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分析

2024-07-28

基本面分析(共12篇)

基本面分析 篇1

0概述

我国“十五”期间内燃机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2009年, 车用发动机产量已超过1 300万台, 车用柴油机产量已达320万台 (图1) 。其中, 2009年以生产农用车、轻型卡车市场为主, 部分用于发电、小型船机、工程机械的多缸小缸径柴油机企业有20多家, 总产量在150万台左右。以生产重卡汽车动力为主, 部分也用在大型工程机械、发电、农业机械、船机等领域的生产企业20多家, 2009年产量在135万台左右 (图2) 。在轻型车动力上市企业中云内动力、安徽全柴的业绩名列前位, 在重卡动力中玉柴、潍柴的业绩远远高于行业内其他企业。对该类公司的经济基本面做一定的业绩分析, 以利于行业内其他企业对自身的关键经济指标有所掌控和有效监督。

1柴油机行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截至2010年6月30日, 我国主营业务为柴油机及零部件的公司共有11家在A股上市, 其中有3家同时在B股上市 (苏常柴B、威孚B、上柴B) , 1家在香港上市 (潍柴动力) , 另有1家在美国上市 (玉林国际) 。在11家上市公司中, 苏常柴A、江淮动力、全柴动力、云内动力的主营业务为单缸柴油机、小缸径多缸柴油机及配件等的制造与销售, 产品主要应用于农业机械、农用运输及轻型汽车领域。上柴股份、潍柴动力的主营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客车、重型汽车等领域。石油济柴是中国石油控股的中大功率内燃机制造企业, 拥有国内唯一的石油勘探动力制造能力。滨州活塞、银河动力是我国内燃机活塞与缸套的主要配套企业。威孚高科是我国最大的油泵油嘴生产企业。东风汽车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制造的柴油机产品主要供应本公司的汽车生产制造。

受益于我国汽车下乡政策与4万亿投资政策的持续影响, 柴油机行业相对2009年同期普遍取得较高增长。在2010年上半年, 东风汽车销售柴油发动机11.9万台, 同比增长140.1 %, 潍柴动力销售各类柴油机35.1万台, 同比增长93.44 %, 上柴股份销售柴油机5.32万台, 同比增长69 %, 江淮动力销售柴油机77.94万台, 同比增长54.64 %, 全柴股份销售柴油机24.03万台, 同比增长39.96 %, 苏常柴销售柴油机63.56万台, 同比增长18.49 %, 仅云内动力出现了同比下降。

受到下游产业的影响, 内燃机零配件企业也取得了高速增长, 其中威孚高科2010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10.18 %。表1为2010年上半年与2009年上半年柴油机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对比分析, 上市公司历年收入见图3。

2柴油机行业上市公司经营分析

2.1盈利能力出现两极分化

2010年, 受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刺激政策以及内需复苏等方面的影响, 以潍柴动力为首, 为工程机械、重型汽车提供动力设备的重大型柴油机制造企业拥有较高的盈利能力, 毛利增长在80 %以上, 净利润增长也保持20 %以上。而以中小型柴油机市场为主的苏常柴等公司盈利能力较差, 其中云内动力因为市场结构调整等因素, 出现了毛利、净利双双下滑的情况。全柴动力则是中小型柴油机上市公司中的例外, 2010年上半年全柴动力通过内部管理改善、设备改造、工艺改进等措施产能大幅提升, 毛利增长52.71 %, 加上全柴动力对合肥飞龙置业有限公司的投资收益, 全柴动力的净利润增幅达到了207.33 %。

内燃机零部件生产企业均有不错的盈利能力, 威孚高科的毛利增长甚至达到了990.16 %, 净利润的增速也达到了283.06 %, 而银河动力则因为持有大同燃气股票价格贬值, 在毛利增长33.28 %的情况下, 净利润减少了61.66 %。石油济柴则延续了2009年下半年的颓势, 毛利同比下降85.92 %, 净利润下降110.18 %。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传统市场的萎缩, 使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东风汽车收益维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毛利与净利润分别增长47.11 %和18.55 %。

虽然柴油机行业盈利普遍上升, 但是除内燃机零部件企业与全柴动力以外, 各公司的净利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预计在将来, 柴油机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增速将逐步放缓。表2为2010年上半年柴油机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上市公司历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

2.2费用支出随市场回暖逐步上升

2010年上半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各项政策的延续, 柴油机行业不仅已从2008年的危机恢复, 并在2009年与2010年持续发展, 企业盈利能力均有上升。因此, 各上市企业不再压缩各项费用, 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分别如图6、图7和图8所示。2010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与管理费用率平均合计为10.61 %, 较2009年同期的8.6 %上升了2 %。各公司财务费用普遍下降, 甚至出现了财务收入, 说明各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表3为2010年上半年柴油机行业上市公司费用支出分析。

2.3经营控制

2.3.1 应收账款周转情况普遍好转

2010年上半年, 除苏常柴以外, 应收账款周转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平均账期由2009年上半年的120天缩短为2010年上半年的103天, 应收账款比例也从2009年6月份的36.25 %减少为33.54 %。以上情况说明, 随着市场需求的复苏, 柴油机行业的议价能力得到提升, 有望维持目前的盈利水平。表4为2010年上半年柴油机行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分析。

2.3.2 存货周转情况普遍好转

柴油机上市公司中, 平均存货占销售成本比例由2009年上半年的49.77 %下降为2010年上半年的39.56 %, 有2家公司上涨, 其余公司下跌。石油济柴的存货比例大幅下降, 主要原因在于存货周转率的上升, 周转加快所致。平均存货周转天数由2009年上半年的193天下降为2010年上半年的146天。存货周转加快说明市场需求释放, 柴油机行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低于市场需求。表5为2010年上半年柴油机行业上市公司存货分析。上市公司历年营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天数如图9和图10所示。

2.4偿债能力略有下降

2010年上半年柴油机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流动比率为1.4, 较2009年同期下降0.04, 平均速动比率为1.06, 较2009年同期下降0.05, 平均资产负债比为2.14, 较2009年同期下降0.13, 总体偿债能力略有下降。其中银河科技与上柴股份偿债能力最高, 而石油济柴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均低于正常水平, 偿债能力最弱。表6为2010年上半年柴油机行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分析。上市公司历年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

2.5盈利能力决定公司净资产回报水平

2010年上半年柴油机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为4.53 %, 较2009年上半年的5.43 %下降0.9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因为苏常柴、江淮动力与石油济柴的净资产回报率分别从11.99 %、11.92 %和5.96 %下降到3.49 %、2.66 %和-0.61 %。同时这三家公司的净利润也分别从15.13 %、15.40 %、7.22 %下降到4.26 %、2.63 %和-0.59 %。各上市公司在资产周转率与杠杆率上并无显著变化。表7为2010年上半年柴油机行业上市公司杜邦分析。上市公司历年净资产回报率如图14所示。

3结论

(1) 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以及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 作为柴油机的下游行业, 工程机械行业与汽车行业将带动柴油机及其零部件市场的需求。

(2) 工程机械、商用车、客车配套的柴油机制造企业, 如潍柴动力、上柴股份、全柴动力、东风汽车, 以及柴油机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 如滨州活塞与威孚高科等公司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3) 为农机提供配套及内部进行较大调整的内燃机制造企业, 如苏常柴、江淮动力、云内动力等受到市场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 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但是如果以上企业能够调整产品结构, 深入挖掘细分市场的话, 仍将有出色的业绩。

(4) 石油济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传统市场受到冲击, 业绩有所下滑, 各项财务指标也落后于同行业其他企业, 虽然石油济柴通过改革创新与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应对, 但是短时间内可能难以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

摘要:为了准确评判中国柴油发动机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 凭借主要企业的公开信息, 对已上市柴油机及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了各上市企业的特点, 国家政策对上市企业的影响, 并对各上市企业的销售规模、盈利能力、经营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虽然柴油发动机行业各上市企业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但是受国家政策驱动影响, 以商用车、工程机械动力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业绩较优, 并将保持稳步增长。

关键词:内燃机,柴油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杜邦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2009年中国内燃机工业年鉴[J].

[2]刘传源.我国柴油机行业技术市场现状[R].昆明: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小功率柴油机分会, 2009.

[3]2005年~2010年潍柴动力、云内动力等上市公司年报与半年报[R].

基本面分析 篇2

另外,财务指标看现金流量表(表示公司周转的资金,越多越好)、资产负债表(表示公司负债情况,负债越少越好,主要看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利润表(表示公司收入,越多越好)。投资者通过对行业的分析,作出合理的投资策略,比如个股属于高新技术行业,投资者可以考虑适量的买入。

如何研究股票基本面

一、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公司概况包括行业属性、市场份额、竞争对手、宏观政策等行业研究,还包括公司的历史沿革、实际控制人、主营业务、管理团队等的历史与现状分析,还有财务分析,如过往的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现金流量情况等等。基本情况可以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比较容易上手,它不需要你做出判断,只需要客观了解,能够对公司过往的盈利模式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二、预测公司未来的业绩。公司概况是针对过往的,那么业绩预测就是要面向未来,这是研究环节里面最难的部分,这需要你对过往数据有一个加工的过程,你需要提取关键数据,对公司的业务布局和市场份额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存量和增量,同时反应到财务结果上,有多少可以变成收入,最终有多少转化为利润,你如果能够预测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业绩,才能说明你熟悉了这家公司,才能做到不熟不做,否则都是在投机。

棉花期货价格基本面分析与预测 篇3

摘要:本篇研究报告是针对现行棉花价格波动的情况,对一家棉花公司提出合适的套期保值策略,从而应对由于棉花价格波动所带来的资产贬值的风险。经过预估计确定该套期保值策略的可行性,从而帮助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规避掉风险。

关键词:期货;套期保值;基本分析

1.引言

在现行的市场条件情况下,国际上棉花市场正是处于供大于求的时候。国际范围由于经济周期的低迷造成棉花产业链棉纺织制造行业业绩的下滑,这使得市场对于棉花需求量的降低;然而,世界范围内的棉花的产量并为伴随着棉花需求的减少而降低,而是逐年递增。由于供过于求的情况出现,使得棉花的流动频率降低,致使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同时造成全国棉花进口量的降低。

2.棉花期货价格现状

截至到2014年,国内棉花期货价格一直处于波动向下的情况,国内棉花价格下跌将近20%,而国际棉花价格则下跌幅度更大。由于经济周期造成的市场低迷的情况,使得我国棉花价格持续走低,同时造成相关产业链的损失。

3.华茂公司库存棉花在未来有贬值风险

华茂公司于1998年上市,是安徽棉纺织制造行业的重要公司之一。该公司以棉花生产纺织以及服装生产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华茂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棉花生产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公司对于棉花的需求量是较大的,由于国际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致使棉花价格贬值,而相应的对于库存量较大的棉花公司会带来由于棉花成本提高带来的风险。在最近的华茂公司棉花交易的购置中可以得知该公司的交易总金额应当为11333/ 7.54% =153050万元。

根据上面的推算,我们可以得知可以看到,华茂股份公司的年棉花需求量较大,而这些巨大的棉花库存如果遇到棉花价格较大的波动,则会带来棉花贬称生产成本提高的风险。假设棉花价格如果出现4%的波动,则华茂公司将会面临生产成本提高超过4000万元的巨大风险。由于该公司对于棉花需求较大,所以针对棉花价格的波动找到一个合理的规避风险的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3.1针对棉花价格波动的套期保值策略

由于棉花价格波动造成成本提高的风险,因此因将套期保值的策略重点放在棉花价格上。这就要求套期保值策略中对于棉花价格要与国内现行棉花价格的波动情况尽可能一致,使得套期保值策略能够更合理的规避掉可能出现的风险。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对冲的套期保值策略的时候,考虑棉花价格选取时选用2013年1月4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2年内的621个数据分别作为郑州棉花期货的价格与cc index 328棉花的现货价格这二者的相关系数。而另一方面,采用美国的期货NYBOT棉花的价格与cc index 328棉花的现货价格相的关系数,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采用office Excel软件的相关系数函数,可以算出美国的NYBOT棉花期货价格与国内328棉花的现货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应为r1 = 0.919,而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的价格与cc index 328棉花现货的价格之间打的相关系数应为r2 = 0.947。可以看出后者的相关系数是高于前者的相关系数的。因此,对于棉花期货套期保值的策略上该公司应当在郑州商品交易所卖出棉花期货从而进行套期保值。

3.2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并假设资产收益率是服从正态分布并将式标准化,则可以得出:

Var(h)=hE(RF)-E(Rs)+θ-1 (α)σ2g+h2σ2f-2hσfg

对于所采用的棉花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共621个数据所计算出的结果进行JARQUE-BERAE检验,二者的P值分别是3.14和1.96且二者均大于0.05。根据以上结果得出而在置信度0.99下最优的套期保值的比率应当为0.550且在置信度0.95下的最优的套期保值的比率应当为0.538。对于所求最优策略中,本文将选取置信度0.99下的最优套期保值的比率h=0.550算出套期保值策略的手数以此得到该棉花公司套期保值的最优策略。该策略中现货的价格应该为 p=18165*9635=175019766元,C=5吨/手 F=18046元/吨,这是在套期保值比率为0.550的情况下。至此我们推算出该公司最优的套期保值策略中应当卖出的手数应为n=0.550*(175019766/(18046*5))= 1066手。

3.3棉花价格变动的对策

(1)国内应当推动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得国内的棉花的价格回调。而对于国际的量化宽松的政策使得棉花价格上涨并通过进出口传导,这可以推动国际棉花市场价格的不断提高。

(2)可以控制棉花的种植面积减少棉花的供应量从而稳定棉花的价格。

(3)政府可对于棉花市场指定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从而稳定棉花价格。

4.结论与建议

针对华茂股份有限公司的棉花存储以及棉花的需求以及国内外棉花的价格走势,本文做出以下结论:

第一,棉花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下降的可能。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经济波动所带来的冲击对于产业链下游的棉花种植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国际棉花市场并不景气;而这一波动也传导至国内,这会对我国国内的以棉花纺织为主要业务的公司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国内应到做好适当的准备以应对。

第二,由于棉花价格下降导致企业原有库存成本的提高。

在预计未来棉花价格波动向下的情形下,国内的棉花企业都有因棉花库存量较大而棉花价格下降从而造成原库存商品贬值的风险。

第三,企业应合理选择套期保值策略应对棉花价格下降所带来的风险。

经过分析得出未来棉花价格可能下降,而企业应当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沖策略降低所示的大小。华茂公司可以选择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启清,刘潇远,2011:VaR模型在套期保值比率计算中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1年第8期。

[2]迟国泰,余方平,刘轶芳,2008:基于VaR的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模型及应用研究W,系统工程学报,第23卷第4期。

[3]韦小川,2008:最小VaR套期保值比率研究LI],中国外资,2008年第8期。

[4]郑尊信,2008:期货套期保值理论发展的纬度、内核与困境⑴,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4期。

[5]史宏,汪淮江,2009:基于VaR的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基差风险研究[J],金融观察,2009年2月号。

时频分析基本理论 篇4

分析和处理平稳信号的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是Fourier分析, Fourier变换是传统信号分析中最重要的数学工具。Fourier变换建立了信号时域与频域之间变换的关系, 而Fourier反变换则建立了一种能使信号从频域变到时域的路径, 而且频域时域变换是一一对应的。

我们可以从频域和时域来分析一个信号。基于Fourier变换解释了信号在频域的特征, Fourier变换是一种全局变换。在整体上, 将信号分解为不同的频率分量, 即对信号的表征完全在频域, 这种表征同信号的时域形式是相对独立的, 即两者不能同时联合描述信号。为了分析和处理非平稳信号, 我们使用时间和频率的的联合函数来表示信号, 这种方法称为信号的时频表示或者联合时频分析, 其基本思想是设计时间和频率的联台函数, 用它同时描述信号在不同时间和频率的能量密度和强度。假设存在这样一个分布Wx (t, ω) , 就可以计算在某一特定时间的频率的密度, 求在某一确定的频率和时间范围内的能量百分比, 计算该分布的整体和局部的各阶矩等等。在信号处理中, 信号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确定性信号和随机信号。而随机信号又分为平稳和非平稳信号。平稳信号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频域分析法, 这种方法通常采用建立信号x (t) 与其频谱X (f) 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 调整傅立叶变换与傅立叶反变换之间存在的整体和全局的变化, 即频谱只能是从整体信号的时域表示得到的, 其时域表示只能从整体信号的频谱获得的, 信号的平稳或非平稳主要是根据信号的统计量特征来衡量的。因此, 传统的傅立叶变换无法反映非平稳信号统计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二、短时傅里叶变换

短时傅立叶变换 (窗口傅立叶变换) 是用一个很窄的窗函数取出信号, 对其求傅立叶变换, 假定信号在这个时窗内是平稳的, 得到该时窗内的频率, 并过滤掉了窗函数以外的信号频谱, 确定频率在特定的时间内是存在的, 然后沿着信号移动窗函数, 得到信号频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这样就得到了时频分布。可知, 短时傅立叶变换的定义为:

它的功率谱为:

这种变换是线性的, 而且满足叠加原理。换言之, 如果s (t) 是几个信号分量的线性组合, 那么各个信号分量的时频线性组合可以得到s (t) 的时频表示:

线性由于不会产生交叉项干扰, 所以是区分多分量信号的希望的性质, 而且小波变换也是线性时频变换。傅立叶变换可以分别从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观察信号, 但却不能把二者联合起来描述信号。因为信号的时域中不包含任何频域信息;而频域中不包含时域信息。同时短时傅立叶变换概念直接, 算法简单, 已经成为研究非平稳信号十分有力的工具, 在信号瞬时频率的估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且是其它时频分析的基础。但是它存在两个问题:对窗函数的长度选择与窗函数的选择问题。为了得到更好的频域效果, 因为窗函数的长度与频谱图的频率分辨率密切相关, 因此信号的观察时间必须比较长。当信号变化很快时, 反应频率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将会受到影响;然而, 当窗函数很短时, 对于特定的窗函数来说, 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对比其他方法来说, 短时傅立叶变换 (STFT) 虽然有着分辨率不高等明显缺陷, 但由于其算法简单, 实现容易,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非平稳信号分析标准和有力的工具, 而且不会产生多信号交叉干扰项, 同时我们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算法估计瞬时频率对于频率分集和频率编码脉冲信号来说会更加方便。

三、Wigner-Ville分布

从本质上说, 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都是线性时频表示, 它不能描述信号的瞬时功率谱密度, 进行时频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确定一种时频分析函数, 使其能够确定在时间t及频率f处信号的那部分能量。Cohen类双线性表示的本质就是在时频平面中分布信号的能量, 其中WignerVille (WVD) 就是常用的一种时频分布。WVD是一种二次型变换, 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 但当分析多频率成分的信时, 由于是二次型变换, 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项干扰, 这是它的缺点。最初, Wigner利用量子力学提出了这种分布:

上式中, s (t) 出现两次, 所以称其为双线性表示。

用信号的频谱定义的这种分布为:

由于Wigner-Ville分布在时域与频域的定义形式基本相同, 因此, 对于在时频讨论的问题在频域也同样适用。此外, Wigner-Ville分布对于不同时间采用同样的加权, 因此它是完全非局部化。为了在特定时间得到Wigner-Ville分布, 我们要把几段信号加起来, 这几段信号是由过去某一时间的信号乘上未来某一时间的信号的乘积组成, 所取时间的过去时间与未来时间相等。Wigner-Ville分布相等的权衡远处时间与近处时间。

Wigner-Ville分布为:

其中

将其称为互Wigner分布 (cross Wigner Distribution) 。WVD有许多优良的性质, 时频聚焦好, 比线形时频有较高分辨率。

由于Wigner变换的双线性特性, 在分布中引入交叉项, 使得从分布中提起有用信息的过程变得复杂。自项和交叉项会有多种组合形式, 交叉项不仅能对自项进行干扰, 还能出现在自项的地方。然而WVD虽存在交叉项, 但不存在窗函数或母小波的选取问题, 而且其时频聚焦性好, 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总结

期货应用技术分析---基本面 篇5

期货投资者在入市前必须对市场状况和影响未来价格变化的因素进行周密细致地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尽可能多地掌握必要信息,而不能盲目进入市场进行期货交易。

预测出其他交易者的心理和反映是比较困难的,可能高估,也可能低估,因此,在买一个牛市信息出现时,并不是每一个交易者都会做多,等着价格上升获利,也不会有熊市信息发布后直接做空,等着获利机会,错综复杂多变的交易行为往往使得期货价格很不规则,呈现出明显的随机性。

在众多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中,供求因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因素对期货价格的影响最终都是通过影响市场的供求因素来实现的,所以基本面分析就是建立在供求均衡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的。

影响期货市场变化的因素:

1.市场供求关系(长期影响因素)

2.货币因素(主要表现在货币汇价和利率两个方面。Eg:利率上升,期货价格会下跌)

3.政治局势和政策措施(政策进行与否,通过1.新闻的真实性;2.新闻的时效性;3.新闻的重要性;4.新闻的指示性。

4.投机和心理因素(信心,大户,交易所打压,政要讲话,央行干预,电脑故障

5.经济形势

经济信息的来源

1.通过期货交易所获取各种市场交易的信息(报告,公告)

2.政府及其机构的有关报告(有一定的滞后性。中央银行,财政部门...3.从信息咨询公司获取

4.注意利用专家的预测性意见和文章(及时性)

5.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作为一个成功的基本面分析者来说,就是善于通过这些传播媒介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6.图书馆是我们取得历史性经济信息的好地方(如出现了以前类似的情形,我们就可以以历史为鉴)

图像增强基本算法的分析 篇6

【关键词】图像;图像增强;算法お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Algorithm to The Image Enhancement

Chang Da—jun

(Changchun Architecture &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ChangchunJilin130607)

【Abstract】Techniques of image enhancement aim at improving the interpretability or perception of information in images for human viewers,eliminating or attenuating unneeded information. This paper i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algorithm of image enhancement, and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The advantage and defect of the above—mentioned algorithms as well as the suitable application of them.

【Key words】Image;Image Enhancement;Arithmeticお

1. 图像增强意义

图像增强是数字图像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技术。但条件影响致使获得图像效果不佳,这就要使用图像增强技术来改善视觉效果,如突出特点、提取特征参数等,都有利于对目标的识别、跟踪等。因此,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应用。

2. 图像增强基本方法

2.1空域邻域基本理论。

空域滤波是基于模板卷积,对图像中任意点的像素点(x,y)进行m×n掩模处理得到的响应,其公式如下所示:

R=W1Z1+ W2Z2+ …+W﹎n猌﹎n=∑mn i=1 W璱Z璱(1)

W为掩模系数,z为对应像素灰度值, mn为包含像素点总数。主要步骤为:ィ1)模板在图像中移动,并将模板中心与某个像素位置重合。ィ2)读取模板下各对应像素的灰度值,并与模板系数相乘,所得乘积累加。ィ3)将和赋值给模板中对应位置的像素。常用技术:邻域平均法、中值滤波法等。

图1均值滤波

2.2频域图像增强方法的基本理论。

频域增强是利用图像变换技术将原图像空间中的图像以某种形式转换到其它空间中,然后利用该空间特有性质进行图像处理,最后再转换回原图像空间中,致使获得处理后的图像。主要步骤是:ィ1)选择变换技术,将原图像变换到频域空间。ィ2)在频域空间中,依据处理目的设计转移函数同时进行处理。

(3)将所得结果用反变换得到增强后图像。频域图像增强技术: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带通带阻滤波。

3. 实验分析

3.1空域邻域实验分析。

3.1.1邻域平均法。

以图像自带的eight.tif为例,对其人为地添加少量椒盐噪声,然后利用不同大小模板的均值滤波对其进行去噪处理。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均值滤波去噪时,模板大小的选取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模板越大,去噪能力越强,但同时也会是图像变得模糊。就像图1所示一样,选用3×3模板时,噪声虽然被减弱,但是仍能清晰得看见噪声的痕迹,选用5×5模板时,噪声被进一步减弱,但是图像变得比使用3×3模板时更模糊,而选用7×7模板时,噪声基本消失不见,但是图像也有些模糊不清了。

图2中值滤波

3.1.2中值滤波法。

如果既要消除噪声又要保持图像的细节,可以使用中值滤波器。原因是由于中值滤波不是简单地取平均值,因此所产生的模糊比较少。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尽管这里人为添加的噪声较多,但中值滤波仍然较好地滤去了椒盐噪声,且克服了均值滤波所带来的图像模糊现象。同时,也可以看到,去噪后的图像边缘保留了个别的噪声点,这是因为图像的分辨率不是3×3的整数倍,其右侧补0,而这些噪声点的灰度值位于中值排序的中间。

图3椒盐噪声的巴特沃斯地通过滤波

图4椒盐噪声的指数低通滤波图像

3.2频域图像实验分析。

3.2.1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

对人为添加了少量噪声的图像pout.tif进行巴特沃斯低通滤波。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处理前的图像对比度虽然较高,但是噪声点太多。经过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处理以后,噪声虽然消失,但图像相比处理前更为模糊,且图像中有明显的振铃现象。这是因为噪声点主要存在于高频段,而低通滤波允许处于低频段的像素通过,这就使得处于高频段的噪声点和图像轮廓边缘无法通过,因此图像变得模糊不清。

3.2.2指数低通滤波器。

对人为添加了少量椒盐噪声的图像pout.tif进行指数低通滤波。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与图3相比,处理后的图像效果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图像变得更模糊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在巴特沃斯低通滤波中产生模糊的原因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在处理过程中引用的处理公式不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与巴特沃斯低通滤波相比,指数低通滤波的振铃现象有所缓解。

4. 结束语

图像增强技术是现今在计算机方面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对有关基本方法的介绍来了解图像技增强术在今后应用的领域。

参考文献

[1]柏春岚.基于空域图像的研究与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年1月,第20卷第1期:57~60.

[2]贾小军.基于MATLAB的图像增强技术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3 月,第23卷第2期:68~70.

基本面分析 篇7

关键词:加涅,九个步骤教学法,学习积极性

20世纪60年代, 加涅 (RobertMillsGagne) 在吸收信息加工模型及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内部心理阶段的基础上, 形成了新的学习论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九大教学事件。这九大教学事件又称为九个教学步骤教学法,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对象的学习积极性。按照以上九个教学事件顺序展开的教学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思维逻辑所进行的学习外部条件的设计。其内容包括: (1) 引起注意。 (2) 激发与学习相关的记忆。 (3) 告知学习目标。 (4) 呈现于学习目标相关的内容。 (5) 提供按部就班的引导。 (6) 引发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练习。 (7) 针对练习的表现提供反馈。 (8) 评估学习成果。 (9) 举一反三。这九个教学阶段又可以分为教学初期, 教学中期和教学后期三个部分。教学前期包括九个步骤中的前三个步骤:引起注意, 学习记忆和学习目标的建立。教学中期对应的是四五六步骤:呈现学习焦点, 按部就班的引导和学习目标达成练习。教学后期部分是与最后三个步骤联系在一起的:测试正确学习行为, 评估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和举一反三。九个教学步骤只是提供一个参考和反思的依据, 并非一成不变逐步实施, 而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将其归结在不同的教学部分灵活应用。

《股票基本面分析》属于证券市场基础知识第二章内容。因为股票基本面分析是影响买卖决策和最终导致当前股价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通过基本面分析来了解市场状况是本章重点掌握内容。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学校金融事务专业一年级的学生, 整体来说财经理论知识薄弱, 以直觉思维为主, 将理论问题转化为实践能力较弱, 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持续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所以笔者计划将加涅的九个步骤教学法运用至教学设计中, 以提高教学对象的学习积极性。

1 《股票基本面分析》教学前期设计

(1) 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古烟和孝说:“即使是最有效的传播者, 传播最有效的信息, 如果不考虑接收方面的态度及条件, 也不能获得最大的效能。”注意是学习的开始, 也决定了学习者接受的范围和性质。引起注意实质上是外在刺激启动视觉记忆。学生在课前已经按照组别参加了模拟炒股, 每组本金相同, 但炒股收益有高有低。首先笔者公布了本课的评价标准:获胜的组别会获得额外的本金作为投资奖励。然后利用多媒体打出了巴菲特的人物图像, 并引用了巴菲特的三句投资理念来提出问题:股神投资的金科玉律代表了可以影响股票的涨跌起伏的哪些因素?这时投资本金的奖励, 股神有趣的投资理念, 加上发人深省、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 将注意力集中至课堂内容中。

(2) 接下来的教学设计则目的是激发相关的学习记忆, 为迎接相关的学习做准备。学生们采取抢答方式来回答刚才的提问。实质上是复习影响股票的涨跌起伏的基本因素。答对的组别给予本金奖励。问题答案就是早前学习相关的股票基本面分析因素,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积极思考, 把从属技能发展到理论层面。也便于学习内容在长期记忆库中存储。

(3) 教学前期设计还包括告知学生的学习目标, 使之进入期望状态。笔者首先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是召开证券公司晨会, 每个小组成立一家证券营业部。其次介绍了证券公司晨会的内容和形式, 使学生了解活动内涵, 体会职业内容。并且说明了晨会人员的构成情况。最后布置学生的角色为证券营销人员, 使其理解角色内容。

这样具有层次化的教学前期设计在引起学生注意后, 激发学生的相关学习记忆, 并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 明了学习的方法和结果, 以免学生在学习中迷失方向, 这无疑提高了学习者的积极性。

2 《股票基本面分析》教学中期设计

(1) 呈现教学内容在所有类型的教学中都不可缺少, 否则学习行为无从发生。教学内容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刺激物, 是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呈现教学内容先将大块内容细分为小块信息, 并组织小块信息成为有意义的学习阶段。然后解释学习内容, 示范应用原理, 聚集学习者的关注。笔者将作为学生活动的证券公司晨会流程分为三个环节:咨询解读, 投资建议和模拟营销。呈现的晨会内容实质上是将股票基本面分析内容分解为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这样使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体会学习任务。

(2) 提供引导阶段, 可以是将图像比喻解释抽象化概念, 引用反例个案说明使用原则, 也可以利用经验进行提示。在第一环节咨询解读中, 笔者利用冯小刚吐糟使华谊股价暴跌的案例引导学生总结影响股价波动的原因。接着设置当前经济行业和企业热点情景, 使学生了解当前经济行业和企业热点, 并依据股票基本面分析, 对资讯进行解读, 为完成接下来岗位任务打下基础。

(3) 引发强化练习的学习目标是确认学习效果, 利用重复正确的学习行为来提高学习的效果。引发强化练习包括晨会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在第二环节投资建议中, 各组在咨询解读基础上, 依照股票基本面分析以专业术语向客户提出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学生完全进入模拟证券营销人员角色, 结合经济行业和企业相关新闻报道和股票行情, 编辑面向客户的投资建议。第三阶段模拟营销中, 学生角色扮演证券营销人员与客户, 根据投资建议观点, 在设置的证券公司中户室、银行驻点和电话营销等情景下进行岗位体验, 并模拟营销。教师根据完成质量给予投资奖励。通过岗位体验能使学生完成股票基本分析的应用, 熟悉证券销售岗位工作, 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创造性地、独立地、参与性地、负责地完成任务, 灵活运用股票基本面分析。

3 《股票基本面分析》教学后期设计

(1) 提供反馈是指将学生展现学习行为之后, 教学必须提供学生学习行为正确性或正确程度的反馈。反馈包括针对性的反馈和及时的反馈, 从而辅助学习内容。当学生表现出一次正确行为时, 未必就表示他已经确实学到了该种行为, 因为靠短时记忆学到的东西如果不及时复习, 就难以存储到长时记忆中, 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反馈, 加强对正确反应的记忆。本课教学设计中的反馈贯穿全部学习过程, 就是投资奖励, 通过额外的奖励使学生可以将本金应用到下一阶段的模拟投资中。

(2) 评估学习成果是指评估学习者在无任何辅助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完成的投资建议和情景营销后, 模拟投资所选择的板块和股票, 并根据模拟系统真实检验学习成果。如果模拟投资盈利, 则评估成果则是正面的。

(3) 举一反三指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环境中。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记忆规律掌握所学知识, 触类旁通。笔者在本次教学设计的最后演示日本海啸引发“股市海啸”:日本地震引发海啸, 海啸造成核泄漏, 抢盐防辐射, 核电板块大跌盐业股大涨四幅漫画来总结归纳影响股价变动的其他因素, 从而提高学生股票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总之, 加涅的九个步骤教学法是一种有序的教学过程, 当然并非不可一成不变, 但是按照顺序的教学设计成功应用的可能性最大, 并符合受教育者的思维逻辑。但是动态的课堂是变化的, 在有效教学中应按照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彭丽.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及其新发展[J].教学与管理, 2008, (10) .

商业模式创新基本路径分析 篇8

“商业模式”这个词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商业术语, 正如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F·德鲁克所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 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 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然而,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宏微观环境瞬息万变, 高科技飞速发展, 给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原有的商业模式在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之后, 正面临着质的改变, 面临着“创造性破坏”。在这种机会和挑战并存的状况下, 企业要想把握住市场机会,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商业模式不断进行创新就显的尤为重要。

二、商业模式的内涵

国外最早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之一的Timmers (1998) 认为商业模式可以看作是由产品流、服务流和信息流构成的一个系统流程, 这是关于商业模式最早的定义之一。Weill和Vitale (2001) 在Paul Timmers研究的基础上, 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地位提出:商业模式是对公司的顾客、供应商等相关利益者的角色与关系的描述。Scott M.Shafer、H.Jeff Smith、Jane C.Linder (2005) 认为模式就是创造价值并能从这个价值中获得回报, 他们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在一个价值网络中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潜在核心逻辑和战略选择。

在国内, 埃森哲公司的王波和彭亚利认为商业模式有两种理解:一是经营性商业模式, 即企业的运营机制;二是战略性商业模式, 指一个企业在动态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罗珉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指一个企业建立以及运作的那些基础假设条件和经营行为手段和措施。

三、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分析框架

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 那么, 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Rappa (2004) 认为, 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明确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游和下游伙伴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安排类型。高闯、关鑫 (2006) 指出, 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 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 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商业模式的创新是通过对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是通过对目标顾客需求和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区分已满足的需求、未满足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明确企业进行创造价值的内部核心资源能力;对供应链分析, 把握与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转换有关的外部资源能力, 在这四个方面分析的基础上, 以顾客需求的变化为中心, 找出创新的可能区域, 进而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来实现价值活动的创新, 如图1。

1、目标顾客的需求分析。

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都是围绕着满足顾客需求而展开的, 只有顾客满意了, 企业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所以, 目标顾客的需求分析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中心, 只有洞察了顾客的需求, 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顾客需求, 并设计出相应的服务和产品, 才能据此对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顾客需求不断发生变化, 使得企业对顾客需求越来越难以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企业持续地对目标顾客的需求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分析, 站在顾客的角度, 来了解和认识顾客的需求, 不断挖掘顾客的深层次需求, 发现新的需求, 这里的新需求包括全新的需求和对现有需求的细分。这些不断发现的需求就成为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依据。

2、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是静态发展的, 都是处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发展的。虽然竞争对手的存在对企业构成一定的威胁, 但是却能够增强市场的活跃度, 有利于促进行业的深入发展。这里对市场竞争状况的分析, 主要是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 是针对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的价值定位来做的分析。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找出主要竞争对手对目标顾客现有需求满足了哪些方面, 从而剔除这些已经满足的需求, 界定那些没有满足的需求和有待引导发现的需求。那么, 这些没有满足和有待发现的需求就成为企业创新的方向。

3、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波特认为, 这些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基本活动有五种基本类型, 包括内部物流、生产经营、外部物流、市场销售、服务;辅助活动有四种基本类型, 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每一种类型的价值活动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活动, 都对企业竞争优势发挥作用, 只是所起的作用的重要程度不同而已。并且, 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 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 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战略活动, 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识别这些起关键作用的“战略环节”, 使得企业资源得以最优化组合利用, 从而发挥企业的独特特性, 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4、供应链环节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为了创造更多价值, 这是通过优化配置内外部各种资源获得的。通过内部价值链的分析, 起到对内部资源的配置;那么, 通过对供应链的分析, 可以更深入了解企业的外部资源, 促进供应链各成员和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 形成紧密相连的价值网络, 能够使得网络内的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使得企业能够有效适应外部动态环境的变化, 为企业商业模式持续创新提供保障。

四、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

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空间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寻找:一是从顾客角度, 如何创新顾客价值;二是从企业角度, 如何来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 降低成本;三是放眼整个产业角度, 如何进行资源优化整合, 发挥最大价值。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创新, 企业内外各种可利用资源形成最优组合, 使得企业和各利益相关者获得最大化收益。据此, 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有三类:一是顾客价值创新;二是价值链创新;三是供应链体系创新。各种类型具体的创新路径如图2所示。当然, 实际的商业模式创新可能由于变化因素的非单一性和不确定性, 更多的可能是它们的各种组合运用。

1、顾客价值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顾客价值创新的实质是企业通过对一种新的顾客价值的搜索和自身使命的调整实现了一种新的市场定位, 扩大价值空间的聚焦半径, 由此进入新的利润区。综合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三种创新途径:第一, 重新定义顾客和顾客需求。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发现潜在的顾客, 二是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顾客需求不断发生变化, 个性化、体验式需求趋势越来越明显。那么, 如何来适应这些需求的变化, 使得企业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 重新定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价值的实现方式。这种创新是围绕新的市场需求来对产品或服务的创新, 但是这里所说的重新定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 不是指在原有产品或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而是根据新的顾客需求, 来重新定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价值的实现方式, 体现了对现有顾客价值的提升, 改变了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价值和顾客价值实现的方式, 是对产品功能、结构和形态的创新, 而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形式或款式局部性的改变。第三, 提供新的服务方式和途径。这种创新的目的是通过降低分销过程中所增加的附加值, 从而达到提高顾客价值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压缩分销的环节, 或者调整与分销商的合作方式, 甚至提供新的分销渠道, 与顾客之间建立新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 不仅可以合理控制成本, 提高分销渠道的效率, 使产品和服务能更便捷到达顾客, 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而且也能更好地维持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价值, 有助于直接、及时地了解顾客的需求。

2、价值链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价值链创新的实质是围绕顾客需求, 来通过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 使得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同时发挥成本优势。有以下两种具体的创新途径:第一, 价值链组合调整。关键思想就是围绕顾客需求确定重要的部分为中心, 组合调整非重要的部分来适应这个中心。也就是说, 强化企业价值链条上关键环节的主导作用, 非关键环节的辅助配合作用, 据此来重新组合调整价值链条上资源的配置。具体的做法是以企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的某一点或者几点为中心起点, 相应调整价值链条上的其他环节来适应这种变化。第二, 价值链优化整合。关键思想就是做优势弃弱势, 提高效率, 优化资源, 降低总成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具有价值链条上的每一优势环节, 一般而言, 一个企业仅具一点或者几点价值链条上的优势环节。然而企业创造价值需要投入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资源, 这必将带来高额的成本, 那么优势环节可以使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而有些弱势环节占用较多的资源却创造较少的价值。据此, 可以选择具有优势的企业把弱势环节实施外包, 降低自身成本的同时, 优化整合出一条具有高效率的新的价值链。

3、供应链体系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供应链体系创新的实质是优化配置企业内外部的资源, 形成整个供应链协同创新, 保障企业在激变的市场环境中动态发展。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实现:第一, 重构供应链结构。关键思想是对供应链资源的优化, 加强协作关系, 提高供应链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这种创新是围绕顾客需求, 简化供应链环节, 改善企业与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建立关键环节的联盟合作关系, 其他环节的灵活应变性, 保障供应链稳定性的同时, 又具有较强的柔性, 能快速依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第二, 形成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价值网络。这个价值网络是以顾客价值为中心, 企业考虑利润产生的环节和自身的实力,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分销商, 并建立相互之间的伙伴关系和隔绝机制, 发挥协同效应的同时, 也带来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通过这个价值网络, 优化配置企业内外各种资源要素, 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

五、结束语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 竞争日趋激烈, 对成功商业模式的模仿带来趋同化, 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因此, 没有商业模式是一成不变的, 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始终会是企业所关注的焦点。企业经营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 获取利润, 才能生存和持续发展。因此, 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应以顾客为中心, 来调整、优化配置各种资源, 以合作共赢的观念来建立各种联系, 不断地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系统的思考, 采用合适的创新途径来调整商业模式, 以便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Scott M.Shafer、H.Jeff Smith、Jane C.Linder:The power of business models[J].Business Horizons, 2005 (48) .

[2]高闯、关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理论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1) .

[3]刘艳巧:探析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J].企业活力, 2008 (10) .

[4]王阅、谷丽丽、陈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9 (1) .

创新审计的基本内涵分析 篇9

在知识经济时代, 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而且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提升。为了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2006年7月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 (简称国家三部委) 开始实施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至今已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287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并对推选出的创新型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 如推进基地建设、提供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接着上海、深圳等各地方政府也纷纷推选创新型试点企业加以扶持。而企业也依托政府的支持, 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由于政府和企业代表了不同的利益主体, 分别扮演了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角色, 两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政府为了了解这些扶持政策所产生的成效, 就需要对受托人履行的受托责任情况进行评审, 总结试点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 进而明确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 引导广大企业走依靠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在国家三部委实施试点工作的两年后, 2008年6月国家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评价工作的通知》, 决定在企业自我评估的基础上由地方或部门和联合工作组进行评审。

20世纪90年代前后, 国外已将审计概念引入到企业创新活动的评估中, 并利用审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和创新过程进行审查和评价。而目前我国尚没有公认或权威性的创新审计准则, 因此如何对创新型企业进行审计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论题。文章首先分析创新型企业的基本特征, 然后通过创新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阐述创新审计的内涵, 最后探讨如何合理确定创新审计的内容。

1 创新型企业的基本特征分析

创新概念是由熊彼特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著作中首次提出, 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中。根据他的定义, 创新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种新产品或新功能;新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或商业方式;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新材料或新的材料源;新的组织方式。因此, 创新不但包括技术创新而且包括组织管理上的创新。

2006年4月科技部等三部委在《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 选择一批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进行试点;同时规定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具有创新的发展战略和文化五个基本条件。此后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展开创新型企业的试点工作, 上海市科委、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在《上海市创新示范企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规定创新型试点企业应具备六个方面的基本条件: (1)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 研发基础条件较强。 (3) 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 (4) 具有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 (5) 具有创新发展战略和文化。 (6) 企业有优秀的技术领军人物与良好的经营管理团队。

可见政府确定的创新型试点企业主要是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三个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 其核心是技术创新。从创新型企业应具备的五个基本条件看, 创新型企业的外在表现特征是有自主产权的技术、自主品牌、较强的研发资源配置 (人员、资金) 、较高的管理水平、创新的管理战略、创新的文化制度, 由此产生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经营业绩, 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其他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创新型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和制度, 确定合适的模仿和赶超策略, 最终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创新型企业的基本特征表明了企业的创新绩效的审计内容与财务审计是有差异的, 这些特征也为我们进一步合理确定创新绩效审计的具体内容和评价标准提供依据。

2 创新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

从广义上讲, 审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客观地获得和评估关于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的证据, 以查明这些认定与确立的标准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并把其结果传达给有利益关系的用户。

Vittorio Chiesa (1996) [1]等人对技术创新审计的概念进行了一般阐述, 他认为, “创新审计是指以创新的度量为基础, 找出创新目前的状况和期望状况间的差距, 确定问题的所在和需改进的环节, 进而提供用以提高创新水平的信息, 促进计划实施的改善”。“通过自身或第三方利用审计方法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评估定位, 从而为提高创新管理水平提供必要的信息”。Chiesa的观点表明创新审计的目标是提供企业创新活动的信息, 审计对象是企业的创新活动, 审计的作用是提高创新管理水平和创新绩效, 而审计的主体可以是内部审计人员或是外部审计人员, 他主要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创新审计的内涵。而目前我国政府主要是基于政策导向的需要, 从外部使用者的角度对创新型企业进行评审, 以获取企业创新活动的客观信息, 因此审计主体必须有外部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的作用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利于为政府出台鼓励企业创新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另一方面在审查的过程中为企业找到问题所在和提出改善建议, 提高企业的创新管理水平和创新绩效。

可以看出Chiesa对创新审计的认识源于管理审计的思想。由于创新型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而管理创新是渗透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 企业的文化制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 因此在创新审计中可以运用管理审计的思想和方法。以下我们将在分析创新审计和财务审计的相同点与异同点的基础上阐述创新审计的内涵。

由于创新审计和财务审计都是委托人需要了解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产生的鉴证服务, 但是委托人需了解的对象和内容却不尽相同, 因此两种审计既有相同点, 也有相异之处。

2.1 创新审计和财务审计的相同点

创新审计和财务审计具有相同的方面: (1) 两种审计的一般目标都在于对企业管理当局认定的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进行重认定, 并发表审计意见, 以维护委托人的利益。 (2) 两种审计的主体都可以是注册会计师, 独立于受托人。 (3) 两种审计都需要客观地获得证据并进行评估。 (4) 两种审计都是通过鉴定认定和既定标准的一致程度, 其作用提高了审计对象的认定或陈述的可靠性, 为帮助委托人作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信息, 还可以为受托人提供改善经营管理等建议。

2.2 创新审计和财务审计的相异点

创新审计和财务审计的相异点主要表现在审计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各不相同。财务审计鉴证的是受托财务责任, 对受托人财务状况的可信性进行重认定, 具体目标是判断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会计准则公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而对受托人的业绩是否满意并不关心。创新审计鉴证的是受托的管理责任, 它是对受托人认定的基于技术创新业绩在可信的基础上进行重认定, 判断受托人报告的技术创新业绩和创新管理过程是否令人满意, 为政府出台鼓励企业创新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由于两种审计的鉴证目标和内容不同, 也引起了两者在其他方面的差异: (1) 具体审计对象不同。传统的审计对象是以财务收支活动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和以会计资料为重点的经济资料;技术创新审计的对象是以创新活动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 (2) 作用不同。由于财务审计是对过去的交易事项的鉴定, 仅起到回馈的反映作用;而创新审计在评价创新业绩和管理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可以起着积极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从而提高创新管理水平和创新效益。 (3) 审计的标准不同。财务审计发表审计意见是以权威部门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准则为依据;而公认的创新业绩的评价标准和创新审计准则尚未形成, 审计师需要采纳委托部门所定义的广义目标, 然后对这些目标作精确描述, 因此制定详细的具体目标和恰当的业绩评估标准通常也是审计师工作的一部分。 (4) 审计证据和主要审计方法不同。在财务审计中通过监盘和函证等审计方法, 重点收集实物证据和外部证据, 由此提高审计证据的可靠性;而创新审计主要审查企业的内部证据, 审计师必须获得企业管理层的帮助, 与企业方面的技术开发、生产、营销、人事部门的责任人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 主要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获取证据。 (5) 审计报告的内容不同。财务审计是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是否公允表达发表意见;创新审计报告通常应描述约定任务的目的、范围和方法, 提出具体的调查结果, 指出改进的领域和建议, 同时应阐明审计师的结论或建议所依据的标准。

因此我们认为, 创新审计是独立的审计人员根据委托人的目标制订详细的、合理的评估标准, 主要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审计方法, 评价实际的创新业绩和管理水平与确定的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 将评价的结果报告给委托人, 并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或者说, 创新审计就是基于技术创新的外向型管理审计 (服务于委托人的管理审计) 。

由于创新审计与财务审计在审计目标、内容、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创新审计绩效指标不能仅仅依赖财务报表中的盈利数据。一方面这些财务数据的产生会受到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另一方面审计的目标和内容不相同, 导致报表中的数据不能合理有效地对创新绩效进行评价。

3 创新审计内容的确定

在创新型试点企业工作推行两年后, 国家三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评价工作的通知 (国科办政[2008]40号) , 确定了四个定量指标和一个定性考察指标来评价创新型企业。四个定量指标包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千名研究开发人员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量, 新产品 (工艺、服务) 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 全员劳动生产率;一个定性考察指标就是创新组织与管理, 它主要考察企业研发支撑体系建设、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创新管理与制度建设、品牌塑造、创新文化建设以及获得重大科技奖励等情况。深圳市科委在《深圳市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评估体系》中确定了从创新投入、创新效益、创新产业化、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评估创新型企业。

从上述政府确定的评价内容和指标看, 政府更加注重的是业绩审计 (结果审计) 。由于对定量指标的计算作了详细的解释说明, 因此具有可操作性;而对组织管理创新的审计内容没有作出详细说明, 如果没有以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为主线进行评审, 就难以系统地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环节。

国外对创新审计的研究已积累了一些经验, Cooper (1980, 1996) 和Rothwell (1992) 在对技术创新企业的特征、创新成功与否的关联因素的研究中发现, 市场、技术、产品、生产、管理、制度等因素与创新型企业的绩效相关,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审计模型和审计内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根据组织内各国创新调查结果, 在“奥斯陆技术创新统计手册” (1993年) [2]中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分解并为创新效果提供度量标准, 其中特别强调了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指标。

Chiesa等 (1996) [1]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提出了基于创新过程的审计模型, 该模型包括技术创新的过程审计和绩效审计。过程审计关注的是管理过程和组织机制, 这种模型的根本理念就是创新的成功与否和管理过程非常相关。他将创新过程分为核心过程和辅助过程, 其中:核心过程包括概念产生、产品开发、工艺创新和技术的获取;实现这些核心过程的三个辅助过程包括资源的供给、高层的领导、系统与工具的利用, 最终取得创新绩效和市场竞争力。绩效审计关注的是每个核心过程、辅助过程和整个技术创新过程所产生的绩效, 是对技术创新进行定量测度的一种方法, 通过度量表 (scorecards) 方法整体评估技术创新绩效。而通过对核心过程和辅助过程的深入测试 (in-depth examination) , 可以找到薄弱环节和问题症结。Chiesa等通过案例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验证了该审计模型的有效性, 该模型后来被英国工业部与商业部用来对下属企业进行审计。

陈劲和史密斯 (1997) [3]将Chiesa的过程审计模型和“奥斯陆”技术创新统计模型结合起来, 构建一种全面审计企业创新业绩的模型, 对中国和加拿大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与Chiesa等构建的审计模型思路相似, Richard C.M等 (2004) [4]提出的创新审计模型包括能力审计和绩效审计, 着重于企业创新能力的评审, 并利用该模型对北京的213家企业进行统计分析。

综上所述, 国外创新审计模型是在对企业的调查基础上确定的, 一般可分为基于创新过程和创新绩效的审计模型、基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审计模型;而国内学者在构建审计模型时一般借鉴Chiesa 所确定的审计模型, 创新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了绩效审计, 还包括具体过程或能力的审计。创新绩效审计只能快速地评价创新结果, 但不能解释实际与期望绩效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而过程审计却可以取得详细和深入的信息, 了解创新企业的成功或失败是如何发生的, 由此提出改进措施,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目前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技术创新已变得越来越复杂, 它需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经过一个过程才能实现, 可见技术创新就是系统的创新。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构建了反映企业创新过程的循环图 (图1) 。企业首先确定创新战略计划, 企业战略会受到经营环境如资本提供者、资源提供者、战略合作伙伴、顾客、竞争者、政府等因素的影响;然后企业根据创新战略计划实施组织设计与相关的管理控制, 并且在组织中植入文化, 引导创新活动过程, 计量并报告创新结果;再将实际结果与战略规划中的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找到问题所在, 然后整合对环境变化的了解, 引发新技术的创新与实施。

我们根据所构建的企业创新过程循环图, 结合政府规定的创新型企业的基本条件和评价指标, 认为创新审计的内容包括绩效审计和过程审计。其中绩效审计内容包括国家三部委在国科办政[2008]40号文件中制定的四个定量指标, 从这些定量指标来看, 它们主要是对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进行评估。过程审计的内容框架我们认为应包括战略管理过程、管理控制过程、资源管理过程、核心创新过程、生产和销售管理过程的审计。具体来说, 战略管理过程的审计即对战略规划和实施进行审计;管理控制过程的审计即是对组织结构和文化理念的审计, 由于管理控制是内嵌在创新过程、资源管理和生产与销售管理过程之中, 因此对管理控制的审计应结合这些经营流程审计;资源管理过程的审计即是对企业使用的人力、资金、信息资源管理的审计;核心创新过程的审计即是对创新概念产生、产品开发、工艺创新和技术获取的审计;生产与销售管理过程的审计即是对创新技术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审计, 包括品牌塑造的审计。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政府实施的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目的以及试点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我们认为创新审计与财务审计在审计目标、标准、内容、方法以及报告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此不能仅仅依赖财务报告的数据来评价创新绩效。由于技术创新具有复杂性和创新性, 我们认为审计的具体内容应包括绩效审计和过程审计, 绩效审计能快速评价创新结果, 而以创新过程为主线进行评审可以了解实际与期望绩效之间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因此创新审计不但为政府提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客观信息, 以便政府作出科学的决策, 而且企业管理层可以根据评审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和提出的改进措施, 用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管理水平。

为了更加合理地确定创新审计的具体评价指标, 即确定过程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具体评价指标, 还需要深入调查我国创新企业的特征和促进创新成功或失败的相关因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V CHIESA, P COUGHLAN, C A VOSS.Development of a techn-olgy Innovation audit[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6 (13) :105-136.

[2]国家统计局科技统计司.技术创新统计手册:奥斯陆手册——OECD推荐的技术创新数据搜集和解释指南[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3.

[3]陈劲, 耿雪松, 理查德史密斯.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框架与中加比较[J].科研管理, 1997 (11) :21-27.

道路安全审计基本原理分析 篇10

关键词:道路安全,审计,基本原理

一、道路安全审计的起源与目的

道路安全审计 (简称RSA) 的实践开始于英国, 最初是在铁路工程师检查铁路安全的方法上发展而来, 这里所指的道路包括公路和城市道路。上世纪七十年代, 英国就在1974年道路交通条例中, 笼统地提出了对新建道路进行安全审计的必要性。1990年英国运输部颁布了道路安全审计标准, 以规范道路安全审计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基本步骤。1993年英国把有关道路安全审计的要求, 写进其道路桥梁设计手册, 其相关条款同时适用于其他道路项目, 并在其中提出了道路安全审计的目的:

1、使道路运营管理人员对道路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有一个清醒认识, 意识到安全审计是进一步改善安全的有效措施。

2、使设计人员认识到, 尽管道路设计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中已经考虑了安全因素, 但由于设计人员可能缺乏事故分析或道路安全工程经验, 仍然可能在设计上出现问题而留下事故隐患。

3、使道路管理部门充分认识改善道路安全的重要性, 并利用该手册提出的要求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4、道路安全审计就是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充分考虑道路安全运行经验, 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数降低到最低水平。

5、道路设计小组应包含具有道路安全工程经验的人员。当然, 这些人员不能再担任该项目的安全审计人员。

二、我国道路安全审计现状

我国较早的有关道路安全审计方法研究等基础性工作, 主要是由同济大学、长安大学、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进行的。近年来, 在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的推动下, 我国许多省份陆续开展了道路安全审计工作, 这极大地推动了道路安全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道路安全审计工作, 交通部2004年正式颁布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2005年交通部与世界道路协会在北京举办了国际公路安全研讨会。与会代表重点讨论了怎样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 推动道路安全工作社会化、法制化, 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 更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方法, 探求预防特大交通事故的有效措施, 并建议引入国外道路安全审计模式, 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监管。

三、道路安全审计基本原理

道路交通安全一般采用事故总数、事故严重程度和事故率等指标共同来表征, 不能单单使用单个指标, 如果只使用单一的指标, 往往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道路的交通安全问题。当然, 不管道路安全用什么指标来度量, 这种安全智能是相对的, 绝对的道路安全是不存在的。道路安全审计就是设计辅助程序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预计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 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道路安全审计基于两个基本假设:1、道路运营安全与道路设计是直接相关。改进设计或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交通运营可以改善道路安全, 从而避免成为运营事故的黑点。道路设计不只是提供甲乙两地之间的连接线, 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道路使用时的交通安全。事实上, 融合了使用安全理念的道路设计能够大大降低驾驶员失误的可能性;2、道路安全审计即使完全按照现行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也不一定完全保证道路安全。这是因为设计标准的不完善, 同时由于道路使用环境千差万别, 而设计中对方案的安全评价主要是定性的、不系统的、不全面的或是粗略的。道路安全设计的理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满足用户期望。

用户期望是用户对道路这种公共产品使用性能的预计和期望。由于道路本身的用户覆盖整个社会, 用户主体非常多, 不同用户对道路设计的期望是不同的, 即使同一用户在不同条件下, 其期望也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用户期望也很复杂, 这种复杂性是和道路使用环境分不开的。由于道路分为不同的功能和等级, 交通控制和管理措施则包括各种与道路硬件相匹配的交通指示、诱导和控制设施, 这样对动态的驾驶人员来说, 其期望也会变化的。道路安全审计的基本任务就是从设施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等角度寻找那些对用户期望考虑不周或遗漏, 从而有可能使用户尤其是不熟悉路况的用户迷惑的不安全情况。所以, 怎样使实施开发更好地满足用户期望就成为道路安全审计的标准和最基本的任务。运营车速是用户驾驶期望的一个集中反映, 评价运营车速是安全审计的一个可行的办法;另一个道路安全审计的办法就是判断设施设计是否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所以在道路安全审计中, 要重点检查新型设计是否与人们传统的使用习惯相符。比如, 人们在使用高速公路时习惯于右侧出口, 假如出口在左侧但没有充分的交通指示设施, 就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道路安全审计中还必须考虑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期望。比如, 交通信号灯的间隔时间不仅要考虑正常行人的通过速度, 而且还要考虑老年人的通过速度。所以, 在道路设施开发中应采用多用户的综合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及改善, 从而更好地满足各种用户的使用期望, 即全用户服务水平的概念。

(二) 满足视距要求。

视距是具有指定标准视线高度的驾驶员对路上标准高度障碍物连续可见的道路长度。包括停车视距、超车视距、分流视距、合流视距和各种交叉口视距。停车视距是所有视距中最小的, 包括停车反应时间所走距离和必需的制动距离。分流视距是周围环境复杂, 感知信息困难, 驾驶员容易做出错误决定的地方应提供的视距。我国《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规定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处的分流视距为10~13秒不减速行程。相关研究表明, 视距不良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货运汽车尤为如此。所以, 视距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设计项目, 是道路是否安全运营的关键因素, 也是安全审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 减小速度差。

速度差是指同一车道不同车辆之间运行速度的不同。速度差往往迫使跟驶驾驶员以明显低于正常期望速度行驶。这常常诱使跟驶车辆因急于达到期望车速而强超硬会, 这就会增大事故隐患。研究发现, 很多交通事故特别是追尾事故几乎都与运行速度差有关。不同道路用户在分享道路空间时, 由于他们的驾驶期望、能力、方式、习惯以及年龄、性别、出行目的不同, 必然会导致即使他们在相同的道路条件下也会采用不同的行驶速度, 造成速度差。例如, 本地驾驶员和第一次来本地的外地驾驶员的驾驶速度就可能不同。还有不同等级、功能的道路衔接过渡段、平面交叉口、交通控制路口、收费点、突发事件造成的拥挤车流等都会产生速度差。所以, 见效速度差是设计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 也是安全审计的重要依据之一。通常认为, 速度差超过15km/h就成为安全隐患。《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建议设计速度与预测运行速度要保持协调, 并指出当同一路段设计速度和预测运行速度的差超过20km/h时, 应对该路段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验算。笔者认为, 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与预测运行速度差审核重点应放在进出口匝道及匝道与地方道路的交叉点。

(四) 利用交通控制设施管理冲突点。

交通冲突泛指车流之间如果不加控制就可能同时同地争抢统一道路设施的交通现象。一个普通的十字交叉路口就有8个合流、8个分流和16个交叉, 合计32个冲突点。交通冲突是交通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 道路设施的交通设计中必须采取措施对冲突点采取时空分隔。信号灯、停牌、让牌等禁令性质的控制设施从时间上分隔交通冲突, 交通岛、专用转弯车道、单行道等特殊交通设计从空间上分隔交通冲突, 减少冲突点, 保障交通安全。作为基本的交通工程原理, 控制设施的安装使用通常奉行渐进的原则, 即较不严格的控制先行原则。而只有在它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才考虑更加严格的控制。很多冲突点的管理控制可以追溯到道路的设计阶段, 好的交通设计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未来交通运营的安全因素。比如, 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就是这种好的设计的代表。

(五) 路测安全设计。

路测安全设计主要在于容错设计, 也就是说即使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用户, 而道路设施也可以帮助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路测安全设计是指行车道以外空间的安全设计, 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工程手段尽量减少车辆冲出路外的事故数量, 降低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从而减少事故损失。设置路测护栏是路测安全设计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驶离路面并与路边障碍物或其他车辆相撞, 设置路测护栏的主要依据包括事故的可能性、严重性、事故的历史和路测净空等, 同时还要考虑一些特殊因素, 如相邻两段护栏之间小于60米的空档应该封闭;相邻两过渡段之间如果小于8米, 则该过渡段应连续设置等。在安全审计中, 审计人员主要根据这些路测安全原理来判断设计的符合性。

(六) 道路开口管理。

所谓道路开口管理就是通过减少主要道路对次要道路的开口数量、增加开口距离、优化开口的形式来减少对主要道路的横向干扰, 从而提高主要道路服务水平的一系列技术与方法。道路开口管理一般通过两大措施来实现, 一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开口规划;二是开口本身交通运营的工程设计。就道路安全审计来说, 开口管理的主要审核标准是就开口的设置条件, 即开口可否关、停、并、转和开口设置形式是否符合基本的交通工程原理。众所周知, 交通安全问题的防治永远是防大于治, 就是说主动预防为上, 被动处置为下。因此, 充分利用开口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手段, 尽量避免后续的运营管理阶段的安全问题是开口管理审计的精髓。

(七)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除道路开口管理外另一个主要安全管理措施。它不仅涉及到道路的规划和设计, 还涉及道路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其实质是依据设施使用中可以预见的紧急状态的管理需求进行设施硬件设计, 同时, 紧急管理方案的制定本身也受到设施设计制约因素的影响。针对风险管理的安全审计, 就是要求在设施开发过程中具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 对于确认的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 并反馈到设施的设计中去。同时, 还要求在设计阶段就具体可能的道路设施应急反应的各个方面, 从而避免后续补救工作的困难。

以上从道路安全审计的原理做了分析, 实施道路安全审计还要得到道路管理部门的有力支持。同时必须强调的是, 对某一阶段的安全审计结果只适用于该阶段。由于道路安全审计是在事故发生前所采取的主动和预防性措施, 它不同于传统上的事故评价。道路安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从道路用户的角度来确定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便于有关部门采纳消除交通事故隐患的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和降低事故的严重性。

参考文献

[1]王剑.交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探索, 2005.5.

[2]王忠仁.路测安全设计.上海公路, 2005.

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分析 篇11

【摘要】分析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明确关键特性,有利于我国在现有国情下推动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本文在总结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基础上,分析基本特性的自相关性,明确了绿色智能建筑的关键特性。

【关键词】绿色;智能;建筑;特性お

The Analysis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s Basic Characteristics

Tang Shao—wei,Yang Yuan—hua

(Chongqing Cit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Chongqing400015)

【Abstract】It is in favour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s development by analysis of which basic characteristics to clear key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cleared key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by aummarize which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which self—correlation.

【Key words】Green;Intelligent;Building;Characteristicsお

1. 前言

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然而,单纯依靠智能系统并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1]。为达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节约资源能源,建设健康舒适的居住、工作环境这一目标,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于此同时,为实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在工程中涉及的建筑设备、资源利用、管理信息、生态等领域,有大量需要解决的智能控制与信息管理的课题,如果不能有效的实现各类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不能完备的进行建筑物建设、运行与更新过程的信息管理,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是不可能达到的[2]。可见,绿色是目的、方向、总纲,智能化是手段、措施与技术[3]。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关系正如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中国的能源战略与绿色建筑前景》中所概括:“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减少污染,是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2. 绿色智能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充分融合,产生了绿色智能建筑。英国De Montfort大学的Derek Clements—Croome教授认为绿色建筑是高效运行,具有高效绩效反馈和响应系统、灵活的自适应设计、主动环境控制、多重使用空间、高效运行管理,能够独立控制通风、空调、自然采光、噪声和隐私性的建筑,智能建筑是自动运行,非格式化的智能空间管理,具有主动智能、组织智能、使用者智能等特性的建筑,综合起来绿色智能建筑就是智能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4]。南京工业大学的陆伟良教授认为现代绿色智能建筑除须具备传统住宅遮风避雨、通风采光等基本功能外,还要具备协调环境、保护生态的特殊功能[3]。有的专家认为绿色智能建筑即是以“可持续”为核心,通过智能化手段与绿色理念的融合来实现人、资源、环境三者的最优化发展[5]。也有专家认为,绿色智能建筑是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是运用计算机、通信、自控、建筑、物理、生物、生化、生态等高科技手段来建设低耗节能,与环境和谐相存的建筑物,是智能系统融入绿色建筑的完美结晶[1]。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把绿色智能建筑概括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

3. 绿色智能建筑内涵

所谓内涵,维基百科解释为:称呼给定的词所包含的意义或特征;汉语百科解释为: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是广义的,是局限在某一特定人对待某一人或某一事的看法;其基本解释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根据前文所述绿色智能建筑的概念,结合文献[1],总结出绿色智能建筑的内涵:

(1)智能化与绿色生态。绿色智能建筑首先应该是充分运用智能控制手段,服务于绿色生态建设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建设活动污染防治、节水、能耗监测、节能管理、室内环境控制等方面都需要运用智能控制技术进行优化,做到现代高科技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2)智能化与健康环保。绿色智能建筑号召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用新的思路来建设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智能化与低碳节能。绿色智能建筑必须是低碳节能的,并由此带给用户或业主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4)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运用智能化手段,实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目标,产生最少或不产生废弃物,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策略。

4. 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特性

特性是指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特殊的品性、品质,是事物内涵的外在体现。根据前文所述绿色智能建筑的概念、内涵,在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3][5],总结出绿色智能建筑具有如下的基本特性:

(1)开放性。绿色智能建筑在生态方面有广泛的开放性,留给研究者和有关从业人员广泛的空间,去思考、拓展,以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和阐释。

(2)环保性。采用的是无害、无污、可以自然降解的环保型建筑材料。

(3)生态性。按生态经济开放式闭合循环的原理作无废无污的生态工程设计、建造和维护。

(4)清洁性。充分利用清洁能源,降低建筑运转的能耗,提高自养水平。

(5)文化性。富有生态及艺术内涵,倡导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注重居住者、使用者精神需求的满足。

(6)舒适性。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日照、通风和采光。

(7)健康性。能够营造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要求一切从使用者出发,不仅追求自然要素,还要注意使用者生理、心理、性格、喜好等人文要素,使之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

(8)安全性。具有预防外来入侵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5. 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的自相关分析

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是内涵的外在表现,若建筑具有绿色智能建筑的各类基本特性,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建筑是绿色智能建筑。

通过分析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之间的自相关性发现:健康性是绿色智能建筑最关键特性,其次是生态性。其中环保性、生态性、清洁性、舒适性等基本特性的体现有利于健康性目标的实现,而开放性、环保性、清洁性等基本特性的体现有利于实现生态性目标(表1)。

表1 绿色智能建筑基本特性自相关分析

基本特征开放性环保性生态性清洁性文化性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统计

开放性●○●○●○○○2

环保性○●●●○○○○2

生态性●●●●○○○○3

清洁性○●●●○○○○2

文化性●○○○●○○○1

舒适性○○○○○●●●2

健康性○●●●○●●○4

安全性○●○○○○○●1

注:●表示强相关性,○表示弱相关性。统计栏中数字表示从横向看除自相关的基本特性外,与该项基本特性强相关的其他基本特性数量。

6. 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我国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通过前文分析,总结出了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特性,明确了健康性和生态性是最重要的基本特性。因此,在绿色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要首先满足健康性和生态性要求。目前的智能工程技术比较好的体现了健康性基本特性,但是对生态性的技术支撑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关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陶根根 环境与绿色智能建筑 集团经济研究 2007年 第102期.

[2]陈大章 刘刚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5年 第10期.

[3]陆伟良 丁玉林 杨军志 对我国现阶段以绿色智能建筑为综合发展方向的探讨 城市建筑 2007年4期.

[4]D.J.Clements—croome,2006,Challenge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for the 21st Century,Proceedings of Xi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Architecture in Harmony,ISBN 884—897,978—7—112—00507—9.

振荡器基本原理分析 篇12

振荡器的组成如图1所示。

接通电源后,放大电路获得供电开始导通,导通时电流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该变化的电流中包括有微弱的0-∞各种频率的信号,这些信号输出并送到选频电路,选频电路从中选出频率为f0的信号,f0信号经正反馈电路反馈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放大后输出幅度较大的f0信号,f0信号又经选频电路选出,再经过正反馈电路反馈到放大电路输入端进行放大,然后输出幅度更大的f0信号,接着又选频、反馈和放大,如此反复,放大电路输出的f0信号越来越大。随着f0信号的不断增大,由于三极管非线性的原因(即三极管输入信号达到一定幅度时,放大能力会下降,幅度越大,放大能力下降越多),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自动不断减小。

放大电路输出的f0信号不是全部都反馈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而是经反馈电路衰减了再送到放大电路输入端,设反馈电路反馈衰减倍数为1/F。在振荡器工作后,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不断减小,当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与反馈电路的衰减倍数1/F相等时,输出的f0信号幅度不会再增大。例如f0信号被反馈电路衰减为原来的1/10,再反馈到放大电路放大10倍,输出的f0信号不会变化,电路输出稳定的f0信号。

2 振荡器的工作条件

从前面介绍的振荡器工作原理知道,振荡器正常工作需要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2.1 相位条件

相位条件要求电路的反馈为正反馈。振荡器没有外加信号,它是将反馈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振荡器中的信号相位会有两次改变,放大电路相位改变ΦA(又称相位ΦA)、反馈电路相位改变ΦF。振荡器相位条件要求满足ΦA+ΦF=2nπ(n=0,1,2,...)

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才能保证电路的反馈为正反馈。例如放大电路将信号倒相180°(ΦA=π),那么,反馈电路必须再将信号倒相180°(ΦF=π),这样才能保证电路的反馈是正反馈。

2.2 幅度条件

幅度条件指振荡器稳定工作后,要求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使其与反馈电路的衰减系数1/F相等,即A=1/F。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振荡器能输出稳定的交流信号。

在振荡器刚起振时,要求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大于反馈电路的1/F,即A>1/F(AF>1),这样才能让输出信号的幅度不断增大,当输出信号幅度达到一定值时,就要求A=1/F(可以通过减少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或增大反馈电路的1/F来实现),这样才能让输出信号幅度达到一定值时稳定不变。

3 结语

振荡器是电子技术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不管在工业电器或家用电器中,其电路涉及面非常广泛,种类大致分为RC振荡器、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三种。其电路的内部工作原理非常复杂,但其基本原理不会改变,无非在电路工作稳定程度上,加了一些辅助电路。本文简要分析了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复杂的振荡电路此不赘述,希望能给理论尚浅的初学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新型小城镇下一篇: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