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比赛

2024-08-18

说课比赛(精选6篇)

说课比赛 篇1

摘要:卫生学校教师大多数没有进行过系统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陇南市卫生学校通过说课比赛促进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针对我校两年说课比赛中存在的问题, 就说课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的确定、说课的基本环节等方面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说课比赛,教学理论,教学水平

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 我校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说课比赛, 促进了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学习, 也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 学校按要求推荐两名教师参加全市中职学校说课比赛, 均获得一等奖;推荐5名教师参加全省信息化教学比赛, 也取得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的好成绩, 本文就说课比赛谈一点体会。

1 说课要以教学理论为基础

1.1 说课的三要素四原则

要明确说课三要素, 即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要坚持4个原则, 即科学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效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1.2 主要的教学理论

(1)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四阶段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其主要特点是将心理学运用于教学中, 发挥教师的中心作用, 使课堂规范化, 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 缺点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五步法”:疑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探索来学习,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缺点是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知识。

(3)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改进杜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现法”, 主张发现知识和传授知识在教师控制下取得恰当平衡, 缺点是教学现代化要求高。

(4)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 重视智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将教学过程总结为三中心 (教师、教材、课堂) 五环节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 发挥了传统教学的优势, 纠正了忽视系统传授知识的偏差, 缺点是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5)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过程最优化理论”, 简单概括就是使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具体化, 制订计划时选择最优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教师和学生一起执行计划、分析结果。

1.3 主要的教学评价理论

(1) 美国的教育家拉尔夫泰勒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教学评价原理和课程编制原理, 这两个原理也称为“泰勒模式”。其认为“评价是一个确定实际发生行为变化程度的过程。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在他看来, 教育目标是课程评价的出发点和依据, 是进行课程评价的决定因素。选择目标、表述目标的过程也成了评价的一部分。强调目标在评价中的突出作用是泰勒评价模式的一个主要特征。泰勒在其里程碑式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 在规划课程时, 首先必须思考如下4个问题: (1) 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 (2) 我们要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 (3) 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 (4) 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是否已经实现?

(2)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继承发展了泰勒的评价理论, 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大类, 构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并将其作为评价的依据。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 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知识、情感、技能3个领域。

2 说课要深入分析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2.1 教学目的与目标的区别

第一, 从依据看, 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订除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之外, 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提供的参照系和当地教学的实际水平。

第二, 从主体看, 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 着眼于教师的教, 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 是对教师活动的一种期望, 但其结果是否符合这种期望却难以预料和检测。教学目标则着眼于学生学习的结果, 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 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规定, 是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 它不仅对教师适用, 对学生也是必要的、适用的。

第三, 从使用的动词看, 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 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 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而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则多采用“说出、写出、归纳”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 意思具体, 深广度明确, 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可通过测试来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四, 从作用的对象看, 教学目的只对教师的教有直接指向作用,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 能使教和学目标一致, 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五, 从结构层次性看, 教学目的往往是孤立的、单一的结构, 缺乏明确的层次与序列, 因而课堂教学深度与广度的确定只能取决于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 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教学目标则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 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 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 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 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具体的指导作用, 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2 教学目标的4个层次和3个维度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学目标分为4个层次,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通过课时目标达成单元目标, 通过单元目标达成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目标达成专业培养目标。3个维度从课程目标说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时目标说就是知识、技能、情感。课时目标比课程目标更具体, 是课程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2.3 教学目标的描述

教学目标的描述包括4个方面: (1) 行为对象; (2) 行为动词; (3) 行为条件; (4) 教学标准。行为动词力求准确、可操作、可检测, 如说出、背出、写出、会做、能完成等。

3 说课要明确的基本环节

说课通常为5个环节:说学情 (学情分析) 、说教材 (教材分析) 、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教学反思。前3个环节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三要素: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研究方法;后两部分也就是教案的内容。

(1) 说学情主要说3个方面: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性格特点, 目的是体现两个教学原则:可接受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2) 说教材也要说3个方面: (1) 地位与作用。从教学目标、岗位需求、资格考试、技能比赛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认识本次课的重要性。 (2) 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情感3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3) 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准确把握重点、难点。

(3) 说教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 (1) 教法———教师怎样教?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学法———学生怎样学?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 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学法指导要能体现学习规律、学习原则以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基础等。

(4) 说教学过程设计包括6个方面: (1) 导入新课, 如知识导入、感情导入、趣味导入; (2) 讲授新课, 包括用什么方法展示目标、达到目标,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和方法; (3) 课堂小结; (4) 评价练习; (5) 布置作业; (6) 板书设计。

(5) 说教学反思一般包括3个部分: (1) 教学评价; (2) 教学反馈; (3) 教学总结。

4 说课要有相应的教案

说课的目的是通过说课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而教学设计就要从教案书写中体现。教案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 (1) 教学目标; (2) 重点与难点; (3) 教学方法; (4) 教学过程; (5) 课后反思。蒉

说课比赛 篇2

大家好!说课人:。

我说课的内容是PEP Book4 Unit6 Part ALet’s learn。下面,我将从教材、学前分析、教学程序、教学板书和教学反思五方面对本课时教学内容进行阐述。

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个板块:教材(分三部分)。

第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是家庭。家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的知识点主要是掌握有关家庭里的部分人物称呼以及能在实际生活中介绍自己的家人,本节课是学生在已学过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等人物称呼的基础上,学习更多有关家人的称呼及在实际生活中介绍家人的用语。学好本节课,为学生在后面的课时学习有关介绍及询问的用语奠定基础,对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有关家庭等方面的知识有着很大的影响。

第二, 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技能等方面,我确立为:

认知目标:能够听、说、认读单词: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brother。能力目标:能够听懂介绍家庭成员时使用的语言,并能运用已学过句子:“This is….He/She is….向别人介绍并描述自己的家人。

情感目标:了解英语表述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惯。

第三, 教材重、难点

在仔细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五个生词,并能在不同情境中运用;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parent与parents意思上的区别。

第二个板块是:学前分析(分2部分)。

第一,教法。

“教学无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课时中,我将采用情景法、全身反应法、直观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本课的主要单词为核心;以语言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媒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日常爱好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从而完成上述的教学目标。

第二,学法。

本课中,我利用自备的照片,自制的照片、录音等多种手段,创设让学生之间对话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在交流中掌握,在交流中记忆。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知语言和学习语言,从而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个板块是:教学程序。

结合小学英语教育的教学理念及本课时的具体内容,我把教学程序分为导入设计、新课呈现、巩固操练、拓展延伸及课后练习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导入设计。

课前组织教学,即导入设计,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成功的“课前热身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较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这个环节又分两部分进行。用时6分钟。

第一,播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Let’s chant 的歌谣,让学生跟录音说唱。以歌谣的形式作为热身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已学过的单

词,为将要学习的知识做铺垫。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快速记忆游戏。我出示一张全家福的照片,利用四年级学生争

强好胜的个性,引导学生快速的抢答各个人物的称呼。

第二个环节,新课呈现。

分四部分进行。用时10分钟。

第一,我先与学生进行自由谈话,询问学生平时是否喜欢看卡通片,接着出示蜡笔

小新的图片,问学生是否认识,再出示蜡笔小新全家福的图片,引出本课单

词:family,把照片贴于黑板上,并于照片下板书单词。

第二,出示小新妹妹的图片,让学生猜是谁,当学生猜出来后,告诉学生:This is

Xiaoxin’s baby sister.在出示一张男婴儿的图片,引出单词:baby brother,把图片贴于黑板上,并在图片下板书单词。又出示一张小新的叔叔和阿姨来

看小新妹妹的图片,.从而引出单词:baby brother、uncle、aunt.把照片贴于黑板上,并分别板书单词.第三,我向全班学生说:I want to introduce my family for you.Look!(同时出示照片)

This is my family.This is my father.This is my mother.They are my parents.同时出示父母的合照贴于黑板上,板书parents(用红色粉笔书写s)。然后单独出示父亲的照片,介绍说:This is my parent.又单独出示母亲的照片,介绍:

This is my parent.最后指着黑板上的合照,再介绍:They are my parents.加重parents的尾音。通过图片的对比,使学生明白parent是指父母中的一方,而parents则指父母双方。

第四,根据黑板上贴好的五张生词照片,引导学生先认读,接着听录音跟读单词,最后让学生指出听到的每一个单词。

第三个环节:巩固操练。用时18分钟。

分三部分进行。

第一,大小声游戏。我读大声,学生读小声;我读小声,则学生读大声。如果学生

猜错单词,则扣一分;如果学生读对,则扣老师一分。当学生读出正确单词

时,我还会问学生是什么意思。本游戏主要是巩固本节课的单词,并且能纠

正学生的发音。

第二,A survey:让学生采访班里同学:Do you have an uncle/aunt? How many

uncles/aunts do you have?并在表格里做好记录。

第三,创设情境:我先展示一张全家福,向全班学生介绍:“This is my family.This is

my father.This is my mother.This is my uncle.This is my aunt.”然后两人一组,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人。本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复习已学过的句型:This is….并巩固本节课的单词。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

分两部分进行。用时6分钟。

第一,第二,让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图片,介绍家人,并描述各个人物的主要特征。我向学生介绍C 部分Good to know 的内容,并告诉学生在英语表述中,Father

and mother 是对父母较为正式的称呼;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父母的称呼则有所不同。一般年龄较大的称父母为:mom and dad,年龄较小的则称父母为:mommy、daddy and mama、papa。并让学生跟读mom、mommy、mama and dad、daddy、papa。

第五个环节,课后练习。

分两部分。

第一,第二,听录音跟读本节课的单词。向你的朋友介绍并描述自己的家人。

第四个板块是:教学板书。

板书一共分为两部分,左边一部分为图片和单词,图片在上,单词在下;右边一部分为This is my...,He/She is...,如此的设计使学生能更好的抓住本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击破难点,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运用。

第五个板块是: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将会给本单元后几个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我以“任务型”教学为纲领,结合“TPR”教学法,通过听、说、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们大胆运用英语参与实践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爱因斯坦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此,我们要鼓励

孩子们,让他们知道“English,I can.”

关于中职教师现场说课比赛的探讨 篇3

一说课对提高中职教师素质的意义

在国家重视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的形式下,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对师资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而说课, 恰恰是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大纲, 以及充分备课的基础上, 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表述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项教育活动。虽然说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5分钟, 但它对教师的要求却是全方位的。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看, 说课能提高年轻教师, 尤其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专业课教师素养, 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说课能促使教师主动学习教育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又能在反思、探究和评价中得到成长和提高。

二传统说课比赛的特点

传统说课比赛, 选手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 并将平时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以我校为例, 参加说课比赛的多为年轻教师, 接到任务后, 个人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还有同教研组老师的指导, 课件制作上还可以请教计算机专业的老师, 在最后参赛前还有学校组织的专家组评审, 根据评审意见再进行修改、定稿。基本形成了“个人准备—组内讨论—赛前展示—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说课准备模式。这样的模式, 有效避免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势单力薄的情况, 将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有机结合起来。使个人能站在更高的起点, 而学校也不断整合优势资源, 促进经验的积累, 增强了整体实力。

三现场说课比赛的特点

近两年来, 在一些中职教师说课比赛, 如中职“创新杯”说课大赛中, 部分专业开始采用现场说课的比赛形式。具体程序为:现场抽签决定说课题目;在规定时间 (5个小时左右) 内制作说课课件;当天晚上自行备课, 第二天进行现场说课比赛。如此安排充分显示了主办方的“别有深意”:现场抽签决定说课内容, 等于抓住了关键。“教学内容”是说课的灵魂: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教学法与教学手段;内容还决定了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结构、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现场抽题提高了比赛的难度, 也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从好的方面来看, 这样的形式更为公平, 更能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基本功、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

四现场说课比赛对教师的要求

1. 强化教学基本功

通过现场抽题来确定说课题目, 突出考察参赛教师综合素质。一次说课的准备, 包括说课稿和说课课件, 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律, 即使内容不同, 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对于有一定教龄的教师来说, 所教科目内容熟悉,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无论抽到哪一章节的内容都可以从容应对。但是, 要能在教学设计上有所创新, 就需要在教学基本功上下工夫。而很多中职教师不是师范院校毕业, 虽然专业技能很熟练, 但是对于教育教学方法不是特别了解。因此, 在赛前需要强化学习教学法, 尤其是适合中职培养目标的教学法。在中国, 职业教育的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探索以“五个对接”为教学改革目标, 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探究“教中学, 学中教”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能体现“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2. 调整心态, 坦然面对

无论是谁, 参加比赛尤其是现场比赛都会紧张, 适当的紧张能转化为动力, 并保持良好的参赛状态。换一个角度来看, 与各省市中职卫校的教学能手同场竞技, 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比赛中能学到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 促进日常教学水平的提高, 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3. 重在积累, 贵在反思

说课虽然只有短短的15分钟, 考察的却是教师多年的教学积累, 在把握“教什么, 怎么教, 为什么这么教”的基本原则上, 能够对教学设计有所创新, 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比赛不是终点, 而是起点, 应通过比赛有所反思。美国心理学家Posner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说课作为一种新的教研形式, 对于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育方式的发展, 教育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反思, 无疑都是一种可取的、积极有效的途径。

将比赛的成果和理念, 真正融入日常教学中, 在实践中探索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在探索中实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做到“以赛促教、以赛强技、以赛养德”, 这才是比赛的最终目的。

摘要:通过在中职学校中举办说课比赛, 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 提高教学效能和综合素质。与传统的说课比赛不同, 现场抽题的说课比赛提升了难度, 也对参赛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中职教师,现场说课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育委员会.说课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禹旭红.语文说课原理与策略[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

说课比赛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师,说课

在各种教师培训中,对说课的专业训练十分薄弱,甚至空缺。说课似乎只是一种“雕虫小技”,并不为教师所重视。但近年来,说课被广泛地运用在教师招聘、评聘职称和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中,是教师展示能力、追求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笔者参加了一次初中英语教师说课比赛的评委工作。课题是一篇初二学生适用的课外阅读文章“A letter from a penfriend”。生活在英国的华裔少年Sidney在给笔友May的信中介绍了自己基本信息、家庭和学校生活,希望能得到May的回信。比赛要求教师准备一堂英语读写课的说课。在聆听了30多位英语教师的说课后,笔者颇有感触,故试以本次比赛为例,谈谈对初中英语教师说课技能的思考与建议。

一、认识说课的实质

说课是指教师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采用口头语言或相关辅助手段,阐述某学科课程或某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教学研究过程(李崇爱,孟应周,2011)。简单而言,说课就是教师对“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进行阐述。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展现一个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教学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行为,分享教学经验。

从某种意义上说,说课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设计及学情分析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它虽然不能等同于实际授课,但是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本次比赛要求参赛教师在10分钟之内完成说课,这意味着教师们在这10分钟内要讲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基本内容,甚至包括一定的教学理论。

二、分析说课中的问题

比赛中,所有教师都能完成说课流程,但还是暴露出不少问题,能让评委眼睛一亮的选手凤毛麟角。

(一)教师的仪态和语言

说课的对象是评委或同行,唯独没有学生,师生双边活动只能靠说课教师描述或解说。于是,有些教师就以为说课时不需要声情并茂、情感投入,只顾看着文稿干巴巴地一讲到底。实际上,说课就像是演讲,教师不仅要着装整洁,仪态大方,而且要感情充沛,富有表现力,与听众有眼神的交流,用语言感染听众。

用英语说课,个别教师暴露了发音不够标准、语调不够准确的问题。毋庸置疑,地道好听的英语口语是说课成功的有力保证。这要求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勤加练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语言方面的优势。

(二)说课的模式和内容

说课的确有一定的模式或套路,但一些教师从网上下载说课模板直接套用,效果并不理想。虽然现成的说课模板有很多可借鉴之处,但是哪怕是最好的模板也无法套用在所有的课型和课题上。生搬硬套很有可能造成说课的过程呆板、内容空洞。从整场比赛来看,说课内容上反映出来的典型问题主要有:

1. 教学目标有名无实,泛泛而谈。

比赛中很多初中教师所阐述的教学目标大体是:

(1)Knowledge objectives: 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to help the students learn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Ability objectiv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readingand writing abilities.

(3)Emotion objectives: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 inEnglish learning.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总目标中所提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其中涉及到了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的目标。但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等同与一门课程的总目标,而应该是微观的、具体的、细化的内容。上述举例的教学目标较为空洞。就本节课而言,既然是读写课,就要在目标中体现出读与写两方面的内容,而且要抓住阅读材料自身的特点。因此,可以尝试将教学目标改为:

(1)Knowledge objectives: to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the contents and structure of the letter from Sidney; to instructthe students to write a letter in reply.

(2)Ability objective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a letter from a pen-friend and the ability to write back.

(3)Emotion objective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awareness of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cerning family lifeand school life.

2. 教学过程只搭框架,脱离文章。

大多数教 师将教学 过程分成Lead -in, Pre -reading,While-reading, Post-reading, Writing和Homework这几个常规步骤。以下是一位教师的一段说课内容:

The first step is Lead-in. I’ll have a free talk with the students,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in the lesson. Step Two is Fast reading. I’ll ask the students to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paragraph. Step Three is Careful 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after reading, I’ll ask them someques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ep is to make sure the studentsunderstand the details of the passage. Step Four...

说课教师按照授课程序逐一叙述其过程,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每个步骤之下基本都是套话,缺乏针对本课具体内容进行的课堂设计,这样的说课无法给听众清晰地展示课堂的雏形。

但是,有的老师会在“Lead-in”环节中说: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I’ll tell the students I’m very happy todaybecause this morning I received an email from my friend Jenny.In her email, she told me about her summer vacation. Then, I’llask the students,“Do you have a pen-friend? Have you writtento your pen -friend?”Probably, the answer is no. I’ll say,“Itdoesn’t matter, because today we can read a letter from a penfriend and we will also have a chance to write back...”这样,听众可以清楚地知道这堂课将如何导入,老师会采用怎样具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为课堂活动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3. 教学方法按部就班,缺乏新意。

所谓教学方法,通常的解释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说课中,老师应该充分阐述为这堂课所设计的课堂活动,这是教学方法最直观的体现。简单地说,课堂活动主要是指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往往是评价一堂课优劣的重要尺度。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学方法包罗万象、学生活动热热闹闹就一定是好课。

但遗憾的是,有一些老师在说课中没有体现出对教学方法的思考和选择,一堂课从头到尾一“问”到底,所有的学生活动就是“回答问题”。学生读一段文章,回答两三个问题,再读一段,再回答两三个问题,然后就是“讨论(discussion)”。有的老师设计的讨论题目也令人匪夷所思,如:Do you want tobe a pen-friend with Sidney? Why or why not? 这个问题看似紧扣文章,但实际上不仅讨论价值不大,而且并不能有效地推动课堂进程。试想,如果学生能很默契地配合老师,他们的回答肯定都是“Yes”,但是至于为什么,初二的学生也说不出太多的所以然,讨论失去意义。如果有学生回答“No”,那老师就处于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接下来给笔友写回信的教学任务是继续进行还是放弃不做?笔者认为,阅读后的讨论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妨针对来信中Sidney提到的个人介绍、家庭情况和学校生活这三个方面设计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与Sidney的异同。这样结合学生实际,学生一定有话可说,而且更重要的是,为接下来进入“写回信”的环节自然而然地做好铺垫,降低学生下笔的难度。

三、提出几点建议

说课就像是“带着脚镣跳舞”,它有相对固定的框架模式和要点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重点难点、教学手段、教学步骤等几乎要面面俱到,但是针对不同的课型、课题,又可以自由发挥、尽情创造。

在说课的准备阶段,教师应努力做到三点:

(1)心中有学生。尽管说课时不会有学生在场,但教师不能只预设教法而无学法,至少要分析学情,再根据学情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这样说出来的东西才会科学合理、可信可靠。

(2)眼中有教材。一提到说课,就想到模板,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依据———教材。只有认真审读说课教材,才能从中提炼说课的各个要素。脱离教材实际,单纯的理论陈述只能降低说课的水准。

(3)脑中有想法。说课也是一种教学研究。千篇一律的说课没有太大的价值。说课就是要说出特点,说出新意,展示个性。

在笔者看来,优秀的说课需要满足这样几条要求:语言简练,层次分明;内容具体,重点突出;分析透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关于说课比赛不得不说的几个问题 篇5

1 说课比赛存在的问题

1.1 说课该不该比赛

说课虽有30多年的历史, 但在我省还是新鲜事物。事实证明, 说课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捷径, 是教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较好方式, 而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不同级别、范围的说课大赛也就成为推广说课活动最为有效的方法。对说课比赛怀有异议和持否定态度的人并不是反对说课, 只是反对比赛这种形式, 原因是大多数参赛者是抱着比赛的心理去说课, 而不是交流;作品也只是用于比赛而不是用于授课。说课大赛往往成为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大赛、展示会, 失去了互助、提高、交流的原意, 甚至有人将说课比赛当成了表现的平台, 组织者也将说课比赛当成了学术交流和教学成果展示的唯一方式。尽管说课比赛存在着诸多问题, 但就目前来看, 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如广泛的宣传作用和最快的推广作用, 但从长远来看, 交流、互助性质的说课不宜打上比赛的烙印。

1.2 说课比赛的参赛要求和评判原则

说课要比赛, 必须注重“说”, 要以“说”为评判优劣的标准。而“说”的重点又必须是“用何种方法、如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新课内容, 并如何贯彻落实”, 即说课始终要围绕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展开。目前, 我省举办的各级各类说课比赛, 从参赛要求和评判原则上来看不利于“说”课, 存在重展示轻讲解、重课件轻说明的现象, 如要求参赛者将参赛作品一律制作成课件, 言下之意就是没有课件不得参赛;而在评分中, 课件制作状况占总分的80%左右, 教师说得好坏并不是比赛成绩的决定因素。因此, 往往是课件制作精美、动画效果突出、色彩搭配清爽的课件作品易获得胜利。课件是教师取得更好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学目的的辅助教学手段, 它不是教学的唯一方式, 也不是教学成效的决定因素。根据用进废退原则, 过度地依赖课件反而会弱化或降低教师的授课能力, 突出表现为: (1) 讲解能力降低。教师过度依赖课件的展示功能, 讲解环节减少或省略, 长此以往将导致讲解能力降低。 (2) 教学手段单一。由于课件的省时、省力、一劳永逸等特点, 很多教师依赖课件教学, 课件展示成为教师教学的唯一手段。 (3) 遇突发事件 (如停电、计算机故障等) 时不能或无效授课。由于备课内容集中保存在U盘或笔记本电脑中, 上课时如遇到上述突发事件, 有的教师以客观原因推迟授课或延期补课, 有的教师虽按时授课但只是照本宣科, 应付了事。总之, 一项新的教学方式的推广, 只有遵循教学规律, 沿着正确的方向, 用科学、可行的方法来引导并推而广之,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3 参赛人员的压力

说课本是同行间的一种交流方式, 但引入赛制后, 被普遍认为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直观反映。因此, 参赛人员存在较大压力, 具体表现: (1) 参赛人员的“被代表”压力。参赛教师往往是带着压力比赛的, 尤其是比赛最终还要进行学校排名, 使同行间的交流成为校际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比赛, 参赛教师的个人行为成为学校整体的代表, 参赛教师压力之大可以想象。 (2) 教学工具带来的使用压力。高年资教师的普通话和计算机熟练程度与青年教师存在一定差距, 比赛名次一般靠后, 导致其参赛热情不足, 参赛率低。这些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多样的高年资教师的缺席, 使以赛制为推广手段的说课失去了自上而下的交流机会。 (3) 既有成就和既有地位压力。说课虽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舞台, 但也需大量高年资教师的参与、指导、示范, 与他们平等的交流也是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的捷径。但引入赛制后, 大批中、老年教师不愿参与说课比赛, 其代表想法是:和谁比?与青年教师比, 胜则本该如此, 甚显胜之不武;如打平或失败, 则太丢人, 他们会因此而无地自容, 感到既有地位和既有成就受到威胁和影响。青年教师成为说课这个舞台上的“独奏者”, 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舞台的搭建必须是全方位的、综合的, 表演形式要力求多样, 争取创造一个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局面, 让青年教师在长者的引领下, 不断突破自身, 不断进步。

1.4 评委的选择

目前, 我省各级各类说课比赛的评委均来自本省, 多为主管部门或各校领导以及各学科的高年资、高职称教师, 其公正性、公平性易受到参赛人员和参赛学校的质疑, 主要原因: (1) 资格。各主管部门和部分学校领导本身未参与教学或脱离教学一线时间较长, 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现行课本知识的掌握度较差, 对目前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将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不清楚, 其评委资格和能力易受到其他教师的质疑, 比赛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也就无从谈起。 (2) 资历。说课在我省范围内还是新事物, 教师并无参与经验, 高年资、高职称教师与青年教师对说课的认识处于同一起跑线, 即均处于理论了解阶段。按照人类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规律, 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了解和掌握要优于其他人群, 同时, 人类随着年龄的增加, 对新鲜事物的探求热情和接受程度会逐渐降低, 因此, 让无经验的高年资、高职称教师作为新鲜事物———说课的评委, 其资历必将受到怀疑。 (3) 能力。从我省近两年说课比赛情况来看, 评委均未参与说课比赛、未接受过培训, 直接上岗, 其评判依据来源于个人多年的讲课体验, 用讲课的标准来评判说课。因此, 其作为评委的评判能力受怀疑则很正常。 (4) 公正性。公正性受质疑主要是由资格、资历和能力不足引起的公正性受质疑和人为的公正性受质疑。其中, 人为的公正性受质疑是因人的情感差异引起的, 造成情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选手的单位、年龄、性别, 与评委之间的关系等。我省组织的各类说课比赛评委均来自参赛学校, 其与参赛教师之间的关系使人为公正性受质疑是必然的, 差别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公正性受质疑均会使比赛结果受影响。

2 建议

2.1 说课要以“说”为主

“说”是说课比赛的灵魂, 是制胜的关键。说课的关键在于说认识、说想法、说做法、说手段、说工具等, 用“说”的方式将说课者对课本、学生和讲授内容的个人认识表述出来, 并将这种认识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所能够理解的各种形式传递给学生。说课比赛中的参赛教师也应本着“以说为本”的原则展示个人思路、手段等, 比赛也应以“说”的状态情形作为唯一的评判依据。

2.2 评委专业化是搞好比赛的前提和保证

说课比赛的评委必须专业化。尽管我省开展说课活动时间短, 无成熟经验, 但采用骨干教师和高年资教师作为说课比赛的评委是不可取的, 应抽取部分思想活跃、专业素质过硬、品德优秀并能积极参与说课活动的教师接受专业培训或外出旁听说课等使之迅速专业化。专业化的评委可避免评判的专业性不公, 提高评判结果的公正性, 同时也可通过点评等方式指导参赛教师, 提高其说课水平, 更好地推广说课活动。另外, 专业化评委从专业方面作出的评判能更好地体现参赛教师的专业水平, 最大限度地避免“高能力低名次和低能力高名次”现象, 降低高能力参赛教师的参赛压力, 提高比赛层次。

2.3 坚持教师自主参赛, 避免“被代表”等现象

说课是一种交流活动, 即使采用比赛形式也不能改变此种性质。参赛教师的第一想法是通过交流获得能力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参赛教师的个人表现如教龄、学识、个人素质 (如心理状况、语言表达等) 及课程熟悉状况等差异并不能代表所在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准, 参赛教师如被赋予代表学校的责任则加大了教师的压力, 教师的参与意识随之降低, 参与人群减少最终使说课的推广受阻。因此, 坚持教师自由参赛, 减轻教师压力, 则必然扩大参与人群, 从而更好地推广说课活动。

2.4 其他注意事项

如放宽或取消参赛名额;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时间安排说课内容, 避免诸如第二学期说第一学期课的安排, 也要避免一个教师始终只说一节课的现象, 促进教师熟悉所有教学内容;可以尝试开展分职称、分级别的说课比赛, 最大限度地体现比赛的公正性。

依据我省实际情况, 目前, 说课大赛是推广说课活动最恰当的方式, 但比赛的竞争性质, 易使活动目的发生改变, 出现为比赛而比赛的现象。因此, 解决方式不正当、目的不单纯、赛事不正规、评委不专业等问题, 是保证说课大赛更好地为推广说课服务的前提, 也是教育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说课比赛 篇6

说课与上课既有相同点, 又有不同之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使用同一教材,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 目的不同, 上课的目的是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技能, 进而培养能力;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 使听者听懂, 并可以直接使用该内容进行教学。第二, 内容不同, 上课的主要内容在于教哪些知识技能, 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 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第三, 对象不同, 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专家、评委和同行。第四, 方法不同, 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学练等形式完成;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二、课件的制作要实用

说课比赛比的是说而不是课件。课件是说课比赛中常用的辅助手段, 一个精彩的课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是, 课件绝对不是决定说课比赛的关键因素。因此, 笔者建议, 在制作课件时, 一定要本着直观、明了、实用的原则, 把说课的步骤、流程表示清楚就可以了, 最好配上相关的图片、录像资料或者动态的flash动画等以帮助听者更好地、更形象地了解说课的内容和练习的步骤与方法。在本次比赛中, 有相当一部分民族体育和冷门的课题, 如, 板鞋踏踏、双节棍、竹铃球等, 评委和听课教师对这些项目基本上比较陌生, 参赛选手在课件制作中就聪明地选择了大量的图片和自己拍摄的示范录像, 让听课教师快速直接地了解了说课的内容和练习方法, 避免了参赛选手描述了很久但听课教师仍然不知所云的尴尬场面。但是, 本次比赛中也有些选手过于注重课件的制作, 把每一个页面都做得美轮美奂, 内含大量的链接和信息, 但是, 因为制作过于复杂、花哨, 往往导致听课教师很吃力地在页面中寻找相关信息, 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 得不偿失。

三、说课流程的设置要合理

本次说课比赛的特别之处是单元式说课, 而并非是传统的课时说课, 在时间同样是15分钟的情况下, 信息量大幅增加, 这就需要参赛选手在设计时合理地安排单元内容和课时内容的比重。笔者认为, 合理的比重为1:2, 即5分钟的单元内容, 10分钟的课时内容, 单元内容可以根据所选教材适当减少, 且不宜超过5分钟。本届说课比赛中, 有的参赛选手说课时没提到单元设计, 有的参赛选手在说单元设计上用时过多, 说课时教学过程反倒只用了2分钟就一带而过, 这些都是说课流程设计重心不准确的体现。在此, 笔者简单介绍自己的说课稿设计流程, 仅供大家参考:第一, 单元指导思想;第二, 单元教学目标;第三, 单元教材分析;第四, 单元学情分析;第五, 单元教学重难点;第六, 单元课时分配;第七, 课时教学内容;第八, 课时指导思想;第九, 课时教材分析;第十, 课时学情分析;第十一, 课时教学目标;第十二, 课时教学重难点;第十三, 课时教学过程;第十四, 课时预计教学效果;第十五, 课时场地器材;第十六, 课时教学亮点。

在说课时同样要有所侧重, 应在全面介绍情况的基础上, 紧紧抓住那些教师较为关心、渴望了解的重点问题, 展示出解决和处理问题的办法, 以充分发挥“说课”的交流作用。说课不同于教学基本功比赛, 不同于教学技能表演, 它必须立足于“课”本身, 这重中之重就是说课时教学过程, 一堂说课的优劣, 80%取决于说课时教学过程的好坏。在说课时教学过程时, 一定要本着一个原则:阐述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根据这一原则, 说课教师可以从导入开始, 清晰完整地逐步展开, 围绕目标的体现和重难点如何解决, 说明练习方法的因果关系。

四、细节决定成败

不管是课的设计还是说课流程, 细节都非常重要。如, 有的参赛选手把“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写成了“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虽然只是顺序的颠倒, 却出现了概念性错误;有的参赛选手在教学效果预计中把该次课的平均心率预计为80~110次/分, 这是常识性错误;还有的选手在单元教学内容分配中, 把篮球的传接球分开进行教学, 第一次课只教传球, 第二次课则教如何接球, 这就违背了运动规律。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错误, 就要求说课教师一定要下足工夫吃透教材和学情, 在设计之初就设定好教学目标, 且教学目标宜小不宜大、宜细不宜粗, 再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科学、有序、合理地进行各教学环节的设计, 这样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上一篇:救助工作下一篇:中脑神经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