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点)论文

2024-10-19

景区(点)论文(共7篇)

景区(点)论文 篇1

摘要: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开发了大量的旅游景点/区, 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众多游客。旅游景点/区的名称翻译是对外宣传旅游资源的重要因素, 结合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旅游文化的不同, 为了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景点/区名称的翻译上, 我们应该有所改变与调整。该文作者以实例举证景点/区名称翻译的改变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从而探索如何将旅游景区/点名称翻译的新趋势。

关键词:景区/点名称,旅游,翻译

一、翻译与对外旅游

我国旅游资源向外推广需要借助翻译桥梁, 将旅游资源内容、相关咨询及时进行宣传, 其中旅游景点/区名称的翻译显得格外重要。理想的景点/区名称翻译往往会吸引更多的游客, 相反也会使我们的旅游资源黯然失色, 没有得到充分地诠释而不被潜在的游客重视。景区名称翻译涉及是否侧重译出语或是译入语, 至今仍无定论。

P.Newmark (纽马克) 根据翻译者侧重译出语还是译入语, 将翻译分为侧重译出语 (逐字对译、字面翻译、忠实翻译、语意翻译) 、侧重译入语 (传意翻译、符合语言习惯的翻译、自由翻译、改译) 。在中国, 周兆祥把翻译类似地分为逐字对译、字面翻译、语意翻译、传意翻译、编译和改写。

二、景点/区名称翻译的现状

对于旅游景点/区名称的翻译, 我们侧重的是译出语还是译入语呢?在《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 (通则部分) 》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XXX-2009) 中, 明确了公共场所的翻译方法和要求, 对于实体名称信息的翻译要求“实体名称应针对其构成分别采用汉语拼音拼写和英文译写”或者“用汉语拼音拼写, 应符合GB/T16159的规定”。

公共场所的英文译写应当符合英语规范和使用习惯以及国际惯例;公共场所的英文译写应当根据使用环境, 选用符合中文内涵的英文词语。人们在景点/区名称的翻译上主要是遵循“音译”、“意译”及音译结合的模式。

1.音译。音译是直译方式之一, 主要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称和特殊专用名词的翻译, 如:the Emperor Chin Shi Huang, Tang Dynasty, Beijing。

用汉语的发音将景点/区名称直接翻译成英文, 用发音近似的英文将中文翻译过去, 这种用于译音的英文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 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 如:Pingyao (平遥古镇) , Nanguotaoyuan (南国桃园) 。采用音译的方式主要是帮助外宾指明旅游景点/区时能进行有效沟通, 以音指代旅游目的地, 方便快捷地找到相关交通道路信息, 等等, 这是侧重译入语的翻译。

2.意译。一些文化意义很浓的景点名称, 音译 (直译) 不能准确传达文化意义, 更换又易将译文文化强加到原文文化中去, 增词太多无异于解说, 这时可用意译法, 即完全用译文中文化意义较弱的词汇, 翻译原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比如the Great Wall (长城) ,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museum (兵马俑) , Forbidden City (紫禁城) , Three Gorges Dam (三峡大坝) 。这种翻译从文字的传递帮助游客清晰地勾勒旅游景点的内容和特征, 侧重了译出的翻译。

3.音意结合。音意结合就是直译与意译相接合, 将景点/区名称中的地名用音译, 而后的景点/区资源特征采用意译的形式, 我国现有的大部分景点/区的名称英文翻译采用的是音译结合的方式, 如Li river (漓江) , Longmen Grottoes (龙门石窟) , Mogao Caves (莫高窟) , Shaolin Temple (少林寺) 。这种翻译方式既侧重了译入语, 又侧重了译出语;既帮助游客了解全面的信息, 又能进行有效交流。

三、景点/区名称翻译的新议

现有的景点/区的翻译遵从传统的翻译分类, 平衡翻译中译入语与译出语之间的关系, 很少涉及到翻译的效果及相关文化信息的干扰。笔者在工作学习之间, 发现了因翻译名称的缘由游客放弃景点观光从而导致潜在游客流失的现象, 但将该景点的翻译名称稍做变化或进行改写, 游客旅游观光的兴趣大增并积极参与观光, 为此笔者专门做了一个实地调查。

1.佛山祖庙景点的英文名称翻译及景点文化内涵。祖庙是广东省佛山市4A旅游景点, 多年以来在佛山的交通路牌、旅游名称该景点的英文翻译为Zumiao Temple或Ancestral temple。祖庙是佛山旅游的名片, 但是外国游客 (尤其是西方游客) 却对此旅游热点不感兴趣, 大部分客人一听到“Temple”这个词就皱眉头, 连声说自己对“Temple”或佛教不感兴趣, 从而谢绝不去参观。据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记载:“历元至明, 皆称祖堂, 又称祖庙, 以历岁久远, 且为诸庙首也”。祖堂是用来议事的, 相当于小小的政府行政管理处。祖庙的景点内容和旅游文化并不仅仅是宗教文化, 还含有大量的旅游文化信息, 融古代佛山经济、文化、民间艺术于一炉, 展现着工商、科举、民俗、粤剧、武术五大文化主题, 凝结成古代佛山的缩影。现在官方将祖庙定义为佛山祖庙建筑群, 位于佛山市博物馆内, 由祖庙、孔庙、碑廊、陈列馆和园林组成。既然如此, 我们是否可以将原来的祖庙的英文翻译由Zumiao/Ancestral Temple改为Zumiao Museum呢?为了研究该假设是否可行, 笔者进行了一个微型调研活动并将相关数据记录整理分析。

2.佛山祖庙景点名称英文翻译的调研。

从上表可以看出, 外宾接受Zumiao Museum的比例远远超过Zumiao/Ancestral Temple, 原因可能为: (1) 宗教信仰的影响:欧美游客中基督教信徒比较多, 对自己的信仰具有高度的忠诚度和单一性;而“Temple”这个词的含义为非基督教的庙宇、寺院、神殿、圣堂, 他们误以为该景点就只是一个佛教或道教之地, 宗教具有一定的排它性, 所以游客不到此地观光旅游也不足为奇了。 (2) 旅游文化习惯的影响:欧美游客选择博物馆进行游览已经成为旅游文化习惯, Zumiao Museum能迎合他们的需求。 (3) 庙宇等建筑一般都属于古建筑的类型, 对于古建筑这种静态的文物鉴赏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和文化修养, Zumiao/Ancestral Temple翻译名称不能吸引大众游客。因为景点的翻译不同, 我们的潜在游客的流失量就有所变化, 本来具有多种文化元素的旅游景点就在这种文字的翻译传播中消失,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外语工作人员和旅游行业的关注,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翻译旅游景点的角度。在文化传播和旅游经济的双重指标下, 笔者建议将旅游景点的内涵重新定义, 重新进行名称的翻译, 不光要继承传统的翻译标准, 更要在新的文化视角和旅游发展的平台上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改进。

3.佛山祖庙景点名称英文翻译修改建议。钱歌川在《翻译的基本知识》中提到, 译文第一要通达, 首先要了解原文, 找出典故的来历。探寻景点/区中的文化内涵, 如我国有名的“秦始皇兵马俑”英文名称翻译为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museum, 前文我们已经探讨了佛山祖庙名称的来由及其所包含的旅游内容, 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修改:在固有的景点/区名称已经为世人所熟悉的情况下要进行单纯的改变肯定是很困难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为名称就是名称, 人们已经接受了, 意思和形态上已经固定下来。笔者认为, 原有的景点/区的翻译名称可以进行“双名制”, 并优先将文化内涵广的名称进行推荐, 以祖庙为例, 可以Zumiao Museum (Zumiao/Ancestral Temple) 这样的形式出现在旅游推广、名胜指引等宣传媒介中, 并在详细的景点/区介绍中进行有深度、广度的补充说明。对于新开发的景点/区, 则要迎合旅游观光者的需求, 符合客源文化的习惯, 尽量避忌宗教文化的冲突。

四、结语

对于旅游景点/区名称的翻译存在文化差异且复杂, 也无定规可循。但以语言工作者严谨的态度对待经济发展中的旅游行业的需求, 是我们从务实的角度来对待如何翻译景点/区名称的要求。既要考虑语言翻译的转换不失去景区的特色, 也要尽量考虑文化和旅游经济的需求, 从而达到翻译的最佳效益。笔者拙能, 将自己的发现与思考与大家共商, 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证。

参考文献

[1]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运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冼宝干.佛山忠义乡志[M].1923.

[3]P.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周兆祥.翻译初阶[M].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1986.

[5]钱歌川.翻译的基本知识[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6]翻译的种类[EB/OL].http://www.giltbridge.com/Content/2013/05-20/10313752-04.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Z].2000-10-31.

景区(点)论文 篇2

——营销篇

唐为亮

(1.北京巅峰智业集团 景区运营部,北京100028; 2.安徽齐云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安

徽245400)1

景区(点)论文 篇3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得到极大的发展,各地的景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设成绩斐然。但在开发过程中也因时间仓促,准备工作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基于地域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对百里竹海景区提档升级项目提出几点思考,期望对景区后期的深入规划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尽可能避免建设过程中的遗憾与问题。

百里竹海景区位于重庆市梁平县境内西北部,距重庆市区约90分钟车程。其拥有成片的竹林面积约为14万亩,有竹类数十个品种,面积近1 20平方公里,是西部地区三大以“竹”为特色资源的风景名胜区,但并未进行深度的开发与推广。近年来旅游产业渐渐成为拉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百里竹海景区的提档升级也提上了日程。

当前,旅游景区建设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伴随这样的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相应的问题,如景区发展模式、经营模式同质化,景区规划建设同类化,景区建设过程中项目景点抄袭频繁,深入开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游客游览品质不高等等,本文提出几点前期思考,以期百里竹海后期的规划建设能够规避以上问题,做到景区独具地方特色,生态保护完好,具备魅力游览的精品旅游目的地。

深入剖析本地历史文脉

梁平县是全国第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拥有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竹帘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种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与历史价值,但它们不是古董,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将它们推广,为人所知,为人所用才能真正使其传承下去。本县同时拥有双桂堂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悠久,为“西南佛教禅宗祖庭”,其文化如何体现,如何与景区开发结合起来,使世俗大众能够浅显的体会感知,我们必须思考。景区的竹资源最为丰富,竹文化如何体现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事实上,百里竹海的开发是为推广梁平的地域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些种类丰富,历史悠久的地区文化如何在景区宣传,如何使未来的游客体验、感知成为必须在规划前思考的问题。

传承地域文化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但文化与历史都只是概念,喊口号并不能解决问题,如何使这些文化进行转化才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找到承载这些文化的载体,这些载体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并成为景区的内容或一部分。比如在景区的空间中体现某种文化,开发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产品,并有创新,能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民众直接感受某种文化的活动等等,相信只有将文化与历史进行合理恰当的转化,才能够真正向世人传递本地区的历史文脉。

全面分析本地区及周边临近区域景区特质与发展状况

重庆市域旅游曾经以都市游及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游为主,近年来发展出了不少城镇郊区游,比如乡村游,市域内大部分区县都在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但其中同质化较严重,体验方式较雷同,虽然短期效应明显,但缺乏持续吸引力。市域内及周边许多老的旅游景区在新形式下也在大力提档升级,如大足石刻景区,通过这几年的大力建设与更新,景区品质及接待功能有了大的提高,一改往日陈旧的面貌,并一举迈进5A级景区行列,知名度与游览吸引力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一大批新的景区也快速涌现出来,如云阳龙岗、巫溪红池坝、彭水蚩尤九黎城、綦江古剑山等等,使得本地区的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百里竹海的开发应依托现有资源基础上进行有特色的谋划,但好的策划并不等于好的作品。因为在大手笔的策划下,景区的项目如何落地成了大问题。如在景区内体现竹文化,本来出发点不错,但到底如何在空间上体现,使游客体验感知,游客的体验深度就没有了具体的标准。建造竹文化博物馆是不错的想法,但怎么建呢?是露天自然的还是通过建筑展示来呈现?形态如何呢,是西式、中式还是简洁现代的建筑形态?流线如何划定?选址在哪?成本如何控制?有什么特色呢?豪华的建筑就是好的吗?传承地域文化的建筑就定是仿古或传统的形态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要去面对。

整理风景区开发的主要模式与优劣

风景区的开发并不仅仅是看风景那么简单,归根结底还是围绕人在做文章,而自然风光或人文遗产成为了做好文章的材料。随着旅游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及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出门旅游成为一项简单易行的事情,加之景区纷繁众多,那么有选择的选取景区游览度假就成为游客的权利。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景区在游的基本功能外还要附加吃、住、购、娱等功能,而且在其中还要考虑创新,每个环节如何衔接,同时景区还要有针对不同的游览时间制定的不同路线,不同的消费层次的消费项目等等。景区针对不同的市场消费人群还得做调研,如各区县的乡村游,其目标相对就比较明确,主要针对区县城镇人口的短时间休闲,并且消费水平以所在地区的平均生活水平为主,这样的定位符合乡村游的主流本质,但要想在更大的区域甚至全国范围形成效应及知名度其策略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说如果百里竹海的定位在有特色文化基础上的区域旅游目的地,那么对消费人群的调研,对后期景区的游览模式的制定就显得异常重要。

全面理清景区范围内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

对风景区的提档升级必须建立在对景区范围内自然资源的调研及摸底上。百里竹海景区范围内自然资源由原生态竹林、农田、溪流等组成,其中原生态山林占比最大,也是其中最大的资源,应予以保护。针对大量的农田又如何处理呢?我们无需对其进行全部的退耕还林,大量农田反而成为可供利用的有力资源。如有意识的栽种农作物进行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的培育,仅只需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上直观的科普导视牌便可以达到。同时完全无公害的农业种植也是不错的选择,

方面保证了农田的耕种,同时又能为游客提供健康的食品,在营销方面除了直接供应来此消费的游客,同时还能够开发农产品销售。在经营方面也可选择承包商租赁农户农田进行集中经营,既保证农户的一份收入也能够保证农田耕种的协调控制,不改变土地的性质。针对溪流区域,在保证生态的前提下进行最小的干涉性建设,以便游客亲水的乐趣。

系统梳理景区范围内现存的人工景观

百里竹海因地域大范围广,在景区范围内居住了近万群众,同时形成了众多村落,那么这些村落便成了景区重要的人工景观。首先表现在村落建筑上,作为最直观的人工视觉元素,景区深入规划前必须对村落特别是民居进行细致系统的摸底梳理。这些民居建筑建造年代不同,建筑形态方式不同,呈现的面貌也不尽致,但都突出了地域特色,显现了本地文化,所以对这些建筑群落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是改为民宿?还是修复展示?还是继续为原住民居住?都值得思考。当然肯定不能刀切,可以有多种用途存在。作为民居,其价值当然不能和些宫殿寺庙建筑相比,它们不是极富价值的建筑古董,如何巧妙的保护、维护并为世人所知所识,便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景区原有的人工景点同样需要谨慎对待,这些原有的景点承载了不同的价值意义,如何将它们的特色与影响扩大成为必要的思索。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尽量的避免同类景点规划建设的雷同化,不盲目跟风,依据现实境况,当代需求做出回答才是最合适的答案。

结语

景区(点)论文 篇4

稀有旅游资源可依托其不可替代性来制定垄断价格。如依托自然资源的景区九寨沟、黄山、张家界;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的景区故宫、长城、丽江古城等, 这些景区因其旅游资源独特, 是世界遗产, 可制定垄断价格。然而, 垄断价格的制定也要适度, 不然经营企业往往因资源的垄断性而缺乏有效的竞争, 易使垄断价格攀升且难以制约。目前, 国内旅游景点价格一直在提升, 特别是世界遗产和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 不少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低则几十元, 高则上百元, 已占许多地区职工月工资收入的10%左右。而各国旅游发达地区景区门票的共性之一是价格低廉, 在国民月收入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1‰。例如:日本各地名胜古迹、博物馆的平均门票占国民人均月收入的1‰;捷克名胜古迹和公益文化设施门票的基础价格一般是月收入的0.5‰;比利时国家所属的名胜古迹统一票价, 相当于职工月收入的0.35%, 仅仅是象征性地收费。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地亦如此, 越是涉及国民素质教育类型的旅游参观点, 收费价格愈低廉???。

二、门票价格攀升带来的问题

有关部门公开列出了四大涨价理由:景区管理运营成本上涨的亏损、作为世界遗产的武陵源景区价格较同类偏低、获取国际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经费及希望运用价格杠杆来控制客流量、减少游客带给世界遗产的破坏。

各景区几乎都把提价的原因集中在控制客流量, 保护稀缺的旅游资源, 具有垄断性质的旅游景点没有相近的替代品, 其旅游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其保护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以价格作为控制客流量的唯一手段的效果分析

Q2:风景名胜区的最佳接待规模

P2:风景名胜区的最佳接待规模对应的价格

Q1:风景名胜区此时的接待量 (利润最大化)

P1:风景名胜区此时的接待量 (利润最大化) 对应的

MR:企业的边际收益

AR:平均收益

MC:每增加一个游客的新增的成本

假定有一个景点, 建成开放后, 可以精确计算出每一游客给景区带来的成本 (不记开发成本) , 这一成本包括旅游宣传促销成本和游客带来污染和破坏的支出, 在宣传促销成本一定时, 可以粗略地认为, 每个旅游者给旅游经营企业造成的成本是不变的 (假定拥挤只给旅游者带来成本) , 由此可确定企业面对每增加一个游客的新增的成本是固定的, 即MC为一水平线。另外, 还可以根据景点的规模和性质确定最佳的旅游者人数, 这一旅游人数可以使旅游处于使用与保护的最佳状态, 假定风景名胜区的最佳接待规模为Q2, 而按照生产理论, 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使MR=MC, 此时, 对应的价格为P1, 而此时的接待量为Q1。假定此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分别为MR和AR。

最初, 景点将价格定价在P1, 这时候景点接待量为Q1, 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此时的消费者剩余为GCF, 随着旅游者的旅行活动的增多, 对景点的破坏随之增加, 于是景区的管理人员和有关部门, 决定提高价格, 这时候企业可以把旅游者人数控制在Q1以下的任一数量, 减少旅游资源破坏程度, 我们假设景区管理人员的保护意识很强烈, 以保护旅游资源为首要目的, 于是决定把旅游者人数控制在Q2, 这时候对应景区价格为P2, 毫无疑问, 这可以起到控制旅游者人数的作用, 这时候的旅游者人数控制到最佳接待量Q2, 起到了保护旅游资源的作用, 而同时消费者剩余减少到GAP2, 生产也未能实现其利润最大化, 这时候造成了社会福利的减少。

可见, 靠提高价格控制旅游者数量, 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起到保护旅游资源的目的, 但我们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消费者利益和生产者的利益, 应使两方面都不受到损害, 所以, 仅靠提高价格来控制旅游者人数, 减少对景区的破坏, 并不是明智的。

1. 仅靠价格并非能控制客流量

一般来说, 价格提高以后, 调价在短时期内可以起到控制旅游者数量的目的, 然而, 具有垄断性的旅游景点其客流主要来自于外地乃至国外, 在短期内, 其需求是具有弹性的, 价格上涨会抑制一些游客, 这时候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游客转向其他的景区, 而长期看, 由于缺乏替代物, 其需求是极度缺乏弹性的,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价格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毕竟门票价格相对一次旅行来说, 是很小的一部分支出, 并且从以往的调价经验来看, 价格杠杆对于客流抑制的作用并不明显。

2. 可借鉴的方法

(1) 加大投资的力度, 将最佳接待规模扩大到Q1, 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会受益, 又不会对景区造成破坏, 是可以采取的最佳方案。

从世界各地旅游景区门票的定价上, 可清晰地显示出门票价格与区域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成反比的发展曲线, 这一点在那些教育性、公益性强, 致力于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类景点上, 表现得尤其鲜明。政府通过低定价、优惠、免费等多种形式鼓励国民进入旅游者行列, 使旅游成为国民经常性的社会活动, 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 意大利政府为拯救比萨斜塔, 维修工程花费了3540亿里拉, 但门票仅约5.5个美元, 每日还要限制参观的人数。政府将公民缴纳的税收, 通过仅占公民月收入1‰左右的门票价格回报给了国民、并使国民从旅游中获取更多, 这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明智的作法。在低门票收费的基础上, 许多国家旅游景点重视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经费, 以保持景点的运转与维护, 例如, 国家的经费拨款补贴、各类社会基金的支持、社会的捐助等。与此同时, 各旅游景区还重视扩大景区经营收入来源, 为企业做广告等方式来增加收入, 以维持低廉的门票价格。

应当借鉴国外好的作法, 在降低门票价格的同时, 广开门路, 采取国家补贴、社会企业捐赠、社会基金补充、企业广告收入、发行彩票等多种手段, 使投资主体能正常运转。只有全社会转变观念, 将之作为一项惠及后代、惠及国民的公益性事业来做, 利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支持, 旅游景区的低门票价格才有现实的可能。此外, 企业的参与赞助、社会基金的投入、政府的拨款补贴几者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 旅游景区投资主体应尽量向旅游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交通等投资项目上发展, 做到多元化的投资, 获得多元化的收益, 主动改变单一性投资获取单一性门票收入的现状

(2) 实施差别定价, 利用价格歧视, 以更灵活的定价来吸引更多不同消费水平的旅游者, 在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也给旅游者带来益处。我国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总体而言是不够灵活的, 虽然黄山、庐山、井冈山等于些景区也实行了淡、旺季门票价格调整, 但更多的景区在季节段、游览时间段上没有价格变化;门票形式的多样化和不同游客群体的差异化更为少见。

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表现方式灵活多样, 其一, 针对不同社会群体, 制定不同门票价格, 如免费群体、优惠群体等。除了青少年学生这个最大的受惠群体外, 不少国家对记者群体予以照顾, 凭记者证即可自由参观。其次, 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景点不同游览段分别制定差异化的收费标准。例如自然景观淡季、旺季有不同的门票价格, 巴黎罗浮宫每天下午3点一过, 门票减半, 游览艾菲尔铁塔使用不同上升交通工具、到达各层平台均有不同的门票价格。其三, 单人票、家庭套票、团体票、周期票供游客多重自由选择。英国伦敦动物园门票成人10英镑、学生8.5英镑、儿童7英镑, 另有一种适合家庭的“节俭票”, 30英镑一张, 可含2个成人和2个儿童, 或1个成人和3个儿童, 而且各地往往一张门票一天之内可以在景区多次进出使用。法国巴黎花45欧元购一张5天期的“博物馆通行卡”, 可参观巴黎全部博物馆。

参考国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体系的灵活多样, 中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亦应做出灵活的价格反应, 对不同时间段、季节段、不同的游客群体, 在明确规范的基础上, 做出不同的规定。同时, 个人票、团体票、家庭票、套票等多种门票形式均可参考运用。部分景区内的园中园、景点重复收费现象, 应朝着取缔的方向发展。

(3) 在“十一”和“五一”黄金周, 面对客流井喷, 为了保护旅游资源,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客流量, 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有4个重要的演出厅, 但座位票却要提前一年预定。白天可供游客参观的演出厅, 门票18澳元, 进人剧场内不准拍照, 每批游客只给20分钟。非洲肯尼亚的国家公园是世界著名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公园湿季不开放, 在旱季部分时间向游客开放, 公园内基本不作旅游开发, 保持一种原始古朴、自然的风貌, 游客要经过预约批准, 自己在野外露营住宿, 品尝艰苦旅游的味道。

三、结论

景区利用提高价格来应对客流的井喷现象, 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大投资力度, 采取多方位融资, 扩大旅游承载力, 淡化门票收入意识, 广开门路, 形成全社会公益性办旅游的良好氛围, 同时建立一套灵活科学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体系, 并且在旅游高峰期, 限制其旅游者人数,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景区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 敏:风景名胜区旅游价格的经济学分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57~59

[2]田 勇:国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特征及其启迪[J].价格月刊, 2003:38~40

景区(点)论文 篇5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微山岛景区的开发力度,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旅游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旅游产业链却没有形成,仍然是粗放型、数量型的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发展意识,转变发展观念,遵循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推动微山岛景区旅游业的发展模式逐步转为集约型、质量型、效益型,从而实现微山岛景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必须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只有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才能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还要求尊重客观规律、讲究经济效益、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即坚持突出一个“好”字,好中求快,力争在保证发展质量的情况下,使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努力实现快速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微山岛景区确定了“红色渔乡,度假绿岛”的总体定位,并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做了微山岛村镇建设及旅游整体规划,旅游发展思路不断完善;通过大力投资建设旅游道路、码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得以不断加强;景区管委

1会统一了大湖观光旅游管理、景区公交管理,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景区旅游业的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离跨越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全景区只有1家星级酒店,医疗、娱乐设施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景区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素质低,有“讹、诈、赖”的心理,容易因经济利益与投资商出现矛盾。可以看到整个景区的投资环境仍然不够理想,商业投资入户项目较少,流入资金不能满足景区快速发展的需要。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便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要有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投入,而缺少资金是微山岛景区发展的首要问题,其次是发展质量的问题。首先,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形成凹地优势。微山岛景区必须要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道路、医疗、宾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打击强占强卖行为,改善治安环境,提升居民整体素质,形成区位优势。这样才能吸引资金、人才、技术、项目进入景区,实现景区的跨越发展。其次,要以项目建设为关键。重大项目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项目才有发展。有了好的项目,就有了向上争取政策的依据,就有了吸引资金的能力,就有了招商引资的载体。我们必须引进一批重点项目,抓在手上,紧抓不放,抓出成效,以项目建设作为景区旅游发展的支柱。景区建设需要快速发

展,但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必须“好”字当头。我们不但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入重大项目,还要注重旅游软实力的提升。加强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景区导游、餐饮等服务行业人员素质,挖掘现有景点的文化内涵,提升服务软实力,促进景区的和谐发展。

二、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以人为本”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归谁所有”这三个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微山岛景区的旅游收入主要依靠游艇观光、景点门票、饭店餐饮等。游艇经营采取村民自行购买,景区管委会统一管理的形式,所购买游艇的村民集中在靠近码头的大官村、西张阿村,其他村村民很少涉及。景点采取公司化管理,其中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等三个景点承包给微山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管理,微子文化苑、生态荷园这两个景点由外地投资商山东升平旅游开发公司经营管理。旅游餐饮业也集中在码头所在的大官村和西张阿村,及两村在湖面上的水上餐厅。现在只有以上两村少数村民受益于旅游开发,大多数村民没有得到经济效益,造成了部分村民的不满和对旅游开发的抵

触情绪。

发展旅游业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充分调动群众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努力使广大群众共享旅游业发展的成果。一是要依据资源优势,开发旅游产品。根据湖区优势,利用芦苇、芦竹、杞柳等植物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由于这些特色纪念品多为编织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安排大量农村妇女就业,提高村民收入。二是吸收引导村民从事于信息中介、物流配送、特色湖产品销售等旅游相关的服务行业,增加就业机会及居民收入。三是拿出部分旅游收益用于学校、医疗等公益设施建设,加大对贫困户的帮扶,从民政等方面把旅游发展收益反馈到农民手中,使全乡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三、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全面发展,是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连续性、持久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的速度和效益相结合,是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微山岛景区的发展在目前来说只是在就旅游论旅游,而没有站在全面发展的高度,把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和支持旅游

业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结合起来。没有微山岛乡城镇建设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只有景点建设、旅游开发,微山岛景区的整体水平便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旅游发展需要增强协调意识,以旅游发展为中心,协调发展农、林、渔业,使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在旅游区改种植小麦为种植油菜,每年四月油菜花开,景色秀丽,可以把微山岛景区旅游季节提前一个月。传统种植业已不适应“生态绿岛”发展要求,在一些丘陵地区应退耕还林,种植核桃、石榴等经济林,发展采摘园等形式的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旅游业科学发展需要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实现景区旅游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旅游业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统一起来,调整旅游业收入结构,提高旅游业收入质量,要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就是要善于把握发展全局,处理发展关系,兼顾各方利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各方面的协调运转、促进良性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微山岛景区旅游业,必须按照“五个统筹”要求,走出一条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一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统筹微山岛乡特色湖滨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发展旅游业要有助于农渔民脱贫致富,推动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按照统筹区域发展

景区(点)论文 篇6

1 旅游景区问题分析及探索

1.1 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深入,接待设施不完备

巴林左旗博物馆作为左旗代表博物馆,面积达4500平方米,已经建成十余年。综合十年的接待游客量,发现左旗博物馆并没有体现出辽代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地位和作用。究其原因,是左旗并没有形成旅游产业综合一条龙的产业脉络。市区内三星级以上宾馆3家,设有236床位。用餐方面,没有形成旅行社团餐的接待能力,商家均以团餐价格低,没法做为理由拒绝,殊不知团餐虽然薄利,但人数多,翻台快,容易形成量的优势。再论景区建设,祖陵属于保护区,无法全面对游客开放,同时,祖陵内的人文环境设施暂未还原至辽代水平,又没有做景点的深入开放,景区内没有讲解员,没有成形的导游词,形成了有噱头无看头、有景点无服务的局面,使得轰轰烈烈的大辽皇帝祖陵深入山中人不知,景区建设基本停滞。

1.2 缺少参与性、体验性的景区

新形势下,旅游开始从观光旅游向专项旅游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更喜欢通过自己的感受来感觉旅游。以古东瀑布为例,在全国首创了攀爬式瀑布,绕开了思维习惯中的观赏、仰望的概念,将铁链固定在崖壁上,通过游客亲自穿草鞋、戴头盔,在峭壁下,徒手攀爬瀑布,让从上而下的水流拍击脸颊,体验极限挑战的快感,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典型的体验旅游的范例。在巴林草原,除了传统的蒙古篝火晚会,是否可以挖掘契丹的习俗,如东向拜日、如四时捺钵、如萨满崇拜、如服饰文化、如南北面官等。这些综合融合,就是主题文化园区的雏形,在全国不乏这样的景区,如大唐芙蓉园、清明上河园、宋城等,工作人员着宋(唐)服,一举一动都体现出那个时代的风貌,其间的传统小吃、民俗表演、杂耍技艺、小说情节等融入其中,游客可以在景区内边看边玩边吃,充分感受所属朝代的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

1.3 景区开发不全面,特色不明显

巴林左旗现有景区,以发展旅游为目的的景区寥寥无几,大部分是考古区域或者遗产保护区,没有经过实质的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差。已开发的景区,例如召庙景区,以简单的观光为主,缺少大型住宿餐饮项目,景区内活动项目也偏少,没有行程规模效应,严重影响旅游的整体收益。

2 创建新型景区的建议

2.1 根据区域特色,独辟蹊径,首创专项景区

左旗作为国家重要的考古工地,多年来一直有考古专家进行专项工作。在景区开发中,如果能够融合考古工作,将大大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并能够激发特色专线的开发。以兵马俑为例,前面是参观区,后面就是考古工地,游客在前面观赏兵马俑的大气恢宏的同时,环形线路到后面就看到了正在挖掘、拼接的考古专家,这就更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大家不但想知道兵马俑的故事,更想多看看刚出土的兵马佣是什么样子,这就成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一大特色。

左旗拥有众多的考古工地,可以在挖掘结束后,建设景区,初步回填,吸引众多的考古爱好者、学生进行考古实训,感受实地挖掘的乐趣。这就成就了目前全国唯一考古挖掘体验中心。在众多的观光景区中,这类专项景区最容易脱颖而出,同时,也可作为地区的特色工程进行特色宣传推广。

2.2 利用资源优势,开发特色景区

巴林左旗作为帝都,地下富藏着大量的墓葬及文物,这也使得盗墓活动多年来屡禁不止。辽代人所信仰的“生前如生后”的习俗,使得辽代盛行厚葬之风,但可悲的是,经过上千年的盗墓活动,保存完好的大型墓葬所剩无几。

辽代盛行风水之说,陵寝的建设均有讲究,贵族墓葬中除陪葬品外,大多都有壁画,这些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使用。古都西安与巴林左旗的经历类似,不同的是西安的地下墓葬更多,破坏也更严重。在旅游景区中,除了大型的乾陵、秦陵外,我们发现了几个景区,如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墓葬,早年间被盗掘严重,但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均尚存,于是把其作为景区开放,游客可步行进入,通过斜坡形状的墓道,两侧洞墙内摆放着彩绘陶俑、骑马俑、唐三彩马、陶瓷器皿等随葬品,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有宫廷仪仗队,以及天体图、宫女图等。最重要的是墓室中放置的石椁,石壁上还有精美的仕女图。游客进入景区,所看到的是大唐之遗风、皇族之尊贵、器物之精美,同样,满足了众多游客对于《盗墓笔记》、《老九门》等书籍的兴趣。

同样作为巴林左旗,在众多被盗掘的陵墓中,如果能发掘一处陵寝,规模较大,有代表意义,墓主人生平具有历史性、故事性,丧葬方式体现契丹特色,可以做保护性开发。墓葬外建设成为小型园区,并设博物馆,展出墓葬出土文物、相关契丹墓葬代表器物、墓主人生前生活状态复原等,让游客不但可以亲身进入墓葬体验,满足了其好奇感,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就把文化巧妙融合到了景区中,让游客通过墓葬、器物、壁画、棺椁、宗教等经历真正体验契丹的历史和文化。

2.3 特色景区联动开发,发展区域旅游

巴林左旗拥有契丹皇都的优势,发展区域旅游可自成一体,辽阔的巴林草原,神秘的北五台召庙,历史遗迹辽上京遗址,地质遗迹七锅山地质公园,健元鹿业工业厂区,各有特色,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开发,将历史、文化、食宿、演艺、歌舞、体验、参与、探秘、考察、学习等进行合理地配置,充分利用景区间距离近,级别高的特色,形成区域联动,整合营销,以推广区域、整体打包的方式进行销售,突出区域特色,倡导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4 倡导全民旅游,培养区域旅游意识,构建和谐的旅游环境

巴林左旗拥有良好的经济环境,人民受教育水平较高,人口相对密集,容易形成产业优势。在这种环境下,口碑的宣传效应是景区宣传推广时必须重视的。本地居民长期生活,在心理上不容易形成比较特色优势,但经过思想疏导及意识培养,就容易发展成为景区宣传的良好载体。

同样,作为本地居民,对旅游良好的感观及先进的意识也是格外重要。本地居民为外地游客提供了什么样的旅游环境,直接决定外地游客的旅游感知。积极、热情、安全的旅游环境,甚至比旅游景区的感知更吸引人。所以,发展本地居民旅游意识,构建和谐旅游环境,不仅是景区本身的发展方向,也是产业聚焦的方向。

2.5 鼓励景区发展,创建智慧型旅游景区

巴林左旗的多数景区现正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角度的选取就极为重要,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高角度审视问题,有利于景区整体高度的提升。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智慧型旅游景区,景区内开通免费Wi Fi,微信微博宣传方式的引入、景区及相关资源网上链接及预定、票务的预约及购买、自动讲解机的租售、景区内智能体系的应用,都成为这几年景区策划及宣传的热点。景区应在发展期把握政策导向,积极吸纳接收外来先进经验,争创先进景区,建设新型景区,抓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以形成良好先进的景区环境。

巴林左旗旅游有着很大的潜力,正因为是产业雏形,如得到系统规划,更能在后期发挥巨大的产业价值。本文以景区建设及深入挖掘为切入点,进行了简单梳理,希望可以博得有志之士来巴林左旗共建旅游,发展旅游,以开拓巴林旅游的新局面。

摘要:赤峰市巴林左旗是契丹辽上京所在地,一直以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但多年来,在产品设计、文化融合等方面,仍处于初始阶段,没有找到更适合自身、更有新意的设计思路,使得多年的考古挖掘工作、城市建设、遗址保护、旅游开发完全处于各自孤立状态,没有融合开发。本文以此为突破口,力求通过产业组合模式开发现有的旅游资源,使景区质量能够得以全面提升。

关键词:陵寝资源,产品开发,特色景区

参考文献

[1]张建忠,孙根年.基于文化遗产视角的陵墓遗址旅游开发——以乾陵、西夏王陵和明十三陵为例[J].经济地理,2011(11).

景区(点)论文 篇7

一、景区管理现状

随着旅游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热点, 旅游也成为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牟取暴利的对象。在现有的景区管理中就大量存在当地工商业者以次充好、强买强卖、暴利销售等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游人的参观情绪, 而且对各景区的声誉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的旅游市场正处在迅速扩张和尚需不断规范、成熟时期。就上述情况而言,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维护景区利益、行业声誉和旅游消费者权益方面的责任心不强, 为获取暴利而置法规、政策等要求于不顾, 随意接受不明身份人员搞部门个人承包、挂靠, 对承包者放任自流。管理不善就造成大量旅游投诉事件, 而事情一旦发生了, 其影响就会非常恶劣。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西部旅游已经显现突出的后发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伴随着大形势, 各景区的开发也应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 突出资源特色, 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陕西省是一个文物大省, 尤其是秦俑博物馆更是西部旅游的一个重点项目。如何抓住时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博物馆工作者日思夜想的问题, 而笔者认为, 经济要发展, 管理一定要跟上, 否则负面效应将严重影响景区形象。

如何更好的管理景区、景点的各个方面?就秦俑馆来讲管理分了这样几大块:l、对博物馆工作者的管理。2、对文物的管理。3、对游人的管理。4、对博物馆后勤工作的管理等等。这些看起来很简单, 但牵扯的方方面面却很多。据调查, 博物馆目前的编制大致如下:

1、保管部负责文物的修复、保护、外展的包装等工作。

2、公安科负责全馆文物安全、旅游区内游客安全与秩序以及博物馆生活区、工作区的安全。

3、创优办负责接纳游客投诉意见、游客突发事件的快速解决以及整体环境的保障等工作。

4、宣教部、旅行社负责外事接待以及导游服务。

对于博物馆设立的几个部门其管理制度均极为细致、严格。但就近几年情况来看, 游客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加之博物馆外部整个旅游市场环境复杂, 以往很好解决的工作却越来越难。怎样协调馆区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怎样解决外部旅游市场的混乱是博物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但就自身而言,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二、提高景区管理水平的对策

1、增强行政管理意识。

管理不仅是一般的管理, 也不只是具体单位的日常的管理工作。我们代表国家行使文物管理职能, 如何依法对博物馆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如何促进文物管理工作的职能转变, 实现文物工作的宏观调控, 提高文物管理工作水平,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工作应该是由“办文物”向“管文物”转变。增强管理意识要求我们必须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制定更加科学、合理、严密、完善的规章制度,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对游客、工作者、服务人员的各种管理手段。

2、增强人才管理意识。

博物馆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人才队伍,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我们也看到, 博物馆的这支队伍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梯次不够完整、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困扰事业多年的学历低、职称低、研究水平低的情况并没有在根本上得以改变。人才关系到文博事业的成败兴衰。对于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 积极吸纳各个门类、各个层次的专门人才, 打破行业隔阂, 尽可能多地使相关学科领域的专业人才进入到文物、博物馆行业。要在队伍结构上形成梯次的合理配置, 建立有利于事业发展, 有利于塑造队伍形象, 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 还应努力加强文物、考古、博物馆学等学科的理论建设, 奠定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 注意营造学术气氛浓郁的良好环境, 并以此带动专业研究人员的脱颖而出。第三, 要培养新型的学科带头人, 形成一批复合型人才队伍。第四, 要立足现实, 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提高。认识人才、使用人才、把握人才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的有效合作是博物馆更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3、增强安全管理、环境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意识。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载体, 是对外的窗口。景区的形象如何, 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因此, 做好旅游景区的综合治理工作至关重要。

(1) 集中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规范是旅游景区综合治理的前提。实践证明, 凡是景区治理好的, 都是实行了统一领导下的统一管理。因此, 治理景区就必须联合有关部门, 按照建一流文物景区的目标,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对旅游景区的治安、安全、交通、经营、游览、服务等方面实行统一协调、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管理, 防止政出多门、管理分散、各行其是、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而这种管理意识在目前的陕西旅游业发展中并不是很好, 地方保护主义的利益趋使, 使很多素质不高、质量很差的人员和商品大量流入旅游市场, 这对陕西省的旅游声誉造成很大的影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并不是一两个人有这个意识就行, 而是全民应提高个人素质, 增强祖国荣誉感的问题。

(2) 加强保护、合理开发, 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是旅游景区综合治理的根本。旅游资源有些是不可再生的, 因此, 景区管理部门在景区的开发建设中, 要根据景区自身的特点, 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 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 明确保护与开发的方向和重点。使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建立在更加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禁止盲目开发、乱搭乱建及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在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划办事, 每做一件事都要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合理的保护和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3) 抓好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全面提高景区 (点) 环境硬件质量是景区综合治理的基础。景区管理部门要在科学规划、系统开发、合理利用的前提下, 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 完善接待条件, 提高接待质量, 丰富接待内容。同时还要对景区进行美化、绿化, 给游客创造一个四季有花、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

(4) 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是景区综合治理的手段。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是旅游景区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旅游工作人员要根据有关服务标准的要求, 结合景区管理服务的需要, 从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要求出发, 制定各种不同岗位的服务规范标准, 并对外公布, 实行优质服务承诺, 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经营、文明服务, 争创文明景区活动, 使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我就是旅游环境、我就是文明景区, 以此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加强监督职能。此外, 还要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对服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 促进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5) 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减少事故发生是景区综合治理的保障。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安全工作更应该引起景区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首先, 从领导到每一个职工都应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经常开展安全教育, 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其次, 在景区的危险地带, 要有警示标志、防护措施和救护措施。要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 特别是索道、缆车等重点部位更不能忽视, 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此外, 在内部重视安全的同时, 也要引导教育游客注意安全, 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 旅游景区的综合治理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作, 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只要抓住重点、深入研究、积极工作, 就一定能够做出成绩来。而且, 针对不同的旅游景区应制定不同的、详尽的安全、行政、环境、服务、保护等各项管理制度, 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各地的旅游市场和资源保护。

摘要:文章结合秦俑博物馆实际, 从博物馆个体如何增强自身魅力, 在行业内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势头出发, 指出秦俑馆应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秦俑博物馆,景区,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德光《, 旅游市场营销学》,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蔡立力, 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城市规划, 2004, (10) .

上一篇:路基工程施工论文下一篇:醒世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