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功能

2024-09-18

植物景观功能(精选11篇)

植物景观功能 篇1

从1990~2006年建立新校区的部属院校达800多所,从2000~2002年国内建设大学城达50多座[1]。大学校园绿地景观建设就成了重中之重,不仅能展现学校的形象,又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品味。但建设中出现了新的问题,许多同一时期的大学规划常常大同小异,没有特色,甚至出现千校一貌。并且对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价,常常各说不一,缺乏公认的评价理论体系。该文利用植物功能景观,为营造大学校园不同文化和风貌提供了新的方法。

1 大学校园人群和环境特点分析

大学校园人群包括学生、老师和后勤服务人员。他们的活动类型可以分为:必要活动、自发活动和社会活动[2]。学生居住在宿舍,必要性活动有休息、上下课、就餐、自习、室外教学、健身等。自发性活动有散步、观望、沉思等。社会性活动有球类运动、比赛、展示、交友、社团聚会等。老师居住在职工住宅区(也有部分居住在校外),他们的必要性活动有休息、上下课、就餐、室外教学、健身等。自发性活动有散步、观望、沉思等。社会性活动有球类运动、交友等。后勤服务人员居住在职工住宅区,他们的必要性活动有休息、就餐、健身等。自发性活动有散步、观望、沉思等。社会性活动有球类运动、交友等。

基于主要服务人员特点,大学校园环境要求空气清新、安静、卫生、污染物少、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等。当代大学校园环境有一些新的特色:开放性、复合化、社会化、个性化及可持续发展[3]。注重建造多层次开放空间,满足大学多学科建设复合化要求;注重校园资源向社会开放,实现学校与社会双向交流。注重发展大学自身的特质和个性,促进校园环境可持续利用。

2 大学校园植物景观功能分析

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有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4]、调节温湿度、改善光照、隔声减噪[5]、吸收有毒有害气体[6]、滞尘[5]、调节小气候等[6]、防风[5]、防火、防雪、固定沙丘、控制扬尘等生态功能。从社会生活角度出发要求景观设计满足师生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7],大学校园环境建设要有利于师生教育、学习、科学研究、休闲娱乐等[4]。从美学角度师生拥有更高的美学欣赏能力和艺术性要求[8],在意境、园景、色景、香景、造型艺术等方面要运用美学的观点,通过对比、烘托、均衡等艺术手法[8]建造植物景观。充分发挥植物的个体、群体、衬托美等美学功能。从生产角度出发,如果大学校园面积比较大(尤其一些农林院校),可在校园内建立观光果园[9]、药用植物园[9]、苗圃、种子园等,如“桃李园”“樱花园”“梅园”“梨园”等。不仅给学生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为知识传播及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并同时带来经济效益。

3 大学校园景观功能区划与功能实现途径

根据大学校园活动的类型可以将大学校园的功能区划分为7个区:校园出入口区、教学科研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学生居住区、职工住宅区、休闲娱乐区、后勤服务区。

3.1 校园出入口区

校园出入口区是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的重点,它是作为来到学校的人们最直接的印象,并且是学校的门面。所以不仅要具有可识别性,更应体现这所大学的特色。目前校园出入口区现状是人多、车多、细菌含量高、噪声大和有害气体多等。所以主要功能是抑菌功能、文化功能,次要功能是美学功能、降噪功能和吸收有害有毒气体功能。

大学校门一般在主路两侧对称式种植高大的乔木,也可配植修剪整齐的灌木和花卉,一方面可以抑菌防风,隔离街道噪音、粉尘,杀菌,吸收街道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有毒气体。另一方面可以达到简洁、明快、大方、景深的效果,体现作为高等学府的庄严、肃穆和显示校园的历史文化感。考虑美学功能要求,校门植物景观要与大门的建筑形式相协调,大门外面的植物景观设计应与街景相协调,但又要有学校的特色。大门内可设小型广场,点缀花坛、雕塑、喷泉等园林小品,创造不同的艺术效果。并且大学校门要考虑蕴含的文化意义,宣扬大学的文化思想或教育理念等社会功能。

3.2 教学科研活动区

教学科研区的绿地主要满足全校师生教学、科研、实验和学习的需要,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实验基地、苗圃等。在教学科研区的景观设计上的主要功能是科学研究功能、教育功能、学习功能、抑菌功能和降噪功能,次要功能是美学功能及休闲功能。

教学科研区可以建立隔离带,隔离噪音为师生提供一个安静的研究学习环境,抑制细菌为师生提供一个清洁的研究学习环境。而且有一些实验室会要有毒气体,所以要种植对这种毒气抗性强,并吸收这种有毒气体的植物。科研、实验区有一些精密仪器在植物选择无飞絮、无粉尘、不易遭受病虫害、不落叶(常绿阔叶树或针叶树)或落叶整齐、枝叶茂密、生长健壮、吸附空气中粉尘能力强的树种。同时注意低矮的地被和草坪的应用,以固土和减少扬尘。在植物景观建设中还要注意美学功能及社会功能,因为师生常常在楼上俯瞰,所以绿地布局要注意其平面图案构成和线型设计。植物品种丰富、叶色变化多样,植物景观也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并对建筑起到美化、烘托的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课间可以进行适当活动的绿色空间。也可建造各种不同教育意义的雕塑,对学生可以起到的启迪或教育作用,从而营建满足师生精神需求的优美空间。植物景观在生态功能充分建设的基础上,使美学功能和社会功能也得到建设。

在教学科研区中,还可以设立一些花圃、苗圃、气象观测站等。这些场地的植物景观建设,要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进行配置。特别是农林、生物等大专院校,还可以结合专业建立树木园、果园、蔬菜园,以园林形式布置,有利于专业教学、科研以及师生们课余休息、散步、游览。如武汉大学的植物园,根据气候和地势的特点建造园林特色的植物园,山水掩映,动静相宜,构成诗情画意般的园林景观,产生多种不同的神韵和诗的意境。

3.3 体育活动区

体育活动区主要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体操场地等。在景观设计上的主要功能是吸尘功能、降噪功能,次要功能是分隔空间、休闲娱乐、防风和防雪等功能。

体育活动区离图书馆应有宽50 m以上的常绿与落叶乔木混交林带,减弱来自运动场地噪声,吸收运动引起的粉尘,并隔离视线分隔空间,以不影响教师和同学的教学和休息。还要考虑休闲娱乐功能,为了满足学生夏季乘凉的需求,可在距非竞赛型球场边界4 m外种植大树,可用大树遮蔽单双杠等体操活动器具。并可以减弱大风、降雪对体育活动的影响。

3.4 学生居住区

学生居住区是学生学习和休息的地方。该区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降噪和抑菌功能,次要功能是文化功能、调节温度、改善光照、美学功能、防风、防火和防雪功能。

学生居住区要建隔离带,隔离噪音,减少粉尘,杀灭病菌,创造安静、卫生的环境,便于学生学习和休息,夏季还可以降低空气温度,减弱太阳对宿舍楼的直接照射。在植物的选择上,多选防风、防火、防雪效果好的植物,尤其在我国北方风雪比较大的地区。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留出部分活动空间,方便学生就近活动。种植植物的品种也可以相应的丰富些,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植物配置的原则应简单、实用、抗破坏,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形式。由于学生宿舍区内可识别性较差,每一栋建筑都很相似,可通过不同的代表性植物或不同的配置来区分地方。建议在不同的地方(如男生公寓、女生公寓、研究生公寓等)前使用不同的代表性植物,这样达到景观丰富,识别性增强的效果。

3.5 职工住宅区

教工生活区一般都不位于校园的内部,与校园的其它区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也有少数位于校园。这里的人群年龄段比较复杂,从婴儿到退休的老人都有。该区的主要功能是抑菌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次要功能是美学功能和生产功能。

教工生活区由于老人孩子比较多,他们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种植上多选择抑制细菌能力强,而且易管、易长、少修剪、少虫害、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植物配置形式要求比较自然,更加生动,更加适合人群居住。在四季景色的变化中,可采用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以及不同树姿和色彩变化的树种搭配组合,由于这里的人群文化水平较高,可以建造一些文化气息较浓的小游园、雕塑。儿童游戏场、青少年活动场地、老人活动场地及体育锻炼场地忌用有毒带刺植物。也可以种果树和药用植物,很多退休的老师喜欢自己种植植物和蔬菜,更加丰富了教工生活区的环境。

3.6 休闲娱乐区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除了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有时候学生也在校园里走走。而且大学师生没有严格的8 h工作制度,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此就可以在宿舍楼周围及多数园林景点周围开辟休憩读书和小游园等休闲游览区,以方便师生休息娱乐。该区的主要功能是休闲娱乐功能,次要功能是美学功能、生产功能和文化功能、调节温度功能、改善光照功能、保持水土功能、疏散人群功能。

休闲游览区应规划建设较宽裕的绿化空间,利用地形、建筑、水体、植物园林小品等创造出美丽优雅的自然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山水地形富于变化,是莘莘学子散步读书、锻炼身体和休息的好场所。在植物配置中,以高搭浓郁的乔木为主,配以季相变化丰富的花灌木,不但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安静、空气清新的园林空间,还可以调节温度、改善光照和保持水土,并在地震、火灾等灾害来临时疏散人群,做为临时的避难所。由于高校肩负着育人的重任,除了课堂、教育、会议学习之外,环境育人也不可忽视,所以,建好一个清新向上、朝气蓬勃的园林空间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有益的影响。

3.7 后勤服务区

后勤服务区主要抱括餐饮区、医疗区、后勤服务休息区,绿地主要满足全校师生饮食、医疗和维修需要,环境设计要求清洁、防尘、抑菌、降温,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所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上的主要功能是滞尘功能、抑菌功能,次要功能是组织交通功能、调节温度功能和改善光照功能。

后勤服务区建立植物隔离带,选择滞尘能力较强的树种,如落叶乔木毛白杨,花灌木丁香、紫薇、锦带花、天目琼花等;种植可以产生杀菌素较多的树种,如黑胡桃、柠檬桉、樟树、桦树、核桃、臭椿、悬铃木、黑松、马尾松、白皮松、雪松、柳杉、云杉、冷杉、紫杉、杉木、桧柏、黄连木、紫薇、茉莉花等。建造一个对师生健康有益的环境。其次,餐饮区是人流比较集中地方,所以植物配置还要有引导交通,疏散人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配植方式可以调节温度和改善光照,使饮食和医疗环境更好。

4 结论

该文首次将植物功能景观理念融入到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从大学服务对象和大学的特殊环境入手,将大学校园植物景观功能分为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美学功能和生产功能四大类。并根据大学校园活动的类型将大学校园的功能区划分为校园出入口区、教学科研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学生居住区、职工住宅区、休闲娱乐区、后勤服务区。根据不同功能区的植物景观功能要求,建设具有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改变大学校园千校一貌的现状,使得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目的明确、依据准确;使得正确、定量评价一个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方案成为可能;使大学校园植物景观更能发挥其综合的功效。

参考文献

[1]赵明.高校扩招引发债务风险的思考[J].理论导刊,2007(7):93-95.

[2]朱捷.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08(4):39-40.

[3]徐燕.浅议大学校园园林绿化[J].北方园艺,2008(1):158-159.

[4]戚继忠.城市植物功能景观建设理论探讨[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4):513-516.

[5]卞阿娜,甘永洪,方份.大学校园绿化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78-79.

[6]徐舟跃,鲍晓曙.大学校园绿化的植物品种选择[J].农家之友,2008(10):62-63.

[7]李林.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4):1027-1028.

[8]许福金.探讨高校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与艺术[J].宁夏科技,2002(3):31.

[9]胡庆春.21世纪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6):16.

植物景观功能 篇2

八角金盘:

指其掌状的叶片,裂叶约8片,看似有8个角而名。它叶丛四季油光青翠,叶片象一只只绿色的手掌。其性耐荫,在园林中常种植于假山边上或大树旁边,

还能作为观叶植物用于室内,厅堂及会场陈设。八角金盘原产于日本暖地近海的山中林间。我国早年引种,现广泛栽培于长江以南地区,作城市绿化和庭园观赏,台湾尤多。为亚热带树种,喜阴湿温暖的气候。不耐干旱,不耐严寒。宁沪一带宜选小气候良好处种植,以排水良好而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为宜,中性土壤亦能适应。

常春藤:

一种颇为流行的室内大型盆栽花木,尤其在较宽阔的客厅、书房、起居室内摆放,格调高雅、质朴,并带有南国情调。是一种株形优美、规整、世界著名的新一代室内观叶植物。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吸收由家具及装修散发出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为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好处。原产欧洲、亚洲和北非。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喜欢比较冷凉的气候,耐寒力较强,可入药。在庭院中可用以攀缘假山、岩石,或在建筑阴面作垂直绿化材料。在华北宜选小气候良好的稍荫环境栽植,也可盆栽供室内绿化观赏用。常春藤绿化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立体绿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花期5~8月,果期9~11月。

大叶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小枝近四棱形。叶片革质,表面有光泽,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顶端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约6―12毫米。花绿白色,4数,5―12朵排列成密集的聚伞花序,腋生。蒴果近球形,有4浅沟,直径约1厘米;种子棕色,假种皮桔红色。大叶黄杨叶色光亮,嫩叶鲜绿,极耐修剪,为庭院中常见绿篱树种。可经整形环植门旁道边,或作花坛中心栽植。其变种斑叶者,尤为美观。住宅可用以装饰为绿门、绿垣,亦可盆植观赏。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

法国梧桐:

为落叶乔木。主要生长于中亚热带地区。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适生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微碱性土壤虽能生长,但易发生黄化。根系分布较浅,台风时易受害而倒斜。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叶片具吸收有毒气体和滞积灰尘的作用。本种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也为速生材用树种;对二氧化琉、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花期4~5月;果实9~10月成熟。

凤尾竹:

又名观音竹,原产中国南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0℃。凤尾竹株丛密集,竹干矮小,枝叶秀丽,常用于盆栽观赏,点缀小庭院和居室,也常用于制作盆景或作为低矮绿篱材料。花期3~4月。

广玉兰:

由于开花很大,形似荷花,固又称“荷花玉兰”。广玉兰原产于美洲,所以又有人称它为“洋玉兰”。可做道路绿化。荷花玉兰树姿雄伟壮丽,叶大绿荫浓花似荷花芳香馥郁,为美化树种,耐烟抗风,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抗性,可用于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广玉兰生长喜光,而幼时稍耐阴。喜温湿气候,有一定抗寒能力。适生于干燥、肥沃、湿润与排水良好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在碱性土种植易发生黄化,忌积水、排水不良。对烟尘及二氧化碳气体有较强抗性,病虫害少。根系深广,抗风力强。特别是播种苗树干挺拔,树势雄伟,适应性强。花期5―7月,种子外皮红色,9―10月果熟。

龟甲冬青:

是常绿小灌木,钝齿冬青栽培变种,多分枝,小枝有灰色细毛,叶小而密,叶面凸起,厚革质,椭圆形至长倒卵形。花白色,果球形,黑色 。

桂花:

木犀科木犀属,又名“岩桂”、“木犀”,俗称桂花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为温带树种。叶对生,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树叶叶面光滑,革质,叶边缘有锯齿。花簇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中国有包括信阳市、衢州市、汉中市在内的20多个城市以桂花为市花或市树。桂花以其淡然贞定品格为世器许。桂花适应于亚热带气候地区。性喜温暖,湿润。花期9-10月。

红枫树:

高2―4米,枝条多细长光滑,偏紫红色。叶掌状,5-7深裂纹,直径5―10CM,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尖,缘有重锯齿。花顶生伞房花序,紫色。翅果,翅长2-3CM,两翅间成钝角。亚热带树种。性喜湿润、温暖的气候和凉爽的环境,较耐阴、耐寒,忌烈日暴晒,但春、秋季也能在全光照下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中生长,不耐水涝。花期4-5月。

红花木:

别名红桎木、红花。为金缕梅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印度北部。喜光,稍耐阴,但阴时叶色容易变绿。适应性强,耐旱。喜温暖,耐寒冷。萌芽力和发枝力强,耐修剪。耐瘠薄,但适宜在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花期4~5月,果期9~10月。

花叶玉簪:

又名波叶玉簪,是百合科玉簪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20~40厘米,叶基生成丛,叶片长卵形,叶缘微波状,浓绿色。叶面中部有乳黄色和白色纵纹及斑块,十分美丽。顶生总状花序,花葶出叶,着花5~9朵,花冠长6厘米,暗紫色。花期7月下旬到8月中旬。原产中国长江流域,除西北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日本也有分布。喜土层深厚和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以荫蔽处为好。忌阳光直射,光线过强或土壤过干会使叶色变黄甚至叶缘干枯。花期:6-9月。

夹竹桃:

原产印度、伊朗和阿富汗,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遍及南北城乡各地。夹竹桃喜欢充足的光照,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其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中国引种始于十五世纪,各省区均有栽培。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忌水渍,耐一定程度空气干燥。适生于排水良好、肥沃的中性土壤,微酸性、微碱土也能适应。花期6--10月。

兰花三七:

其形似兰花根像三七,且味也像三七并可入药故名兰花三七。兰花三七是近几年培育的优秀新地被,耐寒耐荫耐涝是其特点,且四季常青佳,春季开出一串串翠蓝的花,景观效果甚佳。耐寒、耐热性均好,可生长于微碱性土壤,对光照适应性强,适宜作地被植物或盆栽观赏。 兰花三七原产日本,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栽培。适应性强。性喜温暖阴湿环境,不甚耐寒,在林下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或中性壤土生长繁茂,阳光直射而无庇荫之处,则生长缓慢,发育不良。耐修剪,病虫害极少。且对烟害的抗性很强。花期为6-9月。

柿子树:

是落叶乔木,品种很多。叶子是椭圆形或倒卵形,背面有绒毛,花是黄白色。结浆果,扁圆形或圆锥形,橙黄色或黄色,可以吃。木材可以制器具。 柿树原产我国,是柿树科的一种落叶乔木,高可达 15米,它树干直立,树冠庞大,柿果成熟于九、十月间。柿树的分布:中国北京、山东(主要柿子饼)、江苏(大丰林业基地)。喜阳树种,耐寒耐旱,喜湿润,能在空气干燥而土壤较为潮湿的环境下生长。忌积水。深根性,根系强大,吸水、吸肥力强,也耐瘠薄,适应性强,喜肥沃通透性土壤。潜伏芽寿命长,更新和成枝能力很强。而且更新枝结果快、坐果牢、寿命长。花期在4月, 5月结果。

樟树:

樟科常绿大乔木,别名香樟(杭州)、木樟、乌樟(四川)、芳樟、番樟、香蕊、樟木子、小叶樟。原产中国南部各省,台湾、越南、日本等地亦有分布。樟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

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花期:第一次4月~ 5月,初夏开花,黄绿色,圆锥花序。

亚菊:

产地:我国新疆。生长习性:生于河边石缝中,海拔3200米。花果期8-9月。

银杏:

为落叶乔木,4月开花,10月成熟,种子为橙黄色的 核果状。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号称活化石,出身在几亿年前,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银杏寿命长,中国有30以上的古树。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

紫叶李:

蔷薇科落叶乔木,叶常年紫红色,著名观叶树种,孤植群植皆宜,能衬托背景。紫叶李枝干为紫灰色,嫩芽淡红褐色,叶子光滑无毛,花蕊短于花瓣,花瓣为单瓣。小小的花,粉中透白,在紫色的叶子衬托下,煞是好看。尤其是紫色发亮的叶子,在绿叶丛中,像一株株永不败的花朵,在青山绿水中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喜光也稍耐阴,抗寒,适应性强,以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为有利。怕盐碱和涝洼。浅根性,萌蘖性强,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抗性。

城市河道植物景观结构探析 篇3

摘 要:明确了城市河道植物景观对改善单纯水利功能河道的重要性。经过踏查,以南京秦淮河为例进行研究,从植物配置的物种丰富度、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驳岸与植物选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对南京市河道植物景观进行探讨。分析得出近水一侧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驳岸的形式和植物的选择,远水一侧植物景观受水位影响小,起到统一和连续性作用,体现河道景观的廊道作用。

关键词:城市河道;驳岸;植物景观;秦淮河

中图分类号:TU985.18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30

Abstract:The article defined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river. After investigation, choosing Qinhuai River in Nanjing as the sample area, w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about i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nd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plant commun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verbank and plant configuration. From the analysis, we concluded that the side of the urban river landscape which near the water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 variation of water level,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other side was unity and continuity, as the green corridor which connecting the entire city.

Key words: urban river; riverbank; plant landscape; Qinhuai River

城市与河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渊源,河道承载着城市的文明与繁荣。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城市河道承担的主要功能总是随着城市发展变化而不同。城市河道开发主要源于水利建设,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寻求健康、舒适、自然的城市人居环境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于是对城市河道的开发逐渐从纯粹的水利建设过渡到水利、景观等多重目标下的综合整治,城市河道景观的建设也随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

植被是城市河道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固岸防风、消波息浪、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下水源、净化水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景观游憩等多种生态和社会功能[2]。近年来,河道绿化带的景观作用和生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纷纷展开各项河道植物景观建设,如温全平[3]对城市河道堤岸生态设计模式进行探析,丁思思[4]以杭州城市河道为例对城市河道生态化建设进行调查研究,汪小平[5]对海南海口城市河道植物群落景观进行评价。

基于此,笔者对南京市秦淮河河道进行了踏查,选择典型空间,统计分析了现有城市河道植物景观,以期为城市河道植物景观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南京市主城区水系现状

南京市依山傍水,风景秀丽。3 000年以来,南京市水系不断变化,主城区水系最终由单一的秦淮河水系河口部位被改造为互相分割的7河4湖水系(图1),即外秦淮河、北护城河、西护城河内、秦淮河(水系)、金川河、河西新城区沟渠体系、南十里长沟以及玄武湖、莫愁湖、月牙湖、南湖等[6]。这些水系与南京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这座城市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课题组在踏查南京主城区河道景观的基础上,选取了南京主城区内外秦淮河2条河道作为主要调查样地,在2条河道中布置典型河段进行河道植物配置的调查。2条河道相应编号为01、02。从这2条河道中选取植物景观具有代表性的河段作为取样点,取样点分别为内秦淮河(01)3个点,样地编号为011~013#;外秦淮河(02)9个点,样地编号为021~029#。样地的数量依据2条河道两侧的植物绿化面积大小而定(表1)。

调查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即在全面踏勘的基础上,选取典型样地进行调查,对于不认识的植物,采取植物标本、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请教专家等方式并结合查阅相关资料,做到收集的信息科学、全面、准确。由于河道绿化带的植物绿化呈狭长状分布,样地的形状不可能完全规则,根据调查地点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保证每块样地面积约为1 000 m2。在调查中,记录调查位置、生境条件、植物配置的整体景观效果和个体特征情况[5]。

3 城市河道植物景观调查

3.1 物种丰富度组成

调查样地的植物共有42种,分属于27个科、33个属,蔷薇科和木犀科较多(图2)。其中大乔木有7种,小乔木有9种,灌木有15种,草本植物有6种,竹类1种,藤本4种。样地的植物被子植物居多,裸子植物较少。常绿树种有香樟、雪松、女贞、茶梅等约占54.8%,落叶树种有柳、水杉、樱花、紫薇等约占45.2%;观花为主的植物有木槿、梅花、月季等约占40.5%,观叶为主的植物有竹、紫叶李、石楠等约占59.5%。

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城市河道驳岸以刚性为主,绿化带植物景观配置树种选择偏向于中生植物,普遍缺乏湿生、水生植物。

3.2 植物群落垂直结构调查

植物群落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用测高仪测定树高,并将其划分3个等级标准,分别为乔木(高度大于1 m)、灌木(高度0.4~1 m)、地被(高度小于0.4 m)。一般有7种组合模式:乔木-灌木-地被、乔木-地被、乔木-灌木、灌木-地被、单一乔木、单一灌木、单一地被,按照以上组合模式分析南京市河道绿化带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2]。调查样地植物垂直结构多为乔木-灌木-地被模式,占38%,形成较为丰富的垂直空间,乔木-地被占19%、乔木-灌木占15%、单一地被占14%等配置模式根据岸线宽窄,形成不同的垂直结构形式(图3)。根据对比发现,配置模式变化多样、不同模式互相搭配出现的植物群落景观效果较好,配置模式变化单一的植物群落景观效果则弱一些。

3.3 植物配置与驳岸处理关系

3.3.1 河道断面形式 城市河道驳岸根据所用主要材料的不同分为刚性驳岸、柔性驳岸和刚柔结合型驳岸[3]。(1)刚性驳岸主要采用块石、混凝土块、砖等硬质材料构成,占地面积小。多用于水位变化较大的具有排洪泄涝作用的河道,其可以抵抗较强的水流冲刷,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其防护作用,常以阶梯形式布局,满足人的亲水需求,且能较容易地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达到具防护、美化环境、提供优美的娱乐休闲场所作用。其占地面积小,尤其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多采用这种刚性驳岸。(2)刚柔结合型驳岸主要采用硬质材料与植物配置相结合方式,如插孔式混凝土块形式。(3)柔性驳岸多为草坪缓坡形式,适于用地充足岸坡较缓侵蚀不严重的河道,这种驳岸形式最接近自然状态下的河岸,生态效益最好,多用于人工开凿的水位稳定的公园湖泊。而城市河道需承担排洪泄涝的作用,且城市用地紧张,因此城市河道中几乎不采用这种形式。

根据驳岸划分方式将调查样地中河道驳岸进行归纳、划分。内秦淮河、外秦淮河断面形式以刚性驳岸为主,少部分为刚柔结合型驳岸,无柔性驳岸出现。

3.3.2 驳岸形式与植物选择 (1)刚性驳岸。城市河道常需承担排洪泄涝的水利功能,因此绿化带近水一侧的植物易受水位的影响,限制因素多,汛期时驳岸会不同程度受淹,影响植物存活率(表2)。

调查样地的刚性驳岸多为台阶式入水或硬质驳岸壁垂直入水,汛期水位上涨,部分河段亲水平台自然演变成河面(图4),样地易受汛期水位变化影响的地方栽植的植物也多为可受淹植物(表2),不受汛期水位变化影响的地方才栽植了不耐水淹的植物,增加了物种丰富度。因此此种驳岸植物配置选择受水位限制,栽植的植物需耐淹才能存活。且若为乔木,该乔木的枝下高需高于人的高度,适合选择高大、耐水湿的乔木,如垂柳、水杉等,以免挡住人的视线,从而获得较好的景观效果;若植物枝下高有限的,如碧桃,则可以做长距离间植,以获得足够的观景空间。

刚性驳岸与河道衔接的部分多为硬质材料,较生硬单调,或可采用一些方法缓和硬质驳岸与水景的衔接。①样地028#岸边有延伸的流线型硬质铺装展台(图5),则可以在平台上配置种植槽,栽植藤蔓植物,如迎春花、藤本月季、扶芳藤等[7],将植物绿线从岸上延至水面,增强水与陆的自然衔接(图6)。②在驳岸边配置沉在水中的种植槽配置水生的挺水植物(图7)。③配置生态浮床,丰富景观的同时改善水质环境(图8)。

(2)刚柔结合型驳岸。城市河道中以观赏、休闲作用为主且水位变化较小的河道水系中也常采用刚柔结合型驳岸,其综合了刚性与柔性两种驳岸的优点,既具有人工结构的稳定性,又具自然状态的外貌,见效快、生态效益好[3]。在城市河道建设中受自然环境限制,出现比例较少(表3)。刚柔结合型驳岸也有限制因素,由于土壤含量较少且水土常被水流冲刷,易水土流失,故宜栽植深耕性耐水湿的小灌木或藤本植物,提高存活率。

3.3.3 植物配置与河道线性关系 城市河道绿化带远水一侧的植物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限制因素少,主要体现带状绿地空间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植物配置上常用冠大荫浓的大乔木做主景,色叶小乔木与观花小乔木做点缀,常绿或落叶灌木群丰富群落层次,藤本与草本植物覆盖土面,创造出具有层次结构的线性植物群落,突出绿色景观廊道,因此植物选择余地大。

在空间布局上,用大轴线串联各个景点,优化各个景区的空间结构[8]。可根据绿地的宽度容量增加物种丰富度,如紫叶李、石楠、鸡爪槭等是极具观赏价值的色叶植物,平衡树种的常绿落叶比和观花观叶比,从而丰富植物群落季相,提高城市河道绿化带植物观赏价值,构筑多层次的网络化空间,形成可持续的绿色景观场所。

推荐植物有:(1)大乔木,如银杏、榉树、合欢、落羽杉、池杉、水杉等;(2)小乔木,如鸡爪槭、紫叶李、红枫、腊梅、日本晚樱、桂花等;(3)灌木群,如石楠、火棘、红花檵木、洒金桃叶珊瑚、金边大叶黄杨、海桐、法国冬青、胡颓子、铺地柏等;(4)藤本植物,如花叶蔓长春、云南黄素馨、麻叶绣线菊;(5)草本植物,如狼尾草、芒草、萱草、鸢尾、葱兰、玉簪、麦冬、石竹、沿阶草等。

4 结 语

自2013年以来,江苏省每年整治100条河道,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省313条城市河道全面整治[8]。目前城市河道景观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河道景观建设起步较晚,形式较单一。生态化的城市河道应该成为穿越城市的一条绿色廊道,将郊野的新鲜空气输送到城市中,为各种生物提供迁移的走廊,串联互相隔断的绿色板块,成为都市里一道独特的集生态保护、景观欣赏、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绿色风景线[9]。良好的景观营建能够使具有水利功能的河道成为市民休憩的好去处,而河道绿化带植物是景观中有生机的唯一要素,因此也是尽力在可能的情况下,分析现有环境,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河道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 姚瑶.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2] 徐思洁.上海市河岸带植物配置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温全平.城市河流堤岸生态设计模式探析[J].中国园林,2004(10):19-23.

[4] 丁思思.城市河道生态化建设调查研究——以杭州城市河道为例[J].华中建筑,2012(7):121-123.

[5] 汪小平.海南海口城市河道植物群落景观评价[J].福建林业科技,2013,40(2):137-141.

[6] 杨达源,徐永辉,和艳.南京主城区水系变迁研究[J].人民长江,2007,38(11):103-104,142.

[7] 林新芝.8种藤本植物在温州城市垂直式刚性河岸植物景观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林学院,2009.

[8] 李春涛,李鸣.试论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南京紫湖溪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安徽建筑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6(10):37-41.

植物景观功能 篇4

一、乡土植物概述

从广义上说,乡土植物通常是指由人工种植、栽培,并经一段时间成长,逐渐适应该地生长环境的植物,具有良好的景观价值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从地理区域上说,乡土植物可分为以下三种:世界区域性的乡土植物、国家区域性的乡土植物、地区性的乡土植物[5]。

二、乡土植物景观营造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指建设新农村乡土植物景观要根据当地区域的自然以及社会条件,在新农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立足本地的综合状况,建设具有乡土植物景观特色的新农村。衡阳新农村乡土植物景观应当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同时也需关注当地人民的需求和当地传统文化等的。

(二)整体协调原则

新农村环境是人工聚落与生态环境的相协调,并不是孤立体,而是许多因素的综合体,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衡阳新农村乡土植物景观规划中,应当考虑当地历史渊源、当地文化特点以及当地气候特点,以确定好乡土植物景观规划思路,同时还应协调好绿地、地形、道路以及村落等方面的关系。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乡土植物景观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应当得到相应的保护。从这个角度而言,与人工群落相比,自然群落显得更有生命力,需要更多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新农村景观生态效应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在衡阳新农村乡土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应当考虑农村未来的建设定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给当地新农村未来的发展留下相应的发展空间。

(四)公众参与原则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居民的生活、生产需求均对当地乡土植物景观营造有着相应的影响。同样,衡阳当地人民是当地乡土文化的创造者,对当地乡土植物景观营造有着特殊的情感,对自己的生活区域最具有发言权。因此,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深入群众进行调查,让全员参与到自己的居住环境营造中来,构建具有当地乡土植物景观特色的新农村。

三、不同功能用地乡土植物景观营造

(一)庭院

庭院作为农民日常生活最主要的区域,同时也是农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庭院景观植物需要注意采光与通风,尤其是种植乔木类树种的庭院,其绿化植物景观更有讲究,西南面宜种植常绿树木,在夏季能起着遮阴作用;而在东南面宜种生长不高的果树,既可以做到冬天不遮阳,又可以做到夏日可蔽荫。

而衡阳新农村庭院植物景观营造中,既要考虑到生态又要考虑到乡土化以及经济性。空间较大的庭院主要种植果树,而空间较小的庭院宜种植各种攀援类植物。衡阳新农村庭院绿化植物果树有桃树、李树、柚子树、柿子树、枣树等;而花卉主要有月季花、菊花、仙人掌等。同时,还可以种植蔬菜,主要有南瓜、丝瓜、蛇豆等。因此,衡阳新农村庭院植物景观营造既能美化农村的住宅环境,同时还能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二)道路

道路是乡村与外界联系的纽带,是农村发展的生命线。道路植物景观能把乡村群落、农田、水域以及山体组织联系起来,形成一条连续景观视线。村庄道路除了交通疏导外,同时还是日常娱乐、休闲以及户外交流的生活空间。与城市道路相比,村庄道路首先是满足生态效益,其次才是美观效果。因此,衡阳新农村道路景观营造应当根据其道路要求以及两侧用地状况,同时还综合考虑其生态、美观以及经济功能,更好发挥防噪、遮阴、调节温湿度的作用。

村庄道路若其路面较宽,同时其距离建筑物较远,应当充分利用绿化空间,选择落叶乔木,既能达到夏季有树荫,冬季有阳光。若其路面较窄,且距离建筑物较近,选择灌木进行绿化。若道路两侧紧邻住宅,应当结合考虑住宅旁边绿化植物,从而使植物布置具有韵律感和观赏性。若道路一侧临水,应当结合考虑安全防护功能,选择柳树,倒影于水面,能达到丰富水陆相接绿地的植物景观效果。

(三)公共活动空间

村庄公共活动空间是一个过渡区,人们由中心到过渡空间,情绪很容易得到缓冲和放松。同时,还能增加这里活动人的感情,是一个共享空间。在衡阳新农村植物景观营造中,针对不同的公共活动空间,其植物景观也有所差异。若是健身空间,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身体锻炼,要求场地开敞,障碍物少。因此,可以种植落叶乔木,既起到了夏天遮荫冬天晒太阳的需求,同时还能保证林下空间通风。若是休息空间,主要目的是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利用以乔木树冠形成的覆盖面,限制向上的视线,而林下灌木对视线产生阻挡,形成视线封闭的空间。

(四)农用生产区

农业景观是人类长期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也是乡村最基本的景观。衡阳新农村农田景观应当根据当地土地的适宜性,建立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农田景观营造要遵循整体、生态、地域、美学的原则,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美学价值。针对农田的形态类型,在景观营造时应当分别考虑。廊道状农田,植物树种结合景观营造要求和农田作物的生态要求,选择材质好、树型美和侧根不发达,如乔、灌。而斑块状农田,根据村民自身的生产需求进行作物轮作和间作,由人为主观喜好决定种植形态。同时,农田景观营造时,还需注重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共生互补,防止对农作物带来危害的树种。

四、结语

衡阳新农村植物景观营造应当基于当地地域特色,理性分析当地民族特色以及人文风俗。而乡土植物景观的重塑,不仅能使农村具有独特的乡土风貌、景观资源得以传承,同时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摆脱模仿城市景观营造模式,建立乡土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新思路,促进未来新农村的发展。

摘要:乡土植物景观营造是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乡土植物应用于新农村景观建设中,不仅保护了当地乡土景观文化,同时也推动了新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衡阳新农村植物景观营造应当基于当地地域特色,理性分析当地民族特色以及人文风俗。而乡土植物景观的重塑,不仅能使农村具有独特的乡土风貌、景观资源得以传承,同时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摆脱模仿城市景观营造模式,建立乡土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乡土植物,景观营造,新农村,衡阳新农村

参考文献

[1]余俊洁,胡建,邓守明.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乡土景观和地域特色协调发展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0(14):453-456.

[2]任斌斌,李树华,殷丽峰.苏南乡村生态植物景观营造[J].生态学杂志,2010(8):1655-1661.

[3]李正文,朱毅,熊孜.寒地新乡土景观营造研究——以小朱家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7):112-114.

[4]臧毅,蔡建国,徐明,等.郭洞水口林植物景观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4):266-271.

浅谈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 篇5

关键词: 城市公园;植物;武汉中山公园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2-0047-03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短假期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不受时间、金钱限制的生态旅游活动,城市景观建设问题因此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植物是公园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武汉中山公园占地32.8万m2,其中水上面积6万m2,是武汉市历史悠久的文化休憩公园,植物配置与应用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中山公园的景观效果及植物功能的发挥,笔者运用园林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结合园林景观设计需求,对武汉中山公园(以下简称中山公园)的植物配置及植物在中山公园中的景观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城市公园建设如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创造良好生态文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中山公园植物种类分析

公园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对公园内植物的合理、科学配置,通过实地调查,中山公园植物种类丰富,出现的植物共有449种,分属112科275属。其中乔木235种,占比52.3%、灌木168种,占比37.4%、草本及藤本植物46种,占比10.3%。通过调查发现中山公园应用最多的植物有35种(见表1)。

2 中山公园植物配置分析

植物作为一种软性材料可缓解建筑、园林小品、园路铺装等硬性材料带来的冰冷感和质地感,能够使游客对周围的环境赏心悦目,舒缓在游览和玩乐过程中的疲劳感。当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组合在一起,从侧面反射出大自然的美丽,而且保证了两者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互利共存的原则[1]。

2.1 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景观

植物是中山公园自然植物群落模拟景观造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各种各样的植物各形各态,同时还具有生态调节作用。如大草坪、岩石园、陈家池岸边以及落羽松岛等地的池杉、水杉群,树群整齐而有序,与大草坪南面的牡丹园,形成了高低错落整齐化一的天然景观。而栈道水边选择薄壳山核桃加鸡爪槭进行配置,给人遮天蔽日的感觉。

另外,在春节、国庆等大型节假日来临之即,为了烘托的节日氛围,会根据不同的季节摆放相应的盆栽来突显中山公园的节日形象,同时结合软质景观的需求来进行相应的设计,在草坪两侧设计宽度750 mm×高度150 mm的阶梯来摆放盆栽,使整个公园景观呈现出一体化的视觉感官。

2.2 植物景观空间层次分明

中山公园地形改造过后,整个绿地呈斜坡形,在植物配置时,东边到西边依次为灌木、花卉、地被。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与湖水交相辉映,使得植物景观丰富多彩,形成了多层次配置。

中山公园的植物以常绿植物配置为主,并各有高低,营造出错落有致的景观层次。沿路隔2~3 km有所变化,通过栽植一些海桐,黄杨,杜鹃,蔷薇,火棘,紫叶李,黄馨等,修剪成不同的形状,错落分开,中间夹带着小乔木(桂花,红枫,女贞,夹竹桃等),丰富园内景色,形成一定的气氛和风格,突出武汉地方特色和景观特点[2]。

2.3 植物景观色彩丰富,变化多端

中山公园的植物配置采用乔木+灌木+地被的应用形式,丰富的竖向层次变化,在中心区域起到了很好的围合空间的作用,在不同的分块中利用不同的种植方式,收放有序,营造温馨雅致的气氛。中山公园春季景观的设计主要从整体色彩效果出发,从而产生视觉上的美感。春季的中山公园应用了大量观花植物如武汉市花梅花,垂丝海棠、白玉兰、紫玉兰、红叶李、碧桃等,以及大量五彩迷人的地被植物。夏季的中山公园,主要以绿色为主,既张扬蓬勃的生命力,又营造出武汉市作为火炉之城难有的凉爽之感。

2.4 植物景观布局因地制宜

中山公园在选用植物的时候,充分考虑了武汉的气候、水土等地理因子,引进的植物都能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符合了因地制宜的导向原则。在季节的交替变换中,园内的植物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也因此成为了本地乡土特色植物景观[3]。例如在秋季,中山公园大草坪颜色开始泛黄,水杉的叶子也慢慢变黄落叶,而周围的香樟树、雪松却很葱郁,颜色分明透视季节的变化。以香樟、雪松等常绿大乔木为主,加大了武汉中山公园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着力展现绿色植物群落美化园林的作用,观赏性更强。

在中山公园中,常常将植物以树坛方式栽植,树坛中心是围着树木盛开的红花酢浆草,树坛的沿边是用混凝土浇筑的坐凳。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植物的美感,因地制宜地进行布局来创造优美景观,塑造城市形象。

3 结论

中山公园熟练应用植物营造公园景观,使游客不仅观赏到了美丽的植物,还能从植物的组合、外形特征等感受到美好的祝福或寓意。植物景观在功能上起到了平衡生态、净化空气、创建园林化城市标准的作用,在人文精神层面,以美的形态给人以美的感受,缓解了现代城市带给人的压抑和紧张感。

参 考 文 献

[1]江哲炜.上海城市绿地植物造景研究——以延安中路绿地和徐家汇公园为例[D].浙江:浙江大学,2006.

[2]马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5):638.

[3]梁维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一般性原则的探讨[J].农家之友,2008,(12):78-79.

(责任编辑:唐岚)

植物景观功能 篇6

自然的造化使植物禀赋了特有的生机与内涵、坚韧与高洁、风韵与雅致, 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气象万千的植物形态、丰富多样的植物类型, 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创意空间。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把植物的造景艺术展示给人们。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 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愉悦人们的感觉器官, 使人们在大自然的昂扬生机面前, 感受景观设计带来的靓丽与豁达、宁静与和谐。景观设计往往把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区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到植物景观设计中, 使植物景观设计富有独特的魅力。植物景观设计某些方面来讲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标志, 是时代价值观念的表征, 也是设计者个人审美情趣的有效表达。景观设计还原了人们对大自然母亲的亲近, 还给了人们享受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自然美景的权利。满足了人类心灵安稳、身心舒展的强烈需求, 迎合人们对于自然环境、自然山水、人文情怀的渴望和向往。自然界中的绿色草木、灌木、鲜花不仅起到了净化空气、美化空间的作用, 还能给人们带来炫丽与震撼的视觉冲击和美的感受, 令环境赋予美学欣赏价值、生活使用功能, 也保障了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2 园林植物要素构成所在

植物要素是景观设计中最关键的构成部分, 其中主要有高大挺拔的乔木、俊秀疏朗的灌木、登攀向上的攀援植物, 绚丽多姿的花卉、草坪等。自然界中植物四季变换景观, 多种形态、鲜艳的色彩、沁人心脾的芳香等均是造景设计的选用题材。将园林植物和景观所处的地形、地貌, 水体、建筑、假山、奇石等有机融合, 便形成了优雅的环境、奇特的景观。自然界的生物景观往往是动植物共荣共生、和谐相处的结果。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动物景观要素融入到园林设计规划中。

3 植物合理配置的造景功能所在

3.1 改善景观所在地的小环境

在园林景观设计建造中, 自然界的各种植物往往是景观的“主角”。在园林景观中植物的功能非同寻常, 十分丰富, 具有改善景观周边小环境、小气候的作用, 有较高的生态呵护功能。

3.2 提高生态维护功能

自然界中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 提高了景观所在地的空气湿润度, 维持了局部环境的碳氧平衡, 吸收了部分粉尘颗粒、毒害气体, 有效洁净了空气, 净化了景观周边的环境。尤其是树木能更多地阻挡、过滤和吸附粉尘污物。除此之外, 还可防治噪声、消毒灭菌、夏可遮荫、冻可挡风。

3.3 美化景观的功能

自然界植物的加入, 能丰富景观建筑群体轮廓线, 为景观建筑的艺术效果着色, 丰满了景观的雅致, 提升了景观的美感, 营造了景观的人文美与自然美和谐的氛围。

4 植物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4.1 合理组合空间构造景物景观

景观设计可以将自然界植物的遒劲与阳刚, 纤弱与妩媚的个体之美、任性之美浓缩于一身, 这是景观设计中最大的看点。而自然之美, 可以丰富园林色彩, 地域特色可以赋予景观以人文特质、文化观念、审美情趣, 这也正是景观设计者用心所在。园林设计采用植物造景为主角, 充分张扬植物特有的靓姿、美色、幽香、风韵等给人以视觉、味觉美感的强烈冲击。采用诸多造景搭配、和谐过度、自然多变等艺术形式手段, 可以巧妙地组合出园林优美的景观空间, 构造出园林之美的经典之作, 比如“天上人间诸景备, 芳园应锡“大观”名的雍容华贵之美, “昨夜西风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的秋季悲壮之美。

4.2 四季之美浓缩景观之中

季相的更替造就了万物的新陈代谢、此消彼长。万千植物的枯荣变化表征了季节的更替, 植物芽的生长、花的开放、果的成熟都有其特别的美孕育在其中。景观植株的变换就可以使人感慨人间季节的变换, 感叹四季的大美, 可以浓缩在园林景观中。

4.3 巧妙利用植被改观地形、装点山水

利用植物大小、高低不同, 巧妙地搭配可以造成林冠线的起伏变换, 改观地形, 覆盖地表, 填充园林空间空隙。在假山、叠石及各中水面之中, 亭、廊、轩、榭之间可用植物来衬托风景, 顶起山水的气韵, 可以让山华、水秀、亭媚。园林设计可以巧用植物线条的质感、色彩、形状的强烈对比, 让植物的韵律感充满在景观之中。

5 结语

植物的巧妙利用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色彩, 调节景观的格调。烘托升华景观的人文价值, 利用植物的“写意创作“可借物抒情、寓情于景, 真正达到“园修日月光辉里, 景夺文章造化功”的神奇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瑞昌.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9)

庭院植物景观浅析 篇7

1. 庭院植物景观概念

由建筑和墙或实体围合的、有明确边界的、内向型的、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空间, 是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相互渗透。庭院一般由植物、铺装、小品等构成。植物在庭院中具有非凡的意义, 是庭院空间中的一种活跃且极具表现力的要素, 能带来美感, 提升环境质量, 用来营造竖向与上部的围合感。植物对营造庭院的独立空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物本身在大小、形态、色彩、质地等特征上具有丰富多彩的效果, 植物对于庭院来说主要有美感作用、功能作用、结构作用。

美感作用:形成主景、柔化作用、衬托作用、丰富作用。

功能作用:提升环境适宜度、发挥生态效益、

结构作用:植物能和建筑的墙体、柱子等一样, 作为空间的构成要素, 起到结构作用。植物与围墙等构成二次空间结构, 丰富庭院空间的层次变化。营造空间, 引导空间, 形成边界。

2. 庭院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2.1 协调性。

植物的设计应于建筑风格统一协调。 (1) 规则式植物设计通常用于法式建筑, 往往以阵列或是对称式种植。整体色调肃穆淡雅。 (2) 通常英式建筑风格才有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种植方式, 这一风格的植物设计中乔灌木自由的搭配种植, 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层次鲜明而丰富。植物的花期、叶色、树形等均衡搭配, 展现不同的自然风貌。 (3) 中式种植基本对应中式建筑庭院, 在自然式搭配的基础上更多的配合建筑形成的空间布局, 如借景、对景、框景等。

2.2 平衡性的原则。

线条与比例的平衡, 在规划植物的时候做到尺度宜人、比例协调取得平衡。植物是组织庭院空间结构的重要部分, 并能烘托和完善建筑, 园林植物的配置要与庭院总体布局及周围建筑物相协调。色彩与美观的平衡, 一年四季, 植物呈现不同的颜色, 植物给庭院带来了生气, 也使得原本坚硬的建筑变得柔和, 植物使得庭院在一年四季都充满了生机。

2.3 多样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植物种类的丰富性特征, 在有限的环境空间内塑造多样性的植物景观。

2.4 丰富性与趣味性原则。在较小的庭院空间中通过植物的巧妙布置来丰富视觉景观的层次变化, 并能结合人的活动及功能空间展现生活趣味。

2.5 尺度比例与韵律原则。

尺度是指空间内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 是设计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是决定建筑尺度的依据, 正确的尺度因该和功能、审美的要求相一致, 并和环境相协调。该空间是提供人们休憩、游乐、赏景的所在, 空间环境的各项组景内容, 一般应该具有轻松活泼、富于情趣和使人不尽回味的艺术气氛, 所以尺度必须亲切宜人。房屋建筑的尺度可以从从门、窗、栏杆、踏步等的尺寸和它们在整体上的相互关系, 如果符合人体尺度和人们习惯了的尺寸就可以给人以亲切感。但是, 在景观设计中除了建筑物外, 还有山石、花草树木、池塘、雕塑、桥梁等, 它们并不是随便摆摆上去就可以的。因此在做任何设计的同时都要考虑到这些景色是否与主体建筑物想协调, 是否喧宾夺主了, 是否容易让人们轻易接受它们的存在感。在方案里我运用了各种尺寸和不同形状的但是却很简洁大方的女贞植物来烘托主体建筑物, 并采用细长单一却又不单调的棕榈来衬托矮小的女贞。在设计中雕塑、亭子和桥等各景观小品的比例也很重要, 就比如说亭子吧, 若是太小了就会显得小家子气, 容易让人给忽略掉, 相反的若是太大了就会给人很笨重的感觉, 那样就会产生很碍眼的反效果了。其它的小品也是同个道理, 只有尺度和比例正确了才能给人亲切舒适的感觉, 才能使环境生动活泼起来, 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设计的效果。庭院景观中到处需要考虑比例的关系, 大到局部与全局的比例, 小到一木一石与环境的小局部。一旦失去比例, 很容易被人发觉。在音乐或诗词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相近似的音韵即称为韵律。庭院景观设计也是如此, 只有巧妙地运用多种韵律的同步, 才能使游人获得韵律感。

3. 庭院植物的选择

庭院面积一般较小, 庭院植物品种不要太多, 应以1-2种植物作为主景树, 再选择几种植物作为组团搭配树种, 植物的选择要与整体庭院风格、空间层次相配, 植物的层次要清楚、形式简洁而美观。

植物设计要考虑布置园艺爱好者的家庭实践对象, 如适当的换植、修剪、修整。在住宅小庭院中, 可以在小庭院中种植果树、开辟小块菜地, 与传统庭院的功能一脉相承, 实现人们的田园梦想, 也是迷人的景观。

耐阴树种及爬藤植物在庭院绿化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房屋的阴影部位尽量选用耐阴植物。如珍珠梅、天目琼花等。爬藤攀援植物丰富了庭院的垂直绿化。植物的选择上面注意日照情况、根据土壤条件选择植物、根据生态环境选择植物。

4. 庭院植物设计要点

庭院尺度小, 空间简单, 对植物景观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1) 借助一切有利因素实现“小中见大”;

(2) 强调庭院边界的处理;

(3) 注重植物的体量与庭院空间比例的关系;

(4) 营造空间要简洁而有吸引力;

(5) 审慎处理景观视线和视角;

(6) 重视建筑及环境对庭院风格气质的影响作用。

庭院在使用上不同于绿地、公园, 主要有三点:

(1) 庭院的使用人群是相对明确的, 不是泛化的、面向大众的;

(2) 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活动相关联;

(3) 庭院是相对固定的对象日常使用;

避免长期高频率的欣赏所带来的审美疲劳, 庭院植物景观需要变换, 需要景致宜人、耐人寻味。细节的处理也是很重要的, 在整体空间里光有山水、花草、雕塑等并不足够, 因为在这个空间里人们要活动, 所以需要把很多的小细节处理好, 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设计。

5. 小结

优美的居住环境营建是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庭院绿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户主的生活, 而优美的庭院绿化设计, 可以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身体健康的场地。因此根据庭院绿化进行准确定位和绿化布局, 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美的人居环境。为日益忙碌的人们营造一个能漫步于庭院花径内, 感受身边多姿多彩的植物, 品味生命的韵律的四季变幻的品质生活。

庭院环境除了美化的功能外, 还给人们观赏、休闲、运动等提供方便, 使居住的庭院画中有画、景中有景、咫尺千里、余味无穷。一个好的庭院绿化, 应更加切近自然, 形成和谐的自然景观, 使庭院有一份独特的风格。

摘要:处在现代喧闹、繁忙、噪音城市之中, 我们需要一处平静和安宁之地。庭院以供修身养性, 调节心情, 以绿色为背景的半私密空间。庭院是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相互渗透, 本文着重探讨了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植物的选择及对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庭院,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农辑;庭院绿化植物的选择[N];江苏科技报;2002年;

[2]朱均珍;居住庭院绿化[J];住宅科技;1985年09期;

芳香植物在大学植物景观中的应用 篇8

1.1 芳香植物

芳香植物是指能从植物组织中提取精油或挥发油或难以挥发的树胶及有能作为辛香料、药用、园艺栽培的一类植物, 包含栽培种和野生种[1,2]。芳香植物区别于其它植物类群的显著特点是体内含有芳樟醇、柠檬醛、桉叶醇等芳香成分, 其中还含有药用、营养、色素、抗氧化和抗菌等成分[2]。

1.2 芳香疗法

芳香疗法是由法国化学家R.M.Gattefosse于1928年首次提出, 是指利用芳香植物的芳香挥发油或提出的精油, 通过按摩、沐浴、涂敷、闻香等方式作用于人体以促进身心健康、美容养颜的一种治疗方法[3,4]。

2 乌鲁木齐市自然概况

乌鲁木齐市位于亚欧大陆腹地, 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城市。市区东、西、南三面环山, 北为平缓的冲击平原,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年平均温度5.9℃, 市区年降水量平均280mm, 主要集中4~10月, 平均蒸发量2000mm[5]。

乌鲁木齐市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融雪水。根据土壤发育特征和成土过程, 可分为4个土类、11个亚类、26个土属、54个土种和70个变种。土壤因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多为荒漠、半荒漠的土壤, 质地多是壤土, 少量为砂土、粘土且土壤贫瘠, 盐分含量高[5]。

3 调查时间、地点及方法、内容

3.1 调查时间、地点

调查从2014年10~12月, 2015年3~4月进行了补充调查。选择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进行调查。

3.2 调查方法、内容

此次调查采取样地调查法, 将每所大学内都分为入口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公共区和餐饮区, 且每个区域都取3块20m×20m的样地。调查样地上的所有植物种类, 统计记录, 并辅以查阅工具书鉴定树种。此次调查主要针对两所校园内样地的所有芳香植物, 包括芳香植物的数量和生长状况等。在观察记录的同时注重观察芳香植物在大学植物景观中的应用, 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方面。

4 调查结果

4.1 乌鲁木齐市芳香植物资源

据相关资料调查研究, 乌鲁木齐市园林植物共计326种, 隶属68科164属, 其中乡土园林植物32种, 外来栽培园林植物294种[5], 乌鲁木齐市芳香植物39科83属131种。乌鲁木齐市城市植物, 其中包括野生、园林植物共有127科603属1402种。其中筛选出野生芳香植物24科41属48种, 文献显示野生芳香植物主要是一、二年生, 多年生草本, 20科35属40种, 野生木本植物仅4科6属8种。

4.2 新疆农业大学样地主要芳香植物

此次调查将芳香植物分为淡香与浓香两大类。新疆农业大学所选样地的芳香植物主要以淡香型为主, 而从香气来源来看, 并无严格的限定, 如山桃、杏、李、沙枣等植物既是花香型又是果香型, 因此, 此类芳香植物恰当地运用在校园植物景观中, 既可以创造舒适的校园环境, 同时也可以营造不同时节不同的景观效果。经过实地调查, 在新疆农业大学校园中, 藤本类叶香型 (淡香) 五叶地锦多攀附在生活区宿舍楼前扶手处, 故未列入样地中。

4.3 新疆师范大学样地主要芳香植物

新疆师范大学所选样地的芳香植物主要以淡香型为主, 而从香味来源来看, 也并无严格的限定, 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4.4 芳香植物在大学校园中的配置

4.4.1 芳香植物在入口区的配置。

入口区是学校的窗口, 给人以第一印象, 是重要的校园植物景观之一。两所学校的芳香植物均以淡香型为主, 植物配置方式为乔灌木混合式。在入口区两所学校都种植了疣枝桦和山桃, 香气来源没有明显界定的, 这样做可以在不同季节, 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 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两所学校在入口区都较少选择浓香类的芳香植物, 经过实地调查, 新疆师范大学的浓香型芳香植物有洋丁香与鞑靼忍冬, 种植较分散且数量较少。而新疆农业大学种植的浓香型芳香植物有黄太平, 则多种植在入口区的“八一大道”处形成夹景。

4.4.2 芳香植物在教学区的配置。

教学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 面积一般较大, 依学校总面积而定。教学区建筑物较多, 且分布于学校各个建筑物之间, 所以, 教学区中的绿地多分布于各个教学楼之间, 多呈块状或条状。经过实地调查, 由于教学区特殊的功能需求, 两所学校教学区附近的芳香植物不会太靠近建筑物, 多为淡香型的灌木。而乔木类芳香植物多以孤植或列植的方式种植, 如在新疆农业大学教学区前, 淡香型芳香植物白榆多为孤植, 而浓香型芳香植物紫丁香与草本花卉相结合, 以小型花坛的形式出现。

4.4.3 芳香植物在餐饮区的配置。

餐饮区是师生们就餐的场所, 人群集中较密集, 且由于对餐饮工作环境的特殊要求, 餐饮区的植物种植, 尤其是对芳香植物的选择, 则显得至关重要。

4.4.4 芳香植物在运动区的配置。

运动区是师生们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所, 对空间利用的要求很高, 因此, 植物的种植, 不应太过复杂。

4.4.5 芳香植物在公共区的配置。

公共区是师生们休憩的场所, 也是向校外人员展示学校景观与文化的重要区域之一。此区域中, 植物种类的选择应在丰富的基础上多多体现学校特有的植物景观。

4.4.6 芳香植物在生活区的配置。

生活区是师生们游憩的场所, 在芳香植物的选择上应着重适应师生们课后休息的需求, 同时满足对周围环境美化、绿化的需求和游憩娱乐的功能。经过实地调查, 两所学校的生活区绿地多与宿舍楼相结合, 成块状分布, 配置方式上多采用列植与丛植, 在宿舍楼门前都使用五叶地锦进行垂直绿化, 增添了趣味性。

5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由于乌鲁木齐市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与环境, 两所大学内可利用的芳香植物种类较少, 结合调查, 所种植的芳香植物多为浅色系颜色植物与常绿淡色型芳香植物, 品种应用较单一。为了丰富校园植物景观, 建议多引种彩色系芳香植物。新疆野生芳香植物种植资源丰富, 多个品种的野生芳香植物, 气味芬芳, 观赏价值高且对本土的环境有极高的适应力, 因此, 相关专业院校与科研单位, 可加强对野生芳香植物的引种驯化, 丰富芳香植物种类。

结合调查, 两所学校的芳香植物均有病虫害, 尤其以白榆的病虫害最为严重, 调查中可观察到白榆树叶片上都具有虫眼, 且由于乌鲁木齐多风沙天气, 芳香植物的叶片上都有灰尘, 影响了观赏性。在新疆农业大学的生活区多有种植果树类的芳香植物, 如李等, 果实成熟后, 不免会有采摘的行为。因此, 建议提高学校的养护管理水平, 相关养护管理人员应熟悉掌握芳香植物日常管理、施肥与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同时也应加强监管力度, 以减少对芳香植物不必要的损害, 这样才能保证芳香植物在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多重景观效益。

6 结论

6.1 芳香植物的组景手法

校园植物景观的形式和风格由学校本身的环境和分区的功能要求所决定, 而芳香植物则是校园植物景观中的点睛之笔, 芳香植物的点线面优化组合就是结合功能要求与环境进行配置。芳香植物的“点”多由孤直树、花坛或结合假山、雕塑等园林小品构成, 起到点缀的作用, 可成为构景的中心。如在新疆农业大学“八一大道”处附近, 利用地被菊等芳香花卉形成块状花池进行点缀, 而在新疆师范大学餐饮区则由八宝景天、萱草等芳香植物形成花池进行点缀。芳香植物“线”的重点为道路、建筑周边的绿化与美化, 多为列植树, 强调植物的韵律组合和均衡。芳香植物“面”的组景则多为片状种植的应用, 注重空间中植物景观与校园中建筑与小品的组合。故芳香植物“面”的构景多与大学校园内教学区教学楼、公共区小花园或小游园、生活区宿舍绿地相关。

6.2 芳香植物的艺术特色

6.2.1 芳香植物的配置体现校园文化特色。

大学植物景观是学校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 其内容与形式应与学校的文化底蕴相契合, 突显学校的文化特色。大学校园由于其特殊的功能性, 不能建设过多的大型园林建筑, 但可以通过园林小品来体现学校的文化。因此, 选择合适的芳香植物, 并赋予其深刻的文化底蕴, 展现独特的校园文化, 也是创造特色大学植物景观的重要工作之一。

6.2.2 建造芳香植物专类园。

芳香植物散发的香味具有提神醒脑、愉悦心情的作用, 并且安全舒适、无副作用, 其中还含有药用、营养、色素、抗氧化和抗菌等成分。在大学植物景观中, 可以利用芳香植物的这一特性, 建造以芳香植物为主, 以其它园林要素为辅的芳香植物专类园, 为师生及观赏者提供观赏、服务、休闲等功能。

6.3 芳香植物在大学植物景观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6.3.1 芳香植物之间的香气搭配。

芳香植物配置时应注意主次搭配, 在同一时期内不适宜有多种的香气来源, 同时应注意季相变化对芳香植物香气的影响。在校园内的各个分区配置芳香植物时也应该有主次关系, 不同的芳香植物在同一区域种植时要有合理的搭配方式, 确定主调芳香植物, 达到主次分明的效果。如新疆农业大学在入口区主要的芳香植物为白榆, 而新疆师范大学在入口区的主调树种为白榆与加拿大杨混合种植。

6.3.2 芳香植物的种植应考虑安全性。

芳香植物种类较多, 当然其中也含有有毒的种类, 大学校园较开放, 人流量大, 人群集中较密集, 所以, 应谨慎选择芳香植物的种类。而在校园运动区内不应种植有刺激性香味和带刺的芳香植物种类, 如玫瑰、紫叶小檗等, 而在餐饮区和生活区等人群密集的区域应以淡香型芳香植物为主, 即使是浓香型芳香植物, 也应种植如洋丁香、紫丁香等香味较为柔和的植物, 以免对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6.3.3 合理种植芳香植物。

大学校园的校园环境具有其特殊性, 故应合理种植芳香植物, 应结合校园的地形、建筑布局和风向等因素对芳香植物进行合理布局。对于淡香型芳香植物, 在建筑物密集的区域, 可利用建筑布局与地形围合成小环境, 或种植在通风较好的位置;对于浓香型芳香植物, 不应选择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芳香植物, 以免给人带来不适, 所以, 不适宜大片种植。故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选择的浓香型芳香植物香气较柔和, 且种植方式多为孤植或列植。

摘要:介绍了芳香植物的相关概念、乌鲁木齐市自然概况以及此次调查的时间、地点及方法内容, 并以此为基础, 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样地芳香植物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其中的优点与问题, 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芳香植物,调查分析,大学植物景观,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雷.芳香植物专类园植物配置及景观营造探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2] 李飚.芳香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8)

[3] 柴孝仙.衢州市观赏性芳香植物园林应用调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3

[4] 刘志强, 刘士敏.芳香疗法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 2006 (4)

浅析医院景观植物设计 篇9

植物是影响医院景观效果的关键因素。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具有改善局部气候、保持水土湿润、提供新鲜空气、降低周边噪音等改善生态环境的功效, 而且有的植物具有很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可作为人与建筑物以及建筑物之间的过渡, 可以柔化环境, 丰富空间层次, 既有远观的效果又有近赏的价值。植物的种类繁多, 外表和色彩也各种各样, 在设计中采用适当的配植, 将乔灌木和花草搭配起来, 形成层次、色彩丰富的绿化景观效果。树种选择上可通过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 从而形成特定的植物季相变化景观, 人们身处其中具有愉悦身心的感受。很多植物可以分泌挥发一些成分, 这些挥发性的成分可由空气传播, 通过嗅觉和触觉等对人的身体产生刺激性。一定浓度的有益挥发成分, 可以对人体的生理康复和心理治疗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从而辅助治愈疾病。在医院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中, 必须重视这些特殊种类植物对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调节作用, 让就诊患者在对医院景观环境的日常使用中, 达到帮助他们早日脱离病痛困扰的目的。因此, 在医院景观设计中做好植物配置, 关系到医院综合功能的发挥, 同时产生优美的园林艺术景观效果。

在植物设计中设计理念可以与传统的中医学理论相结合, 充分体现医院景观的特色, 通过对植物的造景营造一个宁静优雅的园林景观环境, 以点带面, 达到既适合病人恢复身心健康, 又能提升医院环境质量的目标。通过对传统中医学文化的发掘, 在植物设计上要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筛选出了大量中草药植物, 其中有很多中草药植物具有高观赏性, 可以应用于医院景观绿化, 如:肉桂、醡浆草、栀子、金银花、鸡冠花、阔叶麦冬等。合理利用乔木、灌木、藤本、草地进行植物配置, 形成健康的植物生态群落, 构建一个和谐且长期共存的立体绿色环境, 从而突出医院景观的特色。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充分利用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 既能满足各种绿化景观要求, 又可以降低工程成本, 减少养护费用。经过各类植物的合理搭配, 改善医院的户外景观空间, 形成生态健康型医院, 这是现代医院的景观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植物改善局域小气候环境的功能, 例如挡风遮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低粉尘、隔离噪音和防止污染, 降低外部环境的热岛效应和改善空气质量等。好的植物生态环境作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可以投资少, 但却能产生较大的环境和生态效益。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 所以院区的绿化一般都是以常绿植物为主, 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 同时结合时令花卉, 注意乔、灌、地被和草地的结合, 形成群落结构体现层次的变化。强调季相变化对整个景观的影响, 做到四季常绿、季季开花、达到绿化、美化、香化、彩化的目的, 让病人身心得到较好的放松, 以利于病情康复。

医院的绿化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的要求, 要选用病虫害少、无脱落物污染环境、无刺激性气味、无飞絮的树种;其次是选择能够分泌杀菌素的树种, 许多树木能分泌杀菌素, 降低患者被感染的几率。如常绿乔木香樟、女贞、桂花、含笑、广玉兰、杜英、雪松、银杏、黄连木等, 这些树木在生长期每天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释放出大量氧气, 还能分泌大量杀菌素, 避免病人交叉感染, 广玉兰、含笑、桂花、栀子等能发挥出具有强杀菌力的芳香油类物质, 而香樟和银杏叶具有较强的保健和净化空气能力。选用保健型的植物品种, 形成成熟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 可以营造增强身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生态环境。

医院入口是医院的标志性区域, 一般以树阵种植开场, 简洁大气, 可采用银杏树下搭配种植造型植物, 如整形的金叶女贞、金边黄杨、红花继木、毛杜鹃等, 使主景、灌木、地被群落景观多样化, 用简明的色调烘托医院特殊的气氛。与周边街景相协调的同时又能隔离周边街道的粉尘、噪声及空气污染。门诊楼和综合楼是人流量和车流量比较大的区域, 可利用绿化带、花坛、景观小品等对空间进行划分, 使人流与车流巧妙分离。规划一处树阵广场等作为休息等候区域, 设计规则式布局, 种植高达常绿乔木香樟。想要达到冬季有景可赏, 可在周边上层规则式种植乐昌含笑、丹桂、女贞等大乔木作为常绿背景, 中下层种植四季桂、海桐球、大叶黄杨、栀子、毛杜鹃等花灌木, 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 避免了冬季落叶乔木落叶后的萧条景象。住院部平时要满足病人的治疗、生活和休闲, 是医院较安静的区域, 视野开阔, 四周环境优美。秉承中医文化百草园的理念, 可以植物配置结合园路、地形, 设计种植各种药用植物如:白茅、六月雪、薄荷、马兰、醡浆草、何首乌、车前草、金银花等。不同于其他区域植物配置以自然式为主, 添加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园林景观, 结合微地形进行设计, 增加亲水空间。局部点缀大乔木如雪松、香樟、枫杨等, 水边绿地可片植二乔玉兰、樱花、垂丝海棠等观花植物, 让人在此驻足能够让心情更加愉悦。局部点缀亭廊, 远景以樟树、女贞之类的高大乔木形成优美的天际线, 邻水区域采用山石自然驳岸, 种植竹类、碧桃、云南黄馨、杜鹃、红继木、黄杨等花灌木, 水中可以种植睡莲、荷花、千屈菜、鸢尾等水生植物, 既丰富了水面的景观又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最后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让来这里的患者能够感受到身边自然环境的变化, 更好的调节精神和情绪, 从而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植物方面的配置参考常绿树种与开花类灌木保持大约1:3的比例, 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又不显杂乱。住院部楼间会有部分小庭院作为病人休息活动的小场所, 可利用矮灌木软化建筑基部, 小乔木种植不遮挡病房的阳光。参考中医理论的“望、闻、问、切”作为设计理念来设计庭院, 植物搭配以罗汉松、黑松、刚竹、紫竹、凤尾竹、山茶、苏铁、桂花、紫玉兰、含笑、栀子等配置美化环境, 给病人提供自然舒适、安静淡雅的小休闲空间, 满足病人放松身心的需求。很多医院都会有屋顶花园主要是能给病人提供一个宁静的远离喧嚣的场所, 屋顶绿化树种选择时要避免使用针叶树种、带刺的植物和枝叶有毒性的植物。屋顶花园不同于其他位置景观, 屋面的荷载和屋面风害对植物影响较大, 一般应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耐贫瘠、喜光的植物种类, 不宜选择根系穿透力强和抗风较弱的品种, 以常绿小乔木结合花灌木, 按自然式种植, 植物一般可以选择金叶女贞球、红继木球、南天竹、桃叶珊瑚、红叶石楠、栀子、黄杨等, 通过丰富的植物配置舒缓病人的情绪, 便于病人的康复治疗。同时也要注重屋顶花园的后期养护管理, 才能充分发挥屋顶花园的生态功能。

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研究 篇10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景观;配置原则;配置方法

中图分类号:S7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5-0017-02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明显加快,园林景观建设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做好园林景观建设工作,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使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得以充分体现,而且对环境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1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植物是园林景观配置的最基础元素。园林景观除具有观赏性外,植物多样性也给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多种方案。首先,可以利用植物形成的屏障把空间有效隔离开来,有利于造景;不同颜色的植物搭配起来,形成一定的植物景观,让空间更有层次感。其次,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可以改善小范围内的环境和气候。大部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都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让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城市中的人们有机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有些植物对城市的噪音和灰尘有吸纳作用,可有效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再次,花草树木都具备一定的观赏性及可塑性。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种类的植物错落有致,合理搭配,可设计出不同景观,人们不但能呼吸新鲜空气,还能欣赏美丽景致。

2 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原则

2.1 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和东西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差异非常大,所以在不同地域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因地制宜。如果依照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本地域栽种的花草树木进行造景,不仅能就地取材、节约成本,还有利于植物景观成活。例如四川地区的气候特点适宜竹子生长,海南地区的气候特点适宜椰子生长。如果为了营造异域风光,把竹子和椰子都用于东北地区景观设计中,即使能在人为创造的环境内短期存活,也容易因水土不服而死掉,整个景观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尽可能遵循自然原则,顺势而为,因地制宜。

2.2 因时制宜的原则

大自然之美主要体现在四季变换上。一年四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而季节变换表现最明显的是植物变化。园林景观植物要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营造不单一、不雷同的景致。要营造出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绚丽多彩、冬天生机勃勃的景观,植物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景观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致,心旷神怡,还能在小范围内充分领略四季变换之美。

2.3 因景制宜的原则

在园林造景中运用植物要充分考虑与周围景致搭配,人工美与自然美要和谐统一,融为一体。例如植物配置要与周围建筑风格相统一,与地势山景相补充,与水景相结合。如果园林景观忽略这些因素孤立存在,不但不能体现出美感,反而会让人感觉违和,失去景观建设的意义。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是把看似普通的植物经过合理搭配设计,呈现巧夺天工的效果。此外,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还要注意色彩搭配。色彩搭配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样的景观,不同的色彩搭配呈现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植物的花、叶、果都能体现不同色彩,同一植物不同季节也会体现不同色彩。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色彩搭配,会让本来已经很美的景观锦上添花,让人领略色彩之美。

3 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方法

3.1 实现错落有致

园林景观中的植物起美化环境的作用,所以视觉效果是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容易塑造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设计者在不同环境下搭配不同植物,从空间角度配置立体感强的园林景观。陵园大多用四季长青松柏造景,但为避免视觉感过于单调、乏味,可通过高矮搭配体现景观层次感。在公园或者小区类场所用植物造景时,可选择的植物种类较多。但考虑到效果,所选植物要进行空间造型,也就是分清层次,让景观自然流畅,错落有致。例如在高大乔木周围配置低矮灌木,会让乔木显得不孤单,整个造景也更具层次感。灌木可根据需要设计修剪出不同形状,再配合修剪整齐的草坪,会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3.2 合理利用色彩

植物美在五彩斑斓。除色彩缤纷的花朵外,很多植物本身就是彩色的。有些植物的颜色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如银杏、元宝枫。有些植物在正常生长季呈现出非常见的绿色,如金叶国槐、金叶榆的叶子是金黄色;紫叶皂荚的叶子是紫色。花叶夹竹桃除叶片漂亮外,栽培管理比较粗放,病虫害极少,对烟尘及各种有害气体抵抗力极强,适用于庭园美化、人行道列植、绿篱或道路风景林、防风林。合理利用色彩对园林景观进行配置,可以使景观更加生动。在不同的季节,春华秋实会呈现出不同色彩的美,让人回味无穷。开花植物可以利用花期不同进行搭配,彩叶植物可利用季节不同进行组合。不同种类、不同季节、不同色彩的合理利用,可以让园林景观一年四季都绚丽多彩、美不胜收。

3.3 功能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设计园林景观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使功能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发挥绿地主要功能,科学合理地设计、种植。例如大片大片的植物群落占据大部分绿地,园林景观会显得过于单调,且绿地的娱乐功能和大型集体活动功能很难实现。人们喜欢在草坪上活动、休息,所以铺草坪时尽量选用抗性强的草,且不要把草坪和道路用绿篱或者一些难以跨越的障碍分隔开。公园、广场等场所不宜种植有毒或者带刺的植物,避免人受到植物伤害。在凉亭旁边配以高大的树木和攀援类的植物,可以起到遮荫作用。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在任何设计之初都要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在园林植物配置时更要充分考虑此因素,让自然与人相得益彰、和谐共生。

4 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营造心旷神怡的自然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破坏。所以,从发展角度来看,改善生态环境是人类的重要任务之一。生态环境改善要从点滴做起,从改变人们生活的小环境开始。植物是大自然的调节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利用不但关系着园林景观成败,也关系着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慧芳.浅谈植物造景艺术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131-132.

[2] 龚飞跃.色彩植物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4):104-105.

[3] 张新林.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探究[J].江西建材,2011(3):242-245.

[4] 杨卫萍,职雪彬.浅析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卷宗,2015(9):330-331.

Abstract: Pla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arrangement has the vit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it introduced arrangement principle of plant from the aspect of territory, season and matching, and summarized the main method of plants arrangement in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ying largest actual utility.

Key words: arrangement of plant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rrangement principle; collocation method

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 篇11

1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历史渊源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出现建立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熏陶的基础上, 并在成长中对世界各种优秀园林艺术进行吸收。以1999年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为重要节点, 集中体现了当时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艺术的成就, 成为中国对现代园林探索的起点。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各地园林建设也飞速发展, 国外园林理论和手法也被大量引入, 历经10多年的快速发展, 园林植物配置水平在实践中逐渐提升。

1.1 中式传统园林艺术

我国传统造园历来重视植物配置, 除了要因地制宜进行植物种植, 重视文人雅士之趣味, 还追求植物单体的姿态和线条的自然之美, 表现出绘画的意趣, 强调要有“古意”、“画意”。树木花卉选择受文人所标榜的古、奇、雅的格调影响, 讲究体态潇洒、色香清隽、堪细品玩味、有象征寓意等[1]。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有“小中见大”特色的园林艺术———中国盆景。它是活的艺术品, 主要造型材料为花草树木, 具有生命的特征和生长发育的规则, 是艺术的再创造, 很注意写意和抒情[2]。盆景艺术是我国当代园林人对园林空间的把控、意境营造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这对植物的栽培、整型、管理等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育和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英国风景式园林

英国风景式园林以大面积的草地和树丛为主, 与园外的牧场和树林完全融合在一起, 形成独特的疏林草地风光, 是在英国的地理和农业背景下诞生的, 是风景园林师们利用场地的“潜质”并加以“改进”, 使其更接近他们自然美的产物[3]。开敞的视觉空间, 能够完全与自然融合, 人们可以在草坪上开展各类活动或游戏, 使得这种人工景观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接触自然的窗口。疏林草地因造价低、管理简便, 可满足大量游人自由活动而多用于现代休闲式城市公园中[4]。正如18世纪中叶欧洲包括园林在内的艺术领域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的热潮。改开以来, 我国也曾有过学习西方园林的热潮, 其中英国风景式园林这种具有强烈自然特征的“田园牧歌”式的景观形象迅速被中国园林界所推崇, 草坪———树丛的模式在我国公园、城市绿地甚至道路绿地都有广泛地应用。

1.3 花境艺术

花境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英国花园, 英国人对园艺一直钟爱, 尤其热衷于花卉栽培。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就通过搜集和育种得到了宿根植物, 这些宿根植物更适合在乔木空间下混合栽培, 提高植物景观的丰富程度, 因此, 形成混合花境[5]。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 花境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仅提高了园林绿化的艺术性, 也体现了花境在城市建设及生态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6]。

1.4 绿植模纹技术

模纹花坛是中世纪欧洲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配置手法之一。它绚丽多姿、雍容华贵的特性与欧洲独特的建筑风格相映成趣, 在文艺复兴时期谱写了其生命最辉煌的篇章, 至今仍有深远影响[7]。古罗马人发明的植物修剪技术让规整式种植的艺术形式成为西方园林的重要标志。规整式植物种植建立了一种秩序感, 表达人的能力可以战胜自然界的杂乱无序, 并建立一个平衡有序的社会[8]。经过精心修剪后的植物在体量、姿态等方面都相对固定, 从而能够与建筑物、自然环境保持着稳定协调的形态、尺度和比例关系。

在我国城市绿化快速发展时期, 绿植模纹因为具有良好的景观可控性, 丰富多样的装饰性, 管理技术要求低等特点而被广泛接受。模纹图案发展成更加自然、自由、多样、现代, 充满了设计感, 呈现出生态化、群落化、装饰化的特征。绿植模纹与其它植物材料共同组成了新中式植物景观丰富多彩的景观形态。

1.5 植物生态学理论

20世纪初, 植物群落学的诞生, 揭示了植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人们在对人工环境的营造中开始尝试通过分析自然群落组成, 寻找相对稳定的植物关系,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人工植物种植。因为采用了自然顶极群落中的主要植物进行种植, 人工营造森林景观的形成要比物种自然演替形成目标景观快很多。

我国传统园林是在道家思想指导下发展, 遵循“师法自然”的造景之路。进入现代社会, 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已经从简单的感官模仿发展到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设计。由于思想上早已经与生态学相统一, 我国的园林工作者很快就能接受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理论, 并且在实践中付诸实施。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牡丹园就是人工营造植物群落, 并且形成优质风景的典范, 真正做到了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宛如天开的境界[10]。

2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特征

2.1 中西结合的审美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与交融, 当代中国人形成特有的双重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美学的思想;另一方面学习了科学和西方美学思想, 接受了节奏、韵律、对称和平衡的西方审美观。人们在园林欣赏上追求自然之美、风韵之美, 讲究“意境”[9]。

2.2 与地形相结合增加表现力

植物景观是通过平面的布局形成优美的立面形态来观赏, 场地的平整或起伏直接影响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英国的自然式风景园林景观所描绘的起伏山坡、草地、树丛牧场景象对人们的观赏影响巨大。我国的传统造园中要求“颇有野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重视对自然地貌景物的艺术化模拟。高低起伏的微地形能够很好地在不太宽裕的场地中将植物群落的高低错落表现出来。

2.3 植物材料的应用

新中式植物景观是以地形为体态, 木本植物为骨架, 灌丛、花卉、地被为装饰的基本手法, 使得植物景观呈现立体、丰富的群落形态, 充分发挥植物个体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所使用的植物材料分成上、中、下3层。上层植物一般为大乔木、小乔木或灌木, 能够在场地中起到构图的骨架和意境的营造作用。中层植物多为小乔木、灌木类, 是新中式植物景观中最主要的观赏部分, 景观的丰富度最高。下层植物主要为灌木、花卉、草坪等植物, 在景观中起到烘托和丰富景观形象的作用。

3 基本景观类型

追求自然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基本特点, 中式园林植物的配置以自然为模拟对象, 通过对自然美景的发现, 掌握了构成自然美的组合规律而创造出表达出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的理想之美。新中式植物景观按照模拟的自然植物美景形态大致可以分为林缘型景观、疏林草地型景观和特色花卉型景观3类。

4 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的基本手法

4.1 场地要求

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一般位于绿地入口、交通交叉口、节点等处, 一般多为方形或长条形, 长度约30~50m, 纵深宽度约15~45m。根据现状条件和设计构思形成缓坡或微地形, 经过精心的整理形成较为均匀、平整的绿化场地。

4.2 植物材料

根据场地条件、观赏视角、造景构图需要, 上层植物一般为冠形优美, 造型古朴的大、小乔木, 根据造景主题可为落叶或常绿树种。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朴树、榉树、银杏、国槐、乌桕、榆树、白玉兰、广玉兰、枫香、三角枫、桂花、罗汉松等。中层植物多为小型观花乔木、灌木类, 是新中式植物景观中最主要的观赏部分, 景观丰富度也是最高的。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桃花、红枫、鸡爪槭、紫荆、五针松、海桐、红叶石楠、黄杨类、龟甲冬青、杜鹃类等。下层植物主要为灌木、花卉、草坪等较矮的植物, 在景观中起到烘托和丰富景观形象的作用。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月季、鸢尾、花叶蔓常春、金边麦冬、紫叶酢浆草、虎耳兰、花叶络石、长春花、醉蝶花、迷迭香、扫帚草、黄金菊、玉簪、麦冬。自然高度在70cm以下的多年生宿根或一、两年生花卉常用于林缘、林下的花卉型景观的营造, 南京地区常用的植物有:德国鸢尾、宿根福禄考、大花金鸡菊、千屈菜、堆芯菊、花叶秋海棠、紫露草、鼠尾草等, 一些观赏草也成为这类景观营造的常用品种, 如欧根石菖蒲、日本血草、矮生蒲苇、狼尾草、芒、玉带草等。

4.3 比例与尺度

植物景观配置与营造是将自然美典型化的过程, 遵循着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和序列等美学规律, 是一项较为完整的造型手段。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中对比例与尺度依照观赏者的观赏状态、场地情况以及植物材料自身的大小具有数量化关系。植物景象的特征表现在构成景观的植物与场地, 植物间的比例和尺度的变化[11]。中国山水画有“丈山尺树, 寸马豆人”的画论, 强调的是景观各元素的比例关系, 组成群落的植物在竖向上同样有类似的关系。植物景观观赏过程中观赏者与植物主体造景群落的间距约为植物群落主体高度的1~3倍, 这样观赏者能够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平视观赏到植物群落全景。通常情况下, 要使得观赏者对建造的植物群落景观保持动态中凝视30~50秒的时间, 以步行速度60m/分钟计算, 一组植物景观大约间隔30~50m。上层植物高度是中层植物群落高度约3~10倍, 中层植物高度约为下层植物的2~8倍, 形成具有较为清晰的对比关系。

4.4 特色营造

新中式植物景观形式相对稳定, 一般要突出植物在色彩、形态、季相上的变化和景观空间以及艺术主题的营造。首先, 追求意境是中国园林的一个显著特点, 传统园林以表达山水画意、自然环境和文人情趣为主, 到了现代, 园林为更多的普通大众服务, 意境和景观主题的表达现显出多样化、特色化特征。其次, 骨架植物是植物景观最为重要也是最显中式风格特色的要素。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重姿态, 以古朴、秀雅、苍劲、奇特为好, 且植物叶色丰富, 整体植株风韵要清秀, 能够“入画”。在实际布置中以山水画论做为指导, 如“二株一丛、, 必一府一仰、一欹一直、一向左一向右”, “树石布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等, 布局中也经常应用宾主、疏密、虚实、露藏、呼应、取势等造景手法。

另外, 适当引入彩色的灌木丛、草本、花卉于骨架植物下, 增加景观丰富度和季相变化, 营造自然野趣的新中式植物景观。在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吸收了花境造景的手法, 重视灌丛、草本、花卉植物组成的立面景观效果的表达。在确定植物景观主题或风格以后, 考虑立面视觉效果, 运用色彩、质地、季相、植物造型等表现其立面景观[12]。传统的中式植物景观中对植物景观的色彩一般受限于古典园林的意境表达, 单色、素色的使用较多, 现代园林则强化了对景观色彩的要求, 形成了色彩丰富、视觉冲击强的特点。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中也加强了对景观色彩的营造, 也成为特色设计的重要部分。实际设计中需要对植物色彩的冷暖、色相搭配、季相颜色变化等了然于心, 创造出单色系、类似色、互补色等丰富多样的色彩[13]。

5 小结

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体现了当代园林行业集体的智慧, 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 也是西为中用、中西结合的成果。在实践中及时总结, 发现植物营造中的问题, 为未来我国园林植物景观发展和探索提供有用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 徐晓白, 吴诗华, 赵庆泉.中国盆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3][美]查尔斯·莫尔威廉·米歇尔威廉·图布尔著, 李斯译.风景——诗化般的园艺为人类再造乐园[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0

[4] 朱建宁.永久的光荣——法国传统园林艺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工作队伍就业指导下一篇:健康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