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艺术处理

2024-08-14

综合艺术处理(共9篇)

综合艺术处理 篇1

摘要:电视是声画结合的综合体, 电视专题节目中的声音综合处理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 更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和一项形象思维活动。笔者根据多年电视专题片拍摄制作经验, 从声音的层次安排、声音的主次安排、声音的逻辑安排, 探讨了语言、音响、音乐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声音艺术

电视是现代科技成果的产物, 它是在声画相融的境界中诞生的, 电视是声画结合的综合体, 这里既有光色影像的辉映, 又有语言、音响、音乐的交响, 所以人们又把包括电视在内的影视作品称作视听艺术或是声画艺术, 是由画面和声音共同构筑的视听形象空间, 画面需要声音的配合, 同时声音也离不开视觉形象。在影视作品中, 流畅优美的画面赋予声音形态神韵, 语言、音响、音乐的交响又给了画面生命和活力, 声音传播的不仅仅是声波, 还传达着思维、感情和情绪。可以说, 声音在电视片中的作用与画面不相伯仲。因此, 电视专题节目中的声音综合处理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 更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和一项形象思维活动。但从工作经验来看, 许多电视机构尤其是地市、区县一级的电视台在专题片的制作上严重忽视了写实音和烘托气氛音响、音乐的作用。最普遍的做法是是先写好专题片解说词, 而后再按解说词去拍画面, 解说往往过多、过满, 把语言作为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 很少使用音响和同期声。画面和音乐只是解说词的填充和陪衬, 形成解说加画面加音乐, 三张皮的效果。那么, 到底音乐、音响怎么发挥它们的作用呢?

1 声音的层次安排

所有声音必须做到多而有序不死板, 杂而不乱有章法。在电视专题片中, 第一层当然是画面, 它的整体结构是以画面为主的叙述段落, 段落层层递进把主题思想, 主要人物事物告诉观众。第二层是采访、人物同期声、解说和字幕, 它像乐曲的副旋律, 与主旋律关系紧密, 它们相伴而行, 发挥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明确的语意性的优势, 对画面不足以表达的内容, 做了准确的说明。第三层是写实音响提供的非常逼真的事物发生的背景, 逼真性造成的身临其境感是它的主要作用。画外音响能扩大画面空间, 使整个片子内容更丰富。第四层是音乐, 音乐不在多而在精, 它常常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给片子增加韵味、气氛等等。这四个层次都有各自独立表达的规律, 但四个层次相互之间也有着重要的纵向关系。虽然画面始终是主体位置, 但解说、音响、音乐都有上升到突出位置的时候。转场音响和特写音响就是音响上升到突出位置的表现。大段落的, 一分钟以上的突出音响是音响表现的机会。主题音乐和主题歌都会成为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角色, 但所有第二、第三、第四层的表现, 都是为了支持和配合画面的。

电视专题片的四个层次, 横像四条线, 纵像一张网, 因为纵横交织错综复杂, 形成了声音的交响。

电视剧的层次与专题片基本一样, 不同的是由于电视剧的故事性造成起伏变化, 音乐音响的变化也大。短电视广告片, 经常只有15秒, 是高度浓缩的, 但层次也不可乱。在专题片的四个层次中, 只有画面是连续不断的, 平常所说的片子长度, 指的就是画面的连续长度。语言、音响、音乐都是断断续续的、不完整的。

2 声音的主次安排

在电视片中要做到声音的运用杂而不乱有章法, 必须要分清主次关系。如果电视画面是主要的, 那么声音就是从属的。如果在所有声音中采访、人物同期声、解说是主要的, 那么音乐、音响就是次要的, 这是一般规律。这些虽然是每个电视人在制作电视片中的都应该知道的常识, 但在日常编辑制作过程中, 许多年轻编辑记者甚至老记者都会忽略这些常识, 随意而为, 片子出来后就会给人主次不分、杂乱无章的感觉。

在处理声音的主次关系有三个原则:

1) 在一时段里或某一节段, 只能有一种声音是为主的, 其他声音为辅;

2) 两种以上声音出现时, 主次声音的音量差必须控制好, 辅音作为陪衬或垫声;

3) 同一时间里一般最好只有两种声音出现, 如两种以上声音出现, 一定要考虑时长、间隔、音量差等因素。

凡事都有主次, 声音的主次是电视片处理层次感的继续, 只有层次而无主次, 那么片子的层次也就表现不出来了。这就好比天不可无日, 国不可无主。一个队伍, 一个单位团体, 一群人都得有“主事的”, 没有主次便成乌合之众。

在电视的声音中, 人物的语言往往为主角, 但有时采访、人物同期声、解说词也都有可能为主。例如为了更概括的叙述, 可能在被采访人的主要观点说完后, 把采访声压小, 成为解说的背景声, 但是人物同期声的音容笑貌是极富感染力和烘托气氛, 在没有解说和其它声音的时候, 又会在短时间里将这种同期音推大。

音响做为背景声处理的时候多, 它常常是画面和解说词的气氛性声音, 就像足球实况转播时解说和球场环境音响的关系。失去背景的依托, 解说和画面都是苍白的。

音乐主要是与画面发生关系, 音乐是画面情绪、气氛、形象的补充、延伸和深化, 但有时也跟着解说的感情走。专题系列片《数风流人物》中, 有一段描写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诺, 在采访了陕北苏区, 写了《西行漫记》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后, 在采访皖南新四军时, 被国民党驱逐出境。没有任何图像资料, 画面上出现了漫漫乌云, 音乐跟解说词呼应, 表现了中国人发的婉惜、遗憾和歉意。

音乐和解说词在音量上的主次关系变化最多, 有解说时肯定是以解说词为主的, 音量要饱满, 音乐音量要控制在解说词音量1/2或2/3的大小, 以不干扰和破坏解说词为准。优秀的电视片都非常注意发挥音乐的作用, 解说词量控制在片长的70%左右。如果电视片中出现渲染气氛、描绘景物、抒发情感的节段, 需要用音乐来烘托氛围或表情达意, 这时要把音乐推大, 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3 声音的逻辑安排

电视专题片中三大要素语言、音响、音乐的逻辑关系可以用连贯、交替、补充、呼应, 八个字来概括。

连贯是对声音线条的基本要求。不同的声音, 由于表现特色不同, 是通过交替、补充、呼应形成变化的。语言表意、音响表真、音乐表情, 但在更迭替换时, 各种声音交叉中, 不能突停突起, 这条线虽然此起彼伏, 但必须是流畅的, 不能疙疙瘩瘩。

由于音乐在电视片中的应用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 这里就不再赘述, 下面只根据多年基层电视台专题片创作, 粗浅谈谈音乐、音响于画面的几种交替、补充、呼应方式:

1) 音响转场。从一段画面转到下一段画面, 是两端画面交接连续的关键指出, 既要给人醒目的转折演进层次的感觉, 又要过渡的自然。两端画面交界处出现的音响, 有承接传递作用, 叫音响转场。

音响转场常常通过可以出现音响的特写画面, 音响转场是醒目的, 音响是突出的, 瞬间的大音量使经常处于背景地位的音响也走到前台来表演。转场的音响必须是画内音响, 它的设置是编导总构思的一部分。体育节目里最多、最方便、最合理的转场音响是观众的呼喊和如雷的鼓掌声。几乎每一个体育赛场观众对运动员的精彩表演, 取得优异成绩, 打破国家或世界纪录都会兴奋的欢腾起来。当然像跳水声、发令枪声, 呼呼的火炬声等等也都可以作为转场音响;

2) 为音乐转换自如设计的音响。这种方法主要用在两段情调差别比较大, 或速度变化比较大的音乐转换时。其音响是用以吸引观众注意力的, 当然也可以改变音乐的长度。音响之前的音乐在音响出来后渐弱隐掉了, 可把原来的乐曲缩短。这种为换音乐出现的音响还有另一作用, 就是比较长的音乐或多或少会产生音乐与画面的距离感。哪怕很贴切的音乐也在所难免, 音响一出现距离感马上消失, 音响的逼真性随时都会表现出来, 陶醉音乐中的观众一听到音乐马上回到“现实”中来了;

3) 在一段画面或一场戏里, 如有音乐和音响出现时, 总是先出现音响, 因为音响制造气氛使人身临其境的作用非常突出。但是一种声音出现时间长了也会单调, 随后音乐出来呼应, 很快会让人感到有新鲜感, 气氛得到升华。央视曾播出过一个名为《奥运会集锦》的纪录片, 片中有一段记述雪橇比赛的场景:只听得雪橇在滑道里被夸张了的音响隆隆作响, 气氛相当紧张。滑到坡度大时, 绑在雪橇上的摄像机拍出的画面有天旋地转的感觉, 随后又响起了打击乐器强烈的敲击节奏, 代替了音响, 但紧张气氛却有增无减。音乐和音响像一对亲兄弟, 总是有呼有应, 交替出现。但这是两位性格和个性不相同的兄弟。一个是乐音表“情”, 一个是噪音表“真”。在艺术中, 正因为他们性格和个性不同, 交替补充才有意义, 才能形成变化。

总之, 为了把电视片拍的好看、耐看, 又达意准确、感染力强, 除要掌握拍摄剪辑技巧, 更要充分挖掘听觉元素的潜力, 学习一些音乐、音响应用知识, 利用视频剪辑、音频处理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和创造各种声音或音响效果, 使技术与艺术两者更好的结合, 并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电视音乐与音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纪录片中声音艺术特色及作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3]影视声音艺术与制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综合艺术处理 篇2

转载▼

处理意外事件的艺术

项涨禹一、一起学生的离家不归的事件处理始末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特殊时期,有着情绪多变化、感情多冲动、行为难控制、思想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意外事件。

清晰地记得那天是10月16号星期天,上午九点许,一位年轻的班主任(教龄6年,班主任龄2年)带着哭腔打电话给我说:一位学生在周六辅导(教师自行在校外组织的)没来,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后来家长找到后打电话跟老师说,孩子现在往辅导班去了。实际上学生没有往辅导班的地点去,班主任上好了课就直接走了,没有告诉家长。结果晚上9点多接到家长的电话,说孩子还没有回家,手机也处于关机状态。她以为应该没有事的,叫家长等等,会回来的。结果第二天早上还是没有回来,家长就慌了,就打电话给班主任要人,说她没有打电话告知她,说她是有责任的。

当这件事情一发生,实际上我们的班主任处于非常被动的状况。事情发生了,现在的家长一般不说自己的错误,一旦哪怕有一丁点的问题,他都会紧抓不放,甚至无限扩大。这位班主任在我们学校比较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第一年担任班主任就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假如学生不回来,班主任辛辛苦苦建立的威信、名气就被毁掉了,甚至一辈子不得翻身。这也就是我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与大家交流的原因。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班主任的失误在哪里,假如出现事件她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第1:班主任课上好了就直接走了,没有告诉家长,没有与后面上课的老师交接好。

第2:当天晚上接到家长的电话,她敷衍了事,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第3:没有及时向学校汇报这件事情。

实际上,她应该怎么做呢?

第1:她应该对班级及其他相关学生进行个体或其它形式的调查,了解去向;再通过QQ、校讯通、小学同学等多渠道了解。

第2:马上带学生到网吧寻找,到学生家里找;隔一断时间同家长保持联系。表明你在积极行动。

第3:稳定家长情绪,了解该学生在家这几天的状况(像这样的问题,一般都出现在家长身上,做好记录),同家长一起去报案,尽量提供一切线索。第4:报告学校。

9点35分,该班主任又打电话来说,说家长要到学校等她,与她谈谈。言语中有些担心,问我该怎么办?

我说:你先保持冷静沉着,因为现在这种处境,家长没招了,可能是想从你那儿寻找信息,现在还不会对你怎样。于是我告诉她联系家长10:30见面,然后告诉她马上完成第1、第2条,并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给家长(如在理发店里理发、跟一个小学同学走过等)。为了保险起见,我还请了学校的书记和政教处副主任一起去件家长。然后跟家长见面后,到派出所报了案。

12点30分,又打电话来十分焦急说,说孩子依然没有回来,问我该怎么办?说自己饭都吃不下,问派出所那边,没有任何消息。我说我们只有等待,因为我们该做的都做了。(根据经验,一般孩子在周日晚上会回来)。同时我告诉她马上联系其他班主任发个信息,再多条途径。同时以防万一,我要求班主任马上收集该生再学校表现的资料(平时作文,小学同学、班主任的评价,与家长联系的记录,该生平时出现的问题等等),以防万一。以此证明在整个事情的过程,老师的工作是比较到位的,学生的问题经常的,是自己出的问题。

幸运的是,下午3点30分,该班主任欣喜地打电话来,该同学开机了。我马上告诉她通知家长,不能打骂学生,要做好下面一些工作。

第1:弄清原因。当然用“谈话”的方式,会打一场“持久战”,在此过程中要展开“心理战术”,让他(她)感到,向你袒露内心的真实,是最为安全的。(前提必须是不能盲目的批评孩子。如果他是错的,也只有让他真心诚意的自己认识错误,才能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问清了他不回家的具体原因(自控力差贪玩、懒惰、怕学习)。同时要帮助解决他的个体困难,不管是学习上的不是其他方面的,比如实施帮扶政策解决他目前学习上的困难。

第2:以情动人。班主任特意叫一名同学详细描述了他所见到的该孩子母亲的心急火燎,找子心切的场景,让其明白他的轻举妄动,给他母亲带来的惊恐、伤心。随后老师也谈谈自己的心情。一般情况下,看着泣不成声的母亲,一直保持沉默的学生都会后悔莫及的。

第3:适度惩罚。为防微杜渐,在班里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要他就此事写一份检查并给他一个严重警告的处分,不过处罚要让他心平气和地接受,并且告诉他只要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得足够好,就可以申请撤消。

第4:沟通父母。及时与他父母再次见面沟通,告知他们家庭教育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给孩子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不可过于高要求,高标准。允许孩子犯错误,不能采取打、骂、关等粗暴方法,甚至要心平气和地听取子女对自己的意见,使子女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使孩子从不归事件中真正吸取深刻的教训。

第5:集体教育。意外事件多半是比较孤立的事件,也多半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意外事件却要着眼于大多数,提高教育的效果。除了极个别的意外事件涉及到个人隐秘,不宜公开处理外,大多数的意外事件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作为教育的内容,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二、如何预防意外事情的发生

下面我结合这几年我的一些做法来谈谈如何预防此类事情的发生。

(一)学生的教育:

第1:开学第一课,我跟学生见面的第1句话:“老师最欣赏的一句公益广告——夜深了,打个电话回家。”因为是第1句话,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并且我告诉学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章第14条规定,旷课、夜不归宿,属于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之一(对此类行为做一个定性)。并由学生展开讨论,最终修订成“天暗了,打个电话回家”,而且这句话成为班级的公约。从这几年的教育效果来看,效果不错,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

第2:及时渗透“夜不归宿、离家出走危害教育”

初中时期的青少年,最大的特性便是:完美主义。他们生活不曾经历波折,也不明白现实社会的真实面。他们本身就极轻视脚踏实地的做人处世方法,又容易受他人的诱惑,对于一些少年书籍杂志上所描述的情景,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往往信以为真、以身试法,他们的情绪既不稳定又具善变倾向,整个人所呈现的气质就是幼稚而单纯,这其中,又以没有受到父母肯定、接纳的孩子居多。孩子有了这种自我认识不清的幻想,以及盲目的自信,再加上对家中的生活感到不满意,以及和父母亲意见不合等原因,就会有离家独立的念头。情况许可时,甚至付诸行动。因此我总会在七年级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寻找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重点通过材料、案例、图片进行教育,同学生重点分析其危害性。

比如:

(1)一个未成年人独资或结伴出走他乡,没有了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很容易受人欺负和成为被害人。青少年出走后,不少人会落入坏人的手里。我会给学生看《罪恶的“黑人”之路!孩子被卖山西黑砖窑,400位父亲泣血呼救》的报道。让学生看看被骗孩子的采访记录《非人折磨每天得干活20个小时》

(2)学生出走后,常常会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并极易上当受骗。青少年出走,既荒废了学业,又影响身心健康。据媒体报道,在全球各地出走的孩子,不少被不法分子割去了生殖器或肾脏等器官,造成孩子终生残疾痛苦不堪。很多孩子出走后到处流浪,生活无依无靠,饥寒交迫,常处于惊恐和不安之中。有的孩子出走回来后,谈起这段经历,都会泣不成声,痛苦万分。

(3)由于出走后陷入缺衣少食困境之中,很容易铤而走险,或在不法分子的拉拢和教唆下,参与抢劫、偷窃、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活动。2009年,福建就有一个14岁的少年,离家后就学电视上的暴力行为,绑架同班女同学才9岁的弟弟为人质。将人质杀害后,向死者家里勒索数万元钱,受害者一家悲痛不已,自己一家也苦不堪言。

(4)造成父母的恐慌不安,耗费钱财和精力去各处寻找。孩子出走后,其家庭和老师承受的精神痛苦是难以想象的。有的家庭落得不堪重负家徒四壁;有的家庭家破人亡,惨不忍睹。在昆明官渡区有一个孩子出走后,其母悲伤过度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近10天不吃不喝,骨瘦如柴。

通过以上一般会震撼住学生,想不到一次轻率的行为,会带来如此的灾难。

3.适时召开感恩主题班会。孩子的许多问题,根源都出在责任心上。召开感恩主题班会目的是学会感恩,增加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比如杨晖老师的主题《让我们走到一起来》的孝心主题班会,通过游戏体验——(生活压力叠加体验。用纸包好几块砖,分别写上父母的各方面的压力,然后依次叠加在一学生身上,让他谈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父母的压力,学会体谅父母,换位思考,主动沟通。活动中最让人难忘的是孩子母亲互相倾吐心声两个环节。从家长和孩子交流的书信中选出一些感动的细节进行宣读,在家长代表和孩子代表娓娓的描述中,生活中一件件微不足道但又感人的细节又重新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使现场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把个别学生的感动变成全班学生的感动,在心灵的碰撞与情感的交流中,去理解父母的苦心与期待,从而把爱父母这传统美德铭记于心。本学期我校邀请全国著名感恩励志演说家曾小勇来校做演说。演讲过程中穿插着师生互动、家长和学生互动的环节,同学们完全沉浸在曾老师营造的感恩励志氛围之中,留下热泪,反思自身过往的行为,感悟成长的历程,有些同学还自告奋勇地走到台上向父母或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或悔过自新,当众立誓,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超越自我,走向成功。演讲结束后,我就要求学生写一封信装在信封里,信封上写着《写给亲爱的爸爸或妈妈》,准备找准机会开场主题班会。

(二)家长的教育

1.召开家长会,统一做法:不得留宿一名未成年人,有学生在家玩,必须亲自同对方家长联系,联系不上同班主任联系。

2.家长教育能力提升活动。看来付出了爱,不一定就能收获爱,父母的爱是天下最伟大的情感,但是缺少理解的爱往往给孩子造成负担,变成羁绊和锁链。曾看过一个报道,按序写出你最崇拜的人这样一个问卷调查中,有名星,有政治家,有科学家,文学家„„等各行各业的人共百名,西方好多国家的孩子都把父

母排在第一或前三位,而中国的孩子前面的多是歌星、影星、球星,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位置却后之又后。这真是又可悲又可叹令人不忍接受的事实。我每学期在班级开展4-6次的家长会,邀请历届教育孩子成功的父母讲座,除此之外还有学校其它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三)班主任的工作

1、提早关注。平时要要防止他们的偏激行为,特别要关注离家出走的高发人群。通常,初中生的出走表面上是突如其来的,有时连学校和家庭都意想不到,但实际上学生出走是有先兆的,他们总有一些反常的言语和表现。因此老师在任何时候也不能放松这方面的警惕性,尤其要关注下列类型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交际、自尊心强、学习有压力且成绩不理想常常发生忧虑的;成绩明显落后、不爱学习、对金钱有浓厚兴趣的;不守纪律、非常任性、对学校和家庭缺少感情的;已有经常逃学行为的;沾有赌博、迷恋电脑网络、吸烟不良行为的;平时有类似异常的举止而无法解释的。这些学生在偶发因素的影响下,他们是极有可能离家出走的。

2、积极预防。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症结大抵有以下几种类型:(1)害怕批评的。有错误,害怕老师批评,同学耻笑,家长责骂,无地自容的。(2)期望值过高的。这一般发生在智力、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他们自小学到中学很顺当,一直听好话长大的,未经历一点波折,而家长、老师、同学都对他寄予很大希望,因某次考试失利,心理承受不了压力,于是便想到了“走”,以此逃避现实。(3)逼于无奈的。这种情况正好与上面相反,原因是学生成绩差,家长责骂甚至殴打,不给饭吃,不让回家,因无家可归而走上“出走”之路。(4)网友欺骗的(5)人生观错误的等等,教师要利用契机对学生进行干预,积极预防。

三、我的思考:

我的思考:意外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谁的身上、什么性质、严重程度等等,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意外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处理好了,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也有利于班级的稳定。意外事件的处理如稍有不慎,即会引起相当大的后遗症,甚至造成班主任工作永久的遗憾。因此,面临此类状况时,我们的处理须格外地谨慎而迅速。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班级出现种种“意外事件”,有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班主任只有站在学生心灵成长与心智发展的高度,来查验一个个“偶发事件”背后的诱因与心理“构件”,在理解与尊重的前提下,运用艺术化的方式来提前干预,才能促进心灵成长与进步。

今天,我是把刚发生的案例做了整理,还没有深入的思考,当然比起一些老师,我做得还是远远不够的,今天大胆上来,主要是想表明一种态度:班主任工作必须用心,才能做好!

最后,让我以一个十岁合作的诗《我们孩子的痛》中的几句结束我的讲座

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

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

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

夫妻吵架的处理艺术 篇3

我和老公的感情非常好,但是在婚后的开始几年也吵。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本来就有差异,再加上我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生活习惯,比别人更需要努力磨合。但是,话说回来,有如此巨大差异的我们,都能顺利磨合,相信国内的爸爸妈妈如果多了解些吵架的艺术,就更容易从吵架的误区中走出来了。

喂,你们不是死敌

普通的吵架多半是语言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吵架的过程中什么都可以说。至少辱骂和人身攻击是绝对不可以的!回想我和老公的吵架史,我们一般就事论事地争论,各自陈述看法和理由,而不会用辱骂性的话刺伤对方。

夫妻是一家人,更何况现在的家庭是我们一起经历了几年的风风雨雨经营起来的,共同孕育了可爱的孩子。我们不是死敌,犯得着用最恶毒的语言去攻击对方吗?想想看,我们和陌生人吵架都不会那么恶毒,何况是自己的亲人!要知道,有些话是很伤人的,而人心一旦被伤很难抚平。恶毒的语言和蔑视的态度很可能会为婚姻埋下隐患。

女人吵架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修养,一定不能像泼妇似地骂街。这种姿态也许会一时解气,但也一次次毁掉了你在老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如果被孩子看到,无论他多小,都会给他留下恐怖的印象。其实,如果你能记得在吵架中保持修养和自身形象,也不会突破语言的底限。

随时开溜,即时休战

人在气头上,是不会听对方讲理的。而且失去理智时说出来的话,过后往往都会后悔。但是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即使后悔了也无法收回。因此,在气头上和快要失去理智时就不要继续吵下去了。男人要学会及时走开,女人要学会及时闭嘴。我老公就是脚底抹油型,一见我要吵架立刻会跑回自己的房间躲避,要么就开着车一溜烟地逃走。很多时候,回避可以防止“战争”升级。生气的时候自己悄悄地到一边去冷静一下,想一想要说的事,再回来用平静的语气和对方说话,比起大喊大叫更能让人接受,也更容易解决问题。当然,建议休战前举“白旗”,比如和对方说一句:“咱们先别吵了,对孩子不好。我出去冷静一下就回来,别担心。”不要让对方以为你在赌气,那样也许会使战事火上浇油。

随着婚龄的增加,大多数夫妻与其说是吵架,不如说是你一句、我一句地拌嘴。所以,只要就事论事和不攻击对方,基本上几个回合就收兵了,双方也不会穷追猛打,得理不饶人。有孩子后,我们更不愿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因为回想小时候,爸妈吵架自己最难受,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经历同样的痛苦。

半推半就地和好

年轻时我和老公吵架,有火气也有激情。吵着吵着,他会突然扑过来抱着我,亲吻着我的脖子在我耳边说:“我们休战吧!”有的时候,吵完我不理他,但晚上他会凑过来:“我们不要赌气到明天好吗?”吵架不过夜是他的提议。曾经有一对国内的朋友夫妇来家里玩,他们正处在新婚后的磨合期,常常吵架,据说吵架后能冷战一个月。听到我们隔四五个月才会吵一次,每次吵架都不过夜,就很羡慕地问我们有什么秘诀。我老公马上跟那位男士如此这般地面授机宜。几天后半夜我们接到电话,那位男士跟我老公抱怨说他的方法不管用,因为这次吵架后他刚要试图用这种方法去和好,就被妻子踢下床去。唉,在此我想说,女同胞们,如果你的老公用这种办法来和解,你就不能半推半就吗?

女人总会误解男人这样的和好模式不够真诚,但这的确是男女思维上的差异。对于男人来说,这已代表了他所有的歉意和后悔的心情。其实接受一下又有何妨,身体上彼此接纳后,思想上不是更容易沟通了吗?

下台阶,别冷战

现在我和老公已经是老夫老妻了,虽说没那么多激情,但还是有许多办法和解的。比如每次老公出去躲避一两小时后回来,都装得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一进门就照常兴高采烈地喊:“亲爱的,我回来了。”见我气呼呼地看电视不搭理他,就会凑过来看电视,问我在看什么,并且对着电视上并不好笑的情节夸张地哈哈大笑,没话找话地跟我议论电视上的内容。这时候我会接他的话,因为别人问你好几句话,一个字也不答实在很没道理。老公就会更加自然地接话,争吵也就过去了。

我老公个性开朗,最不能忍受没人跟他说话。但是我想即使性格内向,也没有任何一对夫妻喜欢冷战:夫妻阴沉着脸不说话,互相当成空气,那是多么压抑的生活环境啊!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的心理都很不好。因此,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给对方台阶的时候,另一个就赶紧下来吧!当然,男人应该主动搭台阶,心胸要开阔一点,别跟女人赛着赌气。不过,如果无法改变对方的被动,我建议女人也别那么爱使小性子,其实有什么不高兴的话说出来,比赌气、冷战更能早点解决问题。告诉大家一个秘密,那就是在很多冷战的过程中,男人根本就不知道女人在为什么生气!想想这样多可笑,你白生了好几天的气,他连原因都不知道,怎么让他改正呢?

往事不要再提

夫妻间只要不是犯原则性的错误,都可以相互原谅。关于家务事的意见不统一,关于孩子养育方法的争执,都不过是为了一个共同美好的目标努力,大家都想让自己的家庭生活过得更好。想到这点,就可以体谅,可以包容。建议解决好了一次争吵后双方都要道歉。我家老公每次都会积极道歉,但我也不会光看着,也会向他道歉。如果你坚定地认为某件事不是你的错,你也可以为吵架中不太友善的态度而道歉。

另外,已经吵过的事,已经过去的事,已经原谅了的事,就不要再去提。不要每次吵架都把历史问题搬出来,那只能让每次的吵架都是旧痕上又添新伤,矛盾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所以,每一次吵架,集中精力解决好眼下的这个问题就好。

吵架的底限

不过,我坚持认为夫妻吵架的底限是绝对不能有肢体冲突,尤其是不能忍受男人动手打女人。我个人很幸运,老公结婚前就保证他绝不会动手打女人,并且鄙视那些打女人的男人。所以在婚后的吵架中无论他火气有多大,都不曾动手。有一次我拎着他的鸟笼去后院放风,不留神把他最心爱的两只鹦鹉放飞了。之前我一直抱怨养鸟又脏又臭,因此他认为鸟是我故意放飞的。在上房、爬树都找不到鸟的情况下,他气得抡着拳头砸树干。当然,在美国男人打老婆的后果很严重。夫妻打架时,只要女人打了报警电话,警察来了二话不说就会把男人抓走,有什么冤屈只能等过堂时再跟法官说去,即使女人自己不告发,别人知道了也会报警。国内的女性也许受不到这么好的保障,所以更要学会保护好自己,不要让自己心灵受伤的同时,身体也受到伤害。

学生“错误”的处理艺术 篇4

一、善“踢皮球”, 延缓判断

当遇到课前不曾预见到的学生课堂错误时, 教师很难作出理性的分析。这时教师不应马上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草率的评价, 而要善于“踢皮球”, 把问题踢给学生,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 让学生有了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 也为教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来倾听和分析学生的思维, 从而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合理地调控课堂。

【案例一】特级教师林良富“圆柱的认识”教学片段。

生:圆柱有一个侧面。

师:很好。

生:我不同意, 我认为圆柱有无数个侧面。 (教师一愣, 备课时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赶快“踢皮球”)

师: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

生:我不同意,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只有一个面。

生:我说的是圆柱没有展开前有无数个侧面。

(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教师有些反应过来了, 原来学生说的就是高等数学中的曲面)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来给大家指一指。

生:圆柱侧面用手一摸是一个面, 又一摸又是一个面, 所以圆柱有无数个面。 (生边指边说)

师:你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 (又一次“踢皮球”)

正是林老师那一脚皮球, 踢出了如此精彩的课堂, 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了激发。我们应该把民主和尊重“踢”给学生, 把评价的权利“踢”给学生, 给学生也给自己留一些思考的余地, 在学生的回答中获得有价值的材料来组织教学。

二、以错论错, 深化理解

“以错论错”是指教师将学生的课堂错误加以展示,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使学生知晓错误的原因, 经历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 实现认知水平的整体提升。“以错论错”可以说是教师处理学生课堂错误最常见的一种策略, 适合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错误。

【案例二】判断: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很多学生认为这一说法是对的, 因为半圆正好是圆的一半。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错误, 其根源在于学生对周长概念和半圆形状的模糊认识。教学中, 笔者作了如下处理。

师:圆的图形怎么画呢? (生画)

师:请你指一指半圆的周长。 (生指)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半圆的周长比圆周长的一半多一条直径的长度, 并不是圆周长的一半。

生:我把面积和周长给混淆了。半圆的面积是圆的一半, 但是半圆的周长不是圆的一半, 还要再加一条直径, 要不然就不是一个半圆, 不是封闭图形, 也没有周长。

师:半圆的周长怎么表示呢?

生:πr+d。

生:πr+d=πr+2r= (π+2) r≈5.14r。

生:如果计算半圆的周长我可以用这种方法表示为5.14r比较简便。 (大部分学生面露喜色, 表示认同这一观点)

【案例三】特级教师潘小明“圆的认识”教学片段。

教师要求学生在纸上尝试画一个圆, 结果出现了: (1) 起点、终点不在同一位置; (2) 把圆画成了鸡蛋状; (3) 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 时粗时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生:起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 是画圆时圆心没有固定好, 画的过程中圆心移动了。

生:把圆画成了鸡蛋状, 是因为画圆时, 半径发生了变化, 有时大有时小。

生: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 时粗时细, 是因为画圆时用力不均匀, 圆规使用方法不正确。

师:那我们在画圆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怎么样才能画一个正确的圆呢?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 很快总结出画圆的方法和画圆时的注意点)

从对半圆周长计算的一知半解到5.14r这一计算方法的自主创新;从学生对自己画圆时存在问题追本溯源的深刻反思, 我们可以看到在师生、生生互动纠错的过程中, 学生的不断发展与成长。

三、将错就错, 不攻自破

在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错了, 但他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对这些固执己见的学生, 教师不妨将错就错, 给学生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辨别、反驳错误, 从中明白道理, 内化知识, 体验智慧。

【案例四】特级教师华应龙“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片段。

当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相邻两边之积”时, 教师并没有立即予以否定, 而是意识到学生作出这一猜测的合理性, 肯定鼓励了学生的大胆猜想。而后, 教师将错就错, 顺着学生的思路开展验证推理:如果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相邻两边之积的话, 那么根据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 以下两个图形的面积应该是一样的, 到底对不对呢?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很快发现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其后,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新的猜测和验证。

学生受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负迁移, 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相邻两边之积”的不在少数。在这一典型错误的处理过程中, 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 将错就错, 顺势而为, 巧妙运用反证法, 借助直观达成学生的自我领悟, 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

四、拓展延伸, 一错多得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有一些还可以拓展延伸, 开展对比思错等教学活动, 深入挖掘其中的教学价值, 达到一错多得的效果。

【案例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以下这两道题目:

(1) 汽车销售市场计划本月销售汽车850辆, 实际比计划多销售26%, 实际销售多少辆?

(2) 汽车销售市场计划本月销售汽车850辆, 实际比计划多销售26%, 实际比计划多销售多少辆?

笔者在新课和练习课中发现第 (2) 题错误非常多, 学生往往错解为求本月实际的销售量。因此在复习中笔者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对比。

第一层次的对比:直接出示两道题,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说明这两道题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讨论一:相同点主要有: (1) 计划都是标准量, 实际是比较量; (2) 条件完全相同。不同点主要有:问题不同, 第一题求比较量, 第二题求相差量。

讨论二:可以用画图的方式理解题意。

从以上线段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两道题的唯一区别就在于问号所在之处是不同的。

第二层次的对比:出示第二题的三种解法: (1) 850× (1+26%) ; (2) 850× (1+26%) -850; (3) 850×26%, 请学生评论。

结论一:第一种方法是错的, 这样做求的是实际的销售量, 而非实际比计划多的产量。第二种方法可以, 先求出实际的销售量, 再用实际销售量减计划量, 求相差量。第三种方法用计划量直接乘多的百分率得多的具体量, 是正确的。

结论二:比较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 第三种方法更简洁。

通过第一层次的对比达到下列目标: (1) 使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 区别这两种类型的不同之处; (2) 理解题意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比如分析的方法, 画线段图的方法。通过第二层次的对比, 学生可以体验到:解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 我们追求最简洁的方法。对错误的反思可以是多层次的, 当我们层层挖掘的时候, 学生的学习经历变得更加丰富, 数学思维更趋发散, 学习体验更加深刻。

五、似错非错, 鼓励创新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理解水平和活动经验, 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发现。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法, 一些学生的思维甚至超越教师预期, 于是也会出现一些初看误认为是“错误”, 实际却是另辟蹊径的思路和解法。教师对于这种“假性错误”需要具有一双慧眼, 拨开迷雾看其本质, 并将这些独特的思路与学生共享, 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案例六】题目:一个圆柱体, 底面半径是10厘米, 高是5厘米, 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大多数学生的方法是先计算侧面积, 再计算两个底面积, 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 如2×3.14×10×5+2×3.14×10×10。有一位学生却列出了这样的算式:2×3.14×10× (5+10) 。从结果看是正确的, 但算式却让笔者一下子很难理解。是否偶然凑巧呢?笔者请他自己来解释。学生说:把第一种方法提取公因数, 就得到我的方法。这样3.14只要乘一次就可以了, 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我及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创新思想。

当然, 这只是从形式的角度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 那么从意义上怎么理解这个算式呢?笔者充分挖掘这一“假性错误”资源, 发动学生深入探讨内在的算理。

生:2×3.14×10应该表示的是圆柱的底面周长。

生:5+10是底面半径加高。

……

师:联系圆面积的推导方法, 你能想到什么?

通过广泛互动, 不少学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由此可见,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回答, 因为这些想法和算法乍看似乎是“错误”的、“瞎凑”的, 但这其中可能蕴涵着创新的思维, 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 选择合适的策略予以处理。

例谈课题处理的艺术 篇5

何为“题眼”呢?顾名思义, 即文章的“眼睛”。对于一篇文章来说, 课题是全部精髓所在, 是文本的窗户。透过课题可以让读者领略到其中的丰厚情感, 欣赏到旖旎的风光, 感悟到人间的真情和沧桑世态。我在《我们爱你啊, 中国》的教学中, 对课题进行了如下处理。

一、巧设陷阱, 引题导入

上课伊始, 为了引起学生对课题的重视, 开门见山宣布学习新课之后, 我就从课题上做文章。我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故意在板书的时候设了一个陷阱, 写错了题目。黑板上的板书题目是:“我们爱中国。”这样, 很多学生都惊讶地看着黑板。

不到一刻钟, 就有学生大呼:“老师, 题目写错了!”“错了, 课题错了!”我故意装作很惊讶的样子, 拿起书本看了看, 然后将问题抛给了学生:“我觉得差不多, 你们看行不行?”学生立刻议论起来。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他们都不同意我改出来的题目。

那么“我们爱中国”和“我们爱你啊, 中国”两种说法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找到了答案:“我们爱中国”是一种情感表达, 而“我们爱你啊, 中国”则包含了一种充沛的情感, 就像是憋不住了要大声呼喊一样, 有一种面对面的抒发赞美的感觉。

学生的回答无疑是自主探究的结果。在进行正面的欣赏之后, 我将题目换成“我们爱你啊, 中国”, 接着顺势引导:“那么中国到底有哪些可爱之处, 让作者禁不住要抒发自己的热爱之情呢?”这样的引入, 很自然地带领学生进入到了课文的主题环节。

二、缘题抓纲, 情感导航

在《我们爱你啊, 中国》一课中, 除了题目是一种情感的直抒胸臆外, 在文本的各处都有激情澎湃的呼唤, 通过对各种情境的具象化处理, 采用不同句式的排列组合, 形成了汹涌的情感激流。例如, 开篇段尾处“啊, 我们爱你, 中国!”, 第2到6小节的每一节首句“我们爱你———”, 最后一节以“我们爱你啊, 中国!”结束全诗。

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诗歌中的意象, 我让学生从课题入手, 寻找与课题对应的句式, 并且找到这三个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微妙区别。经过对比和体验, 学生发现在用法上三个句式很有讲究。“啊, 我们爱你, 中国!”语气词“啊”用在开头, 是为了表现作者情感被触发之后喷薄而出的激情, 由此让学生和文本中的意象进行了连接:太阳跳出东海, 帕米尔高原群星闪烁, 银装素裹的北国, 盎然春色的南疆。接下来的“我们爱你”就显得很自然。“我们爱你啊, 中国!”的句式所蕴含的情感旋律则相对平稳, 是在作者欣赏到祖国美丽山河后的深情呼告。学生在感悟中发现最后一句的情感表达最深沉。通过将课题与句式的融合, 引导学生潜心体悟其中的情感, 教学步骤十分清晰, 最终使学生领会到作者选用诗歌的最后一句作题目的良苦用心。

三、回读课题, 升华情感

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中, 为了让学生的情感获得迁移和升华, 我让学生读题目后思考:“‘我们爱你啊’, 这里的‘我们’是指谁?”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先进行语言训练填空练习:我们是 () 。学生的思路被拓展开来:我们是勤劳勇敢的先辈;我们是四川灾区的人民;我们是坚持抗战的人民;我们是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我们是久别祖国的海外游子……

此时, 我激情引导学生进行课题升华:这些人们会面对祖国山河发自内心地呼喊:“我们爱你啊, 中国!”请大家用手中的笔, 写下这些人的内心感慨吧。

名师教学细节处理艺术赏析 篇6

一、咀嚼教材挖掘的细节功夫

观摩名师课堂, 其教学设计虽粗放而大气, 但教学细节却处理得细腻而到位。有效整合利用了教学资源, 对教材具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把握。让我们追随着名师的足迹, 来咀嚼他们挖掘教材的细节功夫。

【案例1】教材留白的细节处理智慧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 张齐华老师将教材中的一道习题 (如图1) 中的等分线作了隐藏处理 (如图2) , 先出示第一条, 告诉学生把一张纸条全部涂色, 可以用数“1”来表示, 请学生估计一下, 现在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

由于图中没有明确的分隔线, 学生不能直接看图说出分数, 一些学生只能凭直觉, 想象阴影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来估想分数, 所以学生有的猜, 有的猜。课件验证后得出涂色部分是。教师继续出示第三张纸条, 同样请学生估计。许多学生一下子就估计出是, 教师让学生交流是怎么估的, 有没有什么窍门。原来学生用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与第二张纸条的进行比较, 发现涂色部分只有第二张纸条的一半, 所以确定用来表示。教师用课件验证学生的猜想。教师随即总结道:“瞧, 借助观察和比较进行估计, 这是多好的思考策略呀!”然而, 精彩并没就此打住, 接下去, 张老师再提出问题:“照这样分下去, 想象一下, 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此时, 大部分学生已能轻松地运用发现的规律想象出后续分数。也许有人会认为这题已完事了, 但张老师凭借这张小纸条继续大做文章, 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和对应的数, 并交流各自的发现。学生有的发现同样一张纸条, 它的要比大;1里面有3个, 1里面有6个;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涂色的一份也就越小……学生思维异常活跃。

这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 从预设教案到动态生成, 从学生估计意识的培养到数学思维策略的综合训练, 再到极限思想的有机渗透。朴素的内容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这一切都源于张老师对教材进行的细加工。他增加教材“空白”的细节素材, 为学生发展思维提供了条件。学生为了能填补这个认知“空白”, 很有兴趣地、千方百计地去寻求方法, 也就会比原来“直白”的教材表述得到更多的收获。

【案例2】教材链接的细节处理智慧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 有这样一道例题:首先, 教材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图找出需要的条件, 整理成如下表格以解决相关问题:

然后, 教材要求学生“根据解答的结果, 填出括号里的数”:

3本→18元

5本→ () 元

() 本→42元

教学中, 教师考虑到教材对知识的表达方式比较含蓄, 担心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 在例题呈现的两个环节中添加了一个沟通的演变过程———用电脑演示:分别隐去两张表格的框线, 取而代之以箭头, 合成最后一题的形式。如此细致展示、巧妙添加、连续引申的过程, 不仅能让学生快速地填出答案, 还使他们体会到这种方法比列表式更简单、更方便, 从而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克服了原来题目与前面题目割裂开的现象, 使学生从整体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咀嚼课堂调控的细节功夫

名师的课堂之所以令人陶醉, 除了其具有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起伏跌宕的教学过程外, 更主要的是有恰到好处的动态调控艺术。在他们的调控下, 课中闪现的意外被点燃成一出出精彩的生成。

【案例3】遭遇尴尬的细节处理智慧

在“图形的特征”一课的教学中, 特级教师钱金铎的徒弟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课件出示: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熊在造房子, 不一会儿房子就造好了。 (画面定格)

师:小朋友, 你发现了什么?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生:我发现小熊的房子上没有窗子。

师:真能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我还发现小熊的房子上没有门。

生:没有烟囱。

……

这位教师满头大汗地上完了课。他本想让学生从小房子中发现平面图形, 再感悟其特征, 可学生想到的却是小熊的房子中还缺什么。这位教师更没想到自己违心的一句表扬, 却活跃了学生的另类思维, 致使课堂一次次偏离预设的“轨道”。课后钱老师点评道:这样的提问空间太大, 容易使学生不着边际, 生成太杂。需加强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使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如何处理这一尴尬细节呢?经过一番推敲, 于是就有了方案二:

教师课件出示情境 (同上) 。

师:小朋友, 你发现了什么?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生:我发现小熊的房子上没有窗子。

师:你的小眼睛真亮啊!如果你是小熊, 你打算把窗子设计成什么形状呢?

生:我打算把窗子设计成正方形, 因为我觉得正方形方方正正的, 很漂亮。

生:我打算把窗子设计成长方形, 因为我家的窗子就是长方形的。

师:那就请用小棒把你设计的窗子的形状摆一摆。

(学生用小棒摆, 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究所摆图形的特征)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 (争先恐后举手) :我还发现小熊的房子上没有门。

师:你的小眼睛真亮啊!如果你是小熊, 你打算把门设计成什么形状呢? (方法同上)

情境创设是低段教师常用的一种导课形式, 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创设怎样的情境?在方案一中, 教师眼中的“小房子”就是一种虚拟的摆设, 是导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工具, 是一种教学途径。而学生心中的“小房子”就是小动物们的家, 他们融入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言语:我发现小熊的房子上没有窗子, 我还发现了小熊的房子上没有门……作为一个教师,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天真充满爱意的话语, 它们可是引导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也是我们教学资源中开发不尽的宝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 变“尴尬问题”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 使课堂教学幻化成最精彩的瞬间。

三、咀嚼教学语言的细节功夫

听名师的课, 常常让我们一唱三叹。细思量, 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课堂教学的语言。名师们巧妙的教学策略和灵动的教程推进, 正是因为他们的妙语生花的轻巧“点击”、从容调遣, 才得以让他们在课堂中“随心”演绎、挥洒自如。例如, 张齐华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 他的评价语言也可谓是丰富多彩, 充满魅力。“拷贝不走样。”“看得出, 你们的创作已经初步具备了圆规的雏形。”“真可谓就地取材, 极好!”“尽管这一方法没有能在白纸上最终‘画’出一个圆, 但他们的创造仍然十分美妙, 不是吗?”“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 成功演绎‘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

张老师在课上对学生寥寥数语的评价, 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语言魅力, 如诗般优美。他借此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 从而把他们带入魅力的知识天堂!细细咀嚼, 不难看出, 张老师不仅是在真心赞美学生, 更是在精心诱导学生。他的评价不但融入了真挚的感情, 更渗透了学习方法策略的引导, 不只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对或错, 还知道了其中的原因。毋庸置疑, 这样的评价方式才真正起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浅析小说时空艺术的处理 篇7

一、有序的时空下的现实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常常利用有序的时空来完成有因果联系的事件的发展和变化。人类早期的叙事意识是以一维的钟表时间为线索把各种事物串联起来的。福斯特认为, 故事是“一些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大部分现实主义小说总是会先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并以此作为叙述的时间起点, 然后按自然时序来安排故事情节。小说中人物的成长, 矛盾冲突的解决, 故事情节的交代, 都是在线性的时序上展开的。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的大师, 其代表作《高老头》开头便明确交代了时间, 接下来讲述了拉斯蒂涅克如何用三个月时间, 分三个阶段完成了巴黎社会的启蒙教育。每一阶段完全按钟表时间的自然顺序, 逻辑地向前推进。同样, 空间场景的变化也随着情节的需要、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但是变化不多, 伏盖公寓还是作为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场所。时间和空间就这样在现实主义小说中融合在一起。巴尔扎克的小说多是如此, 他摆脱不开经验性时空观念的约束。由于作品中包含的时空广度非常大, 所以他呈现给读者的时空内容是比较明晰和易于把握的, 从而使读者只能把他们的艺术时空内容与生活和历史的具体时空内容对应起来理解, 这就达到了现实主义欲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目的。

二、有序且多变的时空下的浪漫主义小说

与现实主义小说一样, 浪漫主义小说也是在有序的时空下组织故事情节的, 但又呈现出跳跃多变的状态。因为浪漫主义着重表现出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想象, 抒发作者的理想, 所以作家笔下的时空转换往往呈现出更加频繁的跳跃和多变, 这成为作家表达自己主观意识的一种方式。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他的《巴黎圣母院》时间跨度为六个月, 而主要的情节只集中发生在几天之内, 读者可以根据时间来理清故事的脉络, 但是其中也不乏跳跃和变化。例如:第6卷讲卡西莫多半夜去抢夺爱斯美拉达, 审讯后接受惩罚, 被爱斯美拉达所关爱, 所以才对爱斯美拉达心生爱慕。但是中间穿插了三位妇女对话中的回忆, 我们隐约可以猜到卡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的身世之谜。这种时空的跳跃性, 既使作者避免了正面直白地交代故事情节, 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 以及他们在悲惨的命运面前展现出的人性光辉的赞美。

当然, 有序的时空虽然脉络清楚, 次第井然, 但难免有简单雷同的弊病。面对社会的快速变化和读者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线性的叙事模式难免显得过于简单, 作家们想寻找一种新叙事秩序, 把故事从自然时序下解脱出来。于是他们将故事切割开来重新组合, 并运用了倒叙、插叙等手法。这些尝试使传统小说第一次挣脱了自然时序的束缚, 但只是作为吸引读者兴趣的一种创作技巧, 小说的情节并没有跳出自然时序, 这与现代主义小说全新的小说创作理念还是有距离的。

三、自由无序的时空下的现代主义小说

20世纪初,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人类第一次获得了时空范围内的空前广阔的视野, 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说”直接促成了意识流手法的产生。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彻底颠覆了传统小说的结构, 使小说没有了正常的时空秩序和逻辑发展脉络。这正是这种新的时间观念带来的叙述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变革, 所以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时空常常错乱、自由无序甚至消失。

时空的自由转换在现代主义小说中非常普遍, 冯尼格的《五号屠场》就是采用了一种时间旅行的方式, 完全割断了时间和空间的链条。小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频繁转换, 把主人公毕利的一切活动完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凸现出一个异化、荒诞的世界和人的困境, 揭示出生活的荒诞本质和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同为战争主题, 西蒙的《弗兰德公路》时空转换得更加频繁和不着痕迹。凭借人物对于不同事件的相同感受把两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事件同时表现出来, 强调一种共时性。而这种共时性的组织却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场景, 作者把把历时性的内容统一在同一个时间点之上, 形成了在同一个时间点上的事件的立体性。于是小说便成为以空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空统一体。当然, 在现代主义小说中, 时间也已经不再是构建叙事的必要元素, 空间也可以单独完成某种程度上的叙事。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就是这样结构的代表作。现代主义小说中, 无序转移和变化的时空在自由的颠倒中成为碎片或在消失中体现着永恒的存在, 而随之而来的便是故事情节的随意性和结局的不确定性, 这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影响下的结果。

小说是时空的艺术, 以时空为根本又不受时空限制。现代主义以前, 现实主义小说受到唯理主义学说的影响, 大都以钟表时间为顺序, 在具体的物质空间内展开情节。浪漫主义则转向从人物的内心世界中探索时空发展的新意义。现代主义之后, 作家从相对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中看到了在作品中重新安排时空的可能性。于是他们大胆地摆脱了钟表时间对小说的束缚, 成功地跨越了时空界限, 组建了新的时空秩序。于是时空反映在人的意识上, 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和可塑性, 这种特性为作家发展多样的叙述形态, 增强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提供了良好的方式。毫无疑问, 这种全新的时空观念是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它不仅使小说具有无限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而且也使作家真正获得了艺术上的自由和解放。

参考文献

[1][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王峻岩等译.作家出版社, 1998年.

[2][英[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朱乃长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

[3]仵从巨.《“城堡”与“迷宫——欧美现代主义文学论集》.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8年.

[4]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5]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年.

[6]倪浓水:《小说叙事研究》, 群言出版社, 2008年.

住宅艺术照明的处理方法 篇8

关键词:住宅,艺术照明,灯具,光色,光影

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说过:“建筑物必须透过光线的照射, 才能产生生命。”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建筑的外部空间, 但是对于室内装饰来说, 同样适用。一个好的室内照明设计, 能强化空间的表现力, 增强室内的艺术效果, 使人对于环境产生亲切感、舒适感。随着人们对家居空间的关注由实用性向艺术性的转变, 对于照明的认识也逐渐从满足居室亮度需求向着烘托艺术化家居空间进行过渡, 家居艺术照明由此产生了。

1. 合理选择灯具, 营造具有装饰效果的气氛

灯具是室内空间的重点装饰, 是表现照明艺术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可以满足照明要求, 保证人们的视觉功效, 而且由于造型经过艺术处理, 还可以创造室内气氛。灯具的造型、姿态及位置设计能有效地增强光的装饰性, 使装饰光的魅力得到充分体现。灯具的造型不外乎古朴、典雅、华丽几种。要根据室内的总体设计风格来选择灯具, 以达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因此, 我们可通过各种灯具来对室内照明作特殊效果处理。这些都是美化室内装饰、增加室内空间气氛的可靠途径。艺术灯具主要是指现代时尚艺术系列, 在崇尚简约、时尚的前提下, 注入感性化的设计及最新的流行元素, 在加工制作中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 造型既别致又新颖, 也注重实用功能, 形成灯具世界的“前卫派”, 使家居环境多了独具个性的视觉焦点。尤其是高级住宅房间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建筑标准也较高。灯具选择应强调艺术性, 并与建筑形式相协调, 如会客室可采用带金属托架和玻璃装饰罩的花吊灯或吸顶花吊灯。总之, 灯具是照明艺术的细胞, 照明艺术又是室内设计的精髓, 对于室内照明设计各层次的相互关系要综合平衡和设计, 这是至关重要的。另外, 艺术灯罩的造型繁多, 主要有直筒形、喇叭形、六角形, 还有国外流行的几何形等。艺术灯罩面料采用乔其纱, 色彩透明鲜艳, 可配上特制的金线和花。颜色有嫩绿、鹅黄、粉红、乳白、青莲、淡天蓝等。乳白色玻璃罩不但本色纯洁, 而且所反射出来的灯光也较柔和, 有助于创造静谧的环境气氛。色彩浓郁的透明玻璃罩, 不但本色华丽, 而且反射出来的灯光也显得绚丽多彩, 有助于创造豪华的气氛。有些灯罩, 由于上面有一些镂后的孔洞, 在光线的作用下形成斑驳的效果, 也别有一番情趣。[1]

灯具的处理可以是以灯具本身的造型和装饰为主, 比如千姿百态的吊灯、壁灯、暗灯和吸顶灯等等;也可以用多个既简单而又统一的灯具组成图案;还可以把光源隐藏在建筑构件中与之合为一体, 构成发光天棚、光梁和光带等等。但要与室内的整体格调相协调。比如, 墙上的壁灯可以是三角形的、菱形的或不规则形的;桌上的台灯可以是半圆形的、直线形的;射灯有棱有角黑白两色;落地灯伸出双臂像飞鸟, 一切都显得简洁别致, 给人以惊喜和出乎意外。再配以线条简单的卧室家具, 显示出现代人别出心裁的趣味追求。就制作材料来说, 使用玻璃、透明塑料做的灯具, 能形成玲珑透剔、豪华富丽之美;使用镀铬、镀镍等金属材料制作的灯具则能体现新材料、新技术之美;而使用天然材料 (如石材、木材、陶瓷等) 制成的灯具则具有自然质朴之美。选择灯具时要根据空间的体积、形状、用途和性质而定, 使不同种类、不同造型风格的灯具与不同的环境相协调。如装饰古朴的客厅使用传统造型的吊灯和壁灯相结合则较为适宜, 与环境协调的吊灯能营造出富丽堂皇的气氛, 中心突出, 增强客厅的豪华感, 配以壁灯作辅助照明, 使照度均匀, 获得对比效果。但如果房间高度较低, 装吊灯易产生压抑感, 不如改装吸顶灯效果更好。此外, 有时家具、音响器材及特殊空间等也可配合装饰性照明, 以增加活泼、生动的气氛。

(1) 吊灯。对于高级住宅, 由于住房面积较大, 装饰要求标准高, 特别强调照明灯具的艺术性, 与室内其它陈设 (家具、织物、工艺品) 融为一体, 以表现出一种家庭文化。因此, 在客厅内常采用带金属托架和玻璃装饰罩的花吊灯, 并安装在房间的中央;也可以采用水晶吊灯, 在灯光的配合下, 那透明、光洁纯净和无暇的水晶玻璃, 散射出钻石般的光芒, 更能发挥出其迷人的魅力。这种吊灯高雅华贵, 对大型客厅、起居室更能衬托其豪华气派与欢乐气氛。当然, 在实践中应根据主人的兴趣爱好、与客厅装饰格调相协调, 合理设计。线条简洁、色彩明快、造型大方的吊灯, 可营造出悠闲、安详、沉稳的环境氛围, 展示主人的文化层次和品德修养, 适合于文人墨客和老者之住宅。线条奇异、造型别致的吊灯, 适合于艺术工作者和青年之家庭。古朴典雅的则适合于仿古建筑。在颜色表现方面, 乳白吊灯有晶莹剔透、冰晶玉雕之感, 而色彩丰富多变的, 又能创造活泼欢快的效果。[2]

(2) 壁灯。有的墙壁由于显得比较空, 安置一个有特色的壁灯, 不但填补了空缺, 而且成为新的视觉中心。壁灯的选用则应服从主体的基调, 在造型、色彩、风格上尽量与主灯和谐一致, 避免凌乱, 除有实用价值外, 也有很强的装饰性。壁灯多用于床头、梳妆台、走廊、门厅的墙面或柱面上, 造型精致灵巧, 光线柔和, 其灯罩材料有透明玻璃、压花玻璃和磨砂玻璃等, 多为金属支架。

(3) 艺术台灯。具有美丽的外型和灯罩, 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这类灯具以灯罩透射出的光线能增加室内环境的亮度, 从灯罩内部反射的光线与光源直射的光线, 给桌面以局部照明。艺术台灯只能作生活照明, 不宜作书写照明。

(4) 射灯。为了增强某一被照物的效果, 如雕塑、绘画、盆景和工艺欣赏品等, 可采用投射灯、光墙等照明, 使被观赏物格外生动醒目、引人注视。射灯虽然大多用作功能灯光, 以照明工作间或强调挂饰, 但是若配合灯光的亮暗调节, 则可摇身一变成为具有美感的灯光, 一旦将射灯调暗, 便能产生柔和的灯光气氛。

(5) 艺术欣赏灯。这些灯具是运用某些新技术 (如用电脑控制声、光、色合为一体) 的艺术灯具, 它们变换各种彩色的光线, 形成各种奇特的造型, 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常见的艺术欣赏灯有光导纤维灯、变色灯、双色悬浮灯、音乐灯和壁画灯等。比如, 音乐灯是一种既能奏出美妙乐曲又能不断变换灯光颜色的灯具。这种灯具有机械和电子两种发声方法奏出音乐, 灯光的变化是通过改变不同颜色灯泡的亮暗而获得的。再比如, 壁画灯是一种将绘画艺术与灯光艺术合成一体的壁灯。灯具呈扁平型, 透光面绘有山水、花鸟、人物图画, 灯具装有荧光灯管。灯管不亮时, 是一幅精采的绘画。当灯管点亮后, 从画面透出的光线使绘画更加逼真, 立体感更强。如果对透光面作部分工艺处理, 还可使画中的流水好似在动, 画中的云彩好似在飘, 使人惊叹不已。

2. 注意灯光色调与居室内部装饰色彩的协调统一

常用的灯光有冷有暖, 可以利用它来调节人们对室内光色的感觉。暖色调表现愉悦、温暖和华丽的气氛, 冷光色表现宁静、高雅、清爽的格调。形成室内空间某种特定气氛的视觉环境色彩, 是光色与光照环境实体显色效应的总和。从灯具的光色来说, 应与室内墙面的色彩相协调。如果是冷色调的绿色墙面, 采用暖色调的白炽灯, 就能起到协调的作用, 如果采用冷色调的荧光灯, 就会产生更加疏冷的气氛。若是在炎热的夏季, 或是在狭小的房间里, 采用荧光灯则可以使人产生舒适宁静和明亮宽敞的感觉。现在许多家庭采取荧光灯和白炽灯交替使用, 以适合对不同光色的需要, 这是有道理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 以及生活和工作的特点, 来选择灯具的色彩。但挑选时, 必须首先考虑到要和室内以家具、墙面、地面为中心的色彩基调相配合, 在室内空间内创造出不同的色彩环境气氛。比如, 居室墙面为蓝色, 配上蓝色灯具, 淡蓝色的灯光会使人有身临蓝色海洋之感。绿色墙面, 辅以绿色灯具, 绿色的灯光配上橄榄色家具, 会使人有置身绿荫丛中的气氛。土黄色家具配以土黄色灯光, 给人以稳重广阔之感。淡黄色墙面再加上橙色灯光和浅色家具, 组成适于冬天的房间, 给人以阳光温暖之感。如果将天花板涂上淡雅的冷色, 并在天花板的四周装暗饰灯, 就会使人觉得天花板升高了许多。现代房间的设置, 常常在墙的转角处运用乳白、淡黄色的台灯作装饰和调节照明, 使光照极差的角落变得光彩照人, 别开生面, 使整个室内布置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人工光和天然光的光谱组成不同, 因而显色效果也有差别。如果灯光的光色和空间色调不配合, 就会破坏室内艺术效果, 造成不相宜的环境气氛。电光源中光色质量好的还是荧光灯和白炽灯。荧光灯的色温与日光的色温接近, 光色与日光相似, 显色指数也比高压钠灯和高压汞灯好。白炽灯的色表虽然偏红黄, 但其显色指数高, 在白炽灯光下物体颜色失真少, 因此白炽灯和荧光为都是现代家庭照明广泛使用的光源。特别是欣赏彩色照片, 画面及工艺美术等等, 没有光色好的光源是不会赏心悦目的。在灯具色彩的选择上, 除了必须与室内色彩基调相配合外, 当然也要符合人的性格爱好。如果喜欢幽静, 可选用湖绿和乳白色的灯具;喜欢炽热气氛, 可选用杏黄和桔黄色的灯具。在小房间内选择灯具时, 更应以冷色为主, 可开阔视野, 扩大空间感。另外, 体现照明和美学功能, 除需考虑灯具种类及其造型选择外, 更要体现在受光区域的不同特性, 如被照环境的色彩与光色是否协调、被照物体对光的吸收与反射程度以及物体受光后产生的光影效果等, 充分利用其不同受光区域的不同特性则能创造出特定的装饰效果, 丰富多彩的光照环境。可见, 灯光对调节环境色彩有明显的效果。如果灯具的光色与物体颜色相接近, 会使物体的色彩效果减弱;如果光色与物体颜色是互补的话, 会使物体更显得暗淡。例如, 红、黄等暖色在白炽灯照射下会光彩夺目, 用荧光灯照明却把原来的色彩冲淡了。灯具的外形和色彩, 即使在白天也对室内装饰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色彩也是构成整个室内色彩的一部分。[3]

3. 巧妙利用光与影的结合, 充分体现光的造型和表现力

光与影的结合, 会使人产生联想。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都有生动的描写, 如“葡萄美酒夜光杯”, 阳光、月光、树影及竹影等等, 虚虚实实, 令人神往。没有光就没有造型。客观世界的一切造型必须通过光和照明, 才能引起人对它的感受。灵活地运用光, 调整它的位置、方向、光量和光强等, 就可以在空间形成不同的表现力, 如明暗、浓淡、轮廓等光的分布状态及光影效果。灯具作为装饰品, 它应在灯具的造型和光影的效果上得到体现, 即使是不同类型的灯具, 也应有各自不同的造型和光影效果。当灯光照射在室内的装饰结构和装饰材料上时, 借助于光影效果便将结构或材料美的韵律揭示出来。在选择照明方式、灯的布局 (即它的光特性和投光方向) 时, 必须考虑开灯后的表现效果, 利用灯光的位置和方向, 在室内空间中创造出明暗变化、具有立体感的环境气氛。从抽象艺术的角度, 运用透视原理, 根据视觉对象的明暗、色彩的深浅和冷暖差别, 来分析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关系, 使人在平面的范围内获得立体的、具有深度的空间的感觉。对一个物体的表现不仅在立体感上, 还在于不同的材质所表现的不同质感。一般来说, 白炽灯等光源的光指向性强, 表现阴影明显, 可较好地表现材料表面的光泽和光亮;荧光灯等属于线光源和面光源, 其光线柔和, 扩散均匀, 不易产生阴影, 效果较为平和, 特别是可使各种木制品、织物等表现出一种稳重的质感。

由灯光造成的影子既能加强居室美感, 同时也可能破坏设计美。灯光和影子的结合可以使人的脸面或物体给人以立体感, 可以出色地表现陈设品的各种性格。有些雕塑品、壁画、花卉、盆景或工艺美术品的美感, 常常是靠光和影来表达的。所以, 要使影子产生居室设计美, 就应要留意灯光与房间布置的相互配合。在一般情况下, 灯光的角度应使家具、设备、各种陈设更有立体感, 阴影的面积、明暗的微差都要仔细计算和推测, 力求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无论是投光灯还是散光灯或其他灯具, 光线照射的角度是非常重要的, 这关系到被照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美感。如梳妆台应使光线从人脸部两侧前方照射, 看来非常清晰、舒服。书桌上的光线不要直接反向到人的眼部, 最好不要用不透光的灯罩遮住四周光线。书写的照明灯产生的影子, 要避免落在书写区内。浴室和梳妆的影子要有利于塑造形象, 太强太弱或背光都不适宜。橱柜的灯光不要形成强烈的反射, 否则会使人难以看清橱柜内的物品。投光灯照射的字画、摆设或工艺水晶就成为室内视觉的中心, 易于观赏, 饰物艺术效果就更加突出了。

4. 强调照明的空间艺术, 构建舒适愉悦的光照环境

艺术照明就是利用灯具造型及其光色的协调, 使居室具有一种艺术氛围和艺术意境。居室空间的丰富, 不但可以利用各种三维的实物摆设来满足, 更可以运用灯光的扬抑、隐现、虚实、动静以及控制投光走向和区域来实现。要建立光的构图、秩序、节奏, 大大丰富空间的变幻效果, 改善空间比例, 限定空间领域, 强调趣味中心, 增加空间层次, 明确空间导向。光的装饰效果应要通过灯具自身的造型、质感以及灯具的排列组合, 对空间进行点缀或强化艺术效果来实现。照明设计要与室内空间大小、形状、性质相协调, 要符合空间的总体艺术要求。室内照明应有助于丰富空间, 利用灯光的强调和控制, 在室内空间中创造出重点、明暗、强弱、层次的环境气氛。其中包括各式各样的空间效果、表面效果、色彩效果, 充分显示出人工光的表现力。因此, 在考虑照明布局时, 要注意适合空间的体量和形状, 要符合空间的用途和性格, 讲究光色的艺术与优美, 使之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并形成舒适宜人的光环境。比如, 客厅的灯光照明不但给人的生活提供一种方便, 而且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它是渲染客厅艺术环境气氛必不可少的手段, 其灯具布置和灯具型式要与客厅摆设和装修相协调。客厅的灯光照明有均匀性、选择性两种:均匀性照明是以均匀的方式照亮空间, 多使用在客厅空间的周边地带, 常用灯具为筒灯;选择性照明是局部重点照亮某一特定的区域空间, 多使用在客厅装饰柜 (橱) 、陈列架和装饰物品, 突出客厅特色或强调某种装饰物品, 常用灯具为石英灯、小筒灯、射灯。客厅吊灯是一种用于整体照明的多灯位重要灯具, 位于客厅中央, 其造型的艺术性要求比较高, 选择时应与装饰风格相谐调。灯光照明还有明嵌直射、暗藏反射的布光手法。明嵌直射布光手法的重点是满足照明的要求, 其照度较好, 而采用暗藏反射布光手法时, 其照度较弱, 重点是营造艺术氛围。[4]

5. 扬长避短, 提高居室艺术照明设计水平

由于高科技不断发展, 室内灯光设计的质量也愈来愈高, 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新的趋向:其一是在室内空间按照房间的功能要求从技术上和艺术上大胆革新, 进行灯光处理。其二是运用新技法创造光环境, 研制出一些新式的照明系统, 而且尽量采用新光源。其三是利用新材料设计现代化灯具, 它们的配光合理, 形式多样, 与设计的室内光环境十分协调。家居艺术照明更侧重于艺术, 一种抽象与表象结合的艺术, 通过这种艺术打造精细的生活空间。现代灯具的总体趋势是重视机能, 外形简洁, 线条流畅, 注意发挥材料本身的自然美。灯光设计不宜哗众取宠, 或依样画瓢。室内装饰以设计的风格及和谐最为重要。房间的灯光设计得宜, 能产生慑人的力量。反之, 若室内的灯光设计枯燥乏味, 则会破坏设计风格的协调, 而原来悉心挑选的色调及漂亮的装饰布料的华丽效果就会消失。颜色单调及呆板的灯光装置, 也会破坏房间的整体气氛。现在, 许多家庭在空间不大的居室中, 装上华丽的大吊灯, 就空间照明来讲, 是非常没有效率的;从美学角度上说, 也是极不自然的做法。非但不能营造华丽的气氛, 倒是充满了庸俗之气, 给人一种窒息感。室内装饰设计是需要经过含蓄的方法来运用, 才会显出不同凡响的情调。同时, 须有层次分明的辅助照明作为陪衬, 因为如果将装饰照明装置作为房间的全部光源, 会使整个空间显得过于耀眼。总之, 住宅照明设计应以满足居住户的舒适为前提, 尽力营造一个实用的, 但又有艺术效果的居住环境, 还应做到保证照明质量、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安全可靠并便于维护管理。

6. 结语

家居艺术照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引领了家居时尚消费风潮。灯饰在未来建筑和室内设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家居照明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光照条件, 还有组织空间、增强室内空间艺术效果、烘托空间气氛和增添情趣等功能, 从而引起人们心理上的联想。灯光是空间的魅力之源, 要让人们一进入家门, 就会感受到一种光的和谐与美感, 进一步来说, 就是要让人感受到光的格调与整个房间环境布置的格调一样协调。C H F

参考文献

[1]王冯强.住宅室内的装饰照明设计[J].陕西建筑与建材, 2004 (8) :19~20.

[2]王建华.住宅客厅照明环境调查及设计[J].住宅科技, 2001 (10) :36~38.

[3]马欣凡, 庄文豪.艺术照明.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0:1~15.

综合艺术处理 篇9

一、单一课程的综合学习

以音乐学科为例,在课堂活动中综合音乐聆听、评赏、表演、创作。其中表演包含演唱或者乐器的演奏。教师按照同一个主题围绕聆听、演唱或者演奏、创作来开展教学或者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多元化音乐活动中巩固概念、增加知识、发展技能、培养价值观,达到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例如,教师在播放地方民歌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音乐风格、特色、音乐的元素、乐器的运用等等,引导学生用适宜的歌声富有感情的演唱,并要加上即兴伴奏,或者鼓励学生利用作品中的创作特色来进行即兴的创作。这其中包括节奏、调式、曲式等等,从而将多种音乐活动进行联系或者组合。

二、艺术学习领域内的综合学习

音乐、视觉艺术、舞蹈、戏剧等多门类的艺术之间各有其特色,但是他们之间又有一些元素是相通的。香港利用了这一特征,对学生进行艺术学习的同时,除了要巩固必要的知识外,对学生进行知识转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师在邀请学生朗读诗歌的同时,不仅要求学生领悟文中的意境以及欣赏诗词的声韵上的美感以外,还通过音乐、绘画、舞蹈、将作品中的不同情境及联想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还在学生欣赏某一时期的音乐作品时,同时介绍同一时期的诗歌、美术作品、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将不同的艺术元素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同一时期对各种艺术门类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如果音乐只是依靠聆听,那么学生会感到很抽象和单一。如果在兼顾视觉影像,用不同的图形代表单音、复音等音乐,则更加生动、形象的将作品展现给学生,也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音乐概念。在学习舞曲的时候,鼓励学生运用肢体动作去演绎音乐元素,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展现自我感受的同时,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发挥了学生的创意。

三、多学科的统整学习

教师利用同一主题来连接若干艺术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在同一课堂或者同一时间段在不同的学科中探讨与主题相关的范畴。在各学科的单元学习完成以后,学生懂得了将有关知识和经验进行融汇学习,从而组织成为更全面的经验学习。在香港的“荟艺教育”计划中,文理书院、浸信会吕明才中学与城市当代舞蹈团设计的“大自然的规律窥探”中,就将数学、视觉艺术、中文、英文、音乐、体育进行了统整。首先在数学科学习密铺平面的原理;其次,在视觉艺术科中运用电脑技术,通过观察及欣赏大自然动物,创作不规则的平移、反射和旋转图案;在中文、英文学科中利用归纳和联想将此三个概念创作成为诗歌;在音乐学科中利用电脑软件将三个概念用模进句、旋律的转位及逆行,并且利用回旋曲式和正、副歌曲形式进行创作乐曲;在体育学科中利用身体的协调做个人及集体的编舞,组成极不对称的形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尝试将不同学科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归纳、演绎、创作、综合,将经验与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四、跨学科的统整学习

为了让学生对主题或者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提高学习动机,教师将若干学科建立内部的连接,利用诱导性的提问,联系共同概念及做交叉学科的研究,超越了以往的以个别学科切入的旧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通过中文、自然科学、视觉艺术、音乐、德育等多学科的跨域统整,让学生对昆虫有更全面的认识,做进一步的探索,并且要求学生课程结束后要创作一件具有个人风格的昆虫雕塑。教师首先利用昆虫的象形文字引起学生的想象和学习动机,然后让学生利用有关电影片段观察昆虫的外形、结构及特征后进行绘画造型。同时配有相关昆虫的音乐启发学生想象,构思昆虫背后的故事,塑造每个角色,并且修订草图。当学生了解材料的形态以后,让学生学习切割、合并的技巧,最后再利用材料制作昆虫雕塑并进行互评。在创作之余让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体会生命神奇的构造,并唤起学生关心和爱护大自然及生物的意识。

五、横贯学科的统整学习

这种学习有多种形式,超越了若干学科,利用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来组织教学,从他们关注的日常生活、个人问题、社会情境等主题为中心,并非以学科为出发点。而学科被隐藏在学习之中,整个过程所关注的焦点是强调学生的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等。多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协商来组织课程、组织活动,学生学会如何把握自己的学习,培养自主的深入研究,从而来建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创作广告坊、创作暴力电影片段、评赏潮流文化、探讨各地发生的事件等等。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体验多种角度的学习模式,将课文变得立体化,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以学生为本的进行教学。学生互相合作、积极参与,通过对局中人物的扮演及探讨,进行分析和反思,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认识到人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建立要积极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人生观。

香港丰富的跨学科综合学习模式值得大陆地区借鉴,艺术课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综合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翁伟仪,冯笑娴.课堂上的艺术综合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

[2]王福阳.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

[3]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

[4]陈璞.最美艺术课——上好艺术课并不难[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6.

[5]滕守尧.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3.

[6]修海林,李力加.小学艺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7]孙乃树.高中艺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4.

上一篇:党员作风下一篇:总包工程的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