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写作

2024-08-20

学会写作(共12篇)

学会写作 篇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从儿童入学的最初几天起, 就在他的眼前把通往周围的自然界的迷人世界的大门关上了。于是, 儿童再也听不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 听不到春天融雪声, 听不到云雀的歌唱声了, 他只能背诵关于这些美好事物的干枯乏味的, 毫无色彩的句子。把校门关闭起来让学生写作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 为写作铺路。

如何训练观察?

首先以文本为范, 先行观察训练, 明确观察之路。

七年级的《紫藤萝瀑布》, 对于观察是极好的范本。冯宗璞生活在北大校园, 她观花的顺序是从瀑布般的远景到凑跟前看一丛花穗, 再于掌心把玩一枚花朵。她把紫藤萝十余年来的兴衰与家庭的生离死别与文革与国家历史相勾连, 她赋予紫藤萝花厚重的文化历史感, 这一点恐怕一时半会儿初中生比较难把握。但花在她的作品中镜头感非常强, 由远摇近, 步步放大了紫藤萝今天在她心目中强大的生命力, 这一点是完全可以学到手的。我们理顺宗璞文章的思路, 借鉴她清晰的写作路数, 尝试搭桥建立自己的文章流程。

其次, 让学生深度研读文本, 明确观察之路, 以提升写作的水准。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中景物一段, 解读此段经典描写, 可作为学生观察前的热身阅读。文段大量使用了修辞;大幅地动用观察角度, 声音、颜色、味道、形态、姿态、位置;调动了尽可能多的儿时体验, 看, 跳, 摘, 怕, 顽皮, 痴想, 求证, 破坏, 贪吃……由此联想, 想象。在笔者看来, 片段还妙在片段谋略:“不必说……单是”是略写园中动植物, 详写童年趣味事。“不必说……单是”是个不可忽视的句式:表面上“不必说”, 实际上已经说, 暗含园中的“趣味”是全面的。“单是”其实是在讲故事:听虫鸣, 翻断砖,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其乐无穷。作者回忆园子小角落借以抒发他对童年生活的深沉的爱。

举小池练习为例:

题目:小池留给自己的印象是什么, 请用一个关键词归纳印象, 并用它做题目。

要求:紧紧抓住小池留给自己的印象, 对小池作进一步的观察;写作过程, 先画龙再点睛, 即先提炼主旨, 再刻画、充实主体, 或反过来。最后, 在文末议论抒情, 升华主题。

分析:小池可以分解为池的形状、大小、池中水、池边景……

又分析:池水可以分解为水质、水色、水波、水味、水中天光云影、水面光彩、水的透明度、水中小鱼、水面落叶、生长植物、假山、小虫……

再分析:水中鱼可以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大小、多少、种类、活力、姿态、神情……

提示:如果把每一样事物都抽取出来, 做如此分析, 将会无穷无尽, 但作文观察不是比赛谁最会分解, 而在于谁最能从内心体验出发提取有用的材料和细节。

片段只写210字, 以描写为主, 画龙须点睛;筛掉和选取要为主旨服务。

结论:心理学告诉我们, 不要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即便观察同一片树叶, 对于叶片外形的描绘和神韵的联想, 也不会相同。这是因为“各人选取的细节与筛掉的次要特征不同, 表达不会相同”。

如何寻找正确的观察角度?可先从声、色、味、形、态、位入手, 打开眼、耳、鼻、舌、身全面感触训练;学习抽取事物最具特征性的细节;发散并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加强联想、想象、细化、还原的过程。

学完课文, 教师应当加一段还原作者思路的指导, 在观察训练中为学生铺垫一个向上的台阶, 助力其拓宽视野, 开创新写作空间。

其次还要因地制宜, 让观察走向社会自然

观察就是由教师为学生打开“通往周围的自然界的迷人世界的大门”。我们的做法是, 由课文走向校园, 走向社区, 走向街道, 旅游景区, 家乡山水, 博物院馆, 公园绿地……随时随地, 因地制宜。还可以利用视频, 听音响, 看动画, 欣赏影视佳作等。

由简单到复杂, 由景物到人物, 由平面到立体, 由静态到动态, 由教师给材料到自我命题……引导学生在自主观察中产生生命的自我发现, 自我反省, 并由此观照到自我灵魂和生命的形式, 进入所谓的“物我观照”阶段。

换言之, 观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初中阶段再结合千余天日记训练, 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观察的习惯, 那么“物我观照”式的观察也许就会伴随学生终生, 使他们受益一世。

我们容易忽视的是要注重观察的个体性, 因此观察训练过程教师应全程陪行, 发现观察者的独特性 (察人所不察) 、深刻性 (察到事物深层的细节) 、敏捷性 (察到稍纵即逝的细部特征) , 表扬听觉、触觉、嗅觉敏锐的学生, 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

学会写作 篇2

第一,观察生活要尽量做到准确、细致、透彻,不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鲁迅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比如说,人们高兴的时候要笑,伤心的时候要哭,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有时候也有特殊的.情况,至深的悲痛常无眼泪,极大的欢乐却往往是热泪盈眶。就说“笑”吧,也有各种各样的笑,如哄堂大笑,捧腹大笑,嫣然一笑,掩口而笑……表示友好、亲切的微笑;表示敌意、轻蔑的冷笑。你都看准确了吗?

作文要写得真实,观察必须准确;

作文要写得具体,观察必须细致;

作文要写得深刻,观察必须透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千变万化,要记住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叶子。

第二,观察生活要善于抓住特点。

学会观察,为写作搭桥 篇3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为写作铺路。

如何训练观察?

首先以文本为范,先行观察训练,明确观察之路。

七年级的《紫藤萝瀑布》,对于观察是极好的范本。冯宗璞生活在北大校园,她观花的顺序是从瀑布般的远景到凑跟前看一丛花穗,再于掌心把玩一枚花朵。她把紫藤萝十余年来的兴衰与家庭的生离死别与文革与国家历史相勾连,她赋予紫藤萝花厚重的文化历史感,这一点恐怕一时半会儿初中生比较难把握。但花在她的作品中镜头感非常强,由远摇近,步步放大了紫藤萝今天在她心目中强大的生命力,这一点是完全可以学到手的。我们理顺宗璞文章的思路,借鉴她清晰的写作路数,尝试搭桥建立自己的文章流程。

其次,让学生深度研读文本,明确观察之路,以提升写作的水准。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中景物一段,解读此段经典描写,可作为学生观察前的热身阅读。文段大量使用了修辞;大幅地动用观察角度,声音、颜色、味道、形态、姿态、位置;调动了尽可能多的儿时体验,看,跳,摘,怕,顽皮,痴想,求证,破坏,贪吃……由此联想,想象。在笔者看来,片段还妙在片段谋略:“不必说……单是”是略写园中动植物,详写童年趣味事。“不必说……单是”是个不可忽视的句式:表面上“不必说”,实际上已经说,暗含园中的“趣味”是全面的。“单是”其实是在讲故事:听虫鸣,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其乐无穷。作者回忆园子小角落借以抒发他对童年生活的深沉的爱。

举小池练习为例:

题目:小池留给自己的印象是什么,请用一个关键词归纳印象,并用它做题目。

要求:紧紧抓住小池留给自己的印象,对小池作进一步的观察;写作过程,先画龙再点睛,即先提炼主旨,再刻画、充实主体,或反过来。最后,在文末议论抒情,升华主题。

分析:小池可以分解为池的形状、大小、池中水、池边景……

又分析:池水可以分解为水质、水色、水波、水味、水中天光云影、水面光彩、水的透明度、水中小鱼、水面落叶、生长植物、假山、小虫……

再分析:水中鱼可以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大小、多少、种类、活力、姿态、神情……

提示:如果把每一样事物都抽取出来,做如此分析,将会无穷无尽,但作文观察不是比赛谁最会分解,而在于谁最能从内心体验出发提取有用的材料和细节。

片段只写210字,以描写为主,画龙须点睛;筛掉和选取要为主旨服务。

结论:心理学告诉我们,不要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即便观察同一片树叶,对于叶片外形的描绘和神韵的联想,也不会相同。这是因为“各人选取的细节与筛掉的次要特征不同,表达不会相同”。

如何寻找正确的观察角度?可先从声、色、味、形、态、位入手,打开眼、耳、鼻、舌、身全面感触训练;学习抽取事物最具特征性的细节;发散并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加强联想、想象、细化、还原的过程。

学完课文,教师应当加一段还原作者思路的指导,在观察训练中为学生铺垫一个向上的台阶,助力其拓宽视野,开创新写作空间。

其次还要因地制宜,让观察走向社会自然

观察就是由教师为学生打开“通往周围的自然界的迷人世界的大门”。我们的做法是,由课文走向校园,走向社区,走向街道,旅游景区,家乡山水,博物院馆,公园绿地……随时随地,因地制宜。还可以利用视频,听音响,看动画,欣赏影视佳作等。

由简单到复杂,由景物到人物,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由教师给材料到自我命题……引导学生在自主观察中产生生命的自我发现,自我反省,并由此观照到自我灵魂和生命的形式,进入所谓的“物我观照”阶段。

换言之,观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初中阶段再结合千余天日记训练,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观察的习惯,那么“物我观照”式的观察也许就会伴随学生终生,使他们受益一世。

我们容易忽视的是要注重观察的个体性,因此观察训练过程教师应全程陪行,发现观察者的独特性(察人所不察)、深刻性(察到事物深层的细节)、敏捷性(察到稍纵即逝的细部特征),表扬听觉、触觉、嗅觉敏锐的学生,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

以阅读引导学生学会写作 篇4

一、以教材为本,以仿写为起点

1.选择合宜的文章作为仿写范例

初中生的作文以写人记事、抒发真情实感为主。为了训练学生写作,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名作进行详细赏析,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背景,让学生仿写。例如,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童年往事的优美乐章;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表现了父爱的伟大,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怀念之情;林清玄的《百合花开》文质兼美,使人感受信念的力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因此,教师应选择一些叙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刻画鲜明、语言富有表现力、能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将这些文章整理出来作为仿写的范例。

2.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仿写

一篇好的文章,值得我们揣摩的内容很多,选取一个适合学生、便于学生仿写的角度很重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这段文字中的排比句生动自然,富有童趣,“不必说……不必说……更不必说……”这个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六年级的学生仿写。例如,《背影》中“月台买橘”的情节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关注到了叙事中的细节描写,适合八、九年级学生仿写。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选好文章,选好角度,有针对性地指导写作技巧,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写作更自然地进行下去。

二、以经典诵读为拓展,积累语言

1. 选择与教关联的阅读材料

学生的读书经历不同,阅读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可以不作过多的阅读技巧的指导,只需把学生们带到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就足够了。我认为,最好的阅读是随文拓展。例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绿》等经典散文;讲到《忆读书》,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学习了《变色龙》,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套中人》《胖子和瘦子》等经典小说。除此以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的书籍,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读书经历进行个别指导。

2. 推荐多种阅读形式

读书的形式有很多种,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利于提高学生读书兴趣的、帮助学生有效积累的就是最好的读书形式。例如,每周由学生推荐一篇经典美文在课堂上诵读,教师也每周推荐一篇经典美文在课堂上诵读,然后张贴在板报前随时供学生再次阅读和摘抄积累。每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交换阅读,每个学生推荐自己认为最值得阅读的一本书,并阐明推荐理由。每周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以击鼓传花的方式确定交流人员,与大家分享这一个星期的阅读内容以及阅读感受。

三、以教师下水作文为范本

广州写作学会会议纪要 篇5

××××年×月××日下午3:00,在XX会议室,常务副会长×××主持召开了写作学会本活动计划的会议。会议主题包括:今年的活动计划、学会的办公地点、与××大学商定、增补学会副会长等四个议题。会议纪要如下:

一、制定了今年的活动计划。(略)

二、确定了学会的办公地点。根据××××年×月××日会议决定,×××、×××同志对学会办公地点进行了考察,经过比较,认为 X X大学办公条件优越,适合作学会的办公地点。会议决定,从即日起××××学会迁到××大学,挂牌办公。通信地址:××市××区×××路××号。联系电话:××××××××。

三、学会与××大学商定,由××大学给学会提供办公室、办公桌椅、电话和必要的办公费用。利用××大学的教学条件,双方共同组织举办秘书培训班等。

四、增补了学会副会长。为便于开展工作,建议增补××为学会副会长,负责学会的后勤保障和日常管理,先开展工作,以后提请×月份常务理事会确认。

出席:常务副会长×××

列席:副会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活动中心主任××

学会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篇6

[关键词]写作能力 修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85

陶行知先生说:“假如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决定,这是终身受益的。”这句话既道出了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也点明了作文修改的方向。我们知道学生作文的能力不仅包括写作的能力,还包括修改的能力。“改”是为了更好地“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是的,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修改习作呢?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修改习作

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相互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评价习作的权利都在欣赏者的手中,好的作品往往有众多的欣赏者。使学生成为好的欣赏者,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1.比较修改法

首先用学生的作文同范文比,使学生懂得名家为什么这么写,看到名家的优点,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有目的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其次,比较修改法也可以将学生的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同一水平上找差距,认识自己思维与写作的缺陷,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再次,比较修改法还可以将学生自己修改后的文章与修改前的文章相比较,看到思考方法、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懂得一篇作文不是一次写作练习的终结,只是完成了初稿,修改则是完成初稿后的写作。

2.互相修改法

互相修改法就是同桌相互修改,或组成三人或四人修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文章共同讨论,共同评议,共同修改,通过别人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习作能力。

二、反复朗读,多次修改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我们知道,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觉,主要是通过朗读体会出来的,放声朗读习作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习作的优、缺点。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他又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作文写好后,要从头到尾认真朗读几遍,边读边思考推敲,进行必要的删、增、改。我国宋代散文家欧阳修常常把自己写的文章贴在墙上反复读,反复推敲、修改。可见,反复地读自己写的文章,是发现问题的好办法。

1.在反复读中精心自改

学生完成习作后,要让他们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地反复朗读,借助声音的刺激,通过仔细推敲,把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找出来,把需要停顿而自己又没有标点的地方打上标点符号,把句子中的错别字利用工具书纠正出来,使关联词语应用得更准确些。或者让他们当众朗读自己的习作,让同学听出问题,然后修改,改后再读,读后再改,这样学生对自己用词、造句、修改、使用标点等方面的问题就会有所发现。

2.运用各种修改手段,渗透自改知识

首先是自评自改。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对自己的习作作出评价,写上评语,通过推敲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等体现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其次是教师评改。教师要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次习作,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哪怕发现一个词的正确使用,都应予以赞赏,对不足的地方要用委婉的态度指出,让学生乐于接受。然后是互评互改。最后是跟踪反馈。前三种评改完成后,教师应跟踪管理,检查学生是否对别人的评价作出应答——认真修改。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学生不能认真对待评语,没有细致品读,导致马虎修改,甚至不改。这样,就失去了评改的意义,也就没有达到评改的目的。

文章不厌百回改。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与办法,从中获得启发,并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实现“要我写”变“我要写”。这是修改作文的法宝,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一个新的突破,使作文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写作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学生对写作感兴趣, 其思维最活跃, 注意力最集中,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语言, 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而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那么就会把写作当作一种负担, 写作苦不堪言, 又如何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呢?因此, 要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来首先就要重视学生对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一) 建立朋友型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 信其道。”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对学科的学习态度与喜爱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教师的关系。如果学生不喜爱甚至是讨厌语文教师, 他们自然也会把这种消极的情绪带到写作中来。因此,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 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 学生自然也会对他所任教的语文学科感兴趣。因此, 作为教师要无私地爱学生、关心学生, 俯下身来成为学生的朋友, 变对立的师生关系为平等的朋友关系, 这样才能消除师生隔阂, 激起学生对教师积极的情感, 实现积极情感的正迁移。

(二) 用优美的范文吸引学生

教材上所选入的文章符合小学生特点, 内容通俗易懂、用词优美、语句精练。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把这些优美的文章作为知识来讲解, 还要学会进行示范性朗读或是配乐朗读, 用语气、语调、语速等来展现文章的魅力, 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之中, 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文字的优美与魅力。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向往, 希望自己也能用生动的文字来表达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景色与可爱的人物, 从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写作中来。

(三) 选取学生所熟悉的话题

许多学生不喜爱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写作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 如果所要写的内容是学生所没有见过、听过的, 学生自然就会无从下笔, 会认为写作枯燥难度大, 而逐渐对写作失去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人与事, 景与物, 这样会大大降低写作难度, 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自然会让学生对写作更加感兴趣。

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学生没有写作素材又如何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来呢?写作素材贫乏, 无内容可写这正是小学生写作的又一难题。要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来就必须要让学生存储丰富的写作素材, 这样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 所写内容更生动、更真实, 更能打动读者。总体说来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不外乎以下几个途径。

(一) 阅读

阅读与写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阅读是一种信息的输入, 而写作是一种信息的输出, 输出正是建立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之上, 可以说阅读就是写作的根, 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好教材, 不能只是传统教学的讲解与分析, 而是要运用新课标所提出的个性化阅读理念, 让学生展开充分的阅读、主动的思考, 这样既可以达到学生对文本的真正理解,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修辞方法等。在运用好教材、搞好课堂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将阅读的视野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丰富、更优美的文章, 如童话、中外名著、散文等。让学生通过阅读题材广泛的书籍来不断增长阅历, 丰富见闻, 开阔视野, 将这些内容不断沉于心中、存于脑海。长期坚持定能让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写作素材, 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生活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源泉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一语道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纵观文学大家的经典之作无一不是作者细心观察生活, 对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写照。这样所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更丰满、更有新意, 更能打动人心。在小学生的写作中, 我们同样要让学生学会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用眼睛去观察, 用耳朵去聆听, 用心去感受, 这样才能将平凡生活中的见闻与感受转化为写作素材, 存储于大脑之中, 为我所用。只有如此学生的写作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 凭空捏造, 而是真正地贴近生活,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多观察。我们要让学生留心生活, 上学放学路上、与家人朋友相处的细节、在校的学习情况等都是丰富的素材, 但是这些平凡的生活才能成就出经典的作品。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参与。要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来亲身体验, 获取直接生活经验, 这样才能更真实, 更能写出情感来。

三、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

每周固定的写作课是有限, 学生的写作机会很少, 我们除了要进行好写作课的训练, 还要抓住教学契机, 为学生开展丰富的写作训练, 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内化与提升,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写作。

(一) 仿写

这是学习写作的第一步, 难度低, 学生更易操作。在教学中遇到好词佳句、精彩的修辞等, 我们都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 可以是一句话, 也可以是一段话, 可以仿结构, 也可以仿手法。让学生照着范例写, 这无疑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学生仿写的积极性更高。在不断的仿写中可以达到学生对于精彩语句、段落与结构的真正掌握。

(二) 续写

许多文章结尾意犹未尽, 留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我们可以据此来让学生进行文章的续写。如《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续写, 而学生要写好, 就必须要对文章深入理解, 这样才能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 才能为文章续上好的结尾。

(三) 写读后感

以文本为鉴学会写作技巧 篇8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写作观是“教生活”,教会学生如何感受、体验生活,教会学生如何写文章。以作家为榜样,作家的写作素材从哪里来?来自生活。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生活不能搬到课堂上来,而教材中选择的反映生活的文章就成为学生写作借鉴的好例子。

高一教材必修一的“月是故乡明”专题选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这是一篇通过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来怀念故乡的散文,那浓浓的乡情倾注在他生活过的角落,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可以捉苇叶上的嫩蜻蜓的水沟,僻静的小胡同,用淡淡的质朴的语言传达了深深的思念。其写作技巧值得学生借鉴,现将其归纳为两点:

一、选取熟悉的事物来写自己的感受,抒发的情感浓郁,易于打动读者的心,产生共鸣

鲁迅要求我们“写熟悉的东西”。老舍对故乡的爱是一种刻骨铭心的难以言表的感情,他把北平称为“我的北平”,就像对母亲的深沉的爱一样,言语是无法表达的,那么怎么办?作者巧妙地选取了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平凡事物来写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故乡在哪里?不是北平的诸多风景名胜,如巍峨的长城,雄伟的故宫,陶然亭等,而是他生活过的地方。老舍是平民,他的创作一直有平民化风格,所以他选择了老成墙,写背靠城墙看蜻蜓的安适,“坐在石头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那种安适是1936年离家在青岛的老舍无法得到的,怎不令人思念;他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花、菜、果子,写出了北平的贴近自然的特点,北平的花草蔬菜水果是老舍生活中必需品,也是读者熟悉的,这样清新淡雅的文字一下子勾起读者的游子思乡之情。

于是在“月是故乡明”专题学习结束后要求写一次随笔作文,只要写出自己对家的深切感受,自由命题且不规定字数。从上交的的作文看,效果很好,同学们似乎忘记了字数的要求,都是洋洋洒洒的一大篇,而且是“言之有物”的文字。湖州的名胜物产很多,诸如“飞英塔”、“大竹海”、“太湖百鱼宴”“丝绸文化”等,在学生的作文中竟很少出现,相反,大家把对家的思念或喜爱寄托在某个生活事件上,比如,周末返家时急切地想见的是村口的那片竹林,与同学发生矛盾了,心里想到的是儿时的朋友一起在小区内的花园里玩耍,想到莲花庄公园的童趣,甚至家附近的菜市场,热闹的商业街,一些卖家乡特色菜肴的餐饮店,总之写出了对家的依恋,情感真挚,感人深受。

二、个性化的细节描写,让文章增添独特魅力

老舍在写北平的物产时,充满自豪感,“美国的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带霜儿玉李,还不愧杀!”,“院子里种花便宜还能招来蝴蝶蜜蜂呢”,“韭菜叶上还有下雨时溅起的泥点”,体现了他的平民风格,令文章增添魅力。

笔者在《师说》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以“老师”为话题写篇作文,注意细节描写,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歌颂老师是很容易的,有那么多的文章和词语可以借鉴,像“红烛”“工程师”“明灯”等,皆是用熟用透的,所以要想写出特色,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亲身经历,才可以不空洞为文。在借鉴了老舍的写作技巧后,细节成就了一篇篇优秀的作文。在学生的文字里找到了昔日读书时的美好时光,而不是厌学的情绪高涨,我们看到:相亲相爱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走过了组建班级时的重重困难;曾经误入迷途的自己怎样在关爱自己的老师如何帮助下,找回自我再获优异的成绩,并且把老师视为知己;生活的困难在师生的帮助下得到解决;有郊游时的欢声笑语停在耳畔;有劳动时的嘻嘻哈哈萦在脑海。这些感情真挚的文字足可打动读者,在课堂上读这些作文时,我注意到学生的脸部表情很丰富,似在回忆着过去。熟悉生活中的感触很深的细节,将一位位老师的师爱谱写。例如某学生写自己的一位老师是严师又是关爱学生的慈师,他写老师在某天早晨抓到一迟到的学生,一把拉住该学生,问“你迟到了,早饭吃了吗?饿着肚子上学有害健康。”从此班级中的学生再没有不吃早饭来上课,也没有迟到的了;还有某老师随口答应学生考试成绩好就会为大家唱只歌,等到兑现诺言时,他只能憋红了脸在教室为大家高歌一曲,同学评价是“跑调跑到哪里都不知道了”,原来老师是“五音不全”的,但是同学记住了这位与大家共同奋斗的老师。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教材是作文材料的宝库,也是学习技巧的源泉。学习老舍的写作技巧,解决了写作文不知写些什么的困扰,让学生学会向生活中寻找素材,利用好生活这个创作泉源;还能初步解决怎么写作文的困扰,让学生知道写作离不开个性化的细节描写,才可文采出众。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莫忘向文本学习写作技巧,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1

[2]苏教版《语文》必修一

学会写作 篇9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英语作文教学,自批,互批

“任务型”教学, 在本文中暂且理解为让学生“做事”, 即把批阅英语作文的任务交给学生。《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项要求既体现了英语的实践性和自主性, 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从而明显地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而以往的作文评改, 老师以权威的姿态说话,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评价方式单一, 造成学生只看分数不看评语, 学生觉得摸不着头脑, 不明白到底应该怎样写。长此以往, 只能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 产生厌恶写作的情绪, 甚至把写作当成严重的精神负担。最终学生的写作水平只能原地踏步, 极不利于学生发展, 更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鉴于此, 我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了“任务型”教学方法, 即把一部分批阅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

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完成这一任务, 我认为要让学生学会自批和互批作文, 教师一定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准备, 才能让学生自批和互批作文落到实处。

(一) 躬亲示范。

如果在从来还没自批或互批过的班级, 突然让学生自己互批作文, 那么他们一定会感到无所适从, 无从下手。老师很有必要在班上抽出一篇有代表性的, 各个方面都是学生学习借鉴的榜样的典范作文进行精心批改。带领班级学生一起感受优秀的作文。同时在班上选出一篇需要改进的作文, 也作出精细批改, 让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有不足,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有了这一准备工作, 对学生进行的点拨与引导, 就更有指导意义了。

(二) 提出标准。

教师可根据自己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和专项目标, 对一次作文批改提出具体的批改标准。譬如, 在一次课堂作文的互

(3) 适当利用短语取代单词;

(4) 使用固定句式;

(5) 使用现在分词结构;

(6) 使用定语从句;

(7) 连接性副词;

(8) 使用从属连词。

(三) 推荐美文

让各个小组推荐一篇美文, 以硬指标逼迫学生认真思考, 推出本小组的优秀作文在班上进行展览欣赏。这样做的目的, 是让学生们在批改完后, 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本小组的作文, 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而且学生们有任务, 都会为本组的荣誉考虑, 而不得不认真对待。同时, 那些被选出的美文的作者们也可从中受到极大的鼓舞, 从而提升他们的兴奋点。这样, 这批学生不仅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更在内心深处触发了继续努力写作的激情。而其他学生也会对自己选出的美文倾注更多的关注, 同时也会激励着他们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当学生自批或互批作文进行了一段时间后, 学生们就会自觉地评改发到自己手中的作文。

(四) 批改签名。

为了增强学生批改的责任心, 务必让学生在已批改的作文本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以便表彰先进, 督促后学。

(五) 督促达标。

因为在进行学生自批或互批作文之初, 有不少学生随便应付交差了事, 所以教师对学生已自批或互批的作文, 还有必要再收上来进行翻阅, 检查学生自批互批效果, 然后在下次作文讲评课上, 对不认真的学生进行通报和点评, 这对下一次的作文自批或互批将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六) 教师再评。

在批改作文方面老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学生由于自身的水平的限制认识不到自己的或对方的语言错误, 需要一个水平比他们高的人指出, 同时学生也比较信任老师, 希望得到老师的评价。因此, 在学生自批、互批的基础上, 老师再适当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 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再进行标注, 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有什么好处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 增加学生作文的篇数。

以前篇篇老师改, 老师精力不够, 一个学期学生写作文五到六篇。改用学生互批之后, 每个学期学生约要写二十篇作文 (现在写三十篇, 一个学期完成原来三年的任务) 。文章首先是写出来, 然后才是改出来的。如果一个学生一个学期只写五六篇文章, 那么即使写十年, 他的作文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二) 促使学生自觉提高作文水平。

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 这样容易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而对别人的缺点短处, 自己也会引以为戒。

(三) 让学生更加明确作文努力方向。

有些学生对于作文应该怎么写有些地方是模糊的, 可能他自以为明确, 但一旦到了评别人作文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为了让自己的评语更准确, 他必须弄清楚相关要求。改作文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化认识各类作文要求的过程。认识加深了, 他自己作文时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四) 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评语和鼓励。

由于是学生作评, 他会充分理解同学写作时的难处, 不会像老师眼光那么高, 因此理解与肯定的方面要比老师批阅更多。同时每次批改作文, 每人只批一本, 负担不重, 每次又都抽签换人, 批的人有新鲜感, 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 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 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评语, 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

(五) 让学生之间加深了解, 增进友谊。

有些学生内向, 与人交往较少, 有些女生或男生极少与异性交往, 时间长了, 交流能力很差, 虽然同在一个班级, 但对同学了解甚少。而处在青春期的少年都渴望与人交流, 作文互批虽然不是日记交流, 但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学生之间交流多了, 班级的团结性、凝聚力会自然增强。

实践证明, 作文互批互改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这种综合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 尝试“从扶到放, 实现自改”, 变老师批改为指导学生修改, 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又会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只要持之以恒, 坚持长久, 就一定会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从而全面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会写作 篇10

一、引导阅读, 储备知识, 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引导学生从小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营养, 让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徜徉在名家、学者精挑细选的课文之中, 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语言的精美、结构的巧妙。如, 在学习《负荆请罪》这篇课文后, 我引导学生去读《史记》,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在组织学习《牛郎织女》一文的过程中, 我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让学生互相讲解,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文化的浓厚底蕴……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 我向学生推荐了名家名作, 为学生安排读书时间、规定学生必读数量、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汇报、引导学生摘抄读书笔记, 激发学生主动阅读, 认真思考的积极性。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 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部分精彩语句、主要内容、动人情节等标志下来,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网络媒介等途径搜集获取相关信息, 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 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学生就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平时写作之中, 创作出内涵深刻、语言精美、结构严谨的优秀习作。

二、口语交际, 即兴作文, 引导学生表达自我见解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开展即兴作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让学生敢说敢想, 有条理性、系统性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俗话说, 说、写不应分家, 让学生由说到写, 说写结合, 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借鉴他人的长处, 并从他人的见解中受到启发。对有的学生在口头表达中暴露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适时地指点、适当地点评, 梳理、整合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让全体学生都引起注意, 使学生在今后的口语交际中加以改进、提高, 促进学生努力改进自身的不足, 在最近发展区有所收获, 有所提高。笔者在教学中, 注重从每天的早读、阅读、课堂中挤出几分钟的时间, 每天安排2—3人, 针对学生的表现欲和自尊心较强的特点, 给每位学生“两分钟”演讲的机会, 让全班学生轮流进行, 没有内容限制, 让学生即兴演讲, 用词准确, 语句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所获,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们在演讲前都能为自己的演讲做充分的准备, 事先选准了主题、确定内容, 组织语言, 进行练习。一段时间过后, 学生们都喜欢上这一新颖、简短、有趣的口语交际方式, 在此基础上, 我组织学生进行即兴作文, 让学生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 在突发事件中, 对某一事件, 某一现象、某一行为进行评说, 让学生自由发挥、有感而发, 不经意地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感情。通过口语交际, 即兴作文, 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能力也显著提高。

三、联系实际, 放飞心灵, 引导学生注重学用相长

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联系实际, 立意高远, 放飞心灵,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哲人说, 想像是写作的基础, 想像是创造的翅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天马行空, 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广阔, 调动学生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 展示自身的语言、形象, 表达自我独特的见解, 弘扬学生自我个性, 让学生的潜质、潜力得到发挥, 在讲、写中寻找到个性发展的生长点, 使思维层次、语言组织以及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潜质得到发掘, 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笔者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在作文时, 立意要大, 靠角度出彩, 让学生在生活中捕捉一些有典型意义的素材, 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 发表自身的见解, 让文章以小见大, 反映出大的主题;引导学生化虚为实, 靠具体出彩, 让学生运用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景”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注重引导学生逆向反思, 靠独特出彩, 让学生跳出正常的思路, 有意识地挑战自己已有的认识, 创造一个不同于常人的思维空间, 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 靠脱俗出彩, 让学生针对社会现实, 准确切入主题, 提出自己对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的见解, 让作文紧跟生活的步伐, 理念与时俱进。这种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作文训练方法, 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空间, 而且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多方引导、创设别致生动的训练、指导形式, 让学生在兴趣中写作, 在写作中尽兴, 把作文与生活, 作文与活动, 作文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作、能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是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作文是培养学生文明态度、思维能力、语言修养的有效载体, 教师要紧扣素质教育发展的目标, 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挖掘学生自身潜力, 研剖学生学情动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感知能力, 因需而导、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帮助学生审清题意、拓展思路, 积累经验, 让学生理清思路、善于表达, 乐于写作。

学会写作 篇11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Abstract: Chines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the guide forerunner to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mposi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earning Chinese and it is the difficult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a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 I made a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on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write combining with my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I hope my reflection can improve my teaching ability and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lso I hope my reflection can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composition.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omposition, problems, strategy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语言掌握与运用能力的高低,还是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直接体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当从小学开始就培养,这样才能为以后语言能力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教育者及其他相关人士越来越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有关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宝典”层出不穷。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爱上写作,学会写作。

1.2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1)结合自己的执教经验对小学生目前的写作水平进行一个整体的阐述与分析,为后文的进一步反思提供现实背景。

(2)分析学生目前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

(3)根据学生存在额问题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1.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上网百度、去图书阅览室借阅有关引导学生写作的相关书籍、去BBS浏览相关内容等方式,收集整理自己进行教学反思所需要的资料,为反思的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2)案例分析法:在阐述相关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时,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的事例对所阐述的道理进行分析,使阐述更具体化。

1.4研究文献综述

王怀(2010)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研究》中表示,写作教学影应当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愛上写作;韩江在《小学生写作技巧的实施方法研究》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的写作具有真情实感;马仁达(2015)在《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作研究》中指出,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作应当立足于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教学。

2学生写作水平现状分析

2.1写作水平没有很大差别

小学生正处于受教育的初级阶段,接触写作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受到的写作训练相对较少,因而,在学生上交的作文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没有很大差别,处于初等甚至低于初等水平,很多学生不能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事情在作文中完整呈现出来,存在语言不通等问题。这表明,教师需要有计划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2.2写作质量不高

在学生的作文中,优秀习作如凤毛麟角般珍贵,学生的写作质量普遍不高。例如在描写一个静物的写作中,很多同学不能够将此静物的外在表征完整清晰的表述出来,只有少数同学能够抓住特征,并突出其主要特征。

3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3.1.1字词使用不当,行文不流畅

小学生由于受教育时间相对较短,所掌握字词的数量与质量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因而在运用时,就会出现“字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要么就是将字词用错地方,要么根本就不知道改用什么词语来完善自己的表达。另外,学生的语文基础也存在一定问题,课本上的重要词汇,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十分完美,这也给学生的写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1.2缺乏真情实感

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富有感情,要有感染力。然而很多同学的习作存在明显的编写痕迹,有的同学讲别人的实际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有的同学虽然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是叙事干巴巴的,没有感染力,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3.2 教师存在的问题

3.2.1 引导和训练的方法不足

回顾自己的执教经历,在对学生写作的引导和训练上,我存在很大不足。在新习作的展开过程中,我片面重视了向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没有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写作题目进行延伸,也没有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写作技巧及方法不足,写作质量不高。

3.2.2 讲评方法欠妥

在写作结束之后,我对学生习作的讲评反馈不够及时,习作与讲评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对较长,导致讲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我讲评的的形式太过单一,只是把学生写的好的部分给学生读一遍,让他们自己体会,没有对优秀的部分进行赏析讲解,没有达到讲评应取得的效果。

4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学会写作

4.1重视基础

4.1.1加强学生字词的积累

字词是构成作文的基础,在今后的写作引导中,我会重视学生字词的积累。在非写作课上,培养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新课之后,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字词造句,增强学生对字词的感知能力。

4.1.2分模块训练

小学阶段,作文的写作内容主要包括写人、叙事、写景这三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学期安排,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划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用来训练学生写人、叙事和写景的能力。在每一个模块的训练过程中,首先向学生阐述进行此类写作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可以运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每一个周期的写作训练结束之后,进行一次写作能力考核,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及学生的学习成果。

4.2改进方法

4.2.1及时讲评,鼓励为主

及时的反馈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每一次写作课结束的下一堂课中,我会抽出20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讲评分析,对写作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同时对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并且,课后由学生自发形成写作小组,自由组队,互相学习。在合作与交流中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4.2.2运用教具,丰富教学形式

对小学生的教育要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与兴趣点,在课堂上运用诸如图片、小视频、歌曲、舞蹈等形式,引发学生的想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形式上,运用课前小游戏、课前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4.3让学生爱上写作

4.3.1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丰富的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例如在描写植物时,可以在一个月之前要求学生亲自养一株植物,每天给它松土、浇水,观察它每一天的不同。这样就能够在日积月累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植物的情感,在写作时自然就能将其描绘的生动形象又富有情感了。

4.3.2小组内写作分享

由学生自主组成写作分享小组,每次写作结束后,在小组内进行互相交流学习,写作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将自己的写作经验讲述给同族员听,并且,组员们可以对同一个写作头目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5结语

小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将自己此次的反思运用到实践中来,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活动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热爱。

致谢:在我的反思过程中,感谢学生的配合与同事的支持与鼓励,是他们的关心让我能够尽快的将自己的反思成果得以展现出来;同时我也要感谢之前对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方法做过研究的前人们,他们的研究给我的反思提供了思想理論方面的指导。在此,我衷心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们: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王怀,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研究[J],小学教育,2010(09)第5期

[2]韩江,小学生写作技巧的实施方法研究[J],写作宝典,2011(04)第23期

[3]马仁达,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作研究[J],学习好方法,2015(17)第6期

学会写作 篇12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自己有兴趣的学习活动中才能产生积极的需要,愿意全身心投入其中。写作文也是一样,只有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才能克服对写作的畏惧感。因此,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须从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着手。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生活是创作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记下来,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写出自己的感悟。

二、积累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

很多学生在作文时抓耳挠腮,却挤不出一点“墨水来”,他们无话可说,有话难说,言之无物,究其原因,学生缺少丰富的积累。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而心理学认为,原型启发是顺利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或改革,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鲁班发明锯子是受到小草的启示,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人类发明飞机是从蜻蜓飞行中得到发明创造的灵感等等。可见,优秀范文也可以为学生习作的创造性想象注入无穷无尽的活力,就像一位作家不是横空出世,也同样是“饱读经书”后来才成为作家。所以,离开优秀范文,离开原型,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也会枯竭。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位,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习作生活化,让学生会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就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自然也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一本读不厌的百科全书,更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在生活上做有心人,去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为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储存丰富的素材。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才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习作才能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例如:在“元旦”前夕,我与学生交谈后发现:学生对举行“元旦”庆祝活动特别感兴趣。我便灵机一动,让全班学生准备节目,安排活动,参与活动。活动后,随即举行一次以“庆元旦”为主题的习作竞赛。结果不出我所料,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情感真切,就连那些平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焕然一新,洋洋洒洒。显然学生是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是一定的情境激活了学生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此“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四、教师引领,学会写作技巧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进门”这一关是不容忽略的。还是门外汉的学生,对于刚拿到手的作文题,往往心中有千头万绪,却不知从何下手,这时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空口说教、空谈理论,而要以身作则,亲自“下水”,与学生一起作文,给他们提供范例,让他们模仿。教师传授的写作技巧,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灯塔,没有任何力量能比的上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力量,此时的教化效果是最好的,它比任何优秀作文选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以前的作文教学中也走过弯路,担心讲得多了,会限制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采用过写前不讲写后讲评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信马由缰”的方式,过高地估量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态度,结果是学生不能够系统掌握写作方法,写作能力提高不快,有些学生甚至止步不前。我认为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与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并不矛盾,教的是方法,不是戴枷锁。当学生学会了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熟练地形诸文字,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时,写作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五、激励性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评改和交流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点评当中来。每次在全班作文总评时,我先肯定学生的成绩,并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学困生应注意发现作文中的优点,对学生的作文大到全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过渡,小到开头结尾的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努力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学生思想上的一点点进步、生活中的一点点提高等等一旦表现在作文里,我们就应该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婉转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总之,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动真情、有魅力、富有创造性。学生得到点滴的收获,就会提高和增强写作文的兴趣和自信。

上一篇:跨线故障下一篇:课改形式化