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钢琴教育教学(共11篇)
儿童钢琴教育教学 篇1
一、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
在教育的众多学科中,音乐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古到今被人们所重视。古希腊教育理论家柏拉图认为,音乐的节奏和音调对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能产生重大影响,并能影响人的外在行为。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教弟子六艺,以“致乐以治心者”为训,把“乐”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如今,人们对音乐教育在各个领域的影响有了深刻的理解。美国把音乐列为教育中的核心学科,并为音乐教育确立了更强有力的基本思想: 学习音乐是学习人类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学习世界上的各种民族;是学会学习的过程;是学习想象力和自我表现能力;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是学习艺术的有效手段。这对热门的钢琴教育的深化,提供了颇有意义的借鉴。
当前儿童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家长年轻时没有条件学,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不顾孩子的兴趣和素质,让孩子向专业发展;有些家长仅仅希望通过考级对孩子的升学有所帮助。笔者曾以“儿童学习钢琴的目的”为主题进行过有关社会调查,部分家长明确表示“学钢琴是为了上重点学校加分”、“学钢琴可以让孩子高人一等”等等,完全背离了钢琴教育的初衷。上述虽是少数家长的表述,却带有普遍性。抛开钢琴教育的综合性、艺术性、协调性、科学性、规范性,只是为学钢琴而学钢琴,其学习目标比较狭窄,很难达到全面培养人才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音乐教育的总的目标”,站得更高、更远来看待儿童的钢琴教学。
让儿童学习钢琴的目的并不是单纯训练机械式的“匠琴手”,而是要通过学钢琴来启发他们内心的思想情感,在心灵中对音乐产生共鸣,从而学会通过音乐来与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同时,通过学钢琴来发展他们动作的协调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发他们潜在的理解力、表现力、想象力。另外,在学钢琴中通过接触各个时代的作品和对不同风格作品的分析,了解世界各民族的特点、风土人情,使他们通过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来学习相关领域如历史、地理、人文科学、舞蹈、数学等知识,以开拓视野,提高对美的更高层次的欣赏能力。学习钢琴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有了正确的观念,才能把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长远目标。
二、 教学方法的探讨
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天才不能创造,但是可以而且应当为他们的成长创造环境”。传统填鸭式的授课方法已不能适应钢琴教学发展的要求。如何让儿童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音乐,启发兴趣,打下初步的钢琴演奏基础,是现代钢琴教师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德国的奥尔夫、匈牙利的柯达伊、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综合音乐感等教学法大都采用游戏活动,以自然的方式引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并挖掘他们内在的音乐潜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我国儿童音乐教育起了指导和推动作用,也为儿童钢琴教学提供了发展的思路。
1.利用儿童喜爱的唱歌引入
把唱歌作为儿童初学钢琴的第一步,已成为许多国家如匈牙利、法国、俄罗斯等国所采用的方法。因为唱歌是儿童的一种天性,是他们最喜爱的游戏。通过歌唱可以引发他们上课的兴趣,消除第一次上课的神秘感和对教师的陌生感。通常选择儿童熟悉的歌谣、童谣,可以很快提高其识谱能力,掌握音高的正确概念,感觉音与音之间走动、连接的过程,同时感受曲调旋律的美感,使他们有感情地歌唱,从而用内在歌唱调动手指的歌唱,使乐曲真正从内心唱出来而不是机械地弹出来。
2.引发儿童自身的节奏感,用身体来感受音乐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儿童天性活泼好动,更是和节奏关系密切。如果在他们接触音乐初期就给予一定的节奏训练,并使他们的动作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就会引发儿童自身的节奏感。比如: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通过最简单的拍手或打击乐器,挖掘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内在节奏感与音乐潜能。还可以运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的训练方法,让儿童跟着不断变换的音乐节奏和速度击掌打拍来体验节奏感,从而训练动作的协调性、反应的灵敏性、节奏的敏感性及对音乐的感受性。这样,孩子们会在无拘无束的玩耍气氛中,进入审美情境,情不自禁地随着节拍手舞足蹈地“动”起来,极其天真地表达自己的喜悦情感。从“听”到“动”的过程,实际是儿童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的萌动。
3.培养学生的音乐结构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结构意识,才能促进其对演奏的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演奏时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上才会更真切生动。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结构意识就是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句逗、段落、层次的一种感悟能力。因此,我们应从儿童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征出发,不能局限在动机、乐节、乐段、乐章等枯燥的词语上,而用生动、拟人的比喻引导儿童从感性上认识音乐的结构,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并牢记。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要求教师具备一些幼儿心理学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曲式学知识。
4.“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运用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要真正理解音乐的情感,如果仅凭着本能的感觉而没有音乐史和音乐理论的基础,是无法真正理解作品的风格以及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因为本能只是一种自发的乐感,是人感知的最初阶段,它很难掌握好作品风格,甚至会发生表现上的错误。而只有具备丰富的音乐史和音乐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地表现好音乐,这也是“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即运用创造力的教学法运用的起因。结合音乐理论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素质训练,以培养自觉的乐感和音乐上的创造力,包括:理解音乐的结构成分,如音高、节奏、音色、力度、和声、曲式等;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曲家的履历;具有表演能力,包括评论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具有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对儿童进行螺旋式上升的训练,对增长儿童的音乐知识,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在孩子学琴的初期,尽管学的乐曲简单,音乐结构成分少,但教师一定要对他们进行意识的引导,使他们逐渐掌握越来越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历史,逐渐学会去表达、体验别人和自己的不同演奏风格,并用学会的知识去进行简单的创作,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集作曲家、听众与表演者三者为一体的艺术人才。
总之,对于儿童初级教学中的问题,广大钢琴教师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随着教师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整体能力的提高,会使越来越多的儿童真正享受到音乐之光的沐浴,从而推动我国钢琴事业的蓬勃发展。
摘要:在教育的众多学科中,音乐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今中外一直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音乐教育的普及,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其中学习钢琴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应以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对儿童进行训练,以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谈音.儿童钢琴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钢琴艺术,2003(12).
[2]段学军,段晓军.试论初级钢琴教学中音乐结构意识的培养[J].钢琴艺术,2003(5).
[3]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儿童钢琴教育教学 篇2
儿童是人生的一个发展阶段,家长为了培养自己孩子的一技之长,他们通常会让孩子 一 接受钢琴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钢琴。因为这不仅是门学问,也是开发儿童智力和右半脑的最佳途径。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忍耐力、组织、协调、理解、听辨能力,还可以对孩子的听觉、视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钢琴教师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必须要运用适当的科学方法,让在早期接触钢琴艺术教育的儿童少走弯路,较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呼唤他们幼小心灵的情感,陶冶他们幼小心灵的情操,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钢琴教育对儿童智力因素的影响
人的智力生理基础无疑是人的大脑。智力开发,就是尽可能充分地开发人脑的生理机能,使人脑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更为协调、更有效率。学音乐,正可以尽可能充分开发人脑的生理机能。医学家发现,音乐家的大脑比普通人要发达得多,特别是大脑左半球容量比普通人多。左右脑之间的纤维比普通人粗。而这些脑生理特征在7岁前就开始学音乐的人脑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人的智力从功能上讲,除了记忆以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感知觉、理解力、想象力,而音乐恰恰能够增强人这三方面的能力。
1、感知觉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孩子必须全力捕捉音响的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音色、音高、音强。比如,让孩子辨别音高(降调、升调),可以使他们的听觉乃至全身心充分的启动,极其细微的感知音高的任何一点差异。长期接受这样的训练,孩子的耳朵对世界的感知更为敏锐、微妙、准确。例如,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区分音高和音色,这样,在学习新乐曲的同时,幼儿也体验了不同的音乐感受。
2、理解力
很多人小时候都觉得读书很苦,但是许多学了音乐的孩子读书后,往往学习很轻松,不太吃力,原因在于们对学习上的许多问题都能比别的孩子理解得更快、更透。音乐所要表达的往往是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孩子长期接触音乐,可以从音乐中直接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而不需语言的“转译”。当《梦幻曲》的乐声萦绕在孩子的指尖时,孩子体会着理解着乐声中所包含的喜怒哀乐。虽然,这种理解也许达不到成人的深度和高度,但它却是儿童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成人理性灌输的结果。儿童就能通过音乐语言理解那些通过日常语言所不能理解的细节和微妙之处。孩子的“感性和理性得以融洽、升华。”就是因为音乐有如此魔力,所以我们在欣赏散文或诗歌时会播放一些与此相近似的音乐,来帮助理解。
3、想象力
音乐所要表达的一切都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他们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并且通过人的想象转化成为种种形象和情感。想象力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基础,没有想象力也就没有人类的创造。音乐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对同一首乐曲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想象结果。因此,学音乐可以让儿童的想象力较少受经验干扰,而得以充分的活动、运作。长此以往,孩子的想象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增强和丰富。
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情感能力等等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孩子的智力结构。学音乐可以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孩子智力结构趋于完善,使儿童更加聪明。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协调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由此可见,音乐在开发儿童智力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钢琴教学方法
钢琴享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它的体积是乐器中比较大的,然而钢琴是一种技术性很高的乐器。孩子要掌握它,不在一招一式,而要一朝一夕长期不懈的努力练习。而他们的钢琴教师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要怎样做呢?钢琴教师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必须运用适当的科学方法,让在早期接触钢琴艺术教育的儿童少走弯路,较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呼唤他们幼小的心灵情感,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情操,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唤起一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的话,那么不管他的老师多么的优秀也会感到措手无策,学习钢琴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学习钢琴前最先需要他们对钢琴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孩子学习钢琴才能够顺利进行。儿童的最初审美情感体验处在低层的美感水平以“悦耳悦目”为标准,他们只会用自己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作为依据进行评定事物。因此作为他们的钢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把“听觉”“视觉”作为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第一步,让他们对钢琴充满好奇,产生兴趣,从而自己主动的去学习钢琴。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儿童对钢琴兴趣的产生,有两种。一种是自发的,也就是其自身对某些事物比较感兴趣、倾向性较强,这是一种客观的行为,在钢琴学习中即儿童对钢琴本身及其所发出的声响的兴趣。另一种就是后天需要培养的,只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气氛,并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及指导,这种兴趣是可以能培养出的,即儿童对演奏钢琴的兴趣。
兴趣的发展又有着不同的程度,最初的兴趣,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属于“有趣”。钢琴对于学前期的初学儿童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是比较容易产生自发的兴趣的:开始时,也许是儿童对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钢琴的一种好奇心,于是乎便又“按”了几下琴键,又对其高低不同的奇异声响产生最直接的兴趣,而这也许只是儿童觉得新奇好玩。可是也可能当他第二次在看到钢琴时,这种新奇感就没有了,觉得“不好玩”了,于是也就对钢琴不感兴趣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学了的原因(当然,如果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那就另当别论了)。由此可见,这种儿童对钢琴本身的自发产生的直接兴趣并不十分专一,也不是非常稳定,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兴趣从“有趣”水平发展为“乐趣”。这时的兴趣已然分化,即是从儿童对钢琴本身的兴趣发展对演奏钢琴产生乐趣。这时的兴趣就比较专一和稳定,把艰苦的学琴过程视为一种乐事。
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学生是被传授的对象,两者需要沟通与合作,其桥梁便是语言。由于学前期儿童的大脑和思维的发展有限,加之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较困难。因此,教师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与学琴儿童相互沟通的关键。这里的语言能力,并不是指“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幼儿园或刚刚上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所以,教师就应尽可能地讲“儿童语言”,即是把自己所要表答的内容,要求儿童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儿童全都能听懂的,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所以,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而有条理,幽默风趣,语速要慢,语调要抑扬顿挫。总之,要能使儿童听清听懂老师的话语,并尽可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儿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这种直观形象的思维使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凭借具体的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而不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即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认识事物。因此,在儿童实际的学习中,应尽量将那些概念知识比喻成他们生活中的熟悉的实物,进行一种形象的类比,这样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当儿童是通过生活中他们知道的,甚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来学习理解那些概念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物概念,并对那些概念用直观形象不断的支持和强化,儿童易于理解并产生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授课时,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对儿童学习的钢琴的兴趣也有重要的影响。在选材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必弹的,另一类是选弹的。必弹的,像用于初学习的拜尔、车尔尼599、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等等这些是绝对具有权威性的,效果显著的教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对于大多数年龄低幼,刚刚开始入门的小朋友来说,这一类的教材显然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缺少趣味性,因此要做到少而精,但决不能取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用诱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添加进来。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主动选择,老师弹几首给学生听,学生喜欢哪首就练哪首,有时碰到是自己会唱的或是听过的歌曲所改编的曲子,那就更兴奋了!这样,学生对所弹奏的曲子非常感兴趣的话,学习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2、课堂的气氛
孩子们上钢琴课时虽然都带着好奇心,但是难免也会有紧张的情绪。因此,作为他们的钢琴教师一定要先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这时他们的学习才能继续。然后钢琴教师应该注意把上课的地方适当的加以布置,让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就想到上钢琴课,并想到钢琴上去练习。当孩子们没弹好或者弹错了,千万不能给予训斥,那样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优点去弥补他们的缺点,他们没弹好,你可以带着他们慢慢,细心的指导他们并让他们改正错误。对于儿童来说,课堂的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气氛不活跃,儿童们就没兴趣好好的上课,所以课堂的气氛一定要活跃,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的展现自我,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一堂课下来。不仅使孩子们心情愉悦,还让他们学到了一定的知识,这样才达到了上课的要求。
3、钢琴教学的环境
钢琴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应该是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书,孩子们问什么就能马上回答什么,这样孩子们就会把教师当作崇拜者,并树立自己的志愿。另外,教师给孩子们的感觉应该是平易近人、态度亲切。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们,要多多注意他,主动的亲近他、了解他、开导他、鼓励他,让他也能融入到其他的孩子们当中。教师还要主动的和孩子们聊天,快乐和他们一起分享,当他们不开心的时候要安慰他们。还要做到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取严格的教学态度,对于他们不懂的知识需耐心的讲解。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应该是教师、朋友、父母三者的化身,这三者要同时体现在教师身上,不但要像父母一样的疼爱他们,还要像小朋友一样和他们一起融洽的相处。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们和教师之间就建立一种很深刻的友谊,孩子会爱戴教师、喜欢教师、尊敬教师、听教师的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敢于问教师,学习的效果明显。教师这样全面的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性格、爱好、智力条件、身体情况等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布置、进行上课,教学成果才显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
良好的环境造就优秀的人才,孩子们只有在良好的环境里才能健全的成长。学习钢琴也是如此。在良好的学琴环境里才能造就优秀的人才。
4、家长给孩子们的环境
家长花了巨大的精力和物力让自己的小孩学习钢琴,他们不了解学习钢琴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他们急于求成,对孩子过分施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小孩,孩子们做不好或不愿做。家长便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采取“武力”。如:小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不集中,一般只能持续练琴时间15——20分钟,而家长却偏偏要他们练习一个小时,孩子们练到30分钟就不想练了。家长就强制的要求他们练,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们学习钢琴的信心慢慢减弱,兴趣全无,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从而由喜欢到不喜欢,由到厌烦到厌恶最后后悔学习钢琴,最终导致放弃对钢琴的学习。因此,在学习钢琴这个漫漫长路上,家长必须认识到钢琴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乐器,并非是可以一步求成的,而是一朝一夕、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练习才能看得到成果,因此家长要做到对孩子们收放自如,不要过分施压,根据孩子们的注意力特点,控制好孩子们练琴的松紧度,让孩子们在良好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钢琴。家长给孩子们学习钢琴的环境非常重要。也是作为一名合格钢琴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5、教学方法
钢琴演奏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是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的乐器,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兴趣很浓烈,但是会因为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而使兴趣减弱,甚至丧失兴趣,那么怎么才能使孩子们一直保持兴趣去学习钢琴呢?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因为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作为依据的,所以在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启发教学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如故事法、儿歌法、游戏法等等。
儿童钢琴教学点滴谈 篇3
一、从儿童学习的兴趣出发
培养儿童的兴趣,使之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犹如能源与发动机,是一种促使其不断进取的动力,老师的语言对于儿童尤为重要,由于学生一般年龄都较小,爱动、怠惰心理比较强,所以想让他们愉快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些有趣的类比,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强化他们对学习钢琴的兴趣。
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使之具有稳定性,是推进钢琴教学过程有效展开的重要环节,是使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首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儿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教师应正确积极地鼓励儿童学习钢琴,帮助他们形成主动、积极的内在动力,使幼儿感受到爱护、关注、鼓励、支持、赞许等,这样儿童的钢琴学习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稚嫩到成熟,从失败到成功。
三、弹奏技巧训练,情感审美教育相结合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建造起美丽的钢琴艺术大厦,就必须打造好牢固的基础工程。基本技能训练只是钢琴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掌握了钢琴演奏技术之后,必须要向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方向发展。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弹奏的方法,但是他们不懂音乐,更不知如何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他们弹奏的只是没有生命的音符,而不是音乐。为此我们应明确教学方向,在重视学生弹奏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儿童喜欢幻想,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因此,音乐教师要用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还要为孩子们架起想象的天梯。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孩子学会聆听音乐和感受音乐,这才是学习钢琴的真正目的。兴趣是学生学习钢琴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钢琴学习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有了对钢琴稳定而持续的兴趣,就可以激起对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钢琴的效果。
(作者单位 吉林省柳河县建设小学)体育课分层次教学初探/程黎
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体育技能差异较大,假如习惯性地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进行教学,很难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这个矛盾。为此,我进行了几种尝试性课堂教学改革探讨,认为采取分层次教学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了检验分层次教学的效果,我选择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采取对照手法进行实验。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情况的测查,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成绩为依据,进行评价及分层分组。教学中实行综合分类推进和单项分类推进的方法,以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合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取素质五项总成绩),依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推进,各项都差的学生,一个阶段只侧重推进2~3项,定期重点调查,分阶段侧重推进。
单项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单项成绩,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次教学组织形式,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識、技术、技能,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并根据课题设计要求,每学期必须测查一次,年终或期末做一次层次调查。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平时根据自报情况,随时测验进行调整。
一、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制订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应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实践证明:阶段目标的确定,在教材的达成度上,第一层次为100%,第二层次为85%,第三层次为60%以上。课次目标的确定,在内容方面,好的学生应增加内容,中等的完成一个,差的完成两个中的一个。在完成次数、距离、时间、质量的要求上,应对第一层次提出较高要求,其他层次适当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达标教学是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达标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顺序地进行教学。如采用“低起步,中速跑,冲刺要搞好”的原则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二、采取按体能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
对实验班的学生,根据事先测得数据,按学生的体能情况分成固定的好、中、差三层。为了便于测验与分层,我选择50米跑、50米×8往返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铅球等五项。按五项之和的总成绩取380分以上为好,270~375分为中,265以下为差。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一年或一个学期调整一次。
上述分层和分组都是以学生五项总成绩划分的,适用于综合分类推进。为了更好地实行单项分类推进,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搞一些临时性的按体能、技术、心理分组教学。如学习山羊分腿腾越,学生按原固定的顺序练习几次后,可能出现能独立完成的,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的。如果完不成,这时教师可采取弹性分组的方法进行教学,按完成的程度分组教学,各层次还可随时升降,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
1 启发诱导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好尝试点,设计好问题和练习顺序。教学中,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初步探讨,使学生形成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知识、技能的学习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几项活动:观察教师的示范,分析教材,重温某些技能,练习体会动作,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类比,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提出的问题,达到掌握新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
3 适当练习,强化技能形成
对于一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师可配置一些素质练习;对技术性较强的教材,可配置一些辅助性和诱导性的内容,编制好练习顺序,让学生反复练习。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使之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加以区别对待。
4 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观察动作、提问分析、考核等。通过及时反馈评定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
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得到了提高。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运用体育知识技能、自学锻炼、自控、自我保护、组织竞赛和裁判等能力进行详细测查与比较后,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均高于对照班学生。实践证明,体育课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也有利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增强体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基本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同时,它又能够从分层确定教学目标着眼,从实行分层次组织形式入手,注意有层次地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因而针对性强,便于管理,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分层次教学中,对教师要求是较高的,所以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成绩情况,并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儿童钢琴教学反思 篇4
一、儿童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
4~6岁是儿童的智力发展最重要的阶段,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 因广泛的用途, 优良全面的性能被广大家长和儿童所喜爱。学习钢琴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 促进手部神经和小肌肉群的发育, 从而促进左右脑共同发育。儿童通过钢琴的学习可以增强记忆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非常喜爱音乐。众所周知, 钢琴的演奏是复杂的, 需要孩子眼、耳、手和全身的配合, 既要手脑并用, 又要一心多用,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这个年龄段达到学习钢琴的需求, 如果孩子想学习钢琴, 父母可以先了解下列问题。
1. 孩子们有没有喜欢钢琴的表现, 是否能够模仿电视演员的姿态弹琴唱歌。
2. 孩子是否能够注意力集中, 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当孩子听到音乐时, 是否对音乐表现的比较敏感, 是否能够很快哼唱出正确的旋律。
4. 孩子手部的肌肉可以自由控制, 能正确掌握握笔姿势。
5. 孩子要不怕困难, 能吃苦, 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家长要了解儿童学习钢琴的目的不是练习优良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而是要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从而激发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帮助孩子记录学琴笔记, 帮助孩子记录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点难点, 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使练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钢琴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钢琴教学中, 我们面对的大多是孩子, 因为年龄小, 心理发展不完善,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跳跃性思维活跃, 因此, 儿童钢琴教学在艺术教育中更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近年来, 父母在对待孩子学习钢琴的问题上越来越理性和成熟, 钢琴教学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是达到更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促进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是儿童学习的动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刺激, 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感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 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喜欢老师, 喜爱钢琴, 喜爱自己弹奏出的乐曲, 然而, 孩子的好奇心是有限的, 是不稳定的, 容易转移或消失。钢琴学习的过程中, 包含了许多机械性、技术含量较高的内容, 相对枯燥, 会使孩子产生厌倦情绪。如果老师不注意这一点, 就强迫孩子学习, 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其次, 是用形象生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引导孩子,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 讲音符时, 可以把音符称为小蝌蚪;要求孩子掌握手型时可以说把房子支撑住;讲分句要让他们联想到平时说话、唱歌时的呼吸, 把演奏中的分句做到和呼吸一样自然而然。
2.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对学生的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 始终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努力开发孩子的天性, 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检查老师工作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 就是看他是否能了解学生的个性, 音乐天赋和其他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 应注意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为他们的成功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孩子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取得进步, 但不能生搬硬套, , 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对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 对待资质一般的学生更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对他们提出合理的要求, 即便只是一点点进步, 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支持他们慢慢爬, 让他们有“我很好””“我能做到!”“我能成功!”的心态, 体会到进步的喜悦!让他们从“爸妈让我学”转变成“我想学”。例如, 对于胆小的孩子应该鼓励, 赞美他的长处, 为爱骄傲的学生指出他的缺点, 少一点赞美, 注重语言艺术。使他们更自信, 更勇敢地大步向前走, 达到理想的效果。
3. 通过音乐会、比赛、考级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
适当的让孩子参加音乐会、比赛、考级, 鼓励他们思考和大胆地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理解音乐和表达音乐。因为音乐情感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让孩子学会体验音乐情绪的微妙变化, 对孩子后期的音乐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才艺展示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是孩子自我展示的平台, 孩子的心理素质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大的锻炼, 是对孩子学习效果的肯定。根据孩子的天性, 可以让孩子通过公开课或是小型音乐会看到自己或他人的进步。家长也要尽量带领孩子参加一些演奏会、音乐会, 让孩子对钢琴艺术的演奏形式更加熟悉和热爱。有时候, 一场音乐会可能比让孩子练10个小时琴的收获更大。
业余钢琴考级活动作为一种1991年开始的制度已经被家长和儿童普遍接受, 并成为一些琴童每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钢琴考级能够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潜能, 让孩子们得到极大地满足。但是现在的家长对于钢琴考级活动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许多家长把考级作为衡量孩子学习钢琴成果的工具, 一味追求高级别, 对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根本不重视, 这完全脱离了学习钢琴地正常轨道, 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是一种极大的错误。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非打即骂, 致使孩子对练琴产生厌烦心理, 更加体会不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学习钢琴, 他们的父母面临许多问题:孩子学钢琴的最佳年龄是几岁,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习钢琴, 在钢琴学习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何提高孩子们学习钢琴的兴趣。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年龄,兴趣,钢琴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民、周海宏、李倩著《儿童钢琴学习指南》
[2]白左莲, 钢琴考级给琴童带来的负面影响[J].钢琴艺术, 2007 (9) .
儿童钢琴教学启蒙与辅导 篇5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 启蒙 辅导
一、 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唤起一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的话,那么不管他的老师多么的优秀也会感到措手无策。学习钢琴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学习钢琴前最先需要他们对钢琴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孩子学习钢琴才能够开始。儿童的最初审美情感体验处在低层的美感水平以“悦耳悦目”为标准,他们只会用自己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作为依据进行评定事物。因此作为他们的钢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把“听觉”“视觉”作为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第一步,让他们对钢琴充满好奇,产生兴趣,从而自己主动的去学习钢琴。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一)灵活运用“感受入门”萌发儿童学习钢琴兴趣
儿童的审美情感体验处在“悦耳悦目”较为低层的美感水平,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怎样才能让孩子萌发兴趣呢?
钢琴教师可采用“听为先导,感受入门”的途径,推动儿童兴趣的萌发。
1、播放优美的钢琴曲让孩子聆听,播放音乐会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弹奏简单的儿童律动曲、游戏曲,让孩子们舞动起来,让他们感受钢琴的神奇,把“听”作为教学的第一环节抓好。
2、采用“奥尔夫教学法”通过最简单的拍手或打击乐器(物体),培养他们的兴趣,并挖掘每个孩子的内在节奏感与音乐潜能。[1]
3、运用“达尔克罗滋体态律动教学”的训练方法,让儿童跟着不断变换的音乐节奏和速度击掌打拍来体验节奏感,从而训练动作的协调性、反应的灵敏性、节奏的敏感性以及对音乐的感受性,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玩耍气氛中进入审美情景,情不自禁的随着节拍手舞足蹈,当孩子们内心被刺激,从而引起他们对钢琴产生好奇的心理,强烈的想去触摸琴键,模仿教师弹奏的乐曲,从而让他们开始进入学习钢琴的阶段。[2]
(二)通过深入浅出,启发儿童学习钢琴兴趣
在儿童钢琴教学中,要做到深入浅出,就应该掌握两种基本的方法。
1、“善譬”。即善于打比方,儿童审美心理具有奇特的“拟人化”,他们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把握孩子的这个奇特心理,用充满童趣的幽默的语言表达训练要求、用直观形象的语言描述教学目的。
2、“善问”善问即要善于提问,要善于启发并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儿童真正全身心的投入,能很好的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五线谱、音符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五线谱像什么?音符像什么?启发儿童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各自回答,然后教师再加以补充,把五线谱比做楼梯,音符比做小蝌蚪,在每一节楼梯上的小蝌蚪都有不同的名字,就像孩子们都有不同的名字,这样孩子们对五线谱、音符的音高记忆深刻。
二、儿童钢琴启蒙的教学方法
钢琴演奏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是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的乐器,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兴趣很浓烈,但是会因为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而使兴趣减弱,甚至丧失兴趣。因为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作为依据的,所以在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启发教学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故事法、儿歌法、游戏法。都属于启发教学。
(一)故事法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乐曲的结构特点,创编小故事。如:在学习四分音符和全音符的练习曲时,可以根据乐曲的结构特点,创编《勤劳人和懒惰人》的故事。第一小节全音符说的是D娃娃在睡懒觉,弹奏时大拇指躺下来弹并保持住四拍。第二、三小节四分音符说的是rei哥哥起床刷牙,刷了四下,mi哥哥修椅子,敲了四下榔头,弹奏时中指也要像敲榔头一样一下一下的弹,第四小节全音符还是D娃娃在睡懒觉,跟前面一样的弹奏。把四分音符和全音符练习曲的学习编成这样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不仅使孩子们学起来兴趣盎然,而且很容易掌握其手指的弹奏要领,又能使孩子们又快又准的记住谱子。
(二)儿歌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孩子们难以改正而且又很容易就范的问题,教师不妨编制简单易懂的儿歌,使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自觉的改正错误。如:在教孩子们学习钢琴过程中,由于孩子比较小,手独立性不强,经常一弹琴手就塌下了,教师在面临教孩子们掌握弹琴的正确手型时,可以编制这样的一首儿歌:“小手弯弯像小桥,五个小手指像桥柱,桥柱撑起就能过小船,桥柱倒下就要压倒小船。”每次弹琴前,就带着孩子们一边唱儿歌,一边纠正手型,孩子们在欢快的歌声中,认认真真的撑好自己的桥柱,不让桥柱压倒经过的小船,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教师反复强调手型的问题,而且还养成了好的手型。[1]
总 结
在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用适合儿童的科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孩子在学习中不但学到知识,还能得到快乐。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只要掌握并运用适合儿童的科学方法,并与实践相结合,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加之对于新时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切人间的奇迹都有可能创造出来。21 世纪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随着国家的进步,人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也日益增强,社会需要大量的艺术人才,为培养出优秀的艺术人才,必须着眼于儿童,因此,作为一名钢琴教师有责任担负起这个伟大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卡尔·奥尔夫.奥尔夫教学法 [M].网上查询.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 篇6
一、规范意识是必要的课前准备
家长们把学琴为了“提高素质”的动机曲解为“非专业性”的“休闲、消费享受式学习”这种意识传染给了学琴的孩子, 孩子也抱着游戏娱乐的心态进入钢琴课堂。一动手便毛病百出。久而久之, 孩子就养成散漫, 华而不实等不良习惯。所以教师必须有预见地明示学琴的基本要求。
1.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旦学琴, 则应当把练琴当成吃饭, 睡觉一样必不可少。
2.固定一个家长陪孩子上课, 作好笔记, 每天要安排足够的, 较稳定的时间辅导孩子练琴。
3.家长对孩子的严与爱应把握尺度。要让孩子对家长有既爱又惧的心理。
4.尽可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琴环境。
5.生活中家长需要尽可能对孩子的注意力, 意志力, 美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
6.家长要主义自己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作用, 尽可能多学一些基础音乐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
钢琴练习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较枯燥的练习。所以在教学当中兴趣是关键。那么, 在音乐教育范畴, 尤其是儿童学音乐谈钢琴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诱导和提高?在学报《钢琴艺术》2004年1月——6月合订本中, 李雯岚老师探讨学音乐, 谈钢琴的兴趣。我也总结出自己的几点关点: (1) 教音乐要放在教学指导思想的首位。 (2) 常规教材中穿插“可爱的小曲作诱饵”一提高学生学音乐的兴趣。 (3) 只有学好音乐基础才谈的上享受音乐兴趣。 (4) 通过音乐会的熏陶和参加表演刺激扩大直接兴趣。我有一个学生一开始对学习钢琴很有兴趣, 可让他反复的练断奏, 家长也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 就一味逼孩子练, 于是学生便由喜欢——不喜欢——厌烦——厌恶, 最终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在学琴的漫长过程中, 家长必须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家长对学琴的正确认识态度是孩子学好钢琴的重要心理基础。做到收放自如及控制好孩子练琴的松紧度, 以使儿童在良好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保持学琴的兴趣。
三、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首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 充分尊重儿童,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 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教师应正确积极的鼓励儿童学习钢琴, 帮助他们形成主动、积极的内在动力.使幼儿感受到爱护、关注、鼓励、支持、赞许等, 这样儿童的钢琴学习才会从简单到复杂, 从稚嫩到成熟, 从失败到成功。
钢琴练习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较枯燥的练习。所以在教学当中兴趣是关键。那么, 在音乐教育范畴, 尤其是儿童学音乐谈钢琴过程中, 兴趣到底包括些什么呢?如何对其进行诱导和提高?在学报《钢琴艺术》2004年1月~6月合订本中, 李雯岚老师探讨学音乐, 谈钢琴的兴趣。
提高学音乐弹钢琴的兴趣: (1) 教音乐要放在教学指导思想的首位。 (2) 常规教材中穿插“可爱的小曲作诱饵”一提高学生学音乐的兴趣。 (3) 只有学好音乐基础才谈的上享受音乐兴趣。 (4) 通过音乐会的熏陶和参加表演刺激扩大直接兴趣。
四、弹奏技巧训练, 情感审美教育相结合
“万丈高楼平地起”, 要建造起美丽的钢琴艺术大厦, 就必须打造好牢固的基础工程。基本技能训练只是钢琴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 掌握了钢琴演奏技术之后, 必须要向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方向发展。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弹奏的方法, 但是他们不懂音乐, 更不知如何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他们弹奏的只是没有生命的音符, 而不是音乐。为此我们应明确教学方向, 在重视学生弹奏技巧训练的同时, 还应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像力和表现力。儿童喜欢幻想, 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 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因此, 音乐教师要用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 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 还要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
五、定期观摩:阶段性学习汇报的规范形式
儿童的学琴, 我会要求他们写简单的学琴日记, 特别制作了一本小本, 上面有我的作业栏, 作业要点, 一天要练习多少遍;学生练习的情况, 自我感觉怎样;老师评语等。让学生据此有一个对比。年龄较小儿童还奖励小红花, 每当得奖, 小朋友的兴致就更高了。定期观察学生学琴情况, 如:为什么这个学生学得特别慢?为什么这个学生作业不能完成?“对症下药, 因势利导!”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儿童主要通过感观, 依靠表象来认识世界的, 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弱, 还没有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而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他们喜欢具体直观的东西, 如对色彩图形等的敏感度远远强于文字, 在语言上, 易于接受简单的动名词, 对复杂的动词, 抽象的形容词较难理解。由此我在儿童的钢琴教学中, 依据儿童特有的心理特征对儿童进行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的语言上也注重形象生动地表达, 运用拟人的手法, 让儿童能更好的体会。“站稳”、“手指立起来”、“走”、“跑快一些”这是我经常要用的口号。教师要用形象的语言解读每一要点, 让孩子们理解深刻, 记得牢固。应让孩子们每弹一个音, 都能想到它叫什么名, 它的“家”在键盘上的什么位置, 用第几指去弹它, 手指在“家”呆多长时间等等。
钢琴的学习, 经历着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欣赏美几个审美心理过程, 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儿童审美心理学、钢琴教学法, 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孩子通过技能促进修养, 通过学习知识重视感受, 着重强调学习过程, 获得好的结果, 让孩子的钢琴学习, 真正成为他们的翅膀, 飞向美的天空。
参考文献
[1]郑日昌, 陈永胜.儿童心理辅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刘庆刚.钢琴的演奏与教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9.
[3]周广仁, 吴斌.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4]莱默儿, 瓦尔特.吉泽金/姜丹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4.
[5]张建国.钢琴基础教学导读.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4.
[6]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 华乐出版社编辑部.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华乐出版社, 2003, 5.
[7]伊爱青, 曹理, 谬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
[8]李雯岚.儿童钢琴手指练习.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 12.
[9]黄仁发.儿童心理诊所.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1.
儿童钢琴入门教学基本方法 篇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相关统计,绝大多数幼儿在学习钢琴之前表示喜欢音乐,占总数的82%,一般的仅为16%,不喜欢的仅为2%。这说明幼儿在未经刻意引导和培养的前提下,对音乐具有本能的“原始兴趣”。而对练琴过程的问卷调查,则显示在练琴过程中有经常去厕所、喝水等行为的幼儿占42%,偶尔的占37%,不去的占21%。除开幼儿练琴过程中确实的生理需要以外,更多的原因在于缺乏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幼儿钢琴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幼儿本身、钢琴教师、幼儿家长,而且受到家庭环境、社会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幼儿学习钢琴,还是音乐教师教授钢琴,培养幼儿学习钢琴兴趣的学习的关键。兴趣作为一种心理倾向,对幼儿钢琴学习活动不仅起着激发动力产生、推动情感投入的作用,而且有效地培养幼儿注意力的形成,促进智力方面的发展。
我认为对于儿童钢琴的启蒙教学最佳的方式应该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采取一对一式、口传心授的方法。一般每节课为30—60分钟不等,一般课时安排为一周1—2节。
首先让学生对钢琴进行认识,尤其是对钢琴键盘的识别与记忆,并且引导幼儿对高、中、低音区进行辨识。然后从正确的弹奏姿势开始教授,要培养幼儿正确的弹奏姿势。身体要与键盘的中央对正,坐得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倾。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坐的距离以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并稍向身体外侧展开;下身则注意大腿根到膝盖应略呈坡状倾斜,膝盖的位置在琴边下,双脚略向前伸。然后开始逐渐细化到讲解身体上半部分,手臂与手腕的感觉与形态,再到教授手形、手指,等等。幼儿手指伸张力和手指关节的弹性对今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应该注意好习惯的培养。手型应放松,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键。掌关节自然拱起,像是虚握着一个圆球,手腕大约与键盘平行。大指第一关节仅以指侧端触及琴键靠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在教授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能力锻炼,目前较流行的儿童启蒙教材中大致可分为三种五线谱入门型,即高音谱表入门法,中央c入门法,多音入门法。传统的启蒙教材《拜尔钢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谱表入法,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汤普生简易钢琴教程》1-5册用的是中央c入门法。
结合学生弹奏的钢琴作品向学生讲述有关的音乐知识,例如表情记号的意义和作曲家的风格及其生平,等等。
在完成若干节的入门知识讲述和基本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钢琴教材作业布置,每节课的必要步骤为:学生对上节课作业的演奏与反馈、教师对作业进行指导、新作业的布置。
我认为对儿童入门教学的过程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在每节课开始前,教师应该先询问孩子在家的练琴情况,然后开始基本功的练习,让孩子把手指活动开。然后开始让他弹奏上节课布置的作业。仔细聆听学生演奏,并且在演奏过程中及时纠正手形、识谱、表情记号等问题。
欣赏老师示范演奏所布置曲目的片段。让孩子自己进行对比比较,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与学生讨论有关弹奏时候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教师的示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到作曲家写作时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其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
许多钢琴教师在教授学生钢琴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一点,即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使幼儿学琴者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水平,继而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是非判断能力、交际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各种品德的养成、陶冶情操,等等。根据个体和家长需求的不同,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为保证学生学习质量最好邀请家长在一旁观摩,并且记录老师上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上课实际情况,家长要及时督促学生进行学习,这一点对于学生钢琴水平的进步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 1.
[2]周年.少儿钢琴学习小百科.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
浅谈少年儿童钢琴教育 篇8
一、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因人而异
对于“孩子几岁开始学钢琴最好”, 众说纷纭。本人认为要看具体情况, 不能一概而论, 不要抽象地认定孩子学钢琴的最佳年龄一定是几岁。首先要知道,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很多家长一直信奉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有的家长在孩子很小就会带他们来学习钢琴。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 年龄稍大的孩子要比年龄较小的孩子学习能力更强, 记忆力、理解能力都更好。6、7岁时开始学琴的孩子要比4、5岁学琴的孩子学习进度要快, 有时6、7岁学琴的孩子认真学习一年甚至比4、5岁开始学琴的孩子学习好几年还更有成效。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身体发育得好, 手的骨骼发育、智力、听力这些能力都是孩子学习钢琴的必要条件, 只要这些条件具备了, 3、4岁的孩子也可以开始学琴。比如我国青年钢琴家朗朗就是从3岁起开始学习钢琴, 神童莫扎特3岁学琴, 乐圣贝多芬4岁学琴, 而“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首位华人获奖者, 钢琴大师傅聪则是在8岁多才开始学习钢琴, “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金奖得主, 钢琴家李云迪也是7岁才开始学钢琴。根据非正式统计, 在重大国际钢琴比赛中, 获奖者大多数都是在5~15岁左右开始学习钢琴的。
二、家长的配合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钢琴
钢琴教学有三要素:老师、学生和家长, 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心理学表明, 二至七岁的儿童大多是自我意识薄弱, 没有办法找到学习钢琴的目的, 也没有办法在自主地找到学习钢琴的方法, 因此, 家长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另一个层面来看, 孩子学习钢琴也是在考验家长的耐心和对子女教育的观念和管理方法的过程。虽然家长的思维定势和管理孩子的方法很难改变, 但只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一切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久而久之就能够收获成果。
大多数的家长认为陪孩子练琴是很枯燥的事, 还有家长总是在孩子面前说自己不懂音乐, 学不会音乐……的话。父母是孩子最初崇拜的人, 自己崇拜的人都学不会的事情, 自己又怎么能学得会呢?孩子畏难的情绪一下子就扩大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孩子一起学琴, 这样你会感受孩子遇到的困难, 也能够更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对老师要求的课后练习进行督促, 家长自己在无形中也接受了一点音乐知识, 这样也更能感受到音乐给孩子带来的优势, 从而让家长更加有坚定的信心让孩子继续学习钢琴。我见过很多家长认为学琴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 将孩子送到老师那里就完事了, 这对于一个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来说是可以的, 但对于年龄小且没有什么学习和自制能力的孩子来说是不可以的。因为那么小的孩子没有办法一下将老师所讲的东西完全吸收, 无法一下子做到老师所有的要求, 所以课后家长应该要仔细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并且要特别记录孩子欠缺的地方以备回家可以继续巩固这些缺口。有的家长在孩子学琴的时候不自觉地帮倒忙, 替孩子回答问题或者是在孩子不乖的时候大声批评孩子, 甚至动手打孩子, 这样不仅让孩子有恐惧和逆反心理, 而且也不断打断老师的上课, 导致老师上课不连续, 孩子就更难消化上课的内容。因此, 孩子在上课时家长最好回避, 把时间留给老师和孩子单独相处, 给孩子更多的专注力去倾听老师的上课内容, 这样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从而也有助于孩子去牢记老师说过的内容。
三、音乐素养全面发展
音乐素养是指视唱练耳、乐理知识、音乐常识以及与音乐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各方面的综合知识。学习钢琴的过程主要有技巧的训练和音乐素养的培养两方面组成。有些老师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内在修养的全面提高而仅仅注重了钢琴技巧的教学和训练, 这样, 孩子只会机械枯燥的练琴, 成为一个只会“弹”不会“听”的机器。很多孩子在学习钢琴三、四年以后还是不会准确地数拍子, 不懂拍子的强弱关系, 缺乏节奏感、律动感, 不明白音阶和琶音的构成, 没有基本的乐理知识。
所以这就要求钢琴老师在孩子学习钢琴之初就要慢慢渗透一些音乐常识, 有一定基础后就可以进行视唱练耳和乐理知识的教学。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将音乐尝试、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融入我的钢琴教学中, 让学生的视唱、视奏能力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甚至会给一些对即兴伴奏有兴趣的学生教授和声、即兴伴奏方面的知识, 而即兴伴奏的教学颇受稍大一点的孩子们的欢迎, 他们在学习即兴伴奏后, 就可以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技艺, 让他们有学习钢琴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同样也能让家长看到孩子在钢琴学习上的成效, 让家长更有信心让孩子继续学习。
四、选择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教材
普希金说过:“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 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还要有适合的教材。在文化课中我们可以选用同样的教材因为在学习开始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 可是钢琴的教材选用具有独立性的特点, 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性, 所以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材。在我的教学经历中, 曾经有家长要求我能不能只给孩子弹中国乐曲, 我的回答是:不能。孩子学习钢琴要有全面性不能单方面学习一种乐曲, 那有些家长又说钢琴是西洋乐器能不能只弹外国名曲, 同样的回答不能。无论是中国乐曲还是外国名曲都有各自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每种音乐都要涉猎, 而且世界名曲都是建立在技术技巧成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演奏出来, 所以不能单一的弹奏那些名曲。同样也不能单纯练习技巧, 这样孩子会觉得枯燥抵触, 而且单一的技巧无法提高孩子的乐感容易让孩子成为弹琴的“机器”。
钢琴教材千千万, 重点是教师怎样去选择和应用。老师在对学生情况了解透彻的情况下,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发挥它特有的作用, 使教材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
3-6岁儿童钢琴教学初探 篇9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
最近几年,更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自己孩子能够具有一技之长,而在“学琴要趁早”的影响下,很多家长在自己孩子才三四岁的时候就报了练琴班,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不输于别人,但就3-6岁的孩童来说,不论是他们的智力还是他们的心理都还尚未成熟,也有着相对较弱的理解能力,如何对他们采取合理的钢琴教学法是很多教师及家长关注的问题,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教学心得。
一、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让孩子依托于兴趣进行钢琴的学习
兴趣是人类学习的第一导师,对于学习钢琴的孩子也同样不会例外,3-6岁的孩子因为年龄相对较小,在学习钢琴的时候面对很多枯燥的练习环节将很难一如既往的坚持,如此克服这层困难呢?一是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鼓励,二是需要孩子对学习钢琴产生兴趣。因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实际,合理的采用讲故事或者歌唱的方法,让孩子将抽象的音乐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感受音乐,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将自身的钢琴学习兴趣培养起来,进而快乐的投入到钢琴学习中。
二、培养孩子的读谱习惯,锻炼其眼耳手口的配合度
和读书差不多,学习读谱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只有具有一定的读谱能力,孩子们才能顺利的掌握音乐,很多孩子在读五线谱音高的时候,就是去每个音每个音的进行数格子,因为他们有着相对较弱的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可以进行一幅画的设计,在图画中有相间出现的5条小河和5条小路,并且在每条路和河的位置安排上各种各样的角色,然后指导儿童一遍打拍子一边唱歌,并且指导他们注意音准和节奏感,这样一来,就可以将较为难懂的线和间较为形象的教给了儿童。很多孩子在读五线谱的时候,也有着很马虎的指法,而因为指法不对而伴随的技术问题也难以避免。因而教师需在他们读谱子的时候进行及时的提醒。另外,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功练习,如此,孩子在进行读谱的时候遇见相关指法也就不会觉得费劲了。
三、在钢琴教学中要充分融入科学的练习方法
第一,要教会孩子放松。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可能他们并不懂得放松的含义,因而教师要引导孩子将自身的心理和肌体紧张消除,可以通过一些辅助的练习让孩子明白消除紧张后的感受。
第二,要指导孩子进行手臂的放松。让孩子的双手自然的垂于自身身旁,就像失去了生命,然后让家长将孩子的手握住,慢慢的提起一直到达一定的高度突然将其放掉,使得其完全松弛的坠落。
第三,要指导孩子进行手指的放松。让孩子的手臂置于琴盖上,使得孩子的腕臂处于松弛的状态,然后让其将手指抬高,采用手指之间进行敲锣动作的模仿,敲一下就松开到原状,进行不断的反复再到琴上进行实际联系,若还能追求如此的松弛感,就可以很容易的抬动手指了。
第四,要指导孩子进行分手和慢练。学习曲子的时候,要教会孩子分手练习,将曲子的要点分手掌握住,从而提高练习的质量及练习的效率,并不是快速熟练弹奏曲子就是标准,如此反而让孩子理解为弹得快就是好,缺少了进一步感受音乐,因而要让孩子将速度放慢,去感受每一个音符,通过自身思维去控制指尖的触键,如此,才是最重要的。
四、家长也要做好相应的陪伴和辅导
如果孩子年龄很小,家长也要做好相应的陪练并且掌握相应的辅导方法,具体来说,如下:
第一,要区分好辅导和管制的区别。家长不能用自身的思想对孩子的思维进行牵制,如此很容易使得孩子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对家长过于依赖;要对孩子多多鼓励,让其自主的进行学习。如果孩子伴随练习错误,不要指责,要引导他积极的应对从而及时改正。
第二,要对孩子练琴时间合理安排。年龄小的孩子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所以,对于家长来说,要对孩子的练习时间合理安排,防止其对练琴厌倦。一般来说,3-6岁的孩子一次练习二十分钟较为适合,可以在早晨练习二十分钟,在晚饭前后各练习二十分钟,如此,较容易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也更加容易接受自身所学的知识。
第三,要做好相关记录和反馈工作。家长要将孩子在练琴时遇到的难题及时记录下来并且及时和钢琴老师做好反馈工作,进而及时解决孩子伴随的问题,提高孩子的学琴质量和效率。
论儿童钢琴启蒙的分类教学 篇10
【关键词】 儿童;钢琴启蒙;分类教学;思维型;操作型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在国内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其教学质量与学习的学生数量不成正比。学琴者弃学率较高,持续学琴的儿童数量有限;纯粹训练技术的学生数量较多,获得自主学习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学生数量较少。
据调查,儿童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其一,儿童只动手不动脑,仅靠肌肉记忆背谱弹琴,属于“靠眼一族”。识谱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技术难题。其二,儿童缺乏良好的练琴习惯的培养,练琴效率低,曲目问题解决不了,儿童学习进步缓慢。其三,儿童缺少对谱面音乐知识的深入了解,很难表现出音乐理想状态,导致儿童长期学琴而演奏水平不高。其四,儿童对音乐缺少感知判断和辨别能力,教学仅限于盲目地解决演奏技术。其五,儿童缺乏学琴的自我意识,不理解学琴的目的是为了学会一种艺术表达,并为了自身表达而突破演奏的技术问题。[1]14总之,客观上都可以归结为儿童情感表达与钢琴弹奏之间存在障。[1]14有的儿童缺少对音乐表达的热情和愿望,只想把音符弹出来、节奏弹准确、指法弹对,对于其他与音乐有关的内容无多大兴趣;有的儿童缺少对钢琴演奏技术与音乐语言表达关系的相应理解,以为达到一定演奏技术之后才来处理音乐,割裂了技术与音乐唇齿相依的关系;有的儿童缺少音乐表达的具体弹奏技术;有的儿童内心有音乐表达的愿望却苦于无法通过具体的技术实现内心的想法,等等。由此,能否拉近儿童与音乐的關系是儿童钢琴启蒙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尺。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通常是开启学生感知认识音乐的入门教学。钢琴演奏是儿童建立音乐认知框架的最直接的方式。学生与音乐的关系是钢琴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不仅需要认识音乐,还要深入认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手脑合一的练琴模式和训练方法。教师只有提高关注学生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实现师生快乐合作、共同完成对音乐作品再创造的教育目的。
一、儿童差异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在钢琴启蒙教学实践中,笔者观察分析认为,手脑不一是儿童钢琴学习的突出问题。具体到每个孩子,其表现又存在较大差异。如有的孩子,虽然上课表现是识谱快,手指技术问题较少,但是练琴时不歌唱,对弹过的作品没有印象,没有和声和乐句进行感;有的孩子,虽然识谱快,头脑中有音响,但是不注意倾听旋律和声部进行,对自己弹出来的钢琴音色缺少自我要求,手指急于下键,急于完成任务,对乐曲本身缺乏理解和思考。这两者都属于肌肉记忆大于音乐记忆的一类孩子。有的孩子,虽然有很强的音乐信息接受能力,对音乐有喜好之分,主观辨别能力很强,但是看谱子慢。这属于音乐感受与记忆大于肌肉动作的一类孩子。有的孩子,看谱速度快而不仔细,下键不过脑子或凭印象弹琴,弹错音以后直接跳过,错误印象导致错误的肌肉记忆,弹奏速度忽快忽慢,缺乏节拍感。这属于音乐感受记忆和肌肉动作均欠畅达的一类孩子。以上几类孩子都存在手与脑不协调的问题,但表现状态各异。
儿童学习方式的差异性也得到了儿童心理理论的支持。瑞斯曼(Rieseman,1966年)提出感觉通道概念,即学习者对视觉、听觉和动觉的偏重程度不同:“有些人善于通过读(看)来学习;有些人善于通过听来学习;还有些人则善于通过做来学习。”[2]129学习者学习方式各有侧重。奈申斯(Nations,1967年)则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包括感觉、反应、思维三个方面:“1.感觉定向,是指学习者主要依赖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学习。2.反应方式,是指学习者是单独工作最好,还是在一个组里工作最好;是一个主动的参加者,还是一个观察者;是喜欢依赖教师,还是倾向于自主行动;对一个理论、作业、建议、指导是支持的,还是质疑的。3.思维模式,是指儿童先有一个总体轮廓,然后再去收集有关信息去证明这个概念;儿童喜欢深思熟虑地、有条有理地收集信息,或喜欢做出巨大的直觉式跳跃。”[2]131儿童学习方式差异可从多个维度加以考察。考德(Kold,1984年)提出了学习中的认知方式综合模式,他认为可从 “具体体验相对于抽象概括、反省性观察相对于主动实验”两组维度来考察学习方式的差异。“从两组维度构成的坐标系中,确定出四种学习方式:具体体验、概括抽象、主动实验和反省性观察。”并将学习方式的考察运用于教学:“把测验和教学结合起来,最终促使儿童不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也能够找到适应于自己的学习策略。整个测验活动包括四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是与一种学习方式相对应。”[2]131上述学习方式理论都印证了儿童学习方式差异的存在及其对教学的重要指导意义。
以上儿童钢琴学习的具体表现以及儿童学习理论都说明儿童学习方式具有差异性,同时也说明儿童钢琴启蒙教学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上,并针对不同学习类型的儿童采取分类教学。
二、儿童钢琴学习方式分类
儿童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依据奈申斯关于感觉、反应、思维三个方面学习方式的理论,笔者根据儿童思维反应与动作反应的偏重不同,将学生大致分为 “操作型”和“思维型”两个类型。
“操作型”学生,指手指的肌肉动作与反应强于大脑对音乐思维意识反应的学生。此类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完成教师所有对其手指动作指令,却对手指下键前后产生的音响缺乏提前的音响想象,对手指下键后音响旋律的感受和记忆较差。由于模仿弹奏的动作意识大于在音响效果想象意识指导下的肌肉动作,此类学生对音乐表达的欲望较弱,对音响弹奏的要求较低;音乐记忆力较差,对音响完整记忆的能力较弱;对节奏及音高识谱的准确性较低。
“思维型”学生,指大脑对音乐的思维反应快于手指的肌肉动作的学生。此类学生可以很迅速捕捉到教师对音乐要求的信息,并领会音乐意图,却无法将音乐意图落实到手指弹奏动作中,并将作品付诸于音响的最终呈现。此类学生旋律感强,音乐音响感受力强,音响记忆力强,听觉感受能力强。由于思维意识超前于手指弹奏动作,此类学生弹奏经常错音,虽然自己对错音有认识却碍于手指反应慢而来不及纠正,作品完整性差。此类学生情绪敏感、心理素质差、容易被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教学的情绪也容易对其演奏产生影响。
nlc202309081251
教师如果要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因材施教,就需要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类型。根据儿童上课及回课的具体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对儿童钢琴学习方式加以分析甄别:对音响反应的灵敏度的高低、对旋律流动感的意识的强弱、对音乐记忆的能力的高低,以及儿童自己对弹奏正误的判断能力大小、儿童音乐自我表达愿望的强弱等。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意识,通过他们在接触不同类型曲目的学习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及教学中的沟通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判断学生的学习类型;另一方面需要一定时间验证自己的分析判断,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三、儿童钢琴启蒙分类教学的方法
分类教学是在认识了解学生学习方式不同的基础之上,发挥学生个人优长,弥补其短板,加强手脑协调,以达到钢琴演奏技巧与音乐感受的统一,促成学生音乐素养综合成长的教学。“操作型”和“思维型”学生的学习各有特点,各有教学侧重点。“操作型”学生需要将谱面的知识点变成肌肉记忆,激发起内心音乐表达的欲望。“思维型”学生需要将内心的情感愿望落实在手指的具体演奏中,避免肢体活动滞后于内心音响的状况。分类教学的目的在于有针对地解决不同学生的弹奏问题,根据两种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模式,弥补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短板,激发学生的不同能力,培养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练琴习惯。通过分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从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和表达音乐的意识,在切实帮助学生听到音响差异并且学到音乐表达方式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音乐理论理解,增强学生听觉感受训练及赋予音响意义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分类教学方法主要有思维、动作、巩固强化三个方面。
其一,思维外化训练,是将弹奏思维活动外化为具体动作、音响、图像等符号,使思维具体化的训练。它包括知识分解法、声部组合法、夸张处理法、图像法等。
1.知识分解法,即,在放慢的前提下,在包括慢讲慢弹慢感受的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的音乐作品、弹奏技术动作、弹奏过程进行分解,达到学生理解后的放慢练习训练的目的。具体而言,是将钢琴作品涉及的知识或概念转换为具体弹奏动作,加以深入详尽地讲解的教学方法。其知识点的内涵包括识谱知识,如音符长短节奏、音高旋律等;演奏技巧,如断奏、跳音、连线等;乐曲结构,如动机、乐句、曲式等;织体样式;和声进行;多声部交替等。总之,将音乐知识转换为演奏动作,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得以在具体曲目中通过演奏动作加以运用,并将演奏动作上升到大脑记忆、信息储存和有意识的操控,从而巩固大脑意识,进而培养音乐感。如车尔尼《599练习曲》No.12需要对低音声部和声进行的认知及训练。教学中所选用的钢琴作品、儿童演奏动作教学、教学过程先后、難点分解方式和分解重点等,应依据学生学习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操作型”学生在学习中有不用脑、不用耳的特点,那些简单重复的机械教学与练习,会加剧这种学生的大脑空白状态。因此需要将弹奏动作进行逐一分解,结合知识、概念的讲解,引导学生在下键之前即时做出与弹奏动作相关的知识,加强学生在手指操作之前的大脑的意识。总之,面对“操作型”学生,分解重点在于将音乐技巧形象化、情感化、抽象化;面对“思维型”学生,分解重点在于将音乐感觉理性化、具体化,引导他们将自己的音乐思维视觉化。学生不同,每一个教学方法讲解运用不同、侧重点不同。
2.声部组合法,即把所有作品都视为多个声部组合的结果、进行分声部练习的方法。不仅要聆听各个声部的横向走向以熟悉各个声部的逻辑性,而且要聆听各个声部纵向结合的和声音响效果。此方法可以强化对音乐逻辑思维的训练以及对和声音响的听觉感受,可用于所有音乐作品的训练。巴赫钢琴小品逻辑性强、识谱简单、声部丰富,对于训练学生耳朵的听觉很有效果。如《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可以通过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进行分声部练习。对于“思维型”学生,知识点的讲解应让学生理性化地了解脑海中音响的逻辑,用对和声色彩的辨别引导学生听到自己的弹奏。对于“操作型”学生,知识点的讲解应帮助学生形成音响感受能力,将音乐内在逻辑感性化。两类学生都要求背奏每一首弹过的作品,清晰地了解声部的旋律走向和逻辑关系。
3.夸张处理法,即将谱面所有表情记号、力度记号进行生活化讲解和极夸张的戏剧化处理的教学方法。在演奏时鼓励学生尽可能夸张演奏,并且在夸张表达的过程中了解旋律走向的规律和强弱对比的音乐效果。即便是空拍,也要作为一种音乐表达需要来加以练习。通过这种方法刺激学生自己的听觉,在比较中选择贴切、合适的表达方式。就“操作型”学生而言,他们对音响变化的感受力不敏锐,教师需要描述生活中相类似的力度或表情的事物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感受,使学生先可以认识及关注到每一个记号。总之,教师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强弱力度对比的弹奏技术指导上。
4.图像法,即教师将谱面知识转换为图像、刺激学生对乐谱的视觉、增强学生视觉感受力的训练法。这个方法将谱面知识转换为图像,目的在于解决学生对谱面与键盘关系的了解。如将旋律线条走向编成故事情节;又如,将音高位置转换为空间图形,指导学生根据乐谱上音的度数变化观察键盘上两个音的音程关系,使学生了解谱面与键盘相对应的关系,使他们在提高手位感的同时增加识谱量。
其二,动作意识训练,是将弹奏动作辅以语言、歌唱、乐谱等手段,使动作受控于大脑意识指挥的训练。它包括触键预备法、动作歌唱法、把位乐谱法等。
1.触键预备法,即,指触键之前手指带呼吸地准备弹奏动作的训练法。在下键之前想象触键后的音色并进行模仿性的歌唱,指导与相应的音色匹配的触键动作。每个音有准备的触键,说出“预备强”“预备弱”“预备呼吸”“预备唱”等口令,使得大脑发出相应音色要求的指令后手指作出相应动作。这种方法多用于每一个乐句的呼吸和每一个需要特别有要求的音符上,以满足音乐表达的需要。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指法的混乱、手位的不固定等问题,矫正学生已经出现的错音。总之,触键预备法对于提高演奏音色及乐句的表达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以及对音乐的创作的意识。
nlc202309081251
2.动作说唱法,即,将演奏动作用语言或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提醒大脑以控制演奏动作的训练法。这种方法可以将谱面记号变成语言表达,经过说或唱的方式控制手指运动。可将谱面记号作为准备的材料,让手的动作等眼睛看到谱子和嘴巴说出或唱出后再动。可以在演奏之前将乐谱记号唱出来,如:“左手准备5指,右手准备3指。”或者在演奏过程中边弹边唱,将手指具体动作作为旋律的歌词来演唱。如:“跳、跳、跳、连跳”。这种方法可运用于所有的演奏动作训练,让学生体会手指肌肉运动与音响效果的联系,在体会音乐的同时练习视唱,提高识谱速度。
3.乐谱把位法,即,将键盘手指位置与钢琴乐谱图像一一对应,加强手指肌肉对乐谱音符的反应的训练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增强键盘手位感,降低识谱难度。可挑选识谱简单的乐谱加以练习,逐渐积累曲目数量以及熟悉键盘弹奏的把位。
其三,加固强化训练,是对上述思维外化与动作意识化两个方面进行即时评价反馈、复习巩固的综合反馈训练。它包括即时评价法、举一反三法等。
1.即时评价法,即,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演奏自我评价的训练法。在上课过程中,对于演奏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教师要及时地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认真听到自己所弹奏出的音响并评价,询问是否对自己的弹奏满意;如果不满意,如何演奏才能更好。可以训练学生对下键动作的音响预判和对触键后音响对错的感知,从乐句到整个作品都进行自我评价,养成自我要求和自我改进的练琴好习惯。当没有老师的时候,可以用录音的方式进行自我检测,对录音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应该给予“思维型”学生更多的情感支持,陪伴学生解决最难的技术问题,通过强化学生已有的内心听觉,鼓励学生自我接受手指技术薄弱的现实。开始识谱时可使用教师学生合作法或先歌唱后弹奏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一同面对谱面问题,可以使学生内心更能够意识自我和接受自我。
2.举一反三法,即在知识点顺应和迁移时,需在讲解当时进行举一反三的实际例子练习的方法。對于“思维型”儿童,通过采用增加新谱子的曲目量以强化视奏的训练法,将识奏新谱作为每次课堂训练的一部分,坚持每节课花十分钟认新谱。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陪伴学生识谱,在识谱的同时强调视唱的作用,通过不断了解节奏、节拍与调式调性的理论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识谱的速度和效果。选择内容可以是比平时弹奏作品简单的短小乐句或者是识谱相对简单的完整曲子。在课下也要留出每天视奏的时间,并记录弹奏遍数和日期,增强学生对谱子的熟知度。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型”学生习惯性背谱的练琴习惯,使他们在曲目量增大到背不下来时被迫看谱,养成看谱习惯;可以培养“操作型”学生将弹完的作品立刻背奏,积累曲目量和对声音概念的感知。无论音乐知识、概念,还是弹奏动作,都应进行有针对性地由简到难的训练。
上述教学方法都是使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实现思维、动作的协调,促使每个儿童把音乐作为自我实现的方式,把弹琴变成一种自我表达能力的体现。
四、儿童钢琴启蒙分类教学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
分类教学要以教师对学生了解为教学基础。师生之间良好和信任的关系是了解学生的前提也是实施分类教学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当下的钢琴启蒙教学中师生普遍认为,学琴是为了解决钢琴演奏技术问题。正是这一片面看法忽视了儿童与老师、儿童与家长等的关系。据相关调查数据统计显示,26%的儿童经常与教师沟通、45%的儿童偶尔与教师沟通、39%的儿童不与教师沟通。[1]14
为此,教师应确立钢琴启蒙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与交往活动的教学意识,即,钢琴教学是师生人际交往的过程,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了解信任的关系建立过程,是人和人之间彼此交往的活动。
在钢琴启蒙教学中,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拉近师生的关系,把钢琴教学变成师生双方身心积极参与的享受过程,促进彼此信任、长期合作。一方面要将每个学生作为新的研究案例,努力发现音乐对于师生双方的意义,既不是教师个人的意志或主观强加,也不是现成的、固定的、照搬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共同协商、创造、发现中生成音乐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追求教学过程的快乐和满足,既要避免违背儿童天性的、单调的技术教学,又要避免教师单方面急功近利的急躁或情绪化,努力在精神上达成师生共同实现和双赢。总之,拉近师生与音乐的关系,让音乐成为师生心灵交往的共同方式,真正将音乐创造和音乐自我表达作为钢琴启蒙教学的主要目的。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建立师生平等关系,避免教师强势的单方面灌输。这其中包括师生平等交流。教师要随时倾听学生的愿望,要了解学生。师生要保持共同学习研究的态度,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探讨钢琴学习问题、问题出现的缘由、问题解决的办法,在共同交流中寻找问题解决的新角度、积累教学方法。师生平等关系还包括师生共同进步。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学习,在共同创作音乐作品过程中共同进步,以达到钢琴技术与音乐表达相匹配的共同目的,从而共同享受音乐艺术本身所带来的乐趣。
其二,保持师生畅达的呼应关系,即老子的“开而弗达”教学思想。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性的专业引导,通过其自我表达激发学生的个人音乐表达;可以鼓励学生追求自己脑海里更完美的音乐音响;检测学生的主观选择,使他们明确意愿,并不断改进学习目标。
其三,教师与学生的陪伴关系。教师应努力维持师生以上课这种活动为中介的持续交往,保持师生情绪的共同快乐,注意避免任何一种方式的冲突和指责。陪伴还包括教师应陪伴学生度过学琴困难的练习过程,陪伴学生进步,陪伴学生体验感受。
综上所述,教师应建立享受学习过程的教学理念,并为实施分类教学做好情感准备。
结 语
钢琴启蒙教学应该将钢琴课堂变成儿童感受艺术、理解艺术、表达艺术的摇篮,使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个音,认真感受每一个音,认真尊重自己的情感表达愿望,树立自我认识和自我尊重的生活态度。由于儿童在学琴的活动中专注于自我的内心成长历程,最终使他们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达到享受艺术生活的目的,从而提升他们生命成长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松峰.影响儿童钢琴学习动机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以吉林省长春市6-13岁学习者为调查对象[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儿童钢琴教育中兴趣的培养 篇11
通俗意义上讲, 兴趣就是对一事务或技能产生了好奇心理, 而想探究、拥有、或掌握这一事务或技能。而在心理学上, 兴趣的内涵是指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 是调动学习个体思维、探索、认识的内动力。
儿童的心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控制力较差, 他们以兴趣为诱因去探索事务。有了兴趣, 儿童就能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并产生欣慰、快乐的情绪, 从而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在儿童钢琴教育中, 应以兴趣的培养来贯穿始终, 以兴趣的培养来达到音乐感、美感的培养, 更好地为儿童钢琴教育服务。
那么, 作为教师, 应怎样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兴趣呢?
笔者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阐述儿童钢琴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1. 教材选择
儿童初学钢琴, 教材的选择很重要。我国钢琴教材, 初学者一般采用拜厄、599、但是这一类教材, 对于儿童来说, 严谨有余, 活泼不足。很多幼童在入门时, 如选用此类教材, 容易造成儿童学习兴趣的丧失。建议在儿童初学时, 选用《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每日十二首钢琴技术练习》等教材, 这些教材每首曲子都附有图画, 很容易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并且颜色鲜艳清晰, 音符较大, 儿童识谱很容易, 这样就容易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在儿童练习此类教材有一定基础时, 再逐步加入拜厄、599等教材, 实现平稳过渡。
2. 活泼的儿童话的语言
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 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教师的语言。掌握了熟练语言技巧的教师, 能够保护琴童的自信心和创造力。维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心理发展尚在初级阶段, 理解力较弱, 逻辑思维能力差。教学时, 应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为主要手段, 以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问题。比如教师教学时都会遇到手形问题, 可以用盖小房子来形容。手背是小房顶, 十个手指娃娃是撑着小房子的, 小房顶不能塌, 不然会砸到手指娃娃, 使他们走不动路。手指的塌陷可以比喻成小瘸子走路, 不好看, 还会让小房子倒掉。这样比喻, 琴童很容易接受, 也很容易做到手型和手指的要求。
3. 明确学习目标
在授课及琴童平时练琴中, 注意向他们提出具体目标。比如在布置练习曲目时, 对手型、力度、强弱等提出具体要求, 并且耐心向琴童说明所布置的作业能帮助他们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使学生每次都有明确的练习方向。琴童达到教师所要求的目标时, 应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让孩子觉得学习钢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在要求没有达到时, 比如在乐曲的难点老是弹错音, 可以先弹几次正确的给孩子加深印象, 然后讲正确的音符与错误的音符对比弹奏, 让孩子比较不同。这样会给孩子明确直观的概念, 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在练习时就有了目标和参照。在琴童实现这一个个具体的练习目标中, 不断能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在培养和保持兴趣的同时, 也能树立一种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弹好钢琴的自信心。
4. 巧妙的提问方式, 激发琴童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 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也容易使孩子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就应注意提问方式的灵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 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 如果琴童出现厌学情绪, 就应该及时调整授课内容, 向他们提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 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思考解答, 以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拜厄基础教程时, 开始时左右手的触键练习, 由于每一条的小练习只有一两个小节然后是反复的重复, 练习时只有孤零零的左手和右手, 很容易使琴童产生枯燥单调的感觉。而后面几条的练习, 往往就是开头那些练习的变化或者组合, 而左手和右手的练习则更是同出一辙。于是可以这样启发孩子:“这条练习怎么这么眼熟啊, 以前我们肯定练过了!”儿童一开始总是不相信,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 他会很仔细很耐心地往寻找自己弹过的那些, 结果真的发现自己正在弹的那条练习的每一小节, 都是由前面的练习组合而成的。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 这位孩子就会自觉寻找后来练习的曲目与前面曲目的相似, 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增强了自主能力。
5. 教师注意自身的范奏, 应该做到丰富多彩
教师的示范演奏, 对于琴童的学习既有那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亲自观摩比观摩音响资料效果好, 在曲子的理解上也比教师口头讲解效果好得多。教师在教课时, 不但要有全面的范奏, 还要对曲目的难点重点进行片段范奏, 讲全面和片段范奏有机结合。全面范奏给琴童整体的印象, 片段范奏解决曲目中存在的难点。教师应做到用琴声说话, 将这一理念贯穿整个儿童钢琴教育中。儿童理解能力差, 我们费尽口舌去讲解一个曲目的背景, 含义等等, 他们可能还是一头雾水。可是如果教师能够用琴声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加以描绘, 并且加上口头讲解, 儿童常常能够很快理解老师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授课增加了授课的趣味性, 并且能让琴童更好的理解音乐感悟音乐。在范奏教学内容的同时, 还要注意演奏一些好听易懂的儿歌民歌等音乐素材, 以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琴童一般都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儿童, 他们在幼儿园和学校经常会学一些好听的童谣和校园歌曲, 教师如果能够在授课之余, 注意搜集一些这方面的素材, 上课时演奏给儿童欣赏, 会大大激发儿童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儿童听到他们熟悉的曲子, 会很兴奋, 求知欲望大大增强。由此可知, 教师多范奏, 这种听觉和视觉的综合作用使得音乐形象化、简单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儿童学习的兴趣。
6. 教学中多表扬鼓励
琴童因为年龄小, 自我意识不够完善, 有时会产生逆反和厌学的情绪, 甚至有很多小朋友在学琴时哭鼻子。教师如果经常使用责备的语言, 会很大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幼儿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也有情绪的低谷和高峰。钢琴教师是和琴童面对面交流, 一定要注意儿童的情绪, 多使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 即使有一点微小的进步, 都应该及时提出表扬。教师的鼓励, 无疑会增强儿童的自信, 这种自信又会反作用于新知识的学习, 这样慢慢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能够很好保护儿童的求知欲和自信心。而这两点对于学好钢琴是至关重要的。
7. 教学中引入竞争意识
儿童的心智虽然尚未成熟, 但是已经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听到弹奏的比自己好的。会激发起争强好胜的上进心。而听到弹奏的不如自己的, 会激发起某种荣誉感和自信心, 这也能转化为学琴的兴趣。还有时, 几个孩子正在练习同一首曲目时, 他们会格外喜欢交流, 他们会互相打听对方的进度, 交流共同遇到的难点等等。同龄的孩子之间的交流, 会带给孩子不同于教师那里得到的启发, 也会无形中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定期在琴童中举行小型的汇报, 让孩子们各自演奏一两首自己最拿手的曲子, 以激发其表现欲望, 增强学琴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