区门票价格 篇2
按照国际惯例,景区门票价格一般不超过国民平均月收入的百分之一,以求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旅游资源这一福利。中国园林网5月21日消息: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五一期间(不含港澳台)130家5A级景区(非淡季)中,近半数门票价格过百元。价格在100元至200元(含200元)的5A景区占比最多,达35.38%。这其中包括武当山、张家界、黄山、九寨沟等14个景区门票价格高于200元,所占比例超过10%。部分景区除了门票价格奇高以外,“票中票”现象更为游客所诟病。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1年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亿人,其中城镇人口6.91亿,农村人口6.56亿。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6977元(人均月收入516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1810元(人均月收入1818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9118元(人均月收入1593元)。以故宫等5个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的旺季门票为例,它们的门票价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月纯收入的11.6%~44.8%,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的3.3%~13.5%,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3.8%~15.4%。
与我国高价景区门票相比,国外许多国家价格却体现更理性和人性化。以法国卢浮宫为例,卢浮宫门票为8.5欧元(人民币68元左右),套票也才14欧元(人民币112元左右)。因此,有网友戏称:“1个张家界等于3个卢浮宫”,中国一个5A景区门票的价格能够把美国自由女神像(10美元,约人民币63元)、印度泰姬陵(国内居民20卢比,约人民币20元;外国居民700卢比,约人民币70元)、法国卢浮宫等景区看个遍。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推动景区门票如此这般的疯涨呢,在我看来原因大体有三:第一,国家监管的不到位。现在的许多自然景点都处于被某些大集团承包的状态,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游客的感受一味的调高门票价格,从中赚取更多的利润。所谓的自然资源,像这样的旅游资源应该是属于人名群众的,如果每个地方都如此这般,那到最后所有的山河大川岂不都落入私人之手了;如果连看看自家门前的风景都得拿出年收入的一半,那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的普通人民又怎呢感受得到呢。第二,地方政府的无限制的纵容,甚至是同流合污。有些地方的政府机关为了能提高自己的政绩,看不到长远的利益,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对景区的开发商放任自流,甚至从中攫取暴利,从而造成乱收门票和门票疯长的现象。有的地方长了门票还美其名曰是为了保护该景点的生态环境,避免有过多的人造成生态失横。那么要限制游客数量就只能通过张门票这种途径吗?第三,也得怪我们的游客,当我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总是听之任之,从而助长了开发商和管理部门的势头,最后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景区门票上涨还有其他一些催发性因素,如物价整体上涨、员工提高工薪,景区建设与经营成本提高;景区经营项目单一,缺少综合性服务与多种经营收入;某些景区经营者
非理性的过度开发投入引起收支失衡,把经营失误转嫁给游客;旅游市场秩序紊乱,在高票价下以高折扣优惠旅行社,将高回扣返还给导游司机;景区评级升档,同A级景区之间互相攀比;景区收支不透明、财务审计缺失或虚设,有的景区有两本账,向上级汇报成绩时虚报接待人数与收入,向物价部门申报涨价时瞒报收入与虚报亏损;价格监督失效,价格听证会暗箱操作等。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弊端呢?首先我觉得还得政府出面进行调控,单靠游客的一点力量是不足以改变这些的。其次,地方政府如要有所作为,不妨考虑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培养旅游业附加价值,开发旅游产业链,提升服务质量,国际上景区门票下调已经成为趋势,仅靠门票的单一收入显然不是维持景区长期运转的最佳方法,各景区考虑的不应该是如何不断提升门票价格来实现收益的增加,而是以旅游为契机带动整体经济更好地发展,形成一个健康的持续性的盈利模式。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全国各大景区都应该向杭州西湖学习,西湖景区“反弹琵琶”不仅弥补了损失的门票收入,还使景区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达上百亿元,实现变门票经济为旅游经济。
对景区门票上涨的思考 篇3
作为一座知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景区景点的门票及其他项目收费备受游客关注。其门票价格信息,也一直是该市物价部门发布的重要内容之一。记者统计发现,最近25个月来,当地共有10家景区景点进行了16次定价或调价行为。
据了解,三亚目前最贵的景区景点门票价格达170元,最便宜的20元。一段时期以来,当地的门票价格都呈持续上涨态势。
旅游景区门票普遍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小编以海南省三亚市为参考,论述了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相关问题。
门票疯涨现状
三亚市物价部门依据价格审批程序,经对游览区扩建、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和运营成本进行审核,拟定了门票价格调整标准并报海南省价格主管部门核准。根据海南省物价局的批复,对天涯海角游览区门票作出调整。
调整后的门票基准价格为80元/张,可上下浮动20%,由三亚市天涯海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政府指导价范围内确定具体门票价格并报物价部门备案,于实施前一个月进行公示。
自2012年1月1日起,三亚著名景点天涯海角游览区门票价格将从现在的每张60元调至95元,另加5元的政府价格调节基金,上涨价格近一倍。
景区仍将对儿童、军人、老年人等游客及旅游团体购票实行免票或价格优惠。按照有关规定,向游客按每人次5元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并在售票处醒目位置设立明码标价公示牌,自觉接受价格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门票“合理”上调
近期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经济已经进入复苏通道,消费预期升温,这是各大旅游景点纷纷调高门票价格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春节之前景区门票价格的上调除一定程度的假日因素外,同时反映出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比较大,需要靠提升门票价格来增加收入。
根据海南省物价部门有关规定:景区景点的门票价格应按照主要补偿游览参观点资源保护和管理费用的原则确定。即其价格上调需要根据运营成本来进行核算。
如亚龙湾中心广场日前提出门票上调报告,三亚市价格成本调查队即对其进行了成本评(估)审。评审结果显示,亚龙湾中心广场的门票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尚低。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广场总运营成本费用增长较快,可提高门票收入。
门票有望下调
根据海南省有关规定,对于门票价格偏高的游览参观点,要在成本审核基础上降低门票价格;对于游览参观点内缆车、观光车、游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实际使用人数高于定价时预计人数,或已经提前收回投资成本的,应降低其价格。
据三亚市政府有关人员透露,该市已经在考虑个别已经收回投资成本的景区门票降价事宜。
“但目前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还做不到马上降价。”当地政府或以回购项目的方式,从企业手中取得景区景点经营权,再予调价。
监管部门还可以通过团购票折扣情况判断景点景区门票是否过高于成本。如当前已经明确旅行社等团购门票的优惠率,对于门票价格优惠率超过规定幅度的,要在成本审核的基础上降低其门票价格。
门票“变主为辅”
门票与物价同步上涨,是否能缓解景区景点建设的经济压力还并未定论。全国景区门票疯涨中,也有许多单位自成风格,并未随波逐流。北京在世界博物馆日期间,一些博物馆门票免费;上海市政公园中有122个公园免费开放;河南省确定的文化遗产日当天,全省主要遗产景点免费开放;杭州西湖景区更是全部开放,游人可以自由出入……
这些看似“损失”的地方,其实可以通过“堤内损失堤外补”的办法解决。减少门票收入,却延长游客游览时间,带动相关消费反而能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景区的服务建设,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支持公共设施的开发,把门票从唯一收入变为主要收入甚至辅助收入,才是解决景区景点经济压力的根本办法。
国内景区门票价格的问题与改革 篇4
景区门票是旅游景区以维持景区的正常运营, 对进入该景区进行游览参观的游客收取适量的费用。它主要用于景区的开发建设、维护, 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等等。景区门票一般可以分为单张票、套票、联票、儿童票、年票等。
然而, 近年来,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景区门票价格不断飙升, 引起全民关注, 人们不禁要问:我们是在发展“旅游经济”还是“门票经济”?
一、国内外景区门票价格比较
1. 国内门票价格简况。
最近几年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旅游景区已成为旅游业的主要创收来源, 以及游客游览停留的主要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同样也使得旅游景区的竞争日趋激烈。快速的发展也导致旅游行业的弊端日益增加。首先, 中国景区门票普遍偏高, 许多地区门票价格占当地职工工资的10%左右。在2011年对全国130家5A级景区 (共141个景点) 的门票价格进行了统计, 大多数景区门票超过100元, 部分甚至超过300元 (均为旺季价格) 。其次, 景区由政府主导转变为个体经营, 因此更加注重景区的经济效益, 而忽略了旅游业本身的关联性, 因而导致资源垄断, 陷入涨价怪圈。
2. 外国门票价格简况。
在旅游业与社会经济发达的国家, 旅游景区更加重视门票价格带来的社会效益, 而非是经济效益。许多国家通过政府及社会的多方调控, 降低或者减免门票价格, 以达到对国民进行教育的目的,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大多数国家按照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对门票进行定价。虽然价格表现的形势多种多样, 但是有规可循, 有法可依, 没有人情票、权利票。即使是政府机关人员也必须按规定购票, 遵循景区相关规章制度。当然, 也有一些国家对景点门票实行双轨政策, 譬如印度的泰姬陵, 本国公民和入境游客实行非同一标准的收费。以色列国家公园门票一般为10~20谢克尔, 最低为3谢克尔, 同期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 000谢克尔, 捷克名胜古迹和公益文化设施门票的基础价格一般是月收入的0.5%。
3. 对比分析。
以门票价格与所在国的国民工资占比来看, 国内门票价格占一般职工月收入的10%左右, 而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比率在0.3%~0.5%之间, 不难看出国内的景区门票远比国外许多国家高出许多, 这不仅是因为国内景区资金的来源与国外不同, 还包括我们景区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在国外, 为了降低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提高游客的游览质量, 国外很多政府利用环境容量对景区游客流量进行控制。例如, 美国的黄石公园每一个景点分时间段分别开放, 以此来调控客流量。然而, 在国内, 许多景区为了调节游客流量或弥补运营成本, 几乎一致地采取门票调高价格的方式来应对。
二、国内景区门票价格的主要问题
1. 门票价格高。
据《北京青年报》报告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得低于三年。2008年前后国内多数景区调价, 而2012—2013年恰逢这些景区的三年“解禁年”。国内便涌现了一批景区的涨价热。这也充分暴露了国内景区的“门票经济”。目前旅游景区的门票是景区旅游消费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不断提升的门票价将面临旅游经济效益增长的瓶颈。
2. 门票价格以经济效益为主导, 忽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0世纪80年代之前, 旅游景区被作为社会福利事业兴办, 在景区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 人民外出旅游日益成为大众需要, 尤其在节假日期间旅游景区更是人满为患, 2012年交通运输部下发了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通知, 使得出游的人如“井喷”之势。面对暴涨的游客数量, 有些景区简单地以门票价格作为调节游客流量的手段, 并同时可以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发展旅游业, 其实是发展旅游业经济, 以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获得整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是从21世纪初开始, 中国的旅游业便由旅游业经济慢慢转换为门票经济, 这是与发展旅游景区的初衷以及最终目标相违背的。
3. 价格灵活性低。
价格杠杆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控旅游客流, 但是中国旅游景区使用价格调控的手段及方法过于单一, 只是淡旺季实行不同的门票价格, 在游览时间, 不同群体、游览范围、游览季节等方面差异化较少。
4. 缺乏相关门票价格制定监督体系。
中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主要为:分散管理、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中国的风景名胜区是由国家统一管理, 各省政府分级管理。当管理权下放到各地方政府, 为了获取经济利益, 直接导致门票价格的上涨, 所以只有解决现有体制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这种情况, 国家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对景区进行统一管理。
三、国内景区门票价格的改革方向
1. 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必须规范化。
如果景区门票的价格制定过高, 会严重挫伤游人的游览意愿, 影响景区的经济收入, 而景区门票制定的过低, 会导致在节假日时游客人满为患, 很有可能超出旅游景区的最大承载力, 破坏文物和自然环境, 同时对景区的接待能力与基础设施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这种低价门票同样也会影响景区的经济收入, 造成运营成本与收入失衡, 所以过低的门票价格同样也不适合目前中国景区制定体系。景区的门票价格的制定不仅要考虑景区经营的成本, 也要考虑公众对票价的意愿, 所以景区门票价格要因地因时制价。在中国很多景区已经依照中国的相关标准制定出适合其景区收入的门票价格, 门票价格体系趋于完善, 景区门票价格趋于合理, 体现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性。
2. 制定科学可行的定价策略。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作为货币化的景区门槛, 影响着景区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以及游客旅游权利的实现, 其科学定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公益性, 其产品的定价要有制度化的规范和约束体系。在对其门票价格进行定价的时候, 建议参照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对文保单位、旅游景点的考核、验收标准, 对各个景点的资金投入额, 面积、收入水平、知名度、旅游满意度等条件, 制作一套可供参考的资料, 区别对待, 制定与之相对应、匹配的门票价, 有针对性的制定门票价格。
3. 建立健全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听证制度。
中国现有的听证会是“逢听必涨”, 原因在于参与听证会的大多为旅行社经理以及业内相关人士, 价格的上涨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只有不断涨价才会使他们的收益增加, 所以这也导致了景区门票听证会逢听必涨的恶性循环。所以景区门票听证会应该加大普通公民的比例, 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 针对不同的旅游景区进行区别对待。
4. 突破“门票经济”的瓶颈。
中国旅游景区的主要经济收益来自于向游客收取景区门票。统计数字表明, 中国门票的平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接近1%, 是其他国家的10倍以上, 居世界第一位, 这说明, 门票在景区的收益中所占比重过大。因此, 各景区应该做出转型, 由门票主导消费转向其他消费带动景区经济。例如, 杭州西湖从2002年开始免费开放后, 财政收入不但没有降低, 而且带来的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原因就是西湖门票的免费吸引来了更多的游客, 真正的带动了杭州市的旅游经济。只有突破门票经济的瓶颈, 各个景区才能获得更大经济收益, 从而使中国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
5. 价格灵活变通, 调节客流量。
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旅游行业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中。在旅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下, 景区门票的制定方案也日趋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景区门票价格也会被广大游客所接受, 实现景区和游客的双赢。景区门票的价格会更加的灵活, 来应对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不同的客流量的复杂状况。各个景区可利用门票价格来调节分配由于淡旺季带来的客流量, 从而减少景区旺季超载的游客给景区环境带来的压力, 也解决了景区淡季经营惨淡的现象。这样既满足了游客游览的需求, 又不破坏景区经营者的利益。
6. 提高社会效益, 带动经济及生态效益。
国内大多风景区或文物古迹属国家所有, 因此在保证景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应该更加注重景区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而非仅仅是经济效益。而部分景区的的门票高额化、贵族化、市场化, 改变了资源的公共性质。景区的资源应该供游人共享, 不能用高额的门票将中低收入群体拒之门外, 如果这样做的, 会弱化这些景区的文化辐射功能, 显然这都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所以景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朝着实施免票制的方向发展, 将社会效益最大化。
结语
综上所述, 景区门票价格上涨是景区控制游客数量, 保护景区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 也是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各个景区对于景观门票价格制定应该根据景区自身条件, 运营维护成本以及社会大众的建议, 多方因素比对最终得出合理的价格。科学的制定景区门票价格既能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又能不损害景区的利益, 还能有效地分配淡旺季的客流量,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所以, 中国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正向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制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建民, 袁淏.景区门票涨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物价, 2012, (12) .
[2]宋丁.突破中国旅游市场的门票经济瓶颈[J].旅游学刊, 2008, (5) .
[3]田勇.国外门票价格特征及其启迪[J].价格月刊, 2003, (7) .
[4]潘秋玲, 曹三强.中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比较研究——兼论门票价格的定价依据[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1) .
景区门票价格 篇5
中国5A级景区门票价格的理性思考
江洲 周宇晗
摘要:今年来,随着我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以旅游业为代表的休闲产业出现了井喷式增长。但旅游景区长时间以来一直存在价格较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旅游业发展和景区社会效益产生了一定不良影响。本文将探讨
关键词:5A级景区门票价格 现状 形成因素 影响 对策及建议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旅游业国内游客由2004年的11.02亿人次增长到2013年的32.62亿人次,增幅达196%;国内旅游总花费由2004年的4710.7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6276.12亿元,增幅高达458%;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均花费805.5元,其中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为518.9元,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946.6元。从这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3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6560美元),居民的消费能力得到了长足提升,以旅游业为代表的休闲产业由此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旅游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如生态环境的破坏;游客集中出行导致交通拥堵、景区超负荷运转,甚至出现了2012年国庆节期间的上万名游客滞留华山事件;而其中反响最大、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门票涨价事件,每年国庆节期间,各景区门票价格往往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那我国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是否真的过高呢?如果过高,其不利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果景区门票价格并不高,那引起人们认知和实际状况产生差异的因素又是哪些?本文以国内5A级景区为样本,试图回答以上问题。之所以选择5A级景区的门票价格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5A级景区代表了我国旅游景区的最高水平,其评定有严格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依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对5A级旅游景区提出了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经营管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旅游资源吸引力、市场吸引力、年接待游客量、游客抽样满意率等12项条件。[1] 2、5A级景区年游客接待量和门票收入在各类景区中处于行业优势地位。根据国家旅游局2012年发布的《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我国4A、5A景
[2]区的年游客接待量和门票收入分别占所有A级景区的68.45%和78.83%。而占 A级景区数量总数 2%的 5A 级景区,其游客接待量则占到了A 级旅游景区接待总数的 20%以上。3、5A级景区因其独特的吸引力,其价格整体上涨幅度较大,全国5A级景区门票的平均价格已经超过百元,社会关注度最高,因而其研究价值也最高。
一、我国5A级景区门票价格现状
就5A级景区具体门票价格而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所2013年5月发布的《2013年我国4A、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研析
年2月,我国的153家5A级景区中,8家实行免票政策,全国5A级景区平均门票价格为109元。2012年我国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相当于2012年城镇居民月度人均可支配收入5.32%,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6.52%。[3]而截止2014年10月1日,我国5A级景区共176处,平均票价108元,其中票价100元以上的景区98处,占56%;免费景区15处,占9%。其中,门票价格最高的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和鹰潭市龙虎山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达到了250元,而免费景区则多为教育、公益景区。
美国作为世界的旅游大国,其景区门票价格对于比较研究中国景区价格有一定参考价值。以美国旅游景点的第一类(世界级的旅游景观,风景独特且具有代表性,曾被评世界级的自然遗产或文化遗产)中的黄石国家公园为例,私人非商业车辆进入25美元,乘雪地车、摩托车进入20美元,16岁以上成人步行、自行车或滑雪进入12美元。对比国外景区门票价格,我国5A级景区门票价格确实较高。
另一方面,人们对景区门票涨价反映强烈可能是由于心理作用的影响,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宋瑞就认为景区门票价格问题存在被夸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社会心理放大效应、景区价格信息缺失、简单对比国外价格和景区服务有待提升。[4]
二、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形成因素
1、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游产品本身是一种商品,其价格由其价值决定。景区门票价格是其价值的外在体现,因此旅游资源越具有独特性,价值越高,其价格也必然相对越高。5A级景区作为我国旅游资源市场的高端产品,其门票价格相对于其他景区较高,对此人们是普遍认可的。
2、景区成本收益
一般地,景区门票价格由经营成本、税金和利润三部分组成,而这三部分可以进一步细分。其中,成本主要包括:(1)人工成本(2)公用管理成本(3)专项开发建设成本(4)消耗成本(5)其它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宣传促销费、财务费用等。[5]5A级景区旅游价值本身较高,服务质量优于其他等级景区,同时由于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方面成本投入较多,其价格必然较高。税金一般具有稳定性,不会构成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变动的主体因素;因此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利润就会成为景区门票价格变动的最直接影响因素。
3、市场供求关系
旅游产品作为商品其价格必然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会出现上涨;反之,价格则会下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是很多景区实行淡季和旺季差异化票价的原因。同时,5A级景区资源具有稀缺性,往往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价格上涨。一般情况下,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的减少,但5A级景区的稀缺性使得替代品较少,因此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即使在价格上涨的条件下,需求也不会出现显著下降,由此使得景区自身并没有降价的激励。以上这些因素一起导致了5A级景区门票价格高于其他旅游产品。但景区门票价格是否过高应以其相对价格而不是其绝对价格来衡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研析
4、旅游景区资金来源以及价格监管体制
国内外旅游景区票价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旅游景区资金来源的差异以及价格监管体制的差异。从景区资金来源来看,国外景区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以美国国家公园为例,其收入来源包括联邦财政拨款、门票和设施服务使用费、特许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和社会捐赠,其中门票收入只占20% ~30%。[6]而我国旅游景区资金来源主要依赖门票收入,要维持景区的日常运营,其票价必然高于国外。从价格监管体制来看,旅游业有规范标准的国家都有严格的价格监管制度,而我国景区价格调整主要通过听证会程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听证会往往变成涨价的形式化程序,缺乏实质性意义。
三、价格因素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1、不利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克里斯•库珀等人在《旅游学——原理与实践》一书中指出,旅游的费用指出主要包括交通费用、住宿费用、食品和饮料费用、会议或注册费用、门票和其他娱乐费用、购买礼品费用以及其他购物费用等七个方面。[7]门票价格较高必然会抑制其他方面的消费,有研究表明我国2012年我国5A级景区门票价格相当于居民人均年度旅游消费的14.19%。由此,购物以及娱乐等其他方面的消费会出现相应的下降,旅游业会出现发展不协调状况。
2、景区社会效益的弱化
根据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一章总则第四条:“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游览场所应当体现公益性质。”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发展不平衡,并且贫富差距较大,低收入群体由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由于5A级景区的较高价格自然被排挤出了这一旅游市场,由此转向低端旅游市场。由此,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准公共物品类旅游景区的社会效益被弱化,无法体现公平性。[8]
3、游客游览期望值上升,形成心理落差,客源流失,重游率较低[9]
一个良性发展的旅游景区应该是游客的心理期望与实际获得的服务一致,并因此产生重游的期望。但我国大多数5A景区游客重游率普遍较低。SERQUAL服务质量测量法模型认为,应用差距分析——满意度和服务质量的测量方法,即期望的服务和实际感受之间的差异可以有效地反映满意与重复购买(或不再购买)之间的[10]关联。显然,门票价格的提高必然提升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期望,在期望提高的前提下,如果旅游目的地提供的服务质量没有随之提高,差距产生,游客因此作出不再购买的决策。
四、对策及建议
针对5A级景区门票价格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1、政府应加大对景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景区自身应拓宽收入来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显著增长,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研析 的财政总收入为31649.29亿元,而2013年增长到了129142.9亿元。据资料统计,2005年国家对177个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财政拨款仅为1000万元人民币,[11]景区为了维持正常运营必然会维持较高的票价。而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政府有必要也有能力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从景区自身来看,可以重点拓展特许经营收入和社会捐赠类收入,通过对景区内经营的规范化管理,增加特许经营收入;同时,发展社会捐赠网络,在提升景区知名度的前提下吸引社会捐赠。
2、相关部门加强对景区门票价格的监管,规范价格听证制度和价格公示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的门票以及景区内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另行收费项目,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拟收费或者提高价格的,应当举行听证会,征求旅游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第四十四条规定:“景区应当在醒目位置公示门票价格、另行收费项目的价格及团体收费价格。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当提前六个月公布。”但在法律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价格听证会制度往往流于形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景区在举行价格听证会时应该邀请更多的异地利益相关者和行业专家参与听证会,使价格听证制度规范化和科学化,融合各方利益。在价格公示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景区应该在传统价格公示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价格公示,和游客形成良性互动。
3、规范旅游市场,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无序竞争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由于大多数游客会选择以旅行社为进入旅游景区游览的平台,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就成为了影响游客对景区评价的直接因素。同时,景区内部的服务质量对游客的游览感受影响则更为明显。因此,规范以旅行社和景区为主体的旅游市场,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唯有如此才能弥合在较高票价基础上的游客预期和服务质量之间日益扩张的差异,提升游客满意度,使得重复购买行为得以产生。
4、增加价格调控手段,更加注重景区社会效益
我国景区目前价格调控方式主要是在部分景区实行的淡旺季差别定价,可以在此基础上丰富价格调控手段,可以实行不同季节、时间段不同价格,不同游览段不同价格。另外,可以在扩大优惠群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例如对学生群体和老年人的游览价格进一步下调。在可行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的门票价格,凸显景区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GB/T17775-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发展报告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所.2013年我国4A、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分析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研析
[4]宋瑞.我国5A级景区门票价格与居民收入、消费关系实证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10):41-43.[5] 刘啸.关于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确定模式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5,20(3):83-87.[6] 潘秋玲,曹三强.中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1):64-69 [7] 克里斯•库珀,约翰•弗莱彻.旅游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
中国景区门票为什么这么贵 篇6
中国景区的门票实在太贵,便宜点儿的也要40至60元左右。灵山大佛、黄山等5A级景区的门票动不动就超过100元,有的甚至要200元。连来华的很多外国游客都觉得門票太昂贵。这不奇怪,因为很多外国名胜古迹的门票都没有中国这么贵。
2006年我去欧洲时,卢浮宫是首要目的地之一。当时卢浮宫的门票是8.5欧元,目前已经涨到1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95元)。参观卢浮宫让我大开眼界,在那儿走马观花也要一天的时间,如果仔细观览,恐怕起码需要两三天。我觉得卢浮宫不仅门票价格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且里面也非常值得欣赏。如果有机会再去巴黎,我还是会去卢浮宫的。
再看韩国,从2007年开始取消了国立公园的门票。于是,游客爬济州岛的汉拿山也不需要付出任何费用。该措施实施四年以来,剧增的游客给一些名山带来了过多的负荷,逼迫有关部门研究对策。但是,他们依旧明确地表示不会再次收取门票,因为取消门票是为了提高国民生活的质量。除了国立公园之外,著名的寺庙、景福宫等名胜古迹收取门票,但其价格一般在3000:~4000韩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8元至24元)。世界文化遗产昌德宫的门票也就是3000韩元。因此,很多来华旅游的韩国游客,在赞叹中国自然风景及名胜古迹的壮观、美好的同时,也会被其极高的门票震惊。相比于当地的物价,中国的门票实在太贵了。
前年我跟朋友去了杭州的灵隐寺。先买了一张35元的门票,经过入口看飞来峰的佛像雕刻时,我觉得非常不错。然而,当我想进寺庙里的时候却发现,还要买一张30元的门票才能进去。我不知道,是现在的和尚都学过经济学,还是这只是景区管理所的高招?
基于旅游公平的景区门票价格研究 篇7
由此可见, 国内景区门票价格的不断上涨, 虽然给景区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收益, 但却给旅游者的出行带来了更重的经济负担。
一、何谓旅游公平
旅游公平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持续旅游发展观中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二是全球化背景下旅游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公平问题;三是具体旅游实践公平, 如旅游利益分配公平、旅游价格公平等等。
本文所说的旅游公平, 主要指的是国民在旅游资源的利用、旅游权利的实现、旅游利益和旅游机会等分配和获得上是否公平, 其核心就是“人人有机会参与旅游”。那么在目前景区门票价格水平下, “人人有机会参与旅游”将必然受到影响, 因此, 景区门票价格的确定与调整值得深思。
二、中外景区门票价格比较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2013年我国4A、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分析报告》指出, 中国所有5A级景区平均票价为109元, 53%的景区门票价格在100~200元之间, 7%的景区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另外, 《经济学人》在2012年1月12日公布的最新的各国主要景区与中国类似景区的“巨无霸指数”都明显可以看出, 我国景区门票的价格相对偏高, 尤其是著名景区的门票价格平均在国民月平均收入的10%左右或以上。
经深入分析来看, 在世界上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一些国家中, 除去私人投资运营的景区, 国家所有的公园和自然景观一般都是不收费的, 历史文化遗产类的景区和人文景观也仅是象征性的收费。旅游发达国家在确定景区门票价格上的最大共同点就是:景区门票价格低廉, 通常都不超过国民月平均收入的l%, 这些国家在门票价格制定时主要考虑的是环境保护和国民教育, 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很低, 将门票收入仅仅看作是资源保护费用的一个补充。
相对比之下, 如此偏高的门票价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又将对旅游公平有什么影响呢?
三、我国景区门票价格偏高的原因
(一) 旅游资源的独占性与不可移动性
旅游资源的独占性和不可移动性使得景区产品是差别化产品, 无论是自然景观类的景区还是人文景观类的景区, 没有两个景区是可以完全替代的。因此, 可以通过制定垄断性的高价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 景区经营成本上升
近些年来, 不少景区为了完善景区环境、升级景区级别等都加大了投入, 造成运营成本和维护资金显著上升。例如丹霞山景区, 由于近年来员工工资和日常维护景区设施等成本不断上升, 另外在景区申遗和创建5A级景区上又投入了1.5亿元, 资金缺口非常大, 虽然政府提供了支持, 但每年需要向银行偿还的贷款本息就在千万元以上。如此看来景区运营成本的不断攀升是推高景区门票价格的直接原因。
(三) 景区和当地政府对景区门票收入的过分依赖
我国景区目前的经营收入比较单一, 门票收入占比很高, 据《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发展报告》, 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达到2658.60亿元, 门票收入达到1149.9亿元, 占整个景区营业收入的43%。甚至个别景区的营业收入全部来源于门票收入, 凸显“门票经济”思维。另外, 有些景区在当地还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因此有不少景区在某些权力部门的庇护下不断提高门票价格。
(四) 旅游产业发展理念落后
一是缺乏“旅游公平”观念, 景区 (尤其是公共产品类景区) 是具有公益属性的, 包括中低收入人群、学生等在内的所有人都应该同样具有游览的权利, 但高票价将使得很多人的旅游愿望无法实现。二是缺乏“大旅游”观念。旅游活动的实现, 需要“食、住、游、行、购、娱”等几个环节的联动, 景区收入只是旅游业的直接收入, 而由旅游活动所引致的其它环节的间接收入是旅游直接收入的几何倍数, 但景区所在地政府往往忽视了产业的联动效应, 过分看重景区的直接收益。
四、景区门票价格偏高对旅游公平的影响
景区门票价格偏高不利于国民旅游权利的实现, 对旅游公平会造成严重影响。首先, 不断上涨的门票价格, 抬高了景区景点的进入门槛, 致使旅游消费成为“贵族消费”, 许多游客在景区前只好“望票兴叹”, 这势必剥夺了普通群众游览祖国大好山河、接受历史文化熏陶的权利。其次, 旅游活动可以提高国民的精神文化层次和生活质量, 这是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终极目的, 但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使结果与目的背道而驰。再次, 偏高的景区门票价格导致普通家庭客源的出游率大大降低, 造成了社会上新的不公平, 这种现象与我国国情不符, 若不加以很好解决, 长期如此必将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
五、基于旅游公平的景区门票定价改革
景区门票价格偏高对“人人有机会参与旅游”的旅游公平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景区门票定价改革, 必须放弃固有的“门票经济”观念, 确立以旅游公平为理念的定价思想。
(一) 树立旅游公平观念, 保障国民旅游权利的实现
在现代社会, 旅游是人的基本需求, 也是人的基本权利。发展旅游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国民个人发展, 提升生活质量, 维护社会公平而非单纯的经济增长。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公平”的新概念, 也说明旅游公平势在必行。早在2009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 就提出要将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强调“要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的门票优惠政策”, 由此可见, 旅游公平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二) 公共景区回归公益属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门票价格的确定应顺应国民的基本诉求, 国有景区还要有序推进其公益化发展进程, 因此公共性质的景区实行免票和低价票是必然选择。首先, 相关部门要根据国民对免票或低门票的基本诉求, 加紧形成我国公共性质景区免票或低门票的政策计划, 相关管理部门应当会商相关部委形成关于公共性质景区的门票价格管理相关措施和实施路径。在门票优惠试点的景区选择上, 可以先从国内的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红色景区等中选择出一些景区进行公益性试点, 在景区所在地选择上, 应以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为主, 在门票价格优惠对象的选择上, 应该以残疾人、老人、军人、教师、学生和低收入者等群体为主。同时, 国家应在春节、清明节、国庆节、中国旅游日等特殊节假日扩大优惠的范围与幅度, 让更多游客受益。
(三) 突破“门票经济”的陈旧思维
有统计数字表明, 目前我国景区的平均门票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接近1%, 是旅游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 居世界第一位, 这充分说明, 我国景区的门票收益占比过大。因此, 我国的各公益性景区应该尽快转变思维, 由以前单纯依赖门票收入的思想向以综合消费带动景区整体效益的思想转变。杭州西湖就是比较成功的范例, 2003年西湖开始实行免费, 直接造成景区每年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 但西湖的免费带动了景区周边商业网点经济价值的提升, 当地政府通过对景区周边商业网点经营权的拍卖、出租或承包等方式, 不仅弥补了西湖门票免费造成的损失, 还使景区的整体收益增加上亿元, 并推动了杭州旅游业的整体前进, 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所以, “门票经济”的陈旧思维必须突破, 只有这样才能让各个景区获得更大经济收益, 我国旅游业才能进一步健康发展。
(四) 完善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的听证制度
目前, 我国各行业的听证会一般是“逢听必涨”, 因此, 必须完善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的听证制度, 使听证结果更具说服力。首先, 选取听证代表必须多元化, 即听证代表应包括能充分代表景区、游客、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相关中介企业和组织、专家学者等社会各方面代表, 从而保证听证代表的覆盖面。其次, 各界代表的比例应该合理, 以防止听证会结果被某方代表的意见所左右, 提高听证结果的公信力和公正性。最后, 要保证景区门票价格听证的公开与透明, 即将听证会全程纳入到多方监督之下, 必须做到过程公开、信息公开、结果公开, 并随时准备接受来自各界的质询。
六、结语
综上所述, “旅游公平”虽然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但在社会实践中, 它是群众旅游权益的切实保障。景区门票价格不仅关系到旅游公平的实现, 更关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 基于旅游公平来确定景区门票价格, 是保证“人人有机会参与旅游”的重要条件,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旅游公平的基本要求, 更是景区及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周建梅等.关于景区门票涨价现象的思考[J].价格月刊, 2006, (05) .
[2]黄秀琳.惠众与公平:未来旅游发展的终极诉求[J].中国软科学, 2011, (03) .
[3]徐克帅.实现旅游的公平转向,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EB].http://travel.ce.cn.
[4]唐晓云.惠众与公平: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管理诉求[J].经济理论与实践, 2012, (09) .
我国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博弈分析 篇8
一、完全且完美信息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博弈分析
先假设双方信息对称, 则两者的博弈是个完全且完美信息博弈, 门票价格制定者完全了解旅游者的行为, 即涨价旅游者效用变低甚至不旅游;反之旅游者也清楚地知道景区运营成本、盈利空间、维修费用以及所担负的各种人文、社会、生态和教育等责任等。旅游者有出游和不游两种行为选择, 门票价格制定者有涨价和原价两种行为选择, 其博弈结果有 (原价, 出游) 、 (原价, 不游) 、 (涨价, 出游) 、 (涨价, 不游) 四种, 可分别将双方效用量化为 (5, 5) 、 (0, 0) 、 (7, 5) 、 (-1, 0) 。
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为 (原价、出游) , 双方的得益分别为 (5, 5) 。可以看出景区不会涨价, 且随着社会的进步, 信息的完备及景区的社会、人文等效益的要求更加突出, 景区的价格将是下降趋势。但事实上全国景区门票价格“涨声一片”, 原因是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二、我国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完全但不完美信息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博弈分析
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并且双方在行动上也有先后顺序, 门票价格制定者决定涨价与否在先, 旅游者决定出游或不游在后, 本文采用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更能反映问题的本质。
门票价格制定者完全了解自己的行业情况, 而旅游者对景区门票上涨的原因却不是很清楚。当旅游者认可涨价时, 便会继续消费且效用不变;而不认可时, 就会停止消费或消费后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而效用下降, 当门票价格制定者作出涨价行为时, 旅游者可以选择 (涨价, 出游) 或 (涨价, 不游) , 效用分别为 (2, 3) 或 (-1, 0) 。
2、不完美信息动态模型的建立
门票价格制定者拥有全部信息, 而旅游者却没有, 门票价格制定者认为旅游者对涨价的合理性认可程度通过概率P反映。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双方的信息交流, 大多数旅游者不能对涨价理由提出质疑, 所以p>60%。结合上述博弈分析可建立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第一阶段, 引入一个虚拟的“自然”博弈方, 它让门票价格制定者对旅游者针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合理性的认可程度有个预先的界定, 即P>6 0%或P<6 0%。
第二阶段, 门票价格制定者根据自身的效用和P的大小, 有针对性地选择原价或是涨价策略。
第三阶段, 由于门票价格制定者在P>6 0%或P<6 0%时都可以选择原价和涨价两种策略, 因此旅游者在第三阶段无法做出针对性的选择, 从而使得博弈的结果可能出现八种情况。
参考谢识予 (2002) 提出的双价二手车交易博弈模型, 这八种行为是: (1) 当P>60%时, 有 (原价, 出游) 、 (原价, 不游) 、 (涨价, 出游) 和 (涨价, 不游) 四种情况, 效用分别为 (5, 5) 、 (0, 0) 、 (7, 5) 和 (-1, 0) ; (2) 当P<60%时, 也有 (原价, 出游) 、 (原价, 不游) 、 (涨价, 出游) 和 (涨价, 不游) 四种情况, 效用分别为 (5, 5) 、 (0, 0) 、 (2, 3) 和 (-1, 0) 。
可以看出, 在信息不对称时 (涨价、出游) 的支付效用为 (7, 5) , 这是双方经过博弈能够达到的相对最优的均衡状态, 这说明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环境中, (涨价, 出游) 是必然结果。
三、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调控建议
要解决景区门票价格上涨问题, 就必须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环境, 使得旅游者更多的了解景区运行和管理
1、完善景区门票价格听证制度
严格按照2002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的程序进行并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如在景区门票价格的审核过程中应邀各新闻媒体参与及设立听证会网站等, 从而使听证制度由不合理化向民主科学化发展, 为公众提供一个公开、透明、方便的门票价格调整信息交流渠道。
2、加大社会制约力
通过媒体和中介提供价格信息和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报到, 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和加强旅游者的维权意识, 增加社会制约力。
3、提高教育素质
提高门票价格制定者的素质, 使其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全面消费来提高景区的盈利能力, 而不仅仅是提高门票价格。同时注重旅游者素质的提高, 以改善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 增强讨价还价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新, 姚国荣, 陆林.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博弈分析和对策[N].皖西学院学报, 2008, 24 (2) :101-104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1, 305-306
景区门票价格 篇9
稀有旅游资源可依托其不可替代性来制定垄断价格。如依托自然资源的景区九寨沟、黄山、张家界;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的景区故宫、长城、丽江古城等, 这些景区因其旅游资源独特, 是世界遗产, 可制定垄断价格。然而, 垄断价格的制定也要适度, 不然经营企业往往因资源的垄断性而缺乏有效的竞争, 易使垄断价格攀升且难以制约。目前, 国内旅游景点价格一直在提升, 特别是世界遗产和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 不少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低则几十元, 高则上百元, 已占许多地区职工月工资收入的10%左右。而各国旅游发达地区景区门票的共性之一是价格低廉, 在国民月收入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1‰。例如:日本各地名胜古迹、博物馆的平均门票占国民人均月收入的1‰;捷克名胜古迹和公益文化设施门票的基础价格一般是月收入的0.5‰;比利时国家所属的名胜古迹统一票价, 相当于职工月收入的0.35%, 仅仅是象征性地收费。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地亦如此, 越是涉及国民素质教育类型的旅游参观点, 收费价格愈低廉???。
二、门票价格攀升带来的问题
有关部门公开列出了四大涨价理由:景区管理运营成本上涨的亏损、作为世界遗产的武陵源景区价格较同类偏低、获取国际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经费及希望运用价格杠杆来控制客流量、减少游客带给世界遗产的破坏。
各景区几乎都把提价的原因集中在控制客流量, 保护稀缺的旅游资源, 具有垄断性质的旅游景点没有相近的替代品, 其旅游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其保护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以价格作为控制客流量的唯一手段的效果分析
Q2:风景名胜区的最佳接待规模
P2:风景名胜区的最佳接待规模对应的价格
Q1:风景名胜区此时的接待量 (利润最大化)
P1:风景名胜区此时的接待量 (利润最大化) 对应的
MR:企业的边际收益
AR:平均收益
MC:每增加一个游客的新增的成本
假定有一个景点, 建成开放后, 可以精确计算出每一游客给景区带来的成本 (不记开发成本) , 这一成本包括旅游宣传促销成本和游客带来污染和破坏的支出, 在宣传促销成本一定时, 可以粗略地认为, 每个旅游者给旅游经营企业造成的成本是不变的 (假定拥挤只给旅游者带来成本) , 由此可确定企业面对每增加一个游客的新增的成本是固定的, 即MC为一水平线。另外, 还可以根据景点的规模和性质确定最佳的旅游者人数, 这一旅游人数可以使旅游处于使用与保护的最佳状态, 假定风景名胜区的最佳接待规模为Q2, 而按照生产理论, 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使MR=MC, 此时, 对应的价格为P1, 而此时的接待量为Q1。假定此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分别为MR和AR。
最初, 景点将价格定价在P1, 这时候景点接待量为Q1, 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此时的消费者剩余为GCF, 随着旅游者的旅行活动的增多, 对景点的破坏随之增加, 于是景区的管理人员和有关部门, 决定提高价格, 这时候企业可以把旅游者人数控制在Q1以下的任一数量, 减少旅游资源破坏程度, 我们假设景区管理人员的保护意识很强烈, 以保护旅游资源为首要目的, 于是决定把旅游者人数控制在Q2, 这时候对应景区价格为P2, 毫无疑问, 这可以起到控制旅游者人数的作用, 这时候的旅游者人数控制到最佳接待量Q2, 起到了保护旅游资源的作用, 而同时消费者剩余减少到GAP2, 生产也未能实现其利润最大化, 这时候造成了社会福利的减少。
可见, 靠提高价格控制旅游者数量, 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起到保护旅游资源的目的, 但我们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消费者利益和生产者的利益, 应使两方面都不受到损害, 所以, 仅靠提高价格来控制旅游者人数, 减少对景区的破坏, 并不是明智的。
1. 仅靠价格并非能控制客流量
一般来说, 价格提高以后, 调价在短时期内可以起到控制旅游者数量的目的, 然而, 具有垄断性的旅游景点其客流主要来自于外地乃至国外, 在短期内, 其需求是具有弹性的, 价格上涨会抑制一些游客, 这时候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游客转向其他的景区, 而长期看, 由于缺乏替代物, 其需求是极度缺乏弹性的,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价格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毕竟门票价格相对一次旅行来说, 是很小的一部分支出, 并且从以往的调价经验来看, 价格杠杆对于客流抑制的作用并不明显。
2. 可借鉴的方法
(1) 加大投资的力度, 将最佳接待规模扩大到Q1, 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会受益, 又不会对景区造成破坏, 是可以采取的最佳方案。
从世界各地旅游景区门票的定价上, 可清晰地显示出门票价格与区域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成反比的发展曲线, 这一点在那些教育性、公益性强, 致力于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类景点上, 表现得尤其鲜明。政府通过低定价、优惠、免费等多种形式鼓励国民进入旅游者行列, 使旅游成为国民经常性的社会活动, 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 意大利政府为拯救比萨斜塔, 维修工程花费了3540亿里拉, 但门票仅约5.5个美元, 每日还要限制参观的人数。政府将公民缴纳的税收, 通过仅占公民月收入1‰左右的门票价格回报给了国民、并使国民从旅游中获取更多, 这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明智的作法。在低门票收费的基础上, 许多国家旅游景点重视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经费, 以保持景点的运转与维护, 例如, 国家的经费拨款补贴、各类社会基金的支持、社会的捐助等。与此同时, 各旅游景区还重视扩大景区经营收入来源, 为企业做广告等方式来增加收入, 以维持低廉的门票价格。
应当借鉴国外好的作法, 在降低门票价格的同时, 广开门路, 采取国家补贴、社会企业捐赠、社会基金补充、企业广告收入、发行彩票等多种手段, 使投资主体能正常运转。只有全社会转变观念, 将之作为一项惠及后代、惠及国民的公益性事业来做, 利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支持, 旅游景区的低门票价格才有现实的可能。此外, 企业的参与赞助、社会基金的投入、政府的拨款补贴几者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 旅游景区投资主体应尽量向旅游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交通等投资项目上发展, 做到多元化的投资, 获得多元化的收益, 主动改变单一性投资获取单一性门票收入的现状
(2) 实施差别定价, 利用价格歧视, 以更灵活的定价来吸引更多不同消费水平的旅游者, 在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也给旅游者带来益处。我国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总体而言是不够灵活的, 虽然黄山、庐山、井冈山等于些景区也实行了淡、旺季门票价格调整, 但更多的景区在季节段、游览时间段上没有价格变化;门票形式的多样化和不同游客群体的差异化更为少见。
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表现方式灵活多样, 其一, 针对不同社会群体, 制定不同门票价格, 如免费群体、优惠群体等。除了青少年学生这个最大的受惠群体外, 不少国家对记者群体予以照顾, 凭记者证即可自由参观。其次, 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景点不同游览段分别制定差异化的收费标准。例如自然景观淡季、旺季有不同的门票价格, 巴黎罗浮宫每天下午3点一过, 门票减半, 游览艾菲尔铁塔使用不同上升交通工具、到达各层平台均有不同的门票价格。其三, 单人票、家庭套票、团体票、周期票供游客多重自由选择。英国伦敦动物园门票成人10英镑、学生8.5英镑、儿童7英镑, 另有一种适合家庭的“节俭票”, 30英镑一张, 可含2个成人和2个儿童, 或1个成人和3个儿童, 而且各地往往一张门票一天之内可以在景区多次进出使用。法国巴黎花45欧元购一张5天期的“博物馆通行卡”, 可参观巴黎全部博物馆。
参考国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体系的灵活多样, 中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亦应做出灵活的价格反应, 对不同时间段、季节段、不同的游客群体, 在明确规范的基础上, 做出不同的规定。同时, 个人票、团体票、家庭票、套票等多种门票形式均可参考运用。部分景区内的园中园、景点重复收费现象, 应朝着取缔的方向发展。
(3) 在“十一”和“五一”黄金周, 面对客流井喷, 为了保护旅游资源,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客流量, 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有4个重要的演出厅, 但座位票却要提前一年预定。白天可供游客参观的演出厅, 门票18澳元, 进人剧场内不准拍照, 每批游客只给20分钟。非洲肯尼亚的国家公园是世界著名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公园湿季不开放, 在旱季部分时间向游客开放, 公园内基本不作旅游开发, 保持一种原始古朴、自然的风貌, 游客要经过预约批准, 自己在野外露营住宿, 品尝艰苦旅游的味道。
三、结论
景区利用提高价格来应对客流的井喷现象, 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大投资力度, 采取多方位融资, 扩大旅游承载力, 淡化门票收入意识, 广开门路, 形成全社会公益性办旅游的良好氛围, 同时建立一套灵活科学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体系, 并且在旅游高峰期, 限制其旅游者人数,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景区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 敏:风景名胜区旅游价格的经济学分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57~59
[2]田 勇:国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特征及其启迪[J].价格月刊, 2003:38~40
景区门票价格 篇10
在我国的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中, 门票价格一直是敏感的话题, 2015年国庆前夕, 全国多个4a、5a级景区纷纷宣布涨价或者直接公布涨价预期时间表, 令众多旅游爱好者望“假”兴叹。为此, 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于2015年9月8日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要求相关部委从2015年9月起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 工作持续一年。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合理性, 影响着消费者出游选择的同时, 也影响着经营者的经济收益, 决定最后的盈利状况。门票价格根据旅游淡旺季调节、打时间差, 可以很好地均衡控制客流量。
1 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现状
1.1 价格普遍较高
就目前我国景区门票价格而言, 基本达到较高的水平, 这种现象在知名景点尤为突出, 越是著名风景区, 逐年价格上涨的趋势就越明显。以四川青城山为例, 门票为90元人民币, 折合约14美元左右, 已超过美国大烟山国家公园的门票价格 (10美元) , 此外, 都江堰门票90元, 长隆野生动物园门票250元, 雅安野生动物园门票260元, 普遍达到较高水平。
根据2015年5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5A级景区门票价格分析与国际比较 (2015) 》的报告, 截至2014年年底, 中国186家5a级风景区的门票平均价格已达112元。
1.2 增长幅度较大、频率过快
我们的旅游景区门票不光价格普遍较高, 增长幅度也很大, 频率也很强, 早在2007年, 国家发改委就明确规定要求全国各景区门票价格不能随意上涨, 明确设置上涨期限为三年, 至此, 2016年又到门票涨价的解禁年限, 各大景区蠢蠢欲动。而在实施“禁涨令”的这八年中, 各景区门票屡创新高, 让人不禁感叹旅游的成本越来越高, 让普通老百姓负担不起。本身随着物价不断上涨, 景区门票价格有适当调整是可以理解的, 但增长幅度与比例已经严重超出正常水平, 就不能视作正常现象了。
外国发达国家的国民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我国, 然而门票却和我们持平甚至低于我们,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旅游消费者选择出境游而放弃境内游了。以澳大利亚为例, 澳洲所有的国家公园 (比如:Cockatoo Island、Centennial Parklands、Royal Botanic Gardens and Domaind等) 均对公众免费, 而该国的国民收入截至2014年年底是60000澳币, 月平均收入是5000澳币, 而在中国, 以九寨沟自然风景区为例, 九寨沟门票为旺季220元, 淡季80元, 四川人均月收入截至2014年底是1312元, 门票分别占比月平均收入的16.76%和6.1%。
2 门票价格疯涨的后果
2.1 极大地损害旅游消费者的权益, 增强旅游消费者的不满意度
景区门票价格的规定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程序, 不是景区或者政府一句话, 随意上涨, 也不是说搞个公示, 就自行涨价了。这样既不尊重消费者, 也不符合法律程序, 极大地损害了旅游消费者的权益, 不断增长消费者对于景区的不满意度, 让消费者逐渐丧失信心。
2.2 减少旅游游历次数, 直接降低当地旅游收入
由表2、表3可以看出, 国内外旅游著名景区门票价格差异巨大, 尤其在当地居民收入背景下, 更显得国内景区门票价格的高和贵, 所占居民收入的百分比也很重, 完全不合理。可就是这个不合理, 居然愈演愈烈, 不断用行政手段加以干预都不能遏制这种势头。这样的高价格只会不断降低消费者旅游的热情, 近年来的旅游数据表明, 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 选择出境游, 一来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 二来也确实存在许多旅游消费者对国内景区失去信心, 包括对门票价格居高不下的无奈之举。这样继续下去的结果只能是国人放弃国内游, 都转而出境游或者不游。打着增加旅游收入的算盘, 最后却落得旅游收入下滑的下场, 真是打错算盘, 得不偿失。
3 合理建议
3.1 国家及地方政府给予一定支持
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维持景区正常运营, 全国除部分国家级景区资金支持充裕, 大部分景区还需要依靠门票收入来维持运转, 因此选择涨价是面对不断上涨物价而又要正常运营景区的不得已手段之一。如果国家和政府给予资金或政策支持, 能让景区压力小点, 相信也不用通过涨价的方式来实现运营。同时也需要对支持资金的用途加以监管, 保证资金用在运营和维护建设上。
3.2 完善旅游景区内部管理体制
首先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俗话说得好: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 而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由此可见科学制度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现阶段, 我们仅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许多配套法律法规还未形成, 需要构架和完善,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其次, 理顺管理体制, 做到所有权和管理权清晰。在我国, 旅游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景区管理部门只是代为管理和经营, 在旅游景区的开发初期, 国家和政府投入必要的资金给予支持是必要的, 但基于旅游产品开发和回报的周期较长, 国家和政府没法负担所有, 在适当时候, 做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将景区经营权让渡给有实力的投资人, 来建设开发景区资源, 但这种建设必须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条件下进行, 并且必须以公众的利益优先考虑, 投资人可以选择利益回报, 但不能以牺牲民众的利益来进行, 合理的追求利润回报, 使景区发展回归到正常的良性循环轨道上来。
3.3 让自然景区回归公共属性
从社会角度看, 自然景区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 我们每个人都对其享有享受的权利;从法律角度看, 依照我国《宪法》、《民法通则》等规定, 我国绝大部分景区都属于国家财产, 属于国有。而国家财产属于全民所有, 换言之这属于国家财产的绝大部分景区属于全民所有, 我们当然对其享有权利。而是否需要调价, 理应考虑这一公共属性。
3.4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由表2可知, 国外许多国家的风景区门票免费或价格低廉, 吸引很多国内外游客, 最终的结果是免费享受景区风景的游客带来了更多的旅游收入, 实现吃、住、游、购、娱全方位的旅游优质模式, 实现旅游经济的最大利益化。
不以国外作参考, 我们以杭州西湖模式为例, 从2003年4月起, 杭州市委、市政府兑现承诺“还湖于民”, 杭州最著名的西湖风景区全线面对对公众开放, 这一举措, 虽然让当年的西湖损失上千万的景区门票收入, 但却换来了每年不断增多的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旅游消费者和连带的不可估量的经济收益。这是当地政府因势利导, 真正遵循市场规律, 实现旅游业良性循环的绝佳案例。
4 结语
近年来, 旅游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旅游业的兴旺已逐渐成为服务业的龙头, 亦将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柱型行业之一。然而面对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 暴露的各种问题也日趋明显, 如何有序发展旅游业, 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健全法律法规, 构建合理运行机制, 定价合理合法, 国家政府给予支持, 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而旅游风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 需要我们思索, 以哪种方式才能实现有序的良性循环, 极大地促进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换位思考, 如果可以把门票价格利益让给旅游消费者, 参考西湖模式, 我们是不是能收获更多, 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呢?
参考文献
[1]陈婉玲.经济法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高海源.中外景点门票价格管理之比较闭[J].价格与市场, 2006 (4) .
[3]严岗.景区门票价格对旅游者消费的影响及认识误区[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3 (6) .
[4]陈信勇, 候作前, 杨富斌.旅游业发展的法制保障[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
景区门票价格 篇11
【摘要】景区门票定价合理性一直是旅游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黄山为研究对象,引入游客感知概念,分析讨论景区票价是否合理,使门票定价合理性评价视角更加多元。文章首先基于重要性表现分析法(IPA),建立期望-满意度-价格模型(ESP),计算ESP指数,进行价格评价,判断调整方向;其次对要素具体分析,进行合理性解释,制定相应的定价策略和后续建设建议。研究发现,黄山景区票价较为合理,可在改善游客体验的前提下提价或创新盈利模式。
【关键词】IPA;门票定价;合理性;黄山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4.007
一、研究背景
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又亟需深化改革发展寻求突破。
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1149.94亿元,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的43.2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旅游景区管理权的下放,各地在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上有了较大的自由度。而国内部分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成为近年来国内旅游及其研究的热点问题[1]。2007年,发改委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2010年,国务院规定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公布,但总体上,依然没有遏制景区门票价格逐年上涨的局面,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国内的景区门票价格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仍然通过定量方法提出了具有科学操作性的创新定价机制。例如,黄潇婷(2007)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提出包含景区级别、行业环境、产品类型、管理体制、景区面积、经济环境、产业环境评价的多维定价模型[2]。卢润德等(2010)将定价影响因素与景区门票价格相关系数予以标准化,测算门票价格[3]。已有研究主要从景区构成多因素出发,研究影响门票价格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构建门票定价系统,忽略了景区门票定价的多目标性[4],未能解决游客游览体验与门票价格制定相脱节的现实问题。
因此,从理论角度,本文提出将游客感知引入门票价格评价体系,从游客满意度、期望入手,主客观相结合,判断门票定价是否合理。这丰富了景区门票定价相关研究,有利于提升门票定价的科学化。从现实角度,本文力求通过细化、具化门票价格的评价要素,全面分析景区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建议,进一步推动景区盈利模式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
选择黄山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旅游资源方面,中国多山地,山岳型旅游资源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资源[5]。这其中,黄山景区美誉度较高,发展也较为成熟,具有代表性。其二,门票价格方面,山岳型景区门票大幅涨价,但景区游客滞留等问题仍未解决。自2000年,黄山票价开始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调整,2009年4月,黄山风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至旺季230元,淡季150元,学生票半价,其定价颇受争议。
二、理论基础与分析模型
(一)理论基础
1.重要性表现分析法。重要性表现分析法(IPA)是顾客感知的评价方法,IPA将重要性和表现的测量值置于二维象限中,以二者平均值作为交叉点,具体划分为4个区域:改进区、优势区、机会区和维持区,制定不同发展策略,分别为重点改进、继续努力、创新发展、不宜苛求。
目前我国的旅游研究中,使用IPA的调研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对旅游客体(景区酒店或会展)形象、特征的把握。张阳、罗燕等(2009)以浙江西塘为例,使用IPA技术方法对古镇旅游目的地形象调研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得出西塘古镇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中存在的优势指标[6]。第二是对旅游者满意度、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的调查。田坤跃(2010)把产品或服务感知表现的三角模糊值转化为逻辑数值,结合传统的IPA,探索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关键性因素[7]。第三是对旅游市场开发、产品优化策略的探索。谭宏玲(2012)运用改进IPA法对城市会展旅游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城市会展旅游发展应注意改善交通条件、提高旅游业对接效能、完善城市综合配套等方面[8]。
2.游客满意度与期望。在门票价格已知的前提下,游客在游览之前对旅游过程有所期待。而在支付票价并完成游览活动后,游客又会将实际感受与之前进行比较评价。游客满意就是游客的旅游需要获得满足后的愉悦感受[9]。与期望相比,假如实际体验较高,那么游客就会感到满意;相反,实际体验较低,游客就会不满意[10]。
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对旅游景区产品与服务满足其需求程度的评价。游客对景区产品和服务满意时,一方面,会提高游客对景区门票高价的容忍度,从而为景区创造直接收益,另一方面,会自觉维护景区形象和声誉,为景区创造更多非物质收益。例如主动购买旅游商品、重游、进行口碑宣传,以及淡化对较高价格的负面情绪。
游客期望是指当游客并未去过某旅游景区时对该景区旅游体验的期待,即根据已有旅游经验或相关知识,当付出一定价格购买门票时,景区各要素应该达到的水平。若游客对于旅游景区某要素期望高,则这一要素评价对景区整体评价重要。在旅游活动中,当游客付出相应门票价值,并对这一要素实际感知达到了预期,就会觉得物有所值、不虚此行。因此,若在既定门票价格下,游客满意度与期望值是一致的,门票价格合理。
3.黄山景区游客感知评价体系。根据岳怀人(1998)、万絮才(2004)、田坤跃(2010)等学者相关研究,归纳出山岳型景区游客感知四维度包括景区风景、景区环境、景区基础设施和景区服务质量。结合田坤跃(2010)的满意度模型和黄山景区要素实际状况,进一步细化出四维度下设20个要素,构成了黄山景区游客感知评价体系(如表1)。endprint
(二)景区门票价格合理性分析方法
1.价格合理性判断ESP模型。ESP模型是基于重要性表现分析法,以游客期望(expectation)、满意度(satisfaction)与门票价格(price)关系为核心,运用游客感知评价量化值,加权作比得到评价结果。
黄山景区游客感知体系包含四个维度(j=1、2、3、4),每个维度下设五要素(i=1、2、3、4、5),各个维度期望值为:
2. ESP-IPA价格合理性分析。ESP-IPA价格合理性分析是通过ESP指数测算,从整体出发,判断价格合理性和调整方向;再运用象限分析,从部分出发,解释其合理性,提出价格策略和景区建设建议。通过创新门票组合方式,增加收益;通过改进要素表现,改善门票价格评价或创造涨价空间。具体步骤如下:(1)景区游客要素感知及维度重要性排序数据收集;(2)依据加权计算原则,定量化游客景区期望、满意度;(3)ESP指数测算与分析:指数若小于1,说明景区整体水平没有达到游客要求,门票应该适当降价;反之,做涨价调整。若等于1,则门票定价基本合理;(4)结合IPA四象限图,进行要素期望、满意度关系分析,定位问题所在,探索后续发展可行路径。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概况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受访对象为我国江浙沪皖四省大学生,长三角地区是黄山景区主要客源地,大学生群体是山岳旅游的重要客群。以网络问卷形式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15份,回收率为92%。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资料调查,包括性别、年龄、生活费、大学所在地、偏好等7个问题,第二部分为针对未去过黄山景区的游客进行要素重要性(游客期望值)调查,第三部分为针对去过黄山景区的游客进行要素表现(游客满意度)调查。
第二、三部分调查,在黄山景区游客感知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首先要求受访者对四维度进行重要性排序,然后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对20项要素进行“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的评价。
上表显示,本次调研对象的男女比例相当,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年龄基本涵盖目前大学生的年龄范围,各个年级分布均匀,生活费大多集中在1000-1500元。调查对象中去过黄山的有104人,未去过黄山的有311人,该比例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大学生黄山旅游数量、比例的现实状况。因此,样本构成比较合理,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二)数据分析
1.ESP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大学生对黄山景区要素期望值和满意度,根据调查对象对四维度重要性的排序,按照从高及低分别赋予40%、30%、20%、10%权重。在统计过程中,对“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别赋值5、4、3、2、1,每要素得分结果如表3。
满意度纵向比较方面,如表3所示,大学生游客对于景区风景类指标的满意度最高,为4.018,说明黄山风景最令人满意,自然风光是成为黄山景区的吸引力的主要来源。自然风光是山岳旅游的重要载体。黄山景区在这一方面得到了大学生游客群体的认可,说明黄山自然、人文的双重价值在中国众多山岳中独具特色,黄山在大学生群体的山岳旅游目的地选择中占据优势。景区环境、景区服务质量、景区基础设施的满意度均在3以上,说明满足了大学生游客群体对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旅游需要、对旅游配套设施的基本要求、对旅游服务的预设标准。但是,游客对于景区环境的满意度最低,其中景区周边餐饮条件和景区内商品特色满意度仅为2.81和3.15,说明商业格局欠佳影响了游客整体旅游体验,从而制约了黄山旅游的消费热情。
期望值纵向比较方面,四维度差异不大,极差为0.118。古往今来,黄山的自然风光已引得文人墨客赞不绝口,对此进行描绘的文字影像也颇多。因此门票价格高低,对景区风景期望值的影响并不显著高于其他维度。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游客对于景区咨询系统、引导解说系统期望较高。这与群体特征有关,大学生更加关注旅游活动的知识性,以满足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群体对旅游商品特色期望值为3.11,低于其他要素,该群体的山岳旅游以结伴出行为主要形式,重视登山过程中的愉悦体验,而非留念或馈赠亲友,因此对旅游纪念品的购物需求并不突出。
加权计算得,黄山景区ESP指数为0.99,趋近于1,表明大学生游客对于黄山景区的满意度与期望值较高程度一致,因而可以初步判定,黄山景区的门票定价是合理的。在维持当前票价不变的基础上,需要对各要素进行IPA分析,找到其后续发展的改造点和景区收益的增长点。
2.IPA分析。以大学生游客对黄山景区的满意度(S)为横轴,以期望值(E)为纵轴,得到评价体系各要素二维分布。由统计结果可以发现,20项要素满意度、期望值得分均大于3,说明黄山景区风景、环境、服务质量、基础设施中大学生游客体验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实际表现良好。将基准线设定为中间值的估计值S=E=3.6,以观察不同指标之间的差异。S=3.6和E=3.6,两条线将原二维坐标系分成了四个象限,如图1所示:
落在第1象限的包括:A.自然景物吸引力;E.景点独特性;L.休息设施;O.景区周围交通;R.景区指引解说系统;T.景区咨询系统。该象限为优势区,表明大学生对黄山景区这些指标的重视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其实际表现游客也较为满意。由此可见,观赏自然风光是大学生山岳旅游的主要动机。在宣传过程中侧重展现山峦的幽美和独特能够激发出游兴趣。从其他省市地到黄山景区交通较为便捷。景区内部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大学生游客登山过程中的休憩、问询的要求。
落在第2象限的包括:F.景区内卫生情况;I.周边餐饮条件;J.周边住宿条件;K.公共厕所条件;N.停车场条件;Q.景区内部餐饮及商品。该象限为改进区,表明大学生对于黄山景区这些指标重视度高于平均水平,而其实际表现有待改进。结合现实情况可知,黄山景区餐饮、住宿条件并不理想。首先,黄山景区内部及周边餐饮缺乏统一有效管理价格偏高,且质量参差不齐;其次,景区附近酒店设施陈旧,外观不佳,容易产生住宿条件差的负面印象;第三,酒店价格变动较大,既不利于大学生游客的选择,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酒店管理形象。而公共厕所条件方面,国家对5A级景区有较高的硬件要求,黄山景区环卫建设理应达到这一要求,实际成效却并不如预期。因此,黄山景区可通过完善内部基础设施,有效提升旅游形象;通过景区周边住宿、餐饮的规范化和个性化统筹发展,延长产业链,实现多元化创收。endprint
落在第3象限的包括:G.景区内商品特色;M.索道管理;P.景区人工服务。
该象限是维持区,表明大学生对于黄山景区这些指标重视程度不高,其实际表现也差强人意。大学生自身身体素质较好,能够进行高强度的登山活动,同时黄山的主要吸引物是其独特风光,因此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索道服务、景区商品的要求不高。
落在第4象限的包括:B.景区参与度;C.景区设计;D.景点差异性;H.周边景区;S.景区线路设计。该象限是机会区,表明大学生对于黄山景区参与度、设计、差异性、周边景区和线路安排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实际表现高于期待水平。对黄山自然风光的向往,降低了游客对黄山景区体验、旅游产品设计的预期。然而,旅游过程中良好的登山体验和“意外之美”却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好评。这是因为,首先,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将黄山本身的“奇”转化为游客心理感受上的“神奇”。其次,大学期间是心理发展、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挖掘和传递黄山风光、精神所孕育的“神奇”的心理感受,能够提高大学生黄山旅游满意度,促进个人发展。大学生游客对周边景区重视度不高,绝大多数黄山大学生游客的首要旅游目的是登黄山赏奇景,但整个游览之后,发现黄山周边景区也有不俗表现。由此可见,黄山与周边景区的联动将游客引入周边景区,能够充实产品内容,丰富游客体验,延长停留时间,既能提高黄山山岳旅游的市场份额和美誉度,又能促进大黄山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黄山大学生票价的个案研究发现,ESP指数为0.99,趋近1,可基本判断黄山景区定价较为合理。为进一步促进黄山景区价格的合理性,本文提出以下策略与发展建议:
第一,以维持学生票价、创新产品内涵为基本原则。黄山历来是山岳旅游热点,自然风光优美,人文积淀浓厚。黄山旅游交通便捷,信息系统完善。因此大学生群体在支付学生票价的前提下,旅游感知与预期基本一致。在传统的黄山山岳旅游基础上,丰富产品的内涵,以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瞄准不同目标市场,能够提升黄山旅游的竞争力。例如,大学生群体重视旅游过程中的信息获取和个人发展,是知识性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潜在客群,可以将学生票与导游服务优惠票捆绑销售。
第二,以延长旅游业链条、优化内外部游线为创收路径。首先,山下、山上的住宿和餐饮都是黄山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已成为影响黄山旅游印象的重要因素,拓宽旅游收入渠道,住宿和餐饮条件的改善是重中之重。其次,通过与内部景点串联、与外部景区互动,优化线路设计,能够提供游客多元旅游体验,延长旅游时间,提高重游率。总之,实现由山岳观光旅游向山岳休闲旅游转型,是黄山旅游创收的首选之路。
第三,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管理改造重点。黄山内部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质量评价偏低。近年来,开发商及政府虽然进行了大量投资,但成效不够显著。同时,可能存在景区岗位虚置等管理问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体系构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以结合游客评价、实现动态管理为调价策略。随着游客信息获取渠道的日益丰富和对自身利益维护的持续升温,某一景区门票价格设置是否合理也广受争议。黄山景区根据游客满意度和期望值赋予门票价格合理解释,既可以及时掌握景区表现的变化,相应调整门票价格,又能够塑造正面旅游管理形象,借力树立良好口碑。
五、结束语
本文基于IPA分析法,利用ESP指数,定性定量相结合,对景区定价合理性进行判断,能够及时掌握游客对门票价格的感知,满足景区门票价格动态调整需要,为不同时令、群体的门票价格设置提供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以大学生票价为研究对象,难以代表黄山游客全体对景区实际表现的评价。但实际上,黄山自然风光的品质和口碑是大学生群体纷至沓来的核心因素,也是游客愿意为高票价买单的根本原因。因此,选取大学生票价为研究对象,一定程度上是能够描绘景区发展整体状况,侧面反映出黄山景区发展优势与存在问题。未来的黄山发展,应该着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减少公众负面评价,提高公众价格认同。同时,利用黄山景区线路设计和周边景区的联动效应,升级游客体验;健全咨询和导游服务,满足游客求知需求,提高旅游满意度,优化收益结构。
参考文献
[1]张朝枝.辨析世界遗产地门票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25(4):15-16.
[2]黄潇婷.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旅游学刊,2007,229(5):73-79.
[3]卢润德,刘喜梅,宋瑞敏,潘立军.国内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2010,23(11):47-50.
[4]刘立云,雷宏振,邵鹏.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旅游景区门票定价研究[J]. 旅游科学,2012,26(4):39-51.
[5]朱国兴等.山岳型景区低碳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地理研究,2013,32(12):18-20.
[6]张阳,罗燕,徐洁,周丹青.江南古镇旅游目的地形象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23(3):22—27.
[7]田坤跃.基于Fuzzy-IPA 的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0,25(5):61-65.
[8]谭宏玲.基于改进IPA法的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3):109—112.
[9]李智虎.谈旅游景区游客服务满意度的提升[J].企业活力,2003(4):39-41.
[10]PizamA,NeumannY.Dimensions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a destination area[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8(5):314-322.
Abstract: Rationality of scenic spot ticket price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tourism industry. Taking Yellow Mountain as the obje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ourists perception, and analyzed whether ticket price is reasonable.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 (IPA), the paper built up expectation - satisfaction - price model (ESP) to judge the price, and gave reasonable explanation by analyzing factors specifically. Pricing strategy and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is given as well. The study showed that price of yellow mountain ticket is quite affordable. Improving tourists experience and Innovating profit model can increase price or income.
景区门票价格 篇12
一、北京市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变迁
从总体特征上来看, 北京市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变迁与国家关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政策的变动是相契合的。由于1996年原国家计委下达通知对甲乙种门票实行并轨之后, 北京市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 以下以1996年为分界点来分析北京市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变迁。
1.1996年之前:价格小幅度上调, 定价实行双轨制
1983—1996年, 中国旅游景区门票实行价格双轨制,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乙种门票价格小幅度上调, 对国内游客影响较小。而针对甲种门票, 这一阶段的价格水平上调幅度较大。
具体到北京市旅游景区, 从解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门票价格一直执行的是低票价政策, 大部分公园门票价格为5分、1角钱。1990年, 北京市旅游景区经与市物价局共同研究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 调整了旅游景区门票价格, 但增长幅度仍然不大。如颐和园、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分别由0.1元、0.5元、1元调为2元, 动物园、长陵、定陵、潭柘寺分别由0.1元、0.5元调为1元[1]。
2.1996年之后:价格大幅度上涨, 定价多元化
1996年中国旅游景区实行甲乙种门票并轨制, 并轨后的景区门票价格采用甲乙两种门票价格的平均值。此后, 北京市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开始持续上涨, 并出现了分类化、多元化和公益化的趋势。
2000年8月和9月, 原国家计委分两批将中央定价的故宫、颐和园等20个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门票定价权下放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这一政策为旅游景区大幅度调整门票价格提供了契机, 北京市以世界遗产等为代表的高品质旅游景区纷纷涨价。2002年6月, 原北京市物价局主持召开了“关于调整北京市部分园林景点门票价格的听证会”, 故宫博物院、雍和宫等景区门票价格继续上调[2]。其中, 故宫淡季门票价格从每张40元调整为80元, 旺季每张60元调整为100元, 调整的幅度比较大。
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吸引了大批民间资本参与商业性景区的建设。到2010年1月, 北京市的A级旅游景区中, 除了传统的自然、历史人文类非商业性旅游景区外, 主题公园、休闲度假等商业性景区有43家, 占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23%。为此, 2000年国家计委颁布了新的《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 以对不同类型的景区定价进行指导。对于商业性景区, 门票价格放开由市场决定, 非商业性景区门票价格则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自此, 北京市旅游景区拉开了对不同景区实施分类定价的序幕, 景区门票价格分类化、多元化的趋势逐步形成。
此外, 北京市旅游景区近年来还出现了公益化的发展趋势。自2006年初紫竹院、南馆、红领巾等12家公园首批免费开放之后[3], 旅游景区免费开放的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2008年初, 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旅游局等八部门下发《关于整顿和规范游览参观点》, 使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景区也加入到了免费开放的行列。
二、北京市旅游景区管理现状
1. 管理体制
中国于1982年第一次正式审批了44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并开始在全国实行国家级、省级和县级风景名胜区的分级管理体制。之后, 为了更好的维护和管理, 又将国家级、省级景区管理权下放到了景区所在的地、县级政府进行管理。
北京市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也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相应调整。目前, 北京市有世界文化遗产6家、 (1)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家、国家级森林公园15家、国家地质公园4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百处。省级及省级以下的各类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度假区数量更多, 所覆盖的区域也更广泛。这些景区从隶属关系上涉及到了建设、林业、地质、宗教、水利等国家部委的多个部门, 由国家部委的相关部门负责主管、监督和审批等, 由市级和区县级的相关部门负责具体的管理。
2. 运营机制
北京市大部分旅游景区属于事业单位, 另外一些则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管理, 实施市场化运营机制, 国营、合资、股份制、私有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均有存在。另外, 从北京市旅游景区的基本收支情况看, 目前北京市旅游景区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政府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 (包括门票收入、文娱收入等) 、经营收入 (如出售旅游商品收入) 等。在景区的支出方面, 主要用于弥补景区经营和管理成本、各专项经费支出、上缴财政收入等 (见表1) 。
资料来源:根据参考文献[4]、[5]等资料整理。
3. 管理现状
从管理体制上看, 北京市旅游景区实行的是分级管理体制, 这种管理体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便于发挥不同部门的专业优势。但也存在着弊端, 首先, 景区归属过多, 职能不明确, 造成景区建设、规划混乱;其次, 垂直的管理体制大大降低了景区的自主权、应变能力和管理效率;最后, 在财政收支上, 景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要上缴地方政府, 致使用于管理和资源保护的经费有限。因此, 尽管与商业性景区相比, 事业性、公益类景区政府投入相对较多, 但可支配收入较少, 再加上文物和自然资源保护、人力成本和其他行政成本等方面的开支相对较大, 让政府投入本就不多的景区发展举步维艰。
三、北京市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现状
2000年颁布的新《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明确了对景区进行分类定价。旅游景区按照其经营的目的可以分为商业性景区和非商业性景区。而后者又可以进一步被划分为公益性景区和准公益性景区。公益性的旅游参观点, 如城市内的公园、纪念馆、博物馆、其他供思想教育的场馆, 属于居民日常休闲、文化活动的场所, 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点;而准公益性的游览参观点, 如自然风景区、文物古迹等景点、景观, 资源属于公共品性质, 以公益性为主, 兼有经营性[6]。按照规定, 北京市对商业性的景区实行价格放开, 完全由市场决定;公益类的景区实行价格减免;准公益类的景区则实施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
1. 定价主导权
此处的定价主导权主要是针对准公益类景区。2000年8月, 原国家计委将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重点景区的门票定价权下放。因此, 目前北京市一部分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主管单位为北京市发改委, 其定价范围为故宫、定陵、长陵、昭陵、神路、八达岭、天安门城楼、雍和宫、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和市属公园景点。市发改委定价以外的园林景点授权区县人民政府制定收费标准[7]。
2. 价格调控
按照新《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 “商业性投资建设人造景观、主题公园门票价格放开由市场决定;非商业性投资建设的公园、博物馆、文物古迹、自然风景区等旅游区 (点) 门票价格依其关系社会文化生活和国际国内旅游重要程度, 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在此基础上, 为了规范门票价格秩序, 制止门票价格的过快上涨。对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重要的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制定和调整, 要按照北京市听证目录规定实行听证。此外, 政府还不断出台相关政策, 提倡现有的景区对老年人、现役军人、未成年人及学生等特殊群体适当优惠, 对残疾人、儿童等实行免票。
3. 定价策略
大多数北京市旅游景区针对不同季节、不同节日和不同群体等实行差异化定价策略。具体的价格调控措施和营销手段 (见表2) 。
4. 北京市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现状
在价格管理方面, 北京市对旅游景区实施分类定价。商业性景区门票价格市场化, 而非商业性景区门票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公益性定价。分类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为景区定价提供了依据, 但是从管理效果上来看还不甚理想。首先, 国家发改委规定在制定和调整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景点门票价格时要举行听证会。从价格听证会的实际效果看, 由于未对消费者代表的构成进行明确规定, 听证过程中信息缺乏透明度等问题的存在, 致使门票价格听证会的科学作用被大大削弱;其次, 景区门票定价公益化的同时, 忽略了景区的经营成本、游客的需求状况、资源价值等因素, 再加上上级政府对景区投入有限, 致使景区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北京市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发展趋势
今后一段时间内, 由于整个外部环境对于不同类型和等级的景区影响状况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 旅游景区无论是在价格走势还是在定价策略上都将持续多元化。
1. 从近年来北京市旅游景区发展的外部环境看, 甲型流感、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产生, 国家节假日调整以及国民休闲时代的到来, 使城市居民消费需求逐渐由观光型产品向休闲型产品转变, 由长线游主导向长线和短线游齐头并进转变。因此,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北京市观光型旅游景区的市场需求总体上将呈现增速下降的趋势, 其门票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但具体到不同等级的景区, 门票价格走势将出现比较明显的分化。其中, 高等级的观光型旅游景区, 尤其是以故宫、长城为代表的遗产类旅游景区产品品位独特, 具有资源垄断性, 再加上其游览参观者大部分为国外游客和国内京外游客, 因此, 该类型旅游景区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低, 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持小幅度的涨价策略, 而中低等级的观光型旅游景区则不得不实施降价策略, 或以多元化的营销策略来保持其市场份额。
2.最近几年, 北京市旅游景区通过各种价格减免、优惠措施来吸引游客。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季节不断实行差异化的定价策略, 而定价的手段和措施也不断翻新。以2010年春节为例, 北京市以“北京请您来过年”为契机, 在春节期间一次性发放30万张免费门票。今后, 利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和新兴的节事活动推出相应价格减免的举措将不断上演。而景区之间也将通过发行联票、一卡通等形式联合向整个市场促销。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北京市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不同阶段下景区门票的定价特征, 揭示了现行的分级管理、分类定价的景区和价格管理体制是景区门票价格多元化、公益化的深层次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北京市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发展趋势, 即无论是在价格走势还是在定价策略上都将持续多元化。其中, 中低等级的观光型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而高等级的景区, 尤其是遗产类的景区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持小幅度的涨价策略。但从长远来看,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是有限的, 而景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是无限的。因此, 为有效指导旅游景区科学合理地制定门票价格, 并促进旅游景区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景区管理和门票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 建立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的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景区归属过多, 管理混乱的问题。第二, 在保护景区资源和不破坏景区整体和谐性的基础上, 完善景区旅游购物、休闲和餐饮等配套设施和环节, 全面拓宽景区的收入渠道, 改变景区仅依靠门票收入的现状。第三, 对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准公益类景区和公益类景区, 要在景点保护和体现公益性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景区资源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合理定价, 并对景区的资源损耗、维护费用、运营成本等进行合理的补偿。第四, 形成有效的社会参与模式, 通过加大政府补贴和投入, 接受社会捐赠和发行彩票等方式丰富景区资金的来源渠道。第五, 通过健全消费者代表遴选制度, 保证信息公开、透明等措施来完善景区价格听证制度。
摘要:以北京市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景区门票价格的变迁、景区管理和门票价格管理现状, 以及景区门票价格的变动趋势, 以期为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提供相关借鉴与依据。
关键词: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北京市
参考文献
[1]刘岱.北京公园门票价格调查与研究[J].北京物价, 1995, (3) :24-28.
[2]吴甲.故宫、雍和宫、北海、香山、动物园门票价格要做调整——北京市物价局就本市部分园林景点门票价格举行听证会[J].北京物价, 2002, (6) :4-7.
[3]北京免费公园五年之惑:业界称确实存在资金难题[EB/OL].中国日报网,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1-05-30/content_2763689.html, 2011-05-30.
[4]金艳华, 韩永礼, 等.对八大处公园门票调整后情况的调查[J].北京物价, 2002, (9) :22-23.
[5]邓荣民, 肖敏鹏.圆明园门票价位及票制结构之探讨[J].北京物价, 2001, (12) :23-25.
[6]王永治, 温桂芳.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若干问题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5, (11) :8-10.
【景区门票价格】推荐阅读:
景区门票价格怎么规划08-24
景区门票价格策略资料09-05
门票价格调整05-09
门票上涨07-20
门票经济11-01
旅游门票收入06-11
数学日记买门票07-20
有趣的门票教案10-12
门票代发合作协议10-19
旅游景点门票定价研究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